• 豆瓣评分越来越高,是国剧崛起还是评分“通胀”?

    设计动态 2023-02-06
    2023年刚过去一个月,已出炉三部高分剧。根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每年的新剧均分都相较2019年之前有上涨。根据纵向对比与分析,豆瓣评分或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有两个结构性原因:一是豆瓣用户群体发生改变,二是剧方与粉丝的宣发与刷分手段影响了整个评分环境。

    2023年开年不久,豆瓣中多部剧集获得高分,热搜话题爆满,跃起的国民度昭示着国产剧集即将崛起吗?豆瓣评分还值得信任期待吗?这篇文章作者对比了2023年大热的几部国产剧评分与以往优秀剧作品豆瓣评分,根据二创、衍生、话题度、剧集专业性、完成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引用了大量资料阐述豆瓣评分规则、防刷分规则、饭圈文化波及豆瓣圈层的影响程度。专业性强,文章内容充实,非常值得一读。

    2023年刚过去一个月,已出炉三部高分剧。根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每年的新剧均分都相较2019年之前有上涨。根据纵向对比与分析,豆瓣评分或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有两个结构性原因:一是豆瓣用户群体发生改变,二是剧方与粉丝的宣发与刷分手段影响了整个评分环境。除了影响总体评分的因素外,豆瓣评分还受个别因素影响,如“鼓励分”“情绪分”,但这类影响暂时只会影响到特定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态度是否会让评分环境进一步恶化。2023年刚刚过去一个月,已经出炉了三部豆瓣高分国产电视剧《狂飙》(8.7)《去有风的地方》(8.4)和《三体》(8.1),其中,《狂飙》曾一路“狂飙”至9分(高光时刻甚至涨到9.1分)。

    这一惊喜的开局让网友预测今年可能是国产电视剧大年,也有人担忧接下来国产剧的总体豆瓣评分会越来越高,含金量下降,市场走向虚假繁荣。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几年前,7分已经算得上是还不错的口碑剧了;到了去年,8分剧成为好剧门槛;今年开年,好剧的标准直逼9分。让人不禁疑问:不断上升的评分,到底意味着国剧的提高,还是豆瓣评分的“通货膨胀”?

    01 国剧崛起还是评分“通胀”? 豆瓣评分是不是“通货膨胀”了?这样的疑问在去年《梦华录》大热时就有讨论了。《梦华录》开播就有8.3分,并一度拿到8.8分。

    毕竟豆瓣以往的高分古装剧都是这个水平:《甄嬛传》《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9.3)《汉武大帝》《康熙王朝》(9.2),《大明宫词》(9.1)……无论是质感、编剧、演技还是时代意义上看,《梦华录》与这些剧都不是一个量级。

    如果说这样的比较多少有点跨“赛道”,那么看看初代古偶、一代人心中的白月光《仙剑奇侠传》,在年代、情怀、口碑等多重加持下,也不过一部9.1分、一部8.9分。

    好在经过时间的“冷却”,现在该评分已降低,但依然有8分。在过去的一年里,华语剧集在8分及以上的作品有22部,与8分接近的有8部。

    以这样的评分标准来看,《狂飙》的接近9分,似乎非常合理。 但是如果将时间再往前推,豆瓣的9分剧又是什么样呢?

    可以看出,按照曾经豆瓣评分的标准,9分剧首先要求剧集自身素质高,无论是剧本、拍摄以及演员的演技都是比较优秀的;其次,曾经的9分剧集无论在纵向上对比还是横向上对比,都是能有一席之地的,也就是说,要么意味着经典或某一类型剧的天花板,要么意味着某一类型剧(甚至整个产业)的创新或突破。

    《西游记》《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自不必说,拿更接地气的“9分喜剧”《武林外传》举例,它以武侠喜剧的题材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情景喜剧形式,尤其是前30集,不仅随处充满笑点,细品之下又能看出哲理,还有着中国文化特有的“侠意”,至今难以找到能与之对标的作品。

    稍晚一些的《甄嬛传》,时至今日仍是一部现象级电视剧,2011年开播至今每一年都热度依旧。因剧而起的网络梗也从未停过,2014年流行过甄嬛体,直到2022年,还连续几年有过网络“甄嬛学十级学者全国统一考试”。

    △2020~2022“甄嬛学全国统一考试”也有三届了

    随着时代更迭,“甄嬛学考题”也有了新形式。

    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甄嬛传》的9分含金量。

    过去的9分剧,哪怕不说常看常新,但至少也是能够经得起反复检验的。再回到前几日一度达到9.1分的《狂飙》,该剧无疑是一部较为优秀、值得一看的剧集,但跟昔日的9分剧相比还稍有距离。

    《狂飙》以较为饱满的人物塑造与剧情呈现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卖鱼贩如何一步步成为黑社会的“大佬”。剧中的扫黑督导组组长徐忠的一段话点出了这部剧实现的现实反思:

    对“小人物”的描写在电视剧中并不少见,就近了说,去年的《开端》也涉及了几个小人物的艰辛与无奈。《狂飙》的张力与批判力在于,它涉及到了很多剧点到即止的地方,让这个小人物“成长”为一个黑社会大哥。以这样的角度去写一个“小人物”才能够实现对现实的结构性反思。

    这样看来,《狂飙》的亮点是非常突出的,只是亮点不意味经典。在剧情和悬念上,《狂飙》的“爽感”其实大过了剧情本身,部分细节和逻辑难以经得起仔细推敲。

    就连“好评”最多的人物塑造方面,细推之下也能看出稍显扁平的地方。如安欣这一角色是否过于理想化?腐败官员赵立冬、何黎明是否有些“简单”了?这些瑕疵,都让《狂飙》与“经典”之间产生距离。

    如果说这样的比较过于“严苛”(毕竟《狂飙》最终跌下9分),与题材及年代差距没有那么大的《人民的名义》进行对比,或许更能看出《狂飙》分数中的“虚高部分”。

    从播放量、话题热度、观众覆盖面以及综合口碑来看,《狂飙》与当年的《人民的名义》播出时的盛况是非常接近的,综合剧情的张力、完整性、故事的类型化以及人物塑造等多方面来看,两部剧的质量似乎也在伯仲之间。

    但《人民的名义》豆瓣评分仅有8.3分。

    △8.3分本来已算好剧的正常分数了,只是与《狂飙》的高分相比显得分差颇大

    结合之前《梦华录》的8分以及2022年的22部8分剧集来看,可以说《狂飙》与《人民的名义》之间的分差, 与其说《狂飙》评分“虚高”,不如说是豆瓣评分在近年或存在一定“通胀现象”。

    据云合数据统计,2019年连续剧整体豆瓣平均分6.1,相比2018年的5.8分,上升了足足0.3分;2020年上新剧的豆瓣均分在6.2分左右;2021年上新剧的均分稍有回落,在6分左右;2022年上新剧豆瓣评分相较2021年整体有所提升,上新剧豆瓣均分6.2分。

    考虑到2022年还出现了现象级“史低剧”《东八区的先生》, 结合近几年新剧均分可以看出,自2019年以来的新剧,豆瓣评分整体略有上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豆瓣评分还是否可靠?在连评分都“通胀”的时期,我们应该参考什么来选择影视剧?

    02 环境是豆瓣评分“通胀”的结构性原因 首先来看看豆瓣评分采用了什么样的机制。

    根据豆瓣的创始人、CEO阿北的文章《豆瓣电影评分八问》,豆瓣评分使用程序将每一部作品收到的评分由五星制转换为十分制,再相加求平均数。不论普通影迷还是明星粉丝,再或者是专业影评人,每个人在这个机制下都是一人一票。(在一些网络分析中,称豆瓣使用加权平均数,但是目前没在豆瓣官方的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规则。)

    这样的机制简单粗暴,却成为豆瓣评分相对客观的原因。因为,这样的机制为刷分等不良竞争手段的操作加大了难度。

    了解了评分机制,可以看出在大部分情况下,豆瓣评分结果取决于作为观众的用户。

    近年来的豆瓣评分通胀现象,有两个结构性的原因:其一是用户群体发生了变化,其二是影视剧的宣发手段与“刷分手段”提高。

    在豆瓣最初成立之时,用户主要为部分电影爱好者,这部分观众的偏好更加“文艺”,一方面更偏爱艺术性强的作品,另一方面更容易从整个影视发展的角度去打分。到了2012年,豆瓣用户已超过1亿,阿北在2015年的文章中称此时的用户主要为一、二线城市的大众,只不过相较“看电视的大众”来说,此时的豆瓣用户更多是“看电影的大众”。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不难想象如今的用户群体已经进一步扩大。并且随着豆瓣娱乐小组增多,豆瓣用户开始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中,明星的粉丝也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说,现在的豆瓣用户又由之前的“看电影的大众”变成了“看电视的大众”,总体用户的偏好与标准也相应发生了改变。

    剧方的宣发手段及刷分手段的提高也影响了评分。 更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粉丝第一时间关注到影视开播情况,很多剧在开播之时的评分会高于后期评分,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第一批观众往往本身就是导演/演员的粉丝,或者至少是喜欢该剧类型的受众,这一点不仅针对电视剧,电影方面也是如此。

    至于刷分,前文提到,基于豆瓣评分的机制,刷分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不意味着完全无法实现。把刷分与宣传放在一起讲,是因为刷分也成了宣传的一个环节。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锚定效应”,概括地说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下,判断与决策的结果或目标值向初始信息(锚)的方向过度接近而产生估计偏差的现象。

    举一个不太严谨的例子来解释这一效应在评分中的体现:比如一部剧本身8分,如果我没看到它原本8分,可能我只会打7.6分;但是在我打分之前我看到它8分,跟我本身的感觉也不算差太多,那我可能也会给8分。 换言之,已有分数会对未来打分者产生引导作用。

    △《国际新闻界》(北大核心、CSSCI)的一篇论文中认为豆瓣电影评分中存在锚定效应

    因此刷分也成为宣传手段的一部分。 根据豆瓣评分的机制,在现有评分用户基数很大的情况下,人为干预、刷分对于最终评分的影响是较小的。但是如果在评分人数达到一定数量之前,先行影响评分,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来的观众的评分。

    这样的手段成为豆瓣整体评分趋势上涨的结构性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不是个别现象。当有一个剧方选择这样的方式,其他剧方也会如此。并且,在剧方、粉丝方与豆瓣评分斗智斗勇的这些年里,宣传造势与刷分手段不断成熟。

    △阿北文章中介绍的豆瓣的防刷分机制

    豆瓣将能判断为非正常评分的打分一律剔除在评分计算之外,比如一些异常账号、全新账号,或者同一IP的多账号。专业的刷分团队就开始“养号”,拿自有账号打分,或者全网“收分”。

    △刷分团队的手段

    除了专业的刷分团队,为爱发电的粉丝群体也在不断提高刷分的能力。 粉丝方本身就有一定基数,还会有粉丝科普如何评分、举报差评等。

    2021年的《风起洛阳》、《谁是凶手》都受到过较大影响。

    饭圈数据女工为了能在关键时刻为自己的偶像尽一份力,这些年来纷纷投身养号工程,甚至为了养号,让无关的领域受到影响。

    △2020年曾出现过大批粉丝为了养号随机去其他文艺作品评论、打分的现象

    虽然这种较为夸张的现象主要出现在流量明星参演的作品中,但对于其他影视作品评分依然具有影响。 第一个原因如上文所说,一个片方为了给后期评分打下较好基础刷分,其他片方也不得不跟上。试想一下,假设两部剧都是7分水平,同时开播,一部不干预,另一部先浅刷到7.6分,你会去看哪一部呢?

    另一个影响其他非流量明星参演剧集的原因在于,人们在打分时也会不自觉在心里和其他剧集进行比较,比如说,当我看到某部我认为“一般”的剧都有8分,那么当我在给同一时期的另一部“还可以”的剧打分时,很可能会给8分以上。

    这样看来,虽然刷分无法颠覆一部剧的真实评分(因为随着评论人数上涨,每一个分母的增加都让“1”逐渐向“0”靠近),但是当这样的行为变成普遍的,成为环境,就对总体的评分情况产生了影响。

    除了这两个结构性的原因让豆瓣评分总体“通胀”,还有一些个别原因会对豆瓣评分产生影响,但这些个别原因并不是造成评分“通胀”的原因,仅仅影响到部分剧集。

    比如说情绪性打分。例如《梦华录》能拿到8分的高分,可以说是“苦烂剧久矣”的观众们在看到一部“还不错”的剧时激情打分。再比如,《仙剑奇侠传》在这几年间分数仍在上升,是因为每当一部古偶烂剧诞生就有人怀念一次《仙剑》。

    △《梦华录》的高赞评论

    更“激动”一点的情绪性打分,如在2021年“一星运动”的影响下,《人生果实》一度从9.3迅速降到8.7分。

    而“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侠》,评分一度从3.4涨到6.7分。

    但是这些现象不是常态,长期看来暂时不会对评分造成较大影响。只是这样的现象以后是否还会发生、是否会有其他乱象,届时豆瓣应该如何维护呢?这些问题,只能暂且交给时间。

    03 结语 通过梳理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豆瓣评分确实存在一定“通胀”现象,但是依然可以作为参考。例如,横向对比之下,依然能够看出同一时期哪一部剧更值得一看;开分靠“刷”才能高分的剧集,在评论人数上涨之后评分也会被“纠正”(甚至有过宣发与实际不符激起大众公愤最终遭更低评分的例子);如果再乐观一些,就连“鼓励性”高分,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渐渐回落至纵向对比也依然合理的分数……

    值得警惕与反思的是形成刷分环境的氛围,这样的环境就像“温水煮青蛙”,目前的总体“涨幅”也许还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得到纠正的范围内,但是如果这样的形式愈演愈烈呢?

    如果连最简单的大众评分平均数也能被轻易控制,还有什么样的评分机制能够逃脱“刷分”呢?

    最后,豆瓣评分本质上反应的是某一群体对一部作品的喜好程度,只是当这一群体基数够大、够多元时,反映的才是大众的喜好。也因此,评分高低也不能保证某一个个人是否会喜欢/厌恶这部作品。当我们追寻一个公正的评分时,我们追寻的不是一个审判,而仅仅是想要追寻一个能够让创作与欣赏干净、纯粹的栖息地。

    参考文章:

    每日豆瓣《豆瓣电影评分八问》

    中国新闻周刊《豆瓣评分还能信吗?》

    国际新闻界《锚定效应在网络口碑领域中的考察:以豆瓣电影在线评分为例》

    作者:斯琴(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编审:时光;编辑:半岛

    来源公众号: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中国文化产业顶尖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文化产业评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抖音超市,无奈降速

    设计动态 2023-02-06
    随着“春节不打烊”活动的推出,抖音超市在今年春节期间正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新秀抖音的筹码是,8亿MAU、顺丰长年高水准配送、各式各样的补贴。 而此刻,线上超市已十分热闹: 京东全线自营,靠着高履约率,获得“要安心上京东”的标签; 天猫继续淘宝的平台模式,

    线上超市已经有了天猫、京东等玩家“盘踞”在先,那么作为“新手”的抖音超市是否拥有着独特的后发优势?在进入线上超市这条赛道时,抖音超市又将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本篇文章里,作者便发表了分析与解读,一起来看。

    随着“春节不打烊”活动的推出,抖音超市在今年春节期间正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新秀抖音的筹码是,8亿MAU、顺丰长年高水准配送、各式各样的补贴。

    而此刻,线上超市已十分热闹:

    京东全线自营,靠着高履约率,获得“要安心上京东”的标签;

    天猫继续淘宝的平台模式,靠着更多的品类更多的商家,获得“要品类上天猫”的标签;

    除此之外,还有叮咚买菜、美团优选等新玩家打着“半小时达”口号,让线上超市市场愈发激烈。

    与此同时,抖音超市所在的货架电商还未发展成熟,在2022年5月,抖音货架电商孵化的第一个产品抖音商城中,流量转换成为抖音的“老大难”:双11期间,抖音商城的访客高峰值达到3亿人次, 这些人群中实际下单占比的只有1.2%。

    那么,抖音超市所在的货架电商为何无法转换流量?线上超市对手如云,抖音超市选择的路,该怎么走?

    一、抖音超市购物指南 这是一份抖音超市在2023年2月给出的购物指南:

    1. 用户能从抖音商城买到什么? 从抖音超市页面来看,目前有乳饮冲调、纸品洗衣、酒水保健、3C百货等9大常见的超市品类。其中并无生鲜品类,3C数码品类仅有苹果手机、平板、耳机部分产品,除了纸品洗衣、零食糖巧之外,各个品类还在建设之中:

    (抖音部分品类拓展情况 图源:抖音超市)

    2. 价格是否实惠? 价格的“实惠”主要有三个层面:官方补贴、新人券、抖音支付券和抖音月付优惠。

    官方补贴: 目前来看,抖音对于个护产品、零食有着较大的补贴:

    新人券: 在1.29-2.2期间,新人优惠券已经改版好几次。新人用户从仅部分个护产品能够享受到5元补贴价,变动到第一单满39-6元,第二、三单满59-6元。

    (抖音新人券情况 图源:抖音超市)

    一次性的抖音支付券和抖音月付优惠: 用户在抖音超市确认订单页面选择抖音支付并绑定银行卡,可以获得5-10元支付券;开通抖音月付可以一次性立减6元。

    新人券与抖音支付券是实打实的一次性福利,天猫与京东都有过“超市新人礼”、“白条开通优惠立减”等,形成不了太大的差异。

    官方补贴部分才是差距所在。以上随机列举的个护与食品(都不在每日秒杀之中),抖音渠道要比天猫便宜一点。

    这背后,抖音的小心思昭然若揭——要么不做优惠,大部分保持与天猫同等价格,做优惠的产品保证是最低价,从而抢夺心智。

    3. 物流、售后可靠吗? 对于商品的配送,产品页面均显示“官方直发”,大部分商品支持16:00前下单当天发货,部分商品付款次日发货。与天猫超市类似,超市设置了包邮门槛,满88元、20公斤内包邮,物流环节由顺丰负责商品的“护送”,抖音自己负责商品的售后。

    目前顺丰可以说是为抖音保住了履约体系:在抖音超市全部7w+评价之中,其中针对于物流的赞美占到了一半,甚至有不少的评价只提顺丰不言抖音。

    (抖音超市评价情况 图源:抖音超市)

    所以,笔者的建议是, 个护、零食放心冲, 一是相比天猫超市半日达,价格大部分会便宜不少;二是物流确实快:以上所列举的商品只要4点前下单,抖音皆可当日配送到位,而差不多价位的天猫超市都是1-2天。

    如此看来,抖音超市想成为更“京东”的天猫:既学天猫,同样是平台模式,同样从个护零食出发, 覆盖全品类 ;又学京东,提供 更快、更安心 的物流抢夺用户心智。

    二、新秀抖音,悄悄降速 不过,现如今的抖音超市并不是最“多快好省”的时候,从去年8月试点到今年1月份正式上线,在品类、价格、入口上都在收敛:

    生鲜这一重要品类的减少:在试点城市中,抖音超市主要商品类目以鲜花、蔬菜和水果为主。物流方面,抖音超市与本地生活服务商家达成合作,由其提供仓库和送货上门服务,部分商品最快可做到“次日达”和“小时达”;现如今并无生鲜类目。 价格优惠减少:去年试点四所城市,“首单立减8元”、“88减20”、“首单等优惠政策在正式上线被取消。;如今新人优惠力度减少,也设置了满减的门槛。 在抖音商城的入口取消:抖音超市试点时,拥有独立入口;现阶段需要在抖音APP首页或者是抖音商城首页搜索进入。 种种迹象表明,拥有着巨大流量的抖音,在抖音超市这退缩了。原因是,在抖音超市所在的货架电商赛道,抖音还没有将自己的流量盘活:在去年双11期间,抖音商城的访客高峰值达到3亿人次,但惨淡的现实是, 这些人群中实际下单占比的只有1.2%。

    在抖音唯一王牌“流量”没有盘活的前提下,在履约体系仍假借于他人的制衡下,抖音超市不敢冲得太快。

    没能盘活流量一是因为,抖音商品的推荐机制仍是兴趣电商思路,即抖音采用的是根据用户对短视频和直播内容的兴趣推荐。

    而视频内容热度与电商商品热度并不匹配,导致流量无法高效率地变现:可以看到,抖音在2022年度内容热度较高的露营野餐、水/雪上运动、生活健身、花艺园艺等,背后的市场上限都不高,而抖音商城GMV最高的服饰内衣(日常穿搭)、美妆(时尚护肤)两大品类排在内容热度榜的5-6名。

    (抖音生活内容场景热度增长TOP10 图源:抖音电商)

    (抖音2022年1-11月GMV分品类排行 图源:克劳锐指数研究院)

    相比之下,淘宝的推荐机制对于流量转化更为精准。淘宝的逻辑是根据对用户商品搜索、浏览、收藏、加购、下单、复购等电子轨迹的兴趣进行推荐,基于过往消费行为下的推荐能够更加接近消费者的需求:数据显示,2021年,淘宝有4万亿GMV(超半数以上)是基于历史兴趣记录推荐产生。

    除机制问题,抖音货架电商所选择的定位,短期无法见效,需要长时间积累。

    浙商证券《双边市场下的互联网平台竞争》行业深度报告,以件单价、标准化程度划分,商品和服务可分为四类:

    标准/非标准低价品,决策短、试错成本小,用户往往看哪家便宜就会去哪家,看中的是 平台产品低价能力 。 高单价、高标准品,如家电、电脑,覆盖该象限的典型平台是京东。在该类平台上,人们更看重 平台优质的服务 ,故京东通过京东物流即日达、品质保障等服务提高用户粘性。 高单价、非标品,如房、车,典型平台是贝壳。此类产品购买决策重、信息获取和消化时间长,故人们更看重 平台的可信度 。贝壳正是通过承诺“真房源”、“不吃差价”等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手段,获得了用户的信任。 在非高价、非标品的中间部分,如美妆、服饰等,人们决策往往货比三家, 高度依赖平台提供的信息 。如淘宝、天猫,正是通过海量的评价信息、用户数据,获取用户心智。

    (不同品类对平台信息的依赖度差异 图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也就是说,各个区域对平台诉求各不相同,越往中间靠拢,对平台信息的依赖度越高。

    而抖音电商目前主打的品类服饰内衣、美妆,与淘宝相差无几, 都在对平台信息依赖度最高的区域 。

    抖音之于淘宝的信息量,无论商家数量还是评论数量,都还有着较远的距离:就拿立白旗舰店来说,其在抖音的店铺评论在15.1w+,而淘宝立白旗舰店的一件商品评论就达到8w+。

    至此,抖音需要时间这一工具, 不断丰富商家资源、丰富商品的反馈机制, 从而满足中间区域消费者对信息的需求。

    无论是机制的变动和资源、反馈数量的积累,抖音货架电商都需要时间。 而甚至都没有入口的抖音超市,还要再花另一笔营销费用和额外的时间,让用户愿意搜索抖音超市。

    三、更“京东”的天猫 现阶段,线上超市对手如云,后来者抖音想要成为更“京东”的天猫超市,而这两家的路都不好走。

    目前,消费者已形成要品类上天猫超市,要安心上京东超市的习惯。天猫、京东超市为了把标签立住,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

    京东超市基于京东一贯的作风,选择自营模式, 即负责商品的采购、销售、物流到售后服务全流程,为此,出钱又出力:

    在品类层面,起码耗费200亿元;在物流层面,收购物流品牌“达达”,借助沃尔玛物流线,同时建立自营物流线三管齐下。

    收购达达的成本起码在320.78万元以上,借助沃尔玛物流线与自建物流线的成本难以估算,不过可以从京东生鲜布局一步步缩减可以看出,借助达达、沃尔沃、每日优鲜等等三方力量,前置仓模式的成本仍然无法长期承受:

    2018年,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京东7 Fresh总裁王笑松在北京宣布,“将用3-5年的时间让京东生鲜超市7 Fresh在全国开设1000家店面。”

    而在2021年底,七鲜方面表示,2022年开店数将超过70家。

    起码耗资200亿元的品类投资,无法估量的物流投资,让京东负重前行,博得了“安心”的标签。

    后来者天猫超市遵循淘宝家族一贯传统,选择平台模式: 即要求商家入驻自己地盘,天猫超市负责“收租”,物流寄托于三方圆通、中通等, 但同样少不了砸钱。

    后来者天猫超市采用 跟随策略 ,贴着京东超市打。先是收购生鲜品牌,再投资线下商超:2015年,战略投资易果网,运营天猫超市生鲜品类;同年,控股投资O2O生鲜体验店盒马鲜生;2016年,投资快消品B2B平台掌合天下,协助天猫进行平台运营;

    同时更为注重品类的建设:在京东用“在三个月内投入10亿元进行物流的建设”喊话天猫时,天猫给出的回复是宣布启动“双20亿计划”:20亿元继续补贴消费者,20亿元用于打造供应链、商品结构和服务升级。

    ······

    如此看来,选择成为更“京东”的天猫,也就是想要更快更安心也更全的抖音, 首先要踏上两家都走过的路 :耗资亿级资金收购一家生鲜品牌补全品类,并投资1-2家线下大商超填补供应链短板;

    其次,想要品类更全 ,要同天猫一般,在商家、消费者补贴上,花费动辄几十亿的补贴;

    想要更快,更安心 ,抖音现阶段只能仰仗顺丰同城的快递员们。

    而顺丰同城能让抖音“安心”多久,有待观察:顺丰同城的快递员们既要完成顺丰自己或其他平台派送的订单,又要完成抖音本地生活团购“全城平均1小时达”的订单,还要完成抖音超市半日达的订单,紧急时候还要与顺丰快递配合。保守起见,抖音还需要花钱招揽更多的伙伴。

    基于抖音货架电商自身的难题,抖音需要时间化解机制的不足,降速等待品类与反馈机制的增长;基于行业头部的发展路径,想要成为更京东的天猫,抖音需要花百亿级别资金进行“查漏补缺”。

    抖音超市不可避免地,迈上了一条漫长、艰难的取经路。

    作者:Renee;编辑:Emma

    来源公众号:偲睿洞察(ID:siruidongcha),陪伴中国产业升级与迭代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偲睿洞察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高启强”歌声五音不全,背后藏着K歌软件的狂飙江湖

    设计动态 2023-02-06
    开年爆款剧《狂飙》大结局落下帷幕,但饰演高启强一角的演员张颂文,却在另一个平台意外“出圈”。 “高总,这是在白金瀚包厢唱的吗?”“强哥,唱得真好!我可以应聘强盛集团吗?”在全民K歌软件上,网名为“张先生”的账号关注暴涨,相关微博词条更是阅读量高达数千万。 该账

    随着“高启强”带着开年爆剧《狂飙》席卷全民K歌,在线K歌平台又一次回到大众视野。这门曾经被无数人看好的生意,为什么近年逐渐声势低迷?爆款带来的短暂流量高峰,能够为它重新引来流量吗?本文通过这次事件,重新审视了K歌平台这一赛道,对它接下来的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开年爆款剧《狂飙》大结局落下帷幕,但饰演高启强一角的演员张颂文,却在另一个平台意外“出圈”。

    “高总,这是在白金瀚包厢唱的吗?”“强哥,唱得真好!我可以应聘强盛集团吗?”在全民K歌软件上,网名为“张先生”的账号关注暴涨,相关微博词条更是阅读量高达数千万。

    该账号主人正是张颂文。“黑帮老大”独唱了160多首歌,五音不全却饱含深情的反差人设,迎来剧迷们调侃,还有人戏谑“全民K歌下载量连夜飙升”。

    凭借演技火了一把的张颂文,又意外带火了唱歌软件。

    实际上,在线K歌平台战事也是一场狂飙江湖。

    从最早入局的唱吧,到先后踏入赛道的阿里、腾讯、网易云音乐,再到后来者字节跳动、快手等,都一度投入抢滩布局线上K歌市场。

    但近些年,在线K歌平台正面临用户流失、营收增长瓶颈的挑战,部分平台甚至走向关停。

    2月2日,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线K歌市场规模有限,已经到达天花板,难以找到发展机会。“行业已是昨日黄花,不再是创业发展的优势赛道,看不到重新再来的机会。”张孝荣说道。

    在线K歌,真的已经不是一门好生意?

    一、K歌一哥争夺战 这几天,随着《狂飙》大结局的落幕,剧迷们的追星现场,已从视频网站转移至全民K歌。

    “看了《狂飙》,买了《孙子兵法》,下载了全民K歌app,还想吃猪脚面,想去江门、台州游。”这是近期大多《狂飙》剧粉的心境。

    “没有技巧,全是感情。”点开张颂文的K歌账号,热情网友们发现张颂文全民K歌作品多达160多首,包含翻唱《听海》《贝加尔湖畔》《那女孩对我说》等经典华语流行曲。

    截至2月2日,张颂文全民K歌账号粉丝涨至17.1万,热度最高的歌曲为《听海》,甚至成为全平台热门作品榜第一,播放量近50万,引发无数用户刷榜送礼。

    全民K歌官方甚至紧跟热点,新建了歌单“张颂文K歌唱单精选”,紧握这场流量红利。

    不过,哪怕没有这场意外的流量,全民K歌在唱歌软件同行中,各项经营数据也都是压倒性的TOP1,称为“江湖大哥”不为过。

    倚靠腾讯音乐的全民K歌,可以说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上线仅三年时间便拿到4.6亿的用户量级,并扛起腾讯音乐营收大旗,蝉联国内“在线K歌”分类榜单榜首。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中国在线K歌App中,全民K歌平均月活在1.3亿左右;其次是唱吧,但月活仅为2000万。

    但如若回到2012年,早年的唱吧才是江湖主角。

    早在互联网巨头们涌入前,唱吧就开启并引领了线上K歌的潮流:2012年5月创立,上线首日平台注册用户便破10万,上线五天拿下苹果App Store中国区总榜第一,风头正劲。

    2017年前,唱吧以平均一年完成1轮融资的速度扩张,最大一笔公开融资高达4.5亿元,主持人何炅、汪涵、谢娜均是其明星股东。

    “刚上大学那几年,正好碰上了线上K歌的热潮,在宿舍里天天玩唱吧,还转发到QQ空间求点赞。”曾是线上K歌资深用户的Lydia(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时身边的同学朋友,手机几乎都有唱吧的App,像是除了聊天软件之外的另一种社交方式。

    巅峰时期,唱吧一度估值43亿元,搅动了在线音乐行业原有格局。

    但出尽风头的唱吧,全盛时期却没有坚持多久。

    2014年,全民K歌正式推出市场,仅用短短3年的时间,就稀释了唱吧所积累多年的月活,此后坐稳线上K歌“一哥”宝座。

    这与全民K歌背后倚靠的腾讯音乐加持相关。据唱吧创始人陈华透露,唱吧上线之初,同样从腾讯导流,有50%的用户都来自与QQ互联,但当全民K歌推出市场后,唱吧就失去了流量导入。“我们没‘干爹’,它有‘干爹’,综合优势太强大,没得比。”陈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

    “线上音乐市场一直有很强的社交属性,线上K歌属于很好的切入口,这是之前很多资本想要争抢的原因。”2月1日,资深音乐行业人士张韵乐(化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拥有社交优势的平台或巨头,自然会选择入局,这是“兵家必争之地”。

    二、全民K歌狂飙后降速 在线K歌的确一度是“风口上的猪”,引各家布局。

    如细数江湖成员,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独立的在线K歌平台,如较早成立的唱吧;一类是音乐巨头布局落子的产品,如腾讯音乐的全民K歌、阿里音乐的鲸鸣、网易云音乐的音街等;另一类,则来自互联网后起之秀的强势搅局,如字节跳动、快手分别推出的抖唱、回森等。

    激烈竞争加速了市场规模的“狂飙”。据《2020年中国在线K歌社交娱乐行业发展洞察白皮书》,至2019年,在线K歌行业月活跃设备数已达2亿。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行业用户规模已突破10亿人。

    用户规模增长,但唱K软件的商业故事却不好讲。

    早期,发展桎梏来自于音乐版权。“很久没有用唱吧了,我已经卸载了App。”Lydia坦言,如今,自己会优先选择全民K歌,里面的歌曲比较全,偶尔还会充充会员。

    “大量的音乐资源需要合法授权,这限制了在线K歌公司运营的范围和资源。”有音乐行业资深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无疑,拥有海量音乐资源的互联网公司们,在版权上更具备优势。与此同时,互联网公司还深谙音乐社交玩法,直播打赏、给创作者刷礼物、会员增值服务等等,都是信手拈来的增收模式。

    以张颂文“张先生”的全民K歌账号为例。短短几天,张颂文K歌账号排名前列的作品播放量暴涨,登顶热门第一的翻唱作品已有高达百万的“鲜花”礼物。

    图源:张颂文全民k歌账号

    看上去,唱歌软件如能解决版权难题,再加上社交消费属性,这套商业模式已趋于成熟。但近年来,哪怕已坐稳行业“一哥”宝座的全民K歌,却仍难掩业绩下滑的趋势,狂飙之后迎来降速。

    去年11月,回归港股后的腾讯音乐,在财报中透露了全民K歌的最新近况。财报显示,2022年Q3季度,腾讯音乐社交娱乐服务和其他服务收入从2021年同期的49.2亿元下降20%至39.4亿元;同时,社交娱乐服务付费用户数同比下降26%至740万。

    此前,社交娱乐服务一度是腾讯音乐的支柱业务,业务比重一度超过了70%。这项收益主要来自全民K歌的虚拟礼物和增值会员,但如今,这项核心收益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三、唱歌不如刷短视频? 腾讯音乐首席战略官叶卓东曾在2022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坦言,腾讯音乐的全民K歌和直播业务月活都出现了下降,原因之一是短视频行业的竞争。

    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22半年大报告》,截至2022年6月,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中,短视频的用户使用总时长占比近三成,其中,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观看直播用户比例已提升至88.3%和87.4%。

    简而言之,更多人选择用刷短视频来“杀时间”,而不是在线唱歌。

    以张颂文账号为例,其翻唱了上百首歌曲,发表频率最高阶段集中在2020年2—11月,常连续数日接连上传作品;但到了2022年,张颂文发表作品的频率明显降低,有时甚至相隔好几个月。

    其最新一首歌曲《听海》,就发布于2022年10月,距目前已有4个月。

    事实上,就连短视频平台所布局的唱歌软件,都无法抓住用户。如,字节跳动的“抖唱”,快手的“回森”和“小森唱”,均未起太多水花。

    行业竞争中,已有选手选择黯然退场。

    2022年9月,网易云音乐旗下的K歌类APP音街发布关停公告,从上线到关停,音街APP仅用了两年时间。此前,阿里旗下“鲸鸣”同样因业务调整,于2022年6月终止运营。

    但行业“老人”唱吧还在努力。

    这些年,唱吧不断调整方向,竭力挽回用户。自2014年,唱吧选择与KTV品牌“麦颂”合作,进军了线下KTV,到不断开拓“副业”,入局手游、硬件以及直播等。

    针对唱吧的营收,陈华曾公开透露,主要来源于软件的打赏以及小巨蛋等硬件产品的利润,两条营收线的比例基本持平。

    2月2日,时代周报记者在唱吧淘宝旗舰店发现,唱吧旗下硬件产品涵盖麦克风、话筒支架、数据线、降噪耳机等。其中,销量第一的是名为“唱吧小巨蛋”的产品,售价459元,月销达5000+;但除麦克风外,其余类目产品销量一般。

    “在线K歌行业近些年的发展中,能够明显看出唱吧转型的瓶颈。全民K歌不断围绕社交,推出新的产品和功能,但唱吧仍未找到合适的商业路径。”张韵乐惋惜道。

    作者:涂梦莹;编辑:洪若琳

    来源公众号:19号商研社(ID:time_biz),穿透商业迷雾,回归价值本质。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19号商研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推特“姓马”100天:混乱、眼泪与机遇

    设计动态 2023-02-06
    *文中所有日期均为当地时间距离马斯克正式接手推特,已经过去了整整100天——去年10月27日,赶在推特就收购事宜提起的诉讼开庭之前,马斯克完成了交易,正式接手。 这100天里,以前CEO帕拉格·阿格拉瓦尔为首的高管团队已不复存在,推特从一家拥有超7000名员工

    距离马斯克正式接手推特,已经过去了整整100天。在这100天里,推特都经历了什么呢?在混乱与眼泪之中,推特会被其他虎视眈眈的社交平台们所取代吗?本文作者对马斯克接手推特之后发生的事情进行了总结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文中所有日期均为当地时间 距离马斯克正式接手推特,已经过去了整整100天 ——去年10月27日,赶在推特就收购事宜提起的诉讼开庭之前,马斯克完成了交易,正式接手。

    这100天里,以前CEO帕拉格·阿格拉瓦尔为首的高管团队已不复存在,推特从一家拥有超7000名员工的上市公司,变为只有2300名员工的非上市公司。

    一个办事处消失了,比利时办公室被解散;一个办公场所关闭了,因未付房租,西雅图世纪大厦的推特办公室遭到驱逐。

    作为一个社交平台,推特这100天中的产品功能改进寥寥无几,最大的动作是付费订阅服务“Twitter Blue”,这项服务短时间内经历了推出、暂停、调整后再推出波折。

    在最混乱的几天里,假的任天堂账号获得了蓝V认证,竖中指的马里奥在账号发布的一张图片里笑。

    付费订阅让马斯克看到了多少现金流尚不清楚,但混乱的局面造成的损失已经显现:可能有超过500个广告商出逃,广告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推特的广告收入已经锐减了71%。 马斯克大力“改刀”推特的同时,也留下了伤口,而现在这些伤口在发炎。更糟糕的是,海里的鲨鱼们已经在蠢蠢欲动。

    2月的头几天,当推特的新闻依然是“可能推出1000美元/月金V认证”的时候,另一款社交产品Damus在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的力荐下走红了。

    Damus基于去中心化的网络协议开发,多西曾为其协议捐赠14枚比特币(当时价值约24.5万美元)。

    推特好像突然之间不再性感了, “去中心化”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而这也是多西近年来很关注的领域,他已经参与了多个类似的项目。

    去年,在马斯克接手推特的短短几周内,另一款去中心化社交产品Mastodon的用户量激增8倍,用户量从10月的30万涨到11月的260万。

    “下一个推特是谁”成为热门话题,就好像推特已经死了。这样的问题,在10年前推特如日中天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去问的。

    站在推特“姓马”100天的节点回望,满是混乱与眼泪,也存在着机遇。机遇属于少部分员工,也属于外部虎视眈眈的新兴社交平台。

    至于机遇属不属于马斯克,如今不得不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01 马斯克接手推特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近日,《纽约》杂志与The Verge联合出品的一篇深度报道采访了数位员工。将时间拨回到100天前,10月27日,推特旧金山总部的自助餐厅正在举办一场万圣节派对。

    这场派对筹划已久,但是很多人心不在焉。马斯克的收购似乎终于实锤了,他已经在前一天拿着水槽来溜达了一圈,而裁员75%的传闻不胫而走。

    有人在卫生间啜泣,有人猜测那个装扮成稻草人的会不会就是马斯克。工程师艾莉西亚(化名)经过产品负责人的时候,听到他说:交易已经完成了。几个小时之后,推特的高管团队宣布辞职。法律总顾问也被解雇了,派对还在继续,他被送出了大楼。

    艾莉西亚此前才和马斯克开过一次会议,她本来要给马斯克解释技术细节。但马斯克看起来很困,当他开口时,询问的是成本的问题,紧接着又聊起了做视频的想法。打断她时,马斯克语气轻蔑“我在90年代编写C程序,我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这让她觉得,马斯克似乎对社交媒体公司的架构并不是很清楚,而且对其中的人与流程不是很感兴趣。

    艾莉西亚的经历与万圣节派对上发生的事情,是接下来一连串混乱的前奏。

    员工们做好了要被裁员的准备,但就连高管们都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首席营销官承诺10月28日会有全体会议,随后又改口了,员工在非官方渠道Slack等搜刮和发布信息。

    马斯克带来了一批亲信,包括风险投资家、名人律师、“无聊”公司的负责人等。对于员工来说,他们更贴切的名称是“打手们”。

    “打手们”出动,带来了更多压抑与混乱。

    10月28日,“打手们”先是要求工程师们打印代码给马斯克检查,随后又说不要打印并销毁已经打印的,最终代码检查也没有进行。

    当晚,“打手们”通知管理者们给手下的员工进行大排名,但没有说明标准。于是,管理者们以自己的方式排名:资历、贡献、头衔……他们开始在深夜也接到“打手们”的电话,询问他们团队里谁最优秀。

    接下来,新的通知来了:禁止在公司内举行大型会议。马斯克显然不希望有人提前知道自己被裁员。与此同时,各团队负责人要参与汇报会议,马斯克从特斯拉和无聊公司引进了数十名工程师,帮助运营、评估与裁员。

    11月3日,裁员终于来了,员工们收到邮件,第二天早晨9点,每个人都会收到消息,告诉他们是否还是推特的一员。数百名员工聚集在Slack的“社交饮水机”频道,发布了致敬和蓝心表情,还有人发布灭霸的表情包。

    事实证明,以灭霸形容马斯克的裁员很贴切。11月4日,半数的员工被裁,人数超过3000人。虽然马斯克表示被裁员工会立即失去推特系统访问权限,但其实一些人立即失去权限,而一些人则在推特的关键系统里逗留数月。

    艾莉西亚留下了,但她的心里产生了幸存者愧疚,并开始悄悄鼓励手下的员工准备退身计划。

    02 即便在推特内部,也有人对马斯克的冷酷裁员表示理解。产品经理埃丝特·克劳福德在Slack上写道:“为了生存,不管谁拥有这家公司,都必须大幅裁员。”

    以440亿美元买下推特,马斯克急需“降本增效”,而大规模裁员无疑是最快捷的手段。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赚钱?

    制度混乱中总有人能抓住机遇,在推特内部,克劳福德便是代表人物。 在被收购前,克劳福德专注于让创作者通过推特赚钱,以及允许用户在个人资料中显示NFT的产品。马斯克到任之后,她开始谋求更高的职位。

    在马斯克与推特总部员工打交道的第一天,克劳福德就向他做了自我介绍,并推荐了推特改进的各种方式。

    她的努力奏效了:克劳福德的新任务是重新退出推特的订阅产品——Twitter Blue。曾经负责订阅的两个人被赶下了台,克劳福德成为公司最重要的产品领导之一。马斯克希望公司能摆脱对广告的依赖。

    11月初,她在推特发布了一张自己戴着眼罩在办公室睡睡袋的照片:“当你的团队夜以继日赶时间的时候,有时你得在你工作的地方睡觉。”

    随后在裁员中的言论,让同事进一步疏远了克劳福德,但蓝V计划依然推进着。 整个蓝V计划的推出是混乱不堪, 刚开始马斯克提出每月收取20美元,引起了外界强烈不满。著名作家史蒂芬·金在推特上表示,他宁可退出平台。随后,马斯克将这个价格定为每月8美元。

    推特的信任与安全团队编写了长达7页的文件,概述付费验证的危险:如何防止人们冒充政客和品牌?但马斯克拒绝接受任何推迟计划的建议。

    付费蓝V服务在11月5日公布,几乎是同时,假认证账户淹没了平台。获得蓝V的假任天堂账号发布了马里奥竖中指的图片,在平台挂了一天多。一个冒充的药品制造商账户发推说,胰岛素现在是免费的。

    几天后,马斯克暂停了这个计划。信任与安全团队的负责人约尔·罗斯愤而辞职,他的团队发出的警告被无视了。在一次全体会议上,马斯克承诺在解决冒名顶替者之前,这项计划不会再推出。即便蓝V计划进展顺利,带来的现金也不足以代替广告。2021年推特广告收入45亿美元,占总营收的89%。要达到这个水平,需要5000万用户开通这项服务,而推特最近一次公布的日活用户不过2.5亿。

    何况它进展并不顺利,混乱的局面还严重挫伤了推特的广告业务。

    在11月初,已经有包括通用、福特、辉瑞、奥迪、奥利奥生产商亿滋、哈根达斯生产商通用磨坊、美联航明确停止在推特上投放广告。其他很多广告商则在观望。

    接下来的日子,马斯克“大赦”封禁账号,解禁了包括特朗普、“侃爷”等在内的多个账号,前者在2021年国会骚乱后被封禁,后者则因为多次反犹言论被封禁。

    另一方面,大谈“自由”的马斯克却也压制了他不喜欢的账号,包括一直追踪马斯克飞机信息的账号“ElonJet”,以及在推特上讨论该消息的几名记者的账号。

    总之,以一家社交平台来看,混乱还在持续,调性在转变,广告商继续出逃。 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这么做:大幅裁员会不会造成平台安全问题?马斯克的做法会不会让平台仇恨言论失控?

    到了11月月底,媒体报道推特的前100大广告主已经跑了一半。此后,推特增加了数十万美元的免费广告,推出优惠政策,希望吸引广告主回归,但收效甚微。

    马斯克在一系列推文中,将公司的“广告收入大幅下降”归咎于“激进团体向广告主施压”。这是很多人的错,唯独不是他的错。

    03 持续的混乱让推特开始时不时“宕机”。 一种“宕机”来自于内部员工的反抗。

    11月10日,在提前20分钟通知的情况下,马斯克召集员工并直接讲话。他暗示了会有更多裁员,并且废除了“远程办公”的政策。

    艾莉西亚觉得受够了,她在推特和Slack上劝同事不要主动辞职:“让他们解雇你吧。”五天后,她被以违反公司政策为由解雇。

    在首轮裁员两周后,11月16日,马斯克向剩下的2900名员工发出最后通牒:他正在构建推特2.0,员工必须“非常硬核”、“高强度长时间地工作”,现在“只有杰出的表现才能算及格”。

    他要求员工通过一份在线谷歌表单表态,打钩承诺成为“硬核”员工,开始遵循新标准。

    但这一次,恐惧转变成了愤怒。 数百名员工拒绝在表单上签字,这实际上是辞职。

    马斯克突然让他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和他的“打手们”不得不说服一部分员工留下来,还和几个高级工程师小组会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选择离开。

    一位曾经忠诚的工程师说:“去**的埃隆·马斯克。”4天后,马斯克在推特总部亮相。他穿着一件写着“我爱推特”的T恤,在两名保镖的保护下登台,试图阐明自己对公司的愿景。

    令人吃惊的是,马斯克接下来也向员工发起了攻击。记者马特·泰比获得了推特内部文件的访问权限,比那个且发布了所谓的“推特文件”。推特的意图似乎是为了让人们展示,推特与“深层政府”同流合污,受制于民主党人的阴谋。“推特既是一家社交媒体公司,也是一个犯罪现场。”马斯克曾在推特上说道。

    泰比公布了与政府官员通信的普通前雇员的姓名和电子邮件,暗示推特压制了《纽约邮报》有关拜登儿子笔记本电报的报道。

    一些推特员工赶紧联系推文中提及的一位推特运营分析师,让她把社交账户设置为私密,以免遭到网络暴力。

    不久后,马斯克还对已经在蓝V计划后辞职的前信任与安全团队负责人罗斯进行了人身攻击,暗示他有恋童癖。罗斯不得不逃离了家,躲了起来。(这已经不是马斯克第一次暗示别人有恋童癖,2018年他曾经因为对泰国洞穴救援英雄进行类似的攻击而惹众怒并最终被起诉。)

    裁员的余震还在持续,目前,有500多名员工正就裁员补偿提起法律诉讼。最新被裁的员工正在收到遣散协议,要求他们签字放弃起诉推特的权力,或者终生对推特公司及马斯克本人不发表负面评论。

    在这种情形下,仍旧留在“硬核”推特的员工正在积极寻找新工作机会,这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内部关系恶化之外,推特的另一种“宕机”是真的宕机。

    在去年圣诞节前夕,推特突然关闭了位于萨克拉门托的一个数据中心,还宣布将大幅缩减位于亚特兰大的数据中心。大股流量重新定向其余数据中心,平台的稳定性受到了威胁。

    网络中断时有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月份,当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用户超过12小时无法访问推特。

    04 除了抓住机会的克劳福德,推特混乱中的机遇还属于谁? 虽然马斯克曾说在推特担任CEO是暂时的,也表示一找到接班人就会交棒,但他至今仍然“奋斗”在推特的第一线,仍然在为推特找出路。

    1月27日,马斯克突然拜访华盛顿,在电动车之外,还“讨论了如何确保推特对两党都公平”。就在1月初,马斯克曾经表示要放松对政治类广告的政策。

    2019年,时任推特CEO首次宣布禁止候选人、民选官员和政党发布广告。如今,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已经拉开序幕,特朗普也已经宣布参加竞选,马斯克似乎要将政治团队重新纳入到需要吸引的“广告商”之列。

    在广告之外,付费订阅模式似乎依旧是他的首选。推特蓝V认证服务已经在去年12月重新启动,2月3日,马斯克发推文称,将和创作者分享广告收入——前提是,创作者通过蓝V认证。

    更多付费服务可能还在路上。1月底马斯克表示推特上的广告太频繁,将在不久后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外界猜测可能要推出零广告订阅服务。此外,2月4日有媒体报道,推特正在考虑向希望保留金V认证徽章的企业用户收取每月1000美元的费用。

    然而,社交产品的舞台上,从来都不是只有推特在跳舞,如今推特处于震荡之中,更是为竞争对手以机会。

    早在2021年,当特朗普遭到各大社交平台封禁之后,右翼社交平台就相继火了好几个。其中Parler甚至一度在苹果和谷歌的下载排行榜中名列第一,而特朗普自己创办的Truth Social也曾红极一时。

    但右翼社交平台往往因为仇恨言论等问题,遭到谷歌和苹果的封杀。

    更值得关注的是, 自马斯克接手推特以来,已经有多个“去中心化”的社交产品跳出来点燃互联网。

    去年11月底,创办于2016年的“长毛象”Mastodon吃到了第一口“红利”,几周内活跃用户从30万飙升到260万,创始人尤金·罗奇科对《财富》杂志表示:“我不清楚推特是不是已经濒临死亡,但我们肯定希望有一天能够发展到它的规模,并取而代之。”

    罗奇科称Mastodon禁止仇恨言论、禁止广告、拒绝商业化,并放弃对网络的实体控制,他是这家公司唯一的全职员工。让马斯克焦头烂额的那些问题,好像对去中心化的社交产品来说解决起来都不难。

    2月,另一款去中心化社交产品Damus横空出世,上线苹果应用商店不到两日就登上美国免费社交App前10榜单,超过Signal、微信、Line等知名社交应用。

    讽刺的是,Damus的突然走红离不开推特创始人多西的力荐,他本人曾捐赠14个比特币(当时价值24万美元)给Damus所基于的Nostr协议。Damus登陆苹果应用商店时,多西发推文称赞这是“开放协议的里程碑”。

    尽管马斯克曾经多次表示夸赞推特的数据,比如去年11月底称推特新用户注册数量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仍有质疑声,去年12月,市场研究机构Insider Intelligence发布报告称,由于马斯克对推特做出的诸多改变,预计2023年推特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将下降近4%,2024年下降5%,总计超过3200万人。

    他们会去哪里呢?下一个爆火的社交应用的好势头会不会持续下去?马斯克说对了一件事:虽然背上了冷酷的骂名,虽然推特时不时宕机,但它确实以最少的人员保持了运转。

    但这似乎还不够:广告业务受到打击,新的赚钱模式迟迟建立不起来,即使推特已经“轻”了一倍,马斯克还能拉着这驾马车走多远?竞争对手层出不穷,在功能和玩法上缺乏创新、在调性上受到威胁的推特,还能拿什么吸引用户?

    推特“姓马”满100天,混乱、眼泪与机遇并存,只是机遇还不一定握在马斯克的手中。

    作者:毕安娣

    来源公众号:字母榜(ID:wujicaijing),让未来不止于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字母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物联网平台产品的修行和破局

    设计动态 2023-02-06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物联网平台产品的修行和破局,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维的碰撞。 01 个人成长的坚持和初心 1. 每一段自我革新和突破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自主控制专业,在博士第三年发现自己不适合象牙塔后便退学进入了社

    2022年12月24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举办的【2022产品经理大会】完美落幕。声网loT行业产品负责人@侯云忆 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分享,她分享的主题是《物联网平台产品的修行和破局》。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物联网平台产品的修行和破局,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维的碰撞。

    01 个人成长的坚持和初心 1. 每一段自我革新和突破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自主控制专业,在博士第三年发现自己不适合象牙塔后便退学进入了社会。从AI、智慧产业到现在的实时互动行业,一路不断突破自我。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在做业务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以及物联网平台产品如何破局的案例分享。

    目前我在声网做 IoT 行业的产品负责人,加入一个在实时互动领域和实时音视频领域有着绝对领导者和开创者地位的公司,我所面临的课题是,如何在一个已经是行业赛道第一的平台,找到新赛道的突破。

    02 B端产品经理的修行 1. 撕掉B端产品经理的标签和困惑 相信很多 ToB 产品经理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质疑声,工具人、传声筒、救火队、背锅侠,还有质疑你不懂技术的等等。

    让我常常思考技术边界和客户的需求如何平衡?产品的定制化交付和标准化之间又怎么权衡?我自己的个人价值到底在哪里?今天也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一层一层地撕掉这样的标签和困惑。

    在声网,流行一句话——产品是一个公司的指挥棒。但是指挥棒不是管理层的专利,每个阶段该如何提炼你的专业度,这是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

    2. 人人都可以用好产品指挥棒 不论你是在产品执行落地的管理阶段,还是能够面向整条业务线负责的阶段,你都要在不同阶段用好产品的器、术、道,影响你的整个产品和产品组织,让你的产品能说话。

    而在最基础的器方面,面向产品管理时,要有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力,用一些产品设计和规划的套路,做面向产品功能和性能的迭代。

    过程中,可能需要你有一定的批判思维、数据思维和项目管理的能力,用你的专业度去影响组织内部的小伙伴,包括经常和你协同互动的研发、设计师、交付的同学和产品同学。

    当你真正能不面向产品本身做产品,而更进一步地思考一个大产品的过程时,你已经向上进阶到术的层面了,能够真正摆脱产品本身,走向业务,面向整个业务的商业闭环去负责。

    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当你面向客户时,才是产品交付和产品发挥价值真正开始的阶段。对外怎么向客户及外部提供产品价值,形成商业闭环?对内怎么让你的产品架构面向内部的业务效率和整个业务,去覆盖市场的规模,产生价值,能打大仗。

    这时你的产品领导力已经逐步影响你的客户、上下游的外部同学。不断进阶的过程中,逐渐从物到人,你所影响的范围也会从组织到行业、赛道。

    最高阶的是面向战略,做点线面体的不同战略设计和规划。通过资源和布局,为产品找到业务的变革和增长,以及有个人的行业影响力。从组织影响力到行业影响力,好的产品能帮你说话,为你产生这样的影响力。

    3. 举个例子:对话机器人 最近 Chat GPT 非常火,如果你在体验 Chat GPT 的过程中,发现机器人经常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你会思考——这个模型看起来很厉害,但他怎么发挥商业价值呢?恭喜你,已经开始做到AI 产品化最底层的思维方式了。

    回顾一下,当年我们做对话机器人时,我在里面发挥的价值和产品能够给产品效率本身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1)面向产品功能

    在一个技术驱动的产品里,快速进入角色的一个点就是写test case。不要小看这件事情,以为它是测试的事情,事实上test case 既可以成为你和研发之间最好的沟通工具,能够了解你的产品价值和商业价值,还能帮助你了解技术边界。

    同时,AI 产品最基础的几个要素,有算法数据、场景和领域知识。产品在写 test case 的过程中,场景的构建和专家的领域知识这两件事情给算法、准确率本身带来的提升是远高于算法的境界的。所以第二个就是去找数据,做工具,以及完成面向客户的交付。

    有相似经验的同学可能很困扰——数据获取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它的准确性、离真实场景有多远,是非常难获取的。如何让真实用户在体验过程帮助你获得数据呢?比如我们做智能客服时,可以通过语义对机器人的满意度来获得数据的标签和打分,这时更多是为产品的准确率和功能迭代负责。

    2)面向业务效率

    通过对产品架构的掌握,面向客户和企业内部的业务效率去制定标准和流程,包括如何突破开放域的聊天对话这些不可控的点。

    我把机器人抽解到了十几个不同的算法模块,那么,解决不同的知识型问题和任务型问题时,该用到哪几个模块的最佳的组合呢?如何构建一个好的对话策略,并且快速构建场景所需要的术,做一些平台类的拖拉拽的工具,帮助不懂技术的业务人员也能快速构建一个对话机器人呢?

    做完这些,提升的是整个运营效率,并且让这件事情从流程变成行业标准。当你通过你的方法和工具沉淀出一个多年后业绩还在用的运营标准时,在“术”的层面就非常成功了。

    3)面向战略

    怎样通过对话机器人的能力,找到更多赛道和产生价值的点?在一个平台化的业务战略里,我抽象出了面向客服、企业内部、个人助理的不同对话机器人的形态。一方面它有不一样的内部原子能力的组合,快速地构建不同赛道和不同领域的极限;另一方面,当我形成了这三个标准之后,我的交付模型,还有商业变现的模型,也在不同的业务里自然地被抽象出来。最终是一个面向战略和资源去达成“道”的层面。

    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面对不同的产品,你的器、术、道的能力抽象会不一样。

    一是你逐渐从物的视角关注到人的视角,还有影响力的范围;二是看你是面向产品功能和性能层面在工作,还是沉淀到影响你行业标准的SOP或者方法论,以及你能否开辟赛道,掌握和整合资源。

    这个环节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产品经理的成长是一场修行,希望在每个阶段大家都能掌握专业度,不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在行业当中,都可以挥好指挥棒。

    03 物联网平台产品的破局 从 2020年开始,手机进入到负增长时代,全球物联网的设备超越了移动物联网的设备。作为声网IoT 行业的产品负责人,这时我们所面对的使命感,就是一个已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是 top 1 的技术平台,如何在物联网时代打开局面?

    1. 使命感:成为万物互联的实时通讯基础设施 在声网,我们有一个愿景——让实时互动像水和空气一样,让每个开发者可以轻松地用到实时音视频,并且能够用好。

    我们发现在物联网赛道里,只要有屏幕或者 camera 的设备,都可以是我们的市场。而在信息密度增加和像疫情这样的黑天鹅时间之后,大家对于远程协作、安全、互动的需求,变得更加紧迫。

    可能不再是在移动的手机上,而是在像穿戴领域小朋友的手表,或者 AR/VR 的设备,都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和远程的低延迟的通信。

    在家居场景中,智慧屏、智能音箱,都可以成为即时的影音入口。出行领域,智能车、机器人,户外的无人机设备,都可以成为远程通讯,及时获取流媒体的一个平台和设备。

    我们能够利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技术给用户带来的在远程控制、远程巡检、协作上的良好体验,然而,想要实现从消费领域到产业互联网领域全面覆盖非常难。

    2. 然而,音视频物联网的市场挑战重重 一是物联网市场大而老。市场盘子特别大,设备规模达到千亿级别,平均每个人可能会有7- 8个物联网设备。

    然而,大多数设备的性能,还有它对于 RTC 的认知度、需求度,当前还达不到痛点甚至是痒点的阶段。所以整个市场对 RTC、音视频的认知度是非常低的,设备性能也没有达到这个阶段。

    二是场景分散。不论是手表、AR、VR、车,都是千亿级、万亿级起的市场,每一个场景所在的玩家、产业链、技术的使用者和影响者都是不同的,所以场景非常分散,标准化困难。

    第三是产业链冗长。一个设备,从生产设计一直走到你面前,需要有上游的组件,像音视频的芯片、模组,还有我们所需要的传感器;在中游,可能会遇到硬件方的设备,品牌商也会需要有软件的平台;而在下游,既有消费级的应用平台,也会有面向产业级的行业解决方案商。

    在整版图当中,可以看到灰色箭头是一个硬件产品的生产过程,而白色箭头是技术服务,或者说互联网玩家在物联网的产业里找到机会点、融合点,产生价值的一个流。

    蓝色部分是直接使用者,即开发者和客户;而橙色部分,是产业里非常关键的影响方。而深橙色的一部分,既可能是你的客户,也可能是你的伙伴。产业链非常复杂,怎么快速让这些设备用到你,最终为客户产生价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3. 去不同角色的困境中挖掘机会 生长链条长,涉及角色多,怎样快速找到切入的点,是一个挑战。我们可以在刚才的角色中,挖掘一个机会,这就是你的技术和能力带来的价值。

    1)用户体验

    抓住产生决策的关键角色需求。终端用户关注的是我们能有一个实时及无感知的体验,体现在物联网设备里,会包括时延和出图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以及如何在一些设备上做到高质量的音质、画质和质量保障。还有很重要的是全球化,能够在全球任意地点的任意设备上感受到我们的产品。

    2)开发挑战

    刚才提到,物联网的玩家规模很大,但是在技术感知能力上比较老。因为很多物联网玩家,让他用端到端的音视频能力,需要嵌入式、客户端、云端这样不同的技术栈,很多传统硬件的开发者,甚至都找不到这么多技术栈的人,这对它的开发挑战是非常大的。

    物联网设备规模起来后,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性能、价格和资源消耗之间的平衡。如何更低成本地用到高性能以及高信息密度的音视频服务,拥有快速接入能力,有好的连通率的保障和性能的保障,是大家遇到的一个很大的痛点。

    第三,如何体现音视频的差异化?同样的设备、性能及现象,如何让体验做到最好?这是留给行业的挑战,也是我们能够挖掘的机会点。

    3)产业壁垒

    当下我们每个人都有7-8个硬件设备,不同品牌生态之间不互通,这既是生态平台面向用户时的一个痛点,也是很多芯片原厂和硬件开发商的痛点。

    我们怎么样通过音视频、技术服务的点去破局呢?

    4. 声网IoT的点线面体 声网做到 ,那就是在物联网领域破局的点线面体。

    点:以我们最擅长的音视频和实时通讯的能力为点,面向开发者的客户提供核心的体验,多场景建立标杆,深挖市场。 线:光有一个好的技术服务用不起来也不行,如何降低它的易用性和开发门槛?声网通过提供产品组合的方式,把一个个点串成线,让它在一个场景化的组合里快速地拥有完整性和易用性。 面:就是平台化,我们已经拥有以音视频为入口,提供除了音视频之外的从基础服务到全套增值服务的能力。这时不再只是面向设备提供连接能力,有很多向开发者提供转化的增值能力,也就是从单点技术走到提供平台服务的一个技术平台。 体:最后就是生态化,我们从直接面向客户本身,到面向客户的上下游的生态,到最后帮助生态成功。这已经跳出了产品本身,在看一个更广的大产品。

    从点到线,也是我们在市场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给物联网的平台、设备带来什么样价值。

    以互动陪伴的设备举例。一个智能宠物陪伴需要远程控制、云台控制能力,也需要对于宠物的监测能力,以及录制、抓拍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端到端能力,既满足了开发者对于各种技术栈的需求,也通过最佳实践,面向行业提供了高连通率、秒开出图/高实时性和可拓展性的能力。让开发者在我们的平台上就可以找到做智能化双赢所有的能力。

    再从线到面,是以开发者为破局点。以刚才的场景举例,过去开发者要完成一个智能硬件平台的开发,可能需要一个自研的 LD 平台,这时找到三方的音视频服务,比如声网或者其他友商,就是一类开发方式。

    第二类开发方式,很多云服务公司已经提供了包有一定 pup 连接能力的平台。这两种方式对于当前的用户或者开发者来讲,都有一定的挑战。

    前者会遇到开发门槛高的问题。通常来说只有在自研 IoT 平台的一些头部品牌商和硬件平台上才能进行,也会遇到硬件方案选型的往返、反复的过程。

    我们遇到过非常多的开发者,都是在硬件选型几乎完成的过程中,发现音视频开发的种种挑战,又回过头来改方案,这对于他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如果是后者,就回到了一开始,我们提到这个行业对 RTC 没有认知度,还停留在之前点对点的传输方式,是没有体验保障的,所以它可以相对较快地完成功能的开发,但是功能的同质化很严重,音视频体验也不足以让用户随时地进行远程互动。

    我们发现市面上没有一个体验好用的音视频互联网平台,便主导做了一个 aPaaS 级的平台产品,叫做声网灵隼,它是一个为音视频硬件开发而生的物联网平台。

    基于过去提供的单点能力,我们把音视频的通讯和云信令进行了轻应用级的分装,提供能够解决开发者开发困难的端到端的平台型产品,包括覆盖到设备端、客户端和服务端的一些迁移用户的能力。除了音视频之外,还包含呼叫服务、云存服务、报警服务和设备管理。

    这样一个音视频的设备,基本上最快在 15 分钟内就可以跑通demo,开发的整个周期也会从过去的半年以上缩短到个把月,这也是我们在平台化的产品中,为客户和开发者带来的价值。

    另外一个是利用我们自己的 web RTC 开放协议来对接三方生态,像海外的 Alexa 、Google assistant 这样的智能音箱,这个思路是对标了现在全球物联网的 matter这样的跨生态的协议。所以未来只要是一个标准 web RTC,我们就可以很轻易地帮开发者跨平台和跨终端地互联互通。

    gle assistant 这样的智能音箱,这个思路是对标了现在全球物联网的 matter这样的跨生态的协议。所以未来只要是一个标准 web RTC,我们就可以很轻易地帮开发者跨平台和跨终端地互联互通。

    最后是如何帮助整个市场规模加速,帮助产业缩短产业链之间的鸿沟。我们在生态化上做了两件事情,一是用上游思维,找到在各个垂直领域赛道非常有优势的一些主流平台,结合刚才的场景化和平台化的战略,跟不同的平台去做场景化的深度适配。

    像无人车和机器人领域,我们选择英伟达;在手表领域选择了绝对第一的紫光展锐,音视频摄像头、门铃选择了像乐兴、博流这样的平台。一方面能够让我们的上游厂商像卖模组一样去卖我们的能力,加速整个市场覆盖;另一方面是解决了开发者的困扰。

    解决了上游之后,还有其他能力的伙伴,像AI、视觉类、音频类的能力。当我们落地到不同场景,比如智慧社区、智慧工业这些不一样的垂直领域,能够把我们的能力转化为他们行业经验的ISV。

    除了面向客户,我们也定义了面向生态伙伴的部分开源规划。用了部分开源之后,行业ISV 还可以用我们的 SDK 去做从 Turkey SDK 到 Turkey solution 的演进。这样我们的产品就成为一个共创的连接器,通过部分开源和一些轻松 ECO 的接口,帮助市场上下游伙伴和中游伙伴快速覆盖市场。

    5. 实时互动如何改变物联网 通过不断向客户的上下游生态拓展,帮助生态成功,我们通过实时互动助力物联网由卖设备转向卖服务的变革,由设备能够面向一个垂直领域提供服务,并且任何一个设备都可以化身视频管家,或者家庭陪伴设备,帮助产品实现服务整体溢价。

    还有在 ToB 端带来的改变。比如帮助无人机厂在农林巡检、应急救灾、消防场景做到远程、实时、精准指挥和调度。让无人车、无人值守设备,成为了重要的人机协作和人工接管的通道,可以进行远程的沉浸式的控制。通过远程控制、场景智联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这些都是我们实实在在能看到的,现在的生产力带来的一些改变,和体现出的产品价值。

    我们相信,只要有摄像头和有屏幕的地方,就是互动界面,这也是一个跨终端的沉浸式的交互体验的案例。

    6. 最终,实时互动渗透在IoT的全场景 总结一下,一是从技术层面,我们提供了从准实时到真实时的技术能力;二是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在流媒体本身,现在是面向不同设备之间的沉浸交互的体验。

    很多实时互动带来的变化,逐渐从消费物联网到产业物联网。这个能力从面向连接到面向服务,过去给 ToB 端带来的是生产关系的重构,现在是能够做生产力的改变。

    最后是面向行业的生态割裂的僵局,我们能够做到开放互联,价值本身已经不体现在某一个功能或具象的产品上,而是在面向于社会价值、大产品以及世界观的点上。

    不管是产品经理本身在进阶的过程,还是所做的产品,在我们发挥更多价值的时候,大家也可以审视一下是不是真的做到了。

    04 one more thing 不论是职业还是我们所做的产品,最大的风险就是趋势,但是最大的机会也藏在趋势里。所以希望大家不仅是着眼于自己手头正在做的某一个产品,或者是正处于的行业,也可以站在现在更多地看一下未来。如果 IoT是人类感知的延伸,我们现在做的实时互动就是数字世界的中枢神经,整个世界就是你的屏幕。让我们一起拥抱变化吧

    下一步是什么?是 web 3. 0 吗?是元宇宙吗?可能1000个人心中有 1000 个对元宇宙的理解。通过这几段不一样的产品经历跟体验,我也拥有我的世界观。实际上,我所做的物联网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感知能力,而我们的实时通讯能力就是元宇宙里最重要的中枢神经和管道。

    而我早期做的 AI 感知能力,就是结合三者之后就形成的一个新的世界观在元宇宙里从端到端的拆解,面向行业提供不一样的价值。如果 IoT是人类感知的延伸,我们现在做的实时互动就是数字世界的中枢神经,整个世界就是你的屏幕。当然 XR 可能会是下一代的计算平台,我个人也是以这样的心态来面对未来可能带来的改变和趋势。

    本文为【2022产品经理大会】现场分享整理内容,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运营 @Estella 整理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微信重磅更新!能注册小号了,还有一个实用新功能

    设计动态 2023-02-06
    最近,咱们亲爱的国民级聊天App --微信又开始整活啦。作为微信野生产品经理兼机圈段子手的我,也打算和大伙好好盘一下,这个史诗级新功能。 图源:微博 如上图所示啊,所谓的“史诗级”新功能,其实就是微信全量开放了“注册小号”。记忆力超群的小伙伴肯定察觉到不妥了,

    微信新功能热更新——同一手机号可注册小号啦,很期待对不对?怎么注册呢?有哪些限制呢?这篇文章作者手把手带你注册微信小号,解决你的疑难困惑,快跟着作者一起试试吧!推荐好奇的打工人,对微信运营、用户体验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最近,咱们亲爱的国民级聊天App –微信又开始整活啦。作为微信野生产品经理兼机圈段子手的我,也打算和大伙好好盘一下,这个史诗级新功能。

    图源:微博

    如上图所示啊,所谓的“史诗级”新功能,其实就是微信全量开放了“注册小号”。记忆力超群的小伙伴肯定察觉到不妥了,心想: “不对吧小雷?我记得这功能在21年就被推出了啊…”

    确实嗷,老粉可能有印象,我在2021年10月份就写过微信建小号的事儿了。之所以能在今天被挖出来炒,是因为微信只灰度测试过一段时间,绝大多数用户在都没能用上这功能。

    图源:微信

    只能说,微信是懂画饼的。好在,最近建小号功能全面上线,只有一个手机号的小伙伴们,终于可以摆脱单卡单号的痛苦。拥有新号后,也能更好地区别工作和生活,避免发个朋友圈都不自在的尴尬。

    小雷这就和大伙分享一下,怎么无痛获得一个全新的微信账号。

    01 微信小号来了 虽然新功能很美好,但微信出于安全考虑,还是给咱们设下了限制。 首先是,你的微信注册时长要满两年或以上。其次呢,你的微信号最近一年内没有被封号过。 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全部满足,才能愉悦白嫖新的小号,成为打工人上人和海王预备选手。

    OK,满足条件的伙计们,接着往下看。

    小雷以微信8.0.32为例,做一个“全真模拟测试”。首先打开微信,按照顺序依次进入以下界面: 【我】的界面→ 【设置】→【切换账号】→ 【添加账号】

    图源:微信

    如果进展顺利,大伙会看到以下这两个选项。 一个是通过新手机号注册,另一个是通过当前微信号辅助注册。出于体验新功能的需求,咱们无脑选第二个即可。

    图源:微信

    但是,小雷要说但是了。 这里也有进展不顺利的情况 ,比如倒霉蛋哔哥,他的微信就一直没法跳转到上面的界面。无论是疯狂刷新,还是升级最新版微信,他在【切换账号】后,都会被强制跳转到【手机号登录】页面。这就说明,哔哥仍未获得“注册小号”的资格。

    图源:微信

    有小伙伴可能会问,不是说好的全量推送吗?emmm…怪就怪微信的更新机制太“独特”叭。和大多数App不同,微信很多功能都是通过热更新上线的。

    而且嚯,即使是宣布了全量推送,也会有个分批推送的过程。如果有小伙伴还没被推送到,也无需着急,再等个两三天就差不多了。OK,咱们回到正题。被推送到新功能的用户,在选择“通过当前微信号辅助注册”后,会跳转到【安全验证】界面。 注意咯,这里并不是输入你的新手机号,而是你主微信所绑定的手机号。

    图源:微信

    输完手机号后,微信会在下一步让我们主动发送验证码。有一说一,小雷是挺讨厌主动发送验证码的。但微信这么做,也是出于用户的账号安全考虑,理解万岁…

    图源:微信

    完成以上步骤后,如无意外,大家应该可以直接用上新的微信号了。 当然,由于新微信号是利用原手机号进行辅助注册的。所以在具体的使用细节上,和以往的“单卡单号”有不少差异。这些细节一定要记住 比如啊,新号既没有微信号,也没有绑定手机号。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微信号或忘记密码,就很难再找回。So,为了保险起见,建议大伙设置简洁好记的微信号和密码。等登录成功后,再把账号密码存到手机备忘录,以免记性不好,导致账号丢失。

    实在想保险点,也可以绑定新的手机号。但,这不就等于用新手机号注册新微信了吗…目前来看,一个微信号绑定的手机号能且仅能辅助注册一个新的微信号。已经辅助注册过的手机号再注册,就会提示「暂时无法注册新的微信号」。还会说明「当前帐号已经辅助注册或辅助验证过其他微信号」,可点击“查看记录”查询相关帐号。

    另外,如果想要使用钱包的相关功能或者开通视频号,这时候就需要实名认证了。

    不过这个实名认证不受限制,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的实名信息。So,可以这么理解,新微信号跟原本微信号是互相独立的,两者基本上没啥关联。

    小雷再多说一句,现在还是「一个手机号只能绑定一个微信号」,大伙千万不要给辅助号绑定你原号的手机号。已经有一些网友中招,因为手机号绑定了辅助号,导致原号和手机号解绑。然鹅现在怎么把手机号换回原号绑定,还没有啥解决的办法……

    图源:微博

    一言以蔽之,能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不要瞎绑定原来的手机号。PC微信也支棱起来了 “微信小号”功能固然耀眼,目前已霸占微博热搜前十。

    图源:微博

    但是,很多小伙伴应该没留意到,PC微信最近也悄咪咪推出了个新功能。

    虽然讨论度算不上高,但对于小雷这种经常在PC微信上看文章的人来说,简直是效率拉满。以前在电脑上打开微信文章,只能保留一个窗口,再打开新的文章,前一个文章就会被顶掉,和手机版逻辑一模一样…

    拜托,你可是PC版诶。辣么大的屏幕,做个多窗口逻辑就那么难?

    好在,从PC微信3.9.1测试版开始。这套无比蠢萌的逻辑,终于被微信改过来了。如今我们在PC微信上打开订阅号、视频号和搜一搜等场景,都会被合并在多窗口里,方便随时切换。简单来说,就是微信的内置浏览器,终于有了“多窗口”特性…咱也不知道,微信PC版这几年到底在折腾啥。

    不过从这些改动能看出,微信还是注重用户体验的。有时候某些影响用户的痛点,并不是微信不愿意改。而是微信作为数亿人都在用的App,团队必须得考虑改动后带来的结果是好是坏。

    作者:chokst;排 版:大月亮

    来源公众号:小雷哔哔(ID:xiaoleibbb),每天哔哔科技圈那些事儿。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小雷哔哔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SaaS 平台好心好意改个版,却被客户骂个半死!

    设计动态 2023-02-06
    这一篇也是对曾经踩过的坑的总结。 注意,这里说的改版主要是前台界面的新版本,而不是版本迭代升级。对于经历过 SaaS 从0到1过程的产品经理来说,相信和本人一样会踩过不少坑。因此,奉劝还处在 MVP 阶段的 SaaS 产品经理,请不要轻易改版!这一篇就是来劝退

    对于C端产品来说,改版宛如家常便饭,用户也对频繁的更新习以为常了。但对于SaaS产品来说,一次改版可能就会导致客户的业务无法正常运行。因此,SaaS产品的改版要慎之又慎。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一篇也是对曾经踩过的坑的总结。

    注意,这里说的改版主要是前台界面的新版本,而不是版本迭代升级。对于经历过 SaaS 从0到1过程的产品经理来说,相信和本人一样会踩过不少坑。因此,奉劝还处在 MVP 阶段的 SaaS 产品经理,请不要轻易改版!这一篇就是来劝退各位轻易改版的 PM 的。

    一、SaaS 用户关注什么 对于 SaaS 软件,使用得最多的用户是客户的员工。我们作为打工人,同样也是自己公司的员工。因此,大家其实可以转换角色代入想想,你们自己用别人家的软件关注什么。一般来说,一家公司选定了 SaaS 软件后,在业务匹配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软件本身是能够满足业务需要的。这个时候的用户其实最希望软件是稳定的、持续的。

    先来说“稳定”这个点。稳定,其实可以理解为未来发生的事在预期范围内。对于使用软件的人来说,最基本的稳定诉求就是让我好好把这一天的工作做完,别给我添乱!

    再来说“持续”这个点。持续,就是今天的状态可以在明天重复,在明天的明天也可以重复。说白了,就是不太希望发生改变。我们来看看如果使用的软件不具备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时候,员工A的“抓狂”的工作场景。

    员工A:“哎呀!这个系统怎么啦?昨天明明是在这里的啊,怎么今天找不着了?赶紧问问系统的客服。”

    客服:“哦!很抱歉,我们的系统昨天晚上做了优化升级,为了提高操作效率,将这个功能合并到 xx 里面了。您可以在 xx 里面找到它。”

    员工 A:“没事搞什么升级嘛?!我这一上午的时间都浪费了,麻烦以后你们升级能不能提前通知一声?”

    客服:“好的!好的!非常抱歉!”

    上面的场景经常发生在系统“优化升级”改版后,破坏了用户使用的持续性,导致用户循着已养成的使用习惯却无法正常使用。稳定性自然不必说,出错的时候导致客户的业务无法正常进行,是会经常被客户吐槽“轰炸”的。我们曾经因为一次升级,导致的一个 bug 让全部客户业务受阻,结果就是客服被 N 个微信群的客户骂个半死。

    二、导致改版的原因 一般来说,B 端产品要保持稳定性和持续性,以避免影响客户的正常业务和破坏用户已经养成的使用习惯。然而,为什么会需要进行改版呢?从原因上分析,一般来说有三大类。

    1. 产品的“自嗨”行为 这种情况多有发生在 C 端转 B 端的产品经理身上。

    C 端用户对新版本通常是有期待的,比如微信更新后就有不少公众号专门挖掘新旧版本的区别。而且,为了保持产品的新鲜度,C 端产品通常也有定期改版的诉求。如果改版做得好,甚至还会带来正面影响。

    本人在做 C 端产品的时候,当时从2.0升级到3.0大版本的时候,虽然界面做了大变样,但是用户觉得新版本界面更好看,更酷了,反而获得了更多的好评。因此,C 端转 B 端的产品经理往往会放大改版带来的好处,以为改版是“好心好意”提升用户体验,而忽视实际的使用群体的差别。

    2. 大客户的强势“逼迫” 这个大客户也可能包括公司内部的高管,比如爱“出谋划策”的老板。市场销售部门在推进与大客户签单过程中,往往会过渡承诺,说出“你们先试用,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我们可以让研发部门改”这类不靠谱的话来。结果,大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凭借他们的优势地位“逼迫”我们按照他们原有的使用习惯来修改界面或功能。如果没有好的应对策略,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改版。

    3. 早期产品设计的缺陷 这个也是比较常见的一个改版的原因。在早期的产品设计中,往往是基于 MVP 设计,而没有充分考虑 B 端业务的场景复杂性。结果就是,随着客户的增多,收到的优化改进建议也就会越来越多 —— 最终为了后续产品更好地符合市场需求,不得不进行大版本升级。

    三、如何避免大的版本改动 分析了导致改版的原因,我们也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对于“自嗨型”产品经理,请务必保持对改版的敬畏之心。首先,先评估是否真的有改版的需要。其次,如果要改版,也多采纳关键用户的建议。最后,在界面上最好是做渐进式改版,如果确实无法渐进式改版,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新旧版并行一段时间。很多 B 端软件发布新版后都提供了“回到旧版”选项,然后统计根据新旧版使用的比例,再确定什么时候停止旧版。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更新版本前最好提前告知客户,更新后也要第一时间告知客户新旧版本的区别。

    对于大客户的强势改动需求,个人的建议是首先甄别客户需求。

    如果需求可以纳入标准版本中,那么可以纳入到正常产品升级中;如果是个性化的诉求,那么最好是提供可配置能力,通过个性化配置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如果这个需求确实超出了产品设定的边界(比如你是做 HR SaaS 的,客户说能不能做个 OA 系统这类),那么还是需要明确拒绝。SaaS 产品还是要保持定力,守住边界。

    对于产品设计缺陷,其实从MVP 到 PMF 阶段,难免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个人的经验是,在早期的时候,充分的调研十分必要。一方面是调研行业用户群体特征,方便针对这类用户群体制定前端界面和交互标准,避免后期的界面元素和交互进行大的调整;另一方面是竞品调研,尤其是竞品的关键业务设计。通常,行业深耕多年的竞品已经摸透了这个行业,他们的很多业务流程设计是值得参考的。最后,最好能够邀请到行业的用户参与原型测试或评审,他们可以在早期提供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从而避免产品和实际业务场景、使用习惯脱节。

    除了上述的三点之外,另外一个避免改版的关键因素就是产品经理的架构设计能力。如果产品的架构设计前瞻性比较好,那么扩展性会比较强。典型的情况就是个性化配置这种设计 —— 很多 SaaS 产品由于资源紧张而不会考虑个性化配置这种设计。结果就是,随着客户的增加不得不不断增加各类“补丁”满足不同客户五花八门的需求。

    对于个性化配置的设计,个人的经验就是,既然是SaaS 平台,就不应该帮助客户固定业务规则,业务规则制定的能力应该交给客户。

    举个例子,收款后系统自动出具收据似乎是能够提供效率的功能,但是实际上有些客户不想每单都开具收据。如果系统设定死了自动出具收据,就必然无法满足这部分客户的需求。因此,合理的设计是提供一个开关,由客户决定是否开启自动出具收据。

    既然是SaaS 平台,就不应该帮助客户固定业务规则,业务规则制定的能力应该交给客户。

    四、总结 如果 B 端产品大版本升级界面大变样的话,保证你会被客户的唾沫星子淹死!这是因为, B 端产品和 C 端产品有很大的不同。

    大部分 B 端产品设计是提升工作效率的,而往往每日重复的工作最容易用软件来提升工作效率。这也意味着 B 端产品的用户每天使用某些功能的频次非常高,以至于很容易养成固定的使用习惯。改版就意味着打破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实际上就是在给用户的工作“使绊”。因此,再次奉劝各位 SaaS 产品经理,改版要慎重!改版要慎重!改版要慎重!

    作者:产品海豚湾;公众号:产品海豚湾(ID:pm-dophin-bay)

    本文由@产品海豚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为赢在2023,腾讯与字节皆瞄向了对方

    设计动态 2023-02-06
    大厂竞争,争锋相对,这在过去几年都是暗线,但在2023已被挑明。 例如,新年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腾讯与字节之间的较量又开始上演。两家恩怨已久,过去几年互相交手不下数十次,只是此次交手意图更为明显。 可以先看下时间线: 2022年12月30日,抖音推出了一款

    抖音一直没有放弃在社交领域上的尝试,微信则逐步加重视频号的地位,尝试在短视频、直播电商的路子上找到更多可能性。那么,如何拆解二者在这些业务上布局和突围的背后原因?本篇文章里,作者便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

    大厂竞争,争锋相对,这在过去几年都是暗线,但在2023已被挑明。

    例如,新年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腾讯与字节之间的较量又开始上演。两家恩怨已久,过去几年互相交手不下数十次,只是此次交手意图更为明显。

    可以先看下时间线:

    2022年12月30日, 抖音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即时通讯软件“抖音聊天” ,这是继多闪和飞聊之后字节跳动布局社交领域的又一次尝试。

    2022年12月31日,马化腾在 腾讯内部员工大会上称“WXG最亮眼的业务是视频号,基本上是全场的希望”。

    2023年1月10日,微信切断抖音外链(目前已被证实恢复正常获取),并称坚决打击给用户造成诱导、骚扰的外链。

    2023年1月10日,微信公开课上, 视频号官方团队表示, 未来重点通过提供工具技术支持、流量激励等系列手段 扶持用户内容创作、视频直播带货、商家入驻运营 等。

    以上四则消息透露出两个明显信号:

    一是抖音正在测试社交聊天软件,或想替代微信社交, 将抖音用户留在抖音聊天里。

    二是腾讯视频号直接与抖音正面交手, 试图从直播带货、电商运营等领域直接分一杯羹。

    当然,这种针锋相对可以理解。因为本质上, 矛盾的根源是双方业务有很高的重合度 ,比如视频号/抖音、企业微信/飞书、腾讯新闻/今日头条、腾讯云/火山引擎,包括在社交、游戏、音视频、XR、医疗健康等领域各自都有布局,当然各有优劣,互相较劲实属正常。

    尤其是在流量见顶,存量竞争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谁都想把流量留在自家平台独享,另一方面微信生态粘性高、变现手段多,抖音短视频变现效率有目共睹,两方都想从对方的盘子里抢到蛋糕。

    也因此, 你一招我一式,一个想加速发展短视频,一个想从社交突围。 只不过,两家的想法有那么容易实现吗?

    一、字节社交突围难 最新上线的抖音聊天(目前仅支持桌面端),是继“多闪”和“飞聊”之后字节的再一次社交逐梦。

    对于注重社交领域,抖音CEO张楠2021年年初就明确表示, 抖音社交功能的变化和迭代是基于用户自然需求 ,团队内部在看到需求后,用产品力把这种需求变成了给用户的一种能力,用户使用起来有新的体验,新的使用场景,一直都是顺势而为的过程。

    这种顺势而为可以理解为几点: 一是用户体验方面, 此前不论是电商运营还是直播带货,商家和个体主播所沉淀私域流量会主动导流至微信,导致有部分 用户在抖音种草,在微信成交或者复购 ,这种反复切换的体验一定程度上造成商家维护难,流量流失几率大,体验并不佳。

    二是对抖音自身而言,接入自身的即时通讯系统,从获客、引流、私域导流到成交、支付、复购都可以直接通过抖音内部系统完成, 过去以短视频、直播为主的电商生态加上社交生态,形成电商闭环 ,才能稳住抖音的基本增长盘。

    加之腾讯此次封禁抖音外链,用户无法直接分享,影响了抖音用户的使用体验,虽然目前已恢复正常,但难免以后受到牵制,这也更加坚定抖音要自己做社交的决心。

    决心已下,但路还很长。

    新上线的 抖音聊天电脑端1.0.0版本 ,也被外界誉为简陋版微信电脑版, 聊天框仅支持发送文字、表情和图片 ,其他如文件等均不支持,此外还不支持视频通话、语音通话等功能。当然这肯定不是抖音聊天的最终形态,未来也会一步步更新迭代,因此还需要继续补足。

    此外, 桌面端远不如移动端方便 ,在这很大程度上并不吸引习惯移动端的广大用户。也有外界人士表示,抖音聊天更像是为熟人社交或是运营工作量较大的群体(比如电商运营、主播团队)而开发设计的,整体更适用于粉丝互动量较密集的从业人员,或是电商运营等需要直接在抖音上进行沟通和交互的人员,目前 对 大量个人用户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强烈 。

    那么对于抖音而言,完善抖音聊天功能,吸引大量抖音用户直接使用抖音聊天,留住流量在自身生态池进行转化,或是接下来抖音社交的关键点。

    至于是否会对微信造成影响,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原因在于,现如今微信已成为国民级社交软件,有着超强的用户粘性。

    此外,社交只是微信的基本盘,真正强大的是基于微信生态的业务。不论是游戏、金融支付、企业微信、小程序等重要业务,都与微信本身有着强连接。 综合多种功能交叉应用,才造就如今微信的超强护城河。

    也因此,微信成为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替代的存在,除非有新一代的社交技术变革出现,否则抖音很难真正撼动腾讯社交。

    二、腾讯视频号想突围也不易 腾讯想重点打造视频号的消息几乎是路人皆知,在 2023年微信公开课PRO上甚至将大量篇幅用于展示视频号 ,被提及的频也次已然超过“小程序、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搜一搜”等应用,成为重点介绍对象。

    自视频号上线三年,已小有成绩,从过往2亿月活、4亿月活到如今最新报告的8.13亿月活,甚至超越抖音和快手的6.8亿、3.9亿的月活规模。可以说 借着天然的流量优势,视频号的用户数量完成了飞速增长。

    另外根据微信公开课上的对外数据显示,视频号日活创作者和视频上传量都呈现翻倍增长,原创内容视频播放量同比提升超350%。

    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视频号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之所以称之为小有成绩,原因在于同样作为以短视频进军直播电商领域的视频号,和抖音、快手等同类平台相比距离很远,以目前的成绩显然不足以担起腾讯WXG事业群未来增长的重任。

    可以用几组简单的数据看出差距。

    在客户粘性方面,2022年视频号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约35分钟、抖音135分钟、快手118分钟、B站81分钟。

    要知道,访问者在视频应用停留的时间越长,带来的销售机会就越大,而目前视频号不足其他同类型平台三分之一,这也可以看出视频号的客户粘性仍然存在差距。

    而产生差距的原因主要由于两处。首先, 视频号内容的严肃性偏强 ,与抖音泛娱乐、生活的内容截然相反。2022年视频号泛知识短视频播放量增长109%,最受欢迎的5类泛知识短视频,有职场、文化历史、金融理财知识、口才/演讲、冷知识。在抖音是颜值、美妆、搞笑、治愈、才艺等。 这一特性也导致了在视频号获取和创作门槛天然偏高。

    其次, 抖音公域流量获取容易,微信私域流量获取难。 要知道微信生态一开始以熟人社交为切入,才得以建立。因此自视频号诞生起,就带有浓浓的私域运营基因。

    尽管视频号先后发布北极星计划、视频号MCN招募计划等系列激励措施,但仍然存在拥有私域流量优势的主播更容易在视频号脱颖而出,对于大部分主播而言,私域规模有限,很难在视频号的这种内容分发模式下,获得比常人更多的展现机会的情况。

    也因此,有很多创作者都爆料,同类型的视频在抖音、快手、B站、视频号发布获取的对应流量都不一样,前三者趋同,视频号目前偏低。

    从商业化方面的角度出发,过往视频号直播电商GMV数据上看也可以很直观的看出视频号在商业化这条路上并不如想象那么快速。

    据业内人士预测, 2022 年视频号直播电商GMV约为400 亿-500 亿;快手电商2022年的支付GMV预计将达7000亿元左右;而抖音电商1.4万亿, 要知道抖音直播电商达到7000GMV仅仅用时两年。

    而在红利逐渐消失的当下,要想迅速与第一梯队看齐,达到迅速增长显然不太可能。

    总体可见,目前视频号电商的规模与体量与头部直播电商平台的体量相比,仍相差甚远。当然有不少媒体人也从视频号本身的定位、运营团队、盈利模式等诸多方向分析出视频号行进艰难的原因,这里不一一赘述。

    基于以上做归纳,视频号作为行业后来者,在前面多位巨头卡位的情况下实现追赶,路途一定难走。

    三、写在最后 这不是抖音第一次尝试社交,也不是腾讯第一次涉足短视频、电商等领域,从过往发展来看,抖音在社交领域屡次碰壁,腾讯也在短视频、电商领域几度无功而返,但从对外竞争、对内寻求增长的角度来讲实属正常,至于此次是否能成功突围,从以往的发展规律来看,应该很快见分晓,或许就在今年。

    毕竟,2023年是一个节点,风云有变,潮起潮落的节点。

    作者:樊航;编辑:海阳

    来源公众号:ToB行业头条(ID:wwwqifu),关注TOB领域的新产品、新公司、新趋势,专注以原创报道TOB行业的人物、金钱与故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ToB行业头条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今天你“去中心化”了吗:社交产品Damus大爆,颠覆推特就在眼前?

    设计动态 2023-02-06
    二月首日,一款名为Damus的社交app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并随着Twitter前创始人Jack Dorsey的力推,火速吸引了大批关注。曾向其协议捐赠14枚比特币(当时价值约24.5万美元)的Dorsey,将Damus称为“开放协议的一次里程碑”。 Damu

    二月初,社交产品Damus大爆,直指推特。Damus在功能上面有哪些创新呢?发展前景如何?能否开创新的时代?这篇文章中作者就Damus的页面功能设计、版本、操作系统、盈利模式等进行了介绍,推荐对海外APP运营,社交产品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二月首日,一款名为Damus的社交app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并随着Twitter前创始人Jack Dorsey的力推,火速吸引了大批关注。曾向其协议捐赠14枚比特币(当时价值约24.5万美元)的Dorsey,将Damus称为“开放协议的一次里程碑”。

    Damus抛弃了“账号+密码”这一基本流程,给予了用户不通过手机、邮箱等实名注册、认证的自由。取而代之的,是相对应的公钥、私钥。用户通过彼此独特的公钥来进行识别和关注。私钥与接收方公钥的特定结合,则可用来传递端对端的加密信息。

    使用公钥来发送动态信息的模式,与比特币交易相似。目前Damus的界面还是清晰简单的,分布与推特类似,分为首页、私信、搜索/广场、消息提醒四个板块。仅安卓版Amethyst配备了群聊功能。“清晰简单”翻译一下,也可以理解为“十分简陋”,比如不管发帖还是修改头像,都需要先将图片上传到一些图床网站,生成链接后,将链接粘贴在相应位置才可实现。

    目前iOS和Android图标并不相同,且不互通,这也意味着两个平台无法搜索公钥互相关注,只能苹果一起玩,安卓一起玩。

    从定位上看,Damus是一款主打“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产品,类似Twitter或Facebook,但用户可以近乎绝对地掌控、保护个人数据,不受算法诱导、减少广告欺骗。Damus极其简洁地依靠Nostr协议,为用户提存储与转发内容的中继器。这将Damus与直接搭建在区块链上的Mastodon区分开来,也让选择“去中心化社交媒体”的用户真正免除了域名、服务器等的束缚。

    Nostr是Notes and Other Stuff Transmitted by Relays的简称,主要由客户端和中继器构成。用户运行自己唯一的客户端(移动端、Web 端均可),中继器则有成千上万个,数据和信息在其中流转。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中继器阻止了用户发布某些内容,用户仍可以选择其他中继器发布。没有一个用户可以被所有的中继器终止,“永不失联”也就可以实现了。当然,所有发布的帖子,就连发布者自己都没有删除的权限。

    图源:官网

    据介绍,用户可点击个人头像分别进入Profile、拉黑用户、中继器、设置。在设置里用户查看个人私钥,可以选择比特币打赏。Damus支持的闪电赞赏支付平台包括Strike、Cash App、Muun、Blue Wallet、Wallet of Satoshi、Zebedee、Zeus LN、LNLink、Phoenix、Breez、Bitcoin Beach、Blixt Wallet、River。

    图源:官网

    Damus尚未提出明确的商业计划。不过,Jack Dorsey曾在其将Twitter改造为一个去中心化平台的设想中指出,广告模式是旧时代的产物,不适合新一代(去中心化)互联网产品。拥有了广告模型,公司就会被广告商控制。由此可以推测,Damus会另寻盈利出路。

    有分析称,Damus或可通过提供反垃圾信息技术的服务、数据存储的服务、接受或托管视频等较大数据体量内容的服务,并对其付费,来扩展收入的渠道。但现在的Damus虽然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线,但并不成熟,最多算一个Beta版本。

    作者:吳越

    来源公众号:品玩(ID:pinwancool),品玩是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科技内容平台和创新连接器,致力于服务全球科技创新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品玩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