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这四个设计原则,正确建立B端设计规范

    设计动态 2023-01-17
    Halo,这里是设计夹,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B端设计」。B端设计离不开设计规范这个话题,而做好设计规范是一个庞大复杂工程,很多人对这些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在这个系列文章里通过结合平时的项目案例来谈谈自己对B端设计规范的一些理解,希望可以带来一些启发。 本篇先谈谈

    B端设计规范如何正确搭建,好的设计规范对设计有什么帮助呢?设计夹老师在这篇文章中围绕清晰、高效、友好、可控四个关键设计原则,带你一步步建立起设计规范,推荐各位设计er和对交互产品、B端产品设计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Halo,这里是设计夹,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 「B端设计 」 。B端设计离不开 设计规范 这个话题,而做好设计规范是一个庞大复杂工程,很多人对这些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在这个系列文章里通过 结合平时的项目案例 来谈谈自己对B端设计规范的一些理解,希望可以带来一些启发。

    本篇先谈谈设计规范制作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后续文章再展开讲一下常见各种组件的设计规范。

    一、设计规范作用 设计规范作为B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日常工作中,当项目组收到一个新的需求时,如果已经具备了成熟的设计规范体系,其工作效率往往会得到很好的提升。最后上线的页面不用走查还原度。以下是具体工作流程:

    二、设计原则 通过前面内容我们知道了设计规范对于产品设计意义重大,那么制定设计规范制定依据又是什么呢?这里就要引出设计原则这个话题,设计原则是设计规范的总纲领,所有的设计规范都应当以设计原则为基准。设计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接下来就围绕设计原则清晰、高效、友好、可控这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一) 清晰 清晰原则主要从视觉角度让界面信息传达合理,提高用户信息获取效率。主要包含对比,亲密,对齐,重复四个方面。

    1.对比

    对比是指界面中为了区分信息层级,强化元素对比度,使用的很常见的一种手段。例如,下图中利用大色块按钮与线框按钮形成对比来凸显关键按钮;通过对文字字号加大,字体加粗,颜色加深来与弱文案形成对比,凸显关键文字信息。

    2.亲密

    如果信息之间关联性越高,它们之间的距离就应该越接近,也越像一个视觉单元;反之,距离就应该越远,也越像多个视觉单元。亲密性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组织性,让用户对页面结构和信息层次一目了然。

    3.对齐

    在界面设计中,将元素进行对齐,既符合了用户的认知特点(我们往往倾向使知觉对象的直线延续还是直线,曲线延续还是曲线),也能引导用户视觉流,让用户更流畅地接收信息。

    4.重复

    重复是指相同的元素在项目中重复引用,作用是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同时提高这些元素之间的关联性。

    (二) 高效 高效原则体现在便捷、轻量、简化、一致几个方面,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方式让产品操作更加便捷;交互体验与内容更加轻量和简化;以及产品风格保持一致。下面结合常见案例说明如何应用这一原则。

    1.合理利用拖拽–便捷、轻量

    在涉及到诸如上传文件,排序,滑动输入,搭建等需求时,合理采用拖拽交互往往可以打造更加便捷用户体验。

    2.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跳转–便捷、轻量

    用户操作过程尽量减少跳转,以实现交互减步长,从而使用户操作更高效轻量。例如能用原位操作就不考虑展开收起;能用展开收起就不用气泡…依次类推(优先级从高到低:原位>展开收起>气泡>弹窗>抽屉>新页面)

    3.放大点击热区–便捷

    放大可点击按钮热区,相对于较小点击热区,具备更丝滑操作体验。

    4.悬停即现–轻量

    利用悬停即现,避免信息过于重复啰嗦,简化页面提高阅读体验。

    5.折叠次要功能–简化

    页面功能按钮过多时,可将次要按钮收纳到一起,点击时再展开,外面只展示高频操作或重要按钮,保证页面内容简洁。

    6.统一样式–一致

    一致性是指在不同页面中相同操作应保持一致视觉与交互样式,可有降低用户学习成本与企业开发成本。

    (三) 友好 友好原则应贯穿用户操作前,操作中及操作后三个阶段,给予用户及时反馈与帮助。

    1.操作前

    在用户操作前给到合适的引导与帮助,有效减少用户迷茫感。

    2.操作中

    通过交互效果及页面样式让用户可以清晰感知到自己当前操作。

    3.操作后

    利用界面中元素变化清晰直观展示当前的状态。

    (四) 可控 可控主要体现在自由和导航两个方面。

    1.自由

    自由即指用户可以自由完成一些操作,例如回退,撤销,终止等。

    2.导航

    导航是指用户随时知晓当前所在位置,而且可以利用导航随意到达目标页面。

    最后 通过本篇内容我们大概知道了制作设计规范主要方向,那么具体到每个组件上,我们该如何去设计呢?后续篇章将细分聊聊如何去设计 「B端常见组件」。

    专栏作家

    作者:Clippp,微信公众号:Clip设计夹。每周精选设计文章,专注分享关于产品、交互、UI视觉上的设计思考。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今年,各互联网平台春节红包好拿吗?

    设计动态 2023-01-17
    又到了一年一度各大互联网平台争先恐后给大家“发红包”的时候了。 当然,相信网友们早就对这种活动感到稀松平常,毕竟所谓“发红包”并非白给,平台方面总要设置各种门槛。 例如很多平台都推出“集卡”活动,只要集齐就能参与瓜分红包。但真要想集齐,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每年都

    新年将至,集卡随行。今年各互联网社交产品又有哪些春节新花样?这篇文章作者介绍了来自支付宝、百度、微博、抖音等数个APP的新春活动,以集卡为主体,各有不同。推荐对IP运营、互联网运营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又到了一年一度各大互联网平台争先恐后给大家“发红包”的时候了。

    当然,相信网友们早就对这种活动感到稀松平常,毕竟所谓“发红包”并非白给,平台方面总要设置各种门槛。

    例如很多平台都推出“集卡”活动,只要集齐就能参与瓜分红包。但真要想集齐,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每年都会引发广大网友疯狂“求卡”,有时候运气不好就差一张卡,着实令人着急。

    而且就算集齐五张卡,等开奖时可能绝大部分网友分到的也就几元钱。但每年大家都乐此不彼的参与各个平台的红包活动,想必也是在过年期间图个乐,增添一些年味吧。

    那么,今年春节各大平台的发红包活动又如何?门槛高吗?今天就简单对比一下吧。

    01 支付宝:集五福分5亿,还有元宇宙 先来看看支付宝的红包活动吧。

    如前文所述,支付宝的红包活动已经连续多年以集福卡形式进行,不同的是,每年支付宝都会在集卡基础上加入些新的玩法。

    今年的支付宝集五福同往年一样,玩家需要集齐万能福、爱国福、富强福、和谐福、友善福和敬业福五张福卡;在此基础上,还有生肖卡玩法。集齐5张福卡后,即可获得瓜分5亿元红包的资格。

    想要集齐五张福卡,除了通过AR扫描“福字”外,支付宝还提供了多种其他收集渠道。例如结合了时下热门的AI绘画技术的“画年画得福卡”,用户只需要按照说明在手机上画一幅年画即可获得福卡;此外,还可以通过蚂蚁森林、直播、运动步数等方式获取福卡。

    除了集五福外,今年的支付宝红包活动还引入了元宇宙元素。用户可以建立一个虚拟形象,然后在数字世界中玩一些小游戏,以及同其他网友的数字形象交互。

    通过玩这些小游戏,用户可以积累“福气值”,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也可以兑换红包。并且用户还能够在数字世界的商店中,使用收集到的福卡兑换一些虚拟物品以及实物商品,例如红包封面、零食礼盒等。

    点评:支付宝的红包活动门槛不算高,集福卡这种模式已经连续多年进行,用户已经很熟悉;而且今年集福卡渠道较多,集齐五张福卡难度并不高。

    新玩法方面,支付宝引入的元宇宙元素玩法相比集福卡复杂,但是界面引导做的较为清晰,用户学习成本不高。

    虽然集五福活动进行多年,但今年新增的元宇宙等元素以及整合了电商、生活服务等入口,使得支付宝红包玩法难度有所上升,因此难度指数为三颗星。

    难度指数:★★★☆☆

    02 微博:需集齐六张卡 还有企业专场‍‍‍ 与支付宝类似,今年微博的红包活动也是集卡玩法,用户总共需要集齐“兔个健康”、“兔个吉祥”、“兔个好运”、“兔个开心”、“兔个平安”和“兔个有爱”六张卡。

    获取卡片方式上,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做系统任务获得,比如每天签到、看视频、发微博互动等,还可以通过向好友索取的方式获取。不过,微博没有在活动主界面标明此次集卡分红包活动的总金额。‍‍‍‍‍

    除此之外,微博还与一些商业品牌合作,推出企业专场,可以参与企业定制的抽卡活动。用户同样做集卡任务收集齐卡片后,即可参与抽奖。

    不过企业专场的抽卡任务,则需要用户完成一些有助于企业宣传的活动,比如转发该企业的某篇微博完成。

    点评:微博的红包活动整体内容不如支付宝丰富,主要以集卡为主。同时,获取卡片方式需要用户在平台上互动。但微博红包活动目的简单明了,用户只需要完成任务集齐卡片即可。‍

    微博红包活动主要围绕抽卡展开,并未添加太多其它玩法,因此难度指数两颗星。‍‍‍‍‍‍‍‍‍‍‍‍‍‍

    难度指数:★★☆☆☆

    03 百度:需集五张卡,可买年货、定制出行计划‍‍‍‍‍‍‍‍ 同样是卡片类玩法的还有百度,不过与其叫“集卡”,百度的红包活动不如叫“集字”。

    用户需要以抽卡形式抽出“好运中国年”五个字,集齐后即可获得参与分3亿红包的资格。而抽卡次数同样需要做各种任务获取,包括与数字人聊天、使用百度App的一些功能等。

    除了集字外,百度的红包活动也整合了平台资源,用户可以直接在活动界面购买年货、订制春节休假计划等。

    点评:抽卡玩法基本上都大同小异,百度的红包活动玩法简单易懂,门槛不高。不过,百度的重点实际上是看重春节红包活动带来的引流效应。

    百度集卡玩法通俗易懂,但是其为了引流整合的系列游戏、活动较为复杂,难度指数四颗星。‍‍‍‍‍‍‍‍‍‍‍‍

    难度指数:★★★★☆

    04 抖音:需集八张卡,还有小游戏‍‍‍‍‍‍‍‍ 今年抖音的红包活动除了有“传统”的集卡玩法外,还增加了一些小游戏玩法。

    不同于其他平台,抖音的卡片是以24节气命名,用户需要收集齐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共8张卡,即可获得参与瓜分2亿元红包的资格。

    用户需要完成各种任务来获得更多抽卡资格,包括观看赞助品牌方的视频、添加好友、发布视频等方式。

    除了集卡玩法外,今年抖音也做了一些互动小游戏抢红包的活动。例如这个“找红包·分4亿”的小游戏,游戏中小兔子一直向前奔跑,每到固定节点则会发放不同金额红包,最终每人必得36元。

    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看视频、发布视频之类的任务获取更多红包;这个小游戏中,有的红包则需要用户完成一些互动行为才能获取,比如观看15分钟视频。

    同时,抖音的小游戏里也整合了抖音电商,方便用户选购年货等商品。

    点评:抖音的集卡是最多的,要收集8张卡;此外,小游戏里的红包,笔者玩了会领到的都是几毛、几分钱。而那些数额比较大的红包,往往需要用户完成一些任务。例如笔者开过金额大于5元的红包需要观看15分钟视频,或者关注一些用户。

    类似百度,抖音集卡玩法规则易懂,但是其他与红包相关的小游戏活动较复杂,并且还需要用户完成互动任务,虽然时间成本较高,但属于“躺赚”红包,难度指数三颗星。‍‍‍‍‍‍‍

    难度指数:★★★☆☆

    05 快手:需集五张卡,玩法复杂难懂‍ 快手的红包活动比较复杂, 其中集卡玩法只是整套红包活动的其中之一,而且集卡也没有作为主要玩法,其入口放置在了二级页面中。

    快手的活动主界面是名为“兔兔大合成”的小游戏,红包总金额为20亿元。用户通过抽奖,获得“兔兔币”,再用这种虚拟代币购买“兔子”,然后逐渐升级兔子,随着兔子等级增长,用户也能拿到红包。而且等兔子达到10级后还有“大红包”可拿。

    此外,在抽取“兔兔币”的过程中,也有机会抽到红包以及福卡。同时,用户也需要做各种任务获得更多抽奖次数。

    集卡玩法方面,用户需要收集齐5张卡,最终瓜分2亿元红包;分别为“财到”、“福到”、“喜到”、“缘到”、“运到”。同样,用户要做一些互动任务,例如邀请好友、观看广告等获取抽卡次数。

    还有一些小游戏,比如“推金币”、“供财神”等,用户在完成游戏目标后都有机会获取红包以及虚拟代币;另外,快手也在大力推广平台主播,用户关注部分主播直播间也可以获得抽奖拿红包的机会。

    点评:有一说一,快手的红包玩法比较复杂, 有数种小游戏都可以获取游戏代币以及红包福卡等。但这些玩法整合在一个界面,有些令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的感觉。

    快手春节红包系列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但也正因如此,活动玩法规则复杂,需要较高学习成本,难度指数五颗星。‍‍

    难度指数:★★★★★

    06 小红书:暂未开放集卡,只需培养虚拟人 小红书目前还未上线集卡玩法,根据官方规则,集卡玩法将于大年初一开启。‍‍‍

    目前,小红书的红包活动则是通过“拆福袋”,其实也就是抽奖的方式,为自己的虚拟人抽取形象装扮,然后使之升级。当虚拟人升级到5级时,即可参与瓜分红包。

    不过,小红书并未公示拆福袋这种方式获取的红包总金额为多少,用户除了能抽出虚拟形象的装扮饰品外,还能抽到一些合作品牌方赠送的套装礼品。‍‍‍‍‍

    而拆福袋的额外次数则需要用户完成平台互动任务,比如邀请好友、看直播等。

    除了培养虚拟人外,小红书的活动内容还包括一些祈福类的小游戏,比如给好友送祝福、许下新年愿望等,但这些内容则不会获得红包奖励。

    点评:目前,小红书还未上线集卡活动,而以现有其他平台的活动对比,小红书的红包活动相对单调些。小红书将集卡活动放在年初一后,或许是想避开“集卡高峰”。‍‍‍‍‍‍‍‍‍‍‍‍‍‍‍‍‍‍‍

    目前小红书尚未上线集卡活动,现有红包活动非常简单不繁琐,难度指数一颗星。‍‍‍‍‍

    难度指数:★☆☆☆☆

    07 红包是手段不是目的,引流才是本质‍‍‍‍‍ 整体来看,各大平台做的红包活动本质上是花钱引流。发红包并非目的,而是手段。要想获得开红包的资格,用户必须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平台设置的各种任务。

    而这些任务也与各个平台主营业务息息相关,比如抖音、快手都有需要观看视频、直播的任务;小红书、微博也有发布帖子的要求。

    对比下来,玩法比较简单的平台有小红书、支付宝、微博以及百度,而内容相对更丰富、复杂的平台是抖音、快手。

    不过,无论红包玩法多复杂,相信对网友们来说都不是难点,在开奖前一股脑把所有平台任务都做完。

    那么,你完成了多少平台的红包任务?

    作者:DorAemon

    来源公众号:三言Pro(ID:sycaijing),提供新科技、新消费、新未来的前沿资讯。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三言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内容资讯生意难做,互联网大厂的下一个“弃子”?

    设计动态 2023-01-17
    近年来,内容资讯平台正面临窘境。 近日,快手旗下的内容资讯APP“快看点”宣布即将关停,没能做成第二个“今日头条”。时间再往前,马化腾在腾讯的年终大会上表示,继续这样做下去没有意义,整个(腾讯新闻)砍掉都可以。在此前的2022年7月18日,腾讯正式关停了快报A

    在最近“快看点”APP宣布将关停的消息传出之后,互联网内容资讯业务的“尴尬”处境则再一次被提到了台面上。有些资讯平台可能也在谋求新的出路,但是不少人也在猜测,内容资讯业务是否会成为大厂们下一个普遍“优化”的对象。

    近年来,内容资讯平台正面临窘境。

    近日,快手旗下的内容资讯APP“快看点”宣布即将关停,没能做成第二个“今日头条”。时间再往前,马化腾在腾讯的年终大会上表示,继续这样做下去没有意义,整个(腾讯新闻)砍掉都可以。在此前的2022年7月18日,腾讯正式关停了快报APP。

    同样,作为以内容推荐算法著称的今日头条,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月活下降。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2年6月,今日头条月活2.92亿,低于2021年的3亿月活。去年一年,今日头条都在寻求改变,推出内容社区“识区”和社交产品“派对岛”,但均未达到预期效果,随后又在主端接入抖音电商和直播功能,寻求进一步转型。

    近期,Tech星球独家获悉,今日头条正在抖音中内测短视频界面跳转文章的新功能,用户可以将今日头条的内容生成视频卡片,转发至抖音中,其他人只需点击视频,就能查看详细的文章,相比于此前在短视频中挂载内容链接,此次测试,意味着今日头条正进一步与抖音完成在图文内容上的融合,谋求在抖音中寻求内容的新窗口。

    Tech星球还独家了解到,字节旗下的PICO正在测试头显设备内观看VR资讯功能,用户或将在PICO上观看内容资讯。

    图注:今日头条在抖音中内测短视频界面跳转文章功能

    不仅是平台,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收入锐减也成为事实,有作者告诉Tech星球,他在大鱼号、搜狐号、头条号、百家号的收入和补贴在降低,现在一天在几个平台的营收甚至不到百元,远低于此前的几百上千元的日收入。

    一方面是平台奖励少了,另外一方面是自媒体的文章同质化严重,优质内容过少。所以,当前无论是平台还是创作者,都面临着内容资讯无法获得更大变现,以及获取流量的困境。而这背后,实际上是大厂在减少对资讯业务的补贴。

    几年前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内容资讯业务,如今正被互联网平台所边缘化,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内容资讯业务或将成为大厂们新的“弃子”。

    一、内容资讯业务陷入窘境 2012年是内容资讯爆发的一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以及4G网络的迅速普及,内容资讯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简约文字变成图文等丰富的模式,同时也崛起了一批新媒体,创作内容也变得愈加火热。

    就在这时,一批新的内容资讯平台陆续出现和更新,其中就包括腾讯新闻、搜狐新闻、QQ浏览器、UC浏览器、百度,以及今日头条等。

    这些产品通过算法推荐、内容优化、运营革新等新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客户端的局限,为用户带来新的阅读体验。因此,各内容资讯平台开始迅速抢占内容市场,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12月,搜狐新闻手机客户端的装机量为1.85亿,活跃用户超过7000万,居业界第一。而到了2016年,腾讯新闻、今日头条以42.8%、32.6%的占比排名前两位。

    但好景不长,随着短视频和中视频的崛起,碎片化和视频化的浏览方式成为用户接收信息的主流,图文内容资讯平台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比如以门户资讯起家的搜狐,如今市值仅5亿多美元;作为字节跳动起家时的头号功臣“今日头条”,也不得不面临着月活逐年下降的事实,而腾讯新闻则是在一年时间内,撤换了任职不久的新负责人王诗沐。

    不久前,腾讯CEO马化腾在内部讲话谈到腾讯新闻时,直言“过去很多人说,你们腾讯大厦楼顶的Logo都还是腾讯网(腾讯新闻)的标志,可能砍掉这个业务么?我告诉团队,有可能。”

    同样,今日头条面临的问题也不小。虽然依靠内容+算法推荐的方式,很快占有市场,但在2016年后,并没有过多的创新,张一鸣卸任字节CEO时曾说:“感觉过去几年很大程度在吃老本。”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以广告为主要变现形式的今日头条,正面临着广告投放与用户体验之间应该如何平衡的难题。不少用户认为,今日平台上的广告推送过多,影响了用户体验,给今日头条带来了用户流失的风险。虽然,今日头条做出了改变,并且尝试在高端阅读、社交、电商上做出改变,但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如代表高端阅读的“识区”和代表社交的“派对岛”,均已寻求转型,后来不得不融入到抖音的体系中。

    作为内容门户的百度,也面临着转型的痛点,百度曾推出过一款名为“百度青春版”的产品,定位是年轻人的资讯平台,但这款产品的生命周期不长,去年年初宣布停运。一位百度运营向Tech星球表示,这款产品没有达到内部预期,有些同事已经转岗至手机百度内容生态上游的岗位。

    各种迹象表明,当前的内容资讯市场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信息流资讯平台的自救之路 在短视频大行其道的这几年,危机感充满了业界,求变之路开始,但这条路充满着未知。

    今日头条的一位前运营向Tech星球表示:“2022年,内部开始做创新,一方面是是内容上的提升,一方面是摸索新的内容赛道。”

    以今日头条为例,2022年,今日头条做了3大方面的探索,一个是搜索,一个是社交,一个是阅读工具,并且打造“悟空”这个新的内容品牌,推出了5款产品,包含头条号外、识区、派对岛、悟空浏览器和悟空搜索,形成全新的内容矩阵。

    图注:2022年今日头条内容业务

    其中,悟空是今日头条当前重要探索的内容业务,以搜索和浏览器两个方向发展。悟空浏览器依靠网赚的模式,抢占下沉市场。悟空搜索原本也是希望以网赚的模式发展下沉市场,但Tech星球从消息人士处了解到,由于与悟空浏览器同质化,以及网赚的成本高,最后,悟空搜索进行全新的改版,定位是无广告搜索,类似于夸克。

    据七麦数据显示,依靠网赚模式的悟空浏览器,在安卓端累计下载量超4.5亿次,近30天日均下载量达36万次。但对于今日头条而言,网赚模式的副作用也很明显,成本非常高,一旦停止烧钱,或者增加提现难度,面临用户流失的风险,就像快手旗下即将停运的“快看点”一样。作为师出同门的“悟空搜索”,走的是清新简约的内容阅读路线,但就目前看,并没有实质上的突破。

    而今日头条在社区化阅读、高端阅读的探索也,效果也不太理想,识区、派对岛都陆续下架。当前,今日头条选择与抖音结合,拥抱短视频,在电商和短视频上进行功能融合,将自身作为抖音的一个内容窗口。

    腾讯、百度、阿里则是在内容和变现上谋求突破。腾讯旗下的QQ浏览器增加了电商功能,内容创作者提供带货功能,创作者可以在内容的评论区内放出购物链接,用户在点击该链接后,可直接跳转到微信的电商小程序内,从而完成购物。

    在去年年底的“2022年腾讯ConTech·美好内容品鉴会”上,腾讯新闻计划在内容、产品、技术和营销上进行业务革新,提出精品资讯的价值主张,通过优质创作者,提升单位时间的信息消费的价值密度。

    手机百度则是推出电商平台“度小店”,为电商推广客户和自媒体作者,提供开店、交易、订单、售后、营销、分销等全链路电商能力,实际上就是为了使自家平台的创作者一边提供内容,一边卖货。

    阿里旗下的UC浏览器,也在去年通过自家的电商解决方案平台“松塔小店”,搭建电商体系,并加入UC直播带货功能。

    毫无疑问,危机之下,资讯平台正谋求新的机会。

    三、下一个被“优化”的对象? 随着降本增效的持续深化,互联网巨头更加聚焦核心业务,而由于近几年疫情因素的影响,资讯平台的广告收入更是锐减,不那么好“赚钱”的内容资讯业务势边缘化,有的业务和产品甚至可能放弃。

    不可否认,这其中有着短视频带来的影响。为此,各家开始视频化,而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今日头条、UC浏览器、手机百度上,短视频和直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但这样会让用户对于图文形式的资讯内容偏好度有所减少,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短视频、长视频及直播上,而且加重了阅读产品的复杂度,对于用户而言,简单的阅读成为了一个比较累的事。

    同时,内容资讯平台开始被大厂当成其他业务的嫁衣,比如今日头条已经成为抖音电商的重要窗口,QQ浏览器、UC浏览器亦是如此。

    另外,大厂对于内容业务的补贴也在减少。不可否认,内容为王仍然是资讯平台不变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近期,各家都提出了新的激励计划,包括激励优质内容、回溯优质内容创作等措施,但从当前的情况看,各家更多的是给予创作者流量上的扶持,现金激励相应减少。这对于主要以平台收入为主的创作者而言,会降低他们的创作热情,同时从最求质量为先变成数量为先,导致内容同质化严重。

    一位在多个平台发布内容的个人创作者表示,如今的月收入相比3年前,少了30%,而且自己也不得不加入到写“水稿”的队伍中。

    显然,信息流资讯平台在重视优质内容的基础上,不能像以前那样,保证底层创作者的收入,从而保证内容数量产出的同时保证质量,进而维持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而这些自媒体则开始转型做UP主、视频创作者。

    相比之下,视频业务成为互联网大厂的重点扶持对象,如字节的20亿元的中视频计划,微信视频号直播将投入50亿流量,以及更为丰富完善的变现工具和激励政策,而且视频号被马化腾视作是腾讯全公司的希望。

    互联网大厂业务缩减成了近一年来屡见不鲜的现象,如果不能有新的转机,信息流资讯业务将会是互联网大厂下一个被“优化”或“边缘化”的对象。

    作者:陈桥辉

    来源公众号:Tech星球(ID:tech618);聚焦互联网前沿科技和新商业。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Tech星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附近”小店找到“远方”,靠的是“本地”二字

    设计动态 2023-01-17
    疫情期间,客流量、供应链、员工成本以及房租水电,成了餐饮圈听到最多的词。很多从业者的店铺没能挨过这个“寒冬”,也有一些特例,反而在疫情中逐渐壮大。 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分享了一个案例——南城香。过去的三年里,仅在北京区域南城香的门店就翻了一倍;单店

    过去的三年里,很多餐饮从业者的店铺没能挨过这个“寒冬”, 而专注服务附近的人的南城香,把连锁店开成了“社区餐饮店”。有人把这种机会称为“附近的价值”。对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做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疫情期间,客流量、供应链、员工成本以及房租水电,成了餐饮圈听到最多的词。很多从业者的店铺没能挨过这个“寒冬”,也有一些特例,反而在疫情中逐渐壮大。

    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分享了一个案例——南城香。过去的三年里,仅在北京区域南城香的门店就翻了一倍;单店平均日流水3万,是全国快餐店平均流水的5倍。

    之所以能做到这个成绩,是因为南城香做的是细水长流的全时段社区生意,同样交一份店铺租金,一天可以卖五顿饭。

    罗振宇说,你任何时候到南城香去,都会发现有吃的:

    上班族清早匆匆赶路,可以带走茶叶蛋和豆浆; 中午懒得开火的退休大爷,可以点一碗好吃又便宜的安格斯肥牛饭; 孩子下午放学回家以后,可以买一杯奶茶、一对鸡翅垫垫肚子; 晚上下了班不想做饭,一碗虾仁大馄饨暖心暖胃; 深夜朋友聚会,可以去吃电炉烤串。 一天五顿,从早餐到宵夜,南城香就专注服务附近的人,把连锁店开成了“社区餐饮店”。

    罗振宇把这种机会称为“附近的价值”。而更早前,很多专业人士就提出了“本地零售”“即时零售”的概念,虽然称呼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指本地商业生态。

    一、“附近的价值”是什么? “附近的价值”是什么?直接点说,就是确定性、及时性和便捷性。

    疫情三年,越来越多人把“外卖当做快递用”。因为外卖的物流链路比快递短,配送网络更加紧凑,极少出现跨区域配送的情况,运力更加稳定。

    因为距离近,社区周边的商超、果蔬店、药品店可以最大限度地被发掘,消费者买的就是附近小店的商品,相当于线下实体店购物,天然多一份信任感。

    其实在即时零售这种业态出现之前,这些社区小店就已经可以满足周边居民的大部分需求,包括大卖场、夫妻店等在内的零售实体,共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本地商业生态。街头奔走的骑手,又将原本只能为周边一两个社区服务的门店辐射到方圆3-5公里。

    北漂女孩小希平时喜欢逛超市,自从家附近的超市入驻外卖平台后,她便转到线上消费。“疫情期间,我开始在线上下单并要求送货上门,一般只要半小时左右就能收货,还不用自己拎大包小包拎上楼。”小希说,她现在甚至会在下班路上下单,到家后收到果蔬直接开始做晚餐,方便快捷,还省了去逛超市的时间。

    去年8月5日,央视通过近十分钟的专题报道,定义和解读了即时零售,并称即时零售打通了物流最后一百米,畅通了微循环。

    对于这种融合线上线下的新业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浩接受央视采访时称,即时零售是以电商平台为中介,带动社区线下零售小店去服务周边居民,除了能扩大线下零售的市场范围,对于线下实体经济也有促进作用。

    罗振宇口中“附近的价值”,就是这种本地商业生态的互联网式解读。

    在经历了疫情之后,本地零售通过服务好社区居民,融入便民生活圈,再度成为了用户的消费首选。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附近消费,本地零售行业也发展出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本地消费进一步积蓄了复苏的力量。

    “南城香”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它服务好周边消费者的“味蕾”,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生长壮大的方向。

    罗振宇在演讲中建议,面临增长问题的企业,不妨扪心自问,“要增长,默认就得是去远方吗?就是要新客户吗?附近的老客户我们已经服务到位了吗?围绕老客户,做深度的服务,从给他们提供一顿饭,到管好他们的一天五顿餐,这个增长的方向咱们已经走到极致了吗?”

    他的话不无道理,为了追求远方的风景,我们越来越不关心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那个小世界了。但是,南城香的故事告诉我们,忽略附近其实是忽略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二、从流量思维到本地思维 过去二十年,消费者习惯了在网站上浏览全球好物,一键下单、送货上门。

    但以电商为主的消费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大部分物品从下单到收货需要1-3天甚至更久才可以完成,消费者无法即需即买,即买即用。而且,网上的图片和收到的实物很多时候存在差异,如果牵扯到退换货、退款等环节则需要耗费更多时间精力。

    即时零售就是将空间上的“近”转化为时间上的“短”。南城香管好人的一日三餐,消费者也可以外卖购置日常所需。从午餐晚餐到咖啡奶茶,从生鲜果蔬到鱼肉蛋奶,从美妆产品、母婴产品到数码小家电,即时零售几乎可以满足本地所有需求。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显示,即时零售近5年市场规模增速达到81%。预计在2025年,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规模将突破万亿元门槛。凯度数据显示,仅在2022年一季度,北上广深和省会城市的即时零售渗透率提升达7.7%。

    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认为,即时零售业态迅猛发展,主要受益于线下实体零售的快速复苏和强大韧性。线下丰富的供给为即时零售提供了土壤。消费者附近的商业形态足以支撑其完整的消费需求,加上30分钟送达的配送能力,即时零售业态就此繁荣起来。

    事实上,因为实体门店在区域内有固定的受众和关系维护,多年来一直稳定增长,这也是为什么线上消费普及率已经这么高了,家门口小商店、水果店依旧生意火爆的原因。

    券商分析师肖缪认为,目前线下消费特别是本地零售仍然是消费主力,大量线下的实体店以本地服务为主,且规模小、利润薄,大部分还是个体经营,很难加入到全国性的大网中去,也无法满足消费者数字化消费的需求。

    这就需要互联网企业提供一个方便接入的全新模式,并将传统的“流量思维”转变为“本地思维”,从过去探索如何线上获客,回归到如何深耕本地的供应链和消费市场,满足附近的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比方说,同样是准备年货,电商店准备的是零食大礼包、牛奶和酒水,社区超市备货会更有地域特色,更日常实用一些:东北卖草莓、红肠,上海卖八宝饭、云片糕,广东卖元朗蛋卷、广式腊肠和鸡仔饼。年夜饭桌上的简装大瓶可乐,也比箱装的牛奶更受欢迎。

    今年春节,从押注全国的“最大公约数”,命中搜索关键词,到服务周边一小群熟客,切身体验乡亲们缺什么东西,这就是从“流量思维”到“本地思维”的具体表现。

    即时零售不仅解决了传统本地零售与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摊薄了本地零售数字化转型的物流成本,而且提供了本地零售的展示、交易、结算的公共服务平台,最大限度推动本地零售数字化转型。

    三、本地商家找到新引擎 “外卖送万物”渐成现实后,通过手机App购买生鲜日用和其他生活物资,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日常。

    对供给侧的海量线下实体商家来说,线上渠道已经从此前的锦上添花,变为必须要拥抱的对象。即时零售成功激活线下渠道毛细血管,为快消品牌和实体门店带来双重增量收益,给更多小店带来新机会。

    中国有将近700万家夫妻店,它们是中国本地零售的毛细血管。它们的存在,为整个零售渠道贡献了40%的出货量。

    小店的短板也很明显,服务的范围有限,视野局限也很难做到精深。而它们“触网”后,进入“线上的附近”看到更多需求,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还能将实体门店有的快递、充电、售后等本地服务,通过线上放大,给到附近更多居民。

    去年8月5日,央视援引美团数据称,1-7月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增长了54%,其中夫妻小店增幅高达110%。

    上海的安德超市老板邓飞龙发现,订单似乎有规律可循:白天人们的需求较重,成箱成箱地买水,晚上的订单琐碎轻盈,从下午5点到晚上10点,多是酱油、饮料薯片之类,半夜或凌晨则是些小而急的单子,洗发水、沐浴露、尿不湿或卫生棉,泡面加啤酒也是常见组合。

    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邓飞龙理清了进货思路、也降低了库存压力。原本他的小店开在郊区,地理位置不算很好,现在他成为远近知名的“服务明星”。

    沈阳的90后老板陈关红,五年前将自己的便利店上线到外卖平台,随着订单日益增多,她把隔壁一家300平方米的门市租了下来,用于线上订单的发货仓,小店的覆盖半径也扩展到10公里左右。最近一个月,小店即时零售订单日均突破一千。

    实体零售不是暴利生意,主要是通过增加动销、提高周转率来赚钱。对陈关红来说,原先的门面服务“线下的附近”,后来扩充的店面服务“线上的附近”。实地消费的都是邻里乡亲,点外卖的则是半熟不熟的“新面孔”。这部分是纯增量,而且是ROI更高的生意。

    尼尔森报告分析认为,包括夫妻店、食杂店在内的“转型独立店”,将在未来五年迎来新一轮渠道机遇。2021年,全国转型独立店数量相比2019年增加11%。其中,80%的转型独立店具有社区属性,依托即时零售等近场优势,能更有效满足周边居民消费需求。

    可以看到,“消失的附近”正在回来,本地商业正在崛起,本地零售价值正在被重估。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商超、连锁、KA、门店等本地实体零售商,是本地零售发展的主要受益者。此外,一些远离商业中心、靠近居民区的中小门店也将发挥重要价值。

    四、总结 必须承认,本地实体门店正在进行一场大的渠道变革。

    凯度咨询报告显示,即时零售为中国快消品带来16%的纯增量。艾媒咨询的《2022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趋势研究报告》也显示,与2019年疫情发生前相比,67.1%的用户认为使用配送平台服务频次增加,即时配送需求增势明显。

    随着越来越多的超市、便利店以及夫妻店上线即时零售平台,多年来“群雄割据”的电商也被认为遭遇了渠道上一次最大的挑战。

    但其实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电商平台的受益者是品牌方,依靠规模效应提高品牌销量;而即时零售的受益者是本地实体门店,通过快速满足即时需求将线上流量转化为门店订单。

    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本土品牌、街角的社区店、奔走的骑手,乃至长期扎根本地的美团等零售企业,都是重要参与者。

    罗振宇有一个判断,他说“经济生态系统已经变了,旧的物种会消失,新的物种会崛起,未来的新物种很可能不是恐龙和鲸鱼这样的庞然大物,而是像麻雀这样能迅速找到新的生态位的聪明物种”。这就是本地零售崛起后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比拼“流量”的时代落幕,角逐附近”本地市场”的“留量”时代已经到来。

    参考资料:

    [1]《本地生活内核稳定,“万物到家”打开想象空间》,华西证券

    [2]《本地生活的“搜索引擎”,“三条曲线”连接过去与未来》,信达证券

    [3]《精耕细作时代,论美团的模式韧性与空间》,东吴证券

    [4]《2022年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5]《2022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趋势研究报告》,艾媒咨询

    作者:欧锦;编辑:林比利

    来源公众号:价值星球Planet(ID:ValuePlanet),发现公司价值,讲述资本故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价值星球Planet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盘点元宇宙的2022:3次洗牌,1个机会

    设计动态 2023-01-17
    在元宇宙爆火后的第二年,悲观情绪开始在行业蔓延。 “在过去一年,很多友商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方糖星球创始人文旻的一句话不仅道出了元宇宙空间赛道的起伏,也总结了元宇宙行业的发展。 复盘2022年,元宇宙产品侧和硬件端相继败局,爆款产品依然没有出现。年初呼声最高

    在过去一年里,元宇宙空间赛道是起伏,同时元宇宙行业也涌现了新的景象。对此,本文通过回望2022年元宇宙行业的发展路径,借此梳理出2023年元宇宙的先机。推荐对元宇宙感兴趣的小伙伴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元宇宙爆火后的第二年,悲观情绪开始在行业蔓延。

    “在过去一年,很多友商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方糖星球创始人文旻的一句话不仅道出了元宇宙空间赛道的起伏,也总结了元宇宙行业的发展。

    复盘2022年,元宇宙产品侧和硬件端相继败局,爆款产品依然没有出现。年初呼声最高的元宇宙空间受到“三座技术大山”压制,无法填补用户期待,依然徘徊在初期阶段。不过,技术实力和创造力的并驾齐驱让轻量化元宇宙成为新趋势。

    同时,虚拟空间的数字分身——数字人赛道也历经多次波折。虚拟偶像的“塌房”侧面反映出数字人商业模式的单一和短板。虽有千亿市场,数字人行业却难分一杯羹。

    硬件端也深陷停滞期。2022年8月,一度是国内VR圈头部企业的影创科技传出欠薪风波,映射出硬件厂商在设备出货方面的压力。与此同时,VR/AR设备的发展也从技术驱动向内容驱动进行转变。

    当然,在过去一年,元宇宙行业也涌现了新景象。以AI绘画为起点,并随着ChatGPT爆火达到发展高潮的AIGC为元宇宙发展带来全新活力。

    通过回望2022年元宇宙行业的发展路径,剁椒TMT希望借此梳理出2023年元宇宙的先机。

    一、元宇宙空间重建,轻量化成为新趋势 作为软件和硬件的融合体,元宇宙空间承载着下一代互联网形态的入口,并集成了社交、活动、展会等多种形式。

    2022年初,受到海外趋势的影响,字节、百度、网易等大厂纷纷入局元宇宙空间。

    不过,急先锋Meta豪掷百亿美元交付的Horizon Worlds不仅因画面陷入群嘲争议,逐月下降的月活用户无声宣告了大厂在元宇宙空间的折戟,同时也映射出现阶段技术和用户期待之间的断层。

    这一矛盾对于刚诞生的元宇宙空间赛道是一个致命打击。

    “行业的热情会给用户带来过度的期待,最终陷入更大的陷阱。”百度副总裁马杰早在前年就开始呼吁“去掉行业的一些泡沫”。泡沫阶段很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商业决策。例如创业公司过度投入、不计成本的价格竞争等行为,这些对行业都是不健康的。

    因此,“去泡沫对行业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行业的理性思维回归本位,迈向良性的发展生态。

    从功能性出发,当前的元宇宙空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可以看出,跳脱出浮躁的概念营销后,在客户需求的导向下,元宇宙空间这一赛道正在趋向正规化发展,表现出了垂直分化的趋势。

    从更深层次来看,行业良性发展的积极效应在B端客户侧得到了体现:B端客户对元宇宙空间的需求发生了转变。

    2022年上半年,客户的需求集中在酷炫层面。现在,客户的需求开始回归基本事实。

    文旻用了一个生动的案例进行举证,“近期一位客户的需求非常简单,希望能将线下体验的70%还原到线上,并且将总成本控制在可执行范围内。”这意味着,在理解了现阶段技术实力后,客户对元宇宙的期待值趋向平稳化,其元宇宙策略也将更加落地。

    客户需求的务实化转向也为B端复购带来了更多可能,“以高完成度、低成本的方式先与客户产生低频合作,培养客户对元宇宙空间的认知,借此提升元宇宙活动的频次。”

    在方糖星球举办的携程元宇宙年会

    值得一提的是,“高完成度、低成本”的轻量化方式正在成为B端布局元宇宙重要趋势。

    百度希壤推出的元宇宙底座MetaStack就是例证之一。希壤致力于打造元宇宙基础设施平台,在全力布局元宇宙开放生态之外,2023年一开年,希壤就用降本提效的MetaStack打响了第一炮。

    在发布会上,马杰多次提到,开发效率低、运维成本高是遏制B端活力的最大因素。相比完全自建元宇宙,MetaStack不仅能降低一半的运维成本,还能在短短40天内帮助合作伙伴建设一座元宇宙城市。用强大的基础建设能力释放元宇宙空间的创造力。

    可以预见,以轻量化的方式触达B端用户,并以高完成度的产品形态提升复购活力将成为2023年元宇宙空间的发展趋势。

    二、爆品难寻,VR/AR设备从内容侧超车 2022年是VR头显的“小年”。

    作为元宇宙时代的“密钥”,2022年,VR头显厂商持续更迭设备配置,不过,从消费端反馈来看,过去一年并未出现超声量的爆品。

    2022年VR头显遭受的“冷遇”可以在出货量数据上找到佐证,IDC数据预测,2022年全球AR/VR头显全球出货量为970万台,较2021年同比下降12.8%。

    当然,2022年,VR头显的发展步伐虽缓,但其战略方向依然有迹可循。

    从技术端来看,Pancake显示方案和面部追踪、眼球追踪等交互系统的突破让VR头显在视觉体验和头显设备度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更大的突破发生在VR头显设备的价格层面,在2022年,国内VR头显价格“大跃进”式地走向了消费级,用低价刺激购买力。

    产品配置的提升和生产成本原就是一对无法弥合的矛盾,低价虽然能大刀阔斧降低VR门槛,但也为行业的正向发展留下了隐患。业内人士对剁主透露,低价背后离不开VR厂商的补贴政策,但价格竞争却挤压了产业链的利润空间,对硬件的长期创新力而言并非有益之举。

    如果说2022年是VR头显的沉淀期,那么,2022年可以称得上是AR眼镜的爆发期。

    AR眼镜在过去一年快速迭代,并迅速走向消费级市场。以首日销售额就突破1200万的Nreal新品——Nreal Air为例,其在双十一购物节时的最低售价仅为2099元,一举之力拉低了AR眼镜的价格下限。

    作为移动应用终端,AR眼镜的未来赌注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基于当前的显示技术、光学技术等硬件实力,这一征途还长路漫漫。

    技术壁垒之下,精准的应用场景成为AR眼镜的突破口。一方面,以Nreal、雷鸟为首的AR眼镜瞄准观影需求,另一方面,亮亮视野、Meta Lens S1系列AR眼镜也在实时翻译、户外运动等应用场景进行发力。

    综合而言,由于硬件技术难以“破冰”,VR头显和AR眼镜共同进入到了内容驱动时代:完整的内容生态成为争夺用户的利器,垂直多元的内容积累核心用户。

    以VR头显为例,Meta Quest Pro就以全方位的内容生态体系位居头部VR产品。其他VR设备也正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2022年的PICO新品就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人群定位,PICO 4主打的健身场景不仅将其与游戏主机进行区分,同时也精准聚焦目标用户需求,开辟出了VR头显的新领域。

    同时,PICO也打开了VR内容的创作体系,延伸了VR内容合作的方向。

    2023年1月7日,PICO视频上线了CoCo李玟“千禧之境”全虚拟VR演唱会。演唱会以“时光列车”的形式,并以李玟为核心设计了四大场景,完美展现了Y2K风格的魅力。

    同时,在PICO的这场虚拟演唱会中,用户不再是传统的单向观看视角,则强调双向互动视角。随着李玟的演唱,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手柄与CoCO握手互动,还可以通过手机萤火虫、敲鼓、放烟花等形式亲自参与到演唱会的叙事中。

    从头部游戏公司到健身达人、影视明星,VR/AR在2023年将迎来内容爆发期。

    三、数字人难撑千亿市场 2022年中,虚拟女团A-Soul中珈乐“中之人”的不公待遇揭开了数字人野蛮生长的B面。

    当前数字人赛道主要分为两条路径。其一是以小冰为首的打造的超写实数字人,其二则是人格化的虚拟偶像。

    超写实数字人又因应用方式的不同出现分野。

    中国移动咪咕推出的谷爱凌数字人是身份型数字人的代表。除了以文体明星为范本打造的数字人,百度、元气森林等大厂也推出了超写实的数字代言人。

    这类数字人建模、交互要求高,前期投入承压重。其商业模式主要依赖商业代言和IP运营以及内容创作。

    元宇宙潮人AYAYI凭借其时尚人设,拿下自然堂、Bose等多个代言,强大的商业价值令不少明星望其项背,成为超写实数字人的范本。

    不过,长线IP运营其实是一笔不容忽视的成本,正因如此,大多数字代言人只在重要节点起到了点缀作用,处境窘迫。

    每日经济新闻的虚拟人主播N小黑财经代表了超写实数字人的另一条发展方向。

    基于人工智能小冰框架,N小黑能够24小时不间断播报财经新闻。这类应用型的数字人的投入比较固定,主要达成企业降本的目的。

    在直播时代,虚拟带货主播也得到应用。遥望网络旗下主播“瑜大公子”就拥有自身的复刻数字人,并且能够实现和真人主播实时同步的状态。

    可以肯定的是,24小时无休的虚拟带货主播延长了主播的生命力,但当直播带货从价格战转向内容战时,情感开始成为用户选择的标准。因此,能喊出“OMG”的虚拟主播并不能复刻不了李佳琦的直播传奇。

    人格化的虚拟偶像赛道同样面临着商业模式的困境。

    这类虚拟偶像和真人明星的出道路径相似,从练习生到成功出道要耗费大量的投入。当前主要的商业路径包括粉丝经济、IP运营、直播和短视频、短剧等。

    虚拟偶像的突出特点就是强人格化属性。因此,虚拟偶像对中之人的要求特别高。

    打造了快手头部虚拟主播狐璃璃的徐久峰表示,中之人的选择需要根据虚拟偶像的人设进行倒推,贴合人设。

    同时,虚拟偶像要想通过内容打通粉丝圈层,中之人的选择就更要慎重。不少虚拟偶像运营负责人对剁主表示,选拔中之人的固定标准就是需要能唱会跳。而且,在运营过程中,也需要对中之人进行必要的唱跳课程辅导。

    不过,和真人偶像产业不同,想要真正以虚拟偶像撬动粉丝经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据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即使是虚拟偶像的垂直用户,为虚拟偶像消费的金额也多数集中在300元以下。

    疯狂的虚拟偶像赛道其实也显现出了同质化的痛点,不少虚拟偶像不仅外形相仿,其运营思路也趋同。

    1月13日,成功打造了A-Soul的乐华娱乐推出了国风虚拟女团——吾音坊。组合成员羽真中性风的短发挑染皮套和却和A-Soul组员珈乐的外形风格相似,一口一个“哥们儿”的商颂也和珈乐的酷女孩人设有所冲突。

    总体而言,数字人确实是构建元宇宙社会关系的介质和入口。从宏观发展来看,数字人的需求市场十分广泛。因此,2023年,数字人行业需要梳理商业思路,找准新的增长点。

    四、AIGC成为元宇宙新标地 毫无疑问,在2022年,AIGC是元宇宙行业的“黑马”。

    以AI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为起点,AI绘画行业最先举起了AIGC行业的旗帜。Midjourney、Disco Diffusion等AI绘画工具以惊人的学习速度迅速迭代,引领了AI绘画的浪潮。

    另一波更大的风暴集中在OpenAI发布的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和传统的聊天机器人相比,ChatGPT智能到令马斯克都忍不住滋生“恐慌之情”。

    ChatGPT不仅可以准确、得体地应对人类的提问,还有强大的内容创造力,能够创作诗歌、撰写网文、编写代码。

    AI绘画带来了艺术和科技的对抗,而ChatGPT则刷新着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知。

    从行业发展视角来看,AIGC解决的是元宇宙内容供给侧的制约。技术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还提供了UGC创作的可能。

    在AIGC的元宇宙版图中,游戏成为重要一环。

    在传统游戏应用场景中,AIGC正在重塑游戏行业生产流程。网易的原画师透露,网易现已引入AI绘画工具,借此提升生产效率。

    至于3D场景的创作,AIGC也带来了全新的突破。商汤科技推出的SenseMAP能够实现角色设计、动作捕捉、人脸3D生成等多项功能,成为元宇宙内容创作的最大助燃剂,还能够释放用户UGC创作的潜力。

    游戏行业之外,AIGC也成功打破了数字人产业的技术困境。

    建模是数字人生产流程中耗时最久、成本最高的环节,也是产业效率面临的主要瓶颈。得益于AIGC的助力,数字人行业的生产流程正在改变。

    和传统的建模不同,通过扫描一定数量的2D设计图,AIGC技术可以深度学习数字人的面部轮廓,并辅以AI算法即可以自动生成高精度的3D面部模型。

    与此同时,ChatGPT也为数字人的交互能力提供了一个样板。

    自然语言理解(NLP)技术和庞大的知识库是ChatGPT强大的动力。这些技术的加持不仅能提升数字人的交互能力,也能帮助数字人构建学习能力系统,实现自我升级和迭代。

    河边的人 创意 by娱乐资本论 茶茶

    除了游戏之外,AI绘画也让数字藏品的生产效率迈上新台阶。

    AI绘画工具运营人员对剁主表示,AI绘画的快速产出能力与数字藏品赛道的需求相匹配,已成为AI绘画工具的重要客户。商汤就已发行了超2万个限量版数字藏品。

    当然,谈到AIGC的发展避不开其隐患问题。例如,AI绘画版权问题已经引发艺术圈的不少争议。同样,当ChatGPT能够撰写出一本叙事完整的网文时,人类面临的动荡还远未到来。

    作者:不空

    来源公众号:剁椒TMT(ID:ylwanjia),新流量、新科技、新玩法、新经济的气味与温度。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剁椒TMT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万字长文复盘2022:那些逆势崛起的公司们

    设计动态 2023-01-17
    “全球的创业生态一直以来都需要榜样。” 2023已经开年,每个人都希望在新的这一年,会有更多更好的事情发生。回头看去已然过去的2022年,北美科技界充满波折与机遇,似乎在等待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传送门:万字长文复盘2022:陨落篇) 过去一年中,我们目睹了许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目睹了许多新技术的诞生,在涌现了众多新兴公司的同时,也有一些传统公司在崛起。本文盘点了2022年科技界的最新发展趋势,深入探讨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兴公司的前景,并分析一些传统公司的未来发展可能,一起来看一下吧。

    “全球的创业生态一直以来都需要榜样。”

    2023已经开年,每个人都希望在新的这一年,会有更多更好的事情发生。回头看去已然过去的2022年,北美科技界充满波折与机遇,似乎在等待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 传送门:万字长文复盘2022:陨落篇 )

    过去一年中,我们目睹了许多新技术的诞生,在涌现出了众多新兴公司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传统公司的崛起。

    在本文中,我们将盘点2022年科技界的最新发展趋势,深入探讨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兴公司的前景,并分析一些传统公司的未来发展可能。

    每个时代的弄潮儿们,无不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创业的“不归路”上,只有带着强烈渴望去谋变破局、谋变求新、谋变思进的创新公司才会在困顿中汲取更多的力量,赢得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时光无言,山河为证,这一年中那些闪闪发亮的创新者们,都是这个时代吹响砥砺奋进号角的勇士。

    01 迎难而上的IPO新手们 2022年美国的IPO市场在流动性收紧的冲击下遭遇寒冬,据统计,今年迄今融资规模仅为240亿美元, 创下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比2021年骤减93%。

    图源:Datawrapper

    2022年上市的138家企业中,总现金价值为77亿美元,比2021年下降了 94% 以上。

    同时,在2021年初备受瞩目的一些IPO新星行业并不好过。

    去年底,硅兔赛跑的复盘文章(硅兔穿梭门:复盘2021:那些崛起的明星公司们)里写过的IPO新晋公司、备受追捧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Rivian Automotive今年股价遭遇“滑铁卢”,较历史高点暴跌近90%,业绩惨淡;食品配送巨头Instacart原定的2022年上市计划也因为市场动荡的大环境而暂时搁浅,其估值从390亿美元下调至130亿美元;同时原本同样预备在2022年上市的支付巨头Stripe、全美最大数字银行Chime也将自身估值纷纷下调,推迟上市。

    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在经济下行中迎难而上,不乏一些前期就被看好的潜力黑马。

    1. 英特尔旗下的自动驾驶企业Mobileye 在今年为数不多的上市科技公司里,英特尔旗下的自动驾驶企业 Mobileye 在10月底顺利上市,发行价为21美元,发行4100万股,募资总额为8.61亿美元。以发行价计算,Mobileye市值为167亿美元。

    虽然在2022上半年Mobileye上市之前其估值达到了500亿美元,但是由于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引来股市剧烈下挫以及今年自动驾驶赛道的整体表现差强人意,Mobileye此次自降身价上市,也是资本市场上逆风而行的一次出其不意的操作。

    有华尔街分析师认为:英特尔此时将Mobileye分拆上市,一是为了解决英特尔的遭遇营收困境的燃眉之急;二是要趁Mobileye尚未日薄西山,并在自动驾驶大规模应用前,再次用资本的力量加速发展。

    但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给出的解释则是:“ 此举是为Mobileye打入市场 。自动驾驶汽车是一个强劲的增长领域。我们相信Mobileye应该上市,这是最大化公司潜力的最佳方式。”

    2. 全球最大数字媒体合作伙伴 Aleph Holding,Inc. 2020年才成立的Aleph Holding, Inc.在7月成功登录纽交所,它的总部在美国迈阿密,是一家名为 IMS Internet Media Services 的公司的最新版本,其定位是为新兴国家的技术平台提供广告分发服务。

    该公司与Twitter、Meta、Microsoft、Snapchat、TikTok、Spotify 和Twitch 等主要数字平台签订了商业协议,与12900多家当地广告商合作,覆盖77个不同国家的近30 亿消费者。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数字广告潜力。通过将最大的数字平台与新兴国家和服务欠缺国家的数千名广告商和数十亿消费者联系起来,成为全球数字生态系统核心的关键环节。

    图源:Aleph Holding

    单是在公司成立刚一年时的2021年,Aleph实现收入1.68 亿美元,2021年广告总销售额达到了10亿美元。也是在这一年,其获得了CVC Capital Partners独家4.7亿美金的投资。据其创始人Gastón Taratuta说,Aleph大约90%的收入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

    3. 基因编辑生物科技公司Prime Medicine 10月份,基因编辑类生物科技公司Prime Medicine登陆纳斯达克,David Liu(刘如谦)博士和Andrew Anzalone博士作为共同创始人,在2020年夏天正式运营这家公司。2021年7月Prime Medicine正式亮相,并宣布已完成3.15亿美元的融资,其中包括1.15亿美元的A轮融资和2亿美元的B轮融资。

    Prime Medicine是David Liu参与创立的第三家生物技术上市公司。Prime Medicine的创立,是基于David Liu团队在2019年发表于Nature的一篇开创性论文中提到的技术。在这篇论文中,David Liu团队开发出了名为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的下一代基因编辑技术。

    要说当今基因编辑领域的领头人,就不得不提到David Liu。他出生于加州,现为美国Broad核心研究员,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

    Prime Editing,原则上可以修复 75000 种已知致病性人类遗传变异中的约 90%。而无需 DNA 双链断裂,精准性更高、脱靶性更低,无需依赖 DNA 模板,即可有效实现所有 12 种单碱基的自由转换,而且还能有效实现多碱基的精准插入与删除。

    2022年的停滞期也给2023年IPO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开始,一旦市场状况有所改善,先前那些雄心勃勃、备受关注的公司,如Stripe、Databricks、Chime Financial、Discord、Reddit、Instacart、Plaid等,一定会排队进场,更迅速地加入上市的大队伍中去。

    02 独角兽继续逆风奔腾 在2022年的动荡里,美国独角兽公司的数量持续增长中。

    胡润百富发布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中提到,美国2022年独角兽公司数量仍然领先,达到625家,接近全球独角兽总数的一半,中国以312家位居第二。

    其中,金融科技是全球独角兽的主要行业,其次是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健康科技、人工智能等,独角兽公司在金融科技行业里数量增长最快,其次是区块链和企业服务。

    1. 金融科技公司TripActions 2022年12月,美国商旅独角兽、金融科技公司TripActions宣布从高盛和硅谷银行等机构筹集到了4亿美元的信贷融资。TripActions目前估值已经超过百亿美元,同时,该公司表示将在2023年第二季度以12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

    图源:TravelDaily

    2015年成立于加州的TripActions主要为企业提供商务旅行预订服务平台。TripActions通过分析此趟旅行所需的航班、酒店等费用,制定出一个大致的收费标准,若是所花费用少于此标准,省下来的钱会以代金卡的形式发放到Lyft、Uber、Airbnb或者亚马逊的账户中。

    TripActions为商务旅行行业提供了独特且创新的解决方案,而且给差旅者更多选择和体验。最主要的是,该公司不仅让员工能在商务旅行中收益,而且还能帮助企业节省开支。而TripActions的主要收入则来自在差旅员工预订了一段旅程后,向企业收取大约25美元的预订服务费,以及针对机票以及酒店预订收取一定的佣金。TripActions平台在2022年第3季度的消费额增加了400%,收入同比增长4.2倍。

    2. 远程办公SaaS服务商Deel 2022年5月,远程办公SaaS服务商Deel获得5000万美元的E轮融资后,估值高达120亿美元。支撑这个估值的业绩是,Deel只花了1年半的时间,就将ARR(年度经常性收入) 从一百万美元提升至一亿美元,刷新了SaaS公司最快增长纪录,也成为有史以来该领域增速最快的独角兽公司。

    这家由两位年轻的MIT毕业生Alex Bouaziz和Shuo Wang成立于2019年的公司,主要帮助企业以合规的方式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雇用任何人,从而降低跨国跨地区的招聘成本、解决远程招聘落地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大行其道的远程办公、跨境招聘赛道上,越走越顺。

    图源:DEEL.

    Deel将自己的服务设计得十分简洁方便,即能够让企业以合规的方式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雇用任何人,雇用和入职全职员工或灵活用工人员所需的时间不到5分钟,且无需拥有本地实体。只需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用120多种货币为他们支付工资。

    而它的收费模式是,按照公司规模大小,按月收取每份雇佣合同的费用。目前拥有的客户数达到6000个,这些客户包括Coinbase、Dropbox、Shopify以及Notion、 Airtable等知名公司。

    3. 人力资源“初创”公司Rippling 同样是在2022年5月,Rippling宣布获得由风险投资公司Bedrock和Kleiner Perkins领投的2.5亿美元融资后,该公司估值达到112.5亿美元。

    其创始人Parker Conrad是硅谷一位知名的连续创业者。在2016年创立Rippling之前,他曾是人力资源软件公司Zenefits的CEO。

    图源:Rippling

    Rippling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运营管理服务,比如员工入职和薪资管理。其优势在于,它不仅实现了工资的自动化,而且还能自动管理新员工需要的软件工具、应用程序和工作组——在员工升职、换组或离职时,它会保持所有这些工具的更新。虽然这类行政工作不是最吸引人的业务,但它可以为公司的高管节省无数个小时的时间,以及随之而来的麻烦和成本。

    4. “逆电商”在线批发平台Faire Faire作为一个服务于世界各地中小型实体零售商和品牌商的批发平台,2017年1月才诞生于硅谷的YC孵化器之中,但目前,它可以说是硅谷、乃至全球成长最快的科技企业之一。它用了2年就以10亿美元估值就跻身独角兽行列,在2022年5月完成最新一轮4.16亿美元的融资之后,这家成立不过5年的公司估值已达到126亿美元。

    “The future is local(未来属于本地零售)。”带着这样的口号,Faire开始做起了一个“逆电商化”的电商平台。

    图源:Faire

    在亚马逊的电商垄断压迫之下,Faire能将消费者吸引到在其平台的关键是,它总可以让我们偶然发现一些新颖和意想不到的东西。“如果您想为您的手机购买 USB 数据线,是的,您应该在亚马逊上购买。但是,如果您想为您所爱的人购买一份特别的礼物,您可以在我们服务的商店中找到它。”

    疫情冲击实体经济的这几年,很多小商家通过Faire平台打开了市场有了盈利,这也使得Faire另辟蹊径的电商发展之路比很多线上电商走得更加顺畅。

    5. 医疗保险服务商Devoted Health 成立于2017年Devoted Health在完成马萨诸塞州的私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轮融资12.3亿美元之后,估值已经达到了127亿美元。创始人是均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两兄弟Ed Park和Todd Park。

    Devoted Health主营业务是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MedicareAdvantage(联邦医疗保险优势计划)健康保险。它既是保险公司,又是医疗保健提供者,利用其软件和数据分析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护理。

    图源:Devoted Health

    “every member should be treated like Mom (or Dad)”,它的经营理念是将每一位会员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希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包括提供个性化就诊指导、提供世界级的技术简化就诊流程及与顶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

    03 小而美的“初创”们,新赛道的开拓者 创业公司失败率有多高?

    大概率来说90%的初创公司都会失败。哈佛商学院讲师Shikhar Ghosh在一项研究中认为,这个数字接近75%。总的来说,创业公司“真实”的失败率预估在75%至90%之间。

    尽管如此,有人仍然愿意接受挑战并利用他们所有的资源来实现他们的想法,达成所愿。

    到2022年,美国有超过70000家活跃的初创公司,单是在初创活跃的硅谷,就有超过40000家。如果一家公司刚刚起步并且正在寻找外部投资以实现其想法,那么它就是一家“初创公司”。但现实就是,10%的初创公司在创业第一年就失败了,50%的创业公司会在5年内倒闭。要想从创业大军中脱颖而出,除了资金扶持,有完善的商业模式、有独特行业想法、有技术支撑、有过硬的运营团队都缺一不可。

    只有占据优势,才能成为《福布斯》称之为的“更大的公司”,即当一家初创公司的年收入达到或超过20万美元并且拥有至少80名员工时,它就可以成为一家“更大的公司”。

    从那些成长速度快、前景可观的创业公司中,我们可以看见更多运气之外的东西。

    1. AI智能创新,“初创”们垂直深耕 在英国剑桥大学发布的2022年AI全景报告(《State of AI Report 》)中可以看到,今年许多初创公司从DeepMind和OpenAI等巨头中诞生,分别研究不同领域的 AI 技术,如:AGI 、人工智能安全、生物技术、金融科技、能源、开发工具和机器人技术等。

    图源:State of AI Report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成立7年的OpenAI公司目前的 估值已经接近200亿 美元,2023年预计收入2亿美元。尽管AI公司是众所周知的“吞金兽”,但行业的可观前景还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甘愿投身其中开创一份事业。

    在2022年,仅是Google母公司Alphabet就有至少26位高端AI人才离职出来创业,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创业公司,具体请见硅兔穿梭门: 26位谷歌AI专家出走:纷纷下海创业,有人融资15亿。

    除了硅谷,其他创业城市的AI初创也是风头正劲。

    纽约的AI平台提供商 lightning.ai, 首席工程师Mike Ruberry8月份刚从Facebook跳槽而来,9月份便推出了简化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模型合成数据生成的应用,可以将这项技术应用于物流、库存、仓库管理、零售和其他领域。自成立至今已经融资了5860万美元,2022年年中刚完成B轮融资;

    同样位于纽约的初创公司 Zowie, 在创造更强大功能的AI聊天机器人的路上不断前行。当前这家公司的AI聊天机器人无需培训即可回答常见问题,可以接入所有电子商务和营销平台,承诺每个客户服务代理每天可以节省两个小时,并且70%的工单会在4周后自动完成;

    佛罗里达州坦帕的初创公司 TimeZest, 主要为托管服务提供商提供与Autotask和ConnectWise集成的调度自动化,目标是节省MSP的时间并减少各种未出现的情况。他们现有客户包括F1 Solutions、Stratosphere Networks和Tech Experts等企业,在2023年会开拓更大的市场;

    华盛顿特区的 AI Squared 以其独特的低代码、拖拽式模型深受技术者们好评,使用者可以从他们的Web应用中获得AI生成的见解,从而跳过耗时的开发周期。2021年成立至今,AI Squared公司估值已经超过5000万美元。

    2. 金融科技行业里,和时间赛跑的后起之秀 后疫情时代里,通过科技来加快大众金融理财素养的提升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这个行业的初创公司里,教育游戏类、财富增值类、儿童和青少年教育类尤其受到关注。

    2022年很多初创公司在各自领域发力突围,在自由经济中和时间赛跑,以其在同类中抢占更大的市场:

    Truebill 公司作为一款个人理财应用程序宣布完成了4500万美元的D轮融资,以此来帮助人们掌握个人金融状况;

    Goalsetter 公司宣布旗下的少儿金融学习APP获得了1500万美元投资,这笔投资使其可以进一步验证B2B的商业模式;

    Step 公司作为一家为青少年打造基于手机的银行业务的金融服务公司,宣布完成了1亿美元的C轮融资,在产品上市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其旗下用户数量已超过150万人;

    美国数字银行服务商NOVO ,近期也宣布完成了9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也达到了7亿美元。其通过其移动程序提供免费查询和借记卡服务,所提供的服务也受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担保。

    除了这些初创公司,在2022年中,福布斯将金融科技领域的最具创新性的初创公司榜单缩减为50家,在今年的新人中,有一大群加密初创公司表现抢眼。

    比如2017年成立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公司Alchemy,其主要业务是为区块链开发者提供区块链开发平台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为政府机构和私营公司提供区块链数据和分析以防止犯罪和洗钱的加密交易监控开发公司Chalnalysis,最新一轮融资金额高达5.37亿美元;

    位于波士顿的提供数字货币储存及投资服务的金融科技创业公司Circle,作为USDC稳定币的发行人,截至22年8月,其发行量为550亿美元,公司估值90亿美元;

    以及总部位于纽约的非同质化代币在线交易市场OpenSea,从5人创业小团队发展成全球最大最活跃的综合NFT交易平台,他们只用了4年。

    2022年崛起的公司当然远远不止我们梳理的这些。

    全球的创业生态一直以来都需要榜样,不止个人,也有企业。国家的经济命脉需要更多个人和企业的新榜样不断崛起,这样才能把正向能量的创业精神不断延续下去,才会让更多的年轻人汲取力量,在2023年继续全速起航。

    参考来源:

    The 10 most anticipated IPOs in 2023. (Fastcompany)

    Top 15 Emerging Technology Trends to watch in 2023 and beyond. (Security Boulevard)

    Top 22 Startups to Watch in 2022. (UserGuiding)

    Best Upcoming IPOs to Watch in 2023. (Wtop)

    作者:Amelie;编辑:Juni

    来源公众号:硅兔赛跑(ID:sv_race),10万创投人都关注的创新媒体,坐标硅谷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硅兔赛跑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电商“握手”年货节

    设计动态 2023-01-17
    2015年12月23日,马云现身革命圣地延安,宣布了首届阿里年货节启动的消息。主要目标在于通过节日氛围下的促销,提高电商人群的购买力。 彼时,阿里年货节提出的核心是要让洋货下乡、让土特产进入千家万户、让年味儿更足。 一方面,通过成熟的技术手段,提高农村淘宝的渗

    马上就要过年了,你的年货买了吗?不管你买没买,电商平台已经在大张旗鼓地捣鼓年货节了。不同于双十一需要凑满减,多个平台的年货节促销手段是简单粗暴的降价,以此来吸引用户。本文作者对多个电商平台的年货节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5年12月23日,马云现身革命圣地延安,宣布了首届阿里年货节启动的消息。主要目标在于通过节日氛围下的促销,提高电商人群的购买力。

    彼时,阿里年货节提出的核心是要让洋货下乡、让土特产进入千家万户、让年味儿更足。

    一方面,通过成熟的技术手段,提高农村淘宝的渗透率,以全国范围内的货品满足城市人群向农村地区流动过程中的需求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希望通过电子商务的力量使农产品上行,满足城市人群对于特色产品的需求,发展农村电商。

    这一年也被称为阿里下行的一年。此后,从年货采买角度切入农村电商领域的年货节,成为年底各大电商平台的重要节日。

    从结果来看,作为一个非常态化的场景,年货节对于阿里电商下行,其实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反倒是后来崛起的拼多多,成为电商下行的主要拉动者。

    伴随着如今国内电商覆盖了近10亿人口,市场渗透率难以继续提高,年货节也开始从平台的战略性目标节点,转向战术性目标节点,成为一个承前启后的节点IP。

    一方面起到查漏补缺,年底冲击业绩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新年开门红,为来年的发展打下基础。 但是不同于双11、618等诞生更早的电商大促,年货节的场景下平台之间似乎并没有那么强的硝烟味。

    一、年货节没有双11的仗要打 不打仗,这是张铮在2023年第一场电商之战——年货节里所感受到的关键词。

    作为全电商平台代运营从业者,张铮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各个平台的店铺管理。在他看来,双11等年度电商节日,客户往往都会有一个运营主场,在此基础上,其他几家平台只需采取复制跟随的运营策略。

    客户首选哪个平台作为主场最为关键。比如在618往往京东是主场,双11往往是天猫。但是在年货节的运营策略选择上,没有那么多主场概念,客户更多是根据平台的政策和商品和流量的匹配度进行适配运营。

    简单说就是,不同于双11等电商平台发起的大促,商家往往采取一个主场附带其他平台的策略;在年货节时,更精细化的商品适配平台流量成为主要节奏。

    当商家对于商品和平台的流量关系认知有了新的变化,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平台侧。一场没有硝烟的年货节,揭开了2023年中国零售电商的新图景。

    618、双11等电商大节,各家平台会早早公布招商计划、运营策略以及时间周期。在舆论攻势上,甚至普通消费者都能感受到一番龙争虎斗之势。

    一方面体现在平台侧。双11等节日,各大平台往往都盯着更低的价格,甚至喊出全网最低的宣传口号。即使在直播间低价常态化的今天,比价依然是双11时电商直播间的主要话术。

    不过也有平台希望出奇制胜,比如网易严选连续几年宣布不参与双11,以市场话题度赢得流量。但是这种小众电商平台的另辟蹊径,并不能掩盖整个年度电商节日主流平台竞争的剑拔弩张。

    当所有人只盯着一个指标,那么竞争的味道势必更大。早期的抢战报节奏;中期去GMV化抢全网低价;后期低价常态化后抢头部主播入驻合作机会。 “抢”几乎成为贯穿618、双11等电商节日发展历史的唯一关键字。

    不同于京东618、阿里双11、拼多多百亿补贴,曾在三大电商平台的发展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随后成为各方颇具代表性的独创IP;年货节本质上属于公用IP的二创,过年囤货给国人们留下的传统印象,显然要远远早于电商大促。因此这里不会有平台主场,只有消费体验。

    二、新理念的试验场 《合作竞争》一书中,关于竞争和合作的商业行为,有这样一个区分:当许多商业实体在共同创建一个市场时,商业运作的表现是合作;当这些商业实体进行市场分配的时候,商业运作的表现即为竞争。

    实体商业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电商平台。在公用的IP节点,不再盯着竞争对手的价格指标,聚焦消费体验、主打平台自身的特色优势,成为年货节的重点。

    关注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而不关注竞争对手做了什么,是今年各个电商平台不约而同的选择。 在这个战略风向的指导下,年货节成了各大电商平台尝试新规则、开展新业务的“试验场”。

    淘宝方面,今年年货节取消跨店满减,所有活动商品采用官方立减的价格直降方式。这意味着消费者无需凑单,即可享受活动优惠价格。

    其中的变化对商家来说在于,“跨店满减”必须整店商品一起加入优惠机制,但“官方立减”可以报名部分商品独立参与。同时,商家也可以将“官方立减”和前N、店铺券、品类券等其它优惠同时设置使用。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年货节中推出“官方立减”的玩法,主要考量是优化消费者体验。“为了进一步简化消费者体验,提升购买UV。”这意味着过去电商大促被诟病的凑单满减,成为过去式。

    有实体零售从业者表示,凑单满减和官方立减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改善,可以用“软折扣”和“硬折扣”两个零售业态的优惠概念来解释。

    所谓软折扣主要指传统的优惠、买赠、会员、满减等折扣活动,包括电商节复杂的计算公式。这种传统的折扣总是伴随着某种规则,消费者必须在特定的条件、时间下,享受特定商品的折扣。

    无论线上线下,渠道品牌都会通过折扣活动的形式,满足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追求。比如2022年上半年大火的线下临期折扣店,本质都是属于软折扣的范畴。但在软折扣模式下,通常会导致顾客因打折而等待购物,或周期内购买产品中闲置较多。

    官方立减,则可以类比为“硬折扣”,是一种天然、无条件的折扣。顾客不需要借助折扣活动或限定规则,就可以享受到折扣后的价格。消费者第一眼见到的商品价格,就已经是折扣价。

    在这种模式下,顾客不需要对价格有过多的思考,基于平时的购买习惯,一眼就能辨别硬折扣的价格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简化了顾客的购买决策流程。

    不过目前来看,这种“官方立减”只存在于年货节活动周期内,取消跨店满减仅针对本次年货节,未来大促是否启用并不确定。因此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淘宝对于新业态的测试。

    如果说淘宝在测试零售电商的硬折扣新形式,试图借鉴实体零售的经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那么美团则是更进一步,将年货节作为即时零售的放大器,想要进一步实现本地实体零售的线上化。

    美团平台开启的2023年货节,在时间周期上要一直持续至2月5日,覆盖元旦、小年、除夕、春节、元宵节等多个节点。远高于淘宝等主流电商平台,也高于抖音等内容电商平台。

    高度加码的背后,在消费需求层面,年货市场创造了一个本地化的购物节点。人们会在这段时间集中购买,订单量密集且巨大,本地化的门店形态所能带来的集中订单履约能力与效率价值就非常高。

    不仅如此,年货市场的传统消费习惯也更侧重于亲朋好友在本地商业的逛和聚,同时在走亲访友的时间点,礼物市场也是年货节的另一个重头戏。

    相比自买自用,礼品市场往往需要很强的实物商品体验作为选购参考。聚会的团圆气氛和消费体验所养成的长期习惯,使得在年货节这个节点,美团拥有了和传统电商平台一起参与、做大蛋糕的时间窗口期。

    三、中国式零售电商的共同富裕 一方面,年货节衍生自传统公共IP,不会面临任何一家平台的主场面子争夺战,避免了硝烟味,这是由基因所决定;另一方面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下,经过战略调整后的零售电商平台,对于节日营销的思考也在转变方向。

    此前,阿里巴巴国内数字商业板块总裁戴珊上任后,清醒地认识到,“国内电商领域的竞争,其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大家都在为如何提供更好的客户价值而努力拼搏。”

    随后,她正式叫停以商品交易总额为增长目标的发展模式,要求淘宝天猫回归到消费者体验的打造上,并强调要从交易发力转向消费发力。主要策略有全面收拢和优化营销IP,坚决砍掉一些投入产出比不清晰的项目,在营销方式上做减法。

    保留和优化“618”“99”“双11”“双12”等大促活动,做强小黑盒、超品日、会员日等核心营销IP,其余营销IP将从二十多个优化到五个,让商家的经营项目更集中。而天猫正当红、天猫活力营、天猫精彩盒等这些被砍掉的项目则被认为投入产出比不清晰,分散和浪费了商家的资源与精力。

    不仅仅是阿里,聚焦消费体验成为所有零售电商平台的共同市场。比如京东深耕的物流服务,抖音补课的售后服务,美团发力的本地零售线上化,核心都是围绕“多快好省”的零售四字诀,放大自身的平台特色。

    在零售观察人士李志看来:过去电商节日主要有两个任务一个是抢消费者,另一方面是逼着商家和品牌方站队。在去GMV化和监管废除“二选一”平台政策后,电商节日必然会多元化、主题化、互动化,成为不断完善消费体验的零售特区。

    上述语境下,促销活动中除了“更低的价格”这个单一指标,还需要关注更多的产品上新、更前沿的购物体验、更细分的场景氛围。在不断做大的消费市场中,各家平台以自身的特色优势共分蛋糕,有望真正迎来中国式零售电商的共同富裕。

    作者:古廿,编辑:伊页

    来源公众号:新熵(ID:baoliaohui),洞察商业变量,探寻商业本质。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熵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缩水年终奖劝退电商人

    设计动态 2023-01-17
    年终奖的开奖,触动了一批打工人敏感的神经。前有消息称,长荣海运给员工多发52个月的薪资作为年终奖,后有游戏圈传闻,米哈游员工2022年年终奖有高达108个月的薪水。 热闹是别人的,有关年终奖打折扣,甚至取消的消息却在电商圈子里蔓延开来。 率先引发舆论讨论的是东

    电商行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之后,逐渐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期,不过在过去一年里,可能不少电商公司都出现了业务不太景气的情况,此时公司则可能会采取年终奖缩水或取消等举措。而这类举措,一定程度上是对电商行业从业人员们的“劝退”。

    年终奖的开奖,触动了一批打工人敏感的神经。前有消息称,长荣海运给员工多发52个月的薪资作为年终奖,后有游戏圈传闻,米哈游员工2022年年终奖有高达108个月的薪水。

    热闹是别人的,有关年终奖打折扣,甚至取消的消息却在电商圈子里蔓延开来。

    率先引发舆论讨论的是东南亚电商巨头Shopee。有员工在脉脉发帖称,公司内部发邮件称年终奖大打折扣,绩效B仅能拿0.5个月年终,B+拿1.5个月,A拿2-3个月。这一方案引发shopee大量员工的不满,“公司太不尊重人才了,寒了内部人的心。”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电商人美娜身上。一个月前,公司创始人对着上百位员工诚恳道歉,原因是公司业绩状况不佳,发不出年终奖。美娜进入电商行业已有3年多,这样的情况也是第一次碰到。

    “虽然知道今年业务不太景气,但是有不少员工抱有一丝希望。”对于他们来说,忙完紧锣密鼓的年货节后,年终奖到账的那一瞬间代表了一年的工作没有白忙乎。

    “年会上,部门总监和项目负责人打过预防针,让大家不要抱太多期待,年终奖最多与去年持平。”一位电商中小厂员工告诉时代财经。

    降低预期是电商人对待年终奖的共同心态。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增长,电商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在两大电商巨头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年终奖的缩水和取消成为电商公司面对寒冬的自救措施。

    一、年收入减少三分之一,新房装修计划被搁置 事实上,年终奖的泡汤早在美娜的预料之内。

    作为公司中高层,她对公司各部门的盈利情况略知一二。“原材料、物流的涨价还在持续,连长年盈利的部门也有了亏损迹象。”为了进一步缩减开支,公司目光放在了打包盒上:省去包裹里产品介绍的卡片,能节约至少1毛钱的成本。

    不过,美娜也理解公司的决定。去年11月,受全国各地疫情影响,仓库里成千上万的订单无法发货,紧接着,出现了用户退款、商品过期等连锁反应。由于双11的物流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公司也不敢倾注全部资源投入双12大促。

    美娜的公司位于当地的电商园区,放在两年前,她每天能透过公司的玻璃窗,看到来来往往穿行的货车,今年12月以后,由于车流量减少,园区索性关掉了侧门。

    年终奖取消的影响还在持续,有部分员工动了离职的念头。这几天上班期间,美娜观察到,大部分同事在工位上垂头丧气,有个别员工提前请了年假,办公室多出不少空出来的位置。

    美娜算了一笔账,除去年终奖和额外奖金,她2022年的收入缩水了近三分之一。按照美娜的计划,她原本要将年终奖用于新房装修,由于出现近10万元的缺口,这一想法不得不搁置。

    “公司HR天天把降本增效挂在嘴边,大多数员工预感到年终奖会大打折扣。”头部大厂电商部门前员工筱筱向时代财经,按照往年的规定,普通员工一般能拿到1-3个月的年终奖,大部分员工能靠着年终奖回血。

    据筱筱介绍,她所在的电商部每个月都有必须达成的销售额,销售额的完成指标与员工绩效挂钩,而每个月的绩效与年终奖绑定在一起。2021年,公司的电商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部门同事像打了鸡血一样,每个月只要踮起脚就能够得着。

    到了2022年,那条让部门感到亢奋的增长曲线变得平缓了许多,公司有意缩减了部门人员数量,筱筱在三个月前主动提出了离职。

    “公司HR普遍压绩效了,能拿到3个月年终奖的员工应该不超过10%。”筱筱向时代财经说道。

    二、巨额年终奖只属于少数人 年终奖的缩水、取消与整个电商行业增长瓶颈不无关系。今年双11,阿里第一次没有公开GMV数字,只是说“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京东以“创造新纪录”“再创佳绩”来代替销售数据;Shopee则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年,在股价暴跌、关站、裁员等诸多影响下,年终奖缩水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就连一路高歌猛进的抖音也遇到了增长天花板。据晚点报道,抖音在2022年上半年进行了多次测试,发现抖音展示的电商内容一旦超过8%,主站的用户留存、用户使用时长就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

    阿里巴巴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零售商业收入1312.22亿元,同比下降1%,陷入疲态。同期,京东自营电商实现收入1970亿元,仅同比增长了6%。

    王骁是头部电商大厂的采购人员,在他印象中,电商大厂的年终奖并不慷概,即便处于公司业务快速增长期,也只能保证年终奖不缩水,而不是超额发放奖金。动辄几十万元的年终奖只是极个别案例,大部分员工要面临的是苛刻的考核指标,王骁从多个同事那里听到的风声是,今年高绩效的名额会进一步缩减。

    “普通员工只有两个月的年终奖,再往前三年,公司的年终奖只有1个月。本来计划2022年要把年终奖提升到3个月,但是2023年开始中高层面临集体降薪,还是不要抱有期待比较好。”王骁向时代财经表示。

    和项目发展的生命周期重合,技术人员的高额年终奖也只发生在项目开发的巅峰时期。

    李超是头部电商大厂的算法工程师,有一年,他经手了一个页面算法优化新项目,等到年底总结的时候,该项目的核心数据提升了12倍。作为回报,李超拿到了近50万元的年终奖,前提是他每个月的基本工资就能达到5万元,远远高出普通员工的月收入水平。

    然而,巨额年终奖光顾的次数非常有限,告别项目增长高峰期后,李超的年终奖又回落至正常水平。

    “现在电商行业越来越趋向传统行业了,员工不得不接受红利期结束、消费下行带来的变化。”美娜向时代财经说道。

    (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作者:徐晓倩;编辑:史成超;公众号:时代财经APP(ID:tf-app)

    本文由 @时代财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抖快社交,变道求生

    设计动态 2023-01-17
    抖音、快手再一次杀回了社交市场。 2022年12月底,快手App store版本更新,在原有的快手热榜、朋友动态、快手拍摄的基础上,新增亲密贴贴、快手直播等新锁屏组件,通过强化产品的交互功能,增强用户的社交粘性;同期,抖音也推出“抖音聊天”,试图从桌面端切入社

    抖音快手意图在社交市场上分一杯羹的野心人尽皆知,他们都曾经在社交领域推出过不少产品,要么铩羽而归,要么无疾而终。如今,它们再次踏上社交之路,这一次它们的胜算又能有多少?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你分享。

    抖音、快手再一次杀回了社交市场。

    2022年12月底,快手App store版本更新,在原有的快手热榜、朋友动态、快手拍摄的基础上,新增亲密贴贴、快手直播等新锁屏组件,通过强化产品的交互功能,增强用户的社交粘性;同期,抖音也推出“抖音聊天”,试图从桌面端切入社交赛道完成弯道超车。

    长期以来,抖音、快手意图在社交市场上分一杯羹的野心人尽皆知。然而从此前的轨迹来看,快手的“欢脱”、“喜翻”、虚拟社交,抖音的“多闪”、“飞聊”、“派对岛”,两者推出的多款社交产品和服务或是以失败告终,或是不温不火,社交似乎成为了抖快无法逾越的大山。

    如今,伴随着抖音的推新、快手的产品升级,它们又再次踏上社交之路,这一次它们的胜算又能有多少?

    一、抖快放不下社交 从短视频平台的身份出发,想要正儿八经地像微信、QQ一样建立成熟的社交生态并非易事,但为何这么些年来抖快们却越来越爱社交?

    就从抖快面临的困境来说,流量上,短视频用户增量逼近天花板,虽然抖快仍旧是业内的领跑者,但现今B站、视频号以及各大互联网巨头对短视频的布局越发重视,抖快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经营上,据2022年Q3财报显示,快手第三季度经调整后净亏损为6.72亿元,另外,抖音集团CEO梁汝波也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表示,2022年,抖音集团营收增速减慢。抖快深度商业化、放大平台价值的焦虑还在持续。

    抖快必须要考虑如何突围的问题,死磕社交正是因为抖快看到了社交对现下压力可能起到的平衡作用。

    其一,社交是天然的引流管道。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6月,微信视频号的月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8.13亿,远超抖音和快手的6.8亿、3.9亿。背靠微信生态的视频号用户增长迅猛,仅用两年时间实现对抖音和快手的赶超,足以坐实社交平台具备的强大引流能力。

    客观来讲,社交属于大众刚需,且用户粘性高,想必抖快也渴望拥有扎实的社交基因,像微信一样拥有巨大的流量引流至平台的各个功能,能通过社交沉淀用户信任度来帮助平台实现各个业务的增长。社交闭环是抖快留住用户的重要一环。

    其二,社交可以帮助平台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站在抖快的角度来看,社交不仅仅能增加内容分发的场景,也能创造新的供需关系的链路,形成多层次的内容生产和消费关系。

    原本短视频的使用场景,天然就有社交的需求,比如用户看完后的评论、分享,抖快完全可以借此自然沉淀出用户群体。事实上,抖快也确实在努力聚拢平台的“社交人群”,就比如社交电商、社交种草等等,抖快近两年关于社交的新玩法层出不穷,也许它们也在希冀平台能够产生更多关系链和社交数据来辅助成长。

    总的来说,互联网巨头们业务之间的竞争与彼此渗透,要么为了进攻,要么为了防御。就目前看来,抖快进军社交赛道或许两者皆有,一为了防止用户的流失,给自己现有的用户提供更多的渠道;二为了把短视频积累起来的巨大流量池进行多重利用。在微信视频号追赶势头正盛,自身商业化进入深水区的当下,抖快不得不在方方面面都绷紧神经。

    二、抖快社交变数大 不过抖快此时选择返场,这个时机还是有些微妙。

    2022年,元宇宙爆火,元宇宙社交市场成为了更多国内巨头的布局重点(像百度的希壤,腾讯将QQ秀改为靠虚幻引擎4驱动的3D升级版QQ秀等等),陌生人社交市场在各路玩家集体涌进下有所回暖。据艾瑞咨询称,陌生人社交的市场规模在2026年能达到2008亿元,整体增速高于移动社交网络的行业规模增长。

    显然,相对于微信一家独大、市场格局已定型的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近年来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大蓝海。毋庸置疑,此时对于抖快这类主攻陌生人社交的玩家而言正是奋起发展的大好时机。

    一方面,陌生人社交市场还未完全饱和,市场还能够容下更新颖的、细分的社交产品。

    陌生人社交是一个对技术极其敏感的行业,当下虚拟人、VR、5G 等社交方式并未完全成熟,各家有望通过技术升级打造出全新的交友方式,与其他竞争选手拉开差距。

    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环境为当下的陌生人社交市场带来更多变数。

    现在国内社交应用的竞争现状是,头部的微信无可撼动,中尾部的soul、陌陌、希壤、音遇、赫兹等细分赛道的玩家正想尽办法在陌生人社交领域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可实际上,中尾部区间的玩家众多,市场分割零散,各家的盈利能力及其可持续性还面临很大考验。

    拿陌陌、探探两位前辈来说。据财报显示,在2022第三季度,陌陌的付费用户总数为840万,去年同期为930万;营收从去年同期的32.46亿元下降至今年的28.91亿元。探探的付费用户为200万,去年同期为290万;其营收则从去年同期的5.12亿元下降到今年的3.41亿元。就此来看,抖快以及其他新入者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乘之机。

    概而言之,在新趋势下社交产品不断出现新形态,抖快自带流量优势,在社交市场或许还大有可为。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未来,陌生人社交的蓝海优势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消退,抖快作为后来者抢占市场份额的难度也会不断增加,后续如何凭借平台内的环境持续留住用户或才是抖快能够逆袭突围社交市场的关键点。

    三、抖快背刺微信? 结合此前抖快推出这么多社交产品或服务的效果来看,抖快搞社交似乎并不被用户所看好,或许真正需要它们首先思考的并不是怎么样通过社交深入商业化,而是究竟怎么样的社交平台或服务才能被更多用户接受。

    抖快有巨大流量池不假,但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往近了说,社交市场上短时间内很难出现第二个微信,往远了说,用户切换社交平台的成本比较高,想必大部分用户并不想在自己手机上下载第二个微信。所以抖快们想要在社交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走出于微信有别的差异化路线或才是获得认可的关键。

    从当下抖快短视频平台的动作来看,社交依旧是它们十分重视且将持续发展的板块。那么,抖音、快手又如何撑起自己的社交梦?

    1. 抖音:产品形态切入 现今,用户的使用习惯已向移动端转移,抖音却反行其道先推出电脑端社交应用“抖音聊天”,这波“反骨”操作看似令人不解,但实际,这恰恰才是体现抖音懂得变通的地方。

    第一,从多闪到派对岛,抖音已经在社交移动端多次吃瘪,其自然深知需要换个方向摸索,而在PC端发展,可以与微信以及诸多手机社交APP避免正面竞争。

    第二,抖音并不想替别人做嫁衣,不管是电商是支付,这些年抖音都尽量在平台内完成,所以即便是在社交方面抖音也不想让这“肥水流向外人田”。 此时单独推出电脑端“抖音聊天”,让抖音里的商家和主播们丝滑获取私域流量,后续只需接入抖音支付,便能完成交易闭环。

    相对局限的是,从现有的版本来看,抖音聊天与电脑版的微信在功能上仍有很大差距,抖音聊天1.0版本的聊天框仅支持发送文字、表情以及图片,还不能发送文件。在用户群体上,抖音聊天主要是面向创作者和商家,目前的使用场景范围比较小。

    虽然抖音集团也是互联网一方霸主,但“抖音聊天”聚焦的PC互联网在当前已处于边缘位置,想要赢得一定的用户群体还有很大难度。

    2. 快手:公域流量复用 与抖音不同,快手对社交的进攻逻辑已然从单独推出APP转向平台内功能的设置,不论是对端内还是端外的公域流量,快手都在积极将社交与之关联到一起。

    在端内,快手更加重视社交服务的多样性,将“老铁们”重新分配到各类社交类型中。 一边基于“附近同城”推出虚拟形象社交,一边在直播间增加“相亲角”,为主播打造相亲功能,给用户提供保媒拉纤的服务,此外,“婚庆”频道,亦悄然出现在快手的“热门活动”中,平台内的婚恋社交氛围越来越浓烈。

    在端外,快手将虚拟社交行为与各大主流平台进行链接,共享流量。 用户可以将自身的虚拟形象化作名片链接,发送至微信、QQ中,端外用户也可通过点击该链接,跳转至快手中,与端内用户进行社交联系。

    过去两年中,快手不断通过游戏、明星等公众人物来积蓄公域流量,现如今快手走入商业化深水区,此时正是将公域流量集中变现的关键时刻,社交作为当下风头正足的赛道,即便是成功难度极高,未来快手宁愿试错,也绝不容许自己错过。

    四、小结 社交梦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其背后蕴藏更广袤的市场和商业价值空间,不过抖快想实现这一切美好希冀或许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抖音、快手的社交之路不太可能停滞。虽然很难复刻微信的成功路径,但抖快对社交有刚性需求,至少可以完善平台内的社交功能,在腾讯系社交产品高筑壁垒的背景下,让自家平台用户可以顺畅完成分享、互动等社交行为。

    当然,抖快发力的陌生人社交还有很大想象空间,就现下而言,直播、视频聊天、虚拟空间等新型的社交场景开始兴起,抖快还有很多爆发的时机来抓住用户。

    专栏作家

    刘旷,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海南三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购团邦资讯创始人、知名自媒体。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