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周报245期 | 美团近期将上线“美团企业版”,阿里版ChatGPT本月11

    设计动态 2023-04-07
    早上好呀,又到周五了!来看看这周发生了什么吧~ 美团将于近期正式上线面向To B市场的业务“美团企业版”,定位企业消费赛道。美团企业版会为企业客户提供消费服务和管理方案,包括用餐、差旅、打车等。 “阿里11日推出大模型,18日推出行业应用类模型。”从圈内人士得

    早上好呀,又到周五了!来看看这周发生了什么吧~

    美团将于近期正式上线面向To B市场的业务“美团企业版”,定位企业消费赛道。美团企业版会为企业客户提供消费服务和管理方案,包括用餐、差旅、打车等。

    “阿里11日推出大模型,18日推出行业应用类模型。”从圈内人士得到的消息,2023阿里云峰会上将正式推出阿里大模型,接下来还有各类的行业应用类模型会面世。之前,有博主测试了天猫精灵,发现已经上线了阿里版ChatGPT语音助手版。

    一、值得关注 消息称字节跳动 2022 年收入超 800 亿美元直逼腾讯,增长 30%

    知情人士透露称,字节跳动 2022 年营收超800 亿美元(5514 亿元人民币)直逼腾讯,较 2021 年的 600 亿美元涨超 30% 以上,报道指出,字节大部分收入增长来自核心广告业务,其广告收入较 2021 年翻了 2.5倍,达到 100 亿美元左右.去年字节的广告收入超过了 Snapchat 母公司,其收入为46 亿美元,同期 YouTube 广告收入增长 1% 达到 292 亿美元,而 Meta 广告收入下跌1% 至 1136 亿美元。

    拼多多小二再发朋友圈怒斥“炸店”行径:平台将继续坚定站位消费者

    继3月29日拼多多小二在朋友圈怒斥恶意“炸店”事件、直陈“破坏别人并不会让你变好”之后,4月3日,拼多多小二再次发布朋友圈表示,那种把“炸店”原因归咎于平台“仅退款”规则的说法,是用来掩盖“炸店”势力真实意图的拙劣借口,平台绝不屈服于任何网络黑恶势力,并将继续与广大商家一起坚定的站在消费者一边。拼多多小二在朋友圈表示,有组织有预谋的“打砸”行为仍在持续,平台“百亿补贴”的店铺和商品成为攻击的主要目标。

    货拉拉宣布造车,筹划香港上市

    同城货运巨头货拉拉递交招股书,寻求在香港上市。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货拉拉营收分别为5.29亿美元、8.45亿美元及10.36亿美元。而在利润方面,2022年,货拉拉首次实现盈利,经调整年内利润为5323万美元。货拉拉表示,正利用从现有车辆租售服务经营经验开拓新商机,如电动商用车研发。

    自游家汽车官方App被曝停止服务,去年因无法交付发起全额退款

    有消息称自游家NIUTRON汽车官方App已宣布停止服务,无法正常访问。记者发现,在自游家的官方微信公众号NIUTRON汽车内,其进入官方网站和下载App的链接同样也已无法正常访问。同时,自游家官方微博的所有内容目前也已经无法查看。因在短期内无法交付,自游家汽车在去年12月7日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宣布将在48小时内全额退款。

    OpenAI发文介绍保障AI安全方法

    据上证报,美国当地时间4月5日,ChatGPT研发者OpenAI在其官方博客中发布了题为《Our approach to AI safety》(《我们保障AI安全的方法》)的文章,介绍了该公司确保AI模型安全性的部署。该文章介绍了六个方面的部署,一是构建越来越安全的AI系统,二是从实际使用中积累经验以改善安全措施,三是保护儿童,四是尊重隐私,五是提高事实准确性,六是持续研究和参与。该文章介绍,OpenAI要求用户必须年满18周岁,或年满13周岁经父母批准,才能使用其AI工具,该公司正在研究验证选项。OpenAI不允许其技术用于生成仇恨、骚扰、暴力或成人类别的内容,并阻止儿童性虐待等材料上传到其图片工具中等。在隐私方面,OpenAI表示努力在可行的情况下从训练数据集中删除个人信息,微调模型以拒绝对私人信息的请求,而且能响应用户从OpenAI的系统中删除个人信息的请求。

    二、产品动态 美团近期将上线“美团企业版”,先做企业用餐

    美团将于近期正式上线面向To B市场的业务“美团企业版”,定位企业消费赛道。美团企业版会为企业客户提供消费服务和管理方案,包括用餐、差旅、打车等。美团企业版负责人康凯为企业业务部总经理,在餐饮外卖领域有十年以上的企业服务经验。他向美团核心决策小组S-team成员、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汇报。目前,美团企业版团队规模已有数百人,且在快速扩张中。

    B站推数字资产APP“高能链”

    B站旗下的区块链平台“高能链”独立上线了App,这款App支持查看Bilibili数字藏品、链上地址搜寻及地址链资产信息。这相当于为拥有B站数字资产的用户提供了半个区块链钱包和浏览器功能,可以查看区块链地址,但不具备转账功能。B站官方表示,这款产品目前可使用的场景为哔哩哔哩、DoDo以及高能链。

    9.9元包邮?淘宝首页将上线99特卖频道,主打性价比

    淘宝已面向部分用户,在其App首页上线了99特卖频道。一张新版淘宝首页截图显示,99特卖频道与淘宝直播并列,在首页最显眼位置处展示,该入口处还标有“9.9”的字眼。据悉,目前,并不是每个用户都可以看到这个频道。一名电商行业人士称,预计淘宝只针对部分用户开放了这一频道。正常情况下,本月内有望面向所有用户上线。从目前99特卖频道页面来看,这一频道的特点是“便宜”,讲究性价比、全场包邮。

    抖音测试推荐栏切换双列模式,旗下内容社区可颂重新上架

    Tech星球获悉,抖音APP首页上方的“推荐”入口,已经测试从单列切换成双列的观看模式,简单而言,用户可以从此前的上下刷视频或图文的观看模式,变成双列瀑布流的观看模式,相比单列模式的系统推荐,双列瀑布流的内容展示模式,能够将展示的内容让用户主动选择观看。

    阿里版ChatGPT本月11日亮相:内测已在进行

    “阿里11日推出大模型,18日推出行业应用类模型。”从圈内人士得到的消息,2023阿里云峰会上将正式推出阿里大模型,接下来还有各类的行业应用类模型会面世。之前,有博主测试了天猫精灵,发现已经上线了阿里版ChatGPT语音助手版。

    三、运营动态 B站UP主发起停更潮:回应称没有这么夸张

    多位UP主密集地公开宣布暂停更新并不多见。停更原因方面,大部分UP主均表示,平台收益减少、收支难以平衡是停止更新的主要原因。“B站的奖励机制今年进行了很大调整。”一位在B站拥有数万粉丝的UP主告诉记者,一条各项数据和去年差别不大的视频内容,B站给到创作者的收益可能只有去年的1/3~1/2。

    饿了么启动地方菜扶持计划,投入千万流量和红包、发行数字藏品

    4 月 2 日消息,中国江西网发文,在江西赣州举办的赣州美食文化节上,饿了么副总裁余泽伟正式宣布,饿了么正式启动地方菜扶持计划,首站为赣菜投入千万流量和红包补贴,建立专属的赣菜专区,发放赣菜专属数字藏品,以全链路整合线上线下营销资源,擦亮赣菜品牌,促进餐饮消费升级。

    Meta计划年底前实现生成式AI商业化,用于广告图像

    日经新闻4月5日消息,Meta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其专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商业化,用于生成广告图像。在访问日本期间,Meta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接受采访表示,预计这项技术能帮助Meta的客户更有效地接触受众,降低成本。

    Twitter Blue表现不佳:订户比例不足1%,无法弥补广告损失

    互联网流量分析服务SimilarWeb的最新测算显示,今年3月共有260万人访问Twitter Blue订阅服务的销售页面,但实际购买人数只有11.6万。Twitter Blue今年2月的订户不足30万人。即便考虑到SimilarWeb测算的11.6万的新增订户,总订户也不到Twitter月活跃用户的1%。Twitter Blue订阅服务每月收费8美元,其增长速度还不足以覆盖广告收入的下滑。

    ChatGPT已经恢复Plus订阅服务

    实测发现,OpenAI的ChatGPT已经恢复了Plus订阅服务,并可进入付费环节,但也有一定概率无法成功跳转支付页面。就在昨天(4月5日),ChatGPT官网停止Plus付费项目的购买,原因是“需求量过大”。业内推测,这是由于ChatGPT背后的算力资源出现明显缺口,导致OpenAI不得不暂时踩下用户增长的“刹车”。

    四、好文推荐 《不卷迭代速度,产品必淘汰?》作者@Conlin

    编辑推荐:现在的产品软件,一部分按照月更甚至周更的速度在进行更新,另一部分则以年更的速度龟速更新。竞争越发激烈,这两种迭代模式哪种更好?作为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控制迭代速度呢?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点击此处立即跳转阅读

    《TO B出海第一站:覆盖18种多语言场景、打造国际化IT服务体系》作者@boyka

    编辑推荐:出海如今成为了很多企业的战略,国内卷不过,国外市场大有可为。和人一样,产品想要出海,得先过语言关。由此带来了IT产品的国际化需求,进而引发了IT产品功能的国际化改造,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多语言支撑能力的推进。本文作者对此展开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此处立即跳转阅读

    《不想上班的年轻人,都去摆摊了?》 作者@Estella

    编辑推荐:不想上班的年轻人们,最近终于找到了新的赚钱方式——摆摊。年轻人摆摊,都在卖些什么呢?能赚回本吗?本文作者分享了两个摆摊的年轻人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此处立即跳转阅读

    五、精彩问答 Q:企业微信按人头收费,是否适合飞书、钉钉效仿?为什么?

    企业微信将从6月22日起将根据外部联系人数量,向使用公司收取每人0.1元/年的费用,免费名额仅有2000名。

    这种收费方式,是移动办公app里的首家,那么这样的商业模式是上策吗,是否适合其他移动办公APP,比如飞书、钉钉效仿?为什么?

    欢迎来围观:点击此处,前往回答

     

    本文值得关注、产品动态、运营动态内容,综合选取自泡面小镇微信公众号、IT之家、Tech星球、正观新闻、界面新闻、新浪科技、财联社

    问题来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旗下问答平台 ——  天天问 ,欢迎各位小伙伴前往交流、切磋~

  • 年轻人与庙,代表了什么?

    设计动态 2023-04-06
    最近一段时间,年轻人逃离写字楼,转行去从事“体力活”成为一种潮流。豆瓣小组“轻体力活探索联盟”成立不久就吸引3万名年轻人加入,小红书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职后去集市摆摊、去云南卖花。 职场生存不易,年轻人说出“裸辞”二字反倒比以往更容易了起来。 2023年2

    随着“寺庙游”的爆火,那些迷茫焦虑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上香,更多的是想在古寺中寻找新的人生答案。本文将两位亲历者的故事娓娓道来,揭开了年轻人当下的困惑与不安,那么,她们是如何通过做寺庙义工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呢?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一段时间,年轻人逃离写字楼,转行去从事“体力活”成为一种潮流。豆瓣小组“轻体力活探索联盟”成立不久就吸引3万名年轻人加入,小红书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职后去集市摆摊、去云南卖花。

    职场生存不易,年轻人说出“裸辞”二字反倒比以往更容易了起来。

    2023年2月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相比去年同一时间增长了三倍,预定寺庙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寺庙游”爆火后,寺庙法物周边也一度卖到脱销,雍和宫的香灰琉璃、灵隐寺的十八籽串广受追捧,拥有商业眼光的商人也伺机而动,最早出圈的永佛寺“慈杯”咖啡现已成为跨界营销的经典案例。

    不仅如此,对未来焦虑、对人生困惑的年轻人并不满足于一柱清香后就与寺庙别过,而是选择留在那里做义工。

    他们远道而来,带着问题上山,希望能在依山傍水的古寺里聆听智慧,找到答案或方向。

    有人将寺庙义工看作是体验生活的起点,也有人将它视为阶段性的归宿。

    一、裸辞旅行,其实没那么快乐 2021年夏天,绿子以管培生的身份进入某互联网大厂,入职半个月后,她如愿在核心部门成为计划经理。从那时候起,她开始在小红书上持续更新#互联网打工日记,复盘自我成长,分享职场生活。

    一年前,她在笔记中写道,有一份这样的工作让她拥有独立和自由,拥有规划自己生活的权力,她很欢喜也很珍惜。

    可是没过多久,她不再更新职场日记,甚至会在下班以后狂奔到地铁站看玉兰花开,急迫地需要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当裸辞的想法出现时,绿子也很诧异,她想不通。为了这份工作,从很早之前她就开始铺垫,做学生社团、进500强企业实习,入职后也产生了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可现在,她只想辞职。

    她告诉刺猬公社:“在一个岗位上扎根,仿佛被钉在了流程里,好像只有下班后,我才能真正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她思考了很久,那段时间,她努力地寻找生活的意义,努力地让自己快乐起来。一有空,她就在城市四处溜达,在绣球公园看老人打牌,甚至一个人去长江花两块钱买个船票,看落日。

    尽管此时,绿子还未想好离职后的规划以及下一段人生旅程的目的地,但她还是决定重新上路,内心有一个坚定的声音说:“这一次,不要为简历而活,为阅历而活。”

    绿子在小红书写道:“生病会让争强好胜的心骤然变得与世无争。”新冠痊愈后的第15天,她开启了裸辞后的第一段旅行。

    有山有海,有人文景观,她将旅行的第一站放在了山东。为了看看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她来到济南,骑一辆共享单车前往老舍先生的故居,这天她也更新了小红书,有用户在笔记下留言:“绿子的日记真治愈”。她回道:“你的生活也在治愈着你。”

    参观完济南后,她又来到青岛,用一整天时间漫无目的地闲逛,去菜市场跟老爷爷聊天,去海边吹海风,甚至在海边一个人吃完一整罐凤梨罐头。

    我在脑海中疯狂构想着她吃凤梨罐头的场景,诗意中又带有一丝荒诞。这种荒诞感也曾出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作家止庵曾点出——“荒诞其实是焦虑的极致。”

    果不其然,绿子接着说道:“你知道吗,做这些事情,我一点都感觉不到快乐。”

    在她的想象中,裸辞旅行应该是无比快乐且自由的,可她在旅行过程中,感受到的只有麻木,没有快乐。一路上,忙着赶路、忙着做攻略、忙着拍照,在旅行中思考人生意义的想法早就被抛之脑后。

    旅途结束后,她总结道:“也许旅行能够治愈别人,但不能治愈我,与其期盼被一段偶然的美好风景治愈、被一个偶遇的路人开导,我不如去一个直面人生议题的地方。”

    她开始回忆,在裸辞前的那段时间里,为了抵消工作的无意义感,她曾经去长江保护基地面试志愿者,也曾在自己所居住的那条街上捡垃圾,这两件事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

    想明白后,她更坚定了。“我们从小一直在说劳动最光荣,在我看来劳动不一定是上班换取报酬,而是一切能够造福他人、满足自己的一种产出,在这样的劳动中,我能真正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绿子一下找到了辞职后的方向,去寺庙做义工。

    二、在寺庙,从冷漠到“打开” 今年年初,香海禅寺恰好在招新春义工,她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一周后,她来到香海禅寺的所在地,浙江嘉兴的桐乡市。桐乡紧邻乌镇,绿子清晰地记得,那天满车的人只有她独自一人在桐乡高铁站下了车。

    异乡的陌生感让她有些害怕,对一切充满了警戒心,她回忆:“打到车后,我自己将行李搬到后备箱,在路上司机与我搭话,我也不理会。”

    就这样,绿子带着警惕、封闭的心来到寺庙的门前。此时,她觉得自己的心理防线正在被瓦解,她表示:“看到这么庄严、干净、正统的道场,原先的担心烟消云散了。”

    比起杭州热闹的灵隐寺、法喜寺来说,香海禅寺给绿子的第一印象就是清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香海禅寺给义工安排工作,也是以兴趣为准,在这里只需要做你最擅长的事。绿子成为了摄影组的义工,负责拍摄寺院的环境、师傅们的工作场景、禅修课以及法会。工作时间从早上7:30到下午4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始的生活状态在这里得到了验证。

    寺庙生活究竟能为人带来什么转变,在切身体悟之前,即使眼睛看到了答案,也很可能不以为然。

    对绿子而言,从小在都市的生活法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刚来到这里,她对身边所有的陌生人都设有一道防线,不会关心别人,也不允许任何人窥探自己的内心。

    兔年除夕夜,绿子在大殿门前站岗,前来上香的功德主大部分都是以家为单位,她突然有些想家。此时,远处突然响起了烟花的声音,绿子掏出手机,日历已经显示2023,她喃喃自语:“原来已经到了新的一年”。

    看出了她的难过,同为义工的桐乡人邀请绿子到家里做客,那时绿子只当是客套话:“这种话我平时在公司也经常说,但没想到,第二天她还专程来寻我,我很受触动。”

    慢慢地,现代社会所塑造的客气与疏离被这里慈悲、利他的氛围所感化,她也由封闭变得不再设防,绿子感受到自己的心逐渐打开。

    一天晚上,她趴在一位刚刚认识10分钟的姐姐怀里嚎啕大哭。她表示:“这种事以前绝对不可能发生,这也是寺庙生活的神奇之处——在这里,没有人在意对方的身份、地位,就只是单纯地交流,倾听,分享感受,得到回应,没有利益与关系的纠葛,交往变成了最本质、最纯粹的模样。”

    绿子纠结了20多年的心结,竟然被对方简单几句话开导了,“大道至简”在此时得到了验证。

    因为童年的一些阴影,绿子十分怕黑,姐姐非但没有不屑一顾,很认真地倾听并且郑重地对她说:“不用去思考自己为什么怕黑,害怕又如何,你要相信任何一切问题,你都有答案,也有能力去解决。因为你本质俱足。”

    听完这句话,绿子像是吃下一颗安心丸:“如果下一次黑夜来临我又害怕的话,那就害怕吧,没有关系。总有一天我会明白这种恐惧是从哪里来,我要把它放到哪里去。”

    截止到现在,绿子在香海禅寺已经待了三个多月,她明显感觉到来寺庙做义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第一期义工的年龄基本在四五十岁左右,以退休后的中老年人为主。第二期之后,90后00后的比重明显提升,到了第三期全部都是大学生。她又补充道:“其中有一半都是看了我在小红书上的分享而来。”

    在这群年轻人身上,绿子也看到了一个共同点,一开始大家怀着各种各样的焦虑,想来寻求解法。可后来,他们对自我的关注度越来越小,开始想要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提供帮助、创造价值。寺庙教给每个人的道理很难概括出来,但又很容易被感知。

    三、找到生活的锚 若按照时间来划分,寺庙义工可以简单地分为长期义工和短期义工,绿子是前者,Eva则属于后者。

    一个偶然的机会,Eva看到北京房山药师寺招募义工,寻了一个得空的周末,她穿城而来。与绿子不同,来之前Eva没有为此行设置任何问题,但忙碌的寺庙生活,让她得到了平静与满足,也意外地找回了睡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Eva都患有焦虑和失眠,这与她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以及自身性格不无关系。Eva的职业经历不只是用丰富来形容,可以说每步都踩上了风口,有种好风凭借力的意味所在。

    在小红书上,她对自己的介绍——资深综艺制片人、互联网大厂运营、品牌内容顾问,面对这三种职业身份的转换,Eva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她以“顺势而为”这四个字简单概括。

    Eva曾有同事在一家长视频公司待了五年以上,即使降薪降职他也要留在这里。对此,她表示,不希望自己拥有某种惯性,在任何阶段都要看到成长。

    转换行业的路上,Eva不是没有过犹疑,有猎头曾抛来糖衣炮弹,也有质疑自己决定的时刻。但无论任何,她坚信自己一定要走上坡路,坚持下去,路会越走越宽,自己能做的事也会越来越多。

    可是整个过程并不容易,压力持续加码,Eva一直在尽力调整自己,可状态仍然时好时坏。

    在寺庙做义工的两天两夜里,她把自己从原本的生活状态中短暂抽离,接二连三的任务暂时占据了她的身心。上晚课、洗供盘、摆放供品、收拾经书、剪花插花、打扫院子、斋堂洗菜,抽空还能招猫逗狗,每晚睡得十分香甜,身体的疲劳反而将紧绷的神经拨松了。

    据她回忆,那个周末,药师寺前所未有的繁忙,观音菩萨圣诞、佛教徒皈依、老师父圆寂,寺庙里人人忙得不可开交,其他寺庙的僧人、居士也来到这里,赶来参加的人络绎不绝。

    在药师寺度过了充实忙碌的周末后,也给了Eva一个启发,她想利用周末时间去体验“100种生活方式”,在其中利人利己,寻味更多的人生意义感。

    Eva提到:“很多时候,努力并不能够改变生活现状,当我没有办法改变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只能尽可能多做一些让自己心情愉悦、状态更好也能时刻保持成长和精进的行动。”

    与Eva交流后不久,她的“to do list”就又打了两个对钩——自己盖了一座房子,从建筑布局、装修风格到软装硬装统统亲力亲为;给自己半年时间,放下在北京打拼出的一切,去南方工作、生活。

    她将“100种生活方式”的体验分为四个类型,首先是职业类,比如剧本杀DM、婚礼策划、花店店员;第二种是陪伴类,盲人助跑、爬山搭子等(搭子:以兴趣为出发点,垂直领域的新型社交关系);第三种方式是技能提升,像是盖房子、跳水等,最后一种是公益类,流动儿童图书馆管理员、为早产儿钩织小章鱼、帮88个年轻人提升职场能力(已帮29人)等。

    她不仅希望能从行动上帮助更多人,还希望能够以超强的执行力感染更多年轻人,找到生活的锚。Eva表示:“与其一直想,勇敢迈出第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四、寺庙收留自救者 很久之后,回顾自己的职业选择时,绿子提到:“当我重新审视那份工作时,我发现自己所做的选择不是以兴趣爱好出发,而是一直在用社会的衡量标准,参照着别人的人生目标去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Eva则表示:“我需要定期拿出一个成绩,所以我会给自己压力,尽管别人没有要求我什么,但是我会要求自己。”

    同样是面对意义感的消退,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绿子和Eva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态度与解法,尽管二人的动线不同,但他们尝试自救,也已经自救成功。甚至二人价值与自我意义的实现也汇聚到同一个坐标上——“自利利他”。巧合的是,这个观点在佛经中也能寻得一些踪迹。

    无论是寺庙游还是寺庙义工,寺庙本身并不能解决困顿,正如新时代创业者的金科玉律《纳瓦尔宝典》所言:医生不能让你健康,营养学家不能让你苗条,老师不能让你变聪明,禅师不能让你冷静,智者不能让你富有,教练不能让你健壮。最终,你必须自己负起责任,救赎靠自己。

    作者:弋曈;编辑:园长

    原文标题:年轻人与庙

    来源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互联网内容行业观察与研究。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刺猬公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挟ChatGPT之威,微软要“二选一”

    设计动态 2023-04-06
    “高开”的微软新必应,正在承受压力。 一方面,谷歌没有留在原地被动挨打,聊天机器人Bard正在加速前进。当地时间3月31日,谷歌CEO桑德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采访中透露,Bard将在未来几天从目前基于LaMDA的模型转移到更大规模的PaL

    “高开”的微软新必应,正在承受压力。一方面,谷歌的聊天机器人Bard正在加速前进;另一方面微软的好朋友OpenAI也正面临巨大的阻力。此外,还有一众小引擎也加入了战斗。在这场“战争”中,以ChatGPT为武器的微软,能够胜出吗?

    “高开”的微软新必应,正在承受压力。

    一方面,谷歌没有留在原地被动挨打,聊天机器人Bard正在加速前进。 当地时间3月31日,谷歌CEO桑德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采访中透露,Bard将在未来几天从目前基于LaMDA的模型转移到更大规模的PaLM上。

    这意味着,Bard将能更好地应对多步推理和数学问题,编码功能也将推出。这是此前微软必应机器人与Bard相比最明显的优势。

    另一方面,微软的好朋友OpenAI正在面临巨大的阻力。

    突然之间,很多人在呼吁停止比GPT-4更先进的商用语言模型的推出,包括马斯克在内的上千人发表了联名公开信,美国AI和数字政策中心(CAIDP)也向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起投诉,请求其进行阻止。

    意大利已经禁止了ChatGPT,当地个人数据保护局开始立案调查。德国联邦数据保护专员发言人也表示,出于数据保护方面的考虑,“暂时禁止在德国使用ChatGPT原则上是可能的”。

    根据此前福克斯新闻的报道,OpenAI将在年内升级GPT-5。如今面对外界种种阻力,该计划是否能顺利落地充满变数。而对于微软来说,OpenAI的新语言模型是其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此前OpenAI发布GPT-4,强大的能力惊艳四座,微软当即表示必应机器人使用的正是这一模型。

    有意思的是,在最想追赶的搜索引擎老大谷歌勤奋升级、最关键的合作伙伴被“围剿”的时刻,微软还发现背后正有一众小引擎拿起武器加入战斗。

    目前,还未见微软必应针对谷歌Bard升级和OpenAI危机的措施,但对身后的小引擎已经重拳出击。

    当地时间3月24日,彭博社报道,微软公司威胁称,若搜索引擎继续将微软的互联网搜索数据作为自家AI聊天产品的基础,微软将阻止这些公司获取相关数据。

    经查询,已经有多个小搜索引擎推出了自己的聊天机器人,如DuckDuckGo、You.com、Neeva等。而它们的常规搜索引擎均使用必应提供部分信息。

    微软杀了个回马枪,对着小引擎的AI梦就是一个正蹬。也许微软心里也清楚,必应虽为全球第二大搜索引擎,但市场份额仅为个位数。

    比起必应追赶市场份额超过九成的谷歌,身后的小引擎追赶它,显得容易多了。

    01 “微软将利用ChatGPT背后的人工智能颠覆互联网搜索市场,并拆毁支撑谷歌核心业务的高利润率。” 两个月前,当微软正式推出新必应时,其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向谷歌宣战。

    支撑起微软雄心壮志的,正是新必应的聊天机器人,这是微软在ChatGPT大火、向OpenAI追加数十亿美元投资后,向市场投掷的第一枚重磅产品。纳德拉彼时还表示,接受搜索业务的“不盈利”,以便可以蚕食谷歌的搜索引擎市场。

    谷歌被动应战拿出聊天机器人Bard,以及应战后的不幸意外——演示视频出现事实错误,谷歌市值一夜蒸发千亿美元——使得必应博得了不少流量。

    必应捷报频传。

    新必应推出的次日(2月8日),应用研究公司Data.ai的分析显示,必应应用程序的全球下载量在一夜之间猛增10倍,并在苹果应用商店成为第二受欢迎的免费生产力应用,仅次于谷歌邮箱Gmail。推出一个月后,3月10日,必应宣布日活用户数突破1亿。

    分析公司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从微软推出新必应到3月20日这段时间,必应的访问量增长15.8%,而谷歌搜索引擎的访问量下降了近1%。Data.ai的最新数据显示,新必应的下载量在全球范围内跃升8倍,同期谷歌搜索引擎引用的下载量下降了2%。

    但截至目前,若横比来看,必应尚未能在市场份额上撼动谷歌的绝对优势地位。

    根据Statcounter数据,在刚刚过去的3月,必应的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份额只有2.87%,这个数字和2月的2.88%相比几乎持平;而谷歌的市场份额为93.18%,也与2月的98.17%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其他维度如桌面端市场份额、美国市场份额,也是类似的情况。

    更有意思的数据是,比起必应和谷歌搜索之间90%以上的市场份额差距,雅虎的市场份额实际上只比必应低1.75%,就算是“小引擎”DuckDuckGo,其市场份额与必应相差仅为2.37%。

    这也就意味着,微软想以新必应“摘桃”谷歌,不仅要蚕食谷歌的搜索市场、靠近谷歌,还要甩开身后的小引擎。

    以ChatGPT为武器的微软,正是在这方面被小引擎“背刺”了。

    02 几乎每个搜索引擎都在加入这场战斗,并且懂得找到合适的切点。

    有的引擎懂得人为制造错位优势。成立于2008年的DuckDuckGo,从一开始就以“隐私保护”为卖点制造错位优势,争夺那些不信任大科技企业的用户,现在已经拿下了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0.52%。

    3月初,就在微软发布嵌入聊天机器人的新必应的几周之后,DuckDuckGo发布了DuckAssist。

    与必应机器人相同的是,DuckAssist也由ChatGPT驱动,在此基础上结合了Anthropics的语言解析功能。 与必应机器人不同的是,DuckAssist目前将内容限制在维基百科及相关资源(如大英百科全书)的范围。

    不管是ChatGPT还是必应机器人、谷歌Bard,都深受“幻觉”之苦,机器人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判断,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缩小机器人搜索的范围,理论上可以减少其生成内容时出现“幻觉”的现象。DuckDuckGo通过这种方式,再一次为自己制造错位优势。

    有的引擎跑在对手前面。 You.com搜索引擎2021年11月才推出,去年12月就已经推出第一代聊天机器人YouChat。

    彼时距离OpenAI推出ChatGPT不过一个月,而微软还没有宣布推出新必应。 今年,在微软召开新品发布会宣布新版必应上线的当天,You.com将聊天机器人升级为YouChat2.0,为用户带来更准确的答案、更丰富的视觉效果。

    从形式上看,YouChat也已经抢跑必应。YouChat与40余个第三方应用程序一同开发,这个做法不仅可以为YouChat提供收入,还可以丰富YouChat给出的内容形式。

    比如当用户询问股票价格,YouChat可以从维基百科抽取图表展示。通过和Stable Difussion等第三方的合作,YouChat可以直接为用户“画图”。此外,YouChat通过第三方应用软件嵌入回答的还可以是电影预告片、求职网站领英(Linkedln)等信息。

    与之相对的,微软必应刚刚于4月4日更新聊天机器人,在其对话中包括图片和视频搜索结果。

    这样的“超前”离不开You.com创始人的“不凡”。其创始人理查德·索切尔(Richard Socher)本身就是人工智能科学家,曾于斯坦福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其学术作品在谷歌学术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引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

    今年推出了NeevaAI的搜索引擎Neeva,其创始人拉马斯瓦米(Sridhar Ramaswamy)是工程师出身,在谷歌工作15年,曾是谷歌的广告与商业业务主管。

    同样“抢跑”的还有“对话式搜索引擎”Perplexity.AI。从产品的定位就可以看出,其产品本身就可对标必应内嵌的聊天机器人。时间上,Perplexity.AI于2022年上线,也同样早于微软新必应的推出。

    其联合创始人兼CEO斯里尼瓦思(Aravind Srinivas)曾就职于OpenAI,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CSO则曾就职于Meta AI。

    03 不可小觑的创始人履历,颇为迅速的跟进动作,都让必应不能大意。

    根据SimiliarWeb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You.com的网站访问量达1580万次,环比上涨150%左右。而Perlexity.AI颇受资本亲睐,刚刚在3月底完成了2560万美元的A轮融资,融资后估值约为1.5亿美元。

    拿出不惜成本也要追击谷歌之姿态的微软,不难发现对于身后的小引擎来说,“不惜成本”甚至来得更加轻松。

    一方面,这些小引擎大多以“无广告”“重隐私”等进行错位竞争,用You.com创始人索切尔的话说,是“反谷歌”的。

    对于它们来说,广告收入的损失本身就难以形成阻碍。在发展聊天机器人的同时,小引擎在寻求另外的盈利方式。比如YouChat与第三方的合作,以及推出其他AI付费工具如YouWrites(可帮助用户生成邮件或文章等);Neeva则提供无广告的订阅服务。

    小引擎如此热烈地投身“颠覆搜索”的战斗,必应当然坐不住了。

    据彭博社报道,微软已经告知至少两位客户,使用必应搜索的索引(Index)为他们的聊天工具提供信息违反了合同条款,微软可能会终止向这些企业提供访问数据库的许可证。

    前文提到的DuckDuckGo、Neeva、You.com均有使用必应的索引,对于微软来说,没有比这更能快速遏制他们用聊天机器人削弱新必应独特竞争优势更好的手段了。

    从常识来讲,用着别人的数据,还和人家竞争,的确有点“不仗义”,必应此举,难道不是在捍卫自己的权利吗?

    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04 庞大的索引本身,正是谷歌和必应的“护城河”,这也许比人工智能工具更难跨越。

    根据《纽约时报》2020年的报道,谷歌自成立两年后的2000年就已经拥有超过10亿个网页索引,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膨胀到了5000亿到6000亿。而英国竞争主管部门表示,微软的索引包含1000亿到2000亿个网页。

    目前,微软和谷歌是仅有的两家对整个网络进行索引的公司,而谷歌对其索引设有使用限制。对于小引擎来说,索引整个网络的成本很高,接入必应的索引几乎是不得不为的。

    抓取网页是需要花钱的,这对微软来说是做与不做的问题,对小引擎来说则沉重到难以负担。很多曾经立志建立独立索引的引擎都以失败告终,而前文提到的DuckDuckGo也是其中一员。

    在成立几年之后,DuckDuckGo停止了全网索引,转而从微软那里获取搜索结果,仅保留对维基百科等网站的自检索。

    在2019年向美国众议院反垄断小组委员会提交的声明中,该公司表示: “如今,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家有抱负的搜索引擎初创公司不可避免地要向微软或谷歌寻求搜索结果。”

    FindX的故事足以说明小引擎的困境。

    2015年,这家丹麦的公司试图创建自己的引擎,但Yelp和Linkedln等网站却不允许这个年轻引擎抓取自己。而由于一个代码漏洞,FindX被标记为有安全风险,很多基础设施提供商将其屏蔽。最终,这家曾野心勃勃的引擎在2018年关闭。

    对于小引擎来说,这是一个尴尬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困境: 没有足够的流量,无法取得足量网站的信任,让其抓取自己的内容,尤其是大型网站更为谨慎。而没有足量的网站被抓取,建立不了够大的索引,又难以吸引用户反复使用,也就没有足够的流量。

    也有人想要突破这样的怪圈,在欧洲,一个名为开放搜索基金会(Open Search Foundation)的组织提出建立共同的互联网索引的计划。

    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足够大且有效的公共索引被建立起来,小引擎要么就像DuckDuckGo一样“弃暗投明”,屈服于微软和谷歌,期待有朝一日可以甩开拐杖。要么就缓慢地“死磕”,至今还是有自建索引的引擎,如Brave,但规模尚小。

    微软的警告与威胁,实际上是在奋力追赶谷歌的同时,一次严肃的“清后”行动。 在它认为必应有希望以新型搜索方式挑战谷歌的同时,自然明白这种新型搜索方式必须得足够独特。

    有意思的是,在微软发出威胁之后,小引擎们似乎并没有退缩。不管是You.com还是Neeva、DuckDuckGo等,都还在大力推广自家的聊天机器人。

    其中You.com没有对微软的威胁予以回应,DuckDuckGo的DuckAssist本就基于维基百科等网站,可能暂时不会受到影响。而Neeva则干脆“宣布独立”。

    3月28日,Neeva官方账号在推特发布消息:“经常有人问我们,Neeva有自己的搜索堆栈吗?答案是:是的!我们是玩真格的。我们是独立的。”

    Neeva进一步解释,早期,Neeva始于必应的搜索技术,但如今是每天抓行上亿个网页、总计拥有数亿页面索引,建立了“在谷歌和必应之外最大的完整的搜索堆栈”。

    就目前来看,微软为必应“清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至少无法阻止最显眼的几位竞争者。

    而另一边,谷歌动作频频,OpenAI面临未知。想要蚕食谷歌搜索市场的必应毫无疑问已经“高开”了,但要想不“低走”,还有很多仗要打。

    参考资料:

    1、华尔街见闻:《搜索市场要变天?整合OpenAI技术后 微软必应下载量跃升8倍》

    2、创业邦:《资本愿意给钱,现在,人人都想做一个搜索引擎》

    3、钛媒体:百万账号被封,人类跳反,ChatGPT下半场如何走?》

    作者:毕安娣;编辑:王靖

    来源公众号:字母榜(ID:wujicaijing),让未来不止于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字母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挺进电商,ChatGPT要来抢饭碗了?

    设计动态 2023-04-06
    ChatGPT彻底火爆出圈,上线两个月的时间内全球月活用户突破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这与ChatGPT自身超预期的能力和Open AI前期通过真实数据对模型的迭代都有紧密关系。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在刚刚过去的3月,OpenAI公

    AI的技术能力在ChatGPT等大模型的出现下迎来了新的高峰,不少行业也在加快AI与自身的融合。那么当ChatGPT被应用于行业的具体岗位内容时,相关从业者的存在是否会被取代?ChatGPT未来会抢走电商人的饭碗吗?

    ChatGPT彻底火爆出圈,上线两个月的时间内全球月活用户突破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这与ChatGPT自身超预期的能力和Open AI前期通过真实数据对模型的迭代都有紧密关系。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在刚刚过去的3月,OpenAI公布了最新版本GPT-4。与此前版本相比,GPT-4在识图能力、回答准确性等方面能力得到跃升。同时,ChatGPT开放了API接口,企业或个人开发者可以通过它将ChatGPT和Whisper模型整合到他们的应用程序和产品中,无需自研即可直接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

    图源:OpenAI官网

    随着GPT-4功能的逐渐强大,也引得多个行业频频下注。

    以电商平台为例,上市公司吉宏股份在回答投资者提问中表示,公司已在2023年1月接入ChatGPT的API接口,目前使用ChatGPT的跨境电商业务包括:人工智能选品、图文和视频广告素材制作/广告语智能输出、广告智能投放、智能客服回复等方面。

    返利科技也表示,公司与OpenAI的接口已经升级至ChatGPT 4.0版本,同时已推出电商导购APP“如意”。这款APP基于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采用AI聊天对话模式为用户提供导购服务。

    科技的进步在令人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电商从业者的担忧,

    “我的工作是否会被ChatGPT取代?”“我是否会因此失业?”类似的问题开始出现在互联网论坛上。毕竟,被科技进步取代的岗位从古至今数不胜数。那么,ChatGPT未来是否会抢电商打工人的“饭碗”?

    一、ChatGPT在电商领域的应用 网易数帆副总经理金叶曾指出,ChatGPT核心是大数据模型,实际上就是一个聊天器而已。但是ChatGPT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我们来讲有非常多的想象空间。

    如金叶所言,目前ChatGPT在电商相关产业链中的场景应用,的确远超我们所想象。

    一是ChatGPT被应用到电商运营中的各类辅助工具。以上文所说的吉宏股份为例,该公司自接入ChatGPT接口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帮助公司完成1w+新品的上新,并在千万级商品中新挖掘150W(10倍于电商需求)种商品之间的关系,通过NLP(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提取15W+的电商需求概念。

    并且累计产生新的广告7W+,处理图像素材2W+,接手客户闲聊与安抚对话10W+,节省客服1000人次工时。

    另考虑到由于GPT-4的文字处理、多模态生成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后续将持续提高公司在产品介绍、广告营销等模块的生成能力和效率,从而将广告营销投放更高效地进行。

    对比吉宏股份的案例来看,ChatGPT后续若是被应用到各类电商SaaS工具,以及代运营公司身上,也能提高公司的效率。毕竟于电商代运营公司而言,他们本身拥有营销活动数据、店铺访问数据、消费者购买数据、货品数据与客服数据等,而这些海量交互数据急需一套可靠的处理系统来处理,这就为ChatGPT提供了极佳的落地场景。

    二是电商平台上,尤其是导购类电商平台的痛点非常明确,也是ChatGPT最直接的应用场景。国外的Shopify和Instacart是最早采用ChatGPT API的电商公司。

    其中Shopify旗下电商平台SHOP、生鲜电商Instacart、购物平台Klarna目前均使用ChatGPT开发智能导购模块,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定制化的商品推荐。

    而ChatGPT用户安装插件后,得到菜谱的同时也会产生Instacart链接,跳转后在APP内生成食材推荐列表。

    以Instacart来看,国内以什么值得买、返利网为代表的导购类APP都需要ChatGPT作为支持。若是后续他们接入ChatGPT,也可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消费者实时生产推荐内容和商品,进而真正达到“千人千面”的效果,这和传统的电商流量分发和内容输出模式相比精准度更高,更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当然,ChatGPT也能为传统电商平台带来增量。以焦点科技旗下的中国制造网为例,它在国内的跨境 B2B 电商平台中知名度及品类丰富度上仅次于阿里巴巴国际站。若是公司接入ChatGPT的话,也能帮助平台上的商家带来需求分析、选品、自动生成营销素材等更为精细化的管理工具。

    图源:公司公告

    三是将ChatGPT应用到电商支付环节,互联网支付服务商Stripe目前与OpenAI达成合作协议,为OpenAI商业化后的计费、记账、税务自动化提供服务。同时,Stripe正在对14个GPT基础设施进行试验, 包括支持定制、回答有关支持的问题和欺诈检测,从而优化支付流程,降低支付风险。

    整体来看,ChatGPT对电商行业所带来的价值在于缩短TOC的购买决策路径,在提升购物体验的同时借助ChatGPT的快速问答能力,提高售后服务能力。TOB端在于减少公司无用的人效投入,带来新的增量价值。

    但即使这些需求和价值真正存在,ChatGPT真的引发电商相关公司大裁员吗?

    二、有些岗位难被替代 正如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研究员Yann LeCun所说的那样,ChatGPT可以取代某些重复性极高的工作。但对于一些需要理解复杂上下文的工作,ChatGPT暂时无法替代人类。

    于电商行业而言,亦是同理。

    以ChatGPT所提出的智能出价来看,不管是字节跳动的巨量引擎广告,或是拼多多的店铺一件托管功能,实际上早已上线。但现实情况是,从业者们并不敢轻易使用。

    于翔是国内某家广告公司的巨量引擎优化师,他告诉我们,使用智能出价所带来的风险有很多。比如说,由于字节跳动本身的流量并不稳定,尤其是遇到一些类似于618、双11这样的大促,品牌抢夺流量更是异常激烈。若按照智能出价来看,则必然会将OCPM的出价不断拉高,但较高的出价能够带来多少转化也不可知。最终的结果就是让客户的账户彻底被跑飞,广告收益率极差。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很难给客户交代,更别提和客户在谈什么后续的合作了。

    基于此,目前业内普通采用的为智能出价为辅,优化师出价为主的出价方式。并且优化师在出价时会根据当前广告流量的大盘情况,客户设置的单日广告预算、不同链接所带来的广告转化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地灵活出价,以完成客户的考核。

    和于翔有着相似感受的还有来自国内某家公司的电商经理李亮,他表示,电商平台的智能出价这种一体化的程序,虽具有操作简单明显、易上手的特点,但它最大的风险是直通车费用的不可控,缺乏灵活性。

    比如说,此前公司曾试过拼多多的一键托管,当天直通车的费用直接被提高到2000元,但所能带来的订单却只有20单。即使自己公司一单产品的平均毛利润在20元,但这么算下来ROI数据简直不能看。经此事件后,自己也明确要求公司各电商平台运营不得使用智能出价工具,而是要根据自己经验、当日直通车费用转化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李亮也坦言,在商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电商除要比拼供应链、价格外,还要比拼公司内部运营的实力。同样是做拼多多运营,有的从业者能做到年薪几十万,但有的工资水平却在月薪二三千。工资差异性较大的背后,本质上还是和运营个人对店铺的运营能力有关。

    图源:看准网

    不仅仅是智能出价难以受到商家的青睐,智能选品的遭遇也一样。以直播电商为例,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内,头部直播团队因选品失误而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比比皆是。

    辛巴的燕窝事件、东方甄选“野生虾”事件、小杨哥的婴幼儿事件等等发酵后,对于主播和平台的伤害是巨大的。东方甄选(曾用名“新东方在线”)的股价更是从今年2月初的高点64港元/股,暴跌到4月初的31.45港元/股,两个月惨遭腰斩。

    图源:东方财富

    基于此,目前许多主播团队也特别爱惜自己的羽毛,对选品把控特别严格。胡川是国内某主播团队的选品负责人,他指出,现在团队选品除要考虑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电商平台的销量和评论这些因素外,也必须要考虑到厂家的综合情况。

    比如说,同样是做酸辣粉的厂家,有的厂家不但口感相对较佳,产品的添加剂也很少,但有的厂家却恰恰相反。尤其是产品的口感问题,绝非是机器就能简单代替的。

    和主播选品不同的是,商家们选品时考虑的因素更多。张嘉佳是国内一位生鲜商家,她指出,生鲜选品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春天北方的应季农产品有甜瓜、蒜薹。但蒜薹在发货前若是不“打冷”的话,就会产生很大折损,导致售后极高。因此,很多商家并不敢轻易做蒜薹这类单品。

    除此之外,生鲜产品的售卖周期、不同阶段的口感、后续的价格走势、天气情况、产地的供应情况等等因素也都必须要考虑进去,这些往往根据从业者的经验来判断,绝对不能完全依靠智能选品的建议。

    事实上,ChatGPT之所以难以替代电商中的这些岗位,本质上还是由于ChatGPT训练时使用了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算法所决定的。借助人类的感知,让模型判断自己的答案质量,训练自己逐步给出更高质量的回答。

    图源:OpenAI官网

    换句话说,对于电商中重复性极高的工作,ChatGPT随着模型的迭代能够越做越好。但对于过度依赖人的思维、经验的工作,ChatGPT很难进行训练,更深层来看,即使ChatGPT想要进行训练,其训练数据来源和训练周期也是存在不确定性。

    三、“人机大战”仍在持续 事实上,人和“机器人”相比,其最大区别在于人本质上是一种情绪化极高的动物。在部分行业中,使用机器人代替人类的确有诸多利好。

    以酒店管理行业为例,一般来说,一家星级酒店若要做到极致服务,其客房和员工的配比为1:1.2,这就决定了星级酒店为典型的重人力行业。但由于酒店日常的工作杂、乱、多,其必然会引发员工情绪的不满,进而影响到酒店员工服务的质量。因此,若是在酒店管理过程中使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的话,这在降低人力成本、减少酒店内耗的同时,也能够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

    但和酒店管理不同的是,在整个电商交易环节情绪化有时会高于理性化,并影响到电商交易售前、售中、售后等环节。

    在售前环节,固然ChatGPT在文字/图片方面有着强大的能力,但不同平台的用户属性,也决定了商家不可能完全使用ChatGPT的文字和图片。李亮告诉我们,比如拼多多平台的主图不需要整的特别高大上,类似于一些“几包几毛”、“支持仅退款”等看着很low的主图,但点击率却很高。但反之,这些主图在京东平台则无法使用。

    图源:拼多多

    同样的问题是,在对于商品关键词的描述上,ChatGPT描述的商品文案看似很好,但若不能精准覆盖商品的核心关键词,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转化。更大的问题是,若商家在主图和文案表述上,全部采用ChatGPT的,这不但会让自家产品核心卖点无法展示,也会容易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

    在售中环节,比如说,虚拟主播是这两年颇为火的一个概念,但不少商家却反馈使用虚拟主播的效果整体一般。李亮接着表示,去年自己公司在运营淘系电商期间,就使用过虚拟主播。诚然,虚拟主播在商品讲解方面、7*24小时不间断直播方面确实很有优势,但它无法调动直播间观众的情绪,更别提后续的下单转化了。

    如李亮所言,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个问题,抖音直播为何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GMV不断上涨呢?这其中固然有价格因素、用户时长因素,但本质上抖音直播还是在借助直播间所打造的氛围、激发用户的情绪、最终完成交易,这也是为何抖音很多直播间主播特别热衷于使用“库存有限”、“商品仅剩几单”等话术的原因。

    在售后环节,智能客服在电商行业已被运营多年,但很多公司依然会保留人工客服。从事多年电商客服的李丽告诉我们,人工客户和智能客服相比在于,人工客服能够基于在和客户沟通过程的语音、上下文意思来推测客户大致的情况。若纯使用智能客服,无法推测当前客户的语气和情绪状态,纯粹的安抚,反而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但需要指出的,若是后续ChatGPT和人类一样有着各种情绪,这必然引发人类新一轮的恐慌。要知道,自从ChatGPT展现出推理能力后,就已引发业内的担忧。

    在刚刚过去的3月29日,未来生命研究所公布一封公开信,呼吁所有AI实验室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至少6个月。目前这封信,已有包括马斯克、辛顿、马库斯、图灵奖得主约书亚·本希奥、《人工智能:现代方法》作者斯图尔特·罗素、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ability AI首席执行官埃马德·莫斯塔克等业内1000多名科技领袖和研究人员的签名。

    因此,ChatGPT想要真正让电商行业迎来一轮大失业,估计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是“抢饭碗”还是“造饭碗”也有待验证,不过从以往的技术更新来看,一项新技术出现后多数会造出更多新的“饭碗”。无论是技术研发本身,还是其辐射效应推动其它行业的发展,都会带来新的岗位和机会。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归去来;编辑:唐飞

    原文标题:ChatGPT挺进电商,打工人慌了?

    来源公众号:价值星球Planet(ID:ValuePlanet),发现公司价值,讲述资本故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价值星球Planet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生成式AI“暴走”,BAT兵戎相见?

    设计动态 2023-04-06
    事实证明,互联网大厂不会让自己错过任何一个风口。今年以来,各大互联网巨头借着ChatGPT的高热度,吹响了进攻生成式AI赛道的号角。 百度开启对标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产品的邀请测试;腾讯AI Lab推出3D游戏场景自动生成解决方案;阿里宣布将

    今年以来,各大互联网巨头借着ChatGPT的高热度,吹响了进攻生成式AI赛道的号角。百度、腾讯、阿里都不同程度地投入到生成式AI产品的研究之中。未来的生成式AI赛道,会是怎么样的战况呢?

    事实证明,互联网大厂不会让自己错过任何一个风口。今年以来,各大互联网巨头借着ChatGPT的高热度,吹响了进攻生成式AI赛道的号角。

    百度开启对标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产品的邀请测试;腾讯AI Lab推出3D游戏场景自动生成解决方案;阿里宣布将全力投入生成式AI大模型建设并提供算力支撑。其实往深了说,这些大厂们不只是单纯的“追风者”,更是嗅觉灵敏的“逐利者”。

    一方面,用户接受度相对更高的生成式AI场景多数为娱乐生活领域,与腾讯们擅长的商业场景契合度比较高,一定 程度上可以推动原有业务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生成式AI与云计算关联愈加紧密,或将成为大厂云业务发展的加速器。

    山雨欲来风满楼,互联网大厂纷纷躬身入局,伴随着生成式AI在各家战略布局中的权重越来越高,未来生成式AI赛道或是避免不了一场血战。

    01 百度“文心一言”领跑 在今年的AI赛道中,百度可谓大出风头,其发布的“文心一言”在近一个月来备受市场关注。不仅百度给予这款产品极大的重视,部分业界人士也给出高度肯定,称其为“中国版ChatGPT”。

    不可否认,从落地和声量来看,百度文心一言无疑是目前国内市面上成熟度和热度双高的生成式AI产品。

    第一,生态搭建小有规模,跑马圈地胜算大。 众所周知,百度在国内AI领域有较大的话语权,追捧其相关AI 产品的企业不在少数,因此于百度而言,生成式AI生态的构建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事实也确实如此,百度在“文心一言”发布会就曾披露已经有包括互联网、金融、汽车、医疗、企业软件等相关的650家企业加入其生态。就渗透性而言,文心一言已经先一步形成优势,很大程度上为百度在生成式AI市场中圈地提前打了一个好基础。

    第二,生成能力相对齐全,覆盖场景更广。 看国内其他企业推出的生成式AI,基本上是附着于主流平台上的一类功能,生成形式也较为单一。比如腾讯QQ中的AI编曲、字节的AI作曲工具“海绵乐队”,网易旗下LOFTER上线的AI作画功能“老福鸽画画机”等等。

    比较之下,百度的文心一言不仅有独立的产品形态,且相比于此前的AI作画平台“文心一格”,其能力更加全面丰富,即具备了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推算、中文理解和多模态生成五大能力,除了能用户对话互动、协助创作之外,还能高效便捷地帮助用户获取信息、知识和灵感。

    第三,内部落地场景丰富,有更多的价值释放口。 据了解,百度计划将搜索、智能云、Apollo自动驾驶等多项主流业务与文心一言进行整合。这样一来,文心一言的产品价值将会得到更大释放。

    一方面,文心一言本身的商业化渠道将被快速打通,变现潜力也将大有提高;另一方面,文心一言与百度其他业务场景融通,将会带动它们的发展往前多走一步,或是技术革新,或是产品迭代,或是商业版图的纵深。

    放眼国内其他企业在生成式AI市场的进展,百度确实有足够的先发优势,但是从产品的角度出发,文心一言还未达到百度预想中的高度。正如百度CEO李彦宏在内测之后坦言:文心一言“不完美”。

    确实,目前从市场反应和体验层面来说,文心一言所展现出来的能力确实还难与ChatGPT媲美,但从技术驱动和创新层面来说,文心一言对国内人工智能水平升级的带动作用仍值得嘉许。既然百度对目前的差距有着清醒认知,市场也不妨给予文心一言更多耐心以及更多攻克难关的时间。

    02 腾讯BC两端并驱 本质上,生成式AI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用户体验的改善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百度的文心一言深谙此道,且已有躬身实践的计划,无独有偶,腾讯也正努力尝试将此付诸行动。

    在C端,助力旗下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据腾讯官方说法,未来每一位用户都将拥有自己的人工助理,且若是效果好,有可能会将生成式AI纳入微信和QQ。

    其实,腾讯有这样的打算并不意外。眼下,将AI能力融入应用中已经成为各家互联网大厂创新产品、提升体验,以求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的惯用手段。比如今日头条、美团,包括腾讯音乐前段时间都跟风在应用内推出的AI绘画功能。

    不过对于腾讯来说,旗下王牌应用微信、QQ的巨大流量池已经是傲视行业的存在,此番着重关注生成式AI与通讯业务的融合,或是想通过生成式AI 技术为通讯业务提供更加重要的补充作用,为其流量池加一层保障。

    在B端,赋能开发者解决方案,提升开发效率。 目前,腾讯正试图在自己擅长的游戏领域验证生成式AI对B端业务的推动作用。

    据悉,在2023游戏开发者大会上,腾讯AI Lab发布的3D游戏场景自动生成解决方案,可通过AIGC技术帮助开发者在短时间内打造高拟真、多样化的虚拟城市场景,大幅提升游戏开发效率。

    在今年腾讯大力投入AI大模型的战略背景下,或许不止游戏应用,未来腾讯借力小程序或其他应用开发推进B端业务也大有可能。

    毕竟腾讯一直都希望能够拉齐B、C两端的营收占比,但就现实来看,B端的收入与腾讯预想还差一段距离。据2022年年报显示,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占比为32%,而“增值服务”收入占比为52%。腾讯现在急于为B端变现找补,想必其非常乐见生成式AI与B端能产生更多的商业反应。

    从总体战略来说,在2023年,腾讯的火力将会集中到“增效”上,生成式AI对业务的加持作用或将被重点审视。

    据官方说法,腾讯正大力投入人工智能与云基础设施建设,将AI能力应用到更多的场景中,并且在训练基础模型方面会进行长期投资。也就是说,日后生成式AI在腾讯各项业务中应用的可能性非常多,生成式AI技术或会成为腾讯未来的重要增长动力。

    03 阿里内外两手抓 和百度、腾讯相似的打法,阿里在这场生成式AI的游戏中,既要做“吃水人”,也要做“打井人”。

    对内,构建好自己的AI预训练大模型。今年2月份,阿里达摩院向外界确认正在研发类ChatGPT产品,且目前已进入内测阶段。相比于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确慢了一步,但结合其以往技术实力和数据资源来看,阿里在生成式AI领域或许依旧可期。

    一方面,在前几年,阿里就加入了AI大模型的技术竞赛,积累的经验、数据颇为丰富。 2020年,启动中文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6项目,并推出3亿参数的基础模型;2021年,正式将具有万亿参数规模的模型投入使用。

    另一方面,阿里AI在ChatGPT上的技术实力在市场中颇受认可。 IDC发布的《2022H1中国AI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阿里在与ChatGPT相关的多个技术赛道中都是名列前茅,其中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对话式AI的市场份额占比均为第一。

    对外,为相关生成式AI产品提供算力支撑。算力优势一直是阿里决胜的杀手锏,据公开资料显示,阿里云在张北和乌兰察布分别建设有两座超级智算中心,其规模已超过谷歌和特斯拉,目前国内只有阿里具备支撑超万亿参数大模型研发的实力。

    此番生成式AI成势,市场对算力的需求将会迎来新一轮爆发。若是阿里能准确抓住机遇,为市场中的生成式AI玩家做好算力支撑,或将助力其云业务进一步高速发展。

    这些年,云业务在阿里的增长中肩负重任,所以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大融合的背景下,阿里更在乎的还是如何利用云计算的底层技术为新的科技浪潮提供支撑,让阿里云在头排位置上继续前进,以及进一步扩大收益。

    04 生成式AI是块硬骨头 尽管百度、腾讯、阿里正努力在生成式AI领域中补齐功课,但现实挑战诸多,这条路它们可能走得不会太顺遂。

    一来,像任何新兴技术一样,生成式AI现在的难关仍然是技术、市场相对不成熟。 在C端,生成式AI在聊天机器人、AI绘图等比较火热的场景中,仍旧存在版权限制、产品“鸡肋”等问题;在B端,目前尚未出现主流企业应用生成式AI成功出圈的案例。

    无论面向哪一端端,BAT们在很多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改进,甚至需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前进的道路仍未可知。

    二来,赛道不乏种子选手,市场选择多,份额争夺战或会走向白热化。 生成式AI是新的技术范式,大部分企业都不甘心错过。现下,国内网易、字节等大厂在加快布局,国外微软、Adobe等大公司落地进度也在提速。BAT们被前后夹击,在生成式AI赛道中各大厂剑张拔弩,发展环境并不算友好。

    三来,国内信任环境并不算友好。OpenAI前脚更新迭代出GPT4.0,百度后脚就上线“不完美”的文心一言,与ChatGPT正面比较相形见绌,难免会引发市场对国内相关产品的诸多质疑,甚至不看好。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在百度发布文心一言之时,其股价跌幅一度超过10%。

    未来摆在BAT面前的问题就是,除了可能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外,其可能还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声,可以预想到它们未来的生成式AI道路难关重重。

    就BAT实力和经验而言,它们有更多财力以及更完善的数据、算法等技术可以为生成式AI领域注入发展动力,做出一款类ChatGPT产品并不难,但现在的重点并不是“是否做得出”的问题,而是“能否做得好”的问题。

    毕竟不管BAT们愿不愿意,外界都会拿它们的生成式AI产品与ChatGPT相提并论。鉴于此,大厂们还是要尽量减少试错次数,以加强国内市场对ChatGPT的信心。就像腾讯目前对生成式AI的态度:“不求快,而求对”,想必日后BAT们亦是如此,在发展生成式AI更加求稳求好,相信接下来是骡子是马,时间会做出验证。

    专栏作家

    刘旷,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海南三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购团邦资讯创始人、知名自媒体。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搅局者GPT-4已来,AR产业竞争格局迈入新维度

    设计动态 2023-04-06
    近期,AI 有点火!尤其是GPT-4发布以来,围绕ChatGPT相关话题,只增不减。 站在全球第四次人工智能革命的风浪上,AR与AI成为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也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抓手。AR与AI的融合不仅利好产业发展,也正悄悄演变成产业竞争的新趋势,扩大

    在ChatGPT、GPT-4等大模型应用出现之后,大量行业都围绕AI发展进行了相关讨论,部分产业也加快着与AI技术的融合速度。那么在AR产业中,AI技术的融合会为产品形态、产品功能等维度带来哪些变化?一起来看看作者关于“AI+AR”的解读和分析。

    近期,AI 有点火!尤其是GPT-4发布以来,围绕ChatGPT相关话题,只增不减。

    站在全球第四次人工智能革命的风浪上,AR与AI成为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也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抓手。AR与AI的融合不仅利好产业发展,也正悄悄演变成产业竞争的新趋势,扩大企业之间竞争的新维度。

    AR的发展现状正处在什么阶段?AR+AI的融合给产业带来哪些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新格局会如何演变?处于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进一步打开视野扩大对新兴市场的探索。

    一、AR眼镜的发展现状,硬件端备受关注 2022 年消费级 AR 眼镜的潜力逐步得到市场关注,国内诸多终端硬件品牌正式在各大电商平台发售消费级 AR 眼镜。例如,Nreal、Rokid、雷鸟创新、影目、TQSKY等都有新品发布。

    由于消费级AR眼镜面临更多技术难题,如显示效果、舒适度与重量、续航、使用场景多方面取得平衡,因此受限于技术,AR一直活跃于医疗、教育、工业、军事等产业领域,并不被人人熟知。而 AR 作为智能手机后下一个划时代的终端设备,只有被消费市场接受,才算真正迎来春天。

    业内一直期盼苹果发布的MR新品可以带动消费市场的发展态势,结果没等到苹果MR新品的推出,国内市场已经开始躁动。从 2021 年至 2022 年前三季度中国及海外AR 终端出货量来看,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于中国,尤其在 2022年,中国前三季度出货量为 8.8 万台,同比增长 120%,海外出货量为 17.7 万台,同比增长仅为 9.3%。

    AR 眼镜作为一个正在起步的行业,并没有完整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熟悉 AR 产业的人应该都了解,光学显示系统是 AR 消费眼镜的核心瓶颈之一。

    越来越多的头部玩家也开始针对关键的光学、显示板块深度布局。例如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内外手机厂商,除此之外,互联网巨头Meta、微软、谷歌、腾讯等也通过收购布局硬件。

    据VR陀螺统计,2022年发布或上市 42款 AR 眼镜,其中有14款 AR 眼镜的光学技术采用Birdbath,占比33%;10款 AR 眼镜采用衍射光波导技术,占24%;4款 AR 眼镜采用阵列光波导技术,占21%。

    VR陀螺收集整理

    Birdbath技术拥有50°的视场角、较小的体积、高色域和高对比度,其产品镜片薄、重量轻,与普通眼镜形态相似,是目前被采用最广泛的光学方案,但其光线透过率较低,双折射光反导致效率只有10%,产品亮度通常较低,室外的显示效果有待提升,所以通常会通过增加墨镜片遮罩的方式来提升显示效果。

    衍射光波导技术具备成像技术好,量产经济性高等优势,被视为下一阶段AR眼镜理想的技术路线,近年来已有搭载多款AR眼镜落地。如微软HoloLens 1和HoloLens 2、OPPO Air Glass与OPPO Air Glass 2、Magic Leap、李未可Meta Lens 等均采用衍射光波导显示方案。

    在光学显示方面,AR硬件光机显示主流方案主要以 Micro-OLED 为主。在 2022年发布或上市的42款AR眼镜中,Micro-OLED 的应用比例高达60%;Micro-LED 也有应用比例也有所提升,达12%;LCos/LCD 投影显示正在逐步退出市场。

    VR陀螺收集整理

    Micro-LED 的特性可以与光波导方案产生较好的互补搭配,被视为有望超越OLED,成为终极显示技术。据悉,苹果正在为其设备投资 Micro-LED 技术,包括Apple Watch。

    近年来,企业与资本市场入局 AR 硬件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AR的发展路径也更为逐渐清晰,叠加 AI 技术越来越成熟,结合 AI 打造软硬体系一体成为了企业稳固市场的一大标点。

    二、无AI,不AR!AR+AI时代已来 不只游戏,5G 正扩大 AR+AI 的应用

    提到 AI,让人首先会想到的是游戏生态的变革。

    确实,自 Chat GPT-4 发布以来,游戏创作相关信息的热度一直处于被高度关注的状态,但游戏更像AI变革的 1.0 版本。

    随着AI技术不断进步,数据、应用场景变得越来越丰富,AI应用会逐步从创作的1.0 阶段转向智能化管理,数据化分析,智能协作的2.0阶段,并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3.0 阶段发展推进。

    ChatGPT 再次让业界看到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希望,同时也让我们相信大模型与生成式 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世界的规则。

    而 AI+AR 服务的普及则需要与 5G 连接,5G 作为下一代智能设备基础的通信标准,具备比 4G 快 20 倍以上的通信速度,在网络化空间中,要想实现高质量、沉浸式的显示效果,需要更强的算力,更稳定的网络体验,离不开 5G。

    5G 的普及使得以前不可能实现的服务成为可能,未来 5G 更像是各行各业变革的底层技术,正如建房的稳固地基,在其上方可以选择筑造各式各样的房型。结合 5G+AI+AR,将会使得增强现实的应用更广阔,孵化出成千上万的商业机会。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企业采用 5G+AR+AI 技术推行行业解决方案。例如杭州灵伴科技 5G+AR+AI 石化方面的解决方案,以 5G+AR+AI技术作为支撑,助力石油行业数字化转型;亮亮视野 AR+AI,结合增强现实与语音助手的技术支撑,改善听障人群的信息的获取;谷东科技通过 AR+AI+DT 的呈现方式,打通数字空间与真实空间的屏障。

    在零售行业,由AI驱动的AR已经开始场景化应用。如在商店购物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产品的虚拟陈列室。在电信通信领域,虚拟会议室中,通过使用AI技术增加摄像头追踪功能,可以将焦点集中在正在讲话的人身上。

    预计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几年推动 AR行业向前发展的引擎,5G将会使得增强现实的应用场景变得更为顺畅,让真正稳定的毫秒级实时数据同步变得可能。但值得一提的是,5G与AI的到来,会加剧AR产业的竞争,悄然打开AR产业融合混战模式。

    三、AI助推,AR千亿市场正爆发 AI 可分为生成式 AI 和分析型 AI,其中分析型 AI主要在给定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找出规律和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报告或给出建议。例如通过追踪客户行为以刻画用户画像,并基于此进行个性化推荐,实现精准营销。

    生成式 AI可以通过学习已有数据和信息生成多种形式的新内容,在创造性工作的领域进行应用,具有算法、语音模型的进展以及运行必要计算的更强大的处理能力。目前生成式 AI 的应用主要包括生成文本、图像、对话、音视频、代码、3D 等。

    图源:网络

    分析型 AI 在业内已经获得较高的商业价值认可,生成式 AI 发展使得产业进入了另一个新高度。像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便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领域的一大里程碑,有力地持续推动这一波AI技术高潮的发展。

    AR 基本原理是指设法将数字和三维 ( 3D ) 与个人对现实世界的感知相结合,可以以多种形式提供,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眼镜。

    以AR眼镜为例,AR眼镜的图像需要在现实世界影像的基础上进行叠加,对3D虚拟影像进行辅助渲染、定位,对现实世界画面进行捕捉、分割、识别,并使用AI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景深判断、位置判断、距离判断,以达到逼真的互动效果等等。

    借助AI技术的更强大感知和识别能力,AR将实现对场景环境、物体、人物等更加精准的感知与识别,进一步实现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的完美融合和无缝连接,体验真实感和内容的数量、应用范围也将随之获得爆炸式提升。

    按以下部分具体场景为例:

    1)AI+AR:推进虚实交融,增强用户体验

    迄今为止,AR眼镜中的3D模型基本上是手动创建,而生成式AI则可以快速构建AR眼镜中的3D模型。以零售行业为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购物体验沉浸化成为电商领域发展的方向。

    AI 正加速商品 3D 模型、虚拟主播乃至虚拟货场的构建,通过和 AR、VR 等新技术的结合,实现视听等多感官交互的沉浸式购物体验。

    宜家在 2017 年就用苹果的 ARKit 技术推出了AR看家具的功能,让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光线调整阴影和还原三维立体效果,存货中的 2000 多件家具都可以被加到 app 中即时查看效果。

    在文创市场,AI+AR的应用也得到了极大关注。国内诸多企业已经有了实际的落地方案,例如前往一个美食城市旅游,可以不用费心查询攻略,直接透过AR程序,观看关于当地美食文化的AR动画。再结合AI大数据技术,程序会根据你提出的要求及喜好等推荐适合的餐厅及景点。

    2)AI+AR:转向AI生成内容,颠覆内容创作

    精品化内容是AR产业发展的痛点之一,内容生态的繁荣将会推动行业的实质进步。目前全球内容创作者的身份正在快速发生变化,中国各大游戏工作室及头部企业正在大力投资AIGC或AI生成内容,引发了一波新型数字内容产业趋势。

    例如,参与内容创作这个领域的创作者不仅包括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还有 Google 在内的科技公司。创作者用来进行视觉与艺术创作的工具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3D引擎的计算机技术正成为内容创作的工具。

    其次,在文本创作识别和翻译中,AI 会将阅读图像中的文本,翻译成适当的语言。同时AR将翻译后的文本叠加到物理世界中,增强虚拟世界的体验。就像如今AI创作画作一样,将AI技术延伸到三维场景中,指出你想要的场景,都可以被实现。

    AR创造的虚实融合场景,恰似一个脱离固有屏幕束缚、可以任意创作的数字化空间。借助更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必将迸发出更多创造力。

    3)AI+AR:提升渲染精度和效率

    当下,随着应用场景的越来越精细化,对底层算力的资源量、灵活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渲染技术本身以及算力基础设施都成为了关键技术。

    但精细度逐步提升,高质量的渲染效果和时间成本往往难以兼顾。针对这一现象,业内头部企业纷纷布局AI渲染,例如字节跳动便采用了AI渲染的方案,基于AI和离线渲染技术,加速渲染过程,提升渲染质量,降低影视级渲染的享用成本,甚至在手机端实现影视级渲染效果。

    在GTC 2023大会上,英伟达也针对AI视频、图像生成、大型语言模型、图形渲染等推出了NVIDIA L40。

    利用AI加速渲染是基于数据和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形成的自动化的材质生产链路,具有高度还原离线材质、速度快、且能够快速迭代的优势。目前,这一技术趋势已经初步显现,英伟达、Adobe等国内外各大公司都有关于AI渲染的布局。

    4)AI+AR:辅助工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5G与AI技术的发展,AR科技的创新已经为传统产业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革进程按下了快进键。

    疫情这几年,诸多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困难,尤其在工业制造领域。不同于消费、游戏、娱乐等行业,工业生产对数据的精准性、实时性、一致性要求极高。在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发现原来以人力为主解决的问题变得困难。

    一部分企业开始考虑赋能AI+AR来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通过AR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起到预防出错的作用;其次通过AR交互的方式可以指导、协助现场人员快速诊断产品故障所在,更快速、更高效地提供售后服务与产品运维;再次应用于员工培训,帮助企业尽可能缩短新员工培训周期。

    AI+AR可以帮工业数据连接与展示,而5G的发展也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传输卡顿的痛点。

    据华为与第三方的洞察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AR市场空间将达到3000亿美元,用户规模将达到12亿。而根据沙利文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18亿美元。

    站在千亿级蓝海市场下,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玩家涌现,但如何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硬件,创造精品的内容仍是企业必须考虑的核心所在。

    四、AI将会成为AR产业竞争新维度 企业之间的竞争永无止境,对于AR产业来说,处于刚起步期,竞争气氛无处不在。但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只要掌握了核心的发展趋势,在降本与应用层面不断提升实力,也自然会在一轮又一轮的洗牌中留下来。

    从公开信息来看,部分明星级AR企业已经在逐步加大AI方面的投入与应用。一方面,AR应用场景落地的诉求必然会逐步增大,尤其是在技术不断更新,产业链不断成熟下,如何通过“内容”及“应用”来实现企业竞争力提升被视为关键因素。

    而AI作为新兴的智能应用工具,正在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抓手。

    正如同“创新扩散理论”一般,优先应用新技术的企业一般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而追随脚步的企业,则面临被边缘化的局势,逐步走向只能依赖大势才能分得一杯羹的趋势。当势头消逝,洗牌的风险或会大面积降临。

    另一方面,随着AR市场规模及出货量不断扩大,产业相关数据也会随之不断丰富,AR应用场景的理解会不断深刻。依据市场需求拓展和深化AI应用,AI+AR的应用已经在工业领域相对成熟,正逐步向C端及企业智能化管理转变。

    如今,无论是需求层面还是供给层面,AI在AR产业的应用正在逐步渗透,从零售行业、美妆到工业领域,从智能化数据化管理到保障应用安全, AI都将会有利解决AR产业发展的痛点。

    五、结语 正如扎克伯格所言: 充分结合AI技术,将是未来AR/VR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5G与AI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叠加新一代AR智能设备的研发创新,AR生态链逐步完善,会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变革,构建数实融合一体的重要推动力。

    随之而来的产业竞争格局也会发生新的变化,企业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会变得更加激烈,一家独大的现象会越来越少。同时,成本管理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保持企业持续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创业邦:2022 年 XR产业投资报告》 《Appen: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据》 作者:VR陀螺 元桥

    来源公众号:VR陀螺(ID:vrtuoluo),XR行业垂直媒体,关注VR/AR的头部产业服务平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VR陀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Android 和 IOS 的交互设计对垒

    设计动态 2023-04-06
    手机操作系统发展至今,基本只剩下安卓和 IOS 两大阵营,虽然部分平台还有提供其他手机操作系统的 App 下载,但基本也是处于不再维护升级的状态。 在手机操作系统百花齐放的年代,也是产品经理最头疼的年代,因为每个系统的交互都有所不同,因此要求产品经理在做产品设

    在手机操作系统百花齐放的年代,也是产品经理最头疼的年代,因为需要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做出不同的设计。而如今,手机操作系统基本只剩下安卓和IOS两大阵营,只需处理好安卓和IOS交互上的差异部分就可以做好产品设计了,本文作者对这两大系统的交互设计进行了对比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手机操作系统发展至今,基本只剩下安卓和 IOS 两大阵营,虽然部分平台还有提供其他手机操作系统的 App 下载,但基本也是处于不再维护升级的状态。

    在手机操作系统百花齐放的年代,也是产品经理最头疼的年代,因为每个系统的交互都有所不同,因此要求产品经理在做产品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做出不同的设计。

    这样令人头疼的问题随着手机操作系统的逐渐消亡而锐减,而安卓和 IOS 两大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在交互上基本大同小异,产品经理现在只需要处理好安卓和 IOS 交互上的差异部分就可以做好产品设计了。

    如果你是一名 App 产品经理,但只用过其中一个系统,对另外一个系统不熟悉甚至没有用过,相信这篇文章对你会有所帮助。

    *本文的安卓系统泛指所有基于安卓底层的操作系统,包括各大手机产商定制的基于安卓的操作系统,不限定于安卓原生系统;笔者手头没有 IOS 设备,部分与 IOS 系统有关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旨在说明原理,可能与实际界面有所出入,请注意分辨。

    一、侧滑返回手势 IOS 诞生之初就设定了返回的操作只能有一个途径,就是点击左上角的“返回”按钮,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果粉们的手越来越够不到左上角的“返回”按钮,因此在2013年 IOS 7发布的时候,带来了“极其先进”的侧滑返回手势。

    这个交互手势给手机产商的产品经理们带来了灵感,国产定制的安卓系统纷纷跟进,也带来了全局侧滑返回手势,不仅可以从左往右滑,还可以从右往左滑,对于大屏手机来说,简直不要太好用,甚至原生安卓系统也跟进开发了相应的手势操作功能。

    这个时候,果粉们坐不住了,随着这几年手机屏幕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毫无变化的返回手势,果粉们开始吐槽:为什么一定要按住左侧边缘才能激活侧滑返回手势?为什么不能从右侧激活?为什么不能在任意位置激活?

    以上就是两大系统关于返回手势的背景和现状。因此,我们在设计这两大系统的 App 返回手势的时候,交互上需要有所区别。

    首先,安卓系统的 App 不建议设计边缘侧滑手势,比如侧滑返回上一级,或侧滑显示菜单等,因为上文所说的全局侧滑返回手势几乎是所有安卓系统标配的功能,而且这些返回手势都是系统级的,也就是说,应用内边缘侧滑手势可能永远都不会被触发。

    当然,也有部分手机操作系统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对返回手势进行优化,从中下方侧滑激活全局返回功能,从上方侧滑触发应用内的功能。

    下图支持侧滑手势的应用中,在应用中下方激活边缘侧滑的时候,出现了返回的提示图标,表示激活了返回手势;在应用上方激活边缘侧滑的时候,触发了应用的功能,这个应用刚好也是通过侧滑返回上一级页面,并且在侧滑的过程中还可以触发“浮窗”功能。

    我们平时单手握持手机,用大拇指进行操作的时候,无论是用左手还是右手,触控区域主要集中在应用中下方。

    所以要触发应用内的侧滑功能,需要双手同时进行,对用户来说这不是一个方便的操作。

    也有人会说,可以做全局侧滑的手势。下图是另外一个应用,在应用的多个界面都做了全局的侧滑手势,即使不用贴着边缘也可以触发手势,使用起来是比贴边侧滑更容易触发,但是,在这个应用中,不同界面的侧滑手势会触发完全不同的功能,下方截图就有3种完全不同的交互。先不说开发的时候,根据不同界面区分手势的不同功能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光是用户在操作这些功能时眼花缭乱,因为无法预知在什么地方侧滑会触发什么功能而被劝退时,对用户来说,这都算不上是一个体验合格的功能。

    全局侧滑还有一个风险,就是误触发。单手操作的时候,用户的触控轨迹是一个扇形的形状,用户在做上下滑动的时候,如果手指不够灵活,或应用对手势的识别调教得不够精准,很容易变成左右滑动而误触。

    最后总结一下安卓应用的边缘侧滑设计:

    1、尽量不做侧滑设计,安卓系统级的侧滑返回已经足够便捷;

    2、如果一定要做,尽量不要在侧滑中加入多个功能,如侧滑返回上一级,同时还能触发“浮窗”功能;

    3、如果一定要做侧滑,侧滑中包含的功能要有其他更符合用户直觉的补充触发方式,如通过左上角同样可以返回,通过隐藏菜单同样可以触发“浮窗”功能。

    在 IOS 中则不一样。苹果要求上架到 App Store 的应用在侧滑返回的手势操作上需要遵循苹果的规范,即通过边缘侧滑返回,有的应用取巧做了全局侧滑返回,涵盖了边缘侧滑的操作,也算符合规范,而我个人建议,也是可以在 IOS 端的应用中加入全局侧滑返回的设计。

    虽然全局侧滑返回我在上文提到有误触的风险,但在 IOS 对边缘侧滑返回这个设计做出“更加先进”的升级前,至少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果粉们对这个设计深恶痛绝的情绪。但是要注意,在 IOS 上的全局侧滑,建议只做返回上一级页面的操作,经过 IOS 多年的“教育”,果粉们已经很清楚,从左向右侧滑就是返回上一级的逻辑,IOS 系统应用甚至连 Tab 页的切换都要求用户通过点击来完成,没有通过侧滑切换的操作,所以产品经理们没有必要再“创造”新的交互来“为难”果粉们。

    二、长按与滑动 安卓诞生以来,系统层面充斥着各种长按操作:长按进入编辑模式、长按弹出隐藏菜单、手机控制中心的图标长按可以进入设置页面等,安卓用户几乎到了看见某个界面就能预测到什么地方可以进行长按操作的程度。

    而 IOS 却是极尽所能地避免长按的操作,诞生之初,IOS 的长按操作主要限于桌面长按图标进入桌面编辑模式,任务中心长按图标进入编辑模式(IOS 7之前),长按选取文本等,而 IOS 系统几乎没有长按弹出隐藏菜单的功能,只有在输入框长按的时候会弹出复制粘贴文本的菜单等。

    2015年,苹果在新发布的 iPhone 6s 上带来了极其先进的 Force Touch 技术,使得手机可以在用户操作屏幕时感应按下的力度,从此,手机也变得“知道轻重”,重按图标弹出快捷操作,重按短信列表快速预览对话内容,重按图片快速预览大图等。

    然而果粉们并不买账,重按操作首次在手机上出现,令果粉们无所适从,操作的时候要控制力度,比如想重按文章列表预览文章,力度小了,预览出不来,反倒触发了长按的操作,力度大了,直接打开文章,终于掌握好力度,打开了预览,手指得一直按着,一松手又回去了,一用力又变成直接打开,而且预览的时候只能看到第一页,对于用户来说,这么费劲的操作还不如直接点击打开来得便捷。

    苹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后续的 IOS 版本升级中,取消了重按的逻辑,把一些原本通过重按触发的快捷操作变成了长按,于是,长按的操作开始在 IOS 系统中“遍地开花”。这套新的逻辑,iPhone 用户是否买账呢?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找了一个用 iPhone 手机的朋友了解了一下,总结一下他日常用得最多的几个长按操作:

    长按复制和粘贴文本 长按识别二维码 当我告诉他,长按控制中心的手电筒图标可以弹出亮度调节功能的时候,他露出了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至于长按桌面图标会弹出快捷操作,这个他是知道的,但那是因为他要卸载 App 的时候触发的,平时从来没有用过。

    是的,陪伴过 iPhone 成长的果粉们,在很多界面上依旧没有长按操作这个概念,当他们看到控制中心的图标的时候,他们知道这些图标可以点击,但却不会把它们跟长按联想到一起,而安卓用户则不一样,当他们看到 IOS 的控制中心,他们就知道那些图标可以长按,只是安卓用户会认为长按图标应该是进入设置页面,而不是弹出快捷操作。

    IOS 最早的列表操作是通过向左滑动来进行删除操作,随着系统的迭代,左滑菜单的操作已经不仅限于删除,一方面是因为 IOS 的要求规范,另一方面 IOS 的用户已经习惯了通过左滑来对数据进行操作,所以在进行 IOS 端应用的设计时,需要注意遵循这个原则。

    安卓则不一样,在安卓系统中,几乎没有通过左滑来进行操作,因此,如果将 IOS 的交互规范放到安卓的应用中,用户会摸不着头脑,当安卓用户找不到一个操作的时候,他们会习惯性长按,所以,同样的功能,IOS 端的应用通过左滑来操作,安卓端则是要设计成通过长按来操作。

    三、生物识别 2015年,iPhone 5s 发布的时候,正面的圆形 home 键集成了指纹识别功能,iPhone 再一次改变世界,让指纹识别不仅限于考勤打卡,安卓手机也迅速跟进。

    指纹识别诞生之初主要是作为锁屏的解锁方式之一,随着移动支付遍地开花,指纹识别的场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指纹识别的安全性也逐步发展到可用于替代支付密码的程度。

    为了提升指纹识别的实用性,无论是 iPhone 或是支持指纹识别的安卓手机,都开放了生物识别的接口,不止系统应用,第三方应用也可以在特定的场景下使用系统提供的指纹识别功能,但 IOS 和安卓系统提供的生物识别接口形式有所不同,所以在产品设计时需要注意区分两端应用的不同交互。

    我们可以先看看两者生物识别的工作流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安卓的指纹识别全部通过接口形式实现,每次识别都会返回识别结果,所有的界面和交互都需要第三方应用来做;而 IOS 则不同,第三方应用调起 IOS 的指纹识别,会直接触发 IOS 系统级的识别界面,接下来的交互由 IOS 进行,用户识别成功后 IOS 会告诉第三方应用识别的结果。

    我们来看一下实际的例子。

    以下是某安卓应用调用指纹识别的界面,调用后,等待识别的界面和验证失败的页面都是在收到系统指纹识别的接口返回信息后,由第三方应用进行展示和提示。

    再来看看 IOS 应用调起指纹识别的交互,在 IOS 应用中,调起指纹识别后,识别的过程直接由 IOS 系统进行接管。

    2017年,苹果发布了 iPhone X,人脸识别在 iPhone 上全面取代指纹识别,但是第三方应用调用人脸识别的核心逻辑与调用指纹识别是一样的,可以参照上述逻辑进行设计。

    四、应用版本更新 自诞生以来,碎片化一直是安卓系统的一大弊病,虽然也有 Google play 这样的官方应用商店,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中国大陆并没有用起来,反倒催生了一大批第三方应用商店,豌豆荚、应用宝等,曾经是多少安卓用户装机必备的 App,随着各大手机厂商逐步完善健全自己的应用商店体制,第三方应用商店越来越少人问津,但安卓应用的安装依旧统一和固定的安装途径,时至今日,依旧只要一个 apk 的安装包就可以避开所有应用商店直接安装。

    IOS 则不同,2008年,IOS App Store 推出,意味着以后在 iPhone 上安装第三方应用有了一个官方且唯一的途径。

    因为以上的原因,所以导致了在设计安卓和 IOS 的第三方应用更新版本时的逻辑也不相同。

    IOS 由于要求应用需要统一从 App Store 下载或更新,所以当 IOS 第三方应用检测到新版本后,会直接跳转该应用在 App Store 对应的页面进行更新。

    安卓在检测到版本更新时,可以根据设备进行判断,直接跳转到对应设备的官方应用商店进行更新。

    但目前推荐还是采用直接下载 apk 安装包的形式,这也是大多数应用采用的更新方式。但建议在推送更新之前,优先在各大应用商店上架最新版本,目前很多手机在安装 apk 包的时候,如果该应用在官方的应用商店有上架,系统会提示到应用商店安装,用户很容易被引导到应用商店,如果此时应用商店的版本没有更新到最新,用户很容易就错过这个版本的更新。

    以上便是本文全部内容,感谢阅读。

    专栏作家

    产品锦李,公众号:产品锦李(ID:IMPM996),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不务正业的产品经理和他的产品设计。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B站“停更潮”,真假?

    设计动态 2023-04-06
    近期,B站又站上了风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是“我是怪异君”“靠脸吃饭的徐大王”“LKs”等几位拥有百万粉丝的UP主和一些中腰部UP主宣布停更,此举被一部分声音理解为,是B站UP主的一次大规模撤退。随后“B站停更潮”登上热搜。 就在外界纷纷猜测此举或许与B站削减U

    近期,由于一些UP主的停更,“B站停更潮”登上热搜,在短短几日内,风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次“停更潮”是否真的存在呢?B站和UP主的关系怎么样了?目前UP主商业化变现到底如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近期,B站又站上了风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是“我是怪异君”“靠脸吃饭的徐大王”“LKs”等几位拥有百万粉丝的UP主和一些中腰部UP主宣布停更,此举被一部分声音理解为,是B站UP主的一次大规模撤退。随后“B站停更潮”登上热搜。

    就在外界纷纷猜测此举或许与B站削减UP主分成收益有关时,几大“被点名”的UP主先后发声,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停更主要是出于自身原因,与平台无关”。

    短短几日,风向不断发生变化。紧接着,也有UP主站出来,点名B站对老UP主不够友好,UP主“A路人”更是直接列出了B站的七宗罪,其中包括“捧老人淘汰新人”“恶性竞争”“内部人员不作为”等B站公司内部问题。

    就这样,一场“停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外界也开始重新审视B站的UP主生态。这些年,B站为了破圈,动作频频。自制剧综,抢占长视频内容,引入Story Mode模式,试图分短视频一杯羹,都是大手笔投入,但在破圈过程里,反而亏损越来越多,外界对B站的怀疑声也越来越大。

    优质UP主生产的内容,是B站赖以生存的优势。这也是此次所谓的UP主“停更潮”被外界热议的原因。

    本文试图理清三个问题,这次“停更潮”是否真的存在?B站和UP主的关系怎么样了?目前UP主商业化变现到底如何?

    01 “停更潮”真的来了吗? 深燃询问了不同领域、不同量级的UP主,他们目前的状态不尽相同。有的维持着原有节奏还在更新;有的更新频率确实变低了,比如从原来的一个月变为了三个月;有的确实选择停更,一些是出于自身原因,比如精力有限,一些是因为经营不善,团队已经在半年前解散。

    但提及此次的“停更潮”,大家较为统一的回复是:没有感受到,身边也没有同行明确加入此次“停更潮”中。

    还原本次“停更潮”,不少UP主和业内人士都觉得,有些说法经不起推敲。

    首先, 很多人是意外被卷入这场“停更潮”中的。

    比如被点名的几大UP主,“LKs”是一位在B站有着超300万粉丝的UP主,也是bilibili 2022百大UP主,事件发酵后,作为当事人之一的他第一时间发文称,自己中枪了,停更与经济状况无关,并强调今年收入不比以前少。上了“停更潮”封面的头部UP主“靠脸吃饭的徐大王”更是觉得“莫名其妙”,发博回应,“我早就在视频里说清楚了,个人原因与B站无关,搞的是我发起停更潮一样。”

    发声的UP主还有“图灵的猫”,他先是表示自己属于兼职月更的UP主,停不停更都一样,后又称自己认识的全职团队很惨,入不敷出,并指出短视频对B站社区生态带来了危险。后来UP主“A路人”又站了出来,指出B站“7大罪状”,矛头直指B站内部管理问题,但他也表示并没有参与本次“停更”,只不过自己停更很久,被划入了这一话题。

    被点名的有百万粉丝的UP主,没有人明确表示自己与这场停更潮有直接关系,“(本次停更潮)感觉更像是带节奏,实际上并不存在。”LKs进一步对深燃回应,他觉得更多属于舆论跟风。

    其次, 按照原因和时间线推算,停更潮的说法也不太能成立。

    接近B站的业内人士马里奥认为,关于外界议论纷纷的B站修改激励规则,让UP主收益大大降低,从而引发停更潮的这一说法,很难说得通,“头部UP主只有少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分成,本次提到断更的很多都是头部UP主。”

    深燃与多位UP主沟通,他们也表示头部UP主,甚至部分中腰部UP主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商单,而平台流量分成占得很少,甚至只在10%左右。

    至于受分成影响比较大的中腰部UP主停更,马里奥认为,“规则调整去年就已经开始了,即便UP主用停更反抗,也应该发生在当时,不是现在。”

    UP主萌儿有5年创作经历,粉丝量在1万左右,她对深燃表示,大多数UP主不是真停更,“大家都还在,只不过更新频次变低了,或者选择短暂休息”,像她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更新,身边很多UP主朋友都是如此。

    综合上述人士的分享,无论是UP主自己,还是身边的同行,以及其关注的UP主,他们都不觉得出现了所谓的“停更潮”。

    不过,一个的确不能忽略的现象是, 随着B站改变激励规则,部分UP主收益缩减,确实降低了他们的更新频率,甚至有人出走。

    去年,B站调整了UP主的激励方式,但并没有明确公布,萌儿也是在查看近期的收益时才发现,激励明显减少了。

    萌儿举例,视频播放量的单日收益大大降低,“我昨天新增播放量7000,之前几千播放量能换算成几毛钱或者几分钱,现在单日收益为0。”这种细微的变化平时不易察觉,但一年计算下来,萌儿发现收入少了一半多。

    此前,UP主“不吃草椒的猫酱”公开称,调整后的总收入相比之前下降了超30%。创作上百个视频,总收入不到3000元。还有不少UP主公开表示收入减半 ,甚至有人表示收入减少了80%。

    钱少了,UP主的热情自然也就变低了。用萌儿的话说,分成的那点钱还不足以她花时间做视频,倒不如现在做好本职工作。

    02 UP主们,为什么难赚钱? B站与UP主的关系经历了多层转变,从最开始UP主单纯为爱发电,到2018年B站推出创作激励计划,给到UP主真金白银,两者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有从业者曾公开表示,最高峰时期,几乎300次播放量就可以让UP主获得1元收入,这也吸引了大批创作者涌入。根据B站财报显示, 2017年Q4至2020年Q4, B站月活跃UP主从23万涨至190万。

    现在,一些UP主对B站的抱怨,集中在钱越来越不好赚,和社区氛围的变化上。萌儿坦言,就是在B站调整激励规则后,选择降低更新频率。

    之所以这样做,首先是因为B站要降本增效。

    去年,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喊出了降本增效的口号,B站也不例外,更是立下了2024年要达到盈亏平衡的目标。但事实是,B站亏损不断增加,2021年,B站净亏损68.09亿元,2022年这个数字是75.0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0.26%。

    营业成本上涨是亏损扩大的原因之一,2022年B站营业成本为180亿元,同比增长17.7%。 其中收入分成成本同比增加17.9%至91亿元 ,这部分就是在直播和广告业务中给UP主的激励/分成。“创作激励说白了就平台在纯掏钱, 它成了一个净成本 ,在商业上是不长久的。”马里奥表示。

    B站在持续增加这部分投入,但UP主为什么觉得钱越来越难赚?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年来,活跃UP主数量增加,竞争加剧,另一部分原因在于,B站盯上了短视频平台的商业化效率,也在扶持短视频,吸引一大批短视频UP主到来的同时, 原有中长视频UP主的收益也被分走了。

    据了解,激励计划的权重与播放量、三连、完播率相关。一些用户反应,B站热门视频经常被标题党、强视觉冲击性的低质量短视频作品占据。一位UP主也公开表示,制作周期长的UP主在制作周期短、传播性强的短视频制作公司面前,丧失了竞争性。

    作为创作者的萌儿有些气愤,她认为现在一些活动任务明显对短视频创作有利,适合中视频活动的到手奖励金越来越少,“作品质量好播放量却不一定高,又有谁愿意花心思做中长视频呢?”

    劣币正在驱逐良币,B站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

    3月10日,有媒体透露,B站正在考虑取消前台显示的播放量数据,改为“用户消耗时长”,相关改动的前端及后端已开发完毕,但具体上线时间未定。马里奥觉得,此举对高质量的中长视频无疑更有利。

    “显示‘播放量’,利好B站里的短视频、整活视频、擦边视频,而改为‘用户消耗时长’可以理解为,做一个时长在一个多小时的视频,可以顶100个一分钟的内容(当然还要算完播率),这意味着质量导向。”接近B站的业内人士氪氪对深燃解释,这是平台释放出风声,看外界反馈。

    不过,至于能否实行,大家觉得很难。

    “改成‘用户消耗时长’,相当于改掉了原有评价体系中的一个底层指标,这对用户的影响是重大的,很多老用户可能会觉得B站变味了,所以目前官方也是试探性的先放出消息。”马里奥表示。萌儿也不看好,“B站想要做综合视频平台,不可能少得了短视频,改了之后真的会利好中长内容吗?”

    要做Story Mode,但也要保护中长视频,两者要找到一个平衡,目前来看,B站还没有答案。

    萌儿透露,最近一两个月内,B站搞出了全能激励计划,此举便是为刺激UP主的投稿频率,她认为这一活动会对刚加入的UP主起作用,因为自带推广性质,对号很有好处,但她不会,因为“不赚钱”。

    03 B站如何留住UP主? 即便不是停更潮,UP主的维护是摆在B站面前一个棘手的问题,根据财报显示,2022年Q1,B站月均活跃UP主为380万人,Q2降到360万,Q3、Q4又回升到380万。想留住他们,B站必须要让UP主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但现实是, 目前UP主的商业变现手段都存在局限性。

    据了解,UP主变现渠道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块,激励分成(包含目标挑战、广告任务)、商单(花火平台和橱窗带货)、直播(带货、打赏),以及充电计划(用户用B币给UP主充电,但B站会分走大部分)。

    多位UP主对深燃表示,激励分成、广告商单是他们的主要来源,对头部和部分中腰部UP主来说,商单占大头,大部分中腰部和尾部UP主更依赖激励分成。

    在B站的降本增效下,UP主的激励分成收益在降低。一位有百万粉丝的UP主告诉深燃,“激励分成对我和团队来说一直不是很重要,收益太基础。”UP主“兔头学姐张铁根”也公开表示,“平台流量分成,只占UP主收入的10%。”

    而商单,也是越来越不好接了。

    受近两年大环境影响,广告主花钱更谨慎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百万粉丝的UP主表示,“其实UP主过往的广告报价是偏高的,而潮水退去后很多报价没有明确的ROI,广告主就不买单了。”UP主“起小点”也发文称,今年一季度商业询单量下滑明显。各家寻求ROI,更倾向效果导向,很多中长视频UP主不适应这样的商业市场。

    性价比不高让广告主进一步缩减了对B站UP主的热情 。拥有近70万粉丝的UP主“茶茶酱”公开透露,同样的10万块钱,找其他平台博主,可以投出近几百万的播放量,B站这个价格找的博主,只能换来几十万播放量。一位接近品牌方的内部人士也向深燃承认了这一数据,“相比其他平台,B站的流量很贵。”

    与此同时,商单还在进一步向少数头部UP主集中。“兔头学姐张铁根”发文称,“50多万的中部UP主接的都是一单1万块左右的商单,而且不稳定,有时一个月有两单,有时几个月都没有一单。”

    直播打赏也遭遇了水土不服 。入局晚的B站在直播打赏上花的心思不少,为了吸引新人主播前来,B站开出了高于其他平台的高分成,却没能留住大批人。目前,B站直播出彩的仅限于二次元主播,这主要因为更为年轻的B站用户对于直播的消费意愿不是很高,而且用户量级和直播氛围也没有太大优势。UP主“百小僧”在去年4月曾公开披露,B站头部主播一周礼物打赏的收入大约几十万左右,而虎牙、斗鱼可以达到几百万,差了10倍。“花费时间长,性价比不高”,是大多数UP主对直播的评价。

    既能把电商这块内容做出来,还能给UP主带来收益,直播电商是近两年B站发力的重点,但不同UP主对这项变现手段的热情,存在很大差别。

    一个最直观的表现是,有货源和自己淘宝店的UP主,疯狂卖货,但他们和其他平台主播没有任何区别,而无货源的UP主虽然B站风格很浓,但他们把带货当成了附加品,不会过分讲解商品,结果就是一些内容型UP主在直播带货上并没有获得很多收益。

    不少UP主向深燃表示,他们目前对直播热情不高,甚至有人认为,“入驻B站就是因为自由、氛围好,也不想露脸,但直播间啥人都有,和其他平台没有区别。”比起直播,他们更希望做内容养活自己。

    在马里奥看来,直播其实对UP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具备另一套技能才能变现,但实际上对于很多UP主或者内容平台来说,最好的状态是让创作者专注内容本身,持续推出好内容,变现最好是一个自动完成的事情,比如像广告这样,自动完成适配。

    看似B站打造出了很多变现手段,但对大部分UP主来说,商业化还很难,不止一位UP主发出类似感叹。

    “停更潮”真真假假,怎么让UP主赚到钱并留下来,是B站依旧需要解答的课题。

    *应受访者要求,萌儿、马里奥、氪氪为化名

    作者:王璐;编辑:李秋涵

    来源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聚焦创新经济,专注深度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2023年,我决定去寺庙度个假

    设计动态 2023-04-06
    “清明时节雨纷纷,我要去寺里蹲蹲。清明小长假争取去寺庙里度个假,安排,立刻!马上!”刷了一晚上小红书,90后的欣欣一拍桌子便在自己的好友微信群里奔走相告。趁着小长假出门“哈皮”(Happy)早已是旅游达人欣欣的惯例,但寺庙游对她来说还是头一遭。 疫情过后的第一

    疫情过后的第一个春天,人们早已按捺不住自由之心,与往昔不同的是,除了常规的国际游和国内游外,一部分年轻人迷上了寺庙游。本篇文章作者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寺庙所做的“创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我要去寺里蹲蹲。清明小长假争取去寺庙里度个假,安排,立刻!马上!”刷了一晚上小红书,90后的欣欣一拍桌子便在自己的好友微信群里奔走相告。趁着小长假出门“哈皮”(Happy)早已是旅游达人欣欣的惯例,但寺庙游对她来说还是头一遭。

    疫情过后的第一个春天,人们早已按捺不住自由之心,想要奔向“有风的地方”。与往昔不同的是,除了常规的国际游和国内游外,一部分年轻人迷上了寺庙游。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从搜索热度来看,近期关注度较高的寺庙景区分别是:杭州灵隐寺、普陀山风景区、苏州寒山寺、北京雍和宫等。

    而值得注意的是,热衷于寺庙游的不只是传统观念里的中老年,年轻人占据了半壁江山。根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佛系年轻人正在成为寺庙游的主力。

    除了寺庙游外,年轻人还在以各种方式感受寺庙氛围感:一杯寺庙咖啡、一餐素斋、一串念珠……曾经不入年轻人法眼的寺庙如今却让打工族趋之若鹜。

    寺庙到底凭什么吸引年轻人?是为了喝一杯饮料?还是为了度个假?今天的推送,让我们来聊一聊寺庙经济和它背后的故事。

    一、逃往寺庙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现实生活中,对于广泛的年轻人而言,更多的是独自负重前行。他们向往着岁月静好,哪怕只是短暂地逃离城市的高压生活,能得一时喘息也是一种恩赐。

    欣欣想要尝试寺庙禅修的初衷也无外乎于此:“在上进和上班之间,我选择上香。”

    “现在工作强度真的很大,每天KPI都跟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头顶,加班已经加到麻了。我现在只要一下班,在CBD真的是一分钟都不想待。我喜欢旅游,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逃离城市吧。不是说了嘛,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欣欣说。

    虽然被欣欣称为是“度假”,但寺庙禅修较之传统度假无疑是不一样的存在。

    “说实话,之前出去旅游的时候,还挺有‘偶像包袱’的,就是一定要拍出美美的照片,可以用来Po到朋友圈。所以旅行过程中要花很多心思在化妆、打扮、拍照上。但在寺庙里小住,连手机都不一定能碰,别说是其他身外之物了。所以,在寺庙里生活一段时间,可以说是真正的沉浸式度假了。”

    目前,在浙江、河北、福建等地,不少寺院都开设了禅修营。禅修营主要是针对普罗大众的寺庙短期修行活动,融合了国学文化、健康养生、生活美学等内容,以打坐、冥想、劳作等自然传统的方式达到自我放空、舒缓内心的效果。

    与喧嚣的都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寺庙里的佛系生活充满了朴素的味道。从环境来看,寺庙远离灯红酒绿,营造出天然祥和、宁静致远的磁场。沉醉于山间竹林,一呼一吸之间,内心的烦恼、疲惫和痛苦也能消减几分。

    新零售商业评论摄

    能够容纳几十人的禅修营每次报名通道一打开都供不应求,或失恋或失业,焦虑的年轻人们谋求着内心的平和归宿,纷至沓来。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网络各大平台上,有不少逃往寺庙的年轻人分享着自己的心灵净化之旅。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个项目叫作“七日止语禅修”。

    据参加过某寺院七日止语禅修活动的学员描述,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生活的重点便是“禅修”二字。与城市打工的“精神内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禅修讲究的是精神、心性的修炼,要保证精神的清明,要提腰收腹,提振精神。

    “禅修那段时间,我每天5:00起床,每晚9:30入睡,仿佛回到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关于禅修,刚开始每日打坐都腿麻、脊柱疼、肩膀酸,完全坐不住。……闭眼后才发现念头乱飞,像上蹿下跳的猴,始终无法做到关注呼吸。到了中期的时候,我就逐渐适应了,并且每天对打坐有了期待,会发现一次次的进步。

    到最后,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样的节奏。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都在禅堂,会珍惜和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打坐机会。”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止语,交流方式是写纸条放在盒子里,每天上午和下午禅坐开始前是法师‘纸条问答时间’。除了打坐外,每天就在寺院里溜达,阴天、晴天、雨天,看云、看雨、看树、看花、观昆虫、观星。享受和自然连接,和自己连接的感受。”

    年轻人在寺庙中释放心灵,而寺庙也在年轻人中释放活力。

    二、解压经济 成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年轻人涌向寺庙,寻求心灵驿站的短暂停歇,这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压力山大。

    在2022年10月10日的世界精神卫生日,B站发布《2022bilibili青年心理健康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有约9776万人在B站学习心理健康知识,76%为24岁以下的年轻人。站内心理健康相关视频播放量超76亿次,同比增长83%, “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相关词汇搜索量达9930万。

    无独有偶,天猫新生活研究所表示,2022年,解压类玩具在淘宝天猫的销量整体增速近40%。

    生活重担下,解压诉求陡然上升,从而催生出了解压经济。禅修营带有几分公益属性,但同时也象征着某种程度上的解压经济。

    你的压力,我的生意。

    其实,解压经济早就融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团基于对线下解压放松类消费数据的分析,发布了“2022十大解压新业态”,包括射箭、泰拳、陆地冲浪、撸猫撸狗等。

    除此以外,在部分城市内还出现了“情绪发泄室”。在厦门的一家综合性体验馆就设置了“奇幻解压馆”的主题,成人门票70元起步,里面设置了多个场景。

    比如在情绪发泄屋,穿上防护服的市民可以砸酒瓶,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在狭小的呐喊屋,可以放肆嘶吼,还可以将陈列在四周墙壁上的黄鸭等当作假想敌,肆意捏、放声尖叫。

    呐喊屋,新零售商业评论摄

    解压馆作为一种小型室内游乐项目,在当下年轻人寻求情绪价值的大环境下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不过,寺庙禅修、解压馆舒压等解压经济也有着自己的天然短板。

    解压经济大多属于沉浸式体验项目,许多人在参加活动的时候是为了享受一种“体验感”。而 在首次体验过后,是否会复购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举例来看,虽然对禅修营赞不绝口的体验者不在少数,但如果让他们把为数不多的假期全都花在寺庙修行,也并不太实际。

    再比如,内心烦躁的打工人会去到某一家解压馆以求发泄情绪,但同样的环境如果第二次再去就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新鲜感。因此,商家需要不断变化出新的场景。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曾经在年轻人圈子中爆火的剧本杀,同样的低复购率、同样的低翻台率,风口已过的剧本杀渐渐蒙上了灰尘。

    历史是否会在解压馆身上重演呢?这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三、寺庙咖啡 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去寺庙度个假,另一部分连假期都成为奢侈品的年轻人又该怎么办呢?于是乎,在内卷与躺平之间,年轻人选择了去寺庙喝咖啡。

    和尚卖咖啡,寺庙品拿铁。

    这种略显奇葩的中西合璧组合,倘若放在过去,是容易遭受公众口诛笔伐的。

    早在2012年,星巴克曾经入驻灵隐寺周遭,并在客户点单时推出了关于“大慈大悲”的话术,还曾经引发不少网友的吐槽。去年,因为租赁到期的缘故,这家星巴克正式告别了灵隐景区。

    而之后不久,杭州永福寺的慈杯咖啡,凭借“和尚卖咖啡”的标签,在社交媒体上突然爆火。寺庙咖啡的标配是穿着袈裟长袍的僧人做店员,并为顾客冲一杯“古风咖啡”。

    “慈杯”正好是慈悲的谐音,佛家的慈悲讲的是,“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刚好是和咖啡的苦相互辉映。“今天你是中悲、大悲,还是超大悲?”也由此成为了一个著名梗。

    永福寺火到什么程度?寺里的师傅们都劝媒体不要再报道了,就让顾客随缘打卡吧。永福寺的爆火引发其他寺庙纷纷效仿,上海玉佛寺、台州龙兴寺、厦门南普陀寺,都相继加入了卖咖啡大军。

    如果说去寺院小住的年轻人是为了“浮生偷得几日闲”,那么去寺院买咖啡的年轻人则更多是出于猎奇心理。寺院咖啡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选择消费的标准: 国学佛教等东方文化和西方美食的代表咖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感,既有古朴的韵味,又有西洋的气息。

    永福寺咖啡馆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将两种风格演化到极致,则更能凸显出反差感所形成的张力,满足消费者心理。

    在永福寺,每一种咖啡的名字,都是一句禅语。美式是一杯“涤烦”;拿铁是一杯“停雪”;摩卡是一杯“欢喜”。永福寺在咖啡纸杯的设计上也花了巧思,新春期间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汶汛设计的仙人指鹿纹样,既有中国画的美感,又有好的寓意与祝福。

    针对年轻人的好奇心,慈杯咖啡一直在变着法儿地走自己的佛系特色。在慈杯咖啡,有一款咖啡盲盒,名字很应景,叫作“随缘”,一杯30元,抽到什么喝什么。

    除了抽签之外,2023年春节,慈杯咖啡还推出了一款限定版揭福迎喜杯,加入了类似刮彩票环节,只要揭开杯套上设置的拉环,就能收到寺庙的祝福语。从一夜暴富,到日进斗金,每一个祝福语都戳中年轻人的心。

    仙人指鹿杯(左)与揭福迎喜杯(右),图源“慈杯”微信公众号

    寺庙的创新远不止咖啡。从手串到香囊,从帆布包到文具,各种结合了现代和古代元素的小玩意儿吸引着年轻人为寺庙文化买单。比如法喜寺和文创公司合作推出的帆布包,上面印着“我佛尽该喜欢你 你这么棒棒”等字样。

    创意创造生意。

    寺庙的创意还在继续。

    谁能想到,2023年最火的旅游地在寺庙;2023年最火的咖啡也在寺庙。

    上海的玉佛寺里,咖啡配面包的组合变成了咖啡配中式点心;昆明的5A级景区里,新一期的禅修营正在静静等待学员的到来。

    寺庙经济告诉我们,当商家在期待新商机的时候,新商机也在等待商家去开拓。

    2023年,没有奇怪的生意。

    作者:考拉是只鹿;编辑:葛伟炜

    来源公众号: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用深度案例、前沿观点,和你一起探索新零售的1001种可能。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零售商业评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