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卓版微信突然更新!不少新功能与新变化

    设计动态 2023-04-13
    就在刚刚,微信官方突然放出了最新的安卓内测版。 更新简介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废话文学:优化了一些已知问题。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说了等于没说,下方的近期更新内容都是些上线快1年的老功能了。 如果产品经理有敲键盘恐惧症,完全可以省去这段描述。 对于微信更新这件事

    昨日,微信迎来了一次版本更新,在这次安卓微信8.0.35版本更新中,有不少新功能与新变化。其中一个改变,分分钟让强迫症直呼得救了,其他大多是细节层面的优化与调整。一起来看看吧~

    就在刚刚,微信官方突然放出了最新的安卓内测版。

    更新简介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废话文学:优化了一些已知问题。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说了等于没说,下方的近期更新内容都是些上线快1年的老功能了。

    如果产品经理有敲键盘恐惧症,完全可以省去这段描述。

    对于微信更新这件事,讲究的就是一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哔哥细细对比正式版、内测版的多个界面、设计,结果找到不少新功能与新变化。

    其中一个改变,分分钟让强迫症直呼得救了,其他大多是细节层面的优化与调整。

    废话不多说,实干见真章。

    01 收藏界面大变 收藏一直属于很实用却很冷门的功能,大伙平时可能不怎么留意,毕竟许多人贯彻着“收藏了等于学会了”懒批原则。

    在内测版中收藏功能迎来大调整,有三点变化。

    首先是顶部的分类标签栏支持折叠和下拉,折叠状态时,大量的分类标签收纳进一行的空间里。

    这种变化令微信显得干净简洁,使同一个页面展示出更多的收藏内容,空间利用率得以暴增。

    不像正式版采取粗暴的逻辑,所有标签一股脑扔到页面,占据大量空间,挤占了收藏内容。

    第二点改动是搜索功能被单独拎出来,放置到一级页面。

    对比正式版把搜索以图标形态镶嵌到右上角的做法,内测版无疑直观又便捷。

    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根本不懂右上角的图标是什么意思,他们大多抱着“哪里有文字就点哪里”的朴素操作观念。

    现在一眼扫过去,立马明白这玩意可以搜东西,降低了使用门槛同时,又免去点击图标再搜索的操作,微信你是真滴细。

    (左图为正式版,右图为内测版)

    第三点:搜索结果页样式和背景改变。

    对比正式版,内测版的搜索框变得更加巨大,去除右边的“取消”按钮,背景色由灰色换成纯白色。

    哔哥个人更喜爱灰色,低饱和度护眼看着舒服,纯白色有些扎眼睛了。

    02 新增精选小程序 这一变化大概率引起某些小伙伴的反感,又有一些人欢喜。

    内测版小程序搜索界面中,新增了一项“精选小程序”的栏目。

    说白了就是小程序推荐清单,每页清单提供3个高评分小程序,通过用户评论、开发者陈述的方式进行介绍。

    精选小程序清单支持左右滑动,总共有5页,按照类型划分为:身心健康好管家、亮眼动作游戏、多彩卡牌游戏、心理测试、清晨一小时。

    偶尔随机出现新的清单,例如“关爱职场人士必备”,不过清单内的小程序当日固定不变。

    精选的小程序评分至少4分以上,普遍为高分优质选手,唯独两个游戏清单低于4分。

    结合小程序游戏易变现利润高的特点,哔哥猜测游戏清单应该为投放的广告。

    当哔哥点击小程序时,出现了意外,小程序打开一半瞬间闪退,素材都没加载完成。

    由于小程序精选处于灰测阶段,找不到第二台手机测试,暂时没法排除是系统的原因还是微信的BUG。

    追求简洁讨厌广告的小伙伴或多或少抗拒精选小程序这东西,看似智能推荐,实为广告分发。

    好在微信尊重用户,提供了关闭的按钮,点击小程序搜索界面最底部的“页面设置”,弹出开关按钮。

    自由关闭除搜索框以外所有的内容信息,包括精选小程序。

    关闭所有信息后的小程序搜索页如下图所示,不存在任何元素文字打搅,空白一片,干净开阔。

    极简主义者巨爱。

    03 视频号动态关闭按钮 小伙伴们有没有遇到过一件诡异的事情:明明自己没有关注某个视频号,发现页却总会显示它更新内容的小红点。

    其实你打开该视频号,瞧瞧它的名字或关联公众号就能找到真相: 你关注了该视频号绑定的公众号。

    当公众号绑定的视频号更新内容时,你自然收到视频号的更新动态。

    微信最近也发现了这个降低用户体验的细节,于是内测版中上线“不看对方视频号动态”。

    进入公号首页,点击右上角“…”弹出功能栏,就能找到不看对方视频号状态的选项。

    关闭后,公众号绑定的视频号更新时,不再向你发送动态消息,有效减少被打搅的不愉快。

    哔哥连续找了好几个公众号测试,发现“不看对方视频号状态”选项的出现要满足一个条件。

    那就是视频号必须保持稳定更新,长期不更新的账号,无论正式版、内测版均无该功能。

    确实如此,只要人家视频号不更新就不会推送动态,形成骚扰,自然没有关闭的必要了。

    04 文章推送关闭按钮 捣鼓内测版微信过程中意外发现的小功能【接收文章推送】开关按钮,可以理解为“弱化版拉黑”。

    功能位置藏在公号设置里,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点击“设置”即可找到。

    关闭后,将永久拒收该公众号的文章推送,不过私信及消息通知等一切功能仍然正常使用,依旧自由浏览该公号的文章。

    唯一的变化是,它的身影永远消失在了订阅号信息流。

    适合用于解决“亲戚领导要求关注账号,但我又不想看它文章”的进退两难局面。

    05 API等级提升 内测版微信安装包提高了API等级,由正式版的API 21(最低兼容安卓5)升级为API 23(最低兼容安卓6)。

    意味着现在运行着安卓5系统的老手机,不能安装内测版微信,估计未来会落实到新版微信上。

    API等级提升带来的好处相当大,例如修复系统漏洞,权限管理更严格,隐私保护力度加强,流畅度提升等。

    说白了API等级越高的APP,越难从我们手机中获取个人数据。

    (图源网络)

    细细体验下来,相比过去的填鸭式更新,内测版的优化式更新深得哔哥的心。

    新增的功能很少,一定程度减少安装包的空间占用,界面、设计上改动许多,且人性化十足,每一个变化均能提升使用体验。

    如收藏界面的标签折叠与搜索框固定一级界面,前者精简了界面,带来清爽观感,后者简化了操作与降低门槛,使用起来直观高效。

    以前十分隐蔽却对用户造成骚扰的视频号动态提醒、公号文章推送,更新后均增设开关按钮,随时关闭开启,我们有充分的选择权利。

    即使偏广告性质的 “精选小程序” ,也赋予用户生杀大权,不想看那就干掉它们,充分尊重用户的意志。

    本次更新调整的内容几乎是奔着“更好用”的想法实施,以至于哔哥生出“微信正在变好”的感觉。

    每天都有人吐槽“微信更新频繁”,如果每次更新都抱着“为用户着想”的初衷去做,相信评价很快反转。

    你为用户着想三分,用户敬重你一丈。

    作者:KM

    原文标题:微信突然更新:4个新功能,第三个太炸了

    来源公众号:小雷哔哔(ID:xiaoleibbb),每天哔哔科技圈那些事儿。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小雷哔哔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视频号——创作者的可选项还是必选项?

    设计动态 2023-04-13
    视频号诞生至今已经超过3年了。 作为腾讯“全村的希望”,视频号的发展不仅直接关乎短视频赛道的市场格局,也深刻地影响着短视频创作者的选择。 如何理解视频号的发展趋势、视频号的变现有哪些新进展、视频号对于创作者到底意味着什么....... 今天卫夕就和大家一起来聊

    腾讯的视频号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短视频创作者的选择。本篇本章中作者分析了视频号的发展趋势、视频号的变现有哪些新进展、视频号对于创作者到底意味着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视频号诞生至今已经超过3年了。

    作为腾讯“全村的希望”,视频号的发展不仅直接关乎短视频赛道的市场格局,也深刻地影响着短视频创作者的选择。

    如何理解视频号的发展趋势、视频号的变现有哪些新进展、视频号对于创作者到底意味着什么…….

    今天卫夕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些问题——

    一、视频号的产品节奏慢下来了? 的确,和视频号发布之初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迭代节奏相比,在客观上视频号在功能层面的更新速度在降低。

    2020年视频号快速迭代的节奏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这种降低呢?

    在我看来,核心功能层面迭代节奏的放缓恰恰是视频号作为一个后发产品逐渐成熟的过程。

    事实上,在产品初期,产品在框架层的定义极其关键,因此早期功能快速迭代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地基打得牢高楼大厦才会稳固。

    而随着核心功能和主体功能的清晰定义,后续在可感知层面的大迭代就会自然放缓,而更多的是围绕核心功能在不断打磨和完善生态的建设。

    这并不是视频号一个产品的节奏。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那些成功产品,基本上也是同样的迭代节奏——“前期快,后期稳”。

    无论是国外的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witter,还是国内的微信、微博、抖音、拼多多,它们的核心产品定义其实都是早期确定了,而后期则是在小范围、小幅度地调整或强化某些产品取向。

    而我们看到核心产品定义一直在不断变化的产品反而给业界留下不少教训——

    豆瓣的移动端改了又改并不奏效、支付宝强行加社交功能被舆论叫停、美图秀秀从工具转社交并不成功、知乎强推视频化铩羽而归…….

    如果核心产品定义不断修改,恰恰证明产品在核心机制上缺乏深度思考。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视频号在核心产品功能上迭代节奏放缓是互联网产品领域再正常不过的常规操作。

    而更准确的说法是:用户看得见的核心功能迭代节奏在放慢,但用户感知没那么强的地方视频号产品团队在仔细打磨。

    事实上,数据证明,视频号“原子级的内容组件”的架构设定恰恰是非常成功的——

    我们来看一看2023微信公开课PRO里视频号的数据:

    作者活跃同比增长2倍,消费时长增长3倍,万粉作者增长4倍,1.9亿的春晚直播观看,800%的直播带货销售额增长,447%的主播总收入增长。 视频号使用时长达去年同期的三倍,超过了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时长。 视频号日活跃创作者数和日均视频上传量同比增长超过100%;10万加点赞视频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很显然,这些增长显著的数据表明视频号在核心产品定义层面已经形成加速转动的飞轮,内容生产和内容消费实现了可持续的循环。

    视频号从“搭基建”进入了“拼内功”的阶段。

    “拼内功”阶段更加讲究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对体验的细微打磨以及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决心。

    二、依靠产品驱动业务:视频号延续了微信团队的做事风格 解释了为什么视频号在产品节奏上放慢之后,我们再来扭转一个偏见——

    很多人说,视频号现在从追求增长变成了追求商业化的阶段。

    言外之意是视频号现在只关注赚钱这件事了。

    这个理解当然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增长和商业化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个飞轮系统的两个互相嵌套的齿轮。

    无论是对于平台、创作者还是用户,商业化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血脉,只有具备了自身的造血能力才可能构建一个自循环的健康生态。

    B站这次“停更潮”登上热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商业化对于创作者的持续创作的重要意义。

    视频号深刻理解创作者对于构建长期主义的内容生态的意义。

    因此,尽管总体而言在功能层面产品迭代速度有所放缓,但视频号依然将创作者激励体系作为产品层面的重心之一在着力推进。

    这次推出的“创作分成计划”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例子——

    4月6日,视频号宣布“创作分成计划”正式上线,符合一定条件的视频号优质原创作者,可在原创视频评论区通过展示广告内容,获取广告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创作分成计划”的参与门槛设计得非常友好,粉丝数在100及以上的原创视频号博主都可以参与计划。

    不要小看这个设定,100粉这个低门槛设定让这次的“创作分成计划”可以最大程度上覆盖中小创作者,让更多起步阶段的创作者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参与变现。

    至此,视频号在不同阶段创作者激励系统的建设上变得更加完善。

    除了商品橱窗、直播打赏、直播带货等基础变现组件,对于头部创作者,视频号有“互选平台”可以有效对接品牌广告主;

    对于腰部创作者,视频号有“小任务”可以实现快速变现;

    对于更长尾的起步阶段的创作者,可以通过“创作分成计划”直接获得广告分成收益。

    的确,对于很多起步阶段的视频号创作者而言,商务能力在客观上是比较弱的,自己独立去谈商务并完成沟通、投放阶段的流程难度较大。

    很显然,视频号的“创作分成计划”洞悉了中小创作者的这个痛点——

    只需要选择加入计划,广告的匹配、投放,收益的统计、计算通通不用关心,全部由视频号和腾讯广告的系统自动完成。

    此外,视频号的“创作分成计划”也并非很多平台的流量补贴,这意味着视频号并非采取最终难以持续的“补贴输血”模式,而是致力于可持续运行的“自我造血”模式。

    事实上,这也符合微信团队一贯的做事风格——依靠产品驱动业务。

    “ 让原创者简单快速地在这里得到收益,这是我们希望的,用产品化的手段来让重运营的工作变得标准化,用产品能力让更多的作者有收入。”

    这是腾讯公司副总裁、视频号负责人张孝超在微信公开课上对“创作分成计划”初衷的阐述,非常典型的通过产品驱动业务的微信风格。

    通过产品驱动业务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是——把产品做细。

    以腾讯广告互选平台为例,互选这个业务在总体逻辑上并不十分复杂,核心是撮合广告主和创作者完成商单。

    但事实上要将一个撮合平台的体验真正做到好用,其实在功能和体验层面有非常多容易忽视的细节。

    下面是互选平台产品迭代的一些重要节点——

    可以看到,仅仅在2022年这一年,互选平台的重要迭代就多达10次,可见腾讯广告对于如何让公众号和视频号更高效地变现这件事的确倾注了非常多的资源。

    从“互选平台”到“视频号小任务”体现的则是官方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创作者变现差异的思考。

    和“互选平台”双向奔赴的完整流程相比,“视频号小任务”主打操作轻便,直接将任务亮出来,主动权完全交到了创作者手中。

    只需要筛选感兴趣的任务按要求参与就能根据效果获取收益,参与门槛更低,流程更短,更适合中腰部的视频号创作者。

    我们看到,从“互选平台”到“视频号小任务”再到“创作分成计划”,视频号对于创作者激励有着系统的思考。

    这背后的核心逻辑是让不同阶段的创作者都可以享受到平台在变现层面的赋能,真正将内容价值转化成商业价值。

    三、可选项OR必选项——视频号“敢为天下后” 内容生产与内容消费一直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视频号团队的策略之一是——通过内容生产来撬动内容消费。

    要让内容生产端良性运转,创作者是核心中的核心。

    视频号对创作者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以我的观察,总结下来就两点——

    第一、让优质内容流动起来;第二、让变现飞轮转动起来。

    我们先说第一点——让优质内容流动起来。

    视频号团队非常清楚自身的优势,社交是微信的铠甲,同样也是视频号的铠甲,人依然是视频号产品的核心。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确,要让优质内容在一个社交系统里充分流动,最基础的是要打通社交场景与功能。

    所以我们看到了视频号基建阶段眼花缭乱的更新,从聊天界面到朋友圈、从微信群到公众号、从搜一搜到看一看、从小程序到企业微信,“视频号是微信体系内原子级的组件”并不是一句口号。

    视频号就像一根针,将微信产品的不同模块通过流动的内容串联了起来。

    在分发策略上,除了算法分发以外,独特的社交分发让视频不仅仅是一个内容场,也是一个传播场。

    内容的扩散不再遵循“漏斗模型”,而是变成了不断扩散的“波纹模型”。

    再来看第二点——让变现飞轮转动起来。

    “用爱发电”是不可持续的,B站曾经的百大UP主也有停更的,已经充分没有可持续的商业化变现,内容供给总有枯竭的一天。

    因此,变现的飞轮一定要转起来,这其中就是要通过产品化的系统让不同阶段的创作者都能充分地发挥内容的商业价值。

    于是我们看到了商品橱窗、直播带货、直播打赏,于是我们看到了互选平台、小任务、创作分成计划。

    这些产品的高效运转其实都依托于视频号背后扎实的支撑体系。

    比如互选平台、小任务、创作分成计划,其实很多平台都有,但不同平台效率其实是不一样的,视频号背靠腾讯广告海量的广告资源,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充分地为每一位有才华的创作者匹配适合的广告。

    什么意思?

    互选广告能高效运行的前提是有数量足够大、结构足够多元的广告主下单,否则必然就有部分博主拿不到订单,小任务同理。

    创作者分成计划能有效的前提是广告的eCPM足够高,否则即便分,博主拿到的流量单价也会很少,而这背后需要广告系统有足够长的竞价队列。

    没错,有些看似简单的产品逻辑背后其实都需要非常复杂的能力支撑,否则产品就只是一个皮囊,根本运转不起来,更不用说形成飞轮效应了。

    视频号厉害的地方在于——

    作为后进入的玩家,它深刻理解创作者的痛点,把“让优质内容流动起来、让变现飞轮转动起来”这两件事真正做到位了,从而撬动了用户和内容消费的增长。

    坦率地讲,3年前视频号刚诞生的时候,即便有微信这个国民应用的加持,业界真正看好视频号发展的并不多。

    那时候主流创作者普遍的态度是——观望,真正愿意投资源下场的并不多。

    但微信向来擅长打持久战,擅长后发制人,在短时间里定义了产品的核心逻辑,并且充分利用优势让这套逻辑在微信里真正运转起来了。

    从这个意义上,视频号是“敢为天下后”。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第三方机构“新视”的数据,去年7月视频号TOP50的榜单中,有14个账号是半年内新创号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视频号依然是对新手极其友好的平台。

    它意味着只要视频内容质量足够高、有足够的吸引力,即便你是新手新号,依然有较大的机会在视频号平台出彩出众。

    视频号的阶层并没有固化。

    我至少遇到过3个短视频的创业团队,他们对视频号的态度出奇一致——

    开始在一旁观望、然后是毫无期待的例行更新、接着逐渐收到数据和商业化的正反馈、最后到团队集中火力重点投入。

    没错,对于今天的创作者而言,视频号其实基本上不存在可选项和必选项的问题了,而是在视频号必选项上重点投入到哪种程度的选择了。

    “我最开始抱着‘蚊子也是肉’的心态全平台更新,但很快发现不同平台内容数据是不一样的,变现路径也是不一样的,视频号我更到20多天的时候就爆了一个,我猜通过那次爆发系统给我们打的标签更准确了,后续我们涨粉就非常稳健。

    尽管粉丝绝对数和其他平台相比不算多,但粉丝忠诚度不错,变现的通道也更完善,通过互选广告和小任务,2个月的变现收入超过了之前半年的总和。”

    一位长沙的90后泛娱乐创作者说。

    “春江水暖鸭先知”,事实上,行业内的大量创作者已经在用脚投票在加大对视频号的投入力度了。

    这背后核心的原因还是在流量和变现上创作者能在视频号体系内得到持续的正反馈。

    结语 我曾经在《微信有一种罕见的细水长流的能力》一文写过,微信一直擅长打持久战。

    这种风格最直观的外在表现是它经常让从业者高估微信的短期统治力,而低估微信的长期统治力。

    很显然,视频号这个产品毫无疑问也延续了微信团队一贯的风格——不急不缓,有雄心,更有耐心。

    事实上,创作者也应该秉承这种长期主义的风格:把活做细、将心注入。

    细水长流,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专栏作家

    卫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卫夕指北(ID:weixizhibei),2018年年度作者。一名兴趣广泛的广告产品经理,致力于用简单语言深度剖析互联网相关的逻辑。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B2B企业市场部的三种组织架构

    设计动态 2023-04-13
    最近和不少同行讨论过疫情后市场部门的职能重塑、绩效考核以及未来如何利用ChatGPT提升效率等话题。 这次想跟大家聊聊MTL以及三种不同成熟度的企业市场部门组织架构及思路。 一、成熟大企业 MTL(Market to leads) 其实是IBM鼎盛期的市场营销

    MTL是IBM鼎盛期的市场营销流程,近几年被华为的咨询专家作为方法论广泛传播。本文作者对MTL及三种不同成熟度的企业市场部门组织架构及思路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最近和不少同行讨论过疫情后市场部门的职能重塑、绩效考核以及未来如何利用ChatGPT提升效率等话题。

    这次想跟大家聊聊MTL以及三种不同成熟度的企业市场部门组织架构及思路。

    一、成熟大企业 MTL(Market to leads) 其实是IBM鼎盛期的市场营销流程,这几年被华为的咨询专家作为方法论广泛传播。简单的示意图如下:

    在这个模式中,品牌市场部门在公司属于战略级部门。 从市场洞察、营销管理(或市场战略)、营销项目(或商机扩展)、商机跟进的整套营销体系。

    其中,MM(营销管理)根据不同的产品线、所属行业以及所在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团队。这些团队一般都是直线汇报给市场部门,虚线汇报于销售团队,因此更偏业务,靠近前线市场。

    比如 产品营销部门 需要完成市场与产品匹配(MPF)并制定GTM策略。

    行业市场经理 需要选定重要的客户细分做深入行业研究,制定1对1甚至1对多的营销计划(也是ABM的前身)。

    区域市场经理 深耕一线,根据客户需求以及区域竞争状况,针对性地规划营销策略。

    无论是哪个团队的MM,都涉及市场分析、战略制定以及战略分解的全过程。这个岗位对于市场人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般JD里面都会标注需要有“战略思维”。

    营销课本中过去常见的整合营销(IMC ,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被强调效果为导向的DP(Demand program) 代替,工作内容是各种市场营销Campaign的落地以及商机的获取与孵化。

    品牌公关部门规模在大型外资企业越来越小,但是对于国内大企业倒是非常重要的职能部门,不同阶段可能独立于市场部门直接汇报给总裁办。

    市场洞察在MTL的流程中也尤为关键 ,从大环境、行业发展、竞争态势等多个维度看企业所在的市场是每年/每季度公司战略方向制定的依据。

    SDR电话服务团队属于销售部门管理 ,虚线汇报给市场部,完成整个MTL的链路打通。

    总结来说,MTL是完整的从洞察到商机线索的全旅程,一般在大型或超大型企业使用。

    不过即便没有IBM、华为这样的市场团队规模,这套方法论也值得学习与借鉴。当未来数字营销工具更普及的时候,中小型规模的企业也可以实现整个流程的打通。

    大型企业常常与广告公司,活动执行公司、媒体投放公司及运营、数字营销服务商等合作以提高市场部门的运营效率。市场人的工作角色中还有管理第三方公司以及整合生态资源的职责,工作内容也因此更加复杂。

    对于国内大多数B2B企业而言,并没有那么复杂的产品线,也不需要在区域设立市场部门,可以尝试下面的平台类营销组织。

    二、成长型企业

    这种组织架构与MTL最大的不同在于 市场战略与市场执行没有分成两个部门,而是合二为一 ,常常被称为市场推广部。

    其二是 市场洞察部门人员的精简 。在ChatGPT 的时代,利用人工智能搜集并快速分析数据可以让市场人聚焦在市场分析和提炼观点上。

    第三,中等规模的企业(市场部门大概有20人左右的时候),可以设立营销管理平台作为 市场团队的共享部门(Marketing platform) 。

    这个部门集合了各个领域的专家,精通SEO、会议营销、媒体投放、社交媒体运营管理等。

    这个架构的好处是能够节约市场推广经理在执行上的精力,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解客户、洞悉市场以及与销售的紧密沟通上。根据客户的反馈快速迭代并优化营销打法。

    另外,共享部门的员工可以专注于某项营销技能,不断提升成为专家,也就是T型人才中的那一“竖”。

    对于处在高速发展期的成长型企业,平台部门保持人员稳定,市场经理根据业务需求选聘,组织更加灵活敏捷。

    同时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当下也可以多多尝试通过人工智能优化效率或者根据市场部门的人手情况做职能上的外包。比如把SEO/SEM或SDR等部门交给更专业的公司等。

    如果企业市场部门的人员规模在10人以下,或者企业仅仅处于初创起步阶段,这种架构也许还是复杂了,可以试试更加高效敏捷的组织架构。

    三、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

    中小企业市场部的工作应该重点放在执行上 。团队中更需要多面手,市场人在优秀的初创企业工作,成长速度往往非常快。

    除了专人负责数字营销、社群运营、产品营销之外,在公司级的市场活动上,也许是全体市场部门同事的共同参与。

    另外,品牌公关的工作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专人负责,可以有CMO兼任。

    初创企业最强调速度,可以多多借助外力。

    一类是战略外包 ,比如聘请专业的市场咨询顾问规划营销战略或者是陪跑一段时间。这个阶段高薪聘请强战略、弱执行的CMO性价比不高,另外高手就算来了,施展空间不大,也留不住。

    另一类是借助外包提升效率 ,比如文案小编、美工设计、舆情监控等。未来,这类工作可以由ChatGPT来代替。

    值得一提的是,初创型企业的市场部应该更注重创新,团队往往更加有活力。多多尝试新的营销方法,比如线上虚拟体验中心,内容创作大赛等,绩效考核中可以考虑设置 创新指标 等。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三种规模企业的组织架构的重点。

    不过,每家企业的产品形态、领导风格甚至CMO的水平都不同,因此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规划适合的市场部门架构,并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更好地识人用人,发挥员工的潜力。

    希望对大家有些启发。

    注:附上之前关于市场人绩效考核的文章供参考《再谈谈市场部年度预算、计划和考核》

    专栏作家

    Hanni;公众号:时光笔记簿,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终身学习者,乐于思考与分享,关注成长型公司的营销战略、产品营销、用户运营等相关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抖音下场卖衣服,悄悄上线,火速下架

    设计动态 2023-04-13
    继抖音超市后,抖音的自营业务,多了一个新的品类:服饰。 在抖音上搜索“飞云织上”,可以看到一个主要销售女装服饰的企业账号。该账号关联的主体运营公司为“上海歆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由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100%控股。 同一时期,有媒体报道,抖音正在组建一个自

    随着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的持续火爆,抖音也推出了新的自营服装业务。“飞云织上”的出现相比其他显得悄无声息,二大众对其的质疑声也不停。作者给出了两条思路,让新兴业务的初期发展不再迷茫,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继抖音超市后,抖音的自营业务,多了一个新的品类:服饰。

    在抖音上搜索“飞云织上”,可以看到一个主要销售女装服饰的企业账号。该账号关联的主体运营公司为“上海歆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由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100%控股。

    同一时期,有媒体报道,抖音正在组建一个自营服饰团队。有意思的是,就在消息曝光的当天,销量显示已经有900多件的“飞云织上”企业店铺,所有商品一天之内全部下架。

    高频消费、快速迭代的服饰行业,向来是电商平台争夺的主战场。它曾是一个分散的行业,不同年龄、风格和审美的消费者往往有各自的消费偏好,某一家具体的店铺、某一个垂直的平台似乎都无法完全满足这种多元化的诉求。淘宝天猫是最早做成这件事的,多种风格的服饰,横跨全年龄段的供给,让淘宝天猫聚集了众多品牌,也逐渐奠定了平台心智。

    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强势品类打造的平台心智,都是平台核心的护城河之一。

    变化来自于供销端。砍掉了中游多个经销环节的直播电商,对这个行业的产、销链条产生了影响——这不仅仅体现在服饰的展示方式更为沉浸化,更重要的改变在于,消费者反馈喜好的速度也变快了,对于新品驱动的服饰行业而言,意味着捕捉“流行趋势”这件事在加速。

    然而,当所有人都开始直播,直播电商回归到一种媒介渠道后,平台要如何承接这样一个风格化强烈的品类,又该如何满足用户的消费诉求?这本就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对于抖音电商而言,继酒水、超市后,服饰成为第三个自营品类,其布局逻辑又是怎样的?

    一、悄然上架,火速下架的“飞云织上” 飞云织上销售的服饰以快时尚风格的女装为主,款式涵盖T恤、吊带、棉服,价格在99元—399元不等。4月11日,该账号显示粉丝数在200左右,截至发稿前,粉丝数上涨到379,没有发布短视频,也没有开设直播,账号的总体运营风格显得非常低调。当天,随着媒体的小范围报道,该店铺的商品也于11日下午全部下架,目前上架货品数为零。

    抖音开出一家自营店铺卖衣服,这并不奇怪。

    东吴证券数据显示,2022年4—5月,在抖音的GMV(平台交易额)结构分布中,服饰内衣品类贡献的销售额最高,占比达到34%,且长期占据第一的宝座。而据抖音数据统计,去年“双11”抖音服饰频道日均GMV环比增长105倍,商城GMV破百万的店铺数已经达到1044家。持续活跃的第三方商家为抖音提供了基础消费生态,这为自营业务的孵化也培育了良好的地基。

    一方面,服饰是抖音目前最为成熟的品类,作为自营业务的选择,运营起来消费者并不会感到突兀,另一方面,对于抖音电商而言,找到一个自己的强势品类,是培育用户在抖音上购物习惯的重要手段——抖音曾寄希望于潮流电商,2021年底上线的首款电商独立APP”抖音盒子”就定位于潮流电商平台,然而这个抖音自己贴上的“潮流”标签,并没有在消费者心中产生记忆点,和服饰相比,”潮流”依然是一个小众圈层,离消费者也有些许遥远。

    正如京东的强势品类是3C数码,淘宝天猫的强势品类是服饰美妆,电商平台发展的初期,用强势品类带动平台心智的成熟,进而发展其他品类,是发展电商被验证过的成功路径。

    抖音需要一个强势品类,这既是出于平台自身发展的考虑,同时也是因为直播电商的竞争环境变化。直播电商上半场,依靠直播带货这种新颖的展示方式,抖音切入到本已竞争格局非常稳定的电商赛道。但无论是货品、服务、工具还是物流等电商基建的积累,抖音都是从零开始。

    仅依靠媒介升级带来的竞争力能维持多久?今年以来,淘宝天猫服饰行业开始测试以种草心智为主的甄选直播间,淘宝直播也开始加速引入内容化主播。同样,京东、拼多多、快手等平台也都在补齐“人、货、场”的短板,当对手迅速补课,直播带货不再成为专属底牌,主播和商家这种流动资源很难成为某一个平台的护城河。

    “飞云织上”能为抖音承担起这样重要的使命吗?从它悄然上架又迅速下架,谨慎试水的动作来看,或许对于抖音自己的运营团队而言,这也不是一个能短期得到答案的问题。

    二、服饰,能靠“自营”吗? 服饰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这可能是抖音如此谨慎、反复的主要原因。

    在自营业务上,抖音第一个切入的品类是酒水。2022年4月,抖音组建酒水自营团队,开出了“抖音电商酒类旗舰店”。选酒水打头阵的原因不难理解,高毛利的标品,同样具备平台基因——巨量算数数据显示,2022年,抖音月均酒水相关内容发布量近675万条,月均视频播放量超112亿次。截至发稿前,”抖音电商酒类旗舰店”已经上线一年左右时间,累积粉丝数1.2万,显示销量8.8万件,其中销量最高的茅台王子酒标价338元,已售1.3万件。

    抖音切入的第二个自营业务是今年1月初上线的抖音超市,目前包含有零食糖巧、粮油速食、个护美妆、母婴宠物、电器百货等9个板块,酒水品类也在其中,但不包含服饰。

    如果说酒水是抖音顺势而为切入的自营品类,自营的抖音超市则同时背负着开拓本地生活市场、以近场电商带动远场电商的期望。一个问题在于,服饰并不能复制酒水品类的成长路径,也不适宜进入超市这样的场景。某种意义上来看,消费者想要的服饰是一种定制式的体验,这种非标品和快消品量贩的逻辑全然不同,需要在个性化和流水线中不断找到平衡。

    作为强风格化、重品牌化的行业,抖音开设一个“抖音电商服饰类旗舰店”的可能性很小,相较于从品类旗舰店切入,运营一个品牌是更符合行业特性的方式,这也就不难理解“飞云织上”的出现。然而紧接着出现的问题是,平台亲自下场自营一个品牌,能成功吗?

    淘宝天猫是最擅长做服饰的平台,阿里巴巴旗下有天猫国际、天猫超市、盒马等多个自营业务,但在服饰这个品类中,始终保持以平台模式为主的经营思路:通过消费趋势洞察、数字化解构风格,帮助第三方商家经营生意——原因在于,在服饰这样风格多样、垂直细分的行业,平台很难通过“自营”包揽全部消费诉求,扶持繁荣的商家生态,是更好的选择。

    比如,以“飞云织上”为例,有两条思路:

    1. 做传统品牌 但做什么风格的品牌?通勤风、学院风、中性风、欧美风还是日系风?平台做品牌,被局限在某一种风格中会限制生意规模,但突破风格的展现,品牌的辨识度又很难体现。和酒水通过官方背书得到信任度加成不同,服饰的消费驱动力更多是款式、风格。

    2. 做平台/渠道心智的品牌 比如SHEIN同样是自营发家的平台,但消费者认准的是“SHEIN”而不是具体的服饰品牌。这条思路能跑通在于,SHEIN成功培育起了消费者的心智——“SHEIN平台上的货品丰富、便宜”,这种心智的培养花费了15年。

    回归到SHEIN能做到丰富供给和便宜的原因,是对中国服饰供应链的高度整合。即使抖音能通过整合供应链复制一遍SHEIN的路径,但自营思路注定聚集的商品更多是白牌商品,这对在抖音上做生意的众多产业带商家、白牌商家而言,并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消息。

    近两年,自营模式和平台模式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自营起家的京东开始加大平台业务的投入,擅长平台模式的阿里则开始布局自营业务。融合,是能看得到的发展趋势。但对于服饰这样的行业而言,自营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在现有的抖音体系里,”飞云织上”也许会分到一杯羹,但想要和数千万供应商、品牌方竞争,这注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从“飞云织上”悄悄上线,又突然下架,能看出抖音对于下场自己做服饰,还是小心谨慎地在试探。

    作者:王亚琪;编辑:斯问

    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见锐度、见洞察,聚焦互联网和新商业的创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电商在线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阿里的这次拆分,是饿了么们的最大希望

    设计动态 2023-04-13
    阿里巴巴在最近宣布了成立24年以来最大的组织变革。从之前一个完整的集团拆分成具体独立董事会的六个集团。未来这六个集团独立运营,表现好的可能还会单独上市。 作为之前饿了么的员工,我想从我的角度聊一聊前司在这场拆分能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先说结论,我觉得拆分对饿了

    阿里巴巴在最近宣布了成立24年以来最大的组织变革,将之前一个完整的集团拆分成具体独立董事会的六个集团。在这场拆分中,饿了么能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呢?本文作者分享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阿里巴巴在最近宣布了成立24年以来最大的组织变革。从之前一个完整的集团拆分成具体独立董事会的六个集团。未来这六个集团独立运营,表现好的可能还会单独上市。

    作为之前饿了么的员工,我想从我的角度聊一聊前司在这场拆分能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先说结论,我觉得拆分对饿了么来说是好事。阿里的这次拆分,是饿了么们的最大希望。

    01 先聊一聊阿里为什么要收购饿了么。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让互联网和生活贴得更近了。通过手机支付作为媒介,以本地商家的资源为售卖主体的O2O生意理论上和阿里本身的业务很相似,都是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生意。

    但可惜的是,阿里没有赶上这个风口,美团成了这个领域的霸主。饿了么作为本地生活零售行业为数不多的好标的,在与美团的大战中份额逐渐缩小。卖身阿里,也算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阿里收购饿了么,更多的还是在自己连接商家-消费者这个范畴内的操作,阿里更丰富的数据,更强大的商家操作系统,以及更便捷的线下支付能力理论上都要比饿了么强很多。而饿了么作为线下深耕多年的本地业务,有着阿里急需补齐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骑手团队。

    这么看起来,阿里收饿了么这件事情,要比之前收购优酷,天天动听,大麦等等这些业务看起来靠谱得多。

    但之后的事情,不仅没有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饿了么反而成为了另外一个优酷以及天天动听,几乎快沦为市场上的others。

    作为阿里收购后不久即加入的饿了么员工,且不说我亲眼目睹的饿了么内部发生的一些本来就足够让它错失了一些机会的事情。就外部市场来说,饿了么也逐步失去了它本来应该拿到的一些机会。

    为什么呢?阿里和饿了么明明有着相似的基因,足够的互补逻辑,饿了么的份额还是一落再落呢。

    2021年,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本地生活互联网从业者认知的事情:在饿了么以及一众阿里系已经被美团打的抬不起头,大家都认为这场战争已经结束时,抖音杀了出来,2022年GMV770亿,2023年GMV目标1500亿,而美团到店业务2022年GMV约2360亿。

    张楠说,我们把抖音想小了。所以,抖音的战火又从电商蔓延到了本地生活。未来,商超,外卖,可能也是抖音要试水的业务。

    为什么抖音看起来就可以一帆风顺呢。除了字节跳动本来可能就具有的扩张基因外。它还凭什么呢。

    两个问题,其实可以连在一起看,即阿里和饿了么缺少什么,以及抖音有什么。

    前者缺少的是一个给用户场景化的决策方式。

    抖音的成功,说明了给用户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选择是多么的重要。首先,抖音先占领了用户的时间,让更多的用户停留在了自己的APP上。其次,通过它的智能算法,推送给用户他想看的内容。

    最后,再通过内容的分析,告诉用户,你其实想买一个这样的产品,你其实周末想去这样的一个景点玩。而我这里,有着你想要的这个产品的购买渠道,有着这个景点周末最便宜的票。

    我觉得,未来的胜者,一定是抖音,或者类抖音的平台。而类似于淘宝,天猫,美团这样的平台,他们所更多的还是一个垂类的工具APP,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带有极强的目的性。 而未来用户的决策,应该是取决于他在什么时候,想干什么的那个瞬间的冲动决策。

    这一点,在当初微信小程序刚上线的时候,我觉得小程序是最适合做这个的载体。在聊天中,提到吃饭就给你推荐最合适的餐厅,提到去某个地点就给你自动推荐打车等等。

    而现在,抖音做到了。

    阿里和美团所谓的壁垒,其实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城堡,用户只不过是没有遇到更好,更合适的选择而已。所以,在拼多多的强势攻击下,阿里的GMV在2022年首次跌到了50%以下。抖音22年本地的GMV爆发式地增长到了美团到店酒旅的五分之一。

    02 回到话题,为什么我说阿里的这次拆分,是饿了么们的最大希望。

    饿了么在被阿里收购之初,只是作为阿里通过平台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一个工具,是阿里希望补齐自己这个水桶的一块短板的工具。饿了么从来就没有被赋予过一个真正的,独立的平台存在过。阿里希望的,是它的蜂鸟配送承接淘鲜达,盒马等更多的业务。是希望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想到阿里下面的产品。

    所以饿了么会被拆成一个个小的原子去考虑它每一块对阿里这个集团的价值是什么。如果这块需要,投人投资源大力去搞一下。那块觉得没价值,整体的优先级就会很低。就如同当年被收购,被放弃,又被启动,再被放弃的口碑一样。

    拆分后的饿了么,将不再是阿里可以随意拼接的积木。它可能会真正承担起到家这块业务的重任。在以高德为核心的版图中,饿了么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我想去某一家餐厅吃饭,于是用高德导航一下,看下什么样的方式去会更快捷一下。突然发现这家餐厅出了一个外卖套餐,价格和我到店差不多。权衡了时间成本后,我可能就直接点外卖了。

    再比如,今天是情人节,我想查一下最近的花店在哪里,高德告诉我就在三公里,且可以支持蜂鸟配送,没准我就一键下单了。

    这个场景,就是用户想在某个时间点干什么,于是我给你提供了什么的思路。

    不要让用户选择,要让他们觉得,你就需要这个,这就足够了。毕竟,做选择难多了。

    当然,我想买东西,我想吃饭也是这样的一种场景,且这个场景可能不比我想去某个地方低频。所以未来的高德应该不仅局限在“地图”上,而是应该和抖音一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用户之于地点,位置等等第一时间想到的产品。

    比如,高德是不是和一些路牌,居民区等做联合,给他们做电子路牌,电子门头,电子门禁等等。让高德成为用户在“位置”这个逻辑下的第一印象,可能才是高德周围这一圈小弟们活下去的希望。

    所以,高德要背水一战,不仅为它自己,也为饿了么,飞猪,口碑这群小弟们。

    专栏作家 张哈哈,微信公众号:张哈哈同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后台产品经理。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三年后,「交个朋友」怎么样了?

    设计动态 2023-04-13
    近日,交个朋友公司迎来开播三周年的纪念日。 4月1日,罗永浩带领交个朋友的主播天团在抖音“交个朋友直播间”为网友们举办许愿大会,多名网友的愿望得到实现。截至4月3日凌晨2点,抖音“交个朋友直播间”三周年庆典累计销售额超过2.1亿元,累计观看人数超1200万。

    曾经的抖音直播顶流“交个朋友”团队,现在如何了?抖音超头红人榜是如何更新的?头部主播们又是如何应对的?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解读与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近日,交个朋友公司迎来开播三周年的纪念日。

    4月1日,罗永浩带领交个朋友的主播天团在抖音“交个朋友直播间”为网友们举办许愿大会,多名网友的愿望得到实现。截至4月3日凌晨2点,抖音“交个朋友直播间”三周年庆典累计销售额超过2.1亿元,累计观看人数超1200万。

    由于踩中了直播电商的时代风口,交个朋友得以在三年时间内迅速扩张。

    2020年4月1日,“罗永浩直播间”开启抖音直播带货首秀,拿下接近300 万人同时在线、GMV超1.1亿的成绩。

    图源:罗永浩抖音直播首秀海报

    到2023年,交个朋友已成为商业综合体,实现了抖音淘宝双平台机构化运营,并布局了品牌代运营、自有品牌、电商培训和海外业务等多个领域。

    这三年,也是抖音电商迅速起步、增长、腾飞的时间。 在大规模的流量浇灌下,抖音吸引起了众多草根厂商、品牌商家入驻,抖音电商也由此逐渐长成庞然大物。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 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抖音平台2022年电商交易总额(GMV)达到2080亿美元(约合1.41万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76%。

    那么,走过蜜月期、完成历史任务的交个朋友,还被抖音需要吗?

    一、初代抖音带货“一哥”蜕变记 2020年4月1日,罗永浩在抖音开启直播带货首秀,当场累计交易额超1.2亿、累计观看人数超过4800万。在人气、GMV数据层面,罗永浩被视为彼时的抖音带货“一哥”,也是平台极力扶持的电商标杆。

    之后的几个月里,罗永浩进行了30场左右的直播带货,总交易额超过10亿,进一步向抖音带货“一哥”靠拢。

    罗永浩站上巅峰,除了个人IP魅力和此前的创业经验积累,离不开平台力推。

    2020年7月30日,苏宁易购与抖音达成深度合作,将抖音的庞大流量和苏宁的供应链资源联结起来。前者的全量商品入驻抖音小店,即用户在抖音购买苏宁的商品,无需跳转,直接完成支付流程,就可享受苏宁的物流和售后服务。

    2020年8月,罗永浩与苏宁合作了一场直播带货, 4小时总GMV突破2亿,一扫前两个月带货成绩走低的阴霾,也奠定了其抖音“一哥”的地位。

    罗永浩和苏宁易购合作了专场直播

    通过“带货主播罗永浩”这一代表IP的塑造,抖音电商成功地吸引了行业和品牌的关注,而为了吸引站内达人转型带货,抖音还通过系列活动成就了呗呗兔、韩国媳妇大璐璐等红极一时的带货达人。

    总结来看,个人IP积累、强大的供应链、电商直播风口、抖音平台优势等多方面相互作用,让罗永浩一跃成为抖音顶流,也让交个朋友在抖音电商发展初期稳坐“一哥”位置。飞瓜数据显示,2021年,“交个朋友直播间”以50亿的实际支付销售额,位列抖音直播带货榜单的首位。

    与此同时,交个朋友公司也紧跟平台风向,抓住机会进行业务扩张。 或许是为了应对“罗永浩还债完毕,终会离开”的可能,交个朋友早早开始了“去罗永浩化”布局, 并逐渐从一个直播公司蜕变为一个拥有七块业务的集团,发展了MCN机构、代运营机构、主播培训、自有品牌、SaaS系统、多品牌整合营销及多平台营销业务。目前, 交个朋友搭建了直播矩阵,包含酒水、美妆和服饰等10个垂类直播间,运营电商直播间数量超15个。

    交个朋友抖音直播矩阵

    二、“一哥”轮值 但“一哥”的人选并非恒定不变。从月度带货榜单来看,抖音的带货一哥一直处于轮换状态,没有人能够始终居于流量顶端。

    到了2022年,尽管交个朋友的直播数据未见下滑,业务也越做越宽,但伴随着直播电商成为全民热潮、竞争者越来越多,其在抖音大盘中的地位反而越来越靠后了。

    据卡思粗略统计, 在2021-2022年里,交个朋友的实际支付总GMV在百亿左右,在抖音电商2020年、2021年的GMV大盘里占比不到1%。 近1年来,交个朋友直播间在抖音的粉丝量增速放缓,目前达到2100万左右,偶尔还显露掉粉迹象。

    如过江之鲫的同行中,最出人意料的抖音“一哥”位置竞争者就是东方甄选。

    2022年6月,罗永浩宣布进军高科技创业,正式退出了其抖音直播间,原账号“罗永浩”改名“交个朋友”,他的微博也被交个朋友公司接管。

    也就是在这个月,东方甄选和董宇辉一夜爆火,抖音流量开始向东方甄选聚焦。依GMV、粉丝数量和关注度来看,东方甄选彼时的风头明显盖过了交个朋友直播间,成为抖音新的带货一哥。 (单场带货千万、三天涨粉过百万:新东方的直播神话能否持续)

    随着罗永浩淡出交个朋友直播间、东方甄选异军突起,交个朋友跌出了平台带货榜前列。

    飞瓜数据显示,在2022年7-9月带货榜中,东方甄选连续3次蝉联榜首;新抖数据显示,2022年7月-9月,“交个朋友直播间”均未进入抖音带货月榜TOP5。

    据东方甄选财报电话会披露的数据,2022年6月-8月底,东方甄选的GMV达到20亿元。据剁椒TMT消息,这一数据几乎是交个朋友同期GMV的2倍。

    三、抖音没有真正的“一哥” “铁打的抖音,流水的红人”,从2016年上线至今,活跃在用户眼前的超头红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在2020年前,超头红人的生命周期还可能超过半年甚至一年,典型如@多余和毛毛姐,曾连续10个月坐稳抖音TOP涨粉榜。

    但从2020年后,红人生命周期缩短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即便坐上了流量快车,得到了算法的垂青,也 仍有超半数的红人红不过3个月 。贝壳视频CEO刘飞也曾直言:“大多数抖音网红生命周期就半年,甚至只有两三个月,这是很残酷的事。”

    头部红人的生存状态,也延伸到了同样作为内容创作者的电商主播和机构的身上。 在兴趣电商高速发展的三年里,头部主播的格局也未曾有过定型的迹象。

    这也是由抖音底层的流量分发逻辑决定的。东吴证券指出,抖音直播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直播平台,对上游品牌商折扣率的议价能力没有那么强,也不存在实质上的“超头主播”。长期以来,抖音创作者们获得的粉丝量并不决定自身实际拥有的流量,用户们被动推荐观看,主播们没有稳定的私域流量。

    当然,这种结果也是作为平台的抖音所乐于看到的。

    其一, 它会吸引更多被“造富神话”打动的个体/机构来到抖音,以期成为淘金浪潮里的前5%。

    其二,也会让更多身在其中的从业者们感觉到“不安”,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会督促他们 不断迭代,升级内容、供应链、服务能力成为常规操作。

    其三,没有固定的一哥让平台始终拥有流量分配的绝对掌控权,得以更有“安全感”。

    监管政策趋严,主播翻车售假事故不断,商家越来越不愿意承受坑位费之重,同时也试图拿回议价权。2021年以来,弱化主播带货、强化品牌自播,是抖音电商的方向,同时也是直播电商行业的整体趋势。而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抖音电商又开始大推“商城”,这同样也是在扶持品牌和中心商家,而非头部主播。

    对于平台的风向变化,大主播们也早就有了感知。

    平台规则的“善变”和流量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推动了头部主播和机构“出抖”,他们并不希望将自己绑定在单个平台的战车上。因此,2022年双十一前夕,交个朋友、新东方、遥望科技纷纷选择入淘。

    以交个朋友为例,2022年10月20日,交个朋友进行了淘宝预热直播,罗永浩本人则在10月24日晚8点进行淘宝直播首秀, 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000万,单场直播涨粉超100万,目前累计粉丝量达到253.4万,单场预估销售额达2.1亿。

    但这似乎也没有让抖音感到紧张。一位直播电商行业资深从业人士告诉卡思,“紧张不会,但在双11的时间点上,尴尬在所难免。毕竟入淘不等于完全出抖,相信这些发家于抖音平台的机构,今年的核心发力点仍是在抖音,而且主播如过江之鲫,抖音坐收渔翁之利的局面也并不会因此打破。”( 抖音顶流主播批量入淘,抖音慌不慌? )

    到了2023年,交个朋友也还在积极进行双平台运营。今年3月31日,罗永浩还和李诞合体,在淘宝直播间讲解卫星产品,并以100万的价格售出了一颗1U立方星,为平台办成了一场阵仗很大的宣传活动。

    我们愈发可以确定的是:头部主播被平台垄断的历史已被改写,主播在多个平台里来回横跳,以实现全面增长已成趋势。

    2023年已过去100多天,抖音目前的头部主播依然是东方甄选、交个朋友、疯狂小杨哥,那么接下来席位座次会否被改变?东方甄选是否会走上和交个朋友同样的发展轨迹?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楼星垂

    原标题:交个朋友,逃不过“三年之痒”

    来源公众号:卡思数据(ID:caasdata6),数据赋能短视频内容创作、运营、营销和电商带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卡思数据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当「为爱发电」已成往事

    设计动态 2023-04-13
    「梦想终究不能当饭吃。」 B站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3月30日,「B站去年给UP主分了91亿」冲上热搜,一片「优雅,太优雅」的评论还未噤声,三天后「B站UP主发起停更潮」再次登上热搜榜一。 而在这场流量与看客的狂欢中,却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B站在被唱衰。

    在热搜榜单上“B站UP主发起停更潮”等相关词条出现之后,有关B站的商业化路径问题、UP主的创作收益问题,也随之被摆上了台面,这也驱使着B站进一步明确商业化选择的发展思路。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和解读。

    「梦想终究不能当饭吃。」

    B站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3月30日,「B站去年给UP主分了91亿」冲上热搜,一片「优雅,太优雅」的评论还未噤声,三天后「B站UP主发起停更潮」再次登上热搜榜一。

    而在这场流量与看客的狂欢中,却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B站在被唱衰。

    对于B站这样一个强调高品质UGC氛围的社区,盈利的困局似乎已显而易见。那么从细想UP主们何以停更,到探寻找到留住优质创作者的方式,B站是否还有机会在守护社区调性的前提下,朝向更有盼头的商业化发展?

    一、子虚乌有停更潮 一开始,停更潮似乎只限于一个小圈子。

    虽然冲上热搜,但细究起来,停更还很难用「潮」来形容数量。

    2022年,美食区UP主「探索吧芋圆」、游戏区UP主「逗川kshadow」等陆续停更。2023年初,B站影视区的头部UP主「看电影了没」宣布停更。

    再到3月30日,2022年度百大UP主「-LKs-」发布视频,宣布暂时停更。

    3月31日,拥有380多万粉丝的游戏区百大UP主「靠脸吃饭的徐大王」宣布停更。

    几乎同一时间,推理区头部、2019年度百大UP主「我是怪异君」在直播中表示账号背后的MCN公司「弗莱鸽」破产,公司将停更所有平台账号。

    除了时间的巧合,相似的是这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百大UP主都在努力撇清停更与B站本身的关系。

    「-LKs-」表示停更是完全随机的:「个人放假+装修」;「靠脸吃饭的徐大王」表示停更「纯粹是个人原因:一是做视频不赚钱,甚至亏钱;二是想给自己放个长假」 ;「我是怪异君」则表示:「公司团队经营不善」。

    头部UP主的反馈似乎是在回应击碎外界「对抗B站」的言论。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场面也撬动了一些UP主对B站不满情绪的宣泄。

    B站11年百万鬼畜区UP主「A路人」更是直接发文,桩桩件件,言辞激烈地阐述自己对B站创作生态不断恶化的感受:没有商业诚信、鼓励恶性竞争、架子大、捧新人淘汰老人等等。

    而即便是百万UP主,也可以看到他们分区的相似之处:B站老牌分区、恰饭弱势区——鬼畜、影视、游戏等二次元标签分区,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后天缺乏了承接商单的渠道和能力。

    在B站生产就势必要评估投入与产出,因为B站先天「高质量社区」标签,自然地对UP主提高了要求,而「讨生活」无可厚非,那抖音、快手、小红书,也成了诸多UP主转战的平台。

    可以看到,竞争环境下B站的内容危机已经出现。

    例如:2022百大双人时尚UP主「Ahalolo」,2019年在B站起家,目前更新视频241条,而她们在2020年入驻小红书,但目前笔记却达到363条。与此同时,今年来也出现了B站更新时间晚于小红书,且放弃了「一键三连」这类B站属性用语,甚至连招牌栏目「红毯点评」也开始尝试竖屏拍摄。

    去年4月,UP主「百小僧」曾公开披露,B站头部主播一周礼物打赏的收入大约几十万,而虎牙、斗鱼可以达到几百万:「如此悬殊,你如何选择?」

    看着扔向湖面的石块越来越多。一时间,一场关于B站UP主为何停更、为何跳台的讨论,在微博、知乎、B站等平台爆发。即便大多UP主将停更原因放在自身,但舆论的矛头依然被指向了B站的商业化,将UP主的停更与B站激励计划等制度挂钩。

    虽然UP主停更于B站而言根本不算新闻,但不得不承认,停更潮所反映的问题并非仅限于一个小圈子。

    所以即便「停更潮」这一说法难免有些夸大其词,但从各个量级、多个领域的UP主出现停更,或是重心转移的这股讨论潮里,暴露出了B站的忧患——不论什么原因,都是处在内卷大潮里的内容创作者们,正在抒发着的焦虑,也是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时代,赋予的权利。

    二、货真价实两头堵 在停更潮面前,B站和UP主们似乎都面临着货真价实的两头堵。

    于B站而言,内忧是平台自身潜在的异动。

    首先是破圈带给社群新活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冲击。2019年,B站凭借跨年演唱会破圈,在豆瓣斩获9.0高分,为B站进一步扩大用户圈层,月活一度从1亿涨到如今的3亿+,但这也使得破坏社区氛围成为代价。

    大量不同圈层的人涌入,原有的社区氛围已经改变。老用户挂在嘴边的「你变了」,看似是一厢情愿的调侃,实则也是对B站社群氛围变味的直白吐槽——优质内容似乎不再是B站最看重的了。

    其次是平台的制度革新,带来的水土不服。

    在「停更潮」之前,B站曾以「B站去年给UP主分了91亿」冲上热搜,但「停更潮」中外界猜测最多的停更原因还是因为「激励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新的制度让UP主挣钱更难了。没有贴片广告的B站,以新的制度将UP主的收益降之又降,一万播放量对标个位数的收益转换。显而易见低性价比的投入与产出,留不住老人,更吸引不到新人。

    而外患是饱和又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较于其他平台消费力显著低下的用户画像,使得B站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力不从心。 正如小红书面向都市女性、抖音面向中年人群,B站的用户标签依然是「青春、活力、二次元」。这自然使得诸多商业广告的投放与B站无缘。

    仅仅与小红书对比,2022年B站广告收入51亿元,而小红书2022年广告部门的全年营收目标是240亿元人民。B站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弱势的段位,都在促使UP主权衡利弊后主动放弃B站,转而投身其他性价比更高的短视频平台。

    毕竟在UP主眼中,激励机制更合理、变现商单更多元的平台,或许才是最佳归宿。

    于UP主而言,同样也受到内忧外患。

    内忧是UP主的付出与回报。「我是怪异君」在停更视频中表示:「太累了」,「一只姜茶茶」也表示:「每天都在想选题,每天都在愁流量」,而这也是中长视频UP主的常态。所以在内容市场越发内卷的当下,UP主逐渐开始从单打独斗,走向团队化运营,而这在大幅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投入成本。

    这也就意味着创作氛围和内容势必需要经济回报来支撑,否则「为爱发电」也终究有电量耗尽的一天。

    外患是所处领域与行业的商业化。可以看到,B站最具特色的二次元、鬼畜标签,成为了商业化式微的重灾区。同时,受到圈层青睐的小众文化,例如推理区、文艺区,也是商业化较难宠幸的部分。这使得在这些领域创作的B站UP主在当下的商业化时代,越发感受到外界传递而来的巨大压力与落差。所以换行业?换领域?还是换平台?在还能选择的阶段,UP主们也在尝试被动地做一些改变。

    (「我是怪异君」所在的推理区)

    所以「停更」并不是偶发事件,「停更潮」也是有着时间沿革、时代印记的必然现象。 但对于B站,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UP主而言,去究其缘由,探其脉络,才有机会转被动为主动,让「两头堵」变成「多机遇」。

    三、非同小可分岔路 不可否认,曾经头顶「小而美」光环的B站,站到了需要直面冲突与选择的分岔路口。而任何一个选择,都势必要放弃一些东西。

    要商业化,还是要小而美?

    虽然二者并不完全是冲突的,但B站却以「坚持不做贴片广告」的执拗,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对立了起来。

    但随着互联网内容红利的压缩,B站也被动地不断完善升级商业化的基建:推出了官方商业合作平台「花火」、直播售卖场域等,在帮助UP主拓宽盈利路径的同时,也给自身的激励计划留好余地。

    近年来,可见的是「抖快视」迅速崛起,短视频的高性价比也使得商业几乎一边倒地涌向了短视频市场。而B站似乎也只能试图培养受众新的观看习惯——2021年推出竖屏模式短视频Story-Mode,但B站用户并不买账「我要看短视频,为什么来B站看呢?」。

    要中长视频,还是短视频?其实背后依然是B站商业化选择的思路。

    但中长视频并非生命力不在,从抖音以「青桃」入局知识型中长视频,虽被戏称为「抖音版B站」,但足以看出中长视频依旧具备价值。B站在去年计划将前台的「播放量」改成「用户消耗时长」,也算是悬崖勒马,重新将长视频的重视程度摆上台面。

    只是除此之外,B站有必要将对优质中长内容的期许再往上提一提,毕竟B站社区最关键的生态,依旧得益于此。

    要优质UP主,还是赚钱分区?

    一直以来,UP主都是B站社区生态中的核心 。强调UP主对于B站的重要性,是B站在各个场合公开发表的论调。

    所以B站与UP主是强绑定的关系,UP主甚至可以被称为B站品牌认知的一部分。当提及「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等UP主,在不说明平台的情况下,都能反映出B站的强标签, 这是B站UP主与用户相辅相成的PUGV生态,也是其区别于视频平台的关键因素。

    但对于这一类UP主而言,他们的平台收益、商业转换明显就远没有贴近商业的新分区来得可观。

    当下可见的有B站汽车区、家居家装区、数码区、3C区等的蓬勃发展,这都不乏商业化的,「几分钟义务教室」「极速拍档」等科普带货类UP主迅速成长。这是在B站本身的激励计划外,凭借优良的商业化属性快速崛起的新分区,也成为宣传头版中的常客。

    虽说这并未如同「A路人」所说:「B站在『捧新踩老』」,但在留住优质UP主和大力投入盈利分区,B站确实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而对UP主而言,也并非只有硬刚和放弃两种选择。

    知识付费、直播、个人品牌搭建以及赛道细分,都是新的机遇里可与B站展开的新邂逅。

    例如健身区UP主范李猿,以《14天体态矫正计划【上身篇】》制定完整训练课程,并以B币的形式付费观看。这也是B站开设的课堂专区,以知识付费形式让UP主有更多营收可能。

    例如穿搭区UP主推出潮牌的不在少数。8万粉的穿搭UP主「凯文奇哦」算不上中腰部大V,但他推出的品牌cheeproduct也使得他的视频更多了时尚理念的传达,个人潮流观点的分享,给人以从「看图」转而向「读文」的深度体验。

    「停更潮」犹如危险信号,它已经来了。 面对互联网红利消退的夹击,B站有必要结束摇摆,做好取舍,UP主也需要理清思路,重振旗鼓。

    四、结语 「停更了,有缘再见。」

    「梦想终究不能当饭吃。」

    只用爱发电,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但无论如何,1号都希望优质内容的生态环境是在不断向好的。

    而相较于其他平台而言,B站需要更清晰的定位与有效制度的加持,才能让创作者有更加轻松自在的创作氛围,有和曾经一样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情感纽带。

    「停更潮」真真假假,而怎样让UP主的创作与收益达成合理的闭环,是B站依旧亟待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http://qx.tynews.com.cn/system/2023/04/03/030587525.shtml《用户活跃度28%,李旎讲述B站Story-Mode拉动用户增长的原因》

    作者:笛飞

    来源公众号:传媒1号(ID:zcfhxy),中国传媒业产学研先锋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传媒1号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字节可以在国内复制SHEIN吗?

    设计动态 2023-04-13
    距离快时尚独立站IfYooou上线过去半年,字节再次出招。 日前,一个名为“飞云织上”的快时尚店铺在抖音电商悄然上线。爱企查的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店铺运营企业为上海歆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由抖音集团旗下的上海格物致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有,成立时间为2022年9

    最近有消息传出,名为“飞云织上”的快时尚店铺在抖音电商悄然上线了,这也是字节在快时尚领域的再次尝试,那么,这次声势相对低调的“飞云织上”,是否可以延续发展下去?本文作者便发表了他的解读,一起来看。

    距离快时尚独立站IfYooou上线过去半年,字节再次出招。

    日前,一个名为“飞云织上”的快时尚店铺在抖音电商悄然上线。爱企查的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店铺运营企业为上海歆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由抖音集团旗下的上海格物致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有,成立时间为2022年9月。

    这不是字节第一次染指快时尚行业,也绝不是声势最浩大的一次。前面提到的IfYooou在上线之初曾引发众人期待,可惜热度未能延续。再次发力快时尚,字节能从之前的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吗?

    一、“飞云织上”低调上线,字节再续时尚梦 和过往相比,字节这个新项目显得额外低调。 没有大规模宣发、没有刻意导流,如果不是媒体沿着各种蛛丝马迹寻根问底,或许再过许久都不会有人留意到“飞云织上”这家小店铺和字节这个巨无霸之间的关系。

    从媒体先前曝光的资料来看,“飞云织上”店铺主要售卖时尚女装,包括羽绒服、针织衫和保暖衣等。价位和主流快时尚品牌并无明显差异,在数十到上百元之间。但在价值研究所最新查看中,该店铺商品已全部下架,点进店铺首页只显示新商品上架中,销量、粉丝量分别定格在956和362。

    这个销售和粉丝规模,很难让人将“飞云织上”和字节、抖音联系在一起。不过幕后的股权架构明确告诉我们,“飞云织上”和字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刻意低调之下,字节在打什么如意算盘?“飞云织上”上线,能扭转字节在快时尚赛道屡战屡败的尴尬局面吗?

    前一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 新项目尚未成熟的时候避免“见光死”、被热度吞噬虽说只是一个笼统说法,但话糙理不糙。

    从早前上架的产品就能看出,“飞云织上”品牌定位尚未明确。从单价较高的羽绒服、针织衫和挂链小包装饰西装马甲,再到基础款的纯色衬衫一应俱全,店铺仍在筛选自己的核心用户。今后是走高性价比、大众化路线,还是走年轻潮流路线,组织内部相信也仍未最终定调。

    在此背景下,字节确实没有必要过早投放资源、宣传造势。毕竟品牌形象一经定调就很难扭转,必须先把路线想好了、规划做好了,才能启动下一步。如今商品全量下架,也可以视作店铺升级的前兆。

    至于后一个问题,答案可能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残酷的市场竞争,供应链、仓储物流方面的短板,长期困扰着字节的快时尚业务。

    店铺售卖的商品信息并未标注品牌,是字节自主生产还是由第三方品牌供应或贴牌生产尚不可知。不过有消息称字节正在内部搭建自营服饰团队,孵化自主品牌的可能性更高。搭建自主品牌远比运营第三方店铺要复杂,预计需要花费更长时间储备产能、跑通供应链,才能大规模扩张。

    说到底,“飞云织上”刚上线不久,其运营模式还有许多谜团等待解决,现在还很难断定其前景。只是字节过往的惨痛教训难免让人心生忧虑——尤其是和几个竞品相比,字节真的做好准备为快时尚再拼一把了吗?

    二、海外屡受挫,国内市场能破局吗? 如今聊到快时尚,怎么也绕不开两个重磅玩家:SHEIN和拼多多旗下的Temu。这两大品牌在海外的狂飙突进,为国内同行们描绘了一副快时尚行业的宏伟蓝图——成为下一个SHEIN、Temu,继而打倒SHEIN、Temu, 成为众巨头心照不宣的目标。

    Similarweb数据显示,今年3月SHEIN和Temu在北美地区的官网访问量分别达到2.37亿和6760万,前者刷新去年10月以来的新高,后者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并较上线之初翻了整整三倍。Temu在移动端的表现更胜一筹,3月份光是谷歌应用商店下载量就达到450万,远胜SHEIN的150万。

    此外,之前同样屡战屡败的阿里,也找到了新王牌——Miravia。

    去年12月在西班牙上线的快时尚平台Miravia下载量已超百万,今年3月一度超过SHEIN和阿里旗下的另一个跨境平台速卖通登上Data.ai的西班牙电商APP排行榜榜首。不久前,Miravia更是从线上走向线下,在潮牌云集的马德里Gran Vía大道开设快闪店。

    拼多多的Temu、阿里的Miravia起步时间都比字节晚,效果却好得多。 相比之下,字节的快时尚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在悄悄上线“飞云织上”前曾三度尝试,可惜始终未能站稳脚跟。

    字节的上一个快时尚项目,是前文提到的IfYooou。红得快凉得更快,可以说是其真实写照。

    SimilarWeb数据显示,去年6-10月IfYooou网站访问量分别为35.1万、43.6万、17.7万、4.5万和5007,流量下滑速度令人哗然。细分数据显示,在上线之初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贡献了IfYooou的大部分流量,但两个月后流量大头变成了美国和中国大陆地区。

    10月底,IfYooou在YouTube等社交平台的账号开始停更继而注销,字节也砍掉了所有资源。不过IfYooou好歹火过一阵子,往前数,字节另两个快时尚独立站Dmonstudio、Fanno早已查无此人。

    Fanno于2021年底上线,是字节早期跨境快时尚项目之一。凭借高SKU、高性价比的优势,迅速吸引大量消费者。官方提供的补贴,则成功开拓了商家资源。不过去年二季度,Fanno传来项目组解散的消息,各大平台的官方账号也早已停更。

    几乎和Fanno同时上线的Dmonstudio,也在去年2月11日官宣关停。从成立到退出历史舞台,前后不过四个月的时间。 如果要比拼项目关停速度的话,Dmonstudio、Fanno、IfYooou都将快时尚的“快”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战快时尚皆以失利告终,字节输在哪里?

    业内人士其实一早就看到症结所在:重流量、轻供应链。 SHEIN的走红和字节的屡次失败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搭建的柔性供应链内驱力十足,是保障上新速度、低价优势和供应商、平台、消费者三方权益的基础。没能第一时间搭好供应链体系,已决定字节快时尚屡战屡败的命运。

    价值研究所认为,字节将重心从海外转移到国内,或许正是希望扬长避短。

    和跨境相比,面向国内市场的快时尚项目可以缩短供应链长度、减少仓储物流成本,更接近字节轻资产运营的风格。 而且正如前文所言,字节在国内有抖音这个超级流量池,电商闭环早已搭建完毕,能减少起步阶段的阻力。

    此外,Tik Tok电商业务正在加速,今后将占用大量资源。有Tik Tok这个载体后,字节再造快时尚独立站的需求也没有那么迫切。

    既然出海路线跑不通,“飞云织上”能在国内杀出一条血路吗?

    三、快时尚没有新故事,互联网巨头仍需补强短板 哪怕将目光圈定在国内市场,瞄上快时尚这片蓝海的互联网巨头也不止字节。

    3月底,京东举办“大时尚合作伙伴大会”,并突出一系列针对商家、消费者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比如将无理由换货周期从7天延长至30天,以及提供供应链、渠道营销服务等。京东服饰负责人表示,京东大时尚的目标是在年内打造百大标杆品牌。

    京东之外,竞赛名单里还得加上优衣库、ZARA等老玩家,以及拿下GAP中国区业务的宝尊电商等新贵。快时尚市场潜力虽大,赛道也越来越拥挤。想杀出重围,各大巨头还需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扬长避短。

    京东的策略很明确,大时尚板块不以自营为主,主力扶持第三方品牌。作为平台方,京东只需做好渠道建设和流量分发,并发挥自己在仓储物流方面的优势就足够了。

    字节这边呢?正如上文所说,流量还是王牌——“飞云织上”落户抖音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从过去几年的销售数据看,快时尚服饰是抖音电商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拥有大量拥趸。在抖音的流量扶持下,“飞云织上”可以以最小代价打响名堂,积攒实力。

    官方数据显示,在刚刚落幕的抖音电商“抖in新风潮·春夏上新月”活动中,时尚服饰类商品支付订单量同比大涨70%,近4500个爆款商品销量破万,新商家业绩增长尤为明显。

    在直播和商城的合作下,抖音已经熟练掌握爆款公式,为中小商家提供了大量曝光机会。整个活动期间,抖音中小商家总订单环比增长25.45%,商城订单增幅更是达到30.07%。可以看出,抖音的用户没有盲目迷恋大品牌,抖音电商的土壤很适合新品牌生根发芽。

    值得一提的是,字节旗下另一款产品,被称为“海外版小红书”的Lemon8在美国迅速走红,也是多亏了Tik Tok助力。不少Tik Tok头部创作者会在视频里鼓励用户关注其Lemon8账号,Lemon8相关标签在Tik Tok的浏览量也超过了24亿。

    流量内循环这一套,字节已经玩得炉火纯青。 比起要靠Tik Tok创作者吆喝引流的Lemon8,直接内嵌在抖音的“飞云织上”日后肯定能尝到更多流量红利。比起从零开始搭建独立站的Dmonstudio、IfYooou们,更是赢在起跑线上。

    当然,过往的惨痛教训不能忘,字节想做好快时尚终究要迈过供应链这道坎。 只不过和SHEIN、Temu的重金投资相比,字节还在寻找一种折中的方式。

    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字节已先后投资多家快时尚服饰生产、原材料供给企业,逐步扩充自己的朋友圈。包括做服装柔性供应链SaaS服务的飞榴科技、快时尚品牌心潮无限和斯达领科等。此外,字节也先后投资成立了上海星辰悦动供应链管理科技公司、上海道趣悦动物流科技公司等子公司,探索自营供应链业务。

    和SHEIN、Temu相比,字节的供应链还很稚嫩,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不过好歹有进步。本土快时尚行业格局未定,谁都还有机会改写结局。

    四、写在最后 2022年对字节跳动来说不算太美好,此起彼伏的裁员传闻,游戏、教育等多条业务线先后收缩,习惯了快节奏扩张的字节眼看着放缓了跳动节奏。

    好在这一系列工作成效显著:据金融时报报道,字节上一财年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达到250亿美元,超过了阿里的227亿美元和腾讯的约239亿美元。组织去肥增瘦、人员架构和财务状况也变得更加健康之后,新的一年字节肯定会发动引擎,重启扩张。

    现阶段字节投放给“飞云织上”的资源有限,该项目能否站稳脚跟,还需时间检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飞云织上”不是字节在快时尚领域唯一的布局,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尝试。

    作者:Hernanderz

    原文标题:屡败屡战,字节想在国内复制Shein?

    来源公众号: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关注企业长期价值。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价值研究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仅需7次就能治愈恐惧症,为何VR疗法仍未得到普及?

    设计动态 2023-04-13
    Sam Stokes是一位新西兰的销售经理,他通常不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但有一件事始终困扰着他,那就是他有着严重的晕针症状。 Stokes的症状严重到无法做常规检查。但当COVID-19疫情到来时,他意识到不能让针头恐惧症阻碍他。但对他来说,即使是看新闻也变得

    在元宇宙概念大火之后,VR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其中,VR疗法可能是未来的应用方向之一,不过在当前VR技术仍有待成熟的现状下,距离VR疗法的真正落地,可能还存在一定距离。一起来看看文章的解读。

    Sam Stokes是一位新西兰的销售经理,他通常不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但有一件事始终困扰着他,那就是他有着严重的晕针症状。

    Stokes的症状严重到无法做常规检查。但当COVID-19疫情到来时,他意识到不能让针头恐惧症阻碍他。但对他来说,即使是看新闻也变得很困难,因为电视台经常播放有关疫苗发展的报道。“每3个故事中就有一个针头的图像,这让我很害怕。” Stokes说道。

    但是,当Stokes获得接种疫苗的资格时,曾经困扰他的焦虑症状都消失了。这是因为Stokes通过VR克服了他的恐惧症,这是一项热门的技术,Meta和索尼等行业巨头认为它可能是游戏和线上社交的未来。随着苹果公司预计在今年公布其首款头显产品,2023年可能会成为一个里程碑式时刻。

    一、VR的演变 使用VR技术来缓解焦虑和克服恐惧症的想法并不新鲜,人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研究该技术。2016年,像Oculus Rift和HTC Vive这样的现代消费级VR头显的到来,重新引发了关于该技术如何改善心理健康护理的讨论。

    但到了2023年,尽管COVID-19这种大流行病使人们对压力、焦虑和倦怠等问题产生了关注,但目前为止人们似乎仍在谈论VR的潜力,而不是它的影响。我们仍然离这样一个世界很遥远:戴上VR头显来克服对人群的恐惧,就像在乘坐地铁通勤前给心理医生打电话一样普遍。

    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缺陷。相反,高成本、VR的缓慢采用和人们对VR治疗的不了解才是罪魁祸首。

    “我实际上以为我们现在已经走得更远了。”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副主席Barbara Rothbaum博士说道,她在1995年进行了一项如何将VR用于心理治疗的研究,“我以为会有更多的人使用它来进行治疗干预。”

    Stokes在电视上看到了关于新西兰的奥塔哥大学和oVRcome正在进行的一项旨在利用VR解决恐惧症的研究,于是他决定进行尝试。“也许与其他一些恐惧症不同,我需要一个结束日期。”Stokes说道,“我必须接种新冠疫苗,所以我知道这是我的机会。”

    Rothbaum和她的同事们进行的研究于1995年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据Rothbaum透露,研究VR是否能够通过暴露疗法来治疗恐高症需要一台价值15万美元的电脑和一台头显,而当时的头显价格约为1.6万美元。

    她说,那台电脑需要设置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尺寸,更是因为它需要保持低温。当病人在Rothbaum的小房间里戴着头显时,她会用一个对讲机与操作电脑的研究生进行交流。

    “这是一个工作量非常大的操作。”她说道。

    由于在20世纪90年代找到一个VR头显并不容易,Rothbaum时常担心当她常用的一个型号停产时,她将无法继续进行研究。幸运的是,这件事并没有发生。VR的市场很小,但当有新的头显开始出现时,价格也会逐渐走低。Rothbaum多年来收集了许多这样的头显,以至于她的家庭办公室里有一个博物馆般的陈列柜,里面摆满了头显。

    当被问及为什么她更喜欢一些特定型号的头显而不是其他头显设备时,Rothbaum表示:“主要是分辨率的问题,但同时,如果病人佩戴设备超过30分钟感到不适,那就很难再继续使用。”

    如今的VR头显仍然有其自身的可用性问题,如电池寿命短,与定制眼镜的兼容性有限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与Rothbaum在90年代使用的头显产品相比,它们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Facebook母公司Meta目前在VR领域占主导地位,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占据了81%的市场。

    它的Quest 2头显价格为400美元,且不需要外部计算设备,这本身就代表了一个重大的飞跃。索尼也在最近发布了价值550美元的PlayStation VR 2,它拥有生动的显示屏、触觉反馈和眼动追踪技术,但必须与PlayStation 5主机相连。

    在疫情期间,人们对沉浸式家庭娱乐的需求持续上升,再加上围绕元宇宙的炒作,导致人们对VR的关注度大大提高。

    二、不仅仅是恐惧症 治疗各类恐惧症似乎是VR技术的一个自然应用。登上虚拟飞机或从数字摩天大楼的顶部往下看,比想象的要生动得多。纽约心理学家Howard Gurr博士表示,这种细节呈现和沉浸感加快了人们克服恐惧症的过程。

    他表示:“我可以看到许多病人在经过7到9次治疗后就能够克服恐惧症,而在传统疗法中很难做到这一点。”

    此外,VR还能为人们提供一种逃避现实的感觉,这能够成为一种新型的舒适区。Monet Goldman是一名提供VR治疗的持牌婚姻和家庭治疗师,他比大多数人更了解这一点。

    他记得在2022年初的一次治疗中,VR提供了特别的帮助。当时他正在通过视频电话为一个孩子提供咨询,这个孩子已经完全封闭了自我,只肯给出一个字的答案。但是,一旦Goldman和这个孩子开始在VR中玩游戏时,情况就改变了。Goldman表示这个孩子在VR世界中呈现了“完全不同”的状态。

    “VR中的游戏是他擅长的事情。”Goldman说道,“他可以在教我玩游戏的过程中树立自尊心和成就感。”

    即使是那些精通VR技术的人也在寻找新的方法来让其成为一种压力缓解剂。Anais Riley,化名Naysy,在TikTok、YouTube和Twitch上拥有数百万的粉丝,她用流行的VR节奏游戏《Beat Saber》来应对与工作有关的焦虑。这款游戏满足了Riley对抗压力的需要,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获得成就感,还能逃离现实世界,并有机会挖掘她童年对音乐和舞蹈埋下的兴趣。

    “我真的很喜欢玩这个游戏,因为能够看到自己正变得更好。” 她说道。

    但VR技术并不是让焦虑和恐惧症消失的万能灵药。它只是心理治疗师在提供暴露疗法时可以使用的另一种资源,这种技术通过让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中接触诱发恐惧症的刺激物来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Rothbaum把它比作使用真正的电梯来帮助病人克服对电梯的恐惧。“我接受过暴露疗法的培训,我使用不同的方式应对每个不同的病人。所以VR技术也像电梯一样只是一个治疗工具。”她说道。

    三、VR仍在等待其爆发时刻 但现在有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人们根本没有定期使用VR的习惯。如果VR头显能够像智能手机一样无处不在,那么心理治疗师可能会排队寻找将VR技术纳入其实践的方法。但现在,如果他们的客户不使用VR,他们就没有动力去了解或投资VR。

    美国南加州大学精神病学系和老年学学院的研究教授Albert Rizzo博士表示:“瓶颈一直是成本问题。”

    据报道,苹果公司传闻已久的头显可能在今年6月亮相,它的到来可能会让人们看到VR的突破性时刻。虽然这款头显产品的售价可能在3000美元左右,但鉴于苹果公司推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新技术产品普及的历史,人们也很期待这家公司能为XR头显产品做同样的事情。

    “苹果公司能够驾驭潮流,可以托起其中的所有船只。” 市场研究公司 The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的研究总监Ramon Llamas说道,“它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并为它所进入的许多市场带来了助推力,我认为这在VR技术上也会得到体现。”

    很难说目前有多少治疗师和心理健康专家为患者提供VR服务,但我们能够从部分数据中看到一些线索。Amelia Virtual Care公司创始人Xavier Palomer表示,该公司的技术已经被用来帮助治疗了超过2万名患者。根据该公司的一份新闻稿,全世界有2000多名心理健康专家在使用该公司的软件。

    oVRcome公司的创始人Adam Hutchinson则表示,他的应用程序已经被30多个国家的用户使用,该公司提供了Stokes参加的临床试验中使用的软件。

    Gurr还创建了一个非正式的提供VR服务的治疗师目录。他在自己的网站上列出了大约60名从业者,其中大多数位于美国,这些心理治疗师通常需要满足特定州的许可要求。美国行为和认知治疗协会的目录中列出了40名配备了VR设备的治疗师。

    而根据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追踪数据,仅在美国就有近70万名行为健康专家,其中539714人是咨询师和治疗师。

    “VR技术即使是有效的,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Gurr说道,“而临床医生有点不愿意使用一项他们不了解或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技术。”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学习曲线的问题。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必须花时间了解VR,并学习如何将其应用于满足他们的病人或客户的需求。

    即使是像Goldman这样从小玩电子游戏并对Gameboy拥有深刻印象的人,也需要花费时间练习VR游戏,以便他能正确地与客户接触。

    四、如何让VR疗法更普及 Hutchinson认识到,距离普通公众、包括治疗师在内的人们定期使用VR设备的未来可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就是为什么他选择从智能手机开始推出应用程序,人们可以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使用该应用。

    “oVRcome的目标是使VR暴露疗法更普及,而且价格更低廉。” Hutchinson说道。

    参与者在项目开始时会接触到一个低焦虑的虚拟环境,并逐渐发展到更直接的环境。例如在Stokes的案例中,最初的一个阶段是让他出现在一个虚拟疫苗接种帐篷外,而最后一个环节是让他坐在护士身边准备接受注射。

    Amelia的软件则需要在心理健康专家的监督下使用。该公司的产品包括一个VR套件,其中包括一台头显、一个用于测量病人汗液反应的皮肤电反应传感器、一个可以访问100多个虚拟模拟环境的VR软件平台,以及一个用于远程管理VR治疗的应用程序。该公司还提供培训和支持材料,如介绍课程、教程、手册和营销指南。

    Amelia的创始人Xavier Palomer在2014年成立了该公司,他表示,随着三星Gear VR等VR硬件的普及,该公司在2016年底至2017年初左右遇到了一个拐点。而疫情的爆发也引发了人们对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的更多关注。

    “人们现在更愿意谈论这些事情。” Palomer说道,“并寻找解决方案,真正寻求帮助。”

    根据Rothbaum的说法,传统观点认为从一项研究被开发出来到该技术真正被大众使用需要20年时间。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VR应该已经满足了这一条件。但Gurr的看法有所不同,他认为这个时间起点并不是从1995年Rothbaum和她的同事发表研究报告时开始的,而是应该始于现代消费级VR头显出现的时候。

    “尽管VR技术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我还是从2015年开始计时。”他说道,“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只度过了七八年的时间。”

    虽然Stokes对VR很熟悉,但他从未考虑过用这项技术来治疗晕针症,直到他发现了oVRcome的研究。事实上,他此前根本不打算为他的恐惧症寻求帮助。但如今,他再也不会被打疫苗或验血的想法困扰。

    “即使现在有一个针头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也能够保持舒适。”他说道,“这真的很了不起。”

    原文链接:

    https://www.cnet.com/tech/computing/features/vr-is-revolutionizing-therapy-why-arent-more-people-using-it/

    作者:VR陀螺 ZJ

    来源公众号:VR陀螺(ID:vrtuoluo),XR行业垂直媒体,关注VR/AR的头部产业服务平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VR陀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