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最大三点变化:视频化、兴趣化和“公平”化
设计动态 2023-02-15阅读本文之前,想要先问你三个问题: 第一,你有多久没关注新的公众号了? 第二,你还会花多长时间,用在阅读公众号文章上? 第三,你有没有注意到,微信公众号推文无法按照时间排序了? 如果你已经很久没有关注新的公众号,也不会花太多时间来阅读微信文章,那么你就不会发现尽管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形态正在侵蚀微信公众号的流量,但不可否认,公众号仍是传递资讯、知识和观点最有力、高效的内容平台之一。本文分析了公众号的最大三点变化以及如何做好的三点方法。
阅读本文之前,想要先问你三个问题:
第一,你有多久没关注新的公众号了?
第二,你还会花多长时间,用在阅读公众号文章上?
第三,你有没有注意到,微信公众号推文无法按照时间排序了?
如果你已经很久没有关注新的公众号,也不会花太多时间来阅读微信文章,那么你就不会发现, 微信公众号文章在近期无法通过点击右上角图标,实现一键时间排序了。
更重要的是,微信公众号信息流会自动将用户不常阅读的公众号头图折叠为小图,只保留少数几个用户常读公众号的完整头图,且不论折叠还是不折叠,公众号都只能外显二条推送,二条之后的推文在信息流中要再次点击才能查看……
再加上公众号从2018年起就开始普及的时间打乱、兴趣推荐的信息流模式,那些坚持创作、但用户关注了却不经常阅读的账号,也就越来越容易被公众号的迭代“隐入尘烟”了。
更值得公众号生态创作者们焦虑的是,当年公众号推出打乱时间顺序改版的举措,还引起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大讨论;而在今天,即便是互联网从业者圈层,似乎也很少有人关注这一话题。 微信公众号创作者,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一、时代变了 概括起来,微信公众号信息流近年来的最大变化主要有三点—— 视频化、兴趣化和“公平”化。
先说视频化: 自微信推出视频号和视频号直播以来,公众号信息流从产品上就开始向视频和直播大幅度转型、倾斜资源。
视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号信息流中:只要用户下滑几屏,用户就能看到视频内容;再往下滑,视频内容还会不断出现。不仅如此,用户在点击进入公众号名片中,相当一部分时候会直接进入公众号的视频号页面,直接展示公众号的视频内容。
公众号信息流中也出现了直播内容。用户常读的几个被置顶的公众号,如果正在直播便会排在首屏最左侧,也就是整个微信公众号信息流中最好的位置。于是我们能看见,有不少公众号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开直播,就为了“卷”这个公众号信息流生态中最佳的曝光位。
最新一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占网民整体的91.5%。从用户规模上看,是即时通讯之外的第一大用户群体。
同时,短视频也是我国网民使用时长最长的产品形态,最近几个季度稳定在33%左右,“断层式”高于即时通讯等产品。
没有产品会选择和短视频对着干。 微信作为视频领域的后起之秀,“全村的希望”不能只靠发现页和朋友圈的入口来供养,必须要吃夜草、赚外快,视频号想要进一步加速,必须“薅公众号的羊毛”,借势公众号信息流的入口来增加曝光和流量。
不仅如此,曾经只能搜到微信文章微信搜索,其大部分搜索结果同样以视频号的形式展现。
有些视频号内容调性一般甚至与搜索关键词不甚匹配,但仍然被放在了比制作更精良、结果更匹配的微信文章更靠前的位置。微信公众号文章长尾传播的重要入口微信搜索,也因此被视频号占去了相当大比重的曝光量。
被微信视频号逼上做短视频和做直播的梁山,成了微信公众号创作者的新常态。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刺猬公社发现,一些曾经被认为只能做图文的条漫类公号,硬是让图片动了起来,做起了短视频,还把短视频传播到了微信公众号之外的视频平台。比如职场公众号“槽逻辑”,就用自制解说配漫画的形式,实现了图文到短视频的转型。
而停留在微信公众号1.0——也就是只做图文的创作者,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少的微信流量了。而内容一旦离开用户,也将失去其商业价值。
订阅号信息流的第二大重大变化是 兴趣化。
目前,公众号的时间顺序已经被完全打乱:刺猬公社发现,有时,公众号信息流中三天前发布的文章和十几个小时之前发布的文章紧挨着;常读的公众号,即使一天多次发布文章,用户刷几屏就会多次读到,不常读的公众号发布的文章,用户可能要下滑很久才会发现——原来我还关注了这么一个号。
如何应对兴趣推荐,很多公众号和当年的做法别无二致——发一个标题是“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见到我们”“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我们”之类的文章,然后在文章里恳求读者“加个星标”等等。
算法的一颗灰,落在不习惯算法的创作者身上就是一座山。如何适应推荐规则的改变,对于创作者来说更是一个难解之题——这不是凭创作者单方面的努力就能解决的,更要结合算法、热点和内容的天时地利人和。
最后要说的是“公平”化。 这是最近微信信息流发生的变化:不论是用户常读的还是不常读的,头图被折叠的还是不被折叠的,都“众生平等”,只能展示最多两条推送内容,剩余的推送内容被折叠,用户只能点击之后再查看。
一些机构化的公众号创作者,也就是“大号”,往往内容产能相对旺盛,可以同时推送多条内容,少则4、5条,长则7、8条。对于用户来说,长篇推送占据了大半个屏幕,带来了不好的体验。
出于优化用户体验的考虑,微信信息流对公众号生态来了一次“众生平等”式的调整,一律只能展示两条推送。
在刺猬公社看来,这对于中小公众号、中小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利好: 每次推送2条左右的创作者,几乎不会收到折叠政策的影响,反倒因为推送多条的“大号”被折叠,获得了更加平等的用户关注度。
与此同时,刺猬公社还观察到,以微信公众号为主业的内容团队大多分为内容为本、账号为本、流量为本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导向了创作者、运营者、生意人三种公司生存模式。
判断它们最明晰的第一条标准是:哪种类型员工的人数量更多;第二条标准是:哪类员工最能给公司挣钱。
在“公平式”变动下,公众号运营团队更需要考虑用户想要看什么内容,但也是因为产品更迭频繁和无法猜到的产品形态,让他们对内容传播范围、图文阅读量、图文转载与转发等数据更迷茫了。
因此,公众号信息流的这一次“平等化”改革,对于不同创作者而言有喜有忧。 那些善于通过多条推送“排列组合”、借助推送头图传递信息的微信大号,也必须转变运营思路,想办法适应“平等”时代中的游戏规则。
二、做把公众号做好的三点方法 尽管公众号图文内容形态正在被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形态侵蚀流量,视频号、看一看等产品功能分掉订阅号的受众人群,但不可否认,公众号仍是传递资讯、知识和观点最有力、高效的内容平台之一。
只要微信在即时通讯领域的地位不可撼动,那么公众号的地位同样不会改变。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不论对于新锐品牌还是达人,一旦走红后,往往会在微信上也开设公众号,在微信生态中进行内容传播。
现在就开始谈“留给公众号的时间不多了”,显然为时过早。 但留在或者新加入公众号生态的创作者们,仍要面临图文流量要和短视频、直播抢蛋糕、推送规则越来越偏向算法和兴趣推荐的现实问题。也就是说,公众号创作者在未来,还有机会吗?
在刺猬公社看来,除了顺势而为,“打不过就加入”,依托自身现有内容能力、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反哺”图文内容之外,还可以从 以下三点做出改变:
一是进一步做好社群和朋友圈运营。
尽管公众号信息流的规则总在变,但微信社群和朋友圈的内容规则基本上没有变化。因此,做好社群运营,通过社群分享的形式为推文增加曝光量,在当下就显得更有必要。
刺猬公社发现,最近不少公众号的用户社群都在想办法激活用户联系、增加讨论度。
当然,目前大部分社群想要激起用户讨论,还是以人工运营的“笨办法”为主。如果能在之后接入chatGPT等AI生成问答内容的群聊机器人,想必能为社群运营提升效率,也能大幅提升社群运营的质量。
注:果壳公众号近期推送只推两条的比重增加
二是适度做减法,更加重视头条和二条内容的质量,减少一次过多的文章推送。
在微信公众号信息流的“公平”原则之下,不论公众号是否为用户常读,都只能被直接显示两条,再想看下面的,就要点击展开。
互联网行业有个“70%”定律,大意是,每给用户增加一次操作,用户就要流失大约70%。过多的推送条数,因此显得性价比不高,不如把精力放在直接被展示在信息流的头条和二条内容上。
此外,公众号内容二条的位置也变得相当重要。一旦公众号被信息流认定为用户不常读的状态,公众号的头条和二条就会变成同样的小图显示模式,在信息流中变成了短短的两条。
这种情况下,不常读用户看来,头条和二条的差别并不明显,相当平等。这就让公众号二条更需要重视,不论是内容质量还是小图制作,都要更加精细化。
三是继续保持稳定的更新频率。
刺猬公社发现,那些稳定更新的公众号,往往比更新不规律的公众号更容易被认定为用户常读公号。这也就“逼迫”一些公众号创作者不得不告别想更久更、想断就断的佛系状态,变得更加狼性起来。
但在算法面前,永远是“人算不如算法算”,再高明的创作者,也只能跟随平台亦步亦趋,不停追赶,也不停迟到。
只有一个事情是肯定的: 此次公众号悄悄更新之后,犹如房间里挤进了一只大象,创作者们想要有更多生存空间,只能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挑战更多的从零到一,或者痛苦地从一归零。
作者:园长,编辑:石灿
原文标题:公众号推行“公平式”迭代,反而进入乱纪元
来源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互联网内容行业观察与研究。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刺猬公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2023年中国网约车行业用户体验洞察
设计动态 2023-02-15国家对网约车行业的监管政策日益趋严,网约车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随着行业规模逐渐见顶,过去烧钱补贴的扩张策略逐步失效,网约车行业未来竞争的关键将从流量竞争过渡到服务能力竞争。网约车平台需要更加重视用户服务,通过为用户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服务,提高用户粘随着网约车行业规模逐渐见顶,过去烧钱补贴的扩张策略逐渐失效,网约车行业未来竞争的关键将从流量竞争过渡到服务能力竞争,需要更加重视用户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报告介绍了行业发展趋势,分为全能型、服务优秀型、线下服务优秀型和待提高类型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国家对网约车行业的监管政策日益趋严,网约车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随着行业规模逐渐见顶,过去烧钱补贴的扩张策略逐步失效,网约车行业未来竞争的关键将从流量竞争过渡到服务能力竞争。网约车平台需要更加重视用户服务,通过为用户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服务,提高用户粘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报告介绍了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定量调研的方法研究了当下网约车用户的体验满意度,研究发现网约车平台按照用户评价的层次聚类可以分成全能型、服务优秀型、线下服务优秀型和待提高型四种类型。
全能型网约车平台在线上服务、线下服务和价格因素三个方面均表现优异,能够满足网约车用户多方面的需求,用户整体满意度较高。服务优秀型网约车平台,为网约车用户提供优质的线上线下服务,用户体验较好,但价格方面的满意度尚有提升空间。线下服务优秀型网约车平台,线下服务具有亮点,但线上服务和价格方面的用户满意度有待提高。待提高型网约车平台,在线上服务某一方面具有亮点,但在多数线上线下服务和价格方面尚待改进。
报告建议:在线上服务方面,网约车平台需要更加聚焦打车功能,升级优化程序流畅度、界面美观度、定位准确度,同时提升线上客服的服务能力。在线下服务方面,网约车平台需要持续加强服务质量监管、司机服务能力管理,充分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价格因素方面,网约车平台依然需要重视性价比,为用户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价格。
本文由 @易观分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作者投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谁是下一个外卖市场的“头号玩家”?
设计动态 2023-02-15你的一日三餐,有多少是靠外卖解决的? 早上的醒神咖啡、中午的工作餐、晚上的一人食、周末的宅家餐……一个标准的职场人最常用的app除了OKR办公软件,就是外卖APP。 作为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外卖让我们跳过过程直达终点。 每个人手机里都装有2个以上外卖APP,我们的一日三餐,有多少时候需要用到外卖APP?当“抖音即将上线全国外卖服务”,也预示着外卖市场的改变。抖音入局、美团下沉到农村、百度地图直接选……外卖还有什么新故事?
你的一日三餐,有多少是靠外卖解决的?
早上的醒神咖啡、中午的工作餐、晚上的一人食、周末的宅家餐……一个标准的职场人最常用的app除了OKR办公软件,就是外卖APP。
作为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外卖让我们跳过过程直达终点。
每个人手机里都装有2个以上外卖APP,熟知不同平台的满减、红包、霸王餐。
多年来,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和商家价格战,让我们对外卖平台的动作极为敏感。
当“抖音即将上线全国外卖服务”的消息火上热搜后,也预示着外卖市场即将迎来变革。
目前国内外卖平台2+N的局面稳定已久,美团、饿了么占了市场的90%,抖音加入战事,外卖行业再次风起云涌。
美团股价在2月8日一度下跌9.4%,“饿了么免单”也再再再次“挤”上热搜。
仔细观察发现,抖音外卖目前只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内测,入口隐藏较深,名字也叫“团购配送”。
去年12月,韩尚佑开始担任抖音负责人,这位原本负责字节本地生活的90后加入,明示了抖音布局本地生活的野望。
从团队搭建上,抖音也正在为外卖团队招兵买马。
在字节官网上,上线了包括外卖增长策略经理、外卖品类运营经理、外卖商品高级运营经理、等多个相关职位。
擅长杀时间的抖音这次想要杀金钱,有什么杀手锏吗?美团、饿了么高筑的本地生活护城河能被攻破吗?本地生活进入3.0时代,谁才是最后的王者?
一、无边界:抖音做外卖能行吗? 虽然抖音宣称,将视试点情况,考虑逐步拓展试点城市,但无具体时间表。
外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其实早已暗涛汹涌。
在抖音上搜索“外卖”相关词,我们发现,有很多疑似外卖招募入驻服务商的推广视频,文案大都是“隐藏巨大商机”“赚大钱的机会来了”。
很显然,抖音下场大规模做外卖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2022年11月,抖音和饿了么合作开展 “即看、即点、即达 ”本地生活场景体验,就已经在南京落地,现如今已在全国近20个城市开通。
我们通过南京本地的点单实测发现,抖音中没有“外卖”直接入口,需要手动搜索“外卖”或者“团购”才能使用。
如果只想查看外卖商家,可以直接选择“地点“标签,显示所有外卖商家。
目前来看,抖音外卖1公里范围内的商家不超过10家,而且点进去基本都是团购到店,而不是“外卖到家”。
很多抖音商家上架的商品都是各种2人、3人等套餐,不能单点菜品。
另外,抖音外卖仅支持抖音支付和支付宝支付,不支持微信支付。
还有就是目前抖音的外卖配送问题,履约效率是抖音外卖的短板。
外卖的时效性已经成为评价平台的硬指标,这一点在美团和饿了么对于外卖员的激励机制上可见一斑。
大家早就习惯了“半小时达”“慢必赔”,但抖音目前没有自己的配送团队,合作了三方即时配送平台:达达、闪送、顺丰同城,目前的配送时效都在一小时左右。
抖音作为一个强娱乐化属性的平台,本身就是杀时间的应用,现在想让用户把娱乐、购物、吃饭和社交等行为都留在抖音,目的还是想把流量最大限度的进行转化。
2022年抖音用户达到8.42亿,而中国外卖人群的数量在2021年是5.4亿,也就是说,抖音的大池子足够消化外卖的人群。
在流量见顶的今天,抖音也很焦虑。
根据《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抖音平台月活为6.8亿,但两年前,抖音的月活就已破6亿,两年来月活增长微乎其微。
抖音也需要考虑如果有一天,用户厌倦了短视频,抖音该如何维持自己的行业竞争力?
二、变数:外卖市场的格局 正如电商赛道,阿里和京东互相角力时,拼多多却斜刺杀出。
外卖市场竞争一直都在,对手也是。
王兴曾经说过,看起来美团外卖最大的对手是饿了么,但最可能颠覆外卖的却是还没关注到的公司和模式。
不知道当时说这些话时,王兴有没有想到自己昔日的同事张一鸣。
2007年,王兴认识了龙岩老乡张一鸣,后来邀请张一鸣加入“饭否”创业。
饭否关闭后,王兴筹备了美团,张一鸣押宝99房,并认识到:在搞不定海量流量的前提下,做再多的内容和服务都是徒劳,于是十年后抖音站在流量应用的金字塔顶端。
这两位昔日的并肩的战友,如今在外卖市场站到了对立面。
可以预见的是,抖音入局后,外卖市场将会发生诸多变化。
一二线城市流量见顶后,下沉市场市场格局难定。
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外卖市场规模1万亿元,外卖用户规模已经达到5.4亿。
主要玩家就是美团和饿了么两家。
其中,美团1个亿DAU(日活跃用户数量)的绝对优势领先,饿了么有1700万左右的DAU。
美团占据外卖市场70%的份额,饿了么26%的份额暂居第二,剩下的其他平台合计约占4%。
头部效应明显,行业里确实需要抖音这样的搅局者。
一二线城市外卖已经趋于饱和,外卖市场下沉成大趋势,美团、饿了么都开始注意到乡镇市场的潜力。
根据CNNIC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外卖渗透率是52.4%,相较于网络支付(87.4%)和网络购物(81.6%)的渗透率,外卖提升空间还很大。
随着我国三四线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外卖平台的业务下沉也就是成了必然。
根据《2021年外卖新势力城市榜单》显示,2019到2020年一年间,县域餐饮外卖消费额的增长率,已经高出全国平均增长率8个百分点,而从订单增速看,四五线县城外卖订单增速已经位居全国榜单前10位。
美团早在2020年就开始试行针对下沉市场的“拼好饭”,饿了么也在2021年探索“拼团”项目对标“拼好饭”。
而抖音的用户画像来看,三、四、五线城市的占比占比绝大多数,也就是说下沉市场的外卖,抖音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很可能后发先至。
抖音坐拥庞大的流量入口,哪怕有1%能转化成外卖用户,对美团等平台都是巨大冲击。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用户,商家也不是问题,但是商家和用户之间,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骑手。
美团每年花在700万骑手上的费用就达到700亿元,这对哪个平台来说,都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而从短时间看,搭建配送体系太烧钱,抖音不太可能下场搭建,但倚赖第三方合作模式也不是长久之计。
以上种种,2023年的外卖市场依旧充满变数。
三、混战:本地生活的3.0时代 外卖,仅仅是本地生活的一环。
高频消费的本地生活,向来是各互联网大厂的必争之地。
据数据显示,2022年抖音本地生活GMV770亿元,这JIHU 相当于美团到店、酒旅业务GMV的50%,抖音对美团本地生活业务的威胁显而易见。
不仅有抖音,互联网企业都在关注本地生活。
2022年初,百度联合顺丰、携程、同程、猫眼、58同城等本地生活服务企业展开互联互通合作。
百度地图上线“美食团购”功能,用户不需要跳转App,就能直接在百度地图内根据地理位置信息查看美食团购。
而去年6月,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就曾表示,京东已经计划进军外卖业务。京东外卖商家会在京东到家APP上线,由达达负责配送。
另一短视频平台快手,也在去年宣布本地生活服务业务与顺丰同城合作。
短视频平台做外卖,外卖平台也布局短视频。
有用户发现,美团App首页开始内测了“看看赚”功能。
“看看赚”和拼多多的“大视频”很像,主打的是短视频现金奖励的“网赚模式”。
美团、饿了么继续攻城略地,抖音、京东、快手后来者虎视眈眈。
本地生活领域,大战一触即发!
作者:蜜桃君;编辑:杨武
来源公众号:互联网那些事(ID:hlw0823),深挖品牌故事,探寻商业逻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互联网那些事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ChatGPT 之后,对抗信息熵增
设计动态 2023-02-15ChatGPT 点燃了全球对未来的想象,还让沉寂已久的退休大佬决定重出江湖。是的,就是这两天被刷屏的王慧文。 这位曾经美团的核心人物,在社交媒体公开发表宣言。从最初的「必须参与」,到5000万美元带资入组,不在意岗位、薪资和title,求组队。第三天干脆宣布创ChatGPT 的出现不仅引起互联网用户的热切关注,不少企业、创业者们,也在这一概念上倾注了许多心力。那么,ChatGPT会给应用带来哪些可能性?其出现又会带来哪些风险和问题?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与解读。
ChatGPT 点燃了全球对未来的想象,还让沉寂已久的退休大佬决定重出江湖。是的,就是这两天被刷屏的王慧文。
这位曾经美团的核心人物,在社交媒体公开发表宣言。从最初的「必须参与」,到5000万美元带资入组,不在意岗位、薪资和title,求组队。第三天干脆宣布创建一个「全新生命体」,发出AI英雄榜,招募顶级人才。
这是ChatGPT传入中国后,最高调的起步公司。它面临的对手是那些国内外科技巨头。
微软推出基于 ChatGPT 的 New Bing 一天后,谷歌匆忙搬出 Bard 应战。虽然发布会的演示尴尬出错,市值一夜蒸发超过 7000 亿元,但微软和谷歌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将ChatGPT大放光彩的公司。
国内公司也纷纷表态,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厂均表示自己在相关方向上有所布局。
百度三月即将上线「文心一言」,并接入百度搜索;阿里达摩院正在研发对话机器人,并计划与钉钉等生产力工具深度结合;腾讯虽未透露出具体的应用计划,但也底气十足地表示,自己在大模型(LLM)、机器学习(ML)和自然语言处理(NLP)等领域有着技术储备,进行应用探索。
总之,全网都是ChatGPT,被讨论,被神话,被人穷尽溢美之词,被视为是新一轮工业革命。但也有人发出警醒,ChatGPT也在被误解。
一、大力出奇迹 「我相信大厂声称自己正在布局 ChatGPT ,除了有保住股价的考虑,肯定也有了解这些前沿技术的团队。但是懂得大致的技术框架,和真正做出来跟 ChatGPT 效果一样好的东西,是两件事情。」一位 AI 公司的技术合伙人说。
OpenAI 对外发布了许多 ChatGPT 相关的研究性论文,讲述大致的思路,但不会透露技术细节。上述合伙人提醒,「其他公司想要复刻,还是需要自己摸索。而一旦涉及到技术细节的摸索,就要有特别大的投入。」
他认为,OpenAI 的伟大之处在于,在结果未知的情况下,就敢于下注。「一般公司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去考虑投入产出比。」模型的参数越多,意味着训练、调试时间的成倍增加。时间的翻倍,意味着硬件成本、人力成本的翻倍。
据《财富》杂志报道,2022年,OpenAI公司的收入预计不足3000万美元,净亏损5.45亿美元。而随着ChatGPT的火爆,可能进一步增加亏损,因为用户每一次调用,就会让OpenAI付出更多的计算资源和带宽成本。
本质上,ChatGPT 是一个表现令人惊艳的统计语言模型。
它的原理是,不断将前文的文本片段作为条件,预测下一个词语出现的概率,选中概率较高的单词,从而生成通顺的语句和段落。
ChatGPT 的技术——GPT 3.5,是由 Transformer 的技术线发展而来的。而 Transformer 的第一篇研究文章,其实是由谷歌发布的。
2017 年 6 月,谷歌发布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推出能调用 6500万参数的 Transformer 模型,并首次将其用于理解人类语言;2018 年,谷歌又推出了 3亿参数的 BERT 模型。
只不过谷歌走得并不坚定,精力远比OpenAI分散。
OpenAI 在扩大模型的道路上一路狂奔。GPT-3 模型有 1750 亿个参数,训练的数据量高达 5000 亿个 token(约合 3000 亿个词)。
谷歌则在多种技术路线间摇摆不定,万亿参数的Switch Transformer并没有得到持续投入;Flan-T5模型一度有着胜过GPT-3的表现,但由于优化进度缓慢,还是由OpenAI先做出了ChatGPT这款产品,将大语言模型的神奇能力展现在我们面前。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张宏江进一步解释,1750亿参数量,约有700G大小,一次训练成本大致花1200万美金。所以,大模型的发展不光是算法上的进步,在数据、算力上的要求也非常巨大。
这是一个「大力出奇迹」的故事。AI 模型的训练,并不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线性逻辑。
学术界有一个术语,叫做「涌现」(emergence),参数到了一定的程度,模型效果会迎来质的飞跃。但这个程度,究竟是10亿、100亿、1000亿,在实践之前都无从得知。对于 GPT 来说,「参数越多,效果越好」只是个「后验性」的结论。
OpenAI 的孤注一掷,等来了它的「涌现」;而谷歌的多线并行,却也是当时的「局部最优解」。
在大语言模型的训练上,「没有人比其他人领先超过两到六个月。」谷歌在相关研究领域硕果累累,并未落后于 OpenAI 半个身位,但精力分散拖累了它将学术成果落实为具体应用的步伐。
二、应用会更容易吗? 尽管ChatGPT技术内核的突破有非常高的门槛,但是OpenAI的大模型对产业的影响是绝对深远的。
张宏江将其形容为,是从小农经济到大规模生产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像当初电网的变革一样,此前自己发电,而今天要用 AI,不需要再做模型,而是用已有的大模型,以一种服务方式提供给用户。
ChatGPT 超过Tiktok,成为迄今为止用户最快破亿的应用。积累 1 亿用户,ChatGPT 用了两个月, Tiktok用了九个月,而 Instagram 则用了两年多。
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曾在推特上表示,用户与 ChatGPT 每次交互的计算成本为「个位数美分」。随着用户破亿,其每月计算成本高达数百万美元。
基于此,OpenAI 开启了新一轮融资,也在探索如何直接用 ChatGPT 变现。
2月1日,OpenAI 正式官宣 ChatGPT Plus —— ChatGPT 的个人付费订阅服务。用户支付 20$/月的费用,即可享受高峰时段的优先访问、更快的响应时间,还能优先尝鲜新功能。
OpenAI 官宣ChatGPT Plus
to C 的付费制还在试点和探索阶段,to B 的付费 API 调用则是 OpenAI 现阶段的主要收入来源。
2021 年底,OpenAI 对公众开放了 GPT-3 的 API 接口,开发者和相关公司可付费调用,实现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的任务。除此之外,OpenAI 还开放了 Codex、DALL·E 的 API 接口,分别完成自然语言转代码、自然语言转图像的任务。路透社的数据显示,OpenAI 2022 年收入达数千万美元,2023 与 2024 的预计年收入分别为 2 亿美元和 10 亿美元。
OpenAI API 调用价格
一个大模型,即使像 ChatGPT 一般有惊艳的表现、足够的通用性,也无法用来解决所有问题。从新技术的诞生,到可用的行业产品,再到后续的运营和用户服务,还需要很多下游应用企业结合行业场景来进行微调和开发,形成「整体产品」方案。
Jasper 就是这样一家基于 GPT-3 API 的生成式 AI 公司,提供电商、广告、博客等场景下营销文案、种草文案的自动生成服务,以及后续的搜索引擎优化工具。2022年,Jasper 募资 1.25 亿美元,估值达 15 亿美元。
再比如 Notion,接入 GPT-3 API 后,在文档工具中实现了自动续写、翻译、语法检查等功能。
即便是基于垂直行业的语料库对模型进行微调,也需要不小的研发成本:GPT-3 的每一次升级和迭代,这些下游企业也要跟进调整,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
国内关于ChatGPT概念的不少公司也拿到投资,而且类似文本生成、图像生成、音频生成、视频生成、虚拟人、元宇宙等场景在中国的落地能力,也许会跟海外同步,甚至更快。
不过,目前的大模型,更多偏向于单点式的应用,优化生产环节中的某一个小问题,并未带动整个工作流的革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实现了机器替代人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驱动了规模化生产。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工业革命」,都是因为技术为生产力带来了质的提升。目前来看, AI 原生产品还没有能够大范围囊括某一领域的工作流,并且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三、冲击会抵达哪里? 如同过去所有新的生产力工具一样,ChatGPT 问世以来,关于它会冲击哪些行业的讨论不绝于耳。
作为当今最为先进「统计语言模型」,ChatGPT 在问答和对话上的表现出色。它能够模仿人类的交互方式,提供和整合信息,从而辅助创意和决策。
ChatGPT 有效缩短了「信息→决策」的路径,受到其影响最大的,是与「满足信息需求」有关的生意,尤其是帮助「人找信息」的生意。
其中无法回避的,首当其冲就是搜索引擎。因为很多人认定,基于ChatGPT有可能诞生出比 Google 更出色的搜索引擎。
ChatGPT已经明确回答,它不会替代搜索引擎。实际上,比起功能替代,未来的信息搜索应当是两者的结合。
ChatGPT 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综合生成更为完整、拿来即用的答案,还可以通过多轮对话回答后续问题,但我们无法忽视它的硬伤——真实性和逻辑性问题。
首先,ChatGPT生成的答案中难以避免地出现事实性错误。按照既定的语言模型和规则,ChatGPT 可以生成相应的文本,却无法自查自纠;且生成的序列越长,出现错误引用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谷歌 Bard 言之凿凿地说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的第一批照片(实际并非如此),微软 New Bing 进行 GAP 的财报分析时引用了许多错误数据。
其次,ChatGPT 虽然很少在语法上犯错,但它在推理(reasoning)任务上的表现不够令人满意,颇有种「数学是语文老师教的」感觉。至少在目前,我们无法指望它能够通晓逻辑、厘清事实。而它通过对话喂给我们的唯一答案,也限制了我们从多处来源交叉验证信息的能力。
朱啸虎就提出警醒,ChatGPT最大的风险是在网上创造出巨量的似是而非的内容,那以后就不仅仅是「物理学不存在了」,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难,熵爆炸式增长。
实际上,较为理想的产品形态是,由 ChatGPT 精选优质信源,拼接为完整答案,并给出引用来源供我们核实。或者在搜索结果页面的基础上,由ChatGPT来总结要点。
除了微软Bing外,初创公司 Perplexity 也尝试结合 ChatGPT 和搜索引擎,做出更智能的信息搜索工具。
Perplexity 的结果展示,包括三个部分:Perplexity(生成的直接答案)、Sources(引用来源)、Related(相关问题)。你还可以在前文的基础上进行追问,获得更聚焦的信息增量。
Perplexity产品界面
此类信息搜索产品,若想提供好的使用体验,也需要ChatGPT在未来能够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否则,甄别错误信息的成本将是巨大的,在关键任务中造成的风险也难以估量。
目前,学者们正在琢磨着怎么给 ChatGPT 打上「知识补丁」(Knowledge Patch)。比如问到它拿不准的问题时,它能够输出「抱歉,我不了解」这样谦虚而自知的回答,而不是言之凿凿地胡编乱造。
「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技术的进步会带来新的生产力工具,也会带来新的问题。ChatGPT 让我们获取信息变得更容易,同时对我们的判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理性、全面地分析信息,还是只能靠我们自己。
作者:史圣园
来源公众号:新莓daybreak(ID:new-daybreak),理解人,发现变化。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莓daybreak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抖音“卖”不过时代
设计动态 2023-02-15外卖,可能是抖音最难为外界看好的业务之一:客观上,做外卖需要搭建地面配送团队,抖音不具备这方面的经验或者说基因;主观上,外卖是一门苦生意,美团大部分财季都没盈利,稍有盈利就被商家diss佣金高,而抖音素来以卖高毛利的线上广告为主。 但抖音依旧在推进“试点”。众所周知,外卖是一门苦生意,前期需要的投入大、毛利率又极低,然而抖音却依旧在推进外卖业务“试点”。为什么抖音要做这么一门利润微博的苦生意呢?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度的分析探讨,一起来看一下吧。
外卖,可能是抖音最难为外界看好的业务之一:客观上,做外卖需要搭建地面配送团队,抖音不具备这方面的经验或者说基因;主观上,外卖是一门苦生意,美团大部分财季都没盈利,稍有盈利就被商家diss佣金高,而抖音素来以卖高毛利的线上广告为主。
但抖音依旧在推进“试点”。
字母榜想搞清楚的是,抖音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么一门利润微薄的苦生意?
答案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可能是不想让中间商赚差价;而水面下更庞大而接近本质的部分,则是 抖音建构互联网世界新秩序的勃勃野心。
抖音做的是流量生意,卖给电商、本地生活等需要流量的交易平台是卖;直接把流量卖给进驻抖音的商家也是卖。卖给后者还省掉了中间环节,流量转化的效率有可能更高。同时,C端流量是资源,B端商家同样是资源,省掉中间商直接连接C端和B端,无疑会让抖音对两者的掌控力都得到增强和提升。
类似的戏码曾经上演过一次。抖音亲自下场做电商前,它在电商行业的角色是为淘宝导流,当进驻抖音内场的商家日益丰富,抖音就立刻切断了直播间通向淘宝的管道。
做本地生活业务前,抖音在本地生活的角色同样是卖水给平台。去年8月,抖音与饿了么达成合作,在试点城市南京,用户可通过短视频或直播中的链接跳转至抖音上的饿了么小程序下单。美团和抖音的合作在此之前,但程度不深,持续时间也很短。
借由履约成本更低的团购业务,抖音获得了大批餐饮商家,本地生活业务羽翼日渐丰满,这时候,直接连接商家和C端用户,对抖音来说是一个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商业选择。
但是,自己做外卖,并不意味着抖音就必须得摘掉横亘在自己与商家之间的中间商。
事实上,抖音并不用放弃和交易平台之间的合作关系。很少有交易平台敢于让抖音“二选一”。携程不行,京东不行,阿里也不行。只有美团敢对抖音的这种支配型合作说“不”。中国互联网20多年来,消耗流量的交易平台如过江之鲫,而能够源源不断输出巨量流量的公司只有两家,一个是腾讯,另一个就是抖音。
在和交易平台的博弈中,掌握流量阀门的抖音不存在左右为难。 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抖音完全可以——而且也早就开始——既要还要,在多个领域双管齐下,既把流量卖给交易平台,也直接连通用户和商家。
是的,抖音做外卖,合作伙伴饿了么可能会产生被“背刺”的感觉,然而,Who cares?当面前只有抖音这条救命绳索时,饿了么是绝不会放手的。(分析详见《只有张一鸣能救饿了么》)其他平台虽然不至于像饿了么那样缺乏博弈筹码,但同样不会因为抖音看不到止境的“既要、还要”而掀桌子,你看淘宝和抖音,关系不一直非常和谐吗?
抖音致力于建构的“既要还要”的互联网秩序,其实王兴2017年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曾经描述和展望过,不过是用另一个词,“竞合”——“竞合是未来的常态”。王兴说这话的背景是美团在南京试点打车业务,侵入滴滴后院,而程维的反应,是主动断掉了过去在大众点评网上的合作,还回了一句“假惺惺”。
现在抖音和饿了么“竞合”,做外卖了,可以肯定,俞永福是不会说张一鸣“假惺惺”的。站在王兴的角度考虑,放弃抖音这个流量池,倒恰恰违背了他“竞合是未来的常态”的观点。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和张一鸣与抖音的雄心相比,抖音构建的这种霸气十足的秩序,其实更多是格于时也命也的“退而求其次”。
作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上一个流量龙头,腾讯曾经捧起过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美团、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的成长,无一不曾倚靠腾讯的流量浇灌,相应的,腾讯获得的投资回报一度超过了腾讯本身的万亿市值。
同样作为流量源头型公司,可以肯定的是,抖音不可能获得腾讯那样巨大的回报了,因为腾讯靠得不是卖水,而是投资。 而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红毯已经铺到了尽头,平台公司扎堆涌现的机会微乎其微了。
时移世易,抖音的命运就如同“生于末世运偏消”的王熙凤,空有流量和时长,再加上一身运营本领,但乌镇饭局已经不会再开,张一鸣既做不了东,更无缘C位。
如此看来,抖音的新秩序,既霸气,又无奈。
01 众所周知,外卖是一门苦生意,前期需要的投入大、毛利率又极低,美团又在前方修筑了相对坚固的护城河,这与平台级玩家做外卖业务的模式一直有且仅有一种有关,即美团、饿了么式的自营模式,需要平台自建物流团队、配送网络。
但抖音恰恰是在一个重资产的赛道里,选择了一条轻资产路线。
以试点城市北京为例,目前抖音在本地生活美食频道里设置了“可外卖”标签,点击支持“外卖到家”的商品,配送方式大都显示“商家自配”,配送费或由商家、或由用户承担。
从售卖流量走向交易,是抖音近三年的主题,这是一家公司扎进行业的必然路径,美团在餐饮行业也陆续走过提供信息、提供交易、提供外卖配送三个阶段。
但细细看来,抖音做的依旧是广告生意、流量生意, 电商业务如此——今年抖音电商的自营服务抖音超市已在全国上线,但业务体量有限,且抖音超市的配送是与中通、顺丰等物流公司合作,未涉足资产过重的商业环节。
外卖业务也如此。现阶段的抖音外卖走的仍是聚合模式。以现有模式做外卖业务,抖音并未承担额外的配送成本,它付出的是在市场开拓时期的佣金减免,即流量。只不过抖音需要计算,将流量分配给哪个业务,流量利用率才能更高。
日活超6亿的抖音是一个线上超级市场,这个市场的规模足够大、人流量足够高,摆在它面前的,不是欢迎哪类商家、将哪类商家拒之门外的问题,而是要把地段好的摊位租给谁的问题。既然如此,抖音就不会拒绝市场规模庞大的外卖生意。
抖音做外卖还肩负着几重任务。 一是外卖这一到家的消费场景能与到店形成有效互补,同时提高本地生活业务的履约率。 在短视频或直播的推荐下,用户很容易冲动下单,但让用户到店消费、核销冲动下单的餐券是个难题。
一位北京地区用户告诉字母榜,去年他在抖音购买过6单团购商品,但实际只到店消费了2单。
外卖恰可以解决核销率较低的问题。目前抖音外卖到家服务提供两种服务,立即配送和先囤货送两种,在商家营业时间内,商品一般可在1小时左右完成配送。
二则就是从中间商手里继续挤出新的营收与利润。 既然抖音依旧在做卖水的生意,那么减少提高流量利用率,缩减流量买卖环节,可能就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抖音各个业务线的共同命题。
02 2023年,抖音受到外界关注最多的业务,莫过于抖音超市和抖音外卖,抖音做这两项业务的路径也是类似的。 抖音并未做出某种业态或商业模式的创举,而是将成形的业态嫁接在自身体系内。
国内互联网公司常被批评不专注于技术创新,而执着于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直播等模式创新的生意。
王兴在2016年初就曾被《财经》杂志质疑“很多人说你始终没有做出一些颠覆性的东西”,“我同意并不是我做的事情都是百分之百原创的,那也不是我所追求的。大家可能对发明和创新、创造的理解有点偏,原创是一回事,你做选择判断是另一回事。”
放到今天,想要做出如外卖、网约车的模式创新都已颇为难得。在技术未有太多突破的情况下,与2016年相比,2023年的互联网世界留给互联网公司可供创新的空间就更小了。大公司们几乎无法对行业做出革命性变化,只能停留在对已有商业模式的重新排列组合。
事实上,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之外另有一条增长路径,那就是腾讯模式,让流量发挥杠杆的作用。
作为第一代流量霸主,腾讯流量的收益支柱不是卖水,而是扶持出了数家巨头,依靠小弟们的价值增值获得巨额收益,流量变现的最佳途径就是用流量投资。但抖音注定也与这条道路无缘,无法复制腾讯的成功。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依旧是互联网主旋律,就连腾讯也从前年进行了资产甩卖,让曾经的武林联盟变得松散。
客观上看,在新技术尚未显现出苗头、移动互联网红利又已被吃尽的时代,绝大多数赛道都已被先来者填满,流量、资金丰沛如抖音,也只能先与先来者合作,向它们卖水,再尝试着入局,抖音想扶持新的小弟也无从谈起。
从这个角度看,抖音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商业系统,既是英雄豪迈,又是英雄气短—— 将触角伸向各行各业看似是实现宇宙company的野心,同时也是无奈之举, 靠竭力减少流量在各个行业周转的环节增加营收,少让中间商赚差价。
03 在这种局面下,抖音在互联网世界构筑了一种新的关系范式——向竞争对手们兜售流量。
新的关系范式兼具稳固性与脆弱性。稳固的一面在于,从抖音手里买水也是符合阿里、美团们利益的。
买水、向竞争对手输送资金虽有资敌之嫌,但大家都明白,抖音会切掉一部分市场蛋糕是既定事实,不会随原有霸主是否向抖音买水而改变。短期内,本质仍是内容平台的抖音并不会对原有霸主形成摧毁型的打击。
两方之间同样存在依存关系。以阿里和抖音的关系为例,肉眼可见的是,阿里是抖音流量的重要买家,据AppGrowing数据,淘特、阿里巴巴分别为抖音近30天非游戏App推广榜的第6、7名。
另一方面,作为交易平台,淘宝自身很难产生新的商业现象,长出新的淘宝直播红人。但在抖音这个流量丰沛的商业系统,新的商业需求、商业场景可以生发,新的商业场景自然出现,这正是抖音能陆续或主动或被动地捧出张同学、刘畊宏、董宇辉、罗敏等话题人物的原因。
抖音也就成了淘宝直播的黄埔军校。去年双十一前夕,直播行业最为关注的事件莫过于罗永浩、俞敏洪相继转战淘宝直播,前者曾是抖音电商直播的标杆式人物,俞敏洪率队下的东方甄选同样是从抖音走红的。
数年来,淘宝曾无数次尝试培养自己的内容生态,培育出淘字号的直播达人,但事实证明,奉行拿来主义,从抖音生态系统里薅走成熟的直播达人才最靠谱。
这种新关系范式的脆弱性则在于,因有流量作为武装,抖音追求的关系是支配性的,抖音要处于强势地位,这难免会引发冲突。马化腾是互联网行业第一代企业家,腾讯统领江湖当武林盟主是服众的,抖音毕竟是后来者,王兴还曾是张一鸣的领导。
当然,抖音维持强势地位的前提是没有新的流量霸主出现。 从这个角度,抖音期待新技术的到来——拥有充足资金和流量的玩家往往更容易跑在前面;同时也害怕新技术的到来,让旧的秩序将土崩瓦解。
这正是抖音在每个新技术出现苗头,都要跃跃欲试的原因。2016年,字节跳动成立了AI Lab,重点为字节跳动内容平台研发创新技术;2021年8月,抖音收购PICO,被外界视为其进军元宇宙的信号。
近日,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抖音旗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正在开展类似ChatGPT和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研发,未来将为VR(虚拟现实)部门PICO提供技术支持。不过PICO相关负责人随后回应称,相关传言不实,PICO目前没有采用类似ChatGPT技术的产品规划。
抖音不会放过新的技术方向,至于向何处走,尚不坚决。尽管抖音的业务四处开花,看似欣欣向荣,但也与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处境相同——处在共同的迷惘期中,停止修建新的房子,只能在旧房子里修修补补。
作者:谭宵寒
来源公众号:字母榜(ID:wujicaijing),让未来不止于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字母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抖音“开火”美团:算法与算法的较量
设计动态 2023-02-15时隔14年,没想到,张一鸣和王兴这两个福建老岩老乡,居然再次有了交际。 近日,消息称,抖音即将于3月1日在全国上线外卖业务,目前已经在北上广三地进行测试。随后抖音回应称,目前还无确切时间表要在全国开启,但将会视情况陆续开展。换言之,抖音已经变相承认,准备要进入抖音在外卖领域已经有过多次“试水”,然而外卖赛道上已有美团等玩家入场,抖音如果想在这条赛道上突破重围,又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在算法的加持下,抖音和美团,谁能更快速地在外卖市场找到优势?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时隔14年,没想到,张一鸣和王兴这两个福建老岩老乡,居然再次有了交际。
近日,消息称,抖音即将于3月1日在全国上线外卖业务,目前已经在北上广三地进行测试。随后抖音回应称,目前还无确切时间表要在全国开启,但将会视情况陆续开展。换言之,抖音已经变相承认,准备要进入外卖行业。
其实,早在过去三年,抖音就开始有意布局外卖领域,不仅多次低调试水,还与饿了么合作,开展“团购配送”业务。作为巨头,一旦认真下场,势必会掀起新一轮腥风血雨。抖音才放出风声,压力就已经给到了外卖领域的老大美团。2月8日,美团股价一度跌超8%,跌破150港币。
当财大气粗的字节跳动进入这个领域,市场难免担心其会对美团构成威胁。但外卖领域并不容易做,美团至今都没能挣到钱,初入局的抖音能否从中吃到肉?
一、并非无准备之仗 最近,网上就流传这样一个段子“2016 年AlphaGo 火的时候,百度在送外卖;2023 年,ChatGPT 火的时候,抖音在送外卖。”充分说明外卖这行“钱景”可观,甚至比最先进的智能AI还吸引巨头。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2022年中国外卖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将达9417.4 亿元,2023年还将持续上升。
短视频起家的抖音,并不缺少流量,却亟需靠谱的变现途径。抖音盯上外卖,看重的便是其强大变现效果及在平台内能形成闭环。
其实,抖音想要做外卖生意,早就有迹可循。
早在2020年3月,抖音上线了团购功能。但抖音当时更像是第三方媒介, 为商家和探店达人提供媒介和流量扶持,由饿了么、美团进行配送。直到2021年7月,抖音开始正式进军外卖行业,并推出了心动外卖项目。抖音明显是边摸索边前进,一边内测程序,另一边则在北上广试点,并在抖音主站和字节系各大APP进行推广、引流。
靠着抖音强大号召力,很快就有肯德基、喜茶等顶流品牌入驻,成为首批愿意吃螃蟹的“心动商家”。对于消费者而言,边看抖音直播边点外卖,的确很具有吸引力。
抖音心动外卖热度超出预期的同时,各种问题也伴随而来。商家诟病骑手少,成本被迫增加;消费者则觉得商家数量太少,增加太缓慢,缺乏足够吸引力。在遍地质疑声中,抖音的外卖初试水还没能掀起浪花,就被迫暂时告一段落。
2022年,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反复,部分城市暂停了堂食,外卖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抖音趁势重拾外卖业务。
比起上一次,抖音这次显然是有备而来。
2022年8月,抖音和饿了么合作,让外卖配送问题得以解决;2022年12月初,顺丰、达达、闪送同一天宣布与抖音合作,在试点城市成为团购业务配送方;2022年12月末,抖音又与T3打车达成合作,再次解决餐饮商家同城配送的后顾之忧。除了在配送业务上进行多手准备,抖音对商家入驻和管理也更为规范。
去年6月1日起,抖音开始对入驻平台的本地生活商家收取服务费。这个改变意味着抖音由原来向商家引流,转变为和对方互利互惠。 收取佣金后,抖音有义务给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其获得收益。之前,不少商家都诟病抖音缺少地推团队,抖音也开始成立专门做外卖的团队。
可以说,有了佣金合同的制约,商家和抖音的合作关系也更牢固。
虽说抖音外卖3月1日在全国上线的消息被证实是误传,但抖音开辟外卖市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二、开火美团,胜算几何 抖音想突出重围,并非易事。
回看外卖市场斗争史,更像是一场围绕佣金的无休止争斗。
饿了么和美团初期抢占市场份额时,双方虽然背后有阿里、腾讯不断给输血,但日子其实过得非常煎熬,都在强撑着期盼对方资金链先断裂。
直到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局势才发生根本性扭转,美团一跃成为外卖市场的龙头老大,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 中研网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美团外卖占据中国外卖市场份额将近70%,饿了么的占比为26%。美团大比分领先于饿了么,处于业内绝对的垄断地位。
这些年,虽然百度、滴滴也曾加入战局,并疯狂投入资金补贴,试图用钱“砸”出市场,但无一不以失败告终。而千年老二饿了么日子也不好过,尽管有阿里在背后支撑着,但增长困境非常明显,难以从美团口中抢夺市场份额。
外卖领域的战争胜负已分,尽管当下阿里本地生活掌舵人,是被马云和逍遥子极度信任的俞永福,但自俞永福接任后,还未能快速完成对美团的反攻。“公司内对俞永福的自由度比较高,且团队上下一致认为,这是需要时间的业务。”“等待对手(美团)犯错,届时快速抢夺市场份额,实现赶超。”据接近阿里本地生活内部的知情人士称,饿了么之所以会远远落后美团,在于打法和反应还是不够快。
但,抖音是那个变数吗?
初入局的抖音,即便和饿了么联合,但想要越过美团这座大山,实现对外扩张,基本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
光是每年要消耗几百亿来养几百万骑手,哪怕字节再财大气粗,短期内也是不小的压力。同时,外卖业务本身也不如看上去那么好做,需要依靠完善的本地生活生态来培养用户粘性。但很多商家其实对入驻抖音的热情并不高,普遍持观望态度。
一方面入驻抖音平台,需要更专业的团队来拍摄视频,人力成本会增加不少;另一方面商家对抖音单纯的低价策略早已麻木。在外卖市场,价格战是惯用手段。新平台先用低价吸引消费者,之后肯定会逐渐提升单价和服务费比例,增加商家的运营成本。类似的套路,美团、饿了么都曾使用过,商家对此早已免疫。
虽然抖音已经努力丰富入驻的商家队伍,但和美团相比,差距仍非常明显。
中泰证券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外卖消费占比最高的一线、新一线城市,以及三线及以下下沉城市,抖音商家的进驻比例分别只有美团的34%、26%和10%。更不乐观的是,越下沉市场抖音商家入驻比例更低,本地生活和外卖业务规模非常有限。况且消费习惯已经养成,对原有平台有很强的依赖性。即便短期内商家肯赔钱打出大折扣,但维持时间并不会长,长期来讲,依旧很难吸引消费者留存。
虽然很多人都期盼,抖音这次加入,可能让稳固多年的“2+N”外卖市场重新洗牌。但要想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还为时尚早。
三、算法能否打败算法 当然,抖音进军外卖领域,撼动美团地位也并并非全无机会可言。
众所周知,美团为了深度挖掘用户需求,选择被动式算法。在用户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真正需求时,美团就已经通过算法,对用户在网站各种使用痕迹进行分析,将服务推送给对方,从而抢先占领市场,赢得领先优势。
为了确保利益最大化,美团的核心算法不知不觉日益庞大且臃肿。在美团长期过度依赖下,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
“大数据杀熟”“内卷”…外卖小哥等种种令人不舒服的商业行为, 一度将美团推至风口浪尖。在舆论压力下,美团被迫整改算法系统,努力将其人性化,但失掉的口碑却很难挽回。
比起美团,显然抖音更懂算法,利用算法提高商业效率方面的手法也明显更高明。
在算法逻辑上,美团是直接按照消费者搜索来推荐,但抖音却更进一步,善于抓住用户兴趣来推荐。用户在使用抖音时,被抢占的不只是碎片化时间,所有可能的需求也早已被抖音所洞悉。
基于用户习惯和兴趣,在合适的时候推送消费视频,比传统的“人找货”方式,动态化视频能更全面和直观展现商品特点,更能刺激用户消费欲望。依靠短视频种草,也降低商家留存新客的难度和成本。
譬如不少人很喜欢刷吃播视频,在观看过程中被勾起了食欲,一旦页面下方就有相关产品可以选择,在冲动欲望驱使下,大概率就会直接下单点餐。甚至不少用户期待商家能在抖音全程直播做饭过程,期待外卖小哥也可以全程直播,听故事的同时,还能监督食品从制作到送达的全过程。
具有强大的算法,加上同样强大的短视频种草能力,抖音无需担心流量缺乏。等到抖音形成了完善的“即看、即点、即达”服务生态,用户习惯也会跟着养成,那么未来对于外卖市场的格局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
这一点,在抖音入驻生活服务后,也是显而易见的。
电商报报道称,抖音生活服务2021年全年GTV还不足100亿,但2022年时,抖音全年GTV已经达到700亿,合作门店数量突破100万家。而2023年,抖音又将目标定到了1500亿,目标指标再次翻一倍。虽然规模体量上,比起美团2022年高达 2360亿的GMV,还要逊色不少。但抖音的发展速度,其实已经快到有些可怕。
面对抖音的强势来袭,美团自然也感到了巨大危机,2021年底选择与快手进行合作,也将自己的本地生活服务在短视频平台进行推广。
因此与其说,新一轮外卖市场争夺是抖音和美团的争斗,其实更像是抖音+饿了么与美团+快手的厮杀。加上最近京东也宣布即将进入外卖市场,无论谁是最后赢家,市场肯定要比以往更热闹,竞争也更激烈。
只是希望当最后一切趋于平静的时候,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不会是最后要买单的人。
作者:宋歌;编辑:胡展嘉;运营:陈佳慧
原文标题:张一鸣开火王兴:算法与算法的较量
来源公众号:零态LT(ID:LingTai_LT),犀利、客观、独到的商业洞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零态LT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拼多多Temu广告首秀:花1亿人民币,让1亿美国用户看到
设计动态 2023-02-15继开启加拿大站内测后,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又有新动作。 北京时间2月13日上午,美国第57届“超级碗”正式开幕,在这一素有“美国春晚”的顶级体育赛事上,Temu豪掷1400万美元(约9550万人民币)买下两个广告时段,投放了一条30S的广告。 广告里,一Temu自上线之后,就凭借社交裂变玩法在海外用户的圈子中流行了起来,而现在在“超级碗”上的广告投放动作,则是进一步吹响其在品牌营销上的号角。具体如何解读Temu的这一动作?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和解读。
继开启加拿大站内测后,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又有新动作。
北京时间2月13日上午,美国第57届“超级碗”正式开幕,在这一素有“美国春晚”的顶级体育赛事上,Temu豪掷1400万美元(约9550万人民币)买下两个广告时段,投放了一条30S的广告。
广告里,一位衣着时尚的女子借助 Temu 不停给自己和路人换装,并配有朗朗上口的歌词,最后引出“Shop like a Billionaire”(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的广告语。
Temu魔性广告歌很容易让人想起2017年拼多多推出的那首“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免得多”的洗脑歌曲。也是同一年,拼多多出现在《极限挑战》第三季,自此开启了综艺晚会“赞助狂魔”之路。
从2022年9月1日上线以来,Temu多通过社交裂变玩法,以及Facebook、Instagram、Tiktok等社交平台投放引流方式获客,几无大规模品牌营销举动。
“超级碗”广告首秀或是Temu品牌营销的第一步,“参照拼多多打法,接下来Temu极有可能会成为美国各大节目的常客。”一位跨境电商行业人士说道。
据悉, 30秒700美元、平均每秒23美元的广告花费,不仅创下了该赛事广告的历史最高价,Temu也成为有史以来在“超级碗”投放广告的最年轻品牌。
美国市场势如破竹的表现或是Temu加速开疆拓土的底气来源,同样,这也是拼多多不惜重金投放的原因所在。无论如何,于竞争对手而言,这都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一、“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 除了今年缺席,过去多年央视春晚一直是互联网公司争抢的重要流量高地,拼多多、腾讯、百度、天猫、字节跳动、快手都曾相继登上春晚舞台。
在美国,论传播量、影响力及覆盖面,可以媲美央视春晚的当属超级碗这种体育盛事。多年来,超级碗一直是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并逐渐成为美国非官方的国定假日。数据显示,超级碗2022年美国观众人数为9918万人。
从国内经验来看,拼多多在综艺节目、跨年晚会赞助投放上已经驾轻就熟,且依靠一年最高时可达二十多档的节目赞助,成功进入主流人群视野。
考虑到海外文化背景、用户习惯等和国内存在差异,Temu想要复制国内品牌营销路径,扩大北美影响力,超级碗可能是更保险、且流量收益比较有保障的最佳选项。
广告亮相后,Temu在网络上掀起了讨论,除了对Temu大手笔的好奇,就是对“Shop like a Billionaire”印象深刻。这句广告语不仅充满了美式幽默,还将Temu性价比优势包含其中,如Temu官方表示:“因为我们提供的价格,他们可以自由地购物。因为 Temu,‘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不再是梦想。”
据悉,除了在官网、TikTok等上线30S广告外,Temu在一些应用商店的slogan也由“Team Up, Price Down”换成了“Shop like a Billionaire”。
更为直接的是卖家流量大涨。在超级碗开幕前,官方就曾提醒卖家:预估周一(2月13日)流量会大涨,卖家需抓紧备货,尤其店内周销量大于10的商品,库存可售天数需补到20天以上。多位商家也向36氪表示,受投放影响,销量都有显著增长。
大举获客依然是Temu2023年重要任务,投放超级碗这样的节目也将加速目标实现。
此外,超级碗在加拿大的影响力不输美国,2022年收视数据显示,在加拿大几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观看了部分或完整的超级碗赛事,在半场表演时达到了1140万观众的收视高峰。
有了超级碗加持,Temu加拿大开展速度或许会更快一步。
二、向对手发起挑战 在中金看来,Temu赞助超级碗广告,或是公司2023年开启大规模营销获客、尝试破圈美国主流市场的信号。
同时中金认为,Temu赞助超级碗,除了扩大影响力、为加拿大开站造势外,也表明Temu完成了种子用户的初步积累,盈利模式跑通有相对强的确定性。
根据Data ai数据,2月初Temu的DAU约有500万,1月MAU约为1600万,7日留存率由2022年11月的14%提升至2023年1月的22%。
而细看Temu那条30秒广告,不难发现,里面出现的多是女装品类,而这正是SHEIN的核心品类。
36氪此前在详解拼多多出海战绩的报道中,提到2023年Temu的GMV目标为30-40亿美金,长期目标则是未来5年达成甚至超过Shein2022年300亿美金的目标体量。
虽然多位行业人士表示,Temu在完成今年目标上或面临一定的压力,但Temu对SHEIN地位的撼动却无法忽视。
中金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 Temu 未来物流成本或略低于 SHEIN,一方面在于服饰品类的退换货需求和库存处理需求高于其他品类,另一方面在于 Temu 和极兔等物流伙伴合作,效率或可比SHEIN合作的当地传统物流巨头(如美国邮政、DHL、联邦速递)更高,进而降低Temu的物流成本。目前从物流体验上来说,Temu 已经与SHEIN持平。
随着超级碗Temu可能加大更多投放,这个业务持续亏损换增长将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由超级碗广告搅起的声响,只会让对手更难以入眠。
作者:李小霞;编辑:乔芊
来源公众号:36氪未来消费(ID:lslb168),在这里看到消费的未来。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未来消费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你还没脱单,这些软件都得背锅
设计动态 2023-02-15不管你是否认可情人节概念,是否会在这天与自己的那个ta相聚,每个成年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思考自己的感情问题。 在互联网兴盛之前,人与人的交往大都依靠职场关系和熟人介绍来结识新的对象,但也有媒人、婚姻介绍所等专门的职业为适龄青年牵线搭桥。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婚恋网站成各位单身的朋友们,为了脱单,你做出过哪些努力?相亲,又或者交友婚恋App?如今的社交App已经变得相当多元,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各项需求,但投诉和营销推广也到处可见,用户对此是怎么看的,还会继续使用这类App吗?
不管你是否认可情人节概念,是否会在这天与自己的那个ta相聚, 每个成年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思考自己的感情问题。
在互联网兴盛之前,人与人的交往大都依靠职场关系和熟人介绍来结识新的对象,但也有媒人、婚姻介绍所等专门的职业为适龄青年牵线搭桥。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婚恋网站成为许多人的选择也是个热门生意,移动互联网深入每个人生活的今天,交友婚恋App更是随处可见。
在2023年的早春,交友婚恋App是不是已经是当代年轻人寻求交往对象的主流手段,他们获得了什么又从中吸收了多少教训?有的人说,这类App帮助他们找到获得幸福生活的方向, 也有人说付出了钱财和精力却什么也没得到,年轻人似乎已经困在交友婚恋App里。
01 营销推广和客户投诉“满天飞” 当代社交App已经变得相当多元,无论怎样的目的需求适用人群,都会由对应产品提供服务。这里讨论的,是专门提供以满足用户恋爱交往服务为主的交友婚恋App,在业务模式上来说这些产品本质上是婚恋网站的移动互联网版本,不过社交属性和了解对方的“玩法”更丰富。
如果你恰好具备符合这类婚恋App目标用户画像,那么极有可能在各种场合见到他们的广告投放。从各种内容平台的信息流展示到视频网站贴片广告,从手机内其他App的商业信息推送到短信诱导,甚至是应用商店搜索不相关内容也有展示,总之似乎有着无穷的投放预算。
(图源:牵手)
投放广告内容似乎总能切合当前用户最喜欢、最迫切需要的: 如果是在校大学生,那么图文素材必将是“同校男生女生在线交友”;如果是适婚大龄青年,看到的多半会是“单身多年,ta也在等待最佳的你”,只有想不到没有他们给不到的,仿佛对人的社交需求洞察无遗。
婚恋App无不在传达自己用户质量高、配对成功率高的特色,来吸引用户注册和付费。 主界面和大多数功能都和一般社交App区别不大,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精致的照片和介绍,也能像朋友圈那样分享内容展示自我,当然了,App中关于婚恋和相互认识的引导会比普通社交多得多。
婚恋App最核心的赢利点也在于此,这也是千百年来为婚恋牵线搭桥的职业最关键的收入,便是在用户和潜在交往对象的结识过程中获利。曾经可能只有媒人的佣金。来到婚恋App,则 变成了各类付费会员,与用户社交的道具和功能,甚至是优先被其他用户看到的权利。
(图源:MarryU)
从婚恋网站到现在的陌生人婚恋社交App,都会将优先匹配用户作为一项商业模式开发出来,市场反馈也在反复证明,用户乐意为这点小小的“特权”付费。不过就和所有的订阅制服务一样,也有用户批评App付费周期和关闭通道不够明确,会遭到投诉扣款不合理的现象存在。
在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 不时出现关于婚恋App的用户投诉,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来自于和社交有关的这些付费项目。 有的用户表示App中在具体订阅的价格上玩障眼法,展示每天成本但实际上收走了月费季废,也有用户被大量看起来一样的项目弄花了眼而误购买。
有些用户遭遇则是婚恋网站的一比一翻版。有App开设线下门店并向用户收取高额婚恋介绍服务费,然而用户发现约见的异性人数较承诺的少了许多,而且对方条件和自己所筛选的对不上号。还有的用户最初以为跟对方情投意合,却不想遭遇骗局损失钱财,呼吁平台方负担责任。
02 用户其实痛并快乐着? 是的,很多用户都注意到了婚恋App,乃至更大范围的社交App当中存在着猫腻,可这并不影响婚恋社交依然是有“钱景”的生意。广告投放伴随广告行业至今的同时,翻看各应用商店数据, 各色婚恋App用户活跃除去水分也不容小觑,还有用户长期使用并不因一次配对而卸载。
这就相当耐人寻味了,按照传统理解认知婚恋介绍更像是一次性生意,用户通过平台介绍组成伴侣,展开新生活之后就再也没有使用这些服务的必要了。可是发展到今天,却演变成有用户留存、复购率等指标的付费服务,仿佛用户不追求终身伴侣,仅仅是要完成婚恋配对这件事。
在大城市工作数年的历山至今未婚,不过他已经是数款婚恋App注册近两年的“老用户”了。尽管他个人比较满足于单身生活,周末和日常闲暇时光都有相对充实的娱乐项目,但还是应父母的要求开始寻找结婚对象, 参与家长安排的相亲之外,他把剩下的方向放到了婚恋App中。
他解释称,由于工作性质原因,无论是在职场当中还是偶尔的行业交流机会,很难自然接触到适龄未婚异性。而他的个人兴趣爱好恰好同样是“男多女少”的类型,即使会有女性参与也往往是被另一半介绍而来,因此他几乎没有机会认识到交往对象,只能把期望寄托于其他途径。
虽然没有断掉所有婚恋App的付费订阅,他还是觉得平台提供的服务难称令人满意。呈现在他首页的大多数用户,都不符合他个人或是家长的要求, 就算零星有机会和对方线下见面进一步了解,也会发现平台在用户真实性保障上做得过于简单。 现在他打开App,更像是应付父母。
春子此前有过数个月便结束的短暂婚姻,不过她的这位第一任丈夫并不是在婚恋App上认识,反而是在同时有使用的陌生人社交App中相识。她表示自己最初只是因为无聊想解闷开始使用陌生人社交,不曾想被对方表现出来的良好特质吸引住,发现同城工作后迅速升温领证结婚。
春子拒绝婚恋App介绍的异性,是觉得那些男性相比起来过于老成, 说的话看的方向都是跟婚后生活相关的物质细节,几乎给不到她对于浪漫感情期许。所以当说话好听人也耐看的前夫出现,她迅速就不顾父母意见决定结婚,可惜两人没能在婚后维持感情,最终关系闹僵离了婚。
关于重新用起婚恋App的理由,她说这些App往往会对于女性用户有一定体验倾斜,配对的用户数量、匹配体验之类的细节远超陌生人社交。即使是平台方展示的异性和个人喜好差距较大,平台介绍的异性可能不太容易提供充足的情感支持,但至少更有希望更有安全感。
03 年轻人困在相亲App 婚恋App用户或许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出身和收入水平,可又都有着相对接近的客观条件和个人诉求。
随着社会发展变迁,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不一定全都能提供人与人交往接触的机会,同时大家对于物质、兴趣、情感等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打破空间和社会身份限制的这些App,就此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 但也一眼可见,提供认识的机会不等于快速完成认识、了解的全过程。
令人遗憾的是,当下的婚恋App在功能设计、服务提供上都难以解决问题。 营销广告和刚注册所看到的景象,仿佛在暗示每个用户都可以很快遇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人,然而从实际体验到争议纠纷,不过是把线下媒人介绍、线上婚恋网站曾出现过的种种,搬到了手机里。
用户难以“逃离”这些App显得更加可悲。我们都说世界无限宽广,年轻人都可以尝试不同的个自我表达,在发掘人生精神满足的同时实现种种目标,但现实生活中又会有这样那样的客观条件干扰异性交往。 想要获得低成本又直观简单的途径,年轻人们又不得不回到婚恋或陌生人社交。
《围城》写道“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这届年轻人,又何尝不是困在相亲App构筑的漩涡当中呢?
作者:雷科技互联网组;编辑:白徵明
来源公众号:IT时报(ID:vittimes),做报纸,也懂互联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IT时报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红灯还亮着,地图AI就叫我开车了!
设计动态 2023-02-15近日,家住西安的孙艾宁在通勤路上等红灯时,突然发现所用的手机导航开始能显示红绿灯倒计时了。他发朋友圈感叹:“现在的交通信号灯居然已经如此发达,还可以跟手机互联互通。”不久后,有朋友留言道:“听说是算法算出来的,确实牛。”这更让孙艾宁直呼“黑科技”! 事实上,从从去年开始,百度地图、高德地图都先后上线红绿灯倒计时功能,你知道这个功能是怎样实现的吗,实现的方法有哪些?实际体验如何,是“分秒不差”还是“鸡肋”?欢迎感兴趣的伙伴们阅读~
近日,家住西安的孙艾宁在通勤路上等红灯时,突然发现所用的手机导航开始能显示红绿灯倒计时了。他发朋友圈感叹:“现在的交通信号灯居然已经如此发达,还可以跟手机互联互通。”不久后,有朋友留言道:“听说是算法算出来的,确实牛。”这更让孙艾宁直呼“黑科技”!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百度地图、高德地图都先后上线红绿灯倒计时功能,除了体验新奇,其背后的实现原理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01 红灯倒计时究竟“算”得出吗? 手机导航App中神奇的红绿灯倒计时功能究竟是怎样实现的?大部分人的普遍认知是,因为手机导航App接入了所在城市红绿灯的数据,所以实现了红绿灯倒计时“读秒”。
实际上,这确实也是手机导航实现红绿灯倒计时的主流方法之一。以孙艾宁所在的西安为例,日前已经成为国内西北地区首个红绿灯倒计时全覆盖的城市。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介绍,百度地图全面接入西安市基于智能信控的灯态数据,自动关联导航沿线的智能路口,向车主实时显示红绿灯倒计时,并在信号灯即将变灯时发出声音提醒,提示驾驶人注意信号灯红、绿,规范行驶。
让网友直呼“黑科技”的则是高德通过AI“算”出红绿灯配时的高招。高德表示,用户在高德地图App中看到的红灯倒计时,以及红灯等待轮数,都是“算”出来的结果。
车联网技术专家任立(化名)从技术角度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他说:“红绿灯的配时信息,我认为大概率不能(由AI)计算,或者说很难算准。很多城市的红绿灯配时在每天的早晚会发生变化,而有些路口在一些时段车辆很少,这些复杂多变的道路情况都会影响AI和大数据分析的准确度。”
《IT时报》记者注意到,此前高德曾申请过“红灯时长挖掘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发明专利,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该专利于2022年3月17日申请,9月2日公开。
专利说明中写道:该方法首先获得目标时段中样本车辆的停车时长,进而通过停车时长对样本车辆进行排序,并获得按照排序结果排列的各样本车辆的停车时长的分布信息,基于该分布信息确定样本车辆的停车时长的突变拐点,并基于突变拐点对应的停车时长确定红灯时长。
高德方面也向《IT时报》记者证实,红绿灯配时信息就是“算”出来。 高德相关人士表示,高德基于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预判”当下秒级别变化的红灯倒计时读数,最终落地为用户眼中的最新“黑科技”。但关于到底是怎么“算”,高德并没有透露更多。
02 实地测试:误差最高达5秒 红绿灯倒计时功能的实际体验如何?2月8日,《IT时报》记者在上海普陀区、长宁区的部分路段同时用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实地测试,来回8公里,途经共32个红绿灯。
实际体验后,记者发现两家主流导航App对所测试路段红绿灯配时信息的覆盖率已经非常高,在90%以上红绿灯路口都能提供红绿灯倒计时服务,这意味着,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特别是在市区城市道路环境下,此项服务已经逐渐成为标配。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App上显示的红绿灯倒计时的准确性仍无法做到“分秒不差”。 两款导航的红绿灯倒计时与测试路段的实际读秒经常存在一定误差,误差时间通常在1~2秒,个别路口极端情况下误差高达5秒。
对此,任立分析,路口的情况非常复杂,例如有些路口标有待直行、待转弯区,这些路况在实际使用中都可能会影响AI的算法判断,“车子只是开进待直行区域,但AI可能就会误认为汽车已经起步,绿灯来了!”
对于这项新颖的功能,用户在实际体验后的态度也褒贬不一。孙艾宁表示,导航红灯倒计时显示比较准确,第一次使用时,他正在一个不显示红绿灯计时的路口,这让其在等红灯时缓解了不少焦虑,在被前方大车遮挡住红绿灯的情况下则更加实用。
有着近20年驾龄的老司机黄晶则认为,这个功能比较“鸡肋”,因为“导航只能是参考,并不能作为依据”。黄晶说:“我感觉红灯倒计时意义不大,有了倒计时读秒,反而更容易为了抢绿灯而加快部分车辆通过路口时的速度,甚至造成危险,更何况我实际用下来,倒计时读秒好像也会有不准的情况。”
03 实现方法不止一种 2022年12月,百度地图发布数据称,红绿灯倒计时覆盖正式突破100万,支持全国近3000个城市、区县,日均服务量已突破2亿人次。高德同年8月发布数据显示,红绿灯倒计时已支持超过8万多个红绿灯路口,遍布全国范围内近240个城市,未来也将进一步拓展至更高数量级。
在西安,依托全城灯态数据和AI优势,百度地图能够助力车主掌握“超视距”的绿波车速,避免急加、减速,从而提升驾驶体验、降低驾驶能耗。
“与AI计算‘红绿灯配时’相比,计算‘车速导引’也许更靠谱。”任立认为上述百度的模式的可行性更高,导航App通过云端AI来计算GLOSA(绿波速度),即基于已有红绿灯配时信息,再由AI计算出建议每辆驶向红绿灯汽车的行驶车速。例如,假如车辆距离红绿灯还有200米远,AI可以根据红绿灯的变化规律和车辆当前的运动状态,即时给出车辆的建议行驶速度,从而实现更好的驾驶体验,最大程度提升车辆通行能力,并减少路口启停刹车等,做到节能减排。
高通公司技术标准副总裁、车联网专家李俨向《IT时报》记者介绍,除了AI算法,目前产业界实现红绿灯读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从交管平台统一获得相关红绿灯配时数据,但这种方式的不足是配时信息可能存在较大的延时;二是在路口架设摄像头,实时观测和提供红绿灯信息,但这种方式需要摄像头数量较多、成本较高,规模应用前景不大;目前最成熟的技术实现方式是第三种,通过在道口红绿灯的信号控制箱直接读取最精准的红绿灯配时信息,给到具备公信力的网络平台,再由相关行业机构落地至实际应用场景中。
“ 无锡的一些红绿灯就采用了上述第三种模式完成了改造。 ”李俨介绍,由高通与无锡市卫健委、无锡市急救中心、电信运营商达成合作,不仅红绿灯配时信息实时掌握,而且针对无锡市急救中心5G急救车上的危重患者,甚至可以实现救护车辆的信号优先控制,通过C-V2X(智能车路协同网络)调整急救车行驶时的前方红绿灯,保证救护车以最快速度赶到医院。
04 红绿灯配时数据有“国标” 目前,无锡已完成数百个红绿灯的网联化改造。李俨表示,5G技术已经大量应用在最新的网联信号机上,且通过2021年3月实施的《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息发布接口规范》(简称《规范》)行业标准,相关产业企业可以有能力获得长达几分钟的精准红绿灯配时信息,从而让车辆行驶过程中变得更加有“先见之明”,能通过下一个或者下几个红绿灯配时信息计算出更高明的导航路线和配速建议。
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牵头制定的《规范》实施,对行业发展无疑是利好。“这为大型互联网应用调用红绿灯配时的权威和公开的信息,提供了标准化的接口,利于大范围推广和应用,同时在安全性上有所保障。”任立认为,“将标准化的数据与AI算法结合,才是红绿灯倒计时以及其他相关交通智能化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缺一不可。”
摄影:IT时报 贾天荣
高德在上述专利中指出,在已有技术中,红绿灯的红灯时长通常依赖于交管局提供的红绿灯周期及对应路口等,但是这种方式能够获得的红绿灯数据由于覆盖面小,无法满足大部分道路交通场景的需求。
对此,任立呼吁,在推动交通智能化的过程中,相关交管机构和互联网平台都应抱着积极开放的心态推动行业发展,避免签署“排他”“独家”等形式的合作,而是应该让标准化、透明化、公益化的交通数据信息更高效地服务大众。
作者:贾天荣 王昕
来源公众号:IT时报(ID:vittimes),做报纸,也懂互联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IT时报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