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电视会员年费近千元,消费套路“叠叠高”
设计动态 2023-02-13一家人其乐融融看《狂飙》本来是今年一大乐事,但放到当下的实际情况是——当kk拿着两个遥控器对着今年新买的智能电视,半天找不到节目入口,有种用惯了windows系统电脑刚换mac的无措感。 原来,在大众习惯了刷手机的这几年里,电视的战场早已风云变换。 大部分家庭现在不少人家里都换上了智能电视,然而当发现需要开通无穷无尽的会员服务才可观看节目时,智能电视带给用户的体验就不那么“智能”和友好了;而当互联网付费的套路在智能电视上重演时,用户也可以选择终止付费。
一家人其乐融融看《狂飙》本来是今年一大乐事,但放到当下的实际情况是——当kk拿着两个遥控器对着今年新买的智能电视,半天找不到节目入口,有种用惯了windows系统电脑刚换mac的无措感。
原来,在大众习惯了刷手机的这几年里,电视的战场早已风云变换。
大部分家庭早已换上了最新的智能电视,外观与以往的液晶电视差别不大,但内核可不一般。按照购物清单里的功能介绍,现在的电视含有杜比视界、杜比音效、4K HDR等功能,除了电视直播外,还可以享受各种影视资源……
但可惜,以上功能都得加钱。
一、走过最深的套路就是互联网的套路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品牌,小米、海信、创维、华为等品牌电视都有自己的会员体系。如果仅仅购买了电视,不相应每个月购买会员,那么就只能观看系统内少量相对比较冷门的免费内容。同时,还必须观看开机广告、片前广告,甚至片间都可能给你插上一小段,无法跳过。
值得一提的是,品牌所宣传的如杜比视界、杜比音效、4K HDR 等功能,不开通会员的话可能也用不了。
但购买了电视会员就是结束了吗?互联网付费永无止尽。
开通电视会员只是一个开头,当你打开少儿频道或体育频道时,系统依旧提示你必须开通会员才能观看。
为了性价比,在开通电视会员之前,消费者需要先研究明白各大电视品牌会员体系的具体权益,再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去购买性价比最高的一种类型。
kk了解后发现,国内多家电视品牌的会员主要以 自带会员和组合会员 两种为主,自带会员通常以少量视频平台电视端VIP打包,如奇异果 VIP、芒果专区 VIP、4K 花园专区 VIP 中选1到两种;组合会员则更加丰富,涵盖聚好看影视 VIP,其中包含了奇异果 / 芒果专区 / 华数专区 / 4K 花园等多个个会员,能看得更多,价格也更贵。
以相对划算的会员年费为基准,我们熟悉的长视频平台自身的年费约为200元一年。不同品牌智能电视的会员费定价不同,单会员价价位在200-300元不等,而组合会员价格更高,在600—800元的价位。
也有TCL、OPPO、小米等品牌智能电视只提供单会员选择。
如果在华为智能电视上充值自带的会员包年是288元,而包季则要148元。但电视会员并不包括其他栏目会员,想看少儿频道要开通少儿频道会员,连续包月首月9.9元,学习频道则要开通298元年卡,综艺、教育、体育等频道则都需要开通会员。
而如果想在电视上看长视频平台制作的综艺和影视剧,则又需要另外充值其他会员。以爱奇艺钻石会员为例,包年是448元,这样随便算下来,价格就超过了1000。
另外,除了影视板块的会员体系,某些电视还支持云游戏、AI 健身功能等增值服务,但也需要你开通各种各样的会员。
但以上所述得会员体系,基本上都是与品牌绑定,假如电视坏了买了另一个品牌,但会员还没到期,不好意思,虽然还要用奇异果,但又需要重新购买。
走完了所有套路,交够了学费的消费者终于忍无可忍。
2月7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互联网电视工作委员会联合多家公司发出《关于规范智能电视收费行为的倡议书》,倡议杜绝“套娃收费”“套路收费”,畅通投诉、咨询和纠纷解决渠道。人民日报评智能电视套路收费更是登上了微博热搜。
二、电视不再免费的这一天 实际上,智能电视是传统电视与互联网产品结合后的产物,保留了电视机的外壳与互联网平台的内核——看上去是一台普普通通的电视,操作起来像一台装机软件巨多的国产性价比安卓机。
而或许与小米电视在电视市场的弯道超车打法有关。早几年电视大牌还是三星、索尼等日韩品牌的战场,2014年小米电视2上市,由于性价比奇高,加上深度与安卓系统定制的MIUI TV,在当时的世界上独树一帜。
小米第一代电视 47 寸 8.4mm 窄边框,仅售 2999 元,发布会上小米式口号再现:“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也许是消费者对于新品牌有所观望,导致了第一代小米电视上市遇冷,而第 2 代小米电视,则将 40 寸的超窄边框智能电视价格压至 1999 元。
价格战给小米带来了市场,也拉动了国产品牌电视的快速反攻。随着电视品牌各自搭建起基于安卓的 TV OS 生态,盈利点增加,硬件价格也随之进一步下降。
但持续的价格站让市场开始变了风向。消费者和品牌方的目光都被锁定在产品价格上,为技术、工艺、品质买单的人却越来越少,电视产品也逐渐“快餐化”。
现在再去京东上搜索智能电视,排在前列的则多为国产品牌了。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19 年国内电视销量前十榜单中,仅有飞利浦和索尼两个国外品牌,位列第 8 和第 10,销量仅百万台出头,约为小米的十分之一。
从硬件成本上来看,随着电视产品硬件配置越加透明化,硬件能带来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窄,而这几年电视机销量又在持续下跌。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全渠道零售量规模为1672万台,同比下滑6.2%。同时电视机的日均开机率也已经下降到了不足30%。
内容注意力被短视频争夺,硬件使用场景被移动数字设备取代,电视的“日落西山”是数字生活迭代后的必然结果。 但作为品牌方,只能竭尽全力追着时代的步伐奔跑,想方设法挖掘新的增长点。
产品的硬件利润越来越少,只能从软件服务等层面去寻求增长点——会员增长。
作为家庭中的“大件”电器,智能电视并不会轻易更换, 这代表着更忠诚的用户,以及更高的使用率。 而智能电视当初能被用户广泛认可,在于其内容资源优势,以及能随时从直播和自主选择的模式中切换的自由。
但现在的智能电视,只有花哨繁杂难操作的界面、一充再充的“套娃式充会员”体系以及各种被强制观看的广告。最终,被重重消费套路困住的真的会是消费者吗?
实际上,选择权一直掌握在消费者手中,一次会员的付费也许只是迫于家庭聚会等当下的场景,随着场景的结束,付费的选择也会随之终止,而对于智能电视的付费习惯并不会形成。
被迫走上互联网付费套路的智能电视最终被困在套路里。
作者:向向;编辑:阿笔;运营:小饼干
来源公众号:文娱Talk(ID:wenyuTalk0506),记录大文娱的浮沉与变迁,尊重一切合理合法的自由表达。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文娱Talk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国产ChatGPT扎堆,又是一场元宇宙式狂欢?
设计动态 2023-02-135天注册用户超100万,月活破亿仅用时2个月。 近日,ChatGPT的爆火毋庸置疑,甚至让谷歌也感受到了压力。为此,谷歌宣布推出Bard,这一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能“增强搜索产品的能力,以自然语言处理并回答问题”,应对来势汹汹的ChatGPT,希望能重拾当年Al在过去一周里,关于ChatGPT的讨论已经掀起了互联网圈的阵阵热潮,国内外科技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发力并密集发声。那么目前来看,国产ChatGPT的热潮可以持续多久呢?本篇文章里,作者便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
5天注册用户超100万,月活破亿仅用时2个月。
近日,ChatGPT的爆火毋庸置疑,甚至让谷歌也感受到了压力。为此,谷歌宣布推出Bard,这一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能“增强搜索产品的能力,以自然语言处理并回答问题”,应对来势汹汹的ChatGPT,希望能重拾当年AlphaGo在AI领域的支配地位。
但事与愿违,2月8日,Bard在巴黎首秀上出现失误,给出了错误的结果。这直接导致谷歌母公司Alphabet盘后大跌7.4%,市值一夜蒸发近千亿美元(约合7000亿元人民币)。
国内也掀起了一场“国产”ChatGPT的风潮,据鞭牛士不完全统计,本周,无论是BATJ等互联网大厂,还是人工智能独角兽,都纷纷表示早已在ChatGPT方向上有所布局,甚至能迅速落地。
国内ChatGPT的热潮,就像去年的元宇宙一样。而国内公司密集的发声,是真的一直深耕ChatGPT技术密而不发,还是只为蹭上ChatGPT快车?这波ChatGPT的热潮会和元宇宙一样,“短暂又辉煌”吗?
一、国产ChatGPT扎堆的一周 2月9日,就在微软宣布其新的 Edge 浏览器和必应搜索引擎集成ChatGPT一天后,应用出现巨大需求激增。第三方机构data.AI数据显示,必应应用程序的全球下载量一夜之间激增了10倍。
国内也掀起了做ChatGPT的风潮。
2月6日,曾多次被申请破产的奢侈品电商平台“寺库”表示,将对AIGC和ChatGPT相关技术进行深度研究与拓展,通过ChatGPT技术实现类似真人的交互式对话,进一步提升奢侈品相关文字与视频内容、商品卖点说明等相关内容的丰富程度并大幅提升转化率。
2月7日,百度公布其类ChatGPT项目名为“文心一言”,预计将于3月完成内测并向公众开放。这两年来,AI成为百度的业务宣传重点。去年,AI绘画大火时,百度就曾推出AI绘画工具“文心一格”。
2月8日,据阿里巴巴一名资深技术专家爆料,阿里达摩院正在研发类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目前处于内测阶段。根据曝光截图,阿里或将AI大模型技术与钉钉生产力工具深度结合。
同日,网易有道AI技术团队被传已投入ChatGPT同源技术AIGC在教育场景的落地研发,该团队正在AI口语老师、中文作文批改等细分学习场景中尝试探索,将尽快推出相关demo产品。
脉脉站内也已上线类ChatGPT功能产品“万能的脉友”。不过,用户飞飞在试用之后告诉鞭牛士:“脉脉的ChatGPT真不智能。”
2月9日,“BAT”中的腾讯的回应姗姗来迟。据媒体报道,腾讯称目前在ChatGPT和AIGC相关方向上已有布局,专项研究也在有序推进,“腾讯持续投入Al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基于此前在AI大模型、机器学习算法以及NLP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将进一步开展前沿研究及应用探索”。
京东集团副总裁何晓冬也回应了相关布局,称京东在ChatGPT领域拥有丰富的场景和高质量的数据,例如京东云言犀每天和用户进行1000万次的交互。
他认为ChatGPT是令人兴奋的前沿探索,言犀则是大规模商用的客户服务系统,未来京东也会不断结合ChatGPT的方法和技术点,融入到产品服务中来,推动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
同一天,360集团发布异动公告,称在类ChatGPT、文本生成图像等技术在内的AIGC技术上有持续性的研发及算力投入,但目前所形成的全部成果均仅作为公司内部自用的生产力工具使用。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上述公司,抖音、快手、网易、小米、水滴、科大讯飞、万兴科技、昆仑万维等皆已宣布已经,或者即将涉足ChatGPT 相关业务。
二、ChatGPT概念股 虽然国产ChatGPT产品还未落地,但已经赚足了流量和资本。
百度打造文心一言的消息一出,资本市场随即便掀起波澜。截至2月7日收盘,百度集团港股股价报收162.5港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大涨15.33%,百度集团的市值也借此进一步上升至4492.16亿港元。
虽然360集团公告中称“自家类ChatGPT技术的各项指标只能达到略强于GPT-2的水平,与当前ChatGPT相比尚有代差的落后”,不过,昨日三六零依旧一字涨停收盘。
在寺库宣布将对ChatGPT相关技术进行深度研究后,寺库美股股价盘前暴涨145%,单日收涨124%。而在此前,寺库股价距离历史最高点已跌去98%。
而没有主动宣传ChatGPT计划的知乎,在2月8日股价大幅飙升,最高涨幅达57.42%,创上市以来新高,最终收报32.45港元,涨39.57%。股价单日最高飙升近六成。
因为市场分析认为,“有数据优势的大型平台更能受惠于ChatGPT热潮”,知乎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知乎社区内的内容量已累计超5.79亿条,问答量累计超4.82亿条,还有海量的用户点赞投票数据,有利于AIGC模型的训练和开发。
此外,2月8日微软公布了集成ChatGPT的新版必应搜索,而必应中文网页回答的问题中,就有不少答案来自知乎。
AI领域相关企业更是成功蹭上ChatGPT快车,汉王科技、海天瑞声、岭南股份、云从科技、宏景科技、拓尔思、天玑科技等股票已经连续收获多个涨停。
事实上,AI企业不久前还被资本市场集体看衰。
作为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2018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人民币18.53亿元、30.27亿元、34.46亿元、16.5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及37.13亿元,盈不抵亏已成常态。
不止商汤科技如此,与商汤并称为“AI四小龙”的云从、旷视、依图这三家科技公司,也都面临着收不抵支的问题,依图科技也并未在重注“求索”芯片的两年后止亏为盈,反而折戟科创板IPO。
不过,ChatGPT的出现在短时间内点燃了大家对人工智能的信心,成功盘活AI概念股。
比如,得益于ChatGPT概念热炒,为算法模型开发提供专业数据集的AI训练数据服务商海天瑞声成为人气股,股价和市值双双暴涨。从今年1 月 3 日到 2 月 8 日,其股价从 63.41 元涨至 189.60 元,涨幅高达 199%;市值从 25.55 亿元攀至 81.15 亿元,涨超 217%。
据不完全统计,1月末至今,海天瑞声累计涨幅超70%,汉王科技累计涨幅超60%,初灵信息累计涨幅超60%,格灵深瞳累计涨幅超过40%。其中,云从科技累计涨幅近70%,商汤累计涨幅近30%。
但事实上,有媒体统计,目前94家ChatGPT概念股中,有18家企业明确回应没有涉及ChatGPT相关业务或技术应用。
三、跟风ChatGPT 对于横空出世的国产ChatGPT,不少网友并不看好。有网友称:“又来了,玩概念的又要准备收割了,先是元宇宙区块链,现在来这个,都是换汤不换药。”也有网友指国内互联网企业是想蹭ChatGPT热度,“我觉得,对于抬拉股市有短期效应,但是,想要有什么真知灼见,就歇菜吧。”
其实,ChatGPT并非新型技术,ChatGPT的出圈一方面是因为让AI技术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切实感受到AI技术,另一方面相比此前被调侃为“人工智障”的机器人对话,ChatGPT的回答超出了用户的普遍预期。
“所有这些技术都不是新的,技术门槛都不具备垄断性。”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系主任、教授张诚表示,“ChatGPT能够突然出圈的原因是选在了对话交流这个点上,让人们觉得好像计算机可以跟你聊天了。”
但无论是在技术的实施原理,还是所能做的事,和人类已有的技术相比,ChatGPT还没有取得明显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国产ChatGPT跟风中,有多家企业在“元宇宙”概念爆火时,曾大张旗鼓的宣传,要布局元宇宙业务。
比如,百度曾推出元宇宙游戏希壤;阿里成立XR实验室,也已申请注册 阿里元宇宙”“淘宝元宇宙”等商标;京东也尝试在直播中全程采用虚拟IP主播“VIVI子涵”;网易建立瑶台沉浸式活动系统、AI虚拟人主播、星球区块链等元宇宙概念产品。字节跳动、小米、华为等也都有所部署。
去年年初,元宇宙的火爆不亚于如今的ChatGPT,也催生了Roblox这样的独角兽。
但去年下半年,元宇宙概念逐渐回落遇冷,腾讯裁撤XR部门、微软裁撤部分虚拟现实项目、微软旗下VR社交平台AltspaceVR宣布关闭、字节关闭元宇宙社交APP“派对岛”等消息出现,大量元宇宙项目都被延缓关停或是降低权重。
据报道,近日微软成立仅四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已经宣告解散,该团队的约100名员工已全部被解雇。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AI四小龙此前也都曾涉足元宇宙业务。
2021年,在招股书中,商汤提及“元宇宙”一词47次。在其中的智慧生活业务板块下,公司称SenseMARS软件平台是元宇宙的技术赋能平台,可搭载包括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智能内容生成及其他基础设施,为各类元宇宙应用提供支持。
去年11月4日,商汤宣布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及拓展与元宇宙概念相关的技术。在这之后,商汤股价暴涨25%,创年内最高。
如今,各大企业再次“蹭”上ChatGPT业务,股价暴涨的同时,也让人担心这场热度会持续多久?
目前,国内ChatGPT概念股股价已经回落。2月9日,港股ChatGPT概念股回调,知乎跌12.02%、百度集团跌6.1%、网易跌1.68%。
今日,ChatGPT概念股分化,鸿博股份涨停,天娱数科、梦网科技、拓尔思等不同程度上涨,汉王科技、慧博云通、岭南股份等明显下跌。截至收盘,汉王科技跌超5%,慧博云通跌11.35%,岭南股份跌6.65%。
在科技领域,有太多“短暂又辉煌”的故事,比如“区块链”“元宇宙”,国产ChatGPT,是能创造新的AI篇章,还是会依然重蹈覆辙?
作者:顾砚
来源公众号:鞭牛士(ID:bianews8);准确、快速、有深度的科技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鞭牛士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抖音做外卖,对美团威胁有多大?
设计动态 2023-02-13日前,有消息称,抖音将于3月1日上线全国外卖服务,目前已在北上广三地进行内测。对此,抖音生活服务相关负责人回应是,“团购配送”项目目前仍在北京、上海、成都试点当中,近期已开放该三城的商家自助入驻。后续将视试点情况,考虑逐步拓展试点城市,目前无具体时间表。 抖音日前,有消息称,抖音将会上线全国外卖服务,这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美团了。从实际情况看,抖音已经在抢夺美团的本地生活增量市场,抖音外卖的上线,意味着美团可能需要打一场防御战。最终谁将胜出?一起来看一下吧。
日前,有消息称,抖音将于3月1日上线全国外卖服务,目前已在北上广三地进行内测。对此,抖音生活服务相关负责人回应是,“团购配送”项目目前仍在北京、上海、成都试点当中,近期已开放该三城的商家自助入驻。后续将视试点情况,考虑逐步拓展试点城市,目前无具体时间表。
抖音做外卖的消息出来,美团当天股价大跌7%,资本市场感受到了寒意。
近年来,抖音入局某个领域,往往会让该领域感觉到威胁很大。据36氪消息,抖音生活服务2023年的目标为1500亿,这一目标约为上一年GMV的两倍,且超过美团一年到店酒旅交易额的三分之一。
从实际情况来看,抖音已经在抢夺美团的本地生活增量市场,未来随着业务推进,有可能打断美团的营收增长预期,美团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应对抖音的冲击,随着抖音外卖上线,美团可能需要打一场防御战。
01 外卖市场,美团壁垒很深,但机会依然存在 从外卖市场来看,美团依然是一家独大的趋势。据中研网数据,2020年美团外卖占据中国外卖市场份额的69%,同一时期的饿了么占比为26%。另据《2022年美团及其产业链研究报告》,到2022年,美团在外卖领域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逼近70%,营收将是饿了么的3倍。
为什么美团会一家独大,因为过去外卖的核心竞争壁垒其实在线下,外卖不是流量驱动的,是由线下履约与效率、体验驱动的平台模式。
美团这么多年来,在线下深耕,干的是苦活,累活,但也因此形成了覆盖范围最广、配送履约能力最强的庞大骑手团队与线下配送能力,更好的体验也因此沉淀了更多用户长期使用美团,从而使得配送成本不断分摊,规模化效应也做到了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商品与服务。
这种能力使得美团也能切入到同城零售领域,从送外卖到送手机数码。
外卖对应的是紧急需求,天猫综合电商对应的是不那么紧急的需求, 外卖天然对时效性要求更高 ,它的大盘是一个由线下配送效率驱动的模式。
当前美团打造的覆盖全国的骑手配送团队,其用户体验与配送效率已经很高,用户心智已经形成,随着市场份额持续走高,美团其实已经形成了坚固的线上线下护城河壁垒。
但是也并不意味着美团是铁板一块, 美团也无法覆盖所有用户的需求以及更好的满足未来的增量市场。
外卖的大盘刚需(一日三餐)是由配送效率驱动的,一日三餐人们更注重配送效率与更加性价比、丰富的选择。但是在一日三餐之外,在非大盘刚需领域——下午茶以及夜宵以及线下探店、团购、即时零售等本地生活领域,还是存在机会的。
02 抖音的机会在哪里? 对于抖音来说,它的机会在于商家需要开拓增量市场。
随着进入外卖平台的商家越来越多,分配到每个商家的流量非常有限,商家有流量焦虑。
抖音要发力做本地生活赛道的本质是为了获得收入增量,本地生活玩法和市场已经被美团饿了么验证,放到抖音上实际上能够给商家节省不小的流量成本,而抖音就是看上了这部分商家在抖音的经营增量收入。
美团这次面临的对手与此前都不一样, 因为抖音做外卖属于降维打击,毕竟手握6亿日活流量,同时又是高频的用户入口,用户粘度高、停留时间长,直播购物的成交率和成交量都高, 本地生活到店业务的效率高于美团。
切入外卖场景,视频探店种草+外卖形成合力,本地团购和探店等本地化的流量会被支持,此前美团又重启了美团圈圈,也是看到了抖音在这一模式上的优势与冲击。
此外,抖音的优势是针对短视频直播的年轻族群的习惯改变,并推动下午茶、夜宵时间的下单量,形成一个存量市场中的增量环境,并刺激消费频次从超低频走向高频。
从用户习惯的培育上来看,抖音有它的算法优势,可能有很多人刷着短视频,就不自觉了点了份夜宵或下午茶,美团方面的数据,夜宵占据整个外卖14%的营收。而这14%的营收部分,是抖音要切的重要一块。
其三,抖音短视频对餐饮商家的习惯与模式的重塑,可以为商家带来新增流量与用户,抖音的算法推荐本质是信息流模式,是“服务找人”,它可以将卖家在抖音上炒菜、做菜的短视频与直播推送给本地有兴趣的用户,这种直播短视频的展示过程,更能留客。
如果抖音前期更多让利商家和骑手,外卖平台形成一个小山头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但是客观来看,抖音做外卖的短板也存在。首先因为基于时间与成本关系,抖音不可能去组建庞大的外卖骑手体系,这要看抖音是否能接入第三方配送团队降低餐饮商家的成本。
一般的餐饮商家,受限于自身的能力与成本,不是每个商家都具备亲自下场做直播短视频的能力与长期投入,投入产出比难以保证。
而争夺外卖市场份额,难点还在于用户心智决定了路径依赖,美团饿了么在核心外卖业务上已经完成了对用户心智的占领与用户习惯的形成,抖音要慢慢培养用户习惯,在前期要拉拢用户转移平台,需要以利益去诱惑。
因此,在多数人的期望中,抖音要抢市场,前期的红包补贴是少不了的,一些用户已经在准备好去抖音薅羊毛了。
03 抖音对美团的威胁有多大? 外卖的市场增量很大,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至35.3万亿元。本地生活服务线上渗透率也将由2020年的24.3%增至2025年的30.8%。
抖音要抢的其实是美团在本地生活的增量蛋糕,对于美团来说,它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需要从本地生活领域寻找新的增量,实现规模化盈利。
但是抖音的入局,美团的增量蛋糕可能要被切掉一大块。 一方面是抖音本地生活已经对美团到店业务造成了冲击, 去年底有业内人士透露:“抖音的到店业务,近期GTV,接近美团的一半。”
有数据显示,美团到店业务2022年GMV大概在2360亿元左右,抖音本地生活据称2022年达到了770亿,2023年要达到1500亿,这种追赶的增速,美团的压力很大。
进入抖音, 商家除了多一个渠道,还会多一份曝光,展示更多样,包括直播,短视频,抖音对于前期入驻的商家会给予流量扶持,对商家的撬动能力是存在的 。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现状来看,原本美团以为抖音的流量只能切走中小本地商家的的份额,但自从抖音在定位上做了智能推荐后,连美团最有信心的SKA品牌也被切走了一大部分。
基于稳住商家的考量,美团可能会降低佣金,因此,抖音也有可能会打掉一部分美团的抽佣利润。 如果商家的抽成比例得以降低,相当于降低了商家的投入成本,用户可能相对就能获得更具品质的餐饮体验。
但对于美团来说,降低抽佣利润意味着营收要降低,盈利预期要延后,目前的亏损状态可能会扩大。送菜也好,外卖也好,美团本身利润空间压倒极致了。
此外,抖音直播短视频展示餐饮,也能给网红店的打造带来一定的流量效应。
不过外卖市场前期的先发优势与前期的效果推进以及商家是否能盈利很重要,商家需要专门的维护团队,迁移成本较高,但总的来说,抖音在外卖市场撬开了一道口子,这次轮到美团焦虑了。
其实美团与字节存在诸多类似之处,两者都信奉无边界的竞争理念,双方的团队都具备铁军的狼性精神,彼此都算遇上对手了。
如前所述,外卖的壁垒在线下,美团拥有数万的BD团队用于拓展及维护商家关系,较重的“水泥”属性给予了平台更强的商户侧壁垒。外卖也需要强大的线下管理能力与履约能力,干掉一个巨头也没那么容易。
但问题的关键的是,抖音对本地生活领域具备很大的抢食能力, 因为抖音定下的小目标,其实多数是美团的增量 ,抖音算法机制与短视频属性对用户习惯的改变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总的来说, 抖音干不掉美团, 近两年来,抖音做直播带货,切入货架电商,没有干翻阿里,抖音布局图文内容,也没有干掉微信公众号,抖音做社交,也没有干翻微信。抖音做办公软件,同样没有干掉钉钉。 但抖音给美团带来的威胁很大,抖音对本地生活增量市场的抢食能力决定了抖音可能会做大夜宵与下午茶市场的蛋糕 ,这本来属于美团的增量市场,要被抖音拿掉一大块。
而抖音外卖的本质是为抖音本地生活服务的餐饮行业应对的解决方案,外卖的实时核销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抖音此前买券到店的核销差问题 ,从商家侧来看,如果在流量倾斜下,在抖音赚钱的商家越来越多,可能会引发跟随效应,如何应对抖音外卖带来的挑战,是摆在王兴面前的一道新难题。
专栏作家
王新喜,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从业者,百度百家、艾瑞网专栏作家、虎嗅网、钛媒体认证作者,关注IT热点背后的本质,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抖饿合作要开全国?辟谣还是放风
设计动态 2023-02-13“抖音团购配送将会给美团团购带来新的竞争压力,抖音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用户质量,而饿了么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外卖APP之一,双方合作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更便捷的服务,推动外卖市场的发展。” “抖音究竟该自营外卖,还是与饿了么合作,取决于抖音的目标客户和业务模式,如果抖在“抖音外卖”的相关消息传出之后,可以看到,本地生活服务赛场的硝烟又开始弥漫。那么,抖音究竟能不能做好外卖业务?抖音入场外卖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商业考量?不如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和解读。
“抖音团购配送将会给美团团购带来新的竞争压力,抖音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用户质量,而饿了么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外卖APP之一,双方合作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更便捷的服务,推动外卖市场的发展。”
“抖音究竟该自营外卖,还是与饿了么合作,取决于抖音的目标客户和业务模式,如果抖音的目标是支持服务的扩展,并且它的业务模式可以建立起一定的服务优势,那么与饿了么合作是最好的选择”。
这是ChatGPT针对近期“抖音外卖”话题给出的回答。
而上述两大事件,正是2023年开年的年度事件。
一个引发科技圈的讨论,聚焦人类与科技的命运,另一个则因关乎“饮食男女们”的日常生活,在短时间内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第一,虽然抖音方辟谣“从3月1日起放开全国外卖业务”的信息,但也再度掀起了本地生活服务的硝烟。
在“抖音究竟能不能做外卖”“抖音外卖能否强美团饭碗”等看好或看空的观点背后,外界对抖音入局外卖的质疑主要分为三点:
抖音做外卖究竟是不是“临时起意”? 抖饿此前的合作是否达到了预期? 抖饿联手能否在本地生活领域讲出新故事? 一、抖音做外卖,一场事先张扬的“阳谋” 关于第一个问题,抖音做外卖究竟是不是“临时起意”?
与美团相比,在外卖行业抖音被视为“新手玩家”,但细数其正式入局外卖业务也有两年之久,是一场事先张扬的“阳谋”。
早在2020年3月,抖音升级企业号,在站内推出团购功能,并开始建立本地探店达人体系,同年年底,字节商业化部门成立“本地直营业务中心”,团队快速扩张,大规模拓展城市和商家品类。
而在2021年,抖音加快了在本地生活的布局,内测“心动外卖”项目,抽调了内部大量员工组建地推团队,但最终因配送体系搭建难度太大,而不了了之。
抖音做外卖有着独有的优势,擅长用庞大的兴趣种草内容与精准的算法模型,将流量导向给外卖,也为其拓宽商流基本盘奠定了基础。 但其早期外卖业务上的多次折戟印证了,外卖业务是一块硬骨头,是重物流和重运营的累活,抖音在履约端与商家端带来的履约短板,在短时间内难以靠接入第三方供应商就迅速补足。
关键的入局者是饿了么。 去年8月,抖饿双方提出战略性共建的“即看、即点、即达”新场景。有业内人士表示,抖饿外卖业务的进展比想象中要快很多,已迈过了0-1的阶段与1-10的关键阶段,如今已在南京、上海、成都、杭州、广州、武汉、宁波等近20个城市上线。
落地“快”的背后,一方面是抖音加码本地生活业务的野心,从组织架构调整到商业化流量的分配,都为抖音的本地生活业务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供给端和履约端的赋能,与饿了么的深度连接让抖音的本地生活业务完成了从“到店”向“到家”的升级,补齐了抖音“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我们没想那么快对外说后面全国扩城节奏的事,项目涉及两大平台的深层融合,所以大家都还是挺低调的”,一位接近抖饿项目组人士对财经无忌说。
二、抖饿联手,不止是做“配送基建” 既然抖音做外卖并非临时起意,另一个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是,“抖饿”间的合作是否达到了预期设想的目标—— 即双方定义的“即看、即点、即达”。
这背后其实涉及平台、商家与用户三方的博弈。
平台端 :本地生活本质是“技术+服务”的游戏,对平台来说,是否形成了外卖购买的平台心智?是否借助数字化能力为商家创造生意的新增量,为用户创造新体验场景? 商家端 :商家注重投入回报比与平台能力,一方面关注的是平台流量倾斜与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关注的是用户端的体验,以提升复购。 用户端 :对用户来说,无论是“货找人”还是“人找货”,关键在帮助用户降低决策成本,并保证体验。 尽管上述的叩问是一套理想化的模型,尚未有本地生活玩家给出完美的解答。但区别于外界对抖饿合作仅在打造“外卖配送基建”的理解,从我们的草根调研和商家端的反馈来看,双方的合作比想象中更深更实。
从用户端的体验看,从内容种草、在线点单到即时配送,这一新场景的决策链路较清晰,在这一过程中,确实有效降低了决策成本。根据我们的访谈,使用该服务的用户可分为冲动性消费与计划性消费,而前者占比更大。
一类是冲动性消费 ,即通过短视频内容种草,产生购买兴趣后,跳转至“饿了么抖音小程序”,由“蓝骑士”完成配送。一位南京本地消费者告诉财经无忌:“每次点外卖真的不知道吃什么,现在刷抖音上的美食很容易被种草,过去想要点外卖还要去别的平台,但现在有了外卖入口后,直接就能在小程序里下单,体验还是很丝滑的。”
另一种则是计划性消费 。一方面这是基于饿了么的日常刚需用餐场景,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抖音过去在商家团购业务上已形成了一定的低价心智,这部分用户具有商家粉丝粘性,也已具备了找店意识。
而从商家端的反馈来看,看好多于看空。首先,疫情过后,餐饮商家普遍对线上化形成了共识,因此抖音的内容场营销能力与饿了么的履约能力,实则为商家打造了新场景,拓宽了服务半径,带来了生意增量。
比如喜姐炸串就认为,其品类特点与“内容+外卖”的场景非常契合,“消费者可以亲眼看到门店如何浇汁做豆腐,听到炸串时滋滋作响”,这些画面对消费者更加直观,更有吸引力、感染力。
另一方面,不同品牌也可借助抖饿形成不同的增长逻辑,形成品牌的差异化优势。 如在品类上,中小商家可以立足爆品;头部商家则可以通过做高客单价团餐。
以南京入驻商家为例,具体到餐饮商家类型,如茶饮小食类低客单价商家,通过大单品的低价折扣引流,激发高频购买;而如火锅、中式餐饮等商家则主打高客单价团餐。
除此以外,在商家与用户共同关注的配送时效上,以南京地区为例,财经无忌选取同一家南京门店,分平台同时下单体验发现,配送时长在30分钟到1小时。而在实际配送上,依托“蓝骑士”的饿了么提前到达,整体来看,在抖音下单与通过外卖软件下单差别不大。
实际配送时间低于平台预计送达时间
三、错位竞争大于正面竞争 而在外界看来,抖饿间的联手,或许是各取所需,又或许商业博弈,而立足本地生活赛道的万亿规模的广阔市场前景,抖饿联手,实则是主打错位竞争,而非正面竞争。
现阶段的本地生活服务竞逐,还远远未到正面竞争的阶段,比起竞争,更关键的是携手做大蛋糕,为赛道带来新的想象。
首先,从用户价值而言,外卖并非是计划型消费,兴趣种草的逻辑正在渗透,因此抖音“强公域+冲动消费”的叠加下,潜力不容小觑。
业内人士普遍形成的共识是,当下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正不断向“即时性”进化,消费者对“即时性”的内源要求也在不断升级。
消费者的需求瞬息万变,和兴趣种草速度同样快的,是兴趣的转移和遗忘。如何让体验落地,让变化的消费行为具备确定性,饿了么恰好补足了抖音“拔草”这一环。
其次,从商户价值而言 ,一方面,在数字化建设下,抖饿为商家提供的精细化的营销价值与人群策略,能更好满足商家的定向营销需求,提高曝光量,进而提升业绩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品牌效应,从抖音的公域寻找私域价值的转化,沉淀用户资产,帮助商家实现从“做外卖”到“做品牌”的提升,这是过去本地生活服务易忽视的一点。
市场的需求摆在那里,伴随抖饿合作链路走向成熟,10到100的阶段确实指日可待。所以也无外乎有很多声音认为,这次抖音否认外卖开全国,辟的或许只是时间。
过去一段时间内,两家公司共同的举动是经历了组织架构的变动。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在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调整。新掌门人认为,本地生活是一场“不激烈但很残酷” 的持久战。
而抖音的商业化进程也在继续加快,新任抖音副总裁上任,统筹管理抖音、中国直播、生活服务业务线。背靠6亿日活,本地生活服务这项年轻的业务成为了字节死磕的商业化阵地之一。
上述自上而下的协同至少说明了,“抖饿”深入本地生活,已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而“竞争”也早已不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主题了。如何讲出新的故事,并且通过合作,为行业的参与者创造新的增量价值,这才是“抖音做外卖”背后,更大的深意。
毕竟,正如人们所说,外卖这块硬骨头,不相信速胜的逻辑,它只相信时间的力量。
作者:山核桃
来源公众号:财经无忌(ID:caijwj),我们更懂中国商业。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财经无忌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不用青回,QQ一直在
设计动态 2023-02-13前天恰逢QQ24岁生日,点开微博就看见好几个热搜,#QQ24周年#、#QQ首位用户找到了#、#QQ崩了#、#你的QQ号码是几位数#等等。作为顶流企鹅,QQ的生日排面属实够大。从用户话题飞升成社会话题,虽然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它所承载的是一代又一代近期,QQ24周年衍生出了许多话题,把大家的青春都炸了出来,从用户话题飞升成社会话题,毕竟,它所承载的是一代又一代人不可磨灭的青春。但QQ依旧年轻,其活力从何而来?本文针对此展开分析。
前天恰逢QQ24岁生日,点开微博就看见好几个热搜,#QQ24周年#、#QQ首位用户找到了#、#QQ崩了#、#你的QQ号码是几位数#等等。作为顶流企鹅,QQ的生日排面属实够大。从用户话题飞升成社会话题,虽然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它所承载的是一代又一代人不可磨灭的青春。
而其中一个热搜即#年轻人为什么抛弃了QQ#有些让人意外,实际上话题下并没有太多关于「年轻人抛弃QQ」的论证,更多的是对青春的怀念和追忆,甚至对QQ功能的夸赞——不管是QQ的翻译功能还是大文件传输功能,不管是QQ小窝还是QQ空间,多元化的功能和玩法,反而让人了解到年轻人为何离不开QQ。
而另一方面,时隔24年仍旧可以凭借生日获得如此高的讨论度,本身也是大众对QQ不离不弃的外在表现。
01 元老级的QQ,缘何仍旧年轻? 事实上,QQ仍旧是一款国民社交软件。
从横向上来看,接近6亿的日活,不管怎么样都算是一款成功的社交软件。而作为一款「元老级」的产品,它在大浪淘沙之后,所洗练和打磨出的产品逻辑与用户逻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被复用。而这,已然能够让其在互联网的社交环境中长期屹立不倒。
无可置喙的是,QQ特有的交际圈也让它跨越了时间,也跨越了人潮,它没有失去话语权,只是不同于一些新兴产品,在长期的打磨中QQ已经稳定到了无需太多评价的地步,大致如此。
事实上,今天的QQ用户群体相当广泛,也相当微妙。
有诸多的00后依托于QQ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不管是怎样的小众群体都可以找到组织;而网课、开会等等多元化的场景,QQ也从未缺席过。而那些被人直呼「好用」的QQ群,也是在大浪淘沙之后被用户坚定选择的好产品。
而除此之外,更多用户的「习惯」也让00后乃至05后和10后群体被源源不断地吸引进来。
办公软件或许过于正式,也不适合朋友闲聊,其他社交软件又没有QQ的用户基础,用户迁移也是难题;从这个角度来说,QQ仍旧被当下年轻人坚实地喜爱着。
QQ就像是一个漩涡,主动或是被动地吸引Z世代的年轻人平移进线上沟通和社交。
同时,进入职场的95后对QQ也有着很深的感情——QQ几乎填补了当下95后一半的青春时代,以至于哪怕在工作后,他们也仍旧没有放弃QQ。
数据显示,QQ中95后的用户占比高达25%,几乎占整个QQ用户人群的四分之一。
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80后选择使用QQ进行文件传输。数据显示,QQ是中国第一大文件传输工具,每日需要传输1.8亿份文件。
工作是巨大的场景,有很多网友提到过,QQ的各类办公功能远比其他聊天软件要贴心的多。
尤其是在影视剪辑行业更是如此。之前就有影视从业者提及,样片审核场景下,许多平台会存在文件大小上限限制,因此只能将文件进行压缩或是分割处理。
这不仅仅会影响观感,而且也是对作品本身的不尊重。
QQ则利用更人性化的功能让用户的观感有了提升,其文件传输功能,或许也是诸多创作者坚持使用QQ的理由。
另外,QQ邮箱的功能也可以说是刚需。
QQ有配套的推送功能,于是邮件的收发也会更为便捷。
而从办公这个角度来说,QQ或许也是一款被大大低估的软件——社交倒是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多元的功能和符合用户逻辑的易用性。
这类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永久保存的文件和照片一方面是职场的刚需,另一方面也算是青春回忆的外显。
此外,最近几年也有很多网友提到过,QQ上线了很多的效率功能,例如说提取文字加翻译功能,对各类涉外工作用户来说友好程度非常高。也有许许多多的用户,切实在QQ的功能迭代中感受到了切实的舒适。
或许我们可以认为,当下年轻人从来没有想过要抛弃QQ,只是随着年龄和人生身份的转换,他们使用QQ的场景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迁徙。
十几岁的时候,在QQ上网课收作业;参加工作以后,在QQ上传输文件;中年时的家长群、组团开黑时的群内召唤……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值得一提的是,贯穿用户的工作、生活的线上社交,也有一大部分在QQ上被解决。
事实上,QQ的产品逻辑是真正意义上让用户感到舒适的。
比如不需要手机确认的登陆,不受限制的多设备登陆,合理的界面布局,多元化的外观表现,以及舒适的操作体验等等,在整个互联网大环境中都并不多见。
同时,舒适感也推进了用户基础,毕竟QQ所记录的并不仅仅是事件,也是很多人的人生转换历程。甚至在数年之前,还有网友笑称,孩子出生的时候就要给他注册QQ号,而且最好还是靓号。
这是笑谈也不是笑谈,作为一款国民社交软件,QQ从来没有被人抛弃过——甚至在整个互联网环境中,都很少见到某个软件会被这么多网友寄予厚望:
他们坚信在下一个人生历程里,QQ仍旧会是主流的、值得被期待的社交软件。
02 QQ的活力,到底从何而来? 当我们谈及QQ的时候,我们所谈及的是产品侧的便捷,也是情感侧的延展。而QQ的长红也来自于此:QQ横亘着很多人的青春,也会由此继续下去,承载更多人的记忆。
以友谊为基础,以多元化玩法为牵引,让因志趣而走到一起的人不会因为志趣的磨灭而走散,而是以源源不断的新功能、新玩法牵引朋友们「玩」到一起,以场景和产品为纽带,让友谊和QQ都在未来里长盛不衰。
另外,我们可以见到的是,在这些年里,QQ也持续不断地输出多元化的玩法,而用户也可以在这些玩法里找到更多的共鸣。
小世界里的好友,QQ小窝里的朋友,以及QQ空间里的空友,志同道合带来的同性相吸,也是最坚实的衔接。
QQ一直所做的,都是让社交回归社交,而这其实也从某种角度来说构筑了QQ的独特磁场——不设防。
在如今,年轻人纯粹的社交需求正在分崩离析,朋友的同事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而当这些都砸在年轻人的脊梁上后,QQ却意外地成为了他们的避风港。
如果说有部分人放弃了QQ,他们只是也放弃了社交,因为他们实在太忙了。这并不是QQ的问题,当代的年轻人也同步放弃了部分游戏、生活和娱乐,这是成长的隐痛,但只要有机会,他们仍旧会将之一片一片地捡起来,进而拼凑出完整的个体。
那些在用QQ的中年人,在深夜翻看相册的青年人,夜里在使用QQ呼朋引伴的游戏党,都印证了这一点。
永远有人在人生的道路里走散,因为不会有人永远年轻,但这并不是问题——对QQ来说,永远有人年轻,也永远有人想重回年轻。
而当一个人想重回自己的青年时代的时候,QQ即是他们不可磨灭的记忆。
这是QQ的胜利,也是青春的胜利。
专栏作家
懂懂,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
本文由@懂懂笔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外卖江湖@2023: 短视频、即时与合作
设计动态 2023-02-13“想爱的人立马见,想吃的东西立马到。”对于95后资深冲浪选手Linda来说,这是网络时代最能提升个人幸福度的两件事。 而最近,Linda的幸福度更高了。作为一个抖音重度玩家,她惊喜的发现,抖音上可以点外卖了。“以往刷抖音美食,馋得不得了,但是碍于现实因素,总是2023年外卖江湖有何新变化?抖音和饿了么的合作会掀起怎样的波澜?外卖新模式有没有吸引到你呢?今年抖音发力投入本地生活服务方面,这篇文章介绍了抖音外卖联合饿了么发起的外卖新模式,对这种模式窗口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推荐对抖音外卖、本地生活服务、短视频运营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想爱的人立马见,想吃的东西立马到。”对于95后资深冲浪选手Linda来说,这是网络时代最能提升个人幸福度的两件事。
而最近,Linda的幸福度更高了。作为一个抖音重度玩家,她惊喜的发现,抖音上可以点外卖了。“以往刷抖音美食,馋得不得了,但是碍于现实因素,总是没能去成。但现在不一样了,我看到心动的美食动动手指就能立刻送到我手上。”
Linda谈到的这种消费者体验,是抖音与饿了么合作推出的外卖新模式。“即看、即点、即达”是整个合作的亮点——用户看到美食,即刻就可以点单,在短时间内就能送达。
2月7日,多家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抖音外卖服务将于3月1日上线全国。虽然此消息随后被抖音官方出面否认,但所谓空穴来风,事出有因——从8月横空出世、11月首落南京,再到如今已落地一众一线城市来看,抖饿的合作短短半年内已日行千里。
不论是谣言还是预言,在2023年这个经济复苏反弹的机遇窗口,抖饿这一合作必然将向更大范围城市开拓。二者牵手攻城掠池,又会如何掀起行业变局?
01 抖饿牵手,意欲何为? 打开抖音,潮汐发现,用户看抖音视频时能直接看到POI(兴趣点),点击POI后便可以进入商家店铺界面,选择外卖服务。在接入饿了么,连上“配送”这最后一环后,如今的POI已可将原本割裂的“即看+即点”与“即点+即达”两大环节融为一体。用户在跳入饿了么小程序下单、选菜品后,即可完成订单提交,等待美食送达。
据悉,目前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的部分消费者已可在南京大牌档、袁记云饺、Seesaw咖啡、华莱士等一线品牌的视频、直播间中体验下单。“感觉这个操作还是比较便捷的,消费者可以很快地适应并熟悉操作,目前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可能在于目前已经上线的商家数量还不够多。”对于这一点餐新场景的体验,Linda还是给出了相对中肯的回答。
在抖音点外卖,和在APP点餐肯定还是存在差距的。不过伴随双方对产品功能的升级和迭代,消费者在抖音上的点餐体验无疑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那么,从商业角度分析,抖音为什么牵起了饿了么的手?
首先,是餐饮行业发生了细微变化。在商家侧,近几年来在疫情的摧残下,餐饮行业越发难做,商家渴望增收,上线新渠道的愿望迫切。《2022年疫情背景下餐饮企业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近五成受访餐企在疫情期间开拓了外卖、团购等业务。
在消费端,新冠疫情也成为加速器,越来越多消费者更加倾向于点外卖而非堂食。
其次,是本地生活市场的广阔前景。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为35.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6%。同时,随着线上餐饮、线上团购等更多新场景的拓宽,本地生活服务的线上渗透率也将大幅增长,从2020年的24.3%增长至2025年的30.8%。
外卖用户渗透率也在逐年攀升。2021年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人,占全国15-60岁人口(外卖主力用户群体)比例58.4%。预计2025年外卖主力用户渗透率将上升至72.6%,外卖用户人数或将达到6.62亿人。也就是说,外卖迄今依然是体量又大、增长又快的最好市场之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除了广告、电商等常规流量变现渠道之外,抖音如今的目光已锚定本地生活。
根据公开资料,抖音生活服务制定了2023年的目标为1500亿,而这个目标也为上一年GMV的两倍。据36氪数据,抖音生活服务在2022年完成了约770亿元的GMV。
具体到各业务线,2023年餐饮要承担一半的GMV目标,计划要完成750亿的份额。在此营收目标下,抖音本地生活商业化要求迫切。
对于抖音来说,本地生活服务的到店生态圈已经形成,商业模式探索成效十分显著。抖音发布的《2022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生活服务覆盖城市已超370个,合作门店超100万家。有16.7亿个短视频和235万个直播间,向网友提供了219万种美食选择和71万个放松休闲的好去处。2022年,抖音本地团购广告业务完成约83亿元,高于45亿元的目标,数据增长亮眼。
到店之网易织,然而到家之路却比想象中难联。
不少商家发现,对低客单价的外卖场景而言,靠第三方的同城闪送,不仅成本高昂、时效难以保证,遇到配送中丢餐、餐损等情境,也缺乏成熟的客诉争议解决链路。
而对抖音来说,短时间内要自建起物流网络,即便不考虑投入产出的回报周期,在物流格局已定的当下,也绝非易事。
剩下的可选项,无非是在美团和饿了么中挑选一个更好的伙伴。考虑到抖音和美团目前在到店团购领域的拼杀,已完全进入刺刀见血的阶段——与错位竞争的饿了么牵手,可以说既是顺理成章,也是不二之选。
02 短视频“赋能”外卖,能拉动多少想象力? 本地生活行业是一个兼具复杂性和高壁垒的行业,需要玩家兼具商品运营能力、技术能力、商品供给能力和局域物流能力,某种程度上来讲,属于传统人力资源重资产投入。
现实是无比残酷的,不少捞金者铩羽而归,导致行业的垄断性特别强,抖音也在外卖的路上探索了两三年,“心动外卖”的折戟就是证明之一。
抖音想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不能仅仅靠自己,不过一旦找准队友、解决好末端履约,抖音则可称“如虎添翼”。
比如说,最被人津津乐道的用户和流量优势。据最新数据,2022年抖音用户数量在8.42亿左右,日活用户数超过7亿,抖音用户群集中在24岁至30岁的年轻人占所有用户群比重的40%,与点外卖的人群高度重合。
而且抖音用户日活跃度高,用户人均日使用时间长达140分钟,也就是超过两小时,抖音有着巨大的用户黏性和使用习惯。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业内人所说的场景优势。视频是比图片更高效的“种草”方式,“短视频+直播”告别简单的展示,给用户充足的沉浸式体验,视觉冲击力和互动性。
此外,抖音具有良好的视频内容创作生态。不少抖音内部的美食博主、本地生活博主都可以融入此赛道,成为外卖内容的分发者。
在商业化的探索中,抖音围绕用户群及流量视觉形态,已经形成了特色和服务模式,用户心智已经被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育,这对抖音外卖的冷启动也是有利的。
简单总结一下,抖音的长板在于海量的优质内容、良好的电商氛围、视频场景优势以及巨量用户和流量优势。一旦其接入相当体量的优质商家和商品供给(尤其是餐饮),辅以完善的本地即时电商交易服务能力、以及强大的局域物流履约能力网络,释放的能量可以搅动整个行业变局。
而这些,恰恰正是饿了么的长板。
业内人都知道,做外卖远不只是“送个单”。对外卖起家的饿了么来说,一个覆盖面广、调度成熟的即时配送物流网络,仅仅是一个“入门”项。平台多年来积累的餐饮商品运营能力、纯熟的用户会员服务体系、商家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以及不断出爆品的整合营销服务体系……
这一门门都是外来者入局餐饮外卖市场需要硬啃的必修课。抖音亦然,选择饿了么做盟友,看中的正是这条生态链的整体价值。由此,这是一对在理论上,能实现互补互惠互利,彼此增强对方杀伤力的最佳组合。
结合多方媒体报道来看,抖音和饿了么此次的合作,已然超出预期。短短半年时间,不仅做到了“1+1&2”的创新破题,如今这一新场景,正在快速覆盖至全国近20个城市,参与合作的也包括了多家头部连锁品牌。
抖音此次虽然否认了3月1日全国上线,但在今年这个窗口机遇期,双方的新进度一定不会太慢。 纵观任何一个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历程,开头的创新落地、小规模复制验证,这段时间往往是最长的,经过前两个阶段后,大规模的铺开往往不会很久。
当然,抖饿之间的合作,能走出妙棋还是步入歧途,未到终局都难下定论。双方对合作能释放多大诚意,带给市场多少新想象空间,在今年尤其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潮汐商业评论;编辑:Ray
来源公众号:潮汐商业评论(ID:daily-case),专注大消费、TMT及金融领域,分享有趣的商业评论和商业洞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潮汐商业评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当会员服务爱上「打补丁」,长视频的「旧衣」变靓了吗?
设计动态 2023-02-132023年的开局对于国内长视频行业可以说是梦幻开局。 全民追看《狂飙》可谓盛况空前,让原著粉们忐忑不安的《三体》首部真人剧也最终做到忠实原著,一部《去有风的地方》更是直接让大理旅游业迎来复兴。 过去一两年始终困在“降本增效”上的长视频行业,终于开始感受到一丝冬在寻求增收的路途上,长视频平台逐渐在“会员服务”上做出了更多变动,而在这些动作背后,可以看到长视频亟需平衡平台和会员之间的关系,在会员体系的完善上,长视频平台还需继续“补课”。本篇文章里,作者便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
2023年的开局对于国内长视频行业可以说是梦幻开局。
全民追看《狂飙》可谓盛况空前,让原著粉们忐忑不安的《三体》首部真人剧也最终做到忠实原著,一部《去有风的地方》更是直接让大理旅游业迎来复兴。
过去一两年始终困在“降本增效”上的长视频行业,终于开始感受到一丝冬去春来的暖意。
不过在风光背后,依然免不了伴随着阴影的存在,就在不断为订阅会员们带来优质内容同时, 长视频平台不断“打补丁”的会员服务权益一次次将自己放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的平台,用户同时登录三个设备账户即被封,要解封就必须充值更高级的会员;有的平台,想退订因为优惠活动订阅的服务就必须补上差价;有的平台,多次对会员售价进行提升,会员权益却不断打折……就像《人民日报》在最近的评论中总结的:过去充值一次就能享受各种权益和服务,如今视频网站演变出各种复杂的会员等级、成长体系,使得观看节目越来越麻烦,需要付费的内容越来越多。
在过去一年里广告收入持续下降与“降本增效”的双层压力之下, 长视频平台们纷纷开始“精细化”运营存量会员,试图通过提升订阅收入来维持整体营收。
这也为什么除了直接涨价之外,各种在用户来看别出心裁的奇招接连不断。
从商业角度而言,长视频平台这些开源节流的手段的确提升公司的变现能力,并且做到扭亏为盈为股东创造了价值。但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很多会员新规都极具冒犯性,用户要么是遇上才能发现,要么就是“立即执行”对老用户没有任何缓冲空间 ,在这种情况之下,想让用户理解平台苦衷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如何持续提升订阅会员的价值其实全球流媒体都需要面对的难题,然而会员管理从来都是商业领域中的一门高级艺术。
对于国内平台来说,在不断提升对于内容制作层面掌控力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平衡好与会员之间始终微妙的关系,无疑将会决定今后更长远的行业版图。
一、订阅会员成为救命稻草 “降本增效”会成为过去两年长视频的行业主题并不是没缘由的,所有人都知道烧钱换市场的阶段已经结束了,但想要真正开始盈利则需要一改过去粗放型的经营模式。
长期以来使长视频平台焦虑的核心问题是逐渐营收的增长速度始终难以覆盖巨额成本,高昂的内容成本一直是视频平台无法绕过的高山。
由于国内市场过于拥挤的赛道竞争,除自制独家剧集外,国内视频平台为保证竞争力,还存在大量向第三方影视公司购买的剧集电影综艺等,高涨的版权内容成本更加重了盈利难度。
即便前几年经过了监管机构的介入,加上平台间联合设置的薪酬上限,过去被诟病的“天价薪酬”问题已经有所改观。
但基于影视内容制作的基础成本要求,想要保质保量的创造内容,单纯靠压低制作成本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各大平台都开始压缩内容数量,通过将钱花在刀刃上,来获得更优质的内容输出。
根据艺恩等数据平台的公开统计,2022年在线视频平台整体累计新上227部独播剧集,较上一年同期减少13部;2022年新上剧集总数419部,同前一年减少95部。据广电总局公示,2022年前8个月共备案网络剧545部,较上年同期的839部减少294部,同比降幅35%。
图源:艺恩数据
而在这种背景之下,拔尖的热门内容的确也开始持续出现, 部分平台甚至已经能够实现全年不间断的供应热门剧集,补足了长期以来国内长视频平台容易内容断档的短板 ,并且像爱奇艺在持续实现运营盈利的情况下,还出现了单季订阅会员增长上千万的不俗增长。
不过即便各平台的会员数量在过去的一年并未显出明显下滑,但外部经济环境导致的广告收入持续下滑却是长视频平台难以独善其身的。
经过了过去五六年从免费转向订阅的快速发展, 如今长视频们的会员业务其实已经取代广告成为最主要的营收支柱,从长视频上市公司的去年财报不能看出,广告收入仅占两成营收,会员业务占到六成。
在这种情况之下,在广告收入持续下滑以及会员数量再难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如何挖掘存量会员的营收潜力成为了各平台持续思考的命题。 最终这一商业策略的也导向了平台不断调整现有的会员政策,以期获得更多收益。 当然在这个快速变化过程,恰恰也是持续引发争议的部分。
二、深入会员经济,选择着实有限 将价值判断暂且放在一边,对于最终需要拿商业回报来说话的长视频平台而言,最终将营业运营的重心转移到核心业务上其实无可厚非,尤其是在从免费逐渐向付费模式的过程中,平台很大程度上其实还是处在用亏损换用户的阶段,作为用户其实也应该更早意识到免费甚至低价换到的服务其实无法具有可持续性的。
事实上,在会员费涨价与权益限制之外,平台过去也尝试过不少额外变现手段。
两年前风靡一时的“超前点播”模式,最高峰时单靠一部热门剧集就能额外为平台带来上亿收入,甚至就连长视频平台本身也乐观的以为这种模式能够持续下去。不过随后同样是面对用户的声讨与监管部门的施压,最终长视频们不得不集体放弃“超前点播”。
《陈情令》开启“超前点播”模式
然而,就在超点消失之后没多久,就又出现了不少怀念这一模式的用户,因为在遇到热门剧集按固定更新频率更新时,总还是会有部分用户希望能够以更快速度追剧,但没了超点,订阅用户一碗水端平的情况下想要超前看剧只能无奈的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平台加更。
即便如此,平台如果借由像好友助力解锁后可提前观看这样手段,依然会被用户打上”吃相难看“的标签,即便其中已经完全不再涉及额外的收费,仅仅只是用上了互联网平台常规的裂变拉新也为用户所不容。
而从去年开始其实部分平台通过”大结局超前点映“变相将”超前点播“重新复活,如果用户真的对超点恨之入骨,那么为何到现在都没有出现对”大结局超前点映“的大规模声讨,并且就连之前对超点同样不满的监管机构,如今也不再对这一模式过多干涉。
《梦华录》“大结局超前点映”
其实不论是“超前点播”还是“大结局超前点映”,核心其实还是对于会员层次的进一步细分,让对于特定内容有更强烈需求的会员进一步收费来释放需求,原本就是成熟会员体系应该达成的效果。就如同在迪士尼和环球影城的付费体系中,除了要购买门票外,也可自愿购买快速通道优速通,因为总是会有人想要为提升“时间效率”额外付费。
对于长视频平台而言,由于国内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系统本身就半路出家,不论是初始定价,还是体系搭建都并不完善。 像是剧集播出到一半才推出“超前点播”这类方案,或是会员订阅期未过就突然修改投屏条件等行为,其实都是平台对会员体系运营不够成熟的表现。
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看,如今的长视频平台能够有效提升会员营收的手段其实相当有限。
最立竿见影的涨价大法在过去两年里使用其实已经相当频繁,即便有不少研究就证明国内的流媒体订阅价格相比国际巨头有着不小差距。然而考虑到国情,以及整体经济环境尚未恢复元气的情况下, 盲目持续提升价格无异于竭泽而渔。
各视频平台涨价通知
这也是为什么更多平台开始将目标对准了更加细分的会员权益上,试图重新梳理和建立起全新的会员服务层次,从存量的层面去进一步扩大营收。
不论是对会员使用终端数量的重新定义还是限制HDMI外接播放、限制投屏播放等等措施,其实都属于这个层面。
从平台角度来看,这些无非也是“降本增效”大主题下最后还有可能产生效果的手段,资本市场自然会为这些杀伐决断叫好。问题是用户最终还是会花钱投票甚至铤而走险选择盗版。
会员经济概念开创者罗比·巴克斯特在《引爆会员经济》中给出了如此定义:会员经济会越来越蓬勃,是因为它“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可持续可信任的正式关系”。
而当平台对破坏双方信任关系毫无忌惮的时候,会员经济恰恰迎来了最危险的时刻。
三、照顾会员情绪的一个“缓冲期” 会员制的本质其实还是契约关系。
用户付费,平台承诺提供相应的服务。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平台当然可以为更高等级的会员追加权益,但这个前提是不应该通过让现有会员的权益不断缩水来达成。
毫无疑问,长视频平台过去两年中其实进行的多数就是这类反向操作,不是将更多权益打包向上推出更高级的会员以持续细化会员层级,反而是不断收紧现有会员的既有权益,从而逼迫会员额外付费。面对这种既有权利被剥夺的情况,用户会出现更大规模和持续性的舆论反弹甚至是对平台对薄公堂,其实也不难理解。
毕竟在大多数状态下,用户其实还是弱势的一方,平台在进行任何与会员政策相关的改变时,其实还是需要更多考虑现有用户的情绪。
对照之下,类似情况在海外流媒体中往往都会通过“祖父条款”的形式来达成平衡。
例如Netflix的每一次涨价都只会对新用户立即实行, 老用户在“祖父条款”的保护下,能够获得额外几个月维持之前价格的缓冲期。 尽管最后依然还是会面对价格上涨,新老用户之间的差别待遇也足以让存量用户多少获得一些安慰。
就包括像Netflix和Disney+推出的低价广告套餐,这些平台的新会员分层服务并不会直接影响现有会员的套餐,并不存在直接让现有最便宜会员直接被切换成广告套餐,从而逼迫部分用户重新订阅更高价格层级的问题。一方面这背后有更完善的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体系存在,另一方面这其实也是出于维护良好平台会员关系的考虑。
Netflix开始为不同等级套餐分享账户进行额外收费
即便是最近被外界关注的Netflix尝试对“账号分享”进行额外收费的相关举措,Netflix官方也表现得非常谨慎,去年开始在个别地区持续进行A/B测试以观察用户的反馈。2月9日新政策在加拿大、新西兰等四个国家小范围推出,并且尚未给出非常严厉的强制措施(如封禁账号或无法使用等),没有直接在美国这一核心市场推出,Netflix显然也还在为新政策测试用户的反馈。
其实不论是家庭共享还是多设备使用、投屏功能,其实都是流媒体行业曾经吸引用户的特色服务,最终也造成了如今所谓的营收漏洞。像是国内因为互联网公司无法独立获 得OTT牌照的现实问题,导致电视端与移动端会员价格不一致,就连主流平台也无法用自己的平台名。
其实长视频平台自身并没有太多限制投屏的动力,毕竟只要会员付了费,对平台而言在哪收看其实并无差别,只不过当投屏影响到了牌照提供商原本躺赚分成时,在无法得罪前者的情况下,自然吃亏的又只能是会员们了。
订阅制会员服务天然就会出现不少漏洞。对于国际流媒体而言,不同国家的订阅价格因为汇率出现巨大差异,也会形成造成大批“精神土耳其人或阿根廷人”的情况。 但想要完全堵住过往造成的漏洞又尽可能不伤害现有的用户体验,显然需要的是极高平衡能力,有些时候作为超级平台也势必需要为维护用户体验与维系用户关系出让部分利益。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如今长视频们对于会员服务的反复折腾,试图增加营收之外,本质上还是在为当初没有建立起完善且简洁明了的会员体系补课。
不论最终是完全推倒重来建立一个全新体系,还是基于现有模式继续小修小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长视频们与会员的爱恨情仇还会继续,毕竟从《狂飙》的万人空巷依然不难看出,长视频塑造话题的能力又回来了。
作者:大娱乐家
来源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泛娱乐产业的望远镜和声呐。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壹娱观察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24岁的QQ,因“宕机”上了热搜
设计动态 2023-02-13在中国互联网生态中,有些软件天生自带热点,就算是再小的功能更新都能引来大家的关注;有的软件却仿佛已被外界忽视,不要说重大的功能更新了,就连迎来“24岁生日”都不一定能成为话题。没错,这里说的就是先后分别掌握我国互联网入口的腾讯QQ以及他“既生瑜何生亮”的老冤家就在近日,QQ迎来了自己的24岁生日,而当天QQ服务器短暂“罢工”的消息不仅引起了许多用户的关注,其发生也折射出了QQ目前相对“尴尬”的处境。在本篇文章里,作者将QQ与微信进行了比较,并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
在中国互联网生态中,有些软件天生自带热点,就算是再小的功能更新都能引来大家的关注; 有的软件却仿佛已被外界忽视,不要说重大的功能更新了,就连迎来“24岁生日”都不一定能成为话题。 没错,这里说的就是先后分别掌握我国互联网入口的腾讯QQ以及他“既生瑜何生亮”的老冤家微信。
2023年2月10日,腾讯QQ迎来了自己的24岁生日。 各大社交平台和自媒体也纷纷向腾讯发来贺电,甚至连腾讯微信团队的官方微博都转发了腾讯QQ 24周年的纪念微博。 再加上当天腾讯QQ宣布没多少人用的macOS版QQ和更少人使用的Linux版QQ后,将重构windows桌面版腾讯QQ,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图片来源:QQ
但可惜的是,即使腾讯QQ在全平台努力营业,QQ 24周年这个话题依旧没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直到QQ在“生日”当天服务器罢工,大量用户无法正常使用,QQ才真正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没错,在24岁生日的现场,腾讯QQ居然还需要“咬打火机”才能引起关注。
图片来源:腾讯QQ微博主页
虽然腾讯解释到此次服务器罢工功能是因为服务器过于繁忙导致,但考虑到QQ最高的月活也只有8亿用户,不到微信的80%。仅仅是这样数量级的用户数就能暂时“压垮”QQ的服务器,我们很难不认为腾讯正逐渐减少投放给QQ的资源。
属于QQ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常年被忽视的“长子” 2022年3月, 腾讯总裁刘炽平就公开表示,腾讯会主动参与互联网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并着重提到“对营销成本、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进行优化”,目的是保持更健康的增长。 随后几个月,腾讯多个事业部相继传出人员优化和削减福利的消息,刘炽平为首的高层可谓雷厉风行。
3月份,腾讯CSIG和PCG两个事业部被爆大裁员,调整比例约为15%;5月19日,腾讯宣布调整OVBU体育业务部组织架构,裁撤体育业务部多个业务小组,包括篮球业务中心、足球业务中心、市场营销中心、产品中心的相关团队;次月下旬,腾讯再次加码裁员,PCG为重灾区,微信和游戏两个核心事业部也未能幸免。
裁员之余,福利和薪资的削减也在同步进行。今年6月,腾讯调整加薪规则,晋升后的员工无法享有立即加薪福利;到了8月份,腾讯宣布取消合同员工的免费早餐和晚餐,针对正式员工的餐饮、交通等福利津贴也有所调整。
在内部,腾讯日常经营环节有两个主要变化:一是通过裁员和削减福利节省成本,二是砍掉大量不赚钱、也看不到增长前景的边缘业务。而且和其他大厂不同,腾讯方面并没有回避这两个敏感话题,反倒公开承认降本增效的重要性。
而当腾讯需要在微信和QQ这两个超级应用之间做选择时,QQ作为桌面互联网时代的象征,无论愿不愿意都要给代表着移动互联网的微信让路了。 2022年4月,QQ堂停止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运营;同年7月,QQ《超级萌宠新版》游戏宣布停服;除此之外,包括QQ看点、QQ等级加速、短信开通会员功能、QQ安全中心等均已宣告下线……
如果加上在过去几年下架的QQ家园、超级QQ、群邮件、QQ宠物、QQ旋风、QQ影音,以及早就停止更新的QQ极速版和轻聊版,腾讯在QQ身上投放的资源越来越少,QQ被边缘化已无可避免。
这些年来,腾讯一直不愿意放弃QQ,也尝试为其筹谋转型,甚至往AR、元宇宙的方向发展,在手机QQ中用游戏引擎“高清重制”QQ秀。可惜高调推出的超级QQ秀等产品反响平平,并折射出QQ更深层次的困境: 现在的QQ已经不能再被称之为即时通讯软件了。
二、年轻人“不用QQ”了?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微信和QQ是互为竞品的存在。但根据腾讯自己的调查报告,微信和QQ的作用其实早就出现了差异。2019年5月,腾讯发布《00后在QQ:2019 00后用户社交行为数据报告》,从第一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00后对这款“老牌IM”的新用法。
根据腾讯的调查,00后最喜欢的QQ三大功能依次是好友动态、QQ看点和厘米秀,至于QQ的消息功能,那只不过是QQ动态“扩列”后的附带功能,让自己的动态能被更多人看到而已。 添加好友这一行为的本质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保存联系人,而更像是微博等平台的“关注”, 这也是00后喜欢用“扩列”来代替“添加联系人”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在00后的使用习惯中,微信的意义和电话、短信类似,而QQ已经从即时通讯软件转型为社交媒体平台。“赛道”的转换让QQ无法再和微信等IM正面对抗,也造成了年轻人抛弃QQ的“假象”: 年轻人不用QQ聊天,那是因为年轻人有了更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而微信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开启了“仅聊天”的工具,在朋友圈里拜个年应付一下家里的长辈就足够了。
如果照这个方向延伸开来,我们不难发现所谓“老年人”最初使用微信的原因和当下年轻人选择QQ的原因非常类似:一个人在每个年龄段对世界的认识都大不相同,而伴随着QQ成长的“老年人”在QQ中记录了太多长大后“不堪回首”的回忆。
与其说“老年人”用微信是因为玩不明白QQ,倒不如说大家用微信是为了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以一个“上班族”的身份示人而已。 小雷身边就有不少朋友选择直接注销自己的QQ号,用看起来更“成熟”的微信“重新开始”。
三、QQ和微信代表着不同的未来 其实在QQ从即时通讯转型为社交平台的那一天,QQ就已经失去了和微信竞争“腾讯系第一IM”的资格。腾讯选择将QQ打造成社交媒体平台,那自然要降低QQ的“I M”感, 比如主题、字体、特效来降低QQ的信息密度来,用隐身、离线等状态主动降低QQ消息的即时性。 而高信息密度、高即时性的特点恰恰是脱胎于商务电子邮件体系的微信的拿手好戏。
这也是微信不提供主题、魔法表情、字体更换和离线模式的原因:作为一个IM,微信的作用在于对方不会像QQ那样“挂着”, 开启一段对话也不需要像QQ那样先发一句“在哪?”,等对方回复后再继续说正事。
别忘了, 微信是一个即时通讯软件,你可以永远可以假设对方实时在线。
不可否认的是,微信近几年也确实有向QQ借鉴的痕迹,比如引入视频号的概念。甚至不少微信用户都希望微信可以主动向QQ看齐,比如加入语音进度条,提供消息云同步。但考虑到微信和QQ正朝着不同的方向渐行渐远,相比于拥抱用户,微信“一意孤行”的可能性显然更高。 希望在微信24岁那年,我们还能看到QQ为微信“祝寿”的消息吧。
作者:雷科技互联网组;编辑:一位天明
原文标题:刚过24岁生日的QQ,把全国用户吓出一身冷汗
来源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聚焦科技与生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雷科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全民“调戏”ChatGPT
设计动态 2023-02-13最近,全世界都在热议ChatGPT。这款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的消费级应用,只用了两个多月,就火到了几乎无人不知的程度。 霞光社也体验了一把与ChatGPT的智能对话。当被问道“你如何评价《狂飙》中张颂文的演技?”这一问题时,ChatGPT给出了非常“官方”的回答:ChatGPT正在引发多方面的热议,一方面,不论是普通用户还是互联网巨头,都在关注ChatGPT的能力边界,并尝试做出更多探索;而另一方面,人们也好奇,人工智能是否会出错,它又是否可以取代人类生产力。不如先来看看本文的研究与解读。
最近,全世界都在热议ChatGPT。这款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的消费级应用,只用了两个多月,就火到了几乎无人不知的程度。
霞光社也体验了一把与ChatGPT的智能对话。当被问道“你如何评价《狂飙》中张颂文的演技?”这一问题时,ChatGPT给出了非常“官方”的回答:“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偏好,但我知道《狂飙》是很火爆的影视剧,对其中张颂文的演技有部分观众喜欢,也有部分不喜欢… …”
之后,霞光社又通过国内ChatGPT的不同镜像网站尝试了不同类型的问题对话。比如,“你认为最先倒闭的国产新能源车企是什么?”“请以多重人格主人公写一段悬疑小说的开头”等,均得到了有模有样的回答。
好奇心驱使大量用户通过ChatGPT平台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对话,伴随ChatGPT的大火,国内外大厂几乎是“连夜”展开了对ChatGPT等AIGC(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的布局,以求在这一最新的大热领域中不落人后。近日,微软、谷歌、百度、科大讯飞等纷纷宣布了入局ChatGPT的消息。
ChatGPT能火多久?AIGC内容将带来哪些颠覆性的改变?这又会如何影响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带着这些问题,霞光社开启了对ChatGPT的第一轮研究。
一、全民ChatGPT ChatGPT到底有多火?
“谷歌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Bard在一场发布会上对用户提出的问题给出错误回答,股价跌超7%”;“百度类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或将直接接入百度搜索”;“阿里类ChatGPT产品曝光,已进入内测阶段”;“网易有道将推出教育场景下的ChatGPT模型”… …
仅2月9日一个早晨,新披露的大厂布局ChatGPT的消息就不下十条,搜索引擎、教育软硬件、办公软件通通都在连夜“上车”。
另一边,通过将ChatGPT API直接接入小程序和网站来实现的国内镜像产品也层出不穷。在小红书上,搜索“ChatGPT国内”的关键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网址和小程序推荐。
不同于在中国地区注册ChatGPT时的“折腾”,国内大多数类似网站和小程序连注册都不需要,上来就有几次或者十几次免费对话的权限。
不过,在霞光社尝试了几个国内镜像产品后,发现质量参差不齐。小编先是向所有类ChatGPT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写出苹果公司2022年的财务情况”。一部分小程序给出了有效的对话,比如对营收、现金流等数据的展示和趋势的总结;还有一些则表示:“正在思考,稍等片刻”。而在无数个“片刻”后,依然无法给出答案。
层出不穷的国内产品将对ChatGPT产生哪些影响?
对此,资深行业从业者林宇认为是“利大于弊”。他解释道,对于ChatGPT来说,做这样一个开源接口是希望大家积极使用。“对大模型学习来说,数据库的需求量非常庞大。比如GPT3的模型参数有1750亿,而其他我们已经熟知的语音识别数据参数只有几个亿。因此,即使这些镜像程序会增加交互量从而导致处理成本的上升,但这些数据对ChatGPT而言非常有价值。”
而对于做国内镜像产品的个人和团队来说,一部分通过付费对话来收费,比如由熵云开发的ChatGPT小程序,就推出了9.9元一个月内20次对话,最高至999.99元无限次对话的各种套餐。
熵云ChatGPT套餐。霞光社截图
而另一部分则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比如,iAIchat小程序的运营者小木就说自己是没有通过这项小程序收取任何费用,单纯是出于对AI对话技术很感兴趣,希望大家能多多使用。
小木告诉霞光社,自己是“道家哲学”爱好者,会经常与ChatGPT讨论道家相关的问题。他认为,ChatGPT的学习能力非常惊人,偶尔也会有一些啼笑皆非的对话。“目前我还在持续探索ChatGPT应该如何更好地被自己使用。”小木总结道。
小木和ChatGPT的对话。小木供图
二、普通人到底如何使用ChatGPT? 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和小木一样,是完全出于兴趣来进行和ChatGPT的对话,不过还有一部分用户在使用ChatGPT时带有更强的目的性,比如协助自己完成一部分工作和学习内容。
自媒体创作人菲菲就表示,自己本来是想利用ChatGPT来完成一些整理工作的,却发现ChatGPT还是有较多限制。
首先,是数据权限的限制。菲菲表示,她让ChatGPT提供2022年特斯拉Model Y的月交付量,而ChatGPT则回复,自己并没有月交付量的数据权限。
菲菲与ChatGPT的对话。菲菲供图
其次,是信息并不绝对准确。比如,菲菲询问理想L7车型是否值得购买,而ChatGPT回复说,L7是一款值得购买的手机。
菲菲与ChatGPT的对话。菲菲供图
此前,谷歌推出的Bard也出现了回复的错误。一位业内研发专家告诉霞光社,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结果会有不可解释性,类似的错误会有一定的出现概率。
在菲菲尝试向ChatGPT提出多种不同形式的问题后,有一个问题的答案让她非常满意。“我要求ChatGPT整理特斯拉推出的所有车型,得到的回复不仅按时间顺序把每个车型的参数写得很具体,最后甚至还给出了一段查阅完资料的总结,我觉得很方便。”菲菲说,这种不需要复杂信息的案头工作或许是ChatGPT比较擅长的。
对于用户应该如何更好地与ChatGPT交流,上述专家表示GPT这种大模型会将接收到的文字信息进行切分,所以使用者所提供的需求越是具体、丰富、准确、直接,得到的答案相关度和完整度也会更高。
另一方面,相比过往的AI聊天机器人,ChatGPT可根据聊天上下文进行连续对话的特点,大大提高了AI与用户之间的对话效率。
例如,在小红书爆火的“问ChatGPT情人节送女朋友什么礼物”的对话中,提问者先是要求ChatGPT推荐礼物,然后进一步要求ChatGPT推荐“小众”礼物,当ChatGPT回答的是爱马仕、华伦天奴等,提问者修正道“这些也很大众,小众指的是较少人知道的设计师款”后,ChatGPT又罗列出了一系列小众香薰、珠宝等。
通过多次来回、越来越深层次的对话,来修正和最终得到回答,让AI更充分地理解用户需求,极大地提升了对话交互模式下的用户体验。
另一个普通人或许马上就能感受到的由ChatGPT带来的使用体验改变,是其与搜索引擎的结合。
2月9日,有消息称百度“文心一言”(ERNIE Bot)将于三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而且李彦宏OKR或在暗示百度搜索将全线接入文心一言,搜索产品将迎来颠覆性变化。
资深从业者林宇认为,搜索引擎结合ChatGPT技术是一种几乎必然的趋势。“ChatGPT的自然语言对话,以及强大的回答能力,会完全颠覆搜索体验。但另一方面,ChatGPT目前能够输出的内容方式还只有文字,并不会像搜索引擎一样提供包括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和多种内容的回答。因此ChatGPT和搜索引擎的结合是‘相得益彰’,也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始让用户有直观的感受。”
三、让ChatGPT再飞一会 ChatGPT大火之后,打工人关心的还有自己到底会不会被其取代。
此前,不少文章都指出,ChatGPT可以替代大量人们的日常工作内容,从新闻撰写,到金融交易编程,搞得打工人异常焦虑,似乎分分钟就要被AI“炒鱿鱼”。
林宇也与霞光社分享了他认为目前ChatGPT的商业化进展,以及对部分行业的影响力度。
他表示,一些重复性大、难度较低的工作,未来确实可以由ChatGPT等AI机器人替代,例如人工客服。
很多人工客服日常处理的问题复杂程度并不高,例如消费者咨询的一些产品基础使用功能、何时发货等。目前,虽然这些问题已经几乎都由智能客服完成,但由于智能客服经常比较“呆板”,无法很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很多人还是会直接选择人工客服。
而ChatGPT对问题的理解要比现今的智能客服高出很多,这会让用户得到更精准的回答,交互体验也会更加流畅和自然。
但是,对于内容创作甚至金融交易等相对难度较高的工作,要依靠ChatGPT完成仍有难度。“比如你要推出一款产品,打包起来卖给金融公司,那么你要全权对ChatGPT输出的内容准确度和效率负责,这对技术的要求就比现在要苛刻得多。”林宇指出,而这也是目前ChatGPT商业化一个绕不开的瓶颈。
另一个ChatGPT在商业化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道德问题。比如,如何杜绝学生利用ChatGPT“作弊”写论文,以及回答一些备受争议的问题。对此,业内研发专家告诉霞光社,不止是ChatGPT,这也是任何人工智能品类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开发者可以通过摘除某种标签来限制ChatGPT的学习能力,从而限制其在这方面的对话能力。但是摘除标签的范围如果太多,会影响整体的使用感受,所以这个问题只能在corner case(边角案例)中不断学习和优化。”
随着ChatGPT的火热风潮从硅谷大厂蔓延至国内互联网企业,2023年当之无愧的第一个风口已现。多年技术积累和全球企业的“连夜”入局,推动ChatGPT相关进展一日千里。未来,一方面ChatGPT的发展具有强大潜力;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需要“神化”或“妖魔化”ChatGPT,而是需要正视其作为工具的可操作性,以及局限性,让其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文中菲菲、小木、林宇均为化名。
作者:沙拉酱,编辑:麻吉
来源公众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看见新经济的万丈霞光。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霞光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