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TikTok做电商,YouTube有点东西

    设计动态 2022-12-06
    在 TikTok 上线美国小店不到一周,11 月 15 日,YouTube 就宣布进一步扩大了平台内电商功能,在多个市场测试创作者/品牌方在视频内挂购物链接、或者通过联盟网络挂三方产品赚取佣金。 据《金融时报》消息,YouTube 这一次主要在 2 个地方新增

    近日,Youtube 宣布进一步扩大平台内电商功能,而伴随着 Youtube 在电商业务上的持续加码,人们也好奇,社交电商在美国究竟能否成功生长起来。本篇文章里,作者针对 Youtube 在电商业务上的发展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

    在 TikTok 上线美国小店不到一周,11 月 15 日,YouTube 就宣布进一步扩大了平台内电商功能,在多个市场测试创作者/品牌方在视频内挂购物链接、或者通过联盟网络挂三方产品赚取佣金。

    据《金融时报》消息,YouTube 这一次主要在 2 个地方新增电商功能。

    1)YouTube 上主要有 2 类视频形式,一类是传统的 16:9 长视频,另一类就是 2020 年添加的短视频 Shorts 。这一次 YouTube 在 Shorts 中新增了电商功能,与 YouTube 达成合作的美国创作者可以在 Shorts 中挂商品链接 ,这些创作者自己或有独立站、运营品牌,或者本就是品牌方的角色来运营 Shorts。目前只有美国、印度、巴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 YouTube 用户可以在 Shorts 中看到链接并进行购物。

    2) YouTube 允许创作者通过联盟网络来赚取佣金。 创作者可以在日常发布的长视频或 Shorts 中推荐产品,用户通过对应链接完成下单,创作者就可以从销售中抽成。这项政策目前还在测试中,将在 2023 年正式落地。

    除此之外,YouTube 推出了假日购物季特别活动,邀请了多位创作者和品牌在节假日期间发布“From YouTube to You”的系列视频,通过常规的 16:9 视频、短视频和直播给观众推荐节假日礼物、提供专属折扣。其中,YouTube 在韩国、中国台湾和巴西策划了多场带货直播。

    看上去 YouTube 刚刚开始加大电商投入的力度,但仔细看会发现,平台内已经有很多电商元素,且和平台原有功能融合得不错。

    一、YouTube 做电商:长视频佛系,短视频激进 目前 YouTube 的电商元素按照出现的位置可以分为 3 个部分,长视频版块、直播购物以及 Shorts 版块。

    注:长视频版块即 YouTube 最主要的 16:9 的视频版块,本文简称长视频版块。

    1. 长视频 YouTube 一直是 KOL 营销的主要阵地,尤其是 3C 等类目品牌都喜欢选 YouTuber 一起做推广。除了这种定制化的合作,也有一些 YouTuber 在视频下方的内容介绍中挂上产品链接或折扣码。

    如今,YouTube 为创作者开通了更多的变现方式,包括个人主页的店铺“Store”、视频下方和侧边栏中 Store 产品的展示、视频片尾的商品展示和跳转链接。

    根据官方的信息, 符合要求的创作者如果有自己的品牌或周边单品,可以在个人主页开通 Store 功能。 在 Store 中,用户可以查看创作者个人在售的商品以及详情,通常情况下,如果用户想下单,需要跳转至 YouTube 外的品牌独立站,支付和履约都由创作者负责。

    不过,在今年 7 月,YouTube 与 Shopify 达成的合作中,位于美国的创作者还可以设置“YouTube 内结账”功能,使用户不跳出 YouTube 就能完成下单,但履约依然由创作者负责。

    除了在个人主页,在创作者的长视频下或侧边栏也可以看到 Store 中的产品,产品会以缩略图的形式出现。YouTube 通常会按照产品的价格、受欢迎情况等标准默认排序,不过创作者也可以手动调整产品展示的顺序。同时,创作者也可以在视频片尾直接附上独立站店铺的跳转链接。目前,有 20 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用户可以看到创作者在视频界面附上的产品链接。

    YouTube 长视频下方产品货架(上)

    及创作者视频片尾商店链接(下)

    YouTube 在长视频版块,与电商相关的元素,只出现在了不会影响视频观看体验的位置,片尾、或者视频下方。 这不仅是因为长视频是 YouTube 的立足点,在添加电商元素时,需要更谨慎,或许也和长视频本身更适合“隐晦”带货有关。

    相较于 60 秒内的短视频,长视频的创作门槛高、粉丝起量慢,但长期价值更高,不论用户体量大小,拍摄长视频的创作者大多追求更长远的价值,因此维护长期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长视频带货,完全没有市场教育的先例,即便是被吐槽水土不服的直播带货,也还有电视购物这个先行者。 短视频,也有 TikTok 在不遗余力地推动。

    2. 短视频 Shorts 是 YouTube 为对抗 TikTok 添加的短视频功能。2020 年 9 月,TikTok 被禁后,YouTube 就趁势在印度推出了 Shorts 的 beta 版本。直到 2021 年 7 月,Shorts 在全球正式上线。

    从 Shorts 上线到现在的 1 年多,在本次更新之前,创作者主要可以通过 Shorts 给其他品牌带货。目前,有 8 个国家的用户可以直接在 Shorts 左下角找到“查看产品”的选项、浏览 Shorts 中被创作者标记的推荐商品。而这款商品可能既在 Amazon 出售,又在 Walmart 等多个平台出售, 而且 YouTube 还提供了一个比价功能,估计是利用了谷歌的数据能力,用户可以在 YouTube 中完成比价再跳转至想要下单的平台。

    从 YouTube Shorts 的设计布局来看,不论是做自有品牌、还是做三方的网盟来卖货、甚至比价功能展示的产品可能并非网盟覆盖,在短视频带货上, YouTube 更看重的是卖货。 而在长视频中,官方则更偏向于推进 Store 版块,但自己做品牌独立站的创作者仍然在少数,所以在 YouTube 长视频中的带货门槛实际要高一些。

    最开始,YouTube Shorts 通常被创作者用作长视频预告或者精彩内容集锦来为长视频引流。随着观看用户变多,一部分长视频创作者开始将 Shorts 作为频道内容的补充,来丰富频道内容类型以及在 2 次内容更新的间隔期维护粉丝关系,比如创作者在 Shorts 中会发布公关品开箱视频、和朋友的日常、拍摄花絮等制作门槛更低的内容。

    同时, YouTube 中也出现了不少专门拍短视频的创作者,他们的频道中没有长视频或者从 1 年前开始降低了长视频更新频率,将重点转移到了短视频,有这类创作者加入,Shorts 的内容和质量才显著提升起来。

    一些创作者频道只有短视频或停更了长视频

    笔者连刷一周 YouTube Shorts,发现 YouTube 的带货短视频可以分为 2 类,和国内常见方向差不多。一类是整条 Shorts 介绍一个品牌或一款产品,创作者通过高密度的剪辑,洗脑、有记忆点的音乐和肢体动作,或者一些趣味挑战让推广视频变得更有趣;另一类是创作者正常拍摄视频,用户可能会对创作者的服装、家里的椅子、甚至用的剪刀产生兴趣,然后在视频左下方的货架中找到创作者同款。

    用户点击“查看产品”可以浏览创作者同款商品

    3. 直播带货 除了长视频与短视频 2 块最大的业务,被多数大厂尝试又放弃,但还不甘心的“直播带货”,YouTube 同样在尝试。

    2021 年 11 月,YouTube 与 Walmart、三星、Verizon 合作在美国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假日直播与购物”活动,实现 200 万次观看以及 140 万个实时评论。在 2022 年 6 月,YouTube 又借第二届 Beauty Festival 再次测试了直播带货。

    但在多次大手笔测试后,YouTube 发现西方用户对直播带货的接受度还是不够高,缩小了测试范围, 从 YouTube 最新推出的假日活动可以看出,YouTube 的直播带货目前聚焦在东亚和一些新兴市场。

    这并不是 YouTube 一家遇到的困难,Facebook 从 10 月 1 日起已经彻底关闭直播带货功能,并且宣布将重点放在发展它的短视频业务 Reels 上。即便是 TikTok,已经有了打造抖音直播带货生态的经验,在欧洲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位于英国的商家也更多采用短视频带货,直播带货推进得并不太顺利。

    目前 YouTube 内的直播可以分为 2 类,一类是专业的直播主,每天固定时间在线,游戏直播、新闻直播、音乐专辑直播、固定镜头直播(比如耶路撒冷城门全景直播)是较常见的类型,另一类则是长视频创作者不定期开播与用户互动,直播内容一般也不会绕开频道的原有调性。

    作为以长视频创作者为中流砥柱的 YouTube,缺少专门为了卖货而入驻平台的商家也很正常,加上视频创作者也不习惯下场带货,直播带货推进受阻也在意料之中。

    总体来看,YouTube 推进电商业务进度较快的国家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接下来可能还有菲律宾、马来、英国等。 一方面这些国家的 YouTube 用户规模较大,另一方面,YouTube 作为内容平台不会亲自操持履约事宜,因此选在电商模式接受度高、基建成熟的地方阻碍会小很多,可以看到和中国跨境平台比较重视的市场重合度较高。

    YouTube 用户市场规模分布情况

    来源:statista(截至 2022 年 4 月)

    在 TikTok 冒头之后,想引入短视频的社交媒体不在少数,但现在来看,似乎只有 YouTube 不只成功将 Shorts 引入平台,这次还重点利用 Shorts 开始尝试电商变现。 究其原因,还是 YouTube Shorts 的生态被成功塑造了起来。

    二、YouTube Shorts 后来居上,“人”很重要 一个短视频生态的崛起和完善,最重要的是人,用户、创作者、以及产品背后的关键人。

    Instagram 在“TikTok 化”的过程中遭到大量用户诟病,导致 ins 不得不中断原本的计划,之所以进化失败就是因为 Instagram 在用户已经习惯的帖文浏览界面杂糅进了短视频,导致产品四不像,破坏了推崇图文形式的 ins 老用户的体验,同时也都打破了用户原有的内容消费习惯。 而 YouTube 将长视频和 Shorts 划分明显界限无疑是正确的选择,用户和创作者都可以各取所需。这个是 YouTube Shorts 成功的第一个原因。

    在打造了一个完全独立的版块后,YouTube 要做的其实就是先吸引创作者进入、产出优质内容,在用户数量上升后,做好商业化。

    作为一个已有创作者大盘的平台,YouTube 并不是“白手起家”,一方面引导长视频创作者创作短视频,另一方面吸引其他平台的短视频创作者进入,比如 TikTok。 而不论是哪种,YouTube 都舍得花钱。

    YouTube 在 2021 上半年推出了总额 1 亿美金的 YouTube Shorts Fund,鼓励创作者上传短视频,根据短视频的观看次数以及观看者的质量,创作者可以获得 100-10000 美金的奖励。这项激励政策一直持续到 2022 年,和多数平台的激励政策一样,随着 YouTube Shorts 开放到更多国家,覆盖到更多创作者,激励政策也在失去含金量。 但很快,YouTube 的商业化就跟上了。

    在今年 9 月份,YouTube 宣布了一项 Shorts 商业化计划,YouTube 将在 Shorts 中投放广告,且将 45% 的广告收入分给创作者。 这其实许诺给了创作者一个长期稳定的变现途径,能有效促进创作者留存 ,同时,这对其他平台的全职短视频创作者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而第 3 个原因,则可能在于与其他平台的博弈。

    白鲸出海此前在《 一年内百万粉丝创作者流失41%,「TikTok」不香了? 》一文中曾分析过,TikTok 已经度过了野蛮生长期,开始收紧内容质量标准、打造优质创作者,一些“搬运号”生存空间在减少,全职创作者的创作压力实际并不小,很多视频如果在发布之初没爆,大概率就再无出头之日。

    而 在 TikTok 主动提高内容创作门槛并且越来越卷的时候,YouTube Shorts 为了吸引创作者却在尽力降低创作门槛。 一方面 YouTube 推出了长视频一键剪切功能,创作者可以放开权限,让用户一键剪切长视频中的精彩片段发布在 Shorts 中。

    另外,搬运内容在 YouTube Shorts 中似乎也被默许,笔者注意到不少 Shorts 内容都带有 TikTok 的水印。

    第 4,则是算法。 Jake Fellman 是一个在 TikTok 起家的 3D 动画类短视频创作者,在海外媒体 Tubefilter 对 Fellman 的一个访问中他提到,在他看来,YouTube 的长尾流量更高,这其实给了 TikTok 上火不起来的作品一个“复读”机会,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 YouTube 的内容池还远不及 TikTok ,另一方面也可能与 2 个平台的内容推荐机制有关。

    这一点笔者就不得而知了。如上文所述,有了全职短视频创作者的加入,YouTube Shorts 的内容质量才能提升起来。

    YouTube 对平台内的用户、创作者以及竞争局面准确的分析大概是 YouTube Shorts 走得更好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落地到产品以及运营上也没有拉胯,才使 YouTube Shorts 能在商业化上做得更好。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 2 个对 YouTube Shorts 至关重要的人。YouTube Shorts 的产品负责人 Todd Sherman 在 YouTube 之前曾在 Twitter 和 SNAP 任职,为 Tweets 开发过表情包、动图等功能,为 Snapchat 开发过 Stories、发现等功能,对洞察用户与产品如何匹配有较深的经验。YouTube Shorts 从推出到现在也经历了多次布局变动,才变成现在用户普遍接受的样子,与这位产品负责人的贡献分不开。

    来源:LinkedIn

    另一个是 YouTube Shorts 运营兼合作伙伴负责人 Kevin Ferguson,Ferguson 2021 年 5 月才入职 YouTube,此前在 Hooked 任 CBO,负责内容开发。在 Hooked 之前,曾任 TikTok 的前身 musicl.ly 的北美负责人,对内容生产以及短视频产品运营的经验大概就是 YouTube 聘用 Ferguson 的原因了。

    来源:LinkedIn

    三、结语 YouTube 母公司 Alphabet 2022 Q3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YouTube 的广告收入为 70.71 亿美金,同比下降了 2%,且低于预估的 74.2 亿美金。公司从 2019 年开始公布 YouTube 的业绩,这也是自业绩公布开始,YouTube 广告收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电商无疑是 YouTube 押注的方向之一,YouTube 对 Shorts 的布局以及 Shorts 生态逐渐完善不止增加了平台的广告盈利点,也给了 YouTube 在广告业务之外大力推进电商业务的可能。

    TikTok 美国小店正式落地、YouTube 大力推进电商业务,美国到底能不能做起来社交电商,此时可能才是开始。

    作者:赵思尧

    来源公众号:白鲸出海(ID:baijingAPP),泛互联网出海服务平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白鲸出海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在鹤岗

    设计动态 2022-12-06
    过去20年,我们评价和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富裕,总是最先提到这个城市的房价,于是鹤岗成了“反面”;我们评价和衡量一个城市是否与时俱进,又总是最先提到其数字化程度,于是鹤岗成了“尾部”“末端”。 而现在,房地产、互联网速度渐缓,我们是否可以放下对经济发展的迷思,重新

    过去,我们用房价来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富裕,于是鹤岗成了“反面”;用数字化程度来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先进,于是鹤岗成了“尾部”。而现在,房地产、互联网速度渐缓,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寻找衡量一座城市的标准?本文作者亲身走访鹤岗,给大家带来关于这座城市的真实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过去20年,我们评价和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富裕,总是最先提到这个城市的房价,于是鹤岗成了“反面”;我们评价和衡量一个城市是否与时俱进,又总是最先提到其数字化程度,于是鹤岗成了“尾部”“末端”。

    而现在,房地产、互联网速度渐缓,我们是否可以放下对经济发展的迷思,重新寻找衡量一座城市的标准?

    一、被架空的城市 去鹤岗之前,我读了些报道。“资源枯竭”“人口外流”“衰落”“破败”,我从网上的文章中看到这些字眼,想象这座城市就像一个醉醺醺的中年人,身上笼罩着失去的阴影——失去资源、财富、年轻、活力,面对没有目标的生活,只能孤独地留在原地,消磨时间。

    这让我想起耿军的电影《东北虎》中的人物,他们大多就是这样的状态,做着没用的事,不停感叹“又荒废了”。

    《东北虎》的大部分场景都在鹤岗取景:漫长的冬日,摩托车从空旷的雪地上碾过,眼神落寞的人坐在炕上,面对着一桌被剥去的花生壳和将空的酒瓶。大众媒介塑造了我们对城市的认知,它们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一幅图景,并让我们相信,这就是现实。

    还有另一幅图景更为深入人心——这里的房价是2000—3000元/平方米,也就是说,只要20万—30万元,你就可以在鹤岗拥有一个100平方米的房子。你不需要背上沉重的房贷,不需要必须组建一个家庭以分担高昂的房费,也不需要担心老后无家可归。

    2018年,有网友在百度贴吧“流浪吧”发帖讲述了他去鹤岗买房的故事,一座城市的落寞、老化忽然被放置到聚光灯下,但正是这座老城,给无数年轻人带来精神慰藉——如果你失败落魄,来鹤岗吧,生活还是过得下去。

    在佳木斯机场,我跟同伴一路开车到鹤岗。这座城市似乎被天空包裹着,我们一仰头,就能看见形态各异的云,近处的云在头顶之上展开,像是对这里的庇佑。绿色草地、沥青马路,所有东西都鲜明且界限分明。

    到达的第一天,我的同伴们就组团去看房,出于对物美价廉之物的欣赏和好奇,我也开始在短视频App上挨个看那些卖房博主的视频。他们通常会拍装修后的屋子,那些房子看上去的确精致——通白的墙体,客厅点缀几棵落地绿植,墙上挂着金属框挂画。

    博主介绍说,这是花了30万元左右装修的效果。花30万元买房,再花30万元装点——在互联网这个舞台上,诸多事物被制造出来不是以供使用,而是以供观看。当卖房博主将镜头扫向落地窗,窗外一片晴朗,远处还有树林,有那么几分钟,我恍惚间觉得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处所。

    这些卖房博主似乎脱离了城市本身而存在着。他们大都在2018年“鹤岗低价房”变成新闻后开始从事房地产行业,他们的关注者和客户大都是外地人。这些博主并不被本地网红公司看重,尽管他们发一条短视频就有成百上千的点赞量。一位鹤岗当地网红公司的老板说:“他们压根无法带货,甚至不如那些才艺博主,因为他们的粉丝买了房就跟他们失去了联系。”

    除了那些精致的房子,鹤岗的另一面在账号“直播鹤岗”里。那是鹤岗市广播电视台的官方账号,全天候直播,镜头总是对着某一条街,街上几乎看不到人,只有各式各样的车来回穿梭——小汽车、公交车、摩托车、吊车,它们保持着平稳的节奏在城市里工作,人则隐匿了起来。在这些远距离的俯视镜头里,我看到了这个城市原来的样貌——一个秩序井然的巨型工厂。

    30年前,在煤矿的鼎盛时期,工厂还未衰落,这种秩序更为直观。在一张30年前拍摄于鹤岗农贸市场的老照片里,售货员戴着统一的白帽子,消费者穿着颜色差不多的衣服。照片里人挨着人,看不清每个人的具体样貌,只看得到整齐的队列。

    30年后,我在人民广场上再次看到工厂遗留的印记。在一个2万多平方米的广场上,自发来跳广场舞的老人,不自觉地列起了阵,方的、圆的,从东到西,他们占据了整个广场,工工整整、边界清晰,如同一场正式的集体演出。

    二、闯入者 作为一个外来者,融入鹤岗是很困难的。如果一个年轻人不想干体力活,也不想做销售,在这里,几乎没什么工作可做。打开发布鹤岗招聘信息的公众号,偶尔能看到一两个科技公司的招聘广告,它们招募客服岗位。当然,这里的“科技”公司只是与科技有关的公司,在这里工作,你需要的技术基本只有一项:会打字。

    一天早上,我跟随HR在微信上发来的指引,走进深藏于小区中的一家科技公司。公司楼下是一家发廊,隔壁是一家中医按摩店,早上9点,10多位客服人员坐在他们的松人电脑前,盯着屏幕上的淘宝对话框,敲击着他们为自己配备的机械键盘。

    我走进去,公司经理什么都没问,她已然默认造访者来这里就是为了面试。她直接打开“金山打字通2016”叫我试试。

    我在打字测试软件里看到一些熟悉的句子:“好哒呢亲爱的,这边收到了您迫切的心情,这边一定给您加急发货。”“耽误了您的宝贵时间深感抱歉。”“实在不好意思,您看我这边给您申请一些补偿可以吗?”

    我面对电脑,不用调动任何智力或情感,只有手指在运动。看着显示屏左下角不停上涨的数字,我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打游戏的兴奋感。只要我能保持这个节奏,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就会上涨。10分钟后,经理走过来,打断了我:“挺好的,可以了。”数字停留在了74字/分钟。然后,我听到经理说:“你的速度挺快的,可以试试售前。”

    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没有关于学历、年龄、婚姻状况的问题,只不过10分钟,她就开始交代上班的注意事项。直到我说我不是鹤岗人,经理停了下来,她面露难色:“估计你也干不长,我们不想招短期的,三月两月,这边刚学成熟,你扔下店走了,我们还得再找。”

    鹤岗人似乎习惯了用一种更为长久的时间尺,标记和筛选一切。他们想要留得住的,而不只是暂时可用的。那些迅速攻占下沉市场、渗透力极强的互联网产品进入这座城市时,也要接受这样的考验。

    共享单车来过,后来全清了,随意停放的单车影响了城市的干净;在线麻将来过,后来市民们加大了赔率高的赌注,它成了赌博而非娱乐,被取缔了;大众点评也有,但没有商家经营它;出租车招手即停,不需要打车软件来进行资源配置;司机也都通晓城市的每一条马路,不需要电子地图提示最短线路。

    在这短短10年,有过不少雄心勃勃的科技创业者带着他们的产品,试图闯入这里,只是留下来的人寥寥无几。我找到了一位。

    我在一个小区底商门店见到了他——鹤岗互联网行业最重要的人——刘永朋。他的公司会承接程序开发项目。门店临着街,一进去,我看到被玻璃分隔出的三个格子间,其中一间是刘永朋的办公室。他穿着一件蓝色商务格子衬衫,坐在会客室,面前的茶具盘占据了整块桌面。

    2017年,由市政府牵头修建了一块“互联网+”基地——近4000平方米,刘永朋被政府任命为基地董事长。

    刘永朋曾在百度北京总部做产品经理,他从小在鹤岗长大,直到大学去了佳木斯,毕业后去了北京,进入百度工作。2017年,他回到鹤岗开始互联网创业。5年的创业历程让他总结出鹤岗的生存之道:“(产业)不是分头部、腰部和尾部嘛,我们做的是尾部的工作,基本上就是靠量取胜。”

    这些尾部工作,某种程度而言,就是搬运——复制淘宝店铺、拼贴企鹅号文章。30个人可以管200家店铺,50多个人可以维持200多个企鹅号,一个人一天可以拼出5篇企鹅号文章,一个账号一天收益近2000元。他们从网上找来文章,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唯一的要求是保证重合率不超过85%。他们制造合规的产品,而唯一的质检员就是互联网审查员。

    企鹅号和百家号最受欢迎的时期,也是刘永朋的公司产能最高的一段时间,后来短视频夺走人们的注意力,刘永朋自认错过了入局机会。当他预备改变时,“短视频赛道已经很拥挤,竞争不过了”。只依赖一个互联网产品进行生产是有风险的。相比之下,本地客户要稳定得多。刘永朋帮鹤岗的商家做过促销小程序,在微信没有投票功能之前,他也做投票小程序。小程序的框架都由他写,员工只需要做一些填充。

    公司真正步入正轨是去年,他有了稳定的业务——为政府搭建疫情数据统计平台,这是那种能放在公司案例PPT首页的、受到绝对认可的项目。刘永朋给鹤岗兴山区政府搭建数据平台,赶工一个月完成,之后还要不断填充新的功能。防疫工作的主体负责人是区政府,一个区就需要一个系统,鹤岗市有6个市辖区,还有临近的双鸭山市、伊春市,它们都可能成为产品的买单者。

    刘永朋搭建的疫情数据平台并不复杂,主要是搜索和上传功能。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数据。使用者是区内所有基层工作人员。在这个深蓝色的页面上,能看得到全区人口数、党员人数、疫苗接种人数、返城人数等实时更新数据。

    这些数据都来自人口普查以及健康宝实时上传,开发者所做的仍旧是搬运——将数据从Excel表格搬到一个H5网页中。系统正在向综合平台发展,刘永朋说,他们正计划将公安系统、党建系统的数据都集合到一起。

    作为书写者,我对搬运这种工作有种天然敌意,因为我们遇上它们时,总是被抄袭、被侵权、被盗取。但靠搬运数据养活公司的刘永朋看到了其中的巨大意义。搬运是一种整理,原来的户籍信息和人口统计里,那些重复的、被遗漏的、不完整的数据都被系统找了出来,并做了大量矫正。而最新的准确数据和旧数据之间的误差能解释很多问题。

    复制、搬运是这座城市公认的经营规律。鹤岗最大的咖啡馆绿思咖啡在一个市开了四家店,每条商业街都有一家本地人创业的奶茶店,而那些大城市有的消费品在这里都能找到“平替”。没有必胜客,但有9.9元的比萨和炸鸡;没有瑞幸,但有蜜雪冰城旗下的咖啡品牌“幸运咖”,一杯美式咖啡只卖7元。

    三、缓慢与自足 每个生活在此的人都跟我说,“鹤岗其实挺好的”“鹤岗只是这几年不行了”。语气中有种满足感,可又并非全然感到满足。

    鹤岗市中心有一家名为“比优特”的超市,这是鹤岗最大的超市,它最早只是一家6平方米的化妆品门店,而现在,它所在的商业大厦叫“比优特时代广场”。由于比优特在鹤岗的产业太多,市民们平时的称呼会直接省略“比优特”三个字,而是叫“时代广场”。比优特从鹤岗起步,向周边城市辐射。黑龙江和辽宁现在共有80多家比优特超市的分店,比优特成了“中国连锁百强”之一。

    这家超市看上去没什么特别,除了办公室墙上贴满了规章制度和报表总结,柜子里、桌子上,到处都是A4表格。来鹤岗好几天了,只有在这家超市,我才感受到时间的紧张。员工们人手一块智能手表,忙起来的时候,甚至没有时间掏出手机。

    一位企业微信的员工告诉我,比优特在企业微信上开发了200多个功能,这对于一个这种规模的企业来说是很罕见的。他们开发的功能并不复杂,都是类似于查库存、查销价、更新商品状况、审批商品的任务。以前这些任务需要理货员挨个清算,记在表格里,或者录入单独的系统,而现在这些系统被整合在了企业微信上。尽管这些小程序本身不是商品,无法获利,但它的工具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

    不过鹤岗似乎已经习惯了缓慢和自足。

    这座城市就像被定格在某个时间点。可能是20年前,当时“互联网”还是个新名词,腾讯、阿里巴巴都还不存在,鹤岗就出现了中国第一个人肉搜索事件——一个女人拍摄虐猫视频,上传到互联网后被网友扒出真实信息。

    那时候,刘永朋买了他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1万元,跟现在的价格差不多。也可能是15年前,淘宝电商刚开始走上坡路,一个叫刘瑞铭的人出于兴趣,开了一家淘宝店卖女装,但她更看重的还是鹤岗的实体店,她从不为经营状况发愁,那时候花几千块钱买大衣的人,在鹤岗有很多。

    当站在虚拟和实体的分岔路口,选择重点经营淘宝店还是实体店时,刘瑞铭选择了后者。她错过了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捞金的机会,这似乎是个错失财富的遗憾故事。20年后,她和别人一起创业开整形医院,合伙人信奉扩张和速度,试图占领市场,一年内在黑龙江开了多家分院,而她相信稳健,选择了退出。

    今年,她又重新开了一家电商公司,有20多个员工。我走进她的公司直播间,小格间里空荡荡,只有一把椅子、一块纯色背景布,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打造了两个直播间,安上直播设备。直播时,这里只有主播和场控。

    刘瑞铭没什么发展壮大的野心,她唯一的希冀是,能从卖别人的产品变成卖鹤岗农产品。鹤岗的大米常常会被五常的大米厂商收走,掺进它们的袋子,再打上“五常大米”的标签。

    “鹤岗的大米特别好吃,可是它从来没有过自己的包装、自己的品牌。” 刘瑞铭说,她也想过跟杭州、广州的电商公司合作,但没人愿意卖农产品,农产品的利润只有10%—15%,但化妆品、衣服的利润能达到65%。更何况,从这里发货的快递费还贵。无论如何,这不是个取巧的买卖。

    四、棚改房 一天晚上,我打车去了鹤岗普陀山,我预备在山上走一走,但下山成了麻烦事,我拜托出租车司机等会来接我,我们达成了口头协议。司机表示可以等下山后一起付车钱。20分钟后,我在约定的地方上了车,车里还有一对母女,女儿40多岁,母亲60多岁。这对母女一直沉默着,一句话也没说。

    司机将这对母女送到鹤岗棚改区的楼群附近,这里是鹤岗房价最低的区域,网络上那些2万块钱一套的低价房便是指这里。这里像是一片原野上横空竖起一大片楼宇,工工整整地排列在此,除了楼什么也没有。

    母女俩下车后,司机开口说话了。他说,这里住的都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人。每个城市都有贫穷的人,贫穷的人也总会聚集在某一区域。只是我想到我曾在网络上看到对于鹤岗房价的分析,网民们煞有介事地分析鹤岗房价低的原因,媒体也在一旁推波助澜。

    有媒体刊文表示,正是因为棚改房太多了,导致商品房无人问津,所以房价上不去。按照经济学规律,这是一个正确得不能再正确的结论。但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偏差——将一个地区的房价低归因于棚改房。当对低收入阶层的保障和商品市场发生冲突时,我们关心的是市场,是房价,而不是社会保障。

    出租车慢慢驶出棚改区,要经过一大片荒无人烟的田地,才能进入市中心。夜晚,整个城市更是空荡荡。这是一座作息时间过分健康的城市,晚上不到10点,店铺关了、灯光灭了,经过最热闹的烧烤店时,也只能听到些细碎的说话声。司机说,他送完这单也要回家了,他的家就在市中心。晚上9点多,已经没几辆车在路上开来开去。

    作者:卜弗;本文由新周刊生活方式研究院与边码故事联合出品

    来源公众号:新生活方式研究院(ID:neweeklylifestyle),《新周刊》旗下生活方式研究院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周刊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针对开屏“摇一摇”广告的标准制定,有用吗?

    设计动态 2022-12-06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手机软件“开屏广告”(闪屏广告)泛滥这个现象的。 从小雷的角度来说,手机软件,尤其是第三方软件的开屏广告毫无疑问是一个“破坏用户体验”的设计。更不用说某些软件已经把开屏广告玩出了新花样:以前那些静态图片广告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广告已经学会点击

    如今很多手机软件设置的“开屏广告”是轻轻晃动手机就能在用户反应过来之前完成不同App之间的联动性跳转。对于这种现象,有关部门开始针对开屏弹窗广告进行整治。那么,这次针对“摇一摇”的标准制定,有用吗?本文对此做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手机软件“开屏广告”(闪屏广告)泛滥这个现象的。

    从小雷的角度来说,手机软件,尤其是第三方软件的开屏广告毫无疑问是一个“破坏用户体验”的设计。更不用说某些软件已经把开屏广告玩出了新花样:以前那些静态图片广告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广告已经学会点击按钮跳转到别的App里了,更有甚者选择直接调用手机的陀螺仪或加速传感器,只要轻轻晃动手机就能在用户反应过来之前完成不同App之间的联动性跳转。

    图片来源:雷科技

    对于这种现象,有关部门也多次出手整治:2021年7月,工信部就发表了名为《工信部大力推进APP开屏弹窗信息骚扰用户问题整治》的文章,开始针对开屏弹窗广告进行整治。而在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电信终端产业协会联合推动制定APP“摇一摇”开屏信息弹窗跳转相关标准, 试图规范化App的开屏“摇一摇”广告,从而杜绝“自动跳转”现象,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针对“摇一摇”的标准制定,有用吗?

    一、摇一摇标准严格吗?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规范》的出台并不会直接减少我们打开App时看到的广告数量:以前能看到多少,现在也能看到多少,除非有“良心发现”的广告主发现“跳转率”没有以前那么高了而停止相关广告的投放。 简单来说,《规范》的出台针对的是软件滥用“摇一摇”机制的乱象,而不是App软件有“摇一摇”这个现象。

    而《规范》中新增的对“摇一摇”的判定规则也相当直白:

    触发用户跳转的交互动作可参照如设备加速度不小于15m/s2,转动角度不小于35°,操作时间不少于3s……确保用户在走路、乘车、拾起放下移动智能终端等日常生活中,非用户主动触发跳转的情况下,不会出现误导、强迫跳转。 简单来说,2022年的《规范》明确“摇一摇”行为的判定标准,提高了“摇一摇”行为的触发标准,不再允许软件以细微的加速度变化“误认为”用户想看广告,同时也比明确规范了不得出现误导和强迫跳转。

    另外,在《规范》中也明确定义了App欺骗误导的行为,为用户维权提供了工具和手段,比如:

    ……通过“是否立即开始游戏”、“领取红包”、“手机卡顿”、“耗电太快”、“内存已满”等诱导方式……诱导用户下载、安装、使用App。

    如果该标准可以被手机硬件品牌和软件企业共同执行的话,相信过去常见的“自动”跳转现象将不复存在。 但问题是《规范》只是由行业参与者制定的行业标准,说到底也就是“明文行规”,离我们心目中的“法律法规”还有一定距离。

    再加上不少企业仍旧采取“游击战”的方式,在App开屏广告中“干一票”就消失,不仅侵犯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有关部门的整治行为增加了挑战。《规范》能否真正起到规范的作用,现阶段还需要打上问号。

    二、标准治标不治本 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在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可以说颇为常见。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统一推送联盟”,现在改名叫“统一推送工作委员会”了,改过吗?换汤不换药啊。“统一推送”本可以整合国内软件推送生态,减少用户手机后台中推送服务的数量,从而减少用户手机的后台负载,优化手机资源消耗和续航时间,对用户、手机品牌和软件开发者来说都是好事。

    但由于“统一推送”将直接直接影响目前市场上软件推送服务供应商的利益,即使2021年6月“统一推送”就已经覆盖了15个手机品牌,但在操作上依旧采用品牌自己推送服务的手机品牌依旧存在。软件方面也同样如此: 尽管部分软件已经加入了对“统一推送”接口的支持,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软件依旧依赖自己的推送服务或所谓的“底层服务”。

    就连并不直接影响自己“生计”的“统一推送”都难以推广,像“摇一摇”这种真正直接关系到App广告打开率的规范,其推广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就像“统一推送”一样,“摇一摇”规范影响的其实是软件企业的“主导权”。摇一摇机制虽然对用户不友好,也破坏用户体验,但是它确确实实可以提高软件广告的打开率。而“规范”的出现明确了“摇一摇”行为的判定规范,同时还明确禁止各种诱导用户的行为。“摇一摇”只是手段,而《规范》直接从“目的”上禁止App诱导用户,这意味着即使相关企业找到了“摇一摇”之外的新广告跳转方式,也不允许再“帮用户做选择”。从这一点看,《规范》的出现并非坏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真的需要开屏广告吗?或者从根本上讲,软件没了开屏画面就无法运行了吗?

    三、我们真的需要闪屏广告吗? 究竟哪个软件第一个发明了开屏广告已无从考究,但毫无疑问,开屏广告的消失并不会从程序的角度让软件闪退。我知道,如果哪天法律要求全面禁止开屏广告, 一定会有硬件或软件企业站出来说“开屏广告是为了给软件启动、资源加载留时间”,比如某IPTV企业就曾为他们的机顶盒广告这样辩解过。

    但开屏画面就必须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第一代iPhone刚刚发布、AppStore都还没出现的时候,当时的苹果就已经想到了解决软件打开缓慢、黑屏不好看的问题。以当时的硬件水平,打开软件要等个一两秒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当时的苹果并没有在邮件、股票等软件打开之前加入5秒“可跳过”的广告,反而是用一张没有数据的软件界面截图来充当开屏画面。

    这种做法不仅不像现代广告一样破坏用户体验,甚至还给用户一种软件响应非常快的错觉,可以说一举多得。当然了,现在iPhone上来自Apple的第一方软件已经直接取消了这个设计,即使冷启动也足够迅速。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因为苹果自家软件优化的问题,那这里再举一个优秀的正面例子:iOS的小米移动App。 作为一个运营商的App,iOS上的小米移动App有着所有运营商App中惊为天人的打开速度,即使冷启动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直接进入到主界面开始使用。

    图片来源:雷科技

    没错,小米移动也有开屏画面,但因为打开速度实在是太快,小米并没有在小米移动的开屏画面上强行填充5秒的广告。就算是冷启动长达数秒的“小而美”App,也不会在开屏放广告来“丰富用户体验”。可以说开屏广告从来都不是互联网时代的“必需品”。

    顺带一提,根据小雷某些做移动开发的同学的反馈, 部分App为了提高开屏广告的展示次数,会在后台主动“杀掉”自己的进程,用提高应用重载率、牺牲用户体验、“甩锅”手机品牌的方式获取更高的广告收入。 对这种App来说,《规范》的作用根本不值一提。

    四、总结 如果说开屏广告的出现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那“摇一摇广告”毫无疑问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里程碑。“摇一摇”的出现标志着App开发商正式站到了用户的对立面: 为了提高广告的跳转率,他们不惜以牺牲用户数量、侵犯用户底线的手段为广告引流。在“恶心用户”这件事上,源源不断的广告收益是他们的动力,店大欺人的“生态”是他们的底气。

    而《规范》的出现,只不过是他们“榨取用户价值”的小障碍。可以预见的是,App开发者将不断更新全新的诱导用户跳转方式,而“跳一跳”的猫鼠游戏,也将以另一个形式继续上演,直到明年《规范》的上线。

    作者:雷科技互联网组;编辑:定西

    来源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聚焦科技与生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雷科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大厂出品!写给UI设计师的交互自学指南

    UI交互 2022-12-06
    编者按:本文从启蒙、基础、强化、进阶4个方面,列举了UI设计师学习交互的路径和方法。交互自学干货:网易设计师:自学交互最应该关注的 4 个核心知识点网易UEDC - 杨倩 :对于非交互设计的同学,要怎么去学习交互设计呢?阅读文章 > 一、为什么 UI 设计师要懂交互?

    编者按:本文从启蒙、基础、强化、进阶4个方面,列举了UI 设计师 学习交互的路径和方法。

    交互自学干货:

    网易设计师:自学交互最应该关注的 4 个核心知识点 网易UEDC - 杨倩 :对于非交互设计的同学,要怎么去学习交互设计呢?

    阅读文章 >

    一、为什么 UI 设计师要懂交互? 近几年的互联网市场,有不少公司提出了“全链路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说法,合并交互与 UI 岗,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高要求,有人则说这是一场变相的“人力压缩”。

    其实,设计师作为一个高度复合型的岗位,虽有 UI、交互、产品设计等细分,但无论是哪个细分岗位,都需要对业务、场景、用户、技术实现有所掌握,才能给出最佳的设计方案。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单纯的“美化产品原型稿”,早已丧失了获得高回报工作的可能性。

    因此,才会对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综合化。放眼如今的 UI 设计师招聘描述:用户体验、交互可行性、数据分析……这些曾属于 交互设计 师的职责,已普遍的出现在 UI设计 师的必备技能中。

    至此,我们可以危言耸听地说一句:“单一的 UI 设计已经逐渐满足不了互联网市场的需求”;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丰富起自己的武器库,去创作更大的价值……

    二、UI 设计师该如何学习交互呢? 1. 启蒙篇: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笔者曾经也是一位 UI 设计师,在工作中由于项目从 C 端逐渐偏向 B 端,工作重心也就需要从视觉倾向于产品逻辑、交互体验上了。岗位名称从“UI 设计师”到“用户体验设计师”再到“交互设计师”。

    这其中最大的转变就是:将自己从“站在画面美观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转变为“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也许我之前是个不懂设计的美工)。

    举个简单的例子,之前做一个叉车工使用的 PDA 把枪界面:

    现场实施人员给我带来一个小需求,为避免叉车工在操作的时候误触,需要把底部的操作按钮向上移;

    我在上移了 16px 之后依然被要求不够,“继续上移,再上移!”

    站在设计规范的角度上,我与实施人员几番 battle 之下……他发给我一张现场叉车工人的手的照片,我这才明白这么做的理由:

    长期的重活导致他们的手骨节粗大;再加上在搬货途中使用 PDA 的抖动性增强,使他们的操作误区比普通人大了许多。

    在了解用户与场景之后,再看向那个 PDA 界面操作按钮下大片的空白,瞬间显得合理了……

    2. 基础篇:如何画出合理的界面?

    首先,笔者建议大家可以结合自身项目,从基础层面开始学习,由小至大、由简入繁。

    一来,是因为项目流程中原本岗位配合本就严丝合缝,要么是已有交互、要么是产品经理产出交互原型稿,可能并不会给你很大的试错空间;

    二来,则是因为各位分析过大场景的能力可能不足,直接上手反倒容易短期内没有产出,影响学习的情绪……

    基础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工具、控件、设计原则

    ① 工具

    这里会有很多 UI 童鞋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需要学习 Axure 软件吗?

    个人建议:Axure 可以但没必要, 反正我现在没用到。各位既然能够画出精美的高保真效果图,那么低保真的交互稿还画不出来吗?

    工具如何并不重要,如今用 Sketch、Figma 画原型的交互设计师很多,而且这样更方便与视觉同学之间的产出物转化。

    所以大家倒不必将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软件上,别让软件成为学习路上的第一个拦路虎。

    ② 控件

    IOS、Android、MacOS、Windows 各端、各平台的设计规范&控件是设计的基础,无论你是 UI 还是交互,都应该熟练使用各个平台、系统的组件使用场景。

    只是 UI 与交互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 很多 UI 设计师过分注重组件的样式,而忽略了它们的用户使用场景。所以组件究竟该如何学习?

    a. 熟记组件的使用场景

    这个组件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只有熟记使用场景,才能在需求到手时,快速实现功能。

    这些内容在各组件共享平台的使用指南中都有详细介绍,以 element 为例:基础用法、相似组件区别都有标明(如下图)。

    b. 各端组件不要混用

    不同端的同种功能组件会有很大的操作区别,比如:滥用移动端与 PC 端之间的组件,就会影响到用户的体验。

    以加载方式为例:web 端常见的分页加载就不适合出现在移动端,移动端主打的轻量化操作体验,多以滚动&点击的方式触发加载。

    ③ 设计原则

    如何画出一张合理的界面布局?那么你一定离不开交互设计的七大定律。

    对于交互设计七大定律,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了解:格式塔原理、7±2 法则、席克定律、费茨定律、奥卡姆剃刀原理、复杂性守恒定律等。

    交互设计七大法则!新手必看的超多案例 编辑导语:怎么样才能让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加美观,更加符合大众审美呢?

    阅读文章 >

    以上定律的详细定义,笔者在此就不一一摘抄了,想要知道的童鞋可以上网搜一搜。下面我具体只讲我是如何学习这些定律的,那就是:多看案例!看得多了,自然就会用了。

    以费茨定律举例:

    带入这个定律去看下面的实际方案:

    详情页面“返回”按钮究竟摆在哪里,比较合适呢?

    我们选取了几个 App 详情页面的查看,最常见的两个样式,左上角 VS 左下角,那么哪个方案操作更便捷呢?

    带入用户手指操作的场景,如果是双手操作,那么两个方案区别不大;但如果是单手操作,通过单手拇指触屏的操作热力图来看,左上角的返回按钮属于“难触及区域”,而左下角则是“操作便捷区域”,带入费茨定律,我们就能得出左下角的返回按钮操作更快捷!

    温馨提示:

    其实这些交互的定律就如同我们 UI 的设计规则一样,可以在做设计的时候去参考,却不能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场景。以免出现笔者前文中“一味追求规范,而忽略用户痛点”的教训。

    3. 强化篇:如何做出好用的功能?

    一个好用功能的前提,得是一个能用的功能。所以我们要先让流程闭环,功能跑起来;然后再做优化,逐步完善……

    ① 先做出一个能用的功能:流程闭环

    我们在做每一个版本需求时,产品经理都会给到一条功能的业务流程,而这条业务流程是没有办法直接转化成页面的。设计师们需要将“业务流程”转化为“用户操作步骤”,再转化为“界面”。

    举一个最经典的审批流程的例子:

    业务流程大家都很熟悉:发起-审批-结束;其中包括了两类用户:发起人&审批人。以发起人为例,向下拆分他的用户操作步骤;再从操作步骤中推导出界面(如下图):

    ② 让功能变的好用:深挖用户场景

    当闭环的操作流程已经搭建完成,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让它变得更加好用了。

    这一环节我们需要深度挖掘用户场景:弄清楚“谁?在什么情况下?要做什么?”,然后与用户共情,带入场景去思考问题……

    继续以发起审批为例:

    在这一过程中,审批发起人(用户)+在提交了审批之后(场景)+想要知道审批的结果(目标)。

    带入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场景下,他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会有什么想法?再以此为需求,逐步完善我们的功能:

    这里可能又有童鞋发问了:我没有这么强的共情能力,想不到这么多用户的可能性怎么办?

    那么,交互设计师的核心技巧:用户调研、可用性测试、数据埋点、竞品分析……就可以了解一下了!通过这些方法,就能又快、又准的帮你做出一个好用的功能。

    4. 进阶篇:设计赋能业务(绩效加分项)

    “赋能业务”是设计师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相信这个词在大家的绩效汇报中经常看到。

    如果说不懂“用户体验”的 UI 只是一个画图机器的话,那么不懂“赋能业务”的交互则是一个画原型图的机器。

    ① 如何赋能业务?

    首先要弄清你的业务目标是什么?然后再围绕着业务目标去细化拆分:

    思考自身设计,拆分设计任务 了解项目组其他岗位成员的拆分任务,找准发力点,向下拆分 举个例子,一个证件审核后台的案例:

    审核后台的客服人力不足,导致工单积压,用户频频电话投诉催办。业务方要求在一个月内,在不增加客服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将催办类投诉工单降低 80%!

    收到这个业务目标后,项目组内全体成员都在针对业务目标思考方案、制定各自的任务:

    第一步,设计师团队从设计出发,拆分设计任务:

    去调研客服人员审核流程,做操作步骤精简提效; 再去调研投诉用户的心理,增加审核进度反馈功能,缓解用户焦躁情绪; 然而,这些体验层级的优化虽有奏效,却很难担起降低 80%投诉率的大额目标。

    第二步,理清团队其他岗位的任务内容及策略,向下拆分:

    通过沟通,大数据团队针对该目标提出了通过 OCR 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通过扫描将印刷文字转为图片,再利用文字识别技术转化为可使用的文字输入),智能审核证件的方案。然而却因为 OCR 识别错误率太高,导致近一半的工单仍然需要人工审核。

    那么此时,设计师就可以在提升 OCR 识别成功率的目标下,向下拆分自己的设计目标了。

    去调研 OCR 识别率低的基础情况:除去技术层面的问题,用户上传照片不规范、倾斜、反光、重要信息未拍全等都会导致识别失败。

    那么对于这些问题,上传审核步骤的指引优化就是关键所在!

    最后,团队一起实现了降低 80%投诉率的大目标,而设计师在项目过程中,既解决了用户遇到的问题、又解决了团队遇到的问题,做到了真正的赋能业务!

    尾声 漫长的文章终于接近尾声了……

    最后一句临别赠言送给大家(也是笔者在学习交互的时候,一位老师送给我的):

    不必太过死磕各个岗位的工作范围,没有哪个行业内的专家能够给交互、视觉、以及任何一份岗位的工作范围去下定义。百度百科上能搜到的所有针对岗位的描述,也都只是包括但不限于。

    所以,不必被他人设限,也不必给自己设限……

    总而言之一句话,学习和提升是自己的事情,预祝各位成功!

    欢迎关注「网易UEDC」公众号:

  • 新鲜出炉!2023年值得关注的6大设计趋势:视觉篇

    UI交互 2022-12-06
    最近查阅了国内外近 20 篇 2022 年和 2023 年的设计趋势类文章,总结了 6 大类视觉设计趋势。最大的感觉是,每一种稳定的新趋势都来源于以往的铺垫,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不同风格之间的融合创新经常能让曾经的经典再次迸发出新的活力。设计趋势网页篇:先睹为快!

    最近查阅了国内外近 20 篇 2022 年和 2023 年的 设计趋势 类文章,总结了 6 大类 视觉设计 趋势。最大的感觉是,每一种稳定的新趋势都来源于以往的铺垫,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不同风格之间的融合创新经常能让曾经的经典再次迸发出新的活力。

    设计趋势网页篇:

    先睹为快!2023年值得关注的10大平面设计流行趋势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一转眼 2022 年就只剩最后一个月了,除了总结今年的收获,也是时候了解一下未来的设计新趋势了。

    阅读文章 >

    一、3D 风格 随着我们进一步深入元宇宙,对 AR/VR 的应用需求将在各个行业继续发展,在这样的发展下,具有纵深感的 3D 风格大概率会持续保留在每年的主流趋势里,它的应用从简单的使用阴影和轮廓增加深度,到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构成图标、添加纹理、形成场景和动画,一直在不断的丰富着蓬勃发展的数字世界。

    BY Mako Tsereteli

    By Vivivian for Vitality Studio

    二、玻璃风格 从 Mac OS Big Sur 和 Windows 11,社会压力的倍增使得天然具有清透感的玻璃风格稳居近 2 年的设计趋势榜单前排,并且还一直在 设计师 的手里不断的演变进化,这种进化主要是和其他风格打包出售。例如近 1 年兴起的磨砂玻璃风、弥散玻璃风、极光玻璃风等,从 2D 的平面和 UI 界面到各种 3D 图标和场景,自带清透感的玻璃风变成了一种随处可见的风景。

    「新拟物化」过时了!此刻你最应该拥抱的是「玻璃拟物化」! 还记得今年年初大家追捧的 新拟物化(Neumorphism)风格嘛?

    阅读文章 >

    实战案例!「毛玻璃拟态」图标的临摹思路与原创技巧 这篇文章主要分享怎么做一套毛玻璃拟态图标,以及在这基础上如何发散创意。

    阅读文章 >

    三、新式渐变 渐变风格,把它作为趋势似乎有点老套,但万变不离其中,它的各种进化版作为趋势榜单里的常客一定已经让你印象深刻。而且说实话,各种新名字渐变的区分度其实并没有那么明显,作为渐变大家族的一员,互相长得像这也是肯定的。

    极光渐变

    霓虹灯

    液体渐变/流体渐变

    弥散柔光

    弥散光设计!网易阿里大厂都在用的刷屏级新设计风 这阵子不是有一种设计流行风悄悄刮了起来嘛!

    阅读文章 >

    四、微创新的字体与排版 1. 大字风格

    大字风格似乎从几年前苹果系统界面的一次改版就开始被人津津乐道,虽然经常被其他趋势挤出它的趋势地位,但随着老龄化,信息冗杂的持续,它一直具有留在趋势榜单的实力。随着与大胆的颜色、几何构图等结合,这种风格已经唤起了新的活力。

    By Ebco Concepts

    2. 复古字体回归

    越未来,越怀旧,这大概是人类的天性。去年到今年,许多颇具复古风格的字体开始回归,例如不停出现的 Sans Serif 字体。

    文艺复古感拉满!设计师必备的5款免费打字机字体(附源文件下载)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给大家推荐了 10 款纤细优雅的英文手写字体,这种字体可以作为在海报设计中作装饰元素,起到平衡版式、丰富画面层次和烘托氛围的作用。

    阅读文章 >

    左:ABC Ginto geometric humanist sans serif typeface by ABC Dinamo.

    右:ABC Ginto geometric humanist sans serif typeface by ABC Dinamo.

    3. 扭曲字体

    也许比较小众,不过我觉得蛮有趣的。拉伸的字母和打结的排版使得传统的字体样式被赋予了文字扭曲,连字打结、融化或淡入淡出的形式。这种样式的出现也可能和 Metaverse 趋势有关,它为设计提供了呈现一个支离破碎现实可能性,当然,它也有可能是受到了液体渐变风格的影响,为字体加入了一种液体效果。

    Cobya modern variable weight typeface by Lane Knop

    4. 生动排版

    字体结合图形、颜色、用动画等来辅助字体排版,各种创意性的想法结合层出不穷,让画面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五、新复古风格 复古设计的风向不会仅仅局限于字体和排版,或者说,字体和排版的复古回归只是复古设计风格的一个方面,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复古当然不是原本的复制,而一直在融入新的变化,复古未来主义、微复古风格、朋克风格……这些在曾经流行过的设计样式展现出新的生命,所以,也许我们可以统称这一类的风格为:新复古。

    Packaging design for KEW 3101 Coffee

    六、环保自然风 快节奏带来的失衡感促使着人们关注着自然、健康和生活的平衡感。这样看来,环保自然的风格将会一直保留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它不会过时。除了单纯在视觉表现层传递环保以外,在材料、印染等实实在在为环保而设计的方向也逐渐受到了设计师的重视和提倡。同时,大自然本身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形状也给了设计师很多启发。

    3D 风格、玻璃风格、各种新式渐变、微创新的字体与排版、以及新复古与环保自然这六大类风格趋势,在 2023 年,会在你的设计里会占据几条呢?

    备注:所用图片一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因直接来源于查阅的文章,未标注作者。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林间有影落」

  • 10年资深设计师:如何搞清设计中的供需关系?

    UI交互 2022-12-06
    哈喽,各位设计同僚大家好,我是造视品牌中心的品牌总监图层叔。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职业生涯,以及这 10 年从一个单纯的技术型设计师如何成长为一名具有品牌思维的创意团队管理者。「服务品牌」倍轻松、松下、森马、WMF、自由点、卡士酸奶、十月结晶、水密码、原始黄金、盐津铺子、鲨鱼菲特、慧曼洗碗机、尔沫卫...

    哈喽,各位设计同僚大家好,我是造视品牌中心的品牌总监图层叔。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职业生涯,以及这 10 年从一个单纯的技术型 设计师 如何成长为一名具有品牌思维的创意团队管理者。

    「服务品牌」 倍轻松、松下、森马、WMF、自由点、卡士酸奶、十月结晶、水密码、原始黄金、盐津铺子、鲨鱼菲特、慧曼洗碗机、尔沫卫浴、德佑湿厕纸、传奇会茶叶……

    一、我的成长经历 我是 2012 年在电商野蛮生长期进入电商这个行业的,在 2017 年开始创业。在这个时段是我成长最飞速的时候。让我从一个只关注技术的设计师,转变为一个具有品牌思维的经营者。也从最开始只追求技术上的提升,到系统化去学习品牌理论(在认知层面有很大的改变)。

    所以在创业初期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前期有大量的试错成本,在思维转变后,慢慢从开始做低端的设计,一步步成长为具备品牌思维的负责人。

    二、什么是品牌思维? 首先要明白很简单的一个底层逻辑“供需关系”,因为所有产品和人的接触都是有供需的。设计也是需要搞清楚设计中的“供需关系”。无论是我以前,还是有部分的设计师,都是以技术为王,这样就会导致在设计时过于“自嗨”,就无法去洞察“消费者、品牌、产品、运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那么如何解决供需呢?

     1)需求:这个项目需要什么?

     决策人是谁(运营、老板、设总监),需求是什么? 品牌当前阶段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品牌的发展阶段(萌芽,发展、破圈、成熟),品牌的历史是什么,品牌的内核是什么? 产品在这个阶段需要怎么样去突破? 产品是新品还是老品,新品如何形成差异形成流量爆品,老品如何奠定地位和标准。  消费者对于品牌和产品的需求是什么?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市场需求,功能需求的挖掘。 供给:我有什么?在这个项目如何解决一一解决这些需求?

    那么我们就以上面的需求罗列思维框架,举个例子大家就能理解了。例如,我们做的盐津铺子,盐津铺子在用户认知是一个很传统的品牌。随着消费的升级,人们对于休闲零食的需求不仅仅是口感和味道,升级为“社交属性”。

    “打破旧的烙印,焕发新的印象”这个就是在各个需求维度中找到的成果,通过这个成果与品牌需求、产品需求的结合提取了整个视觉打造的核心:

    打破消费者对于盐津铺子传统陈旧的烙印焕发新的印象 在传承工艺美食的同时变,得年轻、潮流、有趣好玩。让年轻消 费者产生兴趣点,从而产生共鸣。 怎么把传统的传承工艺用年轻时尚、有趣好玩的方式表达。 再去倒推到我们视觉呈现:产品包装、IP 形象、主题风格、主题创意如何打造。所以通过需求的深度解析、才有了视觉表达关键词和思路:

    “国潮”承载视觉表现 ,用 IP 和国潮热辣少年结合。

    “美味匠心”坚守传承,传承工艺,新表现,新表达。

    “零食艺术”表达创新,零食界的“抓马”Drama。

    其次,当意识到了“供需关系“的底层逻辑。在考虑问题的维度就会发生变化,不管是创意想法、还是设计呈现,对于品牌自身的内核理解。就会从各维度的需求去考虑,这样对每个板块需求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入。 核心本质就是你的意识决定了你技能的瓶颈。

    三、整个经济下行的阶段,导致各行各业需求减少,设计师该如何破圈?

    近年来,总有设计同僚问我这个问题,当然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无法提供实际的建议。不过我对于这个阶段的思考理解可以作为参考。

    ① 认知破圈, 不断跟各职位的人多交流

    这两年通过和很多专业策划大佬,运营大咖,品牌一线操盘手交流经验和心得发现了。做品牌的核心要点,就是要分析产品,并且关联到背后的人群,一定要考虑到你的竞争环境,这些信息都需要综合考虑深度探索,才能做好一个项目。

    例如十月结晶这个项目,在接到项目时,十月结晶的定位和想要打造的整个概念“东方母婴”已经很清晰了。那么在品牌方向已经很明确的前提下,我的思考更多是把“东方母婴”这个概念结合产品,激活线上的触点,让消费者能快速感知到。

    结合之前的需求框架,我需要解决的更多是产品功能结合品牌理念,让消费者能在线上触点快速感知到产品功能卖点的同时,并且通过主题风格和视觉创意把品牌新的定位更加的落地,让消费者更容易感知品牌理念和定位。

    通过深度对于品牌和人群需求深度的挖掘洞察,提取了核心的视觉走向“国风之美与科技之力融会贯通” 东方精致美学结合创新科技匠心的主题风格。再结合产品本身功能属性“柔软的力量”。提取主题创意——遇见新生之美,绽放女性之力,来进行贯穿整个创意表达。

    主题风格+主题创意,来层层推敲产品元素,人群搭配,空间搭配,视觉符号,才有了十月结晶这个项目的呈现。

    ② 认知破圈,不断拓宽积累自己的知识广度

    时刻观察周边的变化,培养观察总结习惯。多关注流行趋势、流行事件,并向自己提问为什么流行,为什么出圈,搜他出圈的背后逻辑以及操盘团队。 对周身事物时刻保持新鲜感和探索,因为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容易造成信息茧房,要时刻保持对于新的事物,新的趋势来进行探索和吸收。 设计无时不在,电影、综艺、电视剧、包括去餐厅吃饭,养成主动思考背后的设计原因。

    ③ 认知破圈,不断深挖

    研究每一个你接触到的品牌,或者你做的项目品牌的深度挖掘。从现状到历史,不断挖掘,才能更清晰了解这些公司在乎的到底是什么。我在做松下冲牙器项目时,前期对松下整个品牌,历史,创始人理念,产品理念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探索,才提取了我们的核心卖点 6U+,以及创意主题。

    四、我在成长过程中走过的那些弯路 从事设计行业以来,会发现做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思维上都面临需要破圈,我大体把我的成长破圈经历分为 3 个阶段。

    1. 基础技术破圈

    在早期做淘宝的时候,有一条鄙视链,做广告的看不起做媒体的,做媒体的看不起做地产的,做地产的看不起做图文的,而做图文的看不起做淘宝的。

    因为在早期(2011 年)那时的淘宝设计,就是拼素材,下素材,拼在一起就可以用,几乎只需要掌握基础的排版,只要有一定色彩基础,在加上会用 AI 导素材到 PS,就可以满足工作需求。 因此在那时,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版式设计、配色和基础的合成技巧上的研究

    2. 综合技术破圈

    等到了 2013 年以后,明显感觉到行业内卷变得严重,开始重合成,重创意,店铺出现,我记得非常清楚,当年在美妆品类有一个品牌叫瓷肌,打造了一个药妆风格的感觉,瞬间在品类破圈,成了类目 TOP1,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意识到了风格的重要性同时,品牌和产品的关系,品牌和用户的关系,以及品牌和推广之间的关系。这才开始有意识的精进合成、视觉风格、研究产品与视觉的融合,以保持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行业里面能不被淘汰。

    3. 认知思维破圈

    这个阶段,我认为是当前很多设计师都欠缺的,而这个阶段的我也只是还在路上,自从 2017 年后,我们加入到了一家营销策划公司。才发现设计是要跟策略进行结合的;在每个品牌在品类中不同的竞争阶段,不同的抢占市场时机,面对不同消费者,视觉打造的策略也是不同的;并且在什么时候需要去叫卖产品卖点,什么时候需要去挖掘品牌基因,什么时候需要结合推广做事件营销,这是一个相对庞大的知识体系。而现在的我,也正在这个阶段不断的学习与破圈

    也希望我的每个阶段的经历,能给各位小伙伴带来帮助。

    五、对设计同僚们想说的话 我入行已经快 10 年了,见证了电商的起起落落。所以,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打怪升级。在每个阶段不断的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然后朝这个目标不断前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在每个阶段怎么发力。

    如果你刚入行,建议丰富自己的基础。从版式、构图、配色、元素搭配这些基础去深耕,因为这些技能是后期成长的基本。

    如果你入行 3-5 年,建议丰富自己的综合技术。从合成、C4D、AE、动效、手绘这些综合技能里面找到自己的偏好,其他作为辅助来进行学习与积累。

    如果你入行 5 年以上,建议丰富自己的认知(这个要前置,从进入这行就开始有意识的学习积累),从定位、传播、到品牌的理解深入浅出的不断随着市场趋势不断地更新。

    最后给每位正在奋斗的设计同僚一句我的心里话,做事的过程是追寻自醒的过程。做有趣的事,远比有意义更重要,追寻成就感 。

  • 大厂出品!写给UI设计师的交互自学指南

    UI交互 2022-12-06
    编者按:本文从启蒙、基础、强化、进阶4个方面,列举了UI设计师学习交互的路径和方法。交互自学干货:网易设计师:自学交互最应该关注的 4 个核心知识点网易UEDC - 杨倩 :对于非交互设计的同学,要怎么去学习交互设计呢?阅读文章 > 一、为什么 UI 设计师要懂交互?

    编者按:本文从启蒙、基础、强化、进阶4个方面,列举了UI 设计师 学习交互的路径和方法。

    交互自学干货:

    网易设计师:自学交互最应该关注的 4 个核心知识点 网易UEDC - 杨倩 :对于非交互设计的同学,要怎么去学习交互设计呢?

    阅读文章 >

    一、为什么 UI 设计师要懂交互? 近几年的互联网市场,有不少公司提出了“全链路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说法,合并交互与 UI 岗,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高要求,有人则说这是一场变相的“人力压缩”。

    其实,设计师作为一个高度复合型的岗位,虽有 UI、交互、产品设计等细分,但无论是哪个细分岗位,都需要对业务、场景、用户、技术实现有所掌握,才能给出最佳的设计方案。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单纯的“美化产品原型稿”,早已丧失了获得高回报工作的可能性。

    因此,才会对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综合化。放眼如今的 UI 设计师招聘描述:用户体验、交互可行性、数据分析……这些曾属于 交互设计 师的职责,已普遍的出现在 UI设计 师的必备技能中。

    至此,我们可以危言耸听地说一句:“单一的 UI 设计已经逐渐满足不了互联网市场的需求”;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丰富起自己的武器库,去创作更大的价值……

    二、UI 设计师该如何学习交互呢? 1. 启蒙篇: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笔者曾经也是一位 UI 设计师,在工作中由于项目从 C 端逐渐偏向 B 端,工作重心也就需要从视觉倾向于产品逻辑、交互体验上了。岗位名称从“UI 设计师”到“用户体验设计师”再到“交互设计师”。

    这其中最大的转变就是:将自己从“站在画面美观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转变为“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也许我之前是个不懂设计的美工)。

    举个简单的例子,之前做一个叉车工使用的 PDA 把枪界面:

    现场实施人员给我带来一个小需求,为避免叉车工在操作的时候误触,需要把底部的操作按钮向上移;

    我在上移了 16px 之后依然被要求不够,“继续上移,再上移!”

    站在设计规范的角度上,我与实施人员几番 battle 之下……他发给我一张现场叉车工人的手的照片,我这才明白这么做的理由:

    长期的重活导致他们的手骨节粗大;再加上在搬货途中使用 PDA 的抖动性增强,使他们的操作误区比普通人大了许多。

    在了解用户与场景之后,再看向那个 PDA 界面操作按钮下大片的空白,瞬间显得合理了……

    2. 基础篇:如何画出合理的界面?

    首先,笔者建议大家可以结合自身项目,从基础层面开始学习,由小至大、由简入繁。

    一来,是因为项目流程中原本岗位配合本就严丝合缝,要么是已有交互、要么是产品经理产出交互原型稿,可能并不会给你很大的试错空间;

    二来,则是因为各位分析过大场景的能力可能不足,直接上手反倒容易短期内没有产出,影响学习的情绪……

    基础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工具、控件、设计原则

    ① 工具

    这里会有很多 UI 童鞋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需要学习 Axure 软件吗?

    个人建议:Axure 可以但没必要, 反正我现在没用到。各位既然能够画出精美的高保真效果图,那么低保真的交互稿还画不出来吗?

    工具如何并不重要,如今用 Sketch、Figma 画原型的交互设计师很多,而且这样更方便与视觉同学之间的产出物转化。

    所以大家倒不必将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软件上,别让软件成为学习路上的第一个拦路虎。

    ② 控件

    IOS、Android、MacOS、Windows 各端、各平台的设计规范&控件是设计的基础,无论你是 UI 还是交互,都应该熟练使用各个平台、系统的组件使用场景。

    只是 UI 与交互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 很多 UI 设计师过分注重组件的样式,而忽略了它们的用户使用场景。所以组件究竟该如何学习?

    a. 熟记组件的使用场景

    这个组件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只有熟记使用场景,才能在需求到手时,快速实现功能。

    这些内容在各组件共享平台的使用指南中都有详细介绍,以 element 为例:基础用法、相似组件区别都有标明(如下图)。

    b. 各端组件不要混用

    不同端的同种功能组件会有很大的操作区别,比如:滥用移动端与 PC 端之间的组件,就会影响到用户的体验。

    以加载方式为例:web 端常见的分页加载就不适合出现在移动端,移动端主打的轻量化操作体验,多以滚动&点击的方式触发加载。

    ③ 设计原则

    如何画出一张合理的界面布局?那么你一定离不开交互设计的七大定律。

    对于交互设计七大定律,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了解:格式塔原理、7±2 法则、席克定律、费茨定律、奥卡姆剃刀原理、复杂性守恒定律等。

    交互设计七大法则!新手必看的超多案例 编辑导语:怎么样才能让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加美观,更加符合大众审美呢?

    阅读文章 >

    以上定律的详细定义,笔者在此就不一一摘抄了,想要知道的童鞋可以上网搜一搜。下面我具体只讲我是如何学习这些定律的,那就是:多看案例!看得多了,自然就会用了。

    以费茨定律举例:

    带入这个定律去看下面的实际方案:

    详情页面“返回”按钮究竟摆在哪里,比较合适呢?

    我们选取了几个 App 详情页面的查看,最常见的两个样式,左上角 VS 左下角,那么哪个方案操作更便捷呢?

    带入用户手指操作的场景,如果是双手操作,那么两个方案区别不大;但如果是单手操作,通过单手拇指触屏的操作热力图来看,左上角的返回按钮属于“难触及区域”,而左下角则是“操作便捷区域”,带入费茨定律,我们就能得出左下角的返回按钮操作更快捷!

    温馨提示:

    其实这些交互的定律就如同我们 UI 的设计规则一样,可以在做设计的时候去参考,却不能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场景。以免出现笔者前文中“一味追求规范,而忽略用户痛点”的教训。

    3. 强化篇:如何做出好用的功能?

    一个好用功能的前提,得是一个能用的功能。所以我们要先让流程闭环,功能跑起来;然后再做优化,逐步完善……

    ① 先做出一个能用的功能:流程闭环

    我们在做每一个版本需求时,产品经理都会给到一条功能的业务流程,而这条业务流程是没有办法直接转化成页面的。设计师们需要将“业务流程”转化为“用户操作步骤”,再转化为“界面”。

    举一个最经典的审批流程的例子:

    业务流程大家都很熟悉:发起-审批-结束;其中包括了两类用户:发起人&审批人。以发起人为例,向下拆分他的用户操作步骤;再从操作步骤中推导出界面(如下图):

    ② 让功能变的好用:深挖用户场景

    当闭环的操作流程已经搭建完成,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让它变得更加好用了。

    这一环节我们需要深度挖掘用户场景:弄清楚“谁?在什么情况下?要做什么?”,然后与用户共情,带入场景去思考问题……

    继续以发起审批为例:

    在这一过程中,审批发起人(用户)+在提交了审批之后(场景)+想要知道审批的结果(目标)。

    带入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场景下,他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会有什么想法?再以此为需求,逐步完善我们的功能:

    这里可能又有童鞋发问了:我没有这么强的共情能力,想不到这么多用户的可能性怎么办?

    那么,交互设计师的核心技巧:用户调研、可用性测试、数据埋点、竞品分析……就可以了解一下了!通过这些方法,就能又快、又准的帮你做出一个好用的功能。

    4. 进阶篇:设计赋能业务(绩效加分项)

    “赋能业务”是设计师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相信这个词在大家的绩效汇报中经常看到。

    如果说不懂“用户体验”的 UI 只是一个画图机器的话,那么不懂“赋能业务”的交互则是一个画原型图的机器。

    ① 如何赋能业务?

    首先要弄清你的业务目标是什么?然后再围绕着业务目标去细化拆分:

    思考自身设计,拆分设计任务 了解项目组其他岗位成员的拆分任务,找准发力点,向下拆分 举个例子,一个证件审核后台的案例:

    审核后台的客服人力不足,导致工单积压,用户频频电话投诉催办。业务方要求在一个月内,在不增加客服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将催办类投诉工单降低 80%!

    收到这个业务目标后,项目组内全体成员都在针对业务目标思考方案、制定各自的任务:

    第一步,设计师团队从设计出发,拆分设计任务:

    去调研客服人员审核流程,做操作步骤精简提效; 再去调研投诉用户的心理,增加审核进度反馈功能,缓解用户焦躁情绪; 然而,这些体验层级的优化虽有奏效,却很难担起降低 80%投诉率的大额目标。

    第二步,理清团队其他岗位的任务内容及策略,向下拆分:

    通过沟通,大数据团队针对该目标提出了通过 OCR 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通过扫描将印刷文字转为图片,再利用文字识别技术转化为可使用的文字输入),智能审核证件的方案。然而却因为 OCR 识别错误率太高,导致近一半的工单仍然需要人工审核。

    那么此时,设计师就可以在提升 OCR 识别成功率的目标下,向下拆分自己的设计目标了。

    去调研 OCR 识别率低的基础情况:除去技术层面的问题,用户上传照片不规范、倾斜、反光、重要信息未拍全等都会导致识别失败。

    那么对于这些问题,上传审核步骤的指引优化就是关键所在!

    最后,团队一起实现了降低 80%投诉率的大目标,而设计师在项目过程中,既解决了用户遇到的问题、又解决了团队遇到的问题,做到了真正的赋能业务!

    尾声 漫长的文章终于接近尾声了……

    最后一句临别赠言送给大家(也是笔者在学习交互的时候,一位老师送给我的):

    不必太过死磕各个岗位的工作范围,没有哪个行业内的专家能够给交互、视觉、以及任何一份岗位的工作范围去下定义。百度百科上能搜到的所有针对岗位的描述,也都只是包括但不限于。

    所以,不必被他人设限,也不必给自己设限……

    总而言之一句话,学习和提升是自己的事情,预祝各位成功!

    欢迎关注「网易UEDC」公众号:

  • 10年资深设计师:如何搞清设计中的供需关系?

    UI交互 2022-12-06
    哈喽,各位设计同僚大家好,我是造视品牌中心的品牌总监图层叔。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职业生涯,以及这 10 年从一个单纯的技术型设计师如何成长为一名具有品牌思维的创意团队管理者。「服务品牌」倍轻松、松下、森马、WMF、自由点、卡士酸奶、十月结晶、水密码、原始黄金、盐津铺子、鲨鱼菲特、慧曼洗碗机、尔沫卫...

    哈喽,各位设计同僚大家好,我是造视品牌中心的品牌总监图层叔。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职业生涯,以及这 10 年从一个单纯的技术型 设计师 如何成长为一名具有品牌思维的创意团队管理者。

    「服务品牌」 倍轻松、松下、森马、WMF、自由点、卡士酸奶、十月结晶、水密码、原始黄金、盐津铺子、鲨鱼菲特、慧曼洗碗机、尔沫卫浴、德佑湿厕纸、传奇会茶叶……

    一、我的成长经历 我是 2012 年在电商野蛮生长期进入电商这个行业的,在 2017 年开始创业。在这个时段是我成长最飞速的时候。让我从一个只关注技术的设计师,转变为一个具有品牌思维的经营者。也从最开始只追求技术上的提升,到系统化去学习品牌理论(在认知层面有很大的改变)。

    所以在创业初期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前期有大量的试错成本,在思维转变后,慢慢从开始做低端的设计,一步步成长为具备品牌思维的负责人。

    二、什么是品牌思维? 首先要明白很简单的一个底层逻辑“供需关系”,因为所有产品和人的接触都是有供需的。设计也是需要搞清楚设计中的“供需关系”。无论是我以前,还是有部分的设计师,都是以技术为王,这样就会导致在设计时过于“自嗨”,就无法去洞察“消费者、品牌、产品、运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那么如何解决供需呢?

     1)需求:这个项目需要什么?

     决策人是谁(运营、老板、设总监),需求是什么? 品牌当前阶段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品牌的发展阶段(萌芽,发展、破圈、成熟),品牌的历史是什么,品牌的内核是什么? 产品在这个阶段需要怎么样去突破? 产品是新品还是老品,新品如何形成差异形成流量爆品,老品如何奠定地位和标准。  消费者对于品牌和产品的需求是什么?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市场需求,功能需求的挖掘。 供给:我有什么?在这个项目如何解决一一解决这些需求?

    那么我们就以上面的需求罗列思维框架,举个例子大家就能理解了。例如,我们做的盐津铺子,盐津铺子在用户认知是一个很传统的品牌。随着消费的升级,人们对于休闲零食的需求不仅仅是口感和味道,升级为“社交属性”。

    “打破旧的烙印,焕发新的印象”这个就是在各个需求维度中找到的成果,通过这个成果与品牌需求、产品需求的结合提取了整个视觉打造的核心:

    打破消费者对于盐津铺子传统陈旧的烙印焕发新的印象 在传承工艺美食的同时变,得年轻、潮流、有趣好玩。让年轻消 费者产生兴趣点,从而产生共鸣。 怎么把传统的传承工艺用年轻时尚、有趣好玩的方式表达。 再去倒推到我们视觉呈现:产品包装、IP 形象、主题风格、主题创意如何打造。所以通过需求的深度解析、才有了视觉表达关键词和思路:

    “国潮”承载视觉表现 ,用 IP 和国潮热辣少年结合。

    “美味匠心”坚守传承,传承工艺,新表现,新表达。

    “零食艺术”表达创新,零食界的“抓马”Drama。

    其次,当意识到了“供需关系“的底层逻辑。在考虑问题的维度就会发生变化,不管是创意想法、还是设计呈现,对于品牌自身的内核理解。就会从各维度的需求去考虑,这样对每个板块需求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入。 核心本质就是你的意识决定了你技能的瓶颈。

    三、整个经济下行的阶段,导致各行各业需求减少,设计师该如何破圈?

    近年来,总有设计同僚问我这个问题,当然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无法提供实际的建议。不过我对于这个阶段的思考理解可以作为参考。

    ① 认知破圈, 不断跟各职位的人多交流

    这两年通过和很多专业策划大佬,运营大咖,品牌一线操盘手交流经验和心得发现了。做品牌的核心要点,就是要分析产品,并且关联到背后的人群,一定要考虑到你的竞争环境,这些信息都需要综合考虑深度探索,才能做好一个项目。

    例如十月结晶这个项目,在接到项目时,十月结晶的定位和想要打造的整个概念“东方母婴”已经很清晰了。那么在品牌方向已经很明确的前提下,我的思考更多是把“东方母婴”这个概念结合产品,激活线上的触点,让消费者能快速感知到。

    结合之前的需求框架,我需要解决的更多是产品功能结合品牌理念,让消费者能在线上触点快速感知到产品功能卖点的同时,并且通过主题风格和视觉创意把品牌新的定位更加的落地,让消费者更容易感知品牌理念和定位。

    通过深度对于品牌和人群需求深度的挖掘洞察,提取了核心的视觉走向“国风之美与科技之力融会贯通” 东方精致美学结合创新科技匠心的主题风格。再结合产品本身功能属性“柔软的力量”。提取主题创意——遇见新生之美,绽放女性之力,来进行贯穿整个创意表达。

    主题风格+主题创意,来层层推敲产品元素,人群搭配,空间搭配,视觉符号,才有了十月结晶这个项目的呈现。

    ② 认知破圈,不断拓宽积累自己的知识广度

    时刻观察周边的变化,培养观察总结习惯。多关注流行趋势、流行事件,并向自己提问为什么流行,为什么出圈,搜他出圈的背后逻辑以及操盘团队。 对周身事物时刻保持新鲜感和探索,因为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容易造成信息茧房,要时刻保持对于新的事物,新的趋势来进行探索和吸收。 设计无时不在,电影、综艺、电视剧、包括去餐厅吃饭,养成主动思考背后的设计原因。

    ③ 认知破圈,不断深挖

    研究每一个你接触到的品牌,或者你做的项目品牌的深度挖掘。从现状到历史,不断挖掘,才能更清晰了解这些公司在乎的到底是什么。我在做松下冲牙器项目时,前期对松下整个品牌,历史,创始人理念,产品理念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探索,才提取了我们的核心卖点 6U+,以及创意主题。

    四、我在成长过程中走过的那些弯路 从事设计行业以来,会发现做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思维上都面临需要破圈,我大体把我的成长破圈经历分为 3 个阶段。

    1. 基础技术破圈

    在早期做淘宝的时候,有一条鄙视链,做广告的看不起做媒体的,做媒体的看不起做地产的,做地产的看不起做图文的,而做图文的看不起做淘宝的。

    因为在早期(2011 年)那时的淘宝设计,就是拼素材,下素材,拼在一起就可以用,几乎只需要掌握基础的排版,只要有一定色彩基础,在加上会用 AI 导素材到 PS,就可以满足工作需求。 因此在那时,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版式设计、配色和基础的合成技巧上的研究

    2. 综合技术破圈

    等到了 2013 年以后,明显感觉到行业内卷变得严重,开始重合成,重创意,店铺出现,我记得非常清楚,当年在美妆品类有一个品牌叫瓷肌,打造了一个药妆风格的感觉,瞬间在品类破圈,成了类目 TOP1,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意识到了风格的重要性同时,品牌和产品的关系,品牌和用户的关系,以及品牌和推广之间的关系。这才开始有意识的精进合成、视觉风格、研究产品与视觉的融合,以保持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行业里面能不被淘汰。

    3. 认知思维破圈

    这个阶段,我认为是当前很多设计师都欠缺的,而这个阶段的我也只是还在路上,自从 2017 年后,我们加入到了一家营销策划公司。才发现设计是要跟策略进行结合的;在每个品牌在品类中不同的竞争阶段,不同的抢占市场时机,面对不同消费者,视觉打造的策略也是不同的;并且在什么时候需要去叫卖产品卖点,什么时候需要去挖掘品牌基因,什么时候需要结合推广做事件营销,这是一个相对庞大的知识体系。而现在的我,也正在这个阶段不断的学习与破圈

    也希望我的每个阶段的经历,能给各位小伙伴带来帮助。

    五、对设计同僚们想说的话 我入行已经快 10 年了,见证了电商的起起落落。所以,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打怪升级。在每个阶段不断的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然后朝这个目标不断前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在每个阶段怎么发力。

    如果你刚入行,建议丰富自己的基础。从版式、构图、配色、元素搭配这些基础去深耕,因为这些技能是后期成长的基本。

    如果你入行 3-5 年,建议丰富自己的综合技术。从合成、C4D、AE、动效、手绘这些综合技能里面找到自己的偏好,其他作为辅助来进行学习与积累。

    如果你入行 5 年以上,建议丰富自己的认知(这个要前置,从进入这行就开始有意识的学习积累),从定位、传播、到品牌的理解深入浅出的不断随着市场趋势不断地更新。

    最后给每位正在奋斗的设计同僚一句我的心里话,做事的过程是追寻自醒的过程。做有趣的事,远比有意义更重要,追寻成就感 。

  • 新鲜出炉!2023年值得关注的6大设计趋势:视觉篇

    UI交互 2022-12-06
    最近查阅了国内外近 20 篇 2022 年和 2023 年的设计趋势类文章,总结了 6 大类视觉设计趋势。最大的感觉是,每一种稳定的新趋势都来源于以往的铺垫,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不同风格之间的融合创新经常能让曾经的经典再次迸发出新的活力。设计趋势网页篇:先睹为快!

    最近查阅了国内外近 20 篇 2022 年和 2023 年的 设计趋势 类文章,总结了 6 大类 视觉设计 趋势。最大的感觉是,每一种稳定的新趋势都来源于以往的铺垫,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不同风格之间的融合创新经常能让曾经的经典再次迸发出新的活力。

    设计趋势网页篇:

    先睹为快!2023年值得关注的10大平面设计流行趋势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一转眼 2022 年就只剩最后一个月了,除了总结今年的收获,也是时候了解一下未来的设计新趋势了。

    阅读文章 >

    一、3D 风格 随着我们进一步深入元宇宙,对 AR/VR 的应用需求将在各个行业继续发展,在这样的发展下,具有纵深感的 3D 风格大概率会持续保留在每年的主流趋势里,它的应用从简单的使用阴影和轮廓增加深度,到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构成图标、添加纹理、形成场景和动画,一直在不断的丰富着蓬勃发展的数字世界。

    BY Mako Tsereteli

    By Vivivian for Vitality Studio

    二、玻璃风格 从 Mac OS Big Sur 和 Windows 11,社会压力的倍增使得天然具有清透感的玻璃风格稳居近 2 年的设计趋势榜单前排,并且还一直在 设计师 的手里不断的演变进化,这种进化主要是和其他风格打包出售。例如近 1 年兴起的磨砂玻璃风、弥散玻璃风、极光玻璃风等,从 2D 的平面和 UI 界面到各种 3D 图标和场景,自带清透感的玻璃风变成了一种随处可见的风景。

    「新拟物化」过时了!此刻你最应该拥抱的是「玻璃拟物化」! 还记得今年年初大家追捧的 新拟物化(Neumorphism)风格嘛?

    阅读文章 >

    实战案例!「毛玻璃拟态」图标的临摹思路与原创技巧 这篇文章主要分享怎么做一套毛玻璃拟态图标,以及在这基础上如何发散创意。

    阅读文章 >

    三、新式渐变 渐变风格,把它作为趋势似乎有点老套,但万变不离其中,它的各种进化版作为趋势榜单里的常客一定已经让你印象深刻。而且说实话,各种新名字渐变的区分度其实并没有那么明显,作为渐变大家族的一员,互相长得像这也是肯定的。

    极光渐变

    霓虹灯

    液体渐变/流体渐变

    弥散柔光

    弥散光设计!网易阿里大厂都在用的刷屏级新设计风 这阵子不是有一种设计流行风悄悄刮了起来嘛!

    阅读文章 >

    四、微创新的字体与排版 1. 大字风格

    大字风格似乎从几年前苹果系统界面的一次改版就开始被人津津乐道,虽然经常被其他趋势挤出它的趋势地位,但随着老龄化,信息冗杂的持续,它一直具有留在趋势榜单的实力。随着与大胆的颜色、几何构图等结合,这种风格已经唤起了新的活力。

    By Ebco Concepts

    2. 复古字体回归

    越未来,越怀旧,这大概是人类的天性。去年到今年,许多颇具复古风格的字体开始回归,例如不停出现的 Sans Serif 字体。

    文艺复古感拉满!设计师必备的5款免费打字机字体(附源文件下载)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给大家推荐了 10 款纤细优雅的英文手写字体,这种字体可以作为在海报设计中作装饰元素,起到平衡版式、丰富画面层次和烘托氛围的作用。

    阅读文章 >

    左:ABC Ginto geometric humanist sans serif typeface by ABC Dinamo.

    右:ABC Ginto geometric humanist sans serif typeface by ABC Dinamo.

    3. 扭曲字体

    也许比较小众,不过我觉得蛮有趣的。拉伸的字母和打结的排版使得传统的字体样式被赋予了文字扭曲,连字打结、融化或淡入淡出的形式。这种样式的出现也可能和 Metaverse 趋势有关,它为设计提供了呈现一个支离破碎现实可能性,当然,它也有可能是受到了液体渐变风格的影响,为字体加入了一种液体效果。

    Cobya modern variable weight typeface by Lane Knop

    4. 生动排版

    字体结合图形、颜色、用动画等来辅助字体排版,各种创意性的想法结合层出不穷,让画面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五、新复古风格 复古设计的风向不会仅仅局限于字体和排版,或者说,字体和排版的复古回归只是复古设计风格的一个方面,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复古当然不是原本的复制,而一直在融入新的变化,复古未来主义、微复古风格、朋克风格……这些在曾经流行过的设计样式展现出新的生命,所以,也许我们可以统称这一类的风格为:新复古。

    Packaging design for KEW 3101 Coffee

    六、环保自然风 快节奏带来的失衡感促使着人们关注着自然、健康和生活的平衡感。这样看来,环保自然的风格将会一直保留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它不会过时。除了单纯在视觉表现层传递环保以外,在材料、印染等实实在在为环保而设计的方向也逐渐受到了设计师的重视和提倡。同时,大自然本身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形状也给了设计师很多启发。

    3D 风格、玻璃风格、各种新式渐变、微创新的字体与排版、以及新复古与环保自然这六大类风格趋势,在 2023 年,会在你的设计里会占据几条呢?

    备注:所用图片一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因直接来源于查阅的文章,未标注作者。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林间有影落」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