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耗时一年,用实战经验带你掌握设计资产更新全流程

    UI交互 2022-12-05
    对于 B 端数字产品来说,建立一套企业级的 Design Systems 可以提升团队生产力为企业赋能,这当中会沉淀很多设计资产(设计资产指设计体系中的所有产出物)。在有了设计资产后,如何确保使用者能够正确使用?如何维护其良性发展?

    对于 B 端数字产品来说,建立一套企业级的 Design Systems 可以提升团队生产力为企业赋能,这当中会沉淀很多设计资产(设计资产指 设计体系 中的所有产出物)。在有了 设计资产 后,如何确保使用者能够正确使用?如何维护其良性发展?如何管理设计体系资产?如何建立和谐的资产共创流程?这需要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更新机制。

    说到更新,那必然不是 0-1 的过程,而是 1+1>2 的事情。去年我们更新了设计资产 V2.0 版本,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基础组件模式需要新的拓展以更灵活的应对业务、发现缺少了组件的应用指南、使用场景等内容以更好的指导使用者、发现图标库缺少统一的管理等问题,因此在我们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之后,启动了 V3.0 版本的更新工作,刚开始我们仅借鉴有赞的更新机制执行更新,但在执行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现实性的问题,基于此,我们结合团队现状沉淀出了一套完整的更新机制,它更适用于没有专门设计体系团队的中小型团队,在此跟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启发你的灵感。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下,为什么做项目可以从立项到最后稳定运行一步一步执行的那么有条不紊?那是因为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有项目经理在利用十分成熟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指导每一步流程如何执行。那么同理,对于设计资产,它也是一个项目,我们借用项目管理思维去管理它,把更新流程代入到项目管理的闭环,该如何来做?下面从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来分享我们每一环节的方案。

    一、启动过程 目的:触发开启、确定范围及周期

    首先我们需要在启动时明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时候开始更新?以什么样的周期进行更新?更新的范围如何定义?

    1. 触发开启

    在项目开启前,需要决定什么时候开始维护设计资产,这个很简单,在一个发版后,就要开始思考下一版本需要做什么了,这跟项目的版本迭代是同理的。所以在开启之前我们就应该要定义好如何做准备工作,如何收集设计资产的需求,这一点是我们一开始没有想清楚,后来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对于设计资产需求的收集是一个需要全员(资产建立者及使用者)参与的过程,需求的来源是每一个角色在使用设计资产做项目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这些问题进行汇总记录,便形成了可能要做的需求。所以此时要有一个需求池承载这些内容,为确保大家更好的协作,我们在钉钉知识库建立了在线表格「设计资产需求池」用统一的格式提需求,让问题可追溯。

    2. 确定范围

    确定范围就像产品做需求管理是一样的,需要对大量的需求进行筛选、归纳、排序等,最终确认每个版本的需求范围。同样,针对需求池中的内容,我们是以月度为时间节点召集相关干系人(也会根据产品的更新频率动态调整为两月一次),对需求池进行定期评审,通过需求决策三角模型来决策是否转化为有效需求,从需求的普适度、拓展性和实现成本三个维度来筛选、归纳、整理需求,然后用采纳、不采纳和待定三个状态来决策是否要做,最后会根据迫切度对需求排出优先级,这样就完成了我们需求范围的定义。

    然后,针对范围内的需求,进行解决方案的讨论,或许是优化、或许是新增的内容,都需要对提出人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若方案被大家一致共识 OK,那么方案按其实现;若有人存在异议,则需探讨出更优的方案。总之,是为了得出大家共识的和更优的解决方案,这是建立共同意识的良好时机,也为后续的组件资产使用提前加深印象。

    3. 确定周期

    为了使每个人都能与设计资产的进化步调保持一致,它的更新是需要有节奏的、定期执行的。

    更新周期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更新节奏去定义,设计资产作为设计的指导工具,当然是不能很频繁的更新,特别对于 B 端产品来说,大部分是以业务为主,组件的更新多半是一个事后的行为,所以我们暂定的频率是月度进行一次需求评审,根据通用性、复用性这两大指标的重要程度,在组内讨论看是否需要对其更新,会先进行内部文件更新,以季度的时间节点进行一次线上更新需求的评审,以评估是否要进行线上库的更新,实际线上库是时隔一年我们发布了 V3.0 版本。

    二、规划过程 目的:制定计划、明确分工

    有了节点划分,具体要做的事情该如何去做,应该存在一个流程规范,并且要根据参与角色的不同分别制定。在我们设计资产更新维护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角色和对应要做的事项,具体为:

    设计共创者:发现问题、输出方案、提出需求、参与讨论、执行验收… 前端工程师: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提出需求、参与讨论、开发实现… 资产负责人:制定计划、资产维护、组织评审、推进进度、全流程统筹管理… 在设计资产维护过程中为确保角色之间的协作能够顺畅的进行,我针对多个角色从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三个阶段,分别定义了流程图和产出物流转图,需求阶段的流程如下:

    后续在我们的资产和流程成熟后,会规划把收集需求这一过程开放出去,让更多的角色参与进来。前提是我们已经在公司内做好了设计系统的推广和普及的工作,这是计划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因为在项目协作过程中你会发现,除了前端和设计之外,像产品、测试他们都有了解设计系统的需求,如在测试过程中,当他们对一些功能点的交互方式或组件的视觉呈现有疑问时,就会到设计这边来询问,或者有一些建设性的建议等,这些外界的声音我们作为 设计系统 的构建者应该及时收集,所以后续我们会思考如何更全面的收集需求,让更多的人参与构建。

    三、执行过程 目的:执行工作、确认交付

    执行过程分为两条线,一是设计侧本地文档更新的执行过程,二是前端侧线上库更新的执行过程。

    1. 设计侧

    设计侧的执行是要及时的更新设计稿,根据每月对需求的评审,会按评审频率同步更新本地设计资产文档,也就是我们的 sketch 文档,这份文档更新之后便满足了设计组内做产品设计时可以使用完整的内容。

    对于设计资产文档的维护单独库对应到人进行一对一负责的,最初为了让大家共同参与进来,在基础组件库的设计时,让每个业务线的设计师单独设计,然后由负责人进行汇总,但这样受限于 sketch 软件本身,遇到一个很繁琐的问题:当组件由不同的人各自在不同的本地文件绘制后,汇总的人没有办法直接 copy 到公用的文档中一键生成可调用的组件插件(不知道使用云文档的团队是否可以直接实现多人对一个文档进行共同编辑,不用本地文档传来传去),所以最终的汇总基本是需要重设计一遍,这样就引起重复工作的问题,在经历了两次这样的流程后,我们对此进行了优化,后续改为每个库由单独的人来负责设计产出,图标库、基础组件库以及可视化组件库都分别由一人负责绘制、上传、对接、更新。

    2. 前端侧

    本地设计稿更新之后,需要前端支持进行线上库的更新,线上资产更新需要设计和前端协作完成,这时我们是通过产出设计资产平台文档前端版来进行协作的。这个文档是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的,按照:基础规范、通用组件两大类进行划分,其中通用组件包含:导航、数据录入、数据展示、数据反馈、其他五大块内容,每个组件元素的内容分为:实例、API 和指南三大模块,其中指南当中包含了:使用场景、组件构成、组件尺寸、交互状态等内容,是一份用来帮助使用者更好的使用组件的指南型文档。

    线上资产的更新频率以季度为周期(也根据业务产品的迭代频率动态调整),图标库的更新是跟随产品版本按照图标的固定流程进行更新。

    四、监控过程 目的:发现偏差、做好验收

    开发过程中和完成后,需要对还原度进行监控,验证是否与预期保持一致,这里的做法跟我们项目验收是一样的,检查资产实现的质量,整理到验收文档中与前端对接优化。对于设计验收之前写过一篇复盘小文,感兴趣的可跳转查看。

    最后一道防线!五步提升 UI 交互验收效率(附验收模板) 细节决定成败,这次跟大家聊聊项目开发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考验细节能力的一个环节,即「设计验收」。

    阅读文章 >

    监控过程是上线前的质量把关环节,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全员参与的,设计+前端,通过互查、自查、验收的方式对组件进行验收,这个过程也是建立共识的好时机,所以更应该积极推动每个组件干系人积极参与进来。

    五、收尾过程 目的:发布版本、归档复盘

    在发布版本之前,需要编写更新记录,更新记录我们是维护了两份,一份是线上平台中展示的更新记录,主要由前端编写,内容涉及到组件具体的实现、调用替换等技术修改相关内容,较为细致。另一份是维护在钉钉公共库维护的「设计体系更新表」,此表格的内容更为概括,主要是做功能变更记录,两份文档的更新版本号是保持一致的。

    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最后,发布版本。每个版本更新后,除了将更新内容同步给核心的使用者以外,还需要将设计资产更新内容进行更广泛的分享,需要主动的引导和推广团队内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学习设计体系知识,才能使更多人更好的使用起来,才能使其良好且持久的运转,才能收集更多建议以建立更加和谐的资产共创流程。

    收尾并不是结束,而是代表新的开始。

    总结 这套完整的更新流程是根据今年设计资产从 V2.0 升级到 V3.0 总结而来,整个思路和灵感来源有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以及 Design Systems 这本书,所有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我们利用项目管理的思维找到了适合自己团队资产更新的流程,能够适应我们团队的自然工作流程,只有这样团队里的每个人才会具有主动性,大家对设计资产的贡献才能更加均匀。虽然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会或多或少的需要一些问题,比如按时间节点迭代不能快速的解决组件当下的问题以更快的应用、大家在业务外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参与到共创过程难免积极性会有差异、具有创新性的想法不能及时的被纳入库实现……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优化这个小而美的流程,以更好的为团队协作提升效率。

    流程提供的仅仅是大方向上的指南,具体的执行需要根据实际工作流程随机应变,在此把我们的思路和成果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进行交流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设计的进步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沉淀,需要更多的思维碰撞。

    总之,多读、多看、多学、多分享,步履不停……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做设计的小仙草」

  • 这5款工具,让设计师工作效率提升 200%!(十一)

    UI交互 2022-12-05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最近又收集了好多超实用的效率工具,分享给大家,本期推荐的 5 个神器分别是:打开即用!小而精的在线样机网站 「Mockup Creator」分层且可编辑!Ai 文件一键导出为 PSD 格式的神器「Ai to PSD Master」15+功能合集!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最近又收集了好多超实用的 效率工具 ,分享给大家,本期推荐的 5 个神器分别是:

    打开即用!小而精的在线样机网站 「Mockup Creator」 分层且可编辑!Ai 文件一键导出为 PSD 格式的神器「Ai to PSD Master」 15+功能合集!微软官方推出的 Windows 实用工具「PowerToys」 云盘功能妙用 ~ Eagle 素材库也能实现多端实时同步了 超省心!可直接翻译图片内文字并复制的微信翻译功能 往期回顾:

    这5款工具,让设计师工作效率提升 200%!(十)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最近又收集了一批好用的设计及办公工具,今天就继续我们的「设计师效率工具」第10期,本期为大家推荐的神器分别是: 一键出图!

    阅读文章 >

    一、Mockup Creator 网站直达: https://designstripe.com/mockups/

    Mockup Creator 是一个免费的在线样机网站,样机模型包括手机、电脑、海报、名片、书籍等多个类型,质量很高。选中样机后直接上传图片就能立即生成效果图并下载,比在 Ps 中套样机更直观快捷。

    使用方法:进入网站后,点击需要的样机进入编辑页面,可以更换图片及样机配色,完成后可以下载 JPG 或者 PNG 格式的图片(下载前需先登录)。

    5个样机网站免费商用!提升设计质感必备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样机网站是提升设计质感的利器,特别是在进行作品集呈现的时候,好的样机网站里的素材能让作品集质量直接上升一个高度。

    阅读文章 >

    二、Ai to PSD Master 使用教程: https://uiiiuiii.com/software/352173.html#post_download6

    Ai to PSD Master 是一款 Ai 脚本插件,可以将 Ai 文件保留所有分层导入 Ps 中,且导入后所有图层依旧是矢量可编辑的格式。

    使用方法:文件安装包下载链接见文末。插件在 Windows 和 Mac 中都可以使用,链接视频里讲解了 Mac 的方法。如果是 Windows 系统,也是在 Ai 中通过“文件-脚本-其他脚本”选择此插件,然后在弹出的提示框内选择“确定”,将文件导出为“.PSD”格式。

    简单又实用!5种设计师必学的海报设计装饰元素(二)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上一期的文章发出后受到很多小伙伴的欢迎,那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 5 种海报常用装饰元素设计的小技巧,本期的元素分别是:环绕文字、黑白方格、条形码、进度条(能量条)和文字警戒带。

    阅读文章 >

    三、PowerToys 下载及功能说明: https://learn.microsoft.com/zh-cn/windows/powertoys/

    PowerToys 是微软官方发布的一款开源实用工具集,包括置顶窗口、保持唤醒、颜色选取器、图像大小调整、提取文字、管理键盘及鼠标功能等 15 种功能。所有功能都可以用快捷键出,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适合 Win10 及以上系统。

    使用方法:文件安装包下载链接见文末,下载后直接解压安装即可。

    这 5 款工具,让设计师工作效率提升 200%!(四) 大家好我是花生~ 勤勤恳恳挖掘效率神器的我最近又发现了不少好用的小工具,今天就继续为大家推荐其中不能错过的 5 款,它们分别是: 一键查看!

    阅读文章 >

    四、云盘同步妙用 相信很多 设计师 小伙伴都在用 Eagle 作为自己的素材灵感库,它功能强大,但由于是本地程序,一旦换一台设备就无法获取素材库里的内容。最近我在 B 站上看到了一位 UP 主分享的教程, 讲述了如果使用云盘的同步功能,使 A 设备的素材库可以在 B 设备中使用,且一端更新后可以及时同步到另一端。另外他还分享了一个可以在网页和手机上浏览 eagle 素材的方法。

    使用云盘同步 Eagle 素材库: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P4y1u7FF

    在网页及手机中浏览 Eagle 素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3411v7Jr

    我用的是百度网盘和 Windows 系统,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利用百度网盘的同步功能建立同步素材库的方法:

    首先需要在 A 电脑上下载百度网盘的客户端,其界面左侧工具栏内有“同步空间”功能,启用后桌面会有一个快捷方式,电脑资源管理器里也会多一项"百度网盘同步空间”的选项(开始还不不熟悉同步空间的话可以看一下官方指引) 打开 eagle,点击界面左上角的选项图标,选择“资源库-创建资源库”,为新资源库命名「云同步素材库」,然后在保存路径里选择"百度网盘同步空间”,点击保存。 此时再打开百度网盘客户端里的同步空间,新创建的「云同步素材库」就会显示在里面了。此时如果你在 eagle 里添加素材,且同步空间是开启的状态,那么素材会实时更新到云盘里。同样的,如果里在同步空间里将素材删除,那么 eagle 内的文件也会消失。 如果你想在 B 电脑上打开同一个素材库,B 电脑上要有同账号的百度网盘客户端并启用“同步空间”功能。然后在 B 电脑的 eagle 客户端上导入新资源库,选择"百度网盘同步空间”里的「云同步素材库」,素材就会同步到 B 电脑上。同样的,在 B 电脑上对素材的增删操作也会同步到“同步空间”及 A 电脑内,因为它们共同的素材库只有一个,就是同步空间内的「云同步素材库」。 这种同步的思路都是一致的,就是在云盘内建立于一个素材库,利用其同步功能,实现本地或线上的多端同步更新,大家可以按这个思路利用其他的云盘同步功能来建立同步素材库。也可以用这个思路同步 Blender配置 。

    五、微信翻译功能 之前只知道微信可以提取图片中的文字,最近才发现微信还可以直接翻译图片内的文字,且在电脑上可以直接复制图片中被翻译好的文字,比我之前“提取图片文字-复制到翻译软件”的方法要方便好多,还没用过这个功能的小伙伴可以试试。

    操作方法:以电脑端为例,将图片发送到对话界面中(我一般是发送到文件传输助手),点击右键选择“翻译”,翻译完成后直接用鼠标选中文字并复制使用。

    好啦以上就是第 11 期的效率工具推荐,如果你正好需要就赶紧用起来,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觉得好用的效率工具~ 喜欢本期推荐的话记得点赞收藏,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朋友。有关本文或设计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会第一时间为回复。

    推荐阅读:

    先睹为快!2023年值得关注的10大平面设计流行趋势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一转眼 2022 年就只剩最后一个月了,除了总结今年的收获,也是时候了解一下未来的设计新趋势了。

    阅读文章 >

    掌握这5个Ai小技巧,帮你快速提升文字排版效率(四)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 Ai 排版技巧第四期,这期主要和大家分享 5 个与长文本排版相关的实用小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上期回顾: 1. 设置网格并转换为参考线 在进行折页或者画册设计时,为了保证版面的整洁有序、信息清晰传达,设置网格是必然可少的一步。

    阅读文章 >

  • 设计师如何从零开始写文章?我总结了五个步骤!

    UI交互 2022-12-05
    引言9 月份同事小万给我发微信问我“是怎么输出文章的,有好的方法或建议嘛?感觉自己提起写文章没有头绪,不知道怎么去写”。这时,我便开始思考写文章的思路,并且询问周围设计朋友们对于写文章的见解。

    引言

    9 月份同事小万给我发微信问我“是怎么输出文章的,有好的方法或建议嘛?感觉自己提起写文章没有头绪,不知道怎么去写”。这时,我便开始思考写文章的思路,并且询问周围设计朋友们对于写文章的见解。我想很多 设计师 多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想写文章怕写不好、没有反馈怎么办、写不下去等疑问,其实这是很正常的,记得我在第一次写文章时候也有这样类似的担心。当我们把以上问题克服或进行拆解的话,更多的源自自身过于担心,又或者没有对写文章进行系统学习。

    所以打开写文章的一个正确方式和系统思路至关重要,我们要学会如何积累文章源头,有了文章方向之后再系统整体思考,输出文章的速度将飞快提升。

    此篇文章分别以设计师为什么要学会写文章、写文章的误区、文章的思路、模型、持续输出等五部分进行探讨。

    设计师想做自媒体?我总结了3个上手就用的写作方法! 编者按:设计师想发展副业,成为自媒体?

    阅读文章 >

    一、设计师为什么要学会写文章 对于输出文章来讲,每个行业都可以作为自己沉淀知识的方式之一,书写文章还可以提升我们的通用能力。无论是对设计师还是所在的部门来讲,都是一件提升影响力的事情,例如公司部门,输出文章可以对外提升部门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以及打造公司部门 IP;设计师而言,可以为日常工作赋能、挖掘工作中遇到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和技能。

    1. 写文章的优势和发展

    写文章提高自身的通用能力:学习力、行动力、表达力、营销力。例如工作问题总结和输出时,需要设计师们挖掘设计相关专业知识,前期大量相关专业知识的输入, 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学习力、促进了行动力;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的输出,锻炼了内在表达力,直到完成文章并发布公众号、设计网站等,促进了自身营销力,增强了公司部门的影响力。

    2. 会写文章的设计师在职场中的优势

    首先,工作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优化;

    在工作中你学习到、看到、听到的都是一瞬间短暂的内容,我们需要梳理遇到的问题和思考,形成知识框架;反之,久而久之会对零散问题遗忘。例如:情绪版、品牌迭代、体验地图、导航栏、新手引导、金融类 APP 等等,从问题中抓取,并且把这些问题用树状图或思维导图形式输出整理。

    其次,锻炼逻辑思维:

    一个项目中,UI 稿完成设计,交给开发进行还原实现,但是还原度非常低,相关人员说需求时间很紧,肯定优先功能走通,有时间的话再去调整界面视觉的实现,希望互相体谅一下。那如果我们把这件事当作文章中的案例,我们也许会以结构化的方式去呈现,并不是直接琐碎去表达;能够通过多维度的思考却能够把一件事情解剖开来,发现本质。这里的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对问题发出质疑,而是能够多角度客观的看待问题的能力。

    再次,上下游的体验会更好:

    如果我们成为一名会写文章的设计师,不仅能把文档、报告写的漂亮;当我们面对的产品、开发、运营等多角色发送邮件时,就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 文案写作 功底,一个会写作的设计师对于文案的处理一定比不会写作的设计师更加细致、便于阅读。

    最后,提升团队影响力:

    在团队中被看见也是一种能力,被看见的方式有很多,积极主动,带动氛围、熟练的技能、利他的分享、超众的表达,沉淀输出文章等方式

    二、写文章时候的误区 1. 对输出的文章有较高的预期

    记得在 2021 年 5 月份我写下第一篇文章时,担心写不好、怕同行人指指点点,现在回头来看这种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最开始作为写文章小白容易犯的第一个误区是对写文章有着较高的预期。例如有的人刚开始写,就想写出阅读量几万+的文章。想要有自己设计师偶像的水平。当然有这样的心态果断写不出来文章,便开始内耗。用一句俗话讲:“还没学会走,就跑起来的了”,所以我们需要慢慢的进行可以练习,便会越来越好。

    写作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有的人从来没写过东西,本身是一项生疏的技能,想立刻写好文章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件必然失败的事抱有很高的期望,那么自信心就会被打击的,对于写作小白来说: 缺乏自信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很容易就会放弃。

    2. 看不到反馈,却放弃了

    第二个误区: 写着写着放弃了。“今天想写就多写点,明天就可以不用写了”。“今天先写到这里吧,明天多写一点”。人一定会犯懒,如果不在状态的时候越来越多,在状态的时候越来越少,那么平均下来写的内容会变少。只有越写越多,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如果越写越少,那么就会放弃写作。由此可见提高写作依赖长期的训练,也需要每天坚持一点点;每天都要写一点东西,持续稳定的输出才是硬道理。

    3. 只愿意写,却不愿意改文章

    第三个误区是: 只愿意写,却不愿意改文章。

    发现很现实的现象: 不愿意看自己写的文章多半是接受不了自己写得差。

    比如你心血来潮,洋洋洒洒地在没有框架、规划和目标的情况下输出了自嗨式一篇文章;再回头重新读时,文章中有不少错误,因为你写的时候正嗨,选择性忽略了这些错误,则不愿意去看自己的文章。因为我们觉得写了多长时间,写了多少字数,来回修改多少遍;

    还记得一位设计师老师讲他写文章时候的场景,一篇文章明明觉得写好了,修改好了,第二天就会觉得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调整,其实一篇文章改得多不是因为写得差,而是为了更完美。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只顾着写文章,其实改文章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改得多了,你会发现:改文章所获得的成就感比写文章带来的成就感更强烈。

    4. 缺少刻意练习

    第四个误区是:缺少刻意练习。我们前面说过写文章需要持续的练习,即使写的内容很短没有关系,短内容帮你保持写作手感。

    小白除了持续练习,也需要可以练习,只有刻意练习,才能知道自己在哪方面的技术薄弱,才能针对性的学习。比如很多人说: 写作很难。就去研究为什么都说写作难,究竟难在哪? 知道难在哪了,再去学习不就更有针对性了,学习就更高效了。在文章输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刻意练习,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哪里。很多初学者在写作时,写不痛不痒的文章,其实是缺乏刻意练习导致的。

    如果你一直写不痛不痒的文章,即使你写十年,能力还和现在还是一样。如果不会写故事,那就每天都练习一个自己不会的精句,然后争取在每天的文章里练习写精句,哪里不足,就在哪里努力。刻意练习就是练习的升级。刻意练习让写作更有了目的和意义。

    三、初识写文章的整体思路 对于设计师写作小白来讲,很多人都希望了解文章输出的整体思路或者想了解文章输出系统的流程,这里拿工作中的真实案例来讲。

    第一、(文章源头)在某周三下班后的地铁上,看到小万的关于如何写文章的问题,我便对此问题记录了起来,思考以怎样的方式可以清楚的解决到她的问题,便有了文章大方向(怎么写文章);

    实际工作。实际的工作可能会比较真实比较落地,因为是真实的项目,代入感会很强。 设计行业热点。比如说 iPhone14 的发布,因为灵动岛大家都非常的感兴趣,这时,便可以对灵动岛设计上分析。 生活兴趣,比如我之前看到的一篇《从垃圾桶到“多入口”,谈谈 B 端设计思考》文章,这位作者因为在厨房打扫卫生,垃圾桶换掉了而引发联想到 B 端产品上来的。让读者觉得有趣,有共鸣,甚至是跟自己的设计专业有联系。 经验积累,比如工作五年以上的设计师他会写一些心路历程和职场经验分享。 专业书籍的思考,比如我们公司小月写的《六个设计师要懂的视觉心理学知识》。 以上五个都可以来自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我们可以随时记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同事之间讨论的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来、主动整理零散的一个信息库,对于某一个问题进行每天收集一点阅读一点,每天写一点,然后自己的思考成为系统的时候,那一篇文章差不多也就出来了。

    第二、围绕大方向进行聚焦群体和主题,便定主题(设计师如何从 0 到 1 输出文章)

    第三、对于很多设计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写作训练,在踏出文章输出内容的第一步,围绕主题大量的输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并不一定所有的主题都会有大量的文章,那除了文章之外呢,我们还可以去学习课程沉淀自己的思考、询问朋友等。

    第四、通过相关主题的专业知识输入,我们可以先沉淀自身的思考,然后结合思考罗列文章的大纲或脑图。

    第五、我们的文章树干完成之后呢,就是为树干去添枝加叶,施肥啦,也就是需要我们把自己的思考用通俗易懂的话去表达清楚,在输出内容的过程中用生活、工作中的例子去佐证,那这颗大树就繁枝叶茂啦。

    第六、最后就是对我们的大树修剪,对文章中多余、冗杂、错误的词汇进行调整和修改,这样我们的一篇文章就输出了,这里有的人会质疑讲:“不管写的好与不好、深浅吗?”当然要去管,我们输出文章要做到的是“先生产再成交、先完成再完美。”

    四、设计师即学即用的文章模型 以上向你讲完文章的整体思路,想必大家更想知道不同类型的文章该如何去输出呢,今天分别探讨专业名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读书复盘、清单小短文、问题回答四种类型的文章,在这里我着重和大家分析第一种类型的文章模型的输出技巧。

    1. 专业名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工作中的文章该怎么样去输出呢?这里我们将根据两种方式进行探讨,「正序」(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工作场景中遇到的问题),&「倒序」设计师们在各大设计网站阅读的文章标题去拆解专业名词和文章思路。

    首先,根据上面我们讲到的文章来源,先从正序的思路去分析文章的源头有哪些?例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弹窗、导航、趋势、表单、表格等,又或者是同事(如上图)、朋友之前讨论关于专业知识的话题和问题,都可以是我们文章输出的内容。由你工作中听到、看到、思考到的专业知识,通过美化专业名词的标题则成为一篇文章的标题;

    除此之外,还有你平时在网站上的阅读到的文章,当我们把文章标题进行汇总整理后发现,这些作者们也是从专业名词出发的。例如上图中是我在优设网站上收集关于「孟菲斯」相关的设计文章,把他们的标题放在一起会发现,标题核心为「孟菲斯」周围都是标题的修饰词汇,吸引用户阅读和点击的;总之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会把「专业名词」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放在一起讲的原因,下图为一篇阅读文章时的分析,去反推文章作者的文章框架,久而久之在写文章思路上也会丰富很多。

    讲完工作中的问题或专业名词之外呢,还有很多设计类文章是以「项目复盘、功能升级、品牌升级」等内容出现的,那这三种内容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这里收集了一些代表性文章和阅读,并对文章内容框架进行分析。(请看下图了解)

    2. 读书复盘

    思路:选好书 --- 定(选题)主题-思维导图大纲-填充内容-配图

    第一、(抛出引子,为什么分享这本书)选择一本好书或自身感兴趣的书籍去阅读

    第二、定主题,例如这本书的 6 个收获、8 个启发、9 个思考、5 个观点,我们的标题也最好带着这些数字,引起读者好奇。

    第三、(这本书主要讲什么)大纲介绍

    第四、观点(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观点四...)

    第五、结合案例和实际输出自身非常感兴趣或有收获的点

    第六、结语

    3. 分类清单小短文

    分类清单体更多像是每一块被切好的蛋糕,在达到一定量或你想要发布文章时就做成了一个大蛋糕。首先,定一个小主题,写短文。例如设计师一定要提升设计思维,写下 10 个为什么;例如每月的思考和复盘,可以针对,对工作的思考、对成长的思考、对设计的思考、对人关系的思考等等。有各个小标题的方式去完成一篇文章。例如:我在 6 月份写下自己的反思和总结(请看下图)

    4. 问题回答式

    问题类文章也是比较简单的方式,例如某某问你了什么问题,可以把问题以写信的方式去进行表达和输出。上面是问题,下面是答案。一个个的问题清理出来的。例如我比较喜欢的连岳,他就是以问答的形式去回答粉丝的困惑,一个问题输出一篇文章,至今作者已经把这些问答式文章编写成了书籍。

    五、如何保持并持续输出文章 首先是自我动力,写作是对自己有逻辑沉淀的价值,并想进行下去;其次是外界鼓励,写的东西很小众,关注的人不多,不过读者每次留言里的鼓励、私信里的赞许,都是对我写作爱好的精神激励,这是一种暖暖的正能量;最后,自我沉淀,它成为我在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例如有好的设计项目复盘、精彩的设计故事、好的设计方法、都是可以记录,并系统去输出文章的,就好比如我们先有一个主题(地基)然后不断的在这个地基上进行积累和输出,每天一点点,进步一大步!

    六、总结 以上就是我围绕小万对我提出“如何写文章”的见解和探讨,谢谢大家的阅读,共勉的同时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 设计师如何从零开始写文章?我总结了五个步骤!

    UI交互 2022-12-05
    引言9 月份同事小万给我发微信问我“是怎么输出文章的,有好的方法或建议嘛?感觉自己提起写文章没有头绪,不知道怎么去写”。这时,我便开始思考写文章的思路,并且询问周围设计朋友们对于写文章的见解。

    引言

    9 月份同事小万给我发微信问我“是怎么输出文章的,有好的方法或建议嘛?感觉自己提起写文章没有头绪,不知道怎么去写”。这时,我便开始思考写文章的思路,并且询问周围设计朋友们对于写文章的见解。我想很多 设计师 多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想写文章怕写不好、没有反馈怎么办、写不下去等疑问,其实这是很正常的,记得我在第一次写文章时候也有这样类似的担心。当我们把以上问题克服或进行拆解的话,更多的源自自身过于担心,又或者没有对写文章进行系统学习。

    所以打开写文章的一个正确方式和系统思路至关重要,我们要学会如何积累文章源头,有了文章方向之后再系统整体思考,输出文章的速度将飞快提升。

    此篇文章分别以设计师为什么要学会写文章、写文章的误区、文章的思路、模型、持续输出等五部分进行探讨。

    设计师想做自媒体?我总结了3个上手就用的写作方法! 编者按:设计师想发展副业,成为自媒体?

    阅读文章 >

    一、设计师为什么要学会写文章 对于输出文章来讲,每个行业都可以作为自己沉淀知识的方式之一,书写文章还可以提升我们的通用能力。无论是对设计师还是所在的部门来讲,都是一件提升影响力的事情,例如公司部门,输出文章可以对外提升部门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以及打造公司部门 IP;设计师而言,可以为日常工作赋能、挖掘工作中遇到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和技能。

    1. 写文章的优势和发展

    写文章提高自身的通用能力:学习力、行动力、表达力、营销力。例如工作问题总结和输出时,需要设计师们挖掘设计相关专业知识,前期大量相关专业知识的输入, 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学习力、促进了行动力;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的输出,锻炼了内在表达力,直到完成文章并发布公众号、设计网站等,促进了自身营销力,增强了公司部门的影响力。

    2. 会写文章的设计师在职场中的优势

    首先,工作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优化;

    在工作中你学习到、看到、听到的都是一瞬间短暂的内容,我们需要梳理遇到的问题和思考,形成知识框架;反之,久而久之会对零散问题遗忘。例如:情绪版、品牌迭代、体验地图、导航栏、新手引导、金融类 APP 等等,从问题中抓取,并且把这些问题用树状图或思维导图形式输出整理。

    其次,锻炼逻辑思维:

    一个项目中,UI 稿完成设计,交给开发进行还原实现,但是还原度非常低,相关人员说需求时间很紧,肯定优先功能走通,有时间的话再去调整界面视觉的实现,希望互相体谅一下。那如果我们把这件事当作文章中的案例,我们也许会以结构化的方式去呈现,并不是直接琐碎去表达;能够通过多维度的思考却能够把一件事情解剖开来,发现本质。这里的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对问题发出质疑,而是能够多角度客观的看待问题的能力。

    再次,上下游的体验会更好:

    如果我们成为一名会写文章的设计师,不仅能把文档、报告写的漂亮;当我们面对的产品、开发、运营等多角色发送邮件时,就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 文案写作 功底,一个会写作的设计师对于文案的处理一定比不会写作的设计师更加细致、便于阅读。

    最后,提升团队影响力:

    在团队中被看见也是一种能力,被看见的方式有很多,积极主动,带动氛围、熟练的技能、利他的分享、超众的表达,沉淀输出文章等方式

    二、写文章时候的误区 1. 对输出的文章有较高的预期

    记得在 2021 年 5 月份我写下第一篇文章时,担心写不好、怕同行人指指点点,现在回头来看这种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最开始作为写文章小白容易犯的第一个误区是对写文章有着较高的预期。例如有的人刚开始写,就想写出阅读量几万+的文章。想要有自己设计师偶像的水平。当然有这样的心态果断写不出来文章,便开始内耗。用一句俗话讲:“还没学会走,就跑起来的了”,所以我们需要慢慢的进行可以练习,便会越来越好。

    写作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有的人从来没写过东西,本身是一项生疏的技能,想立刻写好文章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件必然失败的事抱有很高的期望,那么自信心就会被打击的,对于写作小白来说: 缺乏自信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很容易就会放弃。

    2. 看不到反馈,却放弃了

    第二个误区: 写着写着放弃了。“今天想写就多写点,明天就可以不用写了”。“今天先写到这里吧,明天多写一点”。人一定会犯懒,如果不在状态的时候越来越多,在状态的时候越来越少,那么平均下来写的内容会变少。只有越写越多,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如果越写越少,那么就会放弃写作。由此可见提高写作依赖长期的训练,也需要每天坚持一点点;每天都要写一点东西,持续稳定的输出才是硬道理。

    3. 只愿意写,却不愿意改文章

    第三个误区是: 只愿意写,却不愿意改文章。

    发现很现实的现象: 不愿意看自己写的文章多半是接受不了自己写得差。

    比如你心血来潮,洋洋洒洒地在没有框架、规划和目标的情况下输出了自嗨式一篇文章;再回头重新读时,文章中有不少错误,因为你写的时候正嗨,选择性忽略了这些错误,则不愿意去看自己的文章。因为我们觉得写了多长时间,写了多少字数,来回修改多少遍;

    还记得一位设计师老师讲他写文章时候的场景,一篇文章明明觉得写好了,修改好了,第二天就会觉得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调整,其实一篇文章改得多不是因为写得差,而是为了更完美。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只顾着写文章,其实改文章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改得多了,你会发现:改文章所获得的成就感比写文章带来的成就感更强烈。

    4. 缺少刻意练习

    第四个误区是:缺少刻意练习。我们前面说过写文章需要持续的练习,即使写的内容很短没有关系,短内容帮你保持写作手感。

    小白除了持续练习,也需要可以练习,只有刻意练习,才能知道自己在哪方面的技术薄弱,才能针对性的学习。比如很多人说: 写作很难。就去研究为什么都说写作难,究竟难在哪? 知道难在哪了,再去学习不就更有针对性了,学习就更高效了。在文章输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刻意练习,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哪里。很多初学者在写作时,写不痛不痒的文章,其实是缺乏刻意练习导致的。

    如果你一直写不痛不痒的文章,即使你写十年,能力还和现在还是一样。如果不会写故事,那就每天都练习一个自己不会的精句,然后争取在每天的文章里练习写精句,哪里不足,就在哪里努力。刻意练习就是练习的升级。刻意练习让写作更有了目的和意义。

    三、初识写文章的整体思路 对于设计师写作小白来讲,很多人都希望了解文章输出的整体思路或者想了解文章输出系统的流程,这里拿工作中的真实案例来讲。

    第一、(文章源头)在某周三下班后的地铁上,看到小万的关于如何写文章的问题,我便对此问题记录了起来,思考以怎样的方式可以清楚的解决到她的问题,便有了文章大方向(怎么写文章);

    实际工作。实际的工作可能会比较真实比较落地,因为是真实的项目,代入感会很强。 设计行业热点。比如说 iPhone14 的发布,因为灵动岛大家都非常的感兴趣,这时,便可以对灵动岛设计上分析。 生活兴趣,比如我之前看到的一篇《从垃圾桶到“多入口”,谈谈 B 端设计思考》文章,这位作者因为在厨房打扫卫生,垃圾桶换掉了而引发联想到 B 端产品上来的。让读者觉得有趣,有共鸣,甚至是跟自己的设计专业有联系。 经验积累,比如工作五年以上的设计师他会写一些心路历程和职场经验分享。 专业书籍的思考,比如我们公司小月写的《六个设计师要懂的视觉心理学知识》。 以上五个都可以来自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我们可以随时记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同事之间讨论的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来、主动整理零散的一个信息库,对于某一个问题进行每天收集一点阅读一点,每天写一点,然后自己的思考成为系统的时候,那一篇文章差不多也就出来了。

    第二、围绕大方向进行聚焦群体和主题,便定主题(设计师如何从 0 到 1 输出文章)

    第三、对于很多设计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写作训练,在踏出文章输出内容的第一步,围绕主题大量的输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并不一定所有的主题都会有大量的文章,那除了文章之外呢,我们还可以去学习课程沉淀自己的思考、询问朋友等。

    第四、通过相关主题的专业知识输入,我们可以先沉淀自身的思考,然后结合思考罗列文章的大纲或脑图。

    第五、我们的文章树干完成之后呢,就是为树干去添枝加叶,施肥啦,也就是需要我们把自己的思考用通俗易懂的话去表达清楚,在输出内容的过程中用生活、工作中的例子去佐证,那这颗大树就繁枝叶茂啦。

    第六、最后就是对我们的大树修剪,对文章中多余、冗杂、错误的词汇进行调整和修改,这样我们的一篇文章就输出了,这里有的人会质疑讲:“不管写的好与不好、深浅吗?”当然要去管,我们输出文章要做到的是“先生产再成交、先完成再完美。”

    四、设计师即学即用的文章模型 以上向你讲完文章的整体思路,想必大家更想知道不同类型的文章该如何去输出呢,今天分别探讨专业名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读书复盘、清单小短文、问题回答四种类型的文章,在这里我着重和大家分析第一种类型的文章模型的输出技巧。

    1. 专业名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工作中的文章该怎么样去输出呢?这里我们将根据两种方式进行探讨,「正序」(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工作场景中遇到的问题),&「倒序」设计师们在各大设计网站阅读的文章标题去拆解专业名词和文章思路。

    首先,根据上面我们讲到的文章来源,先从正序的思路去分析文章的源头有哪些?例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弹窗、导航、趋势、表单、表格等,又或者是同事(如上图)、朋友之前讨论关于专业知识的话题和问题,都可以是我们文章输出的内容。由你工作中听到、看到、思考到的专业知识,通过美化专业名词的标题则成为一篇文章的标题;

    除此之外,还有你平时在网站上的阅读到的文章,当我们把文章标题进行汇总整理后发现,这些作者们也是从专业名词出发的。例如上图中是我在优设网站上收集关于「孟菲斯」相关的设计文章,把他们的标题放在一起会发现,标题核心为「孟菲斯」周围都是标题的修饰词汇,吸引用户阅读和点击的;总之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会把「专业名词」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放在一起讲的原因,下图为一篇阅读文章时的分析,去反推文章作者的文章框架,久而久之在写文章思路上也会丰富很多。

    讲完工作中的问题或专业名词之外呢,还有很多设计类文章是以「项目复盘、功能升级、品牌升级」等内容出现的,那这三种内容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这里收集了一些代表性文章和阅读,并对文章内容框架进行分析。(请看下图了解)

    2. 读书复盘

    思路:选好书 --- 定(选题)主题-思维导图大纲-填充内容-配图

    第一、(抛出引子,为什么分享这本书)选择一本好书或自身感兴趣的书籍去阅读

    第二、定主题,例如这本书的 6 个收获、8 个启发、9 个思考、5 个观点,我们的标题也最好带着这些数字,引起读者好奇。

    第三、(这本书主要讲什么)大纲介绍

    第四、观点(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观点四...)

    第五、结合案例和实际输出自身非常感兴趣或有收获的点

    第六、结语

    3. 分类清单小短文

    分类清单体更多像是每一块被切好的蛋糕,在达到一定量或你想要发布文章时就做成了一个大蛋糕。首先,定一个小主题,写短文。例如设计师一定要提升设计思维,写下 10 个为什么;例如每月的思考和复盘,可以针对,对工作的思考、对成长的思考、对设计的思考、对人关系的思考等等。有各个小标题的方式去完成一篇文章。例如:我在 6 月份写下自己的反思和总结(请看下图)

    4. 问题回答式

    问题类文章也是比较简单的方式,例如某某问你了什么问题,可以把问题以写信的方式去进行表达和输出。上面是问题,下面是答案。一个个的问题清理出来的。例如我比较喜欢的连岳,他就是以问答的形式去回答粉丝的困惑,一个问题输出一篇文章,至今作者已经把这些问答式文章编写成了书籍。

    五、如何保持并持续输出文章 首先是自我动力,写作是对自己有逻辑沉淀的价值,并想进行下去;其次是外界鼓励,写的东西很小众,关注的人不多,不过读者每次留言里的鼓励、私信里的赞许,都是对我写作爱好的精神激励,这是一种暖暖的正能量;最后,自我沉淀,它成为我在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例如有好的设计项目复盘、精彩的设计故事、好的设计方法、都是可以记录,并系统去输出文章的,就好比如我们先有一个主题(地基)然后不断的在这个地基上进行积累和输出,每天一点点,进步一大步!

    六、总结 以上就是我围绕小万对我提出“如何写文章”的见解和探讨,谢谢大家的阅读,共勉的同时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 这5款工具,让设计师工作效率提升 200%!(十一)

    UI交互 2022-12-05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最近又收集了好多超实用的效率工具,分享给大家,本期推荐的 5 个神器分别是:打开即用!小而精的在线样机网站 「Mockup Creator」分层且可编辑!Ai 文件一键导出为 PSD 格式的神器「Ai to PSD Master」15+功能合集!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最近又收集了好多超实用的 效率工具 ,分享给大家,本期推荐的 5 个神器分别是:

    打开即用!小而精的在线样机网站 「Mockup Creator」 分层且可编辑!Ai 文件一键导出为 PSD 格式的神器「Ai to PSD Master」 15+功能合集!微软官方推出的 Windows 实用工具「PowerToys」 云盘功能妙用 ~ Eagle 素材库也能实现多端实时同步了 超省心!可直接翻译图片内文字并复制的微信翻译功能 往期回顾:

    这5款工具,让设计师工作效率提升 200%!(十)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最近又收集了一批好用的设计及办公工具,今天就继续我们的「设计师效率工具」第10期,本期为大家推荐的神器分别是: 一键出图!

    阅读文章 >

    一、Mockup Creator 网站直达: https://designstripe.com/mockups/

    Mockup Creator 是一个免费的在线样机网站,样机模型包括手机、电脑、海报、名片、书籍等多个类型,质量很高。选中样机后直接上传图片就能立即生成效果图并下载,比在 Ps 中套样机更直观快捷。

    使用方法:进入网站后,点击需要的样机进入编辑页面,可以更换图片及样机配色,完成后可以下载 JPG 或者 PNG 格式的图片(下载前需先登录)。

    5个样机网站免费商用!提升设计质感必备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样机网站是提升设计质感的利器,特别是在进行作品集呈现的时候,好的样机网站里的素材能让作品集质量直接上升一个高度。

    阅读文章 >

    二、Ai to PSD Master 使用教程: https://uiiiuiii.com/software/352173.html#post_download6

    Ai to PSD Master 是一款 Ai 脚本插件,可以将 Ai 文件保留所有分层导入 Ps 中,且导入后所有图层依旧是矢量可编辑的格式。

    使用方法:文件安装包下载链接见文末。插件在 Windows 和 Mac 中都可以使用,链接视频里讲解了 Mac 的方法。如果是 Windows 系统,也是在 Ai 中通过“文件-脚本-其他脚本”选择此插件,然后在弹出的提示框内选择“确定”,将文件导出为“.PSD”格式。

    简单又实用!5种设计师必学的海报设计装饰元素(二)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上一期的文章发出后受到很多小伙伴的欢迎,那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 5 种海报常用装饰元素设计的小技巧,本期的元素分别是:环绕文字、黑白方格、条形码、进度条(能量条)和文字警戒带。

    阅读文章 >

    三、PowerToys 下载及功能说明: https://learn.microsoft.com/zh-cn/windows/powertoys/

    PowerToys 是微软官方发布的一款开源实用工具集,包括置顶窗口、保持唤醒、颜色选取器、图像大小调整、提取文字、管理键盘及鼠标功能等 15 种功能。所有功能都可以用快捷键出,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适合 Win10 及以上系统。

    使用方法:文件安装包下载链接见文末,下载后直接解压安装即可。

    这 5 款工具,让设计师工作效率提升 200%!(四) 大家好我是花生~ 勤勤恳恳挖掘效率神器的我最近又发现了不少好用的小工具,今天就继续为大家推荐其中不能错过的 5 款,它们分别是: 一键查看!

    阅读文章 >

    四、云盘同步妙用 相信很多 设计师 小伙伴都在用 Eagle 作为自己的素材灵感库,它功能强大,但由于是本地程序,一旦换一台设备就无法获取素材库里的内容。最近我在 B 站上看到了一位 UP 主分享的教程, 讲述了如果使用云盘的同步功能,使 A 设备的素材库可以在 B 设备中使用,且一端更新后可以及时同步到另一端。另外他还分享了一个可以在网页和手机上浏览 eagle 素材的方法。

    使用云盘同步 Eagle 素材库: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P4y1u7FF

    在网页及手机中浏览 Eagle 素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3411v7Jr

    我用的是百度网盘和 Windows 系统,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利用百度网盘的同步功能建立同步素材库的方法:

    首先需要在 A 电脑上下载百度网盘的客户端,其界面左侧工具栏内有“同步空间”功能,启用后桌面会有一个快捷方式,电脑资源管理器里也会多一项"百度网盘同步空间”的选项(开始还不不熟悉同步空间的话可以看一下官方指引) 打开 eagle,点击界面左上角的选项图标,选择“资源库-创建资源库”,为新资源库命名「云同步素材库」,然后在保存路径里选择"百度网盘同步空间”,点击保存。 此时再打开百度网盘客户端里的同步空间,新创建的「云同步素材库」就会显示在里面了。此时如果你在 eagle 里添加素材,且同步空间是开启的状态,那么素材会实时更新到云盘里。同样的,如果里在同步空间里将素材删除,那么 eagle 内的文件也会消失。 如果你想在 B 电脑上打开同一个素材库,B 电脑上要有同账号的百度网盘客户端并启用“同步空间”功能。然后在 B 电脑的 eagle 客户端上导入新资源库,选择"百度网盘同步空间”里的「云同步素材库」,素材就会同步到 B 电脑上。同样的,在 B 电脑上对素材的增删操作也会同步到“同步空间”及 A 电脑内,因为它们共同的素材库只有一个,就是同步空间内的「云同步素材库」。 这种同步的思路都是一致的,就是在云盘内建立于一个素材库,利用其同步功能,实现本地或线上的多端同步更新,大家可以按这个思路利用其他的云盘同步功能来建立同步素材库。也可以用这个思路同步 Blender配置 。

    五、微信翻译功能 之前只知道微信可以提取图片中的文字,最近才发现微信还可以直接翻译图片内的文字,且在电脑上可以直接复制图片中被翻译好的文字,比我之前“提取图片文字-复制到翻译软件”的方法要方便好多,还没用过这个功能的小伙伴可以试试。

    操作方法:以电脑端为例,将图片发送到对话界面中(我一般是发送到文件传输助手),点击右键选择“翻译”,翻译完成后直接用鼠标选中文字并复制使用。

    好啦以上就是第 11 期的效率工具推荐,如果你正好需要就赶紧用起来,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觉得好用的效率工具~ 喜欢本期推荐的话记得点赞收藏,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朋友。有关本文或设计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会第一时间为回复。

    推荐阅读:

    先睹为快!2023年值得关注的10大平面设计流行趋势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一转眼 2022 年就只剩最后一个月了,除了总结今年的收获,也是时候了解一下未来的设计新趋势了。

    阅读文章 >

    掌握这5个Ai小技巧,帮你快速提升文字排版效率(四)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 Ai 排版技巧第四期,这期主要和大家分享 5 个与长文本排版相关的实用小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上期回顾: 1. 设置网格并转换为参考线 在进行折页或者画册设计时,为了保证版面的整洁有序、信息清晰传达,设置网格是必然可少的一步。

    阅读文章 >

  • 如何学习风控?我的知识架构

    设计动态 2022-12-04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一直以来都有一些朋友问我,怎么学风控。 “最近刚开始学习下风控方面的知识,但是对其中的一些原理不是特别懂,请问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是商科背景的,想转行做数据风控,想咨询一些入行经验?” “我是运营岗,一直想转去做大数据风控,但是找那些资料看

    不少初入门风控的人可能会有些疑惑,如果想更深层地学习风控的相关知识,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风控的底层逻辑?本篇文章里,作者尝试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他有关风控学习知识体系搭建的部分经验,一起来看一下。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一直以来都有一些朋友问我,怎么学风控。

    “最近刚开始学习下风控方面的知识,但是对其中的一些原理不是特别懂,请问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是商科背景的,想转行做数据风控,想咨询一些入行经验?” “我是运营岗,一直想转去做大数据风控,但是找那些资料看总不知道到底在干嘛,无法入门怎么办?” 这种问题每次都让我敲字无力,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知道我写的这些文章从来不是为了风控入门服务的,想入门风控的朋友最需要的是现成的工具,是标准化的流程和代码,我都没有展开写。

    我的目标从来不是写一些东西,供读者朋友们 ctrl+c、ctrl+v,而是希望有人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思考,哪怕就那么一会儿。

    我觉得学习最有效的阶段是,建立了基础认知之后,往知识架构里添砖加瓦查漏补缺的时候。从 0 到 1 太难了,从 1 到 10 没那么难。

    对风控感兴趣,想从 0 开始学的人,我的经验文章可能并没有什么用,那我试试写一篇基础逻辑,看看能不能让这些朋友们看到骨架。

    一、风控的范围很大 只要有交易就有风险。想想别人找你借钱时你的心路历程吧,可太怕了。人都不喜欢和自己不了解的人交朋友,更不喜欢和不知道的人做交易。

    “有内鬼,终止交易”。内部人尚且如此,陌生人不能不防。

    互联网业务中你从来不知道你服务的对象是什么人,它天然就需要做风控。ToB 的业务如果是大客户,你可能还会线下有过往来接触,ToC 的根本就不可能。

    可以说互联网的业务有多大,风控的范围就有多大。

    以我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为例,业务上肯定希望吸引更多的用户,给更多的人授信,提供更高的额度,最后又能有更低的逾期,从而有最大的收益。但规模要大,就要下沉,额度高的,风险又更高。风控就是要在各个环节上,例如,市场营销—>申请审批—>账户管理—>催收处置等,把高风险用户识别出来特殊对待。

    不仅信贷,营销活动要拦截“羊毛党”,刷单控评的行为要拦截,黄牛党也要防控,垃圾注册刷访问、关注的要防控,就现在这篇文章,也要被检测看看符不符合原创,有没有涉政、涉黑、涉黄。无所不包。

    二、个体不重要,群体才重要 做风控的目标不是为了 0 风险。你不能把所有存在风险的客户都拒绝掉,你也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每个人每笔交易都存在风险,程度问题。

    你不能说一个芝麻分 600 分的人,比一个 800 分的人差,个体符合测不准原理。但是你可以说,六百多分的这群人没有八百多分的那群人好,这是对的,群体是测得准的。

    风控不关注个体,1w 个人申请,你通过了 3k 人,不是说这 3k 里的每个人都是会准时还款的。实际上是,你把这 1w 人按风险排序分成 10 组,每个群组里计算收益率,风险排序足够好的话,这 10 组的收益率是单调的,收益率为 0 作为分界线,你取出了其中前 3 组。实操中,不必真的算收益率,逾期率好算的多,也不必用 0 作为分界线,取一个业务上合理的阈值就可以了。

    你从来没有关注过个体,而这却是对的。

    所以你常常会见过,风控把一些正常行为拦截了,例如反复让你校验验证码、刷脸失败、交易被拒绝、投保被拒等。

    三、最重要的是数据 主流银行贷款是需要提供很多很多信息的,在哪工作、收入、学历、家庭情况、征信记录等等,银行对你的了解比你的亲朋好友还多得多。如果你有贷款买房经历就知道了。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你的客户是不是人你都说不准,你的客户就是数据。y=f(x),你只有 x,没有 y。

    那么你需要什么数据呢?你想知道一个人会不会还钱,显然需要知道他想不想还钱,需要知道他有没有能力还钱。

    离这些信息越近的数据越有效。而几乎所有的数据都是有效的,又一个程度问题。收入高不高、学历怎么样、安装了哪些 app、跟什么人通话,等等,几乎一切都有用。

    我们不需要 y 标识每个人,我们不是用 X 来预测用户的身份证号,我们只需要评估一个人会不会还钱。

    四、因果关系很难,但相关关系很容易 上面随意列出的数据,你都不敢说因为怎么样所以怎么样。这个人收入很高,所以不会逾期,这个逻辑如果是对的,那高收的人都要通过,低收的人都要拒绝。是收入高的这群人,整体风险偏低。

    前者说的是因果关系,后者是相关关系。我们从来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群人逾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擅长计算,这群人具备这些特性,他们的逾期水平比较高。

    用数据去定义一个人,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海量的数据去定义一个人,我们找的是相关关系。数据维度非常多,数据分布非常稀疏,但因为你找的是一个相关关系,问题就变得可解,或者说容易解。

    1000 个相关变量找出来的风险度量,就很可靠,不容易被攻击。而不是捏造一个高收数据,就可以获得一笔贷款。

    世界上不是所有有道理的事情都是因果关系的。

    五、策略模型的工作其实很简单 选择一批样本,也就是历史用户,定义出他们的好坏标签,也就是打上 label,关联到他们的数据信息,也就是匹配特征,选用一个成熟的算法,也就是 xgb,训练一个模型,输出一个概率对用户进行排序。建模工作就完成了。

    图像分类的经典问题猫狗识别,是识别一张图片是猫是狗,我们也是用一个人的数据信息,识别一些东西。当然,我们不是识别是人非人,而是识别是不是一个“好人”。

    应用时,获取用户申请时的那些数据信息,用训练得到的模型,计算出用户的风险概率,参考历史用户的风险水平,做出拒绝还是通过的决策。这就是策略应用了。

    模型开发时我们总在关心模型效果,但当模型开发完后,最重要的是稳定性。没有策略会盯着模型分的变动反复调整阈值的。有问题的信息千万不要用。监控一切容易,响应一切难。

    简而言之,言而简之,风控就是用你能拿到的信息综合计算出一个风险度量。

    所以风控的这些工作,无非是去拿信息、去加工信息、去计算风险、去找到一个尽可能优的方程式。

    六、结语 最好情况是到这儿时,你发现风控就是这么回事了,然后你会去想:

    y 需要怎么定义呢; 能接入哪些数据呢; 风控模型怎么建呢; 有哪些模型要建呢; 策略又怎么制定呢; 什么时候做风控呢; …… 等等。而这些,其实,我都已经写过了。

    知识体系的构建,就跟盖房子是一样的,框架形成后,往里面填充必备的组件,忽然就变得容易又可控。

    希望上面的一些逻辑思考,能给一些朋友一点启发。当然了,我自己也是小白,认知不可能全面,互相学习而已。

    专栏作家

    雷帅,微信公众号:雷帅快与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风控算法工程师,懂点风控、懂点业务、懂点人生。始终相信经验让工作更简单,继而发现风控让人生更自由。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学习结构化思维,这3步就够了

    设计动态 2022-12-04
    最近二年级的女儿经常为背课文伤脑筋,于是我开始思考高效“背”课文的方法,然后就想到了结构化思维。我从汉字的结构引入,给她讲文章的结构,又引申到房屋、家庭、社会、大自然的结构,这么一发散,感觉万物皆有结构啊,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看完本文你将了解到: 结构化思维

    将组成整体的各要素按特定的关系和比例进行分配、有条理的排序组合,是达成整体的方法,而这一思考过程就是结构化思维。本文作者对结构化思维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最近二年级的女儿经常为背课文伤脑筋,于是我开始思考高效“背”课文的方法,然后就想到了结构化思维。我从汉字的结构引入,给她讲文章的结构,又引申到房屋、家庭、社会、大自然的结构,这么一发散,感觉万物皆有结构啊,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看完本文你将了解到:

    结构化思维的概念和好处; 3大步骤训练结构化思维; 如何将思考过程可视化; 4道小练习题,小试牛刀; 01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关于“结构”一词,词典中是这么解释的: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搭配和安排。整体就是目标,找到组成整体的各要素,并将他们按特定的关系和比例进行分配、有条理的排序组合是达成目标的方法,而这一思考过程就是结构化思维。

    以一篇文章为例,我们要想各自然段更好的烘托中心思想,就要思考各自然段的主题内容、关系、排列方式;想要一个整洁易找的衣柜,就要把衣服、围巾、帽子等要素更好的分类并规置到合适的位置里;想要员工更好的为了企业愿景分工协作,就要设计好各个部门的职责目标和人员配比;想要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各种动植物之间势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02 使用结构化思维的3个好处 1. 反人性的方式可以帮我们成功 一般人都喜欢听故事,比如看影视剧,前期做很多铺垫,而后制造悬念,观众紧紧跟随剧情的思路,最后才恍然大悟,回味无穷。观众在上面花费的时间越多,说明创作者越成功,就像现在很多APP或直播间追求用户停留时长一样。

    文艺类作品可以这样娓娓道来,但这种方式在工作和学习中却是非常低效的,试想没哪位领导愿意花2个小时听员工来给自己讲故事(汇报工作)。从这个角度看,结构化思维是反人性的,它要求我们先整体再局部,最后到细枝末节。

    虽然对自己来说是反人性,但从听者角度看,信息清晰直观,目标明确,不需要多余思考,就能获取和理解对方要传达的信息。

    2. 让大脑高效完整的加工处理信息 再说我们大脑的记忆功能,大脑先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提取和再现出来,这样才是一次完整有效的记忆过程。其实这也印证了为什么很多电视剧叫肥皂剧,剧情拖沓言之无物,追完就忘了,就像泡泡一破就啥也没留下。

    大脑喜欢记忆熟悉、容易的东西,1956 年乔治米勒在研究中表明,大脑处理信息的最佳状态是7(±2)项信息块,再者,我们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太多了,信息严重过载,大脑加工处理负担过重,很多信息还没来得及加工处理,就从大脑缝隙里流走了。

    因此结构化也是让信息从繁冗、零散到精简、有序的过程,可以让大脑高效完整的加工处理信息,进而让更多的信息被完整的记住。

    3. 探索未知,提高创新力 根据邓宁克鲁格认知曲线,大部分人都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高纬度思考》中提到一个练习题,“在1分钟内回答便利店里不卖什么”。如何突破个人已知的局限,探索未知的未知,结构化思维也是个很好的工具。

    03 结构化思维第1步:以终为始,确定整体 前面我们提到,整体即中心思想/结论/目标…(在阅读文章时,整体是中心思想;听报告或演讲时,可以是结论;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是目标,依应用场景而定),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点,“整体”是包含各要素的、具体的、可衡量的。结构化思考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明确“整体”。

    5种方法确定整体: (见下图,注意箭头的指向)

    归纳:一般看文章、写作、演讲、向下传达主要用归纳法; 演绎:说服他人演绎法比较有效,先说个大众共识度高的大前提,后面跟着自己的问题和结论; 先归纳后演绎:如果要向上做汇报、述职建议先归纳再演绎比后者较好,一个问题一个结论,当场决策,永远不要挑战听者的记忆力; 先演绎后归纳:先演绎后归纳就用在向下或同级间分配工作,问题点不多的话也可以汇报时用; why上位法:why上位法或者叫why下钻法,就是把眼前的问题或论点一层层的上推/下钻,多问自己为什么+然后呢,以便得到元问题和元结论。 但现实的企业里,整体(目标)大部分来自于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但可以用上述方法明确任务,将任务转换成可衡量的目标。

    04 结构化思维第2步:穷举各要素 1个原则 确定好中心思想或目标后,开始拆解构成/达成“整体”所需的要素,要素要不重不漏MECE。

    5种方法 我们按定性/定量和思维走向来分成5种:二分法、象限法、过程法(时间、流程)、框架法、公式法,下图是参考《高纬度思考》的部分内容进行的优化。

    1)二分法

    按事物属性的有无或相反来分成二类,即A/非A。比如:人可以分男/女、已婚/未婚、成年/未成年、自己/他人、熟人/陌生人……

    2)象限法(矩阵法)

    象限指在坐标系中被横轴、纵轴划分的4个区域,因此只要有2个因素存在即可使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将待办任务按重要紧急分、在分配任务时按员工能力/意愿分……

    3)过程法(时间、流程、路径……)

    ①时间过程:比如旅行网站在做用户体验地图时,通常先按行前/行中/行进行第一层级的拆分;

    之前遇到一个物流产品的案例,朋友的货6-17从昆明发出,但过了7天还没收到,于是针对这个案例,我们用时间过程法对这次事件进行了分析和复盘,详见下图:

    ②流程过程:比如日常需求开发流程,从需求提出→需求梳理→产品设计→研发→测试→发布;

    一个案例,比如客户发快递的时候,每个环节我们会给客户推送消息,按流程可以拆解为下图:

    ③路径过程:比如迪士尼、宜家根据游客/顾客的游览路径进行空间的划分和场景的搭建。

    4)要素法

    比如营销类的4P/4C,计划管理类PDCA/SWOT……项目管理类时间/成本/质量/范围,设计方面的设计思维/双钻模型/卡诺模型……沟通表达方面的说者/听者/信息/传播渠道,物流行业的人/货/车/场,太多太多了,这些都是前人总结归纳好的模型框架,可以直接拿来套用。

    5)公式法

    比如计算广告收入=展现量*点击率*单次点击价格。

    一个案例:假如你是某线上商城的产品经理,老板让你在一周内找到目前订单量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优化方案,你打算从哪里入手?参考答案见下图,看拆分后的最下层,我们的关注点就变为:如何提升渠道数、转化率、客单量、复购率,这比如何提升订单量相对明确和简单多了。

    简单的理论,刻意的练习 4道练习题,可至文末查看。

    05 结构化思维第3步:各要素的搭配和安排 回顾一下结构的概念:构成整体的各要素间的搭配和安排, 搭配指关系和占比,安排指排序和分组。

    1. 找出关系线 如果说各要素是点的话,那关系就是串起各要素的线。可以逐层递进、可以互为因果、可以并列、互斥、互助、包含等。

    2. 80/20原则区分占比 要有重点有取舍,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识别出重要的,砍掉或弱化非必要的。比如互斥关系的,要砍掉偏离中心思想的;包含关系的,要提升包的层级;递进、因果关系的要注意顺序。比如上面的案例2,对于绕路的直升机方案、通行-挖深加高隧道,可行性均不高可以删掉;对于通行-换车投入成本过高,可以弱化。

    3. 确定排序 重要性、时间、空间、演绎、因果。听者的注意力在开始几分钟时最集中,因此重要内容尽量往前放;其次顺序先后也会影响听者的思维方式,比如首因理论(第一印象)、近因理论。

    4. 相似接近原则进行组合 源于格式塔设计中的相似性和接近性,用于体现不同元素间的关系。通俗来讲,如果不同元素在颜色、形状、大小、方向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在排布上有接近性,那么人们潜意识里会认为元素间是有关联的,甚至会按自己的认知进行构造。

    06 思考过程可视化 搭建金字塔结构树,其实我喜欢边想边画,一来理思路更清晰,二来避免被突然打断后忘了前面的思考,三是可存档事后可回顾复盘。推荐2种搭建方法,理念来源于麦肯锡7步法。

    1)针对相对熟悉并有既定边界的,比如阅读和背诵课文、整理衣柜、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等。先确定结论/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分解问题并排序组合,用80/20原则区分占比,最后发动团队的力量,寻找素材/证据,最后画出树形图。

    2)针对不太熟悉的需要进一步分析推理的,如写作、演讲、汇报工作等。比如我写作,我平时会把看到的听到的素材收集到印象笔记,定期进行归类(放到一个笔记里)、分组打标签,当我想写某方面的内容时,就开始寻找对应分组的素材,确定结构,整理思路,最后再完善细节和排版。

    —————————————————————————————–

    《附录:4个练习题目》

    练习1: 周六的早上,女儿说中午想吃披萨,请问如何让宝爸在30分钟内买回以下食材:洋葱、牛肉、番茄、芝士、培根、黄桃、凤梨、土豆、鸡蛋、牛奶、黄油、大蒜。

    参考思路:结合附近x超市空间动线,给宝爸列的采购清单。

    练习2: 假如你开着一辆货车去送货,途中路过一个限高2米的隧道,但车子连货物总高2.05米,你怎么办?

    参考思路:用二分法和框架法,一层层向下展开;

    练习3: 请估算上海地铁的日客运量。

    参考思路:客运量=(地铁线路数*每条线可同时运行的车辆数*每车每天运行次数*每辆车的车厢数)*(每节车厢可承运的最大人数*上座率)。对于不确定的数据,可以预设初始值,这类题不是考具体的计算结果,而是思考过程,可以到牛客网查看更多公式类的练习题。

    练习4: 翻看10月份的《一图速览二十大报告》,是依据结构化思维整理的二十大内容。可以找篇新闻稿,对各个段落进行拆分再组织,提炼中心思想。之前参加麦肯锡课程培训,他们的训练方式是把一篇新闻稿按自然段剪成纸条,给学员去拼金字塔结构树。

    作者:产品领导力;公众号:产品领导力(ID:pd_lingdaoli)

    本文由 @产品领导力玉米大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从零基础到精通:B端项目设计规范整理实例

    设计动态 2022-12-04
    设计规范的应用逻辑很简单,但需要有非常娴熟的软件功能使用基础,所以之前花了很长的篇幅讲解了和规范相关的软件功能应用,就是为了现在这篇做准备。 下面开始正文: 一、项目规范的整理准备 1.项目规范的制作流程 项目设计规范的制作是一个 “庞大” 的工程,不是设计师

    B端设计规范搭建,有了娴熟的软件基础,理解并使用设计规范应用逻辑并不难。本文详细介绍了从0开始进行B端设计规范搭建的思路和步骤,帮助设计师从理解项目环节到完成设计规范搭建,希望对关注B端设计的你有所帮助。

    设计规范的应用逻辑很简单,但需要有非常娴熟的软件功能使用基础,所以之前花了很长的篇幅讲解了和规范相关的软件功能应用,就是为了现在这篇做准备。

    下面开始正文:

    一、项目规范的整理准备 1.项目规范的制作流程 项目设计规范的制作是一个 “庞大” 的工程,不是设计师依靠直觉平推就能做好的。所以需要先了解必要的环节,根据自己项目的实际情况做调整,再开始执行。

    基础项目设计规范的完整流程,大致包含下面这些步骤:

    构思项目的视觉方向和风格样式 对主要页面进行具体的视觉设计和定稿 进行规范内容的具体分析和规划 梳理全局框架和交互规范 整理基础视觉样式规范 整理控件和组件规范 规范内容评审团队对齐 规范文件整理和导出应用 后续的更新和维护 很多人错误的把开始使用设计软件生成具体的样式和组件当成设计规范的起点,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那已经是中后期的工作了。

    一套专业有效的规范,不可能凭空制定出来,必然要包含前期的准备、分析、测试和评审,最终定义出来的规范细节只是对前面设计工作的 “总结&补充”,而不是再造出新的内容出来。

    所以,前期的工作步骤非常重要。首先就是在获取产品原型、需求以后,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去构思设计的风格了。换句话说,就是要构建你项目的情绪版,是要设计得比较政务国企风,还是商务稳重、科技多元。虽然 B 端项目的视觉并不像 C 端设计这样差异巨大,但依旧是得做出选择的。

    初期情绪版的制定只是设计意图,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部分页面的设计来落实。

    尤其是在前期可能拓展了多个设计方案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输出多套飞机稿 Demo 的方式来选择最合适的一版。所以这个阶段需要输出的页面数量不用多,只要能评估页面视觉风格的3-5 个关键页面即可。只有视觉方案在团队内部定稿,我们后面的工作才是具有确定性的。

    因为规范可以做的东西实在太多,但每个项目的实际需要又不一样,而且留给我们制定规范的时间也不一样,使用的环境也有区别,所以我们需要在前期制定规范的层级结构和内容列表。这约等于制定一个项目的待办清单,让我们可以更好的控制进度和输出质量,这在下一小节就会展开解释。

    完成上面两步,才到了具体使用设计软件进行规范制作的过程。也就是创建视觉样式,制作组件库的环节,这是要耗费精力最多,花费时间最长的步骤。但和你们想的不一样的是,这恰恰是整个流程里最简单的一步。因为样式、组件的整理方法是死的,但怎么落地、应用、维护规范却是活的,非常考验设计师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经验。

    我不会建议大家一口气就把所有规范内容全部做完,而是先把每个模块的内容制定一部分以后,就进行规范的内部评审。主要评审规范的展示形式、引用方法、制作规范,统一设计团队内部的意见和引用,以及和开发协商如何有效进行组件化快发,保障规范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被有效利用。只有这些条件都满足以后,再完成后续的所有内容制作与输出。

    不要一厢情愿认为只要做了设计规范出来,其他人就一定会配合你的工作。没有经过团队内部评审交换意见后输出的规范,只是强加给其他团队成员的 “枷锁“,无法成为他们日常工作中的 “标准“。

    2. 项目规范的整理准备 从构思情绪版到设计定稿,我就不在这里开展。从风格定稿以后,我们就要进行制作规范准备工作了。需要花至少半天以上的时间进行分析,应该做一套什么样的项目设计规范出来。

    简单来讲,就是给自己提出几个关键的问题,并给出对应的分析结果。比如:

    你有多少时间来整理这套规范? 使用第三方库还要定哪些规范? 规范主要的应用场景在哪里? 规范的载体用哪种形式? 项目的前端配合程度有多高? 有哪些控件组件要做规范? …… 具体要提出哪些问题是开放性的,因为每个项目摆在我们面前的阻力是不一样的,分析的侧重自然也不一样。

    就比如时间这一条,如果留给我的时间特别短,以及除非我想无偿为企业做奉献,那么必然会考虑怎么降低规范的制作规格,删减不必要的细节,思考最低配输出的底线是什么。

    再比如应用场景,有的项目设计规范不管我们接不接受,确实就是摆设。给领导看的、给投资人看的、给甲方加钱的,它最后就没有落地的条件。那自然做样子也就有做样子的玩法……

    不同分析的结果对后面的工作内容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考虑得越全面越好。然后就要根据分析的结果,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来梳理规范中要包含的内容,整理的顺序遵循由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

    上面是个简单的示例,例举了规范中常见的一些模块内容,前面的框架、样式规范内容比较稳定,所有项目基本都会包含,工作量也小。而组件库的内容就非常灵活了,需要你们自己根据项目的情况去制定。

    比如,Ant 这类开源的组件库里包含了大量的组件,有相当一部分组件在我们的项目中压根不会出现,所以就不用考虑它们。也因此,每个项目的组件库都是独一无二的,你需要根据产品的原型来判断会应用,以及需要整理出来的组件。

    这个目录就是你制作规范的任务清单,虽然第一版还可能有缺漏,但只要大框架有了,后面再在实际的设计推进中进行补充即可,我们就可以开始具体的设计规范制定了。

    二、规范中的原则制定 设计规范整理的第一步,就是明确 —— 设计原则。用互联网一点的话术,也叫 “设计价值观”。

    So,啥事没干就开始上价值观整活了?

    理论上,优秀的系统必然会包含某些固定的内核,比如企业文化、小说宗旨、宗教思想……整个系统的表象和细节都是受这些内核影响延伸出来的。比如包豪斯学派的设计,是以实用性为核心主旨进行实践的。

    所以这类设计崇尚构成主义、标准化、极简。以这个价值观完成的设计,是不可能做出荒诞、繁杂、浮夸、喧嚣的设计的,和以消费主义为内核的波普风格是截然相反的。

    艺术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再换个例子,不同的人,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构建他们不同的穿衣风格和气质。对外在只希望简单舒适和极度渴望他人注意的人,就会对不同的品牌风格感兴趣,花不同的时间进行打扮,并表现出显而易见的差异。

    这些都是价值观的作用,设计本身的价值观也没什么特殊的,就是反应制定者对这套规范作用的预期,也就是通过制定价值观让整套规范的实践发展符合指定的方向。比如,Arco 的设计价值观中,使用了清晰、一致、韵律、开放四个词条,他们分别有如下的解释:

    清晰:……设计中减少不确定的因素,减少用户判断次数,明确信息层级导向,让用户操作的目的性更明确

    一致:……高标准的一致的设计体系,给用户带来品牌信赖感同时还能够通过一致的重复降低用户反复学习成本

    韵律:……产品使用中的韵律反应了用户习惯,富有韵律的设计让用户的操作仿佛本该如此,减少理解记忆负担

    开放:……中后台产品复杂的业务场景很难以一套固定的设计体系去涵盖,只有开放包容的体系才能适应复杂的业务场景

    可以看出,每个关键词其实都指向了解决某些具体的项目问题。所以明白了嘛,项目规范的原则就是从解决问题出发,通过找出或预判项目面临的重要问题,然后构想一个 “大概” 的解决方案,再提炼成关键字……

    要注意,这里的价值观关键字和情绪版的关键字不一样,情绪版是定位视觉风格的词汇,范围更小更抽象,而价值观的关键字更宏观更具体(解决问题)。给规范上价值观制定是考验设计师本身的全局思路和远见的,需要通过大量的项目去做积累,才能确保制定出来的内容具有说服力,不会让其他人看着尴尬……

    虽然没有输出它也不会直接影响规范在项目中的作用,但建议新人从第一次接触开始就可以做尝试,慢慢去过体会其中的区别。

    三、框架布局规范的制定 1. 全局框架版式的制定 除了价值观外,规范中层级最高的东西,就是全局框架了。在前面的分享中我们已经解释过它是什么了:

    全局框架:项目的主要模块排版和布局,产品使用的主要依据和步骤

    全局框架的制定确定了整个产品的基本交互形式,它既是交互的要素,也直接影响界面的设计框架。主要制定的内容包含下面几个要素:

    主要页面布局 不同类型页面 全局组件应用 (1)主要页面布局

    决定页面的核心组件布局和交互方式,包含导航栏、工具栏、菜单栏、内容区域等绝大多数页面都会出现的组件。

    比如下面案例就使用了完全不同的布局结构:

    但是,项目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非常规性的页面,比如演示、会员付费、官方活动页等,我们也要在这个阶段中尽量考虑进去,描述包含哪些特殊的布局,应用到哪些场景。

    (2)不同类型页面

    然后进行细化,解释几种常用页面类型的应用和设计方向,包含展示类型和页面类型。展示类型就是页面的展示载体,如独立页面、弹窗、抽屉形式。

    页面类型是页面的功能类型,比如常见的表盘页、列表页、表单页、详情页等等,同类页面虽然在不同业务场景会有不同的字段,但它们会包含结构上的共性,是可以在前期进行整理提炼的。

    比如表盘页,统一采取卡片模块拼接的模式。表格页面,统一筛选模块和表格模块的布局位置。包扩业务特有的一些页面,也可以进行整理,提升后续设计的统一性和效率。

    (3)全局组件应用

    最后,就是除了基本框架外的全局组件应用规则,例如全局提示弹窗、消息窗口、固钉等元素。虽然在 Ant、Tdesign 等开源框架是在组件章节才去解释这些组件,但这和全局组件说明还是有差异的。

    在我们自己的项目中,要在全局类别下完成对它们的布局说明。例如,包含几种通知类型,窗口对应出现的位置,触发的条件。或者 Saas 的客服&帮助固钉,要悬浮固钉在页面的哪个地方,受不受其他模态遮罩影响等。

    这些元素对后续的界面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我们提前进行解释。同时,这些解释并不是深入到组件本身的说明上,仅仅是描述它们 “全局下的应用”。具体的组件本身的设计、状态、交互细节都可以在后面的组件部分进行说明。

    2. 栅格响应规范的制定 可能有人会认为栅格才应该是框架规范中的第一步,这也是误解。

    因为—— 栅格是为框架服务的,而不是框架根据栅格来制定。

    比如常见的导航栏位于左侧的设计,导航本身是排除到栅格区域外的。如果应用了可以展开的双列导航,那么栅格的区域还会被压缩。这在我们过去的 B 端栅格介绍中也有提及。

    即使使用了 Ant 等开源框架的栅格系统,我们也要做栅格的规范制定。因为官方只是提供了一套自定义栅格工具,并对它的开发使用做出说明。

    这对于我们项目设计来讲等于什么都没说,所以需要我们进一步确认栅格中运用的参数,并在规范中进行确认,保证开发和后续的页面使用固定的参数完成。要重点关注参数如下:

    列数 Column:栅格总共使用的列数,常见 12、16、24列 间距 Gutter:栅格格线之间设置的间距数值,一般为 8-16px 间距 Margin:整个栅格区域两侧的预留外边距 空间 Space:栅格作用的区域,如前面不包含侧边导航或右侧展开面板等 范围 min-max:栅格支持的最小宽度和最大宽度区间

    这几个参数是栅格系统中最重要的说明,其它的细节如列的两侧边缘添不添加间距、Flex 流动,都可以另外和开发商量。很多 B 端设计师会错误的把列宽 Column Width 数值标注进去,这就代表他们依旧没有理解栅格是什么。列宽根据页面宽和上方参数被计算出来,它是个 “变量”,没有固定的宽度值,它是响应式中模块布局宽度变化的参照对象。

    3. 间距数值应用 布局还有个不是太起眼,但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间距的应用。包含模块间距、标签列表间距、模块内间距、按钮内间距等等。间距的应用是构成整个页面稳定性的核心要素之一(另一个是对齐),要尽可能将整个项目的间距控制在几个固定的间距数值之中。比如 TDesign 中的间距制定:

    对于我们自己的项目,间距的数值不需要和它们完全一致,但是只像它一样列几个参数显然也太苍白了。所以需要对每个间距数值的应用给出一定的示例,确保内部对间距应用思路保持一致。

    4. 轴层级关系制定 全局的最后一个模块,就是针对 Z 轴层级进行制定。它用来表示页面中元素的上下顺序和叠加关系,类似设计软件中图层的顺序。

    要确定的内容除了上方这种固定的 Z 轴顺序以外,还包含活动的层级,在原有图层上 +1 级的高度。如:

    下拉菜单 文字气泡 操作气泡 除了在后续设计中让我们直接进行覆盖以外,Z 轴作为一种空间关系,被越来越多的设计规范结合到投影的使用上。比如 Android Material Design 2 中,不同 Z 轴高使用不同的投影参数。

    如果项目中要应用投影,就可以把它关联到 Z 轴的应用中,给对应层级分配固定的投影类型,保证空间感的一致。以上就是关于全局框架中需要记录内容的解释了,具体的描述文案、内容,可以参照 Ant、TDesign、Arco 的相关说明,并自行优化。

    四、基本样式规范制定 1. 色彩规范的制定 进入样式的规范制定中,首先就围绕颜色展开。颜色规范主要关注几个固定的色彩类型,并通过一个画布进行记录和展示。

    主色:项目的主要用色,以及主色的相关变体 辅助色:用来配合主色提升项目内容辨识度和权重的色彩 中性色:项目中黑白灰的不同灰度值应用 遮罩:相关遮罩层的色彩和透明度设置 渐变:应用渐变色的相关角度、渐变跨度或固定渐变值

    这里我要提个和大多数网上色彩规范分享不同的观点,就是一个项目里, 色彩应用数量是越少越好的 。99% 的项目压根不需要制定完整的多色相衍生色板。

    这在实际设计和开发环境下就是纯粹的负担,因为我们每次选色都面临着大量的选择对象。而且这种情况还需要我们处理对应的 Color Token 命名,和开发对齐规则应用方式,投入是远远低于产出的。

    如果想要实现类似按钮悬浮、点击之类的不同状态的颜色调整,就可以通过黑色、白色遮罩的应用来关联不同交互行为。

    要是项目确定使用了某套开源框架,且没有固定的品牌色。那么就建议所有颜色都从官方的色卡选色,然后在色彩示例种备注对应的颜色名称(不是 Token)即可。比如使用上方的色彩规范展示案例,直接替换成 TDesign 色卡中应用的色彩和名称:

    2. 字体规范的制定 色彩之后,就是字体的规范了。同样,我们字体规范就是从完成界面中整理出对应的字体规格,包含标题、正文、注释三个大类,以及特殊的英文、数字等类型。每个类型要反应字体、字号、字重、行高这几个核心参数。因为设计软件中可以直接查看,所以今天我们在处理规范的时候往往在画布上把字体放上去就可以,往往不用独立标注。

    其中,主要字体定义通常不会只有一个,会包含多个字体选项,根据打开网页的系统环境进行匹配。所以,我们要筛选出对应的字体范围进行说明。字体和色彩类似,规格数量一样是越少越好,多了即不能提升实际的效果,还会拖累项目效率。

    3. 图标规范的制定 在项目中图标也是基本的组成要素,我们过去关于图标的分享做了不少了,相信大家都知道图标本身是具有一定绘制规范的。虽然 Ant 它们都有一些自带的图标栅格系统,但即使我们应用了它们提供的图标苦,这些栅格对于我们来讲也毫无意义。

    因为那是他们画图标的标准,关我们的规范什么事……首先我们要明确项目中不可能只使用完全相同参数的图标,最起码在尺寸上会有不同,所以项目里就必然包含多套图标。

    所以即使我们用了类似 iconpark 的图标库,依旧要做几个关键的规范要制定的,比如图标的尺寸,对应的粗细设置等。

    如果没有用图标库,完全由自己设计,那么就需要提供更丰富的规范内容了。尤其是尽量包含不同规格下的栅格模版,因为栅格的制定在不同尺寸下是会有不同细节调整的。

    4. 圆角模糊等细节制定 样式中最后一步,就是视觉细节的总结了,包括圆角、背景模糊、线段、图形比例等。我们需要总结在项目设计中运用到的可以总结出来的细节特征,并加以记录和统一,防止在后续的设计中不断膨胀出新的规格。

    这些细节是构成界面样式丰富性的主要因素,也是最容易破坏项目视觉统一性的东西。比如圆角的设置,一些初级 B 端设计师输出的项目,就可以包含无数种规格,且圆角的大小并没有清晰的使用逻辑,这是严重降低设计质量的表现(当然也是能力问题)。

    我们在归纳细节的时候就是防止不同设计师(尤其是刚入门的新人),在后续设计中放飞自我。每个项目都会有不同的细节内容和特征,就需要设计师自己去思考和总结出来了。

    以上就是关于视觉部分样式的说明,每个类型可以在软件中制作一个独立的画板,并放置对应示例,并且只需要针对软件面板中无法反应的规则做注释说明,不要事无巨细把所有参数备注都写出来。以及可以添加到软件样式表中的,也在这个阶段中完成,然后再开始整理后续的组件库,确保组件库中的属性已经完全关联到对应样式上。

    五、组件和控件规范制定 1. 控件和组件规范记录的标准 再强调一遍名词的概念,控件在这边指基础的交互元素和单位,组件指包含复合操作的业务模块,虽然本质上它们都是 “组件 Compoent/Symbol/Kits”,但因为复杂度不同,在规范的制作上自然会有一定的差异,这会再后面具体提及。

    它们反而是整套设计规范中最简单的部分,因为 Ant 等框架对于组件的说明和展示也已经足够完善,都是现成的参考案例。所以,我不打算像其他人分享的内容一样,逐一具体控件和组件进行简单介绍。

    制作组件库和规范的主要难点,在我看来是怎么让它们可以高效的被利用起来,所以这需要一个清晰的 内容索引机制 。

    Ant 等主流组件库,如果有引用过它们组件库直接做设计的同学应该都会发现非常痛苦,不仅仅只是使用了各种编组和自动布局的关系,还包含想要找到自己想要的组件得找很久。原因就是因为这些组件库不是他们团队 真实的项目库 ,只是 KPI 和任务。所以并不会太多考虑实际应用难上的困难,直接使用英文排序来罗列组件,或者没有任何规则。

    比如下图是 Ant 在即时中的组件存放面板(内容应该不完整…),一个大分类下堆满了不同的组件,查找起来非常的低效。

    所以针对我们自己的项目,就不能照搬这种模式。要充分利用软件的页面 Page、画板 Artboard、链接 Link 功能来完成组件的索引和存放。首先再回到前面准备工作中的思维导图,我们通过思维导图记录了一些会出现的组件内容,这里我们要进一步分类。

    每个二级分类对应软件中的页面 Page,三级分类对应画板 Artboard,四级分类对应画板中存放的组件内容。整体遵循分类和层级清晰的原则,避免在同一画板中堆砌没有关联性的组件,同时针对一份完整规范的要求,还要在前面添加引导页 Guide Page,样式页 Style Page 即可。

    完成结构的创建以后,后面的组件内容摆放就根据这个目录来完成,虽然这个思维导图大纲还是第一版,必然是不完善的。但只要前期这个框架形成体系,那么后面添加的内容自然会根据这个结构来补充。每个画板下方内容怎么放,会在后面的两个小节做解释。

    这里重点说下第一个引导页面 Guide page,它作为打开规范看到的第一个页面,是要承载一些必要的信息的,比如设计的原则、规范的使用说明、版本的更新之类的解释。

    一定要牢记 “必要信息” 这个关键词,不是鼓励你们在首页写几万字的内容进行自我感动,而是在一个画板内用最精简的文字把该放的信息放进去即可。比如以 Arco 的说明作为参照,大概就是这样:

    除此以外,首页还有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 “内容目录”。一个有效的索引机制可不仅仅是让我们手动查找,而是会创建一个用来快速跳转的 内容明细目录 。

    原理就是可以选中画板、图层右键复制它的链接,然后再在对应图层中添加这个链接,就可以让这个图层成为跳转到刚才元素位置的按钮。

    理解原理,之后就是创建目录了。我们依旧可以使用自动布局的功能,并根据刚才的结构划分,快速创建出一个可以自由调节并支持跳转的目录出来,比如下面的这样的案例:

    在这个引导页中,目录是权重更高的模块,因为其它信息一般看一两次就够了,没有特别的事情不会再看它,而目录才是每次进入这个页面的价值所在,所以放的位置要显眼,不要让其它文本信息过度占据页面的内容。

    完成目录后,就可以在左侧页面 Page 列表创建对应的组件分组,并进行下一步工作了。

    2. 基础控件规范制定要点 基础控件因为太简单,所以不需要用太多的文字内容做解释,单个解释面板下包含的内容只需要有:

    标题简介:简单描述这个控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最多几十个字就够了 样式展示:把这个面板下包含的不同控件类型先统一展示一遍,然后使用简单的文字备注 状态展示:把每个类型控件会出现的状态罗列出来,对需要备注的地方进行说明

    一定要牢记,自己的项目和线上的开源框架解释是不同的,内容不要太含糊。就比如上面的按钮,我在项目中使用过几个不同的高度和类型,那我一定会把它们都列出来,而不是简单放一个样式和状态就结束。

    因为规格不同,就肯定没办法用一个按钮的变体组件来完成项目的全部按钮设计,所以肯定要生成多个组件和变体。然后在状态展示的部分,就可以直接将变体放进去,并且给出对应的注释即可。

    3. 进阶组件规范制定要点 组件比控件复杂,复杂不只是视觉而已,而是更复杂的交互和业务逻辑,既然我们梳理规范了,那自然应该把重要的交互解释放进来。当然,组件也分一般的基础组件和复杂的业务组件。基础组件如下拉菜单等没有交互说明必要的和控件的做法别无二致,麻烦的是复杂的业务组件记录和说明。且因为业务组件的特殊性,尽量在一个画板中只展示一个组件,而不是硬凑到一起去。复杂的业务组件的面板应该包含的内容如下:

    标题简介:简单描述组件是什么,以及对应的用途 样式展示:展示同一组件的主要状态和样式 交互说明:对组件的交互创建连线和基本说明

    这里还延伸出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项目交互文档的问题。在我们前面发过的分享中有专门解释,一套完整的交互文档会囊括非常全面的内容和信息,但是正常的项目中,交互文档一般只对应一个版本和迭代,很难去维护一份总的交互文档,来反应项目中最新的交互内容。

    所以,在组件库整理中,每次把交互的信息整理进去,是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式,不仅组件本身的各个状态样式能反映出来,交互的信息也不用到别的文档查看,减少了文档维护的压力。只要了解了这几个核心的要点,那么整理整套组件库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最后还要重复那句话,文档格式是死的,人是活的。

    我们要根据前期对项目环境的分析,来决定规范应该做到什么程度,该写哪些说明。不要在没有充分考虑的情况下,把我例举的案例直接作为标准在项目中实践,很可能因为内容太多而最终放弃。所以,尽量先从最精简的模式展开,先完成基本的框架搭建和样式图层置入。确保组件库能满足最基本使用需求后,再考虑逐渐优化丰富相关信息。

    六、规范的评审和分享 1. 规范的内部评审会议 完成版本相关的规范以后,就一定要在内部召开一次规范的评审会议,来统一相关成员的认识。如果团队成员对规范还有意见,认为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要进行协商并做进一步优化。评审要解决以下三个领域的问题:

    产品/交互 UI 设计师 开发/测试 (1)产品/交互

    第一,让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了解规范中的内容有哪些,对应的结构和目录,以及文件存放的位置,如何打开进行查看、引用。因为设计规范只要整理了,就绝对不是局限在视觉样式上,必然会包含了框架、交互的内容,在后续的版本迭代中产品和交互都要遵守。

    比如提示和弹窗,产品和交互设计师都不能在后面的原型中随心所欲的设计,想放哪放哪,必然是要根据设计规范来处理。如果一定要和原规范内容不同(规范不适用新场景),那这就是一个新的产品需求,是要添加到版本迭代的条目里的。

    同时,产品或者交互在完成一些新页面原型的时候,如果页面本身很简单,也是可以直接使用规范中的内容直接拼装高保真原型出来的,可以大大提升他们的原型有效性,而不是还在产出一些风马不相及的简陋原型,降低我们的工作压力……

    (2)UI 设计师

    第二,就是设计团队内部的对齐了。如果你们团队人少,都参与了规范的搭建这步可以略过,但如果团队人多,部分设计师压根不知道你做了什么,那就绝对不能忽略。

    我们需要和他们讲解规范文件所在的位置,引用样式和组件库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维护和迭代的说明。确保设计规范可以在设计团队中正常的流通和应用,而不是完全变成自嗨。

    因为设计规范的应用必然会和不同设计师原有工作方式有冲突,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征求他们意见优化,另一方面就是需要强制推行的(职场问题),需要一开始就有部门的领导或者项目负责人发声表态,并全力支持规范的执行,不然规范的结果嘛……

    (3)开发/测试

    规范的应用,必然和前端有非常大的关联,需要他们在这个阶段理解规范的内容,以及思考模块化开发的可能性和阻力,并给出优化建议。

    如果前端没在评审阶段对我们制作规范的工作表示认可,那基本后面也不会照着规范的内容做开发,这同样需要有外部的不可抗力来强制他们执行规范。除了开发外,测试工程师也肯定要知道规范的内容,这可以让他们在测试阶段共同发现设计的问题,而不是只让设计师做程序还原度检测。

    这三个部分意见都统一了,这套规范才脱离自嗨的范畴, 具备真正的生命力 。

    2. 规范文件的应用思路 最后,就是规范文件本身的注意要点了。我们前面讲过,规范直接使用设计软件中的文件作为载体,在里面放置样式、组件并添加文字说明,然后进行发布,就可以从别的文件引用它了。

    常规的项目设计,会拆分成不同的模块或流程,每个用一个独立的设计文件。所以这种好处就是即保证文件独立性,又支持我们在规范页面优化内容批量修改所有引用页面。

    但这也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当进入新的版本以后,我们会创建新的项目文件,那么按新设计更新了规范,那么老的引用它的文件不就也受到影响了嘛?

    所以,我们不能在整个项目中只引用一个规范文件。而是要在每次新的版本中,创建一个新规范文件出来作为引用对象,并且能保证每个版本的规范文件被保存下来,且让规范的文档编号和项目的编号持平是最好的情况,而不是独立一个规范的版本编号出来。

    满足完这点,那么规范的变动就可以追溯,也便于长期的维护和更新。我们的整套 B 端设计规范制作的分享也就结束了。

    七、结尾 一套优秀的规范输出并落地,是规范制定者本身能力的直接反应,需要具备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的知识点,充分的项目经验,以及职场必备的同理心和执行力。它是检验我们自身能力的一面镜子,新手可以通过去构建规范来检查自己的缺点,以及找到提升的方向。

    作者:酸梅干超人;公众号:超人的电话亭(ID:Superman_Call)

    本文由 @超人的电话亭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B端设计师如何体系化了解业务?4个步骤快速搞定!

    UI交互 2022-12-04
    前言接触 B 端设计的小伙伴会发现,很多业务具有角色多,业务场景复杂,功能链路长等特点,所以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以下几个问题:突然被调配到新业务,拿到一个不熟悉的业务或者新产品,不知如何开展工作?换了一个新行业,面对一个从 0 —1 的新项目,应当如何熟悉新业务?面对较为复杂的业务,经常和业务方沟通讨论不在一个频道...

    前言

    接触 B 端设计的小伙伴会发现,很多业务具有角色多,业务场景复杂,功能链路长等特点,所以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突然被调配到新业务,拿到一个不熟悉的业务或者新产品,不知如何开展工作? 换了一个新行业,面对一个从 0 —1 的新项目,应当如何熟悉新业务? 面对较为复杂的业务,经常和业务方沟通讨论不在一个频道,又不知如何着手。 本文将从以下 4 个角度展开探讨,当设计师面对 B 端新业务时,应当如何快速熟悉业务并开展工作。

    类似方法;

    什么样的公司值得设计师全情投入?来看总监级的分析! 之前分享的关于如何进入大厂的建议里,提过我们要学会利用跳槽这个工具做杠杆,帮助我们进入到更好的平台中,实现职业的升华。

    阅读文章 >

    一、查行业和竞品 首先,不要一上来就急着看系统。线上的功能模块只是实现需求和业务目标的手段,并不一定是最优解,能够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得是我们提供的互联网服务。所以如果我们一上来就着急走数据看系统,很容易就会把自己的眼界,局限于这些产品的功能界面中。

    1. 查行业报告

    首先需要明白自己从事的是一个什么行业,这个行业叫什么,是做消费品的、是酒旅还是建筑地产等。提供企业服务有做 saas 的、有做 Pass 的、有做平台数据对接的、也有本公司自研系统,第一步要建立起对这个行业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通过市面上的这些行业分析报告,可以了解到自己做的业务处在哪一个赛道,另一方面也能大概知道目前所做业务,在市场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比如下文就是艾瑞咨询关于中国 SaaS 产品的一个图谱,通过这些图谱不光可以了解我们公司产品所处地位,也能纵向知道公司产品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比如为企业提供 saas 零售电商服务的就有微盟、有赞、小鹅通等服务工具。

    想了解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可以通过艾瑞咨询查看: https://www.iresearch.com.cn/

    2. 查行业竞品

    看竞品不仅是要看产品本身,还要比较它的行业地位,需要了解我们的产品在大背景下,处于一个什么地位,是行业头部,还是在追赶地位。同时,还要关注产品背靠的资源和竞品相比有哪些区别。比如这两年大火的 Scrm 运营工具——微盟的企微助手,背靠的资源就是过去几年通过商城零售产品积累的客户。以及微盟于2022年发布的WOS新商业操作系统中,企微助手与微盟其他产品的超强融合能力。

    关于行业竞品,需要大家花点时间找一找,也可以通过相关的负责人问一问。这里推荐通过以下两个网站查询:

    36Kr 企服点评: https://www.36dianping.com/ 字母点评: https://www.zimudianping.com/#/

    3. 查公司战略

    了解公司战略并不是一句虚话,它涉及到你后期负责的业务的发展方向。比如微盟从 2020 年开始提出大客化战略方向,如果你是负责零售这一块的业务,你必须要知道你的客户群体是要以大客为主,大客和小客在需求痛点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涉及到我们后期面对这些角色设计上的一些区别。

    再比如微盟 2022 年新推出的 WOS 新商业操作系统 ,除了提供微盟的标准化产品解决方案外,还可以让更多的生态伙伴产品参与进来共建产品,包括 PaaS 平台,可以满足商家的个性化需求定制。这也会涉及到我们在产品设计,页面框架层搭建的兼容性,需考虑覆盖各类业务、以及产品对外的一致性等。

    二、看产品和价值 看产品,是指看产品的业务文档,而不是看 prd 界面,需要了解产品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客户群体。这个阶段,需要看产品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帮助哪一类客户,解决什么痛点或者问题。这个阶段涉及产品一切的文档资料,包括业务背景、需求文档、宣传文档、产品白皮书、销售资料和公众号等,我们都需要尽可能多的,主动性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查看。

    1. 看产品的专业词汇

    很多 B 端产品都是服务于很垂直的领域,所以不免涉及到专业领域的一些词汇。比如 CDP 产品,我们在了解这个产品时,需要知道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什么是多渠道标签,标签的类型有哪些,什么是文本标签、多值标签、日期标签等;用户分群里的人群包、自定义人群和系统人群,以及常说的圈人条件是指什么。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产品还没有整理这些信息,我们可以通过竞品的官网,或者到竞品的用户手册、帮助中心等模块找到这些信息。我们还是拿 CDP 举例,下方就是就是火山引擎和 Growing IO 的帮助文档,熟悉了这些专业词汇,可以让我们可以更快的了解产品,当然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帮助自己的产品去整理这一份文档。

    2. 看产品的价值

    怎么去看一个产品的价值点,这个较为复杂,我们可以借用一个工具叫价值主张画布(The Value Proposition Canvas),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去理解产品和目标群体之间的关系,清楚地描述出产品帮助客户解决了哪些问题,和创造了哪些收益。

    价值主张画布内容较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价值主张设计》这本书,这里我们简单总结分为「价值地图」与「客户洞察」两个板块。

    价值地图: 描述产品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包括产品与服务、创造价值、解决痛点

    产品服务:我们给客户提供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 解决痛点:产品解决了用户的哪些难题 创造价值:产品让客户获得哪些好处 客户洞察: 帮助我们理解客户,包括客户的任务、客户的痛点以及客户的收益

    客户工作:是指客户利用系统要做哪些工作日常及事项 客户痛点:客户在本来工作流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阻碍 客户收益:指客户通过购买该系统,获得的盈利来源

    三、理功能及流程 1. 理产品功能大图

    一定要看核心业务或者产品功能的大图,理清业务功能模块、数据之间的来源去向关系,整个平台的数据是怎么流转的,以及最后是怎么形成逻辑闭环的。这时最好多向身边的同事多多请教,避免埋头苦干,可能自己纠结了半天的问题,可能都抵不过同事的一点点拨。

    比如近两年大火的私域运营工具 SCRM,其核心本质是一个社交化的私域运营工具,其 PC 端功能主要分为 4 块,引流获客 — 促销运营 — 营销转化 — 决策管理,下图就是是微盟企微助手产品功能模块大图。

    2. 理数据流程

    业务流程相对是一件相对复杂的事情,不同产品的流程侧重点不一样,有些产品的流程会牵涉多个角色,这个时候需要找到对应产品负责人,要到不同权限角色的账号,因为不同权限角色的账号功能也不一样。有了账号,了解每一个功能菜单帮助客户解决了什么问题后,就可以建数据走流程了。

    ① 找到核心功能模块

    首先找到该业务的核心功能并熟悉它。比如拿 SCRM 产品举例,微盟企微助手、微伴助手和微盛企微管家都将「活码」这个菜单功能排在头部位置,一方面是从产品的使用频率考虑,另一方面它也是产品的核心功能模块。怎么找到核心功能模块?你可以通过产品的导航、或者产品官网的介绍,找到产品的核心功能模块。

    ② 关注不同角色的工作

    和 C 端产品不同,B 端产品角色相对固定,我们需要关注有哪些角色、角色之间的协同关系、工作的场景、目的和操作链路。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内容:角色信息、工作内容、考核指标。

    角色信息:包括角色名称、工作职责、能力维度等。比如 SCRM 产品会有老板、运营负责人、员工等角色。 工作内容:具体场景、内容描述、目标和期望。比如老板会看整体数据及基本分析结果,运营负责人会维护整个系统的信息和数据分析,包括创建派发任务等,员工更看重任务完成等。 考核指标:一般会结合任务而需要完成的考核指标,这个和每个产品的特性有关。

    ③ 体验并感受产品

    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把自己带入产品的角色中去,用我们专业的眼光走查一遍产品,比如产品的框架设计如何?里面操作流程是否符合用户认知?各功能模块的交互是否一致?是否会有操作的错误的判断可以结合自己的交互走查表,不过仍需注意,不要陷入到产品的细节体验中去,毕竟我们要做的是熟悉各个功能模块。

    这样的好处,可以避免产品因历史的包袱问题而带来的眼界束缚,完全用一个全新的观念和心态体验新产品。在建数据流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小白用户对于这个产品的使用体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记录下来自己的行为和感受。对于很多新的产品团队来说,一份新手用户对于产品的认知和体验感受也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因为等我们真正熟悉业务产品时,很有可能会忽视这些旧问题。

    在建数据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之前相关业务文档一起看,一边走一边了解每个功能模块的前世今生和具体细节,同时产品的数据流转一定也要多走几次,尽可能理清数据业务的流转逻辑。

    ④ 特殊产品仍需和线下实践结合

    有些特殊化的产品,流程比较复杂,需要亲身经历和体会。比如拿物流的 WMS 仓储系统来说,如果不到现场亲历入库、出库、盘点和分拣等实体操作,光通过系统和文档,很难知道现场作业人员的所思所想,和不同角色所要关注的点。

    只有亲历了一遍现场以后,才会知道作业环境的嘈杂和混乱,所以有些特殊化的系统,还是需要自己体验走完一遍这个流程比较好,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 理交互规范

    有了对整个产品功能模块的了解,下面就是熟悉产品的交互框架,还有一些组件库。尽可能做到在实际设计时让这些组件做到复用,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很多时间,也可以避免很多交互上的错误。

    四、问对人说对话 通过前面的一系列自主调研及建数据流转,对我们所要负责的业务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中间我们也会产生很多问题,不免需要上下游的小伙伴们打交道,怎么和小伙伴沟通讨论仍需掌握一些方法。

    1. 问对相关业务人

    我们需要找到业务的关键人,特别是刚去一个新公司面对一个新业务的情况下,这个时候需要了解业务的人员组织架构,找到对应的负责人,当然我们不可能上来就让人家给我讲讲业务和人员架构。

    找到对应负责人。比如我们可以这么说,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或者你是否能够推荐团队里面的大佬能够给我讲一下,以便我们后续更好的配合及开展工作。 问问题不要过于笼统。在和对应的业务产品沟通的时候,你不能直接说,你能不能给我讲讲这个功能或者业务,这个问题太过于概括和开放,对方一下接不住这个问题。如果对方没有做准备,很有可能在他和你讲的过程中,还会涉及一大堆技术和行业词汇。 2. 说对话的一些有用技巧

    把问题整理好,可以集中性的问,不要一个个的去问,以便不停反复占用别用时间,毕竟谁也不喜欢不停地被人打扰。 如果是一些抽象复杂的问题,提前发给人家,让对方也有个准备时间。 在向别人请教的时候,如果能够带上纸笔作记录更好,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等到回到自己的工位后,也可以自己画出产品的业务的流转图,加深自己对于产品的理解。 如果可以,给别人带上一杯奶茶啥的,毕竟没有人有义务无条件帮助你。 相关技巧:

    超全面!给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提问清单 在用户体验设计师(UX)应该掌握的各项技能中,如何问有意义的问题是一种经常被忽略的技能。

    阅读文章 >

    关于新入职的同事,或者被调到一个新业务时,我们需要向当前业务骨干设计师请教业务问题时,也需要掌握一点说话技巧。我曾在群里看到一位前辈分享过一个表达话术,和大家分享下:

    总结 关于了解业务,我们整体的思考框架是,先整体再局部从大到小,从行业入手了解行业竞品,产品是怎样的商业运转模式,再通过价值主张这个工具,了解产品各个功能模块的价值。

    找到产品的对应负责人,了解业务或者产品的组织架构,知道产品的核心模块是哪些,清楚不同角色的之间的流转关系是怎样的,将角色之间的流程串联起来,就能够达至了解业务。最后,我们对产品的掌握了解差不多了,其他的非核心模块,可以在后期做项目的时候,一边做一边了解。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Yves Pigneur《价值主张设计》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小高杂谈」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