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涌入抖音团购真相:先“交学费”,后赚钱

    设计动态 2022-11-24
    2022年,要说还有哪些市场红利,短视频平台上做本地生活服务可能算一个。此前据36氪报道,抖音生活服务在1月至10月已经做到600亿元GMV,已经超额完成了抖音预定的年度500亿GMV的目标。 要知道,2021年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启动后,年底曾传出撤城和GMV不

    要说目前的市场红利,短视频平台上做本地生活服务可以算得上一个。继2021年抖音本地生活发展以来,其业务在这一年中发生了些变化?于平台、于商家、于消费者而言,意味着什么?本文讲述了抖音本地生活发展现状,一起来看看。

    2022年,要说还有哪些市场红利,短视频平台上做本地生活服务可能算一个。此前据36氪报道,抖音生活服务在1月至10月已经做到600亿元GMV,已经超额完成了抖音预定的年度500亿GMV的目标。

    要知道,2021年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启动后,年底曾传出撤城和GMV不达标等声音,2022年重新调整后出发,设定了团购达人数量年底增长至350万,商家日均开播场次达2万场,商家增长量达到10万的目标。

    在美团和饿了么鏖战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鲜有新的玩家能够改变竞争格局。从36氪报道的数据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似乎有颠覆市场的潜质,快速增长的商家数量和不断翻升的GMV,都是在预示着变化发生。而这种变化,对于商家来说是否有真红利,当下阶段应当是拓增长还是奔盈利,答案已经在加入抖音本地生活的商家手中。

    近期,Tech星球走访了多位商家、探店达人、服务商,从中可以看出抖音本地生活服务业务这一年中的变化。从短视频挂链接进化到鼓励店铺直播,从团购劵为主到直接卖货,通过与饿了么合作补足配送短板,甚至直播团购的标志,也从小风车变化为小房子模样,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已经进化到2.0版本。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抖音平台已经建设包括餐饮、洗浴按摩、综合商超等10个一级类目,还在6月份开始了对商家的抽佣,也开始了商业化变现历程。

    这些变化对于商家来说,有红利也有压力,从Tech星球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本地商家并没有笃定入局新渠道这件事,更多是劝自己:(抖音)7亿多日活呢,试试看吧。

    一、抓住抖音店播红利,月售几百份卡丁车订单 我们是做卡丁车项目的店铺,疫情中也受到了影响,但相比KTV等行业来说还好点。也是半年前,开始尝试做抖音直播。我们还算是比较重视,直接让美女店员经常直播。

    直播内容就是在赛场内,这逛逛那看看,讲讲卡丁车的套餐,以及场子内的有趣故事,一个主播就可以直播,也没有什么运营助理。赛车、美女、年轻故事,这些都是直播比较有吸引力的话题,加上我们也做一定程度的流量投放,所以直播效果还可以。

    9月份直播的场次最多,中间断了一个月,11月份刚开始好好做直播,店停业后,直播也暂停了下来。目前,我们抖音大号粉丝数在1.4万人,主要做一些教学、娱乐的卡丁车相关视频内容,所有视频也有7.7万点赞数了。

    小号2000多粉丝,主要做直播,定位的是清河这个分店。我们的直播套餐,其实和美团上的一样,你在抖音上也能看到,原价188元打7.4折的套餐最火,138到手价,已经卖了2490多份,其他的套餐也都卖了几千份、几百份。

    当然,这些订单数看着可以,实际巅峰也占不到到店客流的三分之一。不过,做直播还是很有必要。卡丁车是个刺激的游戏,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项运动,直播就是个很重要的方式。

    另外,抖音现在的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已经形成闭环了。在我们主页,优惠团购套餐下面还有“大家怎么说”,这就有点类似大众点评,对于维持一个店铺的评价很重要。而且,它还有排行榜单,我们是抖音“吃喝玩乐”榜中,北京卡丁车排名第二的店铺。这个成绩说实话不错。

    所以说,抖音平台是个不错的渠道,挺适合我们这类消费店铺投入的。毕竟每个月几百份的订单,线下想做这些增量也不太容易。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尝试抖音直播,期待为店铺带来更好的生意。

    二、投入20万做抖音外卖,餐饮老板All in 新红利 其实我是内蒙古人,来北京闯荡了13年,做了个四川牛油火锅品牌“川鸿巷”。

    这几年生意发展还不错,开了几家店。现在疫情不允许堂食,叠加直播团购兴起,促使我决定入局抖音本地生活。

    和其他家做短视频团购不同,我是All in 心态做的。不仅专门针对抖音直播做了套餐,而且我自己进场直播,每天晚上坚持直播2-3个小时。

    直播还是挺累的,因为你要一直说话,而且要不断重复话术。“10公里以内免费配送,10公里之外需要补充运费差价”,“有什么特殊要求的朋友,备注下你不吃香菜,或者不吃羊肉”。直播间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人,要不是我内心坚定,还真做不下去。

    我看很多人都请网红达人什么的,或者在直播间刷刷量,我们都没有。因为我自己就是老板,也不用向上交代,自己踏实直播就好,能卖多少就多少。

    但为了能抓住抖音这个红利,我们做了特殊的锡箔盒,把火锅食材标准化。目前我平台上1-3号链接,都是外卖平台也有。4、5号是抖音平台上的专属链接。其中4号158元火锅套餐是卖得最好的,目前卖出了100多份。可能这份套餐比较适合家中聚餐的朋友订购。

    当然整体看,其实也没卖出去多少。毕竟账号粉丝就300多,每次直播间也不到10个人,虽然粉丝不多,但目前暂停堂食也不能做什么,我还是时而发放福利,期待能把直播卖货做起来。

    目前为了抖音直播,算上人工、套餐设计和发放福利什么的,估计已经掏了20个W。回本肯定是还没有,主要我寻思以后这东西可能是趋势,先做着积攒点经验吧。

    三、成为“特色”抖音服务商,和商家五五分成 我们在广州做抖音的本地生活服务,6月份才开始启动,目前发展的比较顺利。之所以冲入抖音团购这块,是因为我们此前是支付宝生活服务商,有很多本地的商家资源。支付宝生态这块目前已经平稳,抖音这么大流量,我们肯定要布局一下。

    多年的本地生活服务商经验,对我们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很多服务商觉得生意拓展不下去,就是因为他的模式不行。我先说下为什么他们的模式不行,目前很多服务商和本地生活商家的合作是这样的形式:服务商上门说我能给你从抖音导流,你一年给我3万块,我给你邀请探店达人,拍摄视频,制作抖音店铺主页,设置团购套餐,然后上传套餐和视频内容,最后推流。这套模式服务特别重,交付链条特别长,而且还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

    说实话,不少服务商没有这水平,但硬性成本在这,他和商家不会少要钱。而对于商家来说,其实一年拿出几万来,很多商家也犹豫。这个模式就很难做下去。我

    们模式有几个特点,第一不做餐饮,第二不做单店。我们目前做了七八个大行业,美容美发、洗浴按摩什么的,我们做行业通用套餐。比如,按摩7折优惠卷,你在我们直播间购买后,全市加盟这个套餐的店都可以使用。

    这些加盟店并不需要花费一分钱,我们就可以帮他带去客流。但我们要直播销售收益的一半,也即卖出100元,我拿走50元,商家拿走50元。这个分成比例确实比较高,所以不做餐饮行业,因为他们的毛利负担不起,第二单店也很难玩转,连锁店品牌更喜欢和我们合作,因为它本身就是卖套餐为主。

    我们的服务商也是加盟模式,你只需要在当地有商铺资源,你加入我们总公司培训后,回去就能做当地的生意。所以目前已经从华南,进军到华北了。

    我们整个模式比较轻, 拓展也非常迅速。商家和我们合作吃不了亏,上不了当。加盟服务商也能抓住抖音的新机遇,就像我们当年做微商一样,抓住微信的红利一样。

    四、探店达人不好做,我们现在更看好店播 我算是本地生活老玩家了,最早在到家美食汇工作,这家公司很多人没听说过,它是比美团、饿了么更早做外卖的玩家,但是最终没成功。

    这些年,我一直在做外卖、点评这些业务,2020年开始做抖音探店,一直做到了现在。这两年中,你会看到行业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

    最早探店达人确实很火,我一个朋友现在算是头部,一场探店费用两三万,一个月能赚50-60万元。我们算是跟着这批热潮入场的玩家,这个赛道也迅速变拥挤了。

    早期我们去探店,商家给100-200元车马费,卖5单能给100块钱,大多数还提供双人餐。主要是我们那时候粉丝数太低了,现在抖音给达人也分了等级,V4以下是主要达人群体,V5、V6级别的北京也没有多少。这套都是对标大众点评的玩法,给探店达人划分等级。

    早期探店适合那些网红店,头部达人去了,确实能给带火。我们给紫光园餐厅做,合作的那两三个月确实很有生意 ,但是后来就不行了。毕竟都是第一次触达用户,推广的效果才最明显,后面再触达,用户也麻木了。

    而那些不是网红的餐厅,也只能找一些级别不高的达人,合作效果确实很难出彩,慢慢他们就不愿意做了。

    可能抖音今年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开始鼓励店播了。我们也开始从短视频向直播转型,主要找头部的餐厅合作,给他们做抖音方案。比如和全聚德烤鸭合作,先是拿到他们成本卡,设定高于50% 毛利的活动方案。简单打个比方,一只鸭子最终烤出来成本是40元,我们给设定198元的套餐定价,直播时候给打8折活动。

    然后直播的时候,配合优惠以及投流,每次直播都能卖出几万元。我们会策划持续一段时间的活动,公司会派一个V5级别的达人,搭配两三个V3和V4级别的达人去做持续的直播。

    我们做一个案子,肯定都会帮餐厅卖很多。他们赚不赚钱,那还要看算上抖音2.5%的抽成,以及他们人力、店面等诸多方面成本。但很多事情也不是从盈利角度看,比如说,有家酒馆开业,达人去直播,一天能卖几千元,或者四季民福这种想触达年轻人的餐厅,毕竟很多人不知道老舍是谁,我们通过抖音去宣传它的文化底蕴。

    今年大家都在趁机做店播,抖音推广的力度也比较大。我们去做活动,也要求它的抖音套餐比美团低10元。

    话说回来,抖音平台的要求,对商家来说,也不完全都有利,比如说抖音团购核销率比较低,餐饮外的行业,有些甚至能退货一半,这其中有抖音是兴趣电商,就是冲动购物的因素,也有同行为了给商家交代,他们自己去偷偷刷单的因素。

    综合来看,有实力的商家一定要入场,没实力的商家要仔细斟酌行动。

    作者:杨晓鹤

    来源公众号:Tech星球(ID:tech618);Tech星球,聚焦互联网前沿科技和新商业。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Tech星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亚马逊、阿里们竞相押注,AR购物是刚需还是噱头?

    设计动态 2022-11-24
    日前,亚马逊旗下时尚零售部门Amazon Fashion正式宣布和社交平台Snap达成合作,后者将为亚马逊平台上销售的数千款眼镜提供AR滤镜服务,供用户在线上试戴。 过去几年,AR+电商成为一股新潮流,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参与其中。德勤联合Snap进行的调查指出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熟,不少电商平台都逐渐开始尝试将 AR 技术引入平台中,比如有些平台就为消费者提供了 AR 预览服务。那么对于电商平台而言,AR 技术的应用是否真的可以激发用户的消费热情?本篇文章里,作者便针对 AR+电商进行了一定解读,一起来看。

    日前,亚马逊旗下时尚零售部门Amazon Fashion正式宣布和社交平台Snap达成合作,后者将为亚马逊平台上销售的数千款眼镜提供AR滤镜服务,供用户在线上试戴。

    过去几年,AR+电商成为一股新潮流,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参与其中。德勤联合Snap进行的调查指出,AR购物市场规模最高可超千亿美元,用户基数超过1亿人。如今全球头号电商巨头亚马逊带头下场,无疑为AR购物再添一把火。

    2022年,亚马逊乃至整个电商行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刚刚过去的三季度,亚马逊净利润同比下跌9%至28.72亿美元,运营亏损也达到4.12亿美元,国际业务更是巨亏25亿美元。在重重压力下,亚马逊宣布大规模裁员,约1万名员工将失去工作。

    寒冬中,亚马逊需要一些新的变化,重新焕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然而,被寄予厚望的AR购物是真刚需还是一时的噱头?AR技术真的是电商平台的解药吗?

    一、巨头争相赴会,AR购物成为新潮流 Snap提供的AR试戴功能操作起来很简单。用户在Snap找到Amazon Fashion官方账号,即可左右滑动试戴不同眼镜,后台将自动生成AR 3D模型。如果有看中的眼镜,点击链接可直接跳转到Amazon Fashion进行结算,交易非常方便。

    为了推广此次合作,Snap可是给足面子,为亚马逊提供流量扶持。在Amazon Fashion账号页面之外,Snapchat APP首页的滤镜搜索栏和相机页面也有引流入口。不仅如此,Snap还会为亚马逊提供AR营销分析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调整AR技术和滤镜功能。

    (图片来自Amazon Fashion)

    根据官方说法,Snap提供的VR滤镜服务覆盖亚马逊平台上在售的雷朋、Maui Jims、Oakley等多个大牌的数千款眼镜。Amazon Fashion方面则表示,Snap 的服务将在未来扩张到其他垂类,包括服饰、鞋靴、美妆等。

    Amazon Fashion CEO Muge Erdirik Dogan也在日前表示,和Snap的合作才刚开始,并且相信双方将联手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虚拟眼镜一直是客户的最爱,我们很高兴和Snapchat合作为时尚品牌和数字消费者提供更多AR购物体验。

    事实上,AR+电商这对CP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眼前,亚马逊也不是唯一一家吃螃蟹的平台。 在亚马逊之外,eBay、Shopify等海外平台,还有国内的淘宝、京东,都早已有相应布局。

    在国外,Shopify早年间上线的AR商城服务,将时尚配饰垂类的客户购买转化率提高了27%,单件商品转化率最大涨幅达到250%。此外,Shopify还在去年收购了初创企业Primer,为AR购物再添一把火。

    Primer成立于2019年,一直专注于为服装品牌、独立设计师提供可视化产品及服务,可谓完美符合AR购物这个新潮流。在被Shopify收购之前,Primer的技术就能让用户在自研ARKit平台上构建家居三维图像,通过AR技术搭建家居模型。在完成收购之后,Shopify必然会将相应技术应用到自家平台上。

    不同于借助外部收购增强实力的Shopify,本身就有AR技术储备的谷歌在近日对Search的AR Shopping功能进行改造升级,增加了搭配选项。

    升级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色选择脚部色调,率先感受鞋子穿在脚上的样子。与此同时,针对美妆产品平台也提供了100个人脸模特,包含各种肤色、人种,用户总会选到合适的试验模板。

    在国内,阿里、京东两大巨头走在AR购物的前列。

    阿里早在2017年便发布了AR开放平台,由天猫精灵X1提供技术支持,并上线AR BUY+服务。

    AR BUY+上线之初主打趣味购物理念,用户可以通过AR扫描任意区域、物品开启所谓的“任意门”,既而进入对应商品页面。随后几年,淘宝美妆垂类上线AR美妆功能,并拉来纪梵希、欧莱雅、雅诗兰黛等一众大牌助阵,再次打响名堂。

    今年8月,天猫对APP端进行更新,增加了AR辅助购物功能。在新功能上线之后,经过3D建模且有3D选项卡的商品都可以进行3D预览和AR预览,提高了消费者的沉浸感。在部分商品的展示上,天猫也增加了许多贴心的小细节,比如家电产品的AR预览会同步显示尺寸参数。

    此外,针对3D数字商品、家具和服饰品类的AR预览功能也在这次更新中一并上线,覆盖的商品、店铺不断增加。

    京东则先后和英特尔、英伟达、暴风魔镜等企业达成合作,同样建立了自己的VR统一开放平台,后续又推出了京东AR视界、京东试试等产品,正面对抗淘宝的AR BUY+。

    京东在家居品类率先应用AR购物功能。通过线上AR技术,用户不仅可以看到现场家居布置,还可以和设计师进行实时对话,增加即时互动。但这项功能更多只是试验性质,没有引发太大声浪。后来在美妆垂类推出的AR试妆功能,才真正引发用户广泛关注。

    毋庸置疑,从Shopify、阿里、京东,再到如今高调联手Snap的亚马逊,电商行业正刮起一阵AR旋风。

    新风向的兴起,总有其理由——电商消费失去新鲜感,用户需要新刺激,或许就是AR购物崛起的根本原因。

    二、直播热度下降,AR真能刺激购买欲? 无论国内国外,电商市场都来到了一个艰难时期。

    今年双十一,天猫、京东都没有公布GMV,各项宣传、战报也极为低调。根据星图数据的报告,全网GMV约为1.1万亿元,增速持续放缓;直播电商累计销售额为1814亿元,算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但即便是当下最火的直播电商,也遭遇了不少阻力。 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头部主播话语权过大,坑位费等成本不断上升,商家难堪重负。

    艾瑞咨询的报告就指出,截至2021年底,有80%的商家表示线上渠道销售成本上升。尤其是在主播内卷最严重的淘宝,商家投放ROI甚至能达到1:1——就是说你投入100块直播引流,最终也只能卖出100块的商品,成本效益很不理想。

    从用户的角度讲,直播电商的新鲜感也在减退,抢购热情正在冷却。

    备受关注的罗永浩淘宝首秀,开播两小时观看人数暴涨800万,人气依旧高涨。但瞄准男性用户的3C数码、男性护肤产品,销售量远不及预期。其中,价位相对较高的PICO 4 VR一体机预定量仅100单出头,笔记本电脑等大单品同样销售惨淡,护肤类商品的销量则和李佳琦直播间有很大差距。

    即便是罗永浩的老搭档,靠直播撑起大半壁江山抖音电商,也将触角伸向了传统货架电商领域,提前做好两手准备。第三方统计显示,截止今年7月份,抖音非直播/非短视频用户在抖音商城的GMV占比超过10%,体现了传统货架电商的吸引力。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直播电商对用户最大的吸引力,无非两点: 一是超高的性价比,二是主播个人魅力,尤其是在介绍商品时和用户的互动。

    针对性价比的问题,自从李佳琦、薇娅等大主播先后和品牌方闹出矛盾后,全网最低价逐渐成为了一把双刃剑。随着平台官方发放的福利、定制促销活动增加,以及店铺自播比例上升,大主播的价格优势正被逐渐削弱,商家慢慢抢回了主动权。

    至于针对后一点,用户需要的是新鲜感和沉浸感,这是直播间和传统货架电商最大的不同——而AR购物,则能提供另一种新鲜的购物体验。

    京东AR视界在宣传阶段就重点强调交互展示效果,“让用户720度、三维立体、无死角了解商品”,是该功能的最终使命。比如在展示一款冰箱的时候,京东AR视界可以让用户查看冰箱内部结构、制冷系统、容积,最大限度还原线下购物体验。

    在直播场景里,主播掌握着主导权,带领消费者了解每件商品的价格、成分、功效和功能,角色定位和线下卖场的导购员有不少相似之处。而AR购物,则将主动权交到消费者手中,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购物体验。

    不过现阶段,AR购物还没有全面普及,用户的新鲜感能维持多久,AR购物到底是一时噱头还是真能带来如直播电商一般的行业革命,还不得而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想全面普及,难度并不小。

    三、AR购物的挑战:品类有局限、技术待升级 根据ABI Research的测算,截止2020年AR购物产生的GMV仅占全球电商市场的3%左右。预计到2022年底,全球将有12万家线上商店使用AR技术,占比同样不高。

    不仅如此,在德勤和Snap联合进行的AR用户画像报告中也能看到,AR功能的受众范围存在局限,主要为90后和00后,无法像直播电商一样覆盖全年龄段用户。该报告还指出,75%受访用户自称对AR功能“了解不够”,并不算AR的忠实拥趸。

    (图片来自德勤)

    须知道,亚马逊早在2017年便联合苹果商城上线AR View购物功能,但中间历经坎坷,直到近日才再次成为焦点。有此可见,AR购物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价值研究所就认为,AR购物的挑战主要有两点: 一是适用品类有限,二是各个平台技术、功能雷同,缺乏差异化。

    英国DigitalBridge公司的调查指出,有41%的消费者乐于通过AR功能访问零售商店,33%的消费者表示AR购物功能会提高他们的购买欲望。 但从细分数据中能看出,大部分用户只会在选购家居(包括家具、家电)、服饰和美妆商品时使用AR功能, 这也和亚马逊、阿里、京东等巨头当前的试验路线完美重合。

    数据显示,有52%的消费者愿意使用AR功能选购服饰鞋靴,40%的用户倾向于在购买家电时使用AR功能,其次是家具产品的38%和美妆产品的32%。除此之外,诸如数码3C、户外运动、饮料食品等垂类,用户使用AR功能辅助购物的意愿都很低。

    说到底,增强现实不是现实,其作用、效果都是有限的。像家具、美妆等强调视觉体验的商品,用户固然可以通过AR功能了解商品细节、上妆效果。但如果换到食品领域,难道还能指望AR代替消费者尝尝味吗?

    品类的限制,让电商平台只能在少数场景里互相争斗。 而缺乏独特性的AR功能,则让这种对抗变得更加残酷。

    AR导购的底层技术并不复杂,主要涉及CV(计算机视觉技术)、三维建模和3D对准等几个环节。Snap为亚马逊提供的AR试戴服务,就和京东试试、天猫AR预览功能看不出太大差别。

    而且这些底层技术改进空间有限,平台只能从虚实结合效果、3D模型的精确度以及模型数量等角度着手提升。

    还需要注意的是,AR技术研发成本并不低,电商平台也好,Snap等合作机构也罢,都需要平衡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在早期宣传阶段,淘宝、京东都推出过AR扫描赢优惠券的活动,提高用户参与热情。这种用户宣发的隐性成本,同样需要考虑在内。

    有鉴于此,亚马逊和社交平台Snapchat的合作,正是分担成本的好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平台探索更多新玩法。

    作为北美近年来最火爆的社交应用之一,Snapchat坐拥3.6亿MAU,完全不用愁流量。AR技术也是Snapchat一直以来的主要卖点,此次接入亚马逊外部商品链接并不收取任何费用,旨在为用户提供直接购物途径,并提高用户黏性、丰富产品功能。

    Snapchat赢得了更长的用户使用时长,亚马逊获得了外部流量来源和AR购物试验场所,双方可谓可取所需。当然,如果眼镜AR滤镜导购效果理想,在接下去的谈判中,Snapchat必然会把AR功能的商业化提上日程。

    像这种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强强联合的合作模式,或许值得国内一众巨头好好借鉴。比如和各大电商平台关系密切的快手,相信就不会拒绝这种吸引用户的新鲜产物。

    四、写在最后 虽然贝索斯和马云都已经退隐江湖,但这两个电商行业的泰斗级人物仍活跃在公众的讨论中。两人过往的预言逐一成为现实,更是印证了他们的过人天赋和超前意识。

    比如马云,就在2016年的阿里云栖大会上说过,新兴消费者对购物的新期待:新鲜感和有效互动。对卖家秀缺乏信任,则是影响交易的重要因素。

    从用户需求和购物新鲜感的角度讲,阿里淘系电商发力AR购物,提高用户互动效果,正是遵循着马云这条原则作出的改变。

    当然,AR购物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各大电商平台和它们的合作伙伴继续查漏补缺,补强短板。但AR购物的兴起,无疑能为消费者提供消失已久的新鲜体验。对于正处寒冬的电商行业来说,改变来得恰是时候。

    作者:Hernanderz

    来源公众号: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关注企业长期价值。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价值研究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快手和抖音,请直面这场“健康”风暴!

    设计动态 2022-11-24
    “健康科普”作为一个正在爆发的短视频内容赛道,如今却被连浇冷水。 今年第一季度,抖音共计下架近70万个违规健康科普视频,并进一步提高了认证门槛,加强了认证流程的精细度;快手这边,也执行了相同的下架风暴,并且还越演越烈,自今年5月至今,已经清退超180万个违规健

    健康科普赛道的历史性变革,快手和抖音是如何做的?电商新业态入侵能否扭转现状?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健康科普短视频赛道目前的发展情况与转型变革,分析全面。推荐对健康赛道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健康科普”作为一个正在爆发的短视频内容赛道,如今却被连浇冷水。

    今年第一季度,抖音共计下架近70万个违规健康科普视频,并进一步提高了认证门槛,加强了认证流程的精细度;快手这边,也执行了相同的下架风暴,并且还越演越烈,自今年5月至今,已经清退超180万个违规健康科普视频,最新的第九期处置公告显示,10月1日至19日,又成功处置了10万多个此类违规视频。

    为何两大短视频平台,对自己的大健康内容生态,进行了如此大规模的“清退”工作?平台方越发严苛冰冷的面孔背后,是出于主动的战略选择,还是某种被动的“妥协”?

    01 做减法,还是做“加法”? 目前来看,这个答案是两面性的。从外部的合规基础看,短视频平台如今需要更精细化地匹配政策指导,短视频巨头们发起下架风暴的背景,应是今年6月初,各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

    其中针对健康科普内容,有着明确提及:净化传播环境、高质量供给、加强审核、即时删除虚假信息。快手和抖音,也的确做到了同频同步,甚至是赶在靴子落地前,就付诸了行动。如此角度下,以仍在激烈执行清退工作的快手为例,自然是在被动中,切割掉那些日趋成熟的账号,牺牲流量规模。当然了,整顿乱象,打击不良账号、营销引导,也的确是造福用户,有助于让平台长期健康发展。

    但这把切割之剑的另一面,却是饱藏的商业野心。 快手在清退公告中表示,做健康科普需要官方资质认证,为保持健康正能量的社区氛围,清退行动还将持续。若抛开这些文辞的渲染,从运营的视角看,快手其实是做了一步加法,本质是将大量带有咨询需求、相关消费需求的流量,以一种更集中、更高变现率的方式,输送给平台上越来越多具有“医院在职背书”的医生。

    图片来源:快手健康官方微博

    当清退那些企图满满、将平台视为导流工具,最终实现红利自有化的“非正规军”,快手会获得更进一步的流量自控能力,因为只有具备正经资质的医生,才可以前往“快手健康”这个服务版块中,提供诸如付费咨询、付费课程的服务。快手近年来一直在强调大健康,也存在一定的数据表现。

    在去年公布的《2021年快手大健康行业数据价值报告》中,大健康短视频、直播均有正增长,其中用户粘性方面,大健康视频比一般娱乐视频的互动指数,多出一倍有余。 这等同于发现了一块新大陆,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缓和当前平台处境的种种焦虑。

    上市一年多的快手,似乎没有借助这股荣光,为自己的盈利之谜找到答案,情况反而走向了恶化。在今年3月初披露的全年财报中,快手总收入虽然有着不俗的37.9%增长,逼近千亿大关,但亏损仍在加剧,年内亏损781亿元,经调后亏损188.5亿元,同比增长了近140%。

    781亿这个惊人的数字,让快手在《财富》评选的亏损榜单中名列首位。这种情况下,快手迫切需要实现的事情,正是将流量的变现潜力,尽可能多的加持己身,“快手健康”就是一个新的变现点,这个生态亟需进一步得到激活,哪怕是对内容进行超大规模的“消杀”,也在所不惜。这能为正经医生“开路”,并培养自己的崭新业务资源。

    按照目前的数据来看,“快手健康”还是起步期,但这对整个大健康行业而言,无疑将带来竞争的加剧。

    02 生态入侵 作为中国短视频行业的“两强”企业,快手和抖音均格外重视大健康红利,尤其是在线问诊这个细分领域,两家几乎做出相同的“流量改造”行为。在对外官宣的说法上,抖音下架近70万个违规健康科普视频,同样是本着“打击医疗黑灰产”的态度,并且今后将优先认证三甲以上医生、公立二级以上医院。

    在变现模式上,两家也非常趋同。目前都在医生的账号主页面,设置了问诊服务的入口,里面罗列着医生擅长的领域、从医经验,以及用户的服务评价。此外,部分医生还做起了知识付费,如快手上某公立医院的医生,正在售卖66元一条的“冠心病课程”。

    不同之处在于,快手已经将在线问诊这项服务,以及医生资源,整合进了自己的侧边栏中,还进行了格外精细化的运营。目前,“快手健康”不仅有详细的科室分类,还划分出健康直播、健康专栏等栏目,俨然已经在用产品思维,去进行用户沉淀、变现管理。

    这岂不是要和丁香医生、春雨医生这类互联网问诊平台抢饭碗?这需要先从数据里找答案。

    目前,“快手健康”最热门的当属皮肤科,其页面推荐的某位医生,累计回答次数700多、累计评价300多条,但这个数据其实只能算一般,而且还是“一头热”,因为诸如小儿内科、风湿免疫、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同样被优先展示的分类,置顶医生的接单量都比较惨淡,有的回答次数为零,高一些的也只有百来单。

    这样的数据,自然不足以令成名已久的丁香医生、春雨医生警惕,但经过今年的清退行动后,无论抖音还是快手,都将持续培育自己的医疗资源“正规军”,持续内化自己的大健康流量变现能力,跨界割据、生态入侵是早晚都要发生的事。

    而且,这两家公司共同掌握着超10亿日活,属于流量入口平台,即便丁香、春雨的壁垒足够坚固,也难免要面对一场恶战。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虽然抖音和快手离潜在用户更近,变现链路更短、概率更大,但也容易发生“败也萧何”的事情。推荐算法所表现出的盲目的“流量崇拜”、医生群体的内容制作质量与难度,以及医疗能力之外的道德操守,都是潜在的问题。

    03 算法副作用 首先,在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下,服务和性价比,可能很难精准匹配。

    每个医生在短视频中的自我表现力、粉丝运营能力都不尽相同,更有一些医生天生具有观众缘,更容易获得粉丝的青睐和长期关注,但粉丝多并不意味着资历老,如果还依仗粉丝多、订单多,提高自己的咨询问价,那么对付费用户来说,就难保性价比,也许花了高价钱,买到的只是“账号运营强势”的医生的服务。

    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真正资深、能值回票价的医生,会逐渐淡出市场,或者使用低价策略争取订单,这就会形成一种“质价背离”的负循环。而且,当网红型医生得到的订单暴增,服务品质和服务耐心,也将不可避免的下降,毕竟独力难支。

    所以无论快手还是抖音,下一阶段亟需付诸的行动,便是做好大健康流量的均衡分配,让资深医生更高频、更低阻力地对接到肯花高价咨询的人,这样会利于服务口碑的长久塑造,让平台维度的流量变现,真正变成用户维度的性价比服务。

    同时,针对那些资历够格,但不精通拍摄、剪辑、演绎的医生,可能也需要在流量扶持之余,提供运营层面的支持,因为如果这部分工作交给了第三方团队,医生本人其实会很被动。在利益分配、运营方向等层面,都容易发生纠纷,这对医生现实里的个人声誉、付费用户的权益保障,都不够友好。

    解决了质价背离的问题后,还要在道德水平层面,对医生资源进行更深度的约束和监管。虽然没有资质的“非正规军”被持续清退,但留下来的医生群体中,难保会有一小部分不太正经者,他们可能将小病看成大病,或者为自己谋得一些私利。

    这种事情,早有案例。比如郑州某位主任医师,在抖音积累了近百万的粉丝量,成名之后,自己现实里的诊室也日渐“拥堵”,很多人从平台上闻名而来,但这名医生却将一部分患者,转手带到了另一家医院看病,以便为自己谋私。最终事情败露,惹起争议,他的账号也被封停了。

    这样的事情,自然造成了平台和付费用户的双输局面。所以面对庞杂的医生资源,抖音和快手还需要进一步精细化运营,目前的“资质认证”,只为医生设置了第一道门槛,在日常服务流程的各个节点,可能也需要层层把关,设置考核指标和监管措施。

    最后,在整体的生态层面,平台也将在未来面对新考验。

    依目前的情况来看,两个平台的在线问诊服务,主要是将医生本人推至前台,凭借他们的光环和能力,让消费者信服。但当这个市场不断爆发,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后,那些粉丝众多、接单量居高的医生,将不可避免的在短视频平台中,成为名医型IP,这等同于把流量的主导权,又交到了别人手中。曾经的在线教育行业,就为“要不要去名师化”这个问题,进行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辩。

    名师IP或者名医IP,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可以让平台快速聚拢人气,也可以在出走其他平台后,瞬间抽空原有平台的市场动能。所以抖音或者快手,在下一个阶段可能需要思考,如何让名医IP降权?

    在线教育行业给出过答案,也即去打造“标准化的教育产品”,或者,自己研究出一套师训体系,让所有老师在授课风格、授课流程等方面都有一致性,都同化为自己体系下的老师,这样即便出走了一两个,也不会影响整个局面。

    但相比于教师,医生是一个很难标准化的资源类型,他们本身就是非标化的群体,从医经验各有不同,即便在同一个疾病类目下,也是各有擅长。如何在未来约束名医们的权重?这也许是快手和抖音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不难看出,想要吃透大健康的时代红利,引爆变现规模只是第一步,抖音和快手在相关产品形态上,要走的路还有很多。但当前越演越烈的清退行动,可以视为一个美妙的开端,至少站在数亿用户的角度,大家感受到了因平台商业模式进阶,所带来的外部正效应,也即更健康、规范的内容生态。

    作者:龚向新;微信公众号:新营销(ID:newmarketingcn)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A6Al3vIfOpAPoNdppgyTeQ

    本文由 @新营销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PPT设计必备!5个高质量科技感背景生成器

    UI交互 2022-11-24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科技风一直都是 PPT 设计中比较热门的风格,而想做好科技感,除了合适的配色,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具有形式美的抽象几何图案。今天就为大家推荐 5 个高质量的科技风背景生成工具,用它们可以一键生成色彩绚烂、形式精致、甚至是具有动态效果的科技感背景,如放射线、粒子、波浪、几何立体、光效等...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科技风一直都是 PPT 设计中比较热门的风格,而想做好科技感,除了合适的配色,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具有形式美的抽象几何图案。今天就为大家推荐 5 个高质量的科技风背景生成工具,用它们可以一键生成色彩绚烂、形式精致、甚至是具有动态效果的科技感背景,如放射线、粒子、波浪、几何立体、光效等。且这些工具都是免费的,打开即用,可以极大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简单又实用!5种设计师必学的海报设计装饰元素(二)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上一期的文章发出后受到很多小伙伴的欢迎,那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 5 种海报常用装饰元素设计的小技巧,本期的元素分别是:环绕文字、黑白方格、条形码、进度条(能量条)和文字警戒带。

    阅读文章 >

    一、Design tools 网址直达: https://wangyasai.github.io/designtools.html (使用梯子速度更快)

    Design tools 是由数据可视化设计师 @赛亚大人 开发的神器站,包含粒子、波浪、放射线等多个元素生成器,且都是动态效果,科技感十足。每个生成器都有大小、颜色、样式、速度等多个参数可供调节,因此样式变化非常丰富。生成的效果可以下载为 PNG 透明底格式,也可用使用录屏工具将其保存为动态背景。

    pbkDesigntools 里的工具合集

    使用 THE MATRIXS 生成的效果图

    使用 PLAY A BALL 生成的效果图

    免费好用!自媒体时代设计师必备的5款Gif制作工具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 身处自媒体时代,我们每个设计师都可以作为内容创作者在微博、小红书、知乎、朋友圈这些地方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而无论是写设计教程,还是制作表情包,Gif 动图都是一种极佳的信息传递媒介,它比静态图片更详细生动的展示步骤和细节,也比视频更轻便直观,因此应

    阅读文章 >

    二、Bg Painter 网址直达: http://bg-painter.com/

    Bg Painter 是一个集合了 30 种酷炫背景生成器的网站,开发者是中国设计师徐方烨。使用 Bg Painter 我们可以生成网格渐变、放射线、粒子或线条图案的背景,每种图案还可以调节成不同的样式和颜色。最终结果可以保存为 PNG 图片,也可以使用 Gif 录制工具将具有动态的效果保存为动态背景。

    Bg Painter 里的工具合集

    网格渐变生成效果

    科幻粒子生成效果

    三、Fffuel 网址直达: https://fffuel.co/

    Fffuel 是一个集合了二十多种图案背景生成器的网站,其中效果最好的是几何线性图案,包含各种不同的样式和渐变效果。每种图案样式都有非常大的调整空间,线条粗细、密度、颜色、组合样式都可以修改。下载格式为 SVG,导入 Ai 后可以再次进行修改或重新组合。

    Fffuel 里的工具合集

    使用 gggyrate 生成线条样式,导入 Ai 后调整所得的效果

    使用 cccoil 生成线条样式,导入 Ai 后调整所得的效果

    未来科技感怎么做?快来看这5个顶尖灵感参考(附免费教程)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具有未来科技感的设计风格在高新科技、科幻游戏、潮流综艺等领域非常受欢迎,包括前段时间备受瞩目的哈工大录取通知书,也是运用了这种科技感的设计风格。

    阅读文章 >

    四、Silk 网址直达: http://weavesilk.com/

    详细介绍: https://uiiiuiii.com/software/204185.html

    Silk 是一个交互光效生成器,在屏幕上滑动鼠标,就能生成如丝绸般流畅绚丽的光效图案。笔画会以镜像对称或者中心螺旋对称的方式呈现,这也使得生成的图案具有秩序美感,随便几笔生成的效果也有非常华丽,但也可以关闭对称选项。光效的颜色及对称倍数可以修改,最终效果可以保存为 PNG 格式的图片。

    艺术家使用 Silk 生成的关系图案,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开启镜像对称和螺旋对称,对称倍数为 0 的效果展示

    未开启镜像对称和螺旋对称,对称倍数为 5 的效果展示

    五、Fluid Simulation 网址直达: https://paveldogreat.github.io/WebGL-Fluid-Simulation/

    具体介绍: https://www.uisdc.com/fluid-simulation

    Fluid Simulation 是一款在线流体效果模拟器,滑动鼠标就能在界面上生成类似于彩色油墨在水中喷涌扩散的效果。与上面介绍过的生成器一样,流体的色彩、扩散样式、速度等参数都可以修调整,形成的效果也是千变万化。按 P 键可以将动效定格,点击「take screenshot」可以保存为图片,勾选「transparent」则可以保存为透明底图片。

    Fluid Simulation 的多色流体效果

    Fluid Simulation 的单色流体效果

    设计博主@Simon_阿文使用 Fluid Simulation 生成素材制作的 PPT 页面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推荐的 5 个科技感背景生成神器,希望对大家的设计有帮助~ 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赞收藏,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朋友 。如果你有关于本文或者设计的疑问,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会第一时间为大家解答 ~

    推荐阅读:

    PPT超全自学指南(14):进击的版式之Logo页处理和科技风拆解 进击的版式简而言之就是分享一些我观察PPT设计作品的方法,从整体到细节都会讲到。

    阅读文章 >

    照片没有氛围感?快来试试这款打光修图的神器「Relight」 大家好这里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在人像摄影中,灯光设置是非常重要重要的一环,好的打光能丰富画面层次,提升整体情绪氛围。

    阅读文章 >

  • ​智能座舱中的多屏交互如何设计?我总结了这5条原则!

    UI交互 2022-11-24
    Hi 大家好,在半年前我和亚辉、Shadow 一起主编的《智能座舱的人因与人机交互设计》(书名待定)的撰写工作已接近尾声,和大家商议后,在此我来提前共享书中的部分初稿,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以下进入正文。更多车载交互类设计干货:HMI设计干货!滑动和点击哪个更不容易让司机分心?

    Hi 大家好,在半年前我和亚辉、Shadow 一起主编的《智能座舱的人因与人机交互设计》(书名待定)的撰写工作已接近尾声,和大家商议后,在此我来提前共享书中的部分初稿,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以下进入正文。

    更多车载交互类设计干货:

    HMI设计干货!滑动和点击哪个更不容易让司机分心? 车载触摸屏与手机/平板电脑最大的区别之一是使用场景 —— 车载触摸屏可在汽车驾驶使用。

    阅读文章 >

    笔者还记得在 2019 年,大家都在讨论未来的座舱只有一个屏幕还是屏幕的数量越来越多,从当前来看后者是大多数车企选择的答案。为什么?为副驾和后排乘客增加屏幕的确有助于提升乘坐体验,不过当前更重要的原因是车辆增加屏幕的成本并不高,但它能给这辆车带来一定的溢价和利润空间,同时能让整个座舱更显科技感与豪华感,所以车企都会选择在自己的中高端车型上设置多个屏幕。那么,未来座舱内是否还会有更多的屏幕?这些屏幕究竟用来做什么?这两个问题成为车企当前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HUD、仪表盘、中控屏、车控屏、副驾屏甚至是方向盘屏都是我们在以往车型中所看到的,常见组合可以参考以下不同屏幕的布局演变方式。在多屏交互上,很多车企都会关注屏幕之间的信息切换,包括仪表盘和中控之间的信息切换,例如几何汽车允许驾驶员通过三指左滑的形式将中控的地图信息切换到仪表盘上;以及中控和副驾屏之间的信息切换,例如小鹏 G9 允许用户无论在主屏或者副屏观看电影时,都可以通过两指滑动分享屏幕。

    除了以上常见的屏幕,透明 A 柱和电子后视镜两种新屏幕在未来都有可能成为各个车型的配置选项。透明 A 柱的作用是避免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视野被 A 柱部分遮挡,而电子后视镜相比传统光学后视镜能做到防水、防雾、防污和夜视能力,同时电子后视镜的屏幕摆放位置在车内,驾驶员需要扭头获取信息的难度明显降低。除此之外,当透明 A 柱及电子后视镜和 ADAS 联动显示增强现实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和 HUD 在空间和方位上互补,为驾驶员带来更丰富的车外环境信息显示。

    以上都属于座舱内部的屏幕,而手机、智能手表甚至 AR 眼镜等设备属于用户随身携带的屏幕,车企和手机终端设备厂商都在相互探索不同屏幕之间的交互方式有哪些,例如苹果在 WWDC 2022 上发布的最新一代 Carplay,它允许用户的 iPhone 应用和信息直接显示在汽车多个屏幕上,打破了手机和车辆数据的交互隔阂。

    那么智能座舱的多屏交互该如何设计?目前工业界和学术界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笔者认为智能座舱多屏交互是一个很前沿的领域,指导我们向前探索的最好方法是从其他领域参考和吸取一些可用的原则,并对此进行合适的改造,以下是笔者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来的 5 条设计原则:

    一、0-3 步内完成绝大部分的多屏交互和设置 提出这条原则主要有两点的考量。一是从安全、高效的角度出发,我们不希望用户在驾驶过程中还需要多步的操作才能将当前屏幕的信息流转到另外一个屏幕上,目前多个厂商实现的通过多指滑动分享数据也是同一个道理。二是参考了苹果在跨设备交互上的做法,笔者在过往发现苹果绝大部分的跨设备交互都能在 3 步内完成,这也是为什么苹果用户高度依赖苹果生态的原因之一。

    要实现该原则,那么用户随身携带的手机、手表和车载系统需要无缝、实时地连接在一起,否则用户使用时需要的连接步骤会远大于 3 步,这时需要手机厂商和车企有更深的配合和联动。在手机和车载系统联动上,笔者以问界 M7 的鸿蒙系统作为参考案例。当用户的手机和车载系统都登录了华为账号,用户上车后无需任何操作两台设备已经互联一起,这时用户可以通过“打开应用列表”-“切换到手机应用列表”两步操作直接在中控大屏上访问手机上的应用,这种高效、直接、无感的交互方式值得每一位从业人员去学习和探索。

    二、多屏之间的交互过程需要符合用户的预期 当座舱内屏幕越来越多,用户对于每个屏幕的详细作用需要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过程,在这过程中用户很有可能按照过往经验以及所处环境对其进行理解,例如使用鸿蒙系统的用户不一定了解苹果的 Carplay 系统。另外,每一块屏幕的分工应该是明确且能根据用户和车辆状态而动态变化的,例如当车辆左后方即将出现危险,应当使用左侧的电子后视镜而不是通过中控来提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车载系统应当避免显示无关要紧的信息,尤其是车辆处于高速驾驶或者驾驶员处于高负荷的状态下。

    众所周知,国内绝大部分车型的仪表盘属于 QNX 系统,中控的系统有 Android、鸿蒙、Linux 等等,绝大部分用户的手机设备属于 Android、iOS 或者鸿蒙系统,每个系统之间的交互细节和表现都需要人为重新定义好,定义不好极有可能引起用户的突兀或者不解。例如用户上车后,车载系统直接和副驾的手机系统建立了连接,而不是和主驾的手机进行互联;驾驶过程中,中控不断显示手机的消息推送以及在多人场合下直接显示视频通话请求的推送.......这些明显都是不好的预期。那么什么是好的或者不好的用户预期?这部分需要读者多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进行思考、设计和测试才能知道。

    三、信息的交互需要符合当前屏幕的使用体验 当中控信息显示在仪表盘或者 HUD 时,第一我们应当遵循仪表盘和 HUD 的设计规范,这时响应式设计能起到较大的帮助。第二我们需要关注信息的交互方式,我们不可能让用户通过触控仪表盘的方式对此信息进行交互,也不可能在仪表盘或者 HUD 上显示文本框并让用户通过文本输入法进行输入。每一块屏幕有各自的交互行为,笔者认为这些交互行为可以分为 4 种情况,它们分别是:瞥一眼、轻交互、中等交互和沉浸式交互,每一种交互行为承载的信息量大小以及需要的注意力和时间会依次增加。

    以手机的消息推送为例,只需要用户注意一下就能完成的任务都能认为是“瞥一眼”;如果用户需要关闭这条推送可以等待几秒或者将其往上推,而这种只需要 1-2 步操作会定义为“轻交互”。在驾驶过程中,HUD、仪表盘、电子后视镜以及透明 A 柱需要承载的信息应该尽可能符合“瞥一眼”的原则,如果需要交互则允许用户通过方向盘按键、语音等方式一步完成。如果读者想不到合理的设计方法,可以参考智能手表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规范。

    “中等交互”更多是指需要若干步骤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用户在手机上回复短信;而“沉浸式交互”可以理解为用户在手机上全神贯注地看视频或者玩游戏。很明显“中等交互”和“沉浸式交互”不应该影响正在手动驾驶的驾驶员,但有些“中等交互”确实需要驾驶员在驾驶过程实施,例如中途切换导航规划。在过往我们会将这些信息和交互全部显示在中控上,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仪表盘和方向盘的方式承载和交互信息,这时候方向盘是否有可能出现一个屏幕将成为车厂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从手机和车载系统融合的角度来看,方向盘屏幕在一定程度上比中控屏幕更好地完成“中等交互”,例如驾驶过程中用户可以在方向盘屏幕操纵地图和完成多项设置步骤。

    当每块屏幕都有了自己的交互定义,手机信息如何合理显示在多个屏幕上将成为问题。这里有两种方法供读者参考,第一种是赋予每一个屏幕不同的参照,例如仪表盘可以参考智能手表,它只呈现简单的内容或者消息推送,用户需要查看则去中控查看(这时中控相当于智能手机)。第二种是重构每一款服务和应用,让内容可以根据规则动态显示在相应的屏幕上,例如以下表格中微信会结合 OBD 数据、车内人物数量等参数动态调整自己的信息显示和交互策略(这属于笔者遐想的方案),不过这种方法需要手机厂商和车企的深度参与才能实现。无论是哪种方法,我们都应该尽可能让当前信息的交互符合当前屏幕的使用体验以及符合用户的预期。

    四、信息的显示策略应当根据场景和用户状态动态调整 智能座舱的每个屏幕都有自己的职责,信息的显示策略应当基于每块屏幕的职责而定制,例如驾驶信息更多呈现在 HUD 和仪表盘上,娱乐信息更多显示在中控屏上,外界环境信息更多显示在 HUD、电子后视镜和透明 A 柱上。但是信息的呈现不应该一成不变,因为在驾驶过程中,所处环境和驾驶水平都会影响驾驶员的认知负荷,结合多重资源理论和耶德定律可知,每个感官通道都有自己的负荷容量,当接收的信息越多,认知负荷越高,越容易引起人的分心甚至紧张。因此信息在哪显示、什么时候显示需要读者重点关注。

    显示策略的动态调整也要关注用户的个人设备,因为个人设备也有责任避免用户分心或者认知负荷过载的情况发生。以智能手表为例,智能手表是很好的身体状况监测器,当智能手表检测到驾驶员身体出现异常,这时最好的提示方法是通过仪表盘以及扬声器进行反馈,而不是让用户抬手去看手表上的信息,因为这有可能造成风险。同理,手机信息也应当根据座舱每个屏幕的特性,以及场景和用户状态的变化去动态调整自己的显示策略,具体可参考上述笔者提供的微信案例。

    五、隐私的保护在于预防而非补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点小秘密,当驾驶员的手机信息直接暴露在公共空间中容易造成隐私泄露,因此如何保护隐私在智能座舱中是不可忽略的问题。笔者认为,由 Ann Cavoukian 博士撰写的 Privacy By Design 7 项原则中可被智能座舱重点参考的设计原则是:主动而非被动;预防而非补救。简而言之,隐私设计是关注事前而非事后。

    随着人数和双方关系的变化,智能座舱会从个人空间转化为公共空间,将手机中涉及隐私的信息直接映射到中控屏幕或者通过扬声器播放是不合适的。为了避免用户隐私的泄露,笔者有以下设计建议:

    个人设备和公用设备互联时需要身份认证校验,校验手段包括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设备位置定位等等。 所有涉及隐私的跨设备交互能力需要用户了解和并允许关闭,尤其个人新设备首次进入设备群后。假设在未来同账号下的个人设备都可以直连到座舱的屏幕上,设备首次连接时应该询问用户是否将短信等隐私信息推送到屏幕上,同时也允许用户设置一系列的信息同步选项。 根据车内人数和空间位置合理呈现信息。在智能座舱中副驾和后排乘客较难观察到仪表盘、HUD 上的内容,因此涉及驾驶员的隐私信息可以优先显示在仪表盘、HUD 上。在多人乘坐的场景下,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声音的播放,因为这容易引起隐私的泄露。上述的微信案例也是考虑到这些细节。 最后,由于智能座舱多屏交互跟场景变化、用户意图、驾驶状态等多个因素有关,而且这项工作在业界和学术界仍处于初期阶段,笔者建议读者多从人因工程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设计。这次内容更新到这,下期再见。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薛志荣」

  • 名声远播却负债千万:带你了解大器晚成的建筑诗人路易斯康

    UI交互 2022-11-24
    过去「设计大师启示录」系列里我们曾谈过著名的大器晚成者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本次跟大家谈另一位将板凳几乎坐穿的大器晚成者:路易斯康(Louis Kahn)。“少即是多”是我说的:顶尖设计师密斯凡德罗如果要问设计师一句最适合装逼的话,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说「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过去「设计大师启示录」系列里我们曾谈过著名的大器晚成者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本次跟大家谈另一位将板凳几乎坐穿的大器晚成者: 路易斯康 (Louis Kahn)。

    “少即是多”是我说的:顶尖设计师密斯凡德罗 如果要问设计师一句最适合装逼的话,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说「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甚至有一次我听一名企业主说了出来,可见这句话的影响力。

    阅读文章 >

    路易斯康作为建筑师,其大众名声不完全因为建筑作品,更多来自 2003 年其私生子拍摄的纪录片《我的建筑师》在 2004 年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提名。

    纪录片《我的建筑师》海报

    这个影片虽然从建筑话题出发,但有更多关于亲情、爱情与友情的思考。

    拍摄过程也像是路易斯康儿子的救赎之旅,建议大家找来看看,如果眼浅,可以好好哭一下。

    大家通过影片了解到路易斯康的专业成就与其备受争议的私人生活,还有潦倒的财务状况之间所形成的不和谐时,就有了大众媒体热爱追逐的传播性。

    路易斯康

    久而久之,他的故事对比同时代其它优秀建筑师流传得更广。

    比如他有三个不同伴侣的家庭,彼此地理位置相隔不超过 10 公里,但居然在他离世的葬礼上才知道对方存在。

    如果不是精于时间管理,那么就是三个女人彼此之间装糊涂,那就更厉害了。

    另外虽然他名满美国,但离世时候竟然处于破产状态,债务高达 40 万美元(约等于如今 1200 万人民币)。

    路易斯康在朋友眼中显得神秘

    我们不管讲述哪一位大师的人生故事,应该尽量克制太多文学化吹嘘,要以冷静平视的态度讲述,才能让大家客观了解到大师的贡献与局限性。

    学会将大师视为平常人,才能真正从其身上学习到有用的东西。

    一、俄罗斯的犹太人 路易斯康如果按辈分划分,属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第二代人物,跟他同一梯队的还有贝聿铭、埃罗·沙里宁(EeroSaarinen)、丹下健三等人,但路易斯康的年纪比他们要大 10-20 岁。

    归纳同一梯队是因为路易斯康实在成名太晚,年过五旬才浮出水面,六十之后才算闯出大名,此为后话,按下不表。

    1901 年时候,路易斯康出生于俄罗斯奥舍尔 Osel(如今属于爱沙尼亚)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原名为伊策莱布·施穆洛夫斯基(Leiser-Itze Schmalowski)。

    如今爱沙尼亚的奥舍尔

    三岁时候因为玩煤炉,不慎烧伤了脸,此后一生他都带着明显伤疤,看起来像白癜风斑点。

    懂事后他曾一度感到深度的自卑,母亲却告诉他这是上帝意旨,长大后他会因此成为一位伟人,母亲的话明显治愈了他。

    小时候未受伤前的路易斯康

    1906 年时候路易斯康跟随家人移民美国,家庭环境依旧一般,住在费城的廉价公寓里。

    小时候路易斯康就很喜欢绘画,可惜家里穷得买不起画笔,但没难到他,他通过烧焦树枝制作木炭棒来进行绘画。

    路易斯康小时候的绘画

    除了绘画他还善于弹奏钢琴,当然并非进过什么兴趣班,而是曾有一位女士送过他们家一架旧钢琴。

    路易斯康凭借自学掌握了演奏,怎么学我就不清楚了,后来还用此技能为当时的无声电影配乐,赚取生活费,可见其聪明程度。

    1914 年后他们家顺利获得美国国籍,1920 年路易斯康则考上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师从法国建筑师保罗菲利普(Paul Philippe Cret)。

    保罗菲利普

    1924 年毕业后的路易斯康做过一段时间绘图员,赚到一些小钱后就像过去谈过的大部分大师一样到欧洲旅行,目的是看不同的历史著名建筑。

    在此期间他接触到欧洲正在兴起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因此对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非常倾倒,此后我们也会从他的作品中看到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那种粗野主义的影子。

    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风格建筑作品

    他设计出 300 万人的城市:顶尖设计师勒 · 柯布西耶 现代建筑当中最著名的大师有 4 位,俗称「建筑界 F4」,四位大师之所以能并驾齐驱并非因为什么共同之处,反而是因为各自的贡献独当一面并旗鼓相当,好比香港流行四大天王,能具体说谁最厉害吗?

    阅读文章 >

    1929 年回到美国后,路易斯康在老师保罗菲利普的工作室先混着,开始自己操刀设计项目,并且在第二年正式成家,妻子名为爱丝特(Esther)。

    路易斯康与其正室

    成家后若干年他在妻子鼓励下开始建立独立事业,1935 年正式创业,建立路易斯康设计事务所,时年 34 岁。

    开始创业的路易斯康事务所

    此后路易斯康的设计事业发展一般,长达 15 年时间里主要设计住宅,并且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形成自身风格,这个过程路易斯康充满煎熬与困惑。

    路易斯康早期不知名的住宅设计

    如果大家一直有看史太浓的「设计大师启示录」会清楚过去我们谈过一个现象,就是建筑师能成大名普遍都依靠公共建筑项目,所以机会很重要,把握住机会则更重要。

    路易斯康一直等到 52 岁才碰上机会。

    二、成名之作 路易斯康开始被业内熟知的作品是 1952 年-1954 年建成的“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这个作品他开始逐渐摸到了一种个人风格,就是尝试将古典建筑里的宏伟感移植到现代主义中。

    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

    这得益于他 1951 年一场意大利之旅,当时他在罗马看了大量庞大古建筑,被穿越时空的历史厚重感深深打动。

    他思考这些建筑永恒的光辉源自什么,那一刻忽然开窍,开始形成以现代手法驾驭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

    意大利之旅中路易斯康的绘画记录

    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属于一次改建工程,其整体是个现代主义的玻璃幕墙外壳,特色之处是路易斯康用米黄色粗糙外墙作为大楼其中一个立面,这样跟另一侧旧楼不至于硬生生切割,形成一种庄严感,符合博物馆气质。

    通过一面墙完成了新旧之间的交接

    建筑内部除了有大量采用粗野主义风格的混泥土墙或者砖墙之外,就是三角菱形的顶部,三角元素一直是他喜爱的几何型,往后的建筑经常出现。

    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内部

    这个艺术博物馆属于路易斯康打开局面的作品,真正让他成大名,开始拥有国际名声的其实是 1960 年到 1965 年期间设计的“里查兹医学研究中心大楼”。

    里查兹医学研究中心大楼

    此楼属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也就是路易斯康的母校,他成名后受邀回到母校担任建筑学院教授,在此期间设计出这个作品。

    如果大家留意,发现路易斯康的建筑都有一种结构上的美,假设将他的建筑拆解,里面会有意想不到,多层次的丰富结构。

    里查兹医学研究中心大楼结构

    这是种人造物的美,也是格罗皮乌斯及柯布西耶那种“机械美学”,而路易斯康还要在机械美的基础上叠加古典质感,往后他的作品基本都没离开这些要素。

    里查兹医学大楼有别于当时比较单一的国际主义,虽然整体很简洁,但不会极端到密斯那种玻璃盒子的程度,所以我们会看到围着大楼竖起来的超大方形“柱子”。

    里查兹医学研究中心大楼著名“塔筒”

    这些“柱子”其实也是空间,称为“塔筒”,这里头就有了路易斯康著名的“主仆空间”建筑理念。

    意思是在一个建筑里,无论大小,应该有主次之分,次要的就是附属性服务空间,这些空间包括楼梯、电梯、出入口通道、通风排气管道等。

    在里查兹医学大楼里,这些功能空间就被路易斯康统一集中到“塔筒”里,最后形成特别的外观,正是“功能决定形式”。

    据说在此楼工作的很多人并不满意这样的设计,感觉使用不方便,通风不好等。

    里查兹医学研究中心大楼内部

    这种业界叫好而用户不埋单的设计在历史上也多了去,而且发生在不少大师身上,比如弗兰克赖特的流水别墅(Fallingwater),因为地形与天气问题会水淹,长期不能住人,维护也超费钱。

    赖特的流水别墅

    关于赖特的详细介绍:

    被誉为“20世纪米开朗基罗”的设计师,为何让甲方闻风丧胆? 在史太浓的《设计师长寿榜》上,排名第六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 Wright)是一个大人物。

    阅读文章 >

    再比如密斯那个惹上官司的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以及勒柯布西耶那个被居民拒绝入住的马赛公寓(Unité d'habitation)等。

    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

    不管如何,里查兹医学大楼让路易斯康声名远播,不同的项目机会开始接纷至沓来,接下来看看路易斯康的巅峰之作。

    三、巅峰之作 关于巅峰之作并没有公认答案,但路易斯康似乎知道自己将会不久于人世一般,几乎全部代表作都集中在人生的最后十年,每个项目都可圈可点。

    比如萨尔克生物研究院(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Phillips Exeter Academy Library)、金贝尔艺术博物馆(Kimbell Art Museum)等。

    萨尔克生物研究院

    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以上每个项目被认为是其巅峰作品其实都有理能依,但如果必须抉择,我希望跟大家聊一聊其在孟加拉设计的国会大厦,原因有两个。

    孟加拉国会大厦

    其一是感觉路易斯康在这个作品当中完全放开了所有专业领域法则与商业市场的羁绊,其二是这个作品最能代表路易斯康惯于创造“永恒建筑”这样的追求。

    孟加拉国会大厦在他离世多年才建好,但基本按照其想法实现,在设计国会大夏的过程中路易斯康三(表示 n 次)易其稿,一次又一次推翻方案,时间长达 12 年,他最后就死于往返孟美两国途中的车站。

    孟加拉国会大厦内部

    这个项目也属于路易斯康承接过最大的设计建筑工程,其整体包含议会大楼、国会成员宿舍、医院、图书馆、学校、气象站以及热带疾病研究中心所构成,是个超大型综合建筑。

    孟加拉国会大厦俯瞰图

    孟加拉国会大厦属于很典型的粗野主义,不管外墙还是内部都是清一色的裸色混泥土,在一些墙面拼接位置则贴上白色大理石,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效果。

    孟加拉国会大厦正面

    该项目建筑期间爆发了孟加拉国(原东巴基斯坦)独立战争,很多大型建筑都被炸毁,但已经完成主体的国会大厦却幸免于难,此事江湖上流传两个说法。

    其一是巴基斯坦空军经过的时候以为这里已经炸过,这成为建筑界调侃粗野主义风格时候经常会说的段子,其二则是空军以为这是一个宏伟的古典建筑,所以没炸。

    远看确实像已经炸过

    可见路易斯康的设计无论你懂不懂,都能感受到古典建筑那种恢弘气质,这也是他去世后被理论家反复研究的其中重要原因。

    过去我们谈过安藤忠雄的故事,安藤的偶像也是柯布西耶,但如何将柯布西耶风格与时俱进的运用,路易斯康是安藤忠雄的学习对象,安藤的风格里也有康的影子。

    自学成才的建筑鬼才:日本顶尖设计师安藤忠雄(上) 不知不觉,安藤忠雄已经年纪八旬,这位日本建筑师在中国享有很高知名度,其最新落成的作品恰好在中国顺德,名为「和美术馆」,坦白而言,这个馆从名字、建筑设计、平面视觉风格而言都极为日式,当前大家已经可以从搜索引擎检索到官网,进去的时候假设不看中文,基本认为这是一个日本网站。

    阅读文章 >

    自学成才的建筑鬼才:日本顶尖设计师安藤忠雄(下) 上集已经聊过安藤忠雄如何从一个打拳击的懵懂少年进入建筑设计行业,并且成功完成自己的处女成名作——住吉的长屋。

    阅读文章 >

    前面谈过,路易斯康的建筑常常有结构美,孟加拉国会大厦的建筑模型如果进行动画拆解,大家会被震撼,这些繁复却利落,具有功能性的结构是如何被路易斯康构思出来的呢?。

    模型方式还原国会大厦结构

    国会大夏内部精彩的结构

    这些结构涉及很多采光通风方面的考虑,比方国会大厦外部会看到不少大型几何孔洞,有圆形、矩形、三角形,除了带来设计形式感之外,更多是为了实现功能与照顾人的体验。

    国会大厦外墙

    这个项目是路易斯康设计语言的综合体现,除了在专业与艺术角度获得大家共鸣,在当地也非常受人民欢迎,这一点让此建筑显得更加伟大。

    四、结案陈词 很多朋友在听路易斯康的故事时都好奇为何他会负债那么高?

    有一个说法是因为他太过于热爱建筑设计工作,很多同行都将其形容为艺术家,有时候他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不惜与甲方叫板或者中途搁置项目。

    路易斯康第一位情人非常漂亮

    由此导致很多项目都出现亏损或者不盈利,长期入不敷出,加上成名实在太晚,久而久之就陷入无法抽离的债务危机。

    今天的故事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可以从设计或者人生经营角度获得自己的启发。感谢各位,我们下期再会!

    欢迎关注作者的 微信 公众号「 设计史 太浓」:

  • 世界杯的保质期只有28天?抖音:我不信

    设计动态 2022-11-24
    在北半球的冬季里,第22届世界杯比赛正式打响。本届世界杯将持续28天,完成共 64 场比赛。 卡塔尔世界杯之前,是俄罗斯世界杯,再之前是巴西和南非世界杯。如果你每一届都曾关注,也许可以回忆回忆自己当时是通过什么渠道看的球。在横跨 12 年的世界杯比赛转播战之中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已经于前些时间正式开启,而作为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事,世界杯的热度则引起了不少品牌方和平台方的关注,比如今年抖音便买下了世界杯转播权。那么,对于一掷千金买下转播权的视频平台来说,怎么做,才能够让这门生意“回本”?也许你可以来看看抖音的做法。

    在北半球的冬季里,第22届世界杯比赛正式打响。本届世界杯将持续28天,完成共 64 场比赛。

    卡塔尔世界杯之前,是俄罗斯世界杯,再之前是巴西和南非世界杯。如果你每一届都曾关注,也许可以回忆回忆自己当时是通过什么渠道看的球。在横跨 12 年的世界杯比赛转播战之中,能看到中文互联网世界兴衰的缩影。

    2010 年,风头正盛的 土豆、优酷、酷6网 等 6 家视频网站各以 1500 万元的代价,从中国中央电视台购得南非世界杯的点播授权。央视仅授权费就获利近亿元。此外,南非世界杯还为央视带来了 10 亿元的广告收入。

    2014 年, 央视 拒绝了与网络媒体分销巴西世界杯转播权,舍弃版权收入而独占广告收入。这一届世界杯,央视广告收入一举吸纳 15 亿元。

    2018 年,原本宣布不对外分销俄罗斯世界杯转播权的央视在最后关头松口,将新媒体的直播权分销给了 中国移动咪咕、优酷 两家新媒体平台。虽然具体交易金额并未披露,但据《新京报》,当时两家平台都各自付出了 10 亿元以上的价格。

    2022 年,央视延续了分销模式。除上海五星体育频道、广东体育频道、广州南国都市频道和广州竞赛频道等地方电视台外,新媒版权分销给了 咪咕和抖音 。爱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自顾不暇,集体缺席本次竞争。

    从电视台,到长视频,再到短视频,球员在场上冲击比分,经理人在场下冲击流量,只是场下选手的“职业巅峰期”似乎比场上更短促。

    一掷千金买下世界杯转播权,到底是不是一笔好生意?

    一、立竿见影?撤竿立刻没影! 世界杯的引流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以 2018 年世界杯为例,当时,除了传统电视,观众只能在央视影音、咪咕和优酷观看比赛。

    mUserTracker 检测数据显示,一经开赛,央视影音日用户设备数大幅增长,开赛 3 天突破 900 万,峰值直逼千万级别。世界杯赛事期间,央视影音日用户设备均值为 670 万,为开赛前两周的 3.5 倍,小组赛和 1/8 决赛期间均值达到 779 万。

    世界杯前一周(2018年6月4日-6月10日),央视影音 APP 下载环比增长率达 751%,新装和活跃也成倍增长,央视影音连续10天蝉联APP Store免费榜首位。

    但是这一波流量来得快退得也快。有比赛的日子里,央视影音的日用户设备猛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数据掉头急跌。

    世界杯带来的流量波动很大

    若把视野拉长,看几乎囊括了所有热门体育赛事的咪咕视频,“季节性特征”则更为明显。

    图片来源:表外表里

    以高昂价格从央视买来转播权,然后像CCTV一样免费向观众播放——流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还是那老两样:要么找广告主植入贴片广告,要么向想看超清比赛的观众卖 VIP(不买也可以看高清直播)。

    画质升级从来不是观众的强需求,但日子好过的时候,自然有广告主替他们买单。乐视体育、PP体育、暴风体育、新浪体育等都曾在各大赛事上开出高额报价。等这一批名字相继没落之后,仍然有腾讯和阿里继续豪掷千金。

    腾讯以 15 亿美元天价买下 NBA 数字媒体版权也不过就是短短 3 年前的事。但今年“降本增效”之风席卷整个集团,2022 年 5 月,冬奥会闭幕后三个月,腾讯体育迎来大裁员,六大业务组被撤销,黄金时代结束。

    二、短视频+小游戏+电商+体育,世界杯也得“抖音化” 旧王已死,新王带着充沛的现金流和更具粘性的用户已至。

    过去五年,字节拿下的大型赛事版权包括 NBA、北美职业冰球联赛(NHL)、职业橄榄球联盟(NFL)、美国职业大联盟(MLB)、温网、ICC板球世界杯等。快手则在 2021 年成为 CBA 联赛的官方直播平台和官方短视频平台,更是将东京奥运会与北京冬奥会版权也一并收入囊中。有传言称,快手为拿下双奥花费了 25 亿元,但被快手体育业务中心负责人褚奕否认。

    短视频平台能改变体育赛事“又贵,热度又不持久”的命运吗?抖音正在用自己的长板去填补短板。

    在赛事直播本身,抖音面向所有用户提供“4K超高清免费直播”,尽管咪咕(9元/月)和 CCTV(29元/月)仍然延续着以往“高清免费、超清付费”的模式。

    在内容上,抖音请来了黄健翔、刘建宏、范志毅、孙继海等人组成“名嘴聊球”专题,并推出了《DOU来世界杯》《依然范志毅》《黄家足球班》《懂球大会》等节目。在产品上,抖音为世界杯在首页开辟了新的入口,还像专业足球软件一样做了赛程公示、比分榜单和球员分析。

    抖音截图

    当然这些都只是基础操作,抖音真正的长板还是在于将世界杯解构为它更熟悉的玩法。

    世界杯开赛第一天,#卡塔尔悲伤王子接化发#登上抖音热榜首位。抖音从这场比赛中抓取了离专业足球最远,但是离大众娱乐最近的梗,然后交给用户去做二创。熟悉的DJ神曲+搞笑模仿秀为这一话题带来了 2000 万播放量。第二天,抖音头部流量也与世界杯有了恰当的结合——#梅西输球刘畊宏直播哭了#话题获得 4000 万播放。

    如果你只是一个被世界杯暂时吸引来抖音的三分钟热度的球迷,抖音还为你准备了 AR 滤镜和小游戏。每天点开“世界杯乐园”可以“闯关领红包”,邀请好友助力能获得“额外游戏机会”。参与对获胜球队的预测,还能领“金球币”,金球币可以抽奖,也可以提现。

    抖音截图

    作为一家短视频平台,抖音已经把世界杯领入了它和它的用户的“舒适区”。没有比赛的时候,流量仍然被 UGC 内容、小游戏和贝克汉姆等球星的抖音账号留在平台上。

    抖音上的球星官方账号

    不过对于抖音来说,买下昂贵版权并不仅仅是为了充实内容库存和获取新用户。

    在抖音的世界杯界面下,你还可以参与“抖音燃情好物季”,直接从抖音商城买到球衣、电视、啤酒、可乐、牛奶、世界杯正版授权的玩具等等。或者参与“吃喝玩乐在抖音”,直接在抖音里点外卖、了解周边播放世界杯的门店等等。

    抖音截图

    在广告行业整体疲软的当下,买下昂贵版权的平台如何才能避免当冤大头的宿命?长视频的尝试已经告终,抖音的实验才刚刚开始。

    作者:王毓婵;编辑:乔芊

    来源公众号:36氪未来消费(ID:lslb168),在这里看到消费的未来。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未来消费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OC渲染慢还有噪点怎么办?简单4步快速解决!

    UI交互 2022-11-24
    最近在项目中用 OC 渲染玻璃或者室内场景渲染时,经常会发现画面有噪点的情况,碰到疑难杂症是我最开心的一件事,又可以学到新东西了。所以,利用午休时间专门去研究了下这里的问题。我研究的方式包括看 OC 官方文档和刷 Youtube 和 B 站。

    最近在项目中用 OC 渲染玻璃或者室内场景渲染时,经常会发现画面有噪点的情况,碰到疑难杂症是我最开心的一件事,又可以学到新东西了。

    所以,利用午休时间专门去研究了下这里的问题。我研究的方式包括看 OC 官方文档和刷 Youtube 和 B 站。今天就把我研究的解决方案和大家分享下,包括 4 种降噪方法和 4 种提升渲染速度的方法。因为有时候在渲染这种发光和玻璃材质的时候,不仅有噪点还很卡,干脆一起解决了。

    如果你用 OC 渲染有噪点又卡的话,相信今天的文章会对你有帮助,记得收藏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吧。

    更多 C4D 相关技巧:

    这10个常用的C4D技巧,帮我提升了10倍设计效率(附教程) Hi,我是彩云。

    阅读文章 >

    先看问题,我遇到的噪点情况:

    ① 玻璃材质透光过来会这种亮噪点

    ② 投影和边缘有噪点,一般在玻璃材质中发生的情况比较多

    我的解决办法有 4 个

    一、降低 GI GI 的作用是让光线充分的曝光,而如果你设置的太高会导致光线过于聚集,有溢出从而出现光噪点的情况,也就是渲染时经常能看到的那种亮晶晶的斑点。

    解决的办法就是改低,我一般是给到 10,当然如果还有溢出,给到 1 都行。不过也要看,太低的时候可能会导致部分区域光线不够,又容易导致照不亮,所以也要视你渲染的情况而定。但清楚了原理就知道怎么调了。

    官方文档里也有说明,通过改变数值来增减能量,也可以调整上面那个焦散模糊,一般把默认值改到 0.35 效果比较好。

    二、调整移除高亮像素 在 OC 的相机设置里,有这个叫移除高亮像素(hot pixel removal ),在官方文档中有说明是在渲染期间移除掉高亮的单个像素,使其和周边像素融合。这就意味着它能处理的噪点比较有限,少量噪点情况比较合适,不适合解决大面积的噪点。

    它通常与 GI 配合使用,如果 GI 改到较低的时候还不能修复问题,就适当改低这里的参数,一般 0.5-1 之间。但官方也建议不要过度使用,因为它其实是属于后期处理,类似于 PS 后期模糊。改到太低的时候,会使得画面变得模糊,一般通过调低 GI 就可以达到效果。

    三、使用表面亮度 当选择使用发光材质作为灯光时,也容易发生噪点的情况,尤其是室内场景渲染。可以尝试在材质里面勾选“表面亮度”,这个功能是会使得模型的发光更符合真实物理精度的发光表现,也能降低一定的噪点。当你勾选表面亮度时,发光可能会瞬间暗下来,不用担心,把能量值(power)调高就好了。

    可以解决一些由于自发光所造成的噪点

    四、打开 AI 降噪功能 在 OC 摄像机中打开 AI 降噪功能,在 OC4.0 以上版本才有,是专门针对渲染噪点开发的功能,很好用,叫 Spectral AI denoiser。我给大家详细解释这里的功能使用。

    翻译下几个设置:

    ① Enable

    启用 AI 降噪功能。如果启用了 OC 摄像机标签里打开了 AI 降噪会覆盖掉 OC 设置中的降噪设置,需要注意一下。

    ② Denosie volumes

    在一些有体积雾存在的场景里打灯,经常会有噪点出现,勾选这个可以很有效的去除。

    ③ 最小降噪采样 min denoiser samples

    可以开到最大 120,这个参数的意义是最终采样的区域,这个数值调大会选择更大的一些区域进行降噪,提高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一些较大噪点只有在采样较大时才能被模糊掉。注意,如果你勾选了完成时才降噪的话,那么这里的参数会不生效。

    ④ 最大降噪采样 max denoiser interval

    一般不改,使用默认值 20 就好。在亮部和暗部对比非常强烈的时候,可以适当改低一些。

    ⑤ 混合 blend

    是将原图和降噪图进行混合,数值越大叠加原图的部分就越多,一般给 0.1 即可。太小的话,模糊更多会丢失部分原图细节,改太大的话,可能噪点又会被叠加回来。(根据采样值大小改变,一般视情况而定)

    如果你想在渲染过程中就看到降噪的效果,记得把这个勾去掉,默认是渲染完成后才能看到降噪效果,我一般是不勾选。

    在渲染输出时,需要在输出设置那里要勾上 use denoised beauty pass,开启后期优化组,勾选 AI 降噪,不然出图的时候不会识别在摄像机中设置的降噪效果

    另外,在渲染玻璃材质和发光材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渲染很卡很慢的情况,所以再分享几个小秘密,可以让 OC 用起来更顺滑,渲染速度更快。2 大难题,咱们今天一并解决了。

    1. 调低采样值

    当你把智能降噪和使用全部 GPU 打开时,采样可以给到比较低,比如 500 就够。当你渲染大图,比如 4K 图时,用这种办法挺好用的,渲染图尺寸很小时,比如 2K 图可能效果不是太好,这种尺寸我一般会给到 5000。但如果你渲染动画的话,一般给到 800 就可以,速度快效果还 OK。

    2. 开高平衡采样和最大采样

    这个在官方文档中有提到,使用更多的内存和显存,以达到最佳渲染效果。因为大家的电脑配置已经提升了很多,其实这个默认值是针对很低端的电脑,所以建议打到最大。

    3. 勾选自适应采样

    因为渲染时有噪点一般发生在阴影面和一些角落的地方,开启这个自适应采样后,会把渲染的能力更加智能,提升难渲染处的渲染能力,这样也能使得渲染速度更快。相当于把渲染效率用到极致。只要开启就好,渲染参数一般不用动。

    4. 把 OC 预览窗口中的选项采样改到最大

    当我们转动摄像机时,有时候画面容易卡,可以把 Sub sampling 改高,这个在官方文档里也有说明。意思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是 None,它在移动的时候也是保持采样为 1x1 的最小采样精度,这样其实很没必要。

    我们需要减小这种过程精度,把移动时的采样改成 4x4,这就类似于 AE 中预览选择跳帧预览一样的道理,会加快中间渲染预览的速度。不用担心渲染质量,因为当你移动停止时,它的渲染又会自动恢复最小精度,质量不会变。

    在社群里经常看到有些同学渲染一张静态图都要好几个小时,其实我看了下,画面复杂度并不高,抛开电脑配置低的原因,由于设置不当的原因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太可惜了。

    总结 通过以上的一些操作,基本上就解决了常见的噪点和卡顿问题。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研究下背后的原理之后就不会自己瞎捣鼓了。

    你发现没有?很多问题都可以在 OC 的 help 中找到解决方案,官方这份文档已经讲的足够清晰了,如果你遇到问题,首先应该去查文档,然后再是去找教程,这样效率会高很多。

    如果你还有别的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如果你有学到,记得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哦~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彩云译设计」

  • OC渲染慢还有噪点怎么办?简单4步快速解决!

    UI交互 2022-11-24
    最近在项目中用 OC 渲染玻璃或者室内场景渲染时,经常会发现画面有噪点的情况,碰到疑难杂症是我最开心的一件事,又可以学到新东西了。所以,利用午休时间专门去研究了下这里的问题。我研究的方式包括看 OC 官方文档和刷 Youtube 和 B 站。

    最近在项目中用 OC 渲染玻璃或者室内场景渲染时,经常会发现画面有噪点的情况,碰到疑难杂症是我最开心的一件事,又可以学到新东西了。

    所以,利用午休时间专门去研究了下这里的问题。我研究的方式包括看 OC 官方文档和刷 Youtube 和 B 站。今天就把我研究的解决方案和大家分享下,包括 4 种降噪方法和 4 种提升渲染速度的方法。因为有时候在渲染这种发光和玻璃材质的时候,不仅有噪点还很卡,干脆一起解决了。

    如果你用 OC 渲染有噪点又卡的话,相信今天的文章会对你有帮助,记得收藏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吧。

    更多 C4D 相关技巧:

    这10个常用的C4D技巧,帮我提升了10倍设计效率(附教程) Hi,我是彩云。

    阅读文章 >

    先看问题,我遇到的噪点情况:

    ① 玻璃材质透光过来会这种亮噪点

    ② 投影和边缘有噪点,一般在玻璃材质中发生的情况比较多

    我的解决办法有 4 个

    一、降低 GI GI 的作用是让光线充分的曝光,而如果你设置的太高会导致光线过于聚集,有溢出从而出现光噪点的情况,也就是渲染时经常能看到的那种亮晶晶的斑点。

    解决的办法就是改低,我一般是给到 10,当然如果还有溢出,给到 1 都行。不过也要看,太低的时候可能会导致部分区域光线不够,又容易导致照不亮,所以也要视你渲染的情况而定。但清楚了原理就知道怎么调了。

    官方文档里也有说明,通过改变数值来增减能量,也可以调整上面那个焦散模糊,一般把默认值改到 0.35 效果比较好。

    二、调整移除高亮像素 在 OC 的相机设置里,有这个叫移除高亮像素(hot pixel removal ),在官方文档中有说明是在渲染期间移除掉高亮的单个像素,使其和周边像素融合。这就意味着它能处理的噪点比较有限,少量噪点情况比较合适,不适合解决大面积的噪点。

    它通常与 GI 配合使用,如果 GI 改到较低的时候还不能修复问题,就适当改低这里的参数,一般 0.5-1 之间。但官方也建议不要过度使用,因为它其实是属于后期处理,类似于 PS 后期模糊。改到太低的时候,会使得画面变得模糊,一般通过调低 GI 就可以达到效果。

    三、使用表面亮度 当选择使用发光材质作为灯光时,也容易发生噪点的情况,尤其是室内场景渲染。可以尝试在材质里面勾选“表面亮度”,这个功能是会使得模型的发光更符合真实物理精度的发光表现,也能降低一定的噪点。当你勾选表面亮度时,发光可能会瞬间暗下来,不用担心,把能量值(power)调高就好了。

    可以解决一些由于自发光所造成的噪点

    四、打开 AI 降噪功能 在 OC 摄像机中打开 AI 降噪功能,在 OC4.0 以上版本才有,是专门针对渲染噪点开发的功能,很好用,叫 Spectral AI denoiser。我给大家详细解释这里的功能使用。

    翻译下几个设置:

    ① Enable

    启用 AI 降噪功能。如果启用了 OC 摄像机标签里打开了 AI 降噪会覆盖掉 OC 设置中的降噪设置,需要注意一下。

    ② Denosie volumes

    在一些有体积雾存在的场景里打灯,经常会有噪点出现,勾选这个可以很有效的去除。

    ③ 最小降噪采样 min denoiser samples

    可以开到最大 120,这个参数的意义是最终采样的区域,这个数值调大会选择更大的一些区域进行降噪,提高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一些较大噪点只有在采样较大时才能被模糊掉。注意,如果你勾选了完成时才降噪的话,那么这里的参数会不生效。

    ④ 最大降噪采样 max denoiser interval

    一般不改,使用默认值 20 就好。在亮部和暗部对比非常强烈的时候,可以适当改低一些。

    ⑤ 混合 blend

    是将原图和降噪图进行混合,数值越大叠加原图的部分就越多,一般给 0.1 即可。太小的话,模糊更多会丢失部分原图细节,改太大的话,可能噪点又会被叠加回来。(根据采样值大小改变,一般视情况而定)

    如果你想在渲染过程中就看到降噪的效果,记得把这个勾去掉,默认是渲染完成后才能看到降噪效果,我一般是不勾选。

    在渲染输出时,需要在输出设置那里要勾上 use denoised beauty pass,开启后期优化组,勾选 AI 降噪,不然出图的时候不会识别在摄像机中设置的降噪效果

    另外,在渲染玻璃材质和发光材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渲染很卡很慢的情况,所以再分享几个小秘密,可以让 OC 用起来更顺滑,渲染速度更快。2 大难题,咱们今天一并解决了。

    1. 调低采样值

    当你把智能降噪和使用全部 GPU 打开时,采样可以给到比较低,比如 500 就够。当你渲染大图,比如 4K 图时,用这种办法挺好用的,渲染图尺寸很小时,比如 2K 图可能效果不是太好,这种尺寸我一般会给到 5000。但如果你渲染动画的话,一般给到 800 就可以,速度快效果还 OK。

    2. 开高平衡采样和最大采样

    这个在官方文档中有提到,使用更多的内存和显存,以达到最佳渲染效果。因为大家的电脑配置已经提升了很多,其实这个默认值是针对很低端的电脑,所以建议打到最大。

    3. 勾选自适应采样

    因为渲染时有噪点一般发生在阴影面和一些角落的地方,开启这个自适应采样后,会把渲染的能力更加智能,提升难渲染处的渲染能力,这样也能使得渲染速度更快。相当于把渲染效率用到极致。只要开启就好,渲染参数一般不用动。

    4. 把 OC 预览窗口中的选项采样改到最大

    当我们转动摄像机时,有时候画面容易卡,可以把 Sub sampling 改高,这个在官方文档里也有说明。意思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是 None,它在移动的时候也是保持采样为 1x1 的最小采样精度,这样其实很没必要。

    我们需要减小这种过程精度,把移动时的采样改成 4x4,这就类似于 AE 中预览选择跳帧预览一样的道理,会加快中间渲染预览的速度。不用担心渲染质量,因为当你移动停止时,它的渲染又会自动恢复最小精度,质量不会变。

    在社群里经常看到有些同学渲染一张静态图都要好几个小时,其实我看了下,画面复杂度并不高,抛开电脑配置低的原因,由于设置不当的原因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太可惜了。

    总结 通过以上的一些操作,基本上就解决了常见的噪点和卡顿问题。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研究下背后的原理之后就不会自己瞎捣鼓了。

    你发现没有?很多问题都可以在 OC 的 help 中找到解决方案,官方这份文档已经讲的足够清晰了,如果你遇到问题,首先应该去查文档,然后再是去找教程,这样效率会高很多。

    如果你还有别的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如果你有学到,记得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哦~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彩云译设计」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