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分享丨一文搞定交互设计7大法则——米勒定律

    设计动态 2022-11-29
    在日常设计中,常常需要用到交互设计法则,而在做交互设计时还需要对这些法则熟练掌握以及灵活应用。对此,本文介绍了“米勒定律”,从定义、与席克定律的联系与区别、应用等方面展开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前面我们讲了席克定律的相关内容,如果你对提升用户决策效率的影响因素有

    在日常设计中,常常需要用到交互设计法则,而在做交互设计时还需要对这些法则熟练掌握以及灵活应用。对此,本文介绍了“米勒定律”,从定义、与席克定律的联系与区别、应用等方面展开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前面我们讲了席克定律的相关内容,如果你对提升用户决策效率的影响因素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将给大家带来「席克定律」的表亲「米勒定律」。

    提到米勒定律可能你会有些陌生,因为我们有时候也把它称为 「7±2」法则 或 「神器的数字7」 。

    今天我们将给大家介绍「米勒定律」,通过对它的定义以及具体的应用来给大家逐一拆解,一起来看看吧~

    一、米勒定律的定义 什么是米勒定律?

    它来源于一项科学研究。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乔治.A.米勒发现,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而分块有助于我们更加有效的保留信息。

    因为短期记忆存储空间的限制,人的大脑最多处理5至9个信息,后来该定律也被称之为「7±2法则」。它指出普通人在工作记忆的时候(工作记忆即短时记忆,它因人而异,受生理、方法、场景等影响较大。)中只能记住7±2的信息,再多就很容易出错,影响记忆的精准度。

    后来有学者对其进一步研究发现,人们在短时记忆的组块数量大约为3至5个区间内,也就是4±1左右。

    忽视米勒定律可能产生很多负面结果,降低用户体验的友好度。如果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需要记住的事物太多,会导致体验的挫败感并且做出决策的错误。

    二、米勒定律与席克定律的联系与区别 看到这,是不是发现该定律跟我们之前提到的席克定律(面临的选择越多,反应时间以及选择的难度就增加)很像,它们其实是亲戚关系。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是强调对选项数量的控制。

    不同的是席克定律强调的是通过控制选项数量,降低用户的选择时间从而提升决策效率,侧重决策;米勒定律强调的是通过数量的控制,让用户短时间内记住7±2的信息,侧重记忆。

    三、米勒定律的应用 通过上文我们得出米勒定律强调了「组块」的优势,通过对复杂信息的组块来简化记忆。它广泛的应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可以轻松的帮助我们认识、处理和记忆信息。

    在我们常见的银行卡号以及金融数值的展示,假设我们的银行卡号是1234567833310329这样展示的话,是不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被记住,当卡号采用4个数字为一组,按照下图中4-4-4-4形式间隔,是不是清晰了很多。

    同理在我们查看金融数值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系统默认的金额采用了3个数字为一组,按照3-3-3-3的组块原则进行间隔,这样是不是能一眼区分。

    有关米勒定律的应用不单单在我们数字的展示上,在内容的处理上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看B端设计里面米勒定律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1. 信息呈现数量的控制 在标签页Tabs中,我们将大量的内容组织同一视图中,为了让用户在同一视图中查看相似的内容,Tabs标签通常控制在7个以内,因为当超出一定数值范围后,会增加用户对标签信息的记忆与决策成本。

    通过Tabs导航,我们可以迅速知道当前页有哪些内容,查看内容的时候可以快速点击获取。

    在用户信息模块中,即使功能再多,基本按照7±2原则进行视觉上的间隔,这样组块区分后,层级清晰很多,也方便用户的便捷使用。

    2. 设计风格的一致性 根据尼尔森原则有关一致性的定义,同一用语、功能、操作需保持一致性。产品设计中高标准的一致的设计体系, 给用户带来品牌信赖感同时还能够通过一致的重复降低用户反复学习成本。

    在产品展示页的布局上保持结构的统一,可以减轻用户的思考负担,让用户在不同产品浏览的时候快速定位到自己想要关注的信息。

    同一产品中保持主色调的一致性,避免因为页面的不同,色调的不一致。比如上一页点击主要按钮采用的是橙色,那么当前页面的的主要按钮也要是橙色,避免颜色的改变,引起误解。上图中不管在哪个产品页,我们可以清晰的识别并记住品牌主色,这就是色彩的一致性原则。

    文字的大小,层级,对比度等都是影响视觉可读性和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为保障文本的易读性,在产品设计中,字体的字号、色彩、大小、字重也需要保持统一。一个产品中不要有过多的字体层级,建议选择在 3-5 种之间,对于需要用户关注的文本信息可通过增加字重的方式突出。

    例如在当前页面中不同模块间虽然内容不一样,但是可以通过对字体展示的初步印象,清晰的对内容结构进行区分。

    3. 记忆难度调整为0 米勒定律指导我们为了提升短期记忆的效率,需要把内容限制在7±2内,这样才能提升产品的友好度。我们可以再往前走一步,把需记忆的内容降为0,这样是不是用户根本就不需要记忆直接可以便捷的使用产品。

    在谷歌浏览器中,当需要填写登录信息时,系统会识别当前操作并提供默认的账户以及密码自动填写,使用技术手段避免了用户因为账号密码多弄混的情况,降低了记忆的负担。

    同理在登录的时候,现在很多厂商在支持账号密码登录之外也支持扫码登录,相对于传统方式,不需要大量的数据记忆,登录更加快速,安全性也大幅提升。

    4. 复杂信息的组块处理 B端因为业务复杂,我们会遇见大量的产品名称需要处理的情况。该场景的设计中我们不要过于陷入米勒定律的陷阱,不管什么信息都要控制在7±2个之内!

    这些产品信息很明显都非常重要,直接删除并不适合。我们可以把它们按照业务逻辑进行的组块处理。按照类型采用分割线以及间距的方式区分,让信息从无序变为有序。

    在最终的设计呈现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弹出的导航菜单划分为热门产品、网络产品以及产品相关动态以及解决方案3个组块,而网络产品又分为云上网络、跨地域网络、混合云网络这3个模块。通过这种层级组块区分,缩短用户的思考时间,提高记忆的效率(脑海中迅速对该产品的模块划分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这里是不是可以发现米勒定律与席克定律的混合使用了?

    我们日常设计中因为场景的复杂,经常会采用不同交互设计定律的混合使用,需要我们对这些交互方式的熟练掌握以及灵活应用。

    四、写在最后 在文末,我们再回顾下米勒定律带给我们的启示:

    米勒定律在设计中主要解决的是记忆问题,通过信息合理的组块区分大幅降低用户的记忆负担。 在我们设计中既要遵守设计原则也要兼顾复杂的业务场景,处理好两种的关系才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这可能就是设计的魅力所在。 以上就是我对米勒定律的理解,不知道你对它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一起讨论~

    本文由@江鸟的设计生活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年均千条专利背后,长短视频要靠弹幕赚钱了

    设计动态 2022-11-29
    起源于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的弹幕,开创了用户可以在播放的视频画面上发布滚动的字幕评论的先例。 不过要论将这一技术发扬光大并创造出各种玩法,最终还得看国内各家视频平台。 从Acfun首次将弹幕形式引入国内,到B站不遗余力对弹幕文化的推动,历经13年的发展

    在国内视频平台上,弹幕这一形式已经十分常见,它一方面为用户营造了更强烈的互动氛围,而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成为视频平台们的变现载体之一。那么,如何理解弹幕互动技术,以及背后的变现盈利趋向?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起源于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的弹幕,开创了用户可以在播放的视频画面上发布滚动的字幕评论的先例。

    不过要论将这一技术发扬光大并创造出各种玩法,最终还得看国内各家视频平台。

    从Acfun首次将弹幕形式引入国内,到B站不遗余力对弹幕文化的推动,历经13年的发展,原属于ACG亚文化领域的弹幕文化,最终也占领了更加主流和覆盖面更广的长视频流媒体平台,并且已然成为了当下影视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弹幕不仅实现了观众与作品的实时互动,也促成了观众在屏幕上对作品的二度创作。 最终,当不断迭代升级中的“弹幕看剧”重新激活观众对于视觉消费形式的互动期待,流媒体平台也开始试图在交互技术上超越单一的弹幕形式。

    图源:网络

    从B站到爱优腾,过去几年里各家平台都不断通过申请各种弹幕专利持续演进弹幕体验,当然商业公司们做这些也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技术竞赛。

    不论是B站这类多元化视频平台,还是爱优腾芒这些影视流媒体,过去一两年都始终在探索如何尽可能提升其营收,尤其是在靠涨价带动订阅营收上涨已经明显到达瓶颈了之后,从广告入手仍然是多数平台热衷的命题, 而除了隐身在后台的AI投放与转化技术,身在台前的弹幕广告无疑成为了接下来能够立竿见影带来效果的新武器。

    一、年均千条弹幕专利,长短视频再陷同一战场 尽管不时就能看到一条关于某某公司申请XX弹幕专利的新闻出现,但如果不是真的在日常体验中真的用到了这些专利技术所转化而来的功能,作为用户大概很难想到看似简单的弹幕背后如今已经拥有了大量技术积累,并且这个数字或许远超一般人的想象。

    以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为基础,以关键词结合国际专利分类(IPC)进行检索,检索日期截止为2022年11月20日并且仅仅只覆盖过去三年,整个检索结果便发现涉及弹幕呈现的发明申请记录共3199条, 其中光是腾讯一家申请的各类弹幕专利数量就到达了435项,排在二三位则是快手、B站,同时包括抖音、爱奇艺、虎牙等平台也都有超过70项弹幕专利。

    弹幕技术专利自2012年开始出现较低水平的申请量之后,在2014年申请量迅速增长,于2018年达到首次申请量峰值,随后有些许下降,而过去三年由于短视频平台的也逐渐开始加入弹幕功能,相关专利申请量再次迎来高峰。

    展现出近年来各大视频网站对弹幕呈现技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弹幕呈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逐步趋于成熟。

    弹幕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点播弹幕、直播弹幕、电影弹幕、广告弹幕。

    由于各大视频网站逐步集成了弹幕播放器,因而点播弹幕成为了弹幕的主要应用场景,观众在观看点播视频时可以发送弹幕,后台基于时间点存储弹幕,后续观众再打开点播视频时能够加载相应弹幕。

    当然以上这些专利衍生出的应用场景其实共同构成了如今整个弹幕金字塔的底层, 而一向以弹幕文化作为平台核心的B站,则已经开始衍生诸如互动弹幕游戏、音频弹幕、漫画弹幕等新应用场景。

    像腾讯在本月初最新申请的一项弹幕专利,则将重点放在了防止弹幕剧透上,毕竟作为影视平台,大量剧透弹幕的出现其实会严重影响追剧用户的观影体验。

    腾讯防止弹幕剧透专利

    与此同时, 各家平台也在不断探索更强的即时交互,从而带来了观影时在互动层面的进一步智能化。 比如凭借IVOS中台技术,爱奇艺就将实时投票环节和“一键生成”弹幕插入到观影过程中,通过与“情节点振动”“奇观搜索”“段落表态”和“角色弹幕”等互动功能的融合,将观众追剧的屏幕打造成一个复杂精细的人机交互界面。

    从某种角度而言,视频弹幕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内容互动技术,这当然与十年前网络低带宽的环境密切相关,而随着网络环境的大幅度改善,依靠弹幕进行互动也呈现出了更多方式,甚至开始影响内容创作本身。

    “互动看剧”从最初简单的弹幕实时输入/输出模式,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打开方式。伴随着VR与AR设备在终端消费场景的快速普及,内容消费形式的变化也倒逼内容生产者积极适应新技术,最终使得整个影视产业的传播链条发生转变,而“无互动不内容”也成为当代影视生产与消费的一种普遍趋势。

    在爱奇艺最新一季的财报电话会议上, 高管也提到了其工程师团队最近对弹幕分发技术上的上改善,提高了用户的交互程度和50%的日均弹幕互动数。

    这也为什么被视为内容媒介时长过短而不适合弹幕的短视频平台,也在今年开始加入了弹幕功能,快手光是今年以来就申请了40项各类弹幕技术专利,试图快速赶上B站和各家长视频平台的弹幕发展进度。

    快手截图

    新的技术实现往往意味着对受众的技术赋权,最典型的便是弹幕这一形式打破影视内容由生产者向受众的单向传播路径,重构出了观众与内容互动的范式。但随着如今视频产业的平台化以及流量经济、注意力经济不断强化, 技术其实也正从释放观众的参与感,转向更直接的注意力引导从而产生出对应的经济价值。

    在这些新的弹幕互动功能中,观众分散的视点被集中在特定情节中,而弹幕的发送行为成为一种被预先设定的自动化程序。

    从根本上来说,如今越发智能的弹幕互动技术其实已经从解放观众参与感与创造力,开始逐渐过渡到了如何为平台进一步实现营收增益上。

    二、让弹幕成为变现载体,谁能讲好这个故事? “科技的发展就像雨点汇入山谷的过程,我们无法获知一滴雨点流入山谷的实际路径,但我们可以知道它的大体方向是在往下流;同理,我们不知道科技发展最准确的路径,但所有的技术都有某种倾向性,有某种冲动,有某种趋势,使我们能够感知它们的大体方向。”

    这是知名的科技大作《失控》作者凯文·凯利在一次TED演讲中的观点。

    如今越发智能化的弹幕技术,尤其是在设计使用层面的便捷性和智能性,以及各大平台持续深耕和专精这一技术,其实多少也能对应到凯利这段话。 那就是在关于如何在视频内容与用户之间产生足够直接的互动方面,到目前弹幕依然是最只管有效的技术,而持续不断演进的弹幕技术,其实也是在为今后可能出现的新范式突破进行技术储备。

    花式弹幕

    实际上,从应用层面来看,弹幕等逐渐成为一种高效互动模式的价值在于作为受众的个体参与书写屏幕的创造性过程。从这种创造中,其实也反应出了针对不同内容所精准覆盖的受众群体,从而带来了潜在的广告投放可能。

    像是去年关注育儿和养老等社会问题的爱奇艺自制现实题材剧《小舍得》的情节高潮中,三家九口人围坐一桌,此时,与故事中“暗流涌动”的家宴一同出现的,是屏幕上观众对各自家庭经验的分享所共同构筑起的弹幕。 事实上通过如今的弹幕语义分析技术,往往已经能够将对这些用户进行不同程度的精准识别与消费归因,从而提高潜在的广告投放效率。

    不论是过去两年破圈之后更加依赖广告与电商的B站,还是沉浸在直播带货但广告营销收入占大头的快手,其实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平台用户黏性,并实现有效率的商业化运营。

    对于前者来说,迟迟无法打破不加贴片广告的承诺,意味着留给B站能够展示广告的路径相当有限,而作为国内弹幕文化最浓厚的平台,进一步利用弹幕广告来实现品牌营销最大化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B站定制天猫双十一“多彩生活”特型弹幕

    尽管相比于B站,快手和抖音作为竖屏短视频平台,其弹幕可出现的区域本身有效,容量更小,但即便是有这些天然劣势,快手也在今年正式上线了弹幕功能,抖音也被曝出正在进行内测。

    事实上除了加强用户与创作者的直接互动之外, 弹幕作为潜在的另一个广告展示位的价值依然存在,因此在当下广告收入分文必争的情况下,短视频平台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放过这块处女地。

    这种态度即便在海外也得到了部分巨头的呼应。

    虽然欧美市场从来没有弹幕使用习惯,但正在疯狂蚕食TikTok地盘的YouTube Shorts反而开始提前布局这一来自东方的热门功能,并且选择了现在其大屏应用上进行试验。

    根据YouTube官方的说法,弹幕便是其短视频接下来大屏互动体验的一个着力点——YouTube Shorts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将现在的评论整合到电视屏幕的内容中,这将是未来产品迭代的方向之一。“作为一套以移动端为主交互方式,你可以同时用手机参与互动并留下一些评论,然后留言就会出现在电视上。”YouTube发言人Susan Cadrecha表示。

    不难看出,YouTube其实希望用大屏加竖直的短视频来进一步扩大用户数量,而Shorts也承载着YouTube未来广告业务增长的希望,尤其是在目前YouTube尚未让Shorts承担太多广告营收的情况下。

    YouTube截图

    一旦YouTube的弹幕试验取得成效,或许有一天这款全球拥有超过20亿月活用户的应用,也将会出现弹幕功能。

    显然所有科技公司里,大概也没人比Google更懂如何让一项新功能承载广告变现的能力了。

    当然,从目前来看, 即便是B站对于弹幕的商业化也表现的相当谨慎(品牌方显然也仍有顾虑),不过今年出现的弹幕互动游戏,其实在很大程度也快速让这些平台手上积累的专利得以应用。

    当下各家视频平台的广告收入都不约而同的承受了巨大压力,随着台面下的各平台技术累积到一定程度,最终这些投入依然还是需要转化为账面上的财务回报,大概很快就会有一天,观众们又需要开始学会分辨弹幕里到底哪条是真人发言的而哪条又是广告了。

    作者:大娱乐家

    来源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泛娱乐产业的望远镜和声呐。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壹娱观察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抖音接杯,一鸣惊人?

    设计动态 2022-11-29
    世界杯从来不缺冷门,比如今年的阿根廷和德国。足球有冷门,商业亦然。 作为四年一次的全球性体育赛事,世界杯自带的话题和流量让抖音也垂涎三尺,在日活跃用户数高达6亿后,抖音集团终于将目光瞄准至了世界杯。 据传,为了拿下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转播权,抖音集团的花费超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既是体育界的盛大赛事,也是品牌方和平台方的活跃营销节点,比如今年,抖音便入局争抢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转播权,而这一举措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抖音的内容生态,并帮助拉来了更多流量。不过在世界杯热潮退去之后,抖音又要如何留住这部分用户呢?

    世界杯从来不缺冷门,比如今年的阿根廷和德国。足球有冷门,商业亦然。

    作为四年一次的全球性体育赛事,世界杯自带的话题和流量让抖音也垂涎三尺,在日活跃用户数高达6亿后,抖音集团终于将目光瞄准至了世界杯。

    据传,为了拿下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转播权,抖音集团的花费超过20亿元,可谓一鸣惊人。截至目前,抖音集团都未回应这一传闻的真实性。

    尽管在拿下转播权后,抖音集团先后与蒙牛、伊利、剑南春、国窖1573等多个品牌达成赞助合作,获得了实打实的第一桶金,但仅靠常规的广告收入,难以覆盖20亿元的投入成本。

    一、丰富内容 世界杯期间,抖音用户可点进抖音APP,在首页顶部点击“世界杯”,进入专题页,免费观看全场次、4K超高清直播。

    抖音作为全球性体育赛事转播权之争的“新手”,一入局便豪掷20亿元,高风险投资的背后,丰富内容生态无疑是它想要的回报之一。

    在原有的变装、搞笑、影视等内容的基础上,抖音借这次机会对体育向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内容生态是短视频平台赖以生存的基石,抖音对内容的渴求从未被满足。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前冰上运动员王濛因解说时的一句“我的眼睛就是尺”强势出圈。

    抖音虽未与冬奥会官方达成合作,但紧跟话题热点,为王濛量身打造了由其担任主持人的直播节目“濛主来了”,完美拿捏用户的喜好。

    今年7月抖音又与爱奇艺达成合作,双方宣布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展开探索。爱奇艺将向抖音授权其内容资产中,拥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的长视频内容,允许用户进行二次创作。

    长短视频之间的版权隔阂,一直是阻碍短视频平台发展的 “绊脚石”。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拓宽了用户的表达渠道,也推动了影视综艺向二次创作的兴盛。而相关的侵权问题也随之常态化。抖音便多次因二创侵权问题陷入舆论漩涡。

    本月初,抖音因侵权《云南虫谷》被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判赔腾讯 3200 余万。更早前,抖音因涉嫌侵权《斗罗大陆》《你是我的荣耀》等腾讯视频的自制项目,数次被腾讯告上法庭。

    世界杯作为全球性的体育热门IP, 大规模群体的关注之下,潜藏着大量的二创内容。这对版权所有方而言,是流量和内容的双重胜利。

    抖音斥巨资拿下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转播权,意味着相关内容在其平台的合理化,预先避免了在赛事中后期,用户对二次创作的短视频内容进行分发时所面临的侵权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杯的内容效益远不止于此。

    为了将内容价值最大化,抖音还上线了《DOU来世界杯》《依然范志毅》《黄家足球班》《懂球大会》等多档世界杯衍生综艺,并邀请黄健翔、范志毅、孙继海等体育达人入驻,进行UGC内容生产。

    此外,抖音还发起了“世界杯手势舞”“世界杯预测”“世界杯表情包打赏”等多项挑战和话题,在为用户提供原创内容的同时,也在吸引用户参与创作。

    短短几天时间,世界杯成了抖音布局体育向内容的营销利器,在内容得以丰富和细化后,实现用户留存才是生存之道。

    二、拉新与留存 通过高价购买相关体育赛事的转播权,实现平台的用户留存和拉新,是国内视频平台的常规操作。

    2019年腾讯与NBA续签了下一个5年的数字媒体独家转播协议,该续约费用高达15亿美元。

    “天价”续约金额也为腾讯视频带来了一次流量峰值,同年6月腾讯在NBA总决赛的转播中,单场直播收看人次达数千万。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全球性体育赛事的转播权费用一向偏高,这也导致了相关赛事的转播权,被爱优腾等大户人家垄断的局面。

    短视频崛起后,抖快也加入了对 “体育赛事转播权”的争夺。

    2020年,快手就与美国NFL职业橄榄球赛事、CBA、世界斯诺克赛事等达成内容合作;2021年6月,快手成为首家获得奥运赛事转播权的短视频平台,拿下了东京奥运会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转播权及二创版权。

    “双奥会”让快手赚得盆满钵满。据《2021快手体育数据报告》显示,东京奥运会期间,快手平台奥运会相关作品及话题视频,总播放了达730亿次,端内总互动人次达60.6亿次。

    东京奥运会结束后,据快手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快手单季度增加6670万月活用户,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的增速,再次印证了全球性体育赛事在用户留存和拉新上,作用巨大。

    去年3月,抖音与2020欧洲杯达成合作,欧足联开设欧洲杯官方账号“UEFA欧洲杯”入驻抖音,通过分享球队最新动态、独家幕后、精彩集锦等视频内容,吸引中国球迷的关注。

    从抖音站内获悉,抖音账号“UEFA欧洲杯”日前有44.7万粉丝,共获得了649.6万点赞。

    抖音这次又拿下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转播权,显然是要延续借体育赛事助力平台流量增长的留存思路。

    世界杯一共64场、平均每场90分钟,与抖音站内平均时长1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内容相比,明显能延长用户的停留时间。

    据《2018世界杯用户行为洞察报告》,世界杯用户男性占比高达76.4%,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用户占比分别为21.1%和25.1%,抖音的用户群体以女性和下沉城市居多。

    基于此,世界杯直播的加入,将会为抖音注入部分男性和一二线城市新用户,并培养其对抖音APP的使用习惯。

    通过这次转播,抖音集团旗下的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系列APP都将拥有世界杯相关内容的版权。

    换言之,世界杯不仅为抖音带去了流量,也为集团旗下的其他中长视频及图文咨讯平台带去了关注,实现“一份版权费,多平台营销费”。

    三、多业务联动 2022卡塔尔世界杯对抖音集团的意义,也并不局限在为旗下平台带去流量和关注,更将有利于打通各业务间的隔阂,并将其进行联动。

    去年8月,VR硬件公司PICO被抖音集团收购,背靠大树的PICO在国内元宇宙市场的发展可谓势如破竹。

    据国际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PICO总体出货量约34.9万台,占总体市场的62.5%,排名第一。

    在今年的世界杯赛事中,用户可使用VR设备进行“沉浸式”看球。抖音集团在拿下转播权后,通过PICO上线了“上PICO看世界杯近了”活动,为元宇宙业务造势。

    除了元宇宙,这些年抖音本地生活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好的爆点,世界杯的到来也让其“抓住”了希望。我们看到,抖音还在借助世界杯,延伸相关业务。

    今年10月,作为转播主场的抖音,便开启了心动观赛季活动,联合全国餐饮、酒旅、休闲等全品类生活服务领域的近万家商家,打造新的消费节点。

    每天11点,用户即可进入抖音搜索“心动观赛季”,进入活动主页面,领取优惠券。这些优惠券可在线下合作商家门店使用,吸引用户在观看世界杯的同时,做出消费行为。

    作为抖音集团主要业务之一的电商,也“蹭”上了此次世界杯的热度。

    用户可以在抖音直接搜索“世界杯正版口罩”“世界杯吉祥物”等相关商品,即可进入相应的直播间。 这与抖音日前提出的 “全域兴趣电商”概念不谋而和,并对抖音电商进行了货架电商的补充。

    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站内搜索世界杯相关商品,也能看到电商商品的热销。

    可以说,将抖音电商在集团内部APP间实现闭环,也是抖音集团利用世界杯热点,进行业务联动的关键点。

    四、结尾 截至11月28日,抖音站内总话题“世界杯”已获得352.5亿次播放,“世界杯手势舞”“世界杯预测”“世界杯冠军”等衍生话题也均获得了2亿+的播放量。

    不仅如此,世界杯赛事相关的热点也受到了一众用户的关注。虽是工作日,但“日本全队鞠躬道歉”“西班牙1比1德国”等实时话题均获得了900万+的热度。

    由此来看,世界杯虽才“开踢”一周,但抖音已借着世界杯的热度,迎来了一波流量盛宴。

    对抖音集团而言,流量获取虽不是“天价”转播版权费的唯一目的,但在世界杯的热潮退去后,如何将用户继续留在平台,也是个大问题。

    毕竟,拥有后再失去比从未拥有更让“人”痛苦。

    作者:晏如也

    来源公众号:银杏科技(ID:yinxingcj),带给你最好的商业人物和故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银杏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IM的崛起之路 | 一文讲述IM的起源与发展

    设计动态 2022-11-29
    一、IM的起源 早在1971年,美国紧急战略办公室OEP的特洛夫开发了一个紧急事件管理信息系统EMISARI,最多允许10个地区办事处通过专用线路进行实时在线聊天,这是已知的最早的IM聊天室。但当时的这个系统,由于仅仅应用于官方系统的内部,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公共

    早期,我们没有即时聊天的工具,随着移动IM产品的全面爆发,即时通讯的功能日益丰富,并且布局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拥有众多的应用场景。本文对IM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一起来看看。

    一、IM的起源 早在1971年,美国紧急战略办公室OEP的特洛夫开发了一个紧急事件管理信息系统EMISARI,最多允许10个地区办事处通过专用线路进行实时在线聊天,这是已知的最早的IM聊天室。但当时的这个系统,由于仅仅应用于官方系统的内部,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公共领域。

    1973年,伊利诺伊大学17岁的天才程序员大卫·伍利编写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承载63条留言的网络论坛“柏拉图便条”(PLATO Notes)。这个系统目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公共IM系统,他起源于冷战时期美国的电脑辅助教学系统“柏拉图”(PLATO ,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ic Teaching Operations)。

    1972年四代柏拉图系统问世后,柏拉图系统在美国、南非、欧洲得到普及,在柏拉图上几乎可以找到所有大学中学课程的学习软件。同时,每一个终端用户都可以在柏拉图上共享自己制作的应用程序。正是因为软件的共享进一步催生了沟通的需求。管理员希望用户可以为自己上报系统bug,且不允许后到的访问者删除先前访问者留下的文字和上传时间。

    后来,在“柏拉图便条”(PLATO Notes)的基础上,伍利编写了有6个频道,每个频道支持5人在线聊天的软件“Talkomatic”。这大概就是世界上最早的IM聊天软件。现在我们使用IM进行交流时,需要先将文本消息打出来,再点击“发送”按钮,对方才能看到消息。而Talkomatic的使用者输入或删除的每个信息都会同步显示在双方的荧幕。

    二、商业化IM的产生 1996年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联合创立的Mirabilis公司开发的ICQ(谐音于I seek you“我找你”),是近代IM形态的雏形。作为一个互联网通讯工具,ICQ的互动性远高于BBS和电子邮件,只要将好友添加在联络人列表,就可以即时对谈。

    早期的即时通讯是属于Unix使用者的专利,而ICQ开创性地实现了跨操作系统平台的IM聊天,支持Windows、Linux、MacOS 操作系统。并且除了常用的聊天功能以外,ICQ还提供了文件传输、语音聊天、视频聊天、联系人管理、文件共享等功能。这也是为什么,截止1998年底,ICQ用户就超过1000万,并被美国在线以4.07亿收购(包括直接购买的2.87亿和视表现而定的1.2亿美元)。

    ICQ的诞生,也进一步催生了一批商用化IM的诞生,OICQ(OPEN ICQ,后更名为QQ)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三、腾讯QQ的崛起与国内IM的发展 国内的IM鼻祖腾讯QQ,最初就是仿照ICQ来设计的。QQ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击败ICQ,主要是腾讯结合中国当时的用户实际情况,在产品层面做了两个重要创新:”把用户好友列表存储到服务端”以及“大幅缩小客户端安装包”。

    1998年年底的美国,家庭个人电脑已经非常普及,绝大多数美国网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电脑。所以,ICQ的好友列表和用户内容是存储在客户端的,就像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话通讯录。在美国,这种方式几乎不是不是一个问题,内容放哪都无所谓。而当时中国互联网网民更多地都在网吧上网,换了一台电脑就丢失好友信息。QQ开创性地将好友列表存储到服务端,解决了中国用户的最大痛点。

    另外,当时美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远超中国。虽然3-5MB的ICQ客户端,对于美国用户下载可能很快,但是在中国14K,28K,54K的下载网速下,下载一个ICQ可能需要几十分钟。深谙国内用户痛点的腾讯团队,在QQ开发的第一个版本,安装包只有惊人的220K,即便是以中国的网速,用户5分钟内也可以下载完毕。

    除此之外,QQ还针对于当时ICQ的一些功能缺点,开发了很多优秀的产品功能,比如:支持用户向离线用户发送消息,允许用户添加在线的陌生网友,允许用户定制自己的专属头像。

    便是借着对中国用户痛点的敏锐嗅觉,QQ迅速击败了ICQ,获得了中国用户的青睐。截止2001年5月,腾讯注册用户达1亿。2003年,马化腾第一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同年,腾讯宣布,QQ同时在线用户超过492万,整个互联网行业开始为即时通讯疯狂。2004年,网易推出网易泡泡,新浪斥资3600万美金收购UC并更名为新浪UC,搜狐推出搜Q。而海外市场,扎克伯格也是在2004年创立了Facebook。

    同年8月,微软的MSN进军中国。当时MSN与QQ在市场上的口碑,大致就像现在的阿里京东和拼多多。在商务人士眼中,挂着QQ的电脑会被耻笑,甚至很多公司都命令禁止上班不得使用QQ。但是,MSN的全球战略,忽略的中国本土用户的需求,在与注重产品体验的腾讯的较量中,很快落入了下风,并最终无奈地退出了中国市场。

    四、从PC向手机转移 国内最早的移动IM,可以说是基于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基础上的移动QQ。2001年年底,通过移动QQ的手机短信发送的服务,为腾讯带来了近5000万的营业额和1000万的盈利。可以说,移动QQ的成功,完全是依赖于移动梦网。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06年,中国移动自行开发并上线了“飞信”,要求移动QQ与飞信合并,并使QQ体系与飞信互联互通。为了摆脱中国移动的入口依赖,2006年腾讯推出了手机QQ和超级QQ。

    得益于中国移动的赋能,飞信免费发短信的产品创新,准确地切中了用户的刚需,飞信仅仅发布18个月的时间里,他就有了超过一亿用户。随后的三年时间中,飞信的用户更是直接达到了2亿。但是飞信的落败,似乎从其自身的基因上,就早已注定。飞信的落败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在2012年以前,飞信功能屏蔽了移动以外的其他运营商,非移动用户根本无法注册和使用飞信。

    第二,免费短信服务仅限移动用户可享受。你可以用飞信免费发短信给移动用户,但是发给联通用户仍需收费。

    第三,中国移动并不重视飞信,飞信上架5年却只更新了十几次。

    随着4G时代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对流量资费不再敏感,免费发短信的优势直接荡然无存,而微信的崛起给了飞信致命一击。

    五、移动IM产品的全面爆发 2009年~2011年,移动IM迎来井喷式发展,基本如今所见的所有在自身区域内有垄断势力的IM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内推出的。在海外,2009年WhatsApp在美国App Store上线,2010年韩国聊天软件Kakao Talk在韩国正式发布,2011年日本公司NHN Japan推出LINE。2011年,Facebook正式推出iOS和Android版本。

    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线。微信的开发,起源于一款简单到极致、仅支持文本发送的即时通讯软件:KIK。2010年10月19日,kik登录App Store,15日内用户破百万。在微信上线之前,拥有敏锐嗅觉的雷军,早已在2010年的12月10日,带领着小米抢在腾讯之前推出了国内第一款仿kik的产品:米聊。

    米聊的失败,不是团队不够优秀,也不是雷军的嗅觉不够敏锐,实在是因为对手实在太强大。借鉴TalkBox,米聊在产品内增加对讲功能,使用户在一个月内猛增至100万,然而仅仅一个月后的5月10日,微信新版也同时支持了语音功能。2011年8月,微信通过“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摇一摇”这三重陌生人交友功能,帮助微信在2011年底,将用户量超过5000万。

    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达到3亿,而此时的米聊用户数才不过只有4000万,微信已基本奠定自己在移动IM领域的王者地位。

    六、IM从综合走向垂直细分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用户的需求更为垂直聚焦。微信虽然已经是无可争议的通用社交领域的霸主,但是在垂直细分的领域,场景化IM已经成为当下各类APP的必备模块,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垂直社交沟通 虽然微信最开始的定位也是社交沟通,但是随着微信全民化的普及,微信的定位更多地偏向于聊天基础工具,而不是社交工具。反而像陌陌、探探、Soul、积目等APP,在垂直社交领域做出了不俗的成绩。

    2. 企业协作 商业体系的复杂化,客群群体的分散性,导致了现代企业地理位置分布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即时的沟通来实现有效的企业协作。尽管早在2012年2月8日,腾讯就已发布上线企业QQ,但是似乎当时的腾讯一直缺乏做B端产品的基因。阿里借助钉钉在企业协作IM领域的发难,多少杀了腾讯一个措手不及。当然,腾讯也反应迅速的推出了企业微信。包括后续字节的飞书,都借此成为了企业协作垂直领域的巨头。

    3. 游戏与直播 (1)商业服务

    商业服务主要分为三类:商家与用户沟通、平台与用户、雇用者与被雇佣者(例如打车平台、外卖送餐)。各类电商、O2O、医疗服务平台,都会搭建自身的商户服务IM,平台客服IM等,用于更好的沟通用户的服务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

    (2)互动沟通

    在游戏、直播行业,有很多大厅、小队、聊天室的沟通需求,支持文字、语音、表情、短视频、弹幕、送礼、点赞等功能,打造良好的游戏和直播沟通环境。

    结语 如今,即时通讯的功能日益丰富,而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也将即时通讯推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除了在垂直社交、游戏、电商、医疗金融等行业,在新兴的物联网通信、区块链等领域,也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由@爱吐槽的徐教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薅羊毛”的战斗力被Temu拉满!拼多多一刀砍出美国“五环外”

    设计动态 2022-11-29
    “同款商品比SHEIN更便宜!” “买10件的价格和在亚马逊买1件差不多!” 今年9月份才横空出世的拼多多跨境出海电商平台Temu,过去一段时间可谓是在美国“大杀四方”。 60美分的耳环、4美元的家用安全摄像头、4美元的无线耳机、6美元的运动鞋……这些来自Te

    在美国已经上线了一段时间的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 Temu,已经逐渐凭借着超大折扣力度吸引了众多国外消费者的注意。那么,Temu 采取低价策略的背后是由什么在支撑?我们又可以如何拆解 Temu 这几个月的实际玩法?不如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同款商品比SHEIN更便宜!”

    “买10件的价格和在亚马逊买1件差不多!”

    今年9月份才横空出世的拼多多跨境出海电商平台Temu,过去一段时间可谓是在美国“大杀四方”。

    60美分的耳环、4美元的家用安全摄像头、4美元的无线耳机、6美元的运动鞋……这些来自Temu的令人不可思议的超低价商品图片和视频,刷屏社交网络。

    本就够便宜的售价,遇到黑五的到来更是打出1-3折、0.99美元的极致杀手锏。

    拼多多价格屠夫的熟悉姿态在北美毕现无疑。家居、服饰、3C数码这些核心目,大部分商品售价都在5美元以下。炸出了无数美国市场的五环外人群。

    “真的有‘毒’!”一位在美华人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也因为同学的推荐而下载了Temu,并购买了一个无线蓝牙耳机。而且,Temu最近还启动了一项学生折扣计划,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可以获得15%的折扣。

    据了解,自9月初上线后,仅半月时间(9月17日)Temu就成为了Google应用商店下载量最大的免费购物类应用程序。而MarketerPlacePuls数据显示,10月18日,Temu登顶美国iOS应用商店购物APP下载榜第一,超越亚马逊、SHEIN和沃尔玛,累计下载用户数接近80万,日活成交用户数约6万。

    而据媒体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Temu现在日均GMV已经突破了150万美元,年底有望冲刺5个亿美金。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Temu成为了2022跨境电商界最大的黑马。虽然目前Temu体量还不大,但不妨碍业内预测:“Temu与SHEIN必有一战!”甚至,有消息称二者已上演了一些“争夺供应商”的戏码。

    一、“惊悚低价+社交裂变”在美国也吃香 “美国人民认真‘薅羊毛’的战斗力被Temu拉满!”有网友调侃道。

    上线初期,极大的折扣力度、诸多1美分的商品,以及“退款不退货”政策,无疑为Temu打开了用户心智。

    “钱不是白撒的,用‘丧心病狂’的低价,打破消费者的理智,培养消费者的习惯。”YouTube上的一位博主JoJo,如是评价Temu。她指出,自己在亚马逊购物多年的习惯被打破了,如今在买很多产品前,都会先去Temu上看,再去亚马逊上找。

    目前,JoJo在Youtube上有2万多的订阅量,而她发布的关于Temu模式介绍的视频,观看量已经达到了8.5万。

    有海外消费者表示在Temu购物体验到了盲盒的感觉:“订购10件东西,扔掉了9件。但这样算来还是比去亚马逊买更划算!”

    也有人指出,在Facebook上看到的一个手机壳卖30美金,Temu上同款只卖2美金,而且还打折,“质量也不差,拿到都手惊呆了”。

    与此同时,Temu也在美国玩起了类似国内的“砍一刀”。比如,上线“Give 40%,Get 60%”的活动,用户通过WhatsApp、Messenger、Facebook向朋友分享Temu商品折扣码即可获得六折的购物券。

    而Referral Bonus(推介奖励)机制,更是把拼多多在国内玩得炉火纯情的社交裂变搬到了海外。如果用户想要免费获得自己想要的产品,就可以推荐身边的朋友通过自己发送的链接下载注册Temu,每成功邀请5位新用户还可以获得20美元的现金奖励。

    在各大社媒上,关于Temu的产品场景展示、头部网红开箱测评、拉新注册的帖文、联盟营销等玩法也随处可见。Temu也在官网首页设置了Influencer collaboration入口,邀请博主、网红等联盟客多渠道协助推广,给予返利佣金。

    打开Facebook,搜索Temu,会看到平台遍布着用户自发发帖“credit Giveaway”活动,赚取返利。

    一位名叫Nicole Avery的Facebook用户,从11月6日刚加入了Temu的群组,10多天时间发了近30篇帖子,有关Temu黑五折扣的、Referral Bonus的,还有各种限时的折扣。通常,Nicole还会呼吁大家发来自己的链接,相互助力。

    “我每天都在自己的各类社媒账号上发帖,向别人解释什么是Temu。很多人仍然不相信,只要有5个认识的人点击了自己发出的链接就能赚钱。”Faecebook网友Azizi Darby向一个帮他助力“砍一刀”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经验。

    Janeth则在Facebook上晒出了自己免费在Temu上获得的所有东西的视频,并极力向别人推荐Temu,鼓励大家分享裂变链接赚钱。一条他发出的帖文获得了上百条互动回复,其中不少人也在回复中晒出了自己的邀请链接。

    另外,亿邦动力发现,在Youtube和TikTok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教用户如何实现Temu拉新“薅羊毛”的教学视频,包括如何提现到PayPal。

    当然,Temu官方账号在各大社媒的吸粉力也爆表。10月中旬,Temu的Facebook官方账号还只有24269个关注,21636个点赞,Temu群组成员只有307位,一个多月后,如今的关注数已超53.1万,点赞数超51.7万,小组成员数则达到了6000多位。截止到目前,在Facebook上,光是带有#temu话题的就有2.7万人参与。

    而在TikTok上,Temu走起了SHEIN的路线,比如联手网红推出try-on haul(开箱试穿变装)等互动活动,收割了不少年轻用户的围观。有媒体报道,目前Temu的#temuhaul话题累计观看量已达到了6.7万次。

    有业内人士指出,相比跨境电商独立站平均一个顾客的获取成本约20-50美金,Temu的低价砸单方式似乎更为便宜。比如,只要消费者能绑定信用卡成交,产品1美分直接送。从用户每拉新5个人就能获得20美金的做法来看,相当于Temu每个新用户的获取成本才4美金左右。

    二、百亿广告费砸向海外市场 “Temu投资100亿元人民币(14亿美元)帮助中国品牌在海外发展的官方承诺,正在兑现。”有跨境卖家告诉亿邦动力,“这几个月,Temu没少烧钱。”

    “Temu购买广告、与KOL合作的营销成本是SHEIN最早开始时的三到五倍。他们在海外有自己专门的投流团队,全方位的投流矩阵,KOL投流、短视频、网站投流一网打尽。”有知情人士称,Temu仅在第一个月的广告费就“砸”进去近10亿元,持续在Meta、TikTok、Google等渠道投放大量广告。

    “到处都能看到Temu的广告,包括Gmail收件箱中都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文章中这样写到。

    根据亿邦动力在Meta后台观察到的数据,仅仅10月份,Temu就在Facebook发布了1600+条广告,在截至目前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则累计投放了5000条左右。

    与此同时,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Temu全球PC和M端网页的访问量已达2900万,每月独立访客数达500万。

    9-10月,Temu网页端的主要流量来源是直接的自然流量(44%)、社媒营销(21.48%)、付费搜索(16.19%)、自然搜索(7.3%)、联盟营销(6.86%),以及展示广告(3.52%)等等。其中,社媒流量主要来自Facebook (68.2%)和Youtube(27.7%),而展示广告流量主要来自Youtube(65.5%),其次是谷歌(11.16%)。

    (图为temu.com网站自2022年8月-10月的流量来源,数据源自Similarweb)

    在Google Play上,如今Temu已有超过100万的下载量,APP评分达4.7,评论数累计1.31万条。“产品质量比想象中好、价格超低、购物满意……”Google Play的Temu下载页面,也宛如一个大型种草现场。

    用户“格洛丽亚”在评论区表示自己已订购了几件免费送货产品、呼吁大家不要犹豫赶紧购买的评论,获得了613个点赞。用户“洛拉”给这个App打了5分,并表示,Temu是个很容易上瘾的App,“可以花几个小时在这上面”。

    当然也有吐槽Temu还不够便宜的。“广告中看到的价格和搜索结果中的价格实际上是不相符的,比如一个充电器广告说的售价为1.74美元,但实际要5.89美元。并且,也只有新用户才免费送货。”而这条评论收获了354个赞。

    更多人则在评论区将Temu和Wish、SHEIN、AliExpress等以低价著称的电商平台进行比较,并表示Temu的价格比他们更低。“我收到的产品堪比亚马逊质量的,速度快,也有跟踪编号。我也喜欢他们的推荐,总体来说很满意。”用户“坦迪”称。

    此外,如此低价、上头的购物App,被质疑可能是“骗局”的也不罕见,但最后似乎都变成了一场夸赞。

    “Facebook上弹出一个Temu的广告,因为以前被骗过,很害怕是假的,但我检查了一下发现是合法的。”用户“迈克尔”在评论区写到,“价格是我预期的一半,发货速度比预期的快。”

    而在App Store上,关于Temu的评论也高达到8900条,评分为4.6分(而就在10月上旬时,Temu的评分只有3.5分,评论也只有200多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客户服务体验很糟糕”是评论区最常见的被消费者诟病的问题。“找不到客服、商品丢失或损坏后,没有售后的回答和给出解决方案。”不少消费者抱怨。

    三、自营模式先行,靠补贴把价格打下来 “在海外‘杀’麻了!”业内人如是评价拼多多在海外的战果。击穿行业的超低价,被视为是Temu最大的杀手锏,也是其实现病毒式营销的内核。

    为什么能做到如此低价,则不得不提到Temu在供应链端的策略。

    “海外消费者对于Temu的产品的认知,就好像中国的2元店、10元店,也类似美国的Dollar Tree,Dollar General,由于‘没有牌子、价格低,扔了也不可惜’的感知,退货率也极低。”一位跨境卖家向亿邦动力谈道。

    他指出,Temu对跨境卖家的吸引力同样也是很大的。“拼多多在国内的成功让很多人天然对它的出海项目有期待。一上来就这么大的投入力度,看得出Temu是内部战略级别排名非常高的项目了。”该卖家谈道,“而且,谁不愿意吃到一个新锐平台早期的红利呢?”

    据悉,Temu目前采用自营模式,卖家仅负责供货、运送到仓(商家在商品展示页露出品牌Logo,但没有后台操作权限),其余的定价、销售、营销、物流配送、售后等环节均由平台负责。盈利模式上,Temu暂时不向入驻商家收取佣金或保证金,主要赚取供销差价。

    由于处于早期阶段,Temu的开店门槛较低,允许企业或个人入驻开店,符合要求的商家提交申请后等待平台对店铺进行审核。

    有商家告诉亿邦动力:“此前在拼多多开过店的商家可以一键入驻。”

    审核通过的商家可在后台上传商品,此后则由Temu买手进行线上选品,被选中后由商家需寄样给平台工作人员进行线下审核。样品质检通过后,平台将对商品进行核价,卖家需上报商品成本价和预期利润,最终定价权归属于平台,卖家则拥有一次反馈议价的机会。

    事实上,此前Temu也在卖家圈被诟病“压榨供应商”、“过于低价导致卖家无利润”等。不过,官方则对此回复称,前端售卖商品的价格是由官方进行补贴的,商家还是按原有的供货价进行结算,不受影响,“商家根据自己的利润成本,以供货价的方式给到官方”。

    比如,新人补贴活动专区,用户可通过优惠券叠加以低价购买到高价商品,优惠券由平台发放,优惠的价格也由平台承担;Temu特定的价格专区,比如0元购,也是由平台进行补贴;而对于黑五这类节日促销,平台则通过特定的节日款,以额外曝光的方式进行重点的流量投放。

    根据招商证券1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Temu对比友商的价格优势,除了巨额的补贴之外,还来源于差异化的选品策略。

    具体而言,Temu在供应商招募及选品环节以同类平台中最低价为核心标准,严格控价。以1688.com同款商品为例,Temu要求供应商零售报价需低于1688.com 100-500件批发价。另外,Temu在产品选择上更偏向于性能简单但价格更便宜的高性价比款式。

    “在完成充足的流量积累后,肯定会调整模型以提高盈利能力,包括调整品类结构以提升客单价,以及未来会向平台模式的方向发展。”招商证券在报告中指出,预计Temu第一年亏损值约为50亿人民币左右,对拼多多整体利润表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任倩文;编辑:何洋

    原标题:卷王!拼多多一刀砍出美国“五环外”

    来源公众号:亿邦动力(ID:iebrun),消除一切电商知识鸿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亿邦动力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英区前车之鉴,美区步步为营,TikTok美国电商全闭环还有多远?

    设计动态 2022-11-29
    “TikTok美国站只是内测本土业务闭环,现在开始鼓吹风口的,基本都是割韭菜。”多位TikTok从业者说。 11月10日,TikTok Shop(小店)卖家中心增加了美国站的入驻申请通道,美区电商闭环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TikTok Shop可以理解成类似抖音

    11月10日,TikTok Shop(小店)卖家中心增加了美国站的入驻申请通道,美区电商闭环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但TikTok美区小店上线可谓是一波三折,一些TikTok从业者对美区的态度不再“盲目”乐观。本篇文章就来分析TikTok美国站电商闭环一事,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TikTok美国站只是内测本土业务闭环,现在开始鼓吹风口的,基本都是割韭菜。”多位TikTok从业者说。

    11月10日,TikTok Shop(小店) 卖家中心增加了美国站的入驻申请通道 ,美区电商闭环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TikTok Shop可以理解成类似抖音小店,用户可以在TikTok小店内完成直播/短视频种草到购买商品的全过程,不同的是,TikTok Shop分为 本土店和跨境店 两种模式。

    这次美国站小店面向的是并不是跨境电商玩家,而是美国的本地仓业务,也就是说,站内电商闭环离中国玩家还有一定的距离。

    美国站电商闭环一度被认为是TikTok电商风口爆发的标志,但从TikTok美区小店上线的一波三折、英国站铺路的困难重重,到美国官方严格的监管、平台对商家“忽冷忽热”的态度,一些TikTok从业者对美区的态度不再“盲目”乐观。

    一、美国站小店“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美国本土有业务有公司的才有机会内测闭环,现在国内主要还是做半闭环的模式。”

    一位上海的TikTok资深玩家Ramon告诉新榜编辑部。

    目前,TikTok电商分为 半闭环和闭环两种模式 ,大部分跨境电商玩家是通过半闭环的形式变现,即利用TikTok直播或短视频内容获客,引流到独立站和其他电商平台完成交易,官方称这种模式为TikTok for Business。

    与之对应的闭环模式,便是开头提到的TikTok Shop,在TikTok小店内完成交易行为, 这对平台和商家而言,不仅可以搜集更多的用户数据,从而提高算法推荐的精准度,也缩短了交易链路并大大提高转化效率 。

    据亿邦动力报道,TikTok内部将闭环电商按 跨境和本土 划分为两条线,其中“本对本”业务团队驻扎海外,由各个国家经理管理,由TikTok当地员工对接当地商家;跨境业务由石奔带队,服务中国卖家。这两条线均向抖音电商总裁康泽宇汇报。

    此次美国小店只针对“本对本”业务进行内测,有较高的门槛。TikTok官网信息显示,注册美区小店需要使用美区手机号+邮箱或者用已有TikTok账户进行注册,同时商家需要拥有邀请码。

    Ramon透露, 本次内测的邀请码基本不超过100个 ,其中在美国有本地业务并拿到内测资格的中国玩家,应该在个位数。这意味商家很难通过模拟IP地址的方式,搭上TikTok本土业务这股东风。

    官方信息还显示,对于企业注册,需要出示美国公司执照以及负责人护照/驾照;对于个人注册,则需出示美国护照/驾照。注册成功的TikTok账户可以0粉开播,美区小店注册成功后的前90天官方抽佣1.8%,90天后佣金涨为5%。

    “不仅闭环的商家审核严格,半闭环商家入驻最近也收紧了,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更严,风控模型也逐步完善,在国内直播容易被限流。”

    此前,TikTok降低了半闭环商家的入驻资质,而如今的入驻门槛再次被提高。 平台对商家“暧昧”的态度,让Ramon感受到了不确定性。 即便如此,主攻欧美市场的他还是打算加大对美区直播带货的投入。

    “同样的美妆直播,英国站闭环模式播六七个小时,只能卖1000英镑,美区办闭环播两三个小时,就能卖两三千美元。测试下来, 美区对英区是全方位的碾压 ,GMV和利润都有很大提升。”

    商家和平台都深知美国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因此这一块蛋糕更不容切错。

    二、英区前车之鉴,美区步步为营 在美国站小店上线以前,东南亚和英国市场已经为TikTok电商闭环铺了一年多的路。

    2021年2月,TikTok正式上线TikTok Shop,首站瞄准了电商氛围浓厚的印度尼西亚,第二站便花落英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紧随其后。

    有着相同语言和相似欧美文化的英国,一度被视为美国站的“试金石”。

    Raman认为,英国站就是用来为美国试错的,这个市场不算大,但也足够用来跑数据、测试模型,加上英国脱离了欧盟,受到的政治因素和政策影响也相对较少。

    据晚点LatePost报道,TikTok电商在2022年上半年GMV已超10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交易总额,其中印尼市场的月均GMV已经达到了2亿美元。36氪称,TikTok电商2021年GMV最高约60亿元,其中约70%以上来自印度尼西亚,剩余不到30%来自英国。

    与TikTok东南亚“淘金热”相比,英区电商进展得并不顺利,这让TikTok一度放弃过扩展欧美直播电商市场的计划。

    今年6月,据《金融时报》报道,TikTok的中国管理团队与伦敦员工之间的文化冲突在短期内引发了离职潮,伦敦员工抱怨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与英国文化背道而驰,自从TikTok Shop英国站上线以来,伦敦电商团队至少走了20人,约占总人数的一半。

    在内部环境上,抖音电商加班和内卷的文化,在崇尚生活工作平衡的欧美遇到了水土不服,引发“内讧”。

    在外部环境上,英区以低价的策略切入市场,同行之间的比拼低价带来了恶性竞争,商家一再破价难以盈利。

    从事TikTok主播行业一年多的Dora,在几个月前将重心从英国站转到东南亚,她直言: “东南亚比英国好太多了。”

    从她直播的经验来看,亚洲面孔面向英区直播,吸引到的其实以印巴群体为主,这类用户的消费能力并不高,常常抱着“薅羊毛”的心态,因此直播的利润很低。

    多位TikTok主播认为,英国人骨子里带着一丝冷漠,主播很难在直播间和用户建立起感情,加上商品质量良莠不齐、疫情期间物流延误等问题,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购物体验, 直播电商的用户心智难以在英国生根发芽 。

    2022年7月,《金融时报》消息称,英国直播带货受挫后,原本上半年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上线直播带货相关功能、并在随后将其扩展到美国的计划曾被取消。

    直到2022年10月,多家国内外媒体报道称,TikTok正尝试在美国建立起自己的物流和仓储运营中心,并在领英上招聘相关工作人员。

    比如一则招聘要求中写到,“通过提供仓储、配送和客户服务,帮助卖家提高运营能力和效率,也为买家提供满意的购物体验,并确保TikTok Shop的快速和可持续增长”。

    此外,母公司字节跳动还投资了涉及了电商闭环各个链路的科技公司,覆盖仓储、供应链、跨境物流、物流科技、电子元器件等行业,为美区商业闭环保驾护航。

    这些动作预示着美区吸取了英区的前车之鉴,力求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用户购物体验的问题。

    三、美区电商全闭环还有多远? 从美国站内测小店,到放开站内闭环,TikTok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它面临的不仅是能否在美国市场复制直播电商辉煌的问题,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美国官方的监管 。

    早在2019年12月,美国国防部便曾以数据安全为由,要求多个部门禁止下载TikTok。2020年8月,特朗普再次以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为由,认为所收集的用户数据会被用于监视美国公民,试图在美国禁止TikTok,并要求字节跳动要将其美国资产与中国业务分开。

    今年6月,TikTok 已完成将美国用户的数据信息迁移到甲骨文公司 (Oracle)的服务器上,但来自美国官方的高压,并没有减少。9月,美国共和党议员达斯迪·约翰逊向众议院提出一项名为《封禁TikTok》的法案,要求禁止TikTok从中国境内访问美国用户的数据,同时在国家官方的设备上禁用TikTok。

    平台的风吹草动,落在每个从业者身上都是重重的一击。

    美国各洲对数据安全的保护政策,意味着TikTok算法难以被与抖音体量相当的数据喂养,这对本土玩家和跨境玩家都是致命打击。

    Ramon说,大肆宣扬“TikTok风口来了”的,基本都是一些培训机构,现在离风口爆发还很远。据观察,这些机构一般会打造主播培训、孵化出海商家等课程,收取几千到几万元的费用,教大家如何做TikTok。

    另一位资深TikTok玩家透露,目前国内TikTok行业里,赚钱最容易的就是做培训,当然这其中“割韭菜”的占大多数,因为真正实操做TikTok的玩家,99%还没赚到什么钱。

    这次“小心翼翼”地试水本土业务闭环,对在美国当地有业务的商家是一个“吃肉”的机会,跨境玩家还处在“喝汤”阶段。

    “TikTok美国站电商什么时候完全实现闭环,风口才算真正地要来了。”即便还在起步阶段,多位从业者仍然表达了看好美区的观点。

    一方面,美国市场拥有最多的潜在消费者。 据数据统计机构Statista,截至2022年1月,TikTok拥有1.37亿左右的美国用户,是TikTok受众最多的国家,平均每三个美国人,就有一个人刷过TikTok。在这个近年来世界排名第一的经济体,美国用户的消费能力也不容置疑。

    另一方面,美国的电商基建相对成熟。 作为众多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和世界品牌的“老家”,亚马逊、eBay、Meta、沃尔玛和宝洁等公司已经为电商基建打好了基础。比起一些电子支付还未普及的新兴市场,TikTok在美国可以直接站在巨头们的肩膀上。

    据电商报报道,字节内部对美国市场有完整的5年规划:“2023年TikTok电商全球GMV将达到240亿美金,其中美国市场约28亿美金,达到印尼市场的三分之一;TikTok电商在美国市场接下来两年的GMV,将超过210亿美元和410亿美金, 在2025年,TikTok电商全球GMV目标是1000亿美金,美国市场几乎占了一半。 ”

    现在的TikTok从业者,如同在当年淘宝和抖音直播无人问津时,默默坚守,等待风口。

    作者:Bamboo;编辑:松露;校对:小八

    来源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专注互联网内容领域的观察报道,关心与内容产业相关的人和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新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新手入门收!HMI设计基础知识十问十答

    UI交互 2022-11-29
    本文是 HMI 常见的问题解答,也包含了许多基础知识,大家要做好笔记噢。更多车载设计知识请看专题 ? https://www.uisdc.com/zt/hmi-design一、“HMI”设计到底是什么?HMI 是“人机界面的缩写”,HMI 人机界面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

    本文是 HMI 常见的问题解答,也包含了许多基础知识,大家要做好笔记噢。

    更多 车载设计 知识请看专题 ? https://www.uisdc.com/zt/hmi-design

    一、“HMI”设计到底是什么? HMI 是“人机界面的缩写”,HMI 人机界面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

    肯定会有人问 HMI 和 UI 有什么区别呀?从本质上来讲,HMI 与 UI 其实都是用户界面的意思,只是 HMI 一般特指工业机器的用户界面,比如车载屏幕、数控机器的操作界面,这些工业设备有个特点就是体积更大、更厚重。而我们说的 UI,通常指的是电脑、手机、电视这种居家数码设备的用户界面,其体积相对更加轻巧。

    现在其实蛮注重用户体验这一块的,之前我有去研究过 HCI 这个专业,HCI 指的就是人机交互领域的,是一门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的学问,这个专业包含了很多学科:计算机科学(教你写代码的)、心理学(了解用户,做出更好的体验)、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社会科学)、图形设计(就是我们很熟悉的设计方面知识)、最后还有一个工业设计(造型和机械设计)。

    如果有想出国留学学习人机交互类的话,强力推荐去性价比高的荷兰,学费和生活费都比其他留学地方少,像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学费一年 1.5 万欧元,其他北欧国家基本都是 2.5-3W 欧,如果你家里可以支持的话,去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大学,美国的人机交互专业在世界都是靠前排名的,英国的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布鲁内尔大学也都不错。为什么不推荐德国、意大利、日本呢,他们都属于小语种,其次德国和意大利不接受转专业学生,需要结合你的 GPA 来选择学校,留学篇幅今天就先讲到,如果有很感兴趣小伙伴,请留言,我可以再出一篇留学方面的帖子。

    二、HMI市场行情怎么样? 我经常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HMI 这个赛道如何?市场行情怎么样?

    说句扎心的话,每个行业都缺少优秀的人才,在各行各业无一例外,实力很强的人不会担心自己的路,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重新选择一个赛道给自己一个证明的机会,做事情请果断一些,别纠结到最后什么也做不了。

    HMI 还算蓝海,没有 C 端和 B 端竞争那么激烈,不过再过个 2 年就不好说了,我是 19 年进入的 HMI 行业,当时我是跨行业进来的,那个时候还是蛮好进的,现在已经要求必须有车载项目经验了,再往后会更加的难,所以大家要把握住机会赶紧入坑。

    因为 HMI 设计的门槛相对来说,还是比其他设计要高一些的,所以如果你打算换赛道,需要慎重的考虑清楚,说一句很负责任的话:“一旦选择了,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如果能够把一个事业变成自己喜欢、并且有兴趣干的事情,我觉得超级棒。就拿我来说吧,刚开始进入车载行业的时候我也是新手,工作的前三个月我每天也是很迷茫干些基础的事情,熟悉工作流程等等,再到后来同时管理多项目,并且尝试总结复盘项目,这也是我开始写作的源头,想着如何复盘自己做东西,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到底能坚持多久写作,但就在写完第一篇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蛮喜欢写作的过程,可以从写作过程中还能学习新的知识点,找到自己的知识盲区。

    最近几年新能源一直保持迅速的增长趋势,造车的新势力越来越多,再到老牌车企的转型、国外汽车品牌的外企、并且汽车供应商也有越来越多(这边的供应商指的就是乙方类型的公司)。HMI 市场行情怎么样,就直接能反映出的就是 HMI 就业大环境,他们都是紧密结合的。

    我们需要借助招聘平台看一下数据,拿上海来举例,HMI 设计师平均薪资是高于其他行业设计师的,有着车载项目工作经验的设计 1-3 年内,薪资基本上都是 20K 以上,上不封顶,薪资确实还是蛮诱人的。

    除了薪资,大家肯定还想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有哪些车企,上海、北京的车企相对起来比其他城市多,上海有蔚来、特斯拉、上汽、奇瑞、还有外企雷诺、宝马、还有一些车企的分部门。北京有理想、一汽、小米、滴滴,还有大众等知名的车企。其他城市相对较少,广州有小鹏、深圳有比亚迪、百度,武汉的东风、杭州吉利研究院、东北的大连、长春都会有老牌车企,喜欢吃螺蛳粉的同学可以考虑去柳州,那边有五菱。像南京、重庆、保定也都会有车企子公司和分部、还会有一些供应商团队。

    所以建议大家选择第一梯队:上海、北京,第二梯队:深圳、广州、杭州,其他城市为第三梯队,如果不想在大城市卷的话,老家要是也有车企的分部,可以选择回老家工作。

    三、HMI 设计和 UI 设计区别? 我们从这四点出发去思考:环境因素不同、界面承载的设备、交互原则不同、视觉方面差异。

    1. 环境因素不同:

    首先是环境因素不同,APP UI 设计可能更倾向于操作体验,而车载 HMI 设计更在意的点是主驾驶的安全驾驶,所以这两者使用的环境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

    2. 界面承载的设备:

    UI 界面承载的设备不一样,车载屏幕有很多种类,并且不同的车型有多种分辨率,相对移动端分辨率而言还是要多出一些的,而且还有很复杂的运算规则,根据车载屏幕的 PPi 计算出设计图需要多大才合适。

    3. 交互原则不同:

    车载端和移动端不同的点在于,车载端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安全性的问题,任何一个 交互设计 都会影响到安全驾驶,其次就是车载端反馈要及时,比如我车辆发出警报,胎压不足,不能等一段时间才反馈出来,这样会引发一系列车辆安全问题,而移动端可以放缓一些,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差别,还有交互方式的不同,车载端有触摸、语音、物理按键、还有手势交互,不过这方面运用现在还是比较少的。

    4. 视觉方面差异:

    视觉方面就比较多了,比如颜色运用,因为在驾驶过程中,主驾驶需要看中控屏幕上的内容,不能太费力,因此文字和底图的颜色对比度要高,要能够让用户很清晰的可以看到。接下来就是点击的操作热区,一般车载端的需要操作点击的区域都会比移动端大,因为在驾驶过程中,用户有的时候需要盲操,所以增加热区面积,是为了提高完成任务的成功率。车载端不能设计过于花哨的设计,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千万别搞的花里胡哨。最后再提一点,就是内容排布的问题,需要操作的按钮尽可能的要靠近主驾驶的位置,有一些国家主驾驶是右边的,所以在做海外版本的时候,要先调研一下当地的情况。页面层级不要过高,如果隐藏的很深的话用户无法找到,进行操作。在驾驶过程中如果花费很久时间来找的话,体验感是很差的。

    四、还要坚持 C 端、B 端嘛? 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未来要走的路?

    假设心里的场景:

    啊呀,我作品集都做了,找了很久的工作都还没找到,我到底适不适合做设计,不做设计我能干啥呢?一度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这一类还算好的,起码人家作品集都做了,也准备面试的准备工作,就怕啥也没有,什么也没准备,还想跳槽换工作的。

    总结这类人的问题点:

    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解决,甚至想逃避问题,想着要不我换一个行业试试,说不定就可行了呢,什么我都想接触一下试试看,我想和你说的是,如果你不学会如何解决问题,那么大概率你换到别的行业别的赛道也是没办法解决的,因为你的第一反应是选择逃避,当然也有同学是尝试去挖掘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去解决它,如果你真的努力的解决了,最后还是没办法上岸的话,你再换赛道,说实话现在行情一年不如一年了。

    最后给大家建议:

    主要看你们自己喜欢那个行业,对于这个行业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情,答应我别做一个没有感情的设计输出机器,这也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工作中肯定会有一些很基础的任务,大家都会去抱怨,好费时间不想做,这类的事情它的占比不能很多,不然你真的就成了机器人操作手了。

    如果你发现一直没有成长,就得反思一下,是自己没有找对学习的方法,还是在这家公司一只做着边缘化的工作,导致自己浪费了大把时间,如果是后者,请尽快做作品集换工作,那第一种的呢?学习这件事情,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节奏的步伐,真的!过来人的经验就是两个字“坚持”,为什么这么说呢?不能一上来我现在就要好好学习,第一天就熬夜干的到凌晨 2、3 点,第二天就不想干了,好累啊!今天休息一天,明天继续,给自己找借口就来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忘记了前一天自己说要做的事情,朋友一喊来上号打游戏了三排上星,然后打完游戏之后就非常懊恼,没错这些也都是我之前经历过的,所以我明白大家当时的心情。

    因此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规定自己什么时间内做什么事情,也可以搭配做完今天的事情奖励自己玩一个小时游戏。后面如果真的专注做一个事情,可能就不会去想奶头乐了,我们要学会延迟满足。其次就是要一直不断的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前期我写一篇文章需要 1 个半月,现在快的话 2 个星期就好了。所以,你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的话,那就请继续往前,别轻易换赛道,换赛道意味着你就得从 0 开始。如果真的想换赛道,请你一定要提前熟悉这个赛道、并且有着计划的学习,不要打无准备的仗,不然你会输的很惨。

    五、HMI 设计师需要那些能力? HMI 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需要哪些技能和工作的任职要求?让我们看一下招聘平台。

    想做设计管理者的:

    是需要有带过团队,并且负责过量产的 0-1 的项目搭建过程 需要对一个车辆系统以及硬件的了解 需要对设计流行趋势的分析、以及竞品分析,还需要负责产品前期的概念视觉设计 需要负责整个车载系统的视觉规范、参与设计流程优化过程,版本迭代、完善 HMI 车机系统 要有丰富的解决方案能力,以及多个项目处理的能力 通过业务需求、用户研究、数据分析、行业趋势,能够主导产品的整体的体验方案 想做到领导层,英语是一个必备项,这个超级加分 现阶段你的定位如果是先做一个设计师的话:

    除了上面管理的内容,其他技能项你都需要具备有,比如车载系统设计的提案能力,系统的组件库和设计规范搭建的工作,以及前期对于竞品的视觉分析等等内容。如果对 UE 和动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大家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去自己查询一下。

    六、HMI 需要设计那些内容? 在视觉方面,HMI 设计师需要设计哪些内容?这边也顺带把车载有哪些屏幕都统统讲一遍吧,我们 HMI 设计师需要设计的车载屏幕有 HUD、仪表盘、中控、副驾驶娱乐屏幕,扶手屏(这块屏幕一般是做空调模块的调节)、还有后排的娱乐屏幕。HUD 这块的内容相对很多,可以单独拿出来讲,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仪表盘:

    仪表盘里面承载的内容会比较多,非常重要的信息:车速、转速、油量、水温、气压(卡车)、电池(电动车)。主要信息有:菜单类的(显示模式、驾驶信息、车辆信息、娱乐系统、维修保养、仪表设置)等。

    这边指示灯要重点讲一下:指示灯分为三类指示、警示、故障这三大类。

    指示灯一般有灯光信号灯、转向信号灯、驻车灯,它们的作用就是提示车辆各功能的状况;

    第二类警示灯,具有警示功能的,例如燃油指示灯、车门状态指示灯、安全带指示灯等,一般警示灯在驾驶员进行相应动作后会熄灭。

    第三类是故障指示灯,也是最重要的指示灯,例如发电机故障指示灯、ABS 故障指示灯、变速箱故障指示灯等。这些故障指示灯平时很少会点亮,或者在起动发动机时,会点亮片刻后熄灭,如果故障指示灯常亮,并且伴有警告声,表明车辆已经出现故障或者异常。千万不要小看故障指示灯,如果忽视不管,很有可能损坏车辆,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如果故障指示灯常亮,需要立刻进行检修。

    仪表盘次要信息有:时间、温度、行程等等。

    中控:

    中控屏幕承载整车系统最多的功能模块,我可以给大家列举出常用的一些功能,导航、电话、多媒体(包含了音乐、电台),音乐分为在线音乐类,比如 QQ、网易云、酷我音乐等,还有本地 USB 音乐、蓝牙音乐等。电台也是分为本地的 FM、AM 电台、在线电台例如喜马拉雅和蜻蜓 FM,都是经常使用的,还有设置选项、车辆设置、负一屏、360 倒车,后续我会将这些模块的设计进行拆解出来,逐一的给大家介绍中控屏幕是如何设计的。

    娱乐屏:

    副驾驶和后排的娱乐屏幕基本都是以娱乐为主,像音乐、电台、视频类、有的甚至有游戏类,这类的设计就不需要考虑驾驶因素了,这个就设计电视 TV 有点相似。

    后排娱乐屏幕并不是很多,一般中高端车型才会有,像奔驰、理想 L9、岚图梦想家、全新宝马 7 系。

    扶手屏:

    扶手屏幕,大多数都是以空调功能为主,可以调节温度、风量,其他的功能比如吹风模式等等。

    七、HMI 工作流程是怎么样子? HMI 工作流程和其他设计工作流程其实是基本一致的,整车系统的设计到落地发布,至少要半年时间,甚至多的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也是我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

    我们来看下这个流程:

    在产品初期的时候和公司高层确认项目的基本需求,以及项目的时间规划,最后再到人力分配的考量,这些都要有过实际项目经验才能知晓的,不然你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咋做,HMI 的项目和其他移动端还是有很大不同点的,时间周期上肯定是远超过的。

    确认好项目基础内容,我们需要做的是对竞品的一个分析,从功能、交互、视觉各方面去拆解,并做好竞品分析的文档。接下来就是产品经理确认好整车系统的功能点,并输出相对应的 PRD 文档,接下来要拉上交互设计师 / UI 设计师 / 研发来评审,最终评审通过确认好,再输出给交互设计师。

    交互设计师根据产品经理的 PRD 文档,输出对应系统模块的交互逻辑图,并且也要挖掘新的交互方式,来提高用户整体的体验感,当交互设计师完成交互稿后需拉上前面一波人继续评审交互设计稿,通过之后就输出 UI 设计师。UI 设计师在产品初期项目组讨论好系统大方向的时候,其实就可以进行 UI 风格的定义,多整车系统方案设计的推导,将推导的多个方案,先设计内容进行小的评审会议后,再拉上项目高层最后确认用那一个方案。当方案确认好后,整车系统 UI 界面就开始输出了,输出过程中设计规范、组件库的搭建都要进行,这些内容都是跟着项目进程不断添加的,每一个模块输出 UI 效果图,都需要拉上设计内部人员确认,设计无误之后,再开始对接研发。

    将设计稿做好对接工作后,需交给研发,对页面进行开发。

    研发输出好之后,将安装包打版本,放进车机中去,紧跟着测试要进行系统功能、交互逻辑、视觉还原、交互体验的测试,将有问题的内容,提出 bug 并给到相对应的人去修改,当然我们 UI 设计也需要进行 UI 走查,因为 UI 方面还是设计师比较专业,能够发现问题。

    在项目过程中,我们经常也会遇到产品的需求变更、交互逻辑变更、以及视觉的设计优化等,问题全部都解决,车载系统能够正常跑通整个流程,就准备开新车发布会了,在发布会中展示车载系统的功能。

    当项目接近尾声,整个项目组都要进行对各自领域的复盘,我设计师也需要,后续就是车载系统 OTA 升级迭代了,每次 OTA 推送都会有新的功能点,或者是针对具体的某一个功能点优化。

    八、工作中如何相互配合? 工作中配合方面呢,我有一些小心得,每一家公司工作配合可能都不一样,就像有的公司用飞书办公、有的用钉钉。我们公司是使用的飞书,用了 2 年多感觉还真的不错,不管是写文档、还是项目管理的排期都能很快上手。

    我们用的设计软件不一样,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Figma 是可以同时多人操作,文件都是在云端上,这样会方便很多,但有的公司没有用这款软件怎么办呢?我们是用苹果云端实时同步的,文件是一个共享的状态,这个好处就是文件再也用传来传去了,直接复制下来,我这边为什么会提到复制呢,因为云端实时操作只能是一个人,如果出现多个人他就会出错,他会让你确认保存那个版本,所以内容需求修改文件的是,需要先沟通一下,如果有人在操作,你就把这个文件复制到本地来修改,修改好后再对其进行更新。

    我们一开始和研发对接是用插件,因为蓝湖需要跟公司申请费用才能使用,后来等费用审批下来后,我们整个部门也换上了蓝湖,上传蓝湖之后也方便研发、测试查看。

    这边还有一个小心得,就是如何快速响应车载视觉走查的修改,当 UI 走查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我们如何做到快速验证呢,因为平板的大小和我们车机差不多大,我们将修改好后的效果图都导出图片放到车辆中控的位置,对其进行设计验证,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再将修改好后的设计图对接研发,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需要反复调整多次。

    九、如何培养自己 HMI 学习计划? 先从收集车载素材开始。这边肯定会有人问,这些素材在哪里收集?查找输入的关键词是什么?

    如果你真的想入这一行,那么就算你每天在忙,也得挤出 45 分钟出来来收集素材,积累自己素材库,提高自己的眼界。收集这些素材还必须要分析它的设计优点和不足的地方,如果就一直收集不去反思的话,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那么一开始你就别做。

    大家熟知的设计网站我就不介绍了,搜索的关键词如上图。

    可以去官方网站去搜索企业官网,还有就是去汽车之家之类的平台网站,找落地产品的效果图,最后一种就是去 4S 店去预约试驾,还有上海、北京这些地方定期都会举办车展,举办车展的这几天,你就玩命的拍,找几个小伙伴一起,大家去拍不同车,因为车展上面的车实在太多了。

    如何学习车载相关知识呢?首先你得下载好头部车企的App,比如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这些车企都会有社区这一块内容,里面有很多可以补充你很多缺乏的知识,有的还有视频讲解车的基础操作等内容,这个是一定要下载的。头部的车企不仅要下载他们的 APP,微信公众号也要关注,因为他们会定期发送推文,抖音也要关注这一类的车企。

    新出行这款 APP 我强烈推荐,大家现在就可以去下载,这个是我私藏的宝藏 App。

    基础知识,肯定离不开看专业的文章,但 HMI 设计类的文章现在还是比少的,知乎还有几位大佬他们写是很专业的,可能和设计方面相关的知识会比较少,但是他们文章写相当专业,读不懂的话,你们就继续百度查找不懂的点。我已经把这些学习的资源都告诉小伙伴们了,那学习任务计划 大家是不是可以安排上来了。

    十、推荐的 HMI 相关书籍 HMI 设计相关的书籍不是很多,我比较推荐这两本。

    第一本强力推荐购买,这里面包含了很多 HMI 的知识,里面有讲交互设计概论、基础认知心理学、决策制定与情景意识、多模态交互、心理负荷、驾驶分神与疲劳、交互界面与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理论、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与测评、自动驾驶中的人因问题、驾驶模拟器的应用、行为研究方法,前面和大家提到 HCI 的专业,这本书基本包含很多内容了。

    第二本的话买的价值没有第一本大,因为第二本,只有第二章、第三章、第十章,对我们还有些用处,其余章节都是讲的是专业技术比如灯光显示、座椅调节、还有内外饰智能控制技术,这些都是硬件设计的知识。

    文章中如有不足之处,欢迎补充交流,我们下期见。

    下期文章预告:苹果 Carpaly 车机系统分析

     

  • 「小帅和小美」,用三分钟毁掉电影

    设计动态 2022-11-29
    如今人们看视频时大部分会选择看短视频,而一些时长较长的影视剧就出现了几分钟的解说视频。可是,这类的“快餐式”电影不乏争议。那么,三分钟电影解说能毁灭真正的电影吗?本文就此为题展开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男人转身把手机甩在了桌上,抱着头思考了几秒后,竟然挥手给自

    如今人们看视频时大部分会选择看短视频,而一些时长较长的影视剧就出现了几分钟的解说视频。可是,这类的“快餐式”电影不乏争议。那么,三分钟电影解说能毁灭真正的电影吗?本文就此为题展开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男人转身把手机甩在了桌上,抱着头思考了几秒后,竟然挥手给自己扇了两巴掌。

    啪啪,巴掌声清脆又响亮。

    三分钟前,男人还在为下饭要看什么视频而烦恼,他在视频网站精心挑选着今天的「电子榨菜」,不小心点进了一个封面和标题非常诱人的短视频。

    小帅患有严重失眠症,但是达不到服用催眠药的程度,面对小帅,医生建议他去卫生理公会教堂,看看那些得睾丸癌的人,体验这些人被切除睾丸,一辈子不能生孩子,被迫和老婆离婚,小帅果然,没有失眠了。

    视频结束,他才意识到这个电子配音员捧读的是大卫·芬奇导演的电影《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高达 9.0,他一直想抽时间去享受这部悬疑神作,而现在却被一个 AI 配音剧透了个遍,他的心情糟糕透了。

    注意看,画面上的这名男子叫阿白,阿白是科技网站的一名编辑,因为看视频下饭的时候被剧透了一脸,阿白已经气得吃不下饭。他决定要复仇,他摔下筷子拿起了键盘,用这把「AK47」向全世界发射出几个字:

    小帅和小美,毁了所有电影!

    一、统治全世界的「小帅和小美」 谁主张,谁就要举证。

    要控诉「三分钟电影」之前,阿白需要收集关于它的资料和证据,证明它是什么,从哪来,又祸害了哪些。

    他一如往常地在搜索引擎上打下关键字,按下搜索,但很快,映入眼帘的一条新闻就把阿白吓出了一身冷汗。

    近日东京法院宣判,一对电影快剪短视频创作者由于作品侵犯了电影版权,需要向 13 家电影制作公司支付 5 亿日元(约 2580 万元人民币),这是日本法院首次就电影快剪做出裁决。

    此前,阿白也有听过短视频剪辑电影被告侵权的新闻,但这次这个案子确实重新刷新了阿白的认知:第一,电影侵权的赔偿金居然要这么高;第二,「小帅和小美」式的快餐解说居然已经蔓延到日本这么远地方。

    新闻还提到,根据法院评估,创作者两人从 2020 年初到同年 10 月上传的这些视频,至少赚取了 700 万日元(约 36 万人民币)的广告收入。而这对创作者的电影快剪视频每被播放一次,就相当于造成约 200 日元的侵权损害金额,一共造成了超过 20 亿日元的损失,目前法院只索赔了一部分。

    日本电影行业也发生指责,称这种剪辑电影快剪视频是导致电影观众流失的原因之一,这对电影经济造成了损害。

    根据法院公开的数据,这对创作者共非法剪辑和上传了 50 多部电影,被观看次数超过了 1000 万次。

    虽然这个数据听起来很高,但阿白在主流的视频网站查过后发现,和一些「解说大户」比起来,这数据只是小巫见大巫。

    在 TikTok 上,热门电影解说账号的点赞量平均在 3 万左右,偶尔遇到爆款视频,点赞还能达到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如果把这些视频都转换成观看量来统计的话,数据将相当惊人。

    尽管这些电影解说视频的旁白说的是英语、西班牙语、泰语等外语,阿白还是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抖音味」:

    AI 电子音念稿、幼儿园孩子也能听懂的简单文案、急促的剪辑节奏,这些视频里的每个元素似乎都在述说着,它们就是把抖音上的解说视频用 Google 翻译成外语,再用外语 AI 念出来的「出海产品」。

    抖音的「小帅和小美」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了「Tom 和 Mary」,他们的故事还是这么离奇,一开场就会莫名其妙地发生车祸、凶杀等各种意外,配上一惊一乍的背景音乐和掐头去尾的剪辑,即使是以高冷著称的冰岛人看完之后也会感到心里直刺挠,在评论区里卑微地敲上一句:「Next part please!」。

    根据短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高完播率、高点赞率和高评论率的视频能得到更多流量的扶持和推荐加权,而三分钟电影解说视频可以说彻底把这套规则给玩明白了:

    先用一句只包含主谓宾的简单句作为封面将观众「骗」进来,再将影片最猎奇或者最具悬疑的情节(良心的泯灭、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放在开头,吸引观众驻留观看,当剧情即将到高潮时戛然而止,引得观众评论发牢骚,就这样,一条能让推荐算法为之大力吆喝的短视频就做好了,「小帅和小美」被推荐算法推向了全世界。

    这时,阿白对「小帅和小美」肢解了电影而感到的怨恨已逐渐被好奇心所取代,他开始纳闷这些 AI 解说视频到底是在哪个「工厂」批量制造,好奇心驱使着阿白进一步搜索。

    很快,阿白在一个神奇的网站找到了了「工厂」的蛛丝马迹——淘宝。

    正所谓「售人以鱼不如售人以渔」,阿白发现,现在靠视频广告分成获得收益的变现方式已经落伍了,电影解说已经进入了知识付费的时代,只要花上 39 块钱,就能获得全套剪辑软件、配音软件、文案、视频素材以及剪辑方法,手把手帮你养成百万大号。

    现成的文案、剪好的素材、不会出错的 AI 配音,你只需要稍加剪辑上传就能源源不断地稳定更新电影解说视频,实现流水线式的高效生产。

    如果说流水线生产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创新,那么「小帅和小美」式的快餐电影解说已经摆脱了其他类型的内容,先行进入到了「伟大」的行列。

    从月销几百笔订单的销售额来看,做电影解说赚不赚钱不知道,至少卖课的商家首先实现了躺着月入过万的小目标。可以预见,电影解说这个赛道将会很快赶上摊煎饼果子、炒冷面,成为下一代人创业的重要窗口。

    二、3分钟熬成的「浓缩高汤」,呛坏了谁? 阿白并不排斥电影解说,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电影解说甚至可以说是他认知电影之路上的指明灯。

    《第 10 放映室》至今为止仍是阿白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他喜欢里面一针见血的犀利点评,也爱看穿插在其中的诙谐调侃,在阿白心里,再也没有什么节目能像《第 10 放映室》一样,能将专业性和娱乐性平衡得恰如其分。

    电影是影像与声音高度浓缩的内容产物,它将创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世界的想象等信息压缩在一两个小时的画面里面,因此当你在看电影时会错过一些信息是很正常的事。

    电影解说的出现可以帮助影迷拾起这些遗漏的信息,告诉你杜琪峰在《枪火》中安排的经典站位之用意,刘伟强在《无间道》中关于佛道的弦外之音,李安在《饮食男女》里埋下的人生道理,让你慢慢从痴迷情节,到恋上光影,再到理解每一个细节对推动故事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步步解析电影让人沉浸的秘密。

    电影解说是严肃的电影批评之通俗化表达,就像电影批评能对电影创作者起到启发作用一样,电影解说对于观众来说也有着一定学习价值,听过更系统和理论化的解说,观众的观影水平和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看电影是一件需要后天学习的事,这一点常常被很多人忽略。

    事实上,电影是一门观赏门槛很低,但欣赏门槛很高的艺术。和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不同,电影从一开始便是作为大众艺术而出现的,通俗性、娱乐性都是电影试图追求的特质,因此人人都可以看明白演员演了什么情节。

    但是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电影不仅包含了表演,还囊括了构图、光影效果、运镜方式、音乐音效等视听语言,这些元素经过排列组合后,便组成了大银幕上上演的社会常识、视觉奇观、甚至是某种哲学主题的电影化表达。

    而三分钟电影解说的出现,就像是用三体中的「二向箔」,把原本拥有立体化表达的电影降格成一个用一张 A4 纸就能讲完的睡前故事。

    在这三分钟里,电影中的人物塑造被「小帅、大壮、大漂亮」等标签化的名称所取代,方便你快速了解人物特点;精妙绝伦的镜头设计直接被抽离,只留下猎奇的画面抓住你的眼球;跌宕起伏的背景音乐也被换成了激昂慢摇舞曲,刺激你不断分泌肾上腺素提高你的专注度。

    三分钟电影解说既不是电影,也不是解说,它更像是一管管高度提纯的多巴胺,通过眼睛「注射」到你的身体里,让你享受短时间摄取超量信息的快感,而代价则是慢慢失去与角色共情的能力,失去欣赏光影、音乐的耐心,最终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观影能力退化得一干二净。

    再次坐在漆黑的电影院里,你很难再耐着性子等待放映机慢悠悠地把 2 个小时的故事讲完,每当情节进入到节奏缓慢的文戏部分,你总要拿出手机刷上一会。

    电影结束后灯光亮起,你再难找到那种回到现实的恍惚感,因为你走不进电影的世界,享受不了混淆真实与虚构、自我与他人的体验,这场能让你短暂逃避现实的梦提前宣告完结。

    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分钟电影解说与其说是帮助你下饭的电子榨菜,倒不如说是让你越看越上瘾,最终看坏了脑子而不自知的电子槟榔。

    但就算是会致癌的槟榔,也有祛湿抵寒功效,一味地批判快餐式的电影解说,不过是用狭义的精英主义凝视本该包罗万象的内容产业,既空洞又乏味。

    高信息浓度的视频内容本身并没有错,和一些为了水时长而对着稀薄剧情大量注水的影视剧比起来,这些快餐式影视简介毫无疑问能帮你省下大量的时间和试错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明知道三分钟电影解说毫无营养,依然乐此不疲地一部接一部刷着看。

    三分钟电影解说毁灭不了真正的电影,就像漫画取代不了油画,流行音乐取代不了古典音乐,安格斯汉堡取代不了真正的安格斯牛扒,优质的内容永远会有自己的拥趸。三分钟电影解说最多只是会让你失去欣赏优质内容的能力,这一点和槟榔很像——它会让食用者得口腔癌,却不会让整个社会中毒。

    想到这里,阿白豁然开朗,他不再为自己看了一部快餐解说而感到自责,甚至想去电影院看一部真正的电影犒劳一下自己。

    打开订票软件后,他很快就后悔了。阿白发现现在除了一部已在日本上映很久的剧场版动画以外,竟然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都没有。

    更匪夷所思的是,这部唯一能看的电影还被删掉了吻戏,有一瞬间阿白还以为自己活在了《天堂电影院》描述的意大利小镇。

    算了,还是去流媒体网站把《搏击俱乐部》看完吧。但就在阿白敲下《搏击俱乐部》的名字后,一则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流媒体平台修改了《搏击俱乐部》的结局,电影中反乌托邦的暴力结局被删,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宣扬法律和秩序的字幕。

    阿白陷入了沉思,他在想:

    如果说快餐式电影毁灭不了真正的电影,那么电影到底会被什么毁灭呢?

    作者:黄智健

    来源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连接热爱,创造不同。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爱范儿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复盘史上最长「黑五购物节」:变数之下,谁赢谁输?

    设计动态 2022-11-29
    黑五一年比一年早,今年它来得更早了。 10月6日-8日,美国零售巨头塔吉特就开启了轰轰烈烈的Deal Days促销活动,并推出黑色星期五早期优惠。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史无前例地在10月11日推出新的会员促销活动——Prime会员早享日(Prime Early Ac

    国内有双十一,国外也有“黑色星期五”购物狂欢。尽管今年消费者的热情不似以往,但黑五仍然是所有商家、巨头不可错失的机会。本文作者对这次黑五购物节进行了复盘,一起来看看吧。

    黑五一年比一年早,今年它来得更早了。

    10月6日-8日,美国零售巨头塔吉特就开启了轰轰烈烈的Deal Days促销活动,并推出黑色星期五早期优惠。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史无前例地在10月11日推出新的会员促销活动——Prime会员早享日(Prime Early Access Sale),这一大促的规格对标亚马逊Prime会员日。沃尔玛、梅西百货、百思买等零售巨头在10月的大促陆续展开,海外社交媒体则在“电商”方面作出不同探索。

    中国跨境电商在今年黑五也很热闹。除了老玩家SHEIN、阿里巴巴旗下的Lazada和全球速卖通以外,Temu和TikTok Shop两个跨境电商“新秀”势头凶猛。中国跨境电商普遍将双11、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等大促节点连在一起,大促的热度往往从10月底持续到12月初。

    摆在所有零售商和电商面前的,是不明朗的预期。美国通胀达到40年来的最高水平,尽管它最近有所缓解,但仍持续影响零售大盘。根据标普全球市场数据,今年假日季美国零售商整体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4.5%,而剔除通胀因素后,实际销售额可能下降1.2%。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近期甚至放话:“即便我们现在没有陷入衰退,衰退也将会在不久后来临”。

    目前来看,今年的“黑五”比市场的预期要好。 根据Adobe Analytics的初步统计显示,美国购物者在今年黑色星期五的线上支出达到创纪录的 91.2 亿美元,增长2.3%,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是手机、玩具、健身器材的大幅折扣。根据零售分析提供商Sensormatic Solutions的数据,尽管通货膨胀率高达数十年,但“黑色星期五”的实体店访问量比去年小幅增长了2.9%。

    黑五仍然是所有商家、巨头不可错失的机会。

    一、消费者更谨慎,如何挽救业绩? 今年黑五,最大的变数来自消费者。

    通胀带来的物价上涨,压迫着每一位消费者的神经。根据Adobe的调研数据显示,有半数以上的消费者会为了更低的价格而选择更换零售商,同时也会使用“在线价格比对工具”。因为担心年底的物价上涨幅度更大,数据显示,56%的消费者在购物季会选择提前购物而不是真正等到黑五。这也促使零售巨头在今年10月就开启大促。

    梅西百货的“Fab Fall”促销活动持续到10月10日,大促可为忠诚会员节省高达60%的费用,还有额外的现金奖励。10月10日至13日,沃尔玛举办“Rollbacks and More”活动,礼品、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玩具和服装等都在打折。柯尔百货和百思买在10月11日举行48小时促销活动,柯尔百货已经打折的商品还能再打8折。

    早在10月6日开启大促的塔吉特还为消费者提供“价保”,即在10月6日至12月24日期间购买的商品,如果价格在平安夜前降价,消费者就有资格进行价格调整。 这确保了价格一直处于低位,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行购物。

    在11月,零售商们会以黑五为主题举办2-3轮大促,时间跨过11月25日的黑色星期五,延续到11月28日的网络星期一(Cyber Monday)。在11月24日感恩节当天,多家零售商将会延续“放假”传统,消费者可以选择在线上购物。

    到了年底,零售商的压力都很大,因为通胀、消费乏力等多重因素交织,所以各大零售商今年的业绩已经多次“暴雷”。仅以22年Q3为例,沃尔玛净利润同比下降156.42%,录得17.67亿元的亏损;塔吉特净利润同比下降52.15%;梅西百货营收同比下降3.84%、净利润同比下降54.81%;百思买营收、净利润在该季度分别同比下降12.83%、58.31%。

    积压的库存则让各大零售商的压力又多了一层。去年由于供应链危机,零售商曾经大规模囤货。可今年通胀却让消费者捂紧钱包,零售商只得不断通过打折进行促销,甚至允许消费者“退款不退货”。

    此次黑五,是零售巨头们纾解压力的机会。

    今年,亚马逊多数站点的“黑五网一”时间段为11月24日至28日,日本站的大促时间截止12月1日,荷兰、波兰、瑞典、比利时等欧洲拓展站的黑五网一大促从11月18日就已经开始。

    值得关注的是,面临史无前例裁员危机的亚马逊,在黑五到来之前的10月11日至12日, 首次举办了与Prime会员日同等级的亚马逊Prime会员早享日 (Prime Early Access Sale) ,时长48小时。

    促使亚马逊举办第二次会员大促的原因包括活跃现有Prime会员、借促销热潮吸引新的Prime会员,它归根结底是要挽回下降的业绩——亚马逊的营业利润已经连续6个季度下降了。

    在大促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亚马逊还在本月与Snap达成的一项“AR+电商”的大规模合作计划,Snap 将负责为亚马逊提供从 AR 购物滤镜到 AR 营销分析的全方位服务,涉及商品和品牌数量均刷新双方的合作纪录。

    AR被不少电商、商家视为“未来”,包括沃尔玛、宜家、迪奥、香奈儿等都在这个领域布局。但短期内它为企业带来的增长有限。如何让自身重归健康轨道,是亚马逊在黑五之外需要面对的问题。

    伴随着浓厚的黑五大促氛围,海外社交媒体巨头也在探索“购物”。

    11月,谷歌被报道将在其短视频产品YouTube Shorts中加入购物功能,该功能将率先向美国市场符合要求的创作者开放。今年8月时,YouTube还宣布与Shopify合作,推出综合直播购物,允许YouTube用户在直播过程中链接到其Shopify店铺产品。

    Twitter在今年9月底宣布,为了更好地支持电商,Twitter在商家管理器下推出了Shop Spotlight,并在全球范围内与部分商家合作进行Shop Spotlight测试,希望能面向更多品牌账号推出这款产品。此前的6月,Twitter已经开启与Shopify的合作。直播购物方面,Twitter在去年感恩节时与沃尔玛合作进行首次尝试。今年黑五,Twitter尚无新动作。

    与此同时,Meta则收缩了它的电商探索。10月1日,Facebook的QVC式(美国电视购物公司)的购物直播功能已经正式被关闭。

    二、双11+黑五,中国跨境电商联动掘金 在此次黑五中,中国跨境电商的存在感也很强,它们普遍将双11和黑五联动,形成一个从10月底延伸到12月初的购物季。部分跨境电商折扣高达90%,并提供运费减免、效率更高的物流服务。对于不同跨境电商来说,今年黑五拥有不同的价值。

    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卖通和Lazada在海外布局多年,贯穿11月的“双11+黑五”购物季已经成为两个平台的“传统”,也是每年实现增长的重要契机。

    全球速卖通在今年从10月29日开始预热,11月1日双11正式售卖。期间,全球速卖通整个平台部分产品限时抢购可达90%。黑五的预热则从11月22日开始,25日售卖、29日结束。全球速卖通今年还为参与双11的商家提供“一键导入商品”的选项,商家可以直接为黑五进行备货。

    Lazada的双11比黑五更热闹,它通过娱乐化的方式掀起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包括举办明星云集的11.11 BOOM Festival;在LazLive 频道上线Call To Win BOOM Deals节目吸引用户提前关注折扣;通过竞赛来吸引用户参与活动、赢取礼品、代金券等各种奖励。在双11后的“黑五”则延续了双11的折扣力度,有品类折扣最高达90%,部分产品可以获得免运费。

    今年,蒋凡开始负责阿里巴巴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并对组织架构进行一系列变革,推动阿里海外业务持续扩张。全球速卖通近期宣布今年已在韩国市场投资了100亿韩元(700万美元)。据DealStreetAsia报道,阿里巴巴在今年继续向Lazada增资。多家媒体还报道Lazada可能会将业务拓展至欧洲。

    在增长承压的当下,以Lazada、全球速卖通为核心的国际商业业务是阿里巴巴的重要增长源。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在最近一个季度的国际商业收入增长4%。其中,国际零售部分增长3%,国际批发部分增长6%,超出市场预期。

    以时尚、低价而闻名的SHEIN在11月推出从14日到29日的“Super November”。其间,SHEIN的折扣力度高达85%,部分限时抢购商品只需0.01美元。对于黑五期间首次下单的用户,SHEIN还会提供更多积分点数、专属折扣等。

    同时,SHEIN在双11和黑五期间提供多元的物流服务,美国用户如果购买“QuickShip”商品,意味着该商品从美国仓储发货、仅3-7天即可送达。消费满一定数额,用户还可以享受免运费服务。

    通过双11+黑五刺激销量,SHEIN或许会在快时尚行业进一步领先。根据36Kr,2022年上半年,SHEIN的销售额突破了160亿美金,同比增速超50%,伴随旺季的到来,SHEIN有望提前完成300亿美金的年度销售目标,这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的时间。

    在势头迅猛的SHEIN之外,多家跨境独立站也在冲刺黑五。 跨境快时尚平台Cider在黑五期间的折扣为25%,少数品类折扣力度达70%;母婴独立站PATPAT在黑五期间的折扣为两件20%、三件30%、四件40%,部分产品单件6折(每位用户限购一件),新用户可获得多张优惠券。兰亭集势旗下的Lightinthebox在黑五期间提供的折扣力度是两件15%、三件20%,极少数产品的折扣力度达85%。

    图源:SHEIN

    Temu、TikTok Shop两个背靠巨头的平台在今年首次参加黑五,它们承载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提高销量、拓展市场。

    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Temu今年9月正式进入美国,10月底Temu网站首页就出现了Black Friday Early Access的字样。在Temu黑五大促期间,“低价”贯穿始终:折扣最高达到70%,站内还有10美元、20美元、30美元专场。在物流方面,Temu在大促期间还举行满99元免运费活动,并为消费者提供“7日内送达”的物流选项,而一般来说,Temu上产品物流时间大约为7到15天。

    上线仅两个月的Temu非常需要新用户,因此自9月至今,Temu一直为新用户提供了极具诱惑力的优惠:首单可获得30%的折扣、免运费服务、90天内免费退货。

    图源:TEMU

    TikTok的电商业务正在快速拓展。2021年至今,TikTok Shop陆续在多个站点上线,并与Shopify加强了合作关系。今年11月,TikTok Shop已经正式进入美国。近期,TikTok借助双11、黑五等大促,持续强化和拓展电商版图。

    在双11,TikTok首次上线“商城”功能。 在印尼站点,TikTok Shop Shopping Center在双11前夕上线,它位于APP底部TAB栏的左二,呈现形态与抖音电商的“货架”颇为相似。TikTok还为这项功能引入了一个与“兴趣电商”类似的新概念Shoppertainment (购物娱乐),品牌和企业可以通过向受众提供娱乐(娱乐服务第一),再邀请他们在他们的商店购物(电商服务第二)来提升其品牌和产品认知。

    图源:美通社

    TikTok的首次黑五并未覆盖全部站点,而是在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四个英语国家展开,时间从11月21日到11月28日,覆盖黑五(11.25)和网一(11.28)。

    TikTok Shop在黑五大促中的玩法也与抖音电商颇为类似, 它推出了“重点直播间”、“直播间打榜赛”、“短视频挑战赛”三个主要的互动营销活动,商家在其中完成一定的GMV目标,或是满足某些限定条件,即可获得TikTok Shop流量、补贴等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双11和黑五,都只是TikTok众多购物节中的一个。

    下半年以来,TikTok在东南亚多个站点推出了密集的大促,包括新加坡为期一周的“8.8促销活动”、马来西亚为期12天的“Sama促销活动”、在多个国家/地区举办的“9.9超级购物日”、10.10大促等。12月,TikTok还将在多个站点举行双12活动,它将会与双11和黑五一起构成“全球年末大促季”。

    频繁的大促将能够提高TikTok在各个地区的消费心智,也让TikTok成为跨境电商行业又一势头强劲的参与者。

    今年黑五,于美国零售和电商巨头,更像“救命稻草”。于中国跨境电商,则是“新机会”“新增量”。特别是对于Temu、TikTok,借助双11与黑五大促热度的加持,它们能够站上新的起点,继续开疆拓土。

    只是,随着黑五落幕,前方的不确定性阴云尚未消散。

    作者:李新笛

    来源公众号:深响(ID:deep-echo),穿越市场迷雾,真心探索价值。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响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