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新逻辑(二)——绿色智慧管理
设计动态 2022-10-22在上一篇《元宇宙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新逻辑(一)——空间治理》重点阐述了基于元宇宙的城市空间治理策略。本文继续探讨元宇宙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新逻辑之绿色智慧管理。 环境保护是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驱动要素,能源、环境恶化是全球性大城市扩张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建设宜环境保护是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驱动要素,能源、环境恶化是全球性大城市扩张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如何利用元宇宙,通过绿色智慧管理,赋能城市建设发展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上一篇 《元宇宙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新逻辑(一)——空间治理》 重点阐述了基于元宇宙的城市空间治理策略。本文继续探讨元宇宙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新逻辑之绿色智慧管理。
环境保护是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驱动要素,能源、环境恶化是全球性大城市扩张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建设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家园是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城市的共同目标。
由《经济学人》评选出的2021全球十大最宜居城市排名出炉,分别是新西兰奥克兰、日本大阪、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新西兰威灵顿、日本东京、澳大利亚亚珀斯、瑞士苏黎世、瑞士日内瓦、澳大利亚墨尔本、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可以看到上榜国家都是现代化发达国家,且以生态环境优美著称。
现代化发达国家保护环境的主要模式是依靠将污染最为严重的工业设施和产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实现的。要知道就在1952年伦敦还遭遇特大空气污染,但现在英国早已实现工业化向商业化、金融化转型,大量工厂迁移到东南亚和中国。
而目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所面临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矛盾显著。中国作为工业大国和未来的工业强国,显然不能采用西方国家模式,需要走一条科技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之路。
一、元宇宙+绿色生态 1. 元宇宙助力城市生态安全监测 空气、水、土壤是人类耐以生存的三大必要条件,也是城镇化生态建设的基础条件。即便是在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我们正在谈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太空旅行的今天,全人类仍然面临严重的空气、水、土壤安全问题,根据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每天有1000名儿童因为缺乏水和基本的卫生设施而死亡,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即22亿人,无法获得干净的饮用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发癌症人数和癌症死亡人数位居全球第一,其中肺癌以82万新发病例数和71万死亡人数位居恶性肿瘤首位,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癌”。而从肺癌致病原因分析,除去我们常说的吸烟因素,空气污染和家庭油烟污染分别构成另外两项主要致癌原因。
根据2014年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体点位超标率为16.1%,耕地土壤点位污染物超标率为19.4%,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多环芳烃是主要的罪魁祸首。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由于城镇空间人口密度大,对空气、水、土壤的环境污染敏感度高,稍有异常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造成4千人直接死于呼吸道疾病,随后又有8千人间接因大雾死亡,该事件对空气质量监测、保护意识的建立影响深远。
通过元宇宙网络可连接不同部门、不同机构部署在社区、学校、工业园区、商圈、公园等城市空间的多方传感器,通过城市数字空间构建的环境生态安全监测网络,将不同目的传感器统一整合在城市生态数字虚拟空间内,利用元宇宙海量的多维计算能力实时动态监测城市广域内的生态环境变化,并生成未来生态环境的3D时空变化图像,以及通过数字化模拟干预后的效果分析,使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变化一目了然。
元宇宙网络也可通过数字家庭空间内的多方传感器,对油烟、垃圾存放、燃气等家庭污染提供精确化的智能预警服务,使居民及时对家庭污染源开展治理。通过元宇宙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监测网络,具备海量计算、多维分析、动态预测、3D成像、信息安全等多种优势。
2. 元宇宙助力绿色家园建设 中国先后经历了“建市设区”、工业化、商业化的城镇现代化发展历程,目前正处于宜居城市发展和智慧城市发展阶段,这也是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建设共同的发展轨迹。
根据科技部2020年11月27日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显示,近20年,全球城市人均绿地空间面积呈显著增加态势,由2000年的23.14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0.47平方米,扩大了约75%。
近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也显著增加。2020年,世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8.32平方米。2019年中国新增国家森林城市28个、国家园林城市39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11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219.7万公顷,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7.34%和41.11%。
城市生态园林、绿地建设已成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必备条件,但城市建设在经历工业化和商业化快速发展后,生态园林与绿地的选址则需要在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等已占用地的不规则夹缝区域中寻求建设空间,还需整体考虑行政管理、水资源利用、交通影响、环境治理等多维条件。
例如:成都环城生态公园位于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7大楔形地块,跨经12个行政区,涉及生态用地133.11平方公里,包含500公里绿道,四级配套服务体系,20平方公里水体,10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区。
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示意图
元宇宙为城市绿色生态建设提供多维规划、3D效果呈现、全息沉浸式的绿色体验。依托在元宇宙中跨物理空间、行政区、产业、资源等多维数据分析,从已有产业用地中选择最佳绿地空间布局,元宇宙的城市绿色生态建设不光考虑二维平面区域规划,更重要的是实现对于阳光、空气、水资源、排污、防涝、交通等综合影响因素下的立体三维城市规划。
利用城市数字孪生可快速构建绿色生态规划模型,并利用3D视觉渲染引擎向管理者、居民呈现身临其境生态设计效果,通过将规划模型放入元宇宙大尺度的时空环境下对未来变化以及附带影响进行动态推演,产生更具长远、精确和合理的绿色家园建设。
3. 元宇宙助力城市双碳目标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1900年(对比基准)高出约1.09℃,是世界气象组织有记录以来第七个最温暖的年份。
预计在未来100年中,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1.4℃-5.8℃。地球正在遭受温室效应影响,由此导致海洋热膨胀和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了1-2毫米,干旱、龙卷风、洪水、森林大火、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也在全球范围内频发。
目前,学术界主要观点认为造成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二氧化碳,而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建设绿色地球已成为全球性共识。
2020年9月中国向全世界作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后,全国各行业开始实施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计划。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在智慧能源监测管理、产业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源大数据、智慧云平台、智能控制技术、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发展,为能源运行管理和碳排放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并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
2021年上海提出建成完善的建筑碳排放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碳排放监控与监管。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建筑节能等技术,搭建新一代建筑碳排放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对北京冬奥重点场馆及园区内建筑碳排放的数字化管理、异常的智能诊断和超标风险把控,以及各类用能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并根据人员流动和赛事安排,进行高效的用能需求响应和设备智能控制。
同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上海崇明岛、深圳龙岗区、成都天府新区、武汉、青岛等城市(区),积极推动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推进新基建、智能制造等智慧产业发展以及智慧能源等应用,为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提供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并在低碳园区、零碳小镇、零碳社区、低碳企业等具体示范工程中进行综合应用。
元宇宙环境下的碳排放智慧监测和管理,是一种以空间为单位,完全在数字化环境下开展的监测和管理,空间可以大到元宇宙网络可达的广域世界,也可精确到家庭、办公室、厂房、商业楼层的局部空间。
它是利用遍布城市物理空间的传感器,通过物联网将企业、交通、家庭等碳排放数据收集到城市数字空间中,根据工业园区、商业区、交通、家庭等物理空间映射的城市数字孪生体,开展面向空间对象的监测与管理。
同时,在空间所达区域,利用区块链技术可点对点的碳排放交易,空间内的碳排放权根据区块链智能合约按照碳达峰、碳中和协议自动分配,在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可实现总量不变的碳排放资产自主交易,交易全过程被元宇宙网络完全公开和透明化管理。元宇宙将助力城市“双碳”目标有序、公开、智能、准确、精细地实施。
二、元宇宙+智慧管理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相继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一千多个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根据2020年IDC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显示,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相关投资总额将达到1144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1.1%,预测2020年至2024年将实现至少14.6%的复合年增长率。
韩国首尔在1998年开始建设名为“TOPIS”的智慧交通系统,是一套结合交警、气象局、道路运输管理等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城市交通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反馈、分析、处理的综合性管理平台。
包括:7万多台出租车GPS设备、1万台公交卡读取设备,800处监控摄像点。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对市内约1436公里的道路实现了实时监测,每天汇总约2600万条实时交通数据和8500万条公交卡读取信息。市民可以通过查看手机地图应用了解实时路况和拥堵情况预报,也可通过市内300块大型实时路况显示屏,提醒民众避开拥堵路段。
2003年新加坡启动了电子政务系统SingPass项目,用户只需在该系统进行一次全国数字身份认证,就可获得六十多个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包括查询公积金存额和申请组屋等。新加坡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主要是采取集约化管理模式,通过统一平台系统整合各部门服务。
日本藤泽智慧生态城秉持绿色环保的开发理念、探索城市自身能源创造的发展模式,生态智慧城由此诞生和发展。通过对各处安装的太阳能板,日本藤泽居民的生活基本用电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同时,每个住户都安装有大型储能电池,可为住户提供3天所需的电量。
为了让生态智慧城能够长期运行,居民家中都统一安装中央智能控制系统,城市管理中心对住户用电情况进行每月汇总分析,再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出节能建议,同时管理中心还给住户配备分析家庭用电情况的平板电脑,便于居民们查看各个电器的用电量,督促居民自觉养成节能意识。
不仅如此,为了打造更令人安心的生活氛围,社区公共照明系统安装了感应器,有人或车辆经过会自动提高亮度。
美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早在1993年美国就开始建设信息化城市,1998年开始过渡到数字城市阶段。2008年11月,IBM在纽约发布《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2009年1月,1BM向美国奥巴马政府正式建议投资建设新一代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同年2月,奥巴马政府在经济复兴计划中首次描述美国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提出要推进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标志着城市开始由数字化迈向智慧化建设的新阶段。
美国的智慧城市大量采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数字城市和物理城市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虚实一体化的空间运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使政府管理模式向移动政府、流程政府和智慧政府转型。
中国从2012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就陆续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智慧城市建设也先后写入中国“十三五”和“十四五”建设规划中。截至2020年4月初,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不包含专项试点)。
例如:深圳智慧数字城市建设的“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纵向打通从区、市、省到国家的数字空间,横向连接交通、机场、地铁、水务、教育、医疗、农业、环保的基础服务,打造智慧城市数字生态圈,促进科技、金融、制造、汽车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众观全球智慧城市发展轨迹,基本都遵循从信息化城市到数字化城市,再到智慧城市阶段发展轨迹,但就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效果来看,还远未达到智能化感知、思考、决策、与执行的程度,在智能场景的应用范围、智能化程度、产业协同和用户体验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
元宇宙的出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基于多维空间虚实共生、相互连接的网络基础设施,从城市物理空间到社会逻辑空间可建立更为广泛且连接的智能场景,提高跨市政部门、产业、地域的协同治理;利用元宇宙3D渲染引擎则可提高城市居民的参与感和智能服务体验。
2021年是元宇宙的元年,多国政府都将元宇宙作为重要发展目标。2021年11月,韩国首尔市政府率先发布了《元宇宙首尔五年计划》,计划耗资39亿韩元,分三个阶段,约五年时间打造完成公共服务“元宇宙”平台。截至2022年4月份,有12个省市发布元宇宙产业规划,主要集中在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交通和智慧市政服务等方面。
1. 元宇宙智慧园区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国各地相继投入建设智慧园区平台,大量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园区内企业低成本、高效地生产、智能监控与安全运维。
例如:中国电信利用物联网平合优势,采用三维模型、传感器、运行历史等数据,构建的数字孪生园区;东莞松山湖园区通过实时接入园区感知数据,建立基于园区实时运行状况的数字孪生场景,实现园区运营可视分析、业务闭环联动、决策仿真模拟;招商局前海智慧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动态追踪数十万集装箱、仿真模拟码头设备运行状况、综合评估运营调度计划、精准管控装卸货作业,实现港口运作智能化、港航管理智慧化。
不过从实际效果看,目前离真正的智慧还有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场景比较单一、缺少立体贯通的数据、缺少跨企业协作,园区的管理涉及能源、交通、环境监测、供应链、应急处理等多个服务机构,园区生产运营的实时动态需要在涉及组织中流通。
元宇宙智慧园区管理是对工业园区的厂区、管线、能源供给、排污设施、仓储、道路等物理空间,建立3D数字孪生空间,通过在物理空间部署的气味、视觉、压力、转速、环测等多维设备传感器,将物理设备中的实时动态数据同步到3D数字孪生空间中。
元宇宙将整合园区内算力,将园区内智慧能源、智能仓储、环境监测、安全生产监测、智能供应链、智能运维等系统的感知、分析、决策和自动化执行转移至元宇宙的园区算力节点,通过3D建模、视觉处理、多维智能分析、自动化协作等实现园区内资源整合和协同生产的智慧生产。
2. 元宇宙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是通过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的模式。
例如:北京当代MOMA社区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细节仿真的空间环境、精细可视的建筑主题、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微观还原能力,实现事前宏观感知、事中精准调动、事后业务闭环的管理模式;上海提出的“智慧助餐”、“一键叫车”、“健康码智能核验”等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则是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养老服务。
社区智能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单位,整合周边生活资源,高效解决民众之需、民众之忧,成功化解民众纠纷的和谐治理理念。智慧社区本质是分散治理、基层治理,需要在分散的家庭空间和教育、医疗、商业、体育等各类社区公共空间建立全民参与和共享的智慧社区利益共同体。特别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已成为智慧社区场景建设中重点关注的群体。
而元宇宙利用其互联网连接宽度扩展社区管理范围,利用智能终端的嵌入提高社区管理基层深度,利用构建多维数字化家庭空间获取家庭需求和忧心,利用构建多维数字化社会空间将社区资源整合和集成到元宇宙社区空间中,通过元宇宙共享算力,为社区个人、家庭智能匹配生活资料和服务。
通过元宇宙身临其境的3D渲染技术可将数字化服务投送到家庭空间,配合3D全息投影、VR、AR、XR等技术,为家庭成员提供足不出户的电影、教育、聊天、厨艺比拼等数字化沉浸式生活体验;在后疫情时代,也可为社区管理提供数字化、非接触性的社区问诊、老年联谊、党建、法律援助等服务。
元宇宙虚实共生的特性,使家庭、社区等物理空间都有一份数字空间映射,在数字空间内,个人、家庭和社区可低成本、快速、自主地对提高生活品质、降低生活成本、提升成员满意度等各类需求决策进行反复模拟运算,从中自动匹配最优方案,真正实现智慧感知、智慧思考和智慧决策。
3. 元宇宙城市智慧交通 交通是现代化城市运转的命脉,是人类城镇化发展的标志。1819年巴黎市街上首先出现了为城市公众租乘服务的公共马车,从此产生了城市公共交通,开创了城市交通的新纪元。城市交通包括:地面、地下、高架、水道、索道等系统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输送。
人类交通特别是城市交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革命的成功,通过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已经掌握了覆盖天上、地面、地下的立体交通体系。但工业革命也为城市带来一些列副作用和大城市病,其中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是城市最为头疼的问题。
人类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新能源、自动化驾驶、5G、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城市交通的建设和治理更加精细和智慧。中国在2021年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出要进一步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集城市动态静态数据于一体的智慧出行平台,强调了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交通工具等共同形成更泛在、更智能的融合感知体系,从而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截至2020年底,国内发布自动驾驶测试政策的城市为27个、省级为6个持续增加。2021年11月25日,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落户”北京亦庄经开区,百度和小马智行获许在北京开展首批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服务;腾讯自动驾驶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也在展开了深入合作。
不过,目前实际可以全路况使用的自动驾驶还只能到达L3级,即:驾驶员参与应答的自动驾驶,L4级自动驾驶还在测试中,L5级还未问世。L4-L5级的自动驾驶需要更加完整和海量的路况和气候数据用于机器学习积累,用于更加准确的智能决策,这是传统大数据处理与集中化人工智能无法实现的,也不是一家企业、一个平台可以单一解决的问题。
城市交通本身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城市与交通从建设角度看是密不可分的,但由于其管理属性不尽相同,常常是统一建设,分散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在智能城市的统一运营需求下,打通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建设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动态静态数据于一体的智慧出行体系是未来趋势。
元宇宙的出现为城市交通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在元宇宙世界中,无论是建筑、园区、道路这样的物理可见实体,还是水运航道、空运航线、地下管道等物理不可见实体,或又是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机构、企业等逻辑实体,都可以被元宇宙虚拟映射,在虚实共生下的智慧城市环境下,交通与城市利用虚拟世界的数据通达,实现实体感知、虚拟贯通、实体响应的协同发展模式。
元宇宙在车企、政府、交通服务运营商之间构建了一个算力共享、算法优化、信息互联互通的全数字化协作空间。
政府在元宇宙中承担智慧交通数字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者角色,包括:城市道路各类传感器、物联网、5G/6G通信、大数据中心、充电桩等的设施建设;交通服务运营商则在此基础上开发应用服务,包括:虚拟数字路况空间,路况环境观测服务、路况预警服务、自动化驾驶辅助服务等;车企则根据交通基础服务与应用服务的标准,开发自主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并实现虚拟数字路况空间与车载智能决策系统的融合智能驾驶。
车企、政府、交通服务运营商将共同在元宇宙的交通数字空间实现交通数据共享、服务连接、自动化驾驶、出行协同等功能,为居民提供安全、一站式、便捷、快速的城市智慧交通服务。
4. 元宇宙智慧政务服务 城市政府业务服务(以下简称:政务服务)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及单位,向城市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的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城市政务服务先后经历了从电子政务到互联网政务,再到智慧政务的发展过程,政务服务一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应用。目前,推进城市政务服务向智慧政务发展是各国政府管理者的普遍共识。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城市政务办理开始逐渐采用电子文档、信息化流程代替传统纸质文件和人工管理流程,从而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进入2000年后,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Web等技术逐渐走向普通大众,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全球资讯,这也为政务服务的普惠提供了技术基础。
但由于中国早期电子政务建设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直到2016年,“互联网+政务服务”才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开始加速推进公共服务的互联网化,“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互联网整合政府各个机构、部门管理和服务数据,面向政府决策、部门管理和社会服务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共享,面向居民、企业提供一站式、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2016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由浙江省首次提出,并在全国进行推广。通过国家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建设,目前,浙江省已实现全省“一网通办〞平台建设,覆盖全省76个业务部门。到2019年底,浙江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掌上可办率达到80.5%,353个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41个跨部门“一件事”实班多事连办。
智慧政务是智慧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标,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跨越城市物理空间、社会逻辑空间,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参与方,多元协同共建、共同运营的公共服务框架,可实现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实现政府和公民的双向互动。
元宇宙为智慧政务提供了跨越城市物理空间、社会逻辑空间的网络框架,其立体跨域的共享数据流动特征,将原有“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横向连接,扩展到涉及产业链、社会结构的纵向集成,能实现更为精细的服务提供;依托元宇宙的共享算力技术,结合遍及城市物理空间的多维传感器(视觉、听觉、环测等),可完成海量的视觉运算和逻辑运算,使政务服务感知更人性化、更准确。
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城市参与者对等、协同共创的城市公共服务提供与使用,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在元宇宙的数字空间内实现大范围的传染病监测与社会公共安全预警。
元宇宙下的政府与公民互动不在是单方面的服务提供与消费,政府也能从家庭空间、社会空间映射的数字空间内感知民需、民忧和民怨,实现积极主动的为民服务。
结语 如果说元宇宙以空间治理赋能城市建设发展逻辑是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思路,那以绿色智慧管理赋能城市建设发展就是一种一人为本、以家庭为单位的市政管理策略。
元宇宙利用其连接宽度扩展社区管理范围,利用智能终端的嵌入提高社区管理基层深度,利用构建多维数字化家庭空间获取家庭需求和忧心,利用构建多维数字化社会空间将社区资源整合和集成到元宇宙社区空间中,通过元宇宙共享算力,为社区个人、家庭智能匹配生活资料和服务。
元宇宙是人类社会全面数字化的一种发展方向或路径,是人类社会数字化的镜像过程;元宇宙也是实现人类社会虚实共生,乃至彻底摆脱宇宙物理约束,自由生存的一种大胆尝试。
(完结)
参考文献:
王佃利,王玉龙.情境变迁、理论沿革与价值承继:城市管理的发展逻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04):156-164.DOI:10.15983/j.cnki.sxss.2020.041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714083738229105&wfr=spider&for=pc .
叶林,宋星洲,邓利芳.从管理到服务:我国城市治理的转型逻辑及发展趋势[J].天津社会科学,2018(06):77-81.DOI:10.16240/j.cnki.1002-3976.2018.06.012.
席广亮,甄峰,钱欣彤,徐京天.2021年智慧城市建设与研究热点回眸[J].科技导报,2022,40(01):196-203.
中国自然资源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EB/OL].(2021-08-11)[2022-2-28].http://gi.mnr.gov.cn/202108/t20210816_2676831.html.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EB/OL].[2022-3-28].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fdzdgknr/zfhcxjsbwj/202202/20220209_764450.html
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城市数字孪生标准化白皮书[R].2022.
甄峰,孔宇.“人—技术—空间”一体的智慧城市规划框架[J].城市规划学刊,2021(06):45-52.DOI:10.16361/j.upf.20210600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R].2021.
春奎,王彦冰.美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与启示[J].地方治理研究,2021(04):56-63+79.
黄锐,陈维政,胡冬梅,陈玉玲,邱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化研究[J].管理学报,2020,17(12):1848-1856.
专栏作家
黄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资深产品经理、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顾问,金融机构、高校客座研究员。主要关注新零售、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和区块链行业应用版块,擅长产品或系统整体性设计和规划。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2022年中国数字疗法市场洞察
设计动态 2022-10-22易观分析:数字疗法是传统疗法的补充和优化,孕育于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土壤,在服务患者的同时惠及医生、医疗机构、药企和支付方,随着社会整体健康意识的提升,市场正在加速培育。 目前,数字疗法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相关监管措施和行业标准并不完善,但市场整体呈现出增速快、适数字疗法是传统疗法的补充和优化,孕育于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土壤,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呈现出增速快、适应症丰富、入局者多样的特点。本分析内容的主要分析对象是中国数字疗法发展的背景、现状及趋势,一起来看一下吧。
易观分析: 数字疗法是传统疗法的补充和优化,孕育于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土壤,在服务患者的同时惠及医生、医疗机构、药企和支付方,随着社会整体健康意识的提升,市场正在加速培育。
目前,数字疗法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相关监管措施和行业标准并不完善,但市场整体呈现出增速快、适应症丰富、入局者多样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病种的数字疗法发展进程不一,其中精神神经类由于治疗周期较长、措施丰富、无创治疗等治疗特点,更适应数字疗法的转换,因此市面上产品也较为丰富。
支付方式上,主要有用户自费、院内处方、政府购买、医保/商保、企业雇主、药企付费六种,用户自费由于商业路径更短、限制条件更少而成为目前主要支付方式,其他商业模式仍在持续探索中。
未来,随着病种研究和技术应用更加深入,数字疗法将会应用于更多病种,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由 @易观分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作者投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交互稿不仅仅是一张黑白稿而已!
设计动态 2022-10-22不知道你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场景:“哎呀,你画下交互稿更快的呀,就不同东西拼一拼下就好啦”、“一个星期就只有这几个黑白的页面?效率会不会太低了?”、“这个需求很简单,类似这样画出来就行”、“只要这几个页面,下午可以给到吧”...... 每次加班爆肝出的设计从表现层来看,交互设计师产出的内容,除了流程的设计,就只有一页页黑白稿了。然而,产出稿子的过程真是那么简单吗?本文作者对他在画设计稿时思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不知道你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场景:“哎呀,你画下交互稿更快的呀,就不同东西拼一拼下就好啦”、“一个星期就只有这几个黑白的页面?效率会不会太低了?”、“这个需求很简单,类似这样画出来就行”、“只要这几个页面,下午可以给到吧”……
每次加班爆肝出的设计稿在他人眼中不过就是拼一拼,似乎对于交互设计师而言,不用完善边界场景,输出交互稿好像是放个屁一样容易。虽然从表现层来看,交互设计师产出的内容除去流程的设计,剩下的就是一页页可能没有特别好看的黑白稿了。
但那个产出稿子的过程真是这么简单吗?今天就来来聊下,我在画设计稿的时候会去思考什么问题,大家看到内容后也可以说说自己画稿的时候会思考什么,多讨论多交流~
一、有意识地注重引导设计 交互从本身的名称而言,就是用户与产品的互动,只不过我们日常更多的是放在手机、电脑、ipad这块屏幕上进行,但是其本质就是人和某个东西的行为互动,人产生行为进行输入,机器根据人的行为做出反应而已,就是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所以这其中便涉及到一个如何让人产生行为进行互动,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互动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出设计稿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注重引导的设计。
这里的引导设计不是指我们日常看到最多的新手引导,而是通过我们在页面上信息、结构、排布、视觉重点及动画等设计从而对用户进行引导。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微信上其实很少有新手引导的设计,据说是张小龙觉得需要新手引导的设计就没做好设计。接下来我们就从行为引导设计的角度来聊聊应该怎么做。
1. 一个页面只展示一个重点,并尽量只保留一个操作项 优秀设计的经典要素之一就是形式简约,以简驭繁。对于交互设计师而言,就是运用最少的元素控件来完成任务;对于视觉而言,就是用最少的视觉区别明确表达意思。关于这点我想可以好好去体验下Apple的官网你就可以感受。
官网上全是自家产品的高清大图,文字寥寥无几,通过精美的高清大图及主要的功能入口,简约大气的展示了自己卖点,且因为没有其他元素的干扰,用户很容易可以看到“进一步了解”、“购买”的操作入口,即使Apple并没有用大按钮,用了很弱的文字按钮,我们依旧可以看到。
进步一进入到产品的详细细节,我以Apple Watch 为例,来看看 Apple的设计师是如何一步步的引导你了解产品,不断刺激你心坎,最终下单的。
①进入详情直接是视频自动播放,通过一个视频将手表的外观、结构坚硬、耐磨、耐高低温、续航、GPS、防水、麦克风收音、检测等性能卖点在一个精美的视频中完美呈现,并且视频根据不同卖点特性选择了特定的场景进行拍摄,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凸显出特点。
ps:值得注意的是,进入详情后,视频并不是全部播完,因为视频总共有3分多钟,所以设计师采用的是将不同场景的页面切出来,只展示几个特点的画面,然后就该视频就自动消失,带领用户进入到更加详细的内容中。
②随后便是渐隐出主题商品的核心卖点,除了主题商品的高清图外,包含主体标题“越野心越驰”,这样的一个标题文案不光与主题视频紧扣,文案押韵上也是精心设计,野、驰,光是文案都很有吸引力;其次是下面的小黑字都是在突出这款新手表的核心特点。这很重要,通过突出核心特点,吸引用户,从而产生向下继续看的行为。
③继续向下滑动即开始展开产品的详细说明,先是给的总览,告知用户新设计,体现“新”就一行字加产品图,没有其余任何信息,就这么简单。果然是有质感的图片就是会自然而然的吸引你,apple官网上的所有产品图都是实体拍摄+后期,不是建模,保留了材质应有质感。
④而后开始对各个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在这些详细说明中,可以看到运用了大量的流畅动画进行点对点的详细展示,根据用户下滑的行为,每次都仅展示一行关键字,让用户的视觉焦点始终跟着他们的设计走,更加专注,一步步强化核心特点,同时这样的描述也能让用户更容易理解。
从上述Apple逛网我们可以看出,设计师们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引导用户从上至下浏览产品细节:
视频展示,通过视频代替文字直接展示核心卖点,场景更具代入感,用户更好理解 标题+高清图,排除其他杂乱信息干扰,专注图和文案 大量的动图,根据文案搭配动图展示,使其介绍的点与动图紧密结合,非常容易理解 通过以上这些设计方法,我们在浏览的时候因为被产品吸引,介绍清晰明了,表现简洁生动,就会莫名的产生好感,并产生继续向下滑动查看的动机。
2. 以创意撬动用户行为 通过建立关联的方式,打动用户,让用户自己自发产生、停止行为,接下来来看下以下几个案例:
通过烟雾、视频等传感器,有人在广告牌前抽烟时,画面中的人物就会咳嗽,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他人注意,从而影响他人行为,即:掐断烟!
厚实的面包片被切下它将被一只略显粗糙的手拿走,你恍然大悟,露出笑容,原来你轻轻一刷的2欧元,代表了给第三世界的孩子食粮与自由。
绳索唰的一声断开,那双稚嫩的手重获自由。
钢琴楼梯。通过增加走楼梯的趣味度,改善人们的行为方式:
QQ的去红点的设计算是经典吧,在大众产品对红点都不重视的情况下,对红点做了小的创新设计,我当时第一次用的时候玩这个玩了好久~
所以,通过上面的这些案例发现,有趣、好玩、包含深刻意义的设计能让用户非常自发的产生行为,这种自愿是发自内心的,且非常能够调动用户情绪,做完后还非常有成就感。所以我们在日常设计的时候,也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制造惊喜,因为人天生喜欢惊喜!
3. 人脸是一种被验证过有效引导用户的方式 喜欢看脸是人的天性,人喜欢看有明显面部特征的东西,以及会受到人的视线的引导。
4. 动效 人眼对动的东西都非常敏感,即使这个东西在我们以为的视觉边缘,也能成功吸引用户的注意。最常见的就是网页的左下角、右下角有动态的广告,即使角落只有一小块的空间,但是一旦动起来,用户便可第一时间注意到。
例1:一些常用APP的主要转化按钮都加入一些动效,以及手指点击的效果,引导你点击按钮从而实现转化。
例2:对于很多视频类的产品,在提供封面让用户选择时,都会提供预览动图,让用户更好的注意并理解其内容,进而促进内容本身的转化。
最后,放一个微信的页面,我觉得设计得很好,很容易理解。即:语音、语音转文字、取消语音。看看微信是如何将这一系列的功能做到这么优秀的。
不知道到大家注意到没有,设计师将文案中间都是空格隔开的,先按住 再说话 松开后就会发送,所以就有 “按住 讲话” “松开 发送”,行为的先后在文案上就给到你感知;其次是在语音录入界面的反馈做得真的非常不多,手指移动到取消、转文本上对应的页面反馈、文案反馈,让人真的非常容易理解。
当然这块还包括,大小 位置 文案啥的,具体可以看我之前写的一篇: 怎样设计转化页?重点关注2个方面!
小结:关注注重引导设计我就讲这三方面,希望可以让大家在做设计的时候不要一提到引导就想到新手引导,而是可以先从页面信息展示、趣味创意、动效、位置、文案等上面优先去思考,不要偷懒,一上来就新手引导,请记住,在引导设计上,新手引导应该是最不应该先考虑的。
二、产品的思考与业务的理解 这点我觉得是很多设计师都欠缺的,计师不理解业务,往往和产品只能进行“不对等”沟通,只有真正理解了业务才会正确发现问题,正确发现问题才能正确解决问题。在深入理解业务的基础上,可以发挥更大的设计价值,挖掘更多的设计机会点,才能站在更高的视角为产品服务,辅助产品决策,帮助产品更快速达成商业目标。特别特别是B端设计师。
具体如何快速了解业务,我自身的建议是:亲自去尝试,将有关模块所有可以点的都亲自去走一遍,将流程梳理出来,并且把各个场景都梳理出来(不同场景、不同角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个整体的认知。
例1: QQ支付的一个优化案,希望对支付进行体验优化。这是产品提出的诉求,如果设计师没去好好梳理支付相关的业务,可能最后产出就仅仅局限在支付主流程,而忽视了其实更多影响体验的是一些分支流程细节的处理。但实际上,仅仅是一个支付页面所涉及的场景及流程是非常的庞大的。
并且还包含着未成年人开户等合规一系列流程,深入了解后,会发现这真是个庞大的工程!只有了解了业务,才可以cover到更多场景,把控到更多细节,才能最终达到提升体验的目的。
例2: 我其中的一个案子是关于QQ小游戏开发者平台优化,接到需求时就被告知需要进行优化,产品有给到需要优化的点。但是如果不和产品细致的沟通就不知道促成这次优化的背景是因为合规,因为新政策导致需要对平台进行合规的优化,让各类信息、审核更加规范化;
其次是内部审核过程中效率不够高,所以需要对审核流程、模式进行优化,在合规和效率上共同进行改版。
所以在深入沟通后,我了解了大背景就是合规和提效,在了解了这个大背景后,我就开始对整个管理端进行了整个流程的梳理,这个过程很繁杂,因为真的太复杂了,涉及到的角色、流程、模块太多,以及很多页面我都咩有权限,所以导致我到处问,花了很多时间。
但是这样的一个梳理过程也让我有个全盘的视角,在做设计的时候,画着画着就会自然想到当前这个和另外某个模块是有关联的,从而进行联动优化,这样就能更加全盘,更闭环地完成这个任务。
最终在充分了解了整个背景及业务后,便可以和产品沟通拟定整体的优化策略,再后面就有序输出与跟进落地开发便可。
最后,可以多去看下市场上不同的产品,辨析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举个例子:为什么抖快采用了单列模式,而小红书、B站等还在用双列模式呢?什么样的交互模式适合自己的产品呢?欢迎大家可以留言讨论。
总结:以上两点就是我近期的一些想法,自己在这两点中踩了很多坑,希望你们不要踩坑,最后关注一下我呗~
本文由 @小发的设计笔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智慧物流到智慧供应链的商业化PaaS之路
设计动态 2022-10-22在消费与产业的不断升级下,未来物流不仅要提供更高效、精准、敏捷的服务,更要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等关键技术实现整个物流体系的过程、运营、管理做到无人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通过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并融合进产业供应链中,不在消费与产业的不断升级下,未来物流不仅要提供更高效、敏捷的服务,还要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完成整个物流体系。这种时候,便需要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并融合进产业供应链中,本文作者对智慧物流到智慧供应链的商业化PaaS之路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消费与产业的不断升级下,未来物流不仅要提供更高效、精准、敏捷的服务,更要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等关键技术实现整个物流体系的过程、运营、管理做到无人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通过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并融合进产业供应链中,不仅可以解决传统供应链的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创造出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供应链体系,有效促进柔性和敏捷性的智慧供应链的长远发展。
一、电商物流演进路线 我们以电商为例简单阐述电商仓储物流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 2010年之前的电子商务初期阶段,电商商务仓储物流相对来说是薄弱环节,基本都处在摸索阶段,其核心任务就是将仓储物流的作业流程标准化,即基于保障作业流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的同时,保证信息透明化,也就是作业流程的信息化阶段。
典型案例就是2010年之前的当当、京东、亚马逊、卓越、红孩子、一号店、凡客等,那个阶段的仓储物流基本都是基于自身业务的服务,处于企业物流的阶段。
第二阶段 2010年至2013年期间,大批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服务商涌现(典型的企业比如五洲在线、神州数码、心怡科技等),同时京东、苏宁、当当等电商平台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对基于物流作业策略优化、资源计划调度优化等进行运筹模型的搭建,也就是物流作业计划能力的精细化阶段,同时也具备了仓储物流服务能力的对外输出,处于3PL仓储物流服务阶段。
第三阶段 2014年至今,在精益化的基础上,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其物流服务进行赋能,可以实现自我感知、精准决策与快速执行,做到数字化运营、智能化决策,同时由3PL往4PL阶段进行演进。现在的京东云仓和阿里菜鸟都是典型的4PL服务企业。
4PL物流服务企业通过对外提供品牌共享、平台系统、平台产品、作业标准、规划设计、资源采购、同步营销、培训认证以及金融服务等模式对仓储物流企业进行赋能,将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打破传统物流在信息、资源、系统等方面的相互壁垒,通过共享的方式与合作伙伴建设以共建、共创、共享、共生、共赢为主题的云物流基础服务平台,共同打造智慧物流服务体系。
在此基础上,做好物流向商流更好的延伸,协助商家打造透明、柔性和敏捷的智慧供应链。
二、智慧供应链的定义与行业现状 我们再看看行业对智慧供应链的定义,智慧供应链自上而下分为智慧化平台(决策层)、数字化运营平台(管理层)以及自动化作业层(作业层),智慧供应链利用智慧化平台去计算、思考、决策,通过数字化运营平台去量化供应链供应量、供货的合理价格、仓储量、入仓位置等作出精准预测,从而指导企业经营以及仓储、运输等自动化作业。
智慧供应链的打造必须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智慧的计算、思考和决策,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必须要有精准的场景和海量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都必须实时、精准且全量的获取,通过大数据驱动的智慧供应链才能真正的感知和预测用户需求、习惯、兴趣,从而指导产业链上游的选品、制造、定价、库存以及下游的销售、促销、仓储、物流和配送,才能真正实现需求驱动供给。
我们一起看看智慧供应链的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作业层行业的现状。
1. 决策层 智慧化决策平台,主要是在大数据和算法求解及优化的基础上,提供基于需求驱动的需求预测模块、商品计划模块、生产计划模块、采购计划模块、经营计划模块、促销管理模块、全库存计划模块、物流计划模块、供应链可视化模块、情景模拟与财务模拟分析模块、企业内外产销协同S&OP模块、端到端供应链集成协同模块,通过建立供应链神经中枢来协同商品与市场,打通经营与管理,协调需求与供应。
国内做智慧化平台的服务企业不多,没有典型案例,暂不讨论。
2. 管理层 数字化运营平台,主要为生产端、流通端和销售端提供信息系统服务,主要聚焦在从ERP系统中逐步分离的分支业务服务系统,比如MRP、OMS、SCM、WMS、TMS、POS系统等,电商领域主要服务企业包括聚焦订单管理服务的E店宝、管易、管家婆等,聚焦仓储管理服务的富勒、唯智、科箭、C_WMS等,聚焦运输管理服务的科箭、oTMS、唯智、易流等,聚焦车辆管理的路歌、G7等。
3. 作业层 自动化和无人化的仓储运输配送执行平台,仓储服务商的主要代表企业包括京东物流、阿里菜鸟、快仓、网仓、鲸仓等;运输服务商的主要代表企业包括聚焦城际B2B运输的货车帮、运满满、一米滴答、福佑卡车、德邦、安能、中通、韵达等。
聚焦区域B2B物流运输的云鸟、唯智城配、快货运等,聚焦同城B2C物流的极客快送、风先生等;聚焦同城B2C即时配送的蜂鸟配送、美团外卖、点我达、达达等;聚焦同城C2C物流的58速运、货拉拉等;聚焦同城C2C即时配送的达达、闪送、人人快递等;聚焦物流节点平台的卡行天下、传化物流、天地汇等;聚焦综合物流平台的阿里菜鸟、京东物流、百世、顺丰、安得物流等。
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 物流已经逐步进入数字化和智能化阶段,人工智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收集企业内部数据结合平台以及全网数据,通过清洗、入库、预处理的流程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然后基于运筹学模型对算法进行优化,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以及增强学习构建决策模型和算法,最后基于供应链的收益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计划排程、仓储管理、运输配送管理等业务节点输出关键业务决策。
1)收益管理
通过对全渠道、内外部数据的深度挖掘,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和运筹优化模型,助力企业实现定价与收益管理的战略转型;帮助企业提升收入和盈利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强化品牌竞争力、提高费用使用效率、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体系。
例如针对品牌商的品类规划、商品定价(基准定价、动态定价和渠道定价等)和促销定价,针对零售商的选品、陈列推荐、促销(新品、常规品以及畅销品等促销等);针对物流商的线路定价、客户定价等,针对仓储服务商不同服务产品的定价,包括存储、订单履行、增值业务等定价和促销。
2)库存管理
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需求预测技术,结合企业内外部数据,实现不同颗粒度的需求预测,并针对不同品类定制最优补货策略,动态调整安全库存以及促销场景下的备货方案,帮助仓库和门店做出更精准的采购和补货决策。例如针对品牌商的生产以及备货,实现产销对接协同,针对零售商的全品类自动补货,针对电商平台的补货、调拨以及退货等。
3)生产排程
基于历史订单、BOM、原材料库存、生产线产能、生产限制约束条件等信息,赋予企业生产计划。例如针对品牌商协调采购、生产、转运,降低产能损失率、提升订单满足率等。
4)仓储管理
基于人工智能及优化运筹算法,突破传统标准业务规则下的效率瓶颈,动态配置上架策略、补货策略、波次策略、拣货路径策略及任务分配策略,大幅提升库内整体作业效率。例如针对仓储服务商的仓库选址、库区规划、月台管理、劳务资源管理等,基于订单的分仓、拆单、物流分配、波次生成、拣选任务分配、补货优化、作业分区、路径优化、切箱、任务负载均衡,基于日常作业的补货、上架、盘点等。
5)运配管理
为同城运输、支干线运输等场景提供配送任务分配、路线规划建议,帮助企业节省运输车辆、降低运输里程数、节省调度时间。
例如针对干支线运输企业进行网络优化和资源调度,基于最低有效行程,优化单公里成本和空驶率;针对配送企业,基于交通限行、天气状况、车辆信息、订单信息、网点数据、装卸货时间窗口、用车需求、行驶线路、配送顺序、到店时间、运输费用、装载率等实现路径优化。
四、智能化仓储物流设备以及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仓储运输往自动化、无人化方向发展,智能化仓储物流设备在入库、出库、搬运、输送、拣选、分拣、仓储等各环节都有应用,比如:
入库环节的视觉识别系统、自动分离设备 出库环节的自动包装机、码垛系统 搬运环节的AGV和AMR 运输环节的自动化传输系统和托盘输送机等 拣选环节的电子标签拣选、语音拣选、拣选机器人 分拣环节的线性和环形自动分拣机 存储环节的自动化立体库、堆垛机和穿梭机等 运输环节的无人机和无人车等 物联网在仓储物流方面的运用包括:
智慧园区:智慧消防、智慧安防、智慧调度、智慧电力、智慧巡防、智慧门禁等 智慧仓储:智能照明、RFiD、智慧温控等 智慧运输:智能车辆管理、GIS和GPS的应用等 五、商贸企业信息化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流量去中心化趋势愈演愈烈,加剧了线上和线下渠道多样化的发展,使原本已经碎片化的库存结构更加碎片化。
从渠道角度来看,品牌商的渠道可以分为电商渠道(线上渠道)和传统渠道(线下渠道)。
1. 电商渠道 电商渠道又分为B2C电商、S2B2C电商,B2B电商以及O2O电商。
1)B2C电商
B2C电商又分传统电商、内容电商、社交电商、特渠电商。
①传统电商
传统电商又分为综合性电商和垂直类电商。
综合性电商主要为天猫、京东、淘宝、苏宁、拼多多等 垂直类电商主要为家电类(国美等)、图书类(当当网等)、化妆类(聚美优品等)、服装类(唯品会、爱库存等)、母婴类(贝贝、蜜芽等)、数码类(小米有品等)等 ②内容类电商
主要包括短视频直播电商(淘宝直播、抖音电商、快手电商)和导购类电商(小红书电商等)。
③社交电商
主要为社区团购类(兴盛优选、同程等)、社区电商类、会员制电商(云集微店等)、特渠电商主要为银行商城、通信商城、酒店商城等。
2)S2B2C
S2B2C主要为贝店、笑谱、云集等。
3)B2B电商
B2B电商主要为快消B2B(京东新通路、阿里零售通等)、母婴类B2B、酒水类B2B、生鲜类B2B等。
4)O2O
O2O主要为平台型O2O(美团、饿了么等)、零售型O2O(盒马、永辉等)、社区型O2O(兴盛优选、同程等)。
2. 传统渠道 传统渠道又分为流通渠道和特通渠道。
1)流通渠道
流通渠道主要为经销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终端、KA渠道、CS渠道等。
从渠道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品牌商不再局限于单一渠道,而是全网渠道几乎全覆盖,不管哪个渠道,都有服务商提供相关的系统服务,但是各个系统缺少有效的通信机制。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如上节提到不管是供应链的决策层、运营层还是作业层都有相当大体量服务商在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也就是说供应链从生产端、流通端和消费端都有不同类型的服务商,例如生产制造系统服务商、仓储服务商、物流配送服务商、财务管理系统服务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服务商,渠道管理系统服务商、智能物流设备服务商、智能算法服务商等。
不同服务商提供不同类型的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缺少有效衔接,而同种类型服务商也在提供不同底层系统架构的系统,这样就给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衔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服务商系统之间不能完全打通,各系统都是信息孤岛,商家也就没有有效手段实时收集真实有效且完整的数据,没有完整的有效数据也就没办法构建智慧供应链的模型。
六、基于微信生态和阿里中台的思考 先简单说一下几个基本概念,云计算的三个分层IaaS、PaaS和SaaS,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是指把IT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服务通过网络对外提供,用户不用自己构建一个数据中心,而是通过租用的方式来使用基础设施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 平台即服务)是指把服务平台作为一种服务对外提供,给用户提供编程语言、库、服务以及开发工具来创建、开发应用程序并部署在相关的基础设施上,PaaS能将各种业务能力进行整合,具体可以归类为应用服务器、业务能力接入、业务引擎、业务开放平台,向下通过IaaS提供的API调用硬件资源,向上提供业务调度中心服务,实时监控平台的各种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通过API开放给SaaS用户。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即把软件作为一种服务通过网络对外提供, SaaS平台供应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工作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SaaS平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
现阶段国内把IaaS、PaaS和SaaS结合的最好的平台就是微信小程序,没有之一。2011年超级APP微信问世,截止2020年二季度,微信月活用户更是增至到12.06亿,2017年1月基于微信生态孵化出来小程序正式上线,小程序基于腾讯云的IaaS基础设施服务平台,通过构建小程序开发环境和开发者生态,搭建PaaS服务平台,与各行业各业态的ISV服务商共同开发插件和业务组件。
各行业各业态基于自身的实际业务,依托小程序PaaS平台开发出各种了类型的业务服务,并以SaaS的最终形态提供给用户。在微信巨大流量的加持下,各行各业的微信小程序得到了极大的曝光和应用,在腾讯生态的扩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拼多多,现在一度成为国内第三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在2015年提出了“小前台大中台”的概念,通过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整合阿里产品技术、数据和业务能力,最终形成基于业务、数据和算法的中台结构,进而形成“小前台,大中台”的组织和业务体制,使前线业务更加灵动、敏捷的迎接新商业环境的机遇和调整。
阿里巴巴内部的中台与微信小程序的结构如出一辙,只不过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是阿里云,通过内部的PaaS平台形成业务组件和插件,实现核心能力的复用和核心资源的共享,从而支撑更低成本的创新试错。不管阿里和腾讯都在架构基于IaaS、PaaS和SaaS的生态体系。
鉴于微信小程序生态和阿里中台架构的思考,要想完成智慧物流到智慧供应链服务的快速延伸,搭建商业化paas平台也许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七、智慧供应链商业化PaaS平台搭建 要想搭建PaaS平台,需要从服务产品统一化、系统之间通信协议标准化、系统模块原子化单元化、人工智能算法插件化、智慧物流设备和物联网组件化等方面进行构建。
1. 通信协议标准化 通过制定相关系统之间的标准通信协议来实现系统之间的打通,例如实现ERP与WMS、WMS与TMS、TMS与TMS、ERP与POS、ERP与CRM等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标准化对接,可使原有的网状对接结构变为一对一的对接方式,各系统只需要与数据总线对接一次即可完成所有系统的适配。
对ISV来说,省去了与多家相关系统的对接的问题,对商家来说,省去了更换系统所带来的开发成本和培训成本。通过系统之间的打通,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才能有可能实时有效的收集完成。
2. 服务产品统一化 不管是仓储服务商、运输服务商、配送服务商、快递服务商、金融服务商、劳务资源服务商还是基于提供算法的人工智能服务商亦或是智能仓储物流设备商、物联网服务商,最终展现给客户的都应该是服务产品以及对应的收费标准、服务标准以及营销活动,商家才能根据自身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服务商。
我们简单地看一下各类服务商提供的服务。
1)仓储服务
仓储服务一般包括:
①商品管理类
保质期管理、SN管理、信息采集、拆零与组装、商品贴码、商品整理、商品二次包装、熨烫、贴标等。
②出入库类
卸货装车、商品质检、商品清点、残次品核检、二次复检、出入库交接等。
③库内管理类
盘点、预警、存储、货权转移、仓单质押等。
④订单类
加急、合单、拆单、订拦截、打单、核对、拣选、复核、称重、打印面单、DM夹带、填充、保温保湿、代收货款等。
⑤时效类
当日达、次日达、隔日达等等。
2)运输服务
运输服务一般包括基于运输路线的基础服务(按照路线定义基础服务产品)以及基于出入库类(装卸货等)。
管理类:保温保湿以及易碎或贵重品等运输等 订单类:代收货款、回单、加急等 时效类:当日达、次日达或者隔日达等 3)配送服务
配送服务一般包括基于配送点配送的基础服务以及基于出入库类、管理类、订单类、时效类的增值服务等。
4)人工智能服务
人工智能服务主要包括基于生产计划排程、收益管理、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配送管理等业务节点输出关键业务决策等作为服务产品,智能化仓储物流设备基于入库、出库、搬运、输送、拣选、分拣、仓储等各环节提供的自动化和无人化的操作作为服务产品。
现阶段各种服务商的产品没有形成统一的产品概念,只有对服务产品标准化,才能统一业界的服务标准、考核标准以及服务价格等,进而指导商家选择最合适的服务商。
3. 系统模块原子化单元化 供应链各服务系统有众多ISV开发商,但是底层架构、规则、功能等基本都一样,只不过都各自开发了一套而已,这样就造成模块能力不能复用,研发资源浪费。
阿里业务中台概念中抽离出来的商品、库存、订单、购物车、支付、会员、营销等因子就是原子化和单元化的典型例子。
我们拿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举例子, 仓储管理系统 可以抽离出来的因子无外乎就是营销管理类的产品、合同、计费、对账、结算、发票、应收、应付等,以及仓储作业类的预约、出入库、上下架、商品、库存、订单、差异、损益、货位库区等,这些因子构成了仓储管理的业务架构。
运输管理系统 可以抽离出来的因子无外乎也是营销管理类的产品、合同、计费、对账、结算、发票、应收、应付等,以及运输作业类的运单、发货、到货、中转、签收、订单、运力、库存等。
配送管理系统 可以抽离出来的因子无外乎也是营销管理类的产品、合同、计费、对账、结算、发票、应收、应付等,以及运输作业类的运单、发货、到货、签收、订单、运力、库存等。
可以看到,不管仓储还是运配系统都可以抽离出公共因子,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公共因子原子化单元化出来,作为产品供相关系统调用,模块共享不仅能提升开发效率,更能有效打破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
1)人工智能算法插件化
供应链智能算法服务的公司基本都聚焦在为生产计划排程、收益管理、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配送管理等核心业务节点输出智能决策,但是现阶段还没有把相关服务做到产品化、单元化、插件化,基本都是点对点进行服务。
完全可以把算法做到产品化、单元化以及插件化并对外开放,供业务系统服务商调用,并按照调用次数、成本收益等多种方式进行收费。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专业公司做,业务系统开发商聚焦在业务中台,人工智能算法服务商聚焦在算法中台。
2)智慧物流设备和物联网组件化
与人工智能算法一样,近年智慧物流设备和物联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仓储物流、运输配以及生产制造(阿里的灰犀牛)等方面的应用加速了供应链的自动化和无人化的进程。
物联网开启了万物互联时代,打通了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通道,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可以把现实中的光电等信号变成数据,这些大数据会汇总到大数据中心进行加工利用,而人工智能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建模,然后预测,而这些预测结构,最后又会作用到物联网上。
人工智能算法基于业务数据以及物联网数据作用到智慧物流设备上,物流设备根据人工智能算法分发的任务代替人工并自动完成仓储物流以及生产制造等环节的的作业。
智慧供应链的作业层离不开硬件设备和物联网,现阶段有不少企业在搭建物联网PaaS平台,但是缺少与智慧物流设备以及业务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同时也有不少智慧物流设备服务商基于不同业务节点提供相关服务,但是同样都弱化了服务的产品化以及单元化。
例如,仓储物流系统在拣选环节可能会用到拣选机器人,而拣选机器人的种类繁多,这就可能造成一个WMS系统要和多家拣选机器人服务商进行对接,但是拣选机器人无外乎就是基于订单、商品、货位、库区等主要因子的数据交互。如果通过定义服务产品以及标准的通信协议,在业务系统调用智能物流设备还是物联网时,都可以按照插件的方式调用。
基于PaaS平台并做到服务产品统一化、通信协议标准化、系统模块原子化单元化、人工智能算法插件化、智慧物流设备和物联网组件化,并统一定义单据格式以及系统之间的调用机制,可以快速灵活的组装出基于不同服务场景的业务系统,完全可以自由组装并根据自身需求完成服务升级等。
也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服务产品或者加速服务的应用,比如共享托盘、共享载具、商品溯源、物流电子面单、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等
八、基于智慧供应链的一点思考 通过人工智能就可以构建基于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以及业务中台的paas平台,从而延伸出多方向、多层次的SaaS化业务服务,并使全生态中的仓储、运输、配送、算法、金融、保险、劳务、设备等全角色服务商参与到生态体系的交易与建设过程,从而构建一个全开放的商业化操作系统。
智慧供应链也是数字经济,数字化是未来的主生产力,通过数字化流程改造、产品的数字化改造,来降低企业的推广成本、渠道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仓储物流成本、研发成本、制造成本等,并逐渐形成数据业务化和业务数据化来驱动生产、管理、渠道以及市场等。
现在很多企业还停留在IT和信息化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数字化阶段,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远远谈不上数字化,只有将数字化建设作为新的基础设施来建设,各产业进入数据化才能加速社会数字化的进程。数字化是未来供应链、生产制造的基石。
不管是数字化经济还是智慧供应链体系,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的现状,中国的基础设施还远远没有达到全面数字化的阶段,现代技术进度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需求提升的速度,企业就会生产出超出大家需求的产品,这就是性能过渡,也就是非常著名的“右上角迁移”理论,拼多多就是利用这个理论在阿里和京东两大巨头的夹缝中硬是杀出来一条路。
我们不仅要关注高端市场也要关注低端市场、既要服务好一二线城市,也要服务好三四五六七线城市,既要覆盖五环内市场也要渗透到五环外市场,基于商家的渠道多样化,服务商服务能力的差异化,只有满足商家在供应链不同渠道不同节点的高性价需求,才能服务好企业,才能打造完整的供应链服务体系。
京东、阿里都在做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化的基建,但是一个生态体系的构建通过一两家企业的推动还远远不够,社会上有不少的服务企业通过不同的方式或者不同的切入点在服务于物流乃至供应链,怎么有效的把生态内的企业联合起来,把各个企业的服务无缝的进行有机衔接是决定智慧物流向智慧供应链转变的关键所在。只有完全开放,才能all in 供应链,才能为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程军;微信公众号:一点供应链
本文由 @程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双11前,阿里系上线微信小程序,互联网“拆墙”怎样了
设计动态 2022-10-22一款名为“天猫超市小铛家”的微信小程序,在双11前上线。 通过查询运营主体,我们发现该小程序进行过一次更名,前身为“够实汇超市”——够实汇超市是一个内嵌于淘宝APP的自营型线上超市。查询发现,小程序运营公司为“杭州昊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是“浙江天猫技术有限互联网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一直以来颇受用户关注,而近期双11大促前电商平台们的一些动作,似乎释放了一些有关互联互通的信号。不过如何检验电商平台们之间的“互联互通”成果?本文便从用户视角出发进行了一番体验,一起来看看吧。
一款名为“天猫超市小铛家”的微信小程序,在双11前上线。
通过查询运营主体,我们发现该小程序进行过一次更名,前身为“够实汇超市”——够实汇超市是一个内嵌于淘宝APP的自营型线上超市。查询发现,小程序运营公司为“杭州昊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是“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出身正统,但猫超小程序的功能尚不完善。首页仅三句引发用户期待的口号,并没有实质性的商城结构,更没有商品。“可能是‘卡位’性质,避免在小程序上架前,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抢注。”有业内人士解释,这种预防型注册在商标领域比较常见,也是企业对自身形象的一种保护。
事实上,与猫超同属“同城零售”业务的饿了么、飞猪、盒马集市(现已更名为淘菜菜)、大麦等,都已先后入驻微信小程序渠道。但天猫、淘宝等阿里核心业务,在小程序渠道至今仍是一片空白。
猫超小程序是否是阿里和腾讯彼此开放的一次暗示,仍有待验证。不过“拆墙”逾一年,大厂们的互联互通,确实收获了一系列阶段性的成果。
猫超小程序界面
双11是电商平台的流量最高峰时期,也一贯是产品更新、平台战略的最佳试验窗口。今年双11前,大厂之间有一系列引人遐想的互动——
据《科创板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称,10月28日起,快手直播间购物车、短视频购物车、商详页等页面将重新对淘宝联盟商品开放,10月31日将正式全面恢复。
此前,快手曾切断淘宝联盟外链;10月17日,有消息称支付宝向部分用户开放了“转账给微信好友”的功能测试,尽管目前实现路径还比较曲折,钱存入的账户也还是支付宝,只是在转账对象上扩充了微信好友这一选择。
但支付宝主动对微信放出互通信号,象征意义不容忽视;同样是双11前夕,坊间盛传、热议淘宝88VIP将收录腾讯视频会员权益。虽未经官方人士证实,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用户们对各平台间会员权益打通的期许。
再之前的8月份,饿了么曾官宣以抖音小程序为基础,与抖音进行战略合作。用户有望直接通过抖音,购买饿了么提供的本地商家的餐饮、百货、服务。
不过,相比各大平台间谨慎的试探,平台的头部主播们,“拆墙”意愿似乎更强。就在10月20日,“交个朋友”公司官宣罗永浩将于10月24日首次在淘宝进行电商直播。曾经的抖音直播一哥,走进淘宝直播间。
主播们在各平台的自由迁徙行为,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平台们对“独占”的执念,正在被破除。同样深耕抖音的“东方甄选”走红没多久,就在淘宝开出了一家官方旗舰店。
而从用户视角看“互联互通”的成果,最直观的检验标准是,国民应用们如今能否简单、顺畅、完整地打开其它平台,甚至对手公司的网站。在双11之前,我们体验了天猫淘宝、微信、抖音、快手平台,将商品、视频等链接分别发送到私聊、群聊场景,进行了一番实测。
一、微信:开放程度有“差异” 我们对在微信上访问外部链接进行了一番体验。目前不论是微信私聊场景,还是微信群,都已支持对淘宝商品、店铺、淘宝短视频的访问,并能在微信登录淘宝账号,完成加购、付款行为。
也就是说,微信已能实现淘宝商品购买的全过程。只是,淘宝直播的分享链接虽然可以打开,但不能在线观看,只能通过手机浏览器跳转至淘宝App来实现。微信暂时也还未提供一键跳转淘宝App的路径。
左为淘宝,已能在微信端完成商品购买
右为抖音,需借助浏览器跳转至App
抖音短视频、抖音商品目前都可以在微信直接打开。不过关于视频的关注、点赞、评论,以及对商品的加购、购买等更深度的操作。我们在微信端完成了抖音账号登录后,仍无法完成,需要借助浏览器跳转至App实现。
左图为微信上刷抖音,我们进行了抖音账号登录
右图为在微信上看淘宝直播
微信对京东、拼多多商品,快手视频的“开放”程度相对更深。目前京东商品可借助小程序在微信场域内实现多数常规需求,如领券、咨询客服、加购、购买、分享等。同时产品体验更流畅;拼多多商品在微信平台上进行购买时,微信会弹窗询问,是否使用基于微信信用体系的“先用后付”服务。
实测下来我们发现,淘宝、抖音的外链逐步在微信打通,但体验上有一定的割裂感。而京东、快手、拼多多与微信的结合更紧密。同时,京东商品、快手视频支持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拼多多商品可以被分享到QQ空间。以上权限,淘宝、抖音都暂未获得。
左为京东、快手的分享样式
右淘宝、抖音仅链接形式
二、天猫淘宝、京东:平台对打开外链的需求较弱,但仍然支持 很少有用户会在淘宝、京东打开其它平台的商品链接,也鲜有人在电商平台内尝试刷抖音、快手。但我们还是进行了一番测试,发现目前淘宝、京东都能打开各平台商品、视频的链接,只是涉及更深度的操作时,会需要借助浏览器跳转至相应App来完成;拼多多目前还无法识别站外链接,所以也不支持打开其它平台。
依次为淘宝、京东、拼多多淘宝、京东可通过浏览器跳转至外部App拼多多暂时不支持识别外链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出于对微信流量的迎合,淘宝在商品分享界面,将“分享到微信”设置为了第一优先级。并特别强调“链接可打开”。
“分享到微信”被视为商品分享的第一优先级
三、抖音、快手:支持一键跳转电商平台 我们尝试在抖音打开快手视频的链接,在快手观看抖音。发现在外链访问方面,抖、快平台的包容度都比较到位。不仅能在站内直接观看竞对平台的短视频、访问竞对的商品链接,还支持一键跳转至竞对平台,这是令人颇为意外的。
目前,抖、快也都支持打开主流电商平台的商品、店铺、直播等外链,不过后续的购买、进入店铺等行为,同样需要一键跳转至对方平台来实现。
在快手看抖音,在抖音刷快手
总结来看,互联互通推进下,目前平台间的互相访问已没有了直接障碍,需要优化的多是使用体验上的细节。当然,互联互通不止于此,各平台小程序的开放程度,是另一重考评维度。
以规模最大的微信小程序为例,诞生之初,业界对其最大的期待即是电商。张小龙因此特地更正:“小程序不会侧重于某一单一领域,但它确实能为比如电商领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首先体现在十亿级流量的灌注;其次是基于私聊、群聊、公众号、朋友圈等场域可进行的社交营销。Quest Mobile曾统计去年5月主流互联网平台在全渠道和小程序端的流量,发现包括美团外卖、美团优选、同程旅行、京喜、顺丰速运等产品,微信小程序导入的用户量远高于其自有独立APP。
但相较于上述产品普遍借助小程序收获流量红利,目前如天猫、淘宝、抖音等国民App都尚未能上架微信小程序。相较于外链访问上的“大度”,小程序的开放,似乎仍趋于谨慎。也正因此,顶着“天猫”头衔的猫超小程序在微信上线,更为业界所遐想。有媒体因此将其解读为阿里、腾讯互联互通的进一步动作。
部分主流App在微信小程序的上线情况
总结来看,平台间“拆墙”往往是对用户体验与各自利益综合考虑的结果——无正当理由地限制网址链接的识别、解析和正常访问,必然会影响用户体验,乃至损害用户权益。同时,互相开放大多基于“双赢”这一共识。
抖音与饿了么、猫超与微信在小程序上的合作,本质上是流量与货品供应链之间的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张小龙就曾提到,只有足够繁荣的小程序生态,才能培养微信用户借助搜索获取服务的心智。
如今快手电商对淘宝联盟恢复开放,显然也是意在借助外部供应链,丰富其货品。阿里巴巴张勇就曾说:“平台之间的大循环能产生的社会价值,一定远远大过在单一平台内的小循环。平台间如果能够互联互通,肯定会带来新的改革红利。”
虽已上线,但猫超小程序目前仍是一张有待填写的白纸。相较于广泛放开的外链访问权限,更具合作深度、价值的小程序的开放程度显然也还有所不足。或许,距离互联网真正打破各平台的孤岛化,实现互联互通,当下只是开始。
作者:沈嵩男;编辑:斯问
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见锐度、见洞察,聚焦互联网和新商业的创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电商在线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方寸见巅峰!腾讯高手如何做好《Apex 英雄》的手游设计?
UI交互 2022-10-22本文由腾讯光子设计中心的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分别讲述如何实现《Apex 英雄》手游的体验突破与UI创新。更多光子设计中心的好文:上亿人在玩的《和平精英》,如何做好机甲主题创意设计?导语 通过与重磅 IP 合作,《和平精英》打造出「与高达并肩」、「正义战士和平守护」的赛季主题。本文由腾讯光子设计中心的 交互设计 师和视觉 设计师 分别讲述如何实现《 Apex 英雄 》手游的体验突破与UI创新。
更多光子设计中心的好文:
上亿人在玩的《和平精英》,如何做好机甲主题创意设计? 导语 通过与重磅 IP 合作,《和平精英》打造出「与高达并肩」、「正义战士和平守护」的赛季主题。
阅读文章 >
大家好,我是杨泽锋,大家都叫我阿泽,我来自腾讯 IEG 光子设计中心,我是一名游戏交互设计师。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行业交流盛会,本次我和另一位同事 Sandy 一起给大家带来分享,这次我们分享的内容是:方寸见巅峰——ApexM的设计体验突破。
本次分享的内容会分为两部分:
端游功能如何在手游布局 HUD? 手游如何在复杂功能中做简化? 在此抛出一个发散问题:端游移植到手游,体验上会遇到哪些问题?
首先从体验的角度,端转手经常会遇到许多难点,如:这么多功能如何布局 HUD 界面?端游功能这么复杂,照搬还是简化?上图提到的问题都是在端转手中会遇到的重点难点。
由于时间有限,选择两个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也是我认为在研发期间遇到的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第一个难点,端游这么多功能,如何布局 HUD?
传统 PC,键盘主要是负责移动的操控,比如跑跳蹲等基础行为,鼠标则负责开火射击、转视角等操控,大脑对左右手有更清晰的指令。在手游上只能通过搓屏幕,并且双手手指的遮挡会导致屏幕仅剩三分之二区域,在手游上优化操作体验是射击类手游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作为游戏交互设计师,基于端转手的背景下,可以从几个点去进行思考:
操作习惯,不同玩家类型的操作习惯不一样; 继承和改变,因为基于端转手,很多端游的功能很复杂,我们要基于手游的操作布局进行改变; 学习成本,要考虑不同的 IP 玩家和 Apex 手游玩家的不同操作习惯。
如何打造更好的操作体验?ApexM 秉承的交互理念是:简单上手、快捷流畅、爽快炫技,这些理念会在后续的方案中体现。
首先来看一下我们局内战斗的一个框架,因为篇幅有限无法全部罗列,大概有 12 个模块,80+功能,36 个一级操作按钮。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看到这么多的功能和按钮,我们是如何确定在手机上的屏幕位置呢?
首先我认为需要确定一个评估维度。先要确定操作热区,然后是罗列功能优先级,最后综合考虑放置各类按钮的位置,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按钮布局做到设计有理有据。
大家可以先看上图左侧,操作热区可以分为三级,根据手指的操作范围和难易度来划分。
一级热区:操作频率最高,也是交互成本最低,通常都是移动、开火这类基础体验,直接影响玩家完成基础的射击操控体验;
二级热区:二级操作热区可以定位为更好地完成核心操作体验,可以定义为辅助玩家更好地完成射击操作,比如说瞄准、转视角;
三级热区:这个区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对于二指操作的玩家而言已经是比较困难,这些区域的位置通常放置玩法、沟通、与队伍互动相关的按钮。
右侧是我们把 HUD 的核心功能都罗列出来,然后进行优先级排序,这就是我们当前的 HUD 方案。最后会统筹放置各类信息的位置,并且根据实际战斗体验再进行微调。这个方案也适用于大部分玩家,面对新手也较为友好,上手门槛低,信息的呈现更加直接。
当我们很开心地对外测试时,我们的主美 Nono 抛来一个灵魂拷问:这不够 Apex 啊?我们就瞬间心里一紧,想想确实,按照目前的方案,能满足大部分玩家的操控体验,但和目前市面上的 FPS 手游的体验大同小异,如何更加“Apex”?成为一个我们的新的命题。
制作一个更有 Apex 特色化的 HUD 界面,那么什么是 Apex 特色化?通过提炼这句话的内容,我们从体验和视觉的两个差异维度来进行探索。
首先是体验上的差异,不同玩家群体的操作习惯都会不同,比如新手和 IP/进阶玩家的操作体验会带来布局差异。
新手玩家以基础操作为主,更注重信息的平铺直叙,双手紧贴左右布局位置。IP/进阶玩家有 IP 认知基础,在信息和操作上可以尝试一些更加整合性的方案,更符合这类玩家的需求。
衡量的维度是什么?哪些应该变,哪些又不能变?需要有一个衡量标准,我们与战斗组的策划进行多次内部测试,最终达成两个协议。
不变的是基础操作,比如跑跳蹲、开火这类操作不会发生改变,因为玩家有操作习惯,会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
变的是武器栏、技能的操作,这些相对个性化的操作,还可以整合信息:队友信息、辅助功能等,比如说投掷物,可以采用圆盘的投掷物方式,从根本上去符合 I 玩家的操作体验。
另一个差异是视觉维度的差异化。我们从端游提炼了一些视觉特征,比如终极技能居中,武器栏是一个整体,投掷轮盘、斜切元素等等。
在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方案选择,最后关于方向我们有三个选择。还原端游的布局,带来的问题是不符合移动设备的操作体验,比如信息会被拇指挡住;完全创新对我们来说,玩家认知成本太高;最后我们决定还是基于现有的方案基础上,往特色化的方向去靠近。
我们的目标玩家是进阶和 IP 玩家,他对端游是有一定的熟悉度,在 BR 类型的游戏有一定的熟练度。
由于我们是基于 EA 的 Apex 这个 IP 来开发,所以需求都会和 EA 团队合作讨论,我们把这个想法同步给了 EA 团队,很高兴这样的想法也符合 EA 团队的预期,最后双方达成一致,在保留原有方案的基础上,为玩家新增一套新的方案。
左右两套方案的对比,右侧是我们的 HUD2 方案,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的功能色块都发生了改变,位置的改变也导致握持的手势也发生了变化。
大家看一下实际演示视频,这是国外主播的一个操作视频:
大家可以看到,玩家对界面进行了自定义,基于原有的信息进行了整合,玩家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内容呈现也更加简洁。
有句话想和大家分享:不是看到了结果才做,而是做了才有结果。
在做这个方案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挫折,比如说这不符合操作习惯、这个和市面上的操作布局不一样,种种的自我怀疑。在主美的步步紧逼和摧残下,最后才把这套方案呈现给玩家。我们也倡导更多的游戏设计师能够去探索更多的设计可能性。
第二个难点,面对复杂的功能如何简化手游体验呢?
这是 Apex 的一个特色局内系统,据说是 EA 研发团队在战斗中关闭麦克风状态下设计出来的,玩家可以利用这 8 个内容进行各类标记,也获得了许多玩家很高的认可度,甚至有玩家因此写感谢信。
面对这么优秀的战斗沟通系统,我们想的肯定就是先还原,一方面我们是根据 IP 还原端游体验,另一方面以固有的思维去设计。
因此第一版最终采用 6 个标记作为默认功能,玩家可以通过长按标记按钮,呼出轮盘进行标记。我们高兴地进行第一轮测试,但结果并不符合我们预期。
那么完全复刻端游功能,这条路就走不通了吗?我们在用研团队的帮助下,梳理了 2 个核心痛点:
图标数量多且难识别; 战斗节奏快难以高精准标记。 还原的路走不通,我们就换条路走:优化。作为游戏交互设计师,可以运用交互设计中四策略的方式:删除、组织、隐藏、转移。
根据总结的问题,整理了 2 个对应的设计策略:第一是减少数量,第二是使用场景精细化,提升操作效率。接下来我会对这 2 个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分享。
问题 1:图标多且难识别
我们从玩家的使用场景中发现,图标数量太多且造型相似,会造成新手认知门槛高,所以要梳理一下玩家的标记行为,这里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战术性预判,这一类是使用比较低频的,可以考虑隐藏,兼顾高手玩家;
第二类是需要自主判断的,比如像前往、遇敌、物资,要考虑大盘玩家,可以默认保留。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保留最核心、高频的操作,即前往和遇敌的标记,其余则默认隐藏,玩家通过设置可以自行开启,来兼顾高阶玩家的操作需求。
问题 2:战斗节奏快难以高精准标记
这时候我们就想,从规则上入手,是否可以把一些简单规则交给系统来判断。
于是我们将一些有品级划分的物资(里面会有一些通用规则判断),并把这些东西交给了系统,实现自动化,玩家再也不用瞄准了。这样就能给他们减负,而复杂的状况还是交由人脑来判断,保留玩家的手动操作。
解决方案是,在自动化方面,将一些通用规则判断的信息交给系统,减少玩家操作负担;同时在玩家标记后,会及时反馈给队友提示,队友也可以预订物品。玩家的行为和队友的反馈形成闭环,避免信息的遗漏。
手动方面,前往和遇敌需要根据战况判断的信息,要充分确保玩家的操控感,因此我们还是交给玩家自主判断。
当我们将端游的标记系统,部分标记内容简化成自动化就没有问题了吗?显然不是,因为自动化也会带来其他的问题。
比如频繁的标记提醒,还有标记内容不是队友需要的等等,我们又对这些细节进行更多的打磨,在其他环节完善,目的是为了玩家更好的团队协作。
最后的测试结果也符合我们的预期,玩家每局平均操作的次数,从 8 次下降为 2 次,简化的策略极大减少了玩家的操作负担。
简单总结一下设计切入角度:基于功能,从使用场景出发,可以从频率和规则两个角度可以切入。频率角度,高频可以显示,低频操作隐藏;在规则角度,需要精细化的保留手动,通用规则可以考虑自动化。
最后总结本次分享的思路,针对第一个难点我总结了两个内容:
第一个是确立评估维度,快速确定操作布局;
第二个从玩家群体特性出发,结合 IP 的特色做差异化。
针对第二个难点:
第一,善用交互设计的四策略:删除、组织、转移、隐藏;
第二,基于使用场景去简化功能,从频率和规则入手。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王珊:大家好,我是腾讯互娱光子设计中心《ApexM》项目主设王珊。很荣幸今天可以参加 TGDC 这个大分享盛会。今天视觉部分想和大家分享:ApexM 端转手过程中视觉 UI 的继承与创新。
今天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局内系统,浅谈一下我们的栅格化系统。
前面我的同事阿泽分享了局内的 HUD 交互内容,对于一款 FPS 来说,游戏图形的识别性与秩序感的建立至关重要。我们在前期局内的图形设计中,也一度有设计不统一的情况,那后续是做哪些调整,保持这种统一性呢?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栅格化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栅格化系统在网页设计中应用很广泛,但是在游戏 UI 界面中的使用还未被普及,这里由于敏感原因,我们的设计稿无法投放,但是会有一些示范图例。
栅格化的作用核心就是在版式布局上建立辅助参考系统再设计,所有的图形元素尺寸有专属的度量单位,会让界面和图形产生一种隐形的信息秩序感。
怎么使用?简单概括为四步骤:
第一步,定义版面和画布尺寸;
第二步,制定栅格数量;
第三步,确定布局和结构之后;
第四步,利用黄金分割比例对界面和元素进行定位。
中间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分别是:整体的比例、节奏感、空白、层次。
ApexM 在游戏图形图标的设计上,会更加要求外轮廓造型是简洁和概括的,我们会避免很多细碎的细节塑造,更加注重体块感传达出来的直接感受。
局内外所有图形都是基于大家现在看到的规范元素组件去设计,看到这个方块会不会觉得有点像小时候练字用到的田字格,其实它们的道理是相通的。
怎么使用?有一个基本理解,假设我们图标尺寸定义为 48x48 pt,这里是以 pt 为单位,可以把它放大到 400%尺寸进行编辑,再使用 4dp 的网格单位进⾏切分,最后使用关键分割线来作为视觉比例的设计基准。
最后这两幅也是最后的 HUD 效果图,栅格化为 HUD 布局进行了更合理的区域划分,HUD 所有功能模块采用统一绘制尺寸和统一的间距规范,所有的图标、文本、间距都是基于栅格化计算之后再设计的。
栅格化的意义,除了保证清晰度和一致性,也是有利于视觉引导。通过规则以加强视觉层次结构,提升设计理解力;更符合多设备环境的动态响应式设计要求;一致性的 UI 元素规范有益于加快设计进程,避免重复劳动;使设计易于修改和重复使用;更有利于各模块岗位的设计协作,比如发给 CP 方制作也是有规范可循的。
ApexM 手游的目标是,全球化面对更广的玩家群体,去焕发 IP 新的活力,成长为一款长线运营的经典产品。
基于刚才的目标,端转手有许多困难摆在视觉设计师的面前,比如如何找到与端游的设计共性,又能创新凸显出手游独特的视觉调性。
我认为,不论是还原还是创新,设计前都需要先去了解世界观,并且深挖。
Apex 源于《泰坦陨落 2》中持续多年的边境战争后期,发生在太空边缘星球间的传奇竞赛故事。正是因为 Apex 有着和泰坦同源的强科幻故事背景,所以它依然始终保持着一种高科技和重工业的气质,并且这个 IP 体现出非常多例如动感、热烈、朋克、戏剧化等多元特征。
世界观中的许多传奇故事也是为后续做视觉包装提供了非常多的灵感和素材。玩法是 BR、英雄技能、多人小队,有复活机制,且地形多样。
基于 Apex 这样一个庞大的世界观,为了保持与端游一致性,视觉又做了哪些工作?
首先肯定是要对 IP 界面进行梳理和分类。前期我们收到了监修方 Respawn 工作室提供的非常大体量的 UI 资源,首先肯定要进行梳理和分类,在我们不断整理的过程中也开始逐步提炼视觉元素和图形语言。
不仅仅是对局内外的系统,我们对外域传奇故事 CG 中的元素也进行了分析提炼,例如“传奇密客”的屏幕科技元素,“地平线”传奇故事中的电子显示元素等等。这些设定也成为了我们后续做运营类传奇活动包装时,提供了非常多的用来做延展设计的灵感来源。
经过前期大量的提炼和分析,我们也逐步地总结出了更适合手游视觉语言,而扁平化的设计需要依赖严谨的视觉平衡与克制的色彩运用。端游图形基本构成有:斜切、切割、矩形、菱形、点阵排列;质感有:毛玻璃,战损等等。
特别是贯穿在三人小队的旗帜图形,也是成为 SEED 核心视觉元素。界面的色彩使用上保留了端游经典的红白灰的配色组合。
第二步进行模块化的 UI 规范输出。在项目开发周期时限短且需求量巨大的前提下,我们建立了一个建立完善的组件库与规范库,这是保证设计的统一性和延展性的必要前提。
持续做规范化设计能有效地减少试错成本,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议。搭建完整的组件库可方便各模块同学后续快速查找和响应。除了保证输出的统一性,也为后续铺量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前期端游资源梳理、视觉元素提炼与规范制作,又是如何应用?这里将以大厅设计为例为大家分享。
大厅是玩家接触到的第一个界面,也是核心体验中的重要展示部分,承载了各大核心功能与商业化入口。
端游的赛季主题多变,在游戏大厅的设计上也是有很好的延展。手游视觉设计,如何保持视觉平衡能兼具功能性与运营要求,还能传达 ApexM 独有的调性?
初版的大厅设计在内部公布时虽然有认可的声音,但并未能让大家觉得眼前一亮,所以在项目主美的支持下,我们又开始寻找新的方向,寻找更鲜明的记忆点。
就在我们苦于没有灵感的时候,端游 S3 赛季有一段预告片展示的是英雄跳伞前,在船舱内部活动的一些桥段,每个英雄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休息区域,跳伞前也会有升降仓和头顶 LED 屏幕显示小队传奇的照片,整体仪式感非常强。
所以看过这个视频之后,引发了大家很多思考,经过很多轮的脑暴,我们决定试着将从新手引导到最后的游戏结算,整合成一条游戏备赛的概念,贯穿进入游戏各个关键环节,希望利用镜头做流畅过渡,强化视觉表现力。
大厅的背景设定,也就锁定在船舱内部,成为核心体验中的很重要的核心环节。船舱这个概念确定,仅是一个大的前提,落地在具体 UI 设计时,我们同样经历了长时间的推敲和打磨。
期间目标是很明确,比如角色的展示就是 Demo 期就确定会用到半身像。这是和端游不同的一点,但后续切换到组队的时候就会变成全身,目的就是为了让玩家在小画幅手机上看到更好的展示模型品质效果。
与端游相同点在哪里?延续一贯扁平与斜切视觉语言,界面色调也是还原了端游的灰白红的组合,并且保留底部 TAB 页少部分毛玻璃的质感。
与端游不同的是,UI 整体框架会模拟机舱 HUD 操控台,利用 45% 切角与斜切图形元素提炼组合使用。最为重点是非常醒目的红色 Play 按钮,它在中心摆放的位置。前期其实我们也是有一些讨论,最后经过多轮讨论,我们也是觉得这样的摆放位置可以让玩家操作更具仪式感,也是可以区别于其他 FPS 游戏的设计,渐渐地也成为我们手游独有的非常强的记忆点。
综上所述,我们在 IP 视觉继承上可以总结出几个方面:
对 IP 方的海量 UI 资源进行分类整合,便于后续视觉提炼与快速找查; 对端游界面的图形、色彩、质感提炼,并且最重要找到核心 SEED 图形并延展设计,从而强化视觉认知; 模块化的 UI 规范输出; 深挖世界观,例如大厅舱内场景的选择,或者是商城哈蒙德,还有新手引导中的身份证,即便它们并未在端游游戏画面出现过,玩家仍会认为这“还是那个 Apex”,我我们只是让它更完整地呈现出来。 刚才聊了我们基于 IP 的继承,那手游里需要找到自己特性的创新点又有哪些呢?
拿赛季举例,端游是平均每 90 天更新一次大赛季,手游更新内容则更为丰富,分为大小双赛季,并且更新时间更快。除了 BattlePass、运营化的主题包装和赛季商店,赛季币完成局外的兑换与购买,还有其他丰富的运营活动内容并行。
那么赛季视觉包装怎么做?首先我简单说一下赛季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赛季作为竞技类型游戏核心商业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整合了新的卖点、新的角色和皮肤,以及 BattlePass 和其他的特别奖励。它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快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吸引玩家,反复强化玩家对赛季的印象,引导玩家去接触赛季相关的内容。
这里总结了几个设计重点,分别是:主题定位,传奇画像,风格气氛定调,镜头情境感的代入。
大家看到的这个 Apex 端游赛季主题所做的视觉风格拓展,已经很丰富了。ApexM 也会延续了这一设计方式,将更具整体性的主题感氛围做到代入设计,结合新传奇属性,拓展丰富度和新鲜感。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端游赛季主体标识,主要色彩的提炼。
我现在介绍一下 S1 赛季的视觉设计。S1 赛季的主题是“Prime Time 鼎沸之刻”,它是 Apex Game 的一场盛大揭幕赛,整体设计力求最大还原端游的基础上,突出这场顶级赛事的宏大和热烈氛围,地图也是 Apex 的经典战场,世界边缘。
S1 赛季 LOGO,分别是扁平化、3D 和结合动效之后的效果。这个 S1 LOGO 图形上方的 7 个星球,代表了辛迪加组织控制下的 7 个国家,概念是 Apex 在辛迪加世界中举行的首场竞赛。实体 LOGO 演绎也是视觉设计通过分镜方式创意输出,而最终得到的效果呈现。
现在大家看到的 S1 赛季的色彩与视觉元素,也是与端游首赛季保持一致。用到红色作为首赛季的主基调色彩,辅助色为黄黑金,选择融入了热烈氛围的飘带,端游代表性 LOGO 旗帜元素,结合世界边缘有场景的岩浆地貌作为氛围感的烘托,并且保留了端游最具有仪式感的旗帜转场的效果。
现在展示的是赛季商店,赛季商店作为赛季包装系列内容的一部分。前期概念设定受美国一档体育频道 ESPN 演播室启发,最终锁定在了该赛季主题下的商店展厅去延展做设计。
前期综合主美意见,考虑到后续的制作成本,所以后续只需在原 3D 搭建的基础上进行屏幕设计,结合动效与场景的灯光渲染,完成了一个可复制利用的场景模块。
大家看到蓝色的这块就是 S1.5 赛季复用之后的效果。
在视觉元素上的运用,我们选择了 LED 故障风与字母动态展示屏幕的效果结合展厅地面的折射,整体氛围感是更酷炫的。
S1 整套赛季商店设计也成为了一个优秀设计案例,奠定了 ApexM 官网风格。
所以主题化的视觉包装,只要一旦找到了世界观作为切入主线,后面精彩内容的涌现也就顺理成章,但是前期所花费的思考与决策准备时间需要更充分,对于促成好的设计结果尤为重要。
S1 赛季的视觉包装也是确立了我们手游的基本视觉方向,同时也获得了项目与监修方的认可。ApexM 的品牌设计从赛季商店的设计中获得灵感并开始提炼,进行延伸和发展,于是形成了手游自身的品牌调性。某种层面说,游戏视觉和品牌设计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表达。
图上是 S1 赛季的拍脸图,有电子感的故障元素在,我们就是将电子故障感元素替换了之前端游的弹道战损元素。为什么要做替换呢?就是因为战损风在大屏端游上会很容易被识别出来,但换到手机小画幅的局限性,视觉上就会表现成脏色和一些不规则的点儿,替换之后这种电子故障肌理感在手机上看其实也像某种程度的战损。
下面说一下品牌色,我们的手游品牌色也是传承端游,但手游的红会来得比端游更加热烈,对比也更为强烈,而这恰恰就是我们手游想体现的味道:更大胆、更快、更有活力与能量。
现在看到的是 ApexM 商业运营图,设计难度在于,如何做到吸引玩家还能保有强烈独特的品牌感, 而且这个品牌感手游独有的,是可以区别于端游的。
ApexM 每个赛季都有非常鲜明的主题,拿 S2 赛季来举例子,主题是“失真”,它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电音、律动、派对、霓虹灯, 构成了这个赛季的核心概念。
我们选择了紫色代表这个赛季印象色彩,结合 ApexM 故障元素作为基本的构成形式。结合新传奇女 DJ 自身属性,既延续了赛季本身的包装特点,又突出了品牌感,最终呈现的效果也是非常具有 ApexM 的辨识性和冲击力。
基于 IP 创新做一个回答:首先,手游品牌色更加明快,手游与端游整体区分度更高;把原有图形的某些设计细节改为更适合手游的新表达,不仅在平面结构中不断把它强调出来,去广泛应用于大型版面设计,提升图形曝光量;手游也有更完整的赛季展示,更快的更新节奏,和更鲜明的商业化主题包装内容。
综上所述,手游延续 IP 视觉设计是为了让玩家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 Apex。Apex 手游视觉设计所做的一切继承与创新,都是基于产品环境的改变。
手机平台较之于 PC 平台,有着受众群体庞大、小屏幕高 DPI、在线时间更灵活、观察与操作一体等天然区别,随之产生诸如游戏时间碎片化、使用场景复杂、目标用户范围扩展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所以 ApexM 在视觉调性上选择更大胆、更快、更有活力与能量的新表达,希望将 ApexM 带到了用户规模更加庞大的新舞台。
Apex 故事还在继续,ApexM 设计之路也在继续。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谢谢。
转载自光子设计中心公众号:「光子设计中心(GZDesigncenter)」
-
方寸见巅峰!腾讯高手如何做好《Apex 英雄》的手游设计?
UI交互 2022-10-22本文由腾讯光子设计中心的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分别讲述如何实现《Apex 英雄》手游的体验突破与UI创新。更多光子设计中心的好文:上亿人在玩的《和平精英》,如何做好机甲主题创意设计?导语 通过与重磅 IP 合作,《和平精英》打造出「与高达并肩」、「正义战士和平守护」的赛季主题。本文由腾讯光子设计中心的 交互设计 师和视觉 设计师 分别讲述如何实现《 Apex 英雄 》手游的体验突破与UI创新。
更多光子设计中心的好文:
上亿人在玩的《和平精英》,如何做好机甲主题创意设计? 导语 通过与重磅 IP 合作,《和平精英》打造出「与高达并肩」、「正义战士和平守护」的赛季主题。
阅读文章 >
大家好,我是杨泽锋,大家都叫我阿泽,我来自腾讯 IEG 光子设计中心,我是一名游戏交互设计师。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行业交流盛会,本次我和另一位同事 Sandy 一起给大家带来分享,这次我们分享的内容是:方寸见巅峰——ApexM的设计体验突破。
本次分享的内容会分为两部分:
端游功能如何在手游布局 HUD? 手游如何在复杂功能中做简化? 在此抛出一个发散问题:端游移植到手游,体验上会遇到哪些问题?
首先从体验的角度,端转手经常会遇到许多难点,如:这么多功能如何布局 HUD 界面?端游功能这么复杂,照搬还是简化?上图提到的问题都是在端转手中会遇到的重点难点。
由于时间有限,选择两个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也是我认为在研发期间遇到的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第一个难点,端游这么多功能,如何布局 HUD?
传统 PC,键盘主要是负责移动的操控,比如跑跳蹲等基础行为,鼠标则负责开火射击、转视角等操控,大脑对左右手有更清晰的指令。在手游上只能通过搓屏幕,并且双手手指的遮挡会导致屏幕仅剩三分之二区域,在手游上优化操作体验是射击类手游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作为游戏交互设计师,基于端转手的背景下,可以从几个点去进行思考:
操作习惯,不同玩家类型的操作习惯不一样; 继承和改变,因为基于端转手,很多端游的功能很复杂,我们要基于手游的操作布局进行改变; 学习成本,要考虑不同的 IP 玩家和 Apex 手游玩家的不同操作习惯。
如何打造更好的操作体验?ApexM 秉承的交互理念是:简单上手、快捷流畅、爽快炫技,这些理念会在后续的方案中体现。
首先来看一下我们局内战斗的一个框架,因为篇幅有限无法全部罗列,大概有 12 个模块,80+功能,36 个一级操作按钮。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看到这么多的功能和按钮,我们是如何确定在手机上的屏幕位置呢?
首先我认为需要确定一个评估维度。先要确定操作热区,然后是罗列功能优先级,最后综合考虑放置各类按钮的位置,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按钮布局做到设计有理有据。
大家可以先看上图左侧,操作热区可以分为三级,根据手指的操作范围和难易度来划分。
一级热区:操作频率最高,也是交互成本最低,通常都是移动、开火这类基础体验,直接影响玩家完成基础的射击操控体验;
二级热区:二级操作热区可以定位为更好地完成核心操作体验,可以定义为辅助玩家更好地完成射击操作,比如说瞄准、转视角;
三级热区:这个区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对于二指操作的玩家而言已经是比较困难,这些区域的位置通常放置玩法、沟通、与队伍互动相关的按钮。
右侧是我们把 HUD 的核心功能都罗列出来,然后进行优先级排序,这就是我们当前的 HUD 方案。最后会统筹放置各类信息的位置,并且根据实际战斗体验再进行微调。这个方案也适用于大部分玩家,面对新手也较为友好,上手门槛低,信息的呈现更加直接。
当我们很开心地对外测试时,我们的主美 Nono 抛来一个灵魂拷问:这不够 Apex 啊?我们就瞬间心里一紧,想想确实,按照目前的方案,能满足大部分玩家的操控体验,但和目前市面上的 FPS 手游的体验大同小异,如何更加“Apex”?成为一个我们的新的命题。
制作一个更有 Apex 特色化的 HUD 界面,那么什么是 Apex 特色化?通过提炼这句话的内容,我们从体验和视觉的两个差异维度来进行探索。
首先是体验上的差异,不同玩家群体的操作习惯都会不同,比如新手和 IP/进阶玩家的操作体验会带来布局差异。
新手玩家以基础操作为主,更注重信息的平铺直叙,双手紧贴左右布局位置。IP/进阶玩家有 IP 认知基础,在信息和操作上可以尝试一些更加整合性的方案,更符合这类玩家的需求。
衡量的维度是什么?哪些应该变,哪些又不能变?需要有一个衡量标准,我们与战斗组的策划进行多次内部测试,最终达成两个协议。
不变的是基础操作,比如跑跳蹲、开火这类操作不会发生改变,因为玩家有操作习惯,会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
变的是武器栏、技能的操作,这些相对个性化的操作,还可以整合信息:队友信息、辅助功能等,比如说投掷物,可以采用圆盘的投掷物方式,从根本上去符合 I 玩家的操作体验。
另一个差异是视觉维度的差异化。我们从端游提炼了一些视觉特征,比如终极技能居中,武器栏是一个整体,投掷轮盘、斜切元素等等。
在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方案选择,最后关于方向我们有三个选择。还原端游的布局,带来的问题是不符合移动设备的操作体验,比如信息会被拇指挡住;完全创新对我们来说,玩家认知成本太高;最后我们决定还是基于现有的方案基础上,往特色化的方向去靠近。
我们的目标玩家是进阶和 IP 玩家,他对端游是有一定的熟悉度,在 BR 类型的游戏有一定的熟练度。
由于我们是基于 EA 的 Apex 这个 IP 来开发,所以需求都会和 EA 团队合作讨论,我们把这个想法同步给了 EA 团队,很高兴这样的想法也符合 EA 团队的预期,最后双方达成一致,在保留原有方案的基础上,为玩家新增一套新的方案。
左右两套方案的对比,右侧是我们的 HUD2 方案,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的功能色块都发生了改变,位置的改变也导致握持的手势也发生了变化。
大家看一下实际演示视频,这是国外主播的一个操作视频:
大家可以看到,玩家对界面进行了自定义,基于原有的信息进行了整合,玩家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内容呈现也更加简洁。
有句话想和大家分享:不是看到了结果才做,而是做了才有结果。
在做这个方案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挫折,比如说这不符合操作习惯、这个和市面上的操作布局不一样,种种的自我怀疑。在主美的步步紧逼和摧残下,最后才把这套方案呈现给玩家。我们也倡导更多的游戏设计师能够去探索更多的设计可能性。
第二个难点,面对复杂的功能如何简化手游体验呢?
这是 Apex 的一个特色局内系统,据说是 EA 研发团队在战斗中关闭麦克风状态下设计出来的,玩家可以利用这 8 个内容进行各类标记,也获得了许多玩家很高的认可度,甚至有玩家因此写感谢信。
面对这么优秀的战斗沟通系统,我们想的肯定就是先还原,一方面我们是根据 IP 还原端游体验,另一方面以固有的思维去设计。
因此第一版最终采用 6 个标记作为默认功能,玩家可以通过长按标记按钮,呼出轮盘进行标记。我们高兴地进行第一轮测试,但结果并不符合我们预期。
那么完全复刻端游功能,这条路就走不通了吗?我们在用研团队的帮助下,梳理了 2 个核心痛点:
图标数量多且难识别; 战斗节奏快难以高精准标记。 还原的路走不通,我们就换条路走:优化。作为游戏交互设计师,可以运用交互设计中四策略的方式:删除、组织、隐藏、转移。
根据总结的问题,整理了 2 个对应的设计策略:第一是减少数量,第二是使用场景精细化,提升操作效率。接下来我会对这 2 个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分享。
问题 1:图标多且难识别
我们从玩家的使用场景中发现,图标数量太多且造型相似,会造成新手认知门槛高,所以要梳理一下玩家的标记行为,这里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战术性预判,这一类是使用比较低频的,可以考虑隐藏,兼顾高手玩家;
第二类是需要自主判断的,比如像前往、遇敌、物资,要考虑大盘玩家,可以默认保留。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保留最核心、高频的操作,即前往和遇敌的标记,其余则默认隐藏,玩家通过设置可以自行开启,来兼顾高阶玩家的操作需求。
问题 2:战斗节奏快难以高精准标记
这时候我们就想,从规则上入手,是否可以把一些简单规则交给系统来判断。
于是我们将一些有品级划分的物资(里面会有一些通用规则判断),并把这些东西交给了系统,实现自动化,玩家再也不用瞄准了。这样就能给他们减负,而复杂的状况还是交由人脑来判断,保留玩家的手动操作。
解决方案是,在自动化方面,将一些通用规则判断的信息交给系统,减少玩家操作负担;同时在玩家标记后,会及时反馈给队友提示,队友也可以预订物品。玩家的行为和队友的反馈形成闭环,避免信息的遗漏。
手动方面,前往和遇敌需要根据战况判断的信息,要充分确保玩家的操控感,因此我们还是交给玩家自主判断。
当我们将端游的标记系统,部分标记内容简化成自动化就没有问题了吗?显然不是,因为自动化也会带来其他的问题。
比如频繁的标记提醒,还有标记内容不是队友需要的等等,我们又对这些细节进行更多的打磨,在其他环节完善,目的是为了玩家更好的团队协作。
最后的测试结果也符合我们的预期,玩家每局平均操作的次数,从 8 次下降为 2 次,简化的策略极大减少了玩家的操作负担。
简单总结一下设计切入角度:基于功能,从使用场景出发,可以从频率和规则两个角度可以切入。频率角度,高频可以显示,低频操作隐藏;在规则角度,需要精细化的保留手动,通用规则可以考虑自动化。
最后总结本次分享的思路,针对第一个难点我总结了两个内容:
第一个是确立评估维度,快速确定操作布局;
第二个从玩家群体特性出发,结合 IP 的特色做差异化。
针对第二个难点:
第一,善用交互设计的四策略:删除、组织、转移、隐藏;
第二,基于使用场景去简化功能,从频率和规则入手。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王珊:大家好,我是腾讯互娱光子设计中心《ApexM》项目主设王珊。很荣幸今天可以参加 TGDC 这个大分享盛会。今天视觉部分想和大家分享:ApexM 端转手过程中视觉 UI 的继承与创新。
今天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局内系统,浅谈一下我们的栅格化系统。
前面我的同事阿泽分享了局内的 HUD 交互内容,对于一款 FPS 来说,游戏图形的识别性与秩序感的建立至关重要。我们在前期局内的图形设计中,也一度有设计不统一的情况,那后续是做哪些调整,保持这种统一性呢?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栅格化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栅格化系统在网页设计中应用很广泛,但是在游戏 UI 界面中的使用还未被普及,这里由于敏感原因,我们的设计稿无法投放,但是会有一些示范图例。
栅格化的作用核心就是在版式布局上建立辅助参考系统再设计,所有的图形元素尺寸有专属的度量单位,会让界面和图形产生一种隐形的信息秩序感。
怎么使用?简单概括为四步骤:
第一步,定义版面和画布尺寸;
第二步,制定栅格数量;
第三步,确定布局和结构之后;
第四步,利用黄金分割比例对界面和元素进行定位。
中间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分别是:整体的比例、节奏感、空白、层次。
ApexM 在游戏图形图标的设计上,会更加要求外轮廓造型是简洁和概括的,我们会避免很多细碎的细节塑造,更加注重体块感传达出来的直接感受。
局内外所有图形都是基于大家现在看到的规范元素组件去设计,看到这个方块会不会觉得有点像小时候练字用到的田字格,其实它们的道理是相通的。
怎么使用?有一个基本理解,假设我们图标尺寸定义为 48x48 pt,这里是以 pt 为单位,可以把它放大到 400%尺寸进行编辑,再使用 4dp 的网格单位进⾏切分,最后使用关键分割线来作为视觉比例的设计基准。
最后这两幅也是最后的 HUD 效果图,栅格化为 HUD 布局进行了更合理的区域划分,HUD 所有功能模块采用统一绘制尺寸和统一的间距规范,所有的图标、文本、间距都是基于栅格化计算之后再设计的。
栅格化的意义,除了保证清晰度和一致性,也是有利于视觉引导。通过规则以加强视觉层次结构,提升设计理解力;更符合多设备环境的动态响应式设计要求;一致性的 UI 元素规范有益于加快设计进程,避免重复劳动;使设计易于修改和重复使用;更有利于各模块岗位的设计协作,比如发给 CP 方制作也是有规范可循的。
ApexM 手游的目标是,全球化面对更广的玩家群体,去焕发 IP 新的活力,成长为一款长线运营的经典产品。
基于刚才的目标,端转手有许多困难摆在视觉设计师的面前,比如如何找到与端游的设计共性,又能创新凸显出手游独特的视觉调性。
我认为,不论是还原还是创新,设计前都需要先去了解世界观,并且深挖。
Apex 源于《泰坦陨落 2》中持续多年的边境战争后期,发生在太空边缘星球间的传奇竞赛故事。正是因为 Apex 有着和泰坦同源的强科幻故事背景,所以它依然始终保持着一种高科技和重工业的气质,并且这个 IP 体现出非常多例如动感、热烈、朋克、戏剧化等多元特征。
世界观中的许多传奇故事也是为后续做视觉包装提供了非常多的灵感和素材。玩法是 BR、英雄技能、多人小队,有复活机制,且地形多样。
基于 Apex 这样一个庞大的世界观,为了保持与端游一致性,视觉又做了哪些工作?
首先肯定是要对 IP 界面进行梳理和分类。前期我们收到了监修方 Respawn 工作室提供的非常大体量的 UI 资源,首先肯定要进行梳理和分类,在我们不断整理的过程中也开始逐步提炼视觉元素和图形语言。
不仅仅是对局内外的系统,我们对外域传奇故事 CG 中的元素也进行了分析提炼,例如“传奇密客”的屏幕科技元素,“地平线”传奇故事中的电子显示元素等等。这些设定也成为了我们后续做运营类传奇活动包装时,提供了非常多的用来做延展设计的灵感来源。
经过前期大量的提炼和分析,我们也逐步地总结出了更适合手游视觉语言,而扁平化的设计需要依赖严谨的视觉平衡与克制的色彩运用。端游图形基本构成有:斜切、切割、矩形、菱形、点阵排列;质感有:毛玻璃,战损等等。
特别是贯穿在三人小队的旗帜图形,也是成为 SEED 核心视觉元素。界面的色彩使用上保留了端游经典的红白灰的配色组合。
第二步进行模块化的 UI 规范输出。在项目开发周期时限短且需求量巨大的前提下,我们建立了一个建立完善的组件库与规范库,这是保证设计的统一性和延展性的必要前提。
持续做规范化设计能有效地减少试错成本,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议。搭建完整的组件库可方便各模块同学后续快速查找和响应。除了保证输出的统一性,也为后续铺量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前期端游资源梳理、视觉元素提炼与规范制作,又是如何应用?这里将以大厅设计为例为大家分享。
大厅是玩家接触到的第一个界面,也是核心体验中的重要展示部分,承载了各大核心功能与商业化入口。
端游的赛季主题多变,在游戏大厅的设计上也是有很好的延展。手游视觉设计,如何保持视觉平衡能兼具功能性与运营要求,还能传达 ApexM 独有的调性?
初版的大厅设计在内部公布时虽然有认可的声音,但并未能让大家觉得眼前一亮,所以在项目主美的支持下,我们又开始寻找新的方向,寻找更鲜明的记忆点。
就在我们苦于没有灵感的时候,端游 S3 赛季有一段预告片展示的是英雄跳伞前,在船舱内部活动的一些桥段,每个英雄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休息区域,跳伞前也会有升降仓和头顶 LED 屏幕显示小队传奇的照片,整体仪式感非常强。
所以看过这个视频之后,引发了大家很多思考,经过很多轮的脑暴,我们决定试着将从新手引导到最后的游戏结算,整合成一条游戏备赛的概念,贯穿进入游戏各个关键环节,希望利用镜头做流畅过渡,强化视觉表现力。
大厅的背景设定,也就锁定在船舱内部,成为核心体验中的很重要的核心环节。船舱这个概念确定,仅是一个大的前提,落地在具体 UI 设计时,我们同样经历了长时间的推敲和打磨。
期间目标是很明确,比如角色的展示就是 Demo 期就确定会用到半身像。这是和端游不同的一点,但后续切换到组队的时候就会变成全身,目的就是为了让玩家在小画幅手机上看到更好的展示模型品质效果。
与端游相同点在哪里?延续一贯扁平与斜切视觉语言,界面色调也是还原了端游的灰白红的组合,并且保留底部 TAB 页少部分毛玻璃的质感。
与端游不同的是,UI 整体框架会模拟机舱 HUD 操控台,利用 45% 切角与斜切图形元素提炼组合使用。最为重点是非常醒目的红色 Play 按钮,它在中心摆放的位置。前期其实我们也是有一些讨论,最后经过多轮讨论,我们也是觉得这样的摆放位置可以让玩家操作更具仪式感,也是可以区别于其他 FPS 游戏的设计,渐渐地也成为我们手游独有的非常强的记忆点。
综上所述,我们在 IP 视觉继承上可以总结出几个方面:
对 IP 方的海量 UI 资源进行分类整合,便于后续视觉提炼与快速找查; 对端游界面的图形、色彩、质感提炼,并且最重要找到核心 SEED 图形并延展设计,从而强化视觉认知; 模块化的 UI 规范输出; 深挖世界观,例如大厅舱内场景的选择,或者是商城哈蒙德,还有新手引导中的身份证,即便它们并未在端游游戏画面出现过,玩家仍会认为这“还是那个 Apex”,我我们只是让它更完整地呈现出来。 刚才聊了我们基于 IP 的继承,那手游里需要找到自己特性的创新点又有哪些呢?
拿赛季举例,端游是平均每 90 天更新一次大赛季,手游更新内容则更为丰富,分为大小双赛季,并且更新时间更快。除了 BattlePass、运营化的主题包装和赛季商店,赛季币完成局外的兑换与购买,还有其他丰富的运营活动内容并行。
那么赛季视觉包装怎么做?首先我简单说一下赛季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赛季作为竞技类型游戏核心商业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整合了新的卖点、新的角色和皮肤,以及 BattlePass 和其他的特别奖励。它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快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吸引玩家,反复强化玩家对赛季的印象,引导玩家去接触赛季相关的内容。
这里总结了几个设计重点,分别是:主题定位,传奇画像,风格气氛定调,镜头情境感的代入。
大家看到的这个 Apex 端游赛季主题所做的视觉风格拓展,已经很丰富了。ApexM 也会延续了这一设计方式,将更具整体性的主题感氛围做到代入设计,结合新传奇属性,拓展丰富度和新鲜感。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端游赛季主体标识,主要色彩的提炼。
我现在介绍一下 S1 赛季的视觉设计。S1 赛季的主题是“Prime Time 鼎沸之刻”,它是 Apex Game 的一场盛大揭幕赛,整体设计力求最大还原端游的基础上,突出这场顶级赛事的宏大和热烈氛围,地图也是 Apex 的经典战场,世界边缘。
S1 赛季 LOGO,分别是扁平化、3D 和结合动效之后的效果。这个 S1 LOGO 图形上方的 7 个星球,代表了辛迪加组织控制下的 7 个国家,概念是 Apex 在辛迪加世界中举行的首场竞赛。实体 LOGO 演绎也是视觉设计通过分镜方式创意输出,而最终得到的效果呈现。
现在大家看到的 S1 赛季的色彩与视觉元素,也是与端游首赛季保持一致。用到红色作为首赛季的主基调色彩,辅助色为黄黑金,选择融入了热烈氛围的飘带,端游代表性 LOGO 旗帜元素,结合世界边缘有场景的岩浆地貌作为氛围感的烘托,并且保留了端游最具有仪式感的旗帜转场的效果。
现在展示的是赛季商店,赛季商店作为赛季包装系列内容的一部分。前期概念设定受美国一档体育频道 ESPN 演播室启发,最终锁定在了该赛季主题下的商店展厅去延展做设计。
前期综合主美意见,考虑到后续的制作成本,所以后续只需在原 3D 搭建的基础上进行屏幕设计,结合动效与场景的灯光渲染,完成了一个可复制利用的场景模块。
大家看到蓝色的这块就是 S1.5 赛季复用之后的效果。
在视觉元素上的运用,我们选择了 LED 故障风与字母动态展示屏幕的效果结合展厅地面的折射,整体氛围感是更酷炫的。
S1 整套赛季商店设计也成为了一个优秀设计案例,奠定了 ApexM 官网风格。
所以主题化的视觉包装,只要一旦找到了世界观作为切入主线,后面精彩内容的涌现也就顺理成章,但是前期所花费的思考与决策准备时间需要更充分,对于促成好的设计结果尤为重要。
S1 赛季的视觉包装也是确立了我们手游的基本视觉方向,同时也获得了项目与监修方的认可。ApexM 的品牌设计从赛季商店的设计中获得灵感并开始提炼,进行延伸和发展,于是形成了手游自身的品牌调性。某种层面说,游戏视觉和品牌设计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表达。
图上是 S1 赛季的拍脸图,有电子感的故障元素在,我们就是将电子故障感元素替换了之前端游的弹道战损元素。为什么要做替换呢?就是因为战损风在大屏端游上会很容易被识别出来,但换到手机小画幅的局限性,视觉上就会表现成脏色和一些不规则的点儿,替换之后这种电子故障肌理感在手机上看其实也像某种程度的战损。
下面说一下品牌色,我们的手游品牌色也是传承端游,但手游的红会来得比端游更加热烈,对比也更为强烈,而这恰恰就是我们手游想体现的味道:更大胆、更快、更有活力与能量。
现在看到的是 ApexM 商业运营图,设计难度在于,如何做到吸引玩家还能保有强烈独特的品牌感, 而且这个品牌感手游独有的,是可以区别于端游的。
ApexM 每个赛季都有非常鲜明的主题,拿 S2 赛季来举例子,主题是“失真”,它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电音、律动、派对、霓虹灯, 构成了这个赛季的核心概念。
我们选择了紫色代表这个赛季印象色彩,结合 ApexM 故障元素作为基本的构成形式。结合新传奇女 DJ 自身属性,既延续了赛季本身的包装特点,又突出了品牌感,最终呈现的效果也是非常具有 ApexM 的辨识性和冲击力。
基于 IP 创新做一个回答:首先,手游品牌色更加明快,手游与端游整体区分度更高;把原有图形的某些设计细节改为更适合手游的新表达,不仅在平面结构中不断把它强调出来,去广泛应用于大型版面设计,提升图形曝光量;手游也有更完整的赛季展示,更快的更新节奏,和更鲜明的商业化主题包装内容。
综上所述,手游延续 IP 视觉设计是为了让玩家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 Apex。Apex 手游视觉设计所做的一切继承与创新,都是基于产品环境的改变。
手机平台较之于 PC 平台,有着受众群体庞大、小屏幕高 DPI、在线时间更灵活、观察与操作一体等天然区别,随之产生诸如游戏时间碎片化、使用场景复杂、目标用户范围扩展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所以 ApexM 在视觉调性上选择更大胆、更快、更有活力与能量的新表达,希望将 ApexM 带到了用户规模更加庞大的新舞台。
Apex 故事还在继续,ApexM 设计之路也在继续。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谢谢。
转载自光子设计中心公众号:「光子设计中心(GZDesigncenter)」
-
如何做好用户行为设计?四个章节帮你从零开始掌握!
UI交互 2022-10-22编者按:本文从用户行为的特征、相关的设计模型、用户行为设计和验证4个方面,帮你掌握交互设计中的用户行为设计。更多行为设计干货:万字长文!超全面的行为设计指南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通过观察或共情用户行为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可以帮助洞察出更多价值或新的机遇。编者按:本文从用户行为的特征、相关的设计模型、 用户行为设计 和验证4个方面,帮你掌握 交互设计 中的用户行为设计。
更多行为设计干货:
万字长文!超全面的行为设计指南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通过观察或共情用户行为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可以帮助洞察出更多价值或新的机遇。
阅读文章 >
什么是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针对流程进行的设计,为确保用户与产品接触时有符合的行为习惯,保持操作过程的流畅逻辑,需要通过交互设计来引导行为,设计整个行为流程。
流程中需要考虑接触前的信息显示,接触过程中的体验反馈,以及接触后的结果反馈,来给予我们下一步的行为指示。交互流程的目的以提升用户使用产品过程的体验感受为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根据用户习惯设计功能?还是设计可以改变用户原有使用习惯?产品设计该以什么样的交互方式呈现?我们的设计又是否为用户带来愉悦的使用体验?
一、用户行为特征 1. 用户行为的认知塑造
在《俞军产品方法论》中关于用户行为背后原理的阐述,在行为发生前,用户会接受一个情境的刺激,然后用户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去产生一个主观的期望效果,并产生与之对应的行为。行为产生的结果反馈又会成为认知经验,从而可能对用户的下一次行为产生影响。
用户的行为认知具有可塑性,会根据每次行为的反馈积累经验来完善认知模型,每次的结果反馈也会影响用户下一次产生相应行为的判断。可见用户行为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用户行为受以往经验影响,即在使用产品前就会根据认知去引导行为的产生。不只在同一产品中会有这种行为,用户同样会把认知经验也代入到相似产品上,继而有着相同的使用期望和操作行为。
这与尼尔森提出的雅各布定律有着相同的理论结果,作为 10 大可用性原则的提出者,他通过研究发现用户更善于根据已积累的经验来使用产品。
雅各布定律
用户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其他网站上。这意味着用户更喜欢您的网站与他们已经知道的所有其他网站相同的方式工作。
让设计更有说服力的20条经典原则:雅各布定律 编者按:作者整理了 20 条经典原则,并通过正反例子说明这些原则在设计中是如何运用的。
阅读文章 >
遇到新事物时,当产品概念与用户认知不匹配,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就会由于不一样的理解方式而产生困惑,甚至产生持续性的错误操作,所以在设计思考中应尽量考虑用户原有认知习惯。
举个较简单的例子,在抖音习惯了竖屏沉浸式浏览短视频的行为后,在相应视频类产品也会产生同样需求的场景,提供对应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有助于用户使用产品提升平台内容的消费曝光,相同的交互方式和内容信息展示也有助于降低用户理解成本,提升使用体验。
2. 习惯养成的用户体验
认知负荷
为什么用户更喜欢根据已有经验来使用产品?这就需要了解另一个概念,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是指一个人工作记忆中正在使用的注意力或者精神力总量。
人对信息的理解、短时记忆存储是有容量限制的,当我们的大脑接收的信息超过了上限, 就会减慢大脑信息处理的效率,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必然会增加大脑的认知负荷,进而影响到判断与决策。
而用户在操作任务时,相关信息又会存储在大脑的短期记忆中,在理解页面信息时,需要识别、思考、记忆越多就会产生负荷。
表现在用户自身上的就会觉得复杂,“这个是什么意思?”、“接下来要做什么”等等问题都会转变成负向的情绪反馈。
所以用户行为的习惯性是因为行为反馈符合自身认知,这样让产品使用起来更“简单”。好的设计不需要让用户过多思考,这也指导我们设计师在方案思考的时候要可能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习惯迁移
既然用户行为习惯如此重要,那么就无法改变了吗?
一般来说,旧的行为体验越久,形成的沉没成本越高,由于损失厌恶心理的存在,用户接受新体验方式的意愿会越低,沉没成本是指过去的决策所产生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等。
用户和产品的关系在于价值互换,如果一个产品对用户来说没有价值,即使体验再好也不会去用,而当用户因为需求价值来使用产品时,如果体验足够好就可能留下来,用户习惯迁移的最迫切问题就是怎样让新的产品(体验)所能提供的用户使用价值,足够忽略沉没成本的损失。
在《俞军产品方法论》中,给出了提升用户价值有三种方式:让新体验最大化,让旧体验最小化,降低替换成本,三者互相影响。
在产品设计中,我认为尽可能的根据用户行为习惯去设计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和使用产品,为用户习惯设计不是简单的对竞品模仿复制功能使用,而是更多关注用户自身的行为需求去提供更多的产品价值,提升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做到有价值的设计创新。
抖音目前的成功毋庸置疑,它改变了原有的视频浏览方式,通过沉浸式内容展示提升了用户专注度,滑动切换视频保证了视频浏览的延续性,将音乐当成视频素材进行二次创作等等一系列创新都提升了产品价值。
所有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学习,但是好的习惯用户只需要学习一次,上滑手势的交互动作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对视频流内容获取也有着很强的成瘾性,很容易形成行为习惯。
作为抖音前身的 Musically,创始人朱骏通过观察当代年轻人在手机上的使用,将原本教育平台的构想转向做娱乐化平台适应人群行为习惯。
年轻人有着极强的个性表现需求,并且已经在诸如 YouTube,Snapchat 等平台懂得如何剪辑,拍摄视频,内容生产不需要有过多的学习成本。但即便如此,还是发现了平台用户的上传频率不高,用户很难保持高活跃的产出。
后来为了养成用户随时随地创作内容的习惯,将产品价值调整为专业对口型 APP,顺应当时一个对口型挑战的节目观众的模仿需求,进一步降低了内容生产门槛,优化了原本普遍认知下的上传拍好的视频片段到软件,再添加音乐进行剪辑的流程,这也极大的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
我很认同他说的,一个产品成功的核心,其实是因为他的一个功能很能打,不在于一直增加功能。
二、用户行为模型 商业产品开发最终都是为实现商业价值,循序渐进地培养用户行为习惯,有助于更高的留存,对于用户行为设计、习惯设计,本质上都是通过一系列优秀的体验来强化行为习惯,加强用户需求与产品价值间的关联,让用户自然而然的形成品牌认知,比如当用户想打车或者想购物时心中所浮现的产品。
在行为设计中,有诸多因素会影响用户是否会去使用产品/功能,福格模型将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总结成以下概念:
B=MAP
这个概念看似简单,但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行为,并且有很强的通用性,这个概念由行为科学家福格提出来,为各个领域的行为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福格行为模型
当动机 (M)、能力 (A) 和提示 (P) 同时出现时,就会发生行为 (B)
如何提高设计转化?先学会经典的「福格模型」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要考虑如何吸引用户转化。
阅读文章 >
希望用户具有哪些行为,用策略进行引导,设计满足三个条件的方案或制造条件满足,福格模型对我们的设计方向也提供了更多的想法。
总的来说,为触发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行为,需要给予用户足够的动机,帮助用户获得能力,设计足够明显的提示。
在动机方面可以考虑用户自身想要的内在需求,或通过外界获得利益激励,也可以根据用户心理需求形成用户间竞争、跟风、群聚等羁绊。
我们在设计上极可能地降低使用门槛,降低复杂程度,帮助用户减轻心理负担或解除忧虑。
考虑当下场景给予明显的提示,做到“需要什么的时候刚好出现什么”,符合自身行为需求,保持用户产品使用流程的连续性也有助于体验的提升。
三、用户行为设计 用户行为是指用户与产品进行交互的方式,设计师根据用户行为特征进行设计,来提升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用户体验,通过福格模型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方案思考方向,在产品行为设计上比较常用的方式可以分成引导和预判两种类型。
引导设计 需要让用户明确当前的状态,知道下一步能做的事情,避免用户行为中断;而预判类型主要需要考虑用户下一步的行为,当用户有明确的行为目标时,辅助用户高效完成。
1. 引导 未完成效应
利用心理学上的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来提升用户对未完成状态的关注度,比如以进度条形式的任务类型。部分遮挡的内容信息设计方式也可以传达给用户,滑动可以查看更多内容的行为引导。
让设计更有说服力的20条经典原则:冯·雷斯托夫效应、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编者按:文章将设计理论运用到实际案例中进行分析,更有助于理解。
阅读文章 >
信息提示
在用户操作过程中,通过信息提示可以让用户明确不同操作行为的结果反馈,引导用户做出符合自己预期的行为,降低不确定性和误操作。
比如通过下拉操作出现的淘宝二楼,和微信中语音信息的发送都进行了信息提示。
视觉动线
通过对用户视线方向进行引导,达到传达提示作用,在游戏设计中比较常用于方向指引。
如光遇中,用户行进方向错误时,会有些微的镜头偏移到正确方向来进行提示,或者如原神中,直接以道路的行进方向来提示位置信息。
物理映射
通过隐喻设计的方式,让用户联想与物理环境中相似事物的特征,通过拟物的方式建立联系,将现实生活中的认知代入产品中,以达到降低理解成本的作用。
比如在好好住中,利用陀螺仪来模拟物体掉落的重力感,增强了徽章的真实感和趣味性,网易云音乐模拟了黑胶唱片换盘、播放暂停等操作,仪式感满满。
2. 预判 符合情境
产品设计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合时宜,在不同的情境中,用户的行为和意图也会有所不同,针对性的进行区分设计才会更符合用户预期。
比如在美团外卖中,在午间或晚间不同时间段打开的内容推荐也会有所差异,会根据时间段区分不同的内容展示。
高频行为
用户与产品的关系是,用户通过产品的使用来解决自身需求。在支付宝中,作为支付平台,用户间的高频行为是转账、发红包等交易行为,给予更多显示可以降低查找成本。
腾讯视频作为内容平台,内容推荐的优先级也受用户喜好等因素影响,在一般情况下,用户手动标记的追剧内容会比单纯平台内容推荐更有播放需求,也更容易触达用户提升播放动机。
临时反馈
在一些流程设计中可能存在较强的上下步骤连续性,在系列行为完成前,用户的关注度会更高。当原流程中,若短时间内重要的反馈信息需要强调时,将信息以成本最低的方式直接曝光给用户,可以提升在整个流程中的高效率体验。
饿了么作为外卖应用,当用户下单后到收到外卖之前,再次使用 APP,关注度最高的是当前订单配送的位置时效,收货后订单状态的优先级就会被降低,通过临时状态的显示规则,可以灵活的解决信息显示优先级的不同状态。
同样在 iOS 短信验证码的获取过程中,因为验证码的获取和输入有着较强的关联,收到短信后直接显示便于填写,输入之后信息的需求降低,可以间隔时间或操作后自动消失。
简化流程
在功能使用中,设计师应该在功能使用,有符合用户行为认知的前提下,尽可能不需要让用户频繁操作,应该缩短操作路径,减少多余思考成本。
在微博首页的信息流中,当没有评论数时点击,会在当前页面直接显示进入评论流程,不中断当前信息浏览的状态;当有评论时点击,会进入详情页的评论区。
一般来说,签到都是为了提升用户活跃的功能,通过外部奖励养成启动 APP 的习惯。朴朴中用户点击签到入口,跳转到签到页时,会自动进行签到,在用户目的明确的情况下减少了还需手动再次触发点击的行为。
四、用户行为验证 在设计方案的分析中,我们会设想最理想的用户行为路径来思考,但用户实际的产品使用过程有时候会与我们设想的有所差异。
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到用户的行为路径可能不只是一个线性活动,需要考虑多种行为路径的情况加以权衡。并且我们所做的设计是针对某一类群体的行为,而非独立的某一个用户,考虑这类群体的行为共通性,才避免陷入过于过于绝对的细节判断。
为了设计更符合用户行为的方案,用户调研应贯穿整个流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来辅助我们做设计决策。
定性分析一般可以通过用户访谈的方式来来了解用户体验的具体反馈和原因。
定量分析通过埋点数据来验证群体行为的普遍特征,常用的数据主要关注以下两种类型:
使用数据:
PV:进入页面或者功能使用的次数 UV:进入页面或者是功能使用的用户个数,基于 PV 进行查重 曝光率:进入用户视野中的次数 步骤转化:
转化率:完成上一个步骤到下一个步骤的用户个数百分比 参考资料:
尼尔森诺曼集团 Nielsen Norman Group: www.nngroup.com 福格行为模型 B=MAP: https://behaviormodel.org/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小馒头的交互笔记」
-
如何做好用户行为设计?四个章节帮你从零开始掌握!
UI交互 2022-10-22编者按:本文从用户行为的特征、相关的设计模型、用户行为设计和验证4个方面,帮你掌握交互设计中的用户行为设计。更多行为设计干货:万字长文!超全面的行为设计指南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通过观察或共情用户行为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可以帮助洞察出更多价值或新的机遇。编者按:本文从用户行为的特征、相关的设计模型、 用户行为设计 和验证4个方面,帮你掌握 交互设计 中的用户行为设计。
更多行为设计干货:
万字长文!超全面的行为设计指南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通过观察或共情用户行为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可以帮助洞察出更多价值或新的机遇。
阅读文章 >
什么是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针对流程进行的设计,为确保用户与产品接触时有符合的行为习惯,保持操作过程的流畅逻辑,需要通过交互设计来引导行为,设计整个行为流程。
流程中需要考虑接触前的信息显示,接触过程中的体验反馈,以及接触后的结果反馈,来给予我们下一步的行为指示。交互流程的目的以提升用户使用产品过程的体验感受为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根据用户习惯设计功能?还是设计可以改变用户原有使用习惯?产品设计该以什么样的交互方式呈现?我们的设计又是否为用户带来愉悦的使用体验?
一、用户行为特征 1. 用户行为的认知塑造
在《俞军产品方法论》中关于用户行为背后原理的阐述,在行为发生前,用户会接受一个情境的刺激,然后用户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去产生一个主观的期望效果,并产生与之对应的行为。行为产生的结果反馈又会成为认知经验,从而可能对用户的下一次行为产生影响。
用户的行为认知具有可塑性,会根据每次行为的反馈积累经验来完善认知模型,每次的结果反馈也会影响用户下一次产生相应行为的判断。可见用户行为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用户行为受以往经验影响,即在使用产品前就会根据认知去引导行为的产生。不只在同一产品中会有这种行为,用户同样会把认知经验也代入到相似产品上,继而有着相同的使用期望和操作行为。
这与尼尔森提出的雅各布定律有着相同的理论结果,作为 10 大可用性原则的提出者,他通过研究发现用户更善于根据已积累的经验来使用产品。
雅各布定律
用户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其他网站上。这意味着用户更喜欢您的网站与他们已经知道的所有其他网站相同的方式工作。
让设计更有说服力的20条经典原则:雅各布定律 编者按:作者整理了 20 条经典原则,并通过正反例子说明这些原则在设计中是如何运用的。
阅读文章 >
遇到新事物时,当产品概念与用户认知不匹配,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就会由于不一样的理解方式而产生困惑,甚至产生持续性的错误操作,所以在设计思考中应尽量考虑用户原有认知习惯。
举个较简单的例子,在抖音习惯了竖屏沉浸式浏览短视频的行为后,在相应视频类产品也会产生同样需求的场景,提供对应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有助于用户使用产品提升平台内容的消费曝光,相同的交互方式和内容信息展示也有助于降低用户理解成本,提升使用体验。
2. 习惯养成的用户体验
认知负荷
为什么用户更喜欢根据已有经验来使用产品?这就需要了解另一个概念,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是指一个人工作记忆中正在使用的注意力或者精神力总量。
人对信息的理解、短时记忆存储是有容量限制的,当我们的大脑接收的信息超过了上限, 就会减慢大脑信息处理的效率,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必然会增加大脑的认知负荷,进而影响到判断与决策。
而用户在操作任务时,相关信息又会存储在大脑的短期记忆中,在理解页面信息时,需要识别、思考、记忆越多就会产生负荷。
表现在用户自身上的就会觉得复杂,“这个是什么意思?”、“接下来要做什么”等等问题都会转变成负向的情绪反馈。
所以用户行为的习惯性是因为行为反馈符合自身认知,这样让产品使用起来更“简单”。好的设计不需要让用户过多思考,这也指导我们设计师在方案思考的时候要可能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习惯迁移
既然用户行为习惯如此重要,那么就无法改变了吗?
一般来说,旧的行为体验越久,形成的沉没成本越高,由于损失厌恶心理的存在,用户接受新体验方式的意愿会越低,沉没成本是指过去的决策所产生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等。
用户和产品的关系在于价值互换,如果一个产品对用户来说没有价值,即使体验再好也不会去用,而当用户因为需求价值来使用产品时,如果体验足够好就可能留下来,用户习惯迁移的最迫切问题就是怎样让新的产品(体验)所能提供的用户使用价值,足够忽略沉没成本的损失。
在《俞军产品方法论》中,给出了提升用户价值有三种方式:让新体验最大化,让旧体验最小化,降低替换成本,三者互相影响。
在产品设计中,我认为尽可能的根据用户行为习惯去设计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和使用产品,为用户习惯设计不是简单的对竞品模仿复制功能使用,而是更多关注用户自身的行为需求去提供更多的产品价值,提升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做到有价值的设计创新。
抖音目前的成功毋庸置疑,它改变了原有的视频浏览方式,通过沉浸式内容展示提升了用户专注度,滑动切换视频保证了视频浏览的延续性,将音乐当成视频素材进行二次创作等等一系列创新都提升了产品价值。
所有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学习,但是好的习惯用户只需要学习一次,上滑手势的交互动作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对视频流内容获取也有着很强的成瘾性,很容易形成行为习惯。
作为抖音前身的 Musically,创始人朱骏通过观察当代年轻人在手机上的使用,将原本教育平台的构想转向做娱乐化平台适应人群行为习惯。
年轻人有着极强的个性表现需求,并且已经在诸如 YouTube,Snapchat 等平台懂得如何剪辑,拍摄视频,内容生产不需要有过多的学习成本。但即便如此,还是发现了平台用户的上传频率不高,用户很难保持高活跃的产出。
后来为了养成用户随时随地创作内容的习惯,将产品价值调整为专业对口型 APP,顺应当时一个对口型挑战的节目观众的模仿需求,进一步降低了内容生产门槛,优化了原本普遍认知下的上传拍好的视频片段到软件,再添加音乐进行剪辑的流程,这也极大的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
我很认同他说的,一个产品成功的核心,其实是因为他的一个功能很能打,不在于一直增加功能。
二、用户行为模型 商业产品开发最终都是为实现商业价值,循序渐进地培养用户行为习惯,有助于更高的留存,对于用户行为设计、习惯设计,本质上都是通过一系列优秀的体验来强化行为习惯,加强用户需求与产品价值间的关联,让用户自然而然的形成品牌认知,比如当用户想打车或者想购物时心中所浮现的产品。
在行为设计中,有诸多因素会影响用户是否会去使用产品/功能,福格模型将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总结成以下概念:
B=MAP
这个概念看似简单,但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行为,并且有很强的通用性,这个概念由行为科学家福格提出来,为各个领域的行为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福格行为模型
当动机 (M)、能力 (A) 和提示 (P) 同时出现时,就会发生行为 (B)
如何提高设计转化?先学会经典的「福格模型」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要考虑如何吸引用户转化。
阅读文章 >
希望用户具有哪些行为,用策略进行引导,设计满足三个条件的方案或制造条件满足,福格模型对我们的设计方向也提供了更多的想法。
总的来说,为触发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行为,需要给予用户足够的动机,帮助用户获得能力,设计足够明显的提示。
在动机方面可以考虑用户自身想要的内在需求,或通过外界获得利益激励,也可以根据用户心理需求形成用户间竞争、跟风、群聚等羁绊。
我们在设计上极可能地降低使用门槛,降低复杂程度,帮助用户减轻心理负担或解除忧虑。
考虑当下场景给予明显的提示,做到“需要什么的时候刚好出现什么”,符合自身行为需求,保持用户产品使用流程的连续性也有助于体验的提升。
三、用户行为设计 用户行为是指用户与产品进行交互的方式,设计师根据用户行为特征进行设计,来提升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用户体验,通过福格模型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方案思考方向,在产品行为设计上比较常用的方式可以分成引导和预判两种类型。
引导设计 需要让用户明确当前的状态,知道下一步能做的事情,避免用户行为中断;而预判类型主要需要考虑用户下一步的行为,当用户有明确的行为目标时,辅助用户高效完成。
1. 引导 未完成效应
利用心理学上的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来提升用户对未完成状态的关注度,比如以进度条形式的任务类型。部分遮挡的内容信息设计方式也可以传达给用户,滑动可以查看更多内容的行为引导。
让设计更有说服力的20条经典原则:冯·雷斯托夫效应、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编者按:文章将设计理论运用到实际案例中进行分析,更有助于理解。
阅读文章 >
信息提示
在用户操作过程中,通过信息提示可以让用户明确不同操作行为的结果反馈,引导用户做出符合自己预期的行为,降低不确定性和误操作。
比如通过下拉操作出现的淘宝二楼,和微信中语音信息的发送都进行了信息提示。
视觉动线
通过对用户视线方向进行引导,达到传达提示作用,在游戏设计中比较常用于方向指引。
如光遇中,用户行进方向错误时,会有些微的镜头偏移到正确方向来进行提示,或者如原神中,直接以道路的行进方向来提示位置信息。
物理映射
通过隐喻设计的方式,让用户联想与物理环境中相似事物的特征,通过拟物的方式建立联系,将现实生活中的认知代入产品中,以达到降低理解成本的作用。
比如在好好住中,利用陀螺仪来模拟物体掉落的重力感,增强了徽章的真实感和趣味性,网易云音乐模拟了黑胶唱片换盘、播放暂停等操作,仪式感满满。
2. 预判 符合情境
产品设计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合时宜,在不同的情境中,用户的行为和意图也会有所不同,针对性的进行区分设计才会更符合用户预期。
比如在美团外卖中,在午间或晚间不同时间段打开的内容推荐也会有所差异,会根据时间段区分不同的内容展示。
高频行为
用户与产品的关系是,用户通过产品的使用来解决自身需求。在支付宝中,作为支付平台,用户间的高频行为是转账、发红包等交易行为,给予更多显示可以降低查找成本。
腾讯视频作为内容平台,内容推荐的优先级也受用户喜好等因素影响,在一般情况下,用户手动标记的追剧内容会比单纯平台内容推荐更有播放需求,也更容易触达用户提升播放动机。
临时反馈
在一些流程设计中可能存在较强的上下步骤连续性,在系列行为完成前,用户的关注度会更高。当原流程中,若短时间内重要的反馈信息需要强调时,将信息以成本最低的方式直接曝光给用户,可以提升在整个流程中的高效率体验。
饿了么作为外卖应用,当用户下单后到收到外卖之前,再次使用 APP,关注度最高的是当前订单配送的位置时效,收货后订单状态的优先级就会被降低,通过临时状态的显示规则,可以灵活的解决信息显示优先级的不同状态。
同样在 iOS 短信验证码的获取过程中,因为验证码的获取和输入有着较强的关联,收到短信后直接显示便于填写,输入之后信息的需求降低,可以间隔时间或操作后自动消失。
简化流程
在功能使用中,设计师应该在功能使用,有符合用户行为认知的前提下,尽可能不需要让用户频繁操作,应该缩短操作路径,减少多余思考成本。
在微博首页的信息流中,当没有评论数时点击,会在当前页面直接显示进入评论流程,不中断当前信息浏览的状态;当有评论时点击,会进入详情页的评论区。
一般来说,签到都是为了提升用户活跃的功能,通过外部奖励养成启动 APP 的习惯。朴朴中用户点击签到入口,跳转到签到页时,会自动进行签到,在用户目的明确的情况下减少了还需手动再次触发点击的行为。
四、用户行为验证 在设计方案的分析中,我们会设想最理想的用户行为路径来思考,但用户实际的产品使用过程有时候会与我们设想的有所差异。
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到用户的行为路径可能不只是一个线性活动,需要考虑多种行为路径的情况加以权衡。并且我们所做的设计是针对某一类群体的行为,而非独立的某一个用户,考虑这类群体的行为共通性,才避免陷入过于过于绝对的细节判断。
为了设计更符合用户行为的方案,用户调研应贯穿整个流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来辅助我们做设计决策。
定性分析一般可以通过用户访谈的方式来来了解用户体验的具体反馈和原因。
定量分析通过埋点数据来验证群体行为的普遍特征,常用的数据主要关注以下两种类型:
使用数据:
PV:进入页面或者功能使用的次数 UV:进入页面或者是功能使用的用户个数,基于 PV 进行查重 曝光率:进入用户视野中的次数 步骤转化:
转化率:完成上一个步骤到下一个步骤的用户个数百分比 参考资料:
尼尔森诺曼集团 Nielsen Norman Group: www.nngroup.com 福格行为模型 B=MAP: https://behaviormodel.org/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小馒头的交互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