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mu加速出海:复制第二个拼多多?
设计动态 2022-10-26拼多多正在加码出海业务,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首站进军美国市场后,10月18日超越Amazon Shopping登顶美国App Store免费购物应用榜单第一。除北美之外,有消息称拼多多也已在非洲上线了Temu。 在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上,6美元可拼多多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首站进军美国市场后,10月18日登顶美国App Store免费购物应用榜单第一。同样依靠低价商品策略,迅速起量的Temu,还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拼多多式的奇迹呢?一起来看看~
拼多多正在加码出海业务,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首站进军美国市场后,10月18日超越Amazon Shopping登顶美国App Store免费购物应用榜单第一。除北美之外,有消息称拼多多也已在非洲上线了Temu。
在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上,6美元可以买到一盏精致的台灯,比亚马逊便宜一半还多,0.99美元买到一个手机壳,0.34美元买到一款项链……
不仅如此,Temu还为新用户提供30%的折扣力度,有诸多1美分商品可以挑选,同时享受“退款不退货”的服务。低廉的价格让一些消费者大呼:要实现购物自由了。
为了打开用户心智,Temu一个月的广告费就要花掉差不多10亿元,可以在FaceBook、TikTok等多个地方看到它的投放。
但这还只是开始。在拼多多第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除了首度对外回应最近颇受外界关注的出海业务外,还表示拼多多依旧在发展期,“加大投入以及加强我们的核心能力,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不仅仅是财力上的投入。Temu团队继续秉持着拼多多“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一位Temu合作方表示,对方经常2点多还在线,周六日照常处理工作。为了提高招商速度,Temu招聘了大量买手助理,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招商和选品。一位买手助理称,她经常从早上11点工作到凌晨,几乎没有休息。
拼多多用3年在近乎饱和的电商领域实现突破,用2年多时间在社区团购站稳脚跟。这一次,Temu还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拼多多式的奇迹吗?
01 低价商品策略,迅速起量 在Temu上,美国消费者们真正体验到了用美元的购买力,比如,3.8美元可以买到一副联想耳机,2美元买到一双拖鞋,不到1美元买到一沓便利贴纸……
还有更便宜的。Temu推出了“1美分选1”的超值优惠活动,每个账号都能花0.01美元选一件商品,还包邮。此外,在Temu 上,不少产品价格都在0.9美元以下,比如0.48美元一个抓夹、0.34美元一套美甲贴、0.69美元一个护肤品小瓶子,加上新用户优惠券,几乎就是白送。
为了向用户最大程度地展示诚意,Temu为新用户提供了30%的折扣力度。Tech星球浏览发现,不同的品类折扣也不同,玩具品类最高折扣可以达到90%。要是用户不满意自己收到的商品,无需退货便可退款。
虽然,Temu并没有上线“砍一刀”功能。不过,只要将链接分享给朋友,双方都能享受40%的折扣。这有一点类似于国内好友拼单的模式。因此,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波自来水分享。一些人甚至找到了最佳省钱攻略,一位IP地址在美国的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折扣上限是10美元,而40%的折扣拼到25美元刚好可以优惠10美元,买25美元是最划算的。
就连跨境行业最恼人的物流,Temu也没有拉胯。一位北美消费者向Tech星球介绍,自己买了一件毛衣和一些小玩意,基本一周左右就到了,运输速度很快,“慢的话,2周内也肯定能到。”
Tech星球浏览发现,Best Seller 里面大部分都是低价商品,且在迅速起量。就在一周前,爆款商品的销量大多是2000至3000的销量,比如一款售价0.69美元,规格为100张的彩色折纸有2000多个销量,现在已经有一些销量超过了5000,比如一份双面洗碗擦,售价为1.69美元,销量有近6000多个,一款围裙,售价为1.99美元,销量有近8000件。
大部分消费者对Temu这款App的评价是,便宜且物流及时。不少用户评价道:自己是在Facebook上看到了App的链接,本来不打算购买,但看到产品价格以及快速的物流后,打算持续再次下单。当然,也有一些用户因为物流太慢,打出了一星差评。
02 冲上第一,Temu做了什么 除了低价,财大气粗的Temu打开用户心智的方法便是广告投放。
在Temu之前,国内另一家出海企业SheIn(希音)赶上了网红商业化之前的营销机会。早在2010年,SheIn就开始用“红人推荐”的方式为站点引流,当时,与 SheIn 合作的一位网红当时只需30美元,到了2016年则要 5万美元。
如今,Temu已经错过了流量红利的窗口期,浙商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海外电商获客成本平均为4.5美金/用户,目前获客成本达到40美金/用户。
但是相比于早期SheIn,已经上市的拼多多拥有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和更雄厚的资金,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拼多多有近200亿现金。他们第一个月准备了10亿元砸向市场,试图在用户心中建立“Team up,Price down”的品牌形象。
同时,Temu模仿SheIn,在TikTok上联手网红推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try-on haul(开箱试穿变装)活动。
一位Temu红人意向合作商告诉Tech星球,现在来看Temu什么类型的红人都会接,可能因为项目处于刚启动阶段,目前还没有大面积铺开。
即便如此,Temu在Facebook的投放也非常多。一位FaceBook代理称,“预算几乎每天都在增加,非常大。”
不过,一些小的代理商并不感冒。一位Temu广告意向合作商告诉Tech星球,Temu几乎给出了行业底价,基本没得赚,审批流程还长,“合同约束多,试图花1块钱产生2块甚至3块的作用。”
在投放加持下,Temu于10月16日已经进入了美国购物类App前五。10月18日,Temu已经力压亚马逊进入在美国购物榜排名第一,而且位列总榜第九,比Google、Facebook还要靠前。
这样的操作和当初SheIn的做法颇为相似。
“我们也充分理解海外业务将会充满挑战,需要不断的尝试”,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表示,拼多多不会去简单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会努力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价值。这个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于公司和团队都非常有价值。
现在来看,拼多多的第一步首先是让用户知道Temu,然后才会所有创新。
03 在海外复制第二个拼多多? 在跨境卖家心中有一杆标尺:亚马逊低于5美元、SheIn低于2美元以下,几乎很少有人愿意做。这意味着极薄的利润空间。
但Temu的到来,打破了卖家心目中的标尺。在跨境卖家的交流群中,一位卖家分享道,拼多多的招商经理认为,超过1688同款1.5倍报价以上的,缺乏诚意。他们要求供货价至少比1688同款便宜10%-20%,如果材质不一样,可以自己把握尺度。
这意味着商家的利润空间可能会大幅度压缩,但并不意味着没钱赚。一位商家告诉Tech星球,1688好多报价利润都不止10%。
不过,利润薄弱在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些中间商没办法加入到拼多多的跨境盛宴中。大部分卖家认为这样的定价策略其实适合工厂,尤其是自身具备爆款能力的工厂。
低价是Temu的一大特色。和拼多多不一样的是,Temu商家只需要提供产品,发货和定价都由平台决定,这意味着Temu有点儿自营的味道。
一位跨境电商资深人士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平台自营的好处是价格、Listing描述等都可以平台可控给客户,包括后期产品品质出问题都可以直接下架,可以很大程度规避之前给卖家自营的问题,卖家只要供货就可以。
但一切并非这么简单。
曾经瞄准美国城市以外中下层消费者的美版拼多多Wish,股价连续多日低于1美元了,其股东曾表示,Wish将长期保持业绩不增长或者负增长,并且不能盈利。
Wish选择平台模式,商家自己经营,在后期商户大量用户后,无法做好产品质量,导致用户复购率和满意度下降,最后投出去的流量无法换来销量,股价持续下滑。
Temu没有选择Wish一样选择做平台,而是类似于直营的模式,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复购。
一位跨境行业资深人士分析称,Temu如果是定位做跟拼多多一样百货类目,还是有前途的,如果盲目搞服装这块估计平台后期还是会出问题,毕竟供应链不专业,非服饰类目的品控比较可控,且拼多多本身有很多工厂卖家了,最好不要再想着跟SheIn、Amazon去抢服装市场了,还是把家居标品好物等作为自己的主打方向。
退一步讲,拼多多在国内崛起得益于水果和居家百货这两大品类,但是现在拼多多完全没有必要去海外做水果,而服装上又有SheIn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于是百货成为了最佳选择。
一位Wish的大卖家在社交平台上表示,Wish的整个平台流量大部分都来自Facebook和google广告。普通做独立站1亿美元营业额给FaceBook广告费就要占一半。Wish烧了这么多年,已经烧不动了,而且现在大量的卖家涌入FaceBook,Google 广告,广告费只能一涨再涨。
这同样是Temu面临的困境。拼多多的崛起靠得是低廉的获客成本、成熟的基础设施,但现在Temu和Wish一样,没有便宜的获客渠道,也缺乏相对成熟的基础设施、产品利润也不够高。Temu必须想办法保证产品质量,以此提高复购。
互联网巨头出海多年,除去Tik Tok短时间风靡全球外,许多和线下接壤的商业模式都未能在短时间内爆发。Temu会是一个例外吗?
作者:王琳
来源公众号:Tech星球(ID:tech618);Tech星球,聚焦互联网前沿科技和新商业。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Tech星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除了做“二手生意”,闲鱼还能成为谁?
设计动态 2022-10-26“一个二手交易平台,也要整七天无理由退货那套?这真是疯了。”朋友圈里,做美妆代购生意的微商卖家发出感叹。 韩代商家程欣欣在朋友圈做熟人生意,将陌生客户变成熟人客户,闲鱼成了她的好帮手之一。 但程欣欣觉得,如今在闲鱼上获取流量越来越难了,一方面,“价格拼不过拼多作为二手交易平台的代表者之一,闲鱼的发展一直备受行业关注,比如近期闲鱼新增了《闲鱼社区七天无理由退货规范》一事就引发了人们的不断讨论。那么这一新规会对商家造成什么影响?闲鱼的平台生态与商业模式,未来又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走向?
“一个二手交易平台,也要整七天无理由退货那套?这真是疯了。”朋友圈里,做美妆代购生意的微商卖家发出感叹。
韩代商家程欣欣在朋友圈做熟人生意,将陌生客户变成熟人客户,闲鱼成了她的好帮手之一。
但程欣欣觉得,如今在闲鱼上获取流量越来越难了,一方面,“价格拼不过拼多多”,另一方面,平台的限制也越来越多,“虽然是二手平台,但平台会通过你上架的产品判定你是不是二手卖家。我们做一手的商家,条条框框特别多,品牌方也会联合平台控价,不让你上架很多产品,干的束手束脚的。”
最近,闲鱼实行五项新规,更是让程欣欣觉得离谱。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新增《闲鱼社区七天无理由退货规范》, 这条新规要求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经营性卖家提供“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在更新政策中一并提到的“经营性卖家”和“保证金机制”。
经营性卖家,被定义为在闲鱼从事商业经营的“专业卖家”。打开这类卖家的个人资料页,可以看到介绍信息下方标注“商”字标。新增经营性卖家专项的《闲鱼社区卖家服务协议》,围绕该群体身份创建、账户管理等做出一系列规定。
而“保证金机制”相关规定显示,如果卖家在闲鱼从事经营活动,或是开通“七天无理由”等买家保障服务承诺,便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鱼小铺”保证金,根据业务不同,保证金为200元或500元。
这些新规的出台,让程欣欣得出一个结论:“闲鱼不是久留之地。”
但话说回来,闲鱼开始对经营性卖家提出规范,也进一步说明了,曾定位于“二手交易平台”的闲鱼,正在不断地拓展边界,平台生态有了很多的商业可能,同时也正在给卖买双方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一、二手平台活成1688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淘系的平台中,1688负责大宗批发,淘宝更多是零售,而闲鱼则定位二手闲置。
由于二手闲置交易场景是C2C,闲鱼平台约定俗成不对卖家抽成、也没有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更粗放的平台门槛, 逐渐吸引了专业卖家来闲鱼发布货品,将闲鱼当成1688和淘宝来用。平台间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区别于在1688和淘宝上开店需要接受各项平台规则,在闲鱼上发布商品,售后问题较少,履约成本更小。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小微商家在上面活得很滋润。
闲鱼宠物用品卖家晓晓已经扎根在“海鲜市场”六年了。区别于做“闲置二手”的业余卖家,晓晓与各类宠药、宠粮、宠物用品品牌厂家建立了联系,以更优的价格在闲鱼上做起了专业卖家。
2019年是晓晓在闲鱼最如鱼得水的时候,彼时,靠着比淘宝、天猫和京东更低价一手货源,晓晓在闲鱼上积累了一大批忠实客户。“别看闲鱼乱,但是门槛低,只要价格做的够便宜,跟客户建立联系后,在闲鱼上成交了一笔,后面绝大部分买家都会转化为我的私域客户,我们也做微商,在闲鱼上做流量。现在还跟我拿货的客户,很多都是闲鱼老粉。”
也有一些卖家,在1688和闲鱼上均有账号。 小坤在闲鱼开通了鱼小铺,专门做美妆蛋、美妆刷的尾单生意。同时,他也在1688上注册了一家商贸公司,经营的也是美妆蛋工具类目。这些美妆蛋通常都是一些有瑕疵的货品,小坤和厂商谈了一个不错的价钱,在闲鱼上以低廉的价格兜售。
小坤向AI蓝媒汇介绍他来闲鱼开店的初衷,在他看来,在闲鱼做生意跟1688差不多,都是以低价和批发为主导,门槛也比较低,适合他们这种做走量、小本生意的卖家。小坤又补充,“不过1688对商家资质还是有门槛的,闲鱼上开店比较自由,没啥约束。”
站在用户角度,闲鱼上出现越来越多专业卖家既有好的一面,也存在相当多弊病。
好的一面是, 闲鱼被羊毛党奉为宝典。 AI蓝媒汇在小红书、豆瓣等社区搜索闲鱼,羊毛党分享了大量在闲鱼薅一手羊毛的攻略。
晓晓的客户蔡蔡家里有两只猫,作为一个互联网资深比价达人,她认为在所有平台中,闲鱼上的猫砂是最便宜的。她告诉AI蓝媒汇,“闲鱼上有一些商家可以有好渠道跟厂家建立联系,货品都是一手的,但是价格往往是淘宝的一半。还有一部分商家也会去薅其他平台的羊毛,在闲鱼上赚差价,有一次我在闲鱼上下单了6袋某品牌猫砂,没想到第二天是京东自营发货,还送货上门,瞬间就觉得赚到了。”
坏的一面更加明显, 对于专业卖家不加以规范,使平台上一些打着二手旗号的专业卖家发布不实信息,钻空子,误导用户。 一些商家在淘宝、1688上,就要向用户提供七天无理由退换等服务;来到闲鱼上,这些售后问题却可以一概免除。除此之外,在闲鱼上买到假奢侈品、劣质商品投诉无门的案例有很多,买家售后权益得不到保障。
站在平台角度来讲,原本应该在淘宝、1688上开店的卖家,却跑到了闲鱼上,这也导致平台间商业失衡。
不论是出于对用户权益的保障,还是出于对淘系商业平衡的维稳,闲鱼的治理都已经迫在眉睫。
二、中小卖家感到恐慌 在闲鱼实行五项新规之前,闲鱼就已经开始对专业卖家启动一系列合规化了。
2020年,闲鱼推出PRO制度,为中小商家提供设置库存的服务;今年6月,闲鱼逐渐关闭闲鱼PRO制度,转而为卖家提供“鱼小铺”工具服务,开通“鱼小铺”的卖家,可以最高上架500个商品并设置库存。到现在,闲鱼又规定经营性卖家实行“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并缴纳一定的保证金。
种种举措,都表明了闲鱼已经开始对专业卖家做更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
平台规则越来越趋于规范,对于曾经不受约束的专业卖家来说,越来越拘束。而随着闲鱼对专业卖家门槛的不断提高, 闲鱼也不再是中小商家的“世外桃源”。
上文提到的闲鱼宠物用品卖家晓晓现在已经开始从闲鱼撤离,问及原因,晓晓称:“一方面平台对于商家限制太多,流量曝光越来越少,不太好做了,盯的太累。另一方面,现在做低价生意的也不止闲鱼,很多主流电商平台都在拼低价,太卷了。”
晓晓对平台的嗅觉不无道理,在闲鱼新规下,对于申请加入鱼小铺、带“商”标识的专业卖家,闲鱼则会给予相应的流量扶持;反之则流量曝光变弱。
而“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更是让一些中小卖家提高了沟通成本。
目前,闲鱼上只有带“商”标识的卖家被实行“七天无理由退换货”,但这项新规也波及到了仅开通“鱼小铺”的商家。 一些专业卖家认为,“把有条件实行七天无理由的职业卖家和我们这种卖家混在一个平台上,会给买家带来混淆,也会增加我的沟通成本。”
而随着闲鱼对专业卖家进一步收紧合规,仅开通“鱼小铺”的商家也开始担心:“闲鱼已经不是久留之地了,下一步就是我们。”
事实上,中小商家看中闲鱼的很大因素,就是其门槛低,社交属性比较高,引流容易。因此,闲鱼不仅仅是一个买卖平台,还是一个信息集散地,商家们会将闲鱼上的客户进行转化,最终在闲鱼之外实现成交。
但如今,随着平台实施新规等措施,这些靠低门槛引流、拉新的中小商家开始转移阵地,将大本营撤出闲鱼。
三、闲鱼究竟想成为谁? 其实,从闲鱼对商家实施的新规和政策,不难看出淘系商业版图开始对闲鱼“寄予厚望”。
闲鱼从2014年上线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淘系商业版块中主打C2C模式,更多承担了阿里探索社区模式的角色,而在商业变现层面却并不突出。
变现难这一痛点,也成为了闲鱼历任负责人最头疼的事。他们也曾在闲鱼内部多次试水B2C业务。
比如,闲鱼前负责人靳科在任期间,就砍掉了一些基于二手闲置生意的产品和项目,比如取消了线下业务 “闲鱼市集”,不再设置专门团队运营二手衣物等类目。
同时,他把更多资源投入到闲鱼认证的官方商品中。2020 年 12 月,闲鱼推出了 “无忧购” 服务(闲鱼优品),主打手机数码、奢品、潮鞋潮玩、美妆四大领域,向消费者提供闲鱼自营或授权的商品,所有商品都会提供由第三方质检机构出具的验货报告。
根据闲鱼官方消息称,闲鱼优品频道将在2022年10月31日下线;闲鱼优品业务将在2022年11月22日在闲鱼社区正式下线。
不过,尽管这些年闲鱼不承担主要变现,但闲鱼通过粗放的生态模式积累了一个超级用户池。
根据阿里巴巴财报显示,截至去年6月,闲鱼MAU(月活跃用户数)已超1亿,总用户数超3亿,是阿里体系内MAU过亿的 8 个 App 中的一个。而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二手闲置交易类APP的MAU总规模为1.45亿。
从数据来看,闲鱼在“二手闲置交易类目”中,成为了绝对的冠军。
与此同时,整个淘系商业版图也在发生转变。2021年12月,戴珊出任阿里巴巴中国数字商业板块负责人,宣布将淘宝天猫合并。“用户体验” 也成为了戴珊反复强调的业务调整方向,闲鱼自然也不例外。
如何提升用户体验? 闲鱼的优势在于商业内容化和更加开放的社区氛围。
在闲鱼的“会玩”窗口,和淘宝的“逛逛”以及小红书有着一样的玩法,其社区氛围也一直是闲鱼引以为傲的资本。
从近期闲鱼对商家实施新政等动作来看,闲鱼一方面强调“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不甘于只做社区流量平台,也意图在商业价值上实现更多的可能。
不过,平台在调整规则的同时, 也要控制平台对交易的介入力度,尤其要在交易环节和社区交流中寻找平衡,尽可能满足用户和卖家的双边要求。
闲鱼想要在淘系商业版图讲出更好的故事,不仅要强调C端用户体验,也要给小B商家予以更切实际的帮扶举措,为他们带来更大的生存空间,才能笼络住买卖双方在平台长久发展。
作者:杨蕾,编辑:韩小黄
来源公众号:AI蓝媒汇(ID:lanmeih001),知名AI、互联网产业报道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蓝媒汇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阿里“屡抛橄榄枝”,试拆微信的墙
设计动态 2022-10-26近日,支付宝开始小范围内测转账给微信好友的新功能,一经公开便冲上热搜。很多人以为,这是支付宝可以直接给微信转钱了。 然而,过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简单。 应该说,阿里与腾讯之间喊了多年的互联互通口号,如今依然围墙高筑。 一、支付宝可以给微信“转账” 目前,部分支付前段时间有关“支付宝可选择转账微信好友”的消息引发了人们的热切讨论,只是不少用户发现,这一功能似乎并不如想象中的方便。而这一情况背后其实透露出了一个信息,即互联网巨头之间的“互联互通”并非那么容易,巨头间的互通之路,还正在逐步演变和缓慢培育。
近日,支付宝开始小范围内测转账给微信好友的新功能,一经公开便冲上热搜。很多人以为,这是支付宝可以直接给微信转钱了。
然而,过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简单。
应该说,阿里与腾讯之间喊了多年的互联互通口号,如今依然围墙高筑。
一、支付宝可以给微信“转账” 目前,部分支付宝用户的“转账”页面已新增“转微信好友”选项。用户可以选择三种领取方式:扫码领取、验证转账人姓名首字、指定用户领取。
(图源:网络)
在你转账后,页面会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接着,你需要将二维码发给微信、QQ好友。收款人需要在24小时内扫码领取,否则将原路返还。
有意思的是,表面上是说给微信转账,实际上和微信只能说有“万分之一”的关系。收款人首先要保存二维码,然后打开支付宝APP,再扫码领取,收到的钱最终也是留在支付宝。
在这个过程中,微信最多只是一个通知者的角色。
也难怪网友弄清楚转账流程后,仿佛被糊弄了一般:我直接加支付宝好友转账,不是更方便?
“有用,但用处不大”是对这一转账功能极为客观的描述。
除了给微信转账,近期,在互联互通上,阿里还有其他动作,比如阿里员工爆料的“88VIP积分将可以免费兑换腾讯视频会员,已经在内部灰度测试,预计双十一前上线”。不过该消息很快得到阿里的“辟谣”。
再回顾去年双十一,在互联互通上阿里同样费尽心思。
去年10月初,淘特宣布,正式上线微信扫码付功能。
彼时,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特事业部总经理汪海提到,在直连微信支付进展缓慢的背景下,淘特启动了微信扫码付项目。
“在没有互通前,先用扫码付的方式完成支付,哪怕这种过渡方式就存在几周或者几天,我们也希望直连微信支付不要等待太久。”
同月,淘宝还上线了分享购物车功能,消费者可以将购物车里的商品一键分享。
淘宝的种种举措中,无疑写满了这几个字:拆微信的墙。
二、抛橄榄枝,试探微信的边界 去年9月,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会上,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
随后,各巨头纷纷回应。
腾讯表示,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阿里巴巴则回应,“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阿里巴巴将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
字节跳动则称,将认真落实工信部决策,呼吁所有互联网平台行动起来,不找借口,明确时间表。
不过从近一年来的行动来看,阿里算是积极性较高的一个。
在2022年第一财季的财报电话会议上,CEO张勇就对互联互通表示了认可,“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平台之间的大循环能产生的社会价值,一定远远大过在单一平台内的小循环。而平台之间的互联开放,结果会是多赢。”
从阿里的开放方向可见,它的目标是微信。
微信平台掌握庞大的流量池,是许多人虎视眈眈的“肥肉”。多位电商观察者表示,微信流量私域强、转化率高、定价不透明,是很多互联网平台寻求增长的最后洼地,一旦开放,所有平台都会争先恐后进入微信私域流量池汲取养分,拼命生长。
而阿里显然在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不断推出的“开放”举措,作为橄榄枝,试探微信的开放边界。成不成功不知道,但如果一旦成功,第一个顺着“互联互通政策”吃香喝辣的就必然是阿里。
只不过,虽然阿里花招百出,但腾讯就是不为所动。
去年11月底,微信发布关于外链管理更新的消息称,会在群聊场景下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不过,对于这一功能,许多消费者的感受是:“确实有变化,但又没有想象中的大”。
扭扭捏捏,是巨头在互联互通这件事上的现状。
三、互通为什么那么难? “互联互通”的口号已经喊了一年多,为什么至今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是因为开放没有好处吗?其实不然。
互联互通,一方面顺应了互联网反垄断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是互利共赢的体现。以腾讯和阿里为例,腾讯坐拥国内最大的流量池,阿里的优势在于电商与支付,二者结合,势必将盘子做得更大。
但如果两家企业没有站在整体的角度看问题,而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那么相互不开放就可能是各自的最优选择。
此外,如何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还没有参考答案,也意味着开放携带着未知的风险,所以也是阻拦开放进度的原因。
腾讯总裁刘炽平曾指出,“平台间的互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讨论和解决。一旦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对我们的用户、平台上的众多中小品牌商和商家造成不利。因此,我们会非常谨慎地处理这些问题。”
同时,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焦海涛认为,“互联互通可能还是要有一个边界的,一定不是像激进的观点那样完全开放或完全数据共享,还是需要拟定合理边界的。”
综合业内看法,要真正实现互联互通,需要政府参与其中,达到引导、监督和约束的作用。
例如,要考虑到开放数据的风险,应当容许企业收取合理的费用,让生产数据的企业有信心继续生产。
数据开放后,可能涉及垄断协议和市场支配地位滥用问题。
在种种可能的开放风险下,抛橄榄枝,或许也是巨头们所能想到的最保险的互通方式。
不管怎么样,互通已成为趋势,但这是一个缓慢渐变的过程,同时也是有边界的。未来如何演化,值得期待。
参考来源:
螺旋实验室:阿里和腾讯的互联互通,为何扭扭捏捏? 界面新闻:支付宝可转账到微信了,但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新摘商业评论:支付宝难拆微信的墙 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从“围墙花园”到“互联互通” 作者:灵灵
来源公众号:伯虎财经(ID:bohuFN),聚焦头部企业,以深度原创为特色,为你发掘精彩。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伯虎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在线音乐走起“太空步”
设计动态 2022-10-262005年,农历鸡年春晚,一首《老鼠爱大米》成为了在线音乐行业的标志性节点。凭借这首歌,杨臣刚与蔡依林、水木年华等偶像一同登上央视舞台,成为春晚上的首位网红歌手,这也标志着中国音乐宣发体系从之前由传统唱片公司把持逐渐向网络运营商倾斜。 时间往回拨,从与Naps在线音乐的发展已经经历过波荡起伏,那么在这些年中,在线音乐的发展经历过哪些阶段?伴随着流量红利见顶、短视频加快“侵占”空间等情况的出现,未来的在线音乐又该怎么走?本篇文章里,作者便对在线音乐的过去与未来做了回顾与“远眺”,一起来看。
2005年,农历鸡年春晚,一首《老鼠爱大米》成为了在线音乐行业的标志性节点。凭借这首歌,杨臣刚与蔡依林、水木年华等偶像一同登上央视舞台,成为春晚上的首位网红歌手,这也标志着中国音乐宣发体系从之前由传统唱片公司把持逐渐向网络运营商倾斜。
时间往回拨,从与Napster同年建立的九天音乐网算起,中国在线音乐至今已走过风雨23年。这期间在线音乐曾经流量为王、大水漫灌,有过盗版猖獗、群雄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也在经历版权大战、逐鹿中原后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如今的在线音乐行业俨然来到了发展深水区:一方面各大音乐平台深受版权和音乐这种内容形态的桎梏,彼此都在努力活成对方的模样;另一方面在用户红利已尽、娱乐内容溢出,加之短视频的侵袭下,行业仿佛走起了“太空步”(看似前进,实则后退)。
本文,《新立场》将尝试以流量、版权、商业模式为贯穿逻辑,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回顾在线音乐行业的黄金时段和历史硝烟,并对现存的TME(腾讯音乐)和网易云作重点分析,以解释“太空步”这一现象的存在和逻辑,并记录音乐对于互联网技术和空间的深远影响。
一、流量的归于流量 广州、上海、北京,三座城市,三个世界,三种人生。
2000年,广州,一个人,一台服务器,搜刮音乐网诞生。作为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批人,谢振宇无疑是幸运的。和网易的丁磊一样,不甘寂寞的他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毅然砸掉招商银行的铁饭碗,加入互联网创业大军的浪潮。
这一年,拿着美元基金投资的李彦宏,才回国创立百度;日后与腾讯二分在线音乐天下的网易,也刚敲钟纳斯达克;而马化腾正作价100万四处兜售QQ,以求安然度过千禧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 在线音乐行业的第一阶段,始于百度,归于腾讯,看似王朝更迭,实则都是围绕着流量这个内核展开。
作为中国最早的专业音乐搜索引擎,搜刮音乐甫一面世,就大获成功。搜刮崛起,百度垂涎,欲将其招揽至帐下,但由于开出的底价与谢振宇心中价位相差甚远,二者最终插肩而过,走上擂台。
2002年,上海,工程师郑南岭在给Winamp做汉化工作的闲暇之余,发布了一款“MP3随身听”的软件,随后出于对《千千阙歌》的热爱,他又将软件改为千千静听。作为一款集播放、转码、歌词、中文、免费等优点于一身的软件,千千静听牢牢抓住了用户的心,开启了中国在线音乐新时代。
而几乎是同一时间,收购搜刮未果的百度,上线了MP3业务,通过电脑搜索就能在线试听和免费下载歌曲。PC时期,搜索引擎就是大水漫灌的沼国,依托于巨大的流量优势,百度MP3对搜刮网可谓是降维打击,不死心的谢振宇将重心偏向音乐搜索的下游市场:音乐下载和音乐客户端市场。
2004年,谢振宇重新“上线”,主打P2P共享、继承了搜刮网衣钵的酷狗音乐成立,也正是这次转型,让酷狗成为了在线音乐行业中的一匹黑马。
与谢振宇的意气风发不同,郑南岭的经历稍显悲情,2006年,行业竞争愈演愈烈,资金周转困难、自身转型失败的千千静听被迫卖身百度,随即便遭到雪藏,而深陷盗版困境的百度积重难返,彻底失去逐鹿在线音乐行业的机会,辗转到2018年6月,百度音乐宣布改名千千音乐,才重回大众视野,然而这个江湖早已换了主人。
三年协议期结束后的郑南岭,挥一挥衣袖,迅速从百度离职,留给江湖的只剩一个“南岭大侠”的传说。而同样和百度纠缠不清的,还有被称为“百度七剑客”的技术大牛,雷鸣。
2005年8月,北京,雷鸣拉着老同学怀奇共同创立了酷我音乐。同月,老东家百度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挂牌首日暴涨354%,创造了中概股的奇迹,而此前一年刚从百度离职的雷鸣显然不会与有荣焉。
技术出身的雷鸣,将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酷我音乐不仅用户界面友好,甚至只需简单哼唱便能自动识别歌曲,得益于此,在上线后短短几年,酷我音乐便轻松斩获了3亿用户。
然而因为版权成本过高,盈利困难,2013年年底,酷我音乐以不到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版权公司海洋音乐。一年后,在海洋音乐创始人谢国民的操盘下,海洋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合并完成,中国音乐集团应运而生,雷鸣在将要出局时,无奈的感叹:“现在音乐完全成了版权的生态游戏,而我是个工程师,决定逐步退出管理层。”
一语成谶,2016年,腾讯和中国音乐集团达成合作,成立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腾讯获得其控股权。
2018年“双12”购物节盛宴未散,当晚沉寂许久的“红衣教主”周鸿祎发了一条朋友圈:恭喜腾讯音乐成功上市,祝贺酷狗谢振宇,酷我雷鸣,海洋音乐谢国民,祝贺腾讯马化腾,360也是腾讯音乐股东,我是酷狗早期投资人。“3Q大战”仿佛早已是过眼云烟,简单话语中透出几分岁月静好。
“一身文武艺,货与BAT”,“二酷”的遭遇是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与巨头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同样走上这条路的还有虾米音乐,2013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盈利模式和变现方式的虾米被迫卖身老东家——阿里巴巴。
然而,无论是PC时代的百度,还是移动互联网时期的腾讯,在线音乐行业的王座一直属于流量大户,阿里巴巴从来就是“缺流量”的代言人,这把火炬怎么交不到他的手中。2021年1月5日,虾米音乐发布公告,宣布正式关停。同年年底,网易云音乐以“云敲锣”的方式,在港交所上市。
对于虾米的退场,已经转职钉钉的王皓,似乎看的很开,仅在微博回复了一句:“没了就没了呗”。不论是真的放下,还是对那个时代无奈的自嘲,虾米为曾经那个属于中国在线音乐遍地机会,疯狂淘金时代的落幕画上了注脚。而在行业未来的日子里,则是属于腾讯和网易的双城记。
二、音乐的脱离音乐 “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狄更斯
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在线音乐行业的一个分水岭,腾讯成立数字音乐部,正式推出qq音乐;而同年的8月15日,网易却宣布停止旗下MP3搜索业务,暂时离开音乐行业,直到8年后,丁磊才带着网易云音乐重返牌桌。
这一年,音乐版权问题初现端倪,唱片公司联合对音乐平台施压,百度先败诉于上海步升,随后又失利于环球、华纳、百代等7家公司,为了避免对上市计划的影响,在和唱片公司谈判时百度主动放低了姿态,逐步削弱MP3业务在收入和流量上扮演的角色。
对此之前一直“看不起”百度的中搜总裁陈沛一反常态,挺身而出,抨击唱片公司“只顾自身利益不顾产业发展”,“将使中国互联网面临一场大倒退”。沧海横流之时,方显英雄本色,陈沛的发声倒有几分风采,但实际也只是利益作祟。
对于中搜来说,当年MP3搜索的流量占比超过10%,慧聪国际又刚刚大规模减持中搜股份,关掉MP3搜索无疑是自残行为。虽然为夙敌说话,更多的是出自私心,但不能否认当初互联网企业选择集体噤声,作壁上观,为日后版权大战时的弱势地位埋下了伏笔。
腾讯以百度为鉴,只占流量的便宜,不吃版权的亏。在网易云回归前,腾讯是在线音乐行业中唯一的霸主,大肆跑马圈地,收拢唱片公司的版权,组建“版权联盟”,为日后在版权战争中拥有“唯一话语权”埋下伏笔。
2015年,面对盗版猖獗的中国在线音乐现状,国家版权局发布“史上”最严版权令,要求网络音乐平台停止传播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音乐大版权时代来临。版权成为平台杀手锏,也正是这一时期,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等因缺乏版权逐渐掉队,最后消失在行业的长河之中。
2016年通过与中国音乐集团合并,腾讯拥有了谢国民之前买下的2000万首歌曲版权。2017年,腾讯音乐更是拿下了环球、华纳、索尼三大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至此,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成为中国在线音乐行业当之无愧的垄断寡头。
“我投身这个行业已经八年了,初衷是想让这个行业跟上时代,但是现在行业现状已经荒诞到令人发指”,2016年离开虾米时,王皓曾如是说。随着阿里、百度的掉队,中国在线音乐行业,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一超一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但网易云也只是在流量巨头的压制下,凭借着扶持小众音乐人、推荐歌单、社区乐评,这些回归音乐本身的手段,暂时打破了流量桎梏,突出重围;而在版权的战争中,摆在网易云面前的是始终绕不过的大山,只能“手无寸铁”上战场,错失的八年再也找不回来了。
好消息是,自2017年以来,政策面连续两次对霸权霸主重拳出击。2017年,国家版权局明确要求“音乐公司及在线音乐平台对网络音乐作品应全面授权、避免独家授权”,“仅允许自留1%独家版权”;到2021年,更是直接对腾讯音乐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其30日内解除独家版权。
独家版权的取消,真的有颠覆行业游戏规则之效吗?或许有,但真没那么大。 独家版权的取消,并不意味着版权的成本就会下降,如何定价,如何授权、如何交易,都有较大讨论空间,处在版权商的卖方市场内,一切游戏规则依旧还是由版权的上游来制定。
不论是单首音乐的版权定价,还是扩充曲目数量后的集体采购成本,最终都将反映在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并最终需要由消费者来买单。在商业化路径缺失的背景下,在线音乐平台的版权采购仍然步履阑珊,网易云也始终无法上线“周杰伦”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版权的事还没理清,短视频的降维打击已经到来。
从产品角色来看,各大音乐平台受短视频冲击明显。“短期内的确可以看到短视频和视频直播会分散用户一些时间,造成关注力的分散”, 丁磊曾在去年11月电话会议上明确承认。
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显示,去年年底短视频使用总时长已反超即时通讯,成为占据人们网络时间最长的领域。此消彼长,2022年1月全部移动音乐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仅为21分钟,同比下降21%。
而显然,在短视频形态的内容中,听觉或者说音乐,只能逐渐沦为视觉的附庸,短视频大大稀释了音乐本身的价值。15秒时长是短视频的主流旋律,一首首只听过高潮却从没听过全曲的“热歌”轮番洗脑,音乐人也无心创作。
而无论是字节刚推出的“汽水音乐”,还是快手大力主推“小森唱”,都在企图截留转向音乐平台听完整首热歌的用户,形成流量闭环,短视频行业的玩家要从在线音乐行业分一杯羹的谋划不言自明。
更关键的是,短视频不但会与在线音乐行业抢夺是用户长,还会跟他们争夺版权。据《华尔街日报》报道,TikTok正在与整个音乐行业争夺版权,字节也在就扩大其全球音乐流媒体服务与音乐唱片公司进行谈判,期望该服务最终整合到TikTok中,并将其作为在全球分发音乐的主要平台。
与此同时,快手自去年8月和华纳集团达成全球授权协议后,今年也再度出手,1月和Believe(数字音乐分发平台)、2月和AMRA(版权收集平台)、10月和Merlin(独立唱片版权机构)分别签订协议。
在短视频平台加入后,在线音乐行业的版权战争愈演愈烈,每一位从业者或许都能体会到,在线音乐行业正在脱离音乐本身。
三、走起太空步 Spotify创始人Daniel Ek的办公室里挂着诗人萧伯纳的一句名言: “理性之人让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非理性之人坚持让世界去适应自己,故一切进步皆依赖于非理性之人。”
199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大一新生,18岁的肖恩·范宁为了帮室友在网络上免费抓取MP3文件,编写了一款基于P2P技术的小程序“Napster”,在那个互联网并不发达的年代,“Napster”在巅峰时拿下了8000万的注册用户。
然而受到各大音乐版权商联合围剿的“Napster”,从面世到消亡仅存在了3年,但它已充分印证P2P技术在广域网中范围内的可行性,“奈普斯特”化(Napster),也成为了知识免费共享趋势的代名词。这条搅乱世界音乐行业一池春水的鲶鱼,以别样的形式在世界网络的各个角落重生、成长。
音乐的魅力,不只于感官,更寄托着人类的喜、怒、哀、乐,但如今人们更习惯于从视频中获取这些情绪的力量;音乐也曾经是互联网创造新技术、探索新模式的钥匙,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从播放器工具走向内容平台。
但如今,在线音乐行业仿佛挂上了倒挡,商业上难以取得突破,模式上再度沦为工具。首先,从财报数据上来看,腾讯音乐用户持续下降、利润持续收窄,网易云则还没能爬出亏损的泥潭:
2022年Q2,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收入同比下降2.4%,而占据营收大头(58.3%)的社交娱乐及其他服务,则同比大跌20.4%。社交娱乐服务的移动端 MAU已同比9连降,季度付费用户同比10连降,从2020年Q1的1280万人跌到如今的790万人。
网易云则依旧没有走出亏损的泥沼,即使Q2财报显示其亏损同比收窄59.3%,但却仍有2.17亿元之多。不过这也不是个别现象,国际音乐巨头Spotify今年Q2净亏损1.25亿欧元。
在线音乐行业亟需新的故事。
过去,腾讯音乐最先总结了“听、唱、看、玩、买”五字方针,后来删除了“买”,如今在短视频的侵袭下音乐直播更在迁移阵地,演唱会也在疫情背景下遭遇打击,五字方针从财报里只能体现“听”和“唱”了。C端用户增长乏力,变现困难,在线音乐行业甚至将主意打到了车载的B端市场上。
TME的前哨是酷我音乐,后者正是国内首款支持车载互联网音乐的产品,在2012年就推出了车载应用程序,凭借先发优势在B端获得了众多车企的青睐。数据显示,通过和60多家主流车企合作,酷我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80%,可以说腾讯音乐的上车之路一帆风顺。
而上个月,小鹏G9发布,其中搭载的“音乐座舱”颇为引人注目,以前音乐播放领域与车企的合作多是单纯提供版权的“内容上车”,而此次网易云除了内容之外,还搞起了音乐节等线下活动,很明显网易正企图把“汽车”打造成一种新的社交媒介。
但噱头造的再好,如何盈利始终是最核心的问题。
一方面,从用户分布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为3.10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而中国在线音乐的月活用户为6亿多人,这其中的用户重叠度偏高。另一方面,从盈利模式来看,车载音乐也很难对用户“二次收费”。
对于目前已经打通车载和移动端的平台而言,比如qq音乐,原有的付费用户不需要进行二次付费;而如果参考优爱腾的移动、电视双端会员模式,要求用户开通两次会员,更不现实。以TME为例,用户开通会员的比例仅为10%左右,愿意开通两次会员的用户可能起码还要打个对折。
显然,无论是演唱会、直播、还是车载音乐,在线音乐行业暂时还并没有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径。从流量时代到版权时代,再到属于短视频的时代,在线音乐行业正在重新沦为互联网中的背景板,或许归宿会像他们的前辈一样作为播放器而存在。
四、写在最后 “来日纵使千千阕歌,飘于远方我路上……”,在80、90后的回忆里,千阙歌听是心中的白月光,千千静听是少年的印记。在一声声婉转吟唱的声调里,记录着郑南岭、王皓这些在线音乐行业开拓者、失意者们浅浅的叹息。
无论是从留声机到光盘、磁带,还是从TV、MP3到音乐APP,亦或者是从徐良、许嵩、汪苏泷等qq音乐三巨头等为代表的非主流文化到现如今洗脑的抖快“神曲”,人们听歌的方式、渠道、风格或许一直在变,但作为介于视频和文字之间的媒介,音乐所承载的时代意义本身永远不会改变。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音乐也许会变老,但永远不会消亡。至于在短视频和在线音乐进入互攻的关键节点,未来听众又会在哪个平台收听音乐?音乐软件和短视频软件之间谁将被取代,谁又会被集成呢?只有静待时间来给出答案。
作者:VV,编辑:李凡;公众号:新立场NewPosition(ID:xinlichangNP)
本文由 @新立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罗永浩,拆了抖音的墙
设计动态 2022-10-26最近,罗永浩入驻淘宝,而快手正在为大主播而烦恼。双十一大战在即,几个头部电商平台却进入多事之秋。对此,为了解决问题各大电商平台做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本文就此做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抖快双雄的电商业务都遇到了烦心事。 抖音这边,经过多天发酵之后,前“直播一哥”最近,罗永浩入驻淘宝,而快手正在为大主播而烦恼。双十一大战在即,几个头部电商平台却进入多事之秋。对此,为了解决问题各大电商平台做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本文就此做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抖快双雄的电商业务都遇到了烦心事。
抖音这边,经过多天发酵之后,前“直播一哥”罗永浩终于正式入淘。
10月20日,罗永浩所属的交个朋友团队宣布入驻淘宝:交个朋友严选店在淘宝上线,罗永浩直播间也在当天正式开播。不过罗永浩本人并未出现在这场预热直播中,而是由交个朋友直播间孵化了新锐主播上场,上架商品也仅有七件。
快手这边,同样在为大主播烦恼。
日前,花花公子中国区独家渠道代理商悦为股份对辛选直播提起正式诉讼,原因是辛巴在今年4月份的一场直播中恶意诋毁花花公子品牌形象及产品质量,给后者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
本月初,悦为股份的下属企业玛卡服饰向快手举报辛巴的行为,要求平台依据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辛巴进行调查和处罚,却收到快手“建议自行联系相关用户协商解决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回复。
快手的回应引发部门网友和媒体不满,悦为股份董事长姚凌宇更直言,正是快手的纵容让辛巴屡次向商家发难,而且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快手不敢动辛巴,仿佛成为了人尽皆知的事实。
双十一大战在即,几个头部电商平台却进入多事之秋。对于整个直播电商行业来说,一些根深蒂固的顽疾,或许也到了根治的时候了。
一、“抖快淘”疯狂拆墙 不知是因为互联互通的政策背景,还是出于平台的主动求变,抖音、快手和淘宝这几个竞争对手之间的相互交流确实比以往更加频繁。
1. 头部主播开始跨平台流动 交个朋友和抖音、淘宝的双重合作,就是最新的案例。
交个朋友进入淘宝之后,以“罗永浩”命名其新直播间,明显是要入乡随俗,打造更鲜明的个人IP。交个朋友方面表示,罗永浩将在10月24日双十一预售开启当天上演淘宝直播首秀,并在此后开展更多合作,昨晚的直播更像一次测试和预热。
数据显示,这场预热直播观看量最高超200万,虽然和李佳琦这样的淘宝超级头部没得比,但也算拿下开门红。根据官方公布的直播日历,罗永浩直播间在10月21日至23日还将连续三天进行预热场直播,为罗永浩本人在下周一的首秀造势。
在罗永浩官宣入淘之前,抖音另一个头部直播间东方甄选也被爆出将要加入淘宝的消息。9月份,东方甄选旗舰店和东方甄选两家店铺已率先在淘宝和天猫上线,目前分别有2.9万和5万粉丝。
虽然新东方后来作出辟谣,称暂不考虑在淘宝进行直播,但外界对东方甄选“出抖入淘”的猜想依然没有中断。毕竟在新东方内部已有不少传闻,直指其全平台运营策略,筹备独立APP等举措也表明东方甄选不愿困于抖音。
在东方甄选爆红之后不久就有媒体扒出俞敏洪的一段内部讲话:基于外部平台建立的热闹商业模式有很强的脆弱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东方在线CFO尹强也曾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公司未来会坚持多平台、多渠道、多产品的整体策略。
2. 各大平台似乎还有意重新开放引流入口 10月21日,快手宣布在直播间购物车、短视频购物车和商品详情页逐渐恢复淘宝联盟商品链接,预计10月31日前全部恢复上线,刚好踩在双十一大促开启前。
该决定距离快手宣布切断淘宝联盟外部链接,仅仅过去半年时间。如今已有网友猜想,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也会重新开放淘宝外链。
在双十一前夕,快手主动示好淘宝,抖音头部主播入淘,被不少媒体、业内人士解读为直播电商的一次转折: 各大平台不再紧闭大门,一心攥紧手中的流量和主播。
虽然有业内人士认为,交个朋友入驻淘宝以及东方甄选传闻中的入淘,都和抖音粉丝价值低、过度重视算法推荐、直播间用户黏性有限等缺点有关。但从交个朋友官宣入淘之后淘宝、抖音双方的反应来看,后者其实相当平静,面对媒体递过来的长枪短炮也没有做出过多回应。
交个朋友方面则表示,入驻淘宝不代表会和抖音完全割席。官方公告中就强调,交个朋友直播间和抖音电商的合作没有变化,并且会继续保持良好关系。
种种迹象表明,各个电商平台正在主动拆墙—— 让流量、用户和主播都流动起来,这看似违背传统的合作模式正在成为现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这就不得不说到淘宝、抖音、快手共同患上的“两种病”:一个叫大主播依赖症,另一个是流量焦虑症。
二、大主播依赖症和流量焦虑症原来是同一种病? 无论靠综合电商起家的淘宝,还是本就立足直播、短视频赛道的快手、抖音,对头部大主播的依赖程度在最近两年都不断上升。
阿里研究院在今年年初披露的数据显示,上一财年淘宝直播电商GMV接近2万亿元,同比增速约为90%。上半年尚未被打入冷宫的薇娅、雪梨,加上几乎全年无休的李佳琦,三个头部主播就几乎占据小半壁江山。
在双十一这样的重要节点里,头部依赖症也达到顶峰。去年双十一预售首日,李佳琦、薇娅直播间销售额分别达到115亿和85亿,第三名的雪梨和第四名的烈儿宝贝分别为9.3亿和1.59亿,前四名就分出了三个梯队,各个梯队之间都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更令电商平台头疼的是, 当自身业务和超级头部主播高度绑定,后者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平台的形象、投资者的信心甚至股价走势。
10月20日,快手股价收跌8.6%,今日截止发稿时也一度跌逾7%,已经刷新上市以来的最低纪录。摩根士丹利在今天午盘后更新的报告中,将快手目标价下调至70港元,所幸并未下调其评级。
诚然,快手股价下跌和大盘走低有一定关系。周四恒生科技指数承压下挫,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哔哩哔哩在内的互联网巨头股价都有不同程度下滑。但不可否认,前文提到的辛巴和悦为股份的纠纷,也给快手带来了不利影响。
就连本是受惠方的商家,都开始感受到大主播依赖症带来的副作用了。
佰草集、高夫、玉泽等美妆护肤品牌的母公司上海家化,就有深刻的体会。
来自国金证券的数据显示,在玉泽天猫旗舰店销量增长最快的2020年一季度,来自李佳琦直播间的销售额占比高达85%,甚至远高于和李佳琦深度绑定的花西子。
和李佳琦分道扬镳之后,玉泽一度转投薇娅的怀抱。上线薇娅直播间首月,其爆款单品积雪草面膜销售额就冲到了1087万元,单月售出近6万份——加入薇娅直播间前,这个数据仅为0.88万件和157万元。
然而,由于坑位费日渐暴涨、大主播强硬要求的全网最低价侵蚀企业利润,上海家化和李佳琦、薇娅的合作都未能延续下去。
上海家化的美妆护肤产品,极度依赖线上渠道,尤其是直播电商。董事长潘秋生就在去年的业绩报告会上承认过这一点,并表示会降低对超级头部主播的依赖,建立“超头+中腰部KOL+店铺自播”的直播矩阵。
不过最新的业绩,却侧面证明上述策略的不足。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家化总营收录得37.15亿元,同比下滑11.76%,其中护肤业务营收仅为8.13亿元,同比大跌34.84%,集团净利润则同比暴跌44.84%至1.58亿元。
超级头部主播高攀不起、又离不开,商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电商平台也好,商家也罢,它们对大主播的依赖,本质上其实是对流量的依赖。
蒋凡的爱将、前阿里副总裁汤兴曾对媒体表示,淘宝直播最大的特点是即便头部主播塌房,他们留下的流量也没有中腰部主播能接下。
“因为淘宝本质上还是个电商平台,不是个内容平台,所以我们是消耗流量,不能生产流量,平台对流量没有那么大的掌控力,流量很多都是跟着主播流动的。”艾媒咨询的统计显示,47.5%的用户表示自己购买每一类产品时都拥有几个信任的主播,比例远高于只看重产品不看重主播的30.7%。此外,有35%的用户表示自己之所以喜欢一个主播,主要是因为其带货风格讨喜,只有33.6%的用户表示是因为推荐的产品质量才喜欢上一个主播。
(图片来自艾媒咨询)
大主播携流量以令诸侯,夹在中间的平台、商家都意识到必须作出一些改变。
商家的改变是提高自播比例,平台要付出的努力恐怕要更多——让大主播流动起来,拆除流量的高墙,只是第一步。
三、直播电商的未来:供应链是最重要的事 说到这,再来审视罗永浩入淘、快手重新开放淘宝外链等新变化,相信大家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了。
淘宝自然希望老罗的到来,能为日益固化、一家独大的直播生态带来一些新变化,同时开发一些新用户。
从历史数据看,交个朋友直播间的数码3C、运动户外等品类销售成绩斐然,罗永浩本人也有大量男性粉丝。淘宝原有的几个大主播,优势都在美妆个护、日用百货等垂类,罗永浩的到来刚好可以形成错位竞争,同时填补平台的短板。
对于抖音来说,一方面没有和交个朋友完全切断联系,保持了日后继续合作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大可继续推流培养下一个爆款直播间,完全可以从容应对罗永浩的“入淘”。
更何况,如果交个朋友这种跨平台合作模式运行顺畅,淘宝头部主播“出淘入抖”,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事情——目前就有不少网友和媒体造势,希望看到李佳琦在抖音开播卖口红。
总而言之,具备流动性的主播、用户,自然会促进各个平台间的流量互通,为抖、快、淘的直播生态注入活水。
但光是聚焦流量,还远远不够,也不符合电商行业的发展规则。
大主播为什么大到不能倒?
李佳琦、薇娅、辛巴头部主播都曾被迫下线,随后或蛰伏数月后王者归来,或改头换脸曲线复活,主动隐退再复出的罗永浩数据也依旧能打……这一幕幕剧情,都在逼迫抖、快、淘的高层思考上面这个问题。
除了流量之外,供应链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李佳琦的美ONE,薇娅背后的谦寻,还有辛巴一手创立的辛选,都有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从选品、发货到售后,从主播培训到矩阵搭建,都有各自的套路和侧重点。而这一套强大的供应链,也是提高粉丝留存率和用户黏性的秘诀。
辛选在2017年就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比美ONE、谦寻都要更早。辛选的供应链着重选品和仓储调度两个环节,这是由其早期主推的大销量、高消耗、高复购率产品策略决定的。通过和商家的长期合作,辛选甚至接触到了第一线原材料供应商,为棉密码等自创品牌的面世奠定了基础。
谦寻在2019年开始搭建供应链,主要在商家对接流程和选品思路上进行创新。其主打的“双选会”模式,极大提高参与商家数量,也让直播间SKU迅速扩张至上万种。薇娅得以比李佳琦更早走出美妆赛道,向高端服饰、手表等品类扩充版图,就和这个策略有很大关系。
如今,连接商家、主播和售后物流的三方供应链体系已经相当成熟,电商平台的功能被大大削弱,也间接助长了大主播的影响力。要改变这种情况,平台是一个关键角色。
当然,超级主播背靠头部MCN,拥有海量的资源和庞大的团队,其他中腰部主播和MCN机构难以复制其供应链模式。
在去年4月份的一次开放性活动中,谦寻向媒体展示了位于杭州新总部的选品基地。整整两层的选品池,大约一万平方米的面积,每一个数据都透露了不菲的成本。
这就给平台提出了新要求:为中腰部主播提供更多支持,帮助其优化供应链。
这两年,淘宝、快手都多次调整流量分发规则,为中腰部主播提供支持,试图降低头部主播的影响力。但在供应链上,平台还要做得更多,才能弥补超级头部和中腰部主播之间的差距。
四、写在最后 抖音电商也不是只押宝直播。
近日,今日头条正式上线了购物频道,没有独立的首页一级入口,也没有大规模宣传造势和官方公告,一切都进行得很低调。
众所周知,在去年的组织架构调整后,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头条搜索、头条百科全都并入了抖音事业部。毫无疑问,抖音和这些产品的联系会变得更加密切,今日头条、西瓜视频融入抖音电商生态也是顺理成章。比如西瓜视频电商直播规则就在今年发生大调整,全面向抖音看齐。
目前,今日头条的购物频道内置在搜索页下方栏目中,以瀑布流的形式展示,和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的货架模式如出一辙,与抖音电商有明显差异。可以看出,抖音电商正在摸索不同的模式,没有堵死在直播这一条路上。
罗永浩入驻淘宝,当然会对淘宝、抖音两大电商平台的短期流量、带货热度产生一些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可以肯定的是,抖音电商在做着多种尝试,不会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淘宝和快手,自然也会有自己的应对之策。
作者:Hernanderz
来源公众号: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关注企业长期价值。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价值研究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海外版拼多多登顶App Store:“羊毛可以迟到,但不会缺席”
设计动态 2022-10-26国内与国外的用户消费习惯不同,但是海外版拼多多上线时,却让不少视频主拍起了拉新视频,点赞量也相当可观。为什么没有了“砍一刀”魔法,拼多多还能让老外如此“上头”?本文对此做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曾几何时,国产电商app在App Store下载榜超过Amazon国内与国外的用户消费习惯不同,但是海外版拼多多上线时,却让不少视频主拍起了拉新视频,点赞量也相当可观。为什么没有了“砍一刀”魔法,拼多多还能让老外如此“上头”?本文对此做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曾几何时,国产电商app在App Store下载榜超过Amazon还属于难得的奇迹,直到“裂变营销大师”拼多多亲自下场, 不但在美国市场印证了这个响当当的名号,也让美国人尝到了薅羊毛的乐趣。
自9月23日正式上线以来,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下载量飞速上升,甚至在美国时间周一超越Shein和Amazon,短暂地在苹果应用商店的购物类别登顶,下载总榜前五,仅次于几款交友软件和Google、TikTok这样的北美生活必备软件。在Google Play上,Temu也是一度霸榜,风头一时无两。
在品玩Global之前的Temu开箱文里我们也介绍过,Temu并没有照搬拼多多的玩法,只是常规的界面和商品。即使过了上线阶段,也只是偶尔出现“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10月份开始,Temu也开始出现中国消费者熟悉的元素,但依然保持克制。图源:Temu
没有了“砍一刀”魔法,拼多多为何还能让老外如此“上头”?
因为没有一个地球人能完全抗拒“薅羊毛”的诱惑。
对美国用户来说,四处求亲告友的“砍一刀”太过繁琐,且经济效益太低,并不能有效激起他们的参与度,直接“打钱”的方式更受欢迎。于是Temu入乡随俗的搞起了referral bonus(推介奖励),拉够人头下载并完成注册,20刀奖金落袋,借此疯狂拉新。
最近,不仅是Temu官方建立的Whatsapp群里分享邀请注册的链接慢慢多了起来。在TikTok上,更是有人安利起了Temu的注册奖金活动,并手把手教你如何把这20刀提取到PayPal上。
ID为famouss.liyaa15的TikToker介绍如何赚取20刀奖金。图源:TikTok
美国人认真薅起羊毛来战斗力也不遑多让 ,在ID为famouss.liyaa的Temu拉新教程视频下,一位老哥淡定地留言说,“我一天的时间在Temu上薅了200刀”。按照5个人20刀奖金来算,他一天拉了50个新用户。
当然,作为视频主,Temu的奖金显然不能放过,她更是把注册链接放在了自己的简介里,期待拉来更多的新用户和更多的奖金。
除了认真教人薅羊毛的教程,还有不少的视频主拍起了“鬼畜”拉新舞蹈,观看量之大令人费解,也许是因为发现了赚取“easy money”的机会所以很开心?
这位青年从Temu薅到羊毛之后翩翩起舞,获得了4000多个赞 图源:TikTok
离开TikTok,在受众更复杂的Reddit论坛上,还有人发帖寻求Temu新用户,并许诺奖励每个人2刀。
这种有钱大家一起赚的精神也是值得称赞。图源:Reddit
在“钞能力”的加持下,最近一周,Temu在苹果商城的下载量迅速冲入前5,而这距离referral bonus活动的全面开启还不到一个月。
其实,referral bonus的玩法在美国很常见,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在疫情期间,为了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Google Pay和“北美支付宝”Cash App开启过短暂的referral bonus拉新战争,在社交平台上,大家疯狂互相refer,把Google Pay和Cash App15刀之奖金统统收入囊中,并极大地带动了两款软件的下载量。
在Temu之前,还有一款中国软件在美国市场通过“撒钱”迅速登顶应用商城。2020年5月,快手在美国推出了对标TikTok的短视频软件Zynn,用户只要通过下载、登录、分享邀请好友就能获得奖金。在上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Zynn超过了TikTok,成为了苹果应用商店总榜和娱乐类榜单的双料冠军。
而令人遗憾的是,Zynn没能守住这个成功的开局。在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吸引更多专业内容生产者入驻方面,它还是败给了TikTok,最终在运营一年后以关停而告终。
这也是Temu需要注意的一点,如何留住这些花费高昂成本获得的用户,才是长期成功的关键。
Temu点燃北美华人买买买群 图源:微信
除了“撒钱”,TikTok也是Temu的营销重镇。最近,Temu效仿Shein,在TikTok上联手网红推出try-on haul(开箱试穿变装)活动。这种快速变装类型的视频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流量也相当可观。
图源:TikTok
Try-on haul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变得更加流行,因为商场关闭,人们只能进行网购,而试穿视频可以更直观的将服装的上身效果展示出来,帮助大家“种草”或者“拔草”。
对于Temu或者Shein这样的电商品牌而言,try-on haul的重要性更上一层,因为它们并不拥有线下店,人们完全需要参考网络上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购买。如果看到自己喜欢的网红试穿或者推荐了某款产品,购买的欲望会上升。
#sheinhaul在TikTok上已经相当成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内容创作者上传内容,累计观看量高达69亿次。刚起步的Temu正在努力学习,目前#temuhaul累计观看量在6.7万次左右。
图源:TikTok
图源:TikTok
如果说Temu的第一波营销主要集中在小红书和一些中文论坛,瞄准生活在美国的华人,那么TikTok则帮助它打入美国消费者内部,接触到更多的族群。
随着美国面临着居高不下的通胀问题,消费者的口袋更加紧张,这或许也会给提供便宜货的Temu带来增长机会。Morning Consult 在8月份发布的调查表明,美国消费者变得更价格敏感,更多的使用优惠券,并购买更便宜的替代品,这种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似乎不太可能减弱。
但高通胀也意味着企业经营业务的成本也会更高,为Temu疯狂烧钱换增长的模式蒙下了阴影。
不论是低到离谱的定价,低到几乎没门槛的包邮,还是几乎每天都有的6折,7折活动,以及拉新返现,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拼多多的输血,如果退去补贴,停止输血,不再有价格优势的Temu还能在海外市场复制拼多多的成功吗?
至少现在连投资大师,营销界泰斗,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师傅”,段永平都表示看不透。
在股票论坛雪球上化名为“大道无形我有型”的他说到,“Temu挑战Amazon可能性不大,但在某些细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是有可能的。我依然看不懂这个商业模式,没办法想象五年十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图源:雪球
翻看Temu的网站历史,他们在上线初期几乎每几天就进行一次改版,发稿时的网站首页已经天翻地覆,这种机动力令人咋舌。在这疯狂九月之后,拼多多可以宣告完成了这场闪击登陆战,基本在美国市场立足。
近日还有消息称,Temu已经计划进军非洲,不知道这股羊毛旋风,是否能改变更多用户的消费习惯,让这个以下克上出名的中国电商在其他市场继续完成他们的“基本操作”。
作者:Rebbeca Ren;联合作者:王博源
来源公众号:品玩Global(ID:pinglobal),有品好玩的科技,一切与你有关。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品玩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元宇宙:产业互联网的生动样本
设计动态 2022-10-26仅仅只是站在C端的角度来看待元宇宙,是无法完美诠释它的真正内涵和意义。这一点,我们业已在Facebook的身上得到了印证。当元宇宙的技术并未成熟与普及,它的落地和应用,必然是一个有着一定门槛的存在。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将元宇宙看成是一个以C端为终极追求的存在,元宇宙是产业互联网的生动样本,透过元宇宙,我们看到了产业互联网真正落地后的样子。但也有些人,将元宇宙和产业互联网对立起来看待。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你分享。
仅仅只是站在C端的角度来看待元宇宙,是无法完美诠释它的真正内涵和意义。这一点,我们业已在Facebook的身上得到了印证。当元宇宙的技术并未成熟与普及,它的落地和应用,必然是一个有着一定门槛的存在。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将元宇宙看成是一个以C端为终极追求的存在,必然会把自身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里。这是Facebook之所以难以在元宇宙上有较大作为,而又不得不选择与微软合作的关键原因。
同外界仅仅只是简单地将元宇宙划归到C端的范畴不同,笔者更加愿意将其看成是一个以B端为主战场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元宇宙是产业互联网的生动样本。透过元宇宙,我们看到了产业互联网真正落地后的样子。可以预见的是,当产业互联网的一系列的勾画得以实现,我们将会看到一系列的类似元宇宙的新生物种的出现。
当人们在探索产业互联网的道路上难以获得突破的时候,站在元宇宙的角度来看待和寻找产业互联网的正确模式和方法,无疑是一个重要窗口。以此为开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或许才能真正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模式,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新阶段。
一、元宇宙与产业互联网的本质一致 当我们在寻找产业互联网落地的过程当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特别是以互联网玩家们为代表的平台经济与上游产业端的深度融合,是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了头部互联网平台对于实体经济的深度赋能,我们看到了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正走在深度融合的路上。
可以预见的是,按照当下的发展逻辑运行下去,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终将会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入到一个虚实结合的全新发展阶段。当产业互联网真正发展成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严格意义上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终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形态的产生,而这样一种全新的形态,正是兼具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特征的全新形态。如果我们对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做一个总结的话,虚实结合,虚实融合,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
同样地,我们在元宇宙的身上也看到了类似的影子。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元宇宙在探索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上的尝试。无论是从硬件上,还是从软件上,都是如此。那么,等到元宇宙真正成熟与完善,我们究竟可以获得一种怎样的生活呢?我们又可以获得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可以获得的是一种可以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自由切换,无缝衔接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看,元宇宙同样是以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为基础的。
正是由于元宇宙与产业互联网的这样一种本质性联系,当我们无法找到产业互联网时代真正成熟和完善之后的真实样子的时候,透过元宇宙,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产业互联网的最真实的样子。如果我们一直无法找到产业互联网的美妙图景的话,元宇宙或许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现实样板。
二、元宇宙和产业互联网的目的一致 从表面上来看,元宇宙是一个以改造C端的生活方式为主导的存在,而产业互联网则是一个以改造B端的生产方式为主导的存在。这是现在人们对于元宇宙和产业互联网的普遍看法。我们看到的元宇宙的玩家和产业互联网的玩家,几乎都在用这样一种方式和方法来落地和实践。
如果仅仅只是以此来判断元宇宙与产业互联网的不同,并因此将元宇宙和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存在,那么,未免有些太过简单和武断了。在我看来,元宇宙和产业互联网仅仅只是同一种发展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形态而已。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互联网的身上看出一些端倪。
在早期的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围绕着改造C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所展开的,我们所看到的电商、共享经济、直播、短视频等诸多互联网物种,几乎都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诞生的。然而,等到C端的行为和习惯改造完成之后,互联网并未消失,而是开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正是以改造B端为主导的,也就是我们所称之为的产业互联网时代。
对于早期的元宇宙来讲,它同样需要以改造C端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那么,等到元宇宙对于C端的行为习惯改造完成之后,它的使命和任务是不是就结束了呢?很显然,是没有的。它必然还是要走到改造实体,改造产业的发展方向上。换句话说,「元宇宙+产业」将会是一种必然。
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元宇宙和产业互联网的目的是一样的,只不过它们是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态而已。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找到元宇宙与产业互联网之间的联系,我们才能打开思考元宇宙与产业互联网联系的正确方式和方法。当我们探索产业互联网的道路上求之不得的时候,将目光转移到元宇宙的身上,或许可以得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答案。
三、元宇宙与产业互联网的逻辑一致 无论是对于元宇宙来讲,还是对于产业互联网而言,它们的内在的运行逻辑都是一致的。即,它们都是借助新技术的方式来改造传统,颠覆传统,打造一种与时下的经济发展相同的发展模式和方法。如果对元宇宙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逻辑做一个总结的话,用新技术的方式改造传统,重塑传统,无疑是一个主要方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元宇宙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逻辑,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说,基于元宇宙的对于传统产业的深度改造,是对产业互联网的一次完美的补充。当元宇宙开启对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造之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可以说,元宇宙打开了一个完善产业互联网的窗口。以往,我们所讲的对于传统行业的重塑与颠覆,仅仅只是停留在产业端。现在,透过元宇宙,我们同样可以找到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和方法。当元宇宙完成了对于消费端的重塑和改造之后,无疑可以为产业互联网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从而真正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元宇宙划归到产业互联网的范畴里。透过元宇宙,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产业互联网的全貌,透过元宇宙,我们可以非常直接地感受到产业互联网本很所蕴藏着的巨大的发展潜能。
我们之所以会说,元宇宙和产业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一致,另外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底层的技术逻辑是一致的。无论是元宇宙,还是产业互联网,它们之所以会「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它们「新」在了技术上。然而,如果深度分析元宇宙所涵盖的新技术,还是产业互联网所涵盖的新技术,我们都会发现,数字化是如此多的新技术当中的「共性」。对于元宇宙和产业互联网来讲,这样一种「共性」,正是它们一致的地方。
可以说,正是元宇宙与产业互联网在技术上的这样一种「共性」,才让我们看到了元宇宙与产业互联网之间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元宇宙是显性的,因为它的目标对象是C端,产业互联网是隐性的,因为它的目标对象是B端。然而,从底层的技术逻辑上来看,新技术都是元宇宙与产业互联网的驱动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透过元宇宙的这样一种显性的表现来窥探到产业互联网的这样一种隐性的形态。当元宇宙与产业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两者必然会走上殊途同归的道路上。
四、结语 无疑,现在的元宇宙是火热的,火热得盖过了产业互联网的风头。然而,我们并不能够因此就断定元宇宙是正确的,产业互联网是错误的。
相对于简单地将元宇宙和产业互联网对立起来看待,笔者更加愿意将元宇宙看成是产业互联网的生动样本。透过元宇宙,我们可以窥探到产业互联网本身所蕴藏着的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可以触摸到产业互联网本身所蕴藏着强劲的发展脉络。
当我们厘清了元宇宙与产业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真正跳出原有的条条框框,真正以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元宇宙和产业互联网,才能找到元宇宙与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专栏作家
孟永辉,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撰稿人,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微信支付宝,暗战东南亚
设计动态 2022-10-26“结账扫码”在中国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在东南亚,移动支付的普及度还远未达到天花板的水准。 就算是数字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新加坡,也是在2017年才开始推动移动支付的。 东南亚较高的华人分布比例、和中国较为接近的商贸文化,以及近年来不断开放的数字经济政策,都让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不少互联网企业可能会选择出海以找寻增量市场。移动支付服务领域也有玩家正在走向海外市场,比如微信和支付宝就纷纷将目光瞄向了东南亚。那么在东南亚,移动支付巨头们都是如何布局的?移动支付出海的道路,真的好走吗?
“结账扫码”在中国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在东南亚,移动支付的普及度还远未达到天花板的水准。
就算是数字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新加坡,也是在2017年才开始推动移动支付的。
东南亚较高的华人分布比例、和中国较为接近的商贸文化,以及近年来不断开放的数字经济政策,都让其成为不少中国移动支付服务出海的第一站。
但面对本土化的竞争对手,以及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国移动支付“暗战”东南亚的赢家,会是谁呢?
一、移动支付,悄悄打入东南亚 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首的两大移动支付软件,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工具。东南亚,也是这两家移动支付巨头的“重兵布局之地”。
9月20日,主打社交支付和小微商户移动支付的微信支付,拓宽了在新加坡的使用场景。人们可在全岛近万家小贩摊位实现微信支付交易,同时微信支付还向用户推出“新加坡美食打卡”活动,助力“新加坡美食节”的举行及新加坡美食佳肴文化的传播。
而早在2018年,支付宝就已成功接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8个东南亚国家的业务。
不过有东南亚消费者向霞光社表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大中国移动支付软件,在东南亚实际生活的普及场景仍然有限。
经常往返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陪读爸爸阿言告诉霞光社,在他经常去的菜市场、小饭店中,仍以现金支付为主,即使是移动支付,也是以新加坡本地的PayNow为主。
PayNow是2017年在新加坡银行协会(ABS)和当地7家银行支持下推出的本地移动支付软件。据媒体报道,PayNow系统交易量自2019年来持续大幅增长,目前新加坡约75%商家都在使用其通用二维码作为支付方式。
常年在新加坡打工的小龙和李杰则表示,相比小商铺,大型综合商场接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比较多。此外,由于很多华人更偏向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华人消费者经常光顾的小食阁,也会部分引入这两种支付方式。但是,当地人更倾向于使用PayNow、现金或是刷信用卡。
另外一位经常往返东南亚出差的商务人士晓鹏也表示,中国旅客很多都会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因为会有汇率优惠,能省几元到十几元人民币,但是本地居民的覆盖率就低一些。”
根据FIS的2022全球支付报告,现金支付在销售总额中仍占比较高,其中在泰国占比63.4%,在越南占比53.8%。
即使真实使用率和渗透率有待提高,东南亚仍成为近年移动支付出海主场,这离不开政策和人群结构两点核心原因。
政策方面,东南亚各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多在积极推动移动支付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2020年,马来西亚政府推出的《经济复苏计划》,鼓励该国电子钱包的发展;菲律宾则计划数字交易率在2024年达到50%,数字化普及率达到70%。
新加坡在移动支付上的布局更早。2017年7月,新加坡银行协会(ABS)联合几家主要银行推出PayNow。并且,新加坡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NETS推出手机钱包服务NETSPay,该平台支持非接触支付和二维码支付等功能。
人口结构方面,东南亚有较多的华人旅客和华人居民,这就让移动支付在东南亚有了基本的人群受众。资深产品经理贝贝告诉霞光社,比起欧美和亚洲其他地区,东南亚的市场和文化结构与中国更为相似。“这也是为什么包括移动支付、新能源、电商等多个行业选择东南亚市场作为突破点的原因。”
二、蚂蚁腾讯,花招不同 蚂蚁和腾讯,虽同时“出手”东南亚移动支付,但在具体“招数”上似乎略有不同。
蚂蚁金服借势阿里这个大本营的电商属性,参与东南亚本地企业的战略投资,用阿里的资源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号召力。
2016年,阿里收购东南亚电商巨头Lazada,此后蚂蚁金服顺势和Lazada旗下在线支付工具HelloPay进行整合,更名为“Alipay”,彻底将支付宝打造成国际移动支付工具。
不止如此,东南亚很多支付公司的背后,都有蚂蚁金服的身影。包括印尼电子钱包DANA、菲律宾电信公司Globe旗下GCash、泰国金融科技公司Ascend Money、马来西亚Touch’n Go电子钱包、新加坡支付公司2C2P等,蚂蚁金服都有参与。
其中,2016年蚂蚁金服和泰国支付公司Ascend Money共同创立的TrueMoney,也被称为“泰版支付宝”,目前已经拥有东南亚多个国家运营电子货币的许可证。
而腾讯则更多从业务角度入手,开展自己的布局。
2018年,腾讯稍晚于阿里入局东南亚,拿到马来西亚第三方支付牌照;2021年,微信支付获得印尼批准在当地运营;今年9月,微信支付进一步融入到新加坡万家小商贩中。
从不同的战略不难看出,蚂蚁金服和微信支付将延续其最核心的支付场景——电商与社交。
在这点上,移动支付行业从业者魏静更看好蚂蚁金服的策略。她认为,移动支付自最开始诞生就服务于电商,先有线上购物,再有移动支付,之后才在国内较快地发展,并延伸覆盖到出行、饮食等等线下与场景。“因此我始终认为,有阿里这个电商大本营做支撑,蚂蚁金服以战略投资方式渗透到东南亚的电商平台,这是发展东南亚移动支付的极好策略。”
相较而言,腾讯主打的“社交支付”,似乎在东南亚更难突破。
参考国内微信支付的使用数据:据艾媒咨询统计,在低于50元的支付场景,超过70%用户会选择微信支付;而在线上大额支付时,则有超过60%用户会选择支付宝。
不难看出,微信支付在国内以小额、当面交易为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腾讯支付在东南亚也会选择小型餐饮行业来布局。
然而,目前东南亚的小额线下交易仍以现金为主,这样的支付习惯让微信支付的进一步渗透更加艰难。
微信支付在国内另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场景——发红包,则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据霞光社接触到的东南亚消费者反馈,当地居民并没有发红包的习惯。
相较于电商的普及和更具兼容性的市场需求,“社交支付”这个场景似乎充满了“中国味”。这让腾讯能够迅速分食移动支付的国内市场,却也让其在东南亚市场拓展中稍显“水土不服”。
三、支付出海,道阻且长 不论是入局更早的蚂蚁金服,还是稍晚入局的微信支付,在东南亚都不得不面对三个方向上的众多本土竞争对手:
首先,是各国银行以及互联网科技公司推出的电子钱包和数字银行。
比如,新加坡电信Singtel旗下运营着电子钱包Singtel Dash、菲律宾电信Globe Telecom推出了电子钱包GCash、由印尼电信Telkomsel以及4家本地银行在印尼推出的被称为“印尼国字号电子钱包”的LinkAja。
其次,是东南亚本土互联网公司所孵化出的支付服务。
比如,东南亚网约车巨头Grab和Gojek,都推出了打车支付服务GrabPay和GoPay。电商平台Shopee推出了ShopeePay、有“越南版微信”之称的Zalo推出ZaloPay… …未来,本土的电商、外卖、旅居等平台也有可能孵化出更多自己的支付平台。
对此,资深产品经理贝贝认为,支付宝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本质是因为其作为支付工具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电商平台的付款需求,而东南亚本土企业孵化出的支付服务,会是未来国内两大巨头的强劲对手。
第三,则是本土数字银行。
以数字银行政策较为先进的新加坡为例,今年6月,绿地金融旗下的绿联国际银行(Green Link Digital Bank)成为新加坡首个正式投入运营的数字银行。9月,网约车巨头Grab和新加坡电信Singtel合作推出专注于零售市场的数字银行——GXS数字银行。
对于移动市场的本土化竞争,贝贝认为,用户选择移动支付工具最核心的需求是安全,因而本土工具在这方面大概率会比外来工更具有先天优势,这种天然亲近感在消费者心中很难被突破。
上述陪读爸爸阿言就表示,自己在新加坡生活了六年,如今移动支付几乎都会选择PayNow,核心原因就是认为“本地推出的支付软件总是更安全”。
而另一个挑战国内移动支付行业深入东南亚的因素,是移动支付与金融数字化的政策。
“移动支付所收集的数据涉及到本地用户的消费数据和金融数据,关于这些数据的处理,以及整个移动支付市场化的进一步政策都取决于当地。”贝贝说,这也是国内移动支付行业在东南亚不得不面临的变数。
诚然,东南亚移动支付市场的增势确实令人欢喜。根据伦敦金融公司Boku和数字技术分析公司Juniper Research合作发布的2021年移动钱包报告,东南亚是全球电子钱包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的电子钱包使用量增长超过311%,预计到2025年使用量将超过4.4亿户。
不过,这样的增速也有东南亚市场原本数字化支付基数较小的缘故,增速并不可以一直保持。在市场增速天花板越来越近、竞争对手逐渐增多,以及政策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支付出海谁能笑到最后,目前还言之尚早。
作者:沙拉酱;编辑:麻吉
来源公众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看见新经济的万丈霞光。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霞光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老罗淘宝直播首秀的「生意」与「深意」
设计动态 2022-10-26因为老罗,今年的双11没有想象中冷清。 昨晚6点左右,罗永浩就出现在了淘宝直播间,比此前预告的8点开播要早了不少。而在其现身10分钟后,直播间的观看人次就达到306万;两个小时后,直播间场观已轻松突破1000万。直播间氛围相当火热,网友们疯狂刷着“罗老师好”,双十一来了,主播们开始忙起来了。不管是抖音还是淘宝,亦或是小红书,只要进入产品就能看到大批主播在卖力推销着他们的产品。今年,罗永浩在淘宝开播了,意味着头部主播今后不再只专注一个平台。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你分享。
因为老罗,今年的双11没有想象中冷清。
昨晚6点左右,罗永浩就出现在了淘宝直播间,比此前预告的8点开播要早了不少。而在其现身10分钟后,直播间的观看人次就达到306万;两个小时后,直播间场观已轻松突破1000万。直播间氛围相当火热,网友们疯狂刷着“罗老师好”,开场的几款秒杀商品也是瞬间抢空。
对比来看,罗永浩在昨晚的号召力与李佳琦不相上下,8点之后两人的直播场观都已突破千万。从上架商品来看,美妆依然是李佳琦的主场,而罗永浩保持了一贯“男性主打”的风格,从家电数码、食品保健到护肤护理、家居生活、服饰运动、酒饮等等,上百款商品中不少都是针对男性消费者的套装。
虽然交个朋友已是直播老手,但由于是首次来到淘宝,昨晚直播间内仍出现了部分商品优惠介绍和更替背景版的小失误。不过在这个双11,罗永浩及交个朋友还有很多场来适应新平台的操作和玩法——根据预告,高热度的首秀之后罗永浩还将在双11开卖夜(10月31日)和双11当天继续进行直播。
在双11这个全年最关键、平台厮杀最激烈的关键点上入局开播,对于淘宝、罗永浩及交个朋友似乎都有深意。
不同于行业刚兴起时各玩家都争夺名人明星来带货的那个阶段,如今的电商直播已步入成熟期,平台要为整体生态是否健康可持续做打算和布局,也要将销量视为核心看点。那么此时引入曾经“抖音一哥”,淘宝意图明显。
而对于主播以及直播机构来说,各大平台头部主播格局已相对稳固,多平台布局有值得期待的增量,但因为平台属性、玩法和运营策略的差异,势必也有挑战性。交个朋友的想法又是如何?
一、头部主播跨平台会成为趋势吗? 正如上述所说,罗永浩及交个朋友的头部主播地位已是“曾经”。
抖音从不缺少一夜爆红的故事。今年,抖音上的头部现象级主播一波接一波:前有靠健身操成“顶流”的刘畊宏,一度被传出要开始做直播带货;后有跨界而来的东方甄选,靠着董宇辉的知识输出而爆红;还有搞笑博主“疯狂小杨哥”,在很多人并不清楚他是谁时就突然站在了带货榜单前列。
据蝉妈妈发布的榜单来看,直至今年5月罗永浩还名列达人带货榜第一名,但这之后就是东方甄选连续四个月稳居榜首。而等到9月时,交个朋友的直播间已是位居第八名,排在了疯狂小杨哥、贾乃亮之后。
图源:蝉妈妈
挤不进TOP3、关注度下滑的问题已经摆在眼前,交个朋友到了一个必须要去拓展经营场域、打破瓶颈的时候。而且从去年开始,交个朋友有意“去罗永浩”化,从服务罗永浩的工作室身份,转变为同时在做代运营、主播培训、整合营销等多项业务的公司。从业务发展这一角度来看,走向多平台也已是交个朋友的必选项。
其实不只是从公司发展角度看是“有必要”,交个朋友也“应该”去做拓展。
当你已经坐到了一个平台的头部位置上,是选择继续做一个站内直播达人品牌,还是做一个渠道和业务都更多元化、更有增长空间的大公司,结果显而易见。 交个朋友创始人黄贺曾在去年接受采访时就有明确表示,从公司成立第一天开始就确定不做“网红工作室”,而是要帮品牌做「多平台」的达人种草;并且公司整体上要形成一个商业闭环,而不是只签主播做直播带货。
而站在主播角度, 不过度依赖某一个平台是人之常情。 头部主播和平台的关系始终“微妙”,即便是东方甄选,现在也有很多时候做不到稳居第一。再加上电商直播行业成熟化发展,平台对腰部主播、对品牌商家的关注日益提升,头部主播也不能一劳永逸。正如俞敏洪所说:“基于外部平台所建立起来的热闹商业模式有很强脆弱性”,多渠道布局的选择也是契合着当前“提升抗风险”的常规发展思路。
而此时,淘宝直播是一个不错的业务拓展可选项。
首先是淘宝直播的“先天”优势仍存在。作为传统电商平台,其电商业务在“人货场”三方面都很完善,用户购物心智和目的性也都更为明确。对主播来说,来到此处并不需要去顾虑应该输出什么样的短视频内容,也不用对直播做什么特别的调整。
其次是淘宝正处在一个头部主播相对空缺的时候,现在头部主播只有刚刚复出不久的李佳琦一人。平台大力扶持的中腰部主播中,至今也还没有能够成长为头部的人出现,其观看、销售等数据和李佳琦仍相差数倍,并不在一个量级上。这也意味着自带较强影响力的知名主播,若是能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和李佳琦打出差异,就有很大可能直接站进头部行列之中。
交个朋友在近期的回应中也强调:相比原有的淘系头部主播,罗老师更懂男性用户。交个朋友在淘宝双11直播期间,将主打科技数码、酒水和户外运动等商品品类。显然这正是交个朋友的差异化和优势所在。
二、淘宝,向“内容化”大步走 事实上,罗永浩、俞敏洪“入淘”之所以引发极高关注,不仅仅是因其个人自身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家更想要看清楚的是在电商直播的“下半场”,淘宝直播下一步要怎么走,其生态构建和能力积累究竟如何。从内容电商与货架电商泾渭分明,到两者融合,抖快已经在明显地往”货架”方向努力。今年抖音从“兴趣电商”升级为“全域兴趣电商”,其重点就在于加入搜索和商城,商城也被视为是除直播间之外的又一生意承载场域。同样,快手也在今年9月宣布将上线商城频道,直接登上首页。
这背后逻辑不难理解。内容产生并留住了流量,在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传统电商平台用户增长确实已到天花板的当下,内容就是提高用户粘性、延长用户停留时间的核心。而让用户沉浸于内容真正“逛起来”之后,就能源源不断激发出购物的兴趣和意愿,这也正是抖音电商提出“兴趣电商”的基础逻辑。
但同时,货架电商价值仍然很大。消费者会有明确购物需求,是需要通过搜索直接找到商品并下单,也就是“人找货”的情况始终存在。在几乎所有平台都在以多样化内容构建丰富购物场景后,这种需求不会消失,反而更需要平台有对应功能构建更清晰、便捷、畅通的购物路线。
因此,抖音电商升级为“全域兴趣电商”,并入了搜索和商城;淘宝作为典型的货架电商,也在近些年快速补充”内容“,从重“成交”向着“成交+内容”并重转型。
今年淘宝直播可以说是全网铺开来招募主播,淘宝直播新生态事业线负责人虚罗9月初在接受采访表示 全网所有的短视频或直播达人基本上都聊过,并且设定了目标是今年要新增100个粉丝过百万的账号。 一栗小莎子、朱一旦、辉哥来了、晁然等不少抖音网红和微博母婴博主“年糕妈妈”今年入淘直播,正是其成果体现。
朱一旦、一栗小莎子淘宝直播
除了对外招募,淘宝直播对于中腰部主播也给出了非常多个扶持激励计划。去年,「深响」曾与美妆主播丹妮、女装主播元气珠珠等多位中腰部“黑马”主播交流,他们表示淘宝不只是流量倾斜,还能帮忙找到团队“谈不下来的品牌方”,推出的“领航计划”等则是为其提供直播相关的工具应用,做数据分析等等。平台从流量、撮合交易到后续运营都有关注到。据36氪称,今年5-9月淘宝腰部主播每个月的成交金额(GMV)均保持在同比50%以上的增长水平。
此外,从今年1月淘宝天猫融合后,淘宝在产品架构层面的“内容化”融合也非常明确。在9月份的淘宝直播盛典上,淘宝明确提出了要让直播贯通各个场域,与手淘的首猜、逛逛、搜索、有好货等环节打通;重新推出流量分配机制,从“成交”转为“成交+内容”双指标,内容好转化高的直播间可获得更多公域流量等等。
如今大家都走到了“货架电商+内容电商”这一阶段,淘宝直播必须要以货架和内容加速融合,来应对后续很长一段时间里与抖快一次次的短兵相接。
作者:吕玥
来源公众号:深响,全球视野,价值视角。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响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