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抖音电商不想当内容的附庸

    设计动态 2023-03-10
    素来以视频内容为根基的抖音电商,正在悄悄“去内容化”。 3月初,抖音电商举行发布会,宣布一项为期三个月的优惠政策:平台将针对商品卡订单免收佣金,只收取0.6%~1%的技术服务费。 所谓商品卡,指的是商家在开通抖音小店后,为每一款商品生成的站内商品链接。商品卡除

    从“兴趣电商”到“全域兴趣电商”,这中间的演化过程,其实是抖音电商“去内容化”的体现;而从抖音电商近来的系列动作也可以看出,抖音电商正在加大货架电商的比重,相较之下,内容电商的权重似乎有所下降。那么,抖音电商为什么要“去内容化”?这背后体现了怎样的考量?

    素来以视频内容为根基的抖音电商,正在悄悄“去内容化”。

    3月初,抖音电商举行发布会,宣布一项为期三个月的优惠政策: 平台将针对商品卡订单免收佣金,只收取0.6%~1%的技术服务费。

    所谓商品卡,指的是商家在开通抖音小店后,为每一款商品生成的站内商品链接。商品卡除了挂载在短视频、直播间等场景外,也可以在自家店铺、抖音商城、搜索结果页等多个公私域流量池展示。

    此次抖音免收平台佣金的订单,特指用户通过非短视频、非直播渠道访问商品所产生的订单。比如用户搜索产品名称,在抖音商城内浏览,亦或收到平台内好友分享,都属于商品卡订单的范畴,与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所产生的订单相区隔。

    目前,针对不同品类的商品, 抖音电商会抽取交易额的2%~5%作为平台佣金。 免收这部分费用,对于本微利薄的中小商家,尤其是那些新加入的商家颇具吸引力,这促使他们更多地把资源和精力向非内容销售渠道——也就是货架电商倾斜。

    抖音也并不掩藏这一目的。在发布会上,抖音明确表示,商品卡订单免佣新规,以及同期推出的个人开店系列权益,都是为了促进商家加大对于货架电商场景的投入。据36氪报道,抖音今年在人员投入、营销预算和补贴方面,都会偏向泛商城。

    过去两年多,抖音一直在加大货架电商的战略权重,赖以起家的 内容电商反而隐然有退居二线的趋势。

    2021年8月上线的抖音商城,是抖音征战货架电商的旗舰。它在半年后拿到了抖音APP首页的一级入口;随后,抖音宣布将兴趣电商升级为“全域兴趣电商”,在短视频和直播带货之外,重点布局商城、搜索、货架等货架场景。

    去年双11大促期间,抖音首次将货架电商推上C位。在前期的招商会上,抖音把大促主题定为“聚力抖音商城,实现全域爆发”,将货架场景作为大促主要成交阵地,并配套跨店满减、平台补贴等玩法。而在大促战报中,抖音商城也占据了更醒目的位置。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22年4月,货架电商贡献了抖音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的约20%;当年11月,这一数字提升至27%。本月初的发布会上,抖音披露货架场景2022全年的GMV占比已达28%。

    另据36氪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一二月份,抖音泛商城(含商城、搜索、橱窗)单月GMV占比已稳定在接近30%左右,相比去年进一步提升;今年的全年目标也是30%上下。 起步更晚的货架场景,如今已成为抖音电商全力扶持的宠儿。

    按照抖音的设想,在全域兴趣电商框架下,包含货架电商在内的“新场域”占比将达到50%以上。换言之,直播带货有可能不再是抖音最主要的电商形态。而通过免佣等运营手段吸引商家发力搜索、商城等场景,是抖音电商去内容化的最新动作。

    尽管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为商家提供了流量之源,但站在商家和用户维度上,抖音电商若是等同于直播带货,并非好事:商家无论是做短视频还是直播带货,都需要额外投入不菲成本;用户也不得不先看视频再购物,消费体验较为繁琐,且容易被主播引诱形成冲动消费。通过开辟货架场景,抖音给商家和用户提供了新选择,有机会触达并留住此前未能覆盖的目标人群。

    对抖音来说,信息流中电商内容、商业化内容的加载率已经不低,它需要保护用户体验,也需要开辟新的流量场。

    将更多用户引导至非内容电商场景,也是 抖音给自家流量明确定价 的过程。借助搜索、商城等站内基础设施,抖音在原有人群画像之外,新增了一道是否具有明确购物意愿的漏斗,从而发现并放大一部分用户的价值。对于用户增长放缓的抖音而言,这是提振公司估值的捷径之一。

    在战略竞争层面上,抖音同样需要尽快削弱电商对于内容生态依赖。只做内容带货,而不注重商城建设,抖音电商就如同浮在空中,根基不稳。抖音一旦培养起抖音商城的用户心智,能获得更高的用户交易转化率之外,也能进一步夯实抖音电商的用户习惯。

    它长期面临着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劲敌的围攻,而这些电商老牌玩家纷纷把视频化作为切入点,拳拳打在抖音电商的腹心;抖音在招架之余,只有把商城、搜索等非内容场景培育起来,才能找到一块坚实的反击立足点,如此,抖音电商也可以靠着内容和货架电商两条腿走路。当抖音电商将货架电商的GMV占比提升上来,它也就离一个成熟的电商平台更近了。

    01 对于从内容到消费的电商闭环,抖音一直怀有某种 “路径自信” 。

    这种自信的源头要追溯至2020年4月。彼时,罗永浩空降抖音开启直播带货,在平台的倾力扶持下迅速跻身顶级大主播行列,成为抖音电商的最醒目名片。

    一年后,抖音正式推出“兴趣电商”的概念。在这套模型中,内容既是聚拢用户的吸铁石,也是引发交易的催化剂,堪称整个交易闭环的底座。

    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抖音电商把商品内容化,这是它与其他电商的最大区别。 在她看来,抖音在消费闭环中增添了内容,比如商品介绍和使用经验等,并通过个性化匹配、用户搜索等路径分发给用户。这有助于激发用户“种草”,并产生消费和复购,整个电商飞轮也就转动起来。

    从原理上讲,以内容驱动交易的逻辑并没有错。事实上,不仅仅是抖音,淘系、京东、拼多多等主要电商平台都在不断尝试给自身生态注入更多内容。然而,近两年的实践表明, 内容电商固然有其独特优势,但也并非万能答案,且有多个天然缺陷。

    最大争议之一是,内容电商加重了商家负担,ROI(投入产出比)却不尽人意。

    商家无论通过短视频还是直播带货,都需要额外投入人力、资源和资金。尽管各大平台都试图推动商家自播,但大多数商家并不具备相关人才和运营能力;要想从直播带货浪潮中分一杯羹,他们仍然要购买头部直播间“坑位”,依靠一两分钟的口播换取曝光和销量。

    然而,抖音虽然流量很大,但这些流量的基因底色是“内容”而非“消费”。用户打开抖音的目的是刷视频、看直播,单纯为了购物而来的人并不多,导致抖音电商的ROI偏低。

    此前,自媒体“新博弈”援引知情人士言论称,商家在抖音投入1块钱的推广费,可以赚回2~3元;相比之下,在淘系或京东,商家可以赚到4~5元。字母榜(ID: wujicaijing)就此向抖音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时未得到有效反馈。

    抖音流量的内容特性,导致商家投入了营销费,效果却不甚理想;大主播施展浑身解数,带货金额却赶不上其他平台的同行。

    以东方甄选为例,作为2022年最引人关注的抖音新晋顶流,它在去年5~11月的直播带货GMV为48亿元;相比之下,淘宝直播一哥李佳琦在2021年双11首日的预售金额就超过100亿元,去年双11被传高达215亿元,后被李佳琦方面否认。东方甄选不愿意与抖音深度绑定、悄悄尝试“出抖”,也从侧面暴露了内容电商在流量变现效率方面的不足。

    另一方面,与货架电商相比,内容电商易于激发潜在消费冲动、促成非刚需订单;但这也让它天然面临着 复购率低、退货率高企 的难题。

    36氪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直播电商的平均退货率高达30~50%,而传统电商只有10~15%。此外,摩根士丹利在一份研报中估计,2022年抖音、快手、淘宝三大平台的直播带货GMV,只占到国内电商大盘的13.7%;以货架电商为主的传统电商业态,仍然占据接近9成的市场空间。

    另据36氪报道,3C数码、食品生鲜等高客单价和高频复购类目,在直播等内容场景下也表现一般,更适合放进货架电商,此类商品也是目前抖音泛商城重点发展的类目。

    此外,抖音电商发展了三年,也会遭遇自己的天花板。尽管抖音流量丰沛,但为了保护用户体验,抖音可供分配给电商的流量也是有限的,抖音需要开辟出新的流量场,而能培养起用户购物习惯的商城就是最佳的新流量场。

    随着抖音电商板块的日益膨胀,内容电商——或者说所谓“兴趣电商”——的天然缺陷愈发凸显,有可能成为阻碍整个板块向上突破的阻碍。抖音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在2022年5月调整策略,主打“全域兴趣电商”。

    从彼时至今,抖音电商的重心明显不再是“兴趣电商”,而是聚焦于“全域”,尤其是那些能够让用户直达商品的场景,比如商城和搜索。这条更简洁的路径 绕开了内容生态,事实上是对抖音式的电商范式的背离 ;但抖音似乎并不介意这一变化,反而通过商品卡订单免佣金等方式,鼓励商家运营非内容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对于所谓“全域兴趣电商”的宣传和投入,可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但对于将内容生态剥离出部分订单这一更深层次的变化,抖音并未大张旗鼓,只是通过调整运营手段来引导商家改变玩法。这种谨慎的背后,或许蕴藏着抖音让不同的电商范式再跑一跑、看看究竟谁才是主力选手的考量。

    02 抖音电商的部分去内容化,落脚点在于缩短从流量到交易的转化路径。此前,它已经把商城放在了首页一级入口;同时,也在试图从用户习惯动作入手,打开新的通路。

    要害之处,在于搜索。 在2021年8月的APP 17.0大版本迭代中,抖音将“智能快速的搜索体验”列为此次升级的重要内容。随后一年多里,抖音围绕搜索框频频做文章,增添了默认搜索词、搜索框下方导航词等多个子功能,越来越向其他电商看齐。

    例如,在抖音搜索“小米手机”,结果页除了展现各类评测和资讯内容外,还会在搜索框下方的醒目位置设置“商品”入口,点击即可查看小米手机的不同型号,并跳转购买。

    此外,搜索功能在抖音生态内的落地场景也在增多。除了APP右上角的搜索入口外,抖音还在短视频顶部开辟了自带关键词的搜索框;在商城、店铺、商品详情页等电商相关页面中,搜索功能更是几乎无处不在。

    在本月初的商品卡政策发布会上,抖音称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 平台内电商意图搜索的日均PV(页面访问量)超过4.6亿次, 相当于店铺橱窗日均1亿PV的四倍多。在抖音看来,这表明用户已经养成“主动搜”的习惯,与商城场景的“主动逛”相得益彰。

    抖音此次推出商品卡订单免佣金的限时政策,是其搜索电商战略的配套措施之一。按照电商行业的一般经验,商品页的文字和图片优化尤为关键,关键词是否精当准确、配图有没有冲击力,能够显著影响用户的点击和购买。抖音显然希望通过运营手段,进一步唤起商家对于这部分工作的重视。

    不过,削减内容在电商闭环中的比重、缩短交易路径,只是手段而非目标。通过搭建和发展商城、搜索、商品卡等站内基础设施, 抖音正在给整个流量池增设一层“滤网”, 以筛选出那些更有消费潜力的用户群,进而提升整个电商生态的运转效率和赚钱能力。

    不少在抖音卖货的商家,时常感觉事倍功半,根本原因在于抖音流量的内容属性太强,而自己却无从分辨筛选。现如今,抖音做了一定程度的流量分层,来自短视频、直播间的内容流量,与来自商城、搜索的非内容流量有了区隔,并最终以商品卡订单的形式投射到商家日常运营中。

    非内容流量的消费目的性更强,可以带来更高的转化率、复购率和留存率,是商家更喜欢的类型。而流量质量得到提升,价格自然也要水涨船高,将给抖音创造新的流量变现机会。

    事实上,抖音很早就启动了搜索流量的商业化。抖音旗下的广告营销平台巨量千川已经面向商家推出搜索流量位投放功能,系统可根据商家投放目标选择合适的流量场景,向主动对商品表达兴趣的用户——比如搜索具体商品名——展示广告。

    除了更好地卖广告外,这层内容滤网的更大意义在于: 给抖音的流量明确定价,进而建立更稳固的估值模型。

    抖音目前拥有约7亿DAU(日活跃用户),是中国互联网第二大流量池,卖流量则是它最底层的商业模式。从多方数据来看,广告收入在抖音总收入中的占比接近7成;倘若再算上直播收入,抖音的流量收入占比只会更高。

    然而,随着短视频行业步入成熟期,抖音的新用户增速逐渐放缓。它的DAU在2020年6月突破6亿,近三年后也不过7亿左右;另据市场研究公司QuestMobile的数据,去年12月抖音MAU(月活跃用户)的同比增速只有6.4%。

    在流量增长越来越慢的情况下,抖音要想维持高企的估值,就需要证明现有流量的价值仍在增长。而将流量分层之后,那些更容易产生订单的流量被单独筛选出来,并转化为电商交易额,无疑是对抖音流量价值的确认和背书。

    在此之前,抖音的流量价值相对模糊,7亿DAU能够带来广告费和销售额,很难有行业公认的评判标准。但通过区分内容和非内容订单,抖音能够展现不同属性的流量的ROI到底有多少,投资者也可以据此验算估值模型是否合理。

    对于陪跑多年的投资者而言,从长远利益出发, 抖音估值的关键在于稳而不在于高。 一个稳定可靠的估值预期,显然好于忽上忽下、飘忽不定的圈内揣测,并为未来的IPO构建价值锚点,从而吸纳更多基石投资者和公众资金。这显然也是抖音希望看到的局面。

    03 抖音电商向非内容订单的进一步倾斜, 恰好发生在淘系、京东、拼多多等“杀红了眼”的关键时刻。

    3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大促月份,但今年有了明显不同。围绕三八妇女节,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加大营销投入;在京东“百亿补贴”的带动下,低价成为最醒目的竞争关键词。

    妇女节期间,京东除了推出自己的百亿补贴活动外,还承诺“买贵双倍赔”,试图重新建立价格优势。淘宝和拼多多不甘示弱,前者上线“官方立减”,优惠比例高达10%~13%;后者则推出了“每满200减30”,并额外发放388元的满减消费券包。

    抖音同样参与其中,玩法包括“跨店每满150减20”等,优惠幅度并不比其他平台小。但整体来看,抖音的声量不算最大,外界关注度也被号称下了血本的京东压过一头。

    这折射出抖音电商的深层矛盾: 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内容电商,难以彻底释放大促活动的全部势能。

    电商大促的精髓在于消费流量的聚集和释放。抖音不缺流量,但在站内电商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并不容易筛选、聚拢并黏住大批具有明确购物意愿的用户。若仅靠直播间等落地场景,大促活动很难成为流量吸铁石,也就无法带来销量爆发。

    根据抖音发布的数据,2021年双11期间,抖音直播日均观看量为24.7亿次,绝对值并不低。但在2022年,抖音直播的日常平均播放量为32亿次。这从侧面表明,双11大促并没能给抖音直播带货创造流量峰值。

    抖音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去年双11,它把重心放在了以抖音商城为旗舰的“中心场”上,而以短视频和视频为主的“内容场”退居次席。

    但从长期竞争格局来看,抖音电商要想要和淘系、京东等老玩家扳手腕,必须在各个大促节点站到主舞台上。这意味着更深层的改变。

    抖音加码货架电商,只是在“术”的层面上效仿和追赶其他电商; 淡化内容对于电商的影响,构建非内容电商自循环, 才是从“道”的维度寻求突破。

    商家乐于看到这样的变化。他们不必在绞尽脑汁做直播、买坑位,可以把在其他电商平台积累的能力平移至抖音,比如怎样优化商品卡、怎样做站内搜索引擎优化等。一些用户也省去了先看视频再购物的麻烦,逐渐形成通过搜索或商城直达商品的使用习惯,并最终生长出“去抖音网购”的心智。

    如果抖音运作得当,有机会培育出自己的天猫,让GMV快速膨胀,并真正坐上国内一线电商平台的牌桌。甚至可以想象,随着用户购物习惯的形成,抖音超市等本地生活服务也将得到强力推动。

    但抖音面临的挑战也很多。

    天猫、京东等之所以做到了比抖音更高的转化率、复购率等,除了流量属性不同、转化路径更简洁外, 更关键的是物流配送能力。 抖音可以通过筛选流量、开辟新购物入口等方式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对于仓储物流这样的硬功夫,并非一时半刻就能赶上。

    抖音从2020年起招兵买马,开设多家物流和供应链公司,试图补齐物流短板。2022年,抖音上线音需达,主打送货上门服务,目前已经聚合京东快递、中通、圆通、韵达、顺丰等多家快递服务。

    但以聚合模式做物流,终归不是终极解决方案。淘系和京东都有自己的物流系统,并将其作为保证用户体验的竞争力基石;相比之下,拼多多缺少这块能力,其配送效率就明显比不上前两者。抖音电商若有青云之志,势必也要走上自建这条路。

    在慢慢丢开内容这把拐杖之后,抖音正在深入电商腹地,并在竞争对手更擅长的维度上正面竞争。 这是一场从“术”至“道”的思维革新, 不仅限于抖音商城站上前台,更在于筛选出更精准的电商流量,让商家从非内容流量池中淘金。变革之成果,将决定抖音电商的飞行高度,甚至为整个抖音集团的价值重新“称重”。

    参考资料:

    电商报,《张一鸣豁出去了,抖音商城全部免佣金》 新博弈,《抖音电商还能高增长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困在物流里的抖音电商,能被“极速达”解救吗?》 混沌学园,《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抖音电商的10个真相》 螳螂观察,《抖音的兴趣是“货架”》 作者:彦飞;编辑:谭宵寒

    来源公众号:字母榜(ID:wujicaijing),让未来不止于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字母榜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大厂切分图文蛋糕,小红书有护城河吗?

    设计动态 2023-03-10
    小红书的图文生态陷入了“群狼环伺”状态。 2月16日,微信公众号@微信派 推送了一则消息《今天,换个方式见面》。与以往人们所熟悉的公众号排布方式不同,这则图文消息看上去酷似小红书界面:长文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短内容”与多张可滑动查看的图片,分享、点赞、收藏

    近期,小红书的图文生态被其它平台竞相模仿,大厂纷纷瓜分小红书的图文蛋糕。面对此来势,小红书能够抵挡这样攻击吗,小红书的“护城河”又是什么?本文对此展开探讨,一起来看看吧。

    小红书的图文生态陷入了“群狼环伺”状态。

    2月16日,微信公众号@微信派 推送了一则消息《今天,换个方式见面》。与以往人们所熟悉的公众号排布方式不同,这则图文消息看上去酷似小红书界面:长文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短内容”与多张可滑动查看的图片,分享、点赞、收藏、看一看则挪到了右下角。 无论从界面设计还是交互方式,微信似乎都在向小红书靠拢。

    意图发力图文的不止是微信。 在此之前,抖音已通过推出新草、可颂等APP以及在站内上线图文模式,“冲击”过小红书图文壁垒。 在用户注意力碎片化时代,短图文似乎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内容形式,备受大厂追捧,而具备先发优势的小红书,无疑成为模仿、参照的对象。大厂切分小红书的图文蛋糕,小红书有护城河吗?

    一、微信打造“小微书” “小微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圆了微信做短内容的夙愿。微信对短内容的看重由来已久。在2020年1月的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谈及公众号设置的初衷,“公众平台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为一种基于连接品牌和订户的群发工具,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群发的内容并不是重点,各种形式的内容都应该是可以的,如文字,图片,视频等。”这种群发消息最终以“长文章+图片”的方式呈现,微信将其描述为,“不小心将它做成了文章内容载体”。

    2012年初上线时,拥有长文的微信公众号曾掀起一场自媒体内容浪潮,但在创作上,这种形式并非不具备门槛。这一点无疑与微信“重视人人都可创造的内容”的初衷相悖, “缺失短内容的呈现”也由此成为微信的遗憾。

    而在今年2月,微信派上线了新的排版方式,以类似小红书笔记的形式呈现,这被外界视为微信拥抱图文“短内容”的实质性一步。据虎嗅报道,这项“图片消息”功能是微信公众平台在内容落地页的例行优化, 初衷是为创作者提供多样化的内容生产土壤,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内容消费形态。 瞄准小红书的图文模式,微信的考量或许是多方面的。

    从2012年上线至今,微信公众号已迎来了它的第十一个年头,而此时的互联网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视频与直播的崛起改变了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与形式,而在注意力碎片化时代,微信公众号主打的长文章形式实际上已面临着流量危机。

    与此同时,小红书的成长速度之快可谓有目共睹。2020年9月,小红书月活用户跨过一亿大关,到2021年底,平台的MAU便突破2亿,跻身一流内容社区。另一方面,小红书对用户的心智培养是惊人的,无数年轻人选择在平台进行内容消费与决策,小红书的种草价值也因此受到公众关注。微信与小红书也并非全无交集,而是有过“拉扯期”。

    早前,微信曾上线自己的种草领域“微信圈子”,但于2021年底正式停运;2021年6月,有媒体发现小红书部分奢侈品牌企业号名片可一键链接到微信小程序,但这一功能很快被停用,对背靠国民级别流量的微信来说,“断外链”搭建自己的种草领域似乎更为重要。虽然微信最终选择在“短内容”赛道迈出坚实的一步,但实际上,在大厂“围猎”小红书的浪潮中,微信已算“姗姗来迟”。

    二、小红书的“光明顶”之战 2021年年底,小红书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超过200亿美元。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图文种草社区后,小红书受到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审视,其中,平台主打的图文笔记被视为兼备种草、分享价值的重要内容形式,引发一场大厂间的“模仿秀”。

    微信变身“小微书”之前,被视作小红书“劲敌”的是抖音。 过去几年内,信奉“大力出奇迹”的抖音,在图文与种草两方面“猛攻”小红书护城河。

    早在2018年,抖音便上线过“新草”APP,定位“年轻人都在逛的种草社区”,但由于不适配的算法推荐机制,以及用户无法自主选择想看的内容,“新草”上线不足一年便折戟沙场。延续这一理念的是字节跳动于2022年7月推出的APP产品“可颂”,定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社区”,几乎从slogan到产品形态都全面“复刻”了小红书,但运营不久后,“可颂”也难逃下架命运。

    抖音也在补齐短视频、直播之外的内容短板。2021年10月,抖音上线图文计划,在站内推出种草功能,并启动亿级流量扶持;2022年初,抖音将首页上方的一级入口“同城”改为“种草”频道,提升曝光度,种草板块的一级页面也对标小红书的双列瀑布流模式。

    在2022年第四届抖音创作者大会上,抖音公布了发力图文生态以来的成绩:

    其图文的单日用户阅读量已超过100亿,有超7成的活跃用户每天在抖音看十几篇图文内容 。从会上公布的多项图文激励政策来看, 未来一年,图文内容依旧将是抖音的发展重点。

    除此之外,向小红书“出击”的还有今日头条。据晚点LatePost报道,发展形态与小红书类似的双列图文已成为今日头条当前优先级别最高的任务,但承载此类内容的 “发现” 频道尚处于实验期,目前重点工作在于促进创作者投稿与改善画风。

    另一位“重量级”的入局者是阿里。

    在将“逛逛”调入淘宝流量一级入口后,去年4月,阿里再孵化了种草新电商APP“态棒”,主打年轻人潮流文化,围绕“种草-拔草”的内核,也有意向小红书靠近 。

    当然,“被模仿者”不止是小红书。为了寻求流量新增长,最近两年互联网呈现出大融合趋势,不甘于触碰流量瓶颈的平台积极外扩,在内容形态上互相模仿,力图以多元化的内容生态留住用户,或是加速生意闭环的构建。平台的一些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用户认知。

    例如, B站于去年正式上线的竖屏视频模式,对平台原生横屏长视频内容造成了冲击,并在用户之间掀起了一场“横竖”之争 。但不可否认的是,竖屏短视频为B站带来的流量增长是不容忽视的。

    与此同时, 快手则上线了B站“弹幕”模式,抖音也推出长视频内容 ,去年爆火的@张同学,便是长视频试水者之一。

    图文之外,小红书也在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为囊括多项功能的复合型平台,如上线“群聊”功能试水社交,再如提高视频在内容生态中所占的比重。今年1月的小红书改版中,“视频”代替了原本的“购物”,出现在首页第二栏(虽然在不久的更新中这次改动被撤销)。用户在点开一支视频笔记后,可以直接下滑至下一条内容,享受与抖音如出一辙的沉浸感。

    三、小红书的“护城河”是什么? 作为一款主打图文笔记的社区产品,小红书的优势在于 多元化的内容生态、真实而友好的社区氛围,以及用户心智的养成。 以图文为主要形式的内容平台不止小红书,此前为大众熟悉的还有豆瓣、微博,或是微博同系产品“绿洲”。

    但发展至今,豆瓣仍是热爱书影音的年轻人聚集地,没有真正意义上走向大众;微博逐渐成为明星娱乐、社会新闻等中心场地,而小红书的“种草”先发优势明显,配合图文低门槛的表现形式,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种草社区。这一方面来源于用户基本盘。千瓜数据显示,2022年,小红书90后用户占比72%,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50%, 年轻、消费力强构成了小红书的用户画像关键词。

    另一层面,女性用户占比多是小红书的显著特征,但伴随着内容生态的丰富,美妆护肤等更为女性关注的内容外,一些体育赛事、科技数码、美食旅行等中性化内容也逐渐扎根,吸纳了部分男性用户。据小红书中台数据,截至2021年11月, 小红书男性用户比例已升至30%,为小红书流量增长提供了更多空间。

    而从内容生态上,小红书的运营逻辑始终是内容社区。2017年,创始人瞿芳在描述小红书时表示,“内容社区是小红书的横向底层架构,电商只是竖向变现方式。” 小红书不仅是一个生活方式平台,其独特性在于兼具内容属性和工具属性 。作为消费决策入口,很多用户在小红书上搜索健身、美妆护肤、时尚穿搭等生活攻略,“遇事不决小红书”成为很多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迈向生活化是小红书快速成长的关键点, 真诚而友好的分享、评论区更真实的互动,再加上不依赖于熟人社交的算法体系,让小红书变身为当代年轻人的新“朋友圈” ,而兴趣的聚合无疑提升了用户留存,也将用户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飞盘、露营等户外活动率先在小红书兴起的原因。

    小红书的第三道“护城河”则是其工具属性, 无论是内容分享还是种草价值,“有用”都是小红书的核心竞争力 。

    从种草方面,据克劳锐《三大平台种草力研究报告》,37.5%的用户在小红书关注红人,其中,超过一半用户的关注行为基于KOL所发内容的高实用性。从内容上,小红书似乎进入了“内容整合”阶段。

    一方面,从小红书月度涨粉榜看,抖音、B站等视频平台达人入驻为小红书带来了新生力量,达人们将小红书视为另一运营平台分发内容,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平台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大量豆瓣、微博、知乎等平台的搬运内容出现在小红书,涵盖了影视、热点事件、小说推文等多方面,使小红书内容愈发丰富,平台被戏称为新的“搜索引擎”。在各平台争抢用户时间的当下,这无疑是小红书的巨大优势。

    当然,面对微信、抖音的“猛攻”,小红书的劣势也很明显:与微信、抖音背靠的庞大流量不同, 小红书的2亿月活仍存在巨大的差距;至今平台并没有类似抖音、B站的超级头部达人出现,将流量从内容转化到账号依旧艰难 。这一方面使流量相对而言更加均衡,惠及入局的新人创作者;但另一方面,原生超头部达人的缺乏,也让小红书处于一个尴尬的、记忆点不足的状态。

    除此之外,电商闭环的不完善也让小红书的变现之路充满坎坷。目前来看,在用户内容消费心智已养成的情况下,小红书的图文壁垒并不会被轻易攻破。但基于平台的定位,微信、抖音的图文生态搭建究竟会带来内容版图的怎样变更?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褚澄

    来源公众号:卡思数据(ID:caasdata6),数据赋能短视频内容创作、运营、营销和电商带货。

    原文标题:群狼环伺小红书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卡思数据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产品周报241期 | 数字人民币新增“微信支付”钱包快付,钉钉收购协同办公厂商“

    设计动态 2023-03-10
    早上好呀,又到周五了!来看看这周发生了什么吧~ 3月6日,微信成为继支付宝之后第二家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快付功能的支付平台,支持在微信部分小程序等场景下使用数字人民币。在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钱包快付管理”页面,“商户平台”目前有94家可开通,“支付平台”

    早上好呀,又到周五了!来看看这周发生了什么吧~

    3月6日,微信成为继支付宝之后第二家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快付功能的支付平台,支持在微信部分小程序等场景下使用数字人民币。在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钱包快付管理”页面,“商户平台”目前有94家可开通,“支付平台”新增微信支付。

    钉钉已完成对协同办公厂商“我来wolai”的全资收购。一位接近我来wolai团队的人士透露,我来wolai的高管团队目前已退出公司实际业务。收购完成后,其产研团队将转为钉钉正式员工,客服团队将转到阿里外包团队。

    一、值得关注 数字人民币新增“微信支付”钱包快付,已支持部分微信小程序

    3月6日,微信成为继支付宝之后第二家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快付功能的支付平台,支持在微信部分小程序等场景下使用数字人民币。在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钱包快付管理”页面,“商户平台”目前有94家可开通,“支付平台”新增微信支付。App相关介绍称,目前可通过微信App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支付,已支持在微信部分小程序等场景下使用,更多场景陆续开放中。

    拼多多跨境电商业务将正式登陆澳洲

    拼多多跨境电商业务将于3月13日正式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持续推动中国制造业直连澳洲以及全球市场。“为了助力中国制造业一站销全球,在TEMU正式登陆澳洲后,已在北美市场上线的国内制造业产品,也将同步进入澳洲市场。”拼多多跨境电商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3年2月23日,TEMU在App Store购物榜、Google Play购物榜中分别霸榜69天、114天,新增下载量超过4000万。

    马斯克:推特将于本月推出加密私信功能

    推特CEO埃隆·马斯克周末表示,该公司将于本月晚些时候推出加密私信功能。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写道:“目标是在本月晚些时候推出回复个人DM(direct message)的功能,使用任何反应表情符号并加密。”此前,马斯克首次呼吁推特为其直接信息提供端到端加密,以确保安全。他当时说,推特上的DM应该像Signal一样提供端到端加密,这样就没有人可以监视或入侵消息。

    钉钉收购协同办公厂商“我来wolai”

    钉钉已完成对协同办公厂商“我来wolai”的全资收购。一位接近我来wolai团队的人士透露,我来wolai的高管团队目前已退出公司实际业务。收购完成后,其产研团队将转为钉钉正式员工,客服团队将转到阿里外包团队。钉钉官方表示:我来wolai团队已加入钉钉,将负责智能化协作文档的研发,和个人版文档的产品设计。

    消息称字节打造“秋禾房产”中介线下门店

    据Tech星球消息,字节在房地产业务上动作频频,从去年开始,在北京相继成立15家房地产经纪公司。Tech星球向字节方面就上述消息进行求证核实,幸福里回应:幸福里没有在北京开房产中介的计划。此外,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继“小麦房产”后,字节又打造“秋禾房产”中介线下门店,口号是“为幸福找好房”,已经向相关人员发送宣传物料,2月份开始向有意向加盟的人进行宣传。

    二、产品动态 TikTok 推出付费视频功能,视频最长可达 20 分钟

    3 月 7 日消息,TikTok 正在为创作者增加一种新的在该平台上赚钱的方式,该短视频平台宣布推出一项新功能,名为 Series(系列),让创作者可以为自己的独家内容设置付费观看,并且这些视频比普通的视频可以更长。

    苹果批准上线watchGPT应用程序,用户可在Apple Watch上和ChatGPT互动

    近日,苹果批准通过了适用于Apple Watch的应用程序watchGPT上线,watchGPT目前在App Store上的售价为3.99美元或者4.99欧元。苹果方面介绍,用户可以直接在Apple Watch上和ChatGPT互动,无需键入即可快速获得问题的答案或生成相关消息,用户还可以通过短信、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向他人分享与ChatGPT互动的记录等。

    谷歌发布史上最大“通才”AI模型

    谷歌和柏林工业大学的团队重磅推出了史上最大的视觉语言模型——PaLM-E,参数量高达5620亿(GPT-3的参数量为1750亿)。作为一种多模态具身视觉语言模型(VLM),PaLM-E不仅可以理解图像,还能理解、生成语言,可以执行各种复杂的机器人指令而无需重新训练。谷歌研究人员计划探索PaLM-E在现实世界场景中的更多应用,例如家庭自动化或工业机器人。他们希望PaLM-E能够激发更多关于多模态推理和具身AI的研究。

    Salesforce推出AI工具“Einstein GPT”:可回答客户提问或撰写营销邮件

    当地时间周二,Salesforce宣布,该公司将会在新版软件产品中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帮助企业销售人员、客户服务专员和市场营销人员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其中包括回答客户提问、撰写市场营销邮件等。Salesforce介绍说,新产品将被称之为“Einstein GPT”,采用了ChatGPT开发商OpenAI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

    小度发布平板产品“添添闺蜜机”

    小度正式发布“行走的”27英寸超大平板——添添闺蜜机。据官方介绍,该产品采用隐匿式滑轮及立式可调节升降设计,支持自由移动与屏幕多高度/角度调节,搭配全语音控制功能。此外,添添闺蜜机还配备27英寸AG类纸屏,支持海量安卓应用下载,并拥有观影追剧、网课学习、AI健身及智能助手等功能。

    三、运营动态 美团网约车放弃自营打车业务 全面转向聚合模式:后续将减少投入

    美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在内部发布邮件称,经S-team研究决定,网约车业务调整,转入美团平台,网约车负责人张星远向李树斌汇报。网约车业务后续将减少资源和人力投入,轻装前行,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目前的团队,一部分继续留在网约车,其余的将分批次调配到其他业务线。同时,美团宣布,网约车业务放弃自营打车业务,全面转向聚合模式。

    椰树推出猛男直播销售额不到1千:观看人数近10万

    近日,椰树集团直播间风格大变,直播带货的主播由此前清一色的丰满女生,换成了一群肌肉猛男。在椰树集团的直播间里,一群男模特穿着紧身背心、拿着椰树椰汁,在直播间展示肌肉和身材。对此,部分网友打趣道““万年铁树开了花,椰树变了”,也有网友觉得“土味油腻”。椰树的“画风突变”,从销售数据看并未立即获得女性消费群体的青睐。数据显示在开启男模直播的3月1日下午,“椰树集团”的抖音直播观看人次虽然一度达到9.3万,但销售额却仅有750-1000。

    微软必应搜索日活用户首次突破1亿

    当地时间3月8日,微软必应官方博客宣布,随着必应(Bing)预览版新增用户超过100万,必应搜索引擎的日活跃用户首次突破1亿。此外,集成搜索+聊天功能的必应预览版自推出以来总聊天次数已超过4500万次。

    董明珠直播带货一天卖65.4亿元 董明珠说产品不行迟早被抛弃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分享了目前格力线上渠道的规模。在2020年6月1日,董明珠直播带货销售额达65.4亿元,创造了家电行业当时的直播销售记录。3年过去了,董明珠提到,“线上销售最大的问题,是企业产品品质的支撑。如果产品质量不好,现场短时间能忽悠消费者,但是如果产品质量各个方面不达标,最终还是要被市场抛弃。所以不能因为模式的改变,而放弃了对技术的提升。”

    TVB淘宝首次直播,6小时销售额2350万

    据第一财经,一直以影视剧为大家所熟知的TVB也开始进军直播业务了。3月7日晚间,TVB在淘宝平台持续6小时直播带货首秀,直至3月8日零点。根据截至3月8日零点的TVB与淘宝官方数据,全场直播销售额突破2350万元,累计观看人数超320万,累计观看人次超过485万,最高在线人数超过3万。由于艺人陈豪和陈敏之在直播中以粤语介绍商品,而被网友称代入了港剧情节,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TVB此次与淘宝达成合作,预计将在今年做至少48场直播,发挥麾下艺人带货优势。据了解,疫情这些年对于文娱行业产生影响,而直播带货等在线新经济则得到不错的发展,因此不少演员或相关企业都陆续进入直播行业。

    四、好文推荐 《百亿补贴的真相》作者@庄帅

    编辑导读:京东于3月6日正式上线百亿补贴频道,自此,京东的百亿补贴不再是限时的促销优惠,而是长期在线。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京东吹响“价格战”的号角,对此,作者庄帅也有了三个基本判断,并深一步分析百亿补贴的四个真相,欢迎一同探讨。

    >>>点击此处立即跳转阅读

    《为什么人 人都想抢美团的生意》作者@品玩

    编辑导读:美团从原来的团购平台,逐渐涉足本地生活、本地出行、社区团购,最近也在切入零售平台、甚至是小红书式的短视频内容。同时,各个互联网巨头也想分走美团的一杯羹,抖音、微信、阿里等等多个平台夹击下,这场博弈,美团胜算几何?

    >>>点击此处立即跳转阅读

    《科技和女性的今天,《赛博格宣言》半个世纪前就预言了》作者@脑极体

    编辑导读:三八妇女节,是一个独属于女性的节日。当有了数字化技术,工作对于体力、精力等要求不再苛刻,岗位上的女员工就多了,让更多女性绽放光彩。本文从《赛博格宣言》说起,看看它是如何预测,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工作、塑造的新女性,而所有人都将在数字时代迎来一个怎样的未来?

    >>>点击此处立即跳转阅读

    五、精彩问答 Q:在埋点如此方便的今天,问卷调研还有意义么?

    问卷调研和埋点调研的使用场景区别在哪?什么时候应该用问卷调研?

    欢迎来围观:点击此处,前往回答

     

    本文值得关注、产品动态、运营动态内容,综合选取自泡面小镇微信公众号、36氪、新浪财经、IT之家、via 凤凰周刊、上证报、央视财经、新浪科技

    问题来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旗下问答平台 ——  天天问 ,欢迎各位小伙伴前往交流、切磋~

  • 写给大家看的视觉基础知识(五):质感弹窗

    UI交互 2023-03-10
    设计师们好,竹子又来更新干货了,上一篇《写给大家看的视觉知识4光效设计》教授大家如何去灵活使用渐变和叠加光效的技巧,让扁平的画面层次感更加丰富,视觉冲击力更加抢眼。很多读者表示没有看够,那么今天竹子就继续讲解渐变和光效的高级应用技巧。上期回顾:写给大家看的视觉基础知识(四):光效设计上一篇《写给大家看的视觉知识3...

    设计师们好,竹子又来更新干货了,上一篇《写给大家看的视觉知识4光效设计》教授大家如何去灵活使用渐变和叠加光效的技巧,让扁平的画面层次感更加丰富,视觉冲击力更加抢眼。很多读者表示没有看够,那么今天竹子就继续讲解渐变和光效的高级应用技巧。

    上期回顾:

    写给大家看的视觉基础知识(四):光效设计 上一篇《写给大家看的视觉知识3弥散光渐变》教授大家如何去灵活使用渐变,让画面层次感更加丰富,今天我们继续讲渐变和光效的高级使用,如何灵活运用光效给画面增加丰富的质感。

    阅读文章 >

  • 写给大家看的视觉基础知识(五):质感弹窗

    UI交互 2023-03-10
    设计师们好,竹子又来更新干货了,上一篇《写给大家看的视觉知识4光效设计》教授大家如何去灵活使用渐变和叠加光效的技巧,让扁平的画面层次感更加丰富,视觉冲击力更加抢眼。很多读者表示没有看够,那么今天竹子就继续讲解渐变和光效的高级应用技巧。上期回顾:写给大家看的视觉基础知识(四):光效设计上一篇《写给大家看的视觉知识3...

    设计师们好,竹子又来更新干货了,上一篇《写给大家看的视觉知识4光效设计》教授大家如何去灵活使用渐变和叠加光效的技巧,让扁平的画面层次感更加丰富,视觉冲击力更加抢眼。很多读者表示没有看够,那么今天竹子就继续讲解渐变和光效的高级应用技巧。

    上期回顾:

    写给大家看的视觉基础知识(四):光效设计 上一篇《写给大家看的视觉知识3弥散光渐变》教授大家如何去灵活使用渐变,让画面层次感更加丰富,今天我们继续讲渐变和光效的高级使用,如何灵活运用光效给画面增加丰富的质感。

    阅读文章 >

  • AI 生成火了之后,重新预测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

    UI交互 2023-03-10
    编者按:从 ChatGPT 开始,再到 Midjourney 出现,设计领域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去年大家对于用户体验领域有过很多趋势预测,但是真的加入 AIGC 这个变量之后,大家对于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有了新的看法。下面这篇文章出自资深设计师 Joe Smiley 之手,他重新梳理了 2023 ...

    编者按:从 ChatGPT 开始,再到 Midjourney 出现,设计领域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去年大家对于用户体验领域有过很多趋势预测,但是真的加入 AIGC 这个变量之后,大家对于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有了新的看法。 下面这篇文章出自资深设计师 Joe Smiley 之手 ,他重新梳理了 2023 年可能会流行的新趋势,下面是正文:

    2023 年,我们看到 人工智能 (AI)和机器学习(ML)的快速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设计进程,甚至将发展速度停滞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和语音界面设计(VUI)往前推动了一大步。

    与此同时,我们对于通用化设计、包容性设计和可访问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的视觉吸引力阈值不断提高,如何使用可视化数据来强化叙事,也成了当下热门的设计方向。

    设计领域的革命性转变正在发生,下面我们重新梳理一下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

    1、生成式 AI 介入并强化设计 人工智能(AI)席卷全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ChatGPT 上线仅一个月,月活跃用户(MAU)就已经突破 1 亿,这也意味着它成为了史上增速最快的互联网应用!而它也重新证明了生成式 AI 的价值,它可以借助机器学习的算法来创建原创内容,从图片、视频到文本和音频均可。这种快速生成内容的能力使得它足以改变许多设计的过程,从产品设计、软件开发到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和游戏设计。

    虽然 AI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所完成的部分并非完全原创性的(比如生成配色方案),但是 用户体验设计 师将会在 2023 年越来越多地将 AI 设计融入到设计过程中,生成式 AI 也将会协助 设计师 输出越来越多的内容组件,从文案到视觉元素,甚至参与到设计迭代和设计验证当中来。

    AI 生成工具的市场正在迅速扩大,Adobe 已经将 AI 生成技术接驳入自家的软件和服务当中,比如 Photoshop 的内容感知填充、面部感知液化,以及 Illustrator 当中的全局编辑等功能,都用到了 AI 技术。我们对于设计工具的这种迭代升级感到兴奋,它们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设计生产力,并且输出更高质量的内容。

    在设计当中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目前仅仅只是开始,AI 生成的各种内容和组件还会不断增加,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容将会由 AI 定义、组织、管理和交付,对于设计师而言,我们有必要理解这些新的范式,了解如何借助它来塑造我们的设计,开发数字产品和服务,让它们在我们未来的设计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组织员工和客户围绕 AI 生成内容来探讨其中所涉及到的道德问题和安全问题,尽量保持透明。AI 生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如果我们无法互相信任并且进行良好的管理,它将无法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2、混合现实+增强现实 之前我们曾经预测,AR 和 VR 领域将会出现沉浸感、定制化更强的产品,但是 VR 实际上依然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主流市场的认可,尤其当元宇宙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就目前来看,混合现实(MR)和 AR 的结合,将会是未来几年的主流。

    MR 以我们生活的空间为载体,让我们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和朋友、家人和虚拟的 3D 元素互动,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合二为一。MR 和 AR 类似,但是它们会和周围环境融合更好,计算机通过扫描环境,将数字体验自然无缝地添加到现实世界中。

    移动端 AR 是目前社交媒体上最主流的混合现实方案,很多用户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在 Instagram 和 Facebook 拍的视频就是 AR 和 MR 的应用。

     

    但是,真正的 MR 体验需要借助 MR 眼镜/头戴显示器才能完整感知到,但是 AR 的要求则没那么高,通常只需要移动设备就行。全球有超过 50 亿用户拥有可访问 AR 内容的移动设备,但是购买昂贵 MR 眼镜的用户则要少太多,而且 MR 眼镜依然处于相当早期的就诶端。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MR 的潜力巨大,Magic Leap 的可穿戴设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过这类设备在硬件和软件层面上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不过 MR 大规模普及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MR 引人瞩目的效果是进一步促进现实世界数字化的必由之路,它的接受度必然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营销和信息传递层面上。

    身为设计师,我们有必要深入考虑 MR 的交互会如何发展,怎样实现更好的效果,为接下来现实和虚拟融合而做好准备。

    3、基于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介入越来越多的领域,用户对于原本停滞的聊天机器人有了更高的期望值。用户希望聊天机器人提供和真人沟通近似的体验,不像再遭遇答非所问的情况。而 ChatGPT 的出现,让聊天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前景变得更加光明,2023年可能会有更多更加智能的聊天机器人集成到 APP 和网站中。

    用户对于客户服务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各大科技公司也在今年显著加大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聊天机器人上的研发投入。聊天机器人将会拥有更强的自然语言识别能力,对语法的掌握会更好,了解更复杂的词汇,有更强的解释和纠错的饿能力。

    4、语音交互/语音搜索 同样受益于当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语音交互和语音用户界面(VUI)也重新成为充满前景的趋势。苹果重启了 HomePod 产品线,是苹果这家头部企业对于 VUI 重新重视起来的重要标志。

    用户对于语音转文本和语音搜索的使用频率也正在提高,许多消费者开始热衷于借助语音输入,来搜索产品、在线查询、获得购买决策,这也促使企业更加关注 VUI 在移动端设备上的使用。优质的 VUI 能够极大的提升产品本身的包容性和可用性,能否准确识别不同语音和不同口音,能否给出对应的优质回复,都是决定因素。

    令人惊讶的是,65% 的千禧一代和 Z 世代用户每天至少会使用 1 次语音输入来进行搜索,71% 的智能设备用户则表示,今年将会更多使用语音输入而不是手动打字。语音搜索正在快速发展,Google Voice、Apple Siri 和亚马逊的 Alexa 语音助手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VUI 在 2023 年应该会有较大发展,它可以在没有屏幕的情况下,帮助用户浏览复杂的数字内容,是网站和 APP 用户体验的重要补充。对于今年想要做语音交互设计的设计师而言,下面几点是关键:

    为 VUI 产品塑造角色,让产品角色和用户做互动 让语音交互足够简单 要确认每个任务完成的时间 创建一个强大的纠错机制 拥有额外的强大的安全保护机制 5、无按钮用户界面 极简主义一直在流行,而无按钮 UI 设计则是极简主义推进下的一个重要趋势。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VUI 、手势交互、聊天机器人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无按钮UI,但是此刻我们说的是传统的 UI 界面的「去按钮化」。

    无按钮 UI 其实我们都接触过,它出现的频率比我们想象中要多,今天绝大多数的移动端设备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它,比如 iPhone 的快速设置界面当中,有很多使用点击、滑动来实现的设置功能。

    在越来越多的 UI 界面当中,按钮可能是多余的。比如当某个卡片承载单一的功能或操作的时候,点击卡片本身就能实现功能,也就无需添加按钮了。无按钮 UI 界面不仅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 APP 和场景,而且是可以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来强化用户体验的。人工智能和 UI 的结合之下,界面和用户的意图将会结合得更好,界面了解用户的意图,固定的、单一的按钮则更少出现在 UI 当中。

    6、「最小可爱模型」 我们肯定都听说过「最小可行产品(MVP)」和「最小适销产品(MMP)」,不过 2023 年最有可能会流行的,是「最小可爱产品(MLP)」。

    MVP 和 MMP 已经在产品设计领域流行 20 年了,但是如今的用户已经不会被简单的产品所打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让产品设计可以更加成熟,而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对于数字产品的美感、情感连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如今的很多数字产品,都有年轻的数字原住民参与到其中,如果我们想要让产品有竞争力,就必须达到新的水准。最小可爱模型就是新的标准,初创公司和团队按照这种策略来创造的产品,会有着更好的产品体验,并且为用户所喜爱,而不是仅具备可用性的 MVP。

    如果你想要创建 MLP,那么你需要深入了解用户关心什么,用户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的需求,了解如何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将用户体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力图让产品的每个环节和阶段都显得足够有爱。用户不仅会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还希望看到你的公司能够蓬勃发展。

    然后,想要构建 MLP 并不容易。一个 MLP 会打破市场现有的格局,你的产品和品牌也会比同行更加具有辨识度,但是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你需要在构建产品和设计 UX 策略的时候做更多取舍,创建 MLP 要比创建 MVP 花费更长的时间,成本更加高昂。另外,创建 MLP 需要更多跨产品、跨领域的专业知识,从早期早期阶段到落地部署,产品团队同样需要树脂营销/品牌知识,了解CX、用户研究和客户服务。

    由于竞争激烈,每天都有新的初创公司进入市场,开发 MLP 而非 MVP/MMP 将会是初创公司应得竞争的关键策略。

  • 如果两周时间不给你任何需求,你会做什么?

    UI交互 2023-03-10
    做需求,是大部分设计师的日常工作,占据了设计师 80%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开始带设计团队之后,我总觉得仅仅完成日常别人提给我们的“设计需求”,似乎不是一个理想的设计协作方式,也无法真正体现出设计价值。所以我会经常问团队里的设计师一个问题:如果两周时间不给你任何需求,你会做什么?

    做需求,是大部分设计师的日常工作,占据了设计师 80%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开始带设计团队之后,我总觉得仅仅完成日常别人提给我们的“设计需求”,似乎不是一个理想的设计协作方式,也无法真正体现出设计价值。

    所以我会经常问团队里的设计师一个问题:如果两周时间不给你任何需求,你会做什么?

    如果一个 设计师 终日被“设计需求”塞的满满的,面对这样的问题他可能会一脸懵逼。如果真的给到两周时间的空闲,也不一定会有好的产出。

    更多职场干货:

    除了高薪,大厂经历还能带给设计师什么? 前一段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他也去大厂了,去了宇宙条。

    阅读文章 >

    1. “设计需求”不该是设计工作的核心,用户需求和业务目标才是 “设计需求”并不是用户需求,我们收到的设计需求只是上游产品经理/运营经理的需求,他需要你帮助他来完成他的工作。“设计需求”的全称应该是“需要设计师按照规定时间来协助完成的事项列表”,所以如果设计师眼中没有用户,只顾着“做需求”,完成他人需要你协助完成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国内的设计团队,不管大小,都在日常工作中推进一些设计自驱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团队设计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团队合作。例如,一些设计师会自发地开展“情感化项目”,这些项目旨在通过设计来传递情感和体验,让用户更贴近产品。此外,设计规范也是一种重要的设计自驱项目,通过统一的设计规范,能够提高产品的一致性,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设计师还可以根据业务目标,通过调研和分析,主动找到机会点,发起项目。这样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设计师是 owner,其他角色是配合方。

    设计团队通过不同的自驱项目,可以让设计师们更加以自己的 ownership 来工作,还可以提升设计团队在公司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 设计自驱项目的常见形式,及其分类 根据项目目标和出发点的不同,可以把设计团队常见的“自驱项目”分为以下几大类:

    ① 以“体验优化”为主要目标的设计项目。常见的项目形式如下:

    UI 改版项目:UI 整站改版,或者某个模块的 UI 改版,提升整体的 UI 设计品质,解决体验一致性等细节问题; 情感化项目:将品牌 IP 形象融入 UI 界面中,增加动效、优化文案,通过这些方式拉近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与用户体验管理相关的项目,比如全栈设计走查与问题跟进,伴随着交互和 UI 设计细节调优,抠的更细; ② 设计工作的底层建设:设计语言与设计系统

    每个设计团队都应该仔细谨慎的考虑自己的设计语言与设计系统,是否与自己的业务场景相匹配,是否真正发挥了设计系统的应该有的作用。这是一个长期的、枯燥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基础且至关重要的工作。

    在这个方向上,品牌 VI 规范的建立与迭代、UI 设计规范的搭建、迭代与升级,都是我们需要主动发起和持续跟进的。

    ③ 指向“降本增效”的项目

    仔细想想,设计工作是建立在工程的基础上的。数字产品的设计工作背后是产品研发的整个工程。如果我们可以想到一些办法,让整个设计、开发、测试,这个大的工程变得更加高效一点,那可能在当下这个商业环境下,就成了头功一件。

    模版化项目:运营设计工作中,可以通过总结之前的项目,提炼出最佳实践并以模版化的方式应用到新项目中。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项目的开发周期,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组件化项目:“组件化”工作依托于设计规范的完整度,不仅可以降低项目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还可以提高开发和测试的效率。组件化的工作难度也比较高,组件化的成功落地依赖团队每个成员的组件意识与合理的项目管理工作。 ④  围绕业务目标,设计团队主动发起的赋能项目

    这一类项目要求设计师突破设计师的职能边界,从业务出发,主动思考问题。如果你发起了这样的项目,你会觉得你的项目角色更像是产品经理、运营经理、品牌经理。我们设计师除了做图,还能干什么?我举几个实际的例子:

    产品类:例如设计师主动优化产品的付费转化流程,通过设计手段提升每一步的转化率;例如设计师帮助产品经理建立产品的帮助系统,做好用户引导和用户帮助手册; 运营类:例如设计团队发起的可以为业务带来裂变增长的运营 H5 活动;例如设计师主动优化产品成就体系中的勋章设计,小红书不就成功的把虚拟勋章实体化了吗? 品牌类:例如根据公司的品牌定位优化品牌设计细节,例如扩展品牌辅助图形及其应用形式,例如优化 IP 形象设计、扩展 IP 设计素材库等等; 3. 只要愿意花时间投入在里面,自然也就会有想法 上面列举的是一些常规设计自驱项目做法,如果你真的是一位“懂行”的设计师,也就不会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如果你真的还是想不到可以做什么,那么不妨就先做一些基础的设计分析工作,等把基础分析工作做完,你自然也就有想法了。

    这些基础的工作包括:

    了解,充分了解公司业务,包括产品定位、商业模式、现阶段的主要难点、业务的核心北极星指标、以及尽可能多的业务细节等等。 了解,充分了解用户。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年龄段、收入这些基本的画像是怎样,面对面的接触用户,形成直观的明确的印象和感觉。 了解,充分了解产品和竞品。自己根据 UJM 做个人专家走查,对比竞品分析一下相关问题。 做到上面三点之后,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很多想法和问题,跟老同事交流一下,把这些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方案。

    然后找到推动项目的关键决策人,用自己的工作热情和结实的设计方案打动他!

    4. 根据业务阶段和团队能力,来选择合适的项目立项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不能仅看到大厂的设计团队做什么,我们也跟着做什么。蚂蚁有能力开发开源的设计系统 Ant Design,因为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团队能力允许他们这样做。如果你所在的是一个小型设计团队,公司仍在创业阶段,那如果启动这样的项目就有点虚无缥缈好高骛远,对业务也没有什么帮助。

    韩叙在一期播客中提到了自己总结的这个方法,就是自我检查一下“能力、预期、阶段”三者之间的匹配度,以此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在一个对的状态里。如果三者之间错配,那可能就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

    我们在公司里做设计自驱的项目,首先要看清产品目前所处的阶段,然后结合设计团队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来调整对设计工作的预期和规划。比如在一个从 0 到 1 的产品研发过程中,产品还没有正式面向大量用户之前,设计团队就不太适合发起 UI 层面的大的改动。因为 UI 大改版这样的事情,不太适合产品所处的这个阶段。

    最后,虽然我们把自己的工作拆分成了“设计需求”和“设计自驱项目”,但其实不应该有这样的严格区分。或者说,强调这两种不同的项目的差别并不是什么好事。

    设想一下我们如果身处一个非常融洽的小团队,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之间配合默契,并且有共同目标,那么所有的项目都会是在一种“共创”的氛围下完成。从而也就不必在乎是谁发起了一个谁和谁必须完成的项目,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将会由谁来负责这样的问题。

    “ 设计自驱 项目”是一种组织殇增下的产物,也是对常规产研协作流程的一种补充。不满足于只做别人需求的设计师,可以试一下主动自己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把你的想法主动告诉自己的老板,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柴林的设计笔记」

  • AI 生成火了之后,重新预测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

    UI交互 2023-03-10
    编者按:从 ChatGPT 开始,再到 Midjourney 出现,设计领域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去年大家对于用户体验领域有过很多趋势预测,但是真的加入 AIGC 这个变量之后,大家对于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有了新的看法。下面这篇文章出自资深设计师 Joe Smiley 之手,他重新梳理了 2023 ...

    编者按:从 ChatGPT 开始,再到 Midjourney 出现,设计领域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去年大家对于用户体验领域有过很多趋势预测,但是真的加入 AIGC 这个变量之后,大家对于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有了新的看法。 下面这篇文章出自资深设计师 Joe Smiley 之手 ,他重新梳理了 2023 年可能会流行的新趋势,下面是正文:

    2023 年,我们看到 人工智能 (AI)和机器学习(ML)的快速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设计进程,甚至将发展速度停滞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和语音界面设计(VUI)往前推动了一大步。

    与此同时,我们对于通用化设计、包容性设计和可访问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的视觉吸引力阈值不断提高,如何使用可视化数据来强化叙事,也成了当下热门的设计方向。

    设计领域的革命性转变正在发生,下面我们重新梳理一下 2023 年的 UX 设计趋势。

    1、生成式 AI 介入并强化设计 人工智能(AI)席卷全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ChatGPT 上线仅一个月,月活跃用户(MAU)就已经突破 1 亿,这也意味着它成为了史上增速最快的互联网应用!而它也重新证明了生成式 AI 的价值,它可以借助机器学习的算法来创建原创内容,从图片、视频到文本和音频均可。这种快速生成内容的能力使得它足以改变许多设计的过程,从产品设计、软件开发到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和游戏设计。

    虽然 AI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所完成的部分并非完全原创性的(比如生成配色方案),但是 用户体验设计 师将会在 2023 年越来越多地将 AI 设计融入到设计过程中,生成式 AI 也将会协助 设计师 输出越来越多的内容组件,从文案到视觉元素,甚至参与到设计迭代和设计验证当中来。

    AI 生成工具的市场正在迅速扩大,Adobe 已经将 AI 生成技术接驳入自家的软件和服务当中,比如 Photoshop 的内容感知填充、面部感知液化,以及 Illustrator 当中的全局编辑等功能,都用到了 AI 技术。我们对于设计工具的这种迭代升级感到兴奋,它们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设计生产力,并且输出更高质量的内容。

    在设计当中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目前仅仅只是开始,AI 生成的各种内容和组件还会不断增加,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容将会由 AI 定义、组织、管理和交付,对于设计师而言,我们有必要理解这些新的范式,了解如何借助它来塑造我们的设计,开发数字产品和服务,让它们在我们未来的设计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组织员工和客户围绕 AI 生成内容来探讨其中所涉及到的道德问题和安全问题,尽量保持透明。AI 生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如果我们无法互相信任并且进行良好的管理,它将无法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2、混合现实+增强现实 之前我们曾经预测,AR 和 VR 领域将会出现沉浸感、定制化更强的产品,但是 VR 实际上依然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主流市场的认可,尤其当元宇宙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就目前来看,混合现实(MR)和 AR 的结合,将会是未来几年的主流。

    MR 以我们生活的空间为载体,让我们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和朋友、家人和虚拟的 3D 元素互动,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合二为一。MR 和 AR 类似,但是它们会和周围环境融合更好,计算机通过扫描环境,将数字体验自然无缝地添加到现实世界中。

    移动端 AR 是目前社交媒体上最主流的混合现实方案,很多用户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在 Instagram 和 Facebook 拍的视频就是 AR 和 MR 的应用。

     

    但是,真正的 MR 体验需要借助 MR 眼镜/头戴显示器才能完整感知到,但是 AR 的要求则没那么高,通常只需要移动设备就行。全球有超过 50 亿用户拥有可访问 AR 内容的移动设备,但是购买昂贵 MR 眼镜的用户则要少太多,而且 MR 眼镜依然处于相当早期的就诶端。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MR 的潜力巨大,Magic Leap 的可穿戴设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过这类设备在硬件和软件层面上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不过 MR 大规模普及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MR 引人瞩目的效果是进一步促进现实世界数字化的必由之路,它的接受度必然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营销和信息传递层面上。

    身为设计师,我们有必要深入考虑 MR 的交互会如何发展,怎样实现更好的效果,为接下来现实和虚拟融合而做好准备。

    3、基于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介入越来越多的领域,用户对于原本停滞的聊天机器人有了更高的期望值。用户希望聊天机器人提供和真人沟通近似的体验,不像再遭遇答非所问的情况。而 ChatGPT 的出现,让聊天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前景变得更加光明,2023年可能会有更多更加智能的聊天机器人集成到 APP 和网站中。

    用户对于客户服务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各大科技公司也在今年显著加大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聊天机器人上的研发投入。聊天机器人将会拥有更强的自然语言识别能力,对语法的掌握会更好,了解更复杂的词汇,有更强的解释和纠错的饿能力。

    4、语音交互/语音搜索 同样受益于当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语音交互和语音用户界面(VUI)也重新成为充满前景的趋势。苹果重启了 HomePod 产品线,是苹果这家头部企业对于 VUI 重新重视起来的重要标志。

    用户对于语音转文本和语音搜索的使用频率也正在提高,许多消费者开始热衷于借助语音输入,来搜索产品、在线查询、获得购买决策,这也促使企业更加关注 VUI 在移动端设备上的使用。优质的 VUI 能够极大的提升产品本身的包容性和可用性,能否准确识别不同语音和不同口音,能否给出对应的优质回复,都是决定因素。

    令人惊讶的是,65% 的千禧一代和 Z 世代用户每天至少会使用 1 次语音输入来进行搜索,71% 的智能设备用户则表示,今年将会更多使用语音输入而不是手动打字。语音搜索正在快速发展,Google Voice、Apple Siri 和亚马逊的 Alexa 语音助手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VUI 在 2023 年应该会有较大发展,它可以在没有屏幕的情况下,帮助用户浏览复杂的数字内容,是网站和 APP 用户体验的重要补充。对于今年想要做语音交互设计的设计师而言,下面几点是关键:

    为 VUI 产品塑造角色,让产品角色和用户做互动 让语音交互足够简单 要确认每个任务完成的时间 创建一个强大的纠错机制 拥有额外的强大的安全保护机制 5、无按钮用户界面 极简主义一直在流行,而无按钮 UI 设计则是极简主义推进下的一个重要趋势。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VUI 、手势交互、聊天机器人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无按钮UI,但是此刻我们说的是传统的 UI 界面的「去按钮化」。

    无按钮 UI 其实我们都接触过,它出现的频率比我们想象中要多,今天绝大多数的移动端设备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它,比如 iPhone 的快速设置界面当中,有很多使用点击、滑动来实现的设置功能。

    在越来越多的 UI 界面当中,按钮可能是多余的。比如当某个卡片承载单一的功能或操作的时候,点击卡片本身就能实现功能,也就无需添加按钮了。无按钮 UI 界面不仅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 APP 和场景,而且是可以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来强化用户体验的。人工智能和 UI 的结合之下,界面和用户的意图将会结合得更好,界面了解用户的意图,固定的、单一的按钮则更少出现在 UI 当中。

    6、「最小可爱模型」 我们肯定都听说过「最小可行产品(MVP)」和「最小适销产品(MMP)」,不过 2023 年最有可能会流行的,是「最小可爱产品(MLP)」。

    MVP 和 MMP 已经在产品设计领域流行 20 年了,但是如今的用户已经不会被简单的产品所打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让产品设计可以更加成熟,而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对于数字产品的美感、情感连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如今的很多数字产品,都有年轻的数字原住民参与到其中,如果我们想要让产品有竞争力,就必须达到新的水准。最小可爱模型就是新的标准,初创公司和团队按照这种策略来创造的产品,会有着更好的产品体验,并且为用户所喜爱,而不是仅具备可用性的 MVP。

    如果你想要创建 MLP,那么你需要深入了解用户关心什么,用户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的需求,了解如何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将用户体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力图让产品的每个环节和阶段都显得足够有爱。用户不仅会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还希望看到你的公司能够蓬勃发展。

    然后,想要构建 MLP 并不容易。一个 MLP 会打破市场现有的格局,你的产品和品牌也会比同行更加具有辨识度,但是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你需要在构建产品和设计 UX 策略的时候做更多取舍,创建 MLP 要比创建 MVP 花费更长的时间,成本更加高昂。另外,创建 MLP 需要更多跨产品、跨领域的专业知识,从早期早期阶段到落地部署,产品团队同样需要树脂营销/品牌知识,了解CX、用户研究和客户服务。

    由于竞争激烈,每天都有新的初创公司进入市场,开发 MLP 而非 MVP/MMP 将会是初创公司应得竞争的关键策略。

  • 职场迷茫?收下交互设计师的成长规划指南!

    UI交互 2023-03-10
    简单来讲,做职业规划,就是要回答 3 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去哪?我该怎么去?

    简单来讲,做职业规划,就是要回答 3 个问题:

    我是谁?

    我要去哪?

    我该怎么去?

    我们可以借用“车日路”模型,来理解这三个问题,帮助自己完成职业规划。

    更多职业规划干货:

    设计师如何做好职业规划?来看15年资深总监的经历! 或许是因为这世界太过变化莫测,或许是出于与生俱来的一种危机感和求生欲,在我的 15 年的设计职业生涯中,我很少感到稳定和安逸。

    阅读文章 >

    图 1 车日路模型(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车就是我们本人,日就是我们的目标,路就是我们通往目标的路径。下面我们就沿着这 3 点展开,为大家介绍如何进行职业成长规划。

    一、我是谁? 我是谁?作为柏拉图的终极三问之一,是比较抽象难以回答的,我们可以把它换成以下几个具体的问题: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类比什么类型的车,轿车、跑车、越野车、赛车等),我拥有什么样的专业背景和社会资源(车的硬件、性能、车上的同路人),我当前的核心技能和优势是什么?我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为什么而工作/生活?

    对于我是谁?大家可以用这几个问题来拆解,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模型:NLP 思维层次模型来剖析自己,来,我们先带入一个情境。

    2022 年,被称之为“黑色 2022”。全球上千家大型科技公司都启动了大规模裁员,总共殃及约 15 万名员工,以下是网友总结的 2022 裁员企业名单,大家可以简单参考一下下方数据,不保证真实性。

    图 2 网传裁员名单

    假设你是其中一名被裁掉的设计师,你会怎么办?

    抱怨者:抱怨就业环境太差,面试官太刁钻,不停找公司面试…… 行动派:作品集不够好,赶紧自学或报个班,把作品集搞漂亮一点…… 战术家:只会画线框图没有竞争力,各种技能一把抓,什么火学什么…… 战略家:思考要成为专业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觉醒者:专业 设计师 是我的职业目标吗?做产品或其他职业是否更适合我…… 创造者:不管做什么,要让世界/生活因为我的工作更美好…… 大家可以对照下图,看看自己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

    图 3 NLP 思维模型

    对于初/中级交互设计师,我们希望能达到战术家的层次,对于高级/资深交互设计师,我们希望能够达到战略家/觉醒者的层次。思维层次不是固化的,后面的层次是建立在前面层次基础之上的,当我们意识到思维层次的局限性后,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思维训练,实现思维层次跃迁。

    接下来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与专业交互设计师能力的要求,看看自己是否喜欢和擅长这些技能,是否适合深耕 交互设计 专业。

    图 4 设计师能力模型

    比如,交互设计师是一个对责任心、团队协作、沟通、逻辑思维、创造力、数据分析要求都非常高的专业,自己是否乐于或擅长与人沟通、协作、是否喜欢进行逻辑推理、做枯燥的数据分析,不断否定自己推陈出新等。

    如果大家对照 NLP 思维层次模型和能力模型,觉得自己跟交互专业是契合的,那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二、我要去哪? 以下是设计师职业发展的全景图:

    图 5 设计师职业发展全景图

    作为一名设计师,在专业方向,我们从助理设计师开始,可以一路走到设计专家甚至首席设计师。在前行的路上,少部分设计师会走向管理,成为设计组长甚至设计总监,或者离开职场,成为自由设计师或设计合伙人。还有少部分设计师会转行成为产品经理,这在交互设计师中也比较常见,我职业生涯早期的交互设计同事,有大概 1/3 都走上了这条道路,毕竟好的交互设计师至少是半个产品经理,迈向整个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因为今天我们讲的是交互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划,所以我们就只沿着职场专业设计师这个方向讲,又因为我个人能力有限,所以我只能引领大家走到资深设计师或设计专家的这个阶段。

    我们可以看一下大厂的设计能力要求:

    图 6 交互设计师职级要求

    以阿里的职级体系为例,P5 是进入大厂的门槛,一般高起点的应届生进入阿里就是 P5,主要承担设计支撑工作,要求能够在导师辅导下,独立承接 ABC 级需求,从 BC 级需求开始过渡到 A 级。社招则至少从 P6 开始招起,要求设计师不仅要做设计支撑工作,还要开始尝试设计驱动,主动进行设计洞察并设计方案推动落地。P7 则要求能够在大型项目上进行设计驱动,因为项目复杂度问题,很多大厂外的设计师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大型项目,从而难以跨越到 P7。而大厂内的设计师,因为业务进入到成熟期以后,新的项目机会变少,也很难有机会进阶到 P8,再往上走就更难了,阿里 P9 及以上的员工多是阿里早期的员工。

    回归到社招场景,市场上最吃香的是 P6-P7 级别的设计师:

    图 7 设计师专业发展曲线

    这个级别的设计师,对上可以承担大型项目,对下可以辅导新人,能力强,用途广,需求大,性价比也高,所以大中小公司都比较喜欢招聘这个级别的设计师。但是前面我们也讲过大厂外的设计师要越过 P6 很难,而大厂内的设计师大多也只在大厂之间横跳,所以二线城市或中小公司要招聘到这样的人才还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大家可以结合设计师的职业全景图和不同职级的能力要求,树立自己 1~5 年的职业成长目标。

    三、我该怎么去? 定位了我是谁?我要去哪?那到底怎么去呢?我以成为一名资深设计师为例,来给大家介绍对应的成长路径。

    我将其分为了拆分为外择+内修两大路径。

    我们先来看看外择,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受外界环境/周围人的影响非常大,在团队协作共赢的今天,选择比努力重要得多,如果能进入到一个风口上的行业+企业,或者一个专业性高的团队,那个人的成长也会踏上高速路。所以大家在换工作时,一定要参考下图,做出正确的选择。

    图 8 好工作的参考维度

    特别是职业成长初期,优先选择靠谱的行业风口,其次是行业巨头,再往后是有体系有大牛文化匹配的团队,再往后是匹配个人发展诉求的岗位,再往后是薪酬,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一开始择业只看薪酬。当然到了职业成长的中后期,选择可以灵活一点,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结合短期目标进行选择。

    然后我们来看看内修,送给大家一句话: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那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呢?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学习的 3 区理论:

    图 9 学习的 3 区理论

    中间是舒适区,在这个区域凭借的是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做事,可以按部就班,轻车熟路,安逸度日,随之而来的结果是止步不前。

    往外是学习区,这里既有熟悉也有陌生,所以有挑战也有成就,是进步最快的区域。

    最外层是恐慌区,因陌生而畏惧,因畏惧而退缩,手足无措,问题百出,很容易打击自信。

    大多数设计师工作几年之后就容易陷进舒适区里走不出来,每天重复着需求→设计→研发→测试→上线→需求……的死亡螺旋。

    图 10 设计师死亡螺旋

    对于他们而言,十年的工作经历,不是成长了十年,而是重复了十年。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舒适区陷阱,活到老学到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经常在学习区漫游,偶尔回舒适区休息,这是比较理想的学习成长状态。

    那要到底要学些什么呢?

    回归到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初级交互设计师可以参考这个能力模型图进行查漏补缺,看看自己哪块的技能相对欠缺,就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进行学习。

    图 11 设计师能力模型

    高级设计师则开始多尝试设计驱动,以设计提案的方式围绕项目目标思考设计方案,在提升业务指标的同时,沉淀可复用的设计方法论,完成自身专业沉淀和影响力建设,如下图所示:

    图 12 上升螺旋

    设计提案,要求大家先确定一个设计目标,然后再这个目标下展开用户研究和产品研究,基于研究洞察展开设计,然后跟进设计上线验证结果与目标的关系,从而总结相应的经验和方法论。

    最后一张图总结一下我们的交互设计师职业成长规划:

    图 13 设计师职业成长规划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我们要明确我是谁?我要去哪?然后通过外择和内修的方式,以设计师能力模型为参考,夯实基础专业能力,然后再以设计提案的方式,进行专项的设计研究和修炼,沉淀相应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方法论,帮助自己走向资深专业设计师的道路。

    当然自我修炼的过程是漫长且寂寞的,很多人会中途放弃,这也是为什么资深设计师和设计专家那么稀少,那么抢手的原因。在这里送给大家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图 14 设计师职业成长规划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这就像是复利效应,不冲破里程碑进入拐点,就难以看到成绩,但持之以恒就会水滴石穿。

    好了,交互设计师职业成长规划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者希望悦姐讲解新的交互课题,欢迎添加悦姐微信 yuechats,和悦姐一起学习成长~

    参考资料

    ① 黄威分享的《浅谈设计师的职业发展》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悦姐聊设计」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