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职场,有假不敢请

    设计动态 2023-04-26
    无论有没有正当理由,无论是带薪还是扣钱,打工人“非必要不请假”似乎是一种默认的共识。 不敢请假,也是有原因的。不久前,北京某职工休病假期间去旅游,公司发现后以有违诚信等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关系。该员工也表示自己不是旅游而是去养病,并要求公司赔偿近62万元。最后法院

    当代打工人似乎形成了一种共识:非必要不请假,无论有无正当理由,带薪还是扣钱,不敢请假成为了许多人的一大困扰。本文分享了当中五位职场人在请假上碰过的壁,一起来看看吧。

    无论有没有正当理由,无论是带薪还是扣钱,打工人“非必要不请假”似乎是一种默认的共识。

    不敢请假,也是有原因的。不久前,北京某职工休病假期间去旅游,公司发现后以有违诚信等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关系。该员工也表示自己不是旅游而是去养病,并要求公司赔偿近62万元。最后法院认定公司合法,无须赔偿。

    此事一出,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对请假一事诚惶诚恐的打工人纷纷表示,“如果事假好请,谁会请病假呢?”“休病假难道不能换个地方疗养吗?”也有人表示,这些苛刻的条条框框,让打工人越来越不敢请假,形成了一种“请假羞耻”。有媒体在社交平台上发起了投票,有46%的人表示自己确实不敢请假。

    深燃找到5位职场人,听他们讲了讲自己在请假上碰过的壁。在他们的经历中,焦虑和为难贯穿于请假的整个流程中。提出请假的时候,有人得到领导“这可能有点难办”的回应,有人因为没有用“询问式”的语句被老板辞退。就算顺利请下来假了,有人还是会被分配工作,甚至在婚礼之前、进产房之后还被密集询问工作。休假结束回到公司,还有人被“穿小鞋”,受到领导刁难,导致自己到现在都不敢坦然请假。

    复盘过自己的请假经历之后,几位受访者也不禁发出疑问:明明请假要么扣的是我的钱,要么就是我的合法带薪假,为什么我反倒会羞耻?

    没有标准请假流程、对不同性质的假期定义不清、工作交接出现漏洞、公司文化比较卷等等,都让打工人合法且合理的休息时间,逐渐在“请假羞耻”中被边缘化。解这道题,也许要从流程正当、开诚布公、相互信任开始。

    一、请假被同事认为是拖后腿,结婚当天还在接同事电话 章橙 | 30岁+ 北京 互联网从业者

    我之前在某互联网大厂工作的时候,就有严重的“请假羞耻”。

    我们除了法定节假日,还有带薪年假,假期够用,请假流程也不复杂,找主管请假,在系统上申请,同步给HR就可以了,但是大部人一年下来都会出现假期没用完过期的情况。

    其实职场并不是只有“压迫”人的领导,还有同事之间的互相倾轧。我不敢请假的感受,主要是同事们带来的。

    我结婚请了婚假,为了不影响工作,我专门写了一个文档交接了工作。但就在我结婚当天,接亲仪式就要开始了,实习生疯狂给我打电话,非要问我一个事,我接电话的时候口气不太好,后来那个实习生走之前还投诉了我。项目的其他同事也埋怨我没交接好,其实是他自己没看那个文档 。

    还有我产检时,一般我都是一直看着群随时回复消息,有一次我担心做检查的时候不能看手机,拉了另一个同事进群,群里的项目负责人就不高兴了,吐槽本来跟我对接的好好的,怎么又变了,又需要他再对一次。

    还好我的领导理解我,他替我解释称只是因为产检担心不能及时回复信息拉了一个人,并不是把事情丢下不管了。就是因为这些压力,我生孩子前最后一个项目没交接出去,虽然已经请了产假,我还是经常在家在线工作,甚至已经宫缩住院了,我还在回复工作信息。

    有的人不敢请假可能是因为领导,在我上述经历的时候,我的直属领导和上级领导,还是能看到我靠谱、负责任的一面的。反而是一些未婚未育的年轻同事,不能体量别人,不管多大的事,他们总是觉得别人请假就是拖累了他们,其实当事人可能并没有因为请假撂挑子拖后腿,很多时候需要大家多一份理解,以及静下心来把别人交接的东西理清楚。

    我们很多同事不敢请假,有的是为了卷绩效,害怕给老板留下不好的印象,担心绩效不高影响年终奖,或担心被裁员。有很多同事假期都没用完,或请了年假也得在线干活。我有一次休年假时就在海边沙滩上做PPT和表格,实在是因为不休假,假期就过期作废了,可又有项目要做。

    如果说强硬地坚持请假,不顾及周围人感受,以前比较大的代价可能是拿不到好的年终奖,现在可能是被裁员。如果公司不存在末位淘汰、不裁员,我可能可以安然地请假。

    我觉得有假不敢请是大环境下每个人动作的变形,就像《变形记》里描绘的一样。情况变好要靠大环境,工作机会增加,每个人的安全感也会增加,另外,在上述前提下,政策法规应该加强对员工的保护,督促公司合法合规的使用员工。

    二、领导的“请假羞耻”更严重,我请假后被安排大量工作 小光 | 30岁 北京 互联网从业者

    从进入职场以来,我基本上两年左右就会换一份工作,每家公司待的时间都不算久。每次换工作,进入一个新环境,为了在领导和同事心中留下好印象,我都会尽量避免请假。

    工作这些年,我请假的次数并不算多,但是每次请假,我都会有比较严重的心理负担,觉得自己请假,就像是辜负了这份工作,辜负了领导和同事。而且,在上一份工作中,我因为请假,还留下了一点心理阴影。

    在上一家公司时,请假需要直属领导批准,同时抄送给部门负责人和人事报备,我们直属领导担心同事请假多,会被部门负责人问责,所以一直强调尽量不要请假,我觉得直属领导的“请假羞耻”比我们要严重得多。

    我也一直尽量遵循这个准则,但难免有一些突发情况。那年过年回老家,因为没有买到合适的返程车票,当时也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不得不推迟两天返京,只能硬着头皮去请假。

    当时,直属领导不批准也没办法,因为我根本到不了岗。但是,在我回来上班后,直属领导就开始给我穿小鞋了,很明显感觉到,他给我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而且,我在报方案的时候,收到了比较多的反对意见,工作难度大大增加。但也没办法,作为职场社畜,不想离职,只能忍着。

    后来,在那家公司工作越来越不顺心,我就跳槽进入了目前这家公司。这里虽说是互联网公司,但氛围有点老派,管理也很严格,比如考勤,一个月迟到2次、忘打卡2次不扣费,超出扣费。请假更是如此,严格按法定节假日放假,如果必须要请假,内部还有一条“潜规则”,最好不要连续请假超过2天。

    在目前这家公司入职大概一年,我身边的同事也很少有请假的,去年我也一直没请过假。一直到今年上半年,因为老家有点事,不得不请了2天假,当时我还有点惴惴不安,担心像上一次一样会被“穿小鞋”,不过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次请假对工作的影响不算太大。但我还是不敢坦然请假,一定是事情逼到一定份上了,才会请。

    我觉得,对于请假这件事,打工人还是处于弱势,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大家都在想办法保住饭碗,越来越卷,如果请了长假回来,就会让领导发现“公司有你没你都一样”,很可能原来做的顺手的业务也做不了。人在职场,坦然请假很难,基本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这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连续一个月加班到半夜,想请假两天被两位领导谈话 清风 | 27岁 北京 后期从业者

    我在现在这家公司工作快三年了,加班是常态。项目赶时间,天天加班到两三点,周末两天也得加班,经常连续一个多月半夜回家,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我们请假流程不复杂,就跟你的直属领导说一声就行,但批不批准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去年年底,大家都阳了,加上周末我有五六天没有去公司,但除了刚阳的前三天没法干活,后面几天都在居家办公,正常干活,但公司给大家都按病假算了,我还因此被扣了两千多元。

    印象中合同上规定了有年假,不过感觉就像一个幌子,我这三年还没有见谁休过年假。今年开年,有一个同事想要请年假,想过完年晚几天再来复工,但公司反馈说没有年假,他只能来公司上班了。

    公司有一个调休的规定,比如你这段时间一直加班,没有休息,等闲了的时候,可以拿加班时间来倒休。但是大多数时候没机会倒休,即便倒休,也最多让你倒休一两天,加班时长远远大于倒休时长。

    今年,我终于好好休了一次假。

    开年以来,从上班第一天开始我就在加班,天天凌晨才回家,一直干到3月份,我实在太累了,感觉自己再不休息,人就快抑郁了,真的加不动了。当时计划请两天假,加上周末,一共凑四天假。

    计划是美好的,但心理是忐忑的,项目还在进行,很担心他们不同意。

    请假那天,我特地找到项目负责人,当面说的。如果在微信上说,他们肯定会回复考虑考虑,我想着当面说,更能看出能不能请到假,更不容易被拒绝。负责人听到后,先面带微笑的说,“请这么长时间,可能有点悬”,给我的直观感觉就是请不了。不过他也没说很明确,只是说,要先跟另外一位领导商量一下。

    没多久,另一位领导就把我单独叫到办公室谈话了,问我,到底是要去哪里,是要去干什么。我很坚定地说,我要休息,他想了想说,那行吧,很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我是今年第一次请到这么长假的人,而且还算调休。这次以后我更敢请假了,我想,我平时加班那么狠,天天熬,我为什么不能请假呢?

    我有请假羞耻,这种感觉就像,比较难拒绝别人的请求一样。但这也看情况,比如说,你可能因为公司的事情,忙了很久,你想请假休息,这种在哪里都是能很安心的请假,你因为个人的事情请假,这种就会不太好意思。

    但我觉得该请还是得请,如果这个公司因为你请了一次假,就对你的态度转变了,这样的公司也太小气了,留不住人心。你在公司待着,手里没有很急的项目,这时候就是请假最好的时机。

    四、上班路上出车祸临时请假,引发领导不满被辞退 阿银 | 23岁 广东 电商公司

    我入职的时候说是把我往助播方向培养,但其实干的就是助理的活,啥活都干,随叫随到。试用期月薪3000块钱,单休,法定节假日都很少休,因为电商公司经常有特殊情况需要加班。我还在试用期,更没有带薪年假。

    公司属于一个小工作室,夫妻俩是老板,员工就我和另一个同事。我们请假没有标准的流程,没有钉钉,我就按照自己以前实习的时候那样请假,在群里提前告知。

    我请过两次假,一次是上班的时候身体不舒服,我安排好工作请了假就提前走了。第二次是我骑电动车上班,路上被闯红灯的共享电动车撞到,当时太着急也没跟对方扯皮,第一反应是要回去上班。我在群里先说了我回家换个衣服晚点去,领导没回。回家路上,我发现自己伤势比想象严重,脸破了,嘴也肿了,我就又说了一句“今天我可能去不了公司了,我嘴肿到不行”。

    领导没接话,但同时在其他工作群里安排工作。过了两个小时,才回我一句“身体没事吧。”我说没事,我处理一下就行,他又说“骑车小心”。然后开始说明天的工作,我说我明天会去,不会耽误的。

    结果第二天,领导就找我约谈。其实上次请假,第二天也找我了,说我请假代表没有责任心,影响团队效益。总之,他们对我请假的方式不满,觉得我是通知式的。这次谈话,就问了我一句“没事吧?”然后以这件事为其中一个理由,把我辞退了。领导还跟我说,我这种请假方式,哪家公司都接受不了。

    我还问了很多人,我这种方式对不对。我最后复盘了一下,觉得自己当时是陈述句,没有用疑问句,看起来不够迂回。但是,那种情况下我已经懵了,再回到当时,我也很难更理性冷静地请一个完美的假。

    下次面试的时候,我想问问用人单位这件事,问问他们怎么看待这件事。没有标准请假流程是其一,还有就是这件事让我很寒心,那么慌张的情况下,没有把员工的人身安全当作第一要事,而是揪着请假的沟通方式不放。

    五、前几份工作都请假难,一定要找制度明确的公司 郝运 | 90后 北京 项目策划

    工作9年,即便换过几份工作,但我只请过几次假,感冒这种小病,我都会扛过去。

    像第一份工作,我第一次请假是因为和互联网大厂对接,甲方姿态很高,我熬了一个通宵的方案,全部被否,我在公交车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老板就主动让我回家休息了。第二次是当时租住在五道口的一个村子里,房东养了三条狗,我交房租时被狗咬了,不得不请假去打狂犬疫苗。

    最开始不敢请假主要是学生心态,把工作看得很重,并抱有服从的小兵态度,也担心请假会被优化。后来有了一定资历,我又觉得撂挑子很不负责任,而且请假需要和同事做交接,当我把这些条条框框捋下来,发现还不如自己把这些工作完成,大睡休息一场来得省劲。

    这些年我遇到的好几家公司,在请假上都不是很容易。

    我遇到过请假时照样按时干活,但还被扣工资的公司。

    当时我在两家公司打工,但它们在同一地点办公,A公司做艺人宣传,B公司做影视宣传,前者不坐班,后者需要坐班。因为都属于创业公司,加上老板们互相认识,所以两家公司会合起来给我发薪资,一家大概4500元,但两家的福利和年终奖都是双份,考勤都按照坐班计算。

    有次发高烧,我向A公司请了一天病假,但那天刚好是我和B公司团建回来的第一天,结果A公司直接把我团建一周加上请假一天的钱,全扣了,数额将近1500元,可这期间,分配给我的任务,都按时按量地完成了。

    我还遇到过一家公司,前期请假很宽松,但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学习所谓的“大厂模式”,严格控制考勤。

    比如在妇女节当天宣布新规,“女性员工请生理假要按病假算”,我当时就在群里开麦,“这真的是一份好特别的节日礼物哦”,于是老板就找我单独谈话了,跟我说,“现在成年人都是带病生存”,他胃痛也会坚持上班。

    我最难请假的一家公司,是因为员工少、非常压榨人。

    这家公司差不多有20个员工,每个人都身兼多职,一旦请假,就意味着工作很难正常运转,所以它在请假上非常严格。

    在请假流程上,需要经过所有的领导层,虽然这家领导层不多,也就直属领导、副总、老板三个人,但每个人都会狠狠卡你。请假理由、病历、挂号证明、问诊单等所有证明材料必须齐全。即便请假了,也会不断给你打电话,分配工作。工作压力大还没时间休息,请假很难且还要干活,所以最终我提了离职。后来,我听说这家公司定了新的规章制度,就包括一个月请假不能超过2次这样的条款。

    因为前几份工作的坑,现在我换工作不太会找制度不清晰的创业公司,休息对年轻人来说太重要了,该请假就要请假。

    我觉得要想摆脱“请假羞耻”,一是需要公司有明确清晰的规章制度,二是自己也要学会松弛自我,不要在乎别人的想法,如果今天身体不舒服就直接请假,少一些没必要的心理牵绊,就像我们同事说的那样“我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只在乎准点下班”,这样就不会有所谓的羞耻感。而且打工人有请假自由,请假不需要礼仪和姿态好看,公司不会因为你请假倒闭。

    *应受访者要求,郝运、章橙、小光、清风、阿银为化名。

    作者:唐亚华 王敏 李秋涵 邹帅 王璐;编辑:邹帅

    来源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聚焦创新经济,专注深度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ChatGPT的应用场景三(旅游篇-下)

    设计动态 2023-04-25
    上一篇,我们讲到了,目前,ChatGPT已经可以连接第三方应用程序,从而实现机票/酒店预订等功能。 例如,用户输入:我想去上海旅游,需要订机票和酒店。 此时,ChatGPT会自动生成多个小程序的调用指令,例如: 小程序名称:飞猪 小程序参数:出发地=当前位置,

    目前的ChatGPT,已经可以连接第三方应用程序,从而实现机票/酒店预订等功能。也就是说,ChatGPT可以跨越不同的平台,为用户提供最优选择。这会给当下的平台经济格局带来什么影响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上一篇,我们讲到了,目前,ChatGPT已经可以连接第三方应用程序,从而实现机票/酒店预订等功能。

    例如,用户输入:我想去上海旅游,需要订机票和酒店。

    此时,ChatGPT会自动生成多个小程序的调用指令,例如:

    小程序名称:飞猪 小程序参数:出发地=当前位置,目的地=上海 小程序名称:携程 小程序参数:目的地=上海 随后将结果返回给用户:您好,这是飞猪和携程为您找到的机票和酒店,请问您有没有满意的呢?

    也就是说,ChatGPT可以跨越不同的平台,为用户提供最优选择。这势必会加剧各平台之间的竞争,给当下的平台经济格局带来巨大影响。

    今天我们来详细聊聊~

    01 什么是平台经济? 书面解释: 平台经济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由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的经济活动单元所构成的新经济系统,是基于数字平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称。

    我的解释: 简单来说,平台经济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不同的人或者企业连接起来,让他们可以在平台上交换信息、商品或者服务,从而创造价值的一种经济模式。

    例如:

    阿里巴巴连接了数亿消费者和商家,让天下不再有难做的生意; 滴滴连接了数亿用户和司机,解决了用户的出行难题,提高了司机的收入水平; 美团连接了数亿用户和本地生活服务商,满足了用户的吃喝玩乐等多种需求。 旅游行业亦如是。

    平台经济风口之下,携程/飞猪/去哪儿等旅游服务平台迅速成长。

    它们为旅游者提供机票、酒店、景点门票、旅游攻略等各种服务,同时也为航空公司、酒店业者、景区管理者等提供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了双边或者多边的市场匹配。

    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订机票、订酒店、订景区门票,享受一站式旅游服务; 商家可以借助平台的流量,扩大自己的市场覆盖率和影响力。 平台经济的诞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连接供需双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

    当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消费者入驻,就越能形成规模效应(平台成本随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和网络效应(平台价值随用户/商家数量增多而增加),从而提高平台的竞争力。

    02 ChatGPT时代,旅游服务平台地位还稳吗? 在平台经济之下,携程/飞猪/去哪儿等旅游服务平台最关心的是:

    用户的体量有多大,包括注册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留存用户数等核心指标; 商家的体量有多大,包括入驻商家数、活跃商家数、留存商家数等核心指标。 用户多了,才能吸引更多商家;商家多了,才能吸引更多用户。

    用户和商家体量的持续增长,将互相成就彼此的价值,不断地形成良性循环。

    从这个逻辑上来看,ChatGPT不是一个更有价值的平台提供方吗?

    ChatGPT集合了携程/飞猪/去哪儿/途牛等所有旅游服务平台的资源; ChatGPT可以自动完成比价,为用户提供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ChatGPT可以连接N个端口,一次性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和偏好。 那么,对于目前的旅游服务平台而言, 谁是王者之争是否还有价值?

    关注注册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留存用户数、付费用户数、用户增长率等指标数据,是否还能为企业创造可持续的盈利增长?

    接下来的发展格局会不会是:

    旅游服务平台的竞争更为激烈,掀起价格战,为了抢占ChatGPT的推荐入口;

    航空公司、酒店、旅游景区等渠道不再依赖旅游服务平台,重新掌控自己的主场?

    03 ChatGPT时代,价格歧视策略还走得通吗? 平台经济已然受到了挑战,那么被平台玩得很溜的价格歧视策略呢?

    比如,我们现在很熟悉的「杀熟机制」,之后是否还会存在?

    所谓“杀熟机制”,是指一些商家或平台对于老用户或熟客提供的服务或价格,比新用户或陌生客户要高的现象。商家或平台为了吸引新的客源,可能会忽视老用户或熟客的感受。

    换言之,商家往往会利用用户的惰性和忠诚度,而提高价格或降低服务质量。

    然而,当ChatGPT能够直接告诉用户,哪个平台/渠道有最低的价格或最高的折扣,

    用户还会盲目依赖具体的某个平台或渠道吗?

    比如说,我同样是买南航的航班,在携程买、飞猪买、还是去哪儿买,并没有区别,价格低就OK。

    如果南航官网能提供最优价格,那ChatGPT就自动推荐南航官网的航班。

    想利用我长期使用携程的忠诚度,来提高价格,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同理,其他的一些价格歧视策略,也可能面临挑战。

    比如商家会根据每个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来定价,

    在ChatGPT的推荐机制下,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自然推荐更优质的产品。

    想利用消费者对价格的不敏感,来提高价格,是否也变得更加困难了?

    但是,也并非说「价格歧视」不复存在。

    例如,对于购买不同数量产品的消费者,实行不同的定价策略。

    消费者买得越多,单件商品价格越便宜。

    再如,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实行不同的定价策略。

    ① 不同地区

    电影院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收取不同的票价,一般一二线城市的票价要高于三四线城市的票价,因为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对电影的需求更强,对价格的敏感度更低;

    快递公司在不同的省份收取不同的运费,一般远距离的省份的运费要高于近距离的省份的运费,因为远距离的省份的运输成本更高,而且消费者对运费的选择余地更小。

    ② 不同年龄

    儿童乐园在儿童和成人之间收取不同的门票,一般儿童的门票要低于成人的门票,因为儿童是乐园的主要目标客户,而且儿童对门票价格的敏感度更高;

    保险公司在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之间收取不同的保费,一般年龄较大的消费者的保费要高于年龄较小的消费者的保费,因为年龄较大的消费者面临更高的风险,而且对保险的需求更强。

    ③ 不同性别

    美容院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收取不同的服务费,一般女性的服务费要高于男性的服务费,因为女性对美容服务的需求更强,而且对价格的敏感度更低。

    ④ 不同职业

    酒店在商务客户和休闲客户之间收取不同的房价,一般商务客户的房价要高于休闲客户的房价,因为商务客户对酒店服务和设施有更高的要求,而且价格由公司报销;

    航空公司在商务舱和经济舱之间收取不同的机票价格,一般商务舱比经济舱贵很多,因为商务舱提供了更好的座位和服务,而且商务客户对飞行时间和舒适度有更高的需求。

    因此,「价格歧视」作为市场营销当中的一种常见方式,本身有它存在的理由。

    企业需要通过差别定价,来获取超额利润。

    但是,ChatGPT对当前的平台经济模式构成了挑战,平台想要利用顾客的忠诚度和对价格的相对不敏感,来实施差异定价,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04 ChatGPT时代,旅游服务平台应走向何方? 当旅游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受到挑战,

    下一步,路在何方?

    旅游服务平台曾经引以为傲的「流量模式」已经玩不转了。

    商家资源再丰富,用户流量再庞大,也难以与ChatGPT所带来的的开放世界所抗衡,形成自己封闭的小天地。

    当平台流量已失效,用户忠诚度开始动摇,用户使用时长也不再具有指标性意义。

    用户可以很轻易地,在不同旅游服务平台之间进行智能比较和选择。还研究如何减少用户流失率吗?

    不好意思,用户从来不专属于你的平台。

    或许,回归旅游行业的核心——做旅游产品定制,才是未来的竞争砝码。

    依靠平台流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才是王道。

    更多独家旅游资源,更优质的旅游产品组合,应该是吸引消费者更重要的利器。

    05 写在最后 如果说,当年由阿里巴巴、滴滴、美团引领的平台经济,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发展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现在,ChatGPT的降临,将有可能重新颠覆平台经济的模式,尤其是本来各自之间就没有太大差异化的平台,像携程/飞猪/去哪儿/马蜂窝/途牛/美团旅行等旅游服务平台,用户本就不坚定的忠诚度将变得更加脆弱。

    ChatGPT看起来只是一个智能聊天机器人,但它能掀起的风浪,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专栏作家

    Vinky,微信公众号:叁言梁语,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分享商业干货,关注互联网营销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社区生活类产品纷纷上线,小红书可复刻吗?

    设计动态 2023-04-25
    以下三张图,还分得出谁是小红书吗?分别为:有柿、百度、最后才是小红书。 近日,壹览商业了解到,继百度“改版”学习小红书后,字节也推出了一款“有柿”App,其slogan为“分享生活,好柿成双”,定位为生活经验类分享社区型产品,而其无论排版布局还是内容都十分类似

    双瀑布流的内容、左滑多图(图文)、生活经验与种草内容分享……这种令人倍感熟悉的“小红书”式图文布局与运营,近来又出现在百度、字节等推出的内容分享产品中。为什么大家都在模仿小红书?这种风格探索是可复制的吗?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或许能帮助你找到答案。

    以下三张图,还分得出谁是小红书吗?分别为:有柿、百度、最后才是小红书。

    近日,壹览商业了解到,继百度“改版”学习小红书后,字节也推出了一款“有柿”App,其slogan为“分享生活,好柿成双”,定位为生活经验类分享社区型产品,而其无论排版布局还是内容都十分类似小红书。

    在布局上,有柿与小红书采用了同样的双瀑布流、左滑多图(图文)、支持长文案。 但整体更“直男”风格,文字叙述中基本无表情符号使用。

    在内容上,有柿的内容多来自今日头条。用户首次用手机号码一键注册时,app就会同步其在今日头条的关注KOL们的视频、纯长稿、图文等内容,覆盖了美食攻略、财经科普、生活经验、实用技能、旅拍、萌宠等领域。

    壹览商业观察到,目前,有柿在安卓应用市场已经开放下载,但在苹果APP Store还未开放下载。

    值得注意的是有柿APP设有发布功能,但仅支持用户自行发布图文,视频暂时无法上传。而壹览商业也针对有柿相关问题咨询字节方面,目前对此暂无回应。

    事实上,这并非字节方面首次布局社区生活类产品。

    在此之前,字节于2020年出海过一款Lemon8社区产品,并近期爆火,被誉为“东南亚小红书”。在海外版抖音tiktok遭遇美国证监会刁难这段时间,Lemon8也一度成为tiktok博主们的备选平台,自发推荐用户下载,一度登上苹果应用商店美区下载榜的 Top10超越了 YouTube、Facebook。

    在国内,字节也一直在内容方向探索。4月初其上线了“抖音版B站”——青桃,如今又上线“头条版小红书”——有柿。目前青桃上多为分发的抖音内容,多数视频观看次数10次以内,几乎无赞,人气冷清;相比下,有柿的视频、图文均呈现一定数据,华为应用商店显示已有130万次安装。

    有趣的是,字节在相关的探索的命名中采用的基本都是水果名字,和阿里的“动物园”一样,字节造的是“水果园”,旨在内容领域完善多元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字节推出了类似小红书的“有柿”产品外,此前百度加上近期微信公众号均把手伸向了小红书,纷纷推出了类似的产品或改版。

    关于字节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为何热衷做“小红书”,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壹览商业:

    一方面,抖音短视频们的上滑下滑是被动选择,而小红书的左滑右滑,是用户主动选择内容的观看。 在用户的主动选择下,小红书的生态成长至月活用户2.6亿,用户日均搜索3亿次,这意味着即便是在短视频动辄日活7.5亿的压力下,图文仍然被证实是主流的内容载体之一、看得见数据的增长;

    另一方面,小红书的双瀑布流内容经营,在巨头看来,门槛并不是很高,且无论百度、抖音在自己原有的内容池上,并不需要大投入、大烧钱。 作为一个补充的内容形式开展,总体是小投入撬动大好处。此外,庄帅还表示,目前他已深度体验了微信公众号的“图文功能”,感觉很棒,尤其是将数据、观点制作图片后发布,阅读更清晰明了。

    但目前,字节在国内内容领域多次遇阻,由于整个字节系强大的是算法逻辑,通过算法,把内容推荐给感兴趣的人群,然而无论是B站、小红书都是强势的社区基因。正如头条易首席数据策略师赵恩泽在接受《新营销》采访时曾表示:“抖音图文如果正面小红书,它要攻破的最大壁垒,我认为是内容质量和社群氛围。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沉淀,难以依靠算法去快速达成。”

    形式可复刻,灵魂难沉淀。对于抖音方面而言,如果未来想走社区这条路,要做的功课还有更多——因为无论B站还是小红书,它们所沉淀的精神特质和“所求模式”,都是抖音目前所不及的。

    作者:骆丽兰

    原标题:字节的触手终于伸到小红书了

    来源公众号:壹览商业(ID:yilanshangye),专业的消费领域服务平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壹览商业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小红书“进军”影视,能否成为新的“影视基地”?

    设计动态 2023-04-25
    《长月烬明》热播期间,追剧爱好者晓风无意间发布了一篇追剧笔记,令她意外的是,这篇吐槽倾向的笔记赢得了众多用户的共鸣,收获了大量流量,无论是浏览还是点赞数都远超其日常水平。 收获流量眷顾的不止是晓风。她观察到,最近一段时间,影视类内容在小红书较以往“吃香”了很多

    小红书似乎出现了一种新趋势“我在小红书追剧”,相关笔记“爆款”频出。在此之前,承担用户们吃瓜、磕CP的场地都是微博,但如今影视内容已然有一部分流入了小红书。那么,小红书能否成为新的“影视基地”?让我们和作者来一起探索。

    《长月烬明》热播期间,追剧爱好者晓风无意间发布了一篇追剧笔记,令她意外的是,这篇吐槽倾向的笔记赢得了众多用户的共鸣,收获了大量流量,无论是浏览还是点赞数都远超其日常水平。

    收获流量眷顾的不止是晓风。她观察到,最近一段时间,影视类内容在小红书较以往“吃香”了很多, “我在小红书追剧”似乎成了平台的新趋势,素人博主发布的相关笔记时有“爆款”出现。

    与此同时,小红书的娱乐板块也在走向丰富。在站内检索剧名,关键词下还包括壁纸、神图、剧情介绍、人物关系、经典语录等细分内容,从高光镜头到剧情走向、人物分析、CP磕糖等几乎一应俱全,即便是从未看到剧的人,在这番“剧透大潮”下也能对剧情片段略知一二。

    在此之前,承担用户们吃瓜、磕CP的场地都是微博。如今,微博的影视“旧业”,已然有一部分流入了小红书。那么,小红书会成为新的“影视基地”吗?

    01 小红书“进军”影视 一直以来,影视娱乐都是各内容平台的高热度垂类,但在具体呈现形式上却各具千秋,例如B站擅长长剧情梳理与系统吐槽,抖音则是影视剪辑号盛行,“三分钟追完一部热剧”,而小红书的热门影视笔记中,图文类追剧分享却占据了主流地位。

    从标题格式到内容聚焦,这些影视内容也极具小红书特征: 以图文为主,大部分内容为碎片式分享;专业追剧达人的安利、吐槽之外,更多是素人博主发布的追剧分享,因踩上热播剧话题,偶然晋升为站内热帖;用户的互动意愿较高,氛围较为友好。

    这种风格特色的形成与小红书社区生态息息相关。

    卡思观察到,最近几年小红书的影视内容明显丰富了不少,这一方面源于 用户需求的变化 ,在小红书渐渐“朋友圈”化后,真诚而友好的分享成为社区主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用户对影视内容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则源于 内容端的供给 ,平台似乎有意加入“追剧大潮”,将自身打造为影视营销的一环。

    今年3月,小红书娱乐官方账号@娱乐薯发布了“2023年追剧人活动”,鼓励用户带话题#小红书追剧人+#我正在追的剧 发布笔记,并开放了“放大镜追剧”“沉浸式追剧”“这剧超甜”等多个话题,对优质笔记给予流量曝光奖励。

    小红书官方@娱乐薯

    不难看到,今年以来,不少热播剧都在小红书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例如开年大戏《狂飙》,在站内揽下超106万笔记,再如韩国复仇爽剧《黑暗荣耀》,以及时下热播的仙侠偶像剧《长月烬明》。

    再往前数,《开端》、《星汉灿烂》、《苍兰诀》等,在小红书站内一度炙手可热。除此之外,一些经典电影、小众电视剧、纪录片也在平台上拥有相当高的热度。

    在此期间,小红书也显示出了自身在“造梗”“传播梗”方面的潜力,成为微博、豆瓣后用户影视交流的另一阵地。

    《狂飙》热映期间,一套“我的精神状态图”在小红书广为流传,高启强的猪脚面和卖鱼摊成为热梗,出没于各类或原创、或搬运的段子中。

    在小红书,什么样的影视内容最有流量?卡思盘点了几类小红书影视博主的创作形式。

    一是追剧分享类。 这类博主往往聚焦于热播剧目,并在放送期间持续追剧,其笔记大多采用图文形式,呈现较为简单,往往截取剧情中高能桥段、经典台词,或对剧情进行抽丝剥茧,或输出自己的感受与追剧想法、槽点与泪点。图文直观、一目了然的特性,既降低了内容创作门槛,也增加了用户的分享欲望。

    此外,“快速追剧”与“神图制作”也可归纳为追剧分享,前者博主往往会快速总结剧情总体要点,并在文案中做出说明,以让用户快速了解剧情走向;后者则属于影视二创,实际上扩大了影视剧触达人群。

    二是高能片段reaction类 ,典型账号如@小Q宝。

    2022年11月,@小Q宝在小红书开始更新“离谱国产剧”系列视频,专门截取国产剧中的沙雕高能片段,并辅之以自己的实时reaction表演。

    首支视频笔记中,女主说着”我们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怎么谈恋爱“的台词,男主则不紧不慢调转帽檐,在“前方高能”的字样下,他突然单手撑地,倒立与女主接吻,而视频下方博主的表情也从尴尬、目光闪躲变为刹不住的疯狂大笑,魔性的笑声、“流汗”与“大脸”特效与画面内容相得益彰。

    在戳中用户笑点后,这条笔记获得了2.7万次点赞。

    小红书达人@小Q宝

    这类带有强娱乐性、呈现简单的reaction视频深受小红书用户喜爱。五个月的时间,@小Q宝的小红书粉丝量涨至16万,数据最好的一篇视频笔记,点赞量达到了58万。

    三是安利向内容 ,如@拉拉的日记、@aaayyi。这类博主往往不会将焦点集中于单一影视剧,而是广为搜罗,所推剧作也不局限于热播剧,还包括小众影视、纪录片、动漫等,有不少直接在ID中打上“追剧”。

    博主们往往在文案中将豆瓣评分、剧情亮点一一写明,标题格视也有模板可循,如“一眼上头,确实有点东西”“绝了,赶紧都给我去看”“一集入坑”等,确保第一时间吸引用户注意。

    除此之外,还有影视剪辑、配音博主,依靠专业技能收获粉丝青睐。

    02 小红书难捧影视达人 “小红书影视板块的流量还是蛮充足的。”晓风告诉卡思数据.

    初入小红书,她瞄准的本来是美妆赛道,但流量一直没有起色,直到无意间针对自己正在追的剧发布了一篇笔记,结果意外收获了十万“小眼睛”,最高一次浏览量达到了25万。在被认为是优质笔记后,平台的推送机制将其送上爆款之路。

    像这样的“爆冷”笔记在素人中并不少见,在豆瓣,也有不少用户发帖表示, 影视类内容的曝光比较好。

    例如,在带上#长月烬明、#澹台烬话题后,小红书用户@纵容发布了一篇笔记《“吾夫烬”谁懂啊啊啊啊啊》,表示如果澹台烬发现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用他会作何感想。

    这篇简短的追剧感受迅速引发用户共鸣,点赞量超过5800次;仅有142粉丝的@星空葡萄,在《狂飙》热映期间发送笔记“如果高启盛还在的话,高晓晨根本不会有叛逆期”,收获了超1.4万次点赞。

    “小红书的互动很好,有很多用户都会来跟你探讨人物和剧情走向,总体氛围非常愉快。”对晓风来说,小红书的营销竞争更弱,用户也更加友好,很多小红书影视博主都会特意标注“真人追剧”,与评论区互动。

    虽然起步较慢,但在影视内容上,小红书有其优势。 从年龄画像上,影视内容的主要受众集中在年轻女性,与小红书主要使用人群相吻合。另一方面,区别于曾深陷版权危机的B站与抖音,小红书的版权风险要更弱一些。

    克劳锐《2022影视娱乐社交内容营销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2年1-7月,小红书的娱乐用户互动量增长率达到267%,虽然整体基数较弱,但娱乐内容正出于快速增长期。与此同时,微博、抖音、B站均出现下滑趋势。

    小红书的影视营销蠢蠢欲动: 最近《长月烬明》作为优酷S+剧热播,优酷及演员齐齐下场小红书,官方发布的一支视频《小狐狸我职场嘴替,怒怼无良领导》获得了3.4万次点赞,并通过周边开发吸引流量;演员@是孙珍妮小红书粉丝增至19.5万,笔记最高点赞量1.2万。

    小红书影视板块截图

    与此同时,小红书的短板也非常明显: 平台影视娱乐内容规模还远远赶不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而在影视营销方面,也并未形成一套成熟、可复制的链路,目前还处于自由生长阶段。

    对影视博主而言,窘境可能更多来源于流量与变现。

    一方面,流量是不稳定的。“爆冷”之后,流量无法维系是转型影视的创作者犹豫的原因之一。

    在晓风的小红书主页,点赞量为个位数的笔记也不在少数。除一些头部账号外,很多影视账号的数据表现也都忽上忽下,由于缺少数据工作,创作者往往也无法衡量原因。“如果不能进入首页推荐,凉的可能性会很大。”

    另一方面,由于平台影视营销链路的不成熟,影视博主的变现渠道较为单一,路径依赖强。在豆瓣,有人发帖表示,她为某电视剧撰写的笔记,一条大概是150元。在没有流量变现的基础上,由金主投放的剧宣或许是影视博主的变现路径。

    而观察几位可称之为头部账号,几乎没有橱窗带货,只是偶尔带货电动牙刷、美妆产品等。同时, 影视板块流量不稳定、长尾效应弱都会影响品牌主的投放。

    小红书暂时还没有捧出影视达人。对比起来,B站有@三代鹿人、@木鱼水心,抖音有@毒舌电影这样的头部,而小红书的影视力量相比就更衰微了。

    当然,“缺少头部”这种现象也并非影视板块独有。

    B站UP主@木鱼水心、@三代鹿人

    有趣的是,影视剧带火的可能并不是影视博主,而是蹭上话题热度的其他赛道。

    例如“大嫂”陈书婷走红之后,无数美妆、穿搭博主争相推出仿妆与“大嫂穿搭”;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大理也被不少旅行博主们纷纷打卡。

    未来,小红书是否会成为影视营销重要阵地、影视博主们会迎来“变现”曙光吗?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林午

    原标题:小红书难捧影视“新星”

    来源公众号:卡思数据(ID:caasdata6),数据赋能短视频内容创作、运营、营销和电商带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卡思数据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抖音渠道猛增,“疲软的”业务该怎么办?

    设计动态 2023-04-25
    一股焦虑正在电商圈儿里蔓延。 林深做了五年传统电商,现在是一家营收约10亿元服装企业的渠道负责人,独立负责旗下品牌在淘宝和京东的旗舰店。 一年前,该公司的电商渠道排名(按销售额)还是“淘宝天猫、京东、抖音、其他”,现在成了“抖音、淘宝天猫、京东、其他”。 抖音

    在多个电商平台中,与其说谁比谁更好,不如说谁与谁不同。抖音渠道销量猛增,电商人应如何看待传统电商与内容电商的关系?在本文中作者通过梳理观点,总结出对应的业务与运营策略来进行解答,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一股焦虑正在电商圈儿里蔓延。

    林深做了五年传统电商,现在是一家营收约10亿元服装企业的渠道负责人,独立负责旗下品牌在淘宝和京东的旗舰店。

    一年前,该公司的电商渠道排名(按销售额)还是“淘宝天猫、京东、抖音、其他”,现在成了“抖音、淘宝天猫、京东、其他”。

    抖音反超淘宝和京东,林深负责的传统电商一下子从主力变成“第二”。通常来说,负责同一公司的不同渠道,谁的销售额高,谁的话语权就更大,争取到的资源和预算也就更多。

    对林深来说,五年来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样焦虑。他不知道,该把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等传统电商摆在什么位置,以及增长疲软的传统电商还有何新出路。

    林深并非个案,焦虑亦非无解。

    抖音渠道销量猛增,电商人应如何看待传统电商与内容电商的关系?如何重估传统电商的业务价值和增长逻辑?在实际操作层面,又有哪些策略和新鲜做法?

    亿邦动力就此调研电商平台、商家和服务商等,发现林深的处境引发不少商家的共鸣,十多位调研对象涉及服装、箱包、家装、户外、母婴等行业。

    当然,也有部分商家持反对意见,认为不能忽略个体运营能力对业务增长的影响,也不能就此否定大局和全盘。

    焦虑的另一面,往往是业务进化的底层逻辑变了。笔者试图梳理商家观点,并总结出对应的业务与运营策略。

    01“闭眼买就能升值的时代已经过去”,与其比较谁更好,不如找到不同 最近,林深请教了许多专家,一位品牌增长操盘手告诉他,“阿里的服饰(行业)下滑最厉害,都转移到抖音去了。(服饰品牌)在淘宝发力可能是方向就选错了,选择大于努力 。”

    这相当于否定了林深和团队的所有工作,让人倍感灰心。

    不过,一家户外品牌的创始人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他说:“近期精力几乎All in在抖音赛道 ,传统电商以搜索流量为驱动,内容电商以创造内容为驱动,核心在从什么角度去计算组织效率成本, 与其‘更好’ 不如‘不同’ 。”

    抖音、淘宝、京东、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品牌商 不应比较哪个平台好,哪个平台差,或者谁比谁更好 ,关键反而是,要弄清楚不同平台各自有什么特点,应该用怎样运营策略。

    “就像买房子一样,闭眼买就能升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只能接受并积极适应、做精细化运营 。”

    一位熟悉家装行业的电商人士说,在社会总零售额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应该看到个体运营能力对增长的影响;即便是抖音凶猛,传统渠道疲软,但不得不承认,淘宝上依然有很多商家增长不错,抖音上也有很多商家赚不到钱。

    比如花洒,卫浴里的细分小品类,有很多产品款式,淘宝热销的是黑色款,因为图片看着高级;京东则是银色抛光款,更受到男性用户的喜欢;而在抖音和快手,爆款变成了枪灰色款,因为个性化足、视频效果好。

    “关键是, 商家需要顺应平台规则和踩准营销节奏,在此基础上做好人货场的组合 。”该家装行业的电商人士告诉亿邦动力。

    目前,大多数商家达成共识:从大趋势来看,抖音的增长势头较猛,值得商家投入更多,但天猫淘宝的用户基数、成交量依旧较大,对很多企业来说依然是重要阵地,需要持续运营。“(淘宝天猫)虽然说下滑得很厉害,但也是一个巨无霸。”一位箱包商家笑着说。

    那么未来,是否需要将业务重心向其他平台转移?几位电商老兵的建议是:

    短期来看,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传统电商渠道的重要性,要排在抖音、视频号等之后,但仍需保留; 未来,传统渠道可能会变成品牌官网一样的存在,不是生意最红火的地方,但不能没有,重点是做好流量承接。 02 从ROI到ARPU,不同增长视角下的投入、配置与考核 “增速是增速,规模是规模。”某运动品牌的电商负责人告诉亿邦动力,电商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增速放缓是必然结果,红利期才会带来高增速,但红利期也会经历瓶颈。

    况且,淘宝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渠道并非增长缓慢,而是衡量增长的标尺正在变化。

    一位多渠道经营的服装品牌负责人张霞说:“我们还在(天猫)中腰部位置,增长空间依然有,但是不像以前‘只要拿钱做(站内)推广,就能拉来业绩’,现在更多做的是综合和矩阵式的内容营销”。

    在张霞看来,淘系商家的收益模型发生了改变,从关注ROI到关注ARPU(每年/每月平均每用户收入)。以前投入1元广告费,当天就能赚回10元,现在只能赚回5元,甚至更少,ROI严重下滑,关注ROI行不通了。在ARPU视角下,今天投入1元营销费用,虽然当天只能赚回5元,但全年可带来500元收益。

    换句话说, 今天看待增长的视角不应该局限于单渠道、短时间以及唯ROI论 。

    这也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勇的意思。不久前的财报会议上,张勇说:

    “在去年完成10亿活跃消费者里程碑下,今后工作重点从绝对的用户数规模增加,转移到能够服务好现有用户——其实我们10亿消费者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活跃消费者,能够服务好这些消费者,做好他们分层分类的运营,提升每一层用户的钱包份额。”

    换句话说,以前淘宝和商家的目标是吸引足够多的用户,只要用户够多,GMV就不会低;现在目标变为服务好现有用户,提高服务体验,进而改善复购,提升客单价。

    一家百亿规模运动品牌,虽然天猫淘宝渠道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但目前仍排名第一。该品牌正在加大活动频次,不断激活会员,考核也变为复购率和会员下单比例。

    现阶段,多家品牌的经营策略是,对淘宝天猫等传统电商的考核, 重点关注核心品类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看它们是否合理且稳定 ;暂时搁置大范围、日常化的运营拉新动作,把资源重点投入到新的概念、产品和创意出现的特殊节点,且逐渐形成跨越不同平台的全案营销推广活动。

    亿邦动力的调研发现,目前品牌商有几种典型声音,比如“品牌应该算全域的总账,各个平台间的利润率无需比较”、“抖音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GMV、用户)增速,相对来说,利润低一些不是问题”。

    比如林深所在的品牌,抖音渠道业务快速扩展,团队人数也是传统电商团队的十几倍,抖音渠道的推广费率高达15%,而传统电商渠道的推广费率低于5%。因此,抖音渠道的利润率偏低便可想而知。

    03 品牌是全域的,用户是流动的 林深所在公司的用户数据显示,抖音和淘宝的买家并不是同一拨人;二者唯一的重叠是, 当抖音出现爆款,会有用户在淘宝搜索品牌、产品等关键词,进入店铺完成购买 。

    另一家露营装备品牌的创始人,也有类似的感触。“抖音能卖爆款,可以作为流量引入口,最终转换到天猫淘宝成交。抖音内容爆发力强,但天猫淘宝更稳定。”

    也就是说,目前,抖音电商等内容电商平台的长处在于优质内容种草和形成爆款产品,而天猫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的长处在于利润友好和交易稳定。

    这也意味着,对品牌来说,抖音、淘宝、京东、快手等 平台之间不应该是割裂的,用户在不同平台间流转,品牌也应当是全域经营的 。任何一家品牌都不希望成为单一的抖品牌或淘品牌。

    “首先要活下去,才能活得更好。”张霞认为,现阶段,淘宝还是利润的“现金奶牛”, 要稳住淘宝基本盘,围绕价格、体验、效率做创新,做好会是长期的、艰难的准备 。

    与此同时,商家再拓展抖音等渠道,作为品牌增量来源。“在好内容撬动免费流量,引爆短期的传播爆发方面,淘宝肯定是比不上抖音的。”该商家说,但也要充分意识到新渠道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传统电商平台的流量大多是搜索型流量,用户购买心智强、预算和动力充足;内容电商平台的流量可以分为内容(娱乐)型流量和电商型流量,电商流量精准度略低,这是不稳定性的来源之一。

    “抖音是走爆款逻辑的,相当于这个爆款卖完了,如果下一个爆款没及时开发出来补位的话,相当于中间就会有一个很大的空窗期;后期再想补位的话,又得重来一遍。”张霞说。

    传统电商平台正在补齐内容短板,内容电商平台又在货架场景中紧急补课。目前的状况是,“淘宝温水煮青蛙,抖音沸水煮青蛙,拼多多花钱买柴煮青蛙”,虽是商家的玩笑话,也反映了各平台商家增长焦虑的迫切性。

    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平台和商家的目光已经移到用户留存与转化上来,如何利用好现有渠道资源,打好组合拳,留住用户,并把用户变成购买者,才能在电商下半场中坚守住护城河。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廖紫琳

    原文标题:品牌发问:抖音渠道猛增,“疲软的”业务该怎么办?丨亿邦深度

    来源公众号:亿邦动力(ID:iebrun),消除一切电商知识鸿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亿邦动力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淘宝“王者归来”,能维持多久?

    设计动态 2023-04-25
    日前,第三方数据服务商Quest 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手淘平均每天有3.779亿用户,比使用拼多多的人多2630万人。这是自2022年2月以来,手淘的月均每日活跃用户数(DAU)首次超过拼多多。 拼多多层面,3月拼多多日活环比下跌9%,促成了

    最近Quest 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手淘平均每天有3.779亿用户,相较使用拼多多的人多了2630万人。那么,淘宝日活的优势后续能否继续维持?本篇文章里,作者发表了他的看法与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日前,第三方数据服务商Quest 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手淘平均每天有3.779亿用户,比使用拼多多的人多2630万人。这是自2022年2月以来,手淘的月均每日活跃用户数(DAU)首次超过拼多多。

    拼多多层面,3月拼多多日活环比下跌9%,促成了手淘的反超。后者当月DAU环比微增2.4%。此消彼长间,手淘再次成为最多中国人逛的电商平台。

    那么,作为国内电商先行者的淘宝,为何此前日活会被拼多多反超?如今淘宝日活重回第一,未来又是否得以维持呢?

    一、淘宝是如何跌下第一的? 多年前,马云曾说过在国内电商领域,阿里是“举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

    事实上,回看2010年以前的国内电商竞争格局,就会发现马云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2003年-2005年期间,国内C2C平台的竞争实则是淘宝和eBay的竞争。但在二者的竞争上,淘宝一直占据上风。

    一方面从对商家的政策来看,eBay要求商家入驻时缴纳费用,但淘宝却直接对商家提供免费入驻的政策,从而提高了对商家的吸引力,扩大了淘宝的基本盘。

    另一方面从支付手段来看,由于当时线上C2C买卖双方互相了解较少的特点,交易双方信任度极低,通过PayPal交易的eBay更容易发生支付纠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意愿。

    为解决这一问题,阿里巴巴于2004年推出第三方担保交易平台支付宝,缓解买卖双方的不信任问题,并提供买家和卖家的线上交流渠道“旺旺”,进一步提高双方了解程度。

    到2007年,淘宝占据着国内C2C电商平台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图源:光大证券研究所

    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渗透、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电商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淘宝在承接时代发展带来红利的同时,也迎来了以京东为代表的自营电商平台,和以唯品会、当当网为代表的各类限时折扣电商平台的竞争。

    但从结果来看,国内电商平台百花齐放的背后,并未改变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以2013国内主要电商平台交易额来看,淘系电商交易额明显高于其他平台,几乎是碾压之势。

    图源:艾瑞咨询

    已从事电商行业多年的王帅告诉我们,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当时商家做电商除淘宝外,实则并没有太多选择。因为当时包括京东、唯品会在内的电商平台,对商家均有很高的要求。而且2017年以前,当时的中小商家在运营淘宝期间,整体利润也相对较高,这自然也对商家形成了“拉力”。

    如王帅所言,大量商家的入驻在保证淘宝商品丰富度提高的同时,也对淘系电商的新增用户形成较高的粘性。除此之外,淘宝以大量商家的广告费用为依托,不仅仅能够保证平台有充足的资金来拓展其他业务,也能通过价格战来挤压其他电商平台的生存空间,最终让市场份额不断向淘系电商身上集中。

    从用户角度来看,处在用户教育阶段的国内电商,资金安全是消费者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淘宝的先发优势,让用户对淘宝的信任程度更高,这也直接转化为淘宝在获客层面的优势。若以每个新增AAC(年度活跃消费者)所需的营销费用来衡量公司的获客成本,2014财年阿里电商的人均获客为54.8元,低于竞争对手。

    从平台和平台之间的竞争关系来看,虽然当时自营电商平台、内容电商平台、垂直电商平台和淘系电商用户有一定重合度,但由于各家侧重的商品品类不同,用户的重合度并不高。

    以京东为例,创始人刘强东早期以杂货铺的形式经营数码电器售卖,逐步积累相关经验,因而在京东成立初期就以数码电器的线上化销售为核心,并逐渐成为京东核心的优势品类。时至今日,3C数码、家用电器也一直是京东的优势所在。

    图源:光大证券

    而对于淘系电商而言,依托在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服饰品类上建立起与诸多服饰品牌的合作关系,从而树立起自身在服饰品类上的优势地位。

    图源:光大证券

    基于淘系电商这种优势地位,当时也衍生出类似花生日记、粉象吧等淘客APP平台。孙阳是前巨量引擎广告销售,据他回忆,2016-2017年期间当时这些淘客APP在巨量引擎上日广告消耗在100万左右,单月的广告消费更是高达3000万以上。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2021年2月,由于这一年拼多多植入春晚,直接将拼多多的日活拉到2.59亿。同期淘宝的日活则为2.37亿,这也意味着拼多多日活首次超过淘宝,淘宝在电商领域一家独大的地位开始丧失。

    不可忽视的是,淘宝被拼多多反超的背后离不开整个国内电商环境的改变。当时,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直播电商、以京东自建物流为代表的自营电商、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下沉电商,均在争抢淘系电商的市场份额。

    从大环境来看,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导致阿里电商新用户获客成本被拉高到2000元以上,较高的获客成本叠加2020年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让淘宝和阿里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数据来源:阿里公告

    二、淘宝做对了什么? 事实上,与其说淘宝DAU是在今年3月份超过拼多多,不如说是此前淘宝所做出的努力在3月份集中爆发。

    其一,从C端来看,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品牌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在消费者的热门评价词中,占比最高的是商品品质相关,达到39.76%。处在“中年期”的淘宝,对平台上售卖商品质量的管控上更具有优势,这也促使不少用户从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回流到淘宝,进而拉动了淘宝日活的增长。

    图源:《2021中国品牌消费趋势报告》

    其二,从淘宝自身来看,电商存量时代,主播是带来直播电商差异化流量的核心因素之一。

    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淘系电商主播收割着全网的流量,典型的头部主播如李佳琦、薇娅、烈儿宝贝等在全网都有巨大影响力。以去年双11为例,肖战、龚俊、赵露思、迪丽热巴、任嘉伦、Twins等近百位明星也走进天猫品牌直播间,开启双11带货。

    除此之外,淘宝也在挖竞争对手抖音、快手的主播。去年,曾经的抖音带货一哥罗永浩就开启了淘宝直播,随后又在天猫直播多场;今年头部MCN机构杭州遥望网络正式成立淘宝直播事业部,目前在淘宝已有5个账号矩阵,分别是遥望梦想站、王岳鹏Niko、茉莉kiss、可乐daydayup、恩佳N。

    借助大量主播的涌入,淘宝在去年双11期间,直播成交额过亿的直播间为62个、成交额过千万的直播间达632个,相比同年“618”期间分别提升了30个、198个。

    其三,自淘宝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后,淘宝先后上线同款比价以及天天特卖功能。以天天特卖中的限时秒杀为例,大量商品的价格直接被压缩到10元以下。显然,淘宝的天天特卖就是主打性价比,意在从拼多多手中抢夺用户。

    图源:淘宝

    最近正在做淘宝天天特卖的商家陆琪告诉我们,现在每天淘宝天天特卖所带来的订单日均在3000单左右,高峰时期也能达到7000单,整体订单并不低于拼多多。

    三、淘宝日活能否维持? 事实上,淘宝日活的优势后续能否继续维持,仍有待观察。

    从宏观因素来看,虽然从3月份的税收数据来看,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和制造业采购机器设备分别同比增长12%和13.5%。

    但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工业企业在2月时的营收和利润涨幅却分别是-1.3%和-22.9%。也就是说,当前工业企业利润空间受到较大的压缩。

    事实上,两组较为割裂的数据背后,实则在说明当前国内整个供给侧的利润分配存在一定矛盾。消费者不希望涨价,上游原材料很难降价,中下游的工业企业目前整体仍处在走量阶段,实际利润极其微薄。

    仍以淘宝的天天特卖为例,大量商品降低价格后,确实有助于订单量增长,但利润被压缩的商家能够维持多久是个问题。即使淘宝开启商家补贴,但这种低价换量的措施也很难持续。

    更何况很多对手都已经开始用补贴的形式降低商品价格,拼多多、京东都已经开始“百亿补贴”,这一动作的指向十分明确,即用低价拉拢用户、促成交易。淘宝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既有近忧也有远虑。

    从近忧来看,一方面,淘系流量过度集中在头部商家身上是淘宝被商家诟病最多的地方。王帅表示,虽然3月份淘系日活流量是有所增长,但基本上进入到平台的流量全部被头部商家抢走。中小商家若想维持订单的增长,只能以直通车更高的出价来和头部商家抢夺流量。

    但中小商家在资金、供应链方面和头部商家相比,本就不占优势。因此,现在很多中小商家都在纷纷借助私域寻找新的流量。后续淘宝如何分配流量,进而保障中小商家的利益,这对于淘系电商发展极为关键。

    另一方面,相对于京东而言,大件物流一直是淘系电商的短板所在。虽然去年双11期间天猫喊出,未来3年,消费者在天猫购买衣柜、床、洗衣机等大件电器家装商品,将实现100%“一次上门、免费送装”的服务。

    图源:天猫

    但由于大件商品的物流服务通常包括干线运输、仓储分拨、送货上门、安装与施工、售后维修以及逆向物流等,具有服务链条长、干线运输批量大、不中转、标准化程度低等特点。后续淘系电商能否在大件物流上有所突破,仍充满诸多不确定。

    从远虑来看,抖音加码货架电商,愈发淘宝化,淘宝发力短视频,愈发抖音化,这也在说明货架电商+内容电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目前几乎已经完全占据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那么,后续淘宝又要如何在玩法上不断创新,进而从短视频平台手中吸引用户回流呢?这极其考验淘宝内部的综合能力。

    过去数年,各个电商平台都在“内容化”。阿里官宣的淘宝2023年五大战略中,也明确了“内容化”将是淘宝今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手淘近期宣布将为商家提供内容的栏目化组织能力,养成消费者进店消费内容的习惯。升级后的店铺,既能汇总展示商家名下的所有内容,还可供商家们进行内容的二次组织,意在推动“内容种草”收割效率。

    不得不说,电商存量竞争时代,“内容”才是关键,内容好就会有流量,有流量就会有成交。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归去来;编辑:唐飞

    来源公众号:价值星球Planet(ID:ValuePlanet),发现公司价值,讲述资本故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价值星球Planet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9块9特卖,上线淘宝首页

    设计动态 2023-04-25
    淘宝的首页悄悄改了版。 在一些消费者的手机上,淘宝首页第一屏的聚划算被一个名为“99特卖”的板块取代,主打便宜划算还包邮。一位近淘宝相关人士表示,99特卖频道可以理解为之前天天特卖的升级,正在从一个需要搜索的隐藏入口变成了首页频道入口,预计将在本月底全面上线。

    近期,淘宝悄悄更改了首页,将“99特卖”的板块搬到了首页,这一改变背后是流量入口逻辑的重建和利益的变化。本文对99特卖版块进行分析,探讨商家如何让99特卖带来新的增长,一起来看看吧。

    淘宝的首页悄悄改了版。

    在一些消费者的手机上,淘宝首页第一屏的聚划算被一个名为“99特卖”的板块取代,主打便宜划算还包邮。一位近淘宝相关人士表示,99特卖频道可以理解为之前天天特卖的升级,正在从一个需要搜索的隐藏入口变成了首页频道入口,预计将在本月底全面上线。

    打开99特卖频道,除了之前天天特卖就有的限时秒杀和抢购,还出现了“N元任选”,用户可以花费3元或者9.9元购买3件商品,还能花费更低的价格购买众多白牌商品。

    不同的首页呈现

    这不是淘宝第一次瞄准低价。之前,淘宝就通过淘特(淘宝特价版)APP汇聚了众多工厂和商家,发挥供应链优势,针对下沉人群做到更加精细化的运作,吸引不同的用户。

    今年,面对新的竞争格局,淘宝开始回归主体,注重运营MAC(月活跃消费者)和DAC(日活消费者),想要服务好平台内的现有用户。2022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勇就在财报会上表示,“10亿消费者已经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活跃消费者,我们希望能够服务好这些消费者,做好他们分层、分类运营,提升每一层用户的钱包份额”。

    首页改版,推出99特卖,背后是流量入口逻辑的重建和利益的变化。

    在今年制定的淘宝2023年五大战略中,“价格力”是关键。此举被认为是“价格力”在平台的落地,用低价和物美价廉的商品来吸引用户,同时为之前汇聚在淘系生态内的供应链商家提供新的流量入口,打造新的机会。

    一、99特卖,登上首页 99特卖频道仍在灰测阶段,有一些用户的淘宝首页已经出现了这个频道。

    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一些用户展示出了改版后的相关页面,有些首页出现了淘宝直播、99特卖和淘鲜达频道入口,有些则只有淘宝直播和99特卖频道入口,一位用户告诉《电商在线》,自己所在的地区之前就没有开通淘鲜达服务,所以主页才会只有两个频道。

    N元3件模式

    点击进入99特卖,能发现频道内以白牌商品为主,主要分为特卖精选、早9集市和晚9集市三个板块,全场都在主打低价并且包邮。

    早9集市和晚9集市主要是秒杀和抢购模式,消费者能够在每天早上和晚上的九点抢购低价商品,而特卖精选频道内,主打的是N元封顶和N元3件模式。

    “N元封顶”的价格区间在4.9元—19.9元不等,商品最高价格不会超过封顶价格。而在N元3件模式下,3元或9.9元就能购买到3件商品,并且提供包邮服务。

    浏览99特卖频道就能发现,主要商品还是集中在日用百货、洗护、食品和3C配件等品类上,除了简单的商品图片展示,还穿插了短视频展示,能够更加直观呈现出商品的细节和特点。

    生活在浙江的琳琳在99特卖购买了擦汗带、鞋刷和收纳袋,最后只支付了3元,“之前我买一个鞋刷都要3元左右,而且还要在那家店凑够20元才包邮,99特卖里面3元3件还包邮确实很划算了”。

    不过琳琳也表示,虽然价格便宜,但自己也选了很久,“任选的商品没有很多,像挂钩、晾衣绳和拼图这些日常也用不到,选了很久才凑够3件”。

    低价还包邮的99特卖频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之前的天天特卖和淘工厂频道,而99特卖频道内的商品显示来自天天特卖工厂店,不难看出,99特卖频道和天天特卖以及淘工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天天特卖和淘工厂

    运行时间更久的天天特卖和淘工厂有官方直播间承载,99特卖还没有出现相关的直播间。

    虽然还不能确定99特卖是否会彻底取代天天特卖,但目前看来,99特卖已经和天天特卖有了最大的差异——流量入口位置。

    相比于需要在淘宝二楼寻找或者搜索进入的天天特卖,99特卖在灰测阶段出现在淘宝首页的关键位置,和淘宝直播、淘鲜达并行,替代了曾经的聚划算、有好货等频道,有了一个更大也更有确定性的流量入口,能够在整个淘宝生态内占据更强的流量优势。

    二、低价,但不打价格战 价格力,是每个电商或者涉及电商的平台都离不开的话题,消费者也会更偏向于更物美价廉的产品。

    拼多多在2019年推出“百亿补贴”,随后将百亿补贴常态化,出海做TEMU也不断强调着“低价”;抖音在2022年年底推出了商城首页的9.9元包邮特卖专区。而在传统电商平台上,“价格力”的体现可能是一个入口,一场战役,也可能是贯穿一整年的经营方向。

    京东百亿补贴登上了首页

    2022年年底的京东经营管理培训会上,刘强东强调,“如果你没有反思价格,一味跟我抱怨流量,那你应该去反思,以后谁都别跟我提流量。不是流量少了,是你的价格不足以吸引人”。随后京东推出“百亿补贴”,用尖货低价吸引消费者。

    阿里也在财报中体现了对价格力的思考,在2022年5月20日的商家交流会上,戴珊没有提及如何获得用户增长,反而一直强调阿里拥有10亿国内AAC(年活跃消费者),“做用户深度渗透是我的第一选择”。今年2月,阿里更是将“价格力”定为五大战略之一。

    阿里推出99特卖频道,一方面是在基于价格力战略做出反应,将之前就打造出丰富低价优势的淘特生态,通过99特卖频道平移到淘宝内;另一方面,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用户数达到了一定的门槛,大家比拼的已经不再是MAU/DAU(月/天活跃用户数)增长,转而开始比拼起了ACC,注重起了运营存量用户。

    淘宝99特卖频道上线,从“人、货、场”三要素来讲,也是平台将供应链优势拿出来,进行更明确的“货”的比拼,给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低价的货。

    在今年2月的电话会上,张勇在曾表示:”其实价格补贴不是新鲜事物,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跳出来做一些价格补贴,希望能够转换局面,赢得先机。但如果看历史的话,就能看到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这个持续的价格补贴改变局面,其实最终改变局面还是要靠技术,包括商业机制的创新,才能够真正改变局面。真正让商家愿意把最好的商品,最好的价格给到他的消费者。”

    天天特卖需要在淘宝二楼寻找

    三、新机遇,新挑战 99特卖频道登上首页,和淘宝直播并列,最直接的信号可能就是淘宝正在将流量导向更加物美价廉的单品,也在通过新入口激励厂家和商家,提供新的流量。2021年,淘宝首页新增淘宝直播一级入口后,就为淘宝直播带来数亿级的公域流量,支撑起了淘宝的内容生态。

    淘宝之前就通过淘特、淘工厂与众多厂家达成了C2M(工厂直连消费者)模式和全托管代售模式,通过降低厂家成本来获得更低的商品价格,提升供应链优势。

    这次在首页上线99特卖,从产业带入手,给了厂家一个首页的一级流量入口,也让不少厂家和商家看到了新的可能。

    淘工厂内的蔬果园洗衣凝珠浙江省慈溪市乐活鞋业的业务负责人玄生就表示,淘特M2C模式减轻电商运营这种他们不太擅长的能力,能让他们专心做生产和好货,自己对登上首页的新频道也会更有信心。

    在淘内经营的品牌蔬果园创始人蔡意也表示,他们在3月23日已经正式入驻了99特卖频道,目前主营洗衣凝珠和洗衣液,工厂储备了货值300万元以上的货品,还准备了3人直播团队,有3大智能仓库确保发货,“我们已经做了专业的客服售后团队,快速帮买家解决售后问题,也有了稳定的供应链能确保快速出货,希望早日做出来99特卖频道的大爆款”。

    “价格力”是每个平台都逃不开的话题,但低价之外,用户和商家的运营才是最重要的环节。

    99特卖将带着淘特背后的厂家和商家登上淘宝首页,获得更多的流量,但商家和平台也需要在低价之外拿出更优质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来应对消费者的需求,用“好货好价”将流量进行切实的转化。

    如何让99特卖带来新的增长,将会是商家和平台继续打磨的课题。

    作者:王崭;编辑:斯问

    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见锐度、见洞察,聚焦互联网和新商业的创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电商在线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直播带货,正走上电商的老路

    设计动态 2023-04-25
    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告诉我们,直播带货正在告别野蛮生长,进入到一种相对客观和冷静的发展状态里。不得不说,以往的直播带货,曾经让业已日薄西山的电商有了新的生机与希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电商的发展态势。然而,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方式,注定了直播带货始终都无法逃脱电

    直播带货从疫情时的井喷式爆发,到现在的逐渐冷却。它的兴起给沉寂已久的电商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以流量为导向的模式注定无法长久。人们对于直播带货的诟病越来越多,直播带货对于电商的驱动力越来越弱,未来会走上怎样的道路?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告诉我们,直播带货正在告别野蛮生长,进入到一种相对客观和冷静的发展状态里。不得不说,以往的直播带货,曾经让业已日薄西山的电商有了新的生机与希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电商的发展态势。然而,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方式,注定了直播带货始终都无法逃脱电商的宿命。

    当人们对于直播带货的诟病越来越多,当头部主播的翻车愈演愈烈,当直播带货逐渐成为商家们的标配,曾经充满了红利和机会的直播带货,开始一点一点地失去原有的魅力。直播带货对于电商的驱动力越来越弱,最终让曾经对它青睐有加的玩家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域里。

    值得注意的是,似乎从直播带货诞生的第一天开始,人们就已经预料到了它的今天。无论是从早期的「千播大战」,抑或是后期巨头参与的直播带货,直播似乎总是与狂热和躁动联系在一起。当直播带货再一次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它带给我们的狂热与躁动,总是可以引发我们的诸多反思。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直播带货走上了电商的老路?直播带货的未来之路又在何方呢?

    一、直播带货,一场注定沉沦的流量迷梦 直播,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和带货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回到那个千播大战的年代吧。在那个年代里,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和直播产生过联系。无论是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老牌门户网站,抑或是以映客、熊猫为代表的新生玩家,甚至是以阿里、腾讯、拼多多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巨头,几乎都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直播的身上。

    深入分析这些玩家们投身到直播之中的内在逻辑,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它们之所以会对直播青睐有加,之所以会对直播如此关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直播本身携带了足以让它们震撼的流量红利。这才是后来的直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牌,依然会有玩家们投身其中的关键原因所在。而后来,直播与电商结合所衍生出来的「直播带货」,同样有着非常浓厚的流量氛围。

    正所谓,生也流量,死也流量。直播因流量而生,因流量而兴,同样地,直播也因流量而衰,因流量而亡。当直播本身携带了巨大的流量红利的时候,玩家们是具备投身到直播行列里的动力的,然而,等到直播本身所携带的流量红利不再,那么,所谓的直播带货,依然会陷入到沉沦之中。从本质上来看,直播带货依然是一场注定要沉沦的流量迷梦。

    当直播带货依然有资本和流量作为支撑的时候,那么,它的发展尚且是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的。等到资本和流量的红利不再,直播带货依然还会走上电商的老路。深入分析,直播带货之所以会走入到电商的死胡同,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直播带货依然是流量的买卖。 不可否认的是,直播带货的确极大地提升了电商平台上流量的活力,给商家们带来了傲人的销售业绩。然而,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直播带货依然做的是流量的买卖,只不过它将以往分散的流量聚集到了头部的几个主播那里罢了。

    从本质上来看,直播带货的这种形式,依然仅仅只是电商的发展模式,依然仅仅只是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当直播带货的流量不断地聚集的时候,用户和商家能够享受到的红利会越来越少,那些掌握了庞大流量的主播们所获得的红利越来越多。

    长此以往,直播带货在获取流量,促进流量转化上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势必会开始下降。等到人们对于直播带货开始司空见惯,等到直播带货给商家们所带来的销量无法增长,直播带货依然还是会陷入到以往电商所遭遇的那种怪圈之中。

    其次,直播带货依然是平台经济。 无论是以阿里、京东和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还是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这些平台上的直播带货依然是平台经济。虽然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头部主播拥有了庞大的粉丝群体,但是,这些粉丝和流量依然还是在这些平台上面,流量依然没有被重新划分。

    说到底,直播带货依然是一种平台经济。其实,这与电商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直播带货仅仅只是类似电商的平台经济,如果直播带货仅仅只是在去中间化上做效率的提升,如果直播带货并未改变产业的运行逻辑,那么,直播带货始终都是无法逃脱平台经济的宿命的。

    另外,平台经济仅仅只能在规模和效率的层面上对产业进行表面的改造,却无法对产业从更深的角度进行改造。当平台经济无法在这一个层面上带来发展的红利时,那么,它的发展,必然会走入到新的死胡同里。

    再次,直播带货依然是撮合和中介。 提及直播带货,我们头脑当中浮现的是,主播们对于所带货的商品声嘶力竭的推荐,苦口婆心的介绍。透过这一点,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到,直播带货其实依然在做撮合和中介的买卖,只不过,直播带货将传统电商的撮合和中介进行了深化而已。

    我们都知道,传统电商通常是借助系统的推荐,关键字的搜索等方式来建立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的。当直播带货开始出现,传统电商的这样一种系统推荐的方式开始越来越多地被主播们的推荐所取代。对于消费者来讲,他们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商品,而是有一个线上的讲解员比较详细且直观地介绍商品,而这个讲解员,正是我们经常所看到的主播们。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带货的主播们,并不是陌生人,而是拥有了庞大粉丝的流量体,这些粉丝对于主播们是有一定的信任的。当直播带货的主播们向那些对于他们有着信赖感的消费者推荐商品的时候,很显然成交率是很高的,无疑,这极大地促进了流量的转化。尽管如此,直播带货却始终都无法摆脱仅仅只是做撮合和中介的本质特征。

    不得不说,直播带货曾经让业已日薄西山的电商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这样一种生机与活力,始终都是难以持续的。当下,直播带货业已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找到适合当下发展趋势的直播带货的转型新模式,才能让直播带货穿越周期,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二、红利出清,直播带货的转型之路在哪? 当直播带货的狂热与躁动被客观和理性所取代,当直播带货开始走上正轨,当直播带货所赖以生存的平台面临转型,直播带货,同样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嬗变。那么,直播带货的未来转型之路在哪?它又将如何才能继续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呢?

    直播带货需要回归产业。 当下,一场回归产业,拥抱产业的浪潮,正在上演着。对于直播带货来讲,同样需要跟随这样一种发展趋势,通过寻找自身与产业结合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找到回归产业的正确方式和方法,来打开新的发展新路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东方甄选上看出一些端倪。

    乍一看,东方甄选,其实是直播带货的一种。于是,很多人将东方甄选划归到直播带货的范畴。尽管东方甄选衍生于直播带货,但是,它其实还是与传统意义上的直播带货有着很多区别的。如果要寻找这样它与传统直播带货的最大的区别,笔者认为,东方甄选拥抱产业,回归产业,才是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直播带货的关键所在。

    如果我们要寻找直播带货的未来发展路径的话,如何找到直播带货回归产业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如何让直播带货与产业端产生更多的联系,发挥直播带货与消费者无缝对接的优势,让消费者的需求第一时间传递给产业端,更好地赋能产业端的生产,让产业端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或许,这才是直播带货未来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方向。

    直播带货需要告别撮合和中介。 当直播带货仅仅只是以撮合和中介来定义自己的时候,说到底,依然还是要以流量为基础的。当流量的红利不再,那么,直播带货的这样一种撮合和中介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必然会陷入到困局之中。欲要让直播带货有新的发展,必然需要改变以往以撮合和中介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通过对自身赋予新的功能和角色来找到更多新的发展新机会。

    按照笔者的理解,直播带货在未来更多地扮演的是,需求数据和供给数据的高效流通与对接的角色。换句话说,未来,消费端和产业端的交易的达成,并不仅仅只是依靠撮合和中介来实现的,而是依靠需求与供给的无缝对接来实现的。对于直播带货来讲,它扮演的,正是这样一种数据的沟通与对接的角色和定位。

    当直播带货不再承担撮合和中介的角色,当直播带货不再是靠叫卖来达成交易,它的功能和角色才算是有了本质性的提升和改变。以此为开端,直播带货才能真正告别以往的发展模式,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每一个直播带货的玩家们来讲,如何在这样一种趋势下,找到新的发展机会,才是保证他们可以继续发展和存在的关键所在。

    直播带货需要告别传统模式。 说到底,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依然是以收割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对于直播带货来讲,它一边收割商家,一边收割消费者。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与以往的电商模式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和进化的。当流量的红利不再,直播带货这样一种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困境和难题。

    欲要为直播带货的发展打开新思路,我们就要告别这样一种以收割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转而用一种全新的模式来替代现有的模式。笔者认为,直播带货说到底仅仅只是一种宣传方式和推介行为,它不能仅仅只是收割流量,而是要为产业深度赋能。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让直播带货的数据的功能和作用,让直播带货成为数据的收集器,利用收集过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对上游产业的设计、制造进行深度赋能,提升上游产业的生产效率,节省上游产业的生产成本。当直播带货不再以收割流量为主要模式,当直播带货找到了赋能产业的正确方式和方法,它的发展才能跳出以往的发展模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三、结语 当下的直播带货开始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与电商相同的一面,很显然,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对于直播带货的发展是没有任何裨益的。找到区别于传统电商的发展新模式,让直播带货可以紧跟电商行业变革的步伐,适应当下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才能避免直播带货走入到电商的死胡同里。

    当直播带货不再是流量的买卖,不再是平台的卫道士,它的发展才能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新阶段。

    专栏作家

    孟永辉,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撰稿人,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从原画师到培训课,ChatGPT正在改变职场选择

    设计动态 2023-04-25
    ChatGPT这股风吹得有多大? 除了3月开始几乎每周一场大公司发布会宣布进军大模型之外,王小川、王慧文这些已经“功成身退”的科技大佬也开始再次创业。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人工智能行业2023年一季度新增注册企业17.7万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1

    ChatGPT的出现在互联网圈里掀起了一阵风,这段时间,许多大厂与互联网大佬们纷纷入场,加码AI大模型应用开发。与此同时,ChatGPT也对职场人带来了许多影响,不少岗位甚至因为AI技术的出现有了被取代的风险。而在ChatGPT的风口下,有关ChatGPT培训的新生意,也随之出现了。

    ChatGPT这股风吹得有多大?

    除了3月开始几乎每周一场大公司发布会宣布进军大模型之外,王小川、王慧文这些已经“功成身退”的科技大佬也开始再次创业。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人工智能行业2023年一季度新增注册企业17.7万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11.4%。自2023年1月以来,人工智能行业融资事件合计发生180起,融资金额超900亿元。

    但相比资本和大佬的神仙打架,普通人更关心AI是否会取代自身的工作岗位。4月12日,有邮件截图显示,蓝色光标全面停用文案外包。消息一出,蓝色光标股票大涨,13日盘中股价涨超18%。一股AI焦虑正在人群中蔓延。

    电厂与部分行业人员交流中发现,一些职业已经开始受到AI的冲击和影响,企业主也主动并接受使用AI技术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与此同时,在ChatGPT新风口下,也诞生了一门新生意——ChatGPT培训。

    一、被AI取代的年轻人 “你们还好吗,我好像被AI杀死了。”

    插画师千阿律被裁后在社交平台写下这个帖子。帖子下聚集了很多经历相似的人,李昊(化名)就是其中一个。

    李昊告诉电厂,一个月前他所在的部门有14位原画师,现在只剩下3个,被留下来的人主要负责运转AI绘图。“我前公司已经跑通了AI绘画的流程,可以很高效的产出平面二维图,并且已经投入商业使用了。”

    对于未来是否会学习AI绘画,李昊还没想好。在他看来,“选择AI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背叛,我暂时还没有办法拿着电脑做出来的图说这是我画的,趁年轻还是转行吧。”

    有人离开,也有人选择留下来。

    98年的猫珊珊毕业之后做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师,今年考上了视觉传达专业的研究生。她告诉电厂:“没有办法,打不过只能加入。”

    猫珊珊对于AI绘画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好的辅助工具。设计师在画设计图前一般都会找参考图片,使用AI可以帮助其迅速找到灵感,输入素材,就会出成千上万的图供其挑选再创造。

    猫珊珊告诉电厂:“大家用的都是行业里很有名的或者很厉害的图去跑。人家的东西本身就是100分,通过AI可以产出80分或者90分的图。虽然有所降低,但是很多画家的水平也就只有四五十分。”

    为了避免被AI打的措手不及,猫珊珊在开学前已经开始学习AI绘画,“三年后毕业,不知道AI已经发展到哪一步了,我也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

    在画师们为自己未来担忧的同时,企业正在加速AI升级。

    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抗拒降本增效的诱惑。赞意广告的CEO乌冬面告诉电厂,从4月11日起他的公司停止外包分镜插画,采用AI工具作为替代方案。

    “公司的广告业务中有一部分工作是过程稿,其中的插画、文字、策划环节,过去我们会外包出去,现在有了Midjourney、ChatGPT这些AI工具,无论是图片生成还是文字生成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内容生产成本降低,未来会投入更多在内容创意上。” 乌冬面说。

    为了更快适应AI工作流程,乌冬面在公司设立了一个新的职位——AIO(首席AI官),该岗位的职责主要是帮助公司员工升级技能,更好地使用AI工具。

    对于“AI是否会取代职位”这一问题,乌冬面表示,一些初级职位,如分镜插画师和一些文案工作可能最先受到威胁,但是创意方面的工作目前还是很难被代替。

    二、ChatGPT的尽头是卖课 AI焦虑潮下,也诞生了一门新生意——ChatGPT付费培训。

    一张知识星球ChatGPT 相关课程的截图在社交平台流传。截图显示,部分课程运营不到一个月,就赚了上百万。

    电厂花279元加入了一个号称国内第一大的ChatGPT AI付费社群。据星球介绍,目前是“早鸟价”,一万人后继续逐步随人数涨价,直到涨到原价599元。平台显示目前该社群的学员已超过1.1万人(不含免费体验成员数量)。

    该付费群还开通了分销功能,类似于之前的微商模式,邀请人数越多,获得的分销金就越高。邀请1-2人,每单是24%的分销金,按目前价格也就是66.96元。邀请3个及以上,分销比例也会提高,如邀请3-5人加入,会获得110元左右的分销金。

    社群的邀请排行榜显示,月榜前十已累计邀请超500人。这门课程运营天数刚满一个月,在不考虑分销、退群的情况下,此社群总收入已超300万元。

    据平台资料显示,该星主之前教授新媒体变现、知识付费变现课程,并没有人工智能背景。社群里发的大多是是一些文字版的资料分享。

    比如在星主选出的精华贴《ChatGPT能怎么用?给萌萌哒小白的建议》中,近千字的长文中最后只总结出两点:1.思考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上,ChatGPT能起到什么帮助;2.熟练使用一个工具是有过程的,别慌。

    此外,微信也成了ChatGPT培训“割韭菜”的广告池。

    有学员告诉电厂,她在朋友圈看到ChatGPT社群推广,宣传入群即送国内ChatGPT账号、可以跟着国外技术工程师更好的使用ChatGPT,还附赠他们自己开发的各种小应用。

    但是该学员花168元买课程入群半个月后,账号接口突然不能用了。联系客服得知,购买之前承诺的汉化版账号,并不是培训班自己的,他们只做了接口,现在平台收费了,要么自行续费使用,要么交钱成为他们的中高级会员,使用他们自己开发的接口。

    而之前的承诺也并没有兑现,在第一天入群的时候老师用语音讲了“GPT有多神奇”后就没有下文了。说好的应用小程序实际上也没有开发出来。

    关于大多数人关心的ChatGPT如何变现这一问题,电厂发现培训课上讲的变现方法主要有3种:1.做开通账号的中间商;2.克隆ChatGPT的网站小程序,套壳,按次收费让不会用外网的人也能使用ChatGPT;3.做视频课程,把在培训课中学到的内容二次知识付费卖给其他人。

    有人觉得花钱学ChatGPT是被“割韭菜”,也有人觉得培训有一定价值。

    刚刚步入职场的杨潇告诉电厂:“到处都是ChatGPT新闻,自己好像变成了十年前不会用智能手机的那一群人,真的很焦虑。”

    在杨潇看来,ChatGPT只是程度高一些的搜索引擎,大家不用把它想的太复杂而感到焦虑,花钱上课最重要的目的是尽快学会使用,真正学会之后焦虑自然就得到了缓解。

    对于ChatGPT培训课到底是不是“割韭菜”这一问题,chatgpt赚钱研究院的星主詹伟平接受电厂采访时回应:”所有的知识付费都会有人说会贩卖焦虑,知识性产品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很正常。但是对于ChatGPT培训前景我还是乐观看好。”

    除了付费社群,从事ChatGPT知识付费的玩家还有企业平台。

    近期,网易有道推出了系列自研AI课程,包括系统性培训AI绘画课程《人工智能绘画与设计》和针对广泛职场人群实现自动化办公的课程《ChatGPT从入门到熟练》。此外网易有道还宣布将推出自研的教育场景下类ChatGPT模型“子曰”。基于“子曰”研发的AI口语老师和中文作文批改DEMO已完成。

    在ChatGPT淘金热中,淘金者能不能赚到钱还未可知,但是显然卖铲子和矿泉水的人已经赚到了他们的第一桶金。

    作者:刘霞;编辑:高宇雷

    来源公众号:电厂(ID:wonder-capsule),探索科技公司的未知,为你充电。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电厂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