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商出海的“八十一难”
设计动态 2023-04-28最近发生了两件有些巧合的事: 一个消息是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正式进入英国市场,过去几个月内已经先后扩展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市场。 另一个是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发布的分析师报告,认为Shein、Temu等来自中国的电商存在数据安全、采购违规中国电商在经历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后,国内市场已经变成竞争激烈的红海,几乎很难有新的增长机会了。因此,出海成为了很多电商公司的选择。中国电商出海,需要考虑的是什么?要面对什么挑战?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近发生了两件有些巧合的事:
一个消息是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正式进入英国市场,过去几个月内已经先后扩展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市场。
另一个是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发布的分析师报告,认为Shein、Temu等来自中国的电商存在数据安全、采购违规等问题。
在寻常的语境里,似乎很难将两件事产生关联,可经历了TikTok在美国被打压的事实,难免会让人对此有所怀疑:TikTok的遭遇尚未尘埃落定,一只看得见的“黑手”正在伸向Shein、Temu代表的中国电商平台。
01 高光与刁难一体两面 中国电商的“出海”并非始于2023年,其实在2018年前后,就有大批电商平台开始探索海外市场,也曾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不小的讨论,为何会在近期被刻意打压?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算复杂。
根据Sensor Tower的统计数据,美国应用商店在2023年3月前三周下载量排名前五的热门APP中,来自中国的APP占据了其中四个席位,分别是拼多多电商全球化业务Temu、字节跳动旗下的视频编辑应用CapCut和短视频应用TikTok,以及快时尚品牌Shein。有媒体因此报道称:“中国APP正在霸榜美国”。
阴谋论一些的话,TikTok的命运转折离不开脸书的推波助澜,Temu和Shein的遭遇,自然是触碰了某电商巨头的利益。
早在2021年6月的时候,Shein在美国快时尚领域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初的7%,跃升到了30%左右,同期取代亚马逊成为美国市场下载量最多的购物应用,目前已经是《2023全球独角兽榜》中排名第四的企业。
2022年9月才“出海”的Temu,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黑马,在极致性价比的产品战略下,不到4个月时间在美国市场的安装量就达到了1080万次,并在当年11月登上App Store和Google Play当月免费下载榜首。一个看起来有些陌生的电商应用,迅速超过了亚马逊、沃尔玛等本土电商。
除了在美国市场的布局,背靠拼多多的Temu陆续进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市场,不仅在4月21日宣布正式在英国上线,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新西兰、西班牙等欧洲市场版块也已经在加速扩张中。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Temu在美国市场已经“覇榜”170多天、在加拿大市场“覇榜”120多天、在澳大利亚“覇榜”20多天、在新西兰“覇榜”40多天……Temu在海外市场的扩张速度,丝毫不亚于当年的TikTok。
虽然还无法为“美国是否为了保护本土电商而打压Temu等平台”下定论,却不难从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的表态中窥知一二:
美方近日发布的所谓分析师报告,在未经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多次使用“或许”“可能”“似乎”等不确定表达,并通过引述不具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美国企业单方面声明,对中国电商平台进行指责。美方做法既不专业,也不负责任,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高光与刁难常常是一体两面的,“打不过就打压”或许也是一种常规的应激反应。稍微有些讽刺的是,“数据安全”似乎成了某种惯用说辞,TikTok、Temu、Shein皆不例外。问题在于,用行动投票的海外消费者们认同这些说法吗?
02 商业能否回归到商业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厘清一个前提,即Temu、Shein代表的中国电商平台,为何可以在海外市场迅猛扩张?自从2022年9月份开始,坊间就出现了类似的讨论,并且形成了两个比较主流的说法。
一是出海的时机 。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局面下,美国消费者深陷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担忧中。Temu和Shein的时机不可谓不准确:一面是极致性价比的商品,一面是不太充裕的钱包,即便是美国消费者也难逃“真香”定律。
哪怕是和平价著称的快时尚巨头 Zara相比,Temu和Shein的衣服、鞋子、配饰等的平均售价只有十几美元,价格不到Zara的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原因在于,Temu和Shein都可以看作是C2M模式的演变,海外用户下单后,将订单反馈给位于中国的供应链,后者负责生产、物流、最终交付等。正是凭借物美价廉的风格,Temu和Shein均以极快的速度找到了亚马逊覆盖不到的用户。
二是营销的策略。 提到电商平台时,也许海外用户会首先想到亚马逊、eBay、Ssense等平台,但知名度并未彻底转变为忠诚度,未能形成黏在某个平台的消费习惯,同时中国电商平台更擅长向社交媒体借力。
Temu在海外市场延续了拼多多在国内的裂变推广方式,比如鼓励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平台会发放优惠券和其他奖励。曾经打动中国消费者的模式,也适用于海外;Shein则采用了智能化推荐的营销策略,比如根据消费者偏好推荐商品,让消费者更容易发现和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再加上商品款式多样化、更新速度快、价格相对亲民等特质,一度让Shein在海外市场的欢迎度超过了传统快时尚品牌。
某种程度上说,诸如此类的解释不无道理,但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习惯性忽略了Temu们出海的底层逻辑。
中国电商是全球最繁荣也最卷的市场,想要高度内卷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绝不是天时或营销所能实现的,背后是长期积累的运营、口碑、渠道和供应链优势,这才是长期增长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Shein在海外市场的攻城略地,还可以被形容为“运气好”,找到了差异化的蓝海赛道,Temu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已经无法归结为“运气”,拼多多在中国市场沉淀下来的运营能力、渠道能力、供应链能力,更像是在海外高速增长的基石,不单单是在海外硬碰硬的争夺市场,而是先进经验和能力的对外输出。
那么,商业能否回归商业?假如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注定才刚刚起步,声势可能不亚于16世纪的“大航海”。
03 再难的路也要走下去 在残酷到近乎暗黑的现实面前,所有的假设都站不住脚。早先中国企业出海时的门槛,多半囿于文化差异,现在不得不应对越来越复杂的挑战。TikTok是如此,Temu代表的电商平台也是如此。
由此引发的另一个话题是:中国电商平台为何要出海,是否只是企业的单一行为?坊间同样不缺少讨论,且同样有两种论调。
第一种是寻找增量空间。 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所有平台都要寻找新的增长路径,海外市场无疑是摆在桌面上的选项之一。不只是前面提到的拼多多和Shein,其他电商平台也有着相似的出海计划。
比如阿里2023财年第三季度的报告中,淘宝天猫线上实物GMV同比下降,国际零售收入却同比增长26%;京东在2023年初调整了海外布局,关停业绩不及预期的泰国和印尼站的同时,但表态将聚焦供应链基础设施;唯品会也已经在东南亚推出相关服务,并先后投资了海外项目Qpendo和Rexing……国内的价格、时效、服务均已卷到极致,瞄准海外市场可以说是明智之举。
第二种的焦点是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离不开大大小小的外贸商家,而亚马逊、Shopify正是他们扎堆的平台。中国商家们组成了蚂蚁雄兵,却敌不过亚马逊们一次次规模空前的“封店潮”。
Temu等平台在海外市场的高速增长,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力量,同时也为中国制造的出海提供了新的可能,从过去对单一平台的重度依赖,逐渐走向多平台入驻的“多元化”。毕竟在Temu、极兔等出海者构建的体系中,中国制造不再是输出商品,而是一整套生态。也就是说,Temu、Shein等中国电商平台的价值,不只关系着企业自身的利益,还间接影响着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的话语权。
正如一位品牌出海人士的说法:“在服务品牌出海时,若仓储、物流配送、服务商,以及营销公司等合作对象有国内背景,最简单的一点,沟通效率都要高很多。因此我们在对接一些客户资源时,会优先将一些来自国内的团队接洽给客户。”
把视角再拉大一些的话,世界经济的繁荣史本质上就是一部商业贸易的变迁史,谁掌握了商路,谁就掌握着世界经济的话语权。沿循这样的逻辑,中国电商平台的出海俨然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莫须有的“数据安全”指控可能只是开始,不排除接下来还有更大的风浪需要去面对。
可再难的路也要走下去,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败,中国制造的前途和命运也将被改写。却也有理由相信,“有需求就应该被满足”是当下商业的第一性原理,优质的商品和极致的性价比,永远是满足消费需求的最好方式,也是Temu等电商平台在海外市场不会被“打倒”的底气所在。
04 写在最后 借用天际线创投管理合伙人梁杰的比喻:“中国拥有全世界最高水平的工程师红利和产业链红利,这两点就像硬件和软件。而电商是中国供应链(硬件)和数字化(软件)应用融合,发生指数级化学反应的完美代表。”
这样的观点,解释了Shein和Temu在海外市场爆炸式增长的内因,也诠释了“政治干预商业”的愚蠢。
因为在Twitter和Facebook的搜索框中输入Temu,每天有数以千计的用户评论,而且以正面内容为主。一些出于政治目的的小动作,或许会是中国电商出海的小挫折,终归无法阻挡中国制造和中国电商迸发出的蓬勃势能。
中国电商的出海就像是西游的取经路,会经历“八十一难”,但结果并不难预见。
作者:张贺飞;编辑:沈菲菲
来源公众号:Alter聊科技(ID:spnews),主理人:Alter。
本文由@Alter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产品周报248期 | 抖音推出“有柿”APP,百度文心一言推出内测专用独立 Ap
设计动态 2023-04-28早上好呀,又到周五了!来看看这周发生了什么吧~ 已并入抖音的今日头条,于近期,将原有的“头条搜索”APP,升级并改名为“有柿”APP,这是一款生活经验类的社区型产品。有柿APP可为用户发现更多真实有用经验,提供更优质产品体验,目前这些经验包括美食攻略、生活经验早上好呀,又到周五了!来看看这周发生了什么吧~
已并入抖音的今日头条,于近期,将原有的“头条搜索”APP,升级并改名为“有柿”APP,这是一款生活经验类的社区型产品。有柿APP可为用户发现更多真实有用经验,提供更优质产品体验,目前这些经验包括美食攻略、生活经验、实用技能、和其他海量的真实生活内容。
百度的文心一言为内测用户提供了专用的内测App。根据其官网显示,现已向用户免费开放内测专用APP,用户可以通过官网下载,但遗憾的是,目前该款App仅支持安卓系统,并未支持苹果的iOS系统。
一、值得关注 天涯社区关停因欠电信千万服务器费用
近日天涯社区网站和客户端被发现已无法打开,随后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掀起“悼念潮”。雷峰网独家获悉,天涯社区内部已经分崩离析,因无力偿还债务,资产被打包出售;员工苦于被拖欠工资、拖欠社保公积金纷纷离职,目前公司仅剩20多名员工。知情人士透露,天涯社区已拖欠海南电信十几年的服务器费用,金额高达一千万多万。后因无力支付,天涯社区将网站数据打包下载后,把其余的资产转卖给了海南电信。针对天涯社区无法打开一事,上述知情人士称,天涯社区的域名早在3月底就被封了,4月24日才确定正式停止运营,中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高层方面估计是还没谈拢。
腾讯:女性员工人均1.3件专利,涉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多领域
过去三年,腾讯女性发明人的累积人数每年增长超20%。在该公司全球专利申请的6.2万件中,女性发明人涉及的专利超2.2万件。如果以腾讯最新公布的女员工数估算,腾讯女性员工人均专利达1.3件。据介绍,这些专利申请覆盖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多个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
周鸿祎点评国内各家GPT
4月26日,周鸿祎在某论坛现场演示360智脑多轮问答功能时,点评国内各家GPT特点,称“都能找到自己擅长做的题”:阿里所有APP都要赋能;字节是把抖音飞书等入口都加上大模型能力;百度要在搜索甚至在手机百度进行集成;最不慌的是腾讯,微信入口最适合聊天场景;360有搜索和浏览器优势。周鸿祎称,不要盲目乐观速胜也不要悲观,中国做大语言模型要坚持长期主义。
亚马逊开始在云计算和人力资源部门裁员
亚马逊当地时间周三开始裁掉云计算和人力资源部门的部分员工。亚马逊网络服务首席执行官Adam Selipsky和人力资源主管Beth Galetti向员工发送了裁员通知。此次裁员是此前宣布的裁员计划的一部分,预计将影响9000名员工。上周,亚马逊裁掉了广告部门的一些员工,最近几周,亚马逊还裁掉了视频游戏和Twitch直播部门的员工。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遭英国否决 ,双方回应
据界面新闻,4月26日,针对微软收购动视暴雪这一交易,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拒绝批准。该机构认为微软将出于商业动机,仅在微软自家的云游戏服务中提供动视暴雪游戏。CMA在报告中裁定,微软在自家游戏订阅服务Xbox Game Pass上提供动视暴雪游戏对某些客户可能有益,但无法抵销合并对竞争造成的损害,尤其是考虑到微软在合并后,有可能因为新增了动视暴雪的高价值游戏而提高Game Pass订阅费用。对于CMA的裁定,微软给出回应称,仍将致力于推进收购并将上诉。微软总裁Brad Smith表示,CMA的决定放弃了解决市场竞争问题的务实途径,并阻碍了科技创新和英国的投资。
二、产品动态 抖音再度加码种草产品,推出“有柿”APP
已并入抖音的今日头条,于近期,将原有的“头条搜索”APP,升级并改名为“有柿”APP,这是一款生活经验类的社区型产品。有柿APP可为用户发现更多真实有用经验,提供更优质产品体验,目前这些经验包括美食攻略、生活经验、实用技能、和其他海量的真实生活内容。其口号为:分享生活,好“柿”成双。
京东健康皮肤医院正式上线,探索专科互联网医院全新模式
4月22日,京东健康皮肤医院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京东健康以皮肤病为切入点,通过全新上线的皮肤医院,探索专科互联网医院的全新模式,希望帮助更多皮肤疾病患者实现“轻病随时问”“慢病能管理”“大病能预警”“疑难杂症能找到专家”的目标。
百度文心一言推出内测专用独立 App
百度的文心一言为内测用户提供了专用的内测App。根据其官网显示,现已向用户免费开放内测专用APP,用户可以通过官网下载,但遗憾的是,目前该款App仅支持安卓系统,并未支持苹果的iOS系统。文心一言的内测App界面十分简洁,获得内测资格的用户下载之后可以直接通过APP和文心一言进行交互。
微信:小程序、视频号即日起可使用数字人民币付款
4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即日起,试点地区微信用户在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功能后,可以在数字人民币App内开通“微信支付”,便可在微信小程序、视频号等场景内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家中使用数字人民币交易。
ChatGPT新增隐私选项,可让用户选择对话纪录是否被用于ChatGPT的训练
4月26日,据财联社,OpenAI周二开始推出新的控件,允许ChatGPT用户关闭他们的聊天记录。该公司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在聊天记录被禁用的情况下发生的任何对话都不会用于训练OpenAI的模型,也不会出现在“历史”边栏中。上个月,ChatGPT的一个漏洞让用户可以短暂地访问其他人的谈话记录,这导致外界对该聊天机器人是否能够保护用户隐私的疑虑上升。OpenAI在帖子中写道:“我们希望这能提供一种比我们现有的选择退出流程更简单的方式来管理你的数据。”该公司补充说,用户可以随时更改他们的聊天记录设置。
三、运营动态 小冰公司宣布AI数字员工升级,引入大模型可实时交互
近日,小冰公司宣布了AI数字员工SaaS产品线最新进展。升级后的AI数字员工,采用大模型小样本技术,支持线上自助创建,以及真实人类的声音和形象复刻,能进行内容生产与实时交互。同时,小冰将赠送10000个AI数字员工的定制化创建,助力国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京东 618:百亿补贴向所有商家开放,“言犀虚拟主播”AI 带货
2023 年京东 618 商家大会上,京东宣布今年 618 恰逢京东创业 20 周年,同时也将是史上助力商家增长投入最多、举措最强的 618。此次 618,京东将推出“减负增收”大礼包,号称面向所有商家投入增加 20%,帮助商家平均降低 30% 的运营成本,并实现中小微商家销售增速翻倍。
百度智能云:六大智能产品将在安全评估后上线
百度智能云举行闭门技术交流会,表示百度智能云大模型平台正在内测,除了提供包括文心一言的文心大模型以外,还支持第三方大模型,并提供AI应用的工具链及整套环境。六大智能产品系列——包括金融行业应用、政务行业应用、智能创作平台、智能客服、企业知识管理、数字人直播平台将基于文心一言升级,未来将在安全评估完成后上线。
饿了么:热门旅游地的本地消费明显升温,将联合高德发放跨平台用户福利
饿了么和高德宣布,即日起将联合发放跨平台用户福利,涵盖外卖、门票、打车等各类出行旅途中的不同场景。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近期热门旅游地的本地消费明显升温,近一周淄博的游客外卖量环比增长超过四成,拉萨、威海和秦皇岛的游客外卖量环比增长在三成及以上;长沙、成都近一周来自酒店的外卖订单量则较19年同期增长近七成。
支付宝启动“春季消费节”
临近五一,商家联合支付宝启动的“春季消费节”。据支付宝平台数据显示,通过支付宝出行频道购买五一火车票订单量同比大涨873%,热度堪比春运。全国约300个景区的支付宝小程序将送出专享券。
四、好文推荐 《比起好出圈的实体产品,“线上产品”该如何打造社交货币?》作者@深度思考者曼曼
编辑推荐:品牌的社交货币,是品牌与消费者的共识身份铸造器。竹筒奶茶、Keep奖牌这类的实体产品作为社交货币,每每都能引爆社交平台。那么,线上平台可以借鉴社交货币的思路吗?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点击此处立即跳转阅读
《“新黄色新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作者@腾讯媒体研究院
编辑推荐:“黄色新闻”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得名于《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近期,这种新黄色新闻愈演愈烈,本文将探讨网络媒体平台上“新黄色新闻”现象的特点、原因、影响以及对策,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此处立即跳转阅读
《如何由“点”到“面”破局运营增长?》作者@胡先务
编辑推荐:从事运营工作这么久了,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项目会突然增长,是什么原因实现的增长呢?作者就其项目为例,谈谈项目破局的几个关键点,探讨如何由“点”到“面”破局运营增长?
>>>点击此处立即跳转阅读
五、精彩问答 Q:为什么外卖平台要同时做满减与红包?
最近点外卖有些频繁,就问一个关于外卖的问题,你们在点外卖时有没有发现外卖既有满25减5块,又能使用平台/商家发的红包?那么外卖平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欢迎来围观:点击此处,前往回答
本文值得关注、产品动态、运营动态内容,综合选取自泡面小镇微信公众号、封面新闻、新浪财经、via 封面新闻、财联社、界面新闻
问题来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旗下问答平台 —— 天天问 ,欢迎各位小伙伴前往交流、切磋~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天涯社区,告别江湖
设计动态 2023-04-27又一滴时代的眼泪! 近日,有网友发现天涯社区网站和APP已经无法打开。此前,天涯社区曾发布公告称,近期将进行技术升级和数据重构,在此期间平台将无法访问。 新品略财观访问天涯社区网站已经无法打开,打开天涯社区APP,显示:“没有取得数据,请求刷新”,点击刷新按钮有网友发现天涯社区网站和APP已经无法打开,再次访问依旧无法正常访问,很快便引起了一股悼念潮。天涯社区为何消失于江湖?本文对天涯社区的发展进行探究,一起来看看吧。
又一滴时代的眼泪!
近日,有网友发现天涯社区网站和APP已经无法打开。此前,天涯社区曾发布公告称,近期将进行技术升级和数据重构,在此期间平台将无法访问。
新品略财观访问天涯社区网站已经无法打开,打开天涯社区APP,显示:“没有取得数据,请求刷新”,点击刷新按钮后仍然无法正常访问。
“天涯社区已无法打开”话题很快上了热搜,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掀起“悼念潮”,有网友评论称:天涯关了,咫尺天涯,永不再见!
01 天涯巅峰往事 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不知道天涯社区为何物,可对70、80、及部分90后来说,天涯社区是青春回忆和互联网PC时代的“精神领地”。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中国互联网刚起步,各种互联网平台开始出现,天涯社区就是其中之一。
1999年3月,天涯虚拟社区诞生,比天涯社区诞生仅早一个月的是腾讯公司推出的QQ,天涯社区和QQ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
天涯虚拟社区成立后,开办了股票论坛、天涯杂谈、电脑技术、情感天地、艺文漫笔(后改名为舞文弄墨)、新闻众评、体育聚焦、书虫茶社(后改名为闲闲书话)、旅游休闲、海南发展、天涯互助等栏目。
虽然那时的中国互联网刚普及,但天涯社区成立后很快吸引了大量用户,用户自称为“天涯人”,用户在天涯社区上发布各种帖子,互动交流,自由讨论开放话题,影响力犹如今天的微博和朋友圈。
“顶”、“踩”、“灌水”、“沙发”……等词成为天涯社区的口头语,很多词沿用至今,顶踩倒不如说一句:厉害了,我的哥!
新品略财观记得,当时很多热门话题都出现在天涯社区,比如2006年初,天涯社区上线了一个名为“李洲字母日记”的帖子,该帖子描述了一个北京女孩李洲离奇离世的事件,影响很大。
天涯社区成了一股互联网力量,在灾难、社会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天涯社区能很快凝聚社会力量,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时,天涯社区很快组织了大量的物资和捐赠活动,为灾区人民提供了援助支持。
有意思的是,天涯社区除了八卦娱乐外,还成为了文人墨客、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我们所熟知的《武林外传》的编辑X财神就曾是天涯的写手,包括《明朝那些事儿》,以及如今被拍成经典网剧的《鬼吹灯》等网络小说都是出自天涯社区。
时至今日,人们对天涯社区仍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天涯社区是现在的知乎、起点和微信等软件的大集合,是中国互联网早期的“鼻祖”。
那时,马化腾很犹豫要不要卖掉QQ的时候,天涯社区的用户数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经过6年时间发展,天涯社区很快从一个小小的论坛发展成为头部中文BBS大型综合社区。
从1999年成立到2005年,天涯注册用户达到600万,活跃注册用户达到350万,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达8万人,巅峰时期的天涯社区注册用户超过1.3亿。
《世界经理人周刊》和世界IT实验室共同曾发起的2004年度“中国BBS社区100强”评选活动中,天涯社区综合排名第一。
天涯社区还曾是资本宠儿,2005年7月,IDG资本、清科创投、大唐发控对天涯进行了A轮融资,融资规模数百万美元。不久,清科创投、联想控股、Google、君联资本又发起了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其中谷歌出资100万美元认购天涯控股6.67%的股份。
02 天涯衰落 从1999年成立到2010年,那段时间是天涯社区的疯狂成长期和高光时刻,然而科技时代的进步很快,也很无情。
2010年之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纷纷崛起,网友、精英大V、明星、公众人物等开始转移到新平台。
渐渐地,天涯社区再也不是话题制造中心,天涯社区很快走向下坡路,持续衰落。
后来,天涯社区的声音越来越小,听到越来越多的负面消息。
据天眼查显示,目前天涯社区经营主体公司存在6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执行标的超1.46亿元。同时,该公司及创始人邢明还存在数十条限制消费令。此外,该公司还涉及数百个案件,案由包括名誉权纠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等。
天涯社区失去光芒,用户大量流失,早已没有了存在感。天涯社区无法访问,退出互联网历史舞台早已在预料之中。
那么,天涯社区为何会从巅峰快速衰落?
在新品略财观看来,天涯社区之所以会衰落,除了互联网科技时代发展的大环境因素影响外,天涯自身也有原因。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纷纷涌入微博、微信,乃至是博客等新平台,用户数量急剧减少,特别是核心用户群和老用户群体流失,又无法吸引新用户,用户数量快速流失直接冲击天涯社区。
有一点无法避免的是,天涯社区是当时主流中文论坛之一,高峰时期大量网民涌入,用户类型千奇百怪,用户层次更是良莠不齐,也为天涯社区“埋雷”了。
早期的天涯社区是互联网人的“精神聚集地”,人们在天涯社区看信息、看八卦、相互交流和分享,可后来天涯社区用户多了,内容也变了,后期的天涯社区成了灌水、互怼、谩骂的平台,更是成为各种水军、水贴和广告贴的“大杂烩”网站。
新品略财观记得,当时很多公司在进行SEO和互联网业务营销时,都在天涯社区发帖子,充斥着大量的广告帖子,天涯社区还有很多低质,乃至是低俗的帖子。
内容质量下降,也让很多天涯老用户伤心离开。用户流失,流量下降,直接影响了天涯社区的财务数据,据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2014年,天涯社区分别亏损3161.33万元、4465.82万元。
除了微博、微信等新社交平台抢走了天涯社区的用户外,百度贴吧、豆瓣及细分领域的论坛,例如电影论坛等平台吸引了垂直领域的用户。
天涯社区是一个神奇的网站,从诞生之时起就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但从企业经营和商业角度来说,盈利才能生存,不赚钱的公司就是耍流氓。
天涯社区创始人邢明是一个很感性的人,让天涯社区自带很强烈的创始人色彩。邢明曾表示,“天涯感觉”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邢明是靠着炒股赚了第一桶金,所以和第一代很多互联网企业靠着风投或者融资烧钱发展起来的企业明显不同,邢明一直认为天涯不缺钱。
很遗憾天涯社区错过了上市风口,后来邢明还曾拒绝张朝阳发出收购邀请。
有意思的是,后来天涯社区还是走向了资本市场。
天涯社区于2015年4月悄悄挂牌新三板,但在当时的上百份的上市公告中,天涯社区还是被媒体挖出来,引发“天涯人”集体怀旧。
挂牌新三板的三年多时间里,天涯社区仅通过增发获得1亿元的融资,因为资质问题,天涯社区自2016年底起一直处于停牌状态,融资功能基本丧失。
2015年10月,天涯社区发布公告,天涯社区董事长兼总经理邢明辞去总经理职务。2019年4月16日,天涯社区黯然从新三板摘牌。
当初谷歌出资100万美元认购天涯控股6.67%的股份,还为天涯社区提供部分技术和运营服务支持。
后来谷歌要退出中国市场,在2010年下半年就停止了对天涯来吧和天涯知道的技术和运营支持,这使得天涯不仅要回购股份,还失去最大的流量入口。
此外,天涯社区的内部管理也有诸多问题,天涯社区很讲究情怀和人情味,员工犯了大错也不会辞退,项目管理混乱,无人决策,无人担责或者是无人执行,核心管理团队长居海南,没有跟上行业发展浪潮。
天涯内部没有建立好人才储备机制,每次面临竞争对手进攻时,天涯社区想到的第一招就是挖人。
天涯社区曾花过重金从百度、谷歌中国、IBM挖过人才,最终无法融合,不仅产品延期,反而加剧天涯社区财务状况继续恶化。
所以说,天涯社区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是占据了先机、天时、地利、人和,天涯社区从巅峰衰落,是因为外患和内忧。
03 BBS时代落幕 天涯社区关闭一事很快登上热搜,再度引发人们怀旧过去的中文BBS网络论坛时代。
时至今日,不仅天涯社区一家互联网社区无法打开,已有多家知名互联网社区早已相继关闭。
2022年愚人节的那天,人人网宣布正式关闭网站和APP。
2021年是传统互联网社区关闭大年,2021年,曾与天涯社区齐名的猫扑关闭发帖功能,军事内容社区铁血社区2021年12月宣布永久关闭。2021年9月,西祠胡同关闭发帖功能,2022年11月,西祠胡同易主只被卖了27.5万元,正式关闭。
更早前的几年,每年都有中文BBS论坛网站关闭,2015年,凤凰论坛、大旗网宣布关闭,2016年,网易论坛宣布关闭,2017年,搜狐社区、环球论坛宣布关闭。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论坛走向衰落是从2009年开始的,那一年,这类服务使用率首次出现下滑。
如今,天涯社区网站和APP已经无法打开,再次激发了很多网友怀旧。
截至发稿前,天涯社区公司官方就无法打开官网和APP一事还未进行正式回应,不过传统BBS论坛时代已经落幕了。
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来会加速进步,科技也会快速更新迭代,没有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能够阻挡时代浪潮。
马化腾曾在2018年底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坦言称,微信通过生死时速的一个月拿到移动互联站票,今天依旧担心被颠覆,这个行业没有哪一个暂时领先的企业能“高枕无忧”。
乌卡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只是一粒沙,但也只能向前冲,别无选择!
专栏作家
吴文武,微信公众号:新品略财观(ID:nbscaijin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原创商业观察者,解读趋势与未来。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直播是公益的:留声机、放大镜、投票器
设计动态 2023-04-27互联网正在改变一切,包括公益。 随着互联网的介入,公益早已变得日常化、便捷化、社交化,它不再是只有大灾来临时,排着队得捐款捐物,也不再是一个人或某个组织搭台唱戏。 在长期发展探索中,诸多互联网公司也在思考,如何让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其中,促使公益意识养成,实在互联网的介入下,公益这件事儿变得更加日常化,不少互联网公司也在尝试探索公益形式的更多可能性。其中,直播平台们的公益尝试或许可以给到一定启发。本篇文章里,作者便拆解了相关案例,并对直播平台的公益方法论做了解读,一起来看。
互联网正在改变一切,包括公益。
随着互联网的介入,公益早已变得日常化、便捷化、社交化,它不再是只有大灾来临时,排着队得捐款捐物,也不再是一个人或某个组织搭台唱戏。
在长期发展探索中,诸多互联网公司也在思考,如何让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其中,促使公益意识养成,实现全民公益,而直播的出现,又为“公益破圈”带来新的数字工具。
本篇产业深度稿,我们将拆解四个直播平台的公益案例,以探索直播平台公益方法论以及未来趋势。
一、公益3.0时代,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 细数公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代。
公益1.0时代是感性公益。这个阶段更多捐赠或者参与一些指定的公益活动。而发起方,多数为官方机构代表,从整个参与度来看,缺乏基础性和广泛性。
公益2.0时代是理性公益。在这个阶段,重要的变化就是公益和商业产生交集。企业做公益一方面可以帮助社会群体,另一个方面增强企业本身的信誉度,助力商业上的增长,可以说是商业赋能公益,同时公益也反哺商业。
需要提的一点是,公益与商业之间并不矛盾。但如何兼顾商业利益与社会价值,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学问。
公益3.0时代是创新公益。公益参与者们要用创新打破原有的认知,从而调动更多潜在资源,利用有限时间和资源,更高效地、规模化地解决社会问题,最终实现商业和公益共同创造。
如果要说互联网对公益最大的改变,最重要的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也让更多愿意施以援手的人有途径。而直播的出现不仅加速了公益事业的传播普及,也在不断打破边界,赋予这一领域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横轴来看,直播+公益的领域正在变的广泛。
从纵轴来看,直播+公益的融合深度也在加深。
飞娱财经挑选了四家直播平台的公益活动,包括斗鱼、虎牙、YY、花房集团。借助这几家直播平台,来分析直播+公益的新思路。
二、斗鱼:从点到线再到面,延拓公益场景 早在2015年,斗鱼就开始尝试公益内容的直播形式。不过在当时还有很多人不太理解,一个游戏直播平台,为何要和公益结合在一起,在竞争激烈直播大战中,似乎是有点不务正业。
但随着时间的积累,斗鱼将公益的力量触达到各个领域里去。除了传统的捐款、捐物、定向帮扶外,斗鱼在直播+公益的形式上也做出了很多创新。
在乡村振兴领域。随着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斗鱼联合中国青年报社举办了共青团“青耘中国·秋收硕果”公益直播助农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斗鱼邀请平台多位头部主播担任“好物推荐官”,通过直播推广特色农副产品,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另外斗鱼利用花样有趣的展现形式,号召更多直播间网友参与到助农活动中来。比如直播花式推荐、弹幕抽奖、视频展播等。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2022年12月,斗鱼在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携手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华为等机构,共同推出了“数字江豚”公益计划。
在首期项目中,斗鱼设计上线了6款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数字江豚”藏品,并免费向网友在线发放了12000只“数字江豚”。在第二期项目中,斗鱼主播雨神捐赠了5万元善款,认养了一头编号为“T21F01”的长江江豚。
斗鱼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斗鱼来说,平台头部的大主播是平台的优势资源。我们在直播活动中,也会邀请非常多的主播参与其中,同时利用主播在粉丝群体中的号召力,吸引更多的网友关注并且参与公益活动,让直播平台的传播属性在公益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
而青少年成长方面,斗鱼举办了2022“护苗·鱼阅计划”公益项目,携手旗下深圳DYG电竞战队联合出资66666元,捐建了武汉市江夏区法泗小学鱼阅图书室,并捐赠2000册高质量书籍,包括经典名著、人文社科、童话故事等多个品类。
斗鱼的公益活动远不止这些。在斗鱼发布的《2022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里,2022年斗鱼发起了10余个公益项目,从点到线再到面,斗鱼公益覆盖关爱青少年成长、乡村振兴、非遗文化传承、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超过200位头部主播参与到了扶贫、公益、志愿服务等领域。
斗鱼相关负责人对飞娱表示,今年斗鱼还会在适当的契机更多地开展公益活动。同时我们仍然也会在乡村振兴、非遗文化传承、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持续发力,创造更多新颖的公益项目,带动网友一起做好事。
三、虎牙:2万场正能量直播 当谈及虎牙发起公益项目的初心时,虎牙高管曾表示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量:
第一,虎牙公司一直希望做一些对用户、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第二方面,希望通过直播这种比较先进的内容载体和传播方式,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建立公益理念与责任感。第三是希望能够通过直播与各个领域的内容融合,能做出一点小的成绩,能弥补到社会管理的一些缝隙。
虎牙也正沿着这样的初心,不断在公益上做出努力。比如虎牙发起的“梦想启航”残疾人主播扶助计划。
虎牙联合残联、基金会、公益组织、爱心公会等社会力量,帮助残疾人群体掌握直播行业知识和主播岗位技能,拓宽了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此外,虎牙还特别为残疾人主播制作了《开播指引手册》,成为中国率先发布该类指引的直播平台。
另外在如何利用“直播+”的创新方式更广泛、有效地传播环保与动保理念方面,虎牙也再结合自身平台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2年,虎牙联动国内外公益组织——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发起了“虎卫家园”环保公益计划,以“直播+”的创新形式,打造清朗网络、筑就绿色家园。
作为系列活动,虎牙在全球老虎日推出“虎卫家园·保护野生虎”公益活动,以明星+主播推广、线上+线下结合等形式,让公益组织、电竞主播与网友轻松建立双向沟通,将重视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等公益理念触达更广泛、信息接受度高的人群。
而在青少年安全教育上,虎牙通过“HU你安全 守护快乐暑期”安全科普课堂,为学生们讲授居家安全、消防逃生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们度过安全、快乐的暑期。
据了解,虎牙通过20多种直播类型共同参与和见证了21600余场正能量直播,参与的虎牙主播达30000余人次,直播时长超过25万小时。这些都为虎牙未来的公益之路,打下了更加坚持的基础。
四、YY:打造公益炬光联盟,解析生态价值 据《2021年在线直播行业报告》显示,随着在线直播内容规范化程度提高,各大平台积极推动“直播+”,其中“直播+正能量”的相关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用户青睐。
在2021年,YY直播联合公会、主播共同成立了“YY 直播炬光联盟”,共建正能量直播生态。炬光联盟将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公益帮扶、青少年保护等多个领域展开直播活动。
据了解,在文化传承方面,YY推出的“传承匠心,探索非遗”系列非遗文化直播长线活动,将十余位非遗传承人和数十名主播共同卷入其中,助力岭南古琴、广彩瓷、佛山剪纸、彩灯、潘高寿等10余项非遗项目从幕后走向前台,触达更多受众。
而为了让文化传承在传播方面再次升级,YY还进一步推出了“非遗筑梦计划”,旨在发挥直播平台受众面广、流量聚集、实时互动等优势,将“直播+非遗”这一文化传播模式进行强化。
“非遗筑梦计划”将通过策划“非遗公开课”、“非遗文创开发”、“手艺人直播专场”等系列活动,让非遗文化搭上直播快车,完成“云”上“筑梦”,同时也让非遗传承人、手艺人走出工作室,走进直播间,开辟线上非遗主阵地。
以“非遗筑梦计划”2023年度第一个深度扶持的落地项目广东醒狮为例,YY直播炬光联盟将带领旗下公会、主播从捐赠支持、专场直播、公益展览、文创开发、非遗授课等多角度助力非遗醒狮文化传承,帮助非遗传承人登上直播“新舞台”。
据了解,YY在2022年累计开设正能量直播5831场,累计正能量直播时长超过6.2万个小时,收看正能量直播观众超6.8亿人次,参与正能量直播的主播超过5.5万名,其中不乏全网粉丝超千万的一线网红主播。
百度集团副总裁、YY负责人陆原表示:今年我们将持续聚焦非遗文化的传承传播,并推出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出直播平台的优势,不断为推广传统文化和正能量事业发展输送新动能。
五、花房: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在公益事业的布局,花房集团也有着长久的坚持。
花房集团通过“直播+”模式,为困难群体开启了创收的新途径,扩大了公益事业的影响力。比如在近日,花房集团正式发起助力乡村系列公益IP——“春野计划”。
花房集团将以花椒、六间房为主要平台,联合基金会、机构、组织、品牌等众多力量,推广乡村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消费,共同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春野计划”一方面通过主播们的表演,为当地村民带来平台和用户的美好祝福,另一方面通过直播打开向外展示的窗口,让更多人看到、关注到乡村的生活和发展,感受乡村的美好生活与淳朴民风,持续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文旅+数字经济”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此前,花房集团在直播助农领域已经有着多年的探索和尝试。通过“线上互动+线下体验”的形式,对中国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强效推广,带动当地非遗传承和文旅发展。
据悉,2020年花椒直播振兴乡村直播小站走入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凉山、江西大余、西藏拉萨等地,并为这些地方带去了17场扶贫直播、援建了25个“花椒直播乡村振兴直播小站”。
未来,花房集团将持续与基金会、机构、组织、品牌等多方合作伙伴携手,让公益赋能更大行业价值。
六、直播是公益的:留声机、放大镜、投票器 如今直播平台在持续发挥“直播+公益”优势,在多个社会领域发挥着直播平台的价值。在直播加持下,公益也有了解决更加纵深社会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的图文等媒介,直播在场景性、沉浸感、真实感等方面更有优势,这种优势也让“直播+”的边界进一步扩展。
另一个方面,直播+公益可以在第一时间触达所有关注者,同时具备透明、公开、真实等特点,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尴尬局面,极大解决了公益中的信任问题。
各大直播平台纷纷布局公益,也成功引爆全民公益热潮。在丰富直播内容的同时,大力传播企业正能量。但公益不应局限传统的单次捐赠,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援助。更是要让那些复杂的群体走向台前,让世界听到他们的声音。
直播是公益的:留声机、放大镜、投票器,爱也需要科技的加持放大。
作者:wx;文章架构师:花哥
来源公众号:飞娱财经(ID:feiyucaijing2021),发现点点滴滴的小美好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飞娱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当内容社区向用户伸手“要钱”
设计动态 2023-04-27内容平台,没法再用爱发电了。最为有力的案例是,图文、视频领域的“高知分子”知乎、B站,再也不端着,正明晃晃地向大众“要钱”: 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2023年B站不会再单纯的追求DAU(日活跃用户)数字,会更关注有质量的DAU增长,即内容社区的商业化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业界关注,像知乎、B站等选手,也一直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进。那么内容社区在商业化道路上普遍会遇到什么样的阻碍?是否有其他类似属性的社区产品,可以给到可借鉴的经验?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内容平台,没法再用爱发电了。最为有力的案例是,图文、视频领域的“高知分子”知乎、B站, 再也不端着,正明晃晃地向大众“要钱”:
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2023年B站不会再单纯的追求DAU(日活跃用户)数字,会更关注有质量的DAU增长,即更高的用户活跃度、更高的用户粘性、更大的用户提供的商业价值。
4月初,这样的布局便得到了证实: 据21财经报道,一位拥有数万粉丝的UP主表示,B站今年对奖励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相较于去年,同等数据表现的视频收益可能仅为去年的1/3~1/2。B站正不断削减给UP主的激励,因此,引发了近日B站UP主的停更潮。
知乎也是如此,看到ChatGPT在C端商业路径清晰之后,也赶上大模型热潮,试图充分挖掘自己的数据价值:4月13日下午,知乎(ZH.US)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和知乎合伙人、CTO李大海共同宣布推出其在AI大模型上的最新合作和应用,正式发布“知海图AI”中文大模型。
从最初的服务小众群体,到成功破圈成为国民级甚至世界级产品,B站和知乎,这对中国互联网大潮中诞生的难兄难弟, 如此着急变现的背后,是被投资者们竞相抛弃的残酷事实:
(2021年9月至今上证综指涨跌幅对比 图源:TradingView)
投资的本质是以时间换增长空间。
B站与知乎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内容平台为依托,多途径变现的商业模式:B站手握游戏、增值服务、广告和电商“四大金刚”;知乎虽然至今难以摆脱广告业务一枝独秀的状态,但也在会员服务与职业教育方向有所布局。
目前,营收还看得过去:2022年Q4,B站营收为人民币61.42亿元,知乎营收为人民币11.14亿元,分别较去年四季度增长6.26%与9.03%。
而盈利情况,惨不忍睹:B站2022年Q4总亏损14.97亿人民币,全年总亏损74.04亿元,知乎Q4亏损1.795亿元,全年总亏损15.78亿元。 而更糟的是,自二者各上市来均未达到盈利状态。
问题是,二者都不缺花钱的人:2022年第四季度,B站MAU(月活用户数)为3.26亿人,知乎MAU为1.007亿人。
作为各自所在赛道的顶流,二者均空有流量却难以变现。本文试图探究,为什么这种 “抱着金饭碗要饭”的情况会出现?B站和知乎的出路在哪里?
一、流量,B站、知乎的掌中之物 B站与知乎,太像了。
刚开始,二者都想做一个小众圈子:
B站,是Niconico-日本二次元弹幕视频网站鼻祖的效仿者之一。2006年底,Niconico 通过弹幕、二创等提高观众群体感、互动感的形式博取了一大批二次元用户: Niconico刚上线两个月,就有500多万条弹幕,其影片观看次数超过1亿。
于是,2009年6月,Bilibili正式成立,定位于二次元用户,向Niconico学步:除了弹幕之外,B站仿照Niconico的生放送,开通直播功能;仿照Niconico举办线下活动超会议,推出自己的线下活动BML······
一顿操作下来,在2016年,B站便拥有超过 1 亿活跃用户,以及超过100万的活跃UP主。
知乎,也同样从小圈子出发,构建一个以知识问答为模式的内容社群。为提高社群的“质量”,刚上线的知乎有着一大批“高知分子”坐镇,例如李开复、徐小平等在内的诸多网红大V和雷军、马化腾等互联网圈的精英人物, 同时采取邀请制,保证社群的“小而美”。
但很快,B站与知乎都不满足于只靠二次元与互联网精英圈子的用户们用爱发电,二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 扩圈。
拓圈扩量,B站的打法是,吸纳更多的小众群体,同时吸引更多的官方媒体涌入,将其带到大众面前。
正如其短片《后浪》中所说那样:“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B站,正悄悄地将主要用户群体定位从最早的二次元用户替换为招股书中“Z世代”用户,再进化成泛娱乐用户。具体的表现是,B站“火出圈”的东西从二次元用户的动漫番剧到跨年晚会,再到Z世代《后浪》三部曲,再到毕业季主题的《入海》、再到受众面更广的《喜相逢》、《说唱新世代》。
为了让更多的官媒涌入,2020年在疫情大背景下,bilibili 联合央视新闻、和Figure 联合拍摄抗疫题材纪录片《在武汉》,上线几天便创下超百万播放量。此后的一段时间,大批量的官媒、自媒体等开始密集入驻B站,找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自此,B站从一个二次元视频网站彻底火出圈,飞入寻常百姓家。
知乎拓圈的道路走得同样坚决。一个大举动是,2013年,知乎抛弃私域裂变的路子,将会员由邀请制改为注册制,用户数从2012年底的40万激增至2013年底的400万,一年后的2014年底更是达到了1700万。
除此之外,知乎也同样将内容作为手中的吸铁石, 吸引更多的用户: 目前,知乎的内容板块从原先的商业、哲学、文学、互联网延伸到教育、科技、健康、时尚等方方面面。
扩圈效果也十分显著: 2020年,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知乎用户男性较多,以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用户为主。
(知乎2020年用户画像 图源:西南证券)
而自2020年知乎开启对大学生、三四线女性的针对性吸引计划后,两年内目标就已达成:截止2022年6月,其女性用户占比为58.7%,二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达到58%。
(截至2022年6月,知乎用户画像 图源:易观千帆)
至此,知乎“去精英化”彻底成功。
B站、知乎,都是玩转流量的好手,背靠着平台高质量的创作者,二者皆能锚定一批人群,便能吸引到该批人群。
二、赚钱,B站、知乎的大难题 业内有句玩笑话这么说:“宇宙的尽头是游戏、广告和直播带货”。
正常来说,一旦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任何平台用这三种方法都理所应当的会赚的盆满钵满。然而成功出圈、坐拥海量用户的B站与知乎都在面对同样的问题:不赚钱。
而在探讨不赚钱问题之前,我们先引入两个概念: 社区属性、媒体属性。
所谓社区属性 ,是指以内容为核心,以互动为载体的文化认同,其强弱表现在用户行为习惯是否养成、参与感是否强烈,核心指标是DAU。百度贴吧、豆瓣等便是典型的社区属性极强的产品。
媒体属性, 是以商业变现为底层逻辑,影响他人消费习惯的尝试与倾向,其强弱表现在变现能力强弱、变现渠道是否多样等方面,核心指标是DAU背后的Value。比如抖音、Youtube,是媒体属性较强的产品。
而实际上,社区属性,其本身并不产生价值,需要依附在媒体属性强的平台上,才能够为该平台加持Buff。
例如抖音,媒体属性很明确: 通过展现不同博主的生活方式,在这之中穿插广告,来“引诱”受众也用这样的产品,从而潜移默化之间激发用户需求。同时,抖音除加强销售渠道建设之外,不断加强”社区属性“,不断激励各个赛道的创作者,用更优质的内容引起用户与博主的共鸣,从而让消费者不断下单。
反之,若是社区属性强,但媒体属性弱,社区属性将成为Debuff的存在。 破圈前的B站、知乎便是这之中最典型的例子。
早期在B站、知乎用爱发电的博主们更多地是炫技、炫才识,第一目标是为了获取认同感,荣誉感而非追求变现,例如制作搞笑的鬼畜视频,科普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等等,吸引了一大批对内容高度认可的用户。
社区属性强意味着,大家是因为某一种情感、精神认同聚集起来,是朋友关系,而非商家与消费者关系,本身的变现就存在着“情感羁绊”。 同时,雪上加霜的是,早期,B站与知乎积累的群体用户画像是:高学历、男性为主、一二线城市。
(知乎2020年用户画像 图源:西南证券)
这类群体天然就对创作者和平台的商业化行为较为抵制, 包括但不限于:在B站诸多含有“恰饭”片段的视频中能经常看到“空降x分x秒”、“快跑”等类似的避开广告的弹幕。
博主慢慢地提升了这批用户的审美,也增添了自己副业的工作量,此时,赚钱成为其继续用爱发电第一目标。 而被“纯粹的、优质的”内容投喂的用户,举着B站“永远不加视频贴片广告”的“挡箭牌”,不愿为博主”想要恰饭“的行为买单。 基于此,B站、知乎的广告业务,上限不高。
与此同时,履约体系、支付体系也没有建立, 导致大量用户能绕开平台的商单系统,直接对接MCN或者甲方,甚至通过私信之类方式引导潜在客户加微信,导流到私域,平台电商的上限也被一步步拉低。
同时,这样的事件也发生在增值服务上。 2023年初,由B站联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动画短片《中国奇谭》成为开年爆款,豆瓣评分高达9.0。叫好又叫座的《中国奇谭》自然而然地催生了粉丝对周边产品的需求。
然,B站却没能在这方面提前做足准备工作。消费者只能从上美影淘宝官方旗舰店中购买到包括冰箱贴、便利贴等在内的七个种类周边,完全无法满足粉丝们的诉求,B站也丧失了一波赚钱的机会。
故,不愿买单的社区风气吹到媒体属性本就弱的平台上(变现逻辑模糊、变现渠道弱),其商业化的探索,步步维艰。而从目前的状况看来,虽然开闸放水似地引入新用户, “拒绝恰饭”的社区气氛并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B站、知乎的电商、广告业务皆深受社区属性Debuff的影响,上限不高。而除此之外,B站的游戏业务、知乎的职业教育业务皆有各自的问题。
B站游戏业务频频受阻,是因其自研能力不够,只做代理商的B站,赚不到什么钱:
随着不收费的游戏社区的兴起,游戏开发者可以绕开与他们五五分成的B站,直接宣传自己的作品,B站一分钱都拿不到;同时不断扩圈后,B站氛围对二次元用户愈发不友好,二次元属性的降低使得游戏开发商开始不把B站作为第一选择,B站甚至会失去自己的代理商身份。
而知乎,除了电商、广告业务之外,最新的商业化尝试是职业教育,但这条路难上加难:职业教育大体可分为专业型教育与提升型教育,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有极强硬性目的,如通过特定考试等;后者目的多为自我提升。
专业型教育,要与诸如新东方等老牌巨头贴身肉搏;而后者,可以认为是知识付费的新瓶旧酒,然,原先的知识付费都没走明白: 推出值乎,知乎live、电子书、知乎大学、圆桌等一系列产品,但皆因为媒体属性过弱,没到几个月就停滞。
B站、知乎尽管变现路径很多, 但电商、广告上限都受制于社区属性影响,变现难上加难。除此之外,B站由于缺乏自研游戏能力导致游戏业务空间不大,知乎由于缺乏线下履约体系,无法与巨头新东方们贴身肉搏。
赚钱,成为了B站、知乎的终极难题。
三、他山之石 “宇宙的尽头是游戏、广告与直播带货”,但基于社区属性过于强烈导致变现尤为困难,B站、知乎急需寻找“平行宇宙”的存在。
张小龙在知乎早期在“乔布斯教给人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问题下写下了这样的答案:“纯粹,也是可以成功的。”
TED便是纯粹的代言人。TED是英语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TED最早成立于1984年,初衷是“discover and spread ideas that spark imagination, embrace possibility and catalyze impact。”(发现并传播激发想象力、拥抱可能性和促进影响的想法)。成立之初的TED是一个小的线下低成本的高端信息传播平台。
为确保质量,TED设立了一道道门槛:
首先是,内容供给者必须足够牛。演讲者资质会被TED严格审核,条件是,演讲者或是某一新兴领域的先行者,或是做出了某些足以改变世界的壮举。如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科学家Craig Venter,“给每位孩子一百美元笔记本电脑”项目的创始人慈善家Nicholas Negroponte等。
其次是,对于呈现方式,TED也略有考究: TED严格限制每位演讲者必须在18分钟内完成演讲,因为此长度是人类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
2006年,TED开始在Youtube上发布视频,当年视频播放总量为230万。2016年,TED视频播放量已超过23亿。TED当年收入为6500万美金。TED收入主要来自大会门票、赞助商赞助、书籍销售、视频平台广告分成等。2009年,服务于地方经济的TEDx上线。
(TED演讲视频图源:TED)
TED,是一个媒体属性与社区属性完美结合的例子。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质量足够高,付费欲望极强: 除了有优质内容之外,TED大会还给了大家近距离接触经营人士的机会,用户只需多花门票钱,便能够近距离与超级名人进行思想的碰撞。
所以,尽管TED也曾经历过类似B站与知乎的破圈:内容从最早的仅限于技术、娱乐与设计到如今的各行各业,演讲者由行业尖端精英下沉到地方商业甚至初创企业领袖。 但基于鲜明的媒体属性以及对内容的严格把控,TED一直保持良好的社区氛围。 2022年4月,温哥华「TED」会议最便宜的门票,每张高达5000加币但瞬间售罄,足以见得其内容的变现强度。
与TED相比, B站与知乎对流量的渴望可以说是“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似的掠夺,在内容没有成为王牌,没有进一步采取措施让用户产生绝对性的依赖时,便急于变现。
不想抛弃初心又想要活着的B站、知乎, 既没法讲好变现的故事,被投资者抛弃,同时因为急于变现,被内容创造者抛弃,陷入烧钱泥潭不足为怪。
美国著名记者兼作家朱莉亚·格拉丝曾说过:“说到生活,我们都在编织自己的故事。” 互联网上半场市场编织出一张名为“流量为王”的大网,而在下半场,B站与知乎和其他业内同行却不得不深陷其中不断内卷。
B站、知乎的出路是,加强自身的媒体属性。 首先要做的,便是加高履约体系的壁垒,而未来要做的,还是要加码内容板块,将内容打造极致,才能让用户细心塌地为其“投币”。
作者:此在;编辑:孙越
原文标题:B站、知乎,迷失在亿级DAU之中
来源公众号:偲睿洞察(ID:siruidongcha),陪伴中国产业升级与迭代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偲睿洞察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新黄色新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设计动态 2023-04-27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得名源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所引发的漫画专栏争夺战(普利策与赫斯特之争)。 其主要特征是: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黄色新闻”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得名于《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近期,这种新黄色新闻愈演愈烈,本文将探讨网络媒体平台上“新黄色新闻”现象的特点、原因、影响以及对策,一起来看看吧。
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得名源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所引发的漫画专栏争夺战(普利策与赫斯特之争)。
其主要特征是: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义的标题和版式;报道内容流于肤浅等。
虽然黄色新闻的时代距今已过百年,但如今,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这场变革随之带来了很多新现象和新问题。其中,“新黄色新闻”现象正在愈演愈烈。
本文探讨了网络媒体平台上“新黄色新闻”现象的特点、原因、影响以及对策,以期对新闻传播和网络内容生态治理进行有益的思考。
一、新黄色新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众所周知,新闻是关于世界变化的知识,告知人们当下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可以说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和社会的重要途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的形式和传播方式也一直在变化着。
20世纪末,互联网开始影响新闻业。互联网使新闻变得更加快速,更加全面,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随意获取信息。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新闻业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掀起了一个新时代的潮流,人们获得了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新闻信息的权利和手段。
而社交媒体和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这种权利被继续扩大。本来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是由专业化的新闻媒体机构来负责的。如今,社会被深度媒介化之后,原先由专业新闻机构垄断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权力的局面遭遇全域性的颠覆。普通人获得了发布新闻,分享新闻的能力,并不断塑造新闻信息流及其传播特征,并使网络平台成为发布和分享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一新闻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在许多方面都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
比如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你一定看到过这样的一些拥有着统一风格的视频新闻:它们往往分辨率不高,有着浓浓的“赛博包浆”的色彩风格,封面上挂着黄底黑字,镂空红字的标语,就像街头巷尾五色斑斓的小广告。这些短视频新闻,在采访的时候,当事者都会补充一句:“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就顺手拍下来,没想到居然火了”。
这些新闻的内容大多简短空洞,摆拍作秀,颠倒黑白,可以说是毫无营养。生产这些内容的除了一些小的自媒体之外,甚至还有一些专业媒体。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大家纷纷惊呼,“新黄色新闻”来了!那么,什么是黄色新闻?黄色新闻又给新闻业造成了哪些影响呢?
二、什么是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产生于 19 世纪后期的美国,源自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与约瑟夫·普利策 (Joseph Pulitzer)的竞争。
约瑟夫·普利策于 1883 年收购了《纽约世界》(New York World),并开创了一种新的编辑方法,其中包括使用耸人听闻的标题、色彩缤纷的插图以及关注人类有趣的故事。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有效地增加了发行量,吸引了普通民众和竞争对手出版物的注意力。
威廉·伦道夫·赫斯特后来通过在 1895 年收购《纽约新闻报》(New York Journal) 来挑战普利策的统治地位,采用了类似的策略,并引发了两家出版商之间的激烈竞争。
为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赫斯特重金将《世界报》星期日版的全班人马挖至《新闻报》,其中包括著名专栏画家理查·奥特考特。奥特考特在《世界报》的著名漫画专栏“黄孩子”也移至《新闻报》。这其中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双方甚至一度对簿公堂。
黄色新闻的得名——黄孩子
这场争夺“黄孩子”的战争在整个纽约引起轰动,两报藉人们对此事的关注大肆策划刺激性报道,争夺受众。彼时的《纽约客》的著名记者华德曼将两报的新闻报道风格戏称为“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很快被人们接受并沿用至今,成为专门的新闻学学术用语。
黄色新闻在《新闻报》和《世界报》的激烈竞争中崛起,这种新闻报道方式也带来了巨大利润,引起了全国报纸的效仿。当时美国全国的主要报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纯粹的黄色报纸。
黄色新闻强调感性化的报道,强调娱乐性和轻松愉快的风格,而不是传统的客观新闻报道。这种报道方式确实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但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美国的新闻学者埃德温·埃莫里曾评价:“赫斯特制造出了有史以来最坏的新闻,将美国新闻事业的水准降到了最低。”
普利策后来对主动退出了黄色新闻大战,赫斯特遭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不得不将《新闻报》解散,这场黄色新闻大战才最终结束。
虽然黄色新闻在19世纪末期的媒体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下应运而生,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导致了从客观报道向煽动性报道的转变,这继续影响着媒体报道至今。
太阳底下无新事,随着自媒体以及短视频的崛起,导致了沉寂百年的“黄色新闻”似乎以另一种形式复活了。
三、新黄色新闻的特点 对比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当下短视频平台上出现的一些低质的资讯类视频,虽然和历史上的黄色新闻在内容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有很多共通之处,可以将之称为“新黄色新闻”,那这些新黄色新闻都有哪些特点呢?
1. 质量低劣,内容虚假 新黄色新闻在内容方面,或轻松幽默、或血腥暴力,不一而足,但都以吸引观众眼球为主要目的,而忽略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重要要素。这种新闻内容大多毫无营养,甚至可以重复几年前的旧闻,受众很难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我们都知道所谓“新闻”是关于事实和真相的叙事,但还有一类所谓的“新闻短视频”,内容虚假像是自导自演的网络短剧。这类网络短剧往往是利用虚假人设、情节、场景、道具等编造出不实信息,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虚拟现实。这一虚拟现实通过媒体转载、网络自发的传播,成为了“新黄色新闻”,正成为当下网络视频平台上的突出景观。
2. 商业化利益驱动 美国黄色新闻出现的19世纪末期,经济繁荣,人口增长迅速,出现了大量的报纸出版物,这导致了各个报纸之间的激烈竞争。为了保持盈利能力,报纸才被迫针对大众的兴趣和价值观进行报道。
现如今也一样,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媒体生存环境下,一些媒体机构和公司发布这些新黄色新闻的内容,主要为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吸引用户关注,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曝光度,从而获取更大的广告收益和推广效果。
3. 受众需求 总的来说,新黄色新闻泛滥的这种趋势,反映了当今新闻媒体市场的需求和供应变化。一部分受众存在对新黄色新闻的关注和需求,进而导致了新黄色新闻的大量出现。
因为新黄色新闻往往有趣、戏剧化且充满悬念,有很强的娱乐性,可以为人们平凡生活增添些色彩。而且人们在阅读这类新闻时,还会产生一种虚拟的参与感,这可以让他们暂时忘却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这可能是大众喜欢观看新黄色新闻的心理因素。
另外因为新黄色新闻自身的内容特性,很容易获得用户的转发和点赞,这进一步推动了新黄色新闻的传播。最终,新黄色新闻很容易登上热门榜单,再因平台算法推送,各类乱花迷眼的事件,便成为了虚拟现实的景观,将公众的有限注意力牵引到了虚拟空间。
四、对黄色新闻泛滥的思考 黄色新闻的泛滥对社会有着负面影响。首先,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对事实的认知,扭曲公众的价值观,使得一些人开始追逐炫耀、低级趣味或沉迷于无意义的事物,而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此外,许多媒体机构用发布的低质内容来吸引受众,这不仅降低了新闻价值,也破坏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感。许多新黄色新闻的内容下面,我们都能看到“没有新闻可以不发”类似的用户评论。
所以,面对新黄色新闻泛滥的这种境况,正在并将继续考验新闻专业共同体的姿态和作为。应坚持新闻专业主义,遵守行业准则和伦理标准,确保新闻报道是准确、可靠和可信的。
当然这也不是说要放弃吸引受众,在实践中,我们也要认识到黄色新闻和新闻专业主义并不是对立的。媒体机构需要知道如何在增加点击率的同时保持新闻报道的高质量,并且需要与公众建立信任关系。没有人希望在看新闻时被欺骗或被误导,人们需要的是真实和真相。媒体机构和新闻从业者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平衡新闻报道的新鲜感和真实性,以便为公众提供有意义的、准确的和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总之,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是行业自律,以保证媒体行业的公信力。其次是公众教育,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新闻素养宣传,让人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新闻,如何识别和抵制黄色新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也可以从自身做起,积极培养正确的新闻阅读习惯和辨别能力。
作者:张浩然
来源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ID:TencentMRI),深耕媒体行业,探索媒体前沿趋势研究与实践落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腾讯媒体研究院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挣扎的社区团购:野团疯长,巨头后撤
设计动态 2023-04-27一、大团败退,野团丛生 在历经资本涌入、“烧钱”大战、政策限制后,社区团购出现分化: 一方面,部分社区团购平台倒闭,互联网大厂支持的社区团购平台收缩;另一方面,各区域的野团丛生,不断涌现。 四年前,社区团购市场激烈竞争,资本纷纷涌入。然而,“烧钱大战”并未持续社区团购在经历了“烧钱大战”后迎来了行业洗牌,原先在多个城市实现覆盖的资本团们后续也逐步撤退,而在这个过程中,野团的模式却在部分城市跑了出来。那么“野团”这一模式又能赚到多少钱?一起来看看作者关于社区团购发展的解读。
一、大团败退,野团丛生 在历经资本涌入、“烧钱”大战、政策限制后,社区团购出现分化:
一方面,部分社区团购平台倒闭,互联网大厂支持的社区团购平台收缩;另一方面,各区域的野团丛生,不断涌现。
四年前,社区团购市场激烈竞争,资本纷纷涌入。然而,“烧钱大战”并未持续太久,政策出台,平台倒闭的消息层出不穷。众人预测,这与早年电商行业相似,最终可能只剩下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两大巨头争锋,其他的都将“消失”在市场上。
最近,兴盛优选确认退出福建市场,对于撤城的原因,兴盛优选官方回应称,此举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兴盛优选近年来退出的第十二个城市。
目前,兴盛优选在全国范围内仅覆盖湖南、湖北、江西、陕西、广西和广东六个省份,但官方网站数据尚未进行相应更新。
此外,据《晚点 LatePost》的报道,美团旗下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开始了管理层大调整,取消客户体验部。同时,与经营直接相关的四个部门(区域经营、物流、商品经营、商分)的负责人都有调整。
过去三年,美团优选在业绩上面临巨大的压力。
2022年,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都曾设定了2500亿元的交易额目标,最终多多买菜完成了约1800亿元交易额,而美团优选只完成了约一半的目标。
实际上,上述的社区团购巨头现状也反映了整个社区团购市场的真实情况。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老三团”中的同程生活在2021年宣告破产,十荟团在2022年关停业务,仅剩兴盛优选这根独苗,且在收缩之中。
此前曾大肆攻城略地的“新三团”也在2021年之后进行业务收缩。无论是美团优选、多多买菜,还是淘菜菜等,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都面临着艰难的生存挑战。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没有人能称得上是赢家。
然而,在社区团购领域,当“巨头们”撤退之后,社区团购并没有消失,而是换了“新的模式”存在。
生鲜传奇创始人王卫就曾公开表示,价格没有显著优势的“野团”正在悄然崛起,单量甚至相当于所有当地连锁超市的总和。
王卫以一个例子说明,某社区拼团群一天内共拼购了208箱平菇,每箱约8-9斤,售价15元。然而,他从生鲜传奇的采购部门了解到,当天生鲜传奇的平菇进价仅为1.3元,零售价为1.99元/斤。这意味着,顾客在零售端购买平菇的价格并不比参与拼团更高。
显然,生鲜传奇在进价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但拥有200家门店的生鲜传奇,每天却最多销售380箱平菇。王卫由此反思:为何拼团给人感觉更划算?此外,这种销售方式违背了人类需求。因为顾客一次性购买8-9斤平菇,且都在同一个小区,难道要一个星期都吃菇吗?
“这种情况属于个别,社区团购因为做的是熟人生意,更看重邻里的信任度和口碑,粘性也比较高,而社区团购个别品类的商品的确会存在比线下更贵的情况。”一位合肥专注供应链的业内人士告诉《灵兽》。
据他透露,合肥某小区拥有3666户居民,约有11名独立团长,每日在线交易额达5万余元,全市大约有3000至5000个独立团长,日销售约为1500万元,到今年年底可能突破3000万。
王卫和这位合肥专注供应链的业内人士口中的野团,就是团长独立组织货源,为用户提供拼团服务,无需依赖任何平台。独立团长们在各团批渠道采购商品,经过精心挑选后,在群里进行接龙、进行销售。
过去三年,全国疫情爆发,人流、物流受到强制性管控,催生了大量团长,当政策袭来,互联网巨头平台的佣金降低,手握资源的团长们“自寻出路”,从而催生了大量团批作为上游,团批专门为团长服务,也是随着资本团去团长化这一动作而出现的一种业态。
二、为什么合肥“野团”能走出来? 在社区团购领域的五年发展中,资本团在2020年曾一度实现全国性市场覆盖。然而,在2021年和2022年,受多种因素制约,八大资本团逐步从全国280多个城市撤出,关闭仓库。
如今,仅剩下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和兴盛优选四大资本团在经历2022年的震荡后,预计在2023年将继续收缩规模,撤出部分城市、关闭地市中心仓库,回归战略及优势市场。
这一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因此,全国性社区团购平台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各地的野团现象愈发普遍。
尤其在长沙、杭州、武汉和重庆等地,社区团购早已转向野团,每个小区都有一两个独立团购团体。相较之下,合肥的野团规模更大。
上述供应链专业人士向《灵兽》表示,与长沙和杭州等城市拥有众多大规模批发市场不同,合肥的情况略有差异。尽管合肥也存在生鲜批发市场,但其规模相对较小,客流有限,许多产品仍需从周边城市运来,这种状况为团长创造了更多操作机会。
此外,由于合肥市场的独特性,过去确实有一些地方性团购平台应运而生。然而,在资本的冲击下,这些平台无法立足。随着大型平台的逐渐退潮,拥有资源的团长们反向寻找团批获取货源,角色转换后,团长们也拥有定价权,在价格上具备竞争优势,随之单量也逐步增加。
这一现象不断循环发展,吸引更多团长加入其中,催生了野团的规模形成。
团长的参与仅是第一步,让顾客对野团产生依赖是资本团与野团间的最大差异所在。正如王卫所提到的例子,尽管线下门店的价格可能比社区团购更低,但销量却不如团购。
“价格并非团购用户最关注的因素,一味追求价格战并不是可持续的策略。团购市场注重信任,消费者会为信任买单。这种信任既包括对团长的认可,也包括对他们选品能力的信赖。”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灵兽》,野团的整体价格并不一定比电商大促活动更低,有时甚至比线下更高,但仍具有用户粘性。
相较之下,资本团的模式较为单一,用户粘性也相对较弱。以兴盛优选为例,其主要业务是线下连锁便利店,在社区团购这个电商主场中,用户黏性并不强。
市场培养出的消费者更愿意为信任买单。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商品都能卖出更高的价格。事实上,许多团长坚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以确保团购业务的良性。这种信任与价格之间的平衡有助于团购市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跑出来。
其次,资本团的线上运营经验薄弱,成本高,且不具有灵活性。一味的依靠大手笔补贴、活动营销、分享拉新等各类成熟的互联网玩法,却没有从效率上解决问题。
“以合肥市场为例,有一位团批的负责人每年可以做到1亿的流水,就是在节省自己的成本上,并提高了效率。”上述供应链业内人士称,在社区团购环节有一项供应链配送成本,由于团长比较分散导致成本高昂,每件货多付出1块钱,他的做法是不进行配送,让团长自行取货,从而将团批的配送成本降为0。
由于商品价格极低,大型团长可以通过每件商品降低1元的价格策略,实现每次团购活动节省数百元的成本。这种策略也能够吸引销售能力超强的团长,愿意自行承担取货的任务,以换取更高的利润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相较于团长与平台之间因利益分配而产生的忠诚度和协同度问题,野团市场中的团批与团长之间的合作关系要更加和谐。这种和谐关系为他们在成本控制和发展空间等方面带来了独特优势。
三、团批的出路? 虽然合肥野团的“肆虐”,但真正赚到钱的团批仍是少数。
团批的逻辑可以理解为,将原先的B2B电商重做一遍,一边连接品牌和厂家,另一边连接下游的团长或者社区店。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灵兽》,团批市场的独特性质使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具体来看,在团批市场的初期,主要依靠渠道联合和集采来发展;在中期,团批市场逐渐演变成构建产供销高速公路的形式,实现联合营销;在后期,团批市场则发展为专注于孵化大单品的公司,成为爆品制造局。这一系列发展旨在通过需求驱动,激发并支撑一个强大的供应链,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
要成功运营团批业务,商家需要以强大的渠道卖货公司为主体,并具备支撑100亿至200亿规模市场的能力。
同时,团批市场的运作离不开区域密度和区域团长的履约。布点密度决定了市场渗透率,而低成本履约则是团批市场的关键。如果履约成本高于3.5%-5.5%,则说明区域密度不足,市场潜力尚未完全挖掘。
因此,团批行业的成功离不开两个先决条件:卖货的团长和合作的超市。
团长作为团批行业的关键人物,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市场敏感度,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而与大B端,超市的合作也是其重要支撑。通过与超市的合作,团批市场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拓展市场份额。
在合肥市场,团批竞争已经进入了激烈的内卷阶段。上游价格竞争异常惨烈,部分商家为了追求销量,甚至不惜以亏本的方式进行销售。这导致许多团批商户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陷入了艰难的境地。
上述业内人士向《灵兽》透露,面对这种困境,合肥的团批商家不得不做出抉择:要么转行,要么承受亏损退出市场,或者通过对外省进行供应链输出,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和市场空间。
在野团横生的合肥,链条上的参与者并非都享受红利,反而整个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个关键时期,团批商家需要寻求转型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压力,团长也需要维护顾客建立信任关系,同时甄选出高品质的商品,才能长久。
每个链条上的参与者都在艰难的活着,因为在当下这个环境,正如王卫所言,“你身边的生意悄悄被抢走,你还不知道。”
作者:十里
来源公众号:灵兽(ID:lingshouke),专注零售,聚焦消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灵兽传媒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快手再次盯上本地生活
设计动态 2023-04-27快手再次盯上本地生活。 今年上半年,快手围绕上海、哈尔滨和青岛三座城市大力推进“模型验证”,并推出针对品牌商家的成长计划,试图解决本地生活领域商家与达人的平衡。 而在半年前,快手快速招兵买马,不仅释放了大量本地生活相关职位,还成立新的本地生活事业部,由原快手电本地生活的这块“蛋糕”,似乎谁都想来瓜分,其中快手在这一领域的动作也是相对频繁的。那么综合来看,快手是如何在本地生活业务上发力的?面对四面八方的对手,快手在这一赛道上的前进,可能会遇到哪些阻碍?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快手再次盯上本地生活。
今年上半年,快手围绕上海、哈尔滨和青岛三座城市大力推进“模型验证”,并推出针对品牌商家的成长计划,试图解决本地生活领域商家与达人的平衡。
而在半年前,快手快速招兵买马,不仅释放了大量本地生活相关职位,还成立新的本地生活事业部,由原快手电商事业部负责人笑古担任“掌舵人”,直接向快手CEO程一笑汇报。
此前,快手在本地生活领域一直动作频频。尽管从2019年就布局本地生活,先后推出过商家号、上线了专门的“本地生活”功能入口、在同城频道新增团购板块,还在微信端上线了一款可以团购的微信小程序“吃喝玩乐在快手”。
但这些动作被外界视为在本地生活的浅尝辄止,每一步声量响亮的举措之后,是长久的沉寂。
如今,快手再次发力本地生活,迎接它的是四面八方的对手,不仅有盘踞行业的老玩家阿里、美团,还有强势入局的抖音,京东、哈啰也跃跃欲试。
一、从试点城市切入,勾勒本地生活雏形 “模型验证”,是快手再次发力本地生活的关键点。
根据虎嗅的报道,快手分别选择了上海、哈尔滨和青岛三城作为试点城市。三者在快手看来,分别对应着一线城市、平台高渗透的网红城市,以及中间端城市代表。
挑战本地生活领域,对平台线下毛细血管式服务网络和运营能力极为重要。据了解,快手在青岛开城一个月就做了 500 万 GMV,目前已培养出月销 20 万的达人。
本地生活难,难就难在商家与达人的平衡。
面对这一症结,快手针对品牌商家推出成长计划,鼓励商家入驻快手、品牌自播以及自行寻找达人分销,平台会给予其专属流量、帮助其进行达人推动品牌分销渗透。快手还会根据营销节点定向对接KA 达人为其设置专题营销页面,以及推动中腰部商家根据平台营销节点进行选货与分销。
事实上,现在确实是快手再次挑战本地生活的好机会。
上个月,快手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在全球消费市场遇冷的背景下多项关键指标均有增长。
从2022年全年来看,快手国内业务在经营层面实现盈利,经营利润达1.92亿元。从第四季度的数据来看,快手线上营销服务(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4%达到151亿元,平均日活跃用户3.66亿人,同比增长13.3%,平均月活跃用户6.40亿人,同比增长10.7%。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快手将商业化视为重中之重。基于段视频内容生态,快手推出直播招聘、直播卖房、直播相亲等与本地生活相关的服务。
在直播招聘上,快手提供亿级流量扶持和一对一的培训服务,帮助企业进行账号诊断,提供专业的主播及账号运营培训。据了解,去年通过快手快聘提供岗位的企业总数已达24万家,直播场次超过50万场。
而在快手的相亲直播间,豪掷千元甚至万元的观众嘉宾不在少数。去年的快手“购房节”活动中,一个月内有近600万人参与活动,GTV(总交易额)超35亿元,带动超45个城市以及超500个楼盘达成交易。
商业化顺利的脚步下,本地生活业务自然被端上了牌桌。
此前,快手在去年9月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把本地生活事业部这一新部门升至与主站、商业化、电商、国际化等业务平行的一级部门,让原快手电商事业部负责人笑古担任“掌舵人”,直接向快手CEO程一笑汇报。
紧接着,国庆节假期之后,快手本地生活事业群就开启大规模社会招聘,释放了大量本地生活相关职位,岗位覆盖快手北区、东区、西南区、南区这“四大战区”。
不过,正如快手对外所说的,其短期目标并非追求 GMV 数字上的突破,模型验证享有最高优先级。现阶段短视频内容推荐和商业化顺利,能否进一步转化成稳定的交易、形成闭环是不可预测的。
二、正式进军本地生活前,屡屡浅尝辄止 在此之前,快手曾多次在本地生活领域采取动作,但都是以浅尝辄止的结尾告一段落。
最早在2019年,快手升级商家号并推出本地生活服务功能。区别于普通的快手账号,商家号主要服务于有商业需求的用户。商家号用户可以使用拨打电话、地址导航、品类标识、作品置顶等基本功能。
当时快手商业生态负责人徐晗曦更是在“商业新万象·2019快手商家号升级”发布会上表示,商家号可以看作是快手商业生态里的“百宝箱”,帮助商户加速交易转化,形成“有内容+有粉丝+有生意”的生态正循环。
那时,商家号的推出确实有一定的成效。账号名称为“吸引利蕊蕊”做服装批发,通过每晚6点到12点直播卖货,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快速积累了15.1万高价值粉丝,月交易额稳定在300万元左右。
但也许这只是快手在本地生活领域的简单试水,很快商家号再也没有了声量。
时间来到2020年,快手先是在3月与同程艺龙达成初步战略合作,又在6月与去哪儿网达成本地旅游业务战略合作,7月上线了专门的“本地生活”功能入口,只不过,“本地生活”这一新端口仅在国内部分一二线城市进行内测。
这一年的下半年,快手在本地生活领域动作频频。8月,快手举办发作品加定位,瓜分10亿曝光活动,又在11月快手宣布与同程艺龙达成战略合作。
直到进入2021年,当时快手高级副总裁严强在光合大会上宣布,将泛生活服务列为2021年三大方向之一,快手做本地生活业务的声量再次响亮起来。
快手的同城团购功能快速从灰度测试到全量开放,快手同城频道新增了“特惠团购”“榜单推荐”“快手517”版块。一个月后,快手又在微信端上线了一款可以团购的微信小程序“吃喝玩乐在快手”作为其本地生活业务的补充。
但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快手的本地生活阵地大举后退,转而上线了美团小程序,为美团餐饮、酒店、民宿、景区、休闲玩乐、剧本杀等多个生活服务类商家提供线上交易服务。
光看快手在2020年到2021年的动作,看似是要加速其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攻掠速度,但彼时,快手与抖音相比,无论是在达人数量、带货能力,还是在该业务的长期支持力度上,都望尘莫及,快手的本地生活仍仅占据一小块版图。
从2021年初步试水,到完成从团购、旅游、外卖、超市等的基本布局,抖音在本地生活的攻势频频。据36氪报道,抖音生活服务2022年完成大约770亿的GMV,另外在本地团购广告业务上,抖音生活服务2022年完成约83亿元,远远高于年初所定的45亿元目标。
快手重拾起本地生活这块业务,不仅面临着与老对手抖音的交锋,更是要硬着头皮迎战早已盘踞在本地生活的巨头——阿里和美团。
三、本地生活新老玩家交手 现阶段,快手虽然早对本地生活有所布局,但在阿里、美团和抖音面前,仍然算晚入局的玩家。
尽管快手的商业化推进顺利,短视频内容生态也在稳步增长,但始终缺乏一定的使用场景。
到家业务,是本地生活领域的主战场。美团曾在十年前从2000家团购公司中杀出重围,而后又在外卖市场一家独大,市场占有率超过70%。现在,美团成熟地用社区团购、闪购和外卖等高频交易作为引流店,导流至订酒店、订机票和到家服务等低频业务。
而同样在这块业务上,阿里也势在必得。
早在2021年,阿里就曾宣布将飞猪、高德、饿了么组成“飞高了”生活服务板块。今年2月,阿里的本地生活业务再次提速,阿里旗下饿了么到店业务(即“口碑”、“口碑网”、“口碑团购”)与高德合并,原到店业务负责人张亮将由向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CEO俞永福汇报,改为向高德CEO刘振飞汇报。
即便是入场稍晚的抖音,也从2018年进军本地生活开始,以种草为切入点蚕食本地生活这块蛋糕,还曾与饿了么合作,不断深入美团和阿里的腹地。
众多玩家纷纷随后踏入战场,京东也做起了外卖,哈啰一众中小企业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摆在快手眼前的压力并不小。
此前,快手一定程度上终于缓解了头部主播对平台的钳制。久谦专家纪要显示,2022 年7 月~ 10 月快手转型至快品牌的商家超 300 家,新增快品牌商家占新增商家整体的占比小于10%。
但从根源上来看,快手的算法推荐能力仍需要提高。快手CFO金秉曾在二季度财报分析师会议上坦言,“种草到交易的转化效率,还没有完全被验证,这块业务暂时没有更多的进展。”
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在于线下,怎么能从线上走向线下,也是快手面临的难题。
一直以来,快手是以低成本、性价比高的产品为主,“老铁”文化深入人心,很难将本地生活业务辐射到全国范围。
另一方面,从供给到履约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快手具备的流量和资本确实让其能有再次加码本地生活的资本,但平台的服务网络和运营能力还需要时间去沉淀。
光开拓、维护商家,以及在后续广告推广上维稳,就是一场长期战,这对于从未在本地生活业务板块浇注长期主义的快手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毕竟从此前的成绩来看,快手在相关达人数量、带货能力,或是对该业务的长期支持力度上明显渗透不够。
算法能力受限,短视频的线下能力也需要被证明,快手需要补齐的短板当然还有很多。
不过,快手在下沉市场有着先发优势。许多四五线城市的商家并未走入短视频种草的商业模式,快手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在下沉市场的用户体量,渗透进更为庞大的用户群体里。
作者:八月;编辑:李可馨
原文标题:快手本地生活野心再次暴露
来源公众号:氢消费(ID:HQingXiaoFei),新消费,新空间,新青年。冷静观察,理性热爱。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氢消费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
-
移动互联时代,BBS社区步下神坛
设计动态 2023-04-27如果说怀旧是一门生意,最近几天确实有人靠80后的情怀赚得盆满钵满:《灌篮高手》首映当天零点场票房破2000万,截止发稿时累计票房破4亿,直追不久前上映的《铃芽之旅》。 但也有人没能逃过时代巨轮的碾压,也没有被情怀拯救,只能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4月1日,天涯社区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洗礼下,BBS论坛的发展遭受了一定冲击,而最近,天涯社区网站、APP的“无法访问”,则让网友怀念起了当初这一承包了不少人青春的社区网站。那么从天涯等BBS社区的发展里,我们又可以窥见哪些道理?
如果说怀旧是一门生意,最近几天确实有人靠80后的情怀赚得盆满钵满:《灌篮高手》首映当天零点场票房破2000万,截止发稿时累计票房破4亿,直追不久前上映的《铃芽之旅》。
但也有人没能逃过时代巨轮的碾压,也没有被情怀拯救,只能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4月1日,天涯社区发布公告,称近期将进行技术升级和数据重构,期间平台无法访问。4月24日,价值研究所实测发现,天涯社区网站、APP均已无法访问,不少网友也在社交平台上自发悼念起这个初代顶流网站。
这已经不是天涯社区第一次面临闭站威胁。诞生至今20多年,天涯社区有过无比辉煌的历史,正如其slogan一样一度成为全球华人首选的交流网站。但在移动互联大潮的洗礼下,web2.0/3.0时代接连登场,BBS论坛早已失去昔日风采。
天涯社区的消亡让人唏嘘,却是无法避免的历史趋势。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天涯等BBS社区的兴起、衰败和转型经历,能教给后人什么道理。
一、承包1亿国民青春,巅峰期的天涯社区到底有多火? 成立于1999年的天涯社区,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984年全球第一个BBS网站Fidonet问世,1991年在中国设立首个站点,这也是中国网民第一次接触论坛这个新物种。Fidonet进入中国后建立了CFdio交换系统,不久后和北京长城站、汕头手拉手站联手重组为中国惠多网。
这个时期,互联网在国内尚未普及,能上得了CFdio的都不是一般人。日后叱咤中国互联网界的一众大佬——如雷军、马化腾等,就是CFdio的初代用户。 但使用门槛高、站点有限等缺点,也阻碍了CFdio的发展和BBS论坛在国内的传播。
直到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操作更简便的Windows系统走进千家万户,也为BBS论坛的普及奠定基础。于是乎,一大群瞄上BBS风口的中国互联网创业者闻风而动。
1997年诞生的猫扑是中文BBS社区的鼻祖,两年后天涯社区也在海口正式成立。这几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个爆发期:触网人数爆发式增长,网民和幕后从业者同步增加。面对这大好前景,作为创始人的邢明一开始却非常低调:追赶猫扑,是天涯社区的第一个目标。
作为最早一批中文BBS社区,天涯当然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它的优点也很突出。
一方面,和CFdio这个舶来品不同,天涯社区更接地气,也更符合国人的口味。 接纳的用户来自不同行业、阶层,谈论的话题也更多元化。用现在的话来说,天涯比CFdio更容易出圈。
上线之初,天涯就选定了一条和猫扑、CFdio截然不同的道路:做一个综合性论坛。首批上线的既有天涯杂谈、情感天地、旅游休闲、新闻众评等大众化栏目,也有吸引垂类用户的体育聚焦和股票论坛。
值得一提的是,邢明本人也是股票论坛的忠实用户。天涯社区上线后,他用“968”的ID发布的第一个帖子,就是关于股票的简略分析。
另一方面,优质内容和创作者,成为天涯社区最宝贵的财富。
早期阶段,一大批分享欲旺盛却苦于找不到分享途径的知识分子,在天涯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1999年底,尚未写出《武林外传》的宁财神在天涯杂谈板块发表了一篇名为《天涯这个烂地方》的文章,用正话反说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天涯社区的喜爱——也代表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由宁财神打头阵,随后几年一大批天涯创作者在社区发表轰动一时的作品,带动天涯社区迅速走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美籍华裔经济学家、前《当代中国研究》杂志主编程晓农的《知识分子与“积极分子”》、西门大官人的《你说你哪儿都敏感》等。
进入21世纪后,草根创作者也开始冒头。
慕容雪村、十年砍柴的作品《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闲看水浒》在天涯社区连载后,迅速赢得大批网友追捧,后者更是走向线下出版,成为当年的畅销图书。之后几年,当年明月、天下霸唱等写手也在天涯社区起步,带着他们的代表作《明朝那些事儿》、《鬼吹灯》在中国文坛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慕容雪村、十年砍柴可以算是韩寒、郭敬明们的前辈,web1.0时代造富神话的见证者。在巅峰时期,天涯社区登上互联网实验室的全球500强榜单,而且是国内唯一上榜的综合型BBS社区;注册用户规模一度达到1.3亿,秒杀同期其他竞争对手。
2007年,天涯社区被爆筹备上市,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但为了上市,天涯社区的发展策略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追求盈利、大力整治社区、一心追求流量,邢明发现自己的路开始跑偏了。
等到他反应过来想改变,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移动互联时代,BBS社区步下神坛 2006-2009年,是天涯等BBS社区盛极而衰的转折期。根据CNNIC公布的数据,2009年BBS论坛使用率出现下降,一年前的“艳照门”事件成为各大社区最后的流量巅峰。
和竞品百度贴吧相比,天涯社区的渗透率、MAU在2018-2019年出现断崖式下滑。极光大数据的统计显示,截止2019年一季度天涯社区的安装渗透率仅有0.2%,MAU不足70万,同期的百度贴吧则分别达到5.33%和4047万。过去一年天涯社区的月均浏览量更是低至59万,和市面上一众社交APP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图片来自极光大数据)
野心勃勃的上市之旅,最终成为一段惨痛经历。2015年8月,天涯社区成功登陆新三板,市值最高超20亿元。但上市前两年,公司连续录得亏损,2013-2016年总计亏掉近亿元。
天涯社区到底输在哪?这个问题被反复提及,外界一直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在价值研究所看来, 客观环境的变化当然是一方面——移动社交媒体、短视频应用相继走红,分走了网民的时间和精力。
这一点从互联网大厂的反应就能看出端倪。进入2012年之后,搜狐、新浪、网易先后叫停论坛项目,2021年4月雅虎问答也宣告终止发帖功能。这段时间,正是移动互联大潮席卷全球的节点。
2009年,革天涯社区命的产品——微博上线了。新浪的转型无比成功,也给了天涯社区致命一击。
web2.0,即我们熟知的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普及、PC退位,移动社交APP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标配。和天涯社区相比,微博、微信等新型应用使用门槛更低,且完全实现去中心化:平台从组织者变为服务者,只提供技术、场景支持,将社交、创作的权力完全交给用户,更符合Z世代互联网原住民的社交需求。
数年之后,微信、微博等社交应用的流量达到顶峰,但短视频很快便异军突起,承接了新一波流量红利。互联网的时代巨轮滚滚向前,没有人有时间停下来怀念曾经辉煌的BBS论坛们。
另一方面,论坛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糟糕的用户体验和优质创作者的流失。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天涯社区涉及的司法纠纷超过590起,其中包括211起名誉侵权案。当年明月出走新浪后,另一位写手“郝连勃勃大王”在天涯煮酒论史板块发布《纵欲时代——大明朝的另类历史》,被视为天涯纵容后者狙击当年明月的证据。
面对微博、微信等新应用的冲击,天涯论坛无法留住创作者。混乱的内部组织和陈旧的社区管理制度,也加速消耗用户的耐心。比如为增加收入引进的大量广告页面,就严重影响浏览体验。沿用多年的ASP架构,流畅度更加无法和微博等移动应用相比。
被世代抛弃的天涯,吞下了苦涩的果实。截至目前,天涯社区母公司天涯社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被执行金额达到1.39亿元,邢明也被传出限制高消费的消息。再之后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从取消发帖功能到网站无法登陆,天涯已经被逼到悬崖边上。
事已至此,天涯的败局恐怕无法挽回。天涯的失败,更标志着BBS社区时代的终结。
三、不想成为下一个天涯,这些社区正在积极转型 BBS社区衰落是事实,但不是所有人都拿到天涯的剧本。 也有不少网站主动拥抱新业务,在时代浪潮的洗礼下转型重生。
2021年12月20日,军事社区垂类的绝对王者铁血网宣布取消用户发帖、回帖功能,并在2022年3月1日正式关闭。成立于2001年的铁血网比天涯社区年轻一些,规模也要小很多,但在BBS社区的黄金时代声量一点都不小。
2008年,铁血社区日均访问量突破200万,营收趋于稳定。2015年11月挂牌新三板,更是成为其巅峰时刻。然而,和天涯社区一样,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铁血社区的用户快速流失,2018-2020年期间净亏损分别达到367.82万、1884.25万和1046.22万元。
眼见BBS社区大势已去,铁血社区幕后的运营主体铁血科技开始积极自救。 公开信息显示,铁血科技旗下一共有9家子公司,除了社交媒体之外,还频繁落子流媒体、电商等新兴赛道。事实证明,铁血科技四处出击的做法是正确的,这9家子公司为其找到几条新出路。
2011年创立的自主品牌龙牙战术,抓住社区电商、直播电商等风口,销售额一路走高成为铁血科技的新支柱。从创办之日起,龙牙的定位就很明确:以销售战术服装、鞋帽等商品为主,目标客户是喜欢在铁血社区上发帖、讨论的军迷。和铁血社区的深度绑定,让龙牙快速获取了第一波流量。
不得不说,高度垂直、军事属性突出的铁血社区有一个优点:用户画像单一,用户的消费习惯也很容易摸透。 浓厚的社交氛围和用户对平台的高度信赖,则为社区电商的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铁血科技创始人兼CEO蒋磊的商业眼光和踏实作风,也为其成功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蒋磊表示,当初决定要成立龙牙时,也考虑过做渠道商,引进外国品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外国品牌对本土用户的喜好缺乏认识,而且沟通成本太高,用户的售后体验也不够好。
虽然铁血科技的团队没有零售经验,对生产、运营各个环节都不熟悉,但蒋磊认为做自主品牌可以“最大限度贴近用户场景、满足用户需求”。于是乎,秉持着这个理念,龙牙明确了做自主品牌的战略,搭建原创工作室、签约多个设计团队,逐渐完善自己的生产、供应链。
2021年上半年,经过艰难的转型后,铁血科技实现扭亏为盈,半年度净利润录得968.19万,总算走出低谷。彼时已经日薄西山的铁血社区,可以说是憋着最后一口气,把接力棒交到龙牙的手里。
在高度垂直的铁血社区之外, 以问答社区起家的知乎,靠篮球社区发家、被称作“直男”大本营的虎扑,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豆瓣,这些年也纷纷加速商业化,押宝电商、知识付费等新业务。
然而,铁血、虎扑、百度贴吧的前方也不是一片坦途。
早在2007年便推出交易专区,2009年上线自建电商平台卡路里商城的虎扑,是社区转型电商的先驱。其盯上的体育用品垂类也有庞大的潜力,那几年无论耐克、阿迪达斯等外国品牌还是李宁、安踏等本土品牌业绩都在高速增长。
但对于虎扑描绘的社区+电商新商业蓝图,资本市场并不买账。 2016年首次递交IPO招股书时,虎扑广告业务占比高达6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电商业务发展并不顺利。次年,虎扑的IPO申请被终止审核,上市梦戛然而止。
随后重点扶持得物,虎扑给资本市场拿出运动用品鉴别、二手交易的新故事,并在2019年再次向A股IPO发起挑战。然而,突然爆发的疫情和字节跳动的疑似撤资,给了虎扑当头一棒。2021年,虎扑被爆启动大裁员,约20%的员工遭到裁撤。从最近一份招股书看,虎扑现金流量净额连续三年徘徊在负区间,业绩波动极大,再次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也是意料之中。
作为百度亲儿子的百度贴吧,也在为用户流失和赚钱发愁。
2020年,百度贴吧进行商业化改革,确定了社交+电商+私域品牌服务三大战略。不久后,百度又一股脑将短视频、直播、信息流广告等项目全数加入,让贴吧变成一个大杂烩。
可惜这一顿操作下来,并没有改变百度贴吧用户流失、商业化停滞的现状。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百度贴吧用户数较巅峰期流失近90%,大量论坛被废弃。虽然二次元、体育等垂类的热门贴吧仍有一定活跃度,但和巅峰期相去甚远。
当然,和天涯社区相比,这些平台还是成功的,也是幸运的。它们都在移动互联大潮的冲击下存活了下来,找到自己的新定位。社区转型很难,这是一段漫长的征程,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
或许就像蒋磊所说,在自己能控制的节奏里发展,慢下来、脚踏实地地做线下工作,才能满足用户,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只可惜,时间已经不再给天涯慢下来转型的机会了。
四、写在最后 在BBS社区衰落之际,邢明也想过转型。当年乘着区块链的大热风口,邢明宣布上线TYT和天涯钻项目,开放全球公测并限量发行900亿枚YTY虚拟货币。
只可惜,他为天涯社区选定的“挖矿”之路远比想象中凶险,区块链的风口也没有维持太长时间。短暂尝试后,天涯社区并未找到新出路,只能重新回到自己的舒适区,挣扎求生。猫扑也有相似的经历,投资人人网、转型游戏都不成功,反倒快速消耗公司资金,并加速其消亡。
天涯和猫扑的故事告诉我们,互联网的世界日新月异,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一直躺在功劳簿上数钱。想活下去,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革新自我。但也别老想着蹭热点、蹭风口,而是要踏踏实实做业务。
来到这个地步,天涯社区的衰败已很难挽回。避免成为下一个天涯社区,则是其他互联网企业需要时刻谨记的事情。
作者:Hernanderz
原文标题:天涯,亡
来源公众号: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关注企业长期价值。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价值研究所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ath> 收藏 已收藏 {{ postmeta.bookmark }} {{{path> 点赞 已赞 {{ postmeta.post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