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写出优秀的UX文案?来看高手的总结!

    UI交互 2022-08-25
    如何写出优秀的 UX 文案? 在框架层除了界面设计和导航设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信息设计。经常有设计师问我,信息设计属于交互或UI的设计范畴吗?

    如何写出优秀的 UX 文案? 在框架层除了界面设计和导航设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信息设计。经常有设计师问我,信息设计属于交互或UI的设计范畴吗?我都会回答是的,因为我们每个设计师都肩负着信息传达设计的责任。

    图1 信息设计与用户体验设计的关系

    我将信息设计拆分为信息形式和信息内容,产品中所有可感知的元素都是信息内容,包括可见的文本、图片、视频,不可见的振动、声音……

    图2 信息设计的分类

    而这些内容被用户感知到的状态就是其形式,比如文本的字体、字号、颜色,图片的大小、清晰度、动静,声音的音量、音色、音调等。

    今天我们要聊的 UX 文案,则隶属于文本信息设计,除了标签系统和数据内容之外,其他所有告知、引导、解释、说明性的文案都属于 UX 文案。

    图3 UX文案与信息设计的关系

    UX文案怎么写?来看看谷歌的方法总结 写作是很容易的,你要做的就是删掉那些错误词句。

    阅读文章 >

    以浏览器为例:

    图4 各类文本信息举例示意

    标签系统包括底部导航、各个设置项名称、各个站点的名称等

    数据内容包括框内的热词、新闻的标题、来源、时间、评论等。

    UX 文案则包括系统/功能当下所处的状态、操作前后的说明、状态、引导文案等。

    在项目流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 UX 文案的具体责任人(除了少数大厂有 UX writer 的角色),所以往往会出现产品、交互、视觉都以为是他人在负责,导致结果没人真正为文案负责的情况,所以我才倡导每一个设计师都要将其视为己任,以提升整体的产品体验。

    1. WHAT | 什么是 UX 文案 ① UX 文案的起源

    UX 文案,又称微文案(microcopy),由 Joshua Porter 在 2009 年在“Writing Microcopy”一文中提出。

    图5 UX文案的案例

    他在文章中介绍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用户在该网站的购买流程中需要填写付款表单,但 5%-10%的交易由于地址填写错误而意外终止,导致了一部分转化的流失。当时 Porter 提供了一个修改方案是在地址栏下方增加了一行提示语:”请务必输入与您信用卡相关联的地址“。这个提示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正确的引导信息,改善了网站的转化率,也为网站带来了可观的收入。UX 文案由此诞生并取得了行业的重视。

    ② UX 文案的类型

    Google 曾将 UX 文案总结为 8 大类:

    图6 Google归纳的微文案类型

    分别是:行动按钮、简介、导航按钮、确认信息、错误信息、隐私条款、加载页面、404 错误。也就是把标签系统和内容数据之外的信息都可以看做是 UX 文案(国内大厂的隐私条款是由法务撰写的,不属于 UX 文案的范畴)。

    8 种类型不太好记忆,所以我将其归纳为 2 大类:

    图5 悦姐归纳的微文案类型

    名称类:主要包括按钮名称和链接名称; 说明类:包括操作前的规则、引导、预期说明,操作时的状态、进度、预期说明、操作后的(成功/失败)状态、结果、下一步引导说明等。 2. How | 如何撰写 UX 文案? Google 曾介绍过撰写优秀 UX 文案的模型,我也是比较认同的,所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图6 Google的文案写作模型

    在文案撰写之前,我们先要想清楚我们到底想通过文案传达什么信息?让这些文案符合写作的 3 个基本原则,然后再结合我们的品牌基调,看看以什么口吻和语气来传达这些信息与产品气质更一致。

    ① UX 文案写作 3 原则

    UX 文案不同于营销文案,不是为了销售,吸引用户,追求让用户过目难忘。

    图7 UX文案与营销文案的差异

    而是以产品体验为目标,以简短的文字帮助用户在每个与产品交互的瞬间提供自然的对话,辅助用户快速准确地达成目标。

    基于此,Google 设计师归纳了 UX 协作的 3 个原则,我调整了其顺序将其整理如下:

    图8 UX文案写作3原则

    实用性

    结合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个原理普适于所有功能、信息和元素,文案也不例外。任何一句文案,都要先考虑其价值。如果能通过形式明确传达信息的,就不应该增加文案徒增干扰。

    图9 不重复显示文案

    如很多表单,都会显示标签名,然后再在输入框内重复显示与标签名相同的引导提示(如左上图),这就属于显示了没有提供增量价值的文案,这种情况下输入框内不必显示引导文案。

    相比上图中规中矩的表达方案,我更喜欢 Google 灵动的解决方案:

    图10 Google关于输入框的提示方案

    默认在输入框内显示引导提示,无标签名称,当用户开始输入后,引导提示上移变成标签名,框内显示输入的手机号。这个设计让默认界面简洁,输入过程也一直能知道应该输入什么内容。

    文案除了有用以外,还要贴合场景,让用户能够通过文案预知下一步的行为或反馈。

    图11 为下一步的行为提供预期

    比如上图中,如果按钮是「下一步」用户就只能点击后才能从下一个界面上知道反馈,而「获取短信验证码」则提前告知了用户系统接下来的行为,让用户可以马上准备接收和输入验证码,增加了用户对系统和自身行为的掌控感。

    清晰性

    清晰性侧重文案要以用户视角出发,准确无歧义,易于用户理解。

    比如要尽量避免技术术语:

    图12 避免技术术语

    这种研发术语自从设计师介入后,基本不会再出现了,研发同学每次遇到这些提示都会找产品或设计师要提示语(如果研发同学喜欢自己发挥,那用户就很有可能还会遇到上述的技术术语提示)。

    再比如设计中比较常见的 CTA 按钮举例,为什么要用行动召唤按钮,也是因为行动召唤按钮更清晰,用户甚至可以忽略提示语,直接根据按钮的名称就做出选择:

    图13 行动召唤按钮更清晰

    学会这3个方面,帮你提高CTA按钮的点击率 怎样设计 CTA 按钮,能够增加点击率和转化率呢?

    阅读文章 >

    多数行动选择我们都可以这么处理,但是当用户的召唤行动本身具有取消涵义时,则不能再套用这个形式,否则又会出现歧义:

    图14 行动召唤按钮具有取消涵义时的设计

    比如,当询问用户是否要撤销输入时,如果同时用撤销和取消就会有些混淆,这个时候就建议将取消按钮,直接改为不撤销,让按钮涵义更清晰。

    清晰的按钮不仅可以传递更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还可以促进功能的转化,带来巨大的业务价值,给大家举两个案例:

    图14 UX文案的价值

    第一个来自 Google。当 Google 把文案「Book a room」改成「Check availability」后,减轻了用户点击的压力,订单的转化率提升了 17%。

    第二个来自滴滴。当滴滴把模糊的「查看详情」按钮改为清晰的「点击领取」按钮后,点击率提升了 287%。

    这都属于改变文案,让文案的下一步行为更清晰,操作更明确所带来的价值提升。

    简洁性

    在表达清晰的基础上,还要力求简洁,减少用户的阅读成本。

    图15 力求简洁

    这就需要设计师惜字如金,不仅要去掉重复的提示,而且还要把提示中不影响信息传达的修饰语都去掉。甚至可以回到第一步,思考是否需要用提示语。比如 iPhone 登录时,如果密码输入错误,并不会显示提示,而是左右摇晃然后删除密码,让用户重新输入。

    最后我们再以一个密码输入的案例,来串联 UX 文案协作的 3 原则:

    图15 力求简洁

    首先要确保文案的有用性,然后力求清晰、简洁、最后再加入下一步的引导说明,一个合格的 UX 文案就诞生了。

    ② UX 品牌文案

    UX 文案的本质是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对话。

    我们需要考虑产品的定位(自己)、用户的画像(对方),以及当下的场景,才能输出合适的 UX 文案,构建一场愉快的对话。

    UX 文案的 3 原则,可以指导设计师完成一些工具型产品的文案,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任务。但对于希望通过文案来巩固其品牌认知的产品而言,UX 文案更重要的是符合其品牌信念,强化其品牌个性。

    先给大家举 2 个有品牌感的文案案例:

    图15 夸克的品牌文案

    夸克。在一堆中规中矩工具化/平台化的浏览器类产品中,夸克的文案就明显独树一帜,其语言风格与其产品定位、用户画像更加契合。

    图15 躺平的品牌文案

    躺平。在一大批积极阳光正能量的产品中,躺平以其独特的形象切入用户的视野,文案充满了对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生活状态和心态的洞察,戳中了很多年轻用户的心声,让人过目难忘。

    从这个角度来看,品牌文案其实有点类似于前面的营销文案,除了传达准确的信息之外,还致力于给用户打造特定的品牌印象。这一趴我们在基础课程中不再展开。

    最后在小结一下 UX 文案的写作清单:

    用户导向:以用户视角撰写文案,而非产品开发视角。 实用:确保每一句文案都有价值,能够引导用户的下一步行为。 清晰:去掉专业术语,准确无歧义, 简洁:惜字如金,没有冗余的字词,把关键信息放在最前面。 品牌一致性:根据品牌基调定义语言风格,使 UX 文案助力品牌形象的建设。 好了,到这里 UX 文案的设计就介绍完毕了。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悦姐聊设计」

  • 如何写出优秀的UX文案?来看高手的总结!

    UI交互 2022-08-25
    如何写出优秀的 UX 文案? 在框架层除了界面设计和导航设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信息设计。经常有设计师问我,信息设计属于交互或UI的设计范畴吗?

    如何写出优秀的 UX 文案? 在框架层除了界面设计和导航设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信息设计。经常有设计师问我,信息设计属于交互或UI的设计范畴吗?我都会回答是的,因为我们每个设计师都肩负着信息传达设计的责任。

    图1 信息设计与用户体验设计的关系

    我将信息设计拆分为信息形式和信息内容,产品中所有可感知的元素都是信息内容,包括可见的文本、图片、视频,不可见的振动、声音……

    图2 信息设计的分类

    而这些内容被用户感知到的状态就是其形式,比如文本的字体、字号、颜色,图片的大小、清晰度、动静,声音的音量、音色、音调等。

    今天我们要聊的 UX 文案,则隶属于文本信息设计,除了标签系统和数据内容之外,其他所有告知、引导、解释、说明性的文案都属于 UX 文案。

    图3 UX文案与信息设计的关系

    UX文案怎么写?来看看谷歌的方法总结 写作是很容易的,你要做的就是删掉那些错误词句。

    阅读文章 >

    以浏览器为例:

    图4 各类文本信息举例示意

    标签系统包括底部导航、各个设置项名称、各个站点的名称等

    数据内容包括框内的热词、新闻的标题、来源、时间、评论等。

    UX 文案则包括系统/功能当下所处的状态、操作前后的说明、状态、引导文案等。

    在项目流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 UX 文案的具体责任人(除了少数大厂有 UX writer 的角色),所以往往会出现产品、交互、视觉都以为是他人在负责,导致结果没人真正为文案负责的情况,所以我才倡导每一个设计师都要将其视为己任,以提升整体的产品体验。

    1. WHAT | 什么是 UX 文案 ① UX 文案的起源

    UX 文案,又称微文案(microcopy),由 Joshua Porter 在 2009 年在“Writing Microcopy”一文中提出。

    图5 UX文案的案例

    他在文章中介绍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用户在该网站的购买流程中需要填写付款表单,但 5%-10%的交易由于地址填写错误而意外终止,导致了一部分转化的流失。当时 Porter 提供了一个修改方案是在地址栏下方增加了一行提示语:”请务必输入与您信用卡相关联的地址“。这个提示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正确的引导信息,改善了网站的转化率,也为网站带来了可观的收入。UX 文案由此诞生并取得了行业的重视。

    ② UX 文案的类型

    Google 曾将 UX 文案总结为 8 大类:

    图6 Google归纳的微文案类型

    分别是:行动按钮、简介、导航按钮、确认信息、错误信息、隐私条款、加载页面、404 错误。也就是把标签系统和内容数据之外的信息都可以看做是 UX 文案(国内大厂的隐私条款是由法务撰写的,不属于 UX 文案的范畴)。

    8 种类型不太好记忆,所以我将其归纳为 2 大类:

    图5 悦姐归纳的微文案类型

    名称类:主要包括按钮名称和链接名称; 说明类:包括操作前的规则、引导、预期说明,操作时的状态、进度、预期说明、操作后的(成功/失败)状态、结果、下一步引导说明等。 2. How | 如何撰写 UX 文案? Google 曾介绍过撰写优秀 UX 文案的模型,我也是比较认同的,所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图6 Google的文案写作模型

    在文案撰写之前,我们先要想清楚我们到底想通过文案传达什么信息?让这些文案符合写作的 3 个基本原则,然后再结合我们的品牌基调,看看以什么口吻和语气来传达这些信息与产品气质更一致。

    ① UX 文案写作 3 原则

    UX 文案不同于营销文案,不是为了销售,吸引用户,追求让用户过目难忘。

    图7 UX文案与营销文案的差异

    而是以产品体验为目标,以简短的文字帮助用户在每个与产品交互的瞬间提供自然的对话,辅助用户快速准确地达成目标。

    基于此,Google 设计师归纳了 UX 协作的 3 个原则,我调整了其顺序将其整理如下:

    图8 UX文案写作3原则

    实用性

    结合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个原理普适于所有功能、信息和元素,文案也不例外。任何一句文案,都要先考虑其价值。如果能通过形式明确传达信息的,就不应该增加文案徒增干扰。

    图9 不重复显示文案

    如很多表单,都会显示标签名,然后再在输入框内重复显示与标签名相同的引导提示(如左上图),这就属于显示了没有提供增量价值的文案,这种情况下输入框内不必显示引导文案。

    相比上图中规中矩的表达方案,我更喜欢 Google 灵动的解决方案:

    图10 Google关于输入框的提示方案

    默认在输入框内显示引导提示,无标签名称,当用户开始输入后,引导提示上移变成标签名,框内显示输入的手机号。这个设计让默认界面简洁,输入过程也一直能知道应该输入什么内容。

    文案除了有用以外,还要贴合场景,让用户能够通过文案预知下一步的行为或反馈。

    图11 为下一步的行为提供预期

    比如上图中,如果按钮是「下一步」用户就只能点击后才能从下一个界面上知道反馈,而「获取短信验证码」则提前告知了用户系统接下来的行为,让用户可以马上准备接收和输入验证码,增加了用户对系统和自身行为的掌控感。

    清晰性

    清晰性侧重文案要以用户视角出发,准确无歧义,易于用户理解。

    比如要尽量避免技术术语:

    图12 避免技术术语

    这种研发术语自从设计师介入后,基本不会再出现了,研发同学每次遇到这些提示都会找产品或设计师要提示语(如果研发同学喜欢自己发挥,那用户就很有可能还会遇到上述的技术术语提示)。

    再比如设计中比较常见的 CTA 按钮举例,为什么要用行动召唤按钮,也是因为行动召唤按钮更清晰,用户甚至可以忽略提示语,直接根据按钮的名称就做出选择:

    图13 行动召唤按钮更清晰

    学会这3个方面,帮你提高CTA按钮的点击率 怎样设计 CTA 按钮,能够增加点击率和转化率呢?

    阅读文章 >

    多数行动选择我们都可以这么处理,但是当用户的召唤行动本身具有取消涵义时,则不能再套用这个形式,否则又会出现歧义:

    图14 行动召唤按钮具有取消涵义时的设计

    比如,当询问用户是否要撤销输入时,如果同时用撤销和取消就会有些混淆,这个时候就建议将取消按钮,直接改为不撤销,让按钮涵义更清晰。

    清晰的按钮不仅可以传递更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还可以促进功能的转化,带来巨大的业务价值,给大家举两个案例:

    图14 UX文案的价值

    第一个来自 Google。当 Google 把文案「Book a room」改成「Check availability」后,减轻了用户点击的压力,订单的转化率提升了 17%。

    第二个来自滴滴。当滴滴把模糊的「查看详情」按钮改为清晰的「点击领取」按钮后,点击率提升了 287%。

    这都属于改变文案,让文案的下一步行为更清晰,操作更明确所带来的价值提升。

    简洁性

    在表达清晰的基础上,还要力求简洁,减少用户的阅读成本。

    图15 力求简洁

    这就需要设计师惜字如金,不仅要去掉重复的提示,而且还要把提示中不影响信息传达的修饰语都去掉。甚至可以回到第一步,思考是否需要用提示语。比如 iPhone 登录时,如果密码输入错误,并不会显示提示,而是左右摇晃然后删除密码,让用户重新输入。

    最后我们再以一个密码输入的案例,来串联 UX 文案协作的 3 原则:

    图15 力求简洁

    首先要确保文案的有用性,然后力求清晰、简洁、最后再加入下一步的引导说明,一个合格的 UX 文案就诞生了。

    ② UX 品牌文案

    UX 文案的本质是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对话。

    我们需要考虑产品的定位(自己)、用户的画像(对方),以及当下的场景,才能输出合适的 UX 文案,构建一场愉快的对话。

    UX 文案的 3 原则,可以指导设计师完成一些工具型产品的文案,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任务。但对于希望通过文案来巩固其品牌认知的产品而言,UX 文案更重要的是符合其品牌信念,强化其品牌个性。

    先给大家举 2 个有品牌感的文案案例:

    图15 夸克的品牌文案

    夸克。在一堆中规中矩工具化/平台化的浏览器类产品中,夸克的文案就明显独树一帜,其语言风格与其产品定位、用户画像更加契合。

    图15 躺平的品牌文案

    躺平。在一大批积极阳光正能量的产品中,躺平以其独特的形象切入用户的视野,文案充满了对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生活状态和心态的洞察,戳中了很多年轻用户的心声,让人过目难忘。

    从这个角度来看,品牌文案其实有点类似于前面的营销文案,除了传达准确的信息之外,还致力于给用户打造特定的品牌印象。这一趴我们在基础课程中不再展开。

    最后在小结一下 UX 文案的写作清单:

    用户导向:以用户视角撰写文案,而非产品开发视角。 实用:确保每一句文案都有价值,能够引导用户的下一步行为。 清晰:去掉专业术语,准确无歧义, 简洁:惜字如金,没有冗余的字词,把关键信息放在最前面。 品牌一致性:根据品牌基调定义语言风格,使 UX 文案助力品牌形象的建设。 好了,到这里 UX 文案的设计就介绍完毕了。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悦姐聊设计」

  • 第一波元宇宙公司发不出工资了

    设计动态 2022-08-25
    又要给元宇宙泼冷水了。 近日,一家号称要成为“元宇宙时代的微软”的元宇宙公司影创科技被曝欠薪200多人,时间最长达半年,人均被拖欠10万元,社保公积金也断交。 影创科技公司大群也被创始人兼董事长孙立强制解散,连公司HR也加入讨薪队伍。讨薪员工纷纷申请仲裁。 在

    元宇宙已经成为了近几年的热门概念,但是投注这个概念之后,企业真的可以“一本万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近期,便有元宇宙概念相关公司被曝存在拖欠工资等情况。所以就目前形势来看,元宇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先进概念,但企业也需要谨慎投入,做好相应的发展规划。

    又要给元宇宙泼冷水了。

    近日,一家号称要成为“元宇宙时代的微软”的元宇宙公司影创科技被曝欠薪200多人,时间最长达半年,人均被拖欠10万元,社保公积金也断交。

    影创科技公司大群也被创始人兼董事长孙立强制解散,连公司HR也加入讨薪队伍。讨薪员工纷纷申请仲裁。

    在某职场社交平台上,有不少人反映影创科技拖欠工资,时间最早追溯到今年6月份。

    影创科技在VR圈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世界VR产业大会是中国以及全球虚拟现实产业专业展会,大会每年都会发布“中国VR50强”榜单。 而在过去的三年影创都在榜,19年第13名,20年第9名,21年第27名。

    公开信息显示,影创曾获6轮融资,最近一轮融资是在2020年9月份。就在今年3月份,影创官网一篇报道中还写道“ 无论是技术还是出货量,我们基本都可以排到全球第二,第一是Meta”,影创还豪言要成为元宇宙的“微软”。

    外面看着发展还不错,怎么却被曝大规模、长时间欠薪,员工大量离职?

    一、今年3月份开始停发工资,讨薪群近200人,而在职员工不到50人 “影创在正常情况下是每月15日发薪,但在去年10月份开始出现拖欠情况,只发基本工资,期间偶尔会在月末补齐”,一位已离职影创员工对三言财经表示。

    这名员工离职前是影创的开发工程师, 他称到今年3月份,工资就不发了,同时社保、公积金也停了。

    所以从今年4月份开始,陆续有人离职。据上述员工介绍,公司最多的时候大约有480人, 2022年3月已不到300人,目前仍在职的应该不到50人。

    大部分员工都已经离职,但离职并不能结算工资。该员工称自己本来在年前就拿到了两个offer,但因为老板进行了一系列“稳定军心”的动作,自己感觉公司还有希望就留了下来。

    但是没想到后续事情的发展并未能如他所想。 这名员工提到一个小细节,当时劝他留下来的HR比他还早离开了,“挺讽刺的”。后来HR也加入到了讨薪行列。

    该员工还透露,自己离职时只是有一张离职证明。而后来离职员工还签了一份离职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公司承诺将于8月、9月份陆续付清所欠薪资。

    不过该员工指出,即使签了上述协议,但还是有很多人未能获得薪资。

    “约200名员工,欠薪2—6个月,平均欠薪10w左右不等。很多年前离职的也没有结清工资”,他指出为了讨薪这些离职员工自发组织了一个群,用来讨论仲裁以及讨薪方式,群成员近200人。

    据上述员工透露,200人讨薪队伍里,已有近100人申请了劳动仲裁。仲裁时间为8月份、9月中旬不等,最快的据说已经走到法院程序。

    三言财经拨打了影创官网的400热线及工商预留电话,均无法接通。笔者也试图拨打了影创创始人孙立的电话,但是无人接听。

    种种迹象表明,影创似乎正经历着巨大危机。

    二、影创为什么走到今天这步?元宇宙不行了? 据公开报道,影创科技创始人孙立曾在游戏行业创业多年,2014年以1.5亿卖掉游戏公司,转到虚拟现实VR行业。

    从影创的官网我们能大概看出它的业务范围。其中影创产品为VR眼镜硬件产品;软件服务下的点云平台还在开发中;解决方案具体指混合现实(MR)在具体领域的软件方案;开放平台则是影创的VR操作系统。

    在今年4月份的一个关于孙立的专访中,对于影创的商业模式有这样的描述 :一是MR智能眼镜硬件和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应用在教育、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这部分占整体业务的20%-30%。

    二是以操作系统的服务和授权费用为主,这部分占营收的70%。

    在专访中,孙立还介绍,影创科技近三年的营收基本上实现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0%。2022年预期收入能达到5亿元左右,目前公司盈利整体上还在处于亏损的状态,但亏损的金额在逐年递减,大约在2024年实现正向盈利。

    在今年的多篇报道中都强调,影创要做元宇宙的“微软”。大意就是将影创VR操作系统授权给厂商使用,自己充当类似手机中安卓,或者PC中Windows的角色。

    单纯只看上述报道,影创可谓前路光明,想象无限。但在员工眼里,却是另一番光景。

    上述爆料员工表示,公司一开始主要做AR眼镜,号称国内版的HoloLens。但是缺乏应用场景,也没有完整的配套系统,C端用户不买账,C端市场销量几乎为零。

    三言财经在京东搜索“影创”,排名靠前的几款影创智能眼镜基本都没有任何评价。

    而长期的研发投入都是AR,但是产出跟投资不成正比,不断推出的新品AR眼镜打不开市场,公司决定转型。

    该员工还透露,在2020年之后,趁着元宇宙的热潮,公司往VR方向转型。因为没有产品积淀,所以先做了B端,为其他公司定制软硬件的开发。

    具体来说就是为第三方公司定制全套VR设备的开发,包括系统和VR设备。

    该员工表示合作的公司大概3个,而且有一个项目原计划金额在上千万,但是项目开发到一半却被放弃了,干脆把源代码都交给了客户,交付前连测试都没有,所以最终公司只收到了400万。

    在这名员工看来,公司迟迟融不到资,市场上没有走出困境,入不敷出,暴雷是迟早的事情,只是走的很不体面。

    提到难有融资,这位员工称可能与一位投资人有关。他表示这位投资人因为某些原因和公司打官司,闹得很不愉快,受此影响,融资变得更加困难。

    三言财经查询发现,2021年影创确实与公司的一名股东有多起诉讼和仲裁案件,涉及财产保全、股东知情权纠纷、公司决议纠纷、民间借贷纠纷。

    其中股东知情权纠纷的法律文书中提到,该股东曾从影创财务负责人处得知,影创经营业绩存在严重虚报的情况。

    在民间借贷纠纷中,曾提到该股东是此前是影创的第二大股东,同时担任公司的董事、总裁。2018年下半年,公司出现资金困难,该股东将数十万资金借给公司发放员工工资。

    三、一边是元宇宙裁员潮,一边是高薪招人,其实并不矛盾 事实上,自从Facebook改名Meta押注元宇宙后,元宇宙瞬间成了风口,这也难怪如此多的公司都爱蹭点元宇宙的热点。

    而像影创这样公司,转型元宇宙更是顺理成章。在元宇宙的世界里,VR正是其中一个大的切入点。

    据央视财经报道,自去年开始,VR虚拟现实行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21年,VR头戴式显示器的全球出货量达1095万台,突破年出货一千万台的行业拐点,今年一季度,VR头显保持热销,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了241.6%。

    而在国内,VR行业的热度也正在逐渐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VR市场零售额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81%,

    风口之下,这两年元宇宙人才吃香,受到追捧,人才流动也加快。在招聘平台,元宇宙研发总监的月薪甚至达到10万。

    但今年元宇宙的老大哥Meta则开始缩减招聘、计划裁员。

    今年5月,Meta曾宣布暂停某些部门的招聘。7月初,又有报道称Meta取消了硅谷总部的后勤服务外包合同,导致数百名工人下岗。

    扎克伯格也表示,Meta下调了2022年工程师目标数量,从原先的10000名缩减到6000-7000,砍掉了超3000人的招聘计划。

    此外还有报道称,Meta预计今年将最多裁员10%。

    一边是裁员,一边是高薪招人,看似矛盾,其实不然。风口效应仍Meta这类的企业想要快速占领行业高地,但大环境不再允许这样的冒进方式。

    像影创这样追逐风口的中小公司更是数不胜数,他们没有大公司的雄厚实力,有时候断臂求生看起来也像是生死大劫。

    风口之下,大家都想冲一波,但是死掉的是绝大多数。大量曾因元宇宙股价暴涨的概念股迎来暴跌;NFT热潮退去,不少巨头退出;元宇宙炒房泡沫破裂……

    在消费市场,线下VR店运营情况不容乐观,不少网友反映冲了会员,店却突然倒闭了。

    目前,元宇宙还是在初级阶段,没有现象级的爆发应用,也不够普及,还是小众消费。

    不过在风口中,人才却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

    上文中的那位爆料员工在离职前就找好了下家,他表示自己收到了圈内多家offer,最终选择一家相对稳定的。

    对于元宇宙,他这样看:

    元宇宙,最重要的是应用场景和需求。一个技术脱离了实际场景,不管噱头多高级,都是空中楼阁。

    正面例子有很多,VR类游戏,这抓住了高端游戏玩家的需求。比如半条命alyx VR这款游戏的诞生,吸引了很多玩家,带动了VR头戴设备的销量。绝大多数购买VR头盔的都是因为这个游戏。

    还有VR观影,这也是一部分需求。

    类似的,爱奇艺的奇遇VR,做的挺好。PICO主打串联,可以畅玩SteamVR,这也是很好的方向。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高端玩家的需求市场。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不管元宇宙怎么发展都跟他们没关系,除非元宇宙切实的解决了他的一些需求。毕竟在虚拟世界里拥有一个房,远比不上现实环境的一片瓦。

    最后他透露终于发现了影创创始人、董事长孙立的踪迹。

    原来孙立将于8月26日参加AWE Asia 世界XR产业博览会。

    影创是参展商,且排在第一位。孙立也是此次博览会的重要嘉宾,博览会首日的活动中,孙立也是也第一演讲的厂商,排在他前面的是三位活动主办方的高管。

    在讨薪群里,离职员工商量着直播弹幕讨薪。

    有员工说道,“以前看农民工讨薪觉得很遥远,怎想自己也有那么一天”。

    作者:丰收;来源公众号:三言财经(ID:sycaijing)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LDM2z6lTeFGWySPR5BeSQ

    本文由 @三言财经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灵感合集!有可能替代Dribbble和Behance的15个网站

    UI交互 2022-08-25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设计师访问 Dribbble、Behance、Pinterest 这些网站是需要借助梯子或者「机场」一类的服务来正常访问。不过最近 B...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设计师访问 Dribbble 、Behance、Pinterest 这些网站是需要借助梯子或者「机场」一类的服务来正常访问。不过最近 Behance 直接封禁中国大陆帐号,加上之前 Figma 屏蔽大陆的部分企业机构的帐号,目前设计师连浏览同行的设计作品、搜集灵感都成了问题。

    Figma封禁大疆账户!国产软件的春天来了? 就在上周六,刷微博时一条微博引起了我的关注: 这则消息很快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网友在评论质疑消息可靠性后,很快博主贴出了Figma 官方发给大疆的通稿,并表示向大疆朋友确认了消息属实。

    阅读文章 >

    Behance显示无权访问?别急,还有这些方法可以挽救!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阅读文章 >

    不过,这些著名的设计作品平台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这些年也一直有新的团队试图在不同的分野、领域中成为它们的替代品。 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北爱尔兰设计师 Paddi MacDonnell ,她搜集了 15 个同样有影响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替代 Dribbble 和 Behance 的优质网站。

    注: 如果访问不畅,需要借助梯子。

    第四波!2022年8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各位8月好!

    阅读文章 >

    下面是正文:

    网页和 UI 设计的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是是因为多数设计师都集中关注在特定的趋势上。而加剧这种趋势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推荐算法。推荐算法给设计师喂养来更多他们更加「喜好」的内容,然后逐渐陷入同质化的恶性循环。

    多年来,设计圈也一直在讨论设计的差异化,但是Behance 和 Dribbble 这样的平台则在同质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并不是说 Dribbble 和 Behance 没有价值,它们都是绝佳的设计灵感来源,但是我们作为设计师,是需要拓展设计灵感的来源,在跳脱出日常的设计当中获得打破同质化的灵感,这样对于我们自己对于设计都更加健康。

    所以,今天的这篇文章为你专门挑选了 15 个网站,它们可以用来替代 Dribbble 和 Behance 帮你在日常设计中获取灵感。

    1、Awwwards https://www.awwwards.com/

    Awwwards 是网页设计领域的顶级网站,世界上最好的网页设计,最知名的设计工作室,都会在这里发布作品。Awwwards 最引人瞩目的奖项是「每日最佳网站」,获得这项荣誉的网站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添加上相应标识,这可以说是设计圈中最高的荣誉之一。如果你正在找设计灵感, Awwwards 可能是最值得你去看看的网站之一。

    2、Admire The Web https://www.admiretheweb.com/

    Admire The Web 比起前面的 Awwwards 在网站的筛选要求上更高,几乎是最极致的网站才会被他们收录进去,如果你没有时间去仔细发现优秀的设计,那么不妨直接打开这个网站来寻找最好的设计。

    3、One Page Love https://onepagelove.com/

    这是一个专注于单页式设计设计素材和作品的网站,这个网站所整合搜集的设计作品,一部分是网页,还有一部分是 APP,如果你在寻找 APP 的页面设计,单页式网站或者初创企业的网站设计,那么这个网站是个好地方。

    4、Godly https://godly.website/

    这也是搜集优质网页设计作品的好地方,Godly 突出的地方在于它的作品展示当中加入了动态缩略图,你可以在打开网站之前快速了解这些网站本身的总体设计。另外,如果你正在找着陆页的设计,Godly 可以给你提供海量的参考。

    5、Hoverstat.es https://www.hoverstat.es/

    Hoverstat.es 同样也整合搜集了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不过和其他的网站不同,它并不经常更新,对于其中的网站也不会做过多介绍,但是终究是一个适合找参考的好地方。

    6、Siteinspire https://www.siteinspire.com/

    Siteinspire 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设计 灵感网站 ,被搜集地网站和作品被精心地划分为不同地风格,你可以借此快速找到你想要的类型。

    7、Land-book https://land-book.com/

    Land-book 可能是网上最好的网站精选合集,这些网站截屏被处理的非常用心,而且被整合为不同主题不同情绪的合集,特别适合找特定感觉的参考。

    8、Savee https://savee.it/

    Savee 是获取各类灵感的优质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它和 Pinterest 非常接近。在内容上 Savee 更偏向于摄影和艺术类设计,用它来构建情绪板是个不错的选择。

    9、UIJar https://uijar.com/

    UIJar 同样是一个精选网页类设计作品的网站,有意思的是,UIJar 当中所搜集的网站和绝大多数的其他平台有所不同,这里搜集的作品大都非常的有个性,非常适合给设计师的个人网站以及工作室作为参考。

    10、Brutalist Websites https://brutalistwebsites.com/

    如你所见,这是一个专门搜集粗野主义风格网站的网站,如果你喜欢这类风格,或者在寻找这方面的设计参考,那么这个网站就是你需要的。这里的粗野主义设计作品大都素质不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种风格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

    11、Minimal Gallery https://minimal.gallery/

    Minimal Gallery 是一个专注于极简主义风格网页作品的网站,和上面的 Brutalist Websites 一样保持专注,不过由于它和设计趋势相关,所以网站本身的生命周期可能不会太长,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要早点看。

    12、Ello https://ello.co/

    Ello 也是一个展示优秀设计师作品的平台,它在插画和艺术作品方面的品质相当扎实,另外网站中还有大量的摄影作品,在创意设计上,也非常有独到。

    13、DeviantArt https://www.deviantart.com/

    DeviantArt 是一个老牌的设计社区,这里所涵盖的设计作品类别比起 Dribbble 和 Behance 还要多,从动漫创作到古典风格的插画都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出你想要的内容。

    14、Figma 社区 https://www.figma.com/community/

    Figma 社区里面有很多用户自己上传的优秀作品,如果你能正常访问 Figma 的服务,应该就可以直接从社区当中获得其他设计师的作品,寻找灵感。

    15、Lapa https://www.lapa.ninja/

    Lapa 是一个集中了 5000 多个高品质着陆页的合集,这些网站的设计大都是直接从网站上抓取下来的。如果你没有太多时间一个网站一个网站寻找,那么直接来 Lapa 找可能是个正确的选择。

  • 灵感合集!有可能替代Dribbble和Behance的15个网站

    UI交互 2022-08-25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设计师访问 Dribbble、Behance、Pinterest 这些网站是需要借助梯子或者「机场」一类的服务来正常访问。不过最近 B...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设计师访问 Dribbble 、Behance、Pinterest 这些网站是需要借助梯子或者「机场」一类的服务来正常访问。不过最近 Behance 直接封禁中国大陆帐号,加上之前 Figma 屏蔽大陆的部分企业机构的帐号,目前设计师连浏览同行的设计作品、搜集灵感都成了问题。

    Figma封禁大疆账户!国产软件的春天来了? 就在上周六,刷微博时一条微博引起了我的关注: 这则消息很快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网友在评论质疑消息可靠性后,很快博主贴出了Figma 官方发给大疆的通稿,并表示向大疆朋友确认了消息属实。

    阅读文章 >

    Behance显示无权访问?别急,还有这些方法可以挽救!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阅读文章 >

    不过,这些著名的设计作品平台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这些年也一直有新的团队试图在不同的分野、领域中成为它们的替代品。 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北爱尔兰设计师 Paddi MacDonnell ,她搜集了 15 个同样有影响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替代 Dribbble 和 Behance 的优质网站。

    注: 如果访问不畅,需要借助梯子。

    第四波!2022年8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各位8月好!

    阅读文章 >

    下面是正文:

    网页和 UI 设计的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是是因为多数设计师都集中关注在特定的趋势上。而加剧这种趋势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推荐算法。推荐算法给设计师喂养来更多他们更加「喜好」的内容,然后逐渐陷入同质化的恶性循环。

    多年来,设计圈也一直在讨论设计的差异化,但是Behance 和 Dribbble 这样的平台则在同质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并不是说 Dribbble 和 Behance 没有价值,它们都是绝佳的设计灵感来源,但是我们作为设计师,是需要拓展设计灵感的来源,在跳脱出日常的设计当中获得打破同质化的灵感,这样对于我们自己对于设计都更加健康。

    所以,今天的这篇文章为你专门挑选了 15 个网站,它们可以用来替代 Dribbble 和 Behance 帮你在日常设计中获取灵感。

    1、Awwwards https://www.awwwards.com/

    Awwwards 是网页设计领域的顶级网站,世界上最好的网页设计,最知名的设计工作室,都会在这里发布作品。Awwwards 最引人瞩目的奖项是「每日最佳网站」,获得这项荣誉的网站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添加上相应标识,这可以说是设计圈中最高的荣誉之一。如果你正在找设计灵感, Awwwards 可能是最值得你去看看的网站之一。

    2、Admire The Web https://www.admiretheweb.com/

    Admire The Web 比起前面的 Awwwards 在网站的筛选要求上更高,几乎是最极致的网站才会被他们收录进去,如果你没有时间去仔细发现优秀的设计,那么不妨直接打开这个网站来寻找最好的设计。

    3、One Page Love https://onepagelove.com/

    这是一个专注于单页式设计设计素材和作品的网站,这个网站所整合搜集的设计作品,一部分是网页,还有一部分是 APP,如果你在寻找 APP 的页面设计,单页式网站或者初创企业的网站设计,那么这个网站是个好地方。

    4、Godly https://godly.website/

    这也是搜集优质网页设计作品的好地方,Godly 突出的地方在于它的作品展示当中加入了动态缩略图,你可以在打开网站之前快速了解这些网站本身的总体设计。另外,如果你正在找着陆页的设计,Godly 可以给你提供海量的参考。

    5、Hoverstat.es https://www.hoverstat.es/

    Hoverstat.es 同样也整合搜集了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不过和其他的网站不同,它并不经常更新,对于其中的网站也不会做过多介绍,但是终究是一个适合找参考的好地方。

    6、Siteinspire https://www.siteinspire.com/

    Siteinspire 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设计 灵感网站 ,被搜集地网站和作品被精心地划分为不同地风格,你可以借此快速找到你想要的类型。

    7、Land-book https://land-book.com/

    Land-book 可能是网上最好的网站精选合集,这些网站截屏被处理的非常用心,而且被整合为不同主题不同情绪的合集,特别适合找特定感觉的参考。

    8、Savee https://savee.it/

    Savee 是获取各类灵感的优质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它和 Pinterest 非常接近。在内容上 Savee 更偏向于摄影和艺术类设计,用它来构建情绪板是个不错的选择。

    9、UIJar https://uijar.com/

    UIJar 同样是一个精选网页类设计作品的网站,有意思的是,UIJar 当中所搜集的网站和绝大多数的其他平台有所不同,这里搜集的作品大都非常的有个性,非常适合给设计师的个人网站以及工作室作为参考。

    10、Brutalist Websites https://brutalistwebsites.com/

    如你所见,这是一个专门搜集粗野主义风格网站的网站,如果你喜欢这类风格,或者在寻找这方面的设计参考,那么这个网站就是你需要的。这里的粗野主义设计作品大都素质不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种风格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

    11、Minimal Gallery https://minimal.gallery/

    Minimal Gallery 是一个专注于极简主义风格网页作品的网站,和上面的 Brutalist Websites 一样保持专注,不过由于它和设计趋势相关,所以网站本身的生命周期可能不会太长,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要早点看。

    12、Ello https://ello.co/

    Ello 也是一个展示优秀设计师作品的平台,它在插画和艺术作品方面的品质相当扎实,另外网站中还有大量的摄影作品,在创意设计上,也非常有独到。

    13、DeviantArt https://www.deviantart.com/

    DeviantArt 是一个老牌的设计社区,这里所涵盖的设计作品类别比起 Dribbble 和 Behance 还要多,从动漫创作到古典风格的插画都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出你想要的内容。

    14、Figma 社区 https://www.figma.com/community/

    Figma 社区里面有很多用户自己上传的优秀作品,如果你能正常访问 Figma 的服务,应该就可以直接从社区当中获得其他设计师的作品,寻找灵感。

    15、Lapa https://www.lapa.ninja/

    Lapa 是一个集中了 5000 多个高品质着陆页的合集,这些网站的设计大都是直接从网站上抓取下来的。如果你没有太多时间一个网站一个网站寻找,那么直接来 Lapa 找可能是个正确的选择。

  • 网易大咖出品!从5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游戏耐玩性

    UI交互 2022-08-25
    前言 网易雷火 陈熙:游戏从诞生到上线运营,过程中都会经历无数玩法的设计和迭代,以扩充游戏内容的广度,丰富玩家的体验。本文所提的耐玩性,不包括玩法的广度...

    前言

    网易雷火 陈熙:游戏从诞生到上线运营,过程中都会经历无数玩法的设计和迭代,以扩充游戏内容的广度,丰富玩家的体验。本文所提的耐玩性,不包括玩法的广度,只讲玩法的重玩价值(游戏内容具有多次重复体验的价值),并由此带来玩家游戏时间的延长。玩家通过看似枯燥的重复体验,逐步探索到其中越来越多的乐趣,从而形成自驱的再体验行为,比如:战斗,收集,探索等等都具有此特点。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具有 耐玩性 的玩法特点,并且结合交互设计,来谈一谈当我们遇到类似内容时,可以如何通过 交互设计 的表达来进一步提升玩法的耐玩性。

    那么什么样的玩法耐玩性比较高呢?具有耐玩性的游戏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剧情开放,数值多维,玩法随机,表现丰富,自由探索。

    如何深度激活用户?试试游戏化运营设计(附实战案例) 一样的活动不一样的呈现,改版结合游戏化设计,强化视觉冲击力,重塑了活动的参与体验~ 1. 项目背景 尊享好礼活动,是针对中高频寄件用户的专属活动,根据用户过往的寄件频率和寄件量,给予不同等级的任务与相应奖励,鼓励和刺激用户寄件,以进一步提升其寄件量,进而提升寄件收入。

    阅读文章 >

    1. 剧情开放 游戏在设计剧情相关的内容时,核心就是强调世界观的代入感,真实感和玩家的参与度,为此诞生了开放式剧情和开放式结局。玩家身为故事中的一员,自己的每一个抉择都牵引着自己的命运,并推动故事的走向。这样的开放式剧情比起线性的剧情发展方式,更能让玩家从感受上体会到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现实中大部分情况一样,真实感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同时,剧情的开放意味着玩家有足够多且不同的体验内容,不同的经历和结局决定了剧情重复体验的价值,这些都很好提升了内容本身的耐玩性。

    目前很多游戏中会有开方式剧情的表现,但其中有部分可能只是感受上的开放,出于开发成本,效率等等方面的考量,玩家可以做出抉择,但大部分抉择不会影响故事的走向,只是通过表述的不同,营销一些“不同”走向的表现,但核心的剧情发展依然是线性的。当然,也有做到真正开放式剧情和开放式结局的,比如《巫师 3》。多种结局意味着不同的游戏体验,《巫师 3》中在影响结局的关键节点上往往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可能就意味着故事不同的走向。比如凯尔莫罕之战后,可以选择与希里去见皇帝还是去追杀狂猎。如果去见皇帝,若希里生存则成为女皇,如果追杀狂猎,则成为狩魔猎人。不同的选择起着对故事发展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最终一步步的选择导向了最后的结局,正如人生的抉择一样。

    ① 增强带入感

    开放剧情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很好的帮助玩家进一步沉浸于游戏的故事中,大大提升了剧情的参与度,因此在进行交互设计时,能够进一步辅助提升这样的代入感很重要。传统的设计常常通过界面来表达角色当前可以进行的选择,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剧情的功能表达,但界面切出时,也在强行将玩家从世界的氛围中拉入了 2D 的平面中,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断感。在这方面,《底特律:变人》就处理的比较好(如下图),在剧情关卡选择时,通过 3D UI 环绕角色位置的表现,大大提升了代入感,减少了界面的打断。其中镜头的运用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② 强化反馈差异

    既然玩家的选择会引起剧情的走向,那么自然也会引起角色行为,表情,神态,语言等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平时设计中经常会忽视的一点。积极的结果,消极的结果,中立的结果与与之对应的交流对象知道后所做出的反馈必然是不同的,有时候我们可能只需要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能了解对方的意思,比起大段的文字描述要直接的多。实际在平时的设计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资源的限制,或者在规划设计时可能角色的骨骼已经确定了,而无法做类似的表现优化,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表现方式辅助传递反馈,如:对话的表情图标,动图,抑或是符合当前骨骼设定的动作设计等。

    ③ 展现未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究周围世界的未知事物,是人类普遍的行为反应。禁果效应就是描述的这一现象,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却越勾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促使别人试图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现象,本质上这是人类的好奇心和逆反心在作祟。在开放时剧情中,玩家在选择的当下或许是纠结的,玩家会对所有选项抱有好奇心,这些对玩家都是未知的,但是一旦选择后,玩家就会被到来的新剧情新发展所吸引,而暂时忘却了之前的好奇,被剧情的发展推着走,直到结局。此时若结束,玩家可能永远都不会选择重来一次,或者玩家并不知道剧情的开放设定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时在设计时便可以将这种未知,或者说未解锁内容展示出来,如《底特律:变人》的剧情界面,让玩家有机会回顾自己的剧情历程,同时探索更多未解锁内容,从而激发反复体验的动力,提升整个剧情的耐玩性。

    2. 数值多维 数值的多维性设计是目前很多国产游戏非常擅长的领域。为了营造不同类型玩家适合的不同坑产,数值往往会设计一定的深度,如不同的属性类型,属性的组合,套装加成等等;也会有不同的对象集合以扩充广度,如装备,材料,符文,技能等等。

    数值的验证往往离不开战斗,而战斗就是一个具有高耐玩性的例子。玩家通过体验战斗中不同装备,技能的组合,不同类型怪物和玩家的匹配,来体会不同数值的验证与成长。多维的数值体系构建起丰富的随机性和策略性,吸引着玩家不断的重复体验。

    ① 强化反馈差异

    战斗的目的在于数值的验证和成长,验证和成长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战斗反馈获得,所以在战斗中,反馈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提升基础体验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玩家反复体验战斗的关键。目前游戏中,战斗反馈主要包括:动作,跳字,虚弱,死亡等表现。设计时强化反馈差异目的就是通过更加直观的表现,来体现角色数值的成长和变化,如战斗中不同攻击力的装备有不同的动作表现和反馈差异,或当装备升级后,其战斗表现会有阶段性差异,都是可以设计的点。

    ② 差异化外观

    用外观来体验数值的差异,是游戏中常用的设计方法。不仅仅是模型外观,在交互设计时也需要时时考虑到因数值成长来带的一些差异化的表现,比如玩家荣誉向的内容:段位,称号等可以有意识渗透到各个系统和玩法中,尤其是社交向的内容,通过向其他人的展示,进一步提升荣誉感,激励玩家持续的体验。

    ③ 差异化玩法表现

    如何让玩家在重复体验的过程中,不产生厌倦和体验疲劳,玩法表现的差异化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如吃鸡类游戏,本质就是相同的玩法机制重复进行战斗,但其在装备的设定上有着丰富的表现,使得玩家每次捡到不同的装备,不同的装备组合,不同的操作方式,手感,镜头等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体验,从而减少了重复感和体验疲劳(如下图)这也是设计时常常易于忽视的内容,通常的玩法设计中,经常会因为设计的统一性,而使得核心操作都简化成一个固定位置的按钮,从而忽略了体验的丰富性,使得装备只有外观的变化而缺少体验的差异,削弱了耐玩性。

    3. 玩法随机 玩法随机除了数值随机的部分,主要包括关卡,地图,奖励等。游戏内容的开放生成,增加游戏的复杂度,有限的游戏内容但是加上了随机,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就能产生更多内容,很好的提升了耐玩性。如《魔兽争霸》中模组化的元素,开放给玩家编辑,玩家通过地图编辑器生成自己的关卡机制,产生了无限的独一无二的可能性,而玩家之间也经常产生出制作者都难以预料的有趣互动,无疑很好的增加了游戏的耐玩性,同时也较为节约项目资源。

    Roguelike 类型也是利用了玩法的随机性而提升了耐玩性。每一次新开局游戏都会随机生成游戏场景,敌人,宝物等不同事物。而玩家的每一次冒险历程也都将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在大多数 Roguelike 游戏中,每一个角色只有一次生命,一个角色的死亡意味着玩家将终结此次旅程,这种不可挽回性最大魅力之一就在于体验每一次不同的死亡与失败,并最大努力的做好当下的自己。比如《杀戮尖塔》,每次开局不同路线的组合及提供了多种可以到达终点的路径,玩家每次房间的选择,都决定着自己要经历的关卡类型,这种随机性和不确定但又蕴藏着自己探索主宰自己命运的乐趣。

    ① 展现未知

    这部分内容与开放剧情的设计方式类似,通过展示玩家未知的关卡,场景等,激起玩家的好奇心,从而吸引玩家进行未知关卡的选择体验。并且由于玩法的开放性,未知的组合将源源不断的产生,这也是 Roguelike 类型耐玩性极高的原因。如上图《杀戮尖塔》通过展示每一局随机关卡路线以及所有未知关卡,引导玩家进行看似策划化的选择,同时在失败时也会营造一种“只是运气不好,选择不对,或许下一局会更好”的效果。

    ② 强化成功体验

    玩法的随机是鼓励玩家重复体验的正向刺激,而与期待相符的收获才是激励玩家不断体验的根本动力。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可以是珍贵奖励的获得,或者杯水一战的胜利等等都激励着玩家不断继续。所以在设计时我们可以充分展示玩家的重要奖励,或过程中的精彩表现,或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等工作量的价值体现,来强化玩家的付出和收获,强化成功的价值感;同时结合丰富的界面表现,达到视觉上的满足和分享的动力,进一步提升玩法的重玩价值。

    4. 表现丰富 这里要说的表现主要指同一种类的事物以不同的形式和外观展现,比如角色时装,抽卡,材料收集等等,各种好看的皮肤,角色层出不穷,充分满足了玩家的视觉审美和收集爱好。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收集呢?这或许源于人类的一种天性。原始社会物资匮乏,收集并存储有用的事物可以帮助人们很好的过冬。心理学研究发现,单个物件并不能激发人们的收集欲望,第二个才是开始收集的关键。于是,当各种好看的角色不断推出,再结合设定的不同属性和游戏的正向反馈,收集对有些玩家来说反而成为了终极目标,例如《原神》,《明日方舟》等。

    ① 立体化呈现

    立体化呈现就是将不同的外观与实际的使用场景相结合,展现最真实的预览效果,刺激玩家的收集欲望。同时在设计时,需要有意识的表现更有价值的预览方式,可以结合视频,放大细节,试玩等充分体现优点和完整效果。如《无尽的拉格朗日》通过预览时放大不同部位的细节展示,让玩家更加充分的了解了舰艇的设计和品质感。

    ② 有效利用资源

    在表现外观类内容时,适时的使用合适的资源是关键。有效利用资源,就是将合适的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展现。在设计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我们游戏适合的资源量,成本,以及团队的情况,及时的扬长避短,将有限的资源以最优的形式呈现出来。

    5. 自由探索 心理学家 George Loewenstein 将好奇心描述为“面对新知和自身理解之间的差距而引起的认知匮乏”。他指出,人们掌握的信息越少,越是会对未曾涉及的领域充满好奇,正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人们才会不断去探索、解谜,去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

    自由探索就是鼓励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和发现来逐步解锁游戏中未知的领域,包括玩法地图,玩法机制等。探索的动力源于人们的好奇心,本质是一种通过学习知识或信息从而获得奖励的过程。好奇心推动自主探索,因为破解未知的行为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满足潜在的期望值。在开放大世界的玩法中,玩家在世界中畅游,探索的过程逐步降低了玩家对世界认知的不确定性,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感;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物品奖励,新的挑战,成功的满足等等,这种激励显著性,是一种将人们的愿望和念想赋予奖励性刺激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提升了游戏的耐玩性。

    ① 尽可能少的 UI

    想要鼓励探索,就需要增强玩家对于整个世界的代入感和沉浸感,尽可能让玩家在心流的状态下的进行探索的体验。尽可能的减少 UI,就是在有限的屏幕内,尽可能的减少遮挡,更多的增加场景的表现,帮助玩家在获得沉浸感的同时不被 UI 的各种提示所打扰,同时也有利于团队在设计时,慎重的考量功能的布局和玩家需求,谨慎的增加 UI 的显示,毕竟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② 无边大世界

    探索的世界想要持续的进行,切换场景进入 loading 真的是太煞风景了。因此无边的大世界是鼓励探索的最佳方式,试想玩家可以在游戏中走着走着没有尽头,就像在真实的世界中一样,这才是真的探索代入感。尽管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受制于各种实现机制,没有办法做出没有尽头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营造一种没有尽头的效果。如《战神》中当主角需要进入另一个场景时,会一直向前走,直到出现传送门。环形的地形设计很好的避免了尽头感,营造一种一直往前的错觉,当然场景的设计也配合这个机制尽可能减少玩家发现重复跑动的事实。

    ③ 场景与玩法结合

    场景与玩法结合,就是要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玩家探索世界的心流,将玩法做到世界场景中,与场景产生交互,与环境产生交流,进一步减少 UI 界面的打断感,增强体验的代入感,从而鼓励玩家持续进行探索,发现惊喜与收获。如《哈利波特》的禁林玩法整体表现的是值得学习的。比起传统界面上的关卡选择按钮,点击后进行传送,禁林玩法真正做到了与场景的结合,不仅关卡产生于场景中,战场也有一种就在原地生成的感觉,巧妙的利用镜头的快速切换和场景的设计,让人感受到怪物就在前方,做到了 PVE 玩法中探索发现的强代入感和沉浸感。

    6. 相关实战中的一些经验 ① 全局思维

    在进行交互设计时,我们往往会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界面本身,而忽视了游戏的全局。全局思维就是建议大家在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充分掌握资源,包括针对于此玩法的世界关设定,当前的资源配置,功能想要传递的核心目标,以及与其他系统玩法的关联性等等。分析完所有内容后,再依据整体游戏的设计方向,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尤其是涉及世界观的包装和场景结合的部分,需要充分调研已有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玩法全重,时间节点综合考量。当然,如果是基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也需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进行场景,界面,角色,等全方位的包装,力求丰满。

    全方位的包装离不开各个职能的配合,设计时充分考量现有职能的分工以及进行的良好的沟通也非常重要哦。

    ② 前期介入

    上面提到我们需要有全局思维的意识,设计与世界观,场景,角色互相配合,自然就需要更早的介入玩法的设定,尽可能早的以设计推动其他相关内容的设计与制作是最好的,既避免了可能的返工也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进行设计发挥,做到人、环境、界面的一次性统一。

    ③ 抓住一个点做到极致

    虽然我们知道面面俱到一定不会出错,但实际 游戏设计 中,缺乏内容的节奏性,往往也会显得乏味,同时有限的资源和时间也一部分障碍。所以,与其面面具到,不如抓住一个点做到极致。当然这需要提前通过自己理解评估当前玩法在什么点做到极致是有价值的。玩法的设计既需要凸显其特色,也需要与其他玩法拉开差异化,以提供给玩家不同的体验表现,增强游戏的节奏感。

    7. 说到最后 除了提及的交互设计时需要着重设计的点,社交,情感化表现也是提升耐玩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一部分内容颇多,担心偏题,故在此不再赘述,之后有时间再和大家分享。另外,关于游戏耐玩性的部分真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内容,上文中总结的 5 点,是我基于当前经验的分析,相信随着玩法的不断创新,对玩家心理的不断深入研究,会有更多奇妙的组合出现!如果有补充的新发现,也欢迎私聊哦~~最后最后,希望所有的交互设计同学能够真正的脱离界面的束缚,从游戏本身出发,做出更多全方位体验性的棒棒的设计!我们一起加油~

    欢迎关注「网易UEDC」公众号:

  • 网易大咖出品!从5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游戏耐玩性

    UI交互 2022-08-25
    前言 网易雷火 陈熙:游戏从诞生到上线运营,过程中都会经历无数玩法的设计和迭代,以扩充游戏内容的广度,丰富玩家的体验。本文所提的耐玩性,不包括玩法的广度...

    前言

    网易雷火 陈熙:游戏从诞生到上线运营,过程中都会经历无数玩法的设计和迭代,以扩充游戏内容的广度,丰富玩家的体验。本文所提的耐玩性,不包括玩法的广度,只讲玩法的重玩价值(游戏内容具有多次重复体验的价值),并由此带来玩家游戏时间的延长。玩家通过看似枯燥的重复体验,逐步探索到其中越来越多的乐趣,从而形成自驱的再体验行为,比如:战斗,收集,探索等等都具有此特点。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具有 耐玩性 的玩法特点,并且结合交互设计,来谈一谈当我们遇到类似内容时,可以如何通过 交互设计 的表达来进一步提升玩法的耐玩性。

    那么什么样的玩法耐玩性比较高呢?具有耐玩性的游戏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剧情开放,数值多维,玩法随机,表现丰富,自由探索。

    如何深度激活用户?试试游戏化运营设计(附实战案例) 一样的活动不一样的呈现,改版结合游戏化设计,强化视觉冲击力,重塑了活动的参与体验~ 1. 项目背景 尊享好礼活动,是针对中高频寄件用户的专属活动,根据用户过往的寄件频率和寄件量,给予不同等级的任务与相应奖励,鼓励和刺激用户寄件,以进一步提升其寄件量,进而提升寄件收入。

    阅读文章 >

    1. 剧情开放 游戏在设计剧情相关的内容时,核心就是强调世界观的代入感,真实感和玩家的参与度,为此诞生了开放式剧情和开放式结局。玩家身为故事中的一员,自己的每一个抉择都牵引着自己的命运,并推动故事的走向。这样的开放式剧情比起线性的剧情发展方式,更能让玩家从感受上体会到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现实中大部分情况一样,真实感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同时,剧情的开放意味着玩家有足够多且不同的体验内容,不同的经历和结局决定了剧情重复体验的价值,这些都很好提升了内容本身的耐玩性。

    目前很多游戏中会有开方式剧情的表现,但其中有部分可能只是感受上的开放,出于开发成本,效率等等方面的考量,玩家可以做出抉择,但大部分抉择不会影响故事的走向,只是通过表述的不同,营销一些“不同”走向的表现,但核心的剧情发展依然是线性的。当然,也有做到真正开放式剧情和开放式结局的,比如《巫师 3》。多种结局意味着不同的游戏体验,《巫师 3》中在影响结局的关键节点上往往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可能就意味着故事不同的走向。比如凯尔莫罕之战后,可以选择与希里去见皇帝还是去追杀狂猎。如果去见皇帝,若希里生存则成为女皇,如果追杀狂猎,则成为狩魔猎人。不同的选择起着对故事发展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最终一步步的选择导向了最后的结局,正如人生的抉择一样。

    ① 增强带入感

    开放剧情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很好的帮助玩家进一步沉浸于游戏的故事中,大大提升了剧情的参与度,因此在进行交互设计时,能够进一步辅助提升这样的代入感很重要。传统的设计常常通过界面来表达角色当前可以进行的选择,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剧情的功能表达,但界面切出时,也在强行将玩家从世界的氛围中拉入了 2D 的平面中,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断感。在这方面,《底特律:变人》就处理的比较好(如下图),在剧情关卡选择时,通过 3D UI 环绕角色位置的表现,大大提升了代入感,减少了界面的打断。其中镜头的运用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② 强化反馈差异

    既然玩家的选择会引起剧情的走向,那么自然也会引起角色行为,表情,神态,语言等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平时设计中经常会忽视的一点。积极的结果,消极的结果,中立的结果与与之对应的交流对象知道后所做出的反馈必然是不同的,有时候我们可能只需要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能了解对方的意思,比起大段的文字描述要直接的多。实际在平时的设计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资源的限制,或者在规划设计时可能角色的骨骼已经确定了,而无法做类似的表现优化,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表现方式辅助传递反馈,如:对话的表情图标,动图,抑或是符合当前骨骼设定的动作设计等。

    ③ 展现未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究周围世界的未知事物,是人类普遍的行为反应。禁果效应就是描述的这一现象,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却越勾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促使别人试图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现象,本质上这是人类的好奇心和逆反心在作祟。在开放时剧情中,玩家在选择的当下或许是纠结的,玩家会对所有选项抱有好奇心,这些对玩家都是未知的,但是一旦选择后,玩家就会被到来的新剧情新发展所吸引,而暂时忘却了之前的好奇,被剧情的发展推着走,直到结局。此时若结束,玩家可能永远都不会选择重来一次,或者玩家并不知道剧情的开放设定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时在设计时便可以将这种未知,或者说未解锁内容展示出来,如《底特律:变人》的剧情界面,让玩家有机会回顾自己的剧情历程,同时探索更多未解锁内容,从而激发反复体验的动力,提升整个剧情的耐玩性。

    2. 数值多维 数值的多维性设计是目前很多国产游戏非常擅长的领域。为了营造不同类型玩家适合的不同坑产,数值往往会设计一定的深度,如不同的属性类型,属性的组合,套装加成等等;也会有不同的对象集合以扩充广度,如装备,材料,符文,技能等等。

    数值的验证往往离不开战斗,而战斗就是一个具有高耐玩性的例子。玩家通过体验战斗中不同装备,技能的组合,不同类型怪物和玩家的匹配,来体会不同数值的验证与成长。多维的数值体系构建起丰富的随机性和策略性,吸引着玩家不断的重复体验。

    ① 强化反馈差异

    战斗的目的在于数值的验证和成长,验证和成长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战斗反馈获得,所以在战斗中,反馈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提升基础体验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玩家反复体验战斗的关键。目前游戏中,战斗反馈主要包括:动作,跳字,虚弱,死亡等表现。设计时强化反馈差异目的就是通过更加直观的表现,来体现角色数值的成长和变化,如战斗中不同攻击力的装备有不同的动作表现和反馈差异,或当装备升级后,其战斗表现会有阶段性差异,都是可以设计的点。

    ② 差异化外观

    用外观来体验数值的差异,是游戏中常用的设计方法。不仅仅是模型外观,在交互设计时也需要时时考虑到因数值成长来带的一些差异化的表现,比如玩家荣誉向的内容:段位,称号等可以有意识渗透到各个系统和玩法中,尤其是社交向的内容,通过向其他人的展示,进一步提升荣誉感,激励玩家持续的体验。

    ③ 差异化玩法表现

    如何让玩家在重复体验的过程中,不产生厌倦和体验疲劳,玩法表现的差异化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如吃鸡类游戏,本质就是相同的玩法机制重复进行战斗,但其在装备的设定上有着丰富的表现,使得玩家每次捡到不同的装备,不同的装备组合,不同的操作方式,手感,镜头等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体验,从而减少了重复感和体验疲劳(如下图)这也是设计时常常易于忽视的内容,通常的玩法设计中,经常会因为设计的统一性,而使得核心操作都简化成一个固定位置的按钮,从而忽略了体验的丰富性,使得装备只有外观的变化而缺少体验的差异,削弱了耐玩性。

    3. 玩法随机 玩法随机除了数值随机的部分,主要包括关卡,地图,奖励等。游戏内容的开放生成,增加游戏的复杂度,有限的游戏内容但是加上了随机,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就能产生更多内容,很好的提升了耐玩性。如《魔兽争霸》中模组化的元素,开放给玩家编辑,玩家通过地图编辑器生成自己的关卡机制,产生了无限的独一无二的可能性,而玩家之间也经常产生出制作者都难以预料的有趣互动,无疑很好的增加了游戏的耐玩性,同时也较为节约项目资源。

    Roguelike 类型也是利用了玩法的随机性而提升了耐玩性。每一次新开局游戏都会随机生成游戏场景,敌人,宝物等不同事物。而玩家的每一次冒险历程也都将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在大多数 Roguelike 游戏中,每一个角色只有一次生命,一个角色的死亡意味着玩家将终结此次旅程,这种不可挽回性最大魅力之一就在于体验每一次不同的死亡与失败,并最大努力的做好当下的自己。比如《杀戮尖塔》,每次开局不同路线的组合及提供了多种可以到达终点的路径,玩家每次房间的选择,都决定着自己要经历的关卡类型,这种随机性和不确定但又蕴藏着自己探索主宰自己命运的乐趣。

    ① 展现未知

    这部分内容与开放剧情的设计方式类似,通过展示玩家未知的关卡,场景等,激起玩家的好奇心,从而吸引玩家进行未知关卡的选择体验。并且由于玩法的开放性,未知的组合将源源不断的产生,这也是 Roguelike 类型耐玩性极高的原因。如上图《杀戮尖塔》通过展示每一局随机关卡路线以及所有未知关卡,引导玩家进行看似策划化的选择,同时在失败时也会营造一种“只是运气不好,选择不对,或许下一局会更好”的效果。

    ② 强化成功体验

    玩法的随机是鼓励玩家重复体验的正向刺激,而与期待相符的收获才是激励玩家不断体验的根本动力。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可以是珍贵奖励的获得,或者杯水一战的胜利等等都激励着玩家不断继续。所以在设计时我们可以充分展示玩家的重要奖励,或过程中的精彩表现,或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等工作量的价值体现,来强化玩家的付出和收获,强化成功的价值感;同时结合丰富的界面表现,达到视觉上的满足和分享的动力,进一步提升玩法的重玩价值。

    4. 表现丰富 这里要说的表现主要指同一种类的事物以不同的形式和外观展现,比如角色时装,抽卡,材料收集等等,各种好看的皮肤,角色层出不穷,充分满足了玩家的视觉审美和收集爱好。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收集呢?这或许源于人类的一种天性。原始社会物资匮乏,收集并存储有用的事物可以帮助人们很好的过冬。心理学研究发现,单个物件并不能激发人们的收集欲望,第二个才是开始收集的关键。于是,当各种好看的角色不断推出,再结合设定的不同属性和游戏的正向反馈,收集对有些玩家来说反而成为了终极目标,例如《原神》,《明日方舟》等。

    ① 立体化呈现

    立体化呈现就是将不同的外观与实际的使用场景相结合,展现最真实的预览效果,刺激玩家的收集欲望。同时在设计时,需要有意识的表现更有价值的预览方式,可以结合视频,放大细节,试玩等充分体现优点和完整效果。如《无尽的拉格朗日》通过预览时放大不同部位的细节展示,让玩家更加充分的了解了舰艇的设计和品质感。

    ② 有效利用资源

    在表现外观类内容时,适时的使用合适的资源是关键。有效利用资源,就是将合适的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展现。在设计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我们游戏适合的资源量,成本,以及团队的情况,及时的扬长避短,将有限的资源以最优的形式呈现出来。

    5. 自由探索 心理学家 George Loewenstein 将好奇心描述为“面对新知和自身理解之间的差距而引起的认知匮乏”。他指出,人们掌握的信息越少,越是会对未曾涉及的领域充满好奇,正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人们才会不断去探索、解谜,去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

    自由探索就是鼓励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和发现来逐步解锁游戏中未知的领域,包括玩法地图,玩法机制等。探索的动力源于人们的好奇心,本质是一种通过学习知识或信息从而获得奖励的过程。好奇心推动自主探索,因为破解未知的行为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满足潜在的期望值。在开放大世界的玩法中,玩家在世界中畅游,探索的过程逐步降低了玩家对世界认知的不确定性,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感;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物品奖励,新的挑战,成功的满足等等,这种激励显著性,是一种将人们的愿望和念想赋予奖励性刺激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提升了游戏的耐玩性。

    ① 尽可能少的 UI

    想要鼓励探索,就需要增强玩家对于整个世界的代入感和沉浸感,尽可能让玩家在心流的状态下的进行探索的体验。尽可能的减少 UI,就是在有限的屏幕内,尽可能的减少遮挡,更多的增加场景的表现,帮助玩家在获得沉浸感的同时不被 UI 的各种提示所打扰,同时也有利于团队在设计时,慎重的考量功能的布局和玩家需求,谨慎的增加 UI 的显示,毕竟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② 无边大世界

    探索的世界想要持续的进行,切换场景进入 loading 真的是太煞风景了。因此无边的大世界是鼓励探索的最佳方式,试想玩家可以在游戏中走着走着没有尽头,就像在真实的世界中一样,这才是真的探索代入感。尽管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受制于各种实现机制,没有办法做出没有尽头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营造一种没有尽头的效果。如《战神》中当主角需要进入另一个场景时,会一直向前走,直到出现传送门。环形的地形设计很好的避免了尽头感,营造一种一直往前的错觉,当然场景的设计也配合这个机制尽可能减少玩家发现重复跑动的事实。

    ③ 场景与玩法结合

    场景与玩法结合,就是要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玩家探索世界的心流,将玩法做到世界场景中,与场景产生交互,与环境产生交流,进一步减少 UI 界面的打断感,增强体验的代入感,从而鼓励玩家持续进行探索,发现惊喜与收获。如《哈利波特》的禁林玩法整体表现的是值得学习的。比起传统界面上的关卡选择按钮,点击后进行传送,禁林玩法真正做到了与场景的结合,不仅关卡产生于场景中,战场也有一种就在原地生成的感觉,巧妙的利用镜头的快速切换和场景的设计,让人感受到怪物就在前方,做到了 PVE 玩法中探索发现的强代入感和沉浸感。

    6. 相关实战中的一些经验 ① 全局思维

    在进行交互设计时,我们往往会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界面本身,而忽视了游戏的全局。全局思维就是建议大家在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充分掌握资源,包括针对于此玩法的世界关设定,当前的资源配置,功能想要传递的核心目标,以及与其他系统玩法的关联性等等。分析完所有内容后,再依据整体游戏的设计方向,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尤其是涉及世界观的包装和场景结合的部分,需要充分调研已有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玩法全重,时间节点综合考量。当然,如果是基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也需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进行场景,界面,角色,等全方位的包装,力求丰满。

    全方位的包装离不开各个职能的配合,设计时充分考量现有职能的分工以及进行的良好的沟通也非常重要哦。

    ② 前期介入

    上面提到我们需要有全局思维的意识,设计与世界观,场景,角色互相配合,自然就需要更早的介入玩法的设定,尽可能早的以设计推动其他相关内容的设计与制作是最好的,既避免了可能的返工也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进行设计发挥,做到人、环境、界面的一次性统一。

    ③ 抓住一个点做到极致

    虽然我们知道面面俱到一定不会出错,但实际 游戏设计 中,缺乏内容的节奏性,往往也会显得乏味,同时有限的资源和时间也一部分障碍。所以,与其面面具到,不如抓住一个点做到极致。当然这需要提前通过自己理解评估当前玩法在什么点做到极致是有价值的。玩法的设计既需要凸显其特色,也需要与其他玩法拉开差异化,以提供给玩家不同的体验表现,增强游戏的节奏感。

    7. 说到最后 除了提及的交互设计时需要着重设计的点,社交,情感化表现也是提升耐玩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一部分内容颇多,担心偏题,故在此不再赘述,之后有时间再和大家分享。另外,关于游戏耐玩性的部分真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内容,上文中总结的 5 点,是我基于当前经验的分析,相信随着玩法的不断创新,对玩家心理的不断深入研究,会有更多奇妙的组合出现!如果有补充的新发现,也欢迎私聊哦~~最后最后,希望所有的交互设计同学能够真正的脱离界面的束缚,从游戏本身出发,做出更多全方位体验性的棒棒的设计!我们一起加油~

    欢迎关注「网易UEDC」公众号:

  • 免费开放!人人都能轻松上手的AI绘画工具DreamStudio

    UI交互 2022-08-25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为大家介绍了初代 AI 图像生成器 Disco Difussion、Dall·E 2、Midjounery,国产 ...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为大家介绍了初代 AI 图像生成器 Disco Difussion、Dall·E 2、Midjounery,国产 AI 图像生成器 Tiamat,以及 4 款由谷歌、微软等大厂推出的 AI 图像生成器 Imagen、Parti、Make-A-Scene、NUWA-Infinity。

    虽然这些 AI 图像生成器功能强大,但出于各种原因大部分都没有对完全公众开放,很多小伙伴都只有听闻却没有亲自体验过。但 AI 图像生成器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工具也总是更加令人惊喜,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款对所有人开放测试的 AI 图像生成器—— DreamStudio 。

    上期内容:

    人工智能快速出图!盘点 4 款人气超高的 AI 绘画神器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有关注 AI 绘画领域的小伙伴可能注意到,国内已经出现了能直接使用中文提示词生成 AI 图像的工具了,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我们进入 AI 绘画世界的门槛,对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阅读文章 >

    人工智能快速出图!盘点 4 款大厂出品的 AI 绘画神器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在 6 月份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有关 AI 图像工具的文章,为大家盘点了当时热门的 4 款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工具,分别是 Disco Difussion、Dall·E 2、Midjounery 和 Tiamat。

    阅读文章 >

    1. DreamStudio 简介 DreamStudio 是由 Stability AI 公司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文本-图像扩散(CLIP)模型,能根据给出的文本提示词(Prompt)生成高质量且匹配度非常精准的图像,且生成速度最快只需要几秒。

    Stability AI 的创始人 Emad 8 月 23 日在 Twitter 上宣布了 DreamStudio 对所有人开放测试的消息,表示每个人都有 200 次免费的图像生成额度,鼓励所有人使用。

    Emad 在 Twitter 上公布的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的图像

    消息一经传出,很快就有人将自己生成的图片贴了出来,风格非常多样,图片质量也很高。

    推特用户 @ChekhovEugene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ChekhovEugene

    推特用户@anessa2400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anessa2400/

    推特用户@paulshiers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paulshiers

    推特用户 @vicentstephane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vicentstephane

    2. DreamStudio 使用方法 DreamStudio 主页: https://beta.dreamstudio.ai/dream (网站无需梯子就可打开,但需要邮箱注册登录后才能使用)

    作为最新一代的文本-图像扩散生成器,DreamStudio 测试版的界面清爽干净,功能分类清晰,用来设置图像生成参数的面板也非常容易辨识,使用体验比之前纯代码界面的 Disco Diffusion 要好很多。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形的基本方法是:先在右侧面板中设置好图片的宽高、文本图像相似程度、渲染步数、数量等参数,然后在下方的文本框内输入文本提示词,点击「Dream」按钮后等待图片生成。图片显示后,点击图片中央的下载按钮即可下载。

    右侧面板部分参数概念:

    「Clg Scale」表示生成图像与文本提示的相似度,越高越像; 「Steps」代表模型的渲染步数,越高图片越精细,所需的渲染时间也越长,一般50左右就足够了; 「Sampler」表示扩散采样方式,不用的方式生成的图像效果不同; 「Seed」表示种子数,即图片中央的那串数字,在渲染时填上这个种子,可以让相同的文本提示再次生成一样的的图片。 在左侧栏的「History」里,可以看到自己生成的多种图片,并显示该图片的提示词、尺寸、种子和相似度数值,点击「Redream」可以再次生成这一图像。

    这 5 款工具,让设计师工作效率提升 200%!(八)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好久没有更新设计师效率工具了,这次依旧为大家推荐 5 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它们分别是: 超全合集!

    阅读文章 >

    3. 提示词设置技巧 想让 AI 图像生成器创作出精准高质的图像,填写准确合适的文本提示词十分重要。为了帮助大家学会如何填写合适的文本提示词,DreamStudio 在左侧栏的「Prompt Guide」里提供了一份入门指引,非常建议大家在输入提示词前仔细阅读。这里为大家简单总结其中的内容:

    不要只输入一个简单的词语(raw prompt),如 Panda(熊猫)、A warrior(战士)等,这样生成的图像会缺少美感和艺术性。 使用风格提示词能让图像更具艺术性。在提示词中加入艺术风格的关键词,如 Realistic(写实)、Oil painting(油画)、Pencil drawing(铅笔画)、Concept art(概念艺术)等;此外写实风格的提示词有多重表达形式,如[ a photo of + raw prompt ]、[ a photograph of + raw prompt ]、[ raw prompt,hyperrealistic ]、[ raw prompt,realistic ]。 使用艺术家名称让风格更具像或保持风格一致。比如想表现抽象艺术,可以使用[made by Pablo Picassoa]或者 [ raw prompt,Picassoa]。还可以同时输入多名艺术家,效果会更加有趣。 最终修饰词。在文本末尾加上的一个修饰词,使图像更符合你想要的效果。比如想要逼真的灯光,可以加上“Unreal Engine”,展现精密细节加上“4K”或“8K”,想要更有艺术性可以加上“trending on artstation”等。

    推特用户 @PastaVoxel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PastaVoxel/status/1561830819634860032 ;提示词:A beautiful hyperrealistic painting of a smiling dog, striking lighting, 8K, HDR, bloom filter

    推特用户@GalaxyP2e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GalaxyP2e/status/1561662143006912513 。提示词“ distant galaxy, by Hiroshige Utagawa, matte painting trending on artstation HQ.”

    推特用户@AirmindedAI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AirmindedAI/status/1561532391054647298/photo/1 ,提示词“a painting of a space station in the sky, concept art by Peter Elson, cgsociety, space art, sci-fi, redshift, concept art”

    除了官网的这份入门指南,大家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寻找合适的艺术家及艺术风格参考:

    ① Stable Diffusion Artist Studies

    网址: https://proximacentaurib.notion.site/e2537cbf42c34b7e9a9a4126f81dfd0d

    一个由国外网友收集建立的艺术家风格概览表,找到你喜欢的风格后在自己的提示词中加上对应艺术家的名字,就能生成类似风格的图片。

    ② Stable Diffusion prompting cheatsheet

    网址: https://moritz.pm/posts/parameters

    一个简短的提示词列表,里面列举了如果你想要实现 3D、精致细节、光照、大环境等效果,应该使用哪些关键词。

    ③ Stable Diffusion Akashic Records

    网址: https://github.com/Maks-s/sd-akashic

    一个专业的研究资料库,收集了关于模型原理、艺术风格、提示词、使用技巧和其他有用的工具,适合想深入了解文本-图像扩散模型的人阅读。

    4. 图像版权 DreamStudio 在官网里有提到使用其生成图像的版权,是基于 CC0 1.0 公共版权协议的的,即 DreamStudio 将生成图像贡献给公共领域,图像的创作者可以任意复制、修改、分发自己创作的作品,甚至用于商业目的,不需要征求任何许可。

    但像之前在介绍另一款 AI 图像生成器 Disco Diffusion 时提到的图像版权问题一样,如果你在输入的的提示词中,涉及到风格特别鲜明的艺术家或者商业作品,那么渲染生成的图像会呈现出非常相似的风格,这样自然就会涉及到侵权的问题了。如果你想将图片用于商业目的,还是要谨慎,注意规避这些潜在的风险。

    阿文对 Disco Diffusion 图片是否可以商用的看法,图片来源微博 @Simon_阿文

    堪比艺术家!被疯狂安利的 AI 插画神器 Disco Diffusion 有多强?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有关注「神器挖掘机」阿文(微博 @Simon_阿文 )的朋友,可能已经了解到他最近正在疯狂安利一款 AI 绘画神器——Disco Diffusion。

    阅读文章 >

    5. 总结 据 Stability AI 的创始人 Emad 介绍,DreamStudio 的还有很多新的功能在开发,比如使用本地 GPU、制作动画、制作 PPT 等。DreamStudio 的出现让原本神秘遥远的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变得触手可及,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这种新技术的发展活动中,也期待 DreamStudio 为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便捷实用的改变和惊喜。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推荐的 AI 图像生成器 DreamStudio,它图像生成功能强大,界面简单好用,生成速度也非常快。DreamStudio 现在开放测试,每个人都有 200 次的免费额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赶快试一试吧~

    参考资料:

    https://stability.ai/blog/stable-diffusion-announcement https://medium.com/codex/dream-studio-stable-diffusions-ai-art-web-app-tool-5687e75cc100 https://lostbooks.medium.com/stable-diffusion-dreamstudio-beta-first-look-63be36d66858 推荐阅读:

    清华出品!AI 神器 WantQuotes 让你的文案立马变高级 大家好,我是和你聊设计的花生~ 前两天刚盘点完一波人工智能在图像生成方面的超强工具,又在微博上看到了清华大学推出的一款“据意查句”的 AI 工具,可以按照你想要的意思快速查找出相关的名言、诗句、俗语等 。

    阅读文章 >

    拯救配色废!让配色效率暴涨10倍的预览神器 Palettemaker 大家好,这里是设计神器挖掘前线记者花生为您发回的实时报道 ~ 配色一直是我们设计师比较关注的话题,可能大家都收藏了很多个自动生成配色方案的网站,但会发现在网站上看着不错的配色用起来却不太行,没办法就只能再重新找,非常浪费时间。

    阅读文章 >

  • 免费开放!人人都能轻松上手的AI绘画工具DreamStudio

    UI交互 2022-08-25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为大家介绍了初代 AI 图像生成器 Disco Difussion、Dall·E 2、Midjounery,国产 ...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为大家介绍了初代 AI 图像生成器 Disco Difussion、Dall·E 2、Midjounery,国产 AI 图像生成器 Tiamat,以及 4 款由谷歌、微软等大厂推出的 AI 图像生成器 Imagen、Parti、Make-A-Scene、NUWA-Infinity。

    虽然这些 AI 图像生成器功能强大,但出于各种原因大部分都没有对完全公众开放,很多小伙伴都只有听闻却没有亲自体验过。但 AI 图像生成器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工具也总是更加令人惊喜,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款对所有人开放测试的 AI 图像生成器—— DreamStudio 。

    上期内容:

    人工智能快速出图!盘点 4 款人气超高的 AI 绘画神器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有关注 AI 绘画领域的小伙伴可能注意到,国内已经出现了能直接使用中文提示词生成 AI 图像的工具了,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我们进入 AI 绘画世界的门槛,对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阅读文章 >

    人工智能快速出图!盘点 4 款大厂出品的 AI 绘画神器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在 6 月份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有关 AI 图像工具的文章,为大家盘点了当时热门的 4 款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工具,分别是 Disco Difussion、Dall·E 2、Midjounery 和 Tiamat。

    阅读文章 >

    1. DreamStudio 简介 DreamStudio 是由 Stability AI 公司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文本-图像扩散(CLIP)模型,能根据给出的文本提示词(Prompt)生成高质量且匹配度非常精准的图像,且生成速度最快只需要几秒。

    Stability AI 的创始人 Emad 8 月 23 日在 Twitter 上宣布了 DreamStudio 对所有人开放测试的消息,表示每个人都有 200 次免费的图像生成额度,鼓励所有人使用。

    Emad 在 Twitter 上公布的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的图像

    消息一经传出,很快就有人将自己生成的图片贴了出来,风格非常多样,图片质量也很高。

    推特用户 @ChekhovEugene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ChekhovEugene

    推特用户@anessa2400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anessa2400/

    推特用户@paulshiers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paulshiers

    推特用户 @vicentstephane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vicentstephane

    2. DreamStudio 使用方法 DreamStudio 主页: https://beta.dreamstudio.ai/dream (网站无需梯子就可打开,但需要邮箱注册登录后才能使用)

    作为最新一代的文本-图像扩散生成器,DreamStudio 测试版的界面清爽干净,功能分类清晰,用来设置图像生成参数的面板也非常容易辨识,使用体验比之前纯代码界面的 Disco Diffusion 要好很多。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形的基本方法是:先在右侧面板中设置好图片的宽高、文本图像相似程度、渲染步数、数量等参数,然后在下方的文本框内输入文本提示词,点击「Dream」按钮后等待图片生成。图片显示后,点击图片中央的下载按钮即可下载。

    右侧面板部分参数概念:

    「Clg Scale」表示生成图像与文本提示的相似度,越高越像; 「Steps」代表模型的渲染步数,越高图片越精细,所需的渲染时间也越长,一般50左右就足够了; 「Sampler」表示扩散采样方式,不用的方式生成的图像效果不同; 「Seed」表示种子数,即图片中央的那串数字,在渲染时填上这个种子,可以让相同的文本提示再次生成一样的的图片。 在左侧栏的「History」里,可以看到自己生成的多种图片,并显示该图片的提示词、尺寸、种子和相似度数值,点击「Redream」可以再次生成这一图像。

    这 5 款工具,让设计师工作效率提升 200%!(八)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好久没有更新设计师效率工具了,这次依旧为大家推荐 5 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它们分别是: 超全合集!

    阅读文章 >

    3. 提示词设置技巧 想让 AI 图像生成器创作出精准高质的图像,填写准确合适的文本提示词十分重要。为了帮助大家学会如何填写合适的文本提示词,DreamStudio 在左侧栏的「Prompt Guide」里提供了一份入门指引,非常建议大家在输入提示词前仔细阅读。这里为大家简单总结其中的内容:

    不要只输入一个简单的词语(raw prompt),如 Panda(熊猫)、A warrior(战士)等,这样生成的图像会缺少美感和艺术性。 使用风格提示词能让图像更具艺术性。在提示词中加入艺术风格的关键词,如 Realistic(写实)、Oil painting(油画)、Pencil drawing(铅笔画)、Concept art(概念艺术)等;此外写实风格的提示词有多重表达形式,如[ a photo of + raw prompt ]、[ a photograph of + raw prompt ]、[ raw prompt,hyperrealistic ]、[ raw prompt,realistic ]。 使用艺术家名称让风格更具像或保持风格一致。比如想表现抽象艺术,可以使用[made by Pablo Picassoa]或者 [ raw prompt,Picassoa]。还可以同时输入多名艺术家,效果会更加有趣。 最终修饰词。在文本末尾加上的一个修饰词,使图像更符合你想要的效果。比如想要逼真的灯光,可以加上“Unreal Engine”,展现精密细节加上“4K”或“8K”,想要更有艺术性可以加上“trending on artstation”等。

    推特用户 @PastaVoxel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PastaVoxel/status/1561830819634860032 ;提示词:A beautiful hyperrealistic painting of a smiling dog, striking lighting, 8K, HDR, bloom filter

    推特用户@GalaxyP2e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GalaxyP2e/status/1561662143006912513 。提示词“ distant galaxy, by Hiroshige Utagawa, matte painting trending on artstation HQ.”

    推特用户@AirmindedAI 使用 DreamStudio 生成,图片来源: https://twitter.com/AirmindedAI/status/1561532391054647298/photo/1 ,提示词“a painting of a space station in the sky, concept art by Peter Elson, cgsociety, space art, sci-fi, redshift, concept art”

    除了官网的这份入门指南,大家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寻找合适的艺术家及艺术风格参考:

    ① Stable Diffusion Artist Studies

    网址: https://proximacentaurib.notion.site/e2537cbf42c34b7e9a9a4126f81dfd0d

    一个由国外网友收集建立的艺术家风格概览表,找到你喜欢的风格后在自己的提示词中加上对应艺术家的名字,就能生成类似风格的图片。

    ② Stable Diffusion prompting cheatsheet

    网址: https://moritz.pm/posts/parameters

    一个简短的提示词列表,里面列举了如果你想要实现 3D、精致细节、光照、大环境等效果,应该使用哪些关键词。

    ③ Stable Diffusion Akashic Records

    网址: https://github.com/Maks-s/sd-akashic

    一个专业的研究资料库,收集了关于模型原理、艺术风格、提示词、使用技巧和其他有用的工具,适合想深入了解文本-图像扩散模型的人阅读。

    4. 图像版权 DreamStudio 在官网里有提到使用其生成图像的版权,是基于 CC0 1.0 公共版权协议的的,即 DreamStudio 将生成图像贡献给公共领域,图像的创作者可以任意复制、修改、分发自己创作的作品,甚至用于商业目的,不需要征求任何许可。

    但像之前在介绍另一款 AI 图像生成器 Disco Diffusion 时提到的图像版权问题一样,如果你在输入的的提示词中,涉及到风格特别鲜明的艺术家或者商业作品,那么渲染生成的图像会呈现出非常相似的风格,这样自然就会涉及到侵权的问题了。如果你想将图片用于商业目的,还是要谨慎,注意规避这些潜在的风险。

    阿文对 Disco Diffusion 图片是否可以商用的看法,图片来源微博 @Simon_阿文

    堪比艺术家!被疯狂安利的 AI 插画神器 Disco Diffusion 有多强?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有关注「神器挖掘机」阿文(微博 @Simon_阿文 )的朋友,可能已经了解到他最近正在疯狂安利一款 AI 绘画神器——Disco Diffusion。

    阅读文章 >

    5. 总结 据 Stability AI 的创始人 Emad 介绍,DreamStudio 的还有很多新的功能在开发,比如使用本地 GPU、制作动画、制作 PPT 等。DreamStudio 的出现让原本神秘遥远的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变得触手可及,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这种新技术的发展活动中,也期待 DreamStudio 为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便捷实用的改变和惊喜。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推荐的 AI 图像生成器 DreamStudio,它图像生成功能强大,界面简单好用,生成速度也非常快。DreamStudio 现在开放测试,每个人都有 200 次的免费额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赶快试一试吧~

    参考资料:

    https://stability.ai/blog/stable-diffusion-announcement https://medium.com/codex/dream-studio-stable-diffusions-ai-art-web-app-tool-5687e75cc100 https://lostbooks.medium.com/stable-diffusion-dreamstudio-beta-first-look-63be36d66858 推荐阅读:

    清华出品!AI 神器 WantQuotes 让你的文案立马变高级 大家好,我是和你聊设计的花生~ 前两天刚盘点完一波人工智能在图像生成方面的超强工具,又在微博上看到了清华大学推出的一款“据意查句”的 AI 工具,可以按照你想要的意思快速查找出相关的名言、诗句、俗语等 。

    阅读文章 >

    拯救配色废!让配色效率暴涨10倍的预览神器 Palettemaker 大家好,这里是设计神器挖掘前线记者花生为您发回的实时报道 ~ 配色一直是我们设计师比较关注的话题,可能大家都收藏了很多个自动生成配色方案的网站,但会发现在网站上看着不错的配色用起来却不太行,没办法就只能再重新找,非常浪费时间。

    阅读文章 >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