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B软件实施落地遇窘境?可能是这五个原因

    设计动态 2022-08-29
    “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SaaS产品,在企业的实施落地过程中相信都遇到过不同的窘境,我们来拆开看看。”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了数字化探索,其中从传统软件转向SaaS产品的使用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据《2022中国SaaS市场研究及选型评估

    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还是SaaS产品,在落地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窘境,提前了解会遇到的问题,能够抵御相应的风险。作者拆解了会遇到的不同的问题,一起来看看。

    “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SaaS产品,在企业的实施落地过程中相信都遇到过不同的窘境,我们来拆开看看。”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了数字化探索,其中从传统软件转向SaaS产品的使用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据《2022中国SaaS市场研究及选型评估报告》显示,23.6%的企业用户使用SaaS产品数量在6-8个,其中协同办公、在线会议、企业邮箱、即时通讯等是公司使用频率较高的SaaS产品。在这类企业用户中,又有56.4%的企业员工使用SaaS产品。

    从数据中我们能看到效率提升类的SaaS产品较受企业欢迎,而且产品具备足够的行业通用性解决方案能力,在企业内部的落地推进使用相对较顺畅,作为企业的使用者甚至可以在未培训实施前就可以摸索熟悉使用。

    但涉及到经营管理和垂直行业类SaaS产品,使用者的上手难度就会增加,离不开SaaS厂商必要的培训实施及产品交付。这类型SaaS产品的实施成功率并不是很高(各行业有差异),从各厂商的续约率也可以反映出来。

    对CSM(客户成功经理)来讲,服务客户的阶段大致可以分为系统配置、培训指导、上线运行、售后服务、增购续费等五个环节。

    其中,从培训指导到上线运行都是CSM(有的公司会细分给实施顾问)在实施阶段的工作重点,决定了SaaS软件实施成功与否,当然也直接影响来年的续约率和续费率。

    很多SaaS厂商的实施工作就是按部就班的讲解产品培训内容,并不去关注客户是否听得懂、用得好。

    导致客户实施失败的原因常有:

    产品功能不匹配或缺陷,无法满足企业使用需求,销售人员要避免“卖火箭”式的承诺,梳子还是要卖给有头发的人 厂商在服务(实施、升级、维护、售后)上没有强有力的支持,影响产品落地,好饭也怕晚 客户自身经营问题,不可抗力等 SaaS产品实施落地难的现象,我认为客户端和厂商端都有原因,我们今天来展开讲讲。

    一、产品选型有问题 产品选型是合作的开端,客户在开始做产品选型的时候过于关注产品功能、厂商品牌、商务价格等因素,认为市场上的SaaS产品解决方案都差不多,连产品试用都不做,忽视了内部经营管理上的真实诉求以及厂商的落地实施经验(如成功案例、服务能力等)。

    客户对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评估没有做到位,加上销售人员的“过分”承诺,在销售环节就有可能导致产品选型的失误。

    客户应该在熟悉自身业务和管理流程的情况下,研究和分析问题所在,不会迷失在销售人员或售前顾问的“过分承诺”中,客观分析选型,切忌用产品功能来生搬硬套企业的管理流程。

    二、客户重视程度低 SaaS软件的成功上线使用,需要各个关联角色的共同参与,基本上都会涉及到过程管理。

    很多公司是在完成商务采购之后,“一把手”决策人指定某个人员负责后就消失了,期待软件购买之后就可以上线直接使用,过段时间后会突然冒出来问一句:为什么还没使用起来?认为是产品实施不到位,并没有从企业内部的推进配合来直接参与产品落地,效果当然是大打折扣。

    新系统上线,“一把手”有决心,但是也要认识到这可能是需要长期推进和监督的过程,尤其是缺乏信息化基础的传统企业。“一把手”参与度不够,中层管理人员推动的动力缺失,基层责任感不强和习惯未养成,很容易导致SaaS产品的实施断断续续甚至是“流产”。

    回过头来讲,“一把手”精力有限,不可能参与所有项目,那么这个指定的负责人员很重要,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能够协调内部资源,让各关联部门负责人高度重视和参与产品上线;并且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管理层和使用者。

    三、使用者操作习惯变更 经常接触产品实施和交付的朋友(或CSM团队),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客户公司的产品使用者和你讲: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话说明白你的产品是做什么的?你们的产品太复杂了,能不能做的更简单点,比我自己用Excel操作繁琐多了。

    这句话包含了几个意思:

    产品都已经购买了,但是我不知道是解决什么问题,不能在较时间内发现产品价值 和我们的业务流程不一样,感觉操作复杂,Excel才是万能的 还是以前的工作习惯好,没动力用 ToB垂直行业的SaaS系统或者传统软件,如SCM、WMS等此类软件,既然涉及到了内部和外部业务流、工作流、审批流,产品功能上必然会相对复杂,需要使用者的学习和习惯培养。

    使用者为什么会觉得复杂,有哪些原因呢?

    (1)产品功能不支持

    在业务逻辑、交互逻辑上确实设计有问题,导致产品易用度和适用度不高,影响使用体验,这个是产品问题,厂商要自己反思

    (2)切换系统时的短期工作量增加

    垂直行业SaaS或传统软件解决方案,区别于以往的Excel式管理习惯,不可避免的会复杂一些。

    举个例子,原来你卖给客户产品的时候,Excel里面记录的是“黑色水杯”,但是使用系统之后,要求对“水杯”的基础字段进行规范,可能构成“黑色水杯”的字段被拆解为“黑色、保温、儿童、水杯、500ml”等。

    规范化的过程肯定会带来短期工作量的增加。

    作为厂商也应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使用者的上线难度,如初始数据库的迁移等。

    (3)使用习惯变更

    使用者换新系统学习肯定会有适应过渡期,试想当时在使用Excel从0到1搭建表单式管理策略的时候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只是习惯了既有的流程。

    四、厂商培训环节不到位 不管是SaaS系统还是传统软件,我们进行系统培训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让客户实际学习掌握并且使用起来。

    效率提升类系统的操作场景能够满足企业的大部分需求,我们通过远程培训甚至是在线课程就可以完成培训和系统交付;

    对于经营管理和行业垂直类解决方案系统,以上培训方案不一定能满足,就有线下培训的需求,这也是很多厂商在商务洽谈环节就会收取软件实施费用的缘由之一,尽可能降低客户的实施服务成本。

    销售商务环节完结之后,交付客户给CSM(客户成功经理),CSM在了解清楚客户情况后就是做系统的基础配置,然后紧接着是产品培训(线上/线下),我们以线下培训为主来举例说明,更为直观。

    培训过程中,作为CSM接触最多的就是产品使用者。对我们的培训对象,我们也可以用一套非常快速的分类方法来做个区分,我们把企业内部使用者的画像分为:

    (1)尖子生

    自学就会,能够靠自学摸索上手。

    (2)优等生

    一教就会,能够快速学习上手。

    (3)中等生

    大部分会,多次学习后掌握。

    (4)学困生

    请家教也有学习困难,甚至抵触学习。

    CSM应该在接触客户之前,就要找交接客户关系的销售人员厘清客户的参会培训人员画像,以便于“对症下药”;

    即使是没有足够的信息依据,CSM依旧可以在一场企业产品培训下来,在和客户的互动沟通以及落地交流指导后快速甄别使用者画像。

    对于水平一般的“老师”培训,尖子生、优等生可能会快速的学习掌握和实践,中等生稍微有压力,学困生就真的是学习困难了。

    对于水平较好的“老师”,就不仅仅是对培训方案的照本宣科,在培训环节的因人而异也能够提升培训效果。

    我们要做的是培训好尖子生、优等生,让他们成为产品的“传播者”和“教学者”,带动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使用落地。

    五、厂商服务支持不到位 客户成功其实是SaaS厂商第二曲线业务增长的核心,增购续费或者客户转介绍很多来自客户成功团队的服务转化。

    产品培训、实施交付、需求跟进、产品升级、激活留存等都是服务内容,售前售后不能两张皮,也要适当注意避免“没有感情,全是技术”的服务心态。

    最后的话 SaaS的核心离不开服务,从产品选型、商务沟通、培训实施、上线交付、售后服务等长周期的服务过程中,我们有很多触点环节都在影响着产品在企业内部的落地使用。

    关于ToB软件实施落地窘境,我们讲到了产品选型、客户重视程度低、使用者操作习惯变更、厂商培训环节不到位、厂商服务支持不到位五大原因,相信影响ToB软件实施落地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上述提到的五个方面,还有很多未列举的原因也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收获。

    作者:王钰,微信公众号:钰见SaaS

    本文由 @钰见Saa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没有网红,只有真朋友:这款“无滤镜、反美颜、随机拍”的社交App,一夜爆红

    设计动态 2022-08-29
    过去几年,人们在社交网络里习惯披上厚厚的一层伪装:用滤镜、P图来掩盖真实的自我。无论是在海外的Instagram,还是中国的小红书,你都能看到年轻人们为呈现一张美照摆好Pose,调整好背景,连续拍摄好多张,之后再选一张最符合心意的照片进行P图,加一层、两层、三

    近一段时间,一款社交APP在网络上爆红,在这款社交APP中,用户只能“最真实”地呈现自己,因为它没有滤镜,也没有任何P图功能。这款社交产品,就是BeReal。本篇文章里,作者总结了BeReal这款产品爆红的原因与其发展史,一起来看看吧。

    过去几年,人们在社交网络里习惯披上厚厚的一层伪装:用滤镜、P图来掩盖真实的自我。无论是在海外的Instagram,还是中国的小红书,你都能看到年轻人们为呈现一张美照摆好Pose,调整好背景,连续拍摄好多张,之后再选一张最符合心意的照片进行P图,加一层、两层、三层滤镜再发布。

    但现在,Z时代的年轻人正在对这种社交说不。他们尝试在社交媒体上做真实的自我,交往真实的朋友。在这种浪潮下,一款被年轻人钟爱的新社交App——BeReal在过去一年爆红,霸屏iOS和安卓下载榜单,甚至被马斯克发推关注,被扎克伯格琢磨“抄袭”。

    这一切背后,BeReal只有一个宗旨——那就是真实。

    一、反精致社交App一夜爆红 BeReal在介绍里表示,BeReal是最方便的动态分享App。用户每天会接到App的即时拍照要求。他们必须在接到要求两分钟内用手机前置和后置摄像头分享自己当下的样子以及周围的环境。BeReal的独特相机功能会帮助用户同时用前置和后置摄像头拍一张照片。

    图片截图自BeReal

    在这个App中,没有任何P图功能,没有滤镜。让爱好精致发图的人更加抓狂的是,用户甚至不能多拍几张再从相册里选择,只能用App独特的相机功能拍摄和发布。整个过程中,用户只能呈现最真实的自己和当下的状态,做不得一点假甚至是修饰。同时,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BeReal会呈现拍照人的实际地点。

    除了用更真实的自我形象去社交之外,用户也可以每天看到朋友们真实的样子以及他们正在做什么。有趣的是,有的时候BeReal也会对用户发出一些有意思的挑战活动,让用户执行并且拍摄记录,分享给好朋友。

    这个App的最经典标语就是:你的真朋友。

    在这款社交App中,用户可以用RealMoji来评论和互动。每当有朋友用RealMoji给照片评论和互动,发布人就可以在锁屏上看到。每隔一段时间,BeReal还会为用户生成有趣的视频,来呈现他们真实的过往。

    BeReal同时表示,自己的设计逻辑不会让任何人作弊。例如,用户不能提前知道每天要求拍照的时间,所以没法提前有所准备。此外,两分钟的限时让人们来不及做更多布景,甚至来不及摆出一个设计好的优美Pose。此外,用户一天只被允许发布一次照片。如果不按照要求发照片,那这一天,用户也没有资格浏览好友的状态。更严苛的是,如果用户觉得一张不好看又再次重拍,也会在系统里留下记录,而这条记录也会被朋友们看到。

    于是,来不及做作的规则让BeReal平台上年轻人的分享越来越真实。虽然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年轻的用户也意识到,其实不必P图无需滤镜的照片也可以很有意思。

    这种社交App可能会让用户上瘾,会让用户感到真实,但它不会让任何人一夜成名。“如果您想成为网红请继续使用TikTok和Instagram。”BeReal的介绍里这样写道。可以说,在这个真实的社交世界里,没有网红,只有真实的朋友。

    这种毫无准备的真实让人着迷,有时也让人慌张。

    有用户在Twitter上放出自己的BeReal照片。他们利用双摄像头同时拍照的功能让自己和舞台上的偶像轻松同框,

    图片截图自Twitter,版权属于原作者

    他们在两分钟内不得不让全世界和自己一起感受家里着火的慌张错乱,

    图片截图自Twitter,版权属于原作者

    有时两分钟内拍照的通知来得不是时候,他们甚至会尴尬的拍下自己上卫生间的窘况。

    总之,真实的世界总是要多丰富有多丰富。

    二、法国年轻人的“不浪漫”创业史 和不少风靡全球的社交App来自于硅谷不同的是,这款反精致社交App的创始人是位法国人。作为BeReal的创始人之一,AlexisBarreyat曾经在法国知名的免费编程学校School 42学习编程。这所学校是一家非盈利的免费教育机构,由多位法国富商共同赞助创立,旨在普通人中普及编程教育。

    从这个免费项目学习两年多毕业后,Alexis加入了GoPro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团队,担任GoPro媒体制作职位接近三年。离开GoPro后,他决定在法国和另一位来自巴黎的联合创始人Kevin Perreau一起创业,于是便有了BeReal这个社交媒体平台。

    目前,根据Business Insider的报道,BeReal正在进行B轮融资。这轮融资基本确定将由Yuri Milner的DST Global领投。这一轮融资结束后,这家创立仅两年多的公司估值将超过6.3亿美金。此前,其A轮融资的领投方为a16z。DST Global同样参投了其A轮融资。其上一次融资估值仅为1.5亿美金。

    不过,虽然它很早就被法国年轻人接受,但直到今年,这款社交App才在美国年轻人中突然风靡爆红。根据Business of Apps的统计,BeReal的月活用户已经从2021年7月的92万人上涨到今年7月的2160万人。甚至连Elon Musk也发现了它,在Twitter上表示这款App的下载量排名正在超越Facebook、Instagram和TikTok,成为iOS社交类下载榜单前五名。

    图片截图自Twitter,版权属于原作者

    除了被马斯克关注外,这款App也受到了扎克伯格和Meta的关注。在其突然爆红后,Meta旗下的Instagram已经迅速做出反应——决定“抄”下这个功能,甚至已经到了内测阶段。

    近日,《财富》等媒体均报道表示,Instagram正在尝试将这款社交产品“克隆”成为自己的一个新功能。

    爆料人Alessandro Puluzzi甚至在个人Twitter上放出了Instagram正在内测的双摄像头同时拍摄的功能截图。据他介绍,这个功能和BeReal几乎一模一样,也会向用户每天不定时发送拍照通知,要求他们在两分钟内拍照,不能修图加滤镜,只能直接发布在Instagram上。

    图片截图自Twitter,版权属于原作者

    很快这个消息也被Engadget证实,并表示这款新功能已经被Instagram内部命名为坦诚实挑战(Candid Challenges)。一位Instagram发言人确认了这个内测正在进行,但是并不愿意提供更多细节给媒体。

    虽然不知道Instagram是否能够成功用这个新功能吸引年轻人,但确定的是,BeReal这款App的爆红让整天高喊着进军元宇宙的扎克伯格,又开始焦虑了。

    作者:Lianzi,编辑:VickyXiao;公众号:硅星人(ID:covricuc)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wfNPHl0APG3mQTua86x0w

    本文由 @硅星人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抖音、快手,开始搭“货架”做商城

    设计动态 2022-08-29
    顶部和底部,是几乎所有手机应用的黄金资源位,和新功能的试验田。 入口已被常态化置于顶部“右侧第二位”的抖音商城,几个月前还在顶部、底部之间反复变动,以试验出最佳的用户习惯。「电商在线」观察发现,部分用户的快手App顶部“居中”位置,如今也出现了一个“商城”入口

    短视频平台们正在电商赛道上不断加码,比如在“货架”上的运作选择,就是其在电商业务上的进一步探索。那么短视频平台们为什么选择加码“货架”?本质上还是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流量运转模式。本篇文章里,作者就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

    顶部和底部,是几乎所有手机应用的黄金资源位,和新功能的试验田。

    入口已被常态化置于顶部“右侧第二位”的抖音商城,几个月前还在顶部、底部之间反复变动,以试验出最佳的用户习惯。「电商在线」观察发现,部分用户的快手App顶部“居中”位置,如今也出现了一个“商城”入口——此前,快手商城被埋藏在首页弹出栏里的二级入口。

    抖音、快手,曾先后切断与淘宝、京东的合作,转而自建供应链。随着货品池初具规模,二者都基于搜索、推荐、商品分类、营销活动等电商平台惯用的区块,搭建起了商城货架,并先后将商城从幕后推到了台前。如今,在发布2022年中期财务报告后,快手管理层表示,还将加强对搜索框、猜你喜欢等泛商城产品的建设。同时,据悉抖音电商的行业运营,未来也将分为内容业务、货架业务两条线。

    直播电商加码货架,意欲何为?其实过去几年里,短视频平台对电商业务做出的所有尝试,都可以归结为两件事:提升“货找人”的效率,培养“人找货”的心智。

    前者增长承压。后者,或许更接近平台当下的重心。

    一、淘、抖、快,各自的商城 抖音、快手的商城设计,应该借鉴了久经验证的淘宝商城的架构。

    左快手、中淘宝、右抖音,三者结构趋于一致

    顶部菜单,中间品牌、直播等四宫格板块,下方信息流

    布局、结构大同小异。不论是命名为“品牌补贴”还是“品牌馆”,是“芭芭农场”还是“抖抖果园”,首页营销产品,也基本换汤不换药。

    但被推荐到首页的商品,及背后的算法逻辑,有所差异:主做电商直播的抖音、快手,商城的信息流中,直播间的占比较高。淘宝首页,短视频、单品出现最多;抖、快根据用户的内容观看、商品消费历史进行推荐。淘宝的推荐,更多参考点击、收藏、加购等消费行为。

    单品、店铺、商城,这是电商货架的纵向结构。商城之下,店铺基于平台各自的特色,也有差异化的设计:主打“信任”的快手,品牌旗舰店首屏的上半部分,着重强调“回头客推荐指数”;抖音的品牌旗舰店,直播间入口占据了首页半屏的空间,这和淘宝的“店铺二楼”版块比较接近;而淘宝,店铺主页设置有直播、商品、会员、动态、分类这五大区块,业态更均衡、精细。

    左淘宝、中抖音、右快手

    随着直播成为店铺标配,直播间在店铺的入口也越来越强势

    二、短视频平台,为什么要“搭货架” 最新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快手电商GMV(商品成交总额)为3662.49亿元人民币,同比去年的2639.57亿元,增速可观。但在平台流量的增长,商业与内容的平衡上,依然有不小的挑战。

    运营参数层面,快手近半年的平均日活跃用户(DAU,以下简称“日活”)来到了3.464亿,每位日活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为126.6分钟,同比2021年增幅不小,但环比一季度,趋于停滞。业界普遍将“平均日活×日均使用时长”作为“平台流量”的计算公式,可见,快手已面临一定的增长瓶颈。

    快手的运营参数:同比增长,环比失速

    这是整个短视频行业的焦虑,快手的境况,也可作为许久未公布GMV、日活、用户时长等数据的抖音境况的参考。“平台流量×商业化渗透率”,一般作为商业化流量规模的评估公式。

    其中,“商业化渗透率”主要是电商直播间、带货短视频、信息流广告等在原生信息流中的出现频次。业内预估目前抖音商品、广告的渗透率已超过15%,刷7条视频,基本就会出现1条电商、信息流的广告。考虑到用户体验,商业化或很难进一步渗透。抖、快两大内容平台,能输送给电商业务的流量,接近触顶。

    狂奔多年后,抖音、快手需要思考如何面对“失速”。此时仅针对电商业务,有两种破局思路:做大既有流量的交易效率;寻找电商流量的新增长。

    关于“交易效率的提升”,财报后电话会上,快手CEO程一笑称将用算法着重提升人货匹配精准度;加强用户对个性化需求的探索;在商品层面,正在补足商品参数、详情的刻画。

    而在用户感知最为明显的App首页,将商城置于顶部的一级入口,是快手对找寻“电商流量新增长点”所做出的努力——短视频电商平台过去基于流量、算法,主打“货找人”模式,但随着流量、推荐效率见顶。如今开始寄希望于打造一个单独的场域,培养用户“人找货”的心智,让电商业务实现流量的自我生产与流转。

    三、搭建商城,为了“私域” TMT(电信、媒体和科技)业内人士“王新喜”曾撰文称,兴趣电商是激发冲动消费,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购物只会偶尔冲动,不会长期处于冲动的状态。因此,理性、刚需性消费才是常态。

    刚需、理性消费的背后,是大量的主动搜索行为。淘宝上的搜索,即是最大、最典型的“人找货”流量,也是短视频平台们所觊觎的。将平台流量导入商城,大规模推动用户主动搜索、浏览商品,是抖、快培养“人找货”心智的第一步。

    一级入口能为商城灌注的流量十分可观。以同样作为一级入口的招聘业务“快招工”为例,据快手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日活跃用户数量为2.5亿人。

    但流量能否真正培养出“心智”,仍有待观察。

    当交易回归到“人找货”,尤其涉及购买消费电子、美妆等单价较高的单品时,供应链质量、售后、物流、信任体系等,才是平台们比拼的核心竞争力。而在这些方面,对比淘宝、京东,抖、快电商仍有一定差距。最直观的案例是,目前抖、快商城力推的iPhone、飞天茅台等尖货,基本源自第三方供应链。反观淘宝、京东,早已实现了品牌旗舰店或官方授权自营。

    有数码商家解释:“像苹果这样的品牌,目前入驻了淘宝,然后京东有自营,一般就没有意愿去入驻其它电商平台了。因为淘宝、京东,加上它自己的线上线下门店,已经能基本完整地覆盖全体意向消费者。光这几个平台,每次上新都已供不应求,何必继续扩大入驻。”

    抖、快商城内的顶级尖货,仍主要源于第三方经销商

    今年上半年,快手的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包含品牌广告、效果广告、直播电商广告、短视频电商广告等)同比增长20.72%,达到223.57亿元;其它服务(包含电商业务)同比增长25.18%,至39.96亿元;每位日活跃用户平均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为64.5元,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这三项数据的增速,都相对落后于同比增幅接近40%的电商业务GMV,以及公域电商直播GPM(每千人下单总额)。

    这背后反映的,是“货找人”模式下货币化率(电商行业的货币化率=营业收入/GMV)偏低,即GMV的增长,没能很好地驱动营收规模的增长。具体来看,这事关退货率、复购率,以及直播电商中存在的更多的“分佣方”。

    以“分佣”举例,“货找人”的整条交易链路中,额外有电商主播、达人的参与,平台和品牌能够分享的利润,需要先行扣除佣金、坑位费等。比如头部主播的佣金率普遍在20%-30%之间,单个坑位费也在数万元不等。同时,对比更具确定性的“人找货”,“货找人”订单退货率略高,复购率偏低,也是行业普遍承认的事实。

    所以抖音、快手加码商城,推进“人找货”,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用更具确定性的消费行为,拉高平台整体的订单质量。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一篇8月15日的公众号文章中,曾说到:“在东方甄选热闹的背后,也是我们对于农业和生活用品产业链以及供应链的更长远布局。毕竟,基于外部的平台所建立起来的热闹的商业模式,是有很强的脆弱性的,要夯实长期发展的基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公域流量缺少安全感的,不止“东方甄选”一家。此前,包括辛巴在内的一些头部主播、机构都曾尝试过用公域为自建私域引流,打造更长期经营的阵地。只是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交个朋友”直播间在2020年注册了一家名为 “尽微供应链”的公司,提供品牌代运营、货品供应链、直播培训和直播基地服务,尝试成为电商直播掘金中的“卖铲人”,用多元化的业务,对冲依赖公域流量的电商直播本身的不确定性。

    此时再来看抖音、快手推出商城,不难发现,短视频平台同样希望通过商城,为品牌搭建一条与消费者连接的新通路——品牌可以通过积累店铺粉丝、搭建品牌会员体系、孵化社群等方式,建立起自己的私域。

    “抖、快电商过去是强公域逻辑,品牌带货能做的主动动作很少,除了选品,就是投流。现在提供一个商城,应该是‘公转私’的用意。但培养私域成本也很重,供应链,营销、社群等等,需要比拼的是一整套班底。”信息流广告运营何明对记者解释。

    四、内容和电商,究竟能否协同 短视频平台们目前在做的所有尝试,可以理解为打造一个集长短视频、社交、电商、求职于一体的超级APP。超级APP的基础在于业务协同,彼此促进。不过目前看来,抖音、快手最核心的两项业务,内容、电商之间,似乎没有很好的化学反应。

    以抖、快的商城举例,搜索“短袖”匹配到的单品,大多还没有配套商品短视频,也没有进入品牌在播的直播间。

    短视频平台的“货架”所提供的,还是偏传统的详情页。这背后反映的,是所谓的内容电商的尴尬:短视频平台拥有优质的内容供给,但这方面能力突出的网红达人,往往不具备供应链能力,所以变现多通过品牌广告、效果广告,带货则偏生硬。此前靠拍摄农村生活走红的张同学,带货农产品的成绩并不理想。

    而具备供应链能力的品牌,大多是选品、找主播、开直播这样简单粗暴的带货逻辑,缺乏做内容的意愿和动力。所以平台高涨的GMV背后,更多还是内容造流量,电商消耗流量的简单逻辑,彼此偏割裂。

    何明称,“协同需要业务的底层具备统一性。比如支付宝几乎所有的业务,都基于支付心智。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底层都是社交心智,美团就是做关于本地生活服务的一切。统一的心智,才能让多业务之间彼此联系、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兴趣、信任,是抖、快给内容、电商之间抹上的粘合剂,但目前来看,粘的不算牢。”

    可见,业务协同的平台,好比一颗大树扎牢根,然后开枝散叶。但如果难以协同,平台就只好再种一棵树。当抖音、快手一致地前置商城入口,培养用户主动购物的习惯,强调对“人找货”的投入时,也许是平台意识到,电商和内容之间的化学反应很难,与其彼此消耗,不如新造一个货架,然后更独立地去运作。

    同时,换一个角度来看,当短视频平台们将存在逾二十年的“货架”,作为未来重点运作的项目时,这个选择在当下其实也不令人意外——如今的消费者,对主动营销行为抱有警惕,而一个安静地立在那里的货架,可能更让人有好感。

    作者:沈嵩男;编辑:斯问

    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见锐度、见洞察,聚焦互联网和新商业的创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电商在线 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设计灵感去哪找?5个FWA上屡次获奖的工作室推荐

    UI交互 2022-08-29
    FWA 自 2000 年起开始收录全球最优秀的网站作品,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权威性的网站评奖平台,今天给大家推荐5个在 FWA 屡次获得奖项的设计工作室。

    大家好哇~这里是和大家一起进步的南清音~

    最近天气真的热到离谱,明明立秋了还能飙升到 40℃以上,大家的灵感之泉有没有被这炎热的天气给烤干呢?如果有的话,巧了!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5个设计工作室,看看他们的作品,让我们灵感源源不断~

    FWA 这个网站,对于做设计的大家来说肯定都不会陌生,它自 2000 年起开始收录全球最优秀的网站作品,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权威性的网站评奖平台,能受到他们的青睐,几乎是所有设计人的梦想。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 5 个 设计工作室 ,就是在 FWA 屡次获得奖项的~

    边玩边学第三弹!!5款提高审美还能放松身心的小游戏推荐 大家好呀~这里是和大家一起进步的南清音~最近几天看到“糖豆人免费”的消息冲上热搜,借此机会,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摸鱼必备放松身心的小游戏!

    阅读文章 >

    1. Media.Monks 「网站直达」 https://media.monks.com/ (每个项目链接都自带预览图哦~)

    Media.Monks 是一家全球性的创意制作公司,他们在 FWA 上面获得了 309 个奖项,和很多的公司有过合作,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奥利奥、依云矿泉水等等,现在我就来给大家来感受 Media 工作室的优秀作品,供大家参考~

    The Thread: https://media.monks.com/case-studies/thread

    这是 Media.Monks 为 Epic Games 的 Unreal Build 现场直播制作一部沉浸式动画。这个名为《The Thread》的影片完全是用虚幻引擎制作的。

    Media.Monks 集成了 Niagara 粒子系统,以便在引擎内创建和调整视觉效果。通过实时技术,证明了虚幻引擎将现实和娱乐融为一体有着无限可能性。

    下面是 Media.Monks 与奥利奥合作的项目,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进行查阅哦~

    网站链接: https://media.monks.com/case-studies/oreo-virtual-production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 Media.Monks 工作室的项目,大家可以戳下面的链接进行查看

    网站链接: https://media.monks.com/work-inventory

    2. UNIT9 「网站直达」 https://www.unit9.com/ (点开之后整个页面背景是视频)

    UNIT9 是一家 21 世纪的制作公司。他们帮助机构和品牌通过电影、网络、手机、游戏、虚拟现实和新生技术创造人们会记住的体验。他们在 FWA 上面获得过 288 个奖项,比如我们熟知的可口可乐、Netflix、耐克等等。

    进入页面之后,点击左上角三根横杠的按钮,你就会看到各种分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分类点进去,就会显示该分类里面的全部设计案例,选择一个点进去就好啦~

    The Met Unframed: https://www.unit9.com/project/the-met-unframed

    UNIT9 通过模糊物理和虚拟之间的界限,制作出一个独特的体验,使用户和艺术爱好者能够被带入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心。UNIT9 利用 AR 和沉浸式 360 环境,重新创建了一个真实的、按比例复制的大都会博物馆标志性空间,让大家更深入地进入艺术世界,探索艺术的美妙。

    足不出户看展览!16个在线博物馆免费参观(附超多可商用素材) 近几年,全球无数图书馆、美术馆和博物馆都逐渐将馆藏数字化,透过各种渠道开放到网络上,提供给需要的使用者在线浏览或下载使用,让我们不用亲自飞到几千公里外就能坐在计算机前仔细观赏,更重要的是有些素材可在下载后再利用,对于创作者来说也省去重新制作的时间。

    阅读文章 >

    下面是 UNIT9 和华为之间的合作,他们利用 AI 将北极光转变为音乐,赋予了每一个北极光独特的音乐。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探索一下~

    网站链接: https://www.unit9.com/project/huawei-sound-light

    3. Stink Studios 「网站直达」 https://www.stinkstudios.com/ (全是炫酷的视频哦~)

    Stink Studios 是一家创意广告和数字体验公司,在品牌和数字客户体验之间游刃有余,在 FWA 上面获得了 152 个奖项,包括和腾讯、路虎的合作。

    Riot Games: https://www.stinkstudios.com/work/riot-lcs

    Stink Studios 与 Riot Games 合作,为其进行一次品牌重塑。他们和 Riot Games 的创意团队紧密合作打造了一个新的品牌印记,参考了召唤师地图、联赛奖杯、指纹、火焰,当然还有 LCS 字母的图案。

    从这个标记中,Stink Studios 建立了一个图形系统,每一块都构成了 LCS 新故事的一部分。

    下面是 Stink Studios 与腾讯合作的项目,利用 AR 技术,让世界各地的微信用户看到长城上的月 亮。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探索一下~

    网站链接: https://www.stinkstudios.com/work/tencent-moonments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 Stink Studios 工作室的项目,大家可以戳下面的链接进行查看

    网站链接: https://www.stinkstudios.com/work

    4. Resn 「网站直达」 https://www.resn.co.nz/ (鼠标按住不动会有炫酷的小游戏哦~)

    Resn 是一家数字创意机构。他们擅长用互动体验感染用户,让他们感受到其独特的技术。他们在 FWA 上面获得了 131 个奖项,并且和亚马逊、阿迪达斯都有合作。

    Making Maisel Marvelous

    大家应该都看《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吧?Resn 与亚马逊合作,通过展示创意和制作过程来庆祝这一热门电视剧的最新一季。Resn 通过拍摄 2D 图像将它们投影到 3D 的环境之中,将每一章的图形和照片分层,展示了该节目之前未发布的内容。

    Resn 还和 GTB 上海合作,通过跟踪手机的运动收集数据,分析运动路径等,让用户通过像使用玩具野马一样使用手机,感受小时候的乐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下面的链接里面探索一下~

    网站链接: https://www.resn.co.nz/#!/work/mustang/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 Resn 工作室的项目,大家可以戳下面的链接进行查看 ↓ ↓ ↓

    网站链接: https://www.resn.co.nz/#!/work/all

    5. Hello Monday 网站链接: https://www.hellomonday.com/  (搭梯子访问)

    Hello Monday 在 FWA 上面获得了 126 个奖项,并且和谷歌,乐高等都有着合作~

    Star Atlas: https://www.hellomonday.com/work/staratlas (搭梯子访问)

    Hello Monday 与 Star Atlas 的团队合作,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数字体验,建设了一款 3A 级空间探索战略游戏和区块链驱动的虚拟元空间,为游戏的推出创造热点。

    在游戏主页上有一个银河系的入口,它将会把用户拉入《星际争霸》的元宇宙。用户可以滚动浏览介绍游戏传说的各个章节,由于受到《星际迷航》世界的启发,飞船和行星的 3D 视觉效果还能在和用户之间产生视觉互动。导航结构的灵感来自太阳系。

    Hello Monday 经常与谷歌合作,创造许多有趣的项目,比如开发了一个专为儿童设计的虚拟空间。感兴趣的话,可以来下面的链接里面探索一下~

    网站链接: https://www.hellomonday.com/work/google-kids-space-illustrations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 Hello Monday 工作室的项目,大家可以戳下面的链接进行查看

    网站链接: https://www.hellomonday.com/work (搭梯子访问)

    好啦,今天的推荐就到这里啦,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呀~

  • 一个网站8种工具!一站式在线配色网站 Color Designer

    UI交互 2022-08-29
    今天继续为大家推荐另一款好用的在线配色神器 Color Designer,它聚合了色卡生成、渐变色卡、图片提取颜色、图片提取色卡、随机配色等 8 种用途,功能全面实用,让配色方案的生成更加简单快捷。

    大家好我是为你们推荐实用设计神器的花生~

    上一次为大家推荐了 配色神器 ——Palettemaker,它能实时将生成的配色方案呈现在UI、插画、海报等设计模板上,让设计师对配色效果有直观的预览,以此调整完善配色方案。

    拯救配色废!让配色效率暴涨10倍的预览神器 Palettemaker 大家好,这里是设计神器挖掘前线记者花生为您发回的实时报道 ~ 配色一直是我们设计师比较关注的话题,可能大家都收藏了很多个自动生成配色方案的网站,但会发现在网站上看着不错的配色用起来却不太行,没办法就只能再重新找,非常浪费时间。

    阅读文章 >

    今天继续为大家推荐另一款好用的在线配色神器 Color Designer,它聚合了色卡生成、渐变色卡、图片提取颜色、图片提取色卡、随机配色等 8 种用途,功能全面实用,让配色方案的生成更加简单快捷。

    Color Designer 网站直达: https://colordesigner.io/

    1. 调色板功能 Palette Generator Color Designer 的调色板功能非常全面,功能灵活便捷,主要包括以下 4 种:

    ① 便捷的色彩选择。 在主页顶部的「Swatches」有预设的7个主题色系供用户选择,「Color Picker 」内可以修改颜色,「Mass Editor」内是配色方案中5个颜色的十六进制数值。

    ② 预设配色方案。 网站提供了60多种配色方案,按不用色彩主题分类,入口在顶部的Color Palettes。选中一种配色方案后,可以点击调色板中间的小图标对颜色进行编辑。

    ③ 自动生成同色系明暗颜色。 定好一个主色后,网站会自动在「Tints」内显示同色系亮调色,在「Shades」内显示同色系的暗色调,在「Tones」内显示不同饱和度的颜色,颜色数量范围为1~ 40个,对UI设计来说尤其方便。

    ④ 和谐配色方案。 网站提供多种和谐配色方案,如互补色、三角、分割互补、正方形等。

    2. 渐变色生成器 Gradient Generator 网站会根据用户选定的 2 种颜色,生成 1-40 种中间的渐变色。每个颜色都会给出十六进制色值、RGB 和 HSL 色值,点击即可复制;点击 2 种主色的色板可以修改颜色。

    3. 色彩混合器 Color Mixer 色彩混合器非常好玩,能显示不同颜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后,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我们可以自己修改和增减颜色,色块下方的加减号可以修改该颜色所占的比例,调色板图标用于改修颜色,垃圾桶图标可以删除颜色。

    4. 色彩名称查询 What color is this? 用数值表示色彩虽然准确,但也冰冷无趣。但在 Color Designer 你可以查询到一个色彩在 PANTONE、NTC、HTML 等不同色彩体系汇总的命名。比如#7CFC00 在 HTML 中为 Lawngreen,在 PANTONE 中的命名为 Electric Lime。

    5. 颜色格式转换 Color Converter 支持 5 种颜色格式的任意互相转换,包括 RGB、HEX、HSL、HSV 和 CMYK。

    6. 提取图片配色方案 根据上传的图片,自动提取颜色生成配色卡。颜色数量在 1-20 个,生成后每个颜色都有十六进制数值,可以一键复制。

    7. 提取图片色彩 上传图片后,我们可以使用取色框提取图片中任意一部分的色彩值,提供 HEX、RGB 和 HSL 三种颜色格式。

    8. 随机颜色生成器 可以自动生成一组毫无规律的配色方案,分为完全随机和自定义(Custom Settings)。在自定义中,我们可以先设置一个主题色和色调倾向,然后网站就能生成的一组特定色彩,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配色灵感工具。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推荐的配色网站 Color Designer,里面包含了生成配色方案、生成渐变色、根据图片提取颜色和配色、颜色格式转换等 8 种工具,此外还提供 Figma 和 XD 插件,非常适合在 UI 设计和矢量插画中使用。

    喜欢这个神器的小伙伴记得点赞收藏,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朋友 。如果你有关于本文或者设计的相关疑问,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会第一时间为大家解答 ~

    推荐阅读:

    配色找不到感觉?这个PCCS色彩体系帮你从根本上解决(三) 大家好,我是和你聊设计的花生~ 之前向大家介绍了 PCCS(日本色彩研究所配色体系),它是目前全世界最常用的色彩体系之一,能帮助我们了解色彩要如何使用才更方便,以及如何搭配色彩才更和谐更好看。

    阅读文章 >

    配色被说不好看?高手这160种配色方案直接拿去用! 颜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件设计作品的调性和美观性,要想抓准一件设计作品的调性,选择一个合适的色彩搭配组合尤为关键,为此,葱爷花两天时间整理了 19 大设计调性,多达 160 种配色方案,赶紧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吧。

    阅读文章 >

  • 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

    UI交互 2022-08-29
    我曾在搜狗、腾讯、滴滴任职过,从事设计超过9年,这篇文章我总结了那些对我帮助最大的职场习惯,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大家好,我是闫界,感谢优设程远老师的邀约,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工作习惯。

    简单讲下自己的经历,我是 2009 年念的大学,13 年应届毕业校招进了搜狗,主要负责搜狗浏览器的设计工作;15 年到了腾讯,base 在北京 MXD,负责 QQ 浏览器的设计工作;再然后是 16 年老友邀请加入滴滴,在滴滴的三年半时间从快车到汽车后市场再到小桔车服和滴滴定制车 D1,这些项目都有或多或少的参与;2019 年我从滴滴离开加入到猎聘,现在在猎聘做设计。

    满打满算工作也九年了,借着这个机会也分享点平时工作生活里的习惯,希望能对大家有那么点帮助。

    往期回顾 ? https://www.uisdc.com/zt/work-habits

    我写的文章:

    看过60位设计师作品集后,我总结了这些加分技巧 距离2021年的金三银四黄金求职季不到100天了,所以关于作品集这个化石级的老话题,我还是得絮叨絮叨。

    阅读文章 >

    不知道如何写年终总结?收下这份速成攻略(附实用模板) 想必大家跟我一样最近都在忙着写年终总结,最近的公众号和知乎也各种给我推相关的文章,我挑了几篇读了一下,教了在下很多框架性的问题,虽然也很受用,但基本都是指导思想,具体怎么落地,从哪块动笔好像真没说明白,想来想去总觉着差点意思…

    阅读文章 >

    Q:您有哪些坚持了三年以上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我坚持了 6、7 年的软技能刻意训练,因为素质教育阶段成绩极差,各方面底子薄弱,归纳总结能力几乎为零,大到开会宣讲方案,小到连正常的需求沟通都不够顺畅,会被同事喷「啰里八嗦像个老娘们」「跟我们村口老太太旗鼓相当」,听这种“极端的”带有“个人倾向”的吐槽,经常会让我动脉搏动,气愤不已。

    于是,那段时间我一人苦心钻研提升之道,试图找到破局之法,回忆工作中老板们的沟通之术,心想转化为自己的反击之策;最后制定了主支双线的计划(主线指专业能力,支线指软技能),在不影响主线的情况下,我开始了支线的刻意练习,从高效的信息传递入手,方法很简单,大概就是用三句话来归纳总结一部电影、一本书、一场球赛甚至是一期综艺节目(就类似现在抖音上的电影解说 up 了),比如当时比较喜欢的电影《火星救援》:

    这种刻意练习做多了,很显著的会发现自己的总结、传递信息能力大幅上升,说白了就是抓着重点了(背景、事件和结果),辅以顺畅的逻辑,自然的表达能力就上去了。后来的设计内审甚至外审都基本还算 OK,没出过什么大的问题。

    当然这种日积月累训练的结果能潜移默化的运用到重要场合,就比如晋升、求职和年终总结;这三个事应该是困扰大多数同学的难题,怎么把日常工作讲的有逻辑,怎么整合琐碎的小事?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写过的这篇文章:

    设计师晋升述职,如何做到想明白和讲清楚? 今年过年较去年要晚了半拉个月,所以年后回来没几周就将迈入一年一度的金三银四跳槽季,这个时间段就会产生 2 种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心态:常见的一种是“躁动的心”,心想终于熬过了一年,老子终于可以走人,咔咔整理作品集恨不得明天离职;对应的是另一种“渴望的心”,毕竟艰苦的一年也熬下来了,功劳

    阅读文章 >

    虽然如今已经过了新手期,但刻意训练软技能这个事我还是在不断地重复着。

    Q:对你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什么?

    很难说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啥,非要说一个可能就是我尽可能的保持在每天 11 点以后到 1 点前的这段时间只属于自己,通常我会用来搞点兴趣内的事情,比如前段时间收拾工作台找出来的 smartsian T1,把玩了两三个小时,又全面感受了下锤科的设计,属实不错啊哈哈哈。

    在刚入行初期的话我会把很多工作上因为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体验一般的项目,在这个时间段里重新 redesign 一遍(这当然是兴趣内的事情),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再卷卷就能更好一点了。后来回忆了下,可能也就是这八小时外的时间让我能够在第二天的时候可以超出起跑线一点点吧。

    Q:刚进入职场的设计师,应该培养哪些习惯才能快速成长?

    说个实用的吧,养成追问的习惯可能会让你把事做的更好一点点。特别是工作对接中,因为信息的差距会闹出很多乌龙,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会议叫做“XXX 拉齐会”、“XXX 信息同步会”。如果在非正式场合更要多加留意,PM(或其他角色)传递的内容可能是他认为重要的,传递完成后就自动归档了这个事,潜意识里没太考虑 设计师 的一些问题(这也是正常情况),所以多问一句,比如“这个需求和业务目标 match 么?”“这个需求对业务目标的贡献度大概是多少?”“上个版本做了个相似的功能,那个 效果怎么样?”“deadline 什么时候?”,又或者其他什么问题,来补充整个工作流的良性运转,也许是快速成长的小技巧吧。

    Q:有哪些不注意的小习惯,长此以往对设计师有害?

    倒也不是针对设计师吧,我觉着不善用搜索引擎这个挺不好的(本质是自主学习缺失),有一部分同学甚至会被动接受输入。百度、谷歌还有各类垂直渠道里面的内容都是前辈经过很长时间积累下来的成果,站在巨人肩膀上看这个世界,也许能让你看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景色。

    之前我也在优设上分享过我使用搜索引擎的一点小感悟,在《我的 4 条产品设计工作观》中最后一条“整合资源是种超能力”模块里我用一个找素材的例子,拆解了使用搜索引擎的逻辑,大家有兴趣可以再看看:

    6000+干货!资深总监的四条产品设计工作观(附私藏神器包) 九月份马上就过完了,这意味着 Q3 马上也要结束了,伏案在桌前呡了一口凉白开,想想这个 Q 的复盘还没有开始,突然苦涩了起来...挣扎着想过来想过去,突然产生这么个念头:麻蛋,既然要做个复盘,要不干脆把这几年工作一起复了个屁的吧!

    阅读文章 >

  • 从3个方面,总结拖拽和双击的交互设计细节

    UI交互 2022-08-29
    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教你用 3 步法选出合适的快捷交互方式~

    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教你用 3 步法选出合适的快捷交互方式~

    文章大纲:

    快捷方式之“ 拖拽 ” 快捷方式之“ 双击 ” 结合业务选择合适的快捷方式 快捷方式在互联网产品中随处可见,我印象最深的是哔哩哔哩 APP 的一键三连,长按点赞就可以完成“点赞”“收藏”“投币”三个动作。

    更多 bilibili 的 设计细节 :

    视频体验天花板!15个哔哩哔哩的产品设计细节解析 此次我将按照不同受众用户,进行哔哩哔哩产品设计细节分析,一起来看 B 站在往多元化发展的设计发力点都有哪些。

    阅读文章 >

    本篇文章我也总结了 2 种常用的快捷交互方式:拖拽和双击,第一节和第二节咱们一起来探索这两种快捷方式是如何使用的,第三节分享一个“快捷公式”,帮助我们在工作中结合业务选择合适的快捷方式。

    请重点关注第三节,前面两节是专业知识,第三节是思维方式,面对其它快捷方式也可以迁移复用。

    1. 快捷方式之“拖拽” 拖拽被常用来解决 3 个问题:复制、删除和移动位置。

    ① 复制

    单纯依靠拖拽完成复制的操作比较少,一般会配合 alt 键使用,按住 alt 键后拖拽即可复制。

    例如复制文件夹、绘图软件复制图层等,比起点击鼠标右键后再点击复制按钮,拖拽会更加快。

    拖拽复制

    ② 删除

    PC 端拖拽删除很常见,一般是直接把删除对象直接拖到垃圾桶或者回收站。

    我主要想讲一讲移动端的拖拽删除,目前移动端拖拽删除还不算普及,但是用起来效率却异常高,所以也找了几个移动端的案例。

    移动端拖拽删除的常用方式是拖拽元素后,界面出现垃圾桶图标,把元素拖拽到回收的位置松手即可删除。

    微信拖拽删除图片

    不过这种交互方式比较隐晦,比如微信的拖拽删除可能很多年级稍大的人都发现不了,所以大多数产品还是选择了常显的删除按钮来处理。

    拖拽删除的交互更加适用于哪些场景呢?

    抖音就有一个好案例。

    抖音把拖拽删除完美融合到了产品中,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这是抖音创建直播预告的界面,你可以把预告卡片放到你喜欢的位置上,也就是说拖拽这个动作是这个场景里的强动作,很容易被发现,此时再把拖拽删除植入进来就不怕用户发现不了。

    抖音拖拽卡片

    从抖音的案例中也可以得出一个经验,对于界面没有常显的交互方式,可以思考如何衔接场景使用户更容易发现此交互。

    例如移入元素显示删除这个交互,默认不显示删除按钮,移入元素后才显示按钮。这个案例就把删除交互衔接得很好,因为当用户想试图删除此元素时,鼠标移入元素几乎是一个必然发生的事情,不怕用户找不到。

    ③ 移动位置

    拖拽移动位置都不用多说,这已经是大众习惯了,需要注意的是拖拽时如何让用户感知到拖拽。

    例如把聊天消息的图片拖拽给另一个好友时,图片移动过去需要有明显的意符(例如高亮)来让用户感知到拖拽释放的区域。

    挤压定位

    线条定位

    2. 双击 双击交互操作也是老朋友了,尤其是移动端,很多 APP 都有双击操作的快捷手势,甚至有些操作只能用双击完成,例如抖音直播间点赞操作,我第一次用的时候还真没找到点赞的按钮…

    体验了 PC 端和移动端的产品,发现双击操作一般用在这 3 个地方:

    放大/缩小、暂停/播放、点赞

    比较眼前一亮的是飞书,飞书会议里可以双击放大/缩小视频画面,比起点击操作效率高了好几倍。

    3. 结合业务选择合适的快捷方式 了解拖拽和双击的常用设计方式,相当于帮我们存储了粮草,但是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还需要结合实际业务来做考虑,为此我也总结了 3 个实用的步骤,让你在实际设计中可以直接套用。

    快捷公式 3 步走:

    梳理流程 → 删减步骤 → 匹配快捷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我拿一个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举例,部分敏感信息做了修改。

    大家都看过直播,也发过弹幕吧,其实弹幕区就是一个小聊天室,发的弹幕就是聊天室消息,现在有一个助教的角色,职责是管理观众的消息,本来这个操作是在 PC 端完成的,电脑操作很方便。但是现在有一个场景,助教没有配电脑,只能用手机完成消息管理操作,这是需求背景。

    下面利用快捷公式来套用试试。

    第一步:梳理流程

    我们做设计其实就是为了解决用户在完成一个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一般需要先把用户的任务流程梳理出来,所以咱们先梳理用户流程。

    需求:用户用手机完成消息管理。

    从需求中可以提炼出 3 个流程:回复消息、删除消息、复制消息

    然后把这 3 个流程一一拆解:

    回复消息:长按消息→点击回复→输入回复内容→发送→回复成功 删除消息:长按消息→点击删除→删除成功 复制消息:长按消息→点击复制→复制成功

    其实如果我们按照拆解的流程来做,也不是不行,但是咱们不能止步于此,咱们可以进一步思考,还可以怎么优化让流程更简单效率更高。

    第二步:删减步骤

    第二步是删减步骤,也就是把一些繁琐的动作删除。

    例如多余的点击、移动端多余的手指移动、PC 端多余的鼠标移动等等,都是可以考虑删除的地方。

    从第一个步骤中梳理出的流程可以发现,每个流程都要先把功能唤起后才能操作,比如回复,要先长按消息唤起回复按钮后,再次点击才能进入回复流程。

    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回复、删除、复制这个最终功能,所以前面的点击就是可以考虑删除的动作。

    多说一句,这里的删除是从分析层面来说的删除,设计中仍然可以保留。为什么呢?

    因为快捷操作意味着两点,第一用户还不习惯,第二存在交互比较隐晦的情况,用户发现不了。

    用户不习惯这个问题好解决,只要这个操作能够真正提升效率,用户用着用着就习惯了。

    交互比较隐晦的情况则需要我们多做引导和提示,帮助用户养成习惯。

    例如飞书按住 Ctrl+A 的时候不会选中全文,而是需要连续按住 Ctrl+A 才能选中全文。这就是一个和大众习惯的交互不同的地方,但是飞书在用户按下 Ctrl+A 的时候会给用户提示,我使用了几次之后也就养成了习惯,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第三步:匹配快捷方式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匹配快捷方式,也就是用快捷方式来代替删减的步骤,达到提升操作效率的目的。

    拿回复举例,常规的回复是长按消息→点击回复→输入回复消息→回复成功,第二个步骤中我们把要删除的动作提炼了出来,即“长按”+“点击回复”这两个动作,下面就可以思考使用哪种快捷方式来完成这两个动作。

    考虑到消息页面存在大量上下翻页浏览的行为,意味着点击操作可能容易误触,所以最后决定使用双击来作为快捷回复的方式。

    双击消息即可回复消息。

    但是这个交互动作比较隐晦,所以做了两方面的兜底操作。

    第一个是仍然保留长按出现回复按钮的交互,第二个是给用户引导,当用户回复消息的时候提示用户双击消息即可回复,帮助用户养成快捷手势的习惯。

    通过 3 个步骤就可以把快捷方式给梳理出来,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章可循,只要掌握了思路,就能举一反三。

    最后回顾一下:

    拖拽常用于复制、删除、移动位置 双击常用于:放大/缩小、暂停/播放、点赞 快捷公式 3 步走:梳理流程→删减步骤→匹配快捷方式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馊面包

  • 95后最烧钱爱好的背后,藏着 IP 设计师的高价私单

    UI交互 2022-08-29
    一个可爱的 IP 形象是出圈利器,吸金能力更让人跃跃欲试,对设计师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变现机会。

    今年经济行情一路下滑,互联网大厂优化裁员之声不绝于耳,但即使如此,也有一个领域逆势而行。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2023 年中国手办市场规模将以 28%的增速,一路飙涨到 91 亿元,成为近百亿的蓝海市场。

    前两年天猫的《95 后玩家剁手力榜单》也显示,潮玩手办的烧钱指数位列第一,增幅巨大:

    与此同时,优衣库和 KAWS 的联名 T 恤被抢购一空,衣服炒出天价,各类 IP 联名款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

    发现没有,这股掘金热的背后,都有 IP 设计的身影。如果你有留意,就会发现这两年连企业都开始注重 IP 打造了。阿里动物园、京东狗、冬奥会冰墩墩,大家都意识到,一个可爱的 IP 形象是出圈利器,比起广告投放效果好太多了,而且 IP 形象的吸金能力更让很多人跃跃欲试,无论是手办还是 NFT 都是当下的大热领域。

    对设计师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变现机会。 由于企业的重视,现在 IP 设计比赛也越来越多,比如上个月优设联合 MasterGo 举办的 IP 设计大赛,最高可以拿 3 万元奖金:

    而盲盒市场的大爆发,也让 IP 设计作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比如优设 IP 角色设计课学员绀镜的 IP 设计作品:

    篇幅所限无法全部展示,整套作品可以站酷搜「绀镜」

    刚传到站酷,就有评论期待在盲盒店里看到了。

    可以预见的是,私单市场会迎来一场 IP 设计的爆发期,而在这之前,我们需要的只是做好知识储备,等待红利的到来。

    刚刚提到的绀镜,就是我们的 IP 设计课的学员之一,而这门 IP 角色设计课,今晚正式开放报名!

    课程原价 1099 元

    限时直减100元,上新价 999 元

    移动端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网页端右戳报名 ? https://pro.uisdc.com/detail

    注:报名后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课程群

    这门课到底有多受欢迎,好评率有多高,直接看上期学员的真实反馈。

    零基础也能学! 学 IP 最重要的 2 门软件,就是 C4D 和 Zbrush,而零基础的同学最担心的,也是没软件基础。

    为了解决大家这个问题,小哈老师特意录制了 25 节 C4D 基础课和 14 节 Zbrush 基础课,两门课加起来价值超 200 元了,现在报名的都可以直接免费领取观看。

    即使完全零基础,只要按老师的节奏来,也可以从零开始做出一个专属自己的 IP 设计。

    以下都是第一期零基础学员的真实反馈,即使是宝妈,也能学会两门软件,后续完成作业后,老师还会私聊提出修改意见:

    原本特别吃力的自学,报课之后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还创作了个人 IP,注意旺旺仔的头像哦:

    还有同学连 Zbrush 都没听过,学完课也做出了 IP 模型:

    所以零基础的同学完全不用担心,毕竟有这么多师兄师姐都过来了,何况课程的安排,本身就是循序渐进的。

    课程循序渐进,学习没压力! 这也是新手自学最容易遇到的问题,不知道从哪里学起,不会设置目标,容易卡在最难的地方导致自学失败。

    同样来自学员的真实反馈,由于小哈老师是西安交大的建筑系高材生,有着设计师难得的理科思维,整个课程设置循序渐进,如豆奶同学所言,非常容易刷,不会弃坑。

    整个流程严谨规范,从二维到二维,从头部到衣服,每一步都比上一次难一点,但都是可以挑战成功的,日拱一卒,一个月后收获一个完整的 IP 形象。

    而老师的细心程度,可以说更是这门课最独特的价值,给那些担心学不会的同学吃了一颗定心丸。

    可能是最细心的老师和最好的学习氛围!

    小哈老师不仅个人作品值得称道,细心程度堪称一绝。第二节课就能记住大家的名字,还能记得每个同学的进步之处。

    而课程的学习氛围,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插画师,无论是宝妈还是学生,都在这里收获满满。

    广受好评的小哈老师,不仅是西安交大的高材生,也是知名的跨界设计师和插画师,还著有绘本《创造力的形状》。

    老师更多作品可查看下文

    课程原价 1099 元

    限时直减100元,上新价 999 元

    移动端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网页端右戳报名 ? https://pro.uisdc.com/detail/

    注:报名后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课程群

    课程大纲

    老师作品

    兔莉莉系列:

    汉堡猫系列:

    Living in Space 系列:

    学员作业

    篇幅所限,更多学员作业请看课程详情页。

    设计 IP 角色的同学,现在就抓紧啦!一起加入这个吸金的领域!

    课程原价 1099 元

    限时直减100元,上新价 999 元

    移动端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网页端右戳报名 ? https://pro.uisdc.com/detail/

    注:报名后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课程群

  • 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

    UI交互 2022-08-29
    我曾在搜狗、腾讯、滴滴任职过,从事设计超过9年,这篇文章我总结了那些对我帮助最大的职场习惯,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大家好,我是闫界,感谢优设程远老师的邀约,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工作习惯。

    简单讲下自己的经历,我是 2009 年念的大学,13 年应届毕业校招进了搜狗,主要负责搜狗浏览器的设计工作;15 年到了腾讯,base 在北京 MXD,负责 QQ 浏览器的设计工作;再然后是 16 年老友邀请加入滴滴,在滴滴的三年半时间从快车到汽车后市场再到小桔车服和滴滴定制车 D1,这些项目都有或多或少的参与;2019 年我从滴滴离开加入到猎聘,现在在猎聘做设计。

    满打满算工作也九年了,借着这个机会也分享点平时工作生活里的习惯,希望能对大家有那么点帮助。

    往期回顾 ? https://www.uisdc.com/zt/work-habits

    我写的文章:

    看过60位设计师作品集后,我总结了这些加分技巧 距离2021年的金三银四黄金求职季不到100天了,所以关于作品集这个化石级的老话题,我还是得絮叨絮叨。

    阅读文章 >

    不知道如何写年终总结?收下这份速成攻略(附实用模板) 想必大家跟我一样最近都在忙着写年终总结,最近的公众号和知乎也各种给我推相关的文章,我挑了几篇读了一下,教了在下很多框架性的问题,虽然也很受用,但基本都是指导思想,具体怎么落地,从哪块动笔好像真没说明白,想来想去总觉着差点意思…

    阅读文章 >

    Q:您有哪些坚持了三年以上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我坚持了 6、7 年的软技能刻意训练,因为素质教育阶段成绩极差,各方面底子薄弱,归纳总结能力几乎为零,大到开会宣讲方案,小到连正常的需求沟通都不够顺畅,会被同事喷「啰里八嗦像个老娘们」「跟我们村口老太太旗鼓相当」,听这种“极端的”带有“个人倾向”的吐槽,经常会让我动脉搏动,气愤不已。

    于是,那段时间我一人苦心钻研提升之道,试图找到破局之法,回忆工作中老板们的沟通之术,心想转化为自己的反击之策;最后制定了主支双线的计划(主线指专业能力,支线指软技能),在不影响主线的情况下,我开始了支线的刻意练习,从高效的信息传递入手,方法很简单,大概就是用三句话来归纳总结一部电影、一本书、一场球赛甚至是一期综艺节目(就类似现在抖音上的电影解说 up 了),比如当时比较喜欢的电影《火星救援》:

    这种刻意练习做多了,很显著的会发现自己的总结、传递信息能力大幅上升,说白了就是抓着重点了(背景、事件和结果),辅以顺畅的逻辑,自然的表达能力就上去了。后来的设计内审甚至外审都基本还算 OK,没出过什么大的问题。

    当然这种日积月累训练的结果能潜移默化的运用到重要场合,就比如晋升、求职和年终总结;这三个事应该是困扰大多数同学的难题,怎么把日常工作讲的有逻辑,怎么整合琐碎的小事?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写过的这篇文章:

    设计师晋升述职,如何做到想明白和讲清楚? 今年过年较去年要晚了半拉个月,所以年后回来没几周就将迈入一年一度的金三银四跳槽季,这个时间段就会产生 2 种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心态:常见的一种是“躁动的心”,心想终于熬过了一年,老子终于可以走人,咔咔整理作品集恨不得明天离职;对应的是另一种“渴望的心”,毕竟艰苦的一年也熬下来了,功劳

    阅读文章 >

    虽然如今已经过了新手期,但刻意训练软技能这个事我还是在不断地重复着。

    Q:对你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什么?

    很难说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啥,非要说一个可能就是我尽可能的保持在每天 11 点以后到 1 点前的这段时间只属于自己,通常我会用来搞点兴趣内的事情,比如前段时间收拾工作台找出来的 smartsian T1,把玩了两三个小时,又全面感受了下锤科的设计,属实不错啊哈哈哈。

    在刚入行初期的话我会把很多工作上因为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体验一般的项目,在这个时间段里重新 redesign 一遍(这当然是兴趣内的事情),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再卷卷就能更好一点了。后来回忆了下,可能也就是这八小时外的时间让我能够在第二天的时候可以超出起跑线一点点吧。

    Q:刚进入职场的设计师,应该培养哪些习惯才能快速成长?

    说个实用的吧,养成追问的习惯可能会让你把事做的更好一点点。特别是工作对接中,因为信息的差距会闹出很多乌龙,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会议叫做“XXX 拉齐会”、“XXX 信息同步会”。如果在非正式场合更要多加留意,PM(或其他角色)传递的内容可能是他认为重要的,传递完成后就自动归档了这个事,潜意识里没太考虑 设计师 的一些问题(这也是正常情况),所以多问一句,比如“这个需求和业务目标 match 么?”“这个需求对业务目标的贡献度大概是多少?”“上个版本做了个相似的功能,那个 效果怎么样?”“deadline 什么时候?”,又或者其他什么问题,来补充整个工作流的良性运转,也许是快速成长的小技巧吧。

    Q:有哪些不注意的小习惯,长此以往对设计师有害?

    倒也不是针对设计师吧,我觉着不善用搜索引擎这个挺不好的(本质是自主学习缺失),有一部分同学甚至会被动接受输入。百度、谷歌还有各类垂直渠道里面的内容都是前辈经过很长时间积累下来的成果,站在巨人肩膀上看这个世界,也许能让你看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景色。

    之前我也在优设上分享过我使用搜索引擎的一点小感悟,在《我的 4 条产品设计工作观》中最后一条“整合资源是种超能力”模块里我用一个找素材的例子,拆解了使用搜索引擎的逻辑,大家有兴趣可以再看看:

    6000+干货!资深总监的四条产品设计工作观(附私藏神器包) 九月份马上就过完了,这意味着 Q3 马上也要结束了,伏案在桌前呡了一口凉白开,想想这个 Q 的复盘还没有开始,突然苦涩了起来...挣扎着想过来想过去,突然产生这么个念头:麻蛋,既然要做个复盘,要不干脆把这几年工作一起复了个屁的吧!

    阅读文章 >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