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宝典!7个设计师面试常见问题解答

    UI交互 2022-08-30
    本文总结了7个常见的设计师面试问题,也给到了专业的答案,希望大家举一反三。

    大家好,这里是设计师的自我修养栏目,我是应骏,只讲思路,不讲参数。接下来的 设计师 面试专业问题,给到了我提供的答案。

    面试紧张?送你15个设计师面试常见问题+参考答案! 写在前面 上期分享过一篇关于设计师简历整理的文章,包含文本简历和作品简历,这都是作为设计师找工作的前提准备,当然简历做好了,我们就可以等待企业邀请面试了,那么在面试前我们就只需要准备简历吗?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应谋鬼计」

  • 如何选择筛选控件?5000字+3个落地案例详细拆解

    UI交互 2022-08-30
    这篇文章又是小 5000 字,提供关于筛选控件选择的解决思路,同时辅助三个实际案例帮助理解。

    这篇文章又是小 5000 字,提供一些关于 筛选控件 选择的解决思路,同时辅助三个实际案例帮助理解。

    4000字干货!五个方面帮你完整掌握筛选功能设计 前言 “少即是多”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简化交互流程、组件元素及各种设计属性,让用户使用起来更简单。

    阅读文章 >

    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一直认为做事不仅要有“术”,更要有“法”和“道”。所以我每次分享的内容不仅仅有执行层的方法和工具,还有做事的底层逻辑和规则。只有掌握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因为不同事物之间的规则往往有其相似之处。

    下面的文章我将从移动端的选择器入手,分享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会涉及到在遇到需要使用选择器时如何判断哪种方案更优以及遇到现实阻力时(开发时间不够、研发水平有限等)如何做取舍。最后再结合三个实际案例做辅助理解。

    先说明一下,下文的选择器没有包含非常基础的选择器,比如这种

    这样的选择器一般用于简单的时间选择,使用最广泛也最基础,对于这类选择器的应用都比较熟悉,我就不做赘述了。

    分析思路

    我们遇到需要使用筛选功能的地方,首先应该先思考,而不是即刻动手,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思考再动手能有效避免后期返工。

    那么如何思考呢?

    我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用户场景、数据量、业务需求。

    ① 用户场景

    使用用户故事模拟用户的使用过程(为什么是模拟?因为有些时候我们无法就页面的每个功能向用户求证,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先做一定的用户调研,然后出一个 demo 后再做用户测试),当我们模拟完成后就能对用户的心理有大概的了解,知道他每一步的想法和操作,这时我们再依靠这个用户心理模型去选择选择器组件。

    那么有人可能会说,靠自己想象的用户心理模型能符合真实的用户心理吗?

    我的答案是,不能百分百相等,但也是八九不离十的。

    为什么?

    第一,我们本身就是用户的一员,我们的心理一定程度能够代表用户的心理。

    第二,需求之前有做过用户调研,了解过这个群体,对他们的心理有一定共情。

    第三,我们初选选择器后,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用户测试,比如找隔壁工位的大狗和二狗,让他试试看觉得好不好用,一分钟不到你就能得到反馈。

    在上述三点理由的加持下,相信最后得到的结果绝不赖。

    用户场景能帮助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交互,而另外两个因素——数据量和业务需求,则能辅助我们确定最终的结果。

    ② 数据量

    这里说的数据量包含了筛选内容的多少和字段的长短,数据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筛选器的选择,如果数据量不大,就没必要浪费资源开发一个复杂的筛选器。而数据量大的时候,我们用小型筛选器来承载又会造成用户筛选困难体验不好。

    所以我们必须考虑数据量。

    下面两种筛选的数据量就大大不同

    ③ 业务需求

    不管我们选择何种交互方式都不能业务需求相悖,比如业务需要支持多选,而我们选择了单选的筛选器,那么首先这个筛选器就是错误的,不合格的。所以我们选择筛选器的时候必须把业务需求放在第一位,然后在业务需求的限制下进一步选择。

    业务需求决定层级

    2. 案例 思路说完了,下面开始案例解析,以下三个案例都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我会按照上面的思路来一步步解析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会附上一个交互 demo。

    案例一:日期选择器

    案例介绍:这是一个动物园购票小程序,由于还未上线,暂不透露名称,仅拿选择日期这一功能来叙述。

    用户场景:用户购票过程选择游玩日期。

    用户故事:

    今天是星期四,小明打算这周六带着外甥女去动物园玩,于是打开小程序,开始选择日期。

    小明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这周六距离“今天”只有几天,我想能够快速选择日期!

    问题二:“昨天”肯定是无法购票的,我不小心误点击了“昨天”后提示我不可购票感觉很不爽!

    问题三:我对日期的概念不强,周六不就是后天吗,我想要更直观的知道明后天的概念!

    问题四:这周突然要加班,我改主意了,打算下周六再去,我想更直观地看到周六日更方便的选择日期!

    看了小明的灵魂四问,有没有一种被用户和客户支配的感觉 2333…

    回想一下当客户、老板和用户对你进行如此这般灵魂拷问的时候,你如何应付?

    当然是怼回去…啊呸,当然是遇山开山遇水搭桥,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建条件也要上!

    咳咳,跑题了,继续……

    小明的问题我们了解了,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他的问题?

    不着急,咱们一个个拆解。

    问题一:这周六距离“今天”只有几天,我想能够快速选择日期!

    解决方案:左右滑动选择日期

    左右滑动选择日期

    问题二:“昨天”肯定是无法购票的,我不小心误点击了“昨天”后提示我不可购票感觉很不爽!

    解决方案:不可游玩的日期禁用,无法点击

    不可游玩日期禁用

    问题三:我对日期的概念不强,周六不就是后天吗,我想要更直观的知道明后天的概念!

    解决方案:最近的可游玩日期增加“今/明/后天”标签,同时给日期补充星期信息。

    增加标签和星期

    问题四:这周突然要加班,我改主意了,打算下周六再去,我想更直观地看到周六日更方便的选择日期!

    解决方案:提供“更多”选项,点击后弹出日历弹窗可选择更多日期

    使用日历弹窗承载更多日期

    看,这样一步步分析是不是很简单就出结果了,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人问了:

    “你这样太麻烦啦!这样子分析工作做不完的啦,加班餐吃定啦!”

    我对此的回答是,表担心,加班餐你吃不上(dog)。

    为啥?因为上面几个步骤虽然看上去繁琐,但是锻炼的次数多了整个过程会非常快。

    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于新人来说,如果不逐步分析,只凭感觉来做的话,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东西没做好,自己又没啥成长。

    我这里特别想分享一个观念:永远带着思考去做任何事情,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会做事的人很多,但是会思考的人却很少。都说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想做到这点却非常难,而能够帮助我们尽可能靠近事件本质的方法就是思考,持续思考,别无其他,唯有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件事情的本质。

    就比如说案例一,虽说最后的结果看上去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日期选择器吗?

    绝不是,这个小小的日期选择器是集结多方位思考的结果。如果看的人不会思考,那么你看到的就是一个平常的日期选择器,但是如果你试着去思考它背后的逻辑,就会发现它的标签、它的滑动交互、它的禁用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服务于用户和产品的。

    下面辅助交互 demo 帮助理解它的交互方式。

    交互 demo

    案例二:三级级联选择器-多级可选

    案例介绍:这是一个工程管理 APP,还没完全上线,仅对其中一个级联选择器进行叙述,敏感信息遮挡住。此处三级级联选择器的使用背景是——用户需要筛选安全隐患数据,而安全数据层级分为三级。

    用户场景:小刚是 A 工程负责人,进入页面想查看相关安全数据,于是他开始筛选,数据层级一共有三级,需支持对每一个层级筛选。

    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选择哪种筛选器?

    数据层来看,隐患的数据量不小,至少几十条,且字段字数存在十几个字的情况。

    业务层来看,隐患共有三级,需支持对每个层级都进行筛选。

    从以上两个点分析后,我选择了上拉弹窗的筛选方式,弹窗可以保留用户对任务的连续感;同时由于数据量不小,所以我决定提升弹窗占屏比,让用户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另外,业务层需要支持对每个层级进行筛选,那么就需要在弹窗底部添加一个确定按钮,让用户能够在选择每个层级后都能进行筛选。

    确定筛选弹窗

    问题二:字段长度太长如何处理?

    不管是交互还是 UI 都需要考虑字段长度过长的时候如何处理,这不仅仅是细心和专业的体现,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前端处理边界情况。否则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前端同学反复找你确认处理方式,要么前端不作处理上线后出现显示问题。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我们一定要对边界情况进行处理,后续我会总结一篇边界处理的文章,这里先说一下字段长度处理。

    由于已有的数据数字长达十几个字,所以我采取了逐级递增的交互方式,这样可以让用户在单层看到更多的内容,当层级展示成三级后,文字就需要换行显示。

    文字溢出处理

    可以看到,文字溢出时我选择的处理方式是显示全部文字,同时辅助换行进行适配。

    为什么不做隐藏呢?难道不担心文字太多屏幕显示问题吗?

    问得好(戏精!),这里我们又要引用上文提到的观点”遇事切记先思考“,如果不考虑实际场景和业务我可能会选择最多显示一行或者两行然后使用“…”显示,这样既可以保证界面美观又可以完美适配。

    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全部显示,有两个原因:

    第一,经过调研发现,这里筛选的数据属于工地隐患信息,对用户非常重要,他们需要看到全部的信息才能确定是否是他们想要的信息。

    第二,这种文字太多的情况不多,不会太影响页面的查看。

    综上,根据用户需求和数据考虑,最终选择了这样的展示方式。

    交互 Demo

    问题三:研发时间不够如何取舍?

    作为打工人,我们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不仅是对公司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正因如此,我们也会希望研发能够对我们的设计做到百分百还原,但是…现实往往与理想相悖,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做许多妥协。

    而这些骨感的现实问题都有哪些呢?

    开发周期短,时间来不及导致不得不简化 前端技术有限,导致无法实现 前端觉得麻烦,不想干 交互设计 太“高大上”,开发实现困难 针对第 1 点,开发周期短,时间来不及导致不得不简化

    这是较为普遍的情况,尤其是产品前期处于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只做一个最简单的 MVP,后续再优化,所以这个时候的妥协是值得且合理的,因为我们需要考虑性价比。

    针对第 2 点,前端技术有限

    这个问题不好解决,你不能否决对方的能力,你们是同事,是合作关系,你没有这个权限,这时候我的建议是尽量辅助寻找解决方案,有人可能会说,我又不懂技术呀,怎么帮忙?

    举个例子,工作里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前端很难解决一个问题,我咨询了其它几位前端后都反馈说这个问题不难,而这位同事平时是一位积极主动的人,所以我判定应该是技术能力不够,所以我把向其它几位研发咨询的建议发给他,同时辅助寻找一些可用的插件,最后实现的效果虽然还是有些许差距,但是也算是大致符合我的预期。

    针对第 3 点,前端觉得麻烦,不想干

    这又是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我们身为设计人员不懂技术,很难判定对方是真的实现不了还是不想干……这个时候我的建议还是先咨询其他前端同学,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然后结合这位前端平时的做事和为人来判断,如果是技术问题,参考第2点。

    如果是懒,他觉得麻烦,不想做。这个时候就需要好好见超拆招了。

    再举个例子(我肿么老是遇到这种情况),这位前端是我们公司找的合作研发(相当于外包),需要他做一个 banner 的样式,很普通 r 交互方式,但是对方以饿了么控件库没有一模一样的插件为由拒绝实现。

    说真的,我当时很愤怒,因为他的做法实在不地道,我提前和他过了一遍交互方式,并且所有东西都是提前告知他,且他也没意见的,等实现的时候他却以他用的控件库没有一样的插件为由拒绝。

    这时候,我不懂技术,无法拿出论证说明这个交互很简单,所以我当即咨询了我们公司的两位前端同学,都反馈说很简单,两小时左右搞定。然后我又把我们公司前端帮忙找的几个相似的插件一起发给他,结果…他说难改,还是拒绝。

    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于缺乏职业道德操守的人绝不能姑息!

    这时候我已经无法推动了,只能向上求助(我之前的文章也说过,该求助就要求助,不要憋着),我把背景、该研发的回复和我的处理方式整理好,最后附上我的想法后发给研发负责人(人是他找的),由他去交涉,最后解决了。说句不好听的,作为拿钱办事的人,做事这么嚣张真的好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遇到的不少……

    你得相信,这个世界总有人理直气壮地把职业道德不当回事儿,这时候我们得理真的不能饶人!

    针对第 4 点,交互设计太“高大上”,开发实现困难

    说真的,这个问题我们得自我反思了,如果我们设计的交互方式市面少见而实现困难且收益低,那么性价比就太低了,不值得。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权衡,只有取舍。

    如何避免自己设计出不常见的交互方式?我的办法是多看多用,把市面知名的 APP 都下载下来研究,不仅要看,还要收集,截图收集起来。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必须收集起来分类好,方便随时复习。

    这里分享一个素材收集和整理的好工具——eagle,是的,我又要分享工具了,我是个工具狂魔。eagle可以整理图片,给图片打标签,我的习惯是把每张图片都打上交互标签,当我想要用哪种交互方式的时候,可以随时搜索参考。

    图片整理

    案例三:三级级联选择器-仅可选末级

    终于到了最后一个案例了,每个案例我想都讲得尽量详细,所以字数多了些~

    先介绍下案例:这是一个垂直领域的教育和招聘 APP,我负责里面的招聘版块,下面的选择器就围绕着求职意向的选择来说明。

    用户场景:小明是能源行业从业人士,最近打算换工作,下载了上述 APP,进入求职版块选择求职意向,求职意向一共三级,仅支持末级筛选。

    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选择哪种筛选器?

    数据层:就目前的求职意向数据来看,求职意向每一级的数量大概在十几二十个之间,就移动端来说不算少,而每个分类的数字长度大概在 2 到 10 个之间

    业务层:用户必须选择到最后一级后才能进行精确筛选

    从以上两点分析,以及对市面竞品的调研,我决定使用新页面来承载数据,一来这种方式在招聘 APP 使用较多,用户上手快,二来这种方式对数据的容纳性很好,字段稍长一些也能较好的呈现。

    确定筛选弹窗

    问题二:字段太长如何处理?

    关于文字溢出处理的重要性我已经在案例二重点说过,这里不做赘述,仅展示以下此次的筛选弹窗时如何处理的。

    文字溢出处理

    为什么一级文字太多隐藏而二级和三级却显示呢?因为一级能够显示足够的文字,而二级和三级的显示宽度是有限的,为了用户识别信息,所以二级和三级需要全部显示。

    最后来个 demo 辅助理解。

    demo

    以上,就是本次想要分享的内容。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馊面包

  • 如何选择筛选控件?5000字+3个落地案例详细拆解

    UI交互 2022-08-30
    这篇文章又是小 5000 字,提供关于筛选控件选择的解决思路,同时辅助三个实际案例帮助理解。

    这篇文章又是小 5000 字,提供一些关于 筛选控件 选择的解决思路,同时辅助三个实际案例帮助理解。

    4000字干货!五个方面帮你完整掌握筛选功能设计 前言 “少即是多”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简化交互流程、组件元素及各种设计属性,让用户使用起来更简单。

    阅读文章 >

    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一直认为做事不仅要有“术”,更要有“法”和“道”。所以我每次分享的内容不仅仅有执行层的方法和工具,还有做事的底层逻辑和规则。只有掌握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因为不同事物之间的规则往往有其相似之处。

    下面的文章我将从移动端的选择器入手,分享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会涉及到在遇到需要使用选择器时如何判断哪种方案更优以及遇到现实阻力时(开发时间不够、研发水平有限等)如何做取舍。最后再结合三个实际案例做辅助理解。

    先说明一下,下文的选择器没有包含非常基础的选择器,比如这种

    这样的选择器一般用于简单的时间选择,使用最广泛也最基础,对于这类选择器的应用都比较熟悉,我就不做赘述了。

    分析思路

    我们遇到需要使用筛选功能的地方,首先应该先思考,而不是即刻动手,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思考再动手能有效避免后期返工。

    那么如何思考呢?

    我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用户场景、数据量、业务需求。

    ① 用户场景

    使用用户故事模拟用户的使用过程(为什么是模拟?因为有些时候我们无法就页面的每个功能向用户求证,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先做一定的用户调研,然后出一个 demo 后再做用户测试),当我们模拟完成后就能对用户的心理有大概的了解,知道他每一步的想法和操作,这时我们再依靠这个用户心理模型去选择选择器组件。

    那么有人可能会说,靠自己想象的用户心理模型能符合真实的用户心理吗?

    我的答案是,不能百分百相等,但也是八九不离十的。

    为什么?

    第一,我们本身就是用户的一员,我们的心理一定程度能够代表用户的心理。

    第二,需求之前有做过用户调研,了解过这个群体,对他们的心理有一定共情。

    第三,我们初选选择器后,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用户测试,比如找隔壁工位的大狗和二狗,让他试试看觉得好不好用,一分钟不到你就能得到反馈。

    在上述三点理由的加持下,相信最后得到的结果绝不赖。

    用户场景能帮助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交互,而另外两个因素——数据量和业务需求,则能辅助我们确定最终的结果。

    ② 数据量

    这里说的数据量包含了筛选内容的多少和字段的长短,数据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筛选器的选择,如果数据量不大,就没必要浪费资源开发一个复杂的筛选器。而数据量大的时候,我们用小型筛选器来承载又会造成用户筛选困难体验不好。

    所以我们必须考虑数据量。

    下面两种筛选的数据量就大大不同

    ③ 业务需求

    不管我们选择何种交互方式都不能业务需求相悖,比如业务需要支持多选,而我们选择了单选的筛选器,那么首先这个筛选器就是错误的,不合格的。所以我们选择筛选器的时候必须把业务需求放在第一位,然后在业务需求的限制下进一步选择。

    业务需求决定层级

    2. 案例 思路说完了,下面开始案例解析,以下三个案例都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我会按照上面的思路来一步步解析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会附上一个交互 demo。

    案例一:日期选择器

    案例介绍:这是一个动物园购票小程序,由于还未上线,暂不透露名称,仅拿选择日期这一功能来叙述。

    用户场景:用户购票过程选择游玩日期。

    用户故事:

    今天是星期四,小明打算这周六带着外甥女去动物园玩,于是打开小程序,开始选择日期。

    小明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这周六距离“今天”只有几天,我想能够快速选择日期!

    问题二:“昨天”肯定是无法购票的,我不小心误点击了“昨天”后提示我不可购票感觉很不爽!

    问题三:我对日期的概念不强,周六不就是后天吗,我想要更直观的知道明后天的概念!

    问题四:这周突然要加班,我改主意了,打算下周六再去,我想更直观地看到周六日更方便的选择日期!

    看了小明的灵魂四问,有没有一种被用户和客户支配的感觉 2333…

    回想一下当客户、老板和用户对你进行如此这般灵魂拷问的时候,你如何应付?

    当然是怼回去…啊呸,当然是遇山开山遇水搭桥,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建条件也要上!

    咳咳,跑题了,继续……

    小明的问题我们了解了,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他的问题?

    不着急,咱们一个个拆解。

    问题一:这周六距离“今天”只有几天,我想能够快速选择日期!

    解决方案:左右滑动选择日期

    左右滑动选择日期

    问题二:“昨天”肯定是无法购票的,我不小心误点击了“昨天”后提示我不可购票感觉很不爽!

    解决方案:不可游玩的日期禁用,无法点击

    不可游玩日期禁用

    问题三:我对日期的概念不强,周六不就是后天吗,我想要更直观的知道明后天的概念!

    解决方案:最近的可游玩日期增加“今/明/后天”标签,同时给日期补充星期信息。

    增加标签和星期

    问题四:这周突然要加班,我改主意了,打算下周六再去,我想更直观地看到周六日更方便的选择日期!

    解决方案:提供“更多”选项,点击后弹出日历弹窗可选择更多日期

    使用日历弹窗承载更多日期

    看,这样一步步分析是不是很简单就出结果了,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人问了:

    “你这样太麻烦啦!这样子分析工作做不完的啦,加班餐吃定啦!”

    我对此的回答是,表担心,加班餐你吃不上(dog)。

    为啥?因为上面几个步骤虽然看上去繁琐,但是锻炼的次数多了整个过程会非常快。

    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于新人来说,如果不逐步分析,只凭感觉来做的话,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东西没做好,自己又没啥成长。

    我这里特别想分享一个观念:永远带着思考去做任何事情,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会做事的人很多,但是会思考的人却很少。都说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想做到这点却非常难,而能够帮助我们尽可能靠近事件本质的方法就是思考,持续思考,别无其他,唯有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件事情的本质。

    就比如说案例一,虽说最后的结果看上去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日期选择器吗?

    绝不是,这个小小的日期选择器是集结多方位思考的结果。如果看的人不会思考,那么你看到的就是一个平常的日期选择器,但是如果你试着去思考它背后的逻辑,就会发现它的标签、它的滑动交互、它的禁用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服务于用户和产品的。

    下面辅助交互 demo 帮助理解它的交互方式。

    交互 demo

    案例二:三级级联选择器-多级可选

    案例介绍:这是一个工程管理 APP,还没完全上线,仅对其中一个级联选择器进行叙述,敏感信息遮挡住。此处三级级联选择器的使用背景是——用户需要筛选安全隐患数据,而安全数据层级分为三级。

    用户场景:小刚是 A 工程负责人,进入页面想查看相关安全数据,于是他开始筛选,数据层级一共有三级,需支持对每一个层级筛选。

    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选择哪种筛选器?

    数据层来看,隐患的数据量不小,至少几十条,且字段字数存在十几个字的情况。

    业务层来看,隐患共有三级,需支持对每个层级都进行筛选。

    从以上两个点分析后,我选择了上拉弹窗的筛选方式,弹窗可以保留用户对任务的连续感;同时由于数据量不小,所以我决定提升弹窗占屏比,让用户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另外,业务层需要支持对每个层级进行筛选,那么就需要在弹窗底部添加一个确定按钮,让用户能够在选择每个层级后都能进行筛选。

    确定筛选弹窗

    问题二:字段长度太长如何处理?

    不管是交互还是 UI 都需要考虑字段长度过长的时候如何处理,这不仅仅是细心和专业的体现,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前端处理边界情况。否则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前端同学反复找你确认处理方式,要么前端不作处理上线后出现显示问题。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我们一定要对边界情况进行处理,后续我会总结一篇边界处理的文章,这里先说一下字段长度处理。

    由于已有的数据数字长达十几个字,所以我采取了逐级递增的交互方式,这样可以让用户在单层看到更多的内容,当层级展示成三级后,文字就需要换行显示。

    文字溢出处理

    可以看到,文字溢出时我选择的处理方式是显示全部文字,同时辅助换行进行适配。

    为什么不做隐藏呢?难道不担心文字太多屏幕显示问题吗?

    问得好(戏精!),这里我们又要引用上文提到的观点”遇事切记先思考“,如果不考虑实际场景和业务我可能会选择最多显示一行或者两行然后使用“…”显示,这样既可以保证界面美观又可以完美适配。

    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全部显示,有两个原因:

    第一,经过调研发现,这里筛选的数据属于工地隐患信息,对用户非常重要,他们需要看到全部的信息才能确定是否是他们想要的信息。

    第二,这种文字太多的情况不多,不会太影响页面的查看。

    综上,根据用户需求和数据考虑,最终选择了这样的展示方式。

    交互 Demo

    问题三:研发时间不够如何取舍?

    作为打工人,我们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不仅是对公司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正因如此,我们也会希望研发能够对我们的设计做到百分百还原,但是…现实往往与理想相悖,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做许多妥协。

    而这些骨感的现实问题都有哪些呢?

    开发周期短,时间来不及导致不得不简化 前端技术有限,导致无法实现 前端觉得麻烦,不想干 交互设计 太“高大上”,开发实现困难 针对第 1 点,开发周期短,时间来不及导致不得不简化

    这是较为普遍的情况,尤其是产品前期处于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只做一个最简单的 MVP,后续再优化,所以这个时候的妥协是值得且合理的,因为我们需要考虑性价比。

    针对第 2 点,前端技术有限

    这个问题不好解决,你不能否决对方的能力,你们是同事,是合作关系,你没有这个权限,这时候我的建议是尽量辅助寻找解决方案,有人可能会说,我又不懂技术呀,怎么帮忙?

    举个例子,工作里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前端很难解决一个问题,我咨询了其它几位前端后都反馈说这个问题不难,而这位同事平时是一位积极主动的人,所以我判定应该是技术能力不够,所以我把向其它几位研发咨询的建议发给他,同时辅助寻找一些可用的插件,最后实现的效果虽然还是有些许差距,但是也算是大致符合我的预期。

    针对第 3 点,前端觉得麻烦,不想干

    这又是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我们身为设计人员不懂技术,很难判定对方是真的实现不了还是不想干……这个时候我的建议还是先咨询其他前端同学,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然后结合这位前端平时的做事和为人来判断,如果是技术问题,参考第2点。

    如果是懒,他觉得麻烦,不想做。这个时候就需要好好见超拆招了。

    再举个例子(我肿么老是遇到这种情况),这位前端是我们公司找的合作研发(相当于外包),需要他做一个 banner 的样式,很普通 r 交互方式,但是对方以饿了么控件库没有一模一样的插件为由拒绝实现。

    说真的,我当时很愤怒,因为他的做法实在不地道,我提前和他过了一遍交互方式,并且所有东西都是提前告知他,且他也没意见的,等实现的时候他却以他用的控件库没有一样的插件为由拒绝。

    这时候,我不懂技术,无法拿出论证说明这个交互很简单,所以我当即咨询了我们公司的两位前端同学,都反馈说很简单,两小时左右搞定。然后我又把我们公司前端帮忙找的几个相似的插件一起发给他,结果…他说难改,还是拒绝。

    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于缺乏职业道德操守的人绝不能姑息!

    这时候我已经无法推动了,只能向上求助(我之前的文章也说过,该求助就要求助,不要憋着),我把背景、该研发的回复和我的处理方式整理好,最后附上我的想法后发给研发负责人(人是他找的),由他去交涉,最后解决了。说句不好听的,作为拿钱办事的人,做事这么嚣张真的好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遇到的不少……

    你得相信,这个世界总有人理直气壮地把职业道德不当回事儿,这时候我们得理真的不能饶人!

    针对第 4 点,交互设计太“高大上”,开发实现困难

    说真的,这个问题我们得自我反思了,如果我们设计的交互方式市面少见而实现困难且收益低,那么性价比就太低了,不值得。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权衡,只有取舍。

    如何避免自己设计出不常见的交互方式?我的办法是多看多用,把市面知名的 APP 都下载下来研究,不仅要看,还要收集,截图收集起来。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必须收集起来分类好,方便随时复习。

    这里分享一个素材收集和整理的好工具——eagle,是的,我又要分享工具了,我是个工具狂魔。eagle可以整理图片,给图片打标签,我的习惯是把每张图片都打上交互标签,当我想要用哪种交互方式的时候,可以随时搜索参考。

    图片整理

    案例三:三级级联选择器-仅可选末级

    终于到了最后一个案例了,每个案例我想都讲得尽量详细,所以字数多了些~

    先介绍下案例:这是一个垂直领域的教育和招聘 APP,我负责里面的招聘版块,下面的选择器就围绕着求职意向的选择来说明。

    用户场景:小明是能源行业从业人士,最近打算换工作,下载了上述 APP,进入求职版块选择求职意向,求职意向一共三级,仅支持末级筛选。

    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选择哪种筛选器?

    数据层:就目前的求职意向数据来看,求职意向每一级的数量大概在十几二十个之间,就移动端来说不算少,而每个分类的数字长度大概在 2 到 10 个之间

    业务层:用户必须选择到最后一级后才能进行精确筛选

    从以上两点分析,以及对市面竞品的调研,我决定使用新页面来承载数据,一来这种方式在招聘 APP 使用较多,用户上手快,二来这种方式对数据的容纳性很好,字段稍长一些也能较好的呈现。

    确定筛选弹窗

    问题二:字段太长如何处理?

    关于文字溢出处理的重要性我已经在案例二重点说过,这里不做赘述,仅展示以下此次的筛选弹窗时如何处理的。

    文字溢出处理

    为什么一级文字太多隐藏而二级和三级却显示呢?因为一级能够显示足够的文字,而二级和三级的显示宽度是有限的,为了用户识别信息,所以二级和三级需要全部显示。

    最后来个 demo 辅助理解。

    demo

    以上,就是本次想要分享的内容。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馊面包

  • 第五波!2022年8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UI交互 2022-08-30
    8月最后一波干货,包含免费PPT模板,3D素材,配色工具,3D角色生成器,截屏包装工具,复古图片生成器

    各位 8 月好!这是本月的最后一波设计 干货合集 ,这一期几乎全都是为偏爱视觉设计的 设计师 所准备的好东西,比如超级好用的 3D 抽象图形,配色工具 Coolors v3,可以根据文字自动生成艺术作品的人工智能平台,还有免费的多功能展示模板,用来进行视觉识别设计的 Figma 模板,复古像素风图片生成器,素质都没的说!

    当然,在此之前记得看看往期干货中有没有你感兴趣的素材:

    第一波!2022年8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各位8月好!

    阅读文章 >

    第二波!2022年8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各位8月好!

    阅读文章 >

    第三波!2022年8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各位8月好!

    阅读文章 >

    第四波!2022年8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各位8月好!

    阅读文章 >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这一期的干货:

    1、强化视觉的 3D 抽象图形 https://abstract.wannathis.one/

    几乎所有的视觉设计师都不会拒绝漂亮百搭的 3D 抽象图形,它们在绝大多数的视觉设计项目当中,都会非常有用,从海报到网页,从 APP 到广告。这个 3D 抽象图形素材包就是干这个用的,它总体上是付费的,但是提供免费 Demo。这组素材除了有普通的 PNG 格式,还有 Figma 和 Blender 可以编辑的原文件。

    2、专业的全平台配色工具 Coolors https://coolors.co/

    Coolors 是一款比较专业的快速配色方案生成工具,它可以在几秒内快速创建出专业又漂亮的配色方案,最主要它的软件支持非常全,包括 Android、iOS、Mac 以及 PS 和 Ai 的插件,它可以和你的日常设计场景无缝地衔接起来。

    3、可以将文字转化为插画的人工智能平台 https://photosonic.ai/

    Photosonic 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图片和艺术作品生成工具,只需要用几句话来描述你想要看到的图片内容,它就会在几分钟内根据预先训练的内容生成你想要看到的插画和图片内容,这个东西完全不需要你有 PS 技术,目前这款工具提供免费试用。

    4、完全自定义 3D 角色生成器 https://superhuman.fun/

    这是一个完全为了生成 3D 角色的而生的工具,内置超过 1500 种不同的角色特征和元素,包含 50 种基础的角色,你可以在此基础上生成完全独属于你自己的 3D 角色。这个工具提供免费试用,可以生成 png、fig、Blend 三种不同格式,方便你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

    5、免费的多功能展示模板 Lucid https://premast.com/lucid-free-multipurpose-presentation-template

    Lucid 是 Premast 团队五周年庆放出来的免费展示模板,其中包含有 50+ 完全不同、支持多种不同展示需求的独立页面,它适用于 Powerpoint 和 Keynote 、Google Docs 三大常见平台,有需求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

    6、品牌视觉识别专用 Figma 模板 https://olegcoada.gumroad.com/l/vigt

    越来越多的品牌和视觉设计也开始依托 Figma 来落地执行了,所以就有了这个专门用来应对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的 Figma 模板系统,其中内置 38 个视觉识别模板,涵盖品牌视觉识别所涉及到的绝大多数视觉元素,根据需求稍加调整就能应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模板是付费才能用的。

    7、超好用的专业截屏幕工具 https://xnapper.com/

    截屏经常会显得不够好看,而 Xnapper 这个工具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生的,它通过自带的功能将你的截屏保存成为更加好看的样式,赋予投影,添加背景,将粗糙的截屏快速转化成为好看且易于分享展示的样式。

    8、制作复古像素风图片的 APP https://apps.apple.com/zh/app/dither-oldschool-photo-editor/id1641007991

    这个 APP 独特之处在于,它所生成的照片效果非常贴合上世纪 80 年代的电脑上生成的照片的样式,只有黑白 2 种像素,没有灰色,通过不同像素的密度差异来呈现灰色,完全还原当时电脑上图片的效果。这个 APP 是完全免费的。

  • 第五波!2022年8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UI交互 2022-08-30
    8月最后一波干货,包含免费PPT模板,3D素材,配色工具,3D角色生成器,截屏包装工具,复古图片生成器

    各位 8 月好!这是本月的最后一波设计 干货合集 ,这一期几乎全都是为偏爱视觉设计的 设计师 所准备的好东西,比如超级好用的 3D 抽象图形,配色工具 Coolors v3,可以根据文字自动生成艺术作品的人工智能平台,还有免费的多功能展示模板,用来进行视觉识别设计的 Figma 模板,复古像素风图片生成器,素质都没的说!

    当然,在此之前记得看看往期干货中有没有你感兴趣的素材:

    第一波!2022年8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各位8月好!

    阅读文章 >

    第二波!2022年8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各位8月好!

    阅读文章 >

    第三波!2022年8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各位8月好!

    阅读文章 >

    第四波!2022年8月精选实用设计干货合集 各位8月好!

    阅读文章 >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这一期的干货:

    1、强化视觉的 3D 抽象图形 https://abstract.wannathis.one/

    几乎所有的视觉设计师都不会拒绝漂亮百搭的 3D 抽象图形,它们在绝大多数的视觉设计项目当中,都会非常有用,从海报到网页,从 APP 到广告。这个 3D 抽象图形素材包就是干这个用的,它总体上是付费的,但是提供免费 Demo。这组素材除了有普通的 PNG 格式,还有 Figma 和 Blender 可以编辑的原文件。

    2、专业的全平台配色工具 Coolors https://coolors.co/

    Coolors 是一款比较专业的快速配色方案生成工具,它可以在几秒内快速创建出专业又漂亮的配色方案,最主要它的软件支持非常全,包括 Android、iOS、Mac 以及 PS 和 Ai 的插件,它可以和你的日常设计场景无缝地衔接起来。

    3、可以将文字转化为插画的人工智能平台 https://photosonic.ai/

    Photosonic 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图片和艺术作品生成工具,只需要用几句话来描述你想要看到的图片内容,它就会在几分钟内根据预先训练的内容生成你想要看到的插画和图片内容,这个东西完全不需要你有 PS 技术,目前这款工具提供免费试用。

    4、完全自定义 3D 角色生成器 https://superhuman.fun/

    这是一个完全为了生成 3D 角色的而生的工具,内置超过 1500 种不同的角色特征和元素,包含 50 种基础的角色,你可以在此基础上生成完全独属于你自己的 3D 角色。这个工具提供免费试用,可以生成 png、fig、Blend 三种不同格式,方便你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

    5、免费的多功能展示模板 Lucid https://premast.com/lucid-free-multipurpose-presentation-template

    Lucid 是 Premast 团队五周年庆放出来的免费展示模板,其中包含有 50+ 完全不同、支持多种不同展示需求的独立页面,它适用于 Powerpoint 和 Keynote 、Google Docs 三大常见平台,有需求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

    6、品牌视觉识别专用 Figma 模板 https://olegcoada.gumroad.com/l/vigt

    越来越多的品牌和视觉设计也开始依托 Figma 来落地执行了,所以就有了这个专门用来应对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的 Figma 模板系统,其中内置 38 个视觉识别模板,涵盖品牌视觉识别所涉及到的绝大多数视觉元素,根据需求稍加调整就能应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模板是付费才能用的。

    7、超好用的专业截屏幕工具 https://xnapper.com/

    截屏经常会显得不够好看,而 Xnapper 这个工具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生的,它通过自带的功能将你的截屏保存成为更加好看的样式,赋予投影,添加背景,将粗糙的截屏快速转化成为好看且易于分享展示的样式。

    8、制作复古像素风图片的 APP https://apps.apple.com/zh/app/dither-oldschool-photo-editor/id1641007991

    这个 APP 独特之处在于,它所生成的照片效果非常贴合上世纪 80 年代的电脑上生成的照片的样式,只有黑白 2 种像素,没有灰色,通过不同像素的密度差异来呈现灰色,完全还原当时电脑上图片的效果。这个 APP 是完全免费的。

  • 定制属于你的潮流 | 轻链竞品分析

    设计动态 2022-08-29
    一、竞品分析的目的 通过的大宏观环境分析,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走向,关注对手走向,精确制定产品发展战略。 通过竞品用户和功能对比,明确自身优劣势,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竞品分析对象 三、竞品分析宏观条件 1. PEST分析 (1)P(政治): 《商

    轻链App是集潮流服饰定制、潮牌商城、潮流社区于一体的定制服务平台。本篇文章就对轻链及其竞品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了改进意见,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一、竞品分析的目的 通过的大宏观环境分析,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走向,关注对手走向,精确制定产品发展战略。 通过竞品用户和功能对比,明确自身优劣势,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竞品分析对象

    三、竞品分析宏观条件 1. PEST分析 (1)P(政治):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新零售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及加快《关于加快服务的若干意见》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均鼓励服装企业发展品牌,鼓励鼓励连锁经营模式,鼓励农村市场消费,整体维护公司的合法权利,有利公司的发展。从 2019 年 1 月 1 日持纺织服装配额的全面取消。服装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跳板行业,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我国政府都一定会在政策上继续有所支持。

    202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回顾了2021年取得的重要成果,提出了今年的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将从促进电商发展、推动消费恢复、深化经贸合作、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方面利好服装行业增长。

    (2)E(经济):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已经由物质层面转向为精神层面,从当初的“穿的暖”变为现在的“穿的好”,年轻的新兴消费者也更为注重品牌的价值,更为青睐产品本身的文化。

    潮流市场文化的追捧热度持续增长,根据尼尔森全球潮牌大数据报告可知,中国 2017年潮牌的消费增速达到 62%,是非潮牌的3.7倍。贝恩咨询也曾预测,2017年中国年轻人的服装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而潮牌会占到330亿到350亿美元左右。

    由此可见由于消费者的消费升级,所呈现出的市场也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对潮流文化的认可度大大增加,对于商品本身的价值更为看重。

    (3)S(社会):

    近年来,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等彰显潮流个性节目的爆红,进一步将潮流文化带入到观众的视野中来。随着90后,95后和00后成为大众娱乐和消费的中流砥柱,潮流文化逐渐走向主流。

    从Instagram2017年用户图片分析来看,近31%的用户把潮牌作为分享照片的主要或相关元素,可见潮流文化影响力不断渗透,催生潮流市场的崛起与爆发。路透社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潮流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与此同时,这三年淘宝天猫潮牌市场规模都保持了较高增长幅度的提升。

    (4)T(科技):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服装作为传统的劳动力集型产业,也在加快技术的新革新技步伐。伴随着快时尚理念的大行其道,大量新管理理念、新技术开始运用到服装行业,无论是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ERP还是FRID技术等等,都让传统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网银、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这三种支付技术的成熟,让用户更加青睐于网上购物。特别是近年来流量渠道和消费渠道的融合,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都为线上购物、潮牌发展、产品种草以及用户增长方式提供了便利。

    2. 用户规模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市场电商需求不断释放,地域网络消费鸿沟进一步缩小,助力我国经济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 8.42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5968 万,占网民整体的 81.6%。

    总结:随着时代发展,新消费模式的推动下,使得我国网购用户规模平稳增长,并有在未来持续增长的趋势。

    3. 市场规模 我国人口基数大,在市场规模上有着天然优势同时,随着经济增长以及消费升级,我国服装市场规模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4-2018年,我国的服装行业零售收入逐年增加,2018年国内服装行业零售收入达231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1%,并有望在2023年复合增速至40188亿元。

    4. 竞争态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服装品质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带动服装市场竞争格局不断优化。从2021年营业收入来看,排在前十的企业分别是海澜之家、际华集团、森马服饰、雅戈尔、太平鸟、搜于特、盛泰集团、报喜鸟、锦泓集团、朗姿股份。其中海澜之家和森马服饰分别以201.88亿元和154.2亿元的营业总收入排名第一和第三。

    由于老牌企业的激烈竞争,使得服装行业赛道更加激烈,但并未出现头部效应。

    5. 发展趋势 “十四五”期间服装行业发展趋势以高端化、品牌化为主旋律。

    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率先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

    2035年成为全球服装科技的主要驱动者、时尚的重要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的推进者。

    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国服装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中国服装行业“十四五”期间以及2035年的发展目标做出了清晰规划。其中指出2035年,在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我国服装行业要成为世界服装科技的主要驱动者、全球时尚的重要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者。

    总结,服装行业将在新时代新消费模式的契机下迎来新一轮的热潮,发展趋势大好。

    四、用户分析 1. 用户行为 网购用户数量逐年上升:

    服饰消费占总消费的25.1%:

    2. 用户痛点 对现有网购平台的定制服务不满,主要表现为不够专业,材质较差; 没有新式潮流的服饰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 渴望将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 有才无处安放,不能将的创作变现。 3. 具体用户场景 程琳是一名大三学生,十分的文静,爱好画画,刺绣,在大二的时候她的画获得过省一等奖,到了大三后课程比较少,想找点兼职做,但是又特别腼腆所以她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不过在她看到室友李芳穿了一件与众不同的裙子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本来李芳就爱好时尚,平时就很潮流,但今天穿的风格属实不太一样,在她的询问下,李芳告诉她是在“轻链”上定制的,还请了私人定制;听到这里,程琳不由得眼前一亮,那我岂不是可以一试……

    梁家辉是某企业的白领,平时爱好小动物,家里养了好几只,其中有一只名叫阿兰的小猫十分的安静听话,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情况下可以帮他拿东西,可是好景不长,突然病死了,他特别的难过,尤其是回到家的时候,他想把小猫猫的样子刺绣到自己的外套上,无奈找不到这样一个平台,经过他多方打听,最终在“轻链”下单,结果也是出乎意料的好,没想到有一家如此专业的服装定制平台。

    五、竞品对比 1. 战略层

    2. 范围层

    在范围层方面,轻链和IN趣的重合度最高,都拥有自己的社区板块。相较于IN趣,轻链的商品展示和品牌分类做得更好,商品类型更多,这让购买者的购买体验更佳。而IN趣侧重于设计师交流平台的功能,在轻链也有的素材售卖功能外,还有设计师认证功能,让用户也可以成为设计师。爆造定制功能不够完善,但是它的定制板块自由的很高。衣邦人则主要进行高端的上门量体裁衣定制。

    3. 结构层

    4. 框架层(表现层) (1)首页

    总结: 四款APP首页排版基本相同,相比轻链,其他三款都有购物车功能,同时,轻链把新人专享福利放在首页,比较吸引用户。轻链和IN比较相似,除了基本的商品,定制,我的以外,都有社区这个版块,版块分布基本相同,而爆造定制和衣帮人则是都把商品分类作为一个单独的版块。

    总的来说,四款APP都属于服装定制类产品,在风格上轻链、IN趣、爆造定制三者比较相似,都属于年轻人潮流,衣帮人是只针对男性的量身定制高端商品。

    (2)商品页

    总结: 针对商品分类页,轻链和IN一样分类都是在上方,爆造定制和衣帮人一样都是在左侧。商品风格来说,轻链属于简单款,IN趣和爆造定制属于潮酷款,而衣帮人属于高端商务款。衣帮人比较适合中年商务男士,其他三款比较适合年轻的学生、运动人、上班族。

    (3)定制页

    总结: 定制页面轻链、IN趣、爆造定制整体上基本相似,都是可以让用户选择衣服款式,然后进行一些素材选择,然后进行定制。衣帮人则需要留下个人信息进行预约,然后客服联系用户后,等待平台专门的顾问上面量体。

    (4)我的页

    总结: 四款APP我的页面都比较简洁,相比其他三款APP,轻链是单独把定制订单分出一个小版块,与商品订单分开来放置。轻链、IN趣、衣帮人都设有客服,衣帮人另外多加一个着装顾问,提升自身服务,爆造定制则在我的页面没有设客服。IN和衣帮人还设有兑换码服务,用户可以输入兑换码获得相应的优惠券或钱包余额等。IN还设置一个浏览记录,优化用户体验,如果用户想买之前看过的商品,可以快速找到进行购买。衣帮人设置了签到,有利于增加用户粘性。提升用户留存率。

    (5)LOGO对比

    总结: 轻链,爆造定制,都是黑色背景,炫酷风,复合年轻人喜欢潮流、爱酷的性格,IN趣则是绿色和白色结合的背景,代表青春活力,很有生命力的表现,体现了年轻人的活泼、自由、等。衣帮人则是深蓝色背景,显示高级感,代表商务人士的成熟稳重,很复合中年商务人士的身份。

    六、SWOT分析 (1)优势

    线上私人服装比传统定制更高效,更合身,用户参与设计,充分挖掘和满足用户多样性化和个性化的穿衣需求。 定制服饰所用面料可以自己选择,在一定价格内,极大程度满足用户。 (2)劣势

    衣服定制本身特点,定制周期长,一般制作周期需要2~4周,时间比较长。 定制结果容易导致用户预期有差异,造成反复修改,成本比较高。 服装定制要不断的创新,竞争压力大。 (3)机会

    当今社会对个性追求更高,轻链这样的为年轻人服装定制软件能更好地满足讲究品位和个性、有特殊要求的人士需求强烈,更容易打开特定市场。 服装定制市场无巨头,有利于服装定制产品的竞争。 (4)威胁

    其他陌生衣服定制产品的崛起会挤占市场份额,竞争较为激烈。 服装定制市场不成熟,定制平台相较于品牌服装商知名度不高。 优质设计师将成为争抢资源。 七、总结 总的来说,轻链App是集潮流服饰定制、潮牌商城、潮流社区于一体的定制服务平台,可以更好实现你对个性的追求,品牌质量有保障,潮流可以由自我定义。轻链的操作比较简单、界面风格设计比较简洁、潮流,更符合迎合年轻人的需求,商品种类比较多,让用户体验更好。

    但总结分析发现相比于三款竞品,轻链的玩法比较少,但是品类不全,设计风比较少,素材元素较少,难以满足用户多样性需求,主理人比较少,用户活跃性不够不利于产品的竞争,轻链还有很多不完善功能设计,比如购物车功能,影响用户体验感。

    建议后期改进:

    应该增加商品的品类,增加竞争力。 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设计师入住。 强化用户粘度,从新人福利、优惠券、后期可以增加会员体系,让用户增加对产品的使用时间,促进商业变现,增加营收。 增加产品更新迭代,不断加强用户体验感。 本文由 @汪仔7547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美食up主们有多卷?有人把曹雪芹“编”的菜谱都复刻出来了

    设计动态 2022-08-29
    现如今,教人做菜的短视频已经不流行了,越来越多美食博主开始另辟蹊径,不约而同地做起了同一件事: 复刻美食。 如果说看人吃播会饿,看人探店会想打卡,那么这可能是唯一一类你看过之后不会产生任何想尝试冲动的美食类视频。 毕竟当《猫和老鼠》里的超大牛排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现在的美食博主可真不好当,教做菜做吃播、做探店都是常规操作,越来越多美食博主开始另辟蹊径,不约而同地做起了同一件事:复刻美食。本篇文章就来讲讲这些美食博主在复刻美食的赛道上都卷到什么程度,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现如今,教人做菜的短视频已经不流行了,越来越多美食博主开始另辟蹊径,不约而同地做起了同一件事:

    复刻美食。

    如果说看人吃播会饿,看人探店会想打卡,那么这可能是唯一一类你看过之后不会产生任何想尝试冲动的美食类视频。

    毕竟当《猫和老鼠》里的超大牛排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时候,很多人的确不会想凑近啃上一口。

    图源@燕子堡BBQ学徒Ray

    至多是解决了自己多年以来的困惑。

    图源:B站评论截图

    或许有人会说,复刻有什么,“我妈在家还做过饭店的大菜松鼠桂鱼”。

    但对于身怀十八般武艺的美食博主来说,什么松鼠桂鱼、蒜泥白肉、佛跳墙,通通都只是最最基础的复刻。

    要做,就要做让人意想不到的。

    当我满心好奇地刷着网上复刻美食的热门视频,封面图上一种通身奶白、线条优美的食物吸引了我,那就是:

    浪味仙。

    图源:@三寻食堂

    在家学做薯片和辣条等等肥宅快乐食品是可以理解的,浪味仙这种首先在形状上就看起来很不友好的零食也能复刻?

    博主和好面,切好段,擀成长条,都很顺利,下一步果然就卡在了定型上。

    试遍了家里所有顺眼的工具都没能搞定,望着小小的面片干瞪眼。

    仿佛感受到了手边浪味仙本尊的嘲笑。

    图源:@三寻食堂

    类似的艰辛尝试还有旺旺雪饼。

    图源:@三寻食堂

    嗯,还原度90%吧。

    评论也是非常友善。

    图源:B站评论截图

    关于有些钱还是要让别人赚这件事,有时候即便是愿意放手,别人大概也再没这个机会。

    尽管小时候没少被大人说像老鼠屎,但有种酸酸甜甜的味道总是久久无法令90后忘怀。

    它就是猴王丹。

    图源网络

    如果不是看了这个复刻猴王丹的视频,我甚至都还不知道它竟然是超市香料区肉眼可见的相当一部分香料的混合产物。

    柠檬、陈皮、八角、话梅、桂皮、小茴香、肉蔻、甘草、草果、橘皮、白砂糖……

    怪不得小时候家长会说这玩意清热去火。

    图源:@了不起的八万二饼

    做法也很简单,把所有原料一锅煮,再把熬出的汤汁和碾碎的橘皮和切碎的话梅混合,和面一样搓成个小球,再进行烤制。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怀疑这和小时候吃的是不是一个东西。

    猴王丹复刻得不像没有关系,总有一款童年复刻美食能击中你的心。

    在父母还会给我们过每一个生日的小时候,记忆中总会端上来一个配色俗丽、口味甜腻到不行的白色奶油底蛋糕。

    是如果不翻老照片就很难记起模样的那种。

    直到有博主花50块钱买了一本1983年出版的、当时定价只有一块三毛钱的《西点制作技术》。

    图源:@lunar野生烘焙师

    就好像看着比现在的很多蛋糕精致顺眼多了。

    图源:B站评论截图

    别以为这就完了,聪明的美食博主们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给你带来回忆杀的机会的。

    绿舌头雪糕、咪咪虾条、兰香子饮料……无一没有为美食博主在每一个选题枯竭的焦灼夜晚带来灵感。

    于是你会看到评论区有不少观众血书让博主多多还原童年美食。

    图源:B站评论截图

    不过在另一些美食博主看来,以上还是太简单了,还不足以展现自己出神入化的美食制作技巧。

    野心要有,目光要放眼世界,并且要相信自己做的不是美食,而是一件艺术品。

    在烘焙圈有这样一位大神,来自法国的天才甜品师Amaury Guichon,能用糕点和巧克力制作出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高难度仿真美食作品。

    图源网络

    Netflix去年还出品过以他为主角的一档真人秀《巧克力学院》(School of Chocolate)。

    图源:豆瓣《巧克力学院》海报

    而大神的作品,自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复刻的。

    首先你需要花将近一万块买一台光固化3D打印机。

    图源:京东截图

    然后就是不停地建模、调试、修改、制作……一个月过去了。

    其中的阻碍包括但不限于打坏了三个模具,做坏了n片巧克力花瓣,在关键的最后一步喷坏了漆,全是纯天然节目效果。

    最后的成品睡莲水果蛋糕长这样。

    图源@麟宣森

    看视频的整个过程,我仿佛不是在看一个美食制作视频,而是在看某个科技区up主疯狂捣鼓各种精密仪器。

    吓得赶紧掏出两个硬币助力up主的梦想。

    等回过神来,发现除了这位法国大神,美食博主们早就向各位米其林大师拜过师了。

    可可果、龙虾卷、油炸苔藓、蒸馏月饼、冰火蛋、透明草莓……一个个艺术品,散发着无用之美。

    币怕是不够用了。

    图源:B站截图

    万能的美食博主们一切皆可复刻,看得见的要复刻,看不见的也要复刻。

    动漫影视作品不知道给了他们多少灵感:

    《中华小当家》里的转生春卷、国士无双面、真鲷大陆图、宇宙大烧麦, 《食戟之灵》里的脆皮烤肉、舒芙蕾欧姆蛋, 《海贼王》里的路飞大鸡腿, 《鬼灭之刃》里的山药泥乌冬面;

    图源@黑猫厨房

    《食神》里的黯然销魂饭,《饮食男女》里的走油扣肉, 《甄嬛传》里的马蹄糕、枣泥山药糕、栗子糕;

    图源@在下猪肉佬

    《老友记》里的芝士蛋糕, 《孤独的美食家》里的奇迹猪排,《东京大饭店》里的五道肉盖饭, 《纳尼亚传奇》里的土耳其软糖……

    图源@城北吴师傅

    导演们拿着一个个道具摆拍的时候可能都不会想到,自己定下的菜谱,日后有一天会出现在诸位美食博主的餐桌上。

    甚至他们连游戏里纯纯的纸片食物都不放过:

    《原神》里的土豆饼、山珍热卤面、甜甜花酿鸡、蜜酱胡萝卜煎肉、活力喵饭, 《摩尔庄园》里的胡萝卜盖饭、咕噜果奶酥、浆果带鱼、浆果浓汤, 《植物大战僵尸》里的豌豆射手……

    图源@七分甜的秋刀鱼

    但这些可能还不是最神的。

    复刻的最高境界,是还原那些买都买不到,甚至见都没见过的食物。

    《红楼梦》第七回写到过一种薛宝钗的救命药“冷香丸”:

    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图源@南翔不爱吃饭

    复刻“冷香丸”最难的不是花一年时间收集这些材料。

    而是运气。

    为此博主没少做坐着高铁追雨水的事。

    最后终于做好了这颗浓缩雨露霜雪之天地精华、融春夏秋冬之草木花香的金丸。

    图源@南翔不爱吃饭

    冷香丸完完全全是曹雪芹笔下杜撰出来的药品,在医术中并未记载,于是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纷纷建言献策:

    图源:B站评论截图

    国外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Paul Rozin曾做过研究发现,当人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不会受到真正的伤害时,经历一些可怕或不愉快的事情反而是一种享受。

    延伸解读一下就是说,人们之所以爱看各种各样的复刻美食视频,实际上是出于一种良性自虐的心理。

    看别人历经一年时间复刻冷香丸的效果大概和看一部恐怖电影带来的快感是一样的。

    但观众的良性自虐到美食博主这里,可能就是真自虐了。

    “但凡一个月没有产出爆款,可能大家就会把我忘记。”曾有一位美食博主这样说。

    “猎奇料理、高难度料理会更受欢迎”几乎已经是这些美食博主的共识,本质依然是绕不开的对数据和变现的焦虑。

    只希望他们在做这些美食的时候是真心快乐的。

    作者:李禾子

    来源公众号:品玩(ID:pinwancool),有品好玩的科技,一切与你有关。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品玩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Web 3.0 有“钱”途么

    设计动态 2022-08-29
    今天我们聊聊大家都很感兴趣的 “钱?” 。 我们知道,所谓的元宇宙、GameFi 等,都是基于虚拟技术开发出来的应用/平台,所以也被称之为虚拟世界。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生活绕不开金钱,虚拟世界也同样是如此。加密货币则作为该世界的“法定货币”被大众所广泛的关注

    Web 3.0 是现在的话题热点,元宇宙、NFT备受瞩目。关注度有了,那么它们真的能赚钱吗?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你分享,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我们聊聊大家都很感兴趣的  “钱?”  。

    我们知道,所谓的元宇宙、GameFi 等,都是基于虚拟技术开发出来的应用/平台,所以也被称之为虚拟世界。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生活绕不开金钱,虚拟世界也同样是如此。加密货币则作为该世界的“法定货币”被大众所广泛的关注,这篇文章带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虚拟货币是什么以及它和 NFT 的关系。

    在这之前,我们要知道,任何一种货币都不是凭空诞生的。我们现实世界中所使用的法定货币大多都是国家机构组织所中心化统筹管理生产和发行的,而加密货币则是被建立在一个虚拟技术之下,并且不被任何人或国家统一管理,而这项技术就是区块链,也是我们了解加密货币之前,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一、革命性的信息化技术 – 区块链 首先我们来简单解释一下,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其本质上是一种记录和存储数据的技术,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所有人都能访问的账本,用户在区块链中进行的任何交易等行为都会被记录并存储下来,放在一个固定容量的块中,当这个块的容量被塞满后,这个块就会进行打包,成为一个不可被篡改的数据块,也被称作为区块,而这些区块会按照时间以及一定的密码学加密机制进行链接形成一条 “链”,所以便被称之为区块链 ( Blockchain )。

    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不同于我们所接触到的传统企业和服务,都是由一个中心控制着用户的数据信息。

    例如你去银行取钱,银行查看了你的账户告诉你没钱,那你就是取不到钱,其中银行就是一个中心。而我们之所以接受这个中心的服务是因为我们信任它,但是如果有一天他们辜负了我们的信任,我卡里明明记着有钱,但是他硬是说我没有钱,那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的,他们有绝对的一票否决权力,无论是系统故障还是恶意操作,你都无力回天。

    与之不同的是去中心化的技术,在区块链中每一个参与者手里都攥着一个账本,当 小A 向 大B 转账了50元后,我们所有人的账本上都会收到这笔交易的信息,于是 小A 向 大B 转账了50元便成为了一个共识,那么这笔交易就算完成了。

    但如果这之间如果 小A 想耍滑头,在它个人的账本上记上 小A 向 大B 转账了100元,但即便如此,在是其他人的账本上收到的依旧会是 小A 向 大B 转账了 50 ,因为 小A 只有权利更改自己的账本,没有权利更改其他人的账本,所以 小A 的账本记录的信息就是无效的,系统依然会记录比例更大的那一方的信息作为正确数据。

    这项技术就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  分布式记账 和  共识机制 ,正因为有这种机制的存在,所以在区块链上的交易是非常的安全、透明并且是不可被篡改的。

    2008年10月一个叫“中本聪”的账号发表的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白皮书,其中介绍了基于区块链技术下的一种叫“比特币”的虚拟数字货币,并于2009年1月正式“采矿”获得了第一批的比特币,标志了虚拟货币金融的正式诞生。

    关于“中本聪”这个账号我想多提一点,中本聪虽说是一个日本名字,并且在中本聪账号下的个人资料中也写了他是一名居住在日本的37岁男性,所以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日本人,但其实可能并不是,网友从他的一些发言和动态上发现它有意的切换使用英式与美式英语,并且随机在全天不同的时间上线发言,这表明了它很可能想故意隐瞒自己的国籍和时区,也可能是账号的背后有多人操纵。

    更是有博主推测它可能并不是人,而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 AI,其中的依据是中本聪将比特币这种复杂的系统进行了开源,这样大家都可以通过它的代码创造出各种虚拟货币。

    在大家的不断尝试之后发现,它所提供的这套系统是完美的,这种级别的复杂和完美程度完全不像是人类能够创造出来的。所以有推测它极可能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 AI ,通过本身强大能力创造出了这套系统,并且有意的对这套人类做不出来的系统进行了开源,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类都纷纷创造出自己的虚拟货币替代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现实货币,最后甚至演化出 AI 通过此种手段达到控制人类世界的阴谋论。

    这点在这里就不过多的深入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了解。

    二、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钱是什么钱? 我们偶尔会听到这三个词,虚拟货币、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没有了解过的同学听到这些名字很容易头疼,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所以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三种货币之间的差异。

    1)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是这三个之中范围最广的一种货币,通俗来讲就是 不处于物理世界中的任意一种货币都可以被称之为虚拟货币 ,也很好理解。

    比如我们经常接触的游戏点券、Q币、直播打赏送的鱼丸,虎粮等等都属于虚拟货币,所以一定程度上,虚拟货币更像是一种玩具。但是前面说过,虚拟货币的范围是最广的,所以他也可以表示加密货币和数字货币等虚拟的货币。

    2)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定义,不过可以理解为是一种 以数字的形式呈现的货币 ,目前,全世界国家都对此展开研究,并讨论未来发行的可能性,或者是已经展开发行测试工作,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是已经对外宣传要发行数字货币的官方机构。

    不过我们通常使用的支付宝、微信里面的钱其实也并不属于数字货币的范畴,更准确的应该称他们为一种电子货币。

    3)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就是一种被加密过的数字货币,所以称做他们为加密数字货币则更为准确,不过为了方便,我们更习惯称他们为加密货币。

    目前最为流通的就是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的加密货币,前面我们提到了区块链是由不同的区块以一定的密码学机制加密行程的链式结构,那么这种技术其实就是一种加密的技术,所以可以理解为在区块链上的货币都可以被称为加密货币,而加密货币也是我们接下来去讨论的重点之一。

    4)加密货币的诞生与运作

    中本聪在09年挖到了比特币的首个区块,史称“创世区块”,向世界宣布了比特币的诞生也标志了加密货币与区块链的开端。而在这之后也诞生了各种各样名称、协议各不相同的其他加密货币,并且每一枚加密货币其背后的代码与运作的方式也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这里以比较知名的比特币(BTC)这种加密货币来举例子,如果对其他货币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自行去进行了解。

    “挖矿” 这个词因为比较生动易传播,所以即使并不关注 Web 3 的同学可能也会经常听别人提到过,这里所指的的挖矿其实就是获取比特币的过程,不过千万不要误会“挖矿”是拿着一把镐子钻到电脑里去凿比特币,这画面太戏剧了,本质上我们现在所谈论的“挖矿”是 通过电脑的程序运算得出比特币。

    前面我们提到:分布式节点是不同的节点一起去记账,而这个记账的过程其实就是做一道非常复杂的数学题,第一个算出来的就有权利在账本上记账,并且获得一定的比特币奖励,这个过程被我们称之为“挖矿”,而那些做数学题的电脑就被叫做“矿工”,其实这也是根据我们原始的货币获取方法所命名的。很早之前我们获得的金银铜铁等这类货币的方式其实就是地下挖矿得来,而现在的 Web 3.0 就像是一个新世界的诞生,所以热衷于该世界的人就将这种技术称之为 “挖矿”了。

    目前,我们已知的区块链已有数十条,加密货币也存在上千种之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因为他们的不稳定性,所以价格也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波动,所以引发了很多投资者对这类货币进行投资,更加倾向于将它们视作一种赚钱的工具。

    目前的交易手段大多是通过一些交易所,将法定的货币以一定的汇率关系兑换成加密货币,每一种货币的汇率关系都是不同的。其实比较知名的就属于 BTC 和 ETH 了,截止到现在为止,BTC 最高的时候交易价格约为 68000 美元一枚(2021年11月10日),而最低的时候交易价格则约为 65 美元一枚(2013年7月5日),所以时机很重要。

    冷知识:2010年2月,在比特币被定价之前一位名叫 Lazslo Hanyecz 的程序员第一次的赋予了比特币价格, 当时花费了 10000 枚 BTC 购买了两张比萨……

    三、趋近于无限肯定的 NFT 2021年,随着元宇宙、虚拟世界的概念广泛的被认知,NFT 也凭借着这次的机会成为了巨大的话题,不断的会有人出高价购买 NFT 来刺激着我们的神经,一时间 NFT 似乎成为了财富的密码,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 NFT 感兴趣。

    所以我们来聊聊,NFT 到底是什么?

    1. NFT 到底是什么? NFT 是经过特殊加密过的代币,NFT 的全名是 Non-Fungible Token,中文翻译过来是不可替代的代币。什么意思?

    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的人民币、美元等国际标准货币都是可替代的货币,例如你想要拿手里的一块钱交换我手里的一块钱,这是符合交换条件的,也被称之为等价交换,那我可能会换,但是如果我的这一块钱是名人亲自给我的,上面有名人的指纹!那么你就算拿100元来换我也不会愿意,那这个一块钱其实某种意义上就是不可替代的货币。

    而我们前面所说的比特币或以太坊等虚拟数字货币其实都是可被替代的,也叫 FT (Fungible Token),我完全可以拿1个比特币去换你手里的另一个比特币,但是 NFT 却不同,我手里的拥有名人指纹的硬币并不等于你手里 XXX 指纹的硬币,也就是我手里的 NFT 并不等于你手里的 NFT ,每一个 NFT 都是独一无二、无法被进行等价交换,正是因为这一特性,也掀起了 NFT 在投资领域的热潮。

    那么 NFT 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NFT 就是一串代码,不过被加了一个不可被替代的 BUFF ,所以能够在虚拟世界甚至是现实世界中赋予一件事物超出常识的价值。

    NBA 篮球巨星 – 斯蒂芬·库里就曾花费18万美元购买了一个猴子的 NFT 用作他个人的 Twitter 头像,这也引发了越来越多人对于 NFT 以及 Web 3 的好奇。自以太坊诞生以来,就不断的有一些 PHP(用户个人头像)类的 NFT 推出,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有加密朋克系列(CryptoPunks),以及上面库里所购买的无聊猿系列(BAYC)等等,这两个也都是10K的项目(10000张),截止到目前为止 BAYC 中最便宜的一个猴子价值也要高达77.49个以太坊,相当于目前的90万人民币。

    2. NFT 凭什么这么贵? 所以为什么 NFT 能够卖出如此的高价,有人会说“因为它是不可被替代的,唯一的东西所以价值就要高!” 但是有没有想过,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同样拥有许多的不可替代的事物,例如你不可能找出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所以只是因为唯一性所以价格高这一条件不成立。那除了不可替代性,NFT 还具备哪些特点赋能成为他价格增长的因素呢?

    1)基础价值

    我们知道 NFT 的底层是区块链的技术,和现实世界不同,在区块链上传一张图片是有代价的。现实世界中你想要独一无二的树叶,只需要出门随便找一棵树晃一晃就能捡来一堆,但是如果你想在区块链上传一张图片,那你是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的,俗称 Gas fee (矿工费)。

    我们前面说到区块链是一堆数据块组成的链式结构,每一份数据的背后都是大量的节点同时运算那道复杂的数学题,这其中的人力、电力、算力等资源的消耗都是基础的价值,这是每一个 NFT 都一定包含的价值。

    2)永久所有权

    区块链的另一个特征, 公开透明、无法更改 ,这一特征应用在 NFT 中就可以很好的保留创作者和拥有者的权利。

    在现实世界中会存在很多伪造的名画,技艺高超的仿品需要大量成本的鉴定技术才能识别真伪,这一问题在 NFT 上是不会发生的。每一个 NFT 诞生的时候,他的创作者都会被无数的人所记录,每一次转卖下来的新拥有者也会被无数的人所记录。

    你在2022年创造了一个 NFT,并在十年的时间内经历了无数次的转手,十年后只要你愿意,你依旧可以查到这个NFT的每一次交易记录,他的创造者是谁,第一个拥有者是谁,第二个拥有者是谁,第100个拥有者是谁全都可以查到。

    3)效用价值

    一份 NFT 说到底可能就只是一张照片、一个视频或者其他,你也不是什么全球知名的艺术家,现代社会大家都很忙,没多少人会去在意你画的一幅画,但是如果这个 NFT 的背后存在其他的效用价值,那就不一样了,我们知道想要和巴菲特吃一顿午餐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但是依旧会有很多人花重金去拍卖,他们在意的是什么?虽然我没吃过但是我猜巴菲特应该也不会在饭桌上和他们说 “今年别买科技股” 这种话吧。

    2006年拼多多总裁黄峥花了60万拍得了巴菲特的午餐,这顿饭让他在结束后感慨出 “这顿饭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我认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也正是这番感悟让他看见了拼多多诞生的可能性。

    巴菲特午餐的价值并不全在饭桌上,更多的是在饭桌结束后的面子、名气、影响力等附加价值,而 NFT 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属性。

    部分 NFT 的项目方会组织相关的活动,而参与的条件就是持有他们的 NFT ,类似于买辆奔驰加入尊贵的梅萨德斯车主俱乐部等,不同的项目方所能够开展的活动也不同,而这些项目方大概率都会在他们的官网、社群或其他的方式提前公布持有者的福利,以后会有的活动等,拉高购买者的期待值。

    E.g. 来给大哥上链接,买了这个 NFT 你就是我的家人

    4)市场泡沫

    你说现在的 NFT 纯粹吗,肯定是不纯粹的,每当新的技术出现就大概率会诞生泡沫,我们这里所说的泡沫其实就是当投资者购买一个东西后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它们,从而推动其价格,所以当一些名人或是资本家高价购买或投资一些事物后,会出现更多的投资者带着大量的钱去跟随购买他们,有些甚至盲目跟风,久而久之价格就上去了。

    5)自己真心喜欢

    还有一部分人是真正的出于喜欢、欣赏来购买的。喜欢的点则是不同的,有很纯粹的就是喜欢这个图片,觉得很好看;也有喜欢项目方的理念;还有喜欢新技术下购买的愉悦感等等。

    所谓千金难买我高兴,往往一件事物被赋予一定的情绪价值后其价格可能会远远高出这件事物本身的价值。可能在没有接触过的人眼里看来花费高昂的价格购买一张看得见摸不着的网络图像是一件愚蠢至极的行为,毫无意义,但是映射到现实生活中谁做的事情又一定全部都有意义呢?

    不过我所感知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肯愿意为自己的情绪付费了,我认为其本质上并不是一件坏事,生活很累,我们要懂得取悦自己。

    综上所述,我认为 NFT 的价格离不开以上的这些因素, 基础价值+所有权价值+效用价值+投资价值+情绪价值 ,当然还有唯一性,这些条件造就了如今火热的 NFT 市场,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NFT 一定会持续撼动艺术、游戏乃至更多的领域,在此过程中或将会颠覆我们以往对于数字艺术的规则与认知。

    四、文末 Web 3.0 是个相对新颖的话题,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未知性,我很有兴趣去探索和分享这方便的一些知识。

    而这篇文章主要和大家浅谈 Web 3.0 下的货币体系以及自己对于区块链、NFT的理解和认识,其中每一个点都是非常庞大的,底层逻辑也都比较复杂,我所提及的也只是部分,如果大家对以上某点感兴趣的话可以留言评论,我会针对性的出更为详细的文章来聊聊,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本文由 @泡泡茶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本地生活,再掀波澜

    设计动态 2022-08-29
    自2015年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以来,本地生活就长期处于“无战事”的局面。而随着抖音和饿了么的牵手,平静的状态被打破了,本地生活即将迎来新的探索。 事实上,同样对本地生活这块蛋糕虎视眈眈的还有京东、腾讯等。巨头环伺下,本地生活是否会出现新的胜利者? 而在互联网“

    本地生活赛道的平静表面正在被不断打破,比如近期抖音和饿了么宣布合作一事就掀起了行业内人员的热烈讨论。那么面对抖音和饿了么此次本地生活服务上的业务合作,其他玩家可能会做出什么举措?为什么本地生活服务的前景,被这么多巨头看中呢?

    自2015年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以来,本地生活就长期处于“无战事”的局面。而随着抖音和饿了么的牵手,平静的状态被打破了,本地生活即将迎来新的探索。

    事实上,同样对本地生活这块蛋糕虎视眈眈的还有京东、腾讯等。巨头环伺下,本地生活是否会出现新的胜利者?

    而在互联网“降本增效”的环境下,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本地生活的争夺战还能持续多久?

    一、抖音、饿了么联手 8月19日,饿了么和抖音几乎在同一时间对外宣布“达成合作”。

    消息一出,在圈内迅速引发热议。不少行业人士认为两者合作是对“美团甚至腾讯有力的反击”;也有观点认为,双方具体的合作机制尚不明确,能否配合默契、形成有效阻击还不好说。

    但几乎所有人都断言,抖音和饿了么的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优解”。

    在部分媒体报道中,本地生活,被抖音寄予成为新增长曲线的厚望。

    早在2018年9月,抖音推出POI(Point Of Interest),在抖音视频内的门店显示具体地理位置,这也是抖音同城生活的流量入口。

    2020年7月,抖音正式发力本地生活,先后上线了“门票预订”、“酒店预订”、团购等功能,去年,消息称抖音将上线“心动外卖”,但抖音回应称信息不实,“目前没有外卖相关的业务计划”。

    但抖音布局本地生活的节奏在加快。

    今年3月,字节跳动推出面向商家的本地生活移动管理工具“抖音来客”独立App,也是从抖音中独立出来的第一款本地生活App。

    今年7月,抖音入驻商家可选的团购标签中出现“配送到家”。用户可在拥有该标签的商家下单,商家承担运费并联系第三方骑手提供配送服务。目前这项服务在成都、上海等城市的小部分门店上线。

    与此同时,抖音对本地生活业务的“OKR”也在不断提高。

    据Tech星球报道,今年,字节跳动本地生活业务全年目标将提升至500亿元,去年年底,定下的目标还是“保300亿争400亿”。

    而作为合作的另一方,饿了么作为排名第二的本地生活玩家,其有着完善的同城物流履约网络。

    但不可否认的是,饿了么和美团的差距一度拉大,市场份额目前已不足30%。

    不甘落后的阿里,始终没有放弃本地生活,这两年更是动作频频。

    2021年7月,阿里宣布飞猪、高德、饿了么组成“飞高了”生活服务板块,被外界认为是为了“补流量、补场景”。期间从王磊、李永和到俞永福,本地生活连换三任CEO。

    在俞永福的带领下,本地生活业务制定了“四横四纵” 战略、设计“541”阵型、缩减口碑业务等。其在此前内部信中称,这是一场“不激烈但很残酷” 的持久战,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今年6月,饿了么开始发力,举办了长达十天的免单活动,期间#饿了么免单#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

    据统计,饿了么为95.6万余笔订单免单,涉及的商户多达30多万家。

    活动期间,平台上的商家销量大增。饿了么茶饮品类运营负责人沈逸曾公开表示,在涉及奶茶和果汁的免单活动中,不少果汁茶饮品牌商家当天订单环比前一周的增长翻番,最高增长近3倍。而在活动的消费波峰过后,订单量连续多日仍有明显增长。

    两个大玩家,都有死磕本地生活的决心且又能互补,此次合作有种一拍即合的默契。

    对于此次合作,抖音集团CEO张楠表示,期待和饿了么一起助力生活服务行业探索视频化经营,帮助中小商家更好发展。未来,也希望能够通过抖音开放平台,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CEO俞永福表示,与抖音的合作是一个新的开始,相信这次合作将进一步提升商家数字化经营能力,为消费者带来本地生活服务新体验,为全行业的升级发展带来新空间。

    二、巨头抢夺战 巨头们对本地生活的抢夺战愈演愈烈,抢夺范围也早已从外卖之争,延伸到零售领域。

    面对此次抖音和饿了么联手发起的正面挑战,美团必然不会坐以待毙。

    8月24日,据《财经十一人》报道,近日多位美团人士透露,目前美团电商业务已经与美团优选事业部合并。美团相关负责人对此暂无回应。

    业内人士表示,美团优选和美团电商覆盖了次日达和多日达的中远场电商场景,在美团“零售+科技”战略布局下,从业务形态和消费场景上,这一整合是必然选择,也是资源和效益最大化的方式。

    根据美团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美团实现营收462.7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市场预期的452.99亿元。非国际报告准则下,经调整的亏损净额为35.9亿元,同比收窄了7.8%。

    由2020年的首次盈利,到2021年和2022年的亏损,主要源于社区电商在内的新业务持续亏损。2021年第四季度经营亏损102亿元,全年经营亏损达384亿元。

    美团在2021年的财报中提到,公司战略从“Food+Platform”升级为“零售+科技”,并基于这项战略调整,加大对新业务的投入。美团表示,零售业务对公司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是重点投资领域。2020年第四季度,美团在2000多个市县迅速推广社区电商美团优选。

    “即时零售”成为美团的另一个发力重点。

    截止到2022年6月,美团闪电仓项目商家门店在全国已覆盖100多个城市。把电商业务和美团优选事业部合并,也更加凸现美团接下来发力即时零售的决心。

    事实上,抖音并不是第一个加入本地生活战局的短视频平台。

    去年12月,快手、美团宣布达成互联互通战略合作。美团将在快手开放平台上线美团小程序,为美团商家提供套餐、代金券、预订等商品的展示,线上交易和售后服务等一套闭环服务,快手用户可通过美团小程序直达商户和下单。

    除了美团、阿里和字节,本地生活还有其他的巨头虎视眈眈。

    前两天,在达达集团发布二季度财报的同时宣布,达达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蒯佳祺离职,董事会主席一职由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接任,原达达集团副总裁何辉剑升任达达集团总裁,全面主持日常工作。

    这一人事变动也被外界解读为“进一步彰显京东在同城零售的决心”。

    去年3月,京东与达达集团联合宣布,京东已通过其子公司与达达达成购股协议。根据该协议,京东将投资8亿美元购买达达新发行的普通股。该交易完成后,连同京东现有的持股情况,京东将持有达达约51%的已发行流通股。

    今年3月,据新言财经报道,京东零售内部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其中一项就是成立同城业务部。据悉,京东同城业务部聚焦家居、家政、本地生活等板块,负责人为何辉剑,向辛利军汇报。

    前不久,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确认将进军外卖业务,其表示,京东已考虑进军外卖业务,“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做,就看我们的能力,什么时候可以组建人才队伍了”。

    另一边,社交巨头的腾讯,也在视频号尝试入局本地生活。

    今年6月,腾讯发起了本地商家视频号帮扶计划,为商家提供视频号直播、互选达人合作等两大玩法。在今年二季度财报会上,腾讯高层透露将对视频号商业化与电商业务投入更多资源助其落地。

    三、本地生活未来在哪? 本地生活是一个十万亿级别的市场。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为35.3万亿元,而本地生活的整体线上渗透率也只有10%。

    而目前的大玩家们依然是对本地生活进行存量竞争,没有新的业务模式出现,去年快手和美团的合作进展也仅仅停留在到店团购业务上。

    显然,想要持续挖掘本地生活的潜力,也就意味着需要用新的模式去探索。

    在抖音和饿了么公告中双方都提到,将携手探索本地生活服务的新场景升级,在视频化时代带来“即看、即点、即达”的本地生活新体验。

    这也被众多行业人士看作是新的突破点。

    和传统的线上种草-团购订单-线下核销的链路不同,“即看、即点、即达”除了需要优质的内容匹配用户的需求进入转化为订单,另外,还需要丰富的商品和高效的物流配送做支撑。

    抖音和饿了么能否相互信任、默契配合?这将引起业内的持续关注。

    不过,虽然有着“十万亿”的未来,但想在本地生活掘金并不容易。

    根据美团发布的2021年财报,全年营收1791亿元,同比增长56%;期内亏损235亿元。其中美团的骑手成本在2021年达到了682亿元,在2020年同期的基础上增加189亿元。

    2022年这一情况有所好转。根据最新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337亿元增长9.2%至2022年同期的368亿元。

    在行业降本增效的当下,一场精打细算的本地生活战,要开始了。

    作者:林小白

    来源公众号:鞭牛士(ID:bianews8);准确、快速、有深度的科技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鞭牛士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