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万粉丝博主被指虐狗,“做不好直播”的萌宠生意钱景几何?
设计动态 2022-08-26表情包狗狗的再次“走红”,始于一个不太美好的故事。 近日,有消息指出,抖音坐拥600万粉丝的宠物博主@小胖科学家 疑似有虐待宠物狗“小胖”的行为。 视频中,面对主人的高歌,小胖龇牙咧嘴,丝毫没有寻常宠物与主人亲密的景象。除了小狗本身的态度外,还有网友指出,视频近日,有消息指出,抖音坐拥600万粉丝的宠物博主@小胖科学家 疑似有虐待宠物狗“小胖”的行为。事件发生后,舆论迅速发酵,网友们在关注小胖的同时,也开始了对短视频上的宠物经济的又一轮思考与讨论。短视频平台的“萌宠生意”真的这么好做吗?本篇文章就来和你谈谈宠物赛道里的那些事,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表情包狗狗的再次“走红”,始于一个不太美好的故事。
近日,有消息指出,抖音坐拥600万粉丝的宠物博主@小胖科学家 疑似有虐待宠物狗“小胖”的行为。
视频中,面对主人的高歌,小胖龇牙咧嘴,丝毫没有寻常宠物与主人亲密的景象。除了小狗本身的态度外,还有网友指出,视频前半段小胖科学家的衣服上出现不正常褶皱,后半段又有一根针状物体从小狗身旁滑落。
图源:视频号@圈队长
事件发生后,舆论迅速发酵,网友们在关注小胖的同时,也开始了对短视频上的宠物经济的又一轮思考与讨论。
短视频平台的“萌宠生意”真的这么好做吗?
一、“最委屈小狗”假戏精还是真委屈? 关于小胖科学家虐狗的争议,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2019年,小胖咬坏主人袜子被训斥的视频走红于抖音。挨骂时,小胖将双爪捂在鼻子上、面对衣柜眉眼低垂,时不时偷瞟主人的生动表情,逗乐了广大网友,由此做成的表情包也在网络上被疯狂传播。
图源网络
@小胖科学家 的账号从此刻开始获得了流量的青睐,一举收获600W+粉丝的喜爱。目前该账号已经被注销,但根据此前网络流传的资料来看, 该账号一直以发布小胖“委屈”和“龇牙咧嘴”的视频来博取关注。
随着相关作品数量的不断增加,不少网友提出质疑,表示狗狗是很亲人的动物,小胖对主人的“暴躁”和“畏惧”都明显不正常。还有网友曾爆料博主曾在直播中放狠话:“就是为了涨粉虐他怎么样?” “你们让我没饭吃,我就杀了它。”
而在这条点燃大众怒气的视频发布后, @小胖科学家 曾多次对此做出回应,表示小胖是个戏精,性格一直都是这样;衣服褶皱是蹲下产生的,针状物体其实是狗毛,自己不存在虐狗行为。 还带着“小胖”真人出镜了一场“网友直播”,证明自己的清白。
但很快有网友发现直播时出现的小狗,多处身体特征与小胖不符,并且博主口中远道而来的“热心网友”在直播中还穿着拖鞋,明显不合常理。另有志愿者发声,自己去到当地后被拒之门外,完全没有见到小胖。
图源:抖音@滴滴嘟嘟
至于博主对小胖性格的解释,根据封面新闻的报道,专业的宠物医生表示“像坐下、握手之类的指令,不需要调动狗的情绪,所以是可以被训练的。但‘龇牙咧嘴’是基于情绪的表达,情绪无法通过正常训练达到,只能是被动触发的。”
这就表示@小胖科学家 的回应根本站不住脚,如果想要训练小狗做出视频中的动作,需要不断地触发它的消极情绪,让其长期处在应激状态,即使没有直接的物理虐待,对动物也是一种精神虐待。
可惜的是,随着@小胖科学家 账号的注销,小胖是否遭受了虐待的真相,恐怕要石沉大海。
二、当亲密宠物变身流量宠儿 @会说话的刘二豆、@王泡芙、@金毛蛋黄、@糯米的趣味生活、@尿尿是只猫……一直以来,宠物账号在短视频平台都展现出了极强的吸粉力,千万粉丝博主更是层出不穷。
目前,在抖音上,#萌宠 话题播放量达到3200.3亿次,#宠物 话题播放量达到1090.2亿次。萌宠赛道的火爆程度从这些数据中也可以窥见一二。
图源抖音
在这之中,猫狗是当之无愧的宠物界顶流。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宠物狗和宠物猫总数超过1.12亿只,其中全国宠物狗数量约为5429万只,宠物猫数量约为5806万只,猫已超过犬成为第一宠物。而在抖音,以猫狗为主角的宠物账号也占据了绝对的领先地位。
卡思观察到, 前两年的宠物视频作品,大多会对猫狗进行拟人化处理,以它们的视角出发,拍摄剧情向或纪实vlog向内容。 小动物们软萌生动的表情,搭配上精心设计的趣味剧情,俘获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并且一度成为萌宠博主们的流量密码。
早期萌宠界的顶流@会说话的刘二豆 、@金毛蛋黄、@糯米的趣味生活、 @球球是只猫等都是典型代表。
图源:抖音@金毛蛋黄
这类视频要求主人与宠物之间有较高的配合度,拟人化的同时又要结合小动物自身的特点,展现不一样的内容视角,给观众们以新颖的体验,总的来说对创作者的创作能力、拍摄能力、剪辑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观察最近的热门宠物内容,似乎有了一些改变。 虽然“戏精”“拟人”仍是视频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但相比从前对宠物本身的完全依赖,宠物主人在作品中扮演的角色变得日益重要。
比如@邓峰萌萌摔肿了 这位纹着花臂的壮汉,面对小猫咪时,总是讲着纯正的“夹子音”,打败猫舍一众金渐层团子,是粉丝们公认的全猫舍最嗲生物。
博主身上的这种反差,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喜欢,目前账号已累积粉丝346.8W,每支视频都有不错的数据表现。
图源:抖音@邓峰萌萌摔肿了
又如@团宠酸奶妹 最大的特色,就是女主人吸猫时发出的“变态”声音,因视频中常常出现“哈哈哈哈哈哈”的魔性笑声,该博主也被大家戏称为“石矶娘娘”。账号作品以突出她花式吸猫的癫狂状态为最大目标,反观爱宠“臭卷宝”只需要扮演一个“乖巧任撸”的角色,形象较为单一。
图源:抖音@团宠酸奶妹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 除了猫狗这些常见的宠物外,短视频的强大影响力还帮助了一些小众宠物走进普通人的视野。
比如芦丁鸡、科尔鸭、斗鱼、羊驼、守宫……等等一系列此前不为大众所知的动物,都成功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了自己的一众的粉丝。
三、萌宠家长的变现之路越走越顺? 曾经,宠物赛道不好变现几乎是业内公认的事实。
因为宠物博主的大多数粉丝并没有养宠物、宠物赛道相较其他赛道推广费用更高、宠物视频出镜角色更不易把控等原因,萌宠类视频一度被外界认为是叫好不叫座。
不过,随着“它经济”的崛起,宠物博主们的变现之路也日益顺畅起来。
根据蝉妈妈发布的《2022上半年抖音电商行业报告》显示,宠物行业销售额占抖音全行业销售额的0.8%,虽然绝对值的占比不高,但其增速达到了惊人的473%。
根据卡思观察,目前抖音上宠物博主的变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视频带货。大多数萌宠视频不会脱离养宠日常,因而养宠过程中所需的任何东西,比如食品、用品甚至药品,都可自然植入视频中,完成内容种草。
二、品牌合作。这里要重点提名B站UP主@奶糕成精档案社,该博主的每条商业合作视频都从小猫奶糕的第一视角出发,配以精妙特效,剧情化拍摄的同时,赋予小猫“魔法喵”的设定。精细的视频有着“大片即视感”,让网友们感叹道“我怀疑我在看迪士尼动画”。
图源:B站@奶糕成精档案社
三、自创品牌或拓展线下生意。互联网成为现代人衣食住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宠物行业的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市场,也逐步进入线上化转型阶段。
除了就宠物商品进行线上售卖外,线下宠物服务也能在短视频平台完成推广宣传的目标。如宠物训练、宠物美容、宠物医院等线下服务门店也开始尝试 “内容输出、线上带货、线下引流” 的运营策略。
以前文提到的@邓峰萌萌摔肿了 为例,他本身是一位猫舍主理人,在抖音走红后,其猫舍小猫的预定量持续爆单。去年底其主页个人简介上写着小猫排队已到2024年,但最近卡思看到,该介绍已变更为“猫舍猫咪少,不接新的排队”。
除此之外,他还开创了自己的生骨肉品牌GoldenTales,在抖音小店的销量已达8.7万单。
值得关注的是,因为其视频主要为记录猫咪的成长日常,很多粉丝都对猫舍小猫有一种养成系快感,对小猫咪的爱显得更加“长情”,所以该猫舍售出的小猫的后续流量依然可观。比如@是小乔啦 为猫舍小猫新主人建立的新帐号,仅一支接猫纪录的vlog就达到了3.4W点赞。
图源:抖音@是小乔啦
可以看到,在刚刚列出的方式中,少了其他赛道变现方式中很重要的一环,即直播带货。
一个遗憾的事实是,目前卡思还未能观测到在宠物直播上有亮眼表现的账号,大多数账号在上的尝试仍处在“试水”阶段,即使是头部账号,很多直播间的场均GMV也不过万数,与其他赛道项比有较大差距。
此前@柴犬小柴 躺播月入百万的事迹被媒体争相报道,但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小柴的直播间也早已“关灯”,过去180天都不见其直播的身影,想来其直播变现的道路不会平坦。
不过,近年来,中国宠物行业展现出极强的增长势头。Frost & Sullivan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707亿元增至2020年的2308亿元,并 有望在2024年达到4495亿元 ,2019年到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7.0%。
之前快手发布的《2020年快手宠物生态报告》提到,快手宠物短视频单日最高播放量达到7亿,平均每4.5秒就有一个宠物直播间开播。在这之外,每天有上百万人在淘宝观看宠物直播,2020年淘宝平台宠物直播间的开播场次同比增长375%。
宠物赛道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在于,赛道兴趣人群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高线化特征。 《2021抖音电商宠物经济洞察报告》显示抖音电商的宠物用品消费人群,具备鲜明的职业特征和年龄层特征。职业上来讲,Gen Z,新锐白领,小镇青年占据整体消费人群近一半份额;年龄上来讲,18-30岁用户占比超过50%。同时,高线城市占据了60%以上消费份额,预示着养宠人群的高消费潜质。
总的说来,宠物赛道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行业,但这群特殊的出镜者们需要人类给予更多的爱与尊重,创作者们在创作优质内容的同时,也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作者:霜微
来源公众号:卡思数据(ID:caasdata6),数据赋能短视频内容创作、运营、营销和电商带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卡思数据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以宠物电商为例,在中国做垂直电商有出路吗?
设计动态 2022-08-26它经济很热,但怎么给宠物花钱,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尤其是宠物消费的线上渗透,直面综合电商与垂直电商之争。公开数据显示,在拥有宠物业务的电商平台中,淘宝占据60%的市场份额,京东以3.7%位列第二,目前最接近宠物电商雏形的波奇宠物,市占率仅有1.9%。 在中和综合电商平台相比,垂直电商平台的发展似乎总是遭受挫折。那么以宠物电商、鲜花电商等为代表的垂直电商,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本篇文章里,作者针对垂直电商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做了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它经济很热,但怎么给宠物花钱,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尤其是宠物消费的线上渗透,直面综合电商与垂直电商之争。公开数据显示,在拥有宠物业务的电商平台中,淘宝占据60%的市场份额,京东以3.7%位列第二,目前最接近宠物电商雏形的波奇宠物,市占率仅有1.9%。
在中国,线上的消费习惯之所以趋于一站式购物,离不开电商平台一边疯狂拓品类、一边疯狂搞促销,能否在中国做出一家真正意义的垂直宠物电商一直是待解的问题。
另外,国内宠物产业链尚未成熟,这也意味着在垂直电商成熟以前,势必需要补齐供应链的短板,当各种宠物细分赛道都出现优质的代工企业,才能实现资源的更好整合。
以目前A股上市的几家宠物企业为例,可窥目前国内宠物产业链的短板所在。中宠股份和佩蒂股份专研食品类别,部分涉及玩具;依依股份主营宠物卫生护理用品,例如清洁袋、宠物垫等。
再以今年上半年宠物消费数据为例。高频、刚需的宠物主粮依然是销售规模最大、店铺效能最高的宠物消费支出类目,销售额接近250亿元,其次是宠物零食、宠物医疗保健、猫狗日用类目销售额分别达100亿元、40亿元、35亿元左右水平。
显然,在线上解决主子吃喝的问题,仍然是头等大事,这对强调宠物全品类的垂直电商并不友好。但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前赴后继的创业者努力在黑暗中探索出路。
一、宠物电商难敌综合电商、新兴电商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中国宠物电商行业洞察(2022)》研究报告指出,宠物零售电商的投融资案集中发生于2019、2020年,投融资事件分别达7起、6起,近两年相关事件则基本销声匿迹。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一级市场的重点事件包括:宠物鲜粮电商“超能小黑”获得2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宠物用品订阅服务商“萌宠小白盒”获得1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一站式宠物综合服务平台“波奇宠物”IPO上市……
以超能小黑为例,可窥见垂直宠物电商的艰难所在。据一篇2019年的报道,当时超能小黑急于外部输血,面对的挑战包括但不限于: 淘宝同类型产品的投流竞争;由于更想做微信私域和复购,从淘宝引流后产品被淘宝作降权处理;来自同行的低价竞争;无法取得淘宝的用户数据,导致自营的订阅制App无法对用户推送有效信息……
超能小黑创始人当时还透露,在三年多的创业时间后,其保持续费状态的订阅用户最终仅有3.7w人,淘宝的月订单数则由巅峰时的7000笔左右掉到1000笔——这与垂直电商理想中的用户规模相差甚远。
截至目前,无论是在电商平台还是在应用市场检索超能小黑的店铺或App,均无法查到相关讯息。萌宠小白盒近两年也在媒体报道中销声匿迹。
超能小黑的没落之所以具有代表性,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获客难。
一方面,传统电商本身存在品类全、联动品牌搞促销补贴的特点,流量容易被虹吸,在疫情之前的电商环境下,一度有“淘宝站外引流、淘宝站内成交”的说法;
另一方面,这几年传统电商形成规模效应后内部也在加快形态裂变,京喜、淘菜菜……甚至是即时零售,抖快为首的新兴电商增速更是飞快,近期连小红书、视频号也在加速靠拢电商。
中国市场的消费习惯中有一个巨大特点是,几个核心应用就可以应付日常,尤其是被视为唯一私域的微信,一个App就可以通讯、打车、交费、看新闻、点外卖、订酒店、移动支付甚至理财……
垂直电商的命运,几乎可以拿前不久正式宣布关停的蜜芽作参考。且不说其面临的种种传销质疑,其前后五轮融资超20亿元,也未能挽救其最终的关停。
另外,主做美妆的聚美优品已经退市,专注时尚女性的蘑菇街市值不到2000万美元,专注奢侈品的寺库已经私有化……垂直电商中唯一活得还算好的,可能只有当当网,全国多数书店散而弱,利润也不高,除了京东、孔夫子网较有竞争力外,其余玩家都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
种种证据表明,在中国做垂直电商并无出路。拿钱换流量,用补贴换增长,增长的同时讲出更大的资本故事,及时构筑自己的供应链和履约壁垒,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巨头的必经之路,2021年淘宝系、京东、拼多多三大玩家的GMV已经占据电商市场份额的88%,留给垂直电商的只能是一地鸡毛。
二、黑暗中的一线曙光 从淘宝系的一家独大,到与京东、拼多多三分天下,抖快增长飞快,视频号、小红书加速电商变现的轨迹也可窥见电商形态成立的基本条件:
要么具有先发优势,快速在全品类上占据优势,例子是淘宝; 要么深耕供应链,等到履约能力扎实了再拓品类,典型如京东,而这押注的是人性中的懒和消费习惯的形成; 要么平台本身具有内容禀赋,能够实现从种草到下单的跃迁,这押注的同样是人性中的懒和消费习惯的形成。 这几年唯一说的上品类垂直且能跑出来的,一个是生鲜电商,一个是鲜花电商。
生鲜电商的情况适用于上述第二条,即通过深耕供应链,要么是前置仓、店仓一体,要么是通过用户订单反推到上游、但须次日自提的团购形式,来贯彻人性中的懒。
生鲜电商很早就有了风口,这两年得益于疫情风潮再次吹起,生鲜在运输中的损耗率较高,毛利水平也有限,必须通过预制菜、鲜花、自有品牌等毛利较高的产品方能实现盈利,叮咚买菜今年疫情方实现盈利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每日优鲜至今命运堪忧。
鲜花电商中目前跑出来的玩家适用于一、二两条,既有先发优势,也是在有一定的供应链壁垒后做电商。目前,市面上涵盖鲜花业务的电商分三类:
一是以花点时间为代表的垂直鲜花电商企业,鲜花品类多,口碑偶有翻车; 二是美团、京东、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履约能力强,同时可以复用能力和资源发展鲜花业务的玩家; 三是淘宝、拼多多等传统电商平台以及各种线上微商,多为小微玩家在运作,产品质量难保。 以目前存活较好的创业型代表花点时间为例。最早在2015年开始融到钱,在2019年左右开始深耕供应链,包括但不限于上游与云南等地签订供销合同保证品控和稳定,中游建立自动化分拣的鲜花工厂,将全程运输的损耗率控制在1%以下,在下游降低花店老板的开店成本,帮助合伙人选址、引流、培训。花点时间曾透露,其平台的关注用户累计超1500万,线下的新零售花店开设了超200家。
尽管如此,花点时间面对的考验仍然很大。首先,中国有大约30万家小花店,每年的淘汰率在30%左右,200家实体店壁垒不够深,而鲜花的礼品属性仍然非常强。
花点时间策略是主打订阅制规避由节庆带来的消费不确定性, 即用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及服务换取更稳定的复购; 其次,美团、盒马、叮咚买菜等玩家在履约力上更有优势,虽然品类不够丰富,但能满足绝大多数临时起意的鲜花需求。
订阅制电商除了要面临获客难的问题,还要解决多大程度上粘住用户:
品类自身特性以及产品组合及服务是否具有区隔于其他渠道的差异化特色; 订阅背后的稳定品控、丰富供给、快速上新能力。 近期,宠物融资事件中亦有一个订阅制电商引起市场注意,C1轮完成2000万美元融资的魔力猫盒,之所以是猫盒而不是狗盒,原因就在于养猫的互动性偏弱,照顾起来简单,所以魔力猫盒旨在为铲屎官提供一应俱全的主粮、零食、玩具、用品等产品,用户可按月、季度、年实现订阅。在消费决策上,养猫的往往也比养狗的更想省精力,这是魔力猫盒切入猫咪市场的考虑之一。
而为了吸引用户、高效获客,魔力猫盒的策略也非常奔放:不仅做喜闻乐见的联名,例如和小红书、宠物医院、电视剧做联名款;邀请专门的插画师来设计猫盒,创造引发用户种草的娱乐级内容;还专门组建了MCN公司,搭建自己的达人矩阵进行社交平台的投放,其营销打法不仅有层次,性价比也很高。
即使如此,仍有强敌环伺。近期,网易严选已然在App内上线了猫咖社区,并置入首页一级入口,其数据显示,相关宠物用户的日活数量峰值突破了30万,随后网易严选也将引入狗狗品类,升级为宠咖。网易严选本身的自有品牌猫粮已具有一定的消费心智,面对大厂下场围堵,新入局者还会有胜算吗?
来源公众号:社区营销研究院(ID:Community_Marketing),洞察社区消费
本文由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社区营销研究院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拆卡直播间:收割年轻人的新项目来了?
设计动态 2022-08-26“谁能告诉我这是在干啥?”如果你对拆卡一无所知,大概率会在进入拆卡直播间后产生同样的疑问。 一张桌子,搭配一个透明亚克力板材质的置物架,再加上主播的一双手以及他拿着的一叠花花绿绿的纸卡,成了诸多拆卡直播间的“标配”。其中,部分主播提供的观看内容可能会更“丰富”时尚是一个轮回。小时候我们爱玩的抽卡游戏,到了现在,依旧有人沉迷于此,并且还形成了一套产业链。搭上“盲盒”顺风车的拆卡活动,未来会如何发展?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谁能告诉我这是在干啥?”如果你对拆卡一无所知,大概率会在进入拆卡直播间后产生同样的疑问。
一张桌子,搭配一个透明亚克力板材质的置物架,再加上主播的一双手以及他拿着的一叠花花绿绿的纸卡,成了诸多拆卡直播间的“标配”。其中,部分主播提供的观看内容可能会更“丰富”一些,比如正对着一面镜子进行直播,让观众可以在体验“云拆卡”刺激感的同时,一览主播真容。
当然了,这一类直播间绝不仅旨在为用户提供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搭售其小黄车里挂着的商品链接:除了海贼王、精灵宝可梦、斗罗大陆等动漫IP套卡盲盒,《我和我的父辈》等影视剧的套卡盲盒,以及体育、娱乐等行业知名人物的套卡盲盒。
只要用户一下单(分为代拆和直邮两种),主播便能迅速跟进允许代拆的订单,但凡从中开出“SP”、“JR”、“SSR”、“SSP”等稀有卡时,主播都会敲钟表示恭喜老板。
深夜十二点还能聚集起上万人观看的头部拆卡直播间里,在评论区一片“抬走”、“上天台”、“小抬”的“拆卡界黑话”中,不乏有质疑的声音,“不就是几张纸卡吗?能值几个钱,买的都是冤大头。”虽然主播一直在强调“只是为了收藏”,但也有明眼人一锤定音:“高情商:收藏的。低情商:不值钱的。”
继球鞋和潮玩之后,瞄准“90后”、“95后”,商家们似乎又找到了新的收割领域。
01 一箱3600元的拆卡直播,卖的是什么? 连着看了好几场直播,杨明明终于解开了自己前几天意外进入拆卡直播间时的困惑,“就跟潮玩盲盒差不多,都是开箱找稀有款,只不过这个是卡牌而已。”
杨明明告诉锌刻度,最开始接触拆卡直播时她非常茫然,“只看到主播不停呼叫排好单的老板、然后拿出没开封的盲盒、当着老板和网友的面剪开包装取出卡牌、分辨卡牌等级、开出稀有卡就敲钟,最后不管有没有稀有都把所有开出的卡整理好寄出……接下来就是重复这些步骤了。”
彼时,杨明明的心思和很多误入拆卡直播间的外行人差不多:“开这个卡有什么用?”“卖钱的吗还是咋的?”“这波能回本吗?”“不都是商家提前印好的,有什么随机性吗?”
毕竟从实际价值上讲,标价75元一盒的“卡动航海王第三弹 动漫收藏卡”,对应的不过是101张纸质卡牌。或许在二手电商平台上,可以看到部分稀有卡牌挂出了几百到几千不等的价格,但正如一些拆卡玩家给予外行人的解释,“对喜欢的人来说有价值,对不喜欢的人来说就没有价值。”
在纯属凑热闹的杨明明看来,尽管不懂各种稀有卡片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但光看那些老板订单的开箱结果也足够精彩了,“有一种微妙的赌博心理在里面,虽然主播一直在强调玩这个只是为了收藏,但开出稀有款就恭喜老板这种举动,加上评论区那些粉丝也在讲‘抬走’、‘下一个’、‘赚了’这些话,都证明玩拆卡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开出‘高价值’的稀有卡。”
杨明明告诉锌刻度,她这几天见过最“大方”的一个老板,一次性开了一箱48盒海贼王,算下来这一单就价值3600元,主播光拆箱就耗费了一个多小时。
最后,这箱卡能被主播单独拎出来数的不光有96张UR和96张CP(一盒固定两张)、48个SGR和48个拼图(一盒固定一个)、6个金币和10个银币(一盒随机附赠一个)、还有JR、SP、ZR、XR等稀有卡若干(视乎不同稀有等级,或是一箱几个或是几箱一个)。
“听主播的语气就知道,这波开出来的XR山治卡和AR01卡不一般。他说那张山治卡5到10箱才会出一个。也就是说,只看概率如果运气不好的话,想要这张卡的人可能要花好几万块才能开到一张。”杨明明回忆道,“当时评论区也沸腾了,有人说老板赚了4000块,也有人说起码8000块,报价是混乱了点,但这些人好像都觉得开箱老板血赚了。”
AR01号稀有卡牌
不过出于好奇,杨明明也去某二手平台查找了同款卡片的报价,XR山治从299元到3000元不等,AR01也有卖家仅标价150元。被认定为“最值钱”的卡牌都在这个价位徘徊,看看样子这位老板离收回成本似乎还有一段距离,更别说“血赚”了。
02 被热捧的隐藏卡,真的很稀缺吗? “这类直播间中,35-40岁的用户是主力军,大佬一晚上花十万八万是很正常的事。”曾有从业者爆料,与大众印象相悖的是,拆卡直播间的用户受众并不是“00后”居多,而更多是“90后”、“95后”。
所以,“对于很多老玩家而言,经典卡片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了,他们还是比较期待有一些新的卡牌出现。”就像已经出到了第三弹的海贼王,作为一个长盛不衰的经典动漫IP,卡牌样式虽然推陈出新再出新,依然能借着情怀成为很多拆卡直播间中必不可少的货源之一。
在某头部拆卡直播间中,关于这款“卡动航海王第三弹”的商品详情,其具体介绍就引起了锌刻度的重点关注:出售状态为“现货”、材质为“纸质”、作品地区为“中国大陆”、用途为“收藏”、作品来源为“动漫”、国家队为“无”、款式为“静态”、选购热点为“集换收藏卡牌盲盒”……可以看出这些都是非常简略的描述,购买者从这些信息中,基本无法得知该盲盒商品到底属于哪个生产厂商,判断其到底有没有得到正版的IP授权,又是否具备主播所说的“某些卡几箱才出一个”的稀缺性。
非常简略的商品说明
但与此同时,文字介绍之下的图片信息上,相关描述都在无限放大部分卡牌的稀缺性:“加大版限量珍藏金卡”、“有概率抽中隐藏款金属镂空卡”、“更有机会抽中抄袭尤全新黑金/玫瑰金属镂空卡”、“超级稀有粉金彩银LR卡(3款)”、“SSP-X系列,限量288张,每张独立编码,全球限量发行,超稀有隐藏款。”
或许正如主播所言,某一位老板是想要其中一张SSR卡,另一位老板是想要开到一个周年纪念币……他们的一切付款行为都是“为爱买单”,而从“没开出稀有卡的老板可以‘上天台’了”、“这波出了几张稀有卡,算是‘小抬’”、“‘一发入魂’,老板好欧啊”等内部“黑话”,也能看出用户参与此类活动的目的实际就是想回本,甚至是借此赚钱。
让稀有卡升值的基础无疑是其稀缺性,但宣传说是“限量”、“稀有”、“隐藏”,事实真就如此吗?
锌刻度查询多个电商平台以及二手电商平台后发现,售卖这款商品的店铺基本都是第三方潮玩店或者个人收藏者,再加上直播间的主播带货销售,并未找到有正版IP授权的卡牌生产厂商直售渠道。故此,各个渠道的拿货价也很混乱,甚至有人出到了55一盒,且保证“原箱原盒,半箱整箱有优惠,一盒起就包邮”,对比直播间价格一盒就降了四分之一。
众所周知,供应链上的流通环节增多,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信息不明的现象,就很容易滋生假货土壤——这个道理在很多行业都是通用的。
而对于诸多卡牌收藏者来说,更直接的信息来自另一个售卖摩卡灌篮高手卡牌盲盒的直播间里,主播甚至坦言那张带科比亲笔签名的稀有球衣卡,其签名来自卡牌生产老板收购的一件科比签名球衣实物,话锋中隐含的“可复制”之意不言而喻。
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为卡牌收藏者埋下了“商品是否得到了正规授权”、“卡牌是否真的限量”等不安稳的种子。正如被主播戏称为“黑子”的部分用户发言,“都不知道是不是正版IP授权,那不是生产商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吗?又有什么好稀奇的呢。”
03 二级市场火热,卡牌或将重蹈潮玩覆辙? 遥想上一个与卡牌盲盒境遇相似的,莫过于潮玩了。
那时候,因为潮玩盲盒引发的一波盲盒经济无序扩张,所带来的盲盒售价、饥饿营销、诱导未成年人盲目消费、盲盒成瘾等突出问题,不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还让官方亲自下了场。
8月16日晚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该指引文件对盲盒销售的商品、定价、售后、销售对象等多方面作出了规定。
如在第九条中,“盲盒经营者应将商品名称、种类、样式、抽取规则、商品分布、商品投放数量、隐藏款抽取概率、商品价值范围等一系列信息以显著的方式进行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便知道一系列的规则”;
以及第十一条,“鼓励盲盒经营者建立保底机制,通过设定抽取金额上限和次数上限,引导理性消费。鼓励盲盒经营者自觉承诺不囤货、不炒作、不直接进入二级市场,并接受社会监督。”
从卡牌的售卖规则和相关提示来看,“盲盒+”行业的确受到了上述条款的约束:“盲盒类商品,具有不确定性,下单请务必知悉。”“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下单。”“本产品为直播间代为拆封的收藏卡,拆开包装的商品无法二次销售,故拆封后的商品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锌刻度看到,几乎所有拆卡直播间都会将上述条款放在商品详情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劝君慎重下单”的只言片语,依然阻挡不住老板一单接一单的热情。因为二手市场的火热才是带动包括潮玩、卡牌等盲盒相关产业越发火热的重要原因,也是刺激消费者不断重复购买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老板抬箱的价格不低
沙利文执行总监、行业咨询专家朱一鸣认为,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盲盒零售价处于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范围,但二手市场的交易价格范围则非常广阔,此次指引没有特别明确说明是否会对盲盒二手市场进行规范。
在没有对潮玩盲盒进行强监管的那段时光里,行业固然滋生了很多乱象,但仅凭靴子落地时所释放的强烈信号,就使得“后进者”卡牌盲盒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或许面对卡牌盲盒的不合理之处,我们也可以稍微期待一下,相关部门在未来会对二手市场的交易进行合规化处理,届时再回头看卡牌盲盒赛道,说不定又是一番新气象了。
作者:孟会缘,编辑:李觐麟
来源公众号:锌刻度(ID:znkedu),专注科技、互联网新经济原创深度报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锌刻度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
-
这12个常用动效方法,很适合用到你的界面里
UI交互 2022-08-26如今对用户来说,好的体验是界面一致、易读和简单。设计师要如何才能让 UI 更加符合用户的自然直觉呢? 动效,可以让界面变得更加自然,填补部分体验上的隔阂。如今对用户来说,好的体验是界面一致、易读和简单。设计师要如何才能让 UI 更加符合用户的自然直觉呢?
动效 ,可以让界面变得更加自然,填补部分体验上的隔阂。今天这篇文章会讲到常用的 12 个 UI/UX 动画原则,帮你做出富有乐趣的界面设计。
全面系统!设计师必学的73个基础动效(附免费入门教程)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 昨天看到一个小伙伴在群里分享了一个网站——动效周期表(Motion Periodic Table),里面以“元素周期表”的形式罗列出Ae常用的73种基础动效,非常有意思。
阅读文章 >
1. 缓动 ”缓动“指的是在一个动作在过渡中进行的方式。你可以把缓动理解为加速或减速。一个物体可以从界面的一侧缓慢启动,然后加速,最后到另一侧突然停止。或者,物体可以快速启动,然后逐渐减速到停止。关键帧表示了动画的开始和结束,缓动决定了中间过程。
将缓动应用于补间动画的一种简单方法是使用“属性”面板(彩云注:这里彩云还专门去查了下资料,这个功能是 AE 的一个 Beta 版本的功能,叫 Properties panel,可以很方便的修改属性) 。缓动值的范围从 –100 到 100。负值会从起始位置产生更平缓的变化(称为缓入), 正值会导致逐渐减速(称为缓出)。
(彩云注:在我们现在用的 AE 正式版中,可以直接修改缓动属性然后配合曲线也可以修改缓动幅度,如果有体验过 Beta 版本的同学欢迎文末留言交流呀)。
Saptarshi Prakash
2. 偏移和延迟 当多个 UI 元素同时移动时,用户倾向于将它们分组在一起,而忽略了每个元素都可能有自己的功能。
偏移和延迟在同时移动的 UI 元素之间创建了层次结构,并说明它们是相关的,但又是不同的。不同于完全的同步,元素的时间、速度和间隔是交错的,从而产生了微妙的“一个接一个”的效果。(彩云注:动效本质上也是为了打造层次感,其实这又是上 2 期讲的底层设计原则的应用之一了。所以,我们在看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要学会系统性地去思考)
当用户在屏幕之间切换时,偏移和延迟表明存在多个交互元素。
3. 父子关系 ”父子关系“意思是将一个 UI 元素的属性链接到其他元素的属性。当父元素中的属性发生变化时,子元素的链接属性也会发生变化。所有元素属性都可以相互链接。
例如,父元素的位置可以绑定到子元素的比例。当父元素移动时,子元素的大小会增大或减少。
父子级创建了 UI 元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层次结构,这样方便用户同时与多个元素互动。在实际交互中,这种形式非常有影响力。
Ayoub Kada
4. 变换 变换发生在一个 UI 元素过渡到另一个 UI 元素时。例如,一个下载按钮变换到一个进度条,进度条完成后转换成完成图标。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变换是显示用户与目标相关状态的有效方法(保证系统状态的可见性)。特别是对于 UI 元素有从开始到结束状态变换时,这种变换动效尤其有用。比如说这里的文件下载动效。(彩云注:做这样的动效是有效的,对于用户体验的 ROI 很高)
Y.J.Y
5. 数值变化 数值变化动效(数字、文本或图形)在界面中非常常见,比如在银行 APP,日历,电商网站等等各类产品中。这些变化与现实中用户的需求产生关联,所以可以随时被调整变化。
这种数值变化表明了数据的动态性质,动效告诉用户数据是可交互的。如果没有这些动态变化时,用户的参与意愿会降低。
Creative jeff
6. 滑动和变焦 滑动和变焦这样的动效可以让用户在界面的 UI 元素中”旅行“,能增加画面的层次细节。
滑动: 当用户的视角接近(或远离)一个 UI 元素时,就会产生滑动。想象一个人拿着相机走到一朵花前想要近距离拍摄。 变焦:通过变焦,用户的视角和 UI 元素保持不变,但元素在用户屏幕中的大小会增加(或减少)。现在想象这个人呆在原地,用相机的变焦功能让花看起来更大。
7. 维度 维度使 UI 元素看起来好像有多个交互面,就像物理世界中的对象一样。这种行为是通过使元素看起来像是可折叠的、可翻转的、浮动的,或赋予现实的深度属性来实现的。
作为一种叙事手段,维度意味着 UI 元素的不同侧面是连接的,并有助于无缝的屏幕转换。
Sang Nguyen
8. 视差 当两个(或更多)UI 元素同时移动但速度不同时,会产生视差,其目的是建立层次结构。
交互元素在前景中出现的更快 非交互元素在背景中出现的更慢 视差将用户引向交互 UI 元素,同时允许非交互元素留在屏幕上,并保持设计的统一性。
Netrix
9. 模糊 想象一扇磨砂玻璃门, 它需要互动才能打开,但也可以隐约看到门后面的东西。
模糊效果也是如此。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需要交互的界面,同时显示屏幕提示,引导用户聚集。导航菜单、锁屏和文件夹/文件窗口中都有经常被使用到。
magazineduwebdesign
10. 克隆 克隆是一种动态行为,把一个 UI 元素分裂成其他元素。这是一种突出重要信息或交互选项的聪明方法。
当 UI 元素在界面中具体化时,它们需要一个清晰的原点,用来链接到已经在界面上的元素。如果元素突然出现或消失,用户就很难清楚地记住上下文。
Interface Market
11. 叠加 在 2D 空间中,没有所谓的深度,UI 元素只能在 X 和 Y 轴上移动。叠加在 UI 的 2D 空间中创造出前景/背景区分的错觉。通过模拟深度,叠加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隐藏和显示元素。
在使用叠加时,信息层次结构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例如,用户在笔记应用中首先看到的应该是他们的笔记列表。然后,叠加可以用来为每条消息提供次要选项——比如删除或保存。
12. 蒙版 蒙版是对 UI 元素的部分进行显示和隐藏。通过改变元素的显示区域,蒙版区域产生变化,同时允许元素本身保持可识别。因此,照片和插图等视觉元素非常适合用在这种动效上。
从可用性的角度来看,设计师可以使用蒙版,给用户反馈,让用户知道每一步操作的反馈和进度。
By Min-Sang Choi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彩云译设计」
-
这12个常用动效方法,很适合用到你的界面里
UI交互 2022-08-26如今对用户来说,好的体验是界面一致、易读和简单。设计师要如何才能让 UI 更加符合用户的自然直觉呢? 动效,可以让界面变得更加自然,填补部分体验上的隔阂。如今对用户来说,好的体验是界面一致、易读和简单。设计师要如何才能让 UI 更加符合用户的自然直觉呢?
动效 ,可以让界面变得更加自然,填补部分体验上的隔阂。今天这篇文章会讲到常用的 12 个 UI/UX 动画原则,帮你做出富有乐趣的界面设计。
全面系统!设计师必学的73个基础动效(附免费入门教程)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聊设计的花生 ~ 昨天看到一个小伙伴在群里分享了一个网站——动效周期表(Motion Periodic Table),里面以“元素周期表”的形式罗列出Ae常用的73种基础动效,非常有意思。
阅读文章 >
1. 缓动 ”缓动“指的是在一个动作在过渡中进行的方式。你可以把缓动理解为加速或减速。一个物体可以从界面的一侧缓慢启动,然后加速,最后到另一侧突然停止。或者,物体可以快速启动,然后逐渐减速到停止。关键帧表示了动画的开始和结束,缓动决定了中间过程。
将缓动应用于补间动画的一种简单方法是使用“属性”面板(彩云注:这里彩云还专门去查了下资料,这个功能是 AE 的一个 Beta 版本的功能,叫 Properties panel,可以很方便的修改属性) 。缓动值的范围从 –100 到 100。负值会从起始位置产生更平缓的变化(称为缓入), 正值会导致逐渐减速(称为缓出)。
(彩云注:在我们现在用的 AE 正式版中,可以直接修改缓动属性然后配合曲线也可以修改缓动幅度,如果有体验过 Beta 版本的同学欢迎文末留言交流呀)。
Saptarshi Prakash
2. 偏移和延迟 当多个 UI 元素同时移动时,用户倾向于将它们分组在一起,而忽略了每个元素都可能有自己的功能。
偏移和延迟在同时移动的 UI 元素之间创建了层次结构,并说明它们是相关的,但又是不同的。不同于完全的同步,元素的时间、速度和间隔是交错的,从而产生了微妙的“一个接一个”的效果。(彩云注:动效本质上也是为了打造层次感,其实这又是上 2 期讲的底层设计原则的应用之一了。所以,我们在看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要学会系统性地去思考)
当用户在屏幕之间切换时,偏移和延迟表明存在多个交互元素。
3. 父子关系 ”父子关系“意思是将一个 UI 元素的属性链接到其他元素的属性。当父元素中的属性发生变化时,子元素的链接属性也会发生变化。所有元素属性都可以相互链接。
例如,父元素的位置可以绑定到子元素的比例。当父元素移动时,子元素的大小会增大或减少。
父子级创建了 UI 元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层次结构,这样方便用户同时与多个元素互动。在实际交互中,这种形式非常有影响力。
Ayoub Kada
4. 变换 变换发生在一个 UI 元素过渡到另一个 UI 元素时。例如,一个下载按钮变换到一个进度条,进度条完成后转换成完成图标。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变换是显示用户与目标相关状态的有效方法(保证系统状态的可见性)。特别是对于 UI 元素有从开始到结束状态变换时,这种变换动效尤其有用。比如说这里的文件下载动效。(彩云注:做这样的动效是有效的,对于用户体验的 ROI 很高)
Y.J.Y
5. 数值变化 数值变化动效(数字、文本或图形)在界面中非常常见,比如在银行 APP,日历,电商网站等等各类产品中。这些变化与现实中用户的需求产生关联,所以可以随时被调整变化。
这种数值变化表明了数据的动态性质,动效告诉用户数据是可交互的。如果没有这些动态变化时,用户的参与意愿会降低。
Creative jeff
6. 滑动和变焦 滑动和变焦这样的动效可以让用户在界面的 UI 元素中”旅行“,能增加画面的层次细节。
滑动: 当用户的视角接近(或远离)一个 UI 元素时,就会产生滑动。想象一个人拿着相机走到一朵花前想要近距离拍摄。 变焦:通过变焦,用户的视角和 UI 元素保持不变,但元素在用户屏幕中的大小会增加(或减少)。现在想象这个人呆在原地,用相机的变焦功能让花看起来更大。
7. 维度 维度使 UI 元素看起来好像有多个交互面,就像物理世界中的对象一样。这种行为是通过使元素看起来像是可折叠的、可翻转的、浮动的,或赋予现实的深度属性来实现的。
作为一种叙事手段,维度意味着 UI 元素的不同侧面是连接的,并有助于无缝的屏幕转换。
Sang Nguyen
8. 视差 当两个(或更多)UI 元素同时移动但速度不同时,会产生视差,其目的是建立层次结构。
交互元素在前景中出现的更快 非交互元素在背景中出现的更慢 视差将用户引向交互 UI 元素,同时允许非交互元素留在屏幕上,并保持设计的统一性。
Netrix
9. 模糊 想象一扇磨砂玻璃门, 它需要互动才能打开,但也可以隐约看到门后面的东西。
模糊效果也是如此。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需要交互的界面,同时显示屏幕提示,引导用户聚集。导航菜单、锁屏和文件夹/文件窗口中都有经常被使用到。
magazineduwebdesign
10. 克隆 克隆是一种动态行为,把一个 UI 元素分裂成其他元素。这是一种突出重要信息或交互选项的聪明方法。
当 UI 元素在界面中具体化时,它们需要一个清晰的原点,用来链接到已经在界面上的元素。如果元素突然出现或消失,用户就很难清楚地记住上下文。
Interface Market
11. 叠加 在 2D 空间中,没有所谓的深度,UI 元素只能在 X 和 Y 轴上移动。叠加在 UI 的 2D 空间中创造出前景/背景区分的错觉。通过模拟深度,叠加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隐藏和显示元素。
在使用叠加时,信息层次结构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例如,用户在笔记应用中首先看到的应该是他们的笔记列表。然后,叠加可以用来为每条消息提供次要选项——比如删除或保存。
12. 蒙版 蒙版是对 UI 元素的部分进行显示和隐藏。通过改变元素的显示区域,蒙版区域产生变化,同时允许元素本身保持可识别。因此,照片和插图等视觉元素非常适合用在这种动效上。
从可用性的角度来看,设计师可以使用蒙版,给用户反馈,让用户知道每一步操作的反馈和进度。
By Min-Sang Choi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彩云译设计」
-
如何写出一份优秀的日/周/月报?我总结了这8个小技巧!
UI交互 2022-08-26“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周报这个东西啊?”“大家 周报都弄了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写总结,真的好累啊!“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周报这个东西啊?”“大家 周报都弄了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写总结,真的好累啊!”
最近身边总听见大家的哀嚎声!!!我自己也是这样,每到快要总结的时候,就满面愁容,不知道从何处写起,但是愁归愁,总是要写的是不,周末在家写 周报 时总结了一些小技巧,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有什么小技巧也可以告诉我哟。
更多总结撰写技巧:
设计师学会这个五步复盘法,让自己成长更快! 设计师这样复盘成长更快 复盘,源自围棋术语。
阅读文章 >
设计师不会做总结汇报,执行再好也很难提升! 当你有机会去独立负责一块业务设计需求的时候,你要关注的点已经不单纯只是局限执行层面了。
阅读文章 >
-
如何写出一份优秀的日/周/月报?我总结了这8个小技巧!
UI交互 2022-08-26“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周报这个东西啊?”“大家 周报都弄了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写总结,真的好累啊!“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周报这个东西啊?”“大家 周报都弄了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写总结,真的好累啊!”
最近身边总听见大家的哀嚎声!!!我自己也是这样,每到快要总结的时候,就满面愁容,不知道从何处写起,但是愁归愁,总是要写的是不,周末在家写 周报 时总结了一些小技巧,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有什么小技巧也可以告诉我哟。
更多总结撰写技巧:
设计师学会这个五步复盘法,让自己成长更快! 设计师这样复盘成长更快 复盘,源自围棋术语。
阅读文章 >
设计师不会做总结汇报,执行再好也很难提升! 当你有机会去独立负责一块业务设计需求的时候,你要关注的点已经不单纯只是局限执行层面了。
阅读文章 >
-
校验报错如何设计更科学?2个方面帮你轻松搞定!
UI交互 2022-08-26在页面流程中,当用户没有进行必填项操作时,点击操作按钮,这时候就会出现报错。那么针对于报错场景如何设计更合理,更科学呢? 本篇文章将和大家探讨校验报错如...在页面流程中,当用户没有进行必填项操作时,点击操作按钮,这时候就会出现报错。那么针对于报错场景如何设计更合理,更科学呢?
本篇文章将和大家探讨 校验报错 如何设计更合理科学,本文大纲如下:
C 端报错设计 B 端报错设计 总结
抓住这4个核心,搞定UI中报错信息的用户体验设计 错误总是难免的。
阅读文章 >
1. C 端报错设计 C 端校验报错,大部分设计方案为:必填项未填写时,保存、提交等操作按钮置灰处理。
如下图所示,在添加银行卡流程中,当用户没有输入银行卡号时,如果用户点击下一步,该流程没办法继续下去,微信设计的逻辑是通过置灰「下一步」按钮让用户不可点,以此来解决报错校。微信发照片同理。
上述设计有一个好处,是避免用户犯错。如果按钮为正常可点击态,那么用户有去点击的概率,这样会有意或者无意中引导用户去犯错。所以目前针对于 C 端报错设计,大部分采用这种做法。
但必填项没操作,置灰处理的设计方式,仅限于简单的表单操作。
当表单填写较多,如下图所示,且只有两个表单是必填项。如果通过置灰按钮的话,用户很难直观的理解到,仅需要填写两个必填项,操作按钮就恢复正常态。
所以针对 C 端表单复杂的场景,合理的设计是:提交按钮正常态,通过 toast 提示报错的方式去提示用户。
而针对于格式错误校验,C 端常见的通过 toast 去提示告知用户,也有类似微信这种 tips 提示,但这种有一个缺点,就是内容区顶部如果有内容,会被遮挡住。优点则是持续展示给用户。
最后让我们看一个比较特殊的 C 端案例:登录场景。登录前,需要用户手动勾选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
按照上述说的,登录按钮应该置灰,为啥现在主流的登录按钮正常态呢?
因为用户很难去理解这个操作逻辑关联:需要先勾选服务条款和隐私条款,才能完成登录。 我们作为设计师,能知道这个关联关系,也是在设计前产品经理或业务方告诉过我们。
其次登录场景是 App 最重要的流程之一,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将按钮正常态,通过 tooltips 去提醒用户先勾选再登录,更加保险,让用户顺利完成操作。
2. B 端报错设计 B 端一大特点是:需要填写的表单内容多,且有些必填,有些选填。
如果通过按钮置灰去避免报错,那么用户在使用时,要时刻注意哪些必填,用户认知成本和操作成本高。
对于 B 端 PC 端,最合理的设计是通过原位红字提示告知用户。如下图所示: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提示效率高,一次性就可以将所有的问题告诉给用户。避免出现重复报错的情况。
对于移动端,使用原位红字提示这种方式不太行。因为移动端的表单布局通常如下图所示,原位提示没有空间来展示。
采用 tosat 提示会比较好。如下图,这是支付宝一个表单填写页面。
3. 总结 C 端:
简单的表单操作且业务好理解的,可以通过操作按钮置灰,去规避错误报错。这部分支付宝、微信等主流 App 已经教育用户多年了。 对于业务逻辑比较难理解的,操作按钮正常态,用户点击操作按钮时,通过 toast、tooltips、tips 等方式告知用户。如登录等场景。 对于表单填写量较大,且有的选填,有的必填,则同第 2 点。 B 端:
PC 端的话,操作按钮正常态,通过原位红字提示告知用户。 移动端的话,操作按钮正常态,通过 toast 或者 tips 告知用户。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Echo的设计笔记」
-
校验报错如何设计更科学?2个方面帮你轻松搞定!
UI交互 2022-08-26在页面流程中,当用户没有进行必填项操作时,点击操作按钮,这时候就会出现报错。那么针对于报错场景如何设计更合理,更科学呢? 本篇文章将和大家探讨校验报错如...在页面流程中,当用户没有进行必填项操作时,点击操作按钮,这时候就会出现报错。那么针对于报错场景如何设计更合理,更科学呢?
本篇文章将和大家探讨 校验报错 如何设计更合理科学,本文大纲如下:
C 端报错设计 B 端报错设计 总结
抓住这4个核心,搞定UI中报错信息的用户体验设计 错误总是难免的。
阅读文章 >
1. C 端报错设计 C 端校验报错,大部分设计方案为:必填项未填写时,保存、提交等操作按钮置灰处理。
如下图所示,在添加银行卡流程中,当用户没有输入银行卡号时,如果用户点击下一步,该流程没办法继续下去,微信设计的逻辑是通过置灰「下一步」按钮让用户不可点,以此来解决报错校。微信发照片同理。
上述设计有一个好处,是避免用户犯错。如果按钮为正常可点击态,那么用户有去点击的概率,这样会有意或者无意中引导用户去犯错。所以目前针对于 C 端报错设计,大部分采用这种做法。
但必填项没操作,置灰处理的设计方式,仅限于简单的表单操作。
当表单填写较多,如下图所示,且只有两个表单是必填项。如果通过置灰按钮的话,用户很难直观的理解到,仅需要填写两个必填项,操作按钮就恢复正常态。
所以针对 C 端表单复杂的场景,合理的设计是:提交按钮正常态,通过 toast 提示报错的方式去提示用户。
而针对于格式错误校验,C 端常见的通过 toast 去提示告知用户,也有类似微信这种 tips 提示,但这种有一个缺点,就是内容区顶部如果有内容,会被遮挡住。优点则是持续展示给用户。
最后让我们看一个比较特殊的 C 端案例:登录场景。登录前,需要用户手动勾选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
按照上述说的,登录按钮应该置灰,为啥现在主流的登录按钮正常态呢?
因为用户很难去理解这个操作逻辑关联:需要先勾选服务条款和隐私条款,才能完成登录。 我们作为设计师,能知道这个关联关系,也是在设计前产品经理或业务方告诉过我们。
其次登录场景是 App 最重要的流程之一,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将按钮正常态,通过 tooltips 去提醒用户先勾选再登录,更加保险,让用户顺利完成操作。
2. B 端报错设计 B 端一大特点是:需要填写的表单内容多,且有些必填,有些选填。
如果通过按钮置灰去避免报错,那么用户在使用时,要时刻注意哪些必填,用户认知成本和操作成本高。
对于 B 端 PC 端,最合理的设计是通过原位红字提示告知用户。如下图所示: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提示效率高,一次性就可以将所有的问题告诉给用户。避免出现重复报错的情况。
对于移动端,使用原位红字提示这种方式不太行。因为移动端的表单布局通常如下图所示,原位提示没有空间来展示。
采用 tosat 提示会比较好。如下图,这是支付宝一个表单填写页面。
3. 总结 C 端:
简单的表单操作且业务好理解的,可以通过操作按钮置灰,去规避错误报错。这部分支付宝、微信等主流 App 已经教育用户多年了。 对于业务逻辑比较难理解的,操作按钮正常态,用户点击操作按钮时,通过 toast、tooltips、tips 等方式告知用户。如登录等场景。 对于表单填写量较大,且有的选填,有的必填,则同第 2 点。 B 端:
PC 端的话,操作按钮正常态,通过原位红字提示告知用户。 移动端的话,操作按钮正常态,通过 toast 或者 tips 告知用户。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Echo的设计笔记」